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含义范文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含义

第1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含义范文

论文摘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与其知识产权战略相辅相成,知识产权战略在驱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成为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以知识产权战略为出发点,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特征以及企业自身条件,分析了不同战略下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路径、如何运用技术创新模式,并以广西汽车企业为例进行了验证分析。

1引言

以企业为主体,在政府的引导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技术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例如企业在战略层面上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滞后等。如何使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的相互促进发展、共同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核心力量,也就成为了广西地区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通过对广西多家企业的调研,本文以知识产权战略为引导,研究分析现有几种主要技术创新模式的应用条件与方法。

2知识产权战略导向的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2. 1现有几种主要技术创新模式

根据技术创新方法的不同,目前普遍认同的技术创新模式有三种:自主创新,合作创新以及模仿创新。三种模式各有不同特点及其适用条件,如下表所示

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目标是在技术与市场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但自主创新要求企业拥有雄厚的研发资金与实力较强的研发队伍,除此之外,自主创新需要企业拥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

企业合作创新通常是企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多个创新主体为了共同的研发目的,投人各自的优势资源所形成的合作。与自主创新相比,合作创新的创新主体无法独占创新成果,以获得绝对垄断优势,同时可能面临合作研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泄露和流失的问题。

模仿创新并不是简单的拷贝,通常创新主体需要对其引人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使创新成果甚至超过原有的技术水平,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2. 2知识产权战略导向下的技术创新模式适用条件分析

知识产权战略按照的商业化运作方式,可将其分为进攻型知识产权战略、防御型知识产权战略、以及进攻防御结合型知识产权战略。在研究开发的过程中涉及知识产权战略的运用是多方面的,例如利用专利情报、评价研发成果、申请专利以及对竞争对手采取的策略等,因此,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创新模式紧密相关。

进攻型战略具有先动优势,采用进攻型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一般是这一行业的大企业,其核心是拥有和主动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因此,自主创新模式是进攻型战略的有力支撑。当企业进人不熟悉领域,由于缺乏经验,可以采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的形式。

防御型战略通常被缺乏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所采用,此战略可以规避经营风险,减少资金投人。处于技术起步阶段的企业将主要精力投人到风险较小又能较快赢利的模仿创新项目上,以获得较快的提升速度。同时由于技术问题的复杂性日益突出,企业单凭一己之力难以解决某些技术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技术人才和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而言,合作创新更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通过对广西多家企业的调研显示,尽管广西有一批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但大部分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意识,未能将知识产权提升至企业战略的高度。技术创新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手段,但企业要保持其市场竞争力并持续发展需要有知识产权战略平台的保障。为了使知识产权战略对技术创新模式起到导向的作用,本文将在下一节着重研究如何结合行业的特点以知识产权战略为出发点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路径。

3知识产权战略导向的技术创新模式应用

知识产权战略的选择不仅与企业规模、实力等自身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与企业外部环境息息相关。本文首先通过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因素的分类、量化,利用SWOT战略分析法确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确定了知识产权战略之后,结合行业特点分析在每一种战略下。

3. 1 SWOT战略分析法

本文选取内部关键因素包括:企业战略、资本投入能力、研发能力、制造和营销能力、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合理的激励与薪酬制度、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选择外部关键因素包括:市场结构、技术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行业环境、技术趋势、知识产权制度、政府政策。

根据SWOT战略分析法,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过程就是把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衡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过程。在形成的四种战略下,SO代表发挥企业内部优势去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WO是运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的战略,ST表示利用内部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在威胁的影响,WT代表直接克服内部劣势和避免外在威胁的影响。具体运用到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中,四种战略的含义如下表所示:

3. 2不同知识产权战略下的技术创新模式应用

本文主要以汽车行业为例,截止2008年年底,除去外观设计,一般车辆类共拥有专利8203项,其中实用新型占多数。

(1)防御型知识产权战略下的技术创新模式

2008年中国有17家汽车企业人围世界500强,在此17家企业中排名最前的中国一汽08年的销售额仅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14. 5 %。由此可见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我国的汽车行业企业竞争力依然不足,研发能力存在明显差距。采用防御型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一般技术与经济实力较弱,在此种战略下,我国汽车企业采取传统的追随模式、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缩小与领先者之间的差距,为企业今后的技术创新活动打下基础。

(2)进攻型知识产权战略下的技术创新模式

我国的汽车行业起步相对较晚,面临着赶超发达国家与国内竞争的双重压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出高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才能使我国的汽车企业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国的专用车产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相比已基本接近,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用汽车年需求量为89万辆,保有量为600万辆;到2020年,这组数据分别为174万辆和855万辆。面对此种市场前景,处于进攻型知识产权战略的中国汽车企业可采取自主创新的模式,以在各种竞争性技术当中发展成为计导设计。另一方面,企业可能因过度依赖其核心能力,受到原有技术极限的限制,从而忽视一些重要的新技术。此时企业在以自主创新为技术创新的主导模式下,以合作创新为辅助方式弥补由于单一路径而造成的局限性。

(3)混合型知识产权战略下的技术创新模式

采用混合型战略的企业科研能力可能不强,但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企业如果只通过单一的模仿创新对其产品工艺进行改进,很容易对领先者产生技术依赖。对于技术基础较好、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企业,应着重突出自主创新,采用基于自主创新的吸收引进再创新模式,才能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例如,在我国的汽车行业中合资企业不可忽视,合资企业往往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在进行技术引进、产品本土化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自主开发本土化生产。

4广西企业案例分析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年报统计,在全国35个省、直辖市当中,广西的专利申请总量排名第24;专利授权量排名情况与申请量排名情况略有不同。此外,广西的发明专利只占其专利总量的6. 5 %,低于全国水平。由此可看出,广西区不论是从知识产权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都是处于较弱势的地位。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先提升知识产权意识。本文以LZWL汽车有限公司为例,对知识产权战略导向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加以分析与说明。 LZWL属于大型国有独资企业,现有员工4700余人,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和专用汽车。2008年,中国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累计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 12% ,累计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 92% ,截止2008年11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8303家。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汽车零部件产业持续增长,但是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仍然激烈,在此种形势下,各企业更需要加强技术创新的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柳州五菱的专用车产品完全由五菱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新产品的贡献率高达70%;汽车零部件与发动机主要以联合开发、委托开发的形式进行技术创新。

在笔者进行调研期间,首先通过专家赋权法确定了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内、外部关键因素的权重,内部关键因素权重分别为:企业战略0. 08,资本投人能力0. 19,研发能力0. 25,制造和营销能力0. 18,知识产权管理能力0. 08,合理的激励与薪酬制度0. 12,企业组织结构0. 05,企业文化0. 05外部关键因素权重分别为:市场结构0. 10,技术市场0. 12,资本市场0. 10,劳动力市场0. 10,行业环境0. 18,技术趋势0. 15,知识产权制度0. 07,政府政策0. 08 。

确定各关键因素的权重后,再由企业相关人员填写关键因素评分表,评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综合各因素的权重,最终得出各专家对该企业内外部因素的评价,内部关键因素的加权平均分为4. 465,外部关键因素的加权平均分为3. 063。综合两种因素的最终评分可以推出,该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威胁大于机会,内部条件的优势大于劣势。此时尽管企业面临一定的威胁,但企业自身优势较为明显,有足够的实力对抗环境的威胁。根据第三部分表二所示,五菱位于第三象限—混合型知识产权战略,该企业应充分利用合作创新的优点,整合外部资源,同时利用自身拥有的先进技术形成独有的核心产品进攻市场。LZWL目前所采取的技术创新模式基本符合以上分析结果,其专用车部分完全采用自主创新模式,发动机部分采用联合开发模式,零部件则采用委托开发形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寻求自身优势,使企业的资源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发挥,转化或分散面临的外部威胁,扭转不利的局势。

5结论与启示

本文首先通过SWOT分析法确定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然后根据行业特点分析在不同的战略下企业适用的技术创新模式。通过全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企业采取的创新模式不是随机选取的,技术创新模式与知识产权战略相互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是一个随着企业发展方向、知识产权战略改变而变化的动态过程。技术创新能力既是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决定条件,同时知识产权战略也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2)技术创新的三种模式不互斥。模仿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初始阶段,为企业今后的技术创新活动打下基础,而自主创新作为创新的最高形式,也需要其他技术创新模式的补充。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面对不同的产品或不同的技术领域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技术创新模式,以达到最优效果。

(3)本文通过专家法确定了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因素的权重,在内部影响因素中企业的研发能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模式间的直接联系较少;在外部影响因素当中,本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技术趋势对技术模式的选择影响最大。

第2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含义范文

据国家专利局调查,我国大中企业中,69%的企业没有制定专利战略,专利技术的实施率约40%左右,比发达国家平均专利实施率60%要低,比日本和美国70%-80%的实施率更低。企业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能否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与企业的专利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衡量企业是否有竞争实力,评估一个企业发展潜力如何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这个企业申请并拥有多少件专利。拥有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状况,已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竞争实力的标志。因此,笔者认为,企业把专利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应是其发展战略的核心战略之一。

一、专利与企业竞争

(一)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及其构成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它是企业各方面能力整合的结果,包括技巧、技术、有形资源、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其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具有良好的独特性。主要包括:

1.研究和开发的能力。就是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性创造活动。

2.不断创新的能力。即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人才资本等资源,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有效组织生产,不断创造和适应市场,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过程。

3.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这是前两种能力价值实现的必然要求。

4.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在改革创新方案、新产品新工艺方案以及生产目标形成以后,要及时调动、组织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有效、有序运作。

5.应变能力。客观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决策者必须保持经营方略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因地、因时、因竞争对手、因顾客消费心理的变化而变化。

(二)专利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专利一词在法律上的含义是专利权,专利权是指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申请人及其继受人在一定时期内实施其发明创造的独占权。

二战以来,各国间在经济领域的争夺愈演愈烈,竞争的焦点已突出表现在高技术领域与其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方面。专利制度作为联系技术与市场的重要一环,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受到各国普遍重视。专利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利信息导向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前提。信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不言而喻,而专利信息对企业制定全方位的决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专利信息为企业发展策略、为科研开发计划制定、为技术贸易和引进外资决策提供依据。

2.专利制度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激励机制。通过专利的实施,一方面企业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得到承认,进一步调动了他们投身创造性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专利人获得其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权,能有效地防止其它企业的技术模仿。在当今世界,谁在某技术领域拥有自主专利,谁就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控制权。

3.专利法律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法律保障。专利是法律赋予人们对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占有的一种权利,为技术创新提供法律保障。专利制度的本质是鼓励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公平竞争。它通过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建立了公平竞争的规则。

二、企业的专利战略

(一)专利战略的提出

企业专利战略是企业面对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技术动向,运用与专利相关的法律、制度,配合企业竞争战略,从总体上谋划专利工作的远景、目标,规范技术创新各个环节的活动和管理,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获得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策略。

目前,我国企业专利现状不容乐观。截至1999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收到专利申请近28万件,其中52%来自国外,致使我国"专利版图"失守。我国企业普遍缺少自主专利且企业专利缺乏竞争力。这对我国企业坚守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相当不利。

企业专利战略能给企业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核心技术的连续增长、报酬递增、难以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的特征,使得基本专利的威力巨大,能堵住对手的通道,使企业长期保持竞争的优势。但是,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都具有风险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基本专利战略实施的风险较大。

企业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必须高度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开发,才有可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才有可能把企业办成有巨大利润的国家支柱企业。愿我们的企业都能够高度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在不远的将来都成为能为国家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大型支柱企业,成为国家财富的制造工厂。

(二)构建企业专利战略的种种选择

根据我国企业的特点,可以在专利申请、专利运营、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方面,选择以下专利战略:

1.在专利申请方面,可以采取专利战略和文献公开战略。(1)专利战略,又称专利网战略,即企业围绕他人的基本专利,开发与之配套的技术并及时申请专利的战略。这样,可以形成包围基本专利的专利网,是积极改变被动局面,突破基本专利的垄断。(2)文献公开战略是指企业将认为没有必要申请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内容在媒介上公开,使其成为公有技术,达到阻止其他企业或个人取得专利权的目的。

2.在专利运营方面,可以采取专利许可战略、专利独占战略和诉讼请求战略。(1)专利许可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或者为了获得被许可企业的国际市场、销售渠道、辅助设施以及研究人员或成果等而允许其他企业有偿实施其专利技术。(2)专利独占战略,是指对于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的专利产品,由企业自己独家实施和使用,以便独占该技术领域和独占市场。(3)诉讼请求战略,是指在专利获得授权后,通过调查收集齐全的证据,对他人的侵权行为提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在技术创新方面,可以采取绕过障碍专利战略、购买专利或许可证战略和利用失效专利战略。(1)绕过障碍专利战略,即绕过已有专利的权利要求、在不受专利地域保护范围内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等。对于有市场价值的技术产品,只要没有在中国获得专利保护,我国企业就可以将该技术产品在中国制造和销售;没有在第三国获得专利保护,就可以向第三国出口。(2)购买专利或许可证战略,即企业通过购买专利或者购买专利许可证,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有时还可以独占一方市场。(3)利用失效专利战略,目前大量的失效专利已成为全世界的公共财富,人们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即可以使用,或者以失效专利作为研发、创新的起点,在此基础上申请新的专利。这对于科研经费不足的中小企业,不失为一种简捷、经济的战略。

第3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服装企业 自主创新 战略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是,我国服装企业目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体系不健全,缺乏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技术创新、原创设计开发能力弱。2004年全国工业普查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于研发方面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56%,纺织工业只有0.3%。不少企业热衷于通过购买国外的生产设备来引进技术,忽视软技术的引进和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其结果只能是“引进、引进、再引进”,国内服装业总体技术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一、自主创新的含义及基本类型

自主品牌的前提是自主创新,我国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发展

3.合作创新战略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企业自身的局限性,竞争模式已经从传统的“对抗竞争”转向“合作竞争”。在这种形势下,服装企业如果还在“闭门造车”式地搞“独立创新”,就不仅是不经济和高风险的,更是不明智和不可行的。事实上,现今的企业大都通过与其他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合作创新来提升技术能力。对于自身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的服装企业来说,合作创新战略就是一种最有效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战略,是通过“借力策略”迅速壮大自身创新能力和提高创新绩效的捷径。合作创新战略的最大优点是能使合作各方在创新过程中“各尽所能、优势互补、风险同担、利益共享”。

由于我国服装企业的集群优势明显,区域联系紧密,所以合作创新也是比较适合我国服装企业现状的一种创新模式。服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集群优势,采取区域性的联合开发、技术共享等优势互补策略谋得共同发展,这在我国服装企业整体能力和规模处于劣势的现实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

4.核心能力战略

这是一种典型的“扬长避短”战略,其核心思想是“集中优势兵力于优势领域或特色领域以取得竞争优势”。企业能否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其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源泉和不竭动力,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领先企业一般都是应用核心能力战略的专家,它们不但能够准确地发现自身的核心能力,能够非常专注地将自身“精力”应用于核心能力的培养和维护上。

参考文献:

[1].柴俊武.品牌资产的界定及其评估模型评介[j].南开管理论,2005,8,42-46.

[2].杨以雄,万艳敏.服装品牌资产评估方法的应用与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02,7,1-3.

[3].范秀成.品牌权益及测评体系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0,1.

[4].卢泰宏,黄胜兵,罗纪宁. 论品牌资产的定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5]. cobb- walgren,c.j. ruble,c.a. and donthu,n. brand equity,brand preference,and purchase intent[j].journal of advertising,1995,vol.24,no.3,pp.25-40.

第4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 企业专利 战略 应用

专利通常意义上是特指专利权和受到专利权保护的发明创造。

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限制,是国家按照《专利法》的要求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创造成果所享有的独占、使用、和处分的权利;是运用法律保护手段“跑马圈地”、独占现有市场、抢占潜在市场的有力武器。

由于专利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目前部分学者提出了企业专利战略的概念。何谓企业专利战略?简单的说专利战略是指企业自觉应用专利保护这一武器,充分利用专利文献提供的新技术、新产品和信息,研究分析竞争对手的发展状况,为保持国家、区域或者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获取更多利益而制定和实行的一种长远的全局性的总体发展战略。

笔者通过长期对企业专利战略的研究,认为企业专利战略主要可以分为四类1.进攻型专利战略,2.防御型专利战略,3.进攻和防御混合型专利战略,4.跟进型专利战略

1. 进攻型专利战略

所谓进攻型企业专利战略是指企业积极主动地将开发出来的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利用专利权保护手段抢占和垄断市场,它是企业利用专利制度建立并扩大自己的专利阵地,取得市场竞争主动权,避免受制于人的前提和条件。进攻型专利战略简单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基本专利战略

基本专利战略是企业进攻型专利战略的“重头戏”。该战略是企业基于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为保持自己新技术、新产品竞争优势,将其核心技术或基础研究作为基本专利来保护,并控制该技术领域发展的战略。基本专利战略中的基本专利,往往是企业那些划时代的、先导性的核心技术或主体技术,它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和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前景,如集成电路中的基比尔技术、照排系统中的汉子压缩和复原技术,以及汽车刹车系统中的ABS防抱死系统都属于这类技术。

1.2专利网战略

专利网战略又称专利战略,是与基本专利战略相对的专利战略。其含义是指企业围绕专利技术,开发与之配套的技术,并及时申请专利,获得专利权的战略。专利网战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拥有基本专利的一方,在自己的专利周围设置许多原理相同的小专利组成的专利网,抵御他人对基本专利的进攻;另一种是在他人基本专利周围设置自己的专利网,以遏制竞争对手的基本专利。

1.3专利与产品相结合战略

这种战略是指专利权人许可他人使用本企业的专利时,要求他人必须同时购买自己的专利产品,借以扩大本企业产品销售量,提高企业竞争地位的战略。专利与产品相结合战略通常在拥有基本专利的企业与拥有专利的企业之间运用,即拥有基本专利的企业,允许对方企业使用自己的专利,但作为交换条件,对方企业应当使用本企业的产品。由于专利与基本专利在技术上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专利拥有方生产专利产品有可能需要基本专利拥有方的产品。这样,基本专利拥有方就可以以专利技术的输出作为条件,换取本企业产品的销售。这对基本专利拥有方来说当然是很有利的。

2. 防御型专利战略

防御型专利战略和进攻型专利战略时相对而言的,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受到其他企业或单位的专利战略进攻,或者竞争对手的专利对企业经营活动构成妨碍时,采取的打破市场垄断格局,改善竞争被动地位的策略。企业防御型专利战略是为保护自身的利益或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一种战略,是利用专利捍卫自己的专利阵地,防止受他人专利的制约,或对他人专利实施战略性防卫的手段。

防御型专利战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1取消对方专利权的战略

这是排除竞争者对本企业构成威胁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战略既可以作为企业主动进攻的手段,也可以在企业遇到专利纠纷,受到专利侵权指控时作为防御策略应用,实现以攻为守的目的。其实质是利用竞争对手专利上的漏洞、缺陷或不符合专利条件的情况,运用专利法赋予的权利,启动专利权撤销程序或无效程序,部分或完全取消对方的专利权。

企业要想使无效宣告成功,关键要收集到竞争对手专利权无效的充分证据,主要的渠道有:可以通过研究调查对方专利说明书对技术内容公开的充分性,如果企业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对方专利说明书公开不充分,即可实行无效宣告请求权;可以通过分析、调查竞争对手专利说明书在审批中的修改、变动情况,如果修改后的专利说明书超出原说明书的范围就可以请求宣告该专利权无效;可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不符合专利“三性”的情况请求宣告该专利权无效。

2.2利用失效专利战略

失效专利是指专利权己过保护期或因故提前终止的专利技术。专利权有一定的保护期,保护期一旦结束,该专利技术即进入公有领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保护期为:发明专利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10年,均从申请日起计算。专利权除因过期失效外,还可以由于专利权人自动放弃,未按照规定缴纳年费而提前终止。利用失效专利战略就是从失效专利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生产的一种战略。

3.进攻和防御混合型专利战略

企业进攻和防御混合型专利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在产品市场运作过程之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应对各种竞争对手的威胁,采取的进攻和防御相结合的战略手段的策略。

从市场范围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任何的企业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当然,在专利战略的过程中,任何的企业都不可能永远处于一种进攻或者防守的状态,现实中的企业必然是执行进攻和防御混合型专利战略的企业,企业外部的环境千变万化,企业自身的地位也此起彼伏,一个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必然是在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出台并执行的。因此,综合利用进攻型专利战略和防御型专利战略是企业赢得市场地位的根本所在。

4. 跟进型专利战略

实施跟进型专利战略的企业不自己开发首创性专利技术,跟着“领头羊”走,开发相关应用技术,以期交叉许可,占据一块市场。这类战略日本公司应用较多。

正如跟进型的营销战略一样,跟进专利战略也可以规避经营危险,减少资金投入,同时又能获得相当的利益。与跟进型专利战略相配合的是技术引进战略,对于专利竞争中的落后企业来说,其在专利技术开发战略中,应将技术引进(包括专利许可和专利收购等)放在突出的位置。落后企业由于资金和经济实力有限,没有必要也缺乏能力开发领先的专利技术,这样落后企业只要在研发方面跟着主流技术走,开发主流专利技术的专利,然后寻求交叉许可,能够缩短与技术领先企业之间的距离,节省研究开发经费,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从而可以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以上是专利战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式。在此笔者特别强调制定什么类别的专利战略,应特别注意“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这里所说的力量对比,不是指资本、资源、生产能力的对比,当然这些因素很重要,而是指双方能通过专利及专利制度的特点去占有市场的能力的对比。也就是说,谁的专利及专利申请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宽,保护力度强,谁的力量就强。只有在充分了解双方力量对比的基础上,才能制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专利战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取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和金生.企业战略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190-196.

[2] 赵黎明.现代企业管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1-33.

第5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贸易 知识产权保护 误区 对策及建议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关系到我国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我国超过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先进技术创新、80%以上新产品的研究都来自于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是知识产权的运用主体,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较弱、发展规模也比较小。所以很大程度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80.2%的中小企业没有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知识产权问题已经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的处境更加艰难。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利益受到损害,如:电子产品、汽车、纺织等行业的专利权问题经常受制于国外企业,限制了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有我国企业研发出的技术成果,由于缺少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并未及时申请专利或进行保护,被国外其他企业抢注而成为他人的成果,这种事件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屡见不鲜。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工作。

知识产权的含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定义

知识产权概括的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企业是否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条件之一。知识产权已作为谈判的筹码出现在国际贸易的谈判桌上,同时还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垄断的工具。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

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使知识产权的创造者或拥有者在一定的期限内享有排他独占权,获得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保护这种排他独占权不受侵犯。知识产权保护具有以下特点: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过去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发明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等进行保护,而现代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已经扩展到包括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植物品种、商业机密、生物技术等多元对象。如:美国、德国等国家由于其在高新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已经将知识产权的范围扩展到基因专利授予业务。美国甚至还将网络营销新的经营模式理念也列入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之内。

知识产权的保护正朝着战略化发展。过去传统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属于被动的防御阶段,而现代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进入了主动进攻模式阶段,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运作方式。例如:对于商标专利的抢注,就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再例如:很多国家和企业自己没有专利技术或注册商标,但是他们将眼光放在了搜集别国的经济信息上,特别是不道德的侵犯别国的知识产权,然后再采用政府和企业结合的方式对别国知识产权进行诉讼,这样做可以使这些国家或企业收取到高额的知识产权带来的利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国际化的特点。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贸易在我国企业中越来越频繁的开展,中小企业也不例外。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也在朝着国际化的趋势发展。世界各国都纷纷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间的合作,先后在国际范围内制定了《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世界版权公约》、《专利合作条约》、《TRIPS协定》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世界性公约协定。随着各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各国开展了多边合作,国家之间结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来获得更多的国际合作化保护。

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侵权的突出问题

在国际贸易中,产权争议的案件较为突出。在国际贸易中,各企业滥用知识产权的案件很多,如:发生在2009年6月的英力士萤石公司等两家原告在德克萨斯州南区联邦地区法院,中化宁波公司等公司的专利侵权案。这类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了。跨国企业滥用知识产权问题严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形式。这些跨国企业充分利用其手中所掌握的知识产权优势来加强国际竞争地位,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如:拒绝许可行为、搭售行为、价格歧视行为、掠夺性定价行为、过高定价行为。这些都为国际贸易活动带来了不良影响。

我国企业侵犯他国知识产权的案例增加。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伴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走出国门,面向世界,面对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中小企业出现了侵犯他国知识产权的现象。如:2005年,国际电子巨头英特尔集团我国某企业生产的语音卡侵犯了该公司的专利权。再如:日本三洋公司与我国深圳的比亚迪关于电池的使用专利对簿公堂。2005年2月,美国电子娱乐协会向美国的商务代表提交了一份报告,该报告中称:中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是世界上游戏软件盗版最严重的三个国家,尤其是中国已经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伪正版制造地、消费国、输出国。我国企业知识产权遭外国企业侵权案件日显突出。近几年来,我国几乎所有的著名商标、原产地保护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外企业的抢注。每年这类案件的数量超过百起,范围涉及很广,主要涉及到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行业。如:我国的著名商标‘海信“就在德国被抢注,厦门的节能灯“东林’商标也在德国被抢注,“康佳”在美国被抢注、著名白酒“杜康”被日本人抢注,“五粮液”被韩国人抢注,云南的香烟在菲律宾被抢注。这些案件不胜枚举。

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误区

我国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在面对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时,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就决定了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很多误区,这些误区严重制约着企业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不够重视。很多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只是重视技术的开发和产品的质量,忽视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些企业在对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改革中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对自己的研发出的成果缺乏必要的保护意识,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如何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被侵犯,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淡薄。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经营规模小、受经济条件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对自身拥有的商标、产品专利等知识产权,没有注册达到有法律保护的效果,直到自己的知识产权被别的企业抢注才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认识。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信息十分匮乏,对于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并不知晓。同时,很多企业的经营者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觉得侵权的事不会被发现,还有的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不惜采取侵犯他人权利、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手段,在市场经济中进行不正当竞争。不习惯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侵权问题。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十分雄厚,当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被侵犯后,极少采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侵权问题,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很多企业认为维权的法律成本较高。企业没有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很多中小企业认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知识产权战略的理念在企业的发展中无足轻重,只要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企业的发展就可以一帆风顺,这种观念是严重错误的。

对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一)对我国政府部门的建议

1.建立健全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我国应快速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我国政府可以采用: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强化,营造出一种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大环境。开展广泛而有效的教育活动,鼓励企业多进行技术创新、少剽窃、不使用盗版产品、不实施造假行为;同时对创新的企业进行财税、金融的支持,不断从政策上完善知识产权机制;另外还要设立起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援助中心和服务中心,使各中小企业更加积极地进行技术革新。

2.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评议和制定工作中去。我国政府一定要积极参与WTO与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评议工作中去,充分使用我国加入WTO而获得的发言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西方发达国家,使他们不能利用技术的优势或者是在标准领域中的丰富经验的优势来达到控制整个国际市场的目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鼓励我国中小企业或研究机构努力开展技术创新,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标准,为我国的新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际竞争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对于在标准技术实施时所造成的各种国际贸易之间的摩擦,一定要积极利用好双边或多边的协调机制来解决这些矛盾,尽力避免国际贸易冲突。

使我国海关的监管职能充分得到发挥。我国政府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海关进行打私和征税手段,控制国外那些非法入境贸易。对那些很容易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商品更要加强监控,加大打击非法进出口行为的力度,有效控制在进出口环节容易出现的侵权行为。同时还要求海关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海关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大作用。

(二)对中小企业外贸经营者的建议

1.转变消极的思想观念,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出现的知识产权诉讼。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在面对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的知识产权诉讼时,往往采取的是消极的态度,很多我国中小企业本身并没有出现侵权行为,但是由于害怕在诉讼时吃官司,失败后又怕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于是就采取放弃应诉的权力,这不仅失去了维护自身权利的良好机会,同样也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有的中小企业曾经有过侵权行为,也是由于害怕在应诉中支付超出企业承受范围的侵权费用而采取消极应诉。各外贸中小企业可以加强与商会的合作,形成一个组织有效、协调一致、参与广泛的中小企业联盟,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增强寻求政府及其他各方面的支持,而且还能较好地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

2.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转化效率。中小企业应及时进行新产品、技术的革新,并及时将自己企业的创新成果、核心技术、优质产品等知识产权在国内外申请注册,取得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效保护。另外,企业要以自己的核心技术作为条件,构建出自身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保护的措施体系,不断加强对人才和企业资金的投入,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不断扩大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的国际贸易量,将知识产权最大化的转化成生产力,创建出拥有企业自己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产品。

3.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不仅涉及到国际贸易的知识,而且涉及到法律专业知识,尤其是知识产权发生纠纷和诉讼时,更是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因此,国家和企业应共同努力,积极培养出具有丰富经验的相关人才,并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资源进行发展,充分发挥这些人才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并造就出一支包含各类知识产权知识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为企业和国家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维权之路不再艰难。

参考文献:

1.陈洁.国家知识产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0(1)

2.赵婷婷,侯贵生.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J].商业时代,2010(2)

3.蒋学莺.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争端的几点思考[J].时代经济,2008.2(6)

第6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含义范文

知识产权文化的构建是对当今我国知识产权进行维护的重要内容,是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保障。知识产权文化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等方面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不及时、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打击力度不够以及公民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当从多个角度采取针对性措施,最终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文化体系。

关键词:

知识产权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转化

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仍旧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词汇,我国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相对薄弱,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极为淡薄,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也不及时,不时发生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我国知识产权文化的构建仍旧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不懈的努力。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对于建设一个法治国家以及推动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从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的含义出发,对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及其构建进行探讨,有助于为我国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育打开思路、拓宽视野,有助于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的实际效果,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一、知识产权文化的含义

所谓知识产权文化,就是基于我国国情,在知识产权的实际运用中充分融合本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当前的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等众多因素融合而成的综合性文化体系。我国的知识产权文化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又不乏现代文化的精髓,既有我国民族文化的身影,也不缺世界其他文化的参与。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知识产权文化与民法文化等其他法律文化一样,也拥有自己的心理认知、思想意识和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文化的构建和完善,对于我国法律文化的培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知识产权文化对当展的作用

知识产权文化对我国当今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营造我国良好的法制环境三个层面。知识产权文化的积极作用,使得我国政府和社会日渐注重知识产权文化的构建。

(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现代商业竞争中,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固然重要,但核心竞争力的维护和增强则显得更为必要,综合竞争力是保证企业在眼前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最主要因素,核心竞争力则是保证企业长足发展和在将来一直保持较强的竞争实力。当下,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企业自主研制出核心科技,包括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等,都要做到及时注册并牢牢地掌握对它们的管理权和使用权;保证自己研发的知识产权不受损害,是企业在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支撑。相反,如果企业没保护好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被其他企业盗取或者抢先注册,那么企业就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对企业的创新力、生产力造成很大打击,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由此可见,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所以,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让每个员工都高度关注知识产权的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可谓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国土面积也位居前列,综合国力在世界各国中毫无疑问属于佼佼者。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比拼,已经发展为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论科技实力,我国与其他同等规模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尺度。我国要想在不久的将来仍旧保证现在的综合国力水平并在其基础上有所提升,必须在知识产权文化的构建上下功夫。知识产权文化的构建可以使我国上下有着一个崇尚知识、热衷创新的文化环境,从而改善我国经济的发展结构,提升GDP的质量,改善我国内外投资环境,增强企业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加我国在国外的市场份额,最终达到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目的。

(三)营造我国良好法制环境长期以来,我国并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导致我国许多知名品牌在国外被抢注,我国持商标产品生产企业不但没主动地追究其责任,反而陷入被动,外国企业反告我国企业侵权,给我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和经济利益造成重大损失。面对这一问题,为了维护在国际市场的有效份额,我国企业大都选择被动地接受或者私下用金钱赎回商标的办法加以解决。在这一背景下,构建知识产权文化势在必行,这样做,一来可以使得我国企业有一个清晰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尽量减少知名品牌被外国企业抢注带来的损失;二来可以让我国企业在遭遇知识产权侵权案袭扰时,能够主动地寻求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成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维护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知识产权文化的构建,使我国企业在面对知识产权纷争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为我国的法制环境注入了良好的基因。

三、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文化的构建对我国当展的重要作用十分明显,而且其构建已经初具规模。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成较为积极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是在知识产权文化的构建上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不及时、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打击力度不够以及公众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等诸多方面。

(一)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淡薄我国知识产权文化最弱势之处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也有目共睹,其成就在发展中国家中毫无疑问是人中翘楚。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知识产权文化相对薄弱的现状。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及时,导致我国许多知名品牌商标被外国抢注,如德国抢注了海信,俄罗斯抢注了康佳和步步高,韩国抢注了五粮液,等等。我国企业非但没能主动地去寻求解决办法,反而在国际市场上被他国反告侵权,带来了重大的名誉和经济损失。每年我国企业都有百余件关于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件被提交国际仲裁。由于我国企业不太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在纠纷中所耗费的资金和赔偿,但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算起,到今天约14亿美元,而这些损失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二)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不及时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今后世界各国发展中,最需要的是知识产权,最缺乏的是人才。知识产权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并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向前发展。事实上,我国在知识产权的创新上并不落后于他国,但是大多数知识产权却并不能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和国家服务。按照我国知识产权局的说法,我国每年的重大科技成果有4万多项,但真正申请专利的却不到2万项,不及总数的一半。那些没有申请专利的科技成果无偿地献给了全世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高科技成果流到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他国创造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为我国创造的经济价值。由于我国忽视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使得许多原本可以为我国创造大量经济财富的本土知识产权,没有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而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层次,而国外对它们的利用创出许多实体品牌,我国科学家的成果最终落个为他人作嫁衣的可叹结局。

(三)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打击力度不够我国知识产权文化表现在法律层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打击力度不够。所谓知识产权侵权,指的是在知识产权的有效期内,企业、个人或者其他单位在未征得知识产权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知识产权的侵权案件频发,是我国知识产权文化构建尚未健全的最突出表现之一。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发生,给知识产权所有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创新热情,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科技进步。但遗憾的是,我国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打击力度还不够。以中美在处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几条法律规定相比较,即可从中看出些许端倪。例如,对于盗版的处罚,我国一般采用处以3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最高10万元的处理办法;美国则处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是中国的1.6倍),并处罚金至少25万美元(是中国的将近20倍)。不论是从人身自由的剥夺上,还是从财产剥夺上,美国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处罚都较中国严厉得多。如果以美国的处罚为标准的话,我国对改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处理力度较低的状况是很明显的。值得补充的一点是,针对电子领域的侵权,尤其是电子出版领域的侵权行为,我国缺乏相关的法律支持,许多规定并没有随着电子出版领域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更新,使得电子出版领域的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十分普遍。

(四)公民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在过去30多年间,我国的公众知识产权意识虽然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就总体来看,表现仍旧欠佳,我国公众知识产权的意识依然淡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差异很大,就年龄段来讲,中青年人对知识产权的了解程度比较高;就行业来说,从事商业和高等教育的人对知识产权的了解程度比较高;就地区来讲,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了解程度比较高;就受教育程度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对知识产权的了解程度比较高。其次,知识产权的侵权现象十分严重,假冒伪劣产品盛行,盗版图书、网络抄袭的现象比比皆是,亟待政府进行大规模的整顿和治理。再次,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尚待提高。在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少之又少,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动不动就陷入知识产权纠纷。最后,公众整体的创新意识不强。各个年龄段的人动脑动手的能力都很欠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意愿和能力甚至呈下降趋势,本应成为国家重要创新力量的大学生集体的创新意愿竟然远远落后于小学生。这些现象的长期存在,使得我国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很难获得根本性突破。公民对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使得我国社会仍旧不太注重知识产权的维护,对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产权文化体系的消极作用不言自明。

四、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的对策

知识产权文化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关系重大,而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却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给我国知识产权文化的构建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很可能会在将来给我国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体系已经迫在眉睫。为此,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希望借此能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文化的构建。

(一)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淡薄是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也是我国知识产权文化中最突出的问题。因此,要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就必须首先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现实的商业竞争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寡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专利和商标的竞争已然成为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组成部分。要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就政府方面而言,要积极关注企业的知识创新,并积极引导企业将新研发的知识成果及时申报相关专利,减少甚至避免企业知识产权被他国抢先注册。就企业方面来说,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自我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具体如下:第一,吸引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参与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活动中,避免因一些不专业的操作而使知识产权流失;第二,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机构,负责知识产权的保护、日常管理及出现相关纠纷时的处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机构以及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要与企业的管理高层保持紧密联系,除与研发部门紧密联系外,尽量减少甚至断绝与其他机构人员的工作交往,只对企业的最高层负责。这样一来,企业知识产权的安全性就会得到较好的保障,而且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最新发展战略随时更改和制定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为企业的最新研发成果制定一整套及时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确保企业知识产权的应用、管理和使用权的正常让渡。

(二)促进知识产权的及时转化知识产权的不断出现是科技进步的表现,但是只有将知识产权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创造效能,尤其是经济效益,这也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最重要目的。因此,要更好地构建我国的知识产权文化,就必须促进知识产权的及时转化。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知识产权的转化成绩并不理想,知识产权申请专利的比重不高,而且即便是申请了专利,也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丧失了知识产权本身应当具有的作用。促进知识产权的及时转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立一个知识产权的交易市场,由知识产权的所有人和各企业参与其中,双方就知识产权的转让达成协议,需要知识产权的企业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手中购买知识产权,并将它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通过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不具备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的个人和企业将拥有的知识产权转让给拥有这一转化实力的企业,从而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的转化比例,使其利用率获得重大提升。第二,政府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给予政策性优惠,在公共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向这些企业倾斜,鼓励他们将知识产权应用于实际生产活动中,生产出更新、更先进的产品,从而实现知识产权的合理转化。

(三)完善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完善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这是改善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最坚毅的手段。相比于上述两种手段来说,更具威慑力,其效果也更为明显。首先,完善知识产权立法。鉴于我国知识产权法的现实状况,应当首先出台一部整体的知识产权法,将当今所有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全部纳入其中,现行的《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可以作为它的子法颁布推行。同时,必须强化侵权的处罚力度,尤其是要加强经济制裁。这样一来,许多有利于三项主要知识产权之外的侵权行为就会得到有效遏制,许多原本放肆地侵犯他人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的行为也必然会得到有效遏制。其次,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程序和力度。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部门应当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项制度稳定下来,而不是一阵风过后又恢复到了过去的常态。另外,要严格依法对侵权行为进行处罚,即便侵权人数较多,也要依法进行制裁。这样做,才能够从根本上逐渐减少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四)提升公众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构建知识产权文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提升公众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在大中小学普遍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在学校广泛推行和加强知识产权教育,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现状的最有效办法。在中小学进行知识产权教育,突出实践性,鼓励学生创造发明,并投入资金建设相应的实验室供学生使用;学校应大力组织知识竞赛、征文、创新竞赛等有利于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活动,让下一代从源头上热衷于知识产权的创新与开拓;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尊重知识产权的教育,让学生们从小尊重他人创新成果,养成自我创新和尊重他人创新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在高等教育中,将知识产权法作为必修课程,至少在法律基础课程中加入适当的知识产权保护内容进行解释说明,让每一个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有清晰的认知。其次,加强知识产权的社会宣传,提升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程度和了解程度,使人们普遍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结语知识产权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营造我国良好法制环境三个方面。当前,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淡薄、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不及时、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打击力度不够以及公民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多种办法,主要有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知识产权及时转化、完善知识产权立法与执法和提升公众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等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鹏祥,李晓丹.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的构建[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5):38-40.

[2]胡神松.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与文化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周洪涛.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马庆松.关于我国构建知识产权文化之探讨[J].特区经济,2014(2):252-253.

[5]张管媛.我国知识产权文化问题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2.

[6]张淑亚.我国知识产权文化体系的构建与经济发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4):74-75.

[7]刘华,周洪涛.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基于知识产权文化视角的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9-34.

第7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认识;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127-02

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壮大中所形成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1)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他们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理念的逐步加强,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被企业的管理层加以重视,他们开始认识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本文拟就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表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特征

(一)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目前理论界对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还是众说纷纭,不同的学者或者同一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都会得出不同的看法,比如说,就不同角度而言,有的从经济学的角度强调资源的成本优势;有的从管理学角度,关注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有的从创新经济学角度,关注技术创新的发生发展等等。所以说,给核心竞争力下个比较准确的定义是很难的,但是存在一些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强调资源的整合,说明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集合体,强调它的独具性和持续发展的优势,说明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同时,他们基本都认为:保持和运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长期根本性战略,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是企业独特拥有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复制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并能为企业带来持久超额利润,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源。基于以上对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理解,可以说核心竞争力是核心技术、管理能力、组织学习及客户知识、营销知识的总和。

(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指出识别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指标:(1)能为企业提供通向多样化市场的潜在途径;(2)能最终为顾客带来价值;(3)让竞争者难以模仿。在这三个可识别指标中,难以模仿的特性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独有的特性,核心竞争力对一个企业而言一旦形成,由于其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经历和条件,并且与社会文化、环境价值观念习俗传统密切相关,所以它就不能被其它企业所模仿或学习或者模仿和学习的成本很高。具体来说,主要是因为它的资源或能力的稀缺性、结构复杂性以及它的因果模糊性等等。

这三个指标大致归纳了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但是随着人们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发现,要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保持其旺盛的活力和持久性,它还应具有如下特征:1、资源整合性。一个企业通常拥有多方面的技术、技能和知识,当这些资源单独存在时,不能发挥最大的竞争优势,而核心竞争力就可以发挥资源整合性,通过优化、调整企业内部的资源结构,产生整体效应。2、动态持久性。随着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里大部分有形资产的持久性大大地降低了,而核心竞争力作为无形资产却能持续地创造利润。3、延伸性。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维护已有的核心竞争力,还要培育新的核心专长,以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保障。是一个组织内部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组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获得长的可持续的竞争能力的优势,企业必须要做多方面努力来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

企业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致上分为三步:

第一步,正确认识核心竞争力,识别企业目前核心竞争力的状况,因为如果本身就存在核心竞争力,那就谈不上构建的问题;

第二步,识别后,如果没有这样的竞争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步,形成并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具有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

(一)识别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正确识别是企业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前提,管理者必须能够正确识别它,以便就如何培养和开发它做出决策。识别核心竞争力,基本原则是:企业的现存的竞争力是否符合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并发挥其效用,但由于企业核心能力深植于企业产品、技术、生产流程,企业文化和制度之中,并与它们整体互动,这使得它们难以与企业中其他因素分离和度量,尤其要分析鉴别它的细节(或要素)则更困难。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识别:

1、是否存在无形的专用型资产

无形的专用资产主要包括商标、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资产等等,这些资产本身所固有的特征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是吻合的,那就说明企业中这些资产的存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支撑。

2、是否存在自己的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核心产品向最终产品延伸的,而要识别核心能力 必须从对具体产品的分析中得出。因此核心竞争力的识别顺序要从终端产品开始,从中找到贯穿于多个产品的核心能力。

3、是否存在企业所拥有的关键资源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所拥有的关键资源上,企业的资源是基础性的,没有资源就失去了竞争能力的基本条件,但企业仅有资源优势还不足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还要把资源优势转换成为能力优势。因此,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关键资源的识别入手,通过对关键资源的识别归纳出企业拥有的能力。

(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无论对认为自己企业存在或不存在的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

1、创建企业特色管理模式

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把企业机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并注重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新世纪的经济是信息化的经济,信息技术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注意品牌战略

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竞争力的企业未必要有品牌战略,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必然是没有品牌战略的企业。从战略角度来看,企业必须具备战略意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在打造品牌,实施品牌战略,这对企业是根本性的;同时,要有品牌战略的制度安排。

3、追求自主创新

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加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是加强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途径,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和地理标志。

4、追求知识管理创新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按照协作和信任的原则建立起开放的企业内外部交流环境,通过知识共享和应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不确定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源在知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取决于员工和组织部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创新、提高效率和效果、降低风险的手段和方法,而这些都有赖于企业的知识管理创新。

(三)形成并维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培育和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企业须根据战略目标,调动并整合好人力、物力、财力,这样才有助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已形成的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也即企业在形成核心竞争力后,在一段时间内,当其核心竞争力仍与企业内外部因素相匹配时,企业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机制、方法和手段来维护、巩固和运用其竞争优势。企业要有先进的管理体制,并且要加强对核心竞争力的应用,而当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再“核心”时,企业可以迅速利用其拥有的强大的整合力,重新整合其产品或技术,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邹祖绪,邓彦兵.大力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集团经济研究,2007,(1).

[2]詹杰,张华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知识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2007,(1).

第8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含义范文

1 我国生物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1.1 知识产权保护的品种少,质量差 我国医药行业多年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仿制国外药品,由于科研水平较低,研究与开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新药开发能力弱,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中大多数是仿制自国外药品,“八五”期间开发的1500多种新药,70种为一类新药,但仅有2种具有独立的分子结构,为世界公认的创新药品凤毛麟角。同时,在我国临床医疗所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中,主要有47大类,3000多个品种,11000多种规格的产品,但产品主要集中在常规设备等中低档医疗器械,而高档产品的生产较少,并且在技术方面较为落后,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1 2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知识产权制度对作为知识产品“生产基地”的医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临床医院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这一功能还没有为生物医药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所认识,不少人对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含义知之甚少。据对某高校抽样调查显示,知道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的人员占45%,进一步了解其内容的仅占15%;知道知识产权保护包括立法、司法、执法过程的不足20%,知道如何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和合法权益的不足10%.这种现象在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同样存在。这种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淡漠反映在:对无偿使用别人的成果习以为常,对自己的成果被别人仿冒、抄袭不以为然。这一现象应引起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3 人员流失导致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医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可转化的科技成果主要是职务性成果。近年来,由于科研人员流动数量日益增多,导致高校、科研院所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流失状况日益严重,这不仅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侵犯了科研院校和院所的权益,而且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

1.4 管理不严导致知识产权无法保护 科技成果转化部分采用技术转让方式。在这种合作中,由于合同签订不规范,或由于责、权、利不清,或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导致有意或无意中造成资产流失,同时不少管理者对这种现象并不介意,采取一种听其自然的默认态度,造成知识产权无法保护的局面。

2 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2.1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十几年的时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并初步与国际接轨,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但是法规的制定及施行,不等于法制的健全。我国生物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社会观念的转变,执法机制的形成、管理制度的完善、法律知识的普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司法、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实施监督和法律咨询服务等方面,仍有大片空白,需要加快填补,使之臻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要解决立法问题,同时也要解决执法问题。一方面要严肃查处各类侵权、假冒等违法活动,逐步优化法律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扶植我国生物制药知识产权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努力提高医药行业企事单位自身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

2.2 提高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水平 针对当前生物医药行业的实际情况,以及面临着的生物医药,特别是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强劲走势,要提高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整体水平,深刻认识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和竟争武器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开拓、占领国内外市场,保护竟争优势和发展后劲方面的积极作用,要从企事业单位科研、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的高度上重视和看待知识产权问题。

2.3 充分发挥我国中医药行业的优势 尽管我国在生物制药领域没有太大的优势,但在中医药领域发展前景却是广阔的。一是化学药物将逐渐淡出而代之以生物制药和中药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是由于化学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根据WTO的统计资料,几乎所有化学药物的“致病”作用与其治疗作用是等同的,也就是说,应用某一化学药物在治疗某一疾病的同时会潜在地引发另外一种疾病。二是医学模式的改变决定了药物治疗的目的已经由直接杀伤外源病原体转化为调整生物体自身功能,这正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三是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医源性药源性疾病增加、老龄化社会来临,导致疾病谱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的化学药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近几年来,在“崇尚自然”的大潮下,包括欧美在内的各国政府,把希望投向了我国的中医药。随着各国有关法规的建立健全,中医药进入医疗主流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四是在西欧,中医药已被列入医疗保险体系。在美国,由于民众对中医药需求日盛,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拟定了一部《天然药物法规指南》,颁布实施后,处于“支流”状况的中医药将转向“主流”药品。这为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

中医药是目前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但是欧美国家已加大投入进行研究开发,如美国每年投资近1000万美元在科研机构设立“替代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从事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在应用中药治疗癌症、疼痛、艾滋病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这给我国提出了挑战。我国现有35大类、43种剂型、5000多种中成药,经过长期临床应用,其许多方面优于西药。如果能开发出三效(速效、长效、高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三便(储存方便、携带方便、服用方便)的中成药,就能大大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竟争能力。

2.4 进一步完善通过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 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建立公平合理、有效运行的激励机制是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杠杆。同时专利制度是激励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机制。专利制度对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创造依法进行保护,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为了实现中药现代化的目标,要加强科技研究,在继承传统、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中药行业创新能力,要积极鼓励发明创造、调动申请专利的企事业单位发明人的积极性,引导科技工作者把取得专利作为科研开发立项的目标之一。制定激励政策,把取得专利作为业绩考核指标之一。设立专利奖,将专利奖励与科技奖励同等对待。

2.5 培养中医药国际经贸与知识产权的专门人才 普及知识产权教育,建议在医学院校开设一定学时的知识产权课程,将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学生的课程计划中,通过学习基本知识,使学生较早受到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教育,初步树立产权意识。对生物医药领域研究开发的从业人员普遍进行知识产权的宣传、学习、并列为岗前教育的必修内容之一,提高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医药研究、开发、生产部门的负责人,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办短期知识产权轮训班,并将之作为履行职责的考核内容。医药研究开发院所,应培训通晓知识产权的专门人才,负责在医药研究开发立项、鉴定、申请奖励以及有关论文、报告、宣传材料公开发表前的审阅和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的咨询工作。

第9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企业 品牌 品牌价值 品牌战略

品牌的概念及特征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烙印”,它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了品牌的含义:“怎样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随着时代的进步,营销科学的日趋完善,品牌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发展。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菲利浦·科特勒认为:品牌,是指打算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货物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或其组合。用做一个销售者或者销售者集团的标识,以便同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别。简单讲,品牌就是产品的牌子,它是一个集合概念,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商标(郭国庆,2004)。著名品牌不仅是质量的保证,而且是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综合表现,更是企业长期文化的沉淀。

(二)品牌的特征

1.独特性。独特性是指不仅能够和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名称相区别;而且要与众不同,能反映产品的个性特证,能够给消费者强烈的印象。例如,戴尔计算机的特点在于倾斜的“E”字母;花花公子是“一只带着领带的兔子”,也像胜利的手势。它们的意义都比较独特。

2.象征性。企业在设计品牌标志时,一般希望通过该标志向消费者传达某种含义,以便让消费者尽快了解该品牌是何种行业的企业,是何种类型的产品,或具有什么样的的属性、特点。奥迪轿车的四环徽标,代表合并前四个公司,象征着兄弟四人手挽手;奔驰的标志是一个方向盘,人们一看到标志就知道是汽车(毕思勇,2009)。所以,品牌要帮助传达其象征意义。

3.简洁性。品牌标志的空间有限,它不可能传达无限多的信息,因此一定要简洁明快,既便于书写成醒目的文字做广告,又方便消费者记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简洁明快的名称也可降低商品的成本,例如,“长虹”、“海尔”、“柯达”、“联想”“格力”、“白兰地”等都比较经典。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只是质量、价格方面的竞争,当市场上的产品质量相差不多时,就逐渐转向品牌的竞争。从战略高度来讲,品牌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的品牌”。后来,总理也进一步强调:“一个国家拥有品牌的多少,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强弱”。因此,企业应清醒地认识到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品牌是质量的保证

品牌的创建不是仅靠广告宣传,或者有一个好听、响亮的名字就可以成为品牌。其核心还应是产品质量好,让消费者买得安心,用得放心,它代表着产品的品质,代表着企业的信誉(杨兴国,2007)。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中国百姓品牌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有一项是“你认为什么是品牌”时,被调查的人中有96%的人认为“产品质量好”。由此可见,品牌的实质就是质量(倪和琳,2008)。如“宝马”代表“高技术、高品质、昂贵和地位;“海尔”代表高品质和真诚;“金利来”领带是高质量的象征。良好的质量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而良好的品牌才能为企业赢得稳定的效益。

(二)品牌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

美国著名的营销专家拉里·莱特(Larry Light)指出:“拥有市场将比拥有工厂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惟一办法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品牌是商品的代表,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工具。一个知名品牌能够跨越地域界限,让人感知和熟悉,产生偏好。好的品牌对顾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为企业赢得好的美誉度,口口相传,有时甚于广告宣传。正如可口可乐第二代创始人阿瑟·坎德勒所说:“即使我的企业一夜之间被大火烧光,只要Coca-Cola这个牌子还在,我可以在任何一家银行贷款,第二天就可以恢复生产”(倪和琳,2008)。所以,品牌有助于产品销售,帮助企业占领市场,增加企业效益,品牌战略和企业效益息息相关。

(三)品牌是一种超越产品生命周期的无形资产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投入市场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包括投入、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但是,品牌却不同,它有可能超越生命周期。一个品牌一旦被顾客认可和喜欢,其市场地位可以经久不衰。如《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企业,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真正认识这些规模庞大的企业,就是从认识品牌开始。正是因为这些全球性品牌,使人们对其有了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才了解到它的强大。据调查得知,2011年全球100名知名品牌中,位居第一的是可口可乐,品牌价值为687亿美元;屈居亚军的是IBM,品牌价值602亿美元;排名第三位的是微软,品牌价值566亿美元(杨文浩,2010)。可见,品牌是企业巨大的财富,无形价值不可估量。

(四)品牌可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优点在于帮助消费者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产品,减少挑选商品的时间;准确辨认生产地、制造商,了解商品的有关信息,为消费者识别商品提供了便利。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都会精心维护品牌商誉,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了丰富的品牌文化,重信用、守承诺,质量和服务有保障,就会降低购买商品的风险(杨文浩,2010),认标购物,增加消费者重复购买的信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品牌忠诚者。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可以认标投诉,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五)商标可以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并约束企业的不良行为

品牌经过注册以后就是商标,商标是企业的知识产权,是赖以生存的重要资产。商标受法律保护,其他任何未经许可的企业和个人都不得使用、仿冒侵权,否则,商标的所有者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从而为保护品牌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奠定了客观基础。商标还是一把双刃剑,既容易为消费者所认知、记忆,有利于促进商品销售,保护企业合法利益,又对品牌使用者的市场行为起到约束作用,督促企业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兼顾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从而规范自己的营销行为。

(六)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象征

品牌,是市场拓展的基础,企业文化的象征。品牌之所以成为强有力的市场竞争手段,根本原因就是它是企业文化、制度、精神的一种综合体现,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某些知名品牌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如“奔驰”汽车代表着德国文化,组织严密、高质量和高效率;Dior香水代表了浪漫的法国文化;麦当劳代表了美国的饮食文化。营销对于企业品牌有沉淀和累加效应,品牌是企业长期营销的积累,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才是品牌的精髓,产品是暂时的,而文化却是经典的、永恒的。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开放型经济逐步形成,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涌现了茅台酒、五粮液、联想、海尔、长虹、格力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品牌。但也应看到,有的企业并未认识品牌的重要性,也未真正实施和推进本企业品牌战略,重形式不重内涵,重引资不重品牌建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品牌纷纷涌入国内市场,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品牌没有竞争优势,很难与国际品牌抗衡,所以实施品牌战略已成当务之急。

(一)树立保护品牌的意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市场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企业不仅要关注国内市场,更要参与国际竞争。然而,和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缺乏商标专用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保护相对滞后。因为品牌保护意识不强,中国知名商标在国际上遭抢注事件屡屡发生,如“竹叶青”,“红星”二锅头,“大白兔”奶糖, “狗不理”“健力宝”、“全聚德”,“康佳”、“红塔山”、“阿诗玛”、“云烟”等近三百个品牌被荷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外公司抢注(宋柳、杨砚,2009)。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曾有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有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有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根据国际通行“注册字先”的原则,先注册的会受法律保护。如此,如果不购回商标,就面临着被诉侵权或退出已有市场的命运。失去自己的品牌,就意味着失去市场。所以,企业要学会保护好品牌,品牌经过注册后就是商标,商标才能受法律保护。

(二)加强类似商标的防御

“类似商标“指为了防止他人侵犯商标专用权而在同一商品上申请注册两个以上的近似商标的行为。具体而言就是注册一系列文字、读音、图案相同或相似的商标,保护正在使用的商标或以后备用(郭国庆,1998)。如娃哈哈集团向国家工商局商标局申请“娃哈哈”品牌注册,同时又注册了三个防御商标“娃娃哈”“哈娃娃”“哈哈娃”,很好的保护了企业的品牌。相似相近的商标、品名,如果不进行类似商标的注册防御,一家企业进行市场推广或品牌形象提升,则另一家也会受益。因此,如何防止他人的商标因与自己的商标类似、相近或雷同,利用本企业的知名度和投入的广告宣传费而搭便车,分享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而防止他人搭便车的有效手段就是采用防御性商标注册。

(三)注册区域广泛

品牌不仅要加强“类似商标”的防御,而且注册区域还要广,既是保护品牌的手段,又是企业品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措施,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起到法律保障作用。如“王致和”品牌,有着上百年历史,2006年被德国的“欧凯公司”抢注,致使其产品无法进入德国市场,于是,“王致和”将其诉诸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品牌。这也是首次国内老字号因商标抢注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后,“王致和”胜诉。但是,“王致和”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商业机密泄密。所以,品牌还要考虑在国外多个国家或地区注册,以获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保护。如 “可口可乐”、“奔驰”、“麦当劳”、“柯达”、“雀巢”、“欧米茄”等均在150多个国家申请注册,并取得商标权;松下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注册,很好地保护了自己的品牌。

(四)加强广告宣传以提升品牌附加值

优质产品加优质服务加优质广告是现代企业征战市场的理想模式,不难看出,广告宣传是重要的手段,其最大特点就是覆盖范围广、信息传递快,特别是电视广告,形象生动,视、听、动作紧密结合,且引人注意,有利于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品牌的附加价值是指,消费者购买某品牌的商品,除可获得核心功能的享受,还可获得额外的精神享受,达到效用最大化,这种心理感受和精神享受通常称为附加价值,它是通过广告包装实现的(季辉、吴玺玫,2010),没有品牌就没有商品的附加值。据国外调查资料显示:抽“万宝路”香烟的人,平均每盒香烟要从口袋掏出来30次,其中三分之一是为了欣赏和向他人显示该品牌。可见,“万宝路”给消费者提供了较高的品牌附加值。

综上所述,品牌不仅只是企业的标识和名称,也是企业营销活动的综合表现,更是企业的生命线,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没有品牌支撑的商品是脆弱的商品,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没有品牌根基的市场就没有市场。国内企业应认识品牌、创建品牌、发展品牌、壮大品牌,系统实施品牌战略,让品牌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郭国庆.市场营销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毕思勇.市场营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杨兴国.透视品牌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电力设备,2007(5)

4.倪和琳.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浅探[J].中国市场,2008(31)

5.杨文浩.试述企业推行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及举措[J].经济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