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知识进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校企合作;物流金融;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物流金融业务是近10年来起步并迅速发展的物流服务项目。近年来更是呈现了跨越式发展。物流金融是金融业与物流业有效结合,搭建了一个“金融机构”、“融资企业”与“物流公司”三赢的业务合作平台,这种良好的“多赢”态势,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规避了金融机构大风险问题,社会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校企合作开发《物流金融》课程的背景
物流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加大了对人才的需求。据抽样统计,我国国内3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配套的专业课程共有286门,其中,供应链管理有24所高校开设,国际物流学21所高校开设,物流运输管理20所高校开设,物流学1所高校开设,还有物流管理11所院校开设。据调查显示:虽课程开设覆盖面广,但是缺乏统一的规划,内容相对较重复。同时,调查也显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院校开设物流金融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
一方面物流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严重滞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这种需求之间的差距将会制约物流金融的持续纵深发展。因此校企合作开发物流金融课程十分必要。
二、校企合作构建“物流金融”课程的思路
1.课程开发目标
课程开发目标旨在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现代物流金融业务专业知识,能够在物流公司、银行、证券、保险等单位从事物流、金融、财务管理等工作;能够综合运用新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创造性地解决物流金融实务问题,适应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内容要做到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使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职业要求高度契合。
(1)金融物流相关岗位调研
本课题组对开展金融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将相关职位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各级又细分不同的岗位。
本课程的设计,首先是对我国物流金融企业核心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搭建物流金融课程架构,设计出《物流金融》的核心课程,进而探索和建立符合工学结合要求、适应物流金融行业的教学模式,为国内外物流金融行业培养适应行业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2)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校企合作,设计“兴趣激发D知识学习D实践设计”三个、五个模块。共计24课时,课程内容涉及物流、金融、法律等知识,所以适当加强基础知识内容教学,为学生日后转岗和继续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依据课程学习内容的任务总量以及在各门课程中的内容难易设计三个教学阶段的衔接及五个课程模块。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
1.教学方法设计
《物流金融》这门课程实践性较强,采用“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着重案例教学、情境模拟。采用“学做合一”教学方法贯穿在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思路、教学组织和安排中。
讲授校企合作相关教学内容,不可缺少校企合作教学方法支撑。理论教学中,改变单纯需要老师教授的形式,改为采取互动式教学形式,即教师启发、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等教学的教学新形式。通过问题提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结合成小组形式检索资料、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分析和行交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实现教与学的积极互动。
2.教学方法实施
(1)企业实践进课堂――聘请企业员工进课堂讲学
学校聘请企业直接负责物流金融业务的中高层管理者授课,将会使学生对金融物流行业发展与业务运营有更深切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了解物流金融企业的企业文化、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等。校企沟通针对学生急需了解的问题设计好授课内容,企业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讲授内容。企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组商定出一个不同的核心问题,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学生积极参与企业教师的教学之中,将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专业感知教育――学生进企业观摩
学生走进企业参观学习能够增加学生的专业感知,解除学生对专业的疑惑。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组建观摩团队,学生参观之前对相关问题和疑惑进行充分的研究提炼,带着问题去企业参观实习,以便在观摩时抓住主题;另外,教师将学生所提炼的问题列表事先提交给观摩企业相关人员,以便企业讲解人员能够将问题解答融入于企业观摩讲解过程中。授课教师与企业良好沟通及高效配合专业感知教育收效的关键。
四、考核方式的创新
考核可采用“过程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的的方式进行。根据物流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的职业综合能力要求,制定企业工作岗位考核制度,侧重于过程考核,密切联系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教师通过学生在校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次数和质量、考试成绩等级等给与综合考评。灵活制定学生平时成绩,可以采用小组整体成绩评定,在小组成绩的基础上由学生互评决定其浮动额,建议上下浮动10%-15%。校企联合共同进行教学考核评价将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对人才素质的实际需求。
五、结束语
《物流金融》可以作为国家高校物流专业的一门限选课或者是选修课作为探索。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弥补学生在相应工作岗位上缺少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就业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使高校毕业生形成更好的适应物流新兴的服务模式,从而更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只有教育与社会工作需求相契合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寿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企业仓储融资监管模式风险探讨北京市“物流企业创新模式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2013,10.
[2]付旭东.金融物流业务的沿革与发展[J].中国储运,2010(11):95.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最主要的形式。虽然高等学校有实践、研究等教学环节,但是仍然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研究教学等环节也应融入课程之中。
一、课堂教学现状与改革原因分析
1.课堂教学中学生现状。很多大学生从认识上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大学教育的意义。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存在衔接的问题。中学阶段的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使得新入校的大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自我学习、创新学习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大学课堂信息量大,课程难度高。教师讲解习题,反复复习的时间较少。课堂一节课,课后需要几倍的时间去消化理解课堂的内容。大学管理相对松散,学生不会像中学时一样受到直接的纪律约束。很多学生处于迷茫状态,对专业学习方向、职业规划不能理解,缺乏学习动力。目前国内大学多为“严进宽出”,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考上了大学就完成了任务,只要能拿到文凭就业就可以了,但求期末考试及格,不注重知识本身的学习。有的学生认为大学课堂教育不重要,只有考证就业最重要。课堂上不积极听讲,参与教学,而是花费大量时间复习考各种证书。结果花费了时间、精力、金钱,只拿到一堆与专业未必相关、对就业未必有帮助的证书,而忽略了本专业的学习。
2.课堂教学中教师现状。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包括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但只是大学老师工作任务中的一部分。近年来各高校均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对教师的考核也以科研为重。在很多高校中,甚至出现了轻教学、重科研,教师把教学当成副业,科研当成主业的情况。部分教师忙于写论文、做项目,缺少备课时间,课堂上照本宣科。然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科研创新本身也可以与教学相结合。
高校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除了少数课程,如高等数学等,有答疑时间之外,大多数教师课后与学生无专门的答疑等交流时间。很多青年教师没有经过师范训练,课堂上对着电脑课件,没有板书也缺乏互动。
二、理论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是课堂的基础,没有理论学习,就不具有实践的基础。充分运用网络平台,从选课时起,就公布详细的课程介绍、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参考书目等课程相关的信息,让学生在开课之前就有所准备,在预习、复习时也可以有的放矢。做好课程介绍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可程度,让课程教学更有系统性、计划性。杭州师范大学以成为最关爱学生的大学为目标,充分而全面地提供教学信息。金融工程课程提供了详细的课程介绍和教学计划,公布课堂讲义、课后习题详解等所有的教学资料,提供案例学习等拓展学习的内容,并运用网络进行互动。课程的教学中,及时与先修、后续课程的教师做好沟通工作,除了研究金融工程教学之外,还须研究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投资银行学、衍生品市场、金融数据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将专业教学中各门相关课程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认可程度来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计算、推导时使用板书,理论介绍使用课件,案例分析使用视频、课件、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地改善教学效果。
在课堂之外,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从制度上确保课后的辅导交流时间。英美等国的大学,在课程的教学中,除了正式授课之外,还确保了学术讨论和辅导的时间,即每周一节正课对应一节讨论课。除此之外,教师须保证每周的固定时段作为在办公室答疑的时间。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多种形式。单凭期末考试来考核的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金融工程课程考核采取了平时作业、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金融产品设计、小论文、实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考核,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了学习目标。
三、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实践教学、研究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创新与实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创新实践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加深理论理解,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在金融工程课程教学中,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还加入了实验教学内容。与金融工程与计算课程的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金融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使用金融软件,查找和分析金融数据的基本方法。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金融工程课程的教学与学年论文相结合,起着相互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研究创新的能力。基本的科研创新能力也是本科生应当掌握的能力。并没有专门的课程讲授如何做科学研究,虽然有毕业论文,但是大四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之余,精力很有限,需要在课程中融入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金融工程教学与学年论文环节结合,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课程教学内容安排须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不断加入最新的行业信息和热点问题。不断关注我国金融市场的最新信息,在2010年3月,我国推出融资融券时,组织课堂讨论其影响,并结合解释课本中做空机制的概念。在讲授商品期货期权这个复杂概念时,结合讨论2012年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商品期货期权。课程教学与就业导向相结合。很多大学生对就业方向很迷茫,直到大四才开始盲目地投简历应聘。大学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不同。高职高专主要教授职业技能,理论知识要求不高。大学教育理论知识难度较高,但是缺少职业技能的培养。介绍金融工程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运用,如银行的产品设计部门,证券行业各类企业的各类岗位的工作职责等。
四、小结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形式,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方法都有所欠缺,而教师教学也存在着知识老化、与学生缺乏沟通等问题。通过理论教学改革,并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最新前沿知识、就业导向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金融分析能力,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全胜,钟玉珍.建构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J].教学研究,2009,(03).
[2]杨文超.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3]聂永成.多维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全面质量管理在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1,(02).
【关键词】模拟操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媒体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金融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掌握金融专业相关知识,具备金融理财分析、证券交易操作、保险营销等技能,能够满足银行柜员、保险人、证券投资咨询、金融企业财务人员等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教学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高职院校设置的教学内容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与金融行业岗位所要求的能力相脱节,完整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需要突破,没有实现课程改革进课堂。课堂上的主要内容以教师教授为主,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于将来就业方向与岗位职责仍旧一头雾水,应进一步加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大的空间。
面对当前金融行业及高职院校毕业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与不足,需要结合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保证高职金融专业教学体系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制定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方案。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根据市场对毕业生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素质要求,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按其地位、内容和学科分设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课程群,以《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实务》、《保险实务》为核心形成周边课程群,以实现基础课和专业的协调、强化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
2、按照典型任务来源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岗位实际,以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内容同步为原则,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在加强理论课程设置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增加“证券投资模拟”、“商业银行业务模拟”、“保险业务模拟”等实践训练,以证券投资模拟为例,我们根据实际工作岗位不同分配给学生不同的任务,A组负责前台工作,需要帮助客户完成开户、销户、更改密码等业务;B组负责客户服务工作,需要利用电话对开户客户进行回访,解答客户疑难;C组则负责帮助客户进行股票投资分析,制定合理投资方案等工作。在各组熟悉了相应工作流程后交换岗位,引导学生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合理分工,以任务为导向,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完成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明确将来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以这种方式授课,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很多学生反映,这种授课方式让他们觉得很新鲜,很想亲身体验一下。这种以小组完成任务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配合与集体荣誉感,曾经上课无所事事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到整个任务中来。另外,很多学生觉得,这并不是在上课,而是已经身处自己的就业岗位上,他们很希望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明确以后就业了他们会做什么,他们有能力做什么。
3、按照典型任务来源于企业岗位实际,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同步原则,重构课程体系、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采取项目导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学中做”,巩固学习效果,完成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学生可以根据开设专业的具体进展情况,分不同阶段在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具体内容由实训基地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用人单位也会相应地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以便于在随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更好的实现工学结合。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属性,《证券实务》、《外汇实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操作性较强,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操作、多实践,《保险实务》需要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所以金融专业课程采取以教师精讲为主,讨论、实践、案例研讨为辅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证券交易模拟操作、商业银行业务模拟操作、保险业务等实训,仿真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在教学手段上实现创新,在教学中我们会尝试将现代化教学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改变传统单一落后的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往我们在黑板上写,下面学生听得枯燥,甚至有的会睡觉、聊天或者发呆,课堂效果非常不好,教师讲的累,学生听得也累。自从增加了学生计算机、投影、录像等硬件设施,在金融专业教学中引进证券高仿真虚拟交易系统、保险核心业务模拟教学系统、商业银行实验室教学系统软件、企业经营管理电子沙盘模拟训练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比重,实现金融专业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更好地融入课堂。很多学生反映,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他们在面对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时,也会设身处地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能够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够胜任金融行业各岗位的创新型技术人才,我们应以学生为根本,以提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为目标,不断思考、探索出新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力求更好更快地发展。
科研立项: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整体性课程改革的研究》课题编号:GG0534。
一、烧菜之前,先点火——营造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
没有火,菜烧不熟。同样,没有平等、民主和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不可能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足的安全感,是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必要条件。
那么,怎么实现这种课前氛围的营造呢?首先,教师应多给学生鼓励和微笑,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感受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其次,可以在上课之前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而且可以为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如在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课前播放《爱我中华》;在上《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前,播放交响乐《命运》。
二、菜入锅时,倒点油——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油在锅中起的作用。那么课堂教学的剂是什么?应该是课堂导入。导入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巧妙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如在《债券和商业保险》一课中,我设计了问题导入:假如你的父母有一笔暂时不用的钱,你将建议他们怎样更好地处理,使得收益最大,而风险又最小?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制成一张表格,从而分别比较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异同。这样,既突出了本节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又起到了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互相呼应,相得益彰。
三、烧菜途中,加佐料——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内容
淡而无味是烧菜的大忌,而平淡无奇、形式单一更是课堂教学的大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熏陶的教学方式肯定是不受欢迎的。要烧好政治课堂教学这道菜,使它有滋有味,我们不免要加点佐料。因此,教师必须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内容。
1.撒点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盐在烹调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常将食盐的咸味称为“百味之王”。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为3种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
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合理设计,灵活把握。
2.蘸点醋——增加乡土资料,注入乡土气息。
“无醋不成味”,醋在烹调中的主要作用是调味和增强风味,有爽口、解腥、助鲜等作用。政治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而学生一般是相对固定地生活在某一地域内的,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情,也更想去了解它,认识它。乡土教育内容的引入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一需要,同时也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活、教育与课程三者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讲解储蓄、债券及商业保险内容时,教师安排学生走进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并采访专业人员,比较各自投资收益的大小,落实课本知识,同时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拓展到课本之外,如个人向银行透支问题(包括透支利弊、期限、透支利息的计算等),这些问题来自于生活,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盎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落实课本知识,还树立了风险意识、诚信观念、理财观念,并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
3.放点糖——情感评价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甜味永远是大多数人所喜欢的味道,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不管设计如何精彩的教学活动,学生特别需要鼓励、快乐和成功。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评价,合理地使用评价结果,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情感评价有效地融合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和认知的发展。
四、菜出锅后,缀朵花——教师精心锤炼课堂结束语
但凡一道菜出锅装盘,厨师经常会在菜的旁边缀朵花,赋予其整体美感。一堂课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好的课堂开头可以引人入胜,而一个好的课堂结尾则可以让人流连忘返。
【关键词】 金融会计;教学方法;实证分析
金融会计课程的教学采取的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学重点放在向学生介绍基本核算方法及存款和结算业务的处理。但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以此发展出来的教学方法与实际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造成学得不实,用得不专现象的出现。本文以金融会计教学为切入点,对其教学方法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金融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金融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三方面。
第一,学生对实际操作的生疏感。如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有关账簿只知其意,对运用不感兴趣。而这部分内容又恰好是在理论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对于具体的会计业务不会处理,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金融会计》所涉及到的会计流程和凭证与普通会计有着一定的区别,如何使学生真正把握这种区别,做到对金融会计学与用的结合还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个难点处理不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把握不到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停留在每个分录处理上,当遇到较为系统化的操作时就容易把有关知识弄混,更不能实现实务操作。即使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按流程真实操作图章、凭证、账簿、报表,并通过对具体的经济业务的分析、处理,完成编制、传递凭证、登记账簿、填写会计报表的工作,但由于该课的授课量大,内容多,造成有的学生还没有消化吸收这些知识,又必须马上学习新知识。即传统授课对重点和难点突出不足,造成课时分摊现象,这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问题。
第三,课程内容更新欠缺,主要表现在与现实需求间的差距。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机制的不断健全与深入时时刻刻为金融会计提出挑战与机遇。众多学者认为,金融会计工作具有业务量大、种类多的特点,所以金融会计教学应尽量采用阶段性模拟方式,重视内容的与时俱进,同时突出重点,激发学生关注现实、研究现实的兴趣,做到老师的“教”与学生的“研学”在动态中的互促互进。
以上问题的出现,看似出在学生方面,实质则是教师与教学上的问题,这是高校教育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只有做到普遍规律与特殊性结合、教与学结合、师与生结合、课堂与课外结合,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有效提高教学的产出质量。这为《金融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可能与平台,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尚未形成权威的成果,但众多大学与研究人员都在从事相关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进了该课程的建设。他们多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引入课堂映象,即把学生熟悉的经济现象引入课堂,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会计工作环境,把抽象复杂、枯燥的经济内容变为形象生动的直观实例;二是增加生动有趣的实务案例,如以银行业务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把最新的一些实务趣闻、案例作为背景材料,或者以现实金融状态下银行的具体举措来为学生设计讨论题等等;三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实践能力,即给学生自我学习与创造的空间,变被动为主动,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使实践内容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
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权威统一的对“教学方法”的定义。如: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王策三著,《教学论稿》)等等。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教学方法是一种动态的、相互的、以教学任务(目标)为指导的规划与实践的结合物。
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传授法、谈话法和练习法。随着社会实践发展以及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人们在交流与传达知识与技能方面又发展出了演示、实验、参观、讨论、作业、交流等方法。但长久以来,人们多把教学方法看作是教师的事,与学生没有关系,实际这是片面的。不可否认,学校教育(尤其大学)是教与学的结合过程,是动态的。所以现代大学教育越来越多地把教学方法视作一种在课堂中、课堂外,连接着教师与学生的系统物,其目标就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产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产生了一种组合的教学方法,传授――接受法、问题――发展法等等。但并非这种组合就可以解决金融会计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激发学生能动性的同时可能会失去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甚至偏离正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仍在不断深入之中。
教学方法的探索过程中,不得不提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源自欧美,对现代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产生较广泛的影响。目前尝试应用的主要有三大类,即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和随机访问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赵蒙成对三类方法作了总结(2002),他认为:“抛锚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支架式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帮助,帮助学生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并设计、提供一种概念框架,为学生持续的建构奠定基础。“随机访问教学主张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生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探索和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总体仍是一种概念模型,实际操作中仍有许多具体情境与特殊问题需要单独设计解决(虽然均具有一种普通的环节构成)。但这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角,而且该视角在学术界与实际应用中已经展现出了其价值。
现代教学中还有一种“研究性教学”理论,该理论强调教与学的过程性、老师与学生的体验性、教学主客体的一体性(参与性)。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该理论实质上也是一种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如研究性教学将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成果产出方面更注重考查学生对调查、观察、实务问题的解决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二、案例分析
不难发现,现代教学中的诸多理论与实践的尝试都是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核心的,这与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也是相符的,传统式的填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创新人才需求现状。在此基础上,笔者以金融会计学的教学为例作简要的实例分析。
金融会计与普通会计既有相通之处,也有较大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应抓重就轻,注意对学生学习层次性的引导。这应该成为教学中的基础,也是建构性教学的基础。笔者将其归结为:“结合不同教材的层次性、强调金融会计的实用性、突出基础知识的牢固性、强化学生学习的灵活性。”这既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引导作用,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建构了一个知识结构的“支架”,并为他们留下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如在支架环节中,适当加入一般金融会计不会考虑的商业银行存贷款核算、投资核算及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保证教学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系统把握金融会计的基础知识体系,不但激发好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调动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打牢基础知识。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与学习中,课程中尽量在每一章设有一节课堂讨论课,一般由多道小题构成,如各类形式与题材的自由讨论,各类形式的自由抢答课,对不同国家货币的辨识等等。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对金融会计的学习兴趣是建构性教学以及发挥他们创造性,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前提与过程。建议采用的措施可归纳为:“课件背景设计强调新颖,总体布局突出生动、直观,愉悦视觉+脉络清晰、注重归纳总结、充分利用图表展示+教师与学生针对现实问题的讨论,从而相互激发,关注学科的最前沿”。
建议课件中设计多个背景版面,并在版面中加入适当小图,使背景视觉效果更出色,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来提高课件的利用率,同时,这些背景绝大多数突出了相关的金融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设计过程中,适当注意选取多套风景作为部分章节的背景,随着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可能会在视觉与心理上产生一种厌烦感或疲惫感,清新风景作为课件背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与转换学生的这种不自觉心理,有“随着课程接近尾声,知识的不断掌握,心情越来越明朗,学起来越来越轻松”的喻意。每章结束时,添加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趣味图片,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在无形中鼓励他们多读书,起到双吸引、双激励的作用。
每一章都采用先易后难,以浅入深的教学思路。在每一部分中都列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通过例题真正掌握知识,使难点不难,重点更重。在每一章中,课件都力争对难记、易混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生动的归纳总结。如贷款损失准备金变化情况表、结算方式特征、手工联行往来、电子联行汇划基本方法、所有者权益关系图等等。通过归纳总结,零散的知识得到了梳理,学生的思路也有了系统,更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图表可以更直观地把知识传达给学生,所以,课件应有意加大对图表的使用,包括程序图、业务流程图、操作示意图以及相关的凭证单据的图表展示,如活期存取业务流程、定期存取业务流程、电子资金的划汇不同模式等等。
课堂讨论课的设计是必要的,其内容也必须与现实紧密相关。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本学科最前沿动态,并通过课堂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再进一步通过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前沿的关注、对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关注。这也是对学生创造力与研究性的一种激发,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建构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实际应用。
当然,在课堂之外,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对其运用与开发更值得教学研究者去不断探索。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在此不做讨论。
这种实例分析对解决金融会计教学中现存的诸多问题有什么帮助呢?笔者已经在开篇讨论了问题:学生对实际操作的生疏感、学生的系统性把握不到位以及课程内容更新欠缺三方面。通过实例分析,显然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兴趣、教学情绪、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都影响着教学成果的产出,但归结起来仍集中于教学方法上。从分析中可见,笔者所设计的金融会计教学方法的尝试把教师视作教学中的一个有机部分,成为教学方法中的一个功能键,所以其态度、兴趣和情绪必须也必然以方法为指引棒,服务于教学成果的高质量产出要求。教学中的另一个有机组成是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小群体也会对教学成果产出产生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与激发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中的有利资源,避免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证分析中,这也是一条内在原则。当然,做到这一点还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能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创造性的应用。所以,对金融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而言,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是心理学知识与应用方面。
【参考文献】
[1] 陈桂生.教育原理(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2]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3] 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9).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
一、引言
据统计,普通高职专科的总体就业率要高于普通高等学校一般本科的总体就业率。这值得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就业管理部门的深思。随着社会针织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会有许多新变化,所需求的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会有许多变化。学校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人才需求变化,深层次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本科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对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将是一个最有力的解决途径。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和解决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顺利对接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院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课堂教学、实践实习、就业安排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目前该模式被广泛应用在中专、高职院校,并且实践效果较好。
在发达经济体,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形式。德国的“双元制”和北美的CBE(Competence Based on Education,基于能力的教育或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教育模式,均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块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保证了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尽快融入工作环境。我国高校也应借鉴和学习其先进经验,考虑直接与企业开展高等教育的合作办学,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用得好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最大化。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校和专业定位的准确性,建立起完善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开发与调整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使学校的发展有了源头活水。订单式培养模式要求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注重企业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街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吻合,促进了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化,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统筹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和学生就业,使培养方案的各环节设计更趋合理,街接更加有序,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更加有效。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实施形式,突破了学校依赖企业接纳学生,企业依赖学校补充人力资源的简单供求关系,体现了校企平等合作的互利关系。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学校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学校的发展有赖于企业人才源源不断的需求,校企双方真正把对方的发展当做自己的发展,把对方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使得校企双方更全面、更深入的合作有了基础,校企的相互持续发展有了可靠的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用会更好。
三、金融学(证券期货方向)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探索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取得快速发展,但行业面临人才瓶颈,专业人才需求潜力较大。在现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方面距离市场需求也有一定差距。
北京物资学院在广泛的市场调研的前提下,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意向,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与调整,不断寻找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已有校企合作办学的成绩和不足,尝试和探索金融学专业(证券期货方向)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能够培养造就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较强应用能力的专门业才而努力。从而提升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准,扩大本专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为其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一)两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1.模式一:“三加一”订单培养模式
“三加一”订单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提出需求订单后,学生在第三学年完成金融专业所有课程的学习后,第四学年进行实习和实践培养,由用人单位承担部分课程的集中培训和实习安排,从而实现了从松散型合作向紧密型过渡。
该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紧密结合,所培养的人才在最后一年的实习时间段,由用人单位提供实践机会,推荐和直接吸收优秀毕业生就业。此类模式本专业设立初期采用过,效果较好。当时北京物资学院和中国国际期货公司、天津市物资局、中储天津公司、北洋钢材市场等单位都有过此类合作。
目前该模式在高校已被借鉴和推广,比如天津商业大学和光大期货公司的合作、浙江大学和永安期货公司的合作等。
2.模式二:校企合作授课订单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授课模式,是在合作企业提出用人订单需求后,在第三学年本专业的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聘请合作单位行业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和互动学堂。此类课程部分内容由任课教师组织,由合作单位期货行业专家讲座为主,任课教师穿插点评、行业热点问题课堂研讨等。从而使课程内容贴近期货市场理论与实践的前沿,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兴趣的目的。此类课程,加强学生和行业的接触,为下一步到合作单位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当然,合作单位每年都要提前提出招聘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意向。
此模式在高校应用和推广也是较为广泛,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在谋求理论和实践的接轨,该尝试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比如中国期货业协会组织期货公司开展期货大讲堂进高校、高校期货后备人才培训等项目,获得了北京物资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学校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后续具体用人单位和高效的紧密合作也已经开始,该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并且做得有声有色。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
金融学(证券期货方向)订单式人才培养必须建立在理论教学、课堂实践、企业实习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1.建设好一支出色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相融合的师资队伍,包括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做到较好融合。
2.加强校内实践课堂建设,在校内实验室完成系列实操类课程。比如股票投资模拟、外汇投资模拟、期货投资模拟、计算机财务模拟、财务分析模拟等。用于满足金融专业学生全真化教学需要,有利于对学生金融职业素养、金融业务流程、金融业务技能等方面进行培养。
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便于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和专业教师的业务实践,需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5家左右,涵盖期货、证券和银行等方向,这些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教师业务实践与提高提供了便利,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真正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4.加强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指导教师跟踪制度、学生自我评价制度与用人单位访问制度,以开放办学的要求,实现质量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动态的反馈与保障机制,从而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5.加强从业资格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实行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制度,相继推出了证券、期货、银行、等相关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普通高等院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相应培训,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证书,增强就业能力,进一步缩短就业与金融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三)金融学(证券期货方向)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市场潜力
中国期货市场经过20年的探索发展,已逐步进入稳定健康发展阶段,市场的核心功能日益显现,初步起到了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期货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其专业化服务水平从根本上取决于从业者的能力和素质,因此人才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以及期货分支机构的大规模扩张,期货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期货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金融衍生品推出的步伐加快,不但对期货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加剧了对期货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竞争。
经过调研发现,高校定向培养或高校专项推介是引进基础人才、储备人才的有效方式。行业专家建议高校加大对期货专业知识的灌输,各期货经营机构定期举办“期货走进高校”活动,开展“期货大讲堂”活动以及考前辅导培训等活动,加大对期货行业的宣传。每批毕业生都可能是期货市场的宣传机和播种器,是强大的有生力量。同时,建议各有关高校和期货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的培养、实习基地的建设、期货课题的研究以及研发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形成合力,这将是期货市场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和助推器。
校企合作的开展,为培养实用性人才提供了舞台,订单式培养人才是校企合作的高级模式,大量企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实践教学的开展是校企合作的普遍模式。据估计,近5年内期货行业对本科应届毕业生的专业人才新增就业量将会超过1万人/年。本专业发展潜力长期看好。
四、结论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订单式培养模式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国内高校教育走向社会的出路之一。
对于北京物资学院金融学(证券期货)专业建设而言,如欲在品牌建设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必须谋定而先行。在实践中发现,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推动专业的市场化建设,而且有助于本专业贴近市场、贴近需求、贴近行业前沿,永葆专业竞争力和高水准。
参考文献:
[1]臧冠荣.“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高层论坛综述[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3).
[2]杨俊英.试论高等教育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探索,2007(9).
[3]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势下金融专业本科教和机遇[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4).
对学生而言,“走进历史”是学习历史的前提和基础,“探究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中心和关键,“感悟历史”则是学习历史的归宿和目的所在。这一流程顺应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有助于引导学生由封闭式孤立学习到开放式合作学习,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到主体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下面,我以《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一课为例,谈谈基于这一课堂流程的教学设计。
【课堂导入】周有光先生认为:农业时代,安土重迁,没有全球化;工业时代,世界贸易不断扩大,开始全球化;信息时代,生产要素穿透各国疆域,全球化一往无前。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你眼中的经济全球化是什么样子?
第一环节走进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展示图片】全球合作生产波音787飞机、全球信息瞬间获取的谷歌网站、全球资本流动和全球性人员往来。
师: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呈现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其表现主要有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等。
【设计意图】不要让学生抽象地理解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其实,经济全球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图片,指出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细化,世界各国有各自的比较优势。
师: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2014年3月26日,世贸组织裁定中国就稀土出口施加的限制措施违反世贸规则)。请大家根据视频信息分析,在中国稀土出口问题上,世贸组织为什么裁定中国败诉?
生:世贸组织认为中国对稀土实施的保护性关税和限制出口政策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宗旨和运行规则。
师:世贸组织的宗旨和运行规则是什么?
生:世贸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世贸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
【设计意图】世贸组织的宗旨和运行规则是课标要求掌握的内容。教师通过提供视频信息,借助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而非机械地死记硬背。
第二环节探究全球性问题及破解之道
【展示材料】反映富分化、殖民扩张、失业率上升、全球变暖等材料。
师:上述材料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哪些问题?
生: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导致贫富分化加剧和全球经济秩序动荡;部分国家和文化传统受到冲击,面临新殖民主义威胁;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经济危机的全球性扩展和全球变暖问题严重。
师: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国家民族间的价值冲突在加剧。西方国家在输出其强大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在强势推行其价值观念。
师: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金融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带来了经济血液的充分利用,但处理不当也会带来全球性灾难。既然经济全球化会产生全球性问题,那全球性问题有何破解之道呢?请大家结合材料(CDM机制示意图、G20峰会)予以思考。
【设计意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全球性问题增多。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合作,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
第三环节感悟个体全球化时代的共存共生
师: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著作中将全球化分为1.0、2.0和3.0版本全球化三个阶段。他认为1.0版的全球化主要是国家的全球化,2.0版的全球化是公司的全球化,3.0版的全球化是个体的全球化。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个体全球化3.0时代,需要同学具备怎样的素质、胸襟和眼光?
济下的现代社会对职业学校培养会计人才的需求,并不仅仅局限于只懂会计的专才,而是看重职业学校
的职业教育优势,结合会计教育培养出知识结构优化的会计人才。而这种会计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礼会、
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更易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合格的会计人才。
一、现代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市场经济对现代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直接关系到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目标取向和会计教育模式的确
立。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结合我国国情来看,一名现代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八个层次:
1、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现代会计人员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基本素质,也是获得公众和顾客信
赖的根本原因。
2、金融知识。任何一个经济实体的日常经济活动都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服务。会计人员必须掌握足够的金
融知识,并树立起经济实体的财务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中介和服务这一现代经济观念。
3、法律和税务知识。在市场经济中,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较多地运用法律、税收和利率等手段来进行间接
调控。法律规范、税务政策已渗透到经济组织的每一项经济活动中。会计人员应当熟悉和正确运用各项
法律规范,已成为现代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
4、计算机应用知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记帐、算帐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和
时间来参与预策和决策。
5、语言交流和文字表达知识。会计部门既是经济组织日常事务的交汇点,又是决策机构与员工的联系纽
带,会计人员自然要与各方面的人员往来。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是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化解矛盾
、增进团结的重要工作素质。而会计人员的各种案头工作也较多,经常要接触和处理各类报告、公文,
具备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6、必要的技术知识和数理分析能力。就会计人员而言,经济组织各环节的运动,最后都集中于会计部门
,对本行业各环节的各种常识,会计人员应当有清醒的认识。数理分析,是会计人员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找出偏差,控制偏差,纠正偏差的重要手段。
7、企业管理知识。会计工作不仅是一项会计信息的生成系统,更是运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参与决策,
制定管理具体目标的活动。企业管理的基本常识,也应当是会计人员不可缺少的知识结构之一。
8、外语。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外语知识,是现代会计人员需要强
化的知识内容。
二、会计职业教育模式的思考
教育模式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几个方面。根据市场经济对会计人
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会计职业教育模式的改进应当以课程改革为起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教学
方法与手段为措施,培养市场经济需要为框架。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当以拓宽专业基础、淡化专业界限,注意会计学科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合理交叉、渗透的要求
。可以把会计学课程设置体系划分为六个层次:
1、现代技术课程,包括经济数学、统计等。
2、经济管理理论,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
3、市场经济理论,包括金融学、市场营销学、财政与税务、证券学等。
4、法律理论与实务,包括金融法、税法、经济合同法、票据法、商标法等。
5、语言、文字表达及会计文化,包括公共关系学、英语、财经应用文写作、计算技术、电子计算机语言
等。
6、会计学专业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
。
(二)强化会计教师社会实践,优化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会计是实践性较强的管理科学。会计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
是教学中的主导,其素质和教学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会计教育的质量。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
效果,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1、要求教师兼职
。要求教师兼职实践,进一步从感性上熟悉会计流程和实际处理方法,较快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具体
措施是校企合作,在教师日常没有教学任务以及寒暑假期间要求专业教师到实际部门兼职,以提高教师
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2、建立教师实践基地。教师实践基地的建立容易实现。一方面教师理论知
识较深厚,可以向实践单位提供先进的会计服务,实践单位易于接受;另一方面教师人数少,容易找到
实践单位。教学人员与实践部门配合既可以使实践教学条件改善,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3、组织教师进
行社会调查,了解实际工作部门的生产流程、会计流程、财务管理等等。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实现会计职业教育的目标。可以从二方面来考虑。
1、确定适应职业学校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教材体系。我国目前的会计教材的体例和内容都有了较大的改
进。但还缺乏实践价值、创新价值和规范性。不过,从各校及各校联合编写的统编和自编教材来看,也
不乏基本适应职高阶段的优秀教材,可以考虑从中选择部分,结合校本教材,形成既具有较广泛适应性
,又具有职业学校特色及稳定性的教材体系。
2、教学方法。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一些特殊的技术知识,更多地依靠实践来掌握。没有
足够的实验室练习或实践教学,会计专业学生很难透彻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原则与技能。因此职业学
校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应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并举,以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反复交叉进行的方式
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广大教师要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爱学生,爱教学,并为教学做出最大的努力。
一、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强化课改意识
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大纲》,准确把握新教材的内容、教学理念和基本要求,吃透其教学目标和精神实质。
二、立足教材,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
思想政治教学要体现时代性,并不是说教材已经失去作用,也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离开教材去寻找热点,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的学习,让学生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三、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
教师平时不仅自己要关注时政热点,敏锐把握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而且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并善于用课本知识分析和理解具体事例,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说,当我们讲到文化生活中《文化塑造人生》时,我们可以适时选取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例子,让同学深切感悟其人其事,从中得到启示;讲《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时,适时加上“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的人和事,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震撼,从中得到感悟;讲《走进文化生活》时,针对社会上对小品演员小沈阳的一些不同看法,设计问题,让同学讨论;对于讲到文化交流,我们可以从奥尼尔到访少林寺引出,少林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例子……
我想,这些例子,都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容易使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时事材料的选取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1.我们必须选择最具特点、最典型、最具震撼性的时事进行教学。2.所选材料一定要贴进本课的内容,不能片面追求精彩而脱离主题。3.最终结论一定要明确,而不能选用结果还是悬而未决的材料。
四、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由于乡土资源来自本地区,俗话说“撒谎瞒不了当乡人”,本地的教学资源更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可信度高,学生乐于接受。例如,在讲到经济生活中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时,联系到我们青州的实际,我适时的给同学搜集并介绍了“三名一强”发展战略以及何关镇南张楼村的新农村建设,学生很快就融入其中。
教师要关心时政,时刻注意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与变化,要把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政策的改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并通过比较,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讲经济生活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观点,还要添加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所做的一些政策调整及其依据。
五、注重政治课的时代性并不是要忘记经典和历史
一些过去的经典案例,仍然可以拿来解释理论,不能刻意的追求新颖,这与时代性不矛盾。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技能;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
当然,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时代性,需要教师有灵敏的时事嗅觉和广阔的视野,要有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结构,更重要的是要端正态度,付出汗水。教师一定要备好课,不付出艰辛的努力,课是上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