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

第1篇: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

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一种政策,该政策的出台是建立在我国早期人口基数过大的基础上的,希望通过节制生育来控制每年的出生率以最终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但前期的计划生育政策虽以强制性的措施控制了人口的出生率,却忽略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我国逐步进入未富先老的格局中。“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生方针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现有的人口状况,近年来国家逐步对计生政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希望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新时期相关部门有必要强化计生工作的创新与宣传,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人口总数之间的密切关系,创新具体的计生工作策略并加大宣传力度,以让科学的计生工作深入人心。

一、加强计生工作创新与宣传的重要性

自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并强制性贯彻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逐步意识到了“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深切意义,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更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新时期仍需要加强计生工作创新与宣传的重要性体现在:首先,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提高了人口的基本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国的人口结构,有利于推进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其次,科学的计生工作宣传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改变人们传统繁衍后代的观念,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培养了更多优秀人才。

二、计生工作的创新

适当调整现有的计生政策。伴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突出,中国式的“4+2+1”家庭逐步成为世界探究的焦点,即一对独生子女组成家庭后要承担赡养四位老人、抚养自己孩子的责任,极大的增加了年轻夫妻的压力,因而新时期有必要对计生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首先,运行经济好的家庭养育二胎。经济的发展、物价的飞涨极大的增添了抚养孩子的压力,因而多数家庭迫于经济压力选择放弃要二胎,所以计生工作的创新中要制定出严格的二胎标准,将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与生二胎的权利紧密挂钩,还可以对一些条件优秀的年轻夫妻进行适当的鼓励,以适当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

构建倾斜化的计生政策。目前,针对生育问题上存在三种观点:其一,南方部分地区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而很多贫穷的家庭孩子却有好几个,严重影响着其经济生活与孩子后续的受教育程度。其二,部分家庭习惯丁克生活,认为孩子会对其自由的生活带来影响而选择不生养孩子。其三,大多数家庭跟着政府的政策走,所以这些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计生工作的创新中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贫穷落后地区严格执行原有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帮助改善家庭、甚至是地区的贫困面貌;在经济发达地区适度推行二胎政策,帮助缓解未来社会发展的老龄化问题。

三、计生工作创新与宣传

拓宽计生教育宣传途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深入发展,计生教育工作的宣传可以适当摒弃发宣传传单、写标语等传统手段,实现教育宣传的创新:首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开通相关的教育平台,推行手机短信平台,将计生教育工作更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其次,以电视节目为媒介,地区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可以加强与地方电视台的联系程度,制作并推出相应的宣传教育节目,聘请专家对国家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深入的解读,让越来越多的人对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全新的认识,从而改变其原有的生育观念。其次,加大走基层力度,深入到全国各基层地区,在与基层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人的有效沟通并充分了解其生育观念,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容易被山区人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宣传,例如将宣传教育片以放电影的形式播放出来,将人口过多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具体的演绎出来,以生动的形式让山区民众接受计划生育观念。

创新并完善计生宣传工作机制。从各地区对计划工作的重视情况方面分析,部分地区计生部门已经处于半停滞状态,结合人口老龄化问题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已经没有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所以新时期各地区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计生宣传工作的机制: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实现联合,经过对地区发展情况的综合探究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宣传实施方案,并将工作以指标的形式进行细化,以便将宣传工作具体分配到各单位及其下属部门,确保各部门对工作的落实程度。其次,构建以计生部门为主,教育、工商、妇联、卫生等各部门为辅的宣传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宣传方面的优势,以主题教育的形式深化计划生育知识的教育与宣传。

构建计生宣传人员的素质考评机制。从事计划生育宣传人员的素质主要体现在职业素质与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很多人员认为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没有实施的必要而没有及时落实上级传达的宣传工作,所以有必要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培训,聘请专家进行演讲或开展专题讲座,培训过程中突出实例的重要性,结合计划生育方面的实例进行有深度的教育,从而让工作人员意识到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创新与宣传的重要性。最后,有针对性的构建计生宣传人员的素质考评机制,定期对每位宣传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评,这样一方面对宣传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全面的检测,另一方面对工艺的宣传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以促使其更好的为本职工作服务。

第2篇: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

性健康是指具有的人在躯体上、感情上、知识上、信念上、行为上和社会交往上健康的总和。

性健康具体表现为3个方面:①根据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观念享受和控制生殖行为的能力;②消除抑制性反应和损害性关系的诸如恐惧、羞耻、罪恶感以及虚伪的信仰等不良心理因素;③没有器质、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及妨碍与生殖功能的躯体缺陷。

因此,性健康实际上包括了生殖健康、性心理健康、性生活健康三方面的内容。

2.性健康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①一种没有疾病、损伤、暴力、性无能、不必要的痛苦或死亡危险的性生活;②一种没有害怕、害羞、内疚和对性生活有错误信念的性生活;③有能力享受和控制自己的和生殖活动。

3.性与生殖健康和幸福的状态包括哪些?

①与和生殖有关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状态;②没有怀孕、疾病、性滥用、性强迫或性暴力的恐惧,而自由地享受;③性关系中决策能力的平衡;④尊重身体的完整性和支配身体的权利。

4.性与生殖健康所得到服务的类型有哪些?

①与怀孕有关的服务;②艾滋病和性传播感染的预防、治疗等服务;③计划生育服务;④流产后的保健;⑤综合。

5.性与生殖健康服务方法有哪些?

①提供相关方法;②当提供服务时,已考虑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③提供现有新方法;④提供服务时,考虑到所涉及的心理因素和态度的影响。

6.性与生殖保健的内容是什么?

①计划生育信息、咨询和服务;②性传播感染和生殖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③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④产前、产后及分娩保健;⑤婴儿健康保健;⑥流产并发症的处理;⑦不孕的预防和治疗;⑧关于人类、性与生殖健康以及计划生育的信息、教育和咨询;⑨生殖系统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7.人口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是什么?

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域和社会范围内人群的总体,即居住在一定地区,并构成某一社会的总体。

人口要素:包括人口的数量、人口的质量、人口的年龄、性别关系、血缘关系等。

8.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指的是什么?

出生率是指某地一年内活产数与平均人口数之比,以千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出生率=年内活产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死亡率是指某年每千人中死亡的人数。

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多为一年)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后所得数据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

9.生育率、育龄妇女生育率指的是什么?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

总出生数与相应人口中育龄妇女人数之间的比例即育龄妇女生育率。

10.总和生育率指的是什么?

总和生育率是指假设妇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

11.生育更替水平、低生育水平指的是什么?

生育更替水平是指同一批妇女生育儿女的数量等于她们本身的数量。低于生育更替水平,即称为低生育水平。

12.性别比指的是什么?

性别比(即性比例)是人口学中关于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的一种比率,计算公式为:性别比=(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

13.出生人口性别比指的是什么?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正常范围在103~107之间。

14.总抚养比指的是什么?

总抚养比也称总负担系数,指某一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常以百分比表示。通常把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与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和大于等于655岁老年人口数之和相比。

15.人口素质与人口的身体素质指的是什么?

人口素质是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即人口质量,其中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即德、智、体素质。

人口的身体素质指人口群体的身体器官和生理系统的发育、成长和机能的状况,表现为智能高下、反映快慢、体质强弱、身躯完损、耐力大小等,是人口素质发展的自然基础。

16. 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①我国人口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②现在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还存在反弹的隐忧;③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城市化进程加快;④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⑤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17.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①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②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③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④完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18.如何稳定低生育水平?

稳定低生育水平,关键是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现行生育政策是几经调整并为广大群众接受的政策,也是实现人口控制目标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宣传,深入开展国情、国策教育,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姻观念,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19.育龄妇女避孕现用率指的是什么?

育龄妇女避孕现用率是指采用各种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人数与育龄妇女总数的比率。

20.如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①科学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及行动计划,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行定期评估、通报制度;②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实施计划生育健康促进计划;③促进住院分娩和母乳喂养;④倡导科学婚检。

21.如何完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

①深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改革。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健全出生人口登记和生命统计制度,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②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人口总数,实行以流入地为主的目标管理双向考核。

22.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①制定和落实老龄化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②农村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③城市要逐步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多层次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④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探索和实施“爱心护理”等工程。

23.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②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工作机制;③改革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机制;④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⑤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⑥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考核、评估和监督机制。

第3篇: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

摘 要: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形成且不可逆转,人口老龄化本身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那么我们如果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关系便会促进经济发展。本文首先从老龄化对社会、文化、经济、科技几个方面的影响分析,再反方向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人口老龄化。最后从人口老龄化与保险业、旅游业、医疗业及服务业的发展相辅相成,从而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人口老龄化;回归分析

我国经济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阶段,自2012年起,我国经济迎来了新常态,其实指的是经济增速放缓,主张经济结构转型,向更绿色更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发展。从2012年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分别为7.65%,7.67%,7.4%及7%。虽然增长速度放缓,但不管是人均生产总值还是总生产总值在世界上仍然很可观。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特征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称之为人口老龄化。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文意识的不断变化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实施,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劳动人口为15-64岁,从1982年的62517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100582万人,年均增加1464万人;劳动人口占比从1982年的61.5%增加到2013年73.9%,年均增加0.48%。同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也有显著增长,大于等于65岁人口数量从1982年的4991万人至2013年增加到13161万人,年均增加314万人;老龄人口比重从4.9%增加到9.7%,年均增加了0.18%。

(二)人口老龄化趋势特征

1.老年人口基数大

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总人口为136782万人,从年龄结构来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96%,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3%,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60岁以上人口占10%就已经达到老龄化而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国际水平5%左右。

2.老年人口增速快

我国老龄化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7%到10%所用的时间为16年,而法国同样的增长幅度却用了75年,我国远远小于法国所用的时间,首先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实施和人民生活观念的转变,少生优生成为主流思想。其次,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饮食变得科学,医疗保健设施的提高均提高了人们的寿命。

3.高龄化趋势明显

截止到2013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60岁以上人口为166517万人,高领80岁以上的人口为19887万人,占老龄化人口11.94%,而老龄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89%,以2000年为例,60岁以上人口为万人,高龄在80岁以上人口为万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老龄化人口比率为

4.地区之间老龄化差异较大

我国的发达城市如上海、天津等地已经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中部城市如河北省、河南省人口老龄化比率分别为9.2%和8.8%,但西部一些偏远地区如、新疆的老龄化率分别为5.2%和6.4%,东西部的人口老龄化比率相差太大,几乎成了两倍关系。

二、中国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未来挑战

(一)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加大了子女赡养压力。在人口自然出生率和自然死亡率同时降低的情况下,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子女那会承担起赡养4位老人的义务,在当今社会这种多重压力并存的社会又给当代的年轻人多了层压力。其次,生产力的下降。生产力的行为主体是人,生产力的强弱结果和人的劳动有直接的关系,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劳动力受限,造成生产力的下降。再次,政府养老体系表现出不完善。要适应我国目前老龄化的速度,就要完善养老制度。

(二)对文化的影响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传承几千年的文化,如今老龄化的加快让中国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优良传统美德再次得到升华。我们生活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就要尊重老年人的需要,大力推荐老年人文化,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

(三)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增长,劳动供给能力的下降也会越来越显著,进而劳动成本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也会提高,连动着物价的提高,出口竞争力的下降,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会孕育而生。由于老龄化,老年人的精神追求和物质享受与非老年人截然不同,引起消费结构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进而对经济的产业结构造成相应的影响。

(四)对科技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智慧,当一个社会处于老龄化阶段势必会影响科技的进步,所谓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当鲜花不再多,祖国的未来会缺乏改变现状的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受阻。但也会应运而生适应老年人的智能产品,促使现在科技的成长。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

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征及时间序列数据形成的散点图,利用计量经济方法Granger因果检验来分析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进而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人口老龄化具体影响因素。为了没有“伪回归”的模型,在进行变量间Granger因果检验之前,应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即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法进行检验,用到的数据有65岁以上人口老龄化率(记为y)老年抚养比(记为x1)、死亡率(x2)、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x3)、医疗机构(x4)、出生率(x5)、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x6),其均为1994年至2013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检)验结果均显示为平稳数据。

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为:yi=b0+b1x1i+b2x2i+b3x3i+b4x4i+b5x5i+b6x6i+ui

本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所以以人口老龄化为因变量其余因素为自变量,通过eviews7.2得出老年抚养比、死亡率、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与老龄化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而医疗机构、出生率、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与人口老龄化无明显因果关系,将三个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为:=-4.27+0.88x1+0.46x2-0.17x3

最终利用逐步回归法对人口老龄化有影响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得到的方程为:

=-3.70+0.84x1+0.35x2

(二)模型检验

1.模型的显著性和拟合优度检验

逐步回归得到的方程为:=0.84x1+0.35x2-3.70

t=(16.32)(1.79)(-4.18)

R2=0.98 F=535.43

此模型中F(2,17)=535.43,在a=0.1时,查F分布表得(2,17)=2.64,而535.43>2.64,所以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回归的方程总体上显著。

在a=0.1时,查表得t(17)=1.74,三个t值的绝对值均大于1.74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R2=0.98表明拟合优度较高,对实际解释能力强。

2.异方差检验

由于经济现象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在实际经济现象中异方差性问题大量存在,在此要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

由eviews7.2得出的结果,r2=0.33,nr2=6.12>x20.1(2)=4.61,所以此函数存在异方差性,由nr2对应的p值0.0367小于0.1,也可说明存在异方差性。

接下来要消除异方差性,采用模型的对数变换,对因变量和自变量取对数后检验其异方差性,此时,取对数后的回归方程为了满足显著性,去掉取对数后的,定义取对数后的x1为x7,y为y1,y1=-1.03+1.29x7

t=(-10.15)(30.18)

R2=0.98 F=910

查表在a=0.05时,t(18)=2.101F(1,18)=4.41,满足显著性检验;r2=0.18,nr2=3.51

3.自相关检验

本文利用DW检验,当DW满足du≤DW≤4-du时,即非自相关。查表du=1.41,DW=1.6,所以不存在自相关性。

四、模型的分析

通过建立的模型可知,老年抚养因素相对于本文其他几个因素来讲相当重要,其他条件不变时,老年抚养比率增加1%,人口老龄化率增加1.29%,赡养老人不只是吃饱穿暖,在满足老人基本生活衣、食的条件还要考虑住、行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处于平稳增速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不断促使医疗和保险业的发展,老人对医疗的需求远超过成人,但由于需求大于供给,看病难的问题没有解决,由此,我们的医疗事业有很大的提高潜力,政府要加强医疗改革的监管,扩大医科大学招生人数,多在二线城市建立老年人高发病症医院,医疗设施配备齐全,城镇多设立社区医院,提高社区医院质量,养老保障普及全国;另一方面,首先为了减小政府和家庭负担,保险公司应适应老龄化社会多创新与老年人有关的险种,其次可以使得保险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进一步拓宽了保险业务。如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医疗业和保险业相互促进,利用医疗数据即可分析大病险种,通过投保数量又可获得哪些病例属于高发症,更加针对培养专业性人才。

老年人在退休后,最大的特点是时间充足,休闲旅游打发时间与此同时让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由于自身年老出于身体和安全方面再加上子女工作繁忙,大部分老人会选择在小区里、公园内锻炼身体。所以国家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或者跟团旅游,首先站在国家的角度,开发建造适合老年人旅游观光的景区既可以刺激国内老人消费,赢得口碑,进一步得到国外游客观赏,让中国旅游文化走出去。其次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内部培养专业性人才积累老年人在户外特点,专门带老年团,旅游业的发展还可带动其上下游的交通业和餐饮业的发展。综上,在适应中国的老龄化发展的同时还可带动经济的进步。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 徐长生,张泽栋.城镇化、老龄化及经济发展对我国医疗费用影响回归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6):54~55.

[2] 杜亚倩.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与人口老龄化的相关关系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4:17~18

[3] 陈卫民,施美程.人口老龄化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效应[J].人口研究,2014,38(5):3~16.

[4] 左莉.老年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特征探析―以成都市老年旅游者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10

[5] 林茜,魏薇.老年群体乡村旅游市场及产品经济的开发[J].东方企业文化,2014

[6]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学出版社,2006

[7] 杨杰,罗云.中国人口老龄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5,28(165):20~25

[8] 王谈凌,郝福庆.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J].宏观经济管理,2015,(6):8~12

第4篇: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特征;养老保障;和谐发展

一、什么是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二、老龄化产生的根源与主要解决办法

产生老龄化的原因有二个:寿命延长、非均衡生育(包括生育高峰和少生孩子)。

解决老龄化的措施,依据产生的原因不同而有所区别:

1、由于人们的“寿命延长”而产生老龄化。这是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防止老龄化,而是如何应对由此造成老龄化后所带来的养老金不足和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

由于“寿命延长”而产生老龄化是不可避免的,由此造成老龄化后所带来的养老金不足和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只能通过“延迟退休和加强养老服务”来解决。

2、由于人们“非均衡生育(包括生育高峰和少生孩子)”而产生的老龄化。

由于“非均衡生育(生育高峰和少生孩子)”而产生的老龄化,只能通过“均衡生育”来解决,其中实现“代际均衡政策”是最为可行也最为公平的选择;在发达国家实现代际均衡的生育率为2.17胎,在发展中国家实现代际均衡的生育率为2.3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理想的生育率是2.3胎(10%无胎、10%一胎、40%二胎、30%三胎、10%四胎及以上)。

2010年人口普查长表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总和生育率为1.18110,其中“城市”为0.88210,“镇”为1.15340,“乡村”为1.43755。要将中国的生育率调控到2.3胎,实行“鼓励二胎、充许一胎、征税多胎和无胎”的生育政策是最理想的选择(俄罗斯已经对无胎征税),这有利于实现人口调控的“费改税”,并从根本上减少中国政府的非税收入,改善政府形象。同时,还有利于形成“普通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和少胎”的理想人口结构,有利于增加中产阶层的比重,尽快使中国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

由于进入到严重少子化社会之后(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3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灾难,并且难以恢复到人口的代际均衡的水平;中国在2000年前后就进入了超少子化社会(14.03%),就算现在放开生育,也已经难于恢复到世代交替的正常水平了;鼓励生育势在必行,否则,人口快速衰退不可避免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我国许多城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我国人口基数大,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人口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而生.呈渐进步伐,当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NP一般在l万美元以上。而我国成为老龄化国家时.人均GNP仅为800美元。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用于老年人口的养老支出,与收入水平的变动、老年人口规模及比重有密切关系,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和大规模高速度的老龄化发展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而言是一次挑战,经济压力不言而喻。

(二)我国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呈不均衡性

在上海,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l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整体而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明显低于东部。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愈益突出

我国城乡差别与人口流动使农村人口老龄化更加突出。就静态而言.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就动态而言,由于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携带子女流入城镇,城乡老龄化的程度正在接近.因此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益突出。

(四)女性老年人负荷沉重

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历史、文化、社会等原因.老年妇女容易受到性别和年龄的双重歧视,老年妇女比低龄妇女以及男性老人在生活上面临更多的困难,并往往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四、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提出改革要求

社会养老保障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人口老龄化对其的影响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首先,养老保险居于社会养老保障中最根本的一环.以资金缺口直接衡量的话,人口老龄化使养老金和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支出大量增加。

其次,人口老龄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受到削弱,急需社会养老保障向更高层次迈进。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使高龄老人不断增多,家庭内的代际数将相应增加;伴随父母年龄的提高,子女的年龄也在相应提高,导致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面产生,家庭供养能力会有所下降。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发展,带病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重日益增加,所以老龄化发展只解决经济供养是不够的,还要解决好社会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因此,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功能,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缺失,满足日益增强的社会养老需求,是人口老龄化提出的一个现实要求。

五、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社会养老的发展同样面临较多的制约因素,如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低、缺乏系统的老年服务体系、养老设施严重不足、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偏低等,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形成多支柱体系

我国原来实行的现收现付的以公共养老金为基础的老年保障体系已不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国家独立支撑的养老保险体系转化为由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共同承担已成为政府必然的选择。因此,我国应增加企业和个人的义务,在国家基本保险之外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支柱和个人自愿参加的其他补充保险,形成新的三元模式。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基本养老金+强制性储蓄积累”的二元养老保险模式,从功能定位和保障目标上看两者应该有所区别,资金筹集、管理运作以及养老金发放方面,应该逐步分离,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分别实施。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基本养老金的比重应该逐步缩小,更多地发挥补充养老保险的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正在推行的是完全积累式的养老保险,仍处于探索阶段,覆盖面很小,保障水平较低。从我国人口变动的趋势来看,随着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以及农村青年人口的大量外流,未来的我国养老问题,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由于农村老人数量极大,农民本身又有土地使用权,因此从主体来说,农村养老应以家庭为主,社会为辅,提倡老人自养,树立自我养老意识。对于农村“三无”老人继续实行“五保”制度;对于遵守国家生育政策而形成的独子(女)户、双女户,继续推行计划生育养老保险。还可以因地制宜推广绿色养老保险,在乡村利用资源优势,开辟养老田、养老山、养老林、养老塘的形式,为农村老龄化人口自我养老提供一个平台。在经济发达地区,也可以自愿实行农民退休金制度,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老年农民或按年度或按月份领取一定数额的退休金。

(二)建立基金管理公司,加强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的建设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是依据法律来经营管理全国养老保险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它利用社会成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依法进行投资经营活动,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增殖。目前,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只能投资于政府公债、存人国家银行获取利息,受到通货膨胀等的威胁。特别是这几年,国家为了扩大国内需求,政府公债、银行存款利率在不断下调,养老保险基金实际收益率并不高。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能够将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状况直接与公司的生存、公司的利益相联系,调动公司管理人员管理养老金的积极性。商业养老保险必将在养老保险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养老金缴纳的时间长,有定期性,储蓄的时间也很长,比较适合作长期投资,而长期投资的收益则是很高的。

(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引导监督多支柱体系

政府对社会养老保险应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制定政策起引导、宣传和监督的作用,不直接管理基金。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基本养老金+强制性储蓄积累”的二元养老保险模式,从功能定位和保障目标上看两者应该有所区别,政府在此间的职能应该逐步分离,行使宏观调控职能。

第5篇: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然而随着另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贯彻实施,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低,青少年占总人口比重越来少,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人口结构进一步失衡。我国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了解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的失衡是否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我国人口结构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国外的研究结果大多数表明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储蓄和投资等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 Faruqee and Muhleisen,2002; Lindh and Malmberg,1999;直广雄川1971) ,只有少数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劳均资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Groezen 等,2005) 。

国内的研究

国内对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有胡鞍钢(2012)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口结构老龄化则会通过降低储蓄率和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毛毅,冯根福(2012)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能确定,主要要看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减少和储蓄率降低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谁更大。(李阳,张楠,2011)对人口的控制应从着重于数来那个转向“数量和结构并举”。

国内外对于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模型的解释,较少实证分析,基于中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更少。因此,本文旨在在前人模型的基础之上,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来对中国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首先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和索洛增长模型( Solow growth model) 的基础之上引入人口抚养比、人力资本存量等人口结构变量,从理论角度推测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知识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可能影响。最后,选取1995—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模型,以此实证检验人口结构和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

1.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现代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的基础,通过该函数可以分解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对经济总量的贡献份额。

为增加人力资本对产出的影响,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做如下改进:

参见Mankiw等(1992), 也参见Romer(1996)。

为讨论方便人口老龄化对人均产出的影响,我们对模型作进一步改进,引入劳动参与率p,人均产出y(t)=。那么当总人口增加即N(t)增大时,人均资本降低,此时人均y(t)将会下降(注:本文中的经济增长指的是人均产出增加,若无特殊说明,下同)。而人力资本增加,即h(t)增加则会引起人均产出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则会通过降低劳动参与率p,使得人均产出下降。

2.索洛模型

索洛模型中稳定状态时,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是不变的。人均产出是人均资本的函数。索罗模型假定技术固定,且没有考虑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

老年人口的收入较低,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储蓄率(Faruqee and Muhleisen,2002),而储蓄率的降低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增加都会降低均衡状态时的人均资本,从而造成人均产出的下降。(如下图)因此,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实证检验

本文在索洛增长模型( Solow growth model) 的基础之上引入人口总抚养比和人力资本存量两个人口结构变量,构建实证模型。然后运用1995 ~2011 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模型,以此验证人口总抚养比和人力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1.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Lrppgdp(Ln real per capita gdp)为我国各省级地区的人均实际gdp(单位:元)的自然对数;Lhumcapital(Ln human capital)为我国各省级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的自然对数s;Ltdr(Ln total dependency ratio)为我国各省级地区的人口总抚养比的自然对数;Lsavrate为我国各省级地区的储蓄率的自然对数;L(n+g)为我国各省级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资产折旧率和的自然对数;是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即各省人均gdp对各变量的产出弹性。

2.数据的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的是1995 年到2011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其中人均实际gdp是以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各省人均gdp,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各省gdp平减指数对以变动价格计的各省人均gdp进行修正,各省的gdp平减指数和以变动价格计的gdp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人力资本存量用各省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总抚养比用0-15岁人口和65岁以上人口之和与16-64岁人口之比来表示,此两项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因为无法搜集的储蓄率的数据,所以用支出法的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总消费之后与gdp之比来表示。n为各省人口自然增长率,g为各省资产折旧率,采用胡鞍钢(2012)的估计,统一按10%计。各支出法的国民生产总值,总消费,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实证分析与结果

本文用1995-2011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来对人力资本存量,人口总抚养比,储蓄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及折旧率与人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面板模型的选择上,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而后进行hausman检验和B-P检验来判别究竟采用哪种模型的回归更为合理。

表2 人口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固定模型实证结果

表3 人口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随机模型实证结果

Hausman检验给出的Prob>chi2值为0.0000,检验结果表明,我们拒绝了原假设,从而认为固定效应模型更合适。但是,B-P检验得出的Prob>chibar2值也是0.0000,显然,检验结果认为存在随机效应。表面上看,B-P检验得出的结论似乎和hausman检验得出的结论相反,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这两个检验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并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我们采用此种情况的一般处理方法,选择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同时,假设在样本区间内,各省区的经济结构、人口素质、生活习惯等不可观测的特质性因素是固定不变的也更为符合逻辑。因此,本文最终给出的实证检验结果即为表2给出的人口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固定模型实证结果。

从上述实证检验结果来看,除了l(n+g)的系数在93.2%的水平上显著之外,其他变量的回归系数都在99.9%以上,因此,可以判断此回归结果是显著有效的,具有一定说服力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对经济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弹性系数是0.4328489,即人力资本每增加1%,人均产出将会增加0.432%;同时人口总抚养比的增加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很大不利影响,其弹性系数是-1.501423,意味着人口总抚养比每增加1%,人均产出就要减少-1.5%。同时上述实证结果也证明了索罗模型对经济增长解释的正确性。储蓄率的提高的确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人口增长和资产折旧率的提高则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其弹性系数分别为0.618和-0.101。上述实证结果也与本文开头部分的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索洛模型入手,先从理论上分析人力资本增加和人口老龄化对人均产出的影响。预测人力资本增加会提高人均产出,而人口老龄化将会通过提高人口总抚养比和降低储蓄率,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紧接着,本文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构造了人力资本和人口总抚养比影响人均产出的实证模型,并收集中国 1995 ~2011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预测的结果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即(1)人口老龄化会提高人口总抚养比,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尽管这一段时间由于我国的少年儿童抚养比下降的比例比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的比例更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显现,但是,不久的将来,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将会极大地增加我国人口总抚养比,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不利影响。(2)人力资本增加,储蓄率的提升的确对我国经济增长有这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方面,政府应该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和鼓励高素质、高收入的家庭生育两个或多个的孩子,增加我国的青少年和青壮年人口比重,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对人口的控制应从着重于数来那个转向“数量和结构并举”。

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大力发展教育,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国路线,加大对学生教育和在职员工培训的投入和补贴,增加我国的人力资本,以此来促进经济增长,冲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Solow R M.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6, 70(1): 65-94.

[2]Almeida R, Carneiro P. The return to firm investments in human capital[J]. Labour Economics, 2009, 16(1): 97-106.

[3]Faruqee H, Mühleisen M. Population aging in Japan: demographic shock and fiscal sustainability[J].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2003, 15(2): 185-210.

[4]Lindh T, Malmberg B. Age structure effects and growth in the OECD, 1950–1990[J].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1999, 12(3): 431-449.

[5]Van Groezen B, Meijdam L, Verbon H A A. Serving the old: ageing and economic growth[J]. Oxford Economic Papers, 2005, 57(4): 647-663.

[6]胡鞍钢,刘生龙,马振国.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12,36(03).

[7]毛毅,冯根福.人口结构转变, 家庭教育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04).

第6篇: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

陈诗,(1990.-)女,贵州省遵义市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财。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贵州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的9个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合贵州省的省情分析各因素的作用方式,得出关键的影响因素,即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灰色关联分析

第一章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现状

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省人口总数约为3238.76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149.39万人,占总人口的4.61%;“五普”时人口总数约为3625.86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数约为210.3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79%;“六普”结果显示,人口总数约为3474.65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97.72万人,占总人口的8.57%, 65岁及以上人口绝对数量持续增加,且比重也呈上升趋势。

由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计算得到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零时贵州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2.84%,老少比为34.02%,0-14岁人口比重为25.26%,年龄中位数为32.67,均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老龄化社会各项临界值,贵州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是九个地级市的老龄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见表1-1.

第二章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的灰色关联分析

2.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简介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用灰色关联度提示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大小、强弱及次序,是一种多因素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灰色理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灰色综合评价问题,是灰色系统分析、评价和决策的基础。灰色关联度分析是对系统动态过程中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分析,实质是比较若干数列构成的曲线列与理想数列构成的曲线的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间的关联度越大,发展变化态势越接近。

2.2贵州人口老龄化区域差的灰色关联度计算

本文从贵州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1,2,3,4],选择以下九个指标因素分析贵州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这九个因子即比较数列:X1-少年儿童比重(%),X2-出生率(‰),X3-死亡率(‰),X4-区域人口密度(人/km2),X5-城镇化率(%),X6-人均GDP(元),X7-人均消费水平(元),X8-文盲率(%),X9-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参考数列X0取老年人口比重(%),根据灰色系统理论进行关联度分析。初始数据见表2-1,求得的关联度系数见表2-2。

由表2-2,所选的9个影响因素与老年人口比重的灰色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r2(0.8757)>r7(0.7907)>r1(0.7857)>r3(0.7769)>r6(0.7012)>r5(0.6932)>r9(0.6885)>r4(0.6804)>r8(0.5125)。所有关联度均大于0.5,可以认为所选9个因素均对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有影响,只是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且现实中,差异往往并不是来自一个因素的单独作用,通常情况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3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分析

根据灰色关联度,按影响力大小从高到低依次为:出生率、人均消费水平、少年儿童比例、死亡率、人均GDP、城镇化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区域人口密度、文盲率,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加以分析。

第一,区域人口发展水平。灰色关联度中排在首位的是出生率,少年儿童比例和死亡率分别排在第三、第四位,可见区域的人口发展水平对区域的老龄化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出生率与少年儿童比重的变化是一致的,出生率高的地区少年儿童人口数多,老年人口比重相对降低。而人口死亡率的变化对人口年龄结构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死亡率的下降从整体上增加了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尤其是少年儿童及老年人口这两个群体,使两个年龄组的人口比例都有所增长,但死亡率下降对老年人口比重的作用程度要大于对少儿比重的作用,且对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的变化影响正在减弱,而对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影响正一步步加大[1] ,因此死亡率低的地区其老龄化水平一般会较高。

比较贵州各地级市的相应数据,出生率最高的黔东南州其老年人口比重却也最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这个地区是少数民族人口居住较多的地区,而我国最初对少数民族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宽松,早期出生率高的一批人使这些地区如今的老年人口比重相应较大。但从9个地州市的相应数据,死亡率高的地区其老年人口比重普遍较高,这可能是由于贵州省宜人的气候使整体人口寿命较全国平均水平长,高龄老年人口比重比较大,2010年“六普”时,贵州8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42.36万人,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9.49%,由于人口寿命的有限性,这些高龄老人的高死亡率使地区人口的总体死亡率增加幅度相对较大。

第二,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仅次于出生率与老年人口比重关联度最高,人均GDP排在第五位,这两个指标都直接反映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老龄化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首先,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通常相对较高,生活的环境及当地医疗设备相对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也较为健全,这些都有益于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死亡率会有所下降,从而老年人口数量相对增加,在老年人口总数中的比重也增加,老龄化程度高一些;其次,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通常会吸引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劳动力人口的迁入,这使得迁入地的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从而该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降低,与此同时迁出地的老龄化程度会相对提高。贵州各地州市的经济发展指标与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化并未表现出完全的一致性,这是由于人口迁移带来的不同地区两方面作用的程度差异,但总的来说,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地区老龄化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

第三,社会发展水平。主要包括城镇化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区域人口密度。镇化率与老年人口比重的关联通常主要是考虑农村与城镇生育率的差别。农村的生育率要大于城镇,城镇化率越高的地区农村人口越少,总和生育率也就越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低,老年人口的比重相对越高。但从表2-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贵州各地区城镇化率较低的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反而相对较高,这与贵州落后的经济水平相关,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吸引了较多的劳动力人口迁入,而城镇化率较低的地区更多的是劳动力人口的迁出,这使的这些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相对增加较大。

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医疗条件。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增加,则每个人在需要就医时得到及时专业护理的可能性就提高了,从而可以从一定水平上降低死亡率,尤其是老年人口,因为这个群体得病或是需要照顾的机率更大一些,所以卫生技术人员较多的地区,其老年人口的比例较大。贵州省只有毕节地区的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少于2,其老年人口比重也最小。

人口密度表示了一个地区单位面积内的人口基数,一般情况下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处于同一年龄组的人口相对密度小的地区要多,从而增加了竞争压力,社会整体生育水平会相对低一些,从而老年人口比重会高些。但贵州有其特殊性,由于经济欠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整体较低仍是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经济水平低与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仍是当前贵州各个地州市所面对的主要矛盾,为了更好的生活水平有不少劳动年龄人口外出打工,有些连少年儿童一起带入打工的城市生活,空巢老人数量增加,这使得老人居住地的人口密度很低,但老年人口比重却偏高。

第四,文化教育水平。一般来说,文化教育水平高或是文盲率低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一方面,文化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人们的生育观念及养老观念等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大,诸如“养儿防老”、“多子多福”这样的想法会使该地区的出生率较高,从而少年儿童比重较高,则老年人口的比重就会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文化教育程度也影响着人们的谋生技能及生活方式,接受教育时间越长的人通常眼界比较开阔,思想相对进步,更容易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也更愿意寻找除土地外新的生活方式,这样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也会有所下降,最终带动生育率的下降。同时,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妇女的生育率水平,当她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或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娱乐或文化事业上时,生育率会有所下降,这样老年人口比重相对提高。比较贵州各地区老年人口比重与文盲率,文盲率较高的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较低。

第三章结论

通过以上对影响贵州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人口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与文化教育水平共同对区域的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化起作用,但相对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这一因素是造成贵州各地区老年人口比重与所选部分因素变化趋势与一般意义下的走向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平衡各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重点在于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作者单位:1. 贵州财经大学;2. 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袁俊,吴殿廷,吴铮争.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 口科学,2007,3:41-47.

[2]张纯,曹广忠.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 (2) :56-61.

第7篇: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

人口结构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年度内的人口构成状况,一般可以按照年龄、性别、种族、收入阶层等方面进行划分。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一国或地区劳动力市场、消费、储蓄、经济规模等都会产生较大影响。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数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年龄变化趋势会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明显。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老龄化。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的社会就是老龄化社会,这一比重达到14%的社会就是深度老龄化社会,这一比重达到20%的社会就是超级老龄化社会。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0.9062亿,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1%,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此后,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发展。到201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1.94亿,占我国总人口比重达到14.3%,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预测,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达到2.0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8%。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0》数据显示,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深,到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0.8%左右。届时我国老龄化程度会逐年超过美国、英国,并接近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与老龄化相伴随,使老龄化不断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少子化,这也是我国人口结构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少子化是指由于出生率下降而造成的0-14岁低年龄人口比例不断减少的现象。计划生育政策持续实施是少子化最主要因素,当然,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增大也客观上对少子化产生了一定影响。数据显示,自1982年开始,我国0-1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世界人口展望2010》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21%,到2010年该比重下降为19.19%。与其他一些发到国家相比,我国少子化的进程发展较快。2000年我国0-14岁人口比重在美、英、德等七国最高,到2050年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至12.51%,该比重仅高于七国中的日本。一般而言,少子化会推动人口结构发生两种变化: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因此,少子化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长远影响。

2、人口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劳动力供给水平降低,经济增长面临趋缓压力如前所述,我国人口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老龄化和少子化的结构当中,而劳动年龄人口正处于不断下降的过程当中。我国人口结构在短期内的不可调整性,使得我国老年抚养比到2050年将超过50%,而少年抚养比的下降也会带来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到2050年不到全社会人口的60%。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老化,按照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把劳动年龄人口中45岁及以上的劳动力视为老年劳动力人口。2011到2050年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随着老龄化的加深呈现不断老化的趋势。其中,15-2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2011年15-2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约为33.4%,到2050年该比例下降为24.1%。30-4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7年到2028年有个较小幅度的提升外,也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11年30-4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约为33.6%,2017年下降为30.7%,而后略有增长,到2028年该比例约为32.8%,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到2050年该比例约下降为28.4%。45-64岁的劳动力老年人口则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1年4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约为32.9%,2050年上升为47.5%。可以看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也呈现出了老化的特征,而且老化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随着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加深,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也在不断下降。201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约为9.77亿,如果人口政策等未发生变化,到2050年预计这一总数约为7.90亿。根据Y=F(N,K),总产出是劳动力的函数,在劳动力过剩阶段,因为有足够劳动力剩余存在,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不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太大冲击。当前,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在迎来刘易斯拐点(蔡,2013)。刘易斯拐点之后,劳动年龄人口的进一步减少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劳动力老化对社会劳动力产出率有抑制作用,进而会抑制经济增长。劳动产出率都会随着劳动力老化而有所下降。而劳动产出率的下降,势必会带来社会产出的下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老龄化的加速将会降低我国劳动产出率,进而减少我国社会产出总量。

(二)消费水平下降,内需拉动力量有减弱趋势劳动人口的减少和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对全社会消费产生重大影响。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消费者是理性的,并且会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己的收入进行消费,以达到效用最大化。因此,老龄化和少子化会对个人的消费和储蓄产生影响。一般而言,年轻人消费水平较高,而老年人的消费水平会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减少。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率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因此老龄人口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消费整体水平下降。加之我国老年人有储蓄养老等传统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现行拉动内需的政策效果。由表2可以看出,消费率和少儿抚养比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少儿抚养比越高,则消费率越高。随着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居民的消费水平会降低。消费率和老年抚养比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老年抚养比越高,消费率也越低。人口老龄化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即无论是从少子化角度,还是从老龄化角度来看,我国人口结构的这种变化都会导致社会消费水平的下降。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预期寿命普遍提高。根据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Hypothesis,简称LCH),消费率与预期寿命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寿命越长,就要将有限收入放在更长时间里来消费,这样每一个时期消费量就呈下降趋势。图4也完全支持上述观点,从图4中可以看出,35岁之后,人们或者是为了子女教育、或者为了自己养老方面考虑,在消费上的支出总体较低。特别是70岁以上的年龄段老人的消费水平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因此,当一个社会中7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时,会严重制约全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因此会受到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会进一步增大。

(三)养老问题更加凸显,养老金支出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主要会从赡养比方面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赡养比主要是指缴纳社保基金人口与领取社保基金人口之比,这一比率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收支会产生重要影响。当该比率较低时,说明该制度下缴费者多于领取者,从而形成收入大于支出的情况;当该比率较高时,表明领取者多于缴费者,会逐步形成收入少于支出的情况。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的《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的有关数据,201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9.7%,而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当时总人口的比例约为30.8%。2011年我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71.5%,而2050年该比例约为56.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未来40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赡养比会不断下降,且有可能下降为2:1以下,即两个在职职工就要供养一个领取养老金者。老龄化加深带来的赡养比下降意味着依靠在职职工不到20%的工资收入所积累的养老基金收入会远不足以支付约占领取养老金者工资收入60%的养老基金支出。近年来,很多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我国未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进行了各种测算。世界银行和财政部合作的测算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债务的课题的数据显示,以1997年为基准,从2001年到2075年,我国养老金的隐性负债规模约为13万亿元。国务院《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课题研究显示,以1997年为评估时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整体债务最低约为1.8万亿元,最高约为11.9万亿元。考虑到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将会迅速扩大。老龄化带来的农村养老压力也不容忽视。自2009年开始,我国进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到2011年底参保人数已达到3.26亿人。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55元。此外,我国还有对80岁以上老人给予高龄津贴的政策,根据郑功成主编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对农村社会保障政府财政责任按照两种方案进行预测,第一种方案预测农村高龄津贴自2010年至2030年平均为18.3亿元,第二种方案预测农村高龄津贴自2010年到2030年平均为32.3亿元。我国老龄化到了2030年之后会迅速加深,因此这一财政津贴的数额会继续增加。由此,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也会增加我国政府在农村养老支出方面的责任。

3、我国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建议老龄化社会趋势不可改变,要做的是设法使其进程放缓

(一)持续调整人口政策,保证我国劳动人口维持一定规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大国特点之一是人口多。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保持一定人口规模是保持大国地位的必要条件。人口太多,超出自然资源承受能力范围,肯定是负担,但人口太少,也会有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没有适当规模的劳动力投入,就不会有大的社会总产出,也会危及经济大国地位。特别是在全球人口增长不很乐观的情况下,未来各国之间的人才竞争可能不再仅仅限于今天所谓的高层次人才的竞争,有可能演变为对年轻人的竞争。据日本《每日新闻》消息,为缓解劳动力不足,日本文部科学省拟对以亚洲为中心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实施毕业“包分配”制度。目前这一计划已经进入细节探讨阶段,将被写入文部科学省2014年的预算中。日本的这一行动或许就是全球年轻劳动力争夺的序幕。再加上人口的调整涉及因素很多,调整人口结构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现在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即使人们还愿意生育,要“长成”劳动年龄人口也需要15年或者更久。因此,目前就需要认真研究在坚持基本国策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和调整人口政策。2014年之后,我国将陆续放开“单独二胎”政策,这势必会延缓我国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但是我们还应该根据各地区发展水平与人口结构的不同,持续调整人口政策,以达到优化劳动人口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改善我国劳动就业政策,着力提高就业率提高就业率(就业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养老金支出负担。据国家统计局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亿,占总人口的69.2%,比2010年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是该比例3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根据《世界人口展望2010》的数据预测,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在我国少子老龄化的人口结构的影响下,将在2018年达到峰值9.93亿之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50年该年龄段人口将下降至约7.90亿。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劳动力的减少将会通过就业率(就业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增加我国养老金支出负担。因此,我国应该从长远角度、通过长期规划来促使就业率提高。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劳动力人口减少问题极其重要的途径。老年人口在体力上无疑会处在日趋不利的阶段,但其智力、经验和社会资本等却并不一定会同步衰减。鼓励身体健康、有意愿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鼓励和扶持年轻人创业、通过设立专门就业服务机构来缩短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等待时间、增加就业培训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我国就业率,以最大限度缓解我国养老金支出压力。

第8篇: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

关键词:人口 Leslie模型 预测 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96-04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该政策实施30多年来,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

针对上述给出的背景资料,本文通过建立阻滞增长模型,利用统计数据资料,求出了模型中的参数,并对1970―2010年的人口数量进行了预测,通过与实际人口数量进行比较,发现阻滞增长模型对人口数量的预测是较符合真实情况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本文同时建立了Leslie模型,并且分析了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对人口结构的影响,预测了2015―2030年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发现Leslie模型不仅可以对人口总量进行准确预测,也可以反映人口变化的深层次因素。为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单独二胎”政策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1 模型假设

1.1 模型假设

(1)1人口的增长率不是常数,而是关于人口数量的线性递减函数。

(2)假设调查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假设不存在自然因素和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以及战争,瘟疫等使人口数量及结构大规模变动的量。

(4)假设国际迁入、迁出对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影响。

(5)合理地假设在稳定的环境下和不太长的时期内,种群的繁殖率和死亡率不随时间段k变化,只与年龄组有关。

1.2 符号说明(见表1)

2 模型建立

2.1 模型一:阻滞增长模型―― logistic模型

2.1.1 模型的建立

分析人口增长到一定数量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人们注意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的增长起着阻滞作用,并且随着人口的增加,阻滞作用越来越大。所谓阻滞增长模型就是考虑到这个因素,对指数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进行修改后得到的。

阻滞作用体现在对人口增长率r的影响上,使得r随着人口数量x的增加而下降若将r表示为x的函数r(x),则它应是减函数。于是方程:

写作:

(1)

对r(x)的一个简单的假定是,设r(x)为x的线性函数,即

(2)

这里称固有增长率,表示人口很少时(理论上是)的增长率。为了确定系数的意义,引入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称人口容量。当时人口不再增长,即增长率,代入(2)式得于是将代入方程(1),得:

(3)

方程式(3)右端的因子体现人口自身的增长趋势,因子则体现了环境和资源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显然,越大,前一因子越大,后一因子越小,人口增长是两个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方程式(3)称为阻滞增长模型。

如果以为横轴作出方程式(3)的图形,可以分析人口增长速度随着的增加而变化的情况,从而大致地看出的变化规律。

2.1.2 模型的求解

根据统计资料上1981―2000年人口总数,通过曲线拟合得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144.333(千万),人口增长=0.0433,存活率=0.0003。根据模型得到1982―2012年人口总数预测值(如图1)。

其中,固有人口增长率r与人口总数x的关系如图2所示。

2.1.3 模型的检验

我们还可以通过1981―1990年的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差别来判定模型的准确性,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2.1.4 模型评价

从图1和表2中可以看出Logistic模型对人口数量的预测是比较符合真实情况的。但是在实际拟合过程中,通过预测发现对于不同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的结果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如果对于不同的时间段的数据拟合,可能会有较大偏差,得不到理想结果。分析实际情况,可以得出由于我国在1959―1962年经历了自然灾害,在1966-1976年的等重大事件,除此之外,各项等因素对人口数量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采用了1981―2000年这段相对稳定的时期进行拟合,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结果。总之Logistic模型对于中国人口预测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除此之外,Logistic模型的基本假设为以下方面。

(1)人口增长率是线性减函数,而实际上人口增长率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人口的年龄结构、生育模式、老龄化现象、乡村人口城镇化、以及人口性别比例变化等因素有关,在这里都做了简化处理。

(2)引进人口容量的概念,即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且自然增长率为0。

该模型是建立在在比较理想化的条件下,难以反映影响人口变化的深层次因素,如人口的年龄结构、生育模式、老龄化现象、乡村人口城镇化、以及人口性别比例变化等因素。另外,Logistic模型仅仅是对于总人口数的预测,不能提供人口年龄结构分布等信息。

2.2 模型二:按年龄分组的种群增长的模型―― Leslie模型

2.2.1 模型的建立

种群是直接通过雌性个体的繁殖而增长的,所以以雌性个体数量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比较方便。下面提到的种群数量均指其中的雌性,总体数量可按一定的性别比算出。

将种群按年龄大小等间隔地分成n个年龄组,如每1岁或每5岁为1组。与之相对应,时间也分成与年龄组区间大小相等的时段,如1年或5年为1个时段。记时段第年龄组的种群数量为

……

在稳定的环境下和不太长的时期内,合理的假设种群的繁殖率和死亡率不随时间段变化,只与年龄组有关。记第年龄组的繁殖率为,即每个(雌性)个体在1个时段内繁殖的数量;记第年龄组的死亡率为,即1个时段内死亡数量(占总量)的比例。称为存活率。通常和可由统计资料获得,且有以下性质:

≥…且至少有一个;≤1,…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由2个基本关系得到:时段第1年龄组的数量是各年龄组在时段k的繁殖数量之和;时段第年龄组…的数量是时段第年龄组存活下来的数量。由此得到

… (4)

… (5)

(3),(4)是差分方程组。记种群数量在时段按年龄组的分布向量为:

……

(6)

由繁殖率和存活率构成的矩阵

(7)

则公式(1),(2)可表示为:

… (8)

当矩阵和按年龄组的初始分布已知时,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在时段按年龄分组的分布为:

… (9)

不难算出种群在时段的总数。

显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完全由矩阵L确定,这个矩阵是20世纪40年代由Leslie提出的,称Leslie矩阵(简称L矩阵),由公式(3)~(5)给出的模型称Leslie模型。

2.2.2 模型的求解

根据统计资料上2010年各年龄段人口总数作为初值,以2010年各年龄段生育率作为预测所用各年龄段生育率,以2010年各年龄段的存活率作为预测所用存活率。如表3所示预测所用数据。

通过表3中数据即可得到矩阵L,运用模型所得公式(9)预测的到2015,2020,2025,2030年各年龄段的人口总数如表4所示。

2.2.3 模型的评价

人口预测方法很多,主要有连续模型和离散模型,而连续模型仅运用连续的时间变量和连续年龄尺度,且不同年龄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生育能力和死亡率。基于这一事实,我们采用了考虑年龄结构的Leslie模型,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做出预测与分析。通过表2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可以清晰地看出2010―2030年人口结构的变化,且从表3可见Leslie模型对处理后数据进行的预测是比较合理的,与一些权威的统计数据或中短期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然而Leslie模型适用于中短期人口数量预测,长期预测则误差较大。我们的模型假设中认为死亡率不变,但国民素质、医疗水平以及国家对食品安全重视度的提高等因素会引起人口死亡率下降。中短期死亡率的误差对总人口预测影响不大,但在长期预测时,由于递推公式的作用、随着使用死亡率数据的迭代次数增加,人口结构预测的偏差就会越大。另外,我们假设国际迁入、迁出对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影响、不存在自然因素和突发事件等使人口数量及结构大规模变动的量,所以该模型是在较理想环境下进行讨论的,无法从更深层次进行研究。

3 结语

本文通过改进阻滞增长模型及对深圳人口进行预测,为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单独二胎”政策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利用统计数据资料,求出了模型中的参数,并对1970―2010年的人口数量进行了预测。通过与实际人口数量进行比较,发现阻滞增长模型人对口数量的预测是较符合真实情况的。本文第二部分建立了Leslie模型。得到1990年人口11.433亿与真实值11.106亿十分接近,预测了2015―2030年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预测得出了2030年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发现Leslie模型不仅可以对人口总量进行准确预测,也可以反映人口变化的深层次因素。与此同时,通过对人口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开放“单独二胎”政策,对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但是模型仍有许多不足需要改进,有待日后研究改善。

4 论文注释

在我们的模型中,我们考虑了出生率、死亡率和性别比等因素对人口的影响,但妇女育龄总和生育率以及政治经济等因素却考虑的很少,这对人口预测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幂指数人口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人口模型对人口进行长期预测时,效果就不是很好,但广义一阶高斯人口模型预测的效果还是比较准确的。

本论文主要研究Leslie与讨论了种群模型,以中国人口为预测研究的对象,采用此模型对人口分布的总体年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预测,仅能对总人口数进行预测的研究拓展,并对Leslie模型提出一种参数修正方法,改进了中国人口的预测效果,提高了在中国人口预测的准确度,实用性良好。总体而言,对人口问题的研究历来是社会各界人士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许多学者曾提出并建立了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口预测模型,但在实用方面均各有优劣,每一种人口预测模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无论预测模型结构多么完善,参数多么具有动态性,都不可能涵盖影响人口发展变化的所有因素。因此,本论文在基于MATLAB的实测研究过程中,对人口预测模型的改进,预测参数的修正,预测曲线的拟合,预测误差的降低等,只是反映了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方法在人口预测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应用方面,同国内学者各自提出的人口预测模型一样,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各有所长,但预测模型、预测技术、预测方法与手段的相互融合,代表人为口预测研究的其中一个方向。本论文作者认为,准确实用是人口预测领域追求的目标,达到该目标所进行任何研究都是有价值的,以多学科融合的手段来研究人口预测问题也不例外。

本论文研究过程中的调研表明,人们希望的预测系统能够具有专家系统功能的动态建模结构,以及直观易用的软件界面,毕竟MATLAB的仿真功能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完成实测,受众面有限。因此,寻求内含MATLAB仿真功能、外带可视化界面功能为动态建模的专家系统软件,是未来的一个实用化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网站[EB/OL].http:///tjsj/ndsj/.

[2] 温小霓,刘鹏,杨楠.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下的医疗费用预测[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6-40.

[3]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建模[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65-166,208-213.

[4] 楼顺天,姚若玉,沈俊霞.MATLAB7.x程序设计语言[M].2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57-163.

[5] 曾毅.人口城镇化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4(5):86-90.

[6] 胡元东,王学军,徐鑫.中国人口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论刊,2014(5):45-48.

第9篇: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28703

1人口老龄化的含义及现状

1.1人口老龄化的含义

人口老龄化词,来源于英语中的The Population Aging,在人口学上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大的过程。 般而言,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在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们可以从人口老龄化本身的概念总结出三层含义:人口老龄化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人口老龄化是指老龄化率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并不是某个人的老龄化,而是指整个人口总体的年龄结构动态老龄化。

1.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协调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我国会定期进行全面的人口普查,通常情况下是每10年进行1次,也就是尾数逢0的年度是普查年度,最近的次是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较而言,劳动力人口比例提高了4.38%,少儿人口比重降低了6.29%,老年人口比例提高了191%。表1是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情况。

通过两次普查结果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老龄人口正在快速增长,而新生儿数量的增长比率却在不断地下降,这更加加剧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原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田雪原先生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归纳为:“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和进展程度都比较快,空间上老龄化在地区和城乡分布都不平衡,在时间上老龄化具有阶段并累进的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具有的特点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概括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我国是个人口超级大国,人口基数大,这也就导致了我国老年人和即将步入老年行列的人口数量是巨大的,同时受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人晚生优生观念的影响,少儿出生率下降很多,而人均寿命的加长,加快了我国老龄化的发展速度;

(2)我国老龄人口的年龄在不断提高,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将超过30.66%;

(3)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过高、增幅过快,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是不匹配的;

(4)东西部的差距、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在不同地域的差别之所在。

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结果。人口老龄化就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产物之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加速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而人口老龄化又会反作用于经济走势,阻碍经济朝着利好的方向发展。

人口老龄化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如对养老金计划的影响,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老年人经济福利的影响等等[3]。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也就是劳动力供求的影响。

波尔斯基和鲁文基在他们的相关研究中指出,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国家内部劳动力的规模和质量,当一个人的年龄超过50岁的时候,他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也就是说,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将更倾向于依靠前半生的储蓄来支付开支,因此,在他们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下降的同时,也在大量消耗着社会资本存量。由此,老龄化将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一些国家甚至会出现经济产量锐减[4]。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即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和供给机构的影响。

2.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影响

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是,1953年的第一次“婴儿潮”出生的那一批人,现在已经步入了老年阶段,1963~1965年的第二次“婴儿潮”出生的那一部分人正是潜在的老年人口。这两次“婴儿潮”出生的人口是我国人口基数大的根源。随着他们步入老年阶段,我国老龄化将达到最大化。同时,这些人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和核心支柱,随着他们的退休,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将会有很大空缺,劳动力需求将会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这时,一个新型产业——养老产业应运而生。养老产业是指适应养老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由老龄人口消费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新兴产业,它是为老年人提供物质、精神或其他特殊需求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消费在整体消费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大。由于劳动需求是派生需求,为老年人口服务的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是派生需求,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而增长[5]。

然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相比而言,比较落后,老龄经济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以,养老产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值得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发展的选择。

2.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人口老龄化会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引起劳动力的短缺,近几年出现的“用工荒”从侧面验证了这一观点。 然而,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数量的影响作用很有限,但对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冲击作用非常明显。

许多学者在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劳动力质量的变化时,往往会忽略两个现象:一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国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导致的“青高”与“老低”交替现象对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效应;二是老龄化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者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与就业参与率变化,对劳动力供给质量和规模的影响。因此,以传统方法分析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时,往往过于关注老龄化对劳动投入量的影响,而忽视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劳动熟练程度加强和劳动强度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质量的提升对劳动力供给下降的延缓作用。

3人口老龄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教育政策以及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为全社会所关注。中国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出现了“毕业就是失业”的说法。为了提高就业,就要从现实背景分析出发,不仅要研究就业现状而且要研究就业形势,不断地提高就业能力,就业技巧,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难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综合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累计数量非常庞大;②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有所偏颇,大部分学生眼高手低,希望少劳多得,不切实际;③就业功利化,对企业不负责任,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④心理素质低下,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足;⑤职业能力不足,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6];⑥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陷入危机无疑影响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国内中小企业大批倒闭、迁移和收缩,从而减少劳动者就业空间。世界经济危机促使大量的出国留学后的人才回国发展,从而使大学生竞争增大。以上的几个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共性问题,有一部分是属于大学生自身修为方面,需要大学生自己去加强和改善,而一部分是受整个社会的环境所影响的,对于这些方面大学生们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并发现机遇。

目前,我国刚刚进入老龄化国家,这个时期,正好是“青高”与“老低”交替的开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更高层次的职位需要我们大学生去填补。所以,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应该从各个方面着手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就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来看,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国家也是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的。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养老产业的兴起,老龄产业涉及到国民经济中为老年人提品、服务,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各个领域,是横跨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体系。从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和趋势看,在我国现阶段老龄产业属于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并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老龄产业愈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老龄产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势头已经涉及到医疗、保健、日用品、房地产、旅游、金融等众多行业。从我国老年人口的实际出发,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项目应包括家庭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医疗保健业、日常生活用品业、房地产业、旅游和娱乐业、金融保险业、教育产业、咨询服务业、老年“余热”产业等十个方面[7]。所以,对于立志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的大学生而言,可以从以上方面着手,另辟蹊径,跟随时代潮流和国家政策,为我国的养老产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以自己的勇气和魄力走出不一样的就业之路。

4结语

大学生就业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热议的话题,从20世纪计划经济时期的包分配制度,到现在的市场经济的双向选择制度,大学生就业问题见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我国又面临了新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了新的挑战,而大学生在这个新的社会问题面前,应该有更多的思考。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在注重自己的能力的同时,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为自己的就业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董磊.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沈阳:辽宁大学,2012.

[2]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张苏,乌仁格日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进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3):51~63.

[4] A Boersch-Supan,A Ludwig Aging,Asset Markets,and Asset Remms:AView-from Europe to Asia[J].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1980(19).

[5] 李超志,李正龙,杜芳芳,等.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仅以上海市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2(4):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