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

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

第1篇: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

2013年督导办公室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为目标,按照年度工作部署,认真抓好督导常规工作,着力完成督导重点任务,创造性地开展督政,规范化地开展督学,努力提高教育督导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力争开创教育督导发展新局面。

1. 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有了新作为。紧紧围绕教育均衡、教育公平、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特色建设等方面,强基固本,创塑特色,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教育现代建设取得新突破,我市顺利成为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首批8个首批试点地区之一。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有了新进展。年初,开展了20个镇(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调研,分别召开了20个镇(区)分管领导和镇中心初中校长专题座谈会,调查统计了全市义务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情况,深入研究分析了全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思路。配合市政府召开了第三次、第四次义务教育示范区创建现场推进会,出台对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考核方案,加大对各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的督查力度,编印12期创建工作简报,培育典型,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我市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现场推进会做经验介绍。

3.教育质量监测有了新突破。率先在全国建立县域“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建立健全质量监测网络,成立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意见》,分年级、分学科组建了教育质量监测专家队伍。加强业务培训,邀请知名教授来如做教育质量监测专题报告,召开了全市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会议,提高了监测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制定了《2011年xxxx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工作计划》和《xxxx市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通过问卷调查、技能和体能测试等形式,有序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引导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促进我市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实施。

4.综合督导工作水平有了新提升。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基本制度和工作程序,推进了教育督导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在学校发展上,按年度计划先后对郭园幼儿园、xxxx小学、实验初中等21所学校(园)开展了发展性综合督导,达到了预期效果。根据省教育厅、省政府督导教育督导团《xxxx省普通高中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督导评价标准(试行)》等文件要求,完成了四星级普通高中素质教育专项督导的督查整改工作。根据省教育督导团、教育厅《市、县级职业教育工作督导标准(试行)》和《xxxx省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方案》,对职教中心、一职高、熔盛中职等三所职业学校进行专项督导。促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和层次的不断提高,我市职业教育成为xxxx省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在教学手段上,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与装备室一起对26所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督导,促进了我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水平的提升。在学校评价上,不断完善《xxxx市市直学校及镇中心初中教育工作综合考核方案》,认真组织开展综合考核,提升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完善了被督导学校整改措施上报制度,强化督查整改和督导回访环节,进一步提高督导实效性。

第2篇: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特性;教师;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43-01

在知识生产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原有的小学教师培养策略凸显以出问题影响到了培养成效,在此基础上,在对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结合“科教兴国”“高教强省”战略,基于小学教育特性达到高效教师培养状态。以下就是对新时期小学教育特性与小学教师培养的详细阐述。

一、小学教育特性分析

(一)趣味性和艺术性

在新时期教育部门主张自主开展教育活动,并要求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增强教学环境的趣味性,提升教育水平。由于小学教育对教学环境的趣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注重采取特殊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某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通过对自身讲课表情的调整,并以微笑的形式及夸张的动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达到最佳的教育状态。另外,在小学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通过为学生呈现具备艺术特性的歌曲、视频等形式提升教育质量。

(二)依赖性和向师性

依赖性及向师性也是小学教育实施过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征。为此,小学教师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利用小学生依赖感较强的特点通过交流的形式建立师生关系。基于依赖性及向师性发挥异质同构功能积累小学生社会经验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满足教学需求。另外,由于小学生存在着自我发展意识较低的问题,教师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可利用亲切的目光及笑容传递爱,便于学生将依赖感由父母转向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教师培养策略

(一) 完善培养目标定位

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为了推动形成全能型人才,要求师范院校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应结合小学教育趣味性、依赖性的特征将现代教育观念、德智体美、胜任小学教育能力等内容纳入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教师。此外,在小学教师培养目标定位过程中要求师范院校注重将培养目标细化,即在培养教师忠于教育事业的基础上,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并掌控前沿教育动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效率。另外,在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为了保障内容的合理性,应注重强调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加强对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提升教育能力。

(二) 实施综合型培养模式

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基于综合型培养模式开展培训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首先要求师范院校在实施综合型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坚守不分学科的培养观念,并将语文、综合素质、科研能力等领域作为重点培养内容,以此来推动小学教师朝着全方位的方向发展,并促使其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迅速融入教学氛围。例如,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引入了“综合型培养模式”,由此引导被教育者在良好的培养模式下提升综合实力。其次,在实施综合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以语文、英语、音乐等分科型的形式亦可达到小学教师培养的目的。例如,天津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学院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即以“分科型模式”达到了教师培养的目的。

(三)加强专业知识培养环节

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加强专业知识培养环节亦有助于提升小学教师教育能力。例如,长春师范大学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始终秉承“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小学生发展知识”的培养原则。

此外,由于在小学教育中对小学教师除语文领域外的其他学科掌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在专业知识培养环节应将品德与社会(3~6 年级)、品德与生活(1~2 年级)等内容纳入培养范围,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培养目的。另外,在小学教师培养活动中加强教师美术功底的培训有助于小学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

一、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呢?我认为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中小学的教育管理、教育模式不衔接。现在中小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考评相对独立,小学教育偏重于学习成绩,在学生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上要求不一致,没有连贯性。而中学教育,对小学教育模式、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缺乏研究,导致了学生适应中学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难度,在教学上,我行我素,没有合作关系,从而导致了中小学之间出现断裂。

2.中小学的具体教育目标和教育思想的不衔接。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主观虽然都存在着一种良好的愿望,但客观上也存在着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中学对学生习惯培养、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缺乏应有的缓冲时间和教育适应的过程,加上中考的压力,教学不自觉地走向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误区,导致接力棒在小学向中学传递中跌落。

3.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不衔接。各教育阶段之间的知识内容跨度大,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差异显著。教师没有明确的衔接意识,给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造成了严重的适应障碍。

4.中小学教育指导和评价不衔接。在检测、评价、指导、监控等管理方面,没有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组织管理,中小学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没有有效的指导调控措施。

二、如何做好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1.加强小学教育,夯实教育基础

(1)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一是要把教学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件工作上,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学生的行动上。对制定的每一项教学工作任务,都要做到层层把关,环环相扣,一抓到底,务求实效。二是要认真总结近年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落实上抓出效益来。三是要加强教学管理。在教学上突出一个“严”字,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着重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问题,为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小学教育是初中教育的基础,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阶段。小学阶段应在检验教学水平的基础之上,深入进行教研工作,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抓好初中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对初中教学的监管。一是要把提高教学质量摆到重要位置,定期研究和解决初中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二是加强对初中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三是要创造优良教育环境。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确保学校不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要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学情,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中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研究教材和教法,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最优的课堂教育方法,通过启发诱导,师生互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建立较为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加大教育教学奖励力度,设立“乌拉特前旗教育教学工作奖”。如:能否给小学规定毕业检测进入全旗前800名学生数,以小学毕业检测进入全旗前800名作为基础,追踪初中教育质量;以中考进入全市前400名作为基础,追踪高中教育质量。

3.消除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条块分割,推进中小学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

(1)要集中整合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思路。要认真总结外地已开展的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利用。

(2)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可以受到统一目标要求下的连续教育,一方面使小学阶段开展的素质教育成果得到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也顺利地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任务。同时,学校还可根据具体情况把小学课程和初中课程进行有机渗透,使新课程标准得到更好的落实,避免小学升初中不适应的弊端,以利于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3)开展中小学教育管理的专题研究。要组织力量,针对家庭教育氛围薄弱,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结合我旗各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开展对中小学衔接工作专门研究,找出一条适合自己教育衔接发展的路子,制定出一套可行的中小学衔接工作实际方案,使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

4.加强教学研究,解决中小学“管”与“教”上的脱节现象

(1)改善教学管理,缩小在管理上的差距。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首先要搞好管理上的衔接,要把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考核放在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中为教学中的衔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要设法减少中小学各阶段管理上的跨度,中小学两阶段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做好过渡工作。小学阶段要改变“管得过死、管得过多”的管理方法,重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放手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促使学生由教师包办向学生自理、自律过渡和转化。要加强对初中的教育管理,教师要多接触学生,紧密配合班主任,共同对学生严格教育管理,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4篇: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

一、修正教育评价目的,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袁贵仁部长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提到“把质量作为新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主题”,“提高质量,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标准,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学生成长成才能力、社会贡献力、国际竞争力。”这是我国提高教育质量的整体目标要求。教育就是要立德树人,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应该培养怎样的“人”呢?树立怎样的教育质量观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小学阶段的教育总任务是为儿童德、智、体、美、劳各种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和为初步生活做好准备。具体说,即让儿童掌握人类积累起来最基本、最起码的文化科学知识,具备最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学会最初步的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小学教育就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德育为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基。我们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就以此为目的,并以此指导学校落实各项教育工作,同时以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对学校的评价,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家长都认同素质教育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更有意义,意识到良好习惯和学习能力比学业成绩更重要,逐渐淡薄了以分数高低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意识,使其树立良好的教育质量观,营造教育科学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 丰富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含了:品德与身心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学业负担情况、对学校的认同、其他方面等五大领域16个评价要素。品德与身心发展水平包含了习惯养成、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学业发展水平包含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新、潜能与特长;学业负担则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时间、课业质量及学习压力;对学校的认同方面就包括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教科研质量、学校的管理现状、办学特色和师生、家长、社会人士对学校的认同度;其他方面就是对学校教育成果的肯定。丰富的评价内容涉及到学校的师生发展、学校发展及学校管理,这样一来,便于学校工作的整合和规划,更有利于学校的内涵发展。

2. 增加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有学生个体、教师个体和学校的整体: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品德与身心发展、学业发展”,并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主线贯穿在一切的教育活动中,以实现“阳光、博趣、创新”的育人目标;对教师个体的评价包含课堂教学、教师素养发展等,主要是为了能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提升教育效果;对学校的评价主要是对学校教育发展方向、学校管理状况及师生、家长、社会人士对学校的办学质量的认同,目的是让学校彰显办学特色、构建和谐校园、走内涵发展之路。学生的培育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教师的R党沙だ氩豢学校的培养,学校的发展必须是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来推动。因此,学生、教师、学校,三者是紧密相连的,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相互制约的。只有这三者朝同一方向发展,劲往一头使,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 明确评价标准

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而评价标准则集中体现了评价活动所依据的价值准则。正是评价标准所蕴含的价值准则,使具体的评价活动获得意义,决定了评价结论。确定评价标准是整个评价方案实施的核心。为了能有效推进教育评价的实施工作,我们确定了评价的细则,统一了评价标准,把评价指标内容分解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可进行量化的评比,让教育综合评价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更强。

4. 改变评价方式

第5篇: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心理素质;团体干预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市场的极为严峻的挑战。为此,不少院校开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但目前高校培养的“职前教师”尚存在诸多问题,如无法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教学实践能力不强,不够敬业,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技能不足,社会适应力较差等。这些问题说到底都与教师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教师已经成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最迫切任务。鉴于此,本研究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背景,以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职前教师)为对象,针对其当前的心理素质状况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心理素质提升干预,探索培养小学教师积极心理素质的可行性策略。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1)成员初步筛选:采用前期研究所编制的小学教师积极心理素质问卷对平顶山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大三学生200名进行测验,选取心理素质总分最低的60名学生作为进一步筛选的团体干预对象。(2)正式成员确定:由本课题组研究人员给初选的上述60名学生讲明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干预实施的操作步骤,依据自愿原则,在征得初选学生同意的基础上,根据性别、专业进行匹配,最终确定52名学生为正式干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成员构成见表1。

(二)研究工具

(1)《小学教师积极心理素质问卷》用于筛选团辅成员和前后测。前测时间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10~12月进行正念训练,9周训练结束后进入期末考试周,对被试实施后测。(2)自编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团辅方案柯瑞(1982)指出,团体心理辅导都要经历一个由起动、过渡到成熟、结束的过程[1]。本研究团辅方案设计注意体现活动的阶段性和层次感,同时突出中心主题。

(三)研究程序

首先,建立团队契约,澄清团体目标,建立积极、信任的群体氛围。之后,给干预组成员讲授目前国内外心理辅导中影响日益广泛的正念疗法的缘起,正念冥想的概念、产生和发展,对身心健康的益处。接下来,给成员讲解和演示正念冥想的坐姿、腹式呼吸技术、躯体扫描、正念观察情绪和思维等,指导成员观察、模仿,觉察当下身体感受。然后,通过分享和互相鼓励环节提升成员训练的效能感,让成员每日至少坚持20分钟正念冥想训练。最后,在学期末大复习阶段暂停训练,利用《小学教师积极心理素质问卷》对干预组成员和对照组成员实施后测。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搜集实验量化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录入和处理数据,主要统计方法为t检验、F检验。

二研究方法

(一)干预组与对照组前测比较

在正式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心理素质及其各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据此可以认为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两个群体是同质的。

(二)干预组与对照组后测比较

正式干预结束后,同一时期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心理素质及其教学投入、情绪调控、移情性、教学效能感四个因子上得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O.05),干预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3)

三讨论

心理素质指个体在遗传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基本心理品质。它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高等人才,可视为职前小学教师。地方高校在响应和推进教育部“卓越教师计划”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的素质。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构成的核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教师其它素质的发展。鉴于此,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对于有效实施“卓越计划”,培养更多的卓越教师,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干预。本研究着重考察目前国内外咨询界日益关注的正念训练对改善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实际效用。正念(Mindfulness)源于东方禅修,是一种有意识地、不加评判地将注意集中于个体自身当前状态的自我调节方法[2-3]。在正念状态下,个体以一种好奇、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此时此地”的自身体验[4]。正念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状态或特质[5]。状态正念是指个体在运用正念法进行调节时出现了感觉、认知、情绪等方面的改变。特质正念是指个体通过正念调节在感觉、认知、情绪等方面所获得的持久改变[6]。正念训练是达到或获得上述状态和特质的主要途径,其主要技术包括正念冥想、行禅、身体扫描、三分钟呼吸空间、正念瑜伽等[7]。近几十年来,正念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正念作为一种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西方的临床机构。近期,心理学界逐渐开始关注正念对情绪的影响[8]。实证研究发现,正念对缓解抑郁、焦虑症状,防止抑郁复发,提高个体的有效情绪调节能力、维持情绪稳定性、增强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等有重要作用[9-11]。正是基于正念对个体身心健康,尤其是情绪调节的积极意义,本研究采用正念冥想训练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提升干预。与预期较为一致,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在心理素质及其情绪调控、移情性、教学效能感三个因子上得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正念训练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具有显著功效。情绪调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各种情景时的自我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移情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立场觉察学生感受和理解学生情感体验的能力,即教师对学生的共情能力。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顺利完成所从事的教学活动的预期与信心。正念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上述心理素质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因为上述因素所具有的情感性、认知性都与正念有直接的联系。正念强调对“此时此刻”身心体验的持续注意而不加任何评判。在此过程中,个体的感知能力和注意力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个体对内外刺激的加工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个体心理对内外环境的一种适应,对于维持个体身心健康意义重大[12]。另有研究发现,正念可以增加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减少消极情绪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正念可以使个体对混合情绪表现出更适应的情绪调节[13],还可以增强个体的共情能力[14]。正念可能主要是通过情绪或者情绪调节来达到各种临床和非临床功效的[15]。

四心理素质提升策略

本研究通过教学实验证实了正念训练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具有显著功效。但培养和改善心理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不一而足。本研究收集、整理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已有研究成果,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提出如下策略建议:

(一)社会整体联动,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认同

从宏观上看,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其职业认同感,需要社会整体联动。国家要从宣传导向、考试制度、就业政策、薪酬设计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减轻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增加尽可能地为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指导与服务,创设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小学教育,努力营造更为浓厚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地方高校要加强大学生职业信念教育,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专家讲座、邀请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或往届优秀毕业生做教学心得报告等活动深化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对小学教育的意义、特点的认识,促进他们正确理解教师职业,引导和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提升他们对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信念。

(二)加强动机引导,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成就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成就动机是一种与大学生学业进步关系极为密切的动机,它是个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驱力。高成就动机的个体通常更愿意为学业、事业付出更多努力,渴望获得更高的成绩和肯定性评价。因而,成就动机是影响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和学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成就动机相当复杂,或是出于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或是为了证实自己能力,或是希图通过优异、出色的表现赢得地位或满足自尊需要,或是出于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神圣使命感。不同的成就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推动作用,但力度和持久性却又差别。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任教师要经常与大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成就动机。

(三)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以后从事小学教育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然而,作为小学教育的职前教师,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将要面对的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各种实际情境。这些实际情境是大学理论课程无法一一详述和预测的,要圆满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案可循,它既需要足够的教学经验,也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机制,离不开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为此,在培养卓越小学教师的过程中,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重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融合。要大胆创新,打破以往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相互脱离的培养模式,以嵌入方式在理论课的讲授中自然融入现实案例,通过分析教学案例,让职前教师分析案例中呈现的教学情境,分析其中存在的教育因素,结合所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探讨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尽可能地激发大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大胆新奇的想法,并力求将这些想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结合在一起。除了案例分析,还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让职前教师登上讲台,现场发挥,采用既合乎教育心理学理论又新颖巧妙的课堂行为有效解决情境中的问题。通过有意识地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教学训练,职前教师的创新性必将获得明显的提升。

(四)加强人际交往训练,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乐群性与亲和力

第6篇: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现状剖析

我国的主要教育之一便是农村小学教育。教育的发展与农村教育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关系,关系到整个国家生活质量的提高。尽管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改善教育状况,农村的小学教育质量也有所提高,但根据作者的说法,中国农村的小学教育的弊端并未消除。如果教育观念,学生资源,学校条件和教师没有完全改变,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从而继续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作者现在将在本文中逐一讨论这些问题。他提出了几项建议,希望以此为开端,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全面改善。

1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学校教育也不能因材施教。学校监督和家庭监督也是学习障碍的主要问题。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大大降低了儿童教育的效率。尽管在某些家庭中只有父亲或母亲上班,但留在家里的单亲父母被迫独自做农活和家务活,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教育和养育。由于缺乏与家人的合作,老师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很难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此外,在周末教学和周末管理学生更加困难[1]。

2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经费短缺影响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部门所提供。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始终侧重于保持财政支出中的教育经费,但是教育经费与社会发展之间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资金不足。解决必要的财政资源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村学校的现状只能满足文化学科的基本需求。与改善素质教育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例如,一些学校有图书馆;配备实验室,自修室和计算机实验室等辅助设施,但由于长期无法购买新书,实验材料以及更新计算机软件和设备使其处于停滞状态。有关的培训服务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教学方法中使用了原始的黑板和粉笔,因此无法进行一些需要多媒体技术展示的教育活动;在师资培训方面,许多农村学校由于过高的财政压力而不能为教师提供支持,参加适当的技术培训以及教学和研究活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另外,由于最近学校的撤离,建设新学校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学校建设资金的缺乏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育和教学。2.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师资力量薄弱。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我国当前相对短缺,教师整体素质较低。2017年,中国政府宣布,私人教师将通过“调动,招募和解雇”离开历史舞台。过时的知识和落后的方法,从而很难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城乡教育仍在扩展。所以这些老师在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农村地区有很多代课教师。地方政府和农村小学更喜欢使用代课教师代替员工。这大大降低了代课教师的热情,责任感和专业性。这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首先,教师不稳定,农村教师蒙受严重损失。农村地区的教师薪水普遍较低,但即使在某些地区也无法得到保证。此外,由于缺乏教育和技能发展的机会,农村教师正在参加各种建设浪潮。这加剧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技能水平较低。农村学习环境差;由于教师薪水低和缺乏培训,很多教师正在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迁移。最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老化正在恶化。由于历史和时事的原因,农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的农村教师年龄太大,没有受过教育。残疾和缺乏真正有用的培训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发展。2.3激励奖励机制缺失,学校管理水平不高。一所好学校要有一个好校长,乡村学校素质低下,治理薄弱,与校长及其团队成员管理不善或工作极不负责任密切相关。由于校长的管理技能太弱,学校管理的方法,措施通常只是形式。他们仅需要文书工作,而没有取得实际结果。之后,它返回到其原始状态。有些人在任用策略中使用裙带关系,不想在激励机制上花钱,并且在评估体系中不合实际。导致结优的进不来,劣的淘不出;好的上不去,差的罚不了。这样的学校不可避免地是混乱的,教育的质量是可以想象的。

3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3.1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学校教育质量的总体提高与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成正比。恶劣的条件,粗糙的设施和过时的方法限制了提高总体教育水平。教育发展的主要条件便是教育经费的充分投资。因此,我们建议,首先,进一步改善“地区水平”管理体系,增加对弱势农村学校的投资,并改变过去。优先为重点城市学校分配人力,才华,物力和其他资源的政策已将重点转移到管理弱小的农村学校,在该地区建立优质教育资源的循环流动,平衡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并允许弱小的农村学校访问城市学校。在同样的政治支持和额外资源的支持下,我们将不断改善学校的工作环境,加快发展步伐。其次,可以解放思想,开放思想,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学校的维修。学校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不能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来打开多种渠道进行学校筹款。我们可以积极与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名流互动,动员他们积极支持农村教育并帮助农村学校改善学校条件,充分广泛开放资金来源,并再次充分利用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作用,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实现长处和短处的结合,充分利用重点学校的辐射作用,帮助和促进弱势农村学校的快速发展[2]。3.2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水平决定了整体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水平。由于局限性和方法落后,难以提高教学水平。在一些城市学校和小学,教育机构的升级非常高。学校网站;多媒体教室;在线课程;图书馆;现代远程学习资源的使用水平很高。因此,城市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能力强,学习成果良好。不言而喻。农村基础教育机构的现代化不依赖于我国的主要投资途径。仅依靠农村学校是不可能找到基本解决方案的。因此,各级政府应实施综合规划和全面升级,并发展适合农村小学规模和条件的设施。我们建议增加对农村小学现代化和现代化学校以及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投资[3]。3.3增加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需要端正思想。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是持续更新以及持续创新。无论是学校的各级教师,还是学生的父母,甚至是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他们需要开阔胸怀,充分了解培养高质量的教育需求和基本素质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首先,在全国人民努力下,素质教育理念正在每个老师的心中传播。其次,为更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提供在校外学习,扩展知识,开阔视野和创新教学的机会,最后,学校可以通过家长或定期的家长会新的学校思想和学习观念,为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有效互动创造平台。

4结论

农村中小学生现象将呈现持续发展的趋势,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生的家庭问题,有必要制定适当的法律法规以建立农村父母与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标准。我国农村中小学生的问题正在转型。将来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影响力的规模也会增加。中国政府需要关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因为他们需要健康成长,以确保社会的稳定过渡。社会和政府必须更加重视这些群体,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小学生家庭匮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跳云.农村中小学生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2]范先佐.“农村中小学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7).

第7篇: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

一、倾情服务一线教师,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

众所周知,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教学任务重,工作的压力也比较大。比如,我镇共有45个教学班,59位教师,几乎人均包一个教学班,且都承担了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学任务,工作强度非常大。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呢?经验告诉我们,其实教师的心理是工作哪怕累点,待遇哪怕不高,重要的是要心情愉悦。为了给教师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我们视老师为主人,真诚服务于教师。首先学校领导做到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及时了解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在课改中出现的困惑,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其次是努力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如外地来的支教老师,为他们安装宽带、添置生活用品、提供交通方便、双休日安排他们到镇中心小学食宿并组织一些娱乐活动等。让老师在困难时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从而快乐生活,努力工作。

二、倾力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最优化

当下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点多面广、师资匮乏和生源不足。因此,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突围的应然之举。

1.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群众希望子女上好学的要求更加迫切,大量农村学生转向城镇小学就读,客观上造成农村小学办学规模的萎缩和教育资源的浪费,但也为我们实施“小班化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近几年,我镇小学的学生数由2000多人锐减到不足800人,平均成班额不到20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分析利弊,果断决定在全镇推行“小班化分层教学”,并加大了“小班化分层教学”的研究力度。为此,在课堂上借鉴复式教学的方法,为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跟进,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时间用于自主学习、自主训练,学习任务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实践证明,“小班化分层教学”成效显著。

2.注重“班级网点”的整合。农村教师老龄化和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当下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近几年来,因县城小学招聘、调出、退休、新分配的毕业生少等原因,我镇能胜任高年级教学的老师寥寥无几。全镇高年级共14个班,能胜任的教师不到20人。一些被硬顶上去的教师因为教学水平、经验的原因,教学质量迟迟上不去,在没有更好的教师进行更换的前提下,我们因地制宜,实行“班级网点”整合。如庄上村小学六年级成绩一直远远落后于镇平均水平,我们把该校与相邻学校六年级学生合并到镇中心小学,组建成一个师资较优良的新班。结果是合并后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

3.实行“跨校走教”策略。多年来,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增长,导致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英、美、体、音等专业学科教师缺乏,使得新课改中的课程方案落实不力,课程开设如同虚设,学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于是我们创新工作思路,一边加紧对紧缺学科专业教师的培训,一边对现有专业学科教师实施“跨校走教”上课策略。如我镇有两个村小没有合适的英语学科老师,我们就挑选出两位英语教学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英语教师跨校“走教”,不但解决了教师紧缺的问题,还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倾心规范教学管理,追求一流高效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关键,也是办学水平的体现。我镇一直秉承“在求真中抓管理,在务实中求质量”的指导思想,不断规范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一是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每学期开学和结束,我们坚持在检测科目中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请一到两名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介绍教学经验,发挥优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指导引领作用,促进大家共同成长。

二是坚持校班子蹲点制。由于我镇学校大多分散,集中交流不易,因此,校班子要到各个村完小蹲点,了解、收集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某方面好的做法、需求和愿望。然后归纳整理,反馈到各校。通过集体智慧,交流互动,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目标得以逐步实现。

第8篇: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

[关键字]创新精神;小学教育;培养

一、引言

小学教育在每一个人发展的人生轨迹中据有重要的意义,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教育体系的成败。以创新精神为基础,加强小学教育的改革,才能提升整个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我国的小学生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拥有极其优秀的数理计算能力,但是到了后期的学习阶段,在创新能力方面,却弱于西方发达国家。这种严峻的教育形式给国人敲响了警钟,说明我国的基础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一定的创新能力。缺失创新能力的人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进步以及社会整体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基础教育的阶段,重点在小学教育阶段。因此,加强小学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创新精神。

二、培养创新精神的措施

(一)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高,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整个知识的传递。然而,为了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才以及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全方面的剖析,并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这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之后,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完善学生受教育的能力,提高教学成果。教师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弥补学生的弱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相关的因材施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发散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

我国的小学教育重视学生数理化知识的学习,同时,学生的升学压力重,使得学生的课余时间充斥着形形的辅导班。纵观美国的小学教育形式,虽然他们的教材内容非常浅显,但是涉及的知识面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政治以及军事等内容。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提高具有根本的推动作用。学生在进行多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某一门学科的学习,认真研读相关的知识和教材,从而联想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发现更多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社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社会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极大地挑战了我国的基础教育模式。社会学习是指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外出参观、旅游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热爱自然的精神。各个小学应以当地的社会资源为基础,增加学生接触自然以及了解社会的能力,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整个人文知识,了解创意的来源,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认识力以及创新性。以小课题的形式丰富学生的作业,使学生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不断尝试解决已有的问题,直到取得相对满意的结果。这种新型的作业形式需要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查阅大量的资料后得出相应的结果,对于学校的教育环境以及培育方式要求较高。

(四)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源动力。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可增加激励教育的比例,鼓励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做事往往没有对错之分,却有不同点,以这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不断努力地进行探索。以行为过程为导向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自己的行为过程中不断思索,不断进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社会环境的发展安排不同的书目供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建立起勤于读书的习惯。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扩展学生整体思维能力,提高相应的动手能力。

三、结论

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关系到培养世纪人才的百年大计。这不是一个简单而轻松的话题,更不能随着人的意愿一蹴而就。它涉及的面非常广,需要社会各界与教育界的联动,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长久不懈的努力,使我们的创新教育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教育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义务教育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要求我们进行育人为本,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国家建设之一,有着最深远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影响。国家不断出台各种各样的教育工程建设政策,为的就是将教育的根基打稳打牢。众所周知,在中国,农村的比例占据大部分,这就表明了农村人口居多,而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显而易见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但是,现在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中,出现了重重的问题和考验,

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国家统一实施的政策,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人文关怀性。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都有权利享受到最基本的教育体制。而在现如今的状况中,城市和农村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贫富差距,这就意味着农村的教育水平、医疗设备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就落后于城市,这样的现状直接影响着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教育水平落后。迫在眉睫的教育大计要求着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进行一个量的提高和质的飞跃。

2、农村中小学教学现状

现在,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农村中小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农村中小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办法。

在面对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现在,我们需要加快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和全面化的进程,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不仅仅需要完善的师资力量,也需要国家进行帮助和扶持。不仅需要强大的教学管理机制,也需要完备的组织团体和凝聚力量。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信息化科学设备,也需要着社会外界的帮助和支持。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农村也是国家的根本,处于农村教学水平落后的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完善基本的农村教学体制,并且鼓励优质的教师们前往农村进行任教,并且强化稳固农村教学的基本力量,让农村中学小学的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又快又好的健康发展,让农村的孩子们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让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一体化发展,得到更好的国家教育。

众所周知,现如今中国的农村由于地势条件、经济条件等等因素难以像城市这样繁荣富裕,这就导致农村的农业产业很发达,但是第三产业却落后。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不高的最根本的原因。首先,由于地势条件和教学环境,不少优质教师都不愿意前往进行教学活动,导致农村中小学的教师资源缺乏,教学的课程不多,难以进行深化教学,例如英语科目,在农村很难有最全面和最专业的英语辅导教学,英语作为现代社会中需要我们基本掌握的学科,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没有掌握好,这就对以后的英语语言学科的学习造成很重要的影响。其次,一些农村家庭的家长思想封闭落后,不愿意让孩子去上学接受中小学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家庭贫困,这就要求着国家进行进一步的补助和支持,农村的教育需要得到更广泛的关注,才能够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和提升的问题。最后,由于农村中小学学校中的硬件设备不完善,导致学生们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来辅助完成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质量。

3、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水平。首先,必须加强九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也接受到优质的全面的九年义务教育,并且在农村实行严格的教学课程方案和教学师资标准的措施。其次,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师资是最基本的教学力量,教师作为直接面对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载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农村中小学中的师资力量很薄弱,这就要求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当中,教学教师的质量和资质必须有所提高,这就需要国家进行一系列的推动措施政策,鼓励优质教师来到农村进行基础的九年义务教育,并且吸引着更多的教师资源在农村进行任教。树立“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理念。教师可靠并且知识涵养丰富,才能更好地进行学生们的基础教育。最后,需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教学中的管理基层,来进行科学的信息化教程,是农村中小学提高教育水平的深化要求,这需要国家进行教学资源的引进,和农村中小学学校的设备完善,其中包括基本的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学图书馆、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这些设备能最直接最快速地达到教育信息化的作用,让农村中小学得到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最直观地体验到科学和信息。农村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是国立之本,需要进行最稳固扎实的教学质量水平提高。需要国家也需要我们进行帮助和支持。

4、充分利用农村特有资源 延续学生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直接依赖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每当学生真正体会认识到某种活动能满足自己需要时便会积极地主动的认识该活动从而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赋予满腔的热情,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与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资源,会更好地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农村的学习资源是相当的丰富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学习内容佐证和补充,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兴趣的延续性。

河流、山川;蔬菜、树木;鱼吓、牛、马,农村特有的东西是城市孩子欠缺的,这也是农村教学的一个优势,让学生在自然中观察、操作、比较、猜想、交流和反思能很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延续自主学习的兴趣,现实情况的提供能有效地让学生了解诸如社会环境、人口发展的等的状况,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结语:

由于农村的整体发展程度和教育水平稍显落后,使刚刚准备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们得不到最完整和最优质的教育,这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需要我们进行着最快速和最全面的研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加强国家已经出台的一系列相关实施政策,并且又快又好地进行落实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