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拟人句的例子范文

拟人句的例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拟人句的例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拟人句的例子

第1篇:拟人句的例子范文

材料阅读:一般占六分

第一问一般问到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

第二问会以课外的相关知识点联系材料来回答问题

第三题根据材料来回答问题

古诗:

情景描写至少用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成语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描绘了......

理解词语先根据表意及文中的情景来回答

情感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对于思乡对世俗的厌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对什么什么【事物或地点】的什么什么【情感】之情

反映现实反映了世俗怎么怎么样

对比古文阅读:一般最后一问分析观点的不同

议论文阅读:

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头尾中

中心论点的一般形式完整句子有明确判断不能为问句反问句改陈述句不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能用意义不明确的否定句

列数字 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更具有说服力。

例子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什么什么具体的事例对...加以说明 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映象

分类别

作诠释 运用诠释说明的方法,将...比作...加以具体说明,使说明更加通俗易懂。

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的方法,将...比作...,从而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的...。

第2篇:拟人句的例子范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一、句子专项训练

(一)句式变换

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1、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是: 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1)细读要改写的句子,明白句意。如果是是改“把”字句,就是把原句主语(谁或什么)后面加个“把”字,并把谓语和宾语的顺序颠倒;如果是改为“被”字句,就是把宾语提到主语前,中间加上“被”字。(2)检查改写后的句子是否原意不变。

练习: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①太阳晒干了地上的水。

把字句:

被字句:

②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

把字句:

被字句:

2.“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改。

(1)、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组成部分。

“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

例:弟弟把水喝了。(弟弟为“主动者”,水为“被动者”,喝了为“动作”。)

“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

例:太阳被乌云遮住了。(太阳为“被动者”,乌云为“主动者”,遮住了为“动作”。)

(2)利用具体的例子在变换后的“把字句”与“被字句”中分别找出“主动者”和“被动者”,再进行比较。例如:风把树叶吹落了。(把字句)

主动者被动者

树叶 被 风 吹落了。(被字句)

被动者主动者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

⑶在互换中,句子中出现的修饰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把字句)

变换后:太阳被树林遮住了。(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 是错误的。 )

⑷ 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例: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把字句)

变换后:敌人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原句中为“全部敌人”,但 互换后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敌人之后,因此是错误的。)

练习:改成“把”字句。

①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②天上的乌云被一阵风吹散了。

改成“被“字句:

① 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②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③主人把母鸡的蛋拿走了。 ④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加反问词“难道……吗”“怎么……呢”。

2、有“不”去“不”,没“不”添“不”。把陈述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 3、将原句中的句号改为问号。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其改法与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正相反,需要把反问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并去掉语气助词“呢”、“吗”等,再将问号改为句号。

练习:1.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天的田野就像金色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蚂蚁团结自律的精神值得敬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这不是刺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有比这叫声更好听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难道不知道狗是会叫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辞手法的变换。

在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和反问等。比喻和夸张的区别:比喻句中的被比喻物和比喻本身没有关系。夸张句中被夸张的和本身有某些相同之处,或形状、或声音、或颜色等有相同的地方。

例:① 雨一直下着。(陈述句) 雨一直下着,欢快地唱着动听的歌。(拟人句) 雨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下个不停。(比喻句) ②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蛮可爱蛮可爱的。(设问)(比喻)。

练习一: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1、树上挂满了大柿子。

2、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

第3篇:拟人句的例子范文

但同时,仔细分析这些语言赏析类的题目,你会发现,每次考试阅读的文章都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每种类型的文章阅读时都有一定的方法、一定的规律可循;每种类型的题目也都有其出题的根据、答题的套路可找。我们追寻其“宗”,它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也就是说,出题的所有依据都来自于此。《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中要学会“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我们以苏州市近几年语文中考卷为例,一起来看看语言赏析题的题型:

《莫扎特的造访》(2011年)

17.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分析。(4分)

18.文章第⑩段中写到,“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说说你对这“一笑”的理解。(3分)

19.文章结尾句“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3分)

《寂寞的月亮》(2010年)

19.为了月亮,人们写过很多诗文,但作者认为“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请以读过的诗词为例,(上文中出现的诗歌除外)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1.文章的结尾说“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4分)

《苏州,最后的园林》(2008年)

19.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3.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语言赏析,一是赏析字词,二是赏析句子。下面,我们通过例子分别从字词和句子两方面来探寻语言赏析题的答题技巧。

例1:下面句中的加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参考答案:“偷偷地”是悄悄的、不知不觉的意思,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样子,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钻”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例2:下面这段话中的加点字与原文相比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光洁的,晶莹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壮的桂树,稀疏的枝,稀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许多的骨朵儿了。(原文:玉玉、银银、粗粗、疏疏、疏疏、累累)

参考答案:“玉玉、银银”用叠词既写出了月亮的形象,也写出了色彩,而“光洁、晶莹”只有色泽,意味单薄;“粗粗、疏疏、累累”都是叠词,读起来流畅和谐,富有韵味,符合儿童的特定心理,其他词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散文里的品味词语一般是形容词、动词,有时也有副词、代词,一般按照解释字面意思、结合上下文(语境),答出意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样的顺序来解答。

这里所谓的“结合语境,答出意境”就是透过词语的本义,体会其深刻的内涵。例如: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说到品味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重要的句子、有表现力的句子。一般来说,有表现力的句子通常是指: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使用了修辞、内涵比较丰富的句子;揭示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观点、情感的句子。

品味句子常见的命题形式有:⑴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话的深刻含义。⑵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⑶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例如: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咚咚地冒泡。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请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2010年南通卷)

此题就是考查赏析文中语句的能力。可先从写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和用语用词)方面入手,再结合语境,联系主题,进行分析,最后点出该句抒发的情感。

具体讲结合语境分析内容,就是联系具体语境,透过句子的表面义,体会其深刻的内涵。通常的做法有:⑴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⑵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答案示例:⑴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⑵“爬”这一动词用得生动形象,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突出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很多同学在做语言赏析题时答题不规范,关键原因是没有掌握“方法”。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与其做大量的题目,不如通过少而精的文本阅读,总结出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规律,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自己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所以,语言赏析题,想说爱你也容易。

第4篇:拟人句的例子范文

21世纪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预示着教育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和重点。作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最常用的基地就是课堂,互动、热情、活跃这是创新教育对课堂状态的基本要求。

其实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气氛能够活跃起来,笔者认为,课堂气氛能否活跃,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传授知识,更是在做主持,将你的课作为节目去主持。主持人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都应具备。要想让你主持的节目热情高涨、气氛活跃,不使点“招儿”怎么行?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个“招儿”,不太成熟,就供同行们共同勉励吧。

1 大力煽动

有人会说,“煽动”这个词不好听,怎么能煽动呢?对,要想让你的学生达到你想要的状态,就得煽动,煽动学生去说,煽动学生去写,煽动学生去做。一个教师能否让自己的学生都动起来,关键就看你的煽动能力了。如我在讲授《胡同文化》一课时,由于是在一个陌生的班里作课,而且有许多听课老师。为了消除孩子们的紧张心理,提高他们的热情,我做了这样的开场白:“早就听说53班同学聪明活泼,热情大方。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到底是不是这样,那就要看大家今天的表现了。”这里有赞许,更有激将,孩子们一听,兴趣来了,劲儿也足了,更没有紧张了,整堂课就在一个轻松活跃,热情高涨的气氛中度过。

2 若煽动不行,还可以“欺骗”

怎么回事?且听我慢慢说。有的老师反映:“我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课堂上提问,可学生们前边的看后边的,后边的看前边的,谁也不举手,课堂气氛老是活跃不起来,真是没办法。”其实这位老师的烦恼,笔者也遇到过,我当时就使用了一个欺骗术,说得好听点,叫略施小计。

当时我提了一个问题,难度也不大,可这个班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默默地听,不管是会,还是不会,都不喜欢举手回答。怎么办?我接着问:“我看看这个问题咱们班有几位同学会答,会答的请举手。”话说完了,全班同学没有举起一只手,反而却低下了所有的头。然后我故意把目光投向后面,若有其事地数着:“一位,两位,三位``````已经有三位了。”前边的学生一听,后边有人举手了,他也来不及回头看(其实没有),赶紧也举起了手

“四位,五位,六位``````”

后边的同学一看前边有人举手了,自己也会答,也就跟着举手了,这样全班同学举手的越来越多,我也由开始的虚报其名变为实实在在地数数了。这样学生的兴趣有了,课堂气氛也上去了,而学生只喜欢默默地听不举手的习惯就除掉了。

3 不妨在简单问题上大做文章

语文教学主要是课堂上设计几个问题,问题有难,也有简单。对于难的,老师往往比较重视,精心诱导,反复讨论,而对于简单的问题,往往忽视,只把它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过度,一的衔接。笔者认为,那些简单问题更应重视,因为它有更宽泛的意义,可以乘机调动全班同学的气氛,促使全班同学思考,更是让差等生动起来的一个好机会。如我们讲授《黄陵柏》一课,主要分析各种柏树的象征意义,而其象征意义是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就这一点,我们可提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小学就学过比喻句,拟人句,而我们决不能因为此问题简单一带而过,相反,应在此问题上大做文章。借此机会调动一下差等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转换语气:“同学们快帮老师找找比喻句、拟人句吧。”差等生喜欢帮老师的忙,一个“帮”字,使他们的兴趣来了,而且此忙好帮,比喻句、拟人句他们也会找,于是迅速找到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举起了他们在课堂上从不举的手,这时,作为老师,应读懂自己学生的心理,赶快叫他们起来回答吧,回答完毕,你可以大声问全班同学“对不对?”全班同学肯定齐声而且大声回答“对了!”这时差等生在课堂上也找到了自己的尊严,他们会觉得原来回答问题这么有意思。等这回坐下了,他们会关注你提的每一个问题,无论简单的还是难的,作为学生一堂课关注老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那他就去思考了。差等生之所以差,很多人并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听课习惯不好,思维不跟着老师走。先由简单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思考,他们一旦思考了便有无穷的智慧。这样你的课堂就不会再出现前边好学生直着耳朵听后边差等生睡觉的有、说笑搞小动作的有、两眼望着窗外发呆的还有,你的课堂就是一个整体,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跟着你走,课堂气氛还能不活跃起来吗?

3 试着用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教学时,如果使用的是贫乏的,缺乏生动性的语言,呆板的脸部表情,这只能使学生感到无聊甚至厌恶。相反,教师以自己真实的情感讲解课文,运用语言技巧来创设情景,就会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反响和共鸣。如在教学中讲到杜甫的字时,我这样问大家:“在唐代诗人中,谁的儿子长得最美?”学生面面相觑,觉得老师的问题挺荒唐。我说:“杜甫。因为他的字叫子美。”学生哄堂大笑。字叫“子美”,并不说明儿子长得美,这里使用的是故意曲解,它能够产生妙趣横生的效果,能使学生轻轻松松地记住这个知识点,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几天后,我问起杜甫的字叫什么,全都举起了手。

第5篇:拟人句的例子范文

一、巧用修辞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双关、借代、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来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离子化合物NaCl的形成过程”时,为了使学生形象理解电子转移过程,我用了拟人化的描述: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这一个电子对于它来讲是累赘,它很想将这1个电子甩掉,而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很想得到这1个电子从而形成稳定结构。因此,钠原子做了个顺水人情,将最外层1个电子转移给了氯原子。由于钠原子和氯原子互通了有无,它们最终结成了好朋友形成了NaCl。这种拟人化的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学生易掌握知识,同时也乐于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活用术语法

对于教师而言,最不喜欢的课无疑是下午第一节课,尤其是夏日午后的第一节课。学生们常常昏昏欲睡,你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学生在座位上反应不冷不热,似睡非睡,好像毫不相关似的。对此,我灵机一动,便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便像是催化剂中毒后的症状。也有点类似温度不够催化剂活性不强的症状,慵懒而无活力。那么,你们是催化剂中毒还是温度不够催化剂活性不强呢?”学生一听乐了,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有时,学生上课过于活跃,常常漫无边际地插嘴。对此,我对学生讲:“同学们是不是把酶加多了,反应如此激烈。若再不降温,老师可要加水稀释了。”学生们一听笑了,态度一改从前。

三、谐音转化法

利用汉语的谐音,可以巧妙地将一些知识趣味化,以达到帮助记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地壳中元素含量高低顺序”时,我建议学生这样记忆:“养闺女贴给那家”,这里的“养、闺、女、贴、给、那、家”就是“氧、硅、铝、铁、钙、钠、钾”的谐音。又如:关于人体内八种必需氨基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记忆时,由于种类多,相互之间又没有联系,学生一下难以记住。我给学生们总结为:“一家来写两三本书”。八个字正好是八种氨基酸首字的谐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不断总结,诙谐的趣味语言越来越丰富,教学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四、口诀总结法

化学教材中有许多要点需要记忆。有些知识内容繁多,不易记住,更难形成长期意识。在教学时可以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增添课堂气氛,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在讲“物质溶解性”时,我将常见物质溶解性编成五句话“①钾钠铵盐溶水快。②硫酸盐除去钡铅钙。③氯化物不溶氯化银,④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⑤口诀中未有皆下沉。”五句话将常见物质的溶解性作了高度的概括,学生易记。又如在讲“主要元素化合价”时,我把主要元素化合价用八句话来概括:“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口诀的运用不能太多、太繁,要做到少而精,否则这种趣味教学语言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第6篇:拟人句的例子范文

[关键词]影视广告;英语;修辞

影视广告英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意义,有其独特的语言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影视广告英语除了在词汇的选择、句型的谋划上巧妙精细之外,在修辞的运用上也是相当讲究的。从语言学的角度讲,语言的有限性可在适当的修辞手段的“催化”下,实现别具风格的语言的无限性。因此,一句看似简单的影视广告英语之所以能引人入胜,并不是大量使用修饰语的结果,而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段来修饰。

一、比喻(Simile and metaphor)

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它可以用来表达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渲染语言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以增强语言的美感,从而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一种联想。运用比喻手法可以使所推销的产品形象逼真,易于被消费者接受。比喻是影视广告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包括明喻和暗喻。

1.Light as breeze ,soft as cloud .(衣服广告)

运用了两个明喻,把衣服的质地感和舒适感体现出来了,使消费者心里联想到穿了该品牌衣服后的那种轻柔感觉,让人“欲一穿为快”。

2.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r stain on your lips.(口红广告)

和明喻不同,暗喻并不点明原因,而是留待读者自己去寻味,去理解,这在影视广告英语中广泛使用。把口红暗喻为 stain(缎子)。它的意思是说这种口红搽在唇上这个最富有激情的地方,好似穿上了光亮柔滑、细薄透亮的绸缎一般。委婉而含蓄的描述令人浮想联翩,充满期待。

二、双关(Pun)

双关语是利用一词多意或同音异义做到了一隐一现来引人注目,引起联想而加深记忆。巧妙地运用双关,既可以使影视广告语言含蓄委婉、幽默风趣,又可起到一语双关的修辞效果,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提高影视广告语言的艺术性,从而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1.I’m MORE satisfied !

2.Ask for MORE.

这两个例子是人们熟知的“摩尔”香烟的广告,“MORE” 和“more”之间同音不同义。此广告就妙在“一语双关”,既让人记住了“MORE”的品牌,又介绍了它的好处,从而刺激消费者更多地购买该产品。

三、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在广告中颇受青睐,其原因在于把要推销的商品拟人化,赋予产品以人的性格和思想感情,使冷冰冰的商品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从而使人感到不是在读广告,而是在与老朋友交谈。拟人手法能使商品人格化,富有生命气息,具有人情味,从而使广告更生动。

Unlike me ,my Rolex never needs a rest .(手表广告)

把劳力士手表人格化,不需休息来暗指它走时准、动力足,道出它与人的不同之处,切中要害地渲染了它的优越性----质量值得信赖。

四、反复(Repetition)

反复的运用可以加强语势,强化旋律,以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增强语言节奏感以强化广告的宣传效应。

1.Extra Taste .Not Extra Calories .(额外的口味,并无额外的热量。)

2. Double delicious .Double your pleasure .(双份美味,双份愉悦。)

反复是通过重复某一单词或词组使人加深印象。以上两句的Extra 及 Double就是这样的一种反复,这种反复往往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对仍处于犹豫不决状态的消费者来说,无疑就像在其背后猛击一掌,促其下决心购买。

五、押韵(Rhyme)

押韵分头韵(Alliteration)和尾韵(Rhyme),前者在影视广告英语中更为普遍,后者尤见于影视广告英语歌曲中。押韵使广告达到了形式与内涵、视觉美与听觉美的统一,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

1.Bathing Beauty Discovered in Interior Decorator’s Bathroom.(瓷砖广告)

这则广告中有两组头韵词“Bathing ,Beauty ,Bathroom”和“Discovered,Decorator’s”,让消费者将装修与美丽联系起来,暗示产品的神奇效果。

2.Most Spacious and Luxurious .(汽车广告)

“Spacious”与“Luxurious”押尾韵,增加了广告的音乐性,使消费者对空间大、豪华舒适的汽车向往不已。

3.My Goodness ! My Guinness !

这是一则啤酒广告,“Goodness”与“Guinness”的头、尾韵均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易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能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在喝这种啤酒时赞不绝口的情景。

从以上各例看出,影视广告英语是一种商业价值很高的实用文体。修辞的运用,使得影视广告英语语言凝练、新颖别致、诙谐机智,并且节奏和谐,韵律优美。同时也是用一种艺术的手段来弥补广告本身未能尽现的内涵,从而增强广告的鼓动性和说服性,使消费者购买产品。

[参考文献]

[1]江加宏.《广告英语中修辞的美学功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1).

第7篇:拟人句的例子范文

关键词:修辞美学;写作

0 引言

在当今英语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是每位教师的目标,同时也是每位学生的追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当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加强了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无论是在四级还是六级考试中,写作部分都被安排在第一部分,但若想取得开门红却并非易事。根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心公布的数据表明,在所有的测试中,写作的平均得分率最低,这大大制约了大学英语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林林总总的,而写作的总体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但笔者愿试从修辞美学角度下对写作进行指导与完善。

提到美学,大家都会一致认为它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它至少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美学家毕达哥拉斯;说它年轻,是因为当代的美学分别和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学等结合产生了新的交叉学科,并且对这些学科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根据审美认知图式,审美主体对于客体的审美信息的直接性感应和把握来源于外在世界对主体的刺激。因此,它是感知的“刺激S――反应R”的产物。人对外物的审美特性的感觉,知觉,意象产生审美直觉。这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态度的“初始之芽”,一般称为“感性直觉”。[1]就英语写作来讲,主体的感知是对原语审美信息即写作的感应和感受,所以,文章的好坏是我们得到感知的依据,也是审美主体得到美的感受的根源。修辞作为语言的艺术,追求较高的审美价值,达到美的境界,让人心旷神怡从而得到美的享受。修辞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美学和谐统一规律的体现。修辞的每一个方式,每一个手段,每一项具体有效的活动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都是由于它们符合了美学的原理,蕴含着美学的规律。[2]

正是由于修辞与美学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美学修辞即修辞格对于写作的影响才不容小觑。根据《英语百科全书》中的列举,已成定论的修辞格已有77种之多。有的辞格着重营造词语的形象感或追求词语表达的多样化;有的辞格着力呈现句式结构的均衡美或通过句式结构的变化获得某种修辞功效;有的辞格则表现语言的音韵美。根据这一特征,美学修辞应分为三类:词语修辞格,结构修辞格和音韵修辞格。[2]在本篇中,笔者考虑到在写作中常用性和对大学生的可操作性,这里主要介绍词语修辞格中的五种:

1 明喻

比喻是各民族语言中最为广泛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和隐喻(又称暗喻)两种。在英语中,明喻构成的三要素是本体,喻体和喻词。基本表达方式是:甲像乙,它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最常见的喻词是like和as,还有seem,as if(as though),liken…to…,compare…to…,as…as…等。在写作中,明喻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添彩。例如,What lungs are to the body,that parks are to the city.公园对于都市正如肺对于人的身体一样。在英语写作中谈到公园是否应该取消收费,很多考生都提到了公园的重要性,这样的句子无疑会给其文章增色不少。又如:Teaching is a noble work,and a teacher is like a candle lighting others and consuming itself.教师是一份神圣的工作,教师就像一支蜡烛点亮了他人燃烧了自己。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教师都被美誉为一份崇高的职业。在汉语中也不乏将老师比喻为“春蚕”“蜡烛”“园丁”的说法,写作中这样的表达无疑更加生动,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 隐喻

隐喻也称为暗喻,是不露痕迹的比喻,较明喻更进一步。它没有比喻词,是直接把一事物名称用在另一事物上,从而更生动、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在现代语言学中,隐喻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进行思考。李国南先生(1999∶98)也认为,“英语中的metaphor包括除了明喻以外的一切比喻,其涵盖面要比汉语辞格‘隐喻’宽得多。除了‘X is Y’的比喻模式外,还有各种变式,远远非汉语辞格‘隐喻’所能包容,而与汉语其他辞格相对应。这些汉语辞格实际上也是‘比喻’的各种变异形式。[3]例如,Money is the lens in a camera.金钱是一部照相机的镜头。笔者之所以运用隐喻把金钱比作照相机的镜头是因为镜头能反映出一个人不同面貌,金钱则能检验出一个人的不同品质,这就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3 拟人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成人来描写,将人的某种特点或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之上,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等,使之人格化的一种修辞格。以物拟人,使两者达到彼此交融,合二为一的境界。例如,在写作中要表达“中国过去的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两句来自两个不同学生的习作中,哪个更好呢?(1)The past decade saw the tremendous changes in China. (2)There were tremendous changes in China.无疑,第一句要好于第二句。因为第一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decade(十年)赋予有生命的生物特有的“看”的功能,使整句增色不少,给人以形象逼真的立体感觉。再如,一个学生在写到过多的家庭作业使他没机会开展兴趣,甚至没时间仰望天空时写道:The endless homework has deprived me of my interest as well as my chance to gaze into the sky.这句话妙在deprive(剥削)的用法。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剥削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将这一人特有的行为赋予一个没有生命的homework(家庭作业),在读者面前勾勒出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出在沉重家庭作业的压迫下该生的一个困窘的状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搭建起一座情感沟通的桥梁,使其充分感同身受。

4 夸张

夸张是一种运用丰富想象,对所描写的对象加以渲染,使其更鲜明,增强表现力,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修辞手法。夸张为了强调而故意增强事物的效果,用来抒发作者或说话人的强烈情感,表达自己的深刻感受,是一种写作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一般来讲,它有很强的语言感染力,能够引起人们的想象,却又不能使人误以为真。它能更好地将事物的本质体现出来,使其形象更加生动突出,从而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例如,一个学生在文章中写道:We were starved to death after school.放学时我们都快要饿死了。句子虽然简短,但却十分传神,让读者们不由联想到中午下学时饥肠辘辘的感觉。但要说到饿死的话,那一定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非常形象生动的表现了饿的程度。

第8篇:拟人句的例子范文

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反问句 设问句

1、 你妈妈在干什么? ( )

2、 地震夺走了多少无辜的生命啊! ( )

3、 海底的鱼会发出声音吗?会的。 ( )

4、 这件事要干好不是那么容易的。 ( )

5、 你难道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 )

6、 给我倒杯水来。 ( )

二、我会填修辞句的修辞手法。

1、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

2、老师是培育人才的园丁。( )

3、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5、小鸟在欢唱。( )

三、句子大变脸。

(一)、不改变意思,换个表达方式。(一句变五句)

上海人民修建了新展览馆。

1、

----------------------------------------------------------------------------------------------------------------------

2、

----------------------------------------------------------------------------------------------------------------------

3、

----------------------------------------------------------------------------------------------------------------------

4、

----------------------------------------------------------------------------------------------------------------------

5、

----------------------------------------------------------------------------------------------------------------------

(二)、加上标点,意思不一样。(一句变三句)

上海队打败了福建队赢了

1、

------------------------------------------------------------------------------------------

2、

------------------------------------------------------------------------------------------

2、

------------------------------------------------------------------------------------------

四、仿写句子。

1、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让人-----------------------------------------。

语文是----------------------------------------------,让人-----------------------------------------。

语文是----------------------------------------------,让人-----------------------------------------。

2、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

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能为----------------------------------------------,能为----------------------------------------------。

3、假如我是春雨,我将滋润万物;假如我是森林,----------------------------------;

假如我是大海----------------------------------;假如我是-----------------,---------------------------------。

4、照例子仿写。

(1)秋天的田野里,高粱满脸通红,稻子笑弯了腰。

(2)漓江的水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翡翠。

(3)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

五、我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一)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1、老师说,她下午去开会。

改为直接引语(第一人称直接说):------------------------------------------------------------------

2、爸爸说:“今晚我要去看比赛,你和奶奶先吃饭吧。”

改为间接引语(第三人称转述):-------------------------------------------------------------------

(二)常见改写句子类型:

1、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2、我要做出这道题。(改为双重否定句)

3、人与山的日益关系密切,使人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

4我们陶醉在优美的小提琴声里了。(改为把字句)

5、我们陶醉在优美的小提琴声里了。(改为被字句)

6、荔枝上蒙着水珠。(扩句)

7、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里,存放着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缩句)

8、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不能不看。(改为肯定句)

9、他真美。(改为感叹句)

8、湖面十分平静。(改为比喻句)

9、鲜红的红旗在风中飘扬。(改为拟人句)

10、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了。(改为夸张句)

11、桂林的山真是奇特啊。(改为排比句)

12、真是好雪,明年一定会是个丰收年。(改为引用谚语句)

(三)把下面句子写生动、具体。(三、五句或一段活)

1、值得敬佩。

---------------------------------------------------------------------------------------------------------------------------------------------------------------------------------------------------------------------------------------。

2从下面的词中选几个描写一种树。(字数50左右)

美丽 高大 亭亭玉立 茂盛 一片片

------------------------------------------------------------------------------------------------------------------------------------------------------------------------------------------------------------------------------------------------------------------------------------------------------------------------------------------------------------

3、 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老师在认真地批改作业。---------------------------------------------------------------------------------------

------------------------------------------------------------------------------------------------------------------------------------------------------------------------------------------------------------------------------------------------------------------------------------------------------------------------------------------------------------------------------------------------------------------------------------------------------------。

六、根据朗读语气,填上语气词及标点。

----------------,今天是星期天--------(疑问)

----------------,今天是星期天--------(肯定)

----------------,今天是星期天---------(兴奋)

七、诗句填空。

1、表达思乡之情的:---------------------------------------------,------------------------------------------

2、表达友情的:---------------------------------------------,------------------------------------------

3、表现春天景色的:---------------------------------------------,------------------------------------------

4、我如果不努力读书,妈妈就会说:“------------------------------------,-----------------------------”

5、---------------------------------------------, 自在娇莺恰恰啼。

6、劝君更尽一杯酒,--------------------------------------------------。

7、---------------------------------------------,要留清白在人间。

8、---------------------------------------------,任尔东西南北风。

八、关联句。

复句类 型

常用关联词语

并列关系 既...又...,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一会儿...一会儿...,

递进关系 不但(不仅/不只/不关)...而且(并且)...,...还...,...甚至...,...也...

选择关系 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是...还是...

转折关系 虽然(尽管/虽说)...但是(可是/还是)...,...却(然而)...,...否则...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此...

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哪怕...还...,再...也...

条件关系 只有...才...,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都(总/总是/也还)...

取舍关系

九、改病句。

(一)、方法:增、删、调、换。

(二)、常见类型:

病句类型

1、成分缺少

学习了《凡卡》,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

2、重复罗嗦

他首先第一个站起来。

3、词序颠倒

庐山的夏天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4、用词不当(包括关联词)

妈妈对我要求十分严峻。

5、搭配不当

他戴了一顶帽子和大衣。

6、前后矛盾

李军可能一定生病了

7、指代不明

军军和辉辉一起去玩,他帮助了他。

8、概念不清

妈妈买了香蕉、苹果、西红柿等许多水果。

第9篇:拟人句的例子范文

[关键词]词义修辞格应用 个案研究 得体性

英语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是英语修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音韵修辞格(phonological rhetorical devices )、词义修辞格(semantic rhetorical devices)、句法修辞格(syntactical rhetorical devices)三种,其作用在于研究英语如何运用修辞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词义修辞格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它作为一种借助语义的联想和语言的变化等特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反语、拟人、矛盾修饰法、夸张、双关等。修辞格对于增强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至关重要,本文借助对几种常见修辞格的个案研究,探讨词义修辞格在英语中的应用。

一、比喻(Analogy)

比喻即打比方,它的作用在于“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在英语中,比喻通常分为明喻(simile)、暗喻(metaphor)、讽喻(allegory)、转喻(metonymy)等种类。

明喻(simile)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来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常用喻词有like,as,as if,as though等。以夏洛蒂•勃朗特的名著《简•爱》(Jane Eyre)为例。原文中写道:“Wicked and cruel boy!”I said.“You are like a murderer―you are like a slave-driver―you are like the Roman emperors!”译文是:“你简直像个杀人凶犯……你像是个监工头……你就像那些罗马暴君!”这是主人公简•爱童年时期被表哥约翰欺负以后所说的一段话。显而易见,其中应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

二、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personification)主要是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之上,使之人格化,以物拟人,以达到彼此交融,合二为一。

以《简爱》为例。原文中有这样一句:Then her soul sat on her lips, and language flowed,from what source I can not tell.(随后她似乎心融,说话流畅)原文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海伦的心灵比作人类,并赋予它人类的特征和能力。译文保留了原文的修辞手法,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三、反语(enantiosis)

反语指用相反意义的词来表达意思的作文方式。如在指责过失、错误时,用赞同过失的说法,而在表扬时,则用近乎责难的说法。这种手法可用来进行讽刺,但多数情况是用来表达一种善意的幽默或俏皮,故意说出与本意相反的话。

关于反语,最著名的例子当属英国戏剧家萧伯纳著名的反语问答。据说,当时美国著名舞者邓肯调笑萧伯纳说:“Sir,given I am in combination with you, and that we have a child who has both my looks and your wisdom and ability. It should be crackerjack.”相貌平平的爱尔兰戏剧家立刻回击道:“In case the child only has my looks but your wisdom and ability,that would be crack-brained(发疯的)”萧伯纳所说的恰恰来自邓肯前面的表述。因此,通过反语的效果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幽默智慧。

四、双关(pun)

双关(pun)是以一个词或词组,用巧妙的办法同时把互不关联的两种含义结合起来,以取得一种诙谐有趣的效果。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谐音双关是利用词义根本不同的同音记号或近音词来构成;语义双关是利用一词多用的特点构成的。

关于语意相关,《阳光下的罪恶》中有一段的例证:

In 1922 when the great cult of the Seaside for Holidays was finally established and the coast of Devon and Cornwall was no longer thought “too hot in the summer”,Arthur Angmering found his vast in-convenient late Georgian house unsaleable,but he got a good price for the odd bit of property acquired by the seafaring Captain Roger. (时光流转,转眼间到了一九二二年。此时,到海边度假的风气开始盛行起来,人们再也不认为德文郡和康沃尔沿岸的“夏日酷热难当”了。罗杰船长的一位后人亚瑟•安梅林终于发现他那所建于乔治王朝后期的豪宅相当难以脱手―――因为那房子实在太不方便了―――倒是那位热爱大海的罗杰船长留下的未被看好的房子,被他卖了个好价钱。)

五、矛盾修饰法(Oxymoron)

矛盾修辞法是一种压缩了的似是而非的隽语,又被称作“逆说法”。通过联合两个相反的相矛盾的或不相容的事物而形成。

比如,No light,but only darkness visible.(没有亮光,只有黑暗,黑得肉眼都可以看见)此例为诗人密尔顿的诗句。他运用了两个意思相反的词darkness (黑暗)和visible(看得见的)来说明受难者在黑暗中倍受这无光之火的煎熬和折磨,表达他失明之后在黑暗中奋斗,时而义愤、时而痛苦不堪的强烈感情。

六、夸张(Hyperbole)

夸张(hyperbole)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过激的言词渲染客观事物,以达到强调的效果。这种手法为了强调而故意夸大事实,是一种艺术手法。A single slip brings eternal regret(一失足成千古恨),就用了夸张手法,虽然言过其实,却让人过目不忘。

《简爱》中有这样的几句原文:Well,he is not a ghost;yet every nerve I have is unstrung:for a moment I am beyond my own mastery.译文:他不是鬼;可是我每一根神经都不安起来;原文中,“every nerve I have is unstrung”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直译为“每一根神经都不安起来,符合中国用语的习惯。

七、仿拟(Parody)

英语“parody”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是一种模仿以往诗歌风格的诗体。希腊词根由par- (“beside”or“subsidiary”)和ody(“song”)构成,意为“嘲讽之歌”,指仿照熟知语言材料,临时创造出新的词句篇,使语言讽刺嘲弄,幽默诙谐。

英文中也有不少仿拟改法的例子。例如Charles Darwin曾经说过:Only the fittest survive(适者生存)。百年之后,Intel总裁在经历商场风云,写出经典之作Only the paranoids survive(《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自然界与商界的规则不谋而合,仿拟手法应用妙到毫巅,读来自然心领神会。

八、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

移就是指形容词的修饰对象发生转移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是英汉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按照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的解释,即:“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appropriate noun to modify another to which it does not really belong”例如,a sleepless night(昏昏欲睡的夜晚)。

《阳光下的罪恶》中有这样一句话,“Don’t worry, son, we will show them a few tricks.” She had whispered throwing a reassuring arm round my shoulder as we were waiting for the court to open.“别担心,孩子,我们将给他们看些把戏,”我们等候开庭的时候,她搂着我的肩膀,低声对我说,叫我不要担心。

Reassuring属于描写人的表述词语移来描写人体的一部分,说明某种行为动作,使之带上人的情感。它巧妙地运用这种修饰手法增强语言描述的生动性、感染力和论说的力度。

总之,语言的表现力、表达的得体性很大程度依赖修辞体系中丰富的修辞手段。谙熟词义修辞格,了解修辞运用的规律,有助于提高分析语言表现技巧,提高准确、有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月荣,李玉杰.阳光下的罪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