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指导范文

心理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指导

第1篇:心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心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64-02

1 产后抑郁症的概念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产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变化,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表现为生产后出现忧郁、焦虑、烦闷、失落、空虚、悲观失望等一系列症状的心理障碍,导致产妇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国外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0%―15%,国内报道为15%。

2 引起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

2.1 家庭、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家庭婚姻不幸福,夫妻关系不融洽,经济上的问题等都与产后抑郁症有关,加上受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影响,生女婴者受到男方家庭责怪,家人对产妇表现冷漠及不体贴,有报道生女孩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18.48%,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不是产妇本人的问题,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问题。

2.2 生理及心理因素的影响

妊娠期的孕妇其生理、心理变化与非妊娠期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伴有产科并发症时,忧郁和不安更明显,产妇常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的心理状态。陈起燕等认为,孕期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正相关系。

2.3 分娩方式的影响

分娩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忐忑不安的体验,会影响分娩方式,不同的分娩方式,不同的分娩方式反过来会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剖宫产对产妇的心理会造成更多不良影响,剖宫产者心理压力大,有产时并发症的产妇,产后抑郁症明显高于正常分娩者。

3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指导

3.1加强孕期的保健,广泛开展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针对孕期生理变化的影响,以图像等方式进行宣教,帮助孕妇正确处理孕期出现的问题,加强自我调节,身心愉快的度过妊娠期分娩及产褥期。

3.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产后抑郁症得多因素分析中,夫妻关系OR值作用最大,因此应对产妇的丈夫及家庭成员进行有效的宣教,树立正确的生育观,给予产妇体贴、关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产妇感觉到自己在社会及家人中的地位。

3.3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热情接待孕妇,介绍周围的环境,与孕妇家属进行交流,待产过程中,让其丈夫或家人陪伴,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产妇对产程不够了解,子宫收缩造成阵痛的刺激,分娩时体力和精力消耗极大,护理人员应集中护理和治疗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打扰,给产妇足够的休息时间。

3.4心理指导 医护人员应向产妇解释“什么是产后抑郁症?”使其了解产后抑郁症是常见的心理问题,耐心解释产妇提出的问题,消除产妇与医护人员的陌生感,使其心情愉快,消除紧张、抑制的情绪,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技巧,帮助照料新生儿,讲解产后保健知识及母体生理变化,使其感觉有能力承担母亲之一角色,对自己充满信心。

进入二十一世纪,有学者队中国女性产后精神病进行了严格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女性产后3个月重型和轻型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和5.1%,呈上升趋势。它不仅影响产妇的恢复,还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社会和家庭都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帮助产妇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参考文献:

[1] 常娇娥,产后抑郁症,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J],1994.5:17

[2] 陈起燕、张蓉莲,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调查研究[J],中华妇女杂志,1999.34(3):140

第2篇:心理指导范文

患者在听到要做手术的消息后,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便是焦虑。他们担心手术效果不好;担心不能彻底治愈或留下后遗症,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能力;更担心因手术意外而丧生等。虽然一些患者否认自己的焦虑情绪,却表现出坐立不安、食欲不振、失眠、寡言等情形。心理焦虑可引起一系列生理改变,如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增高等。我们通常称之为“耗能反应”。它会使患者的能量消耗急骤增加,影响术后的恢复。若能避免这种不良反应,便可以使患者的身体积蓄能量,具备与疾病抗争的能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那么,是否焦虑水平越低越好呢?有人曾按照术前焦虑水平,将患者分为高、中、低三组,结果发现中度焦虑组术后适应性最佳,原因是这些患者对手术将带来的影响(疼痛、不适等)有较现实的看法和心理准备,情绪较稳定;高度焦虑者则过度紧张、恐惧、多疑、敏感;低度焦虑者对手术可能带来的困难缺少思想准备,当他们一旦体验到痛苦,便会出乎意料地紧张、愤怒和沮丧。

面对患者的焦虑,家属应该怎么做

1.家属应先了解手术的目的,充分比较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利弊。只有自身冷静、踏实,才可能给患者实在的心理安慰。在劝导患者时,更要借用术后已恢复的患者的实例进行开导,使患者对手术抱有积极态度。

2.不要只说空泛的宽心话,否则会导致患者感觉你不是真心关心他,而产生对立情绪。要避免患者对手术盲目乐观,要让其对手术中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如告知:术中虽然应用麻醉剂,但仍会有因牵拉而引起的不适;术后长时间保持一种会引起全身的疲劳不适;术后几天内会出现正常的体温增高;少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并发症以及手术可能会给将来生活带来哪些变化等。

3.帮助患者学习必要的行为应对方法,包括床上大小便,主动咳嗽排痰,放松刀口周围的肌肉以减轻伤口疼痛,学习怎样在别人协助下翻身、坐起等。

4.临近手术时,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训练,如全身放松的姿势,集中思想,安定心绪,尽量想一些令人高兴的情景和事情,从而主动控制紧张情绪,达到身心舒畅的境界。

5.术前患者的焦虑情绪经常会有反复或起伏,尤其当看到同类疾病患者手术后有某些不顺利时,情绪波动会更明显。家属对此要有思想准备,可以在请教医生、护士的情况下,耐心反复地给患者做工作。切忌自己丧失信心。

如何消除手术患者的恐惧感

疼痛,是手术创伤使患者体验到的极不愉快的主观感觉。然而患者的心理状态,既可以使疼痛加剧,也可以使疼痛减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士兵尽管伤势很重,但在治疗过程中,疼痛反应却并不明显,因为他们对自己能从战场上死里逃生和得到有效治疗深感幸运,这种心情把痛苦掩盖了。但大多数伤势较轻的平民,却因感到自己“倒霉”而疼痛反应强烈。

所以,家属在术前应帮助患者认识到,手术后伴随一段时间的伤口疼痛是正常的;每个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有差异,自己比别人疼得重一些并不一定是手术做得不好或伤口有什么问题;术后的疼痛,通过适当用止痛药和改善心理状态,是可以耐受的;要告诉患者过多应用止痛药对身体有害,以便患者对忍受一定程度的疼痛有心理准备。

手术后应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诱导他们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除让患者适当安静休息外,还应让其接受各种正常的信息和刺激,如轻声的谈话、轻松的音乐、柔和的光线和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

如何改变被动依赖心理

手术后的患者,往往认为自己闯过一大关,伤了元气,该好好休息保养了。于是,一些生活能自理的事如洗脸、漱口、大小便、翻身、吃饭、喝水等,都想依赖家属和护士包办,加之部分患者术后身体带有各种管子(如胃管、尿管、输液管、各种引流管等),从客观上又增加了患者活动的心理负担。

其实,这种心理状态对术后病体恢复和器官功能锻炼是极其有害的。任何患者手术后,都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早活动。这样从生理角度,可以避免许多并发症;从心理角度,可使患者受到鼓舞,相信自己的治病效果明显,从而精神愉快。临床实践证明,那些坚持自我护理的患者,比听任家属、护士代劳的患者要恢复得快。

第3篇:心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087-02

在护理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加强了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例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2例,中专以下26例,病史在2年以内有12例,2年以上有28例,其余8例为初发病例。 1.2实施方法

收集患者的相关病情资料,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体化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措施,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

1.3冠心病患者常见心理特征

1.3.1紧张焦虑多见于初次发病患者,这类患者因住院后环境陌生,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常规生活受到扰乱,对疾病充满不安和恐惧,易烦躁不安,产生焦虑情绪,某些患者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也心事重重,心神不定,睡眠减少,情绪较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

1.3.2恐惧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焦虑,此类患者因担心自身疾病而产生恐惧感,一是担心拖累子女、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二是对生命的渴望,担心病情发展而惴惴不安,患者总觉得自己病得很重。尤其是文化层次不是很高的患者,基本医学知识薄弱,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不是很了解,自我感觉症状很重,了解心绞痛发病症状后,心理压力又大,表现为比较注意医护人员的眼神、言语举止,有时甚至怀疑家属对自己隐瞒了什么病情。对此,患者心情沮丧、思想负担重,不愿做肢体活动或户外运动,情感淡漠,情绪低沉;还有的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在夜间症状加重,致使患者一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紧张恐惧,有的看到别的患者的抢救场面而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而恐惧,都使病情加重。

1.3.3否认的心理多表现在比较年轻的初发病患者身上,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很长时间不能面对现实,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也不愿意去冷静地思考分析自己目前的病情和状况,常常表现一种“我怎么会得病呢?怎么是我呢?”的状态,还有的患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康的身体会生病。

1.3.4抑郁消极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觉不适,表现为抑郁、不快、愁眉不展。

1.3.5敏感多疑这类患者对冠心病惧怕,坚信自己有病且很严重,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的听到别人谈论病情,也与自己对照,想象成自己的症状,有时还放大自己的症状,稍有不适就认为自己病重了。

1.4心理护理措施

针对以上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采取倾听、解释、建议等技巧,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和抑郁心理,在提高心理社会支持的同时努力提高护士的人际沟通及心理护理水平。

1.4.1减轻焦虑恐惧心理一方面充分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讲解有关本病的一些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多与患者交谈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有恐惧心理的患者要用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信任,用暗示、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注意力,使其对医务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另一方面多与患者家庭成员沟通,他们作为患者生活的照顾者和心理支持者,要做好对患者的排解和慰藉,护士要遵循“五心”疗法(即热心、细心、耐心、贴心、爱心),对患者要微笑服务,态度和蔼可亲,遵循人际沟通原则,让患者对冠心病有个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解除顾虑和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1.4.2否认的心理护理我们应主动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逐渐有所认识并能正确对待,要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冠心病并不可怕也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感受目睹治愈的成功案例或联系过去治愈的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1.4.3抑郁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应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价值与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制订相关措施,让患者保持开朗的心情,了解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和自我保健知识,真确对待疾病。

1.4.4敏感多疑的心理护理多关心患者,多与之交谈,使之把心里话说出来,敞开心扉,缓解心理压力与不适,正确讲解冠心病的有关知识,消除疑虑,早日康复。

2结果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调整心理状态避免情志为病,防止忧思气结,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学会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发展,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促进了康复。

3讨论

总之,对于冠心病患者,不但要治疗身体疾病,还要多与患者沟通[6],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才能达到根本上、整体上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高丽红,田革,皮文艳.冠心病患者便秘原因分析护理120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9.

[2]闫桂梅.浅谈冠心病的心理表现及护理[J].当代医学,2008,12(14):134.

[3]朱红.浅谈冠心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7):25-28.

[4]张黎明.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3,9(1):49.

[5]杨玉琴.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大家健康,2009,(4):141.

第4篇:心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 喉切除 心理护理 康复指导

资料与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4月收治喉癌患者34例,男28例,女6例,年龄40~67岁。其中全喉切除11例,功能喉切除14例,半喉切除9例。

方法:根据肿瘤侵犯的程度,选择全喉切除、部分喉切除和功能喉切除术,以便达到根治的目的。

心理疏导:护士要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尽可能让患者对病情有更多的了解,减少恐惧和焦虑,帮助做好情绪调整,多与患者交谈,尽量给他们讲解与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与术后有关信息,鼓励患者树立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配合临床治疗。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接受喉切除术之前,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刺激,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护士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认真解答全喉切除患者永久性造瘘口的呼吸、语言训练、康复等问题,告诉患者根治术的必要性,并介绍同类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告诉患者家属在精神上给予患者安慰。

术后心理护理:鼓励术后患者面对现实,改变不健康的观念,与家属制定对生活环境的新对策,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重新回到工作、社会中来。

饮食指导:鼻饲饮食时间在术后10~15天,行保存功能喉癌切除的患者,因为手术保留会厌,用杓间膜再造声带,后实施气管-咽吻合术的特点,患者最初进食会出现呛咳,为此,必须在术后10天左右进行进食训练。要练习暂停呼吸,有意识地憋气和耐心训练吞咽动作,术后第14天带鼻饲管试进食馒头、蛋糕等,注意每口的进食,减少饮水,嘱咐患者吞咽的同时头转向一侧,或侧卧位或低头,用手堵住气管造口,用鼻呼吸,减少呛咳。指导患者少食多饮,选择易消化、高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减少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语言训练指导:保存功能喉癌切除的患者中,有的开始发音低沉,在指导其发音时,先让患者吸气,用于堵塞气管导管口,一般术后6个月发音都会增强清晰。对全喉切除的患者,在术后2周,伤口愈合、进食顺利后,采用人工电子喉发音者,要进行语言训练。要把电子喉发音的基本原理向患者讲清楚,在初学时有一定困难,传音点的部位要合适,避开手术瘢痕和放疗引起皮肤变硬的部位,以免造成传音困难,一般可选择颈前、口底。电子喉与皮肤要贴近,发音膜应被皮肤封闭,下电源开关的同时张口发音。初学者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尽量张大口型,并使舌头和软腭、唇齿等配合好。对出现吐字不清、杂音大、不连贯等,要做好思想工作,多鼓励诱导,使患者树立勇气和信心,积极配合训练。

卫生指导:做好出院患者的卫生指导,教会患者取、放、清洁消毒导管、气管瘘口处的清洗方法,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痰与排痰,严禁淋浴,防止洗脸水等进入气道造瘘口,患者出现发热、胸痛、呼吸急促等情况,及时到医院就

医复查。

讨 论

做好患者的心理和康复护理及功能的训练,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本组通过不同程度的治疗与整体护理,特别是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功能康复的训练,大部分患者可以积极配合临床上的治疗,改善了患者的一般状况,提高了患者的自信心,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梁素霞,陈玉叶,谢素嫦.喉切除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2):188-189.

第5篇:心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03-01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该病可以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由于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疗法,患者必须终身治疗,而造成了患者心身的痛苦,因此,糖尿病又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参与其发作并影响它的病程和预后。如何让患者终身系统的治疗及作好自我管理,心理治疗和护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发病后病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十分复杂,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恐惧、焦虑不安甚至绝望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单靠药物治疗往往效果达不到最好,还要配合心理治疗和护理,并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中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5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360例,其中男207例,女153例,男女比例为1.3:1,以年龄段分11岁~20岁3例,21岁~40岁114例,40岁以上的243例,有并发症者156例,无并发症者204例。

2 主要心理表现

2.1震惊 医生明确诊断后,患者会因自己患上糖尿病表现出一种惊讶,不知所措的状态。

2.2焦虑恐惧 对糖尿病知识认识不准确,认为这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且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多种并发症,由此产生一种焦虑、惊恐不安的情绪。

2.3拒绝或满不在乎 不相信医生的诊断,不断地复查,或认为自己一般情况良好,症状轻,对身体影响不大,拒绝饮食改变,不重视治疗。也有部分患者认为口服用药即可控制血糖,怕产生胰岛素依赖,拒绝胰岛素治疗。

2.4悲观、失望、厌世 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很难根治,并且需要终身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会产生一种悲观情绪,少数患者甚至表现为抑郁,产生一种厌世轻生的想法。

2.5内疚 由于身体患疾病,照顾家庭的能力下降,而治疗又需要钱,造成经济上的拮据,家庭生活质量不如以前,对社会尤其是家人产生一种内疚心理。

2.6家庭支持欠缺 部分患者因为家人的不理解、不配合,对婚姻、家庭生活的信任度下降,与亲人无法沟通,常感到非常的孤独无助。

3 心理护理的实施应用

3.1护理人员要善于运用人际沟通手段,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与患者的交往,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指导其自我调节,平静接受患病事实,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

3.2对刚入院的患者态度要热情,服务要周到,主动行入院介绍,并行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鼓励其室外活动,缓解焦虑、恐惧心理。

3.3根据患者知识层次不同,耐心解释,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语言要通俗易懂,使患者从心理上相信医生的诊断。对满不在乎的患者要讲清药物、饮食及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意义,加强其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部分患者行操作性指导,如诺和灵的自我注射,先采用示范方式,然后手把手指导,直到完全掌握。

3.4尊重关心患者,告诉患者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病情虽不能根治,但可以很好地控制。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提供患者相互交流的平台,让意志坚强、乐观开朗、病情控制很好的患者现身说教,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5取得患者信任,通过宣泄法使患者宣泄情绪,告知患者只要很好的药物、饮食控制,仍可以同正常人一样的工作、生活、学习。对于经济特别困难的,可以通过减免费用,募捐等方式适当缓解其经济压力,使患者在一个愉快的心理状态下系统治疗。

3.6常与家属沟通,让家属明白亲人的关怀与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以取得家属的配合,监督患者的饮食控制,与患者一起共同战胜疾病。

4体会

通过以上心理护理措施,接受者占85%,不接受者占15%。接受人群中血糖控制良好,未发生并发症者占88%,而不接受人群中血糖未有效控制,未发生并发症者占63%,这些数据说明了心理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延长生命、减缓并发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情绪变化会使体内某些激素大量分泌,这些激素的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的反复,形成病理、生理、心理间的恶性循环。心理护理对于疾病的发展与预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善于应用人际沟通手段与交流技巧,选择适当的语言和教育方式,与患者双向交流,建立一种合作或参与型的护患关系,解除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协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5 护理指导

5.1 定期监测血糖,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药物剂量,严格按医嘱用药,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

5.2 正确合理饮食调配,控制热量,合理配餐 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食量。一天中进食次数和主食量,可根据病情.活动量和用降糖药物情况来调整。可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若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在两餐之间及睡前加餐。加餐量从三餐主食中减下1/3量,加餐可吃面包、鸡蛋、豆腐干、花生米等,以防止发生低血糖。

第6篇:心理指导范文

1资料与方法

本组25例患者中,男20例,女2例。年龄42-71岁,平均59.6岁。术前均经膀胱镜活检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症状: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24例,反复尿频尿急1例。肿瘤单发22例,多发3例;侵犯输尿管开口9例。25例患者均行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

2护理

2.1入院时健康心理指导膀胱癌患者入院时的心理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意志消沉、绝望、恐惧、不敢面对现实。一旦确诊,患者及家属有了解此病的治疗方法、关心预后、生存质量和存活时间等方面的迫切要求。

从患者入院起,责任护士要以优质的服务,耐心、良好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与患者进行广泛的交流,取得各方面资料,如患者发病前的社会角色和对膀胱癌的认识以及患者对护士、医生、医院环境和治疗等方面的各种需求,有助于护士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家属对膀胱癌的认识态度等情况做出评估,以便制定出适合患者本人的护理计划。在制定护理计划的同时,要仔细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对其进行说服开导,使之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角色;运用各种方法指导患者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消除悲观、意志消沉及绝望,勇敢面对现实等的心理状态,以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另外,要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有关膀胱癌的基本知识,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手段及预后等,帮助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使其放下思想包袱;向家属介绍各种注意事项,保持良好心境,多体谅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患者尽快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护士要同时给患者及家属讲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必要时让他们现身说教或鼓励心理负担较重的患者,互相进行交谈,使他们相互了解,这样容易给病人带来希望,减轻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正视疾病,接受治疗。

2.2术前护理及心理指导入院后就由主管护士给患者行术前准备及肠道准备,即术前准备阶段,嘱病人戒烟忌酒、辛辣食物;术前3天进食流质饮食并指导患者行卧床后的咳嗽、咳痰等运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前1天禁食,给予补液。对于老年体弱、营养差、内环境紊乱等患者给予适当补液、补充静脉营养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配合口服肠道抗生素如甲硝唑、氟哌酸等,同时行术前清洁灌肠。由于在行术前准备时患者均有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等,这样易导致睡眠不足、血压不稳,同时还易诱发心脑血管的疾病可能。所以主管护士术前要耐心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和预后,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手术失败的心理压力,讲明术前准备的作用和必要,鼓励患者消除忧虑和害怕紧张的情绪;对于有高血压、血压不稳的患者除给予定时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外,还有反复安慰患者,保证患者血压平稳;对需要输液的患者,向患者讲解输液的作用及输液的重要性,使其理解配合。

2.3术后护理及心理指导术后患者对已经造成形体缺陷,从心里上不敢面对到逐渐接受,所以除了常规护理,还要对其心理指导。

术后常规行监测血压、脉搏、神志等变化,还要注意有无继发出血等情况发生,病情平稳后,要协助患者翻身,2-3小时/一次,预防褥疮和肺炎发生;腹部切口予以加压包扎,以降低腹部张力,减轻患者伤口疼痛;嘱患者半卧位,有利于引流管引流。每日定时清洁引流管,防止感染;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及时换药;鼓励患者肢体早期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按医嘱加强静脉抗炎及静脉营养补充。因膀胱全切引流管较多,除予以清楚标明名称、精确记录引流量及颜色,还要妥善固定保护,预防管道脱落,并要做好腹壁造口的护理。

患者对自身情况的变化、回肠代膀胱造口的认识,虽从现实上逐渐接受,但感情较脆弱,且手术后疼痛所致患者依赖加强,什么事情也要家属及护士帮助。此时护士及家属要主动关心患者,消除患者消极等心理,对患者积极的态度予以鼓励及肯定,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各引流管的观察,给患者及家属讲明引流管的作用,使他们了解引流管的重要性;对于出现排尿功能差、尿瘘、尿道狭窄、尿失禁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在住院期间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发生的原因和下一步的处理方案,消除患者的焦虑心情;对于营养方面,要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补充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增强体质,促进切口和瘘口愈合;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防止泌尿系感染。

2.4出院后的健康护理及心理指导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做好造口的护理,保持造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嘱家属要关心爱护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个利于康复的家庭环境。指导他们定期来院复诊,建好随访登记,耐心地讲解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可通过电话随访、嘱患者定期到造口门诊、出院后的持续护理干预,使患者释放不良情绪,同时也教给了患者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3结果

通过对膀胱全切术后心理护理、指导及各种健康教育,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了护患及医患关系,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全部患者顺利出院。本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和再手术者。住院时间21天-45天,平均31.6天。出院随访4月-6年。术后3个月内出现暂时性尿失禁1例,经加强功能锻炼后,尿失禁缓解;2例出现吻合口狭窄,6月后行尿道狭窄内切开术治疗,症状缓解。随访4月至6年,现生存23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是癌肿转移、肾功能衰竭、心脏疾病等。

4讨论

膀胱癌在我国居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一旦确诊,首选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需行膀胱全切术,手术治疗尽可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膀胱癌的确诊和治疗,对患者心理上有较大的负面影响[2]。手术后的患者社交能力降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指导对提高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3],有利于使患者放下包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康复。

我们认为,术前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态度、观念及恐惧原因,针对性地减轻和解除患者忧虑,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方法及相关知识,消除其畏惧心理;另一方面,要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以便患者术后护理得到家属的重视。术后各种护理尽量做到一次成功,可以增加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心,患者一旦出现远期并发症,如尿失禁、尿道口狭窄等,护士要耐心给患者及家属指导加强功能锻炼,指导他们定期来院复诊随访,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和耐心的心理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疾病康复。

4.1心理指导要有阶段性通过各个阶段的心理指导,包括向病人提供有关化验、诊断、治疗、治疗副反应、预后等信息;向病人解释疾病可能引起的负面作用,指导他们应用不同的应对方法;澄清病人的一些错误认识,并给予病人一定的支持,能使病人减轻不良的治疗反应,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弥补病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动机,尽量帮助其自我能力的恢复,以便病人有充沛的精力去面对疾病。

4.2心理指导要使患者对疾病正确认知通过对有些膀胱癌患者的歪曲认知进行分析,消除他们原有不当的言行,引导出积极地思维,帮助病人重新认识自己,这样有助于矫正病人的各种不正确的认知和态度,减轻对病情的无力控制和无助绝望。

4.3群体座谈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的意义膀胱癌患者常有孤独和绝望的心理,是他人无法体验的,他们本人常因担心影响他人而回避表达自己的痛苦,有些亲人也不知怎样安慰患者,常使患者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我们常将术后长期随访的患者组织在一起,建议他们一起座谈,说说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和术后功能锻炼的心得,是患者之间彼此相互了解,特别是随访时间长、生存质量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容易给其他患者带来希望,减轻自己的无助和孤独,使患者能够正视自己的疾病,从而有信心的接受治疗。

第7篇:心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就业指导;心理辅导;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38-01

一、我国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弊端

1.就业指导时间安排明显滞后。职业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国外职业规划从孩提时代就己开始,如给孩子做性格测试,看他将来适合从事什么职业;正规的职业教育则始于小学,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注重学生对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大学生交的学费里有20-30%是用于毕业后的就业指导,同时社会上也有很多的职业指导机构。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国家包分配的计划经济体制卜的就业方式,职业规划先天不足,则在此基础上的就业指导也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高校就业体制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的计划分配己被“双向选择,白主择业”取代并成为人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就显得必然而必要了。

2.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空泛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上,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举办各种专场讲座,邀请一些专家和企业老总来传授面试技巧。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面临人生的多重选择,初涉人世的毕业生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适,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需要的是一种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状态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个别咨询辅导。长久以来,由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职业心理辅导的严重缺位,最终导致中国大学生在人生选择的最重要阶段完全“跟着感觉走。”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有走错路入错行的悔恨和懊恼,而一旦放弃自己的专业则意味着将承受更大的机会成本,同时也会带来心理、家庭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3.就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职业心理辅导师资尤其僵乏。在西方发达国家,就业指导工作一般都由专家来进行,就业指导己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我国的就业指导老师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业务训练。各院系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般是党政干部、辅导员,他们是在做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就难以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据统计,在高校心理咨询开展得较好的北京市,心理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万分之六,其中包括人部分兼职人员,实际比例为万分之二,而在香港和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1:1500在心理咨询发展缓慢的中西部高校,人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目前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而被施以不科学的辅导。

二、改革就业指导的重要举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人会通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指出“学习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人在教育上和职业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对人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指导教育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

1.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理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不应只针对毕业学生,应面对所有学生,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牢固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的理念,在普遍进行就业政策宣传、择业技巧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个性化、人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家认为,大学时期是毕业起跑的助跑期,如果从大一开始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无疑会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尽先机,让毕业生赢在起跑点。因此各高校可将大学生在校的时间按阶段划分,并在各时期内各有侧重的进行就业指导。

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重视职业心理辅导,使就业指导走上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我国的就业市场己完全开放,因此,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是必须而必要的。就业指导中心和各院系应该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既熟悉学生工作又了解就业市场的师资人才,能经常性地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并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

3.各高校要特别重视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狠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通过专兼结合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校人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他们有效释放心理压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拥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贡献力量。

第8篇:心理指导范文

您好!我是心理指导老师陈芳。作为一名心理指导老师,主要的岗位职责包括:

①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

②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研究工作,培训班主任及相关教师;

③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④对学生问题进行初步诊断,解除学生困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然而这个学期我又多了好多岗位职责,好像生活老师要做的事情我全都在做了,这是让我无法接受的,因此我选择向您提出辞职。我将继续辅导我的学生直到这个学期结束,希望学校能够安排后续的人员跟我交接工作,谢谢。

第9篇:心理指导范文

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我们在论文的写作当中所提供的文献信息必须是公开的出版物,也要精选出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文献。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49-315。

[3]姚芳传、王克威主编.精神科查房手册[C].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4]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5]王长虹、丛中主编.临床心理治疗学[C].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

[2]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

[4]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58-108.

[5].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6].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7].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二级)。中国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心理咨询师(三级)。中国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