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智慧物流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物流物流金融课程建设一、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背景
物流金融是指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对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以流转中的商品价值为依托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活动。在物流金融下,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源泉,提高了金融机构贷款的质量和数量,物流金融中的保险服务还可以提高物流公司的防风险能力,实现了“三赢”的效果。
面对社会对物流金融的高度需求,高校此方面的教育却是空白。据抽样30所国内本科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共有286门,未曾有院校开设了物流金融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这极不利于现代物流金融学科体系建设,更不利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技术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结合实践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学科最新发展
“物流金融”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其内容涉及知识面宽、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与实际经济结合紧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促进服务的发展,要实现与社会经济的无缝连接,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科发展,与时俱进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协调基本内容与先进性。
物流金融是由第三方中介——物流企业对货物实施监管,并对货物的真实性、安全性承担责任,贷款安全系数提高,贷款规模扩大,并有稳定的客户。可以看到,物流金融业务依附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为更好的开展物流金融及降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要求物流企业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网络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机动灵活、具有广泛的地域性。随着国内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智慧物流将成为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智慧物流主要有四大应用,其中的三大应用都将推动物流金融的发展,即一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二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三是智慧企业供应链。
智慧物流下,提升了物流企业的实力,改变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为物流金融提供进一步的集成方法,也带来了物流金融各方合作的改变,势必影响具体的物流金融融资方案。在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智慧物流对课程建设的影响,授课内容安排与实践环节要融合智慧物流,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更加注重新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带来的改变,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建设探讨
(一)课程建设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从物流金融特点及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引入物联网及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不同物流金融模式下各方参与者、业务流程,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以及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最后针对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让学生探讨在该业务中引入物流金融对案例的流程及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的业务管理能力。本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熟悉物流金融的基本类型,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参与主体。(2)熟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角色和操作流程,如企业需求与信用分析、质押物评价、监管合同的制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业务风险控制及绩效考核。(3)熟悉以物流企业监管为核心的融资过程。(4)了解智慧物流的相关知识,懂得信息技术在物流金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5)了解物流金融业务的流程及信息化对其业务促进作用与风险降低方案。
2.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智慧物流下的作业流程,具备融资对象评价、监管合同和仓单质押监管服务制订的能力。(2)能制订并组织实施物流金融作业任务。(3)掌握利用智慧物流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创新。
(二)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物流金融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金融业务分析与需求分析,质押与监管方案设计,监管项目合同签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动产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抵押监管服务与组织,贸易监管服务与组织,物流金融业务综合实训,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运作,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
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1.现代物流与金融服务概述。包括物流概念,物流金融的概念与产生过程、地位与作用,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物流金融智慧化趋向几个部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工作,了解智慧物流及其发展对物流金融的促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智慧化的新趋向。
2.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架构。包括:RFID与物联网简介、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背景、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架构、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管理系统架构。
3.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降低的技术措施。了解如何利用智慧物流,降低不同环节的风险。掌握通过构建智慧仓储、智慧安全监督、智慧物流,实现“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输流”为一体的“物流金融”业务与服务,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4.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的增值模式。了解如何依托智慧物流,构建智慧仓,掌握通过提供仓储、物流、金融、商贸创新服务,增强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联系,提供更多可行的增值服务。
5.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应用案例。教学要求:熟悉中储物流、柏亚仓等物流金融方案及智慧物流金融解决方案。
四、总结
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是培养实用人才,服务社会经济的关键所在。以智慧物流为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为契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学生利用智慧物流创造物流赢利模式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相信对于专业建设和服务社会是十分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欢妮.“柏亚仓”打造海西智慧物流引领物流金融新蓝海.潮商,2012(2):76-77.
[2]潘意志,程丹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59-63.
[3]胡愈,徐兆铭,黄含其.以培养目标统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物流金融技术人才培养视角.湖南社会科学,2009(6):107-110.
2002年,本人承担了一项纵向课题,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物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成果作为指导当时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基础数据之一,被广泛引用。十多年过去了,情况如何呢?
众所周知,我国物流装备产业经历了过去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其变化是振奋人心的:到今天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物流装备企业,市场规模和从业人员增长10倍以上,整体来看已经迈上新的台阶。然而,回顾过去十多年来物流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多的亮点在流通领域,制造业企业的物流发展却相对缓慢。这是令人遗憾的。
对比2002年的研究成果,我们看到,制造业企业在进行物流升级改造时,自动化立体库仍然作为最重要的现代物流技术被广泛采用,而基于精益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物流技术,包括适应各种生产模式的生产物流系统,如单元器具管理、工位管理、JIT管理等,除在少数行业。如汽车、卷烟企业得到应用外,其他企业很多还处于传统物流管理的模式之中。智能工厂,智慧物流则更是遥不可及。
相对来说,以联想、华为、海尔等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企业,物流的发展是与世界同步的,但他们更多的是受到了像DELL等外资企业的影响。
这种受外资企业影响深刻的现象,还发生在汽车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以德国大众为代表的欧洲企业,其先进高效的物流系统对现代企业物流做了很好的诠释。
当前在论述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时,居于主流的仍然是十多年前的观点:一是结构性问题,低端产能严重过剩,对外依存度高,自主开发能力弱;二是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贴牌生产,利润微薄;三是低产能,高污染,高能耗。这是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典型特征,我们在这条路上走了太长时间。
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备受推崇的现代制造业,则由于技术含量高,处于价值链的上游,占据了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近几年热议的德国“工业4.0”,似乎给中国提了一个醒:低端制造业已经走到尽头了。于是,我们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宏伟目标:2025年迈人世界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整体达到制造强国中等水平,2050年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工业4.0”热的持续升温,似乎从根本上触动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的神经,促进制造业升级发展成为共识。然而,对于所有宏大的目标如何实现,我们还不能过于乐观。因为中国制造业物流存在的诸多症结将影响我们前进的速度。
症结之一:对物流的作用认识不足
什么是“工业4.0”?德国人给出了三个核心: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慧物流。其中,物流在现代制造企业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2002年前后,因为课题的缘故,本人曾经两次参观了SEW公司的德国工厂。负责接待的人每次都询问我是参观生产系统,还是参观物流系统?因为这是SEW对外的两个窗口,也是构成该企业的两大核心系统。这于我而言是非常震撼的,因为这是第一次强烈感受到物流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巨大作用。可是,我国的很多企业家到现在对物流还不能深刻认识。
今天,SEW位于中国苏州的生产厂也按照德国的模式进行建设,许多参观过该工厂的人给我介绍了他们的参观感受,同样是震撼。在中国,还没有一个企业如此重视生产物流。这种重视不是说企业在物流建设中投入多少钱,建设多少立体库,而是对物流在生产制造中的作用的深刻理解。
“工业4.0”是德国2013年提出的,其实他们早在数十年前就开始了实践。以SEW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德国工厂中,生产系统包括了毛坯粗加工、减速器壳体加工、自动喷涂等多达数百个工艺的加工和组装流程,其关键技术设备,包括铜与铸铁的焊接工艺、复杂曲面的组合加工,每年都在不断改善。一个典型事例是,我在第二次参观该企业时,看到三年前有6个生产流程的加工中心,已经组合成一个全自动的组合加工中心,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操作人员数量,而且加工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升。讲解员也非常骄傲地给我介绍了这一点。SEW工厂的物流系统建设更是叹为观止:形式各异的7个自动化物流中心负责各生产环节的物流配合。其中,喷涂后的吊挂自动库和成品发运前的密集存储系统,据说是在1999年以前就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而我国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使用密集存储这一技术。
德国人是严谨的,对待生产物流也是如此。由于所有零部件及组装用的外购件均有唯一的编码,不仅解决了大规模定制产品的特殊性问题,如配色、机油加注等,同时信息化管理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机油加注,不同地区的用户,加注的机油或许不同,数量也有差异,但由于采用数字化管理,所有生产线上的产品均统一编码,全自动控制,不存在加错和加多加少的问题。物流,在现代工厂中,已经参与到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环节之中,不仅仅只是物料供给和成品存储。
反观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对物流的认知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高度,最多是在考虑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上。智慧物流的精髓,还远没有深入人心。
症结之二:对物流的技术认识不足
毋庸置疑,物流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其适应性,选择“合适的”物流技术和建设“合适的”物流系统是制造业企业物流系统建设的关键。当然这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纵观我国物流装备技术的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但存在的问题仍然是非常多的,有的还非常突出,总体技术水平与欧洲和日本还有很大差距。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产品多样性不足,产品成熟度不够,产品标准化欠缺。
【关键词】逆向物流;电子商务;智慧物流
随着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产品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服务需求的多元化,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以及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原先被忽视的逆向物流逐渐受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合理高效的逆向物流管理能够促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新经济条件下,传统的逆向物流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逆向物流必须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在电子商务中讨论的逆向物流主要是指退货逆向物流,在线电子商务企业的逆向物流集中表现在从网络上根据订单产生的由配送售卖的商品,由于质量或其他用户不满意因素而从消费者那里重返到零售商或者供应商的流动过程,其具体过程涉及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的全部或部分。由于电子商务的特殊性,使得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在电子商务的运营中比在其他行业更为凸显。国外许多知名企业都已把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其降低成本、增加顾客满意并强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现逆向物流这一问题由此成为各企业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1.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意义作用
逆向物流在中国起步较晚,很多企业对逆向物流存在认识的误区。认为它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还会带来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其实不然。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日益加重, 资源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不少国家和企业已经从逆向物流中尝到甜头, 得到巨大利益,实现了绎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第一,逆向物流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对于最终顾客来说,逆向物流能够确保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及时退货,有利于提高顾客的忠程度,增加其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回头率。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例如缩短退货处理周期,处理过程简单方便,对提高顾客满意度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良好的逆向物流系统环能帮助企业分析产品退货率分布情况,为产品改进设计提供反馈信息,提高产品竞争力。
第二,逆向物流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升企业公众形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高度期望和各国的环保法规对企业行为的严格管制,环境业绩己成为评价企业运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订立了环境和回收方面的法律,人们的环境意识日益增强。伴随越来越强烈的环境需求,企业尊重法律,支持绿色物流也变得十分重要。经营这种逆向物流是要有费用的,但这种行为提升了品牌的价值,并成为促使消费者购买他们商品的一种营销手段。
第三,逆向物流可以降低物料效耗成本,增加利润。
对于电子商务而言,成本降低带来的好处远大于销售的增加。对于大多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销售收入增加的难度远大于成本的削减,因为在电子交易中,多销售一元钱的商品获得的利润却一定不足一元钱;而削减了一元的成本,就直接为企业实实在在增加了一元钱的利润,因此逆向物流的有效利用可以为企业大大削减成本。
2.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现状
第一,企业逆向物流意识不强,重视度不够。
我国物流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发展时间比较短。物流界人士在实践中往往只是强调和关注正向物流的合理配置、有效运作,而对逆向物流的发展关注不够。企业对逆向物流也存在偏见认识,主要表现为:销售企业对回收责任的意识淡薄,认为产品一旦售出,所承担的责任就结束;很多企业认为逆向物流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对企业业绩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消极对待退货和回收等逆向物流。
第二,逆向物流导致利润下降。
退货过程中商品的管理不善会进一步造成其价值的损失,再加上缺乏逆向物流管理情况下,将在增加物流支出的基础上给在线营销商更多不必要的管理费用支出。全球知名化妆品品牌“雅诗兰黛”一年的销售额高达40亿美元,而其每年因为退货、过量生产、报废和损坏的商品数量也很惊人,达到了1.9亿美元,约占销售额的4.75%。
第三,逆向物流导致市场占有率降低。
消费者在退货过程中,如果享受不到如购买商品时一样热情便利的服务和及时充足的信息,面对的却是长期的交涉和长时间等待的话,必然会对该公司产生一种负面感觉,那么在以后的购物中可能就不会再考虑该公司了。市场调查公司Harris Interactive的最新调查还显示,85%的消费者表示如果退货条款不方便的话,他们可能不会到该店购物;81%的消费者表示,当他们选择购物商店的时候,都会把退货的方便与否纳入考虑中。因此,忽视逆向物流业务的协同发展,也必将会带来顾客的减少和销售额的降低。
第四,目前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尚不健全。
逆向物流本身的复杂性对信息系统的柔性化要求比较高,由此很难做到在传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使其能处理逆向物流业务。因为信息系统的不健全,使得这些相关信息相当的分散,有的信息在公司内部,有的在整个企业链中,有的信息甚至无法取得的。信息的失真,也就造成回收产品的需求和供给难以平衡。
3.电子商务环境中的逆向物流优化措施
第一,借鉴正向物流的经验,普及正确的逆向物流价值观念。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微观上看,它能够提高顾客价值,降低物料成本,塑造企业形象;宏观上看,它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首先应普及正确的逆向物流价值观念,这需要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和支持。其中,政府应该扮演主导的角色,制定逆向物流的相关政策:组织编写相关资料和教材;组织逆向物流设备、软件、企业的展览等等。为全方位推动电子商务下的逆向物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基于现有信息技术设计智慧型回收系统。
现代物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条形码、EDI、POS、GPS、云计算等等信息技术。利用这些技术对商品进行合理的编码管理、建立有用的基本资料,做好逆向间,乃至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共享退货信息。物流记录工作,实现生产厂商和各节点之企业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管理中的各种环节进行控制与协调。生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较为精确地预测产品的合格率及退返率,从而指导企业预先做好逆向物流的准备工作,保证逆向物流的顺利实施。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亦可以预先估计完成逆向物流的时间,从而对本企业的经营周期做出更加合理的预测,进而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成更加成熟的规划;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零售企业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于退、换货请求,这不仅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而且可以缩短企业的运转周期,从而加快企业的资本运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加之更短的经营周期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就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光财,周志春,干建平.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第一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刘振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分析与设计[J].经济与管理,2006,1.
[3]李正峰.浅析企业逆向物流的运营方式[J].科技经济市场,2006,(2):13.
国内外普遍公认的物联网的概念是麻省理工Ashton 教授于 1999 年在研究 RFID 时提出来的:All things ar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via sensingdevices such a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o achieve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1],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在 2005 年国际电信联盟 ( ITU) 的报告 《ITU 互联网报告 2005: 物联网》 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 RFID 技术的物联网[2]。从 “智慧地球”的理念到 “感知中国”的提出,从 “唐芯一号”的研制成功到无锡 “物联网产业基地”的确立,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在政府、企业得到广泛的认同与重视。在我国物联网已从概念的炒作,上升到产业规划与发展高度,在各行业获得了一定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本文在物联网应用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辨析物联网与物流管理的关系,从而为探讨物联网环境下现代物流发展的思路提供参考。
1 物联网的应用研究现状
1. 1 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体育竞赛与体育训练、教育培训、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3]。
1) 物联网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应用
杨子江 ( 2010) 提出物联网对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认为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对生产的节能减排进行全程监控。王粉花等 ( 2010) 研究以物联网中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人体运动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以满足老龄人护理需求。朱小妹( 2010) 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生产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在各农作物领域应用传感器,实现各种数据的自动采集。李卢一 ( 2010) 基于对物联网研究现状的把握,探讨物联网在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丰富实验教学、辅助教学管理、拓展课外教学活动方面的作用。李胜广 ( 2010) 提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城市应急预警系统中,实现感知城市的功能。王建冬 ( 2010) 提出物联网的出现催生了第四代生产业,提出生产业发展的 4 阶段模型,其技术维度依次为数字计算机、微机、互联网与物联网。物联网在企业方面的应用研究: 贾凯 ( 2005)搭建了物联网在医药流通中的应用框架。刘建生( 2007) 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药品流通流程再造措施。温平 ( 2010) 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监测设备的温度、振幅,实现信息的及时上报与报警。梁正平 ( 2010) 提出基于三维编码的全流程食品追溯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与查询和追溯。朱帅 ( 2010) 在 “物联网对未来零售业的影响”一文中提出 “技术催生革命”、 “信息分析是增值点”、“机遇和挑战并存”。此外,不少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就物联网自身发展进行了研究。焦泉 ( 2010) 阐明物联网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提出加快我国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思路。宁焕生 ( 2010) 提出中国物联网网络管理协议结构 ( RFID - MP) ,为中国物联网的架构、信息服务系统和网络管理协议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参考。顾晶晶 ( 2010) 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物联网定位模型。杨斌( 2010) 提出基于面向服务架构 ( SOA) 的物联网企业应用基础框架,该框架利用射频标识构建的物联网对企业产品全流程进行监控,通过 SOA 实现海量数据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为企业资源整合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张云霞 ( 2010) 对物联网领域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指出适合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商业模式。这些研究都为我国当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探索的思路。
2) 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对物流的影响以及物联网在物流操作、物流信息及供应链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关于物联网对物流的影响,赵昱 ( 2010) 展望了物联网对物流活动的影响。王继祥 ( 2010) 提出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包括: 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企业的智慧供应链。沈旭明( 2010) 提出物流属于物联网带动产业,提出智能物流的概念。左斌 ( 2010) 提出物联 网时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为供应链网络管理组织的主导企业,物联网催生新的物流运作模式———专业化“物联网服务商”。戴定一 ( 2010) 认为物联网时代的 “智能”是基于网络的,或者说是依托 “基于网络的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的”; 物联网促进物流智能化; “数据中心”是网络经济社会的一个创新的经济主体,存在 “商务模式”运作等困惑。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物流操作中的应用,潘金生 ( 2007) 提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朱文和 ( 2010) 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李霞 ( 2010) 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的关系。薛飞 ( 2010)提出把物联网融入物流园区的建设中,利用物联网在不同物流园区间搭建一个互通互利的网络结构。王晓亮 ( 2010) 提出物联网可用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客票防伪与识别、站车信息共享、集装箱追踪管理与监控及仓库管理。物联网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一方面表现为 RFID 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罗秋科 ( 2007)提出 EPC ( 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 系统及其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余雷 ( 2006)提出基于 RFID 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王德玉 ( 2007) 提出 RFID 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Christian Decker ( 2008) 设计了 SmartItems ( 智能物料项目) 应用于供应链管理。Vin-cent ( 2009) 研究了 RFID 与物联网的关系,提出二者有助于救市。金鑫 ( 2010) 提出 RFID 发挥优势物联网助力春运,实现车票实名制管理。王烨( 2010) 提出基于 RFID 技术的物联网在物流安全领域的应用。荆心 ( 2010) 研究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俞灵 ( 2010) 提出港口口岸物联网体系结构规划设想。Antonio J 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医院智能信息系统,用于检测过敏及副作用。Reiner Jedermann 提出基于智能嵌入式标签物流中泛在计算的应用。在供应链物流管理方面,樊世清 ( 2010) 讨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李旸 ( 2010) 提出物联网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影响。毕明光 ( 2010) 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供应链研究。张佶 ( 2010) 提出物联网提升纺织供应链管理水平。周受钦 ( 2010) 提出 “物流装备物联网”的概念,即物流装备智能化加上传输网络及管理系统与运营系统。
1. 2 我国物联网应用研究现状评述
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的研究非常多,这些研究丰富了物联网的理论研究领域,对我国物联网的理论体系完善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满足了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特定需求。
1) 上述文献中提出的主要观点
本文仅对物联网应用方面的文献作梳理,未涉及大量关于物联网技术的文章。上述文献从物联网应用的各个角度展开,形成一些明确的、共识性的观点: ①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或称为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 ②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整合,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 “智慧”状态; ③物联网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可利用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 ④作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信息的共享、反馈;⑤物联网将是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是具有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 ⑥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障碍集中于安全、成本、效率、标准化、整体规划等方面。总体而言,文献较客观地描述了我国当前物联网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物联网的益处,对我国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同时探讨了物联网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方向。此外,关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角度非常丰富,研究人员众多,不仅限于高校、企业,还包括政府人员; 同时研究视角奇特,既包括新兴低碳经济与物联网的关联,也包括传统的科学发展观、与物联网的关系分析。
2) 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物联网毕竟是新兴事物,因此,不可否认当前物联网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作用与贡献。但是也应看到上述研究的不足,总体表现为研究内容较空、雷同,学术界对此的讨论非常热烈,但是多浮于表面,实践应用不足。部分研究仍然仅着眼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细微的应用点,研究内容也不够深入,仅是对物联网技术的套用。部分文章文不对题,对物联网的分析、应用有些牵强附会。应用研究性的文章“为应用而应用”,缺乏应用的基础分析,提出的措施空泛。物联网应用性文章研究从点着手,但是也仅限于点,而非线、面。例如研究主题为“物联网应用于物流管理”的多数论文仅是对采购、生产、配送、销售、回收 ( 召回) 等供应链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测,缺少全过程的协作,同时侧重于信息的共享,缺失物联网产业链各主题对实物智能管理的协作。研究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监测,而无后续支持: 仅是安全防范,未能做到控制处理。多数论文均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对物联网商业模式与产业运营的研究较少、较浅。关于物联网产业链中物流配套支持的理论研究较少。
2 对物联网的认识
关于物联网的现实存在性、必要存在性和物联网的重要性,学术界和企业界依然存在不同看法。借鉴互联网的发展,本文认同物联网存在的必要性,认为其发展大有前途。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政府关注都不再是问题或者障碍,同时随着突发事件、消费者便利性、企业的合作、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需求,物联网由此应运而生,满足基于智能物体处理与互联的网络需求。当前关注的不应该是物联网的机遇,而是如何引导、创造物联网市场需求。在一些高端领域,如军事、医药、应急体系中率先开展物联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从而为未来物联网的普遍实施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关于物联网的本质 ( 或者特征)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2. 1 物联网技术的综合性
物联网技术包括信息、网络以及 IC 技术,这些是业界公认的,同时物联网还是一项经济技术与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要成为真正“物物相连”的网络,前期投资非常大,在关键领域的物联网实践可能要面对高 投入低产出。此时物联网的应用研究应更多关注其适用性与实用性,而弱化其经济学效用分析。随着未来物联网呈现为 “泛在网”,物联网将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而控制区域物联网的经济运营就成为经济学者亟待解决的难题[4]。物联网 “泛在网”的万物智能管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 2 物联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物联网的性质和运作类似电子商务,都是提供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商务环境。物联网具有服务 ( 应用) 功能,因此可将物联网划分为第 4 代生产业[5]。物联网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主要反映为新的产业链,其实用性和盈利性必须得到关注和体现。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研究应侧重经济学角度,即引导、扩大规模性的需求。在当前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确立与发展中,政府发挥着引导作用,可促进在国家公共领域 ( 交通控制、应急管理等) 物联网技术和管理对程序性的事务实践的应用,为未来民用、市场化的物联网实践积累经验。
2. 3 物联网表现为一种网络集合
物联网是万物相连的网络,是信息网络和实体网络的集合。其中信息网络是万物信息流的载体,物体实体网络是万物发生关联时的实物移动网络,其部分与现有物流网络重合。物联网运营的目的是万物智能处理,智能信息是手段,物体控制是过程,物体处理是结果。物联网的实质是一个网络,其信息网络和实物网络都是物联网运营的经济网络。在物联网运营中网络应发挥实物信息沟通与实务移动功能,规模经济是物联网物流的经济学原理,在未来物联网规划上应加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
3 辨析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将物联网看成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独立的产业来看,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就较明确了。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如同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物流支持物联网各种物的移动 ( 处理) 活动,同时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的服务市场以及物联网对智能物流发展的推动。物联网对智能物流发展的推动表现为当前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3. 1 物流管理支持物联网的运作
物流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理念的行业之一,RFID、EPC 技术也都在物流领域有实践应用。在物联网这种新的信息环境、产业结构和商务模式下,物流发挥着实物流通的基础设施、派生需求与支持服务的作用。物联网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万物相连,实现对物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中对物的智能处理要求物是移动的、流通的,而不是固定不动的,这就需要物流节点、运输线路等支持物的转移与暂存之间的协调,甚至会需要物流中心这样的大型物流节点实现区域内物联网物的智能处理的全部活动。因此由物流节点与运输线路构成的物流网络是物联网运作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的价值不是表现为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各个行业的参与和应用。物联网应用需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提供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诸如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环境监测、老人护理、食品溯源等。物的智能管理是各个行业物联网运作的本源性需求,这些智能管理相应地产生物的操作,例如转移、加工、回收或召回等活动,并继续派生出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物联网任务的完成派生出大量的物流活动,物流表现为物联网运作的派生需求。物流的本质是一种服务,实现物的迅速流转,物流管理在物联网运作中亦发挥服务支持的作用。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化,产品的生产制造、流通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因而基于制造产业的物联网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零部件及成品的全球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物联网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融合将成为企业信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供应链各个环节间的无缝集成和产业间的整合。物流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在物联网的服务支持表现为: 一是在具体节点、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物流活动,支持物联网的具体物的操作,二是通过物流外包实现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三是跨区域物流的物流企业协作,以降低服务成本。
3. 2 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的服务市场
物联网是 “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可以理解为: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其所到之处皆有可能成为物流服务的市场或者潜在市场。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服务市场表现在 3 个方面: 1) 物联网产业本身的发展需要物流服务。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传感器、微电子、视频识别一系列产业的同步发展。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芯片制造、工程实施、平台建设与系统运维的逐步推进,将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涉及大量的物资采购、安装,随之将产生巨大的物联网工业物流服务需求。2) 物联网应用带来的物流服务需求。物联网不是孤立的网络或平台,应用是其根本,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当前物联网行业的应用需求和领域非常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物联网的这些应用领域都涉及物的智能处理,因此可以看成是物流服务的需求方。3) 基于物联网应用带来的新的物流服务需求。物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从价值工程的角度看,物联网的 “价值”是 “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只有不断提高其功能,降低成本,物联网的 “价值”才能提高,该产业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6]。当前与未来物联网的应用主要侧重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例如国防军事、环境监测、智能电网等。物联网的应用需要高服务质量的物流支持。一方面需要物流附加增值活动满足特定领域的智能管理,另一方面需要跨地域的物流协作来降低物联网的运作成本。
3. 3 物联网与物流网络结合,实现物的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的目的是追求物的智能化处理,是通过标识物体属性、识别属性、转化为信息、采集信息、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以及发出指令等动作实现的,最终达到对物体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信息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2]。物联网实现对万物的 “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 “管、控、营”一体化,因此,物联网运作是具有经济性的管理活动。虽然物联网管理的媒介是信息,但是管理的对象是实物。物联网的信息共享与处理是借助互联网络实现的,而具体到实物的智能化管理则需要借助物流网络的支持。物流网络作为基础设施,保障物品流通过程中的集中存储、集并运输与共同配送的组织与操作,实现物流管理的规模优化目标。对于物联网应用企业而言,适宜的物流管理外包与物流网络的完善,可以实现物流的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运作,从而降低整个物联网应用企业的运营成本。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或应用,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拓展[7]。物联网通过信息网络将需要的物品相连,并将智能化的操作指令反馈于物品,其运作与物流网络密切相关。物流网络包括 3 个层面[8],即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组织网络,它们与物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 3 层: 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2]。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神经末梢,负责物品的识别和信息采集。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由物流节点和运输线路构成,其是物品流通活动与物流活动的载体。物联网感知层需涵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各个节点与线路,从而同时获得物品在流通过程和物流过程的初始信息和过程信息。物流信息网络不仅传输物流信息,同时与供应链其他企业进行信息交互,其与物联网中的网络层相吻合。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而物流组织网络是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实现协调与统一的平台。物联网应用层为物品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方案,必然需要物流组织网络中各方的参与与支持。简而言之,物联网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物物相连,物流网络构成物联网运作中实物操作的基础设施和组织管理网络,物联网、互联网、物流网络 “三网合一”,三者协作共同实现物体智能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
通过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大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当前企业在实现管理信息化方面尚存在不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1物流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1.1管理的思想较为落后,物流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采用全面性管理模式,不论是大中小型企业,大多配备相应的车队和存储仓库,提供供应、生产一条龙服务。而有的经营企业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对于物流管理的认识局限于运输和存储上,没有充分理解现代的物流管理理念,对于如何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利润等方面没有进行过实际的考察和研究。因此,在选择物流方式时只局限于选择自营的物流方式。
1.2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
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就是人才的缺乏。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传统的物流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因此,在物流管理系统建设中需要具备有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许多企业专业人才缺乏,有些企业的员工对于现代物流理念完全没有概念,而有些则对于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基本操作不熟练,导致企业在发展物流信息化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
1.3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落后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管理技术日新月异,并在西方企业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例如,在发达国家,几乎已经普及了物流的条码扫描技术。而我国条码技术的使用比例相对较低。在新技术的研发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够,忽略了技术的开发,例如,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推广。
2关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2.1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体系和平台
实现企业间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不断提高物流的信息管理化效率和水平。根据我国的物流信息系统情况,完善系统主要包括物流管理信息和物流设备信息两种。在进行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应加快建设决策支持核心系统,将各个模块联成一个系统化的建设平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加强物流机构认证、货源管理和仓储运输方法建设系统,此外还包括咨询网上仓库、GPS定位管理、电子图信息及物流交易等系统建设。作为完善的物流化信息公共平台,应避免客户和企业之间出现信息不平衡的情况,降低合作风险。还要构建有效的公共信息平台,对于客户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应进行严格监督,并及时跟踪客户的物流业务,不断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要对信息平台系统中客户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积累,以提高用户的物流管理质量。客户的信用管理是企业销售中应着重进行分析的重要环节,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基础的数据和精确性分析来判断用户的信用。应通过抽取收集信息,积累客户的资料。通过建设有效的客户信息平台,为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分销管理体系,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从逻辑上对全国所有库存进行总体分析。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优势,实现零距离物流信息平台,需要高效的物流反馈信息收集机制,通过对于系统环境变化的反馈进行产品的重新评估。并及时了解外部市场环境,在第一时间获得准确的商品预测、销售量和变现价值的市场信息。对于售后的情况及价格变化、风险因素进行严格监管,提高物流管理工作效率,不断降低市场风险。
2.2培育物流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
优秀的物流化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必须要对信息化的支持及物流知识有综合性的了解。在信息化发展的初期,可采用人才定岗的方法对于同一个岗位,根据知识水平结构分配到不同的物流管理流程中。在进行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育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在现有的职工中可进行选拔性的人才培训,同时要建立从业上岗人员的上岗证书制度,还可考虑人才的培养机制与绩效考核挂钩。
2.3加强对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企业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不能忽视信息资源的管理,物流信息化管理涉及多个科学领域,可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合适的物流管理方式,制定相应的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改善系统并同步更新,实现高效的物流管理。在制定企业的物流管理目标时应具有战略眼光,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且将企业的经营状况、地理位置、整体实力、职工的素质作为评价物流信息管理的重要标准。此外,应合理规划数据流,理顺数据流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有效的分析和整理数据流,为物流管理提供理论和实际的依据。
2.4转变管理理念
物流管理需要不断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由于我国物流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大部分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价值及物流配发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在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不应只把精力放在生产、销售及财务管理上,而也不应在经营过程中把精力全部放在经营成本管理上,而应相应地从信息化的角度分析。
2.5加强网络建设
现代物流技术的核心构成部分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及自动识别技术等。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卡磁条技术、条形码技术、视觉识别技术、射频通信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的报文标准化运作处理自动化,在进行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要有完善的技术体系支撑。例如,信息化的标准处理系统,电子信息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化的标准与基础设施属于基本的要素,对于提高物流的水平,推动管理信息、账务代码、参数管理信息化至关重要。此外,建立仓储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化及计划信息化的发展都应归于网络建设层面。
3结语
物流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管理的经济效益和效率,对于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思想和意识落后及信息化人才不足,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物流信息管理的重视程度,推动物流管理网络平台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谦,李江凤.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的智慧物流模式构建[J].中国市场,2014(50).
[2]马晓峰.浅析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J].现代商业,2012(26).
1.1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体育竞赛与体育训练、教育培训、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3]。
1)物联网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应用
杨子江(2010)提出物联网对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认为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对生产的节能减排进行全程监控。王粉花等(2010)研究以物联网中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人体运动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以满足老龄人护理需求。朱小妹(2010)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生产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在各农作物领域应用传感器,实现各种数据的自动采集。李卢一(2010)基于对物联网研究现状的把握,探讨物联网在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丰富实验教学、辅助教学管理、拓展课外教学活动方面的作用。李胜广(2010)提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城市应急预警系统中,实现感知城市的功能。王建冬(2010)提出物联网的出现催生了第四代生产业,提出生产业发展的4阶段模型,其技术维度依次为数字计算机、微机、互联网与物联网。物联网在企业方面的应用研究:贾凯(2005)搭建了物联网在医药流通中的应用框架。刘建生(2007)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药品流通流程再造措施。温平(2010)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监测设备的温度、振幅,实现信息的及时上报与报警。梁正平(2010)提出基于三维编码的全流程食品追溯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与查询和追溯。朱帅(2010)在“物联网对未来零售业的影响”一文中提出“技术催生革命”、“信息分析是增值点”、“机遇和挑战并存”。此外,不少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就物联网自身发展进行了研究。焦泉(2010)阐明物联网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提出加快我国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思路。宁焕生(2010)提出中国物联网网络管理协议结构(RFID-MP),为中国物联网的架构、信息服务系统和网络管理协议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参考。顾晶晶(2010)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物联网定位模型。杨斌(2010)提出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物联网企业应用基础框架,该框架利用射频标识构建的物联网对企业产品全流程进行监控,通过SOA实现海量数据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为企业资源整合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张云霞(2010)对物联网领域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指出适合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商业模式。这些研究都为我国当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探索的思路。
2)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对物流的影响以及物联网在物流操作、物流信息及供应链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关于物联网对物流的影响,赵昱(2010)展望了物联网对物流活动的影响。王继祥(2010)提出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包括: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企业的智慧供应链。沈旭明(2010)提出物流属于物联网带动产业,提出智能物流的概念。左斌(2010)提出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为供应链网络管理组织的主导企业,物联网催生新的物流运作模式———专业化“物联网服务商”。戴定一(2010)认为物联网时代的“智能”是基于网络的,或者说是依托“基于网络的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的”;物联网促进物流智能化;“数据中心”是网络经济社会的一个创新的经济主体,存在“商务模式”运作等困惑。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物流操作中的应用,潘金生(2007)提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朱文和(2010)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李霞(2010)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的关系。薛飞(2010)提出把物联网融入物流园区的建设中,利用物联网在不同物流园区间搭建一个互通互利的网络结构。王晓亮(2010)提出物联网可用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客票防伪与识别、站车信息共享、集装箱追踪管理与监控及仓库管理。物联网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一方面表现为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罗秋科(2007)提出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代码)系统及其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余雷(2006)提出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王德玉(2007)提出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ChristianDecker(2008)设计了SmartItems(智能物料项目)应用于供应链管理。Vin-cent(2009)研究了RFID与物联网的关系,提出二者有助于救市。金鑫(2010)提出RFID发挥优势物联网助力春运,实现车票实名制管理。王烨(2010)提出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物流安全领域的应用。荆心(2010)研究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俞灵(2010)提出港口口岸物联网体系结构规划设想。AntonioJ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医院智能信息系统,用于检测过敏及副作用。ReinerJedermann提出基于智能嵌入式标签物流中泛在计算的应用。在供应链物流管理方面,樊世清(2010)讨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李旸(2010)提出物联网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影响。毕明光(2010)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供应链研究。张佶(2010)提出物联网提升纺织供应链管理水平。周受钦(2010)提出“物流装备物联网”的概念,即物流装备智能化加上传输网络及管理系统与运营系统。
1.2我国物联网应用研究现状评述
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的研究非常多,这些研究丰富了物联网的理论研究领域,对我国物联网的理论体系完善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满足了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特定需求。
1)上述文献中提出的主要观点
本文仅对物联网应用方面的文献作梳理,未涉及大量关于物联网技术的文章。上述文献从物联网应用的各个角度展开,形成一些明确的、共识性的观点:①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或称为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②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整合,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智慧”状态;③物联网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可利用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④作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信息的共享、反馈;⑤物联网将是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是具有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⑥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障碍集中于安全、成本、效率、标准化、整体规划等方面。总体而言,文献较客观地描述了我国当前物联网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物联网的益处,对我国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同时探讨了物联网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方向。此外,关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角度非常丰富,研究人员众多,不仅限于高校、企业,还包括政府人员;同时研究视角奇特,既包括新兴低碳经济与物联网的关联,也包括传统的科学发展观、与物联网的关系分析。
2)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物联网毕竟是新兴事物,因此,不可否认当前物联网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作用与贡献。但是也应看到上述研究的不足,总体表现为研究内容较空、雷同,学术界对此的讨论非常热烈,但是多浮于表面,实践应用不足。部分研究仍然仅着眼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细微的应用点,研究内容也不够深入,仅是对物联网技术的套用。部分文章文不对题,对物联网的分析、应用有些牵强附会。应用研究性的文章“为应用而应用”,缺乏应用的基础分析,提出的措施空泛。物联网应用性文章研究从点着手,但是也仅限于点,而非线、面。例如研究主题为“物联网应用于物流管理”的多数论文仅是对采购、生产、配送、销售、回收(召回)等供应链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测,缺少全过程的协作,同时侧重于信息的共享,缺失物联网产业链各主题对实物智能管理的协作。研究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监测,而无后续支持:仅是安全防范,未能做到控制处理。多数论文均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对物联网商业模式与产业运营的研究较少、较浅。关于物联网产业链中物流配套支持的理论研究较少。
2对物联网的认识
关于物联网的现实存在性、必要存在性和物联网的重要性,学术界和企业界依然存在不同看法。借鉴互联网的发展,本文认同物联网存在的必要性,认为其发展大有前途。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政府关注都不再是问题或者障碍,同时随着突发事件、消费者便利性、企业的合作、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需求,物联网由此应运而生,满足基于智能物体处理与互联的网络需求。当前关注的不应该是物联网的机遇,而是如何引导、创造物联网市场需求。在一些高端领域,如军事、医药、应急体系中率先开展物联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从而为未来物联网的普遍实施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关于物联网的本质(或者特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2.1物联网技术的综合性
物联网技术包括信息、网络以及IC技术,这些是业界公认的,同时物联网还是一项经济技术与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要成为真正“物物相连”的网络,前期投资非常大,在关键领域的物联网实践可能要面对高投入低产出。此时物联网的应用研究应更多关注其适用性与实用性,而弱化其经济学效用分析。随着未来物联网呈现为“泛在网”,物联网将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而控制区域物联网的经济运营就成为经济学者亟待解决的难题[4]。物联网“泛在网”的万物智能管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2物联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物联网的性质和运作类似电子商务,都是提供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商务环境。物联网具有服务(应用)功能,因此可将物联网划分为第4代生产业[5]。物联网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主要反映为新的产业链,其实用性和盈利性必须得到关注和体现。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研究应侧重经济学角度,即引导、扩大规模性的需求。在当前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确立与发展中,政府发挥着引导作用,可促进在国家公共领域(交通控制、应急管理等)物联网技术和管理对程序性的事务实践的应用,为未来民用、市场化的物联网实践积累经验。
2.3物联网表现为一种网络集合
物联网是万物相连的网络,是信息网络和实体网络的集合。其中信息网络是万物信息流的载体,物体实体网络是万物发生关联时的实物移动网络,其部分与现有物流网络重合。物联网运营的目的是万物智能处理,智能信息是手段,物体控制是过程,物体处理是结果。物联网的实质是一个网络,其信息网络和实物网络都是物联网运营的经济网络。在物联网运营中网络应发挥实物信息沟通与实务移动功能,规模经济是物联网物流的经济学原理,在未来物联网规划上应加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
3辨析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将物联网看成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独立的产业来看,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就较明确了。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如同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物流支持物联网各种物的移动(处理)活动,同时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的服务市场以及物联网对智能物流发展的推动。物联网对智能物流发展的推动表现为当前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3.1物流管理支持物联网的运作
物流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理念的行业之一,RFID、EPC技术也都在物流领域有实践应用。在物联网这种新的信息环境、产业结构和商务模式下,物流发挥着实物流通的基础设施、派生需求与支持服务的作用。物联网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万物相连,实现对物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中对物的智能处理要求物是移动的、流通的,而不是固定不动的,这就需要物流节点、运输线路等支持物的转移与暂存之间的协调,甚至会需要物流中心这样的大型物流节点实现区域内物联网物的智能处理的全部活动。因此由物流节点与运输线路构成的物流网络是物联网运作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的价值不是表现为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各个行业的参与和应用。物联网应用需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提供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诸如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环境监测、老人护理、食品溯源等。物的智能管理是各个行业物联网运作的本源性需求,这些智能管理相应地产生物的操作,例如转移、加工、回收或召回等活动,并继续派生出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物联网任务的完成派生出大量的物流活动,物流表现为物联网运作的派生需求。物流的本质是一种服务,实现物的迅速流转,物流管理在物联网运作中亦发挥服务支持的作用。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化,产品的生产制造、流通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因而基于制造产业的物联网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零部件及成品的全球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物联网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融合将成为企业信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供应链各个环节间的无缝集成和产业间的整合。物流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在物联网的服务支持表现为:一是在具体节点、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物流活动,支持物联网的具体物的操作,二是通过物流外包实现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三是跨区域物流的物流企业协作,以降低服务成本。
3.2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的服务市场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其所到之处皆有可能成为物流服务的市场或者潜在市场。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服务市场表现在3个方面:1)物联网产业本身的发展需要物流服务。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传感器、微电子、视频识别一系列产业的同步发展。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芯片制造、工程实施、平台建设与系统运维的逐步推进,将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涉及大量的物资采购、安装,随之将产生巨大的物联网工业物流服务需求。2)物联网应用带来的物流服务需求。物联网不是孤立的网络或平台,应用是其根本,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当前物联网行业的应用需求和领域非常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物联网的这些应用领域都涉及物的智能处理,因此可以看成是物流服务的需求方。3)基于物联网应用带来的新的物流服务需求。物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从价值工程的角度看,物联网的“价值”是“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只有不断提高其功能,降低成本,物联网的“价值”才能提高,该产业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6]。当前与未来物联网的应用主要侧重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例如国防军事、环境监测、智能电网等。物联网的应用需要高服务质量的物流支持。一方面需要物流附加增值活动满足特定领域的智能管理,另一方面需要跨地域的物流协作来降低物联网的运作成本。
3.3物联网与物流网络结合,实现物的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的目的是追求物的智能化处理,是通过标识物体属性、识别属性、转化为信息、采集信息、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以及发出指令等动作实现的,最终达到对物体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信息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2]。物联网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因此,物联网运作是具有经济性的管理活动。虽然物联网管理的媒介是信息,但是管理的对象是实物。物联网的信息共享与处理是借助互联网络实现的,而具体到实物的智能化管理则需要借助物流网络的支持。物流网络作为基础设施,保障物品流通过程中的集中存储、集并运输与共同配送的组织与操作,实现物流管理的规模优化目标。对于物联网应用企业而言,适宜的物流管理外包与物流网络的完善,可以实现物流的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运作,从而降低整个物联网应用企业的运营成本。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或应用,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拓展[7]。物联网通过信息网络将需要的物品相连,并将智能化的操作指令反馈于物品,其运作与物流网络密切相关。物流网络包括3个层面[8],即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组织网络,它们与物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3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2]。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神经末梢,负责物品的识别和信息采集。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由物流节点和运输线路构成,其是物品流通活动与物流活动的载体。物联网感知层需涵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各个节点与线路,从而同时获得物品在流通过程和物流过程的初始信息和过程信息。物流信息网络不仅传输物流信息,同时与供应链其他企业进行信息交互,其与物联网中的网络层相吻合。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而物流组织网络是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实现协调与统一的平台。物联网应用层为物品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方案,必然需要物流组织网络中各方的参与与支持。简而言之,物联网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物物相连,物流网络构成物联网运作中实物操作的基础设施和组织管理网络,物联网、互联网、物流网络“三网合一”,三者协作共同实现物体智能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物流;理论课;教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6-133-03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消除物流发展瓶颈已被提到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本文拟就物流理论课教学应有的重视地位略论教学实践思路,以求引起共鸣。
一、物流理论与实践关系新解
物流突出的特征是社会性、实践性、职业性、应用性,这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重看适用性,轻看理论性,在强化实践意识的同时,却弱化了理论基础。涉及学生“会用”的实践性固然重要,但决不能把理论课的必要性限制在相当窄小的范围内,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物流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又指导实践。但如果把理论的作用夸大,其结果只能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反之,如果贬低理论的社会功能,其结果也必然造成“无为有处有还无”。物流理论既非全能,也非无能。因此,在青睐“使用”的同时,别忘了“理论”的本源。
在研究物流理论课教学时,要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寻找创新点,弥合理论和实践间的逻辑鸿沟。物流理论课教学法的创新能够充分发挥物流理论对物流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完善物流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物流能力,实现物流营销的节节高。
二、物流课有效教学理念关注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但在教学上寻找和采取新的教育理念的时候,一定要因“才”施教。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如此,教师若仍沿用老套路、老办法教学,其尴尬局面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只有充分认清受教育对象的普遍特点,方可拥有真正教改的叙述权。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处在不能更动的需求、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不可替代的引领、主导作用,两者类似市场营销中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学生的就业需要是教师教学的最终关注点,主动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是教学的集中追求,学生作为“营销”需求客户对教师“服务”质量拥有话语权。学生的满意度应该,也必须成为教师教学评价的根本标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也不可能撼动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只是重新梳理“教”与“学”这对矛盾,使其各归其位、各得其所,变接受型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师之滔滔不绝为生者朗朗有趣,变相互不悦为渐进式沟通,变以成绩论为以进步论。
在理顺了“教”与“学”的正确关系后,有效教学理念便应运而生。有效教学是以关注学生就业为核心,而非仰赖教材框死在固有知识体系内;是以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为尺度,而非教师有没有完成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是以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学,而非强输硬灌、无为而作的教与学。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进步为标准,其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既有当然性也有使然性,但更多的是使然性,即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逐渐促成学生想学、愿学、能学、会学。
有效教学的关节点是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学质量,正如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效益一样,要明确增长的目的是什么、受益是谁、成本是多少、能持续多久、是否符合经济的发展规律。物流教学综合性强,涉及的面广,融入的知识多,也存在着数量、质量、效益的关系问题,“多、快、好、省”是根本的原则。从数量看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切忌囫囵吞枣;从质量看要精益求精,做到宁缺毋滥;从效益看培养“专”才、“干”才,无需盆满钵满。物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目标的有效、内容的有效、教法的有效。
(一)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
按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规定:课堂教学目标是“结果性目标、程序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教学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应清晰、简明,深、多、高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物流关联多个学科,是一个应用性极强专业,所以规划教学目标时一般应立足于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即学懂、学会、能用。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要服从、服务于学习过程的规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正确,关涉结果的正确。物流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十分紧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常常牵动师生的教、学思维,那么,对此的认同、体会、内化,便形成了真切的现实体验。
(二)内容的有效_适量、适度
物流职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发展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学生学会“工作”的过程。那么,对此理论课教学也不能须臾忘怀,但教学内容不可连篇累牍、扯肠拽肚,应少讲、精讲、适量、适度。
教师、教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三大基本因素,由此形成三个相互影响的教学场。教师有很大的教学内容准备的主导权,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处于相对定型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的发展比相对滞后,教师依托教材,但不能依靠教材,要读懂教材,并不断激活、创新教材,把自己新思维、新发现灌输在课堂讲授中,力争讲得通,讲得活,讲得精,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导教。教师是主导不是主体,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学生是主体不是客体,学习自己做主、行德立事亲力亲为;教材是主线不是主宰,教师借助、利用教材为学生创造一个经历、一种体验。
(三)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
物流职业教育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调专才,突出实操性。教法上要高度重视灵活性、恰当性和针对性。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找对路子,迈对步子。
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有效教学是教师充满智慧的教学,物流理论课教学要把“活动”引入其中。在主体教育理论的视界里,教育活动应当从现实生活出发,着眼于调节和解决学生与外界隔离的矛盾,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物流教学要通过案例、范例、事例、经历体现教学过程和目的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兴趣、热情、专注。物流要致力将“教育生活化”的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地把教育过程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用内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的真谛,让学生真正地接近生活,走进生活,享受生活,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三、物流课有效教学方式与技巧巧悟
物流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综合性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较强的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形式上,要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改革,通过教学技巧细致人微的撩拨,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快乐教学
快乐教学是借助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引导,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兴趣,变厌倦为愉快,从而潜移默化地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物流起源时,以二战“诺曼底登陆”海陆空突袭,“抗美援朝”“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的军事物流为发端;以“郑和下西洋”和“丝绸之路”为商流让渡;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句为串缀。从军事、政治、经济、历史等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快乐教学属于启发式教学,问题调动也是其中另一个有效之策。在讲到“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关系”时,可以提出:举例说明“发生商流不一定发生物流(房产买卖)和发生物流不一定发生商流(捐赠物品)”的问题。通过发问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在问题中思索,在思索中质疑,在质疑中得到知识的真趣。
快乐教学不可或缺的是幽默教学,幽默教学的本质是寓庄于谐,庄指教学内容的严肃性、规范性、科学性,谐指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生动性、诙谐性、趣味性。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讲到物流效益背反理论,即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矛盾时,可以“买椟还珠”为蓝本叙述恰当包装的效益理论。
(二)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是围绕着思想、观念、知识、技能、文化来组织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多元发展为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落脚点。
物流“专”才、“干”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与主题教学谋化的思路一拍即合,主题教学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分化整合”为主要课程建构形式,通过物流原理与方法的教授,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的需求,自主框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架构,设计全新的探索过程,以获得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例如,关于物流运输合理化问题。先提出物流合理化的关乎点:路径、环节、速度、费用和效益等,然后讨论运输不合理方式(空驶、对流、倒流、迂回、过远、重复、无效、超限、托运不当),反向推导出尽可能或必需改进的运输形式。这类案例俯拾即是,讲述、讨论能够给学生带来切实的生活体验,积累知识、增长才干。
1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语言、逻辑、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生存智慧等方面。这突破了智力一元论的评价体系,在朗月中仍能感觉到繁星的存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学生中千奇百怪的个性存在有力地颠覆了“课堂教学就是普遍营销”的谬误,这也为物流专才的培养找到了理论依据。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目标定位,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培养出千差万别的物流人才。
物流人才培养说简单也简单,简单到能把事情干熟、干活、干绝就行,说复杂也复杂,复杂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更行。物流用人无可为与不可为之分,只有可用于不可用之裁,学生智力的尺长、寸短对应宽泛的就业渠道来说,应该、也能够实现根本的对接。
2 分化与整合。“分化是指教学要根据学生认识新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的组织顺序,在呈现新教材内容时,遵循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即先呈现具有较高概括性和包摄性的知识,然后再安排概括程度依次降低的知识,教材的各个章节之间要不断分化,各个课题的内容也要不断分化”。简言之,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分解,把零散问题系统化集合。分化强调的是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整合强调知识间的横向综合。
从大处着眼,物流是一门综合交叉性学科,物流的核心是集成,不仅依赖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内层,还涉及采购与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和废弃物流等物流中层,也连带着竞争、服务、成本、营销等物流外层。关于物流总体感觉的认识应贯穿于多态并举、多业融合,但始终围绕物资的位移这条主线,是创造时间、场所、加工价值的活动。以主线为主题,实施综合点染的教学思路可以促使学生逐渐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进而积聚渴望而不仅仅是欲望。
从小处着手,物流知识庞杂,涵盖面广。物流教学应集中主干,加深发展性深度,讲深度不是增加难度,而是在适度前提下的深入。物流教学应丰富支脉,拓宽开放性广度,深化、超越教材,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深广的现实生活。
关于“供应链全球化意义”,如讲供应链时,可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为引申。在理解供应链时,脑海中要有大物流、专业物流、精细物流等,其可比性应从欧盟、非盟、东盟、阿盟等的战略利益集合中得到启示。供应链所需关注的基本功能有服务、快速、及时、节约、规模优化、库存调节等,不求一时一事的得势,唯求整体效益的攀升,集约、和谐、共赢是关键。
(三)迁移教学
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迁移的方法就是凭借客观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和互相制约规律,依靠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事实上在物流理论课教学中,一些概念、方法、原理不是被遗忘就是孤立独存,甚至与其他经验无法链接,这种教学手段(灌输)的单一性也是引起学生不愿意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何以为之?
1 温故而知新。同其他知识体系一样,物流也有自身完整的系统性,而且系统内知识连接紧密,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这种知识的连贯性、延续性、完整性给迁移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会,比如:精益物流理论。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涉及精益制造,关乎物流生产;涉及精益采购,关乎采购物流;涉及精益销售,关乎营销物流;涉及精益设计,关乎物流产品;涉及精益信息化,关乎物流信息系统。复习“过去”开拓“当前”。
2 触类旁通。物流与其他学科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连性,在课堂讲授中能够经常寻找、发现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各环节、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关系,有利于深入浅出、得心应手。
物流讲到库存时,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为铺垫,涉古论今,引动文学兴趣,可谓开场有声。零库存、零缺欠、零距离、零废品,其中的“零”非无,而更多是少到不能再少,甚至为零。“零”只是管理上的一种愿望、一个方向、一种趋势。物流营销中讲到:分销渠道是销售物流的“运动场”。就是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运动项目:跑、跳、跨、举、掷与五花八门的营销渠道进行相关性比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讲到“约束理论”时,找约束点,以“草船借箭”实现的关键因素是“雾”为例证,在相似性贯通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构筑记忆的基石。
3 潜移默化。潜移默化关注的是人的潜意识所能发挥出的潜能。在迁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显意识与潜意识互惠,边教边暗含不经意的信念熏染,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或
关键词:物联网 射频识别技术(RFID) 航运物流 航运信息化
随着世界制造中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针对业界广泛存在的集装箱运输安全隐患,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化电子标签系统,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借助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1 物联网在实际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的特点是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和网络外部性,业务量越大、节点越多、服务范围越广,经济效益就越显著。
1.1物联网的含义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1.2物联网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上的开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并且需要国家政府的主导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上的扶助,物联网的开展具有规模性、广泛参与性、管理性、技术性、物的属性等等特征,其中,技术上的问题是物联网最为关键的问题;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如航运与港口码头等。
1.3 物联网的本质和技术架构
物联网技术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射频识别技术(简称 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RFID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2物联网在航运物流产业的集装箱对外贸易的发展
2.1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已经进入数字时代
航运物流集装箱的快进快出,大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迫使中国航运物流信息化的提速。航运物流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化电子标签系统,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借助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航运物流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提升整体航运物流服务水平。
而货主可以通过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在线服务平台,实现电脑或手机实时查询,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已装箱的货物位置和安全情况,双方同时计划将向外贸企业、物流公司、银行、保险、港口推广此项业务。港口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双方今后会共同做这方面的工作,促进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实现货物运输的门到门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实时掌握货物运输状态,并且可以快速获得提单,提高结汇速度和贸易资金周转率;航运企业则可以实现运力的科学调配,拓展自己的服务网络。
在航运物联网构建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领域优势、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很强的研究实力。并在VTS、AIS、公网三网融合通讯、海洋溢油监测、船舶航行状态监控、航道环境、水深地貌动态监测、水下目标快速搜寻、智能船闸,以及交互式车载多媒体信息终端及服务平台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的研究成果。但这些先进技术会被用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航运物流成本。
集装箱码头在信息技术方面投资,从最基本的航运物流无纸化办公到整个作业线的实时管理,从无线通讯到光学字符识别、航运物流射频技术、GPS定位技术,许多刚走出实验室的新技术在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找到了用武之地。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快猛发展催生了航运物流信息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中国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已经进入数字时代。
2.2航运物流产业布局调整、航运物流一体化加快步伐
航运物流一体化的前提是航运物流信息一体化,经济发达促进航运物流交通发达,交通航运物流发达促进经济发达,二者互为促进。航运物流集装箱的快进快出,大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迫使中国航运物流信息化的提速。航运物流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化电子标签系统,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借助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航运物流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提升整体航运物流服务水平。航运物流无人码头采用的信息技术包括 差分卫星定位技术DGPS ,防撞技术Anticollision 、自动纠偏技术Auto-steering等等。
2.3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动因
(1)全球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信息化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外贸经济的迅速发展,集装箱运输逐渐成为当今航运的发展方向,集装箱业务在港口业务中增长最快、利润率最高。同时集装箱装卸、堆存业务日趋标准化,集装箱业务正朝着类似流水线方向发展。在这种环境下, 集装箱码头操作必然采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技术提高码头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装卸效率、合理利用堆场。因此,全球集装箱码头已经成为各种尖端信息技术的应用舞台。集装箱总量稳居世界第一的中国集装箱码头作为整个世界航运界网络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对信息技术有着同样的渴求。
(2)庞大数据处理量和追求航运物流效率驱动
大规模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处理的庞大数据量用传统的手工或简单的电算化程序已经无法及时处理,必须采用融合了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性质的实时交互式作业航运物流计算机管理系统,才能满足大规模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装卸、堆存、收发箱及受理等各方面的要求。 因此, 新建集装箱码头初期便确定采用什幺样的信息系统, 并保证航运物流信息系统实施和码头建设同步进行。
(3)合资航运物流码头为引进技术提供渠道
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合资为引进先进信息技术打开方便之门。航运物流合资码头的合资方多为国际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和船公司巨头, 他们积累了多年码头和船公司的管理经验,容易为合资码头所接受,他们也积极将优秀的航运物流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入合资公司。这些航运物流系统本身已经融合了世界先进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先进航运物流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是迅速提高中国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管理、实现与国际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接轨的推进器。
(4)争做世界级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雄心
中国航运物流集装箱吞吐量雄居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和密切的国际交流,决定了中国集装箱码头经营者们已经揭开了国外码头的神秘面纱,已经走过了航运物流模仿阶段, 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并探索更先进的航运物流信息技术解决自己的新问题,力争在航运物流信息技术上高出一筹,已初露世界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领头羊的端倪。
3发展集装箱RFID系统技术航运物联网的必要性
3.1集装箱RFID系统技术领先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RFID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标志着中国在物流和物联网领域的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预示着在该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上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对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物联网和物流领域的技术进步,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对整个世界集装箱运输货物的安全性有所保证,实现了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提高了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提升集装箱物流的整体服务水平,满足了各方的安全需求。
3.2发展航运物联网路必要性
综合航运物联网各方面的情况看,中国航运物流业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物联网发展时期。众所周知,物联网的特点是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和网络外部性,业务量越大、节点越多、服务范围越广,经济效益就越显着。
面对中国航运物流业发展大势,构建物联网势在必行。物联网推广应用要同时进行、互相促进,港口物联网时代就在人们眼前,结合航运自身的特点,走好自己的航运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从满足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通过口岸电子政务平台和港航电子商务平台保持一致,以实现数据共享,更好地为港口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服务。提高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效率的新的航运物流信息技术将落户码头,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依靠信息技术产生的效益会越来越大,建立一个e航运物流系统,促进整个航运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
(1)航运物流信息化带来管理现代化
随着航运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航运物流码头管理人员普遍认识到,如果航运物流管理到位,航运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效益将更加明显。最简单的例子如由于人员素质和培训欠缺,很多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用不上;职工仍习惯于纸面航运物流信息传递;有些完全可以根据系统指令执行的工作,却任凭员工根据自己的习惯执行;同样的航运物流系统,同样的船,配载合理性却大相径庭,等等。因此,航运物流信息化需要经营管理的航运物流现代化和航运物流规范化。从长远看,航运物流码头的硬件投资和航运物流信息投资都是有限的,需要航运物流码头经营者向资源管理要效益、向航运物流人员管理要潜力。
(2)航运物流自动计费管理
航运物流集装箱涉及到很多收费点,包括――航运物流过路费、集装箱相关费用、仓库服务相关费用和其他费用。针对航运物流客户的计费方式复杂多变,单纯依靠人工计费比较费时和费力,并且容易出现差错,借助航运物流自动计费管理系统,可以精确控制航运物流成本,实现航运物流费用明细化管理。
(3)口岸单位加强航运物流信息合作
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信息化顺利发展需要有口岸环境的同步发展来支持。随着航运物流EDI在航运界的普及,全球船公司和码头公司已经实现了航运物流信息共享,缩短了运输周期。但码头公司和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口岸部门信息共享仍然欠缺。尽管每个口岸部门都有适合于本部门的航运物流计算机系统,但面向客户的信息各有各的规范,没有统一标准,影响了口岸航运物流信息处理效率,大大影响航运物流航运集装箱货物流转速度。若能实现航运集装箱船公司、航运集装箱码头、海关、检验检疫各单位之间的数据标准化和航运集装箱信息共享,可以想象,即使在没有新增投资情况下,整个口岸环境和码头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4)物联网EDI在航运集装箱应用将更加广泛
目前,物联网EDI标准作为联合国与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制定的国际标准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随着航运集装箱物流业流通加快,货代、船公司、码头、箱站等物联网EDI使用内容将更全面、应用也将更加广泛,逐渐辐射到航运集装箱费收、结算等。EDI传输形式也正由点到点的专线模式发展为Internet模式,具体是指利用先进的国际互联网、服务器等电子系统和电子航运集装箱商业软件运作的全部航运集装箱商业活动,包括利用电子邮件提供的通信手段航运集装箱在网上进行的交易。我国事实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加工基地,航运物流业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全球物联网体系,正在逐步覆盖全球。
4物联网信息技术在航运港口上的应用
2010年7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0)了《IS0/PAS 18186:集装箱一RFID货运标签系统》文件。这一国际规范的,标志着中国在物流和物联网领域的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预示着在该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上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对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物联网和物流领域的技术进步,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港口物流领域已在通向物联网“理想”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船舶计划、堆场计划和现场指挥调度方面的强大功能,打造先进智能化港口目标,优化资源利用,提升操作效率,进而为用户提供更稳定、高效和可信赖的服务。
4.1 物联网RFID技术据推动航运物流进步
航运港口是国际物流的集散地,是国际海运的交通枢纽。航运港口的建设和安全保障,是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但是,价格、速度、安全保障、高效率、高水平的服务一直是困扰港湾发展的要因。中国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以先进的航运物流信息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以航运物流信息化推动港口管理现代化,使航运物流港口组织运行更加高效、业务流程更加顺畅、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集装箱RFID系统可以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以及相关的安全信息,结合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集装箱物流的安全性、透明度和效率,实现集装箱运输的重要变革,也就是实现集装箱物流信息从被动告知到主动感知的变革。
4.2航运物流业全力推进信息化技术
IS0/PAS 1 8 1 86已经是准国际标准了,这是第一个在物联网和物流领域由中国人提出并积极推动的国际标准。该国际标准能使集装箱物流伞程更透明,可帮助货主及时掌控运输动向,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能使集装箱物流各环节的安全更可控,并具有追溯性,从而防止货物失窃,提高货物的运输质量;能有效增强政府对物流伞过程的监管,提高国家安全水平。实现集装箱物流从过去的告知到感知的转变,实现两个港口之间的信息交互,现了从装箱点到收货人之间的全程在线的进化,实现了客户被动从港口、船公司等处获取信息到主动感知,实时掌控集装箱物流信息的物联网,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积极进行航运信息化技术创新、航运信息化管理创新、航运信息化业务创新、航运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等“四大航运信息化创新”,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1)航运信息化技术创新与应用。预计随着通信网络、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络的快速融合以及新兴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下一轮技术革命即将到来。届时,信息网络的大发展将使物流网络出现脱胎换骨的变化,物流将更加便捷高效。因此,航运物流企业必须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在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节点建设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建立健全的物流信息化平台,以信息化带动物流网络化。
(2)航运信息化管理创新。物流服务的实质是为客户提供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即根据客户要求“准时送达”。从全社会的角度看,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活动可以大大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降低和节约物流费用。随着物流网络的发展,对航运信息化业务流程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物流业务国际化条件下,航运物流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航运信息化管理创新,在精细、专业、特色、高效、新颖等方面下功夫,加强供应链管理、航运信息化网络管理;努力加强航运信息化成本费用控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3)航运信息化业务创新。大部分物流服务属于生产,随着物流网络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物流业务属于生活服务。物流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均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这就要求航运物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根据客户要求,努力进行业务创新,在完善技术装备和物流网络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业务品种,进行品牌建设,以质优价廉和多种多样的服务品种赢得客户、赢得航运市场。
(4)航运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与国际一流物流企业相比,中国航运物流企业在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在当前的全球经济调整和转折时期,中国航运物流企业应努力向世界一流航运物流企业为标杆,认真寻找差距,加快航运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航运信息化经营机制变革步伐,建立现代航运信息化企业制度,建立科学的航运信息化公司体制,从全网络、全业务运营的角度梳理航运信息化管理流程,实现航运信息化集约化一体化运作。
5展望物联网在未来航过物流中的发展
航运物流方面,航运物流集装箱或大型货物的在线跟踪监控可能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方向;港口物流方面,港口物流收费系统、港口物流货物在线调度、港口物流货物陆路RFID系统等是今后物联网大展拳脚的领域。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以先进的航运物流信息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以航运物流信息化推动港口管理现代化,使航运物流港口组织运行更加高效、业务流程更加顺畅、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实现了航运物流装卸过程的无人化,实现了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提高了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满足了各方的安全需求。使生产、外贸企业还是国外的货代、采购商都可以通过金牌订舱即时了解各地运价与船期,更准确地安排运输、生产以及核算成本,形成极具效率的科学体系,可以降低物资流通环节成本5%-30%,大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提供巨大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IS0/PAS 18186:集装箱一RFID货运标签系统》文件 2010年
1.教学理念需要改变。高校重视教学工作,需要新的教学理念。目前我校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接受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人才培养。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转变,实现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育人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更加强调育人创新,使学生建立新思维、新理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
2.教师备课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求“备学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了解所授课班级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知识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创建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遵从约翰·杜威的民主交往理论,使自己成为“民主交往型”的教师。“民主交往型”教师,能够充分信任并尊重学生,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要及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鼓励学生,善于创设自主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物流管理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其课程的许多内容比较枯燥难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围绕培养目标,结合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并掌握物流管理知识。首先,教师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学科特点、专业要求,为学生设置课程目标。其次,教师应为每个教学单元及每节课设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知道在这一单元或这一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设立即要富有挑战性,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要求教师在设立知识点时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维持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变“我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
4.传授适宜的学习方法给学生。约翰·杜威曾说“:学校中的求知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中国有句古语:“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给学生适用的学习方法。大学教育中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有法可循,自然会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物流管理概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建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研究小组。物流管理专业系室建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群教学研究小组。小组的主要任务有:一是在对本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改革进行充分研讨的基础上,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学要求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其考核等环节的具体安排;二是开展教学法研究活动,包括交流国内外同类课程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探讨具有特色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研究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研讨如何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2.适应物流管理专业特点,把教学内容进行三分。把《物流管理概论》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教师精讲部分、学生参与部分和学生自学部分三个方面。对于教师精讲内容,是由教师进行详细的讲授,而且这部分的知识应是本门课程所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对于参与部分,在学生参与情况下完成这部分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自学部分,是根据教师设立的知识目标,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如在第一章物流概述中,教师精讲的部分为物流的概念及其含义、特点等,这部分教师可花一至两个学时进行详细的讲解,而这部分的内容应完全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对于物流的相关理论则是学生参与的部分,这部分由教师用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进行简单的介绍,提出相应的问题,由学生思考,并同教师一起在探讨中进行学习。对于物流的产生与发展则是学生自学的部分,通过小组的学习,由学生汇报自己学习的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在教学互动中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互动,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使学生处于“教与学”的博弈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同时也是与学生共同探索的伙伴,师生间应具有更加密切和深度的交流,在互动中,一方面要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行为,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教师的提示或引导,促使学生发现真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得每个学生于自主求索的场景之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在相关的知识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对物流管理知识的需求情况为学生提供选题建议。如通过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运营的状况,分析物流与经济的关系,查找相关的数据分析物流费用与GDP之间的关系,通过实战掌握知识。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对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概论》自主学习课堂中应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学生讨论为中心,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物流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讨论技能。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可以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的表现如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结果等进行及时的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正确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积极实践尝试、创新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评价时做到正面激励多而负面激励少,努力实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建立对自己潜能开发的强烈自信心。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主体角色。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赏识,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自主学习课堂中这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和个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