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小学教育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方法

第1篇: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家长们越来越重视让孩子更早地接受良好的教育,一个良好的小学教育可以让小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终身受益。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学生在小学教育中获得良好的基础呢,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研究出一套实用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其达到最优化,从而对教育过程进行理论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对教育任务实行具体化,对学生进行区别教育并掌握好最优的教育速度。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分析

对小学教育方式的研究文献可以追溯到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育过程最优化》这本书,在这本书里,作者曾提出,在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成绩不好、经常留级等现象时,需要对学校教育整体进行优化,而不是只针对某些薄弱环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指的是在一定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通过改善优化教育方式寻求最合理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老师可以花比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可以在最少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知识得到更好发展。其实简单说来,教学最优化就是教学的整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它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既不能针对整体效果而不关心局部出现的问题比如某些人成绩差,也不能因为要让成绩差的学生提高成绩而只关注他们对他们实施过多压力导致问题发生。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在教导学生过程中走入一个误区,只针对薄弱区如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关注而忽略了整体,从而产生在教育过程中拆东墙补西墙以损伤其他方面作为代价来进行工作的现象。教育过程最优化就是要抓住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性问题,通过更加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在不造成师生更大的压力和负担下,使教学效果达到效能最大化。现阶段下我们的教育已进入了深度改革时期,为了快速提升教育能力,老师们自然而然地就要开始改变以前的传统教育方式,寻求新的更加合理的方式来获得更加优异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最优化的实现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在有兴趣的前提下,人会更有冲动和动力去了解某种事物或活动,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小学生又是兴趣激发最强烈的年纪,更加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一旦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小学生兴趣的激发,不能照本宣科地通过灌输式教育强行试压,而是通过建造较为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融洽且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课堂上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且辅以教师与学生在平等融洽关系下的沟通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同一个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心里状况、知识素养、思考角度等等的不同得到的答案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而这也是学生们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的结果。教师们应该摒弃从前为师从严的旧习,放下唯师是从的思想,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支持,鼓励他们保持自己的个性,在不同学生的不同人格汇聚下建立一个能够做到平等交流、教学相长的平台,给学生足够的发挥自己想象,让学生们能够发表自己独特建议。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能够做到敢说,乐于说,勇于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清楚的有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不断提升自信心。

三、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的最优化

教学过程对每一位老师都很熟悉,可是真的知道如何去组织教学,又要用怎样的方式去教学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却又是每一位老师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教学方式也包括了上课时的讲授方式,孔子也曾提到过分类教学的理念,老师在上课时也应该注意每位同学不同的特点注意方式的选择,有组织的进行分类管理。讲课方式的多种多样,而老师的责任是去启发学生并使其明白其中原理,所以在实际讲课过程中应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细分方法,针对不同问题灵活多变地进行不同的方式配合,这是一味地去灌输知识所不能做到的。在不同的上课方式中,讲授法是老师使用语言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是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讨论法需要学生散发自己的思维,通过思想的碰撞获求一个共识性的结果;而实践法使通过实验室试验、模拟等等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了解原理。老师在备课时就该注意各种方式的转换及配合,并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上课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一个人的学习方法,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快速养成,并对现今及之后的学习成效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首先还是本文之前提及的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想学、爱学,才能做到能学、会学;其次,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老师们需要对学生推荐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跟进成效进行调整,当今社会下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被看中,现在学生不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很多的实践活动,老师要教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好好复习,养成良好的且适合自己的思考及学习方法,

五、总结语

本文论述的要点是小学教育方式方法的最优化,这其中有以下三个要点,第一是教学效果,即学生成长程度;第二是教育时间,即不能对学生和老师造成太大负担,并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效益;第三是教育年龄,即小学教育,此阶段为学习能力快速成型阶段,需积极有效引导。可以看出,只要让师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和能力下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案,取得最佳地教学效果,我们便能实现在一定条件下的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问卷调查法;事研究法;观察法;优缺点

一、对教育叙事研究法的认识

(一)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内涵

教育叙事研究法作为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教育研究方法。

(二)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1.优点:由于教育叙事研究重视教育事件的丰富性、形象性和复杂性,教育叙事中教师比较详细地介绍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的发生与解决的整个过程,留意一些有意义的具体细节和情境,在叙事研究的报告文本中引入一些“原汁原味”的资料,比如:学生的作品。这种较为详细的介绍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而且有趣。

2.缺点:叙事研究的结论很可能受叙事者个人观点或喜好的影响:对教学现象或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难免有偏差:研究结果的效度不高等。

二、对问卷调查法的认识

(一)问卷调查法的内涵

问卷调查法,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研究方法,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问卷,获取研究数据的方法。其通过研究者用严格设计的统一的一组与研究目标有关的问题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因为简单易行,方便省力而比较受欢迎。

(二)问卷调查法的优劣

1.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1)问卷法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许多研究人员在做报告前不习惯进行进行数据的收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调查比较麻烦。现在有大量的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分析,有些甚至能直接帮助我们设计问卷,方便实施和分析,也方便进行数据收集。

(2)问卷法调查结果容易量化。问卷调查是一种结构化的调查,其调查问题的表达形式、提问的顺序、答案的方式与方法都是固定的,而且是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因此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把主观偏见代人调查研究之中。

2.问卷法的缺点

(1)调查问卷设计难。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专项调查的价值。问题的设计需要大量的经验,不同的人针对同一个问题,尤其是面向思维的问题,设计问卷差别可能会很大,信度和效度控制需要丰富经验。调查结果广而不深。

(2)问卷调查经常采用由用户自己填答问卷的方式,所以其调查结果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因为在被访者填答问卷时经常有人冒充用户参与调查,目的是为了获得参与调查的回报与奖励。

三、对观察法的认识

(一)观察法的内涵

观察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法教师可以轻松地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二)观察法的优缺点

1.观察法的优点

(1)直接性:观察者可以与被观察的客观事物直接接触,获得的信息资料真实可靠。

(2)情境性:在自然状态下实施,不会产生反应性副作用,获得生动朴素的资料。

(3)及时性:观察及时,可以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

(4)纵贯性:做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跟踪观察,对被观察对象的行为动态演变可以进行分析。

2.观察法的局限性

(1)受观察对象的限制:有偏见的选取对象,观察样本不具代表性。适宜于对外部现象及事物外部联系的研究,不适宜于对内部核心问题及事物内部联系的研究。

(2)受观察者本人的限制:感觉器官的不精确性,主观意识的影响。

(3)受观察范围的限制:有限的样本无法作为有意义的推论。同一时期内观察的对象是不多的,小样本不适合大面积研究。

第3篇: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师范生;“教师书法技能”;考评方法;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4-0058-02

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就明确将“书写规范汉字”技能作为师范类专业“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必修的内容”[1]。可见,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要想在今后能顺利走上教师岗位,胜任教学工作,必须要掌握好“书写技能”等基本功。为此,宿迁学院自该专业设立以来,一直将“教师书法技能”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提升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必修课程入教学计划,即在大一时开设一学期,共48学时。“教师书法技能”这门课程以“三笔字”(指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作为该课程教学基本技能的主要内容,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2],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书写技能的提高和从教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要想使学生课上、课后坚持练习,最终达到培养目标,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课程考评方法,来促使学生坚持不懈,朝着由“学写”转变成“会写”,进而“写好”的目标奋进。

一、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考评方法现状

宿迁学院“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以往一直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简单累计方式,成绩比重分别为30%和7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计分;期末考试为开卷方式,也一直采用学生交书法作品的形式进行评分。尽管在过去这种考评方法也能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及书写效果,但还是有较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学生课后书写训练,缺乏监督与管理,主动性不强,不少学生敷衍了事;学生书写练习缺乏激励机制,积极性不高;出现少数学生书写能力强,而多数学生书写能力没有得到切实提高的情况;书写训练缺乏持续性考评方法,学生中有毅力者可能继续坚持,更多的则弃而不练,仍我行我素地信笔涂鸦,使已投入的教学训练前功尽弃;等等。

二、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考评方法改革的设想

基于宿迁学院“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的现状,本着增强学生书写训练的自觉性,激发他们书写的兴趣,提高全体学生的书写水平的原则,笔者对宿迁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提出以下改革设想。

(一)加大平时成绩比重

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尝试改革以往的成绩评定方法,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学生总成绩中,期末成绩只占50%,而平时成绩扩大至50%。并且化平时成绩的构成,加强过程考核。把平时成绩改由考勤、课堂作业、每周作业、平时测试等要素构成,并细化各要素在平时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考勤约为30%,课堂作业、每周作业约占40%,平时测试(三次)约占30%。任课教师可以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将成绩评定方法告知学生,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平时书写训练的重要性。

(二)实行课堂作业与平时考勤相结合的考评方法

这是鉴于个别学生缺勤而请别的学生代交课堂作业或者自己书写能力较差而让书写能力强的学生等这些不讲诚信的情况。因而要求课堂作业、平时测试等一律由学生本人在训练课的下课前提交,不允许代

交。当堂一个学生只允许交一份作业或测试卷,代交的作业或测试卷不予承认。教师通过这种做法,以便了解所有学生的真实书写情况。

此外,不仅将课堂作业作为学生书写能力的检测手段,而且将其作为记录考勤的凭证。如有些学生来上课,但未交课堂作业,就按缺勤记录。如因事假、病假等缺勤的学生允许其补交上一次作业,但课堂作业分低一个等级评定。因事假、病假等连续缺勤的学生也允许其补交作业,只记录1次补交作业分。

(三)实施平时测试阶段性考评方法

为检查学生每个阶段的练字成果,任课教师可随堂进行3次平时测试,每次100分,60分(含60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下“待合格”。“合格”以上学生的作业成绩,根据相关比例,归入平时成绩,而“待合格”的学生,需经过一段练习后,再次参加检测,直到“合格”为止。因病、因事未能参加平时测试的,可以再次参加平时测试。无故不参加平时测试的,记0分。平时测试不得由别人,一经发现,将按缺勤和“待合格”处理。

(四)加强对学生课后练习的督查

书写技能,必须通过学生平时勤练才能掌握。任课教师可以在每次课上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书写任务,要求学生每天临摹字帖不少于20分钟,每次练好3―5个字,每天练习1张纸左右,课后作业写上日期,自我保存,以1周为单元上交,将数量众多的作业分批次进行批阅,并及时表扬表现优秀及进步明显的学生,督促不认真书写或敷衍了事的学生。同时为了加强对学生课后练习的监督,并将他们的课后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总成绩之中。

(五)采用多元化方法开展期末考试

“教师书法技能”期末考核可根据具体的书写工具做适当的调整,比如期末考核,毛笔书写技能期末考核可以采用随堂考试,现场交书法作品的方式进行;粉笔书写技能考核,可以采用拍照的方式把每个学生的书写作业拍下来,形成图片文件,然后把图片编排到文档中去。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避免阅卷打分过于仓促,使评分更为细致、精确;另一方面便于存档,以备查阅。而钢笔书法可以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题型应理论与书写相结合,如填空题、选择题、临摹单字题、行书单字书写题、行书短文书写题、贺卡设计题等。

同时,期末考核方法也可多元化。除了随堂书写、上交书法作品、书面考试外,还可以尝试结合办作品展览、贺卡与签名设计等方式进行考核。

三、小教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考评方法改革成效

将上述的“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改革设想形成方案之后,经学校教务处同意,在宿迁学院2014级、2015级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当中进行了实践与探索,结果发现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表现还是书写技能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自从实行课堂作业与平时考勤相结合、平时测试等形成性考评方法,提高了促进学生平时书写实训的效果,发现学生不仅能重视考勤,而且积极关注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平时测试等的反馈意见。

其次,实施平时测试这种阶段性考评方法,及时向学生通报每次测试结果,请写得好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心得,并亲自示范,其他学生观摩,这样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同时更容易激励学生的信心和赶超欲望,调动其书写的积极性。因而,学生不仅在练习书法的自觉性方面有明显的提高,而且书写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最后,期末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法,全面体现学生书写实训的效果。特别是关于办作品展览来代替期末考核,成效显著。该考核通过可以采用每人负责一块小展板的个人展览,或者小组合作的集体展览等方式进行“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书写能力的检测,并邀请有关专业教师、系部领导、高年级有书法特长的学长等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考评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书写练习者成为主动参与者及积极探索者,实现对书法技能由“学写”转变成“会写”,进而“写好”。另一方面,通过展览,学生自己在对比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书写训练中进一步改进。

此外,考评方法实施后,该专业学生在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喜人。截至目前,2014级、2015级小学教育专业200名学生中已有90%以上的学生通过江苏省书法水平等证书考试(硬笔书法)六级考试。而其中2014级小教1班硬笔书法六级通过率已达98%(全班共48人,47人通过);2014级小教2班硬笔书法六级通过率为100%(全班共49人,全部

通过)。

当然,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实施中也遇到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还有待以后进一步解决,比如:批改作业的工作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平时训练作业量巨大,任课教师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偶尔作业批改不及时;课后作业比较多,每次批阅后细化为分数,难度比较大。

四、结语

“教师书法技能”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提升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它对学生的书写技能的提高和从教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制定一种完善的课程考评方法,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书写技能训练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途径。根据“教师书法技能”课程的性质,宿迁学院对其考评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打破了以往的成见,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形成了学在平时、考在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以及期末多元化考核等评价方法。总的来说,改革宿迁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无疑是势在必行的,同时也是成功的。通过实施“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改革不仅增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书写训练的自觉性,激发了他们书写的兴趣,而且还提升了全体学生的书写水平。因此,笔者建议将这一考评方法改革成果在学校师范专业进行实验,并在实际书写教学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

练大纲(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

第4篇: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村教育;心理;方法

一、偏远农村学生学习心态

中国有一句老话:“人到老,学到老。”说明了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心态是人生成长的奠基石。无论你做什么,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学习亦如此。可是现在的学生心态并不是很理想。

根据自己教学经历来说,总结如下:一种是完成任务型的心态,这样的心态是不利于发展的。总是认为读书是帮父母读的,甚至有的学生还认为是帮老师读。另一种是完成自我提升型的心态。这样的心态能促使他们积极地向上发展。而前一种的心态是需要学校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来改变的。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当家长的观念也需要改变。

良好的学习心态可以改变学生一生。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给予他们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在教学过程慢慢地输入培养良好心态的方式方法。所以,教师作为一位指路人,责任重大。

二、偏远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心态

由于经济条件和地域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父母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还有一些是文盲,认识不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为了改变他们下一辈子的生活和生存条件,但是他们不理解。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学校的事,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了。成绩好不好都是老师的事。当然,在这里我不是为教师辩护。的确,孩子的成绩好坏是与老师有关的,但是他们还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教育单靠教师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改革开放后,很多家长都受到打工所带来的物质诱惑,孩子只要大一点就让他们辍学去外面打工。他们的这种选择触犯了法律,可是他们还是全然不顾。同时也体现了其没有注重孩子的教育。他们只看重眼前的是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

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孩子的长期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久之计。

三、偏远农村教师现状及其心态

据相关的调研结果显示,教师让子女读师范类的仅占7%,动员学生报考师范学校教师的占80%,这种现状表明教师厌恶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想让子女“重蹈覆辙”,现在很多还没有脱离教学岗位的教师,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脱离的条件,一旦条件成熟,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离开。

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是“空穴来风”。深挖其原因,可以总结如下:目前教育体系不完善,不适应义务教育的发展。由于许多原因,在教师编制上就可以体现出农村教师的一些心态。山区与城区教师之间的矛盾,城区学校教师严重超编和山区教师严重缺编。鉴于在这种教师分配的制度下,导致农村教师工作繁重,有一些老师一个人上三四门课,有的学校甚至一个教师包一个班。还要按上级的文件执行,开足课程,无形中就给农村教师有增加了许多负担。

农村教师在待遇上也要比城区差。城区由于教师充足甚至多余,他们就有时间去搞交流活动、学术研讨。农村教师一天都是忙于上课、改作业、改试卷,没有多于时间。城区的教师在每一方面做出一点成绩,上级领导就给予肯定。有什么好的教学资源都是让城区先用。然后再推广到农村,这样无形中又加大了农村教学与城区教学的差距。

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学”,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改变过去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农村的教师缺少,术科教师更少,谈全面发展谈何容易。本身工作任务繁重,就出现了完成任务的心态和混日子的心态。农村的教学硬件和软件都比不上城区,导致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缺乏上进心和创新精神。

鉴于这样的教育局面,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要使教学资源能够均衡分配,真正地实现教育公平。同时,也要健全学校和教师教学的工作评估和奖惩制度。

以上的三个方面,都同时作用于教育。总之,我们的教育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作为教育的主管部门,应该及时地调整政策。教师应该有爱岗敬业,一心专事业,加强学生的心里辅导,与家长及时、有效地沟通。家长应该积极支持国家教育政策,多鼓励孩子学习。作为学生,应该体谅父母和老师的辛苦,应积极地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关心自己的人。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开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本文主要论述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原则;方法

语法主要是指英语构成成句过程中的规律,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判断。但是目前许多小学在开展英语语法教学的时候,并没有掌握好规律,只是对语法规则进行讲解,并没有将语法知识和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结合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对语法的学习产生不了兴趣,还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印象。而且在语法教学中没有注重语法应用的语境,使得学生语法表达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一)交际性

小学英语语法的交际性主要是指语法教学并不是在孤立的句子中进行的,而是应该和交际语境结合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较好的交际环境,利用幻灯片、实物、图片、视频、对话表演以及表情等,将语法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这样就能让学生掌握真实的语言材料,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语境中掌握语法规律。

(二)实践性

语言能力的提升必然少不了实践练习,外语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惯性的过程,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不断受到正确语法的刺激,语法习惯就自然养成了。小学英语的语法主要出现在一些单词、句子以及文章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多对这些内容进行练习,熟能生巧,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语言习惯。

(三)阶段性

小学生要掌握语法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样才能对语法逐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教师需要注重阶段性的教学,让学生对语法有循序渐进的认识,为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语法学习就是积累感性认识的过程,应该把握好这一阶段的学习特点。在小学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隐性语法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故事、儿歌或者多媒体的形式间接获取语法,学生对语法的掌握是潜移默化的。但是随着学生年纪的增大,就需要对学生渗透显性语法,让学生了解语法规律,将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梳理学生的语法思路,使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学习一直充满兴趣。

二、小学英语语法的教学方式

(一)利用直观实物开展语法教学

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是直接的、感性的,因此,在进行语法教学的时候,需要避免枯燥性和单一性,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课堂教学的乐趣,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习的难度。比如,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体育明星图片,像李娜、姚明等,通过姚明正在打篮球的画面让学生了解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用法。让学生看猴子摘玉米的动画让学生掌握过去时态的具体用法。再如,在学习“therebe”这个句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看着教室里面或者校园里面物体进行练习。比如,“墙上有一幅画”“校园里面有许多树”“树上有三只鸟”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就是具体的,也能积极参与到语法的练习过程中。

(二)开展趣味语法教学

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阅读一定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对语法学习有感性的认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语法现象的解决,让学生从语法教材中将一些有语法内容的句子画出来,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寻找结果进行总结概括,对学生的语法学习起到点拨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概括总结的时候,需要使用一些趣味性的方式,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比如,在学习“be动词的用法”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am、is、are”这几个be动词进行区分,就可以编出“我用am,你用are,is用在他、她、它,凡是复数都用are”这个顺口溜进行记忆,简单易懂,学生也能很快掌握。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会利用教学情境开展语法教学,比如,在进行现在进行时的学习的时候,许多学生对于“be+行为动词ing”这个形式不理解,在写句子时也容易忘记,此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下面一个故事:“be是一种母老虎,而行为动词是一只公老虎,两只老虎在一起的时候生了一只小老虎就是ing”,听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构词方式了如指掌,如果忘记,也能对这些小故事进行回忆从而了解现在进行时的使用,也就不会将“be”动词或者“ing”遗漏。

(三)开展任务型语法教学

任务型语法教学主要是指教师给学生安排一系列的任务,将语法和任务结合起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会对具体的语法进行了解,学生也很愿意参与到这样的任务完成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时候,应该围绕提升交际能力,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但并不需要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要记住对小学生培养的并不是分析语言的能力,也不是掌握语法术语的能力,而是要注重提升学生语法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英语交际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应用。

作者:景莹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影响学生以后的人文素养以及道德情操[1]。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立足点、主阵地显得特别重要。课堂上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什么的手段方法这是当今这个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进入新时期后,一些使用了几十年的的教育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合当今社会了,有些老师还视为珍宝。其实这些老的方法对学生知识增长、心理成熟和人格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成长在数字多媒体充斥的现代化社会里的孩子们,怎么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这些事一些教育界专家经常呼吁的。为此我国进行了相应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对现阶段的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仍有一些地方的小学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试从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1传统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很多地区的小学中,特别是很多教师的脑海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一直延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方法[2]。实践活动和学生互动方面缺乏,教学中思路固定化、方式单调,有些学校一直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因此很多教师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自己教学水平的证明和努力的目标,成绩是第一位的,只要成绩上去了,老师所有的荣誉都有了,如职称、优秀教师、教坛新苗、教坛新秀等等。就和前几年我们国家对GDP的重视程度一样,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如古语所说“做事先做人、成事先成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等等就是告诫后人要注重品德培养。小学生也是启蒙最重要的阶段,创新思维和探索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目前很多地区的小学,老师对学生的观念还没改过来,没有把自己和学生的角色进行新的定位和转换,以前教师都是以讲授为主,现在要求老师要以引导为主;以前学生以听为主,现在要求以参与为主;以前老师是教学的主体,现在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老师转变为学生学习及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自由发挥,探索和完成学习任务。如何才能做到角色的转变,老师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思想方面,只有老师在思想上彻底转变,才会正真的改变。不要以为自己是老师就高高在上,自己所说的都是真理、自己所做的都对。要和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益友。其次作业方面,老师布置课堂作业最好能转变成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老师在教学中应以观察和引导为主,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和思考,再进行集中讨论。最后互动方面,很多老师互动意识不强,在实际的教学中互动不充分,这样学生就无法体会到互动乐趣和意义,主要是老师还摆脱不了主导型教学的模式。

2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现代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是以图片、动画、录像和音频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形式,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也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很容易被激发起来,能使学生在兴趣中、在兴奋中学习[3-4]。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通过生动的有趣的多媒体教学很容易被突出和突破,从而变难为易,学生注意力会集中,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大大增加,课堂教学效率很自然就提高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效果更为显著。如在小学低段一首诗叫《庐山瀑布》,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先把庐山的雄伟壮丽、直入云霄、孤峰突起的画面先映入学生的眼帘。然后多媒体上显示瀑布从天而降的气势、声响与壮观,让学生感到震撼而叹为观止。这样就将无声的内容变得有声有色,还可以化静为动,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但多媒体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如多媒体所载负信息量过大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吸收能力减弱,理解和消化能力降低。有时多媒体里的生动的图片、动画或音频使学生只记住了这些,而忽略了重点。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视觉视听等感官需求得到了满足,但师生的交流互动少了,启发教学少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很不利。在现代社会里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几乎是万能,对其有点过分依赖,导致他们忽视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板书,因为多媒体所载负的信息量特别的大、演示的速度相对也是比较快的,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加板书书写时间,教师和学生都会利用这样的时间对正在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有些学生接受能力相对弱点刚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跟上来。针对一些重点,多媒体课件上虽已显示,通过板书的书写再加强一下,以便学生再加深印象。更好地掌握。

3传统教学知识和现代教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的过程就是文化的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可谓博大而精深,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其实也是五千年的文化史[5]。如何的传承和弘扬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每个老师特别是像我们这些小学老师面前的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都有古诗词的学习、背诵,但比重不是很大。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作用。我们小学老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课本资源来充分的把传统文化很好传承下来,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古诗词意境优美、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可以说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一些国学故事中也渗透传统文化,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铁杆成针》从中可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节、习俗等[6]。对于古诗词可以采取背诵、朗诵、赏析的方式去学习,有老师引领。可能有些学生刚开始不一定能懂,可以采取先背诵的方式,古语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先会背诵,慢慢再消化。对于一些国学故事,可以在课堂上以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道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虽然传统文化有如此之多的益处,但为何在每个学校没有大力推广了呢。其实有很现实的问题摆在学校面前,就是升学应试制度[7]。而应试的内容牵扯到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只有那么一点点,其中最简单最普通的几首古诗词会默写即可。应试的相关内容还主要停留在现代文的阅读和书写方面,因此每个学校都把自己最主要的精力和时间花在现代文上面、花在读写上面。而花在涉及到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精力和时间就很少很少了。有些家长心理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这些家长认为传统文化知识对自己的孩子待人接物、孩子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很希望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来塑造一个品德方面比较优良的孩子,他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假期时间参加一些相关的夏令营活动、在周末的时间参加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这些家长虽然也知道孩子多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其自身长期发展是很有用的。但是他们的顾虑重重,因为现阶段还是应试为主,应试的内容最主要的还是现代文读写。担忧学生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方面,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上不去,升学就困难。所以有些家长不得不忍痛割爱减少学生背诵积累的时间,更有甚者抛弃掉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把传统教学知识和现代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成长。

4结语

在现代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小学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革新了传统的教学观,把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现代教学观念有机整合起来,才能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被动不情愿的学习转变为主动自愿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有机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方法,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对优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教学素材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效率极大提高,可以说为语文教师添砖加瓦。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把国学经典的知识适当增补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和现代文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保证应对现在应试制度,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品质,以便使学生正真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长大成人后正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对家庭、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兰秋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5):42-43.

[2]刘学海.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策略[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8):225.

[3]任鹏.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8):32-33.

[4]杨萍.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4(17):130.

[5]张志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7):10.

[6]刘春艳.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J].考试周刊,2014(39):45.

第7篇: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 教学走向

一、对小学数学综合评价的目的

对于小学学科而言,数学是最具主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及其重要的一门学科。那么,怎样更好的来实现它的综合实践?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怎样来作出有效的评价?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喜爱数学的嗜好

从小学开始,最重要的关键是在于如何让学生喜爱上数学这门学科,从小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心态。由此可见,在对数学开展评价的时候,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激发他们内心对数学的喜好,使得他们拥有积极向上的一面,让小学生认识到小学数学的关键和重要性,由此来不断提高数学成绩。

(二)从教学质量入手

教学是尤为重要的一环,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小学教育也是一样。一个学校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而学生才是主角,所以教学理念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完善一系列的教育方针,从而使小学里的数学课更具有吸引力。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掌握的知识差距等方面进行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估,学校要及时进行反馈,才能有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脑海中一定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要想更好的保持学生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就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更有效的改善措施。作为老师,要分析每一位学生的综合情况,并根据实际来制定出有效的方案,引导他们进入实践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作为学生,要时刻激励自己,增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当今小学数学的走向

1、大学专科和小学教育数学的课程区分

对于大学专科课程和小学数学教育二者来讲,其主要课程有:数学的分析、代数、小学数学研究等。这些学科的出现有主要的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了解一定比较深层次的数学,从而来指导小学里的数学教育。其二,是为了提升学生自身的各方面教育能力。

2、在全新的数学教育方式上,要有新要求

新开的数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又有了新的,更加严格的要求。主要是以多方面为主:首先它是人类的一种文明,同时又是一门学科基础,学习数学的各种因素:它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在学习过程中的环境与方法都对数学的学习有着密切关系。以下,就来重点说说关于目前小学数学的走向:

人才从“问”到“答”的转变过程

有人肯定会问,什么叫“学答”?,顾名思义,就是学会怎样来回答和解释别人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这种情况正处于我国小学学生正在做的事情。那又有人会问什么又叫“学问”呢?这就是问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技巧。李政道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曾经说过“我们之所以学习东西是为了做到‘学会怎样提问’而并不是‘学会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然而奥林匹克竞赛却恰恰相反,缺的正是‘学会回答别人问题的人’,而不是‘学会问问题的人’。”

三、对于小学教育而言,还需注意的方面

在小学数学教育这个话题上,我们大致可以将需要注意的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1、增加一部分可以结合现代实际、科学发展趋势,或一些新开课程。2、加大选修课程上的类别,可以开设一些人文知识等方面的课程。目前在我国,从解放前开始算起到九十年代,绝大部分的小学老师是由中等师范院校毕业。到了八十年代,中等师范院校逐渐开始开设小学数学和小学教育等专业,并且同时开始培养大学专科文凭层级的小学老师,至今为止我国已经取消了这种从中等师范学院培养小学老师的情况,取而代之的是由师范大学、师范院校等直接培养小学教师的办学形式。在欧美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小学教师基本都是由师范院校和教育大学直接培养。从目前的教学形势下看,老师们是否专业对其本身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表现为:

1、对于数学专业知识的认识需加强

对于小学老师而言,想要有更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学校不断学习,这样便能适应将来教育事业小学数学的进一步需要。对于培养大学专科学历的小学老师更应该是加强,而不应该减弱。但是对于大专文凭的小学数学老师而言,则应该具备理科学生的数学功底和一般大学专科的数学功底。

2、了解数学学习上更深一层的东西

从当初“闭门造车”到现如今“集思广益”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想在高等的师范院校培养出极为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绝非是让数学大专生有多么高,多么精的数学知识,应该是让他们学习特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专业知识。并且在他们的学习水平上拟定一个学习标准。

3、把学生的培养包括教育能力摆在实处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中来看,很多课程已经与学生的实习脱离开来,特别从学生从事数学学科方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欧美以及其他亚洲等国的作法。可以通过小学教育课的理论、教育等问题的改革。

四、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1、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的范围面广,知识较浅,大致包括代数、图形、概率等。这些浅而不深的课程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刚入学的小学生们了解数学初带给他们的乐趣,而且易懂。但众所周知,数学这门学科的背后还涵盖了集合、概率、函数等,而且还包含了其特有的学习方法。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讲师需要懂得的东西远远要大于综上所述。换句话说,小学数学老师对高等数学知识掌握和了解的多少,才是小学数学老师们的核心和关键内容。

2、研究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的研究其主要还是从小学数学老师的日常授课中得到实践,同时,还要在其中发现和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就是说,研究数学教研能力主要关键在于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给予解决的意见,在教学研究的同时,第一时间获得重要的资讯,在必要的时候,利用已得到的讯息来作出解决方案等。

五、怎样学习数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中我们可以得知,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途越来越广泛,其用处也是越来越多。它虽然只是一门学科,但是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却有着巨大影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理论,那就是数学的基础教育显得极其重要。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和教学规律却是截然相反的,有时甚至会经常发生一些冲突,所以在数学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上怎样去完善它就显得极为迫切。怎么样才能科学且有利的开展学习指导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之处。

参考文献:

[1]郎利民.浅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J].考试周刊,2011,(93):75-75.

[2]邓友祥.谈中国小学数学教育之走势[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5):66-70.

第8篇: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课程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30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程教学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水平,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为教学目标。对于扩展学生的课程学习视野,加强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以及人生观念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时,应该不断改进课程教学理念,丰富课程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做人的基础和根本,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虽然有责任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水平,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认识到一个人所具有的思想品德对于个人未来发展与生活,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与指向作用,不断加强教师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认知和理解,提升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

在小学教育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时,应该深入理解课程教学内涵,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摒弃传统的课程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和约束,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惯于使用的说教型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学习心理。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生态度。那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改进自身的课程教学理念,丰富课程教学方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个人修养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品德与社会教材在课程教学中占据的基础性和导向性教学地位,加强自身对于教材的研读和整合,挖掘教材内容,提升教师对于品德与社会教材的认知与运用水平。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师的课程教学、学生的课程学习的基础和媒介,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时,只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了教材内容,才能够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选择和设置,才能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课程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学。

在现阶段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虽然认识到品德与社会教材在教学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仍然受到传统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桎梏。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往往只是对教材的基本内容进行浏览和教学设计,而没有深入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精神内核之中,对其中蕴含的优秀品质和具有重大教学意义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分析,从而使得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停留在十分浅显的层面上,无法真正深入到课程内涵之中,向学生进行内核精神的传递。

很多教师在课程备课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惯性和惰性,习惯运用之前已经整理好的教学材料,向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从而使得教师的课程教学存在着“吃老本”的教学问题,无法突出全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精神,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和重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理解教材中包含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中包含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进行挖掘和分析,将课程中的核心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被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和精神所打动,有所感悟和体会,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

其次,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扩展教学内容,拉近学生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作为教学基础的课程,其中很多教学内容和教学实例,都源于现实社会生活,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见、听见的事情。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时,应该将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品德与社会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并且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事件等,引入课程教学之中,在课程教学和现实生活之间,建构起一条有效的顺畅的沟通渠道,使二者能够及时的加以补充和互动,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时,还应该勇于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与框架,在适当的教学时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教学环境,走进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对现实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和反思,从而有效的拓展课程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在观察和反思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

第9篇: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62-02

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学生今后的学业发展中起到奠基石的作用。本文分别从教育教学的两个重要参与者――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析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并围绕素质教育探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1],要求教师以符合小学生接受学习能力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源泉[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一方面,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为薄弱,求知欲尚需激发;另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据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采用谜语、表演、讨论、评比等多样化形式,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的设计,培养学生乐于主动学习的意识。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灵质朴而敏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采取较多的积极词汇,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表示赞扬的“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有新意”、表示赞同的“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以及表示肯定和认可的“很好”、“完全正确”等。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的场景,采取“同学们,这位同学朗诵得是不是很有感情?”这样的方式,带动班级其他同学给予肯定。

3.提高学生的荣誉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荣誉感。对于表现良好或者获得取得进步的学生,可以给予其标志着荣誉的小红花等形式的奖励。同时,通过采取分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互助合作中领悟学习所带来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完善成熟的主动学习意识,需要教师合理有效地引导。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效率和水平,教师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三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取得有效沟通的基础。正如常言所说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教育教学取得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他们对于该门课程的喜爱程度[3]。教师应明确师生关系并非管教关系,不过多地约束学生的行为,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更多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4],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自觉接受教育。

2.提升教师的自我修养。作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应自觉审视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通过自我监督、总结和反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修养。特别是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大使命。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无疑是学生眼中的标杆人物。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品性,才能更好地以身示范。同时,为人师者,应尽可能地做到博学广知,只有积累了广博的知识,才可以基于已有的教学计划,灵活地进行教学实践。

3.因材施教。借鉴孔子“听其言”和“观其行”的方法,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容易骄傲的学生,过多的赞扬可能会起到助长学生自我评价失衡的反作用;而对于内向型的学生,多一些的肯定和赞扬,有助于其融入快乐的学习氛围。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教师可通过师生平日的沟通和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性格;通过学生在课堂举手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通过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在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选取的是小学生可理解的美德类诗歌和短文,适合用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需注重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搜集适合本次教学的资料,丰富和完善课程设计。尽可能地以多样化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寓教于乐,让学生寓乐于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自主识字、独立观察、资料收集、合作讨论等语文学习的方法。

2.道德观念的渗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渗入思想道德观念,让学生在接受智育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健全其人格的发展。例如,教学内容涉及我国的优秀文化时,可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结的形成;教学内容涉及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等传统美德[5]时,可鼓励学生将这些美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有利于学生对我国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教学内容涉及个人的成长时,可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教育,这有利于学生诚实、善良、勇敢和坚强等品质的形成。

3.美学角度的阐释。以美学的角度为学生演绎语文课本中的诗词歌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审美观的形成。例如,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利用拼音进行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让学生在良好的语境中扩展想象,使其体会和领悟作者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此外,教学时还应结合课本中已有的插图,或者教师和学生搜集的素材,以美学的角度理解课文。

综上,面向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路如图1所示。教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结合德育和美育加强智育;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提高学生的荣誉感等措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将更加激发其求知欲、增强其自信心以及提高其荣誉感,从而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提高学生的荣誉感等角度,积极设计课程教学计划与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在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5,(9):232-233.

[2]孙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心得[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0):125.

[3]陈年喜.浅论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2013,(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