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月球的奥秘范文

月球的奥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月球的奥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月球的奥秘

第1篇:月球的奥秘范文

创造太空奇迹:邀游太空3年仅用75千克燃料

“智能1号”是欧洲首枚月球探测器,它的英文名叫“SMART―1”。在技术方面,“智能1号”堪称未来太空探测器的“先锋”。探测器全部由低成本、小型化的尖端技术部件构成,造价约1.1亿欧元,重仅367千克,体积约1立方米。它之所以轻巧是因为用了新能源,即太阳能离子发动机。与传统的航天器化学燃料发动机不同,太阳能离子发动机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能电离惰性气体原子,喷射出高速氙离子流,为探测器提供主要动力。太阳能离子发动机利用燃料的效率比普通化学燃料发动机高10倍,因此它所需燃料不多,这使得装备它的航天器有更多的空间装载其他装备。“智能1号”在太空中遨游近3年时间,围绕月球轨道飞行2000多圈,却只消耗了75千克氙燃料,而普通化学燃料发动机运转时,数以吨计的燃料几分钟便用完了。新型太阳能离子发动机在“智能1号”的飞行中经受了考验,为人类未来星际旅行展现了新的前景,这种新型发动机有望成为未来星际旅行的主要动力装置之一。

第一次发现了月球北极“日不落”区城

“智能1号”于2003年9月27日发射升空,2004年11月进入月球重力场,并开始以螺旋式运动接近月球椭圆形极地轨道。2005年1月,“智能1号”进入工作轨道,即近月300千米、远月3000千米的运行轨道。月球与地球的直线距离约有38万千米,美国“阿波罗”飞船从发射到抵达月球轨道只用了3天时间,但是“智能1号”却花费了近14个月时间,行程上亿千米才抵达月球轨道,“智能1号”的奔月飞行之所以如此缓慢,是为了验证太阳能离子发动机的性能。正是由于“智能1号”长时间环绕月球极地轨道飞行,它绘制了迄今为止最为详细的月球表面整体外貌图,其中包括过去人们缺乏了解的月球背面和极地概貌。以往的探测器基本都是环绕月球赤道运行,关于月球极地信息只能用“余光”扫视,而“智能1号”实现了环两极运行,它是在“俯瞰”。“智能1号”不但让科学界第一次发现月球极地与赤道区域的许多不同地质构造,也让人类第一次发现在接近月球北极存在一个“日不落”区域。因为月球表面的温差变化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对人类登月造成巨大的障碍,而这一发现将有可能使人类在月球上找到一块温差变化小的地带,对人类登月探测有重大意义。

撞击月球只为“发挥余热”

从发射到撞击的近3年时间中,“智能1号”为人类探索太空、了解月球积累了宝贵的财富。“智能1号”在以“撞月”结束其使命前完成了多项科学任务:包括对新型太阳能离子发动机进行了测试,传回了月球表面2万多张高清晰度图像,帮助科学家获得了一些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含量的数据,绘制了月球表面的整体外貌图,为人类研究月球表面的化学成分、月球的起源和演化等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可以说,“智能1号”已完满地完成了任务,由于燃料寿命将尽,探测器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月球的俘虏,也就是说,它早晚会撞到月球表面。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发射的几个“漫游者”系列探测器都以撞击月球的方式结束了一生。与此次撞击月球的“智能1号”不同的是,“撞月”是“漫游者”们接近并考察月球的主要方式,而“智能1号”撞击月球属于“发挥余热”,即当它快要“弹尽粮绝”时,科学家通过人为设计的撞击使它为人类最后献身。这次撞击主要目的是在月球表面“撞”出更多物质,以帮助天文学家对月球表面物质进行进一步观测研究,为探索月球起源寻找证据。

撞击不会对月球有任何危害

“智能1号”探测器质量为367千克,仅相当于洗衣机大小,撞击速度只有每秒2千米,远低于太空中其他流星体,因此它不会给月球造成什么影响,其对月球的伤害程度比蚊子叮人一下还要轻得多。1959年,苏联的“月球2号”探测器在月球硬着陆,这是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人造飞行器。此后大约50年的时间里其他飞行器也对月球进行过撞击,“智能1号”撞击是有史以来各类探测器撞击月球中“最温柔的一次”,对月球的影响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

那么,撞击完成之后,这些来自地球人类文明的残留物,会不会对月球造成污染?答案是否定的。制造“智能1号”探测器和探测器上的仪器的化学元素在月球上都是自然存在的。如铝和铁在月球上就非常普遍。氢、碳和氮虽然在月球上非常稀缺,但是他们会随着太阳风刮到月球表面,有时也会随着彗星的碎片来到月球。彗星的碎片除了上述那些元素外,还带来大量的其他元素。从这点来看,“智能1号”探测器也算是一个彗星,只不过它是人造的而已。

此外,撞击也不会给地球带来任何危害。“智能l号”本身在月球上活动时会受到月球引力的牵引,由它撞击所产生的任何物质无法抗拒月球的引力逃逸到太空中来,因此不会给地球带来危险。

撞击助解月球起源之谜

这次撞击使月球撞击坑内深度1米以内的各种物质被抛向空中,供地面观测。由于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因此没有地球上尘土飞扬的概念。从地面上观测,只有大型天文望远镜才能看到撞月的微小亮点。为了避免这一亮点完全被月光覆盖,“智能1号”的撞击点选择在背离太阳的月球阴暗面。这样,探测器撞出的尘埃将被地面反射的太阳光照亮,通过观察,科学家将进一步了解这些“尘埃“的成分,分析月球起源。

第2篇:月球的奥秘范文

夜悄悄地来了!它是多么迷人,多么美好!我仰望着那漆黑的天空,慢慢地,慢慢地,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一天,我带着一支太空冒险队,乘着宇宙飞船来到了月球。啊!好大哦!这里有丘陵高原,有江河湖海,遍地生长着树木花草,只是没有人类的足迹。我们踏着荒原,攀着山路,去探索无穷的奥秘。

经过勘察,我们发现那一座座山下埋藏着丰富的煤,铁,铜。原来月球上的地下矿藏是多么丰富啊!我想:“这里可以办许多煤炭公司,钢铁公司,石油公司,地球上那些待业青年不都可以来这里就业了吗?太好了!

前面的风景真美,是一个理想的旅游开发区。但是,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然环境风景,把世界上的游人都吸引都这里来,让他们享受月球上的独特风光。

我带着探险队在月球上走啊走啊,无数个奥秘被我们发现,宏伟的开发规划也拟订了出来。

在一片掌声中,我当选为月球总统。我们是月球上的第一代主人!我们生活在这里是多么幸福,多么自由啊!

第3篇:月球的奥秘范文

【关键词】投其所好 网络课堂 综合性学习 探索月球奥秘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成果之一(立项编号:07C105)。

【注】本文获广州市天河区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69-02

教学过程:

课前:老师布置作业,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网络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每组负责一大类,同时,组内成员再分工,以便提高效率。

一、话说月亮

师导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它令人感到浪漫而又神秘,给人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月球奥秘,共话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二、探索月球奥秘

师:课前我们就有关月球要探讨的话题作了资料搜集,下面我们就有请各小组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看来大家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那我们就有请第一组同学来说有关月球的奥秘。

第一小组 明月几时有

――月球奥秘知多少

一、展示

第一组主持人:说到月亮,我们总是充满好奇,为什么它会有阴晴圆缺呢?为什么它和潮汐有很大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小组就一一为大家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下面有请我们的组员一一为大家介绍:

学生A:我来说月球的起源……

学生B:我要说的是月球的地质构造和月貌,现在先给大家展示几章图片月球容貌的照片……

师:感谢第一小组同学带来的丰富而又神奇的月球知识,让我们对遥远而神秘的月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是我相信大家对月球都还有很多疑问,那么现在大家就针对刚才第一组同学的展示提出作个评价并质疑,把问题都写在Q群聊天栏。

二、利用网络,评价小组展示情况

以下是网上部分学生的评价与质疑:

(这个评价与质疑,让大家在网络上写,首先是考虑到课堂上很多同学可能碍于情面不敢直接说,或表达能力不佳而词不达意,亦或害羞根本不敢站起来说,而网络正好综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希望这简短的评价能养成大家的探究质疑习惯。)

第二小组 我和月亮有个约会

――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

一、展示

第二组主持人:大家好,不知大家有没有和我相同的经历,每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总是爱追寻那皎洁的月亮,总爱猜想嫦娥是否寂寞?吴刚的树什么时候能砍断呢?我想,很多有关月亮的故事或许就是人们的猜想中诞生的吧!下面请同学们重温一下听奶奶讲故事的情景:

一个中秋的夜晚:郭奶奶和她的孙女在正在庭院中赏月……

1.演员表:学生D饰演奶奶;学生F饰演孙女

2.台词:略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给大家表演我们搜阅到的故事了,我们搜集的资料都已经放到班级网络图书馆中,欢迎各位来踩踩(网络用语)。

(平时上课,老师会强调把搜集的资料放到班级网络图书馆中,一是为了让大家养成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二是让大家学会资源共享。)

师总结:感谢第二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表演,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啊。

二、利用网络,评价小组展示情况

以下是网上部分学生的评价与质疑:

第三组 千里共婵娟

――有关月亮的诗歌、民俗

一、展示

主持人:相信大家对于有关月亮的诗歌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能背出多少有关月亮的诗句?(互动)那么这里我们就给大展示一下所有的有关月亮的诗歌。

学生G: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文学大家们不愧是独具审美的慧心,月的阴晴圆缺在他们眼里无不各具风韵。请同学们说说月亮大多用来寄托什么情感呢?

学生:思乡、思亲、祝愿、孤独之情、闲适之情……

主持人:(老师说的没错)另外,我们的古诗除了可以用来鉴赏品读,还可以用来唱,现在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明月几时有》(说完,学生打开百度MP3,输入“明月几时有”)。

主持人:下面有请我们的同学H来讲一下各地的有关月亮的风俗。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红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老师:刚才第三组同学给我们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有关中秋的习俗,不知道大家的家乡有没有特别的中秋习俗或者其他节日习俗?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在Q群上把家乡节日习俗写下。

以下是网上部分学生写的家乡习俗:

师总结:感谢同学们为大家带来这么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的这一节月亮之旅。(打开百度MP3播放《花好月圆》)

作业:三个有关月亮的作文题目,请大家选一个来创作,写完后把作品放到班级网络图书馆,大家互相进行点评。(网上已挂评价标准,批改范文)

第一题: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第二题:在月球上的一天

第4篇:月球的奥秘范文

太阳只升到地平线十度,在我们停留期间,地球自转了将近一圈,宁静海基地上的太阳仅仅上升了十一度,这只是月球上长达一月的太阴日的一小段。这令人有一种双重时间的奇特感:一种是人间争分夺秒的紧迫感,另一种是宇宙变迁的冗长步伐。

两种时间感都很明显。第一种可用日常飞行来说明,其计划和措施细微到以瞬息来计算,后一种可用我们周围的岩石来说明,自从人类有史以来它们一直没变。它们三十亿年的奥秘,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宝藏。

登月舱“鹰”的饰板上有这一句话,凝练地表达了我们的愿望:公元一九六九年七月来自地球的人首次在这里登上了月球。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而来。

人类的一千九百六十九年构成了春分点留在双鱼座两千年的大部分,而这只是黄道带的十二分之一。它是根据地球轴的岁差计算出来的,春分点在黄道带中移动一周需要一千代人的时间。

未来的两千年是春分点逗留在宝瓶座的时期,我们的青年们会在这时期满怀希望,人类也许能开始了解最令人迷惑不解的奥秘:我们向何处去?事实上地球正以每小时几千英里的速度朝武仙座方向宇宙中的未知目的地运行。人类必须了解宇宙,以便了解自己的命运。

但是奥秘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奥秘引起惊奇,而惊奇则是人们求知欲的基础。谁能知道,在我们这一生能解答什么样的奥秘,新的一代又将面临什么新的奥秘的挑战?科学还不能准确预言。我们对下一年的预测过多,而对今后十年的预测却太少。对挑战作出反应正体现了民主的伟大力量。我们在太空方面取得的成就使我们有希望把这种力量用来解决今后十年地球上的许多问题。

几个星期之前,我思考“阿波罗”精神的真正含义,不由得心潮澎湃。

我站在这个国家靠近大陆分水岭的高地上,向我的几个儿子介绍大自然的奇观和寻找麋鹿的欢乐。

他们热切地想观看,但是却常常绊倒在岩石小道上。然而当他们只顾注意自己的脚步时,却看不到麋鹿了。对你们当中那些主张高瞻远瞩的人,我们表示衷心感谢,因为你们使我们有机会看到造物主所创造的一些最壮丽的景色。

对你们当中那些诚恳的批评者,我们也表示感谢,因为有了你们的提醒,我们不敢无视眼前的小道。我们的“阿波罗11号”带了飘扬在国会大厦上空的两面美国国旗,一面原挂在众议院顶上,另一面则在参议院顶上。

现在我们荣幸地在大厦里奉还国旗。国会大厅象征着人类最崇高的目标:为自己的同胞服务。

我们代表“阿波罗号”全体人员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给予我们机会荣幸地同你们一起为全人类服务。

解读: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1969年9月16日,三名登月航天员在美国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本文即是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发言内容。

第5篇:月球的奥秘范文

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一名发明家,为人类的生活增加光彩。

如果我真的能够当上一名发明家,我要发明一个太空天梯,这个天梯是由七根粗粗的钢索连接,中间有一个圆桶行的仓房,它的大小是家用电冰箱的十倍,如果人们想到月球上探索奥秘,太空天梯直径通往月球,这样,人们不用乘坐宇宙飞船,乘我的太空天梯就行了,月球上没有空气,我的天梯里有一台生产空气的机器,人们带上它,就不用担心月球上没有空气了,要是想回到地球,就乘太空天梯回到地球。就这样,人们随时都可以到月球上去旅行了。地球上的人们就都快活了,说不定,哪一天月球也能成为我们生活的家园呢!

我还要发明无人驾驶汽车,这种汽车和正常汽车一模一样,但是,它能够实现自动驾驶。而且比驾驶员开的好的多!这样,就不用担心发生交通事故了。就是不会开车的人也能坐上汽车旅行去了!我相信,我发明的这种汽车会在未来世界的广阔道路上飞驰!

第6篇:月球的奥秘范文

【三级】  常德科培 谌苏杰

我的梦想是当宇航员。因为我看见2008年神州7号三名宇航员到太空探索奥秘,我也想到太空去探索奥秘。

假如我是一名宇航员,我将去太空看一看宇宙是什么样子,到底有多大。

假如我是一名宇航员,我将到火星上去看一看上面到底有没有生命。

假如我是一名宇航员,我将到月空上去行走,试试在月空行走是不是很吃力,如果走太急了是不是很容易飞起来。

假如我是一名宇航员,我要到月球上面去,看一看月球上到底有没有嫦娥姐姐和玉兔。

假如我是一名宇航员,我将到木星上面去看一看,30亿年后木星到底会不会变成另一个太阳。

假如我是一名宇航员,我要到宇宙中去看一看星星会不会相撞,星星和星星的距离有多远。

假如我是一名宇航员,我将坐神州八号去宇宙探索很多奥秘。

如果我是一名优秀出色的宇航员,我要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接到宇宙去生活,也要他们开开眼界,宇宙可是个美丽的地方。

第7篇:月球的奥秘范文

>> 深空探测:空间拓展的战略制高点 美国的深空探测 深空探测:未完成的图景 光电技术在中国深空探测中的应用 基于遗传算法的深空探测天线综合 深空探测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的原理样机冲击动力学相似问题研究 仰望深空的哨兵 如何利用引力透镜进行深空探测 2011年国际月球与深空探测 首届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举行 电推进系统在深空探测中应用 月球背后的深空基地 走在深空通信的前沿 望向深空的“大眼睛” 关于海底电缆埋深探测的研究 空间博弈:制高点之战 流浪的制高点 道德的制高点 爱情的制高点 品牌经营:银行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Ivanov M C, Winski R G, Grover M R, et al., "Mars science laboratory entry guidance improvements study for the Mars 2018 mission", IEEE Aerospace Conference, Big Sky, Montana, March 3-10, 2012;Grotzinger J P, Crisp J, Vasavada A R, et al., "Mars science laboratory mission and science investigation", Space Science Reviews, 2012, 170: pp.1-52.

Wilson E., "Success and loss for ExoMars 2016",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2016, 94(43): 6-6.

Dunham D W, Farquhar R W, Mcadams J V,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rst asteroid landing", Icarus, 2002, 159(2): pp.433-438.

Kawaguchi J., "The hayabusa mission - its seven years flight", IEEE Symposium on VLSI Circuits (VLSIC), Honolulu, USA, June 15-17, 2011.

Hand E., "Philae probe makes bumpy touchdown on a comet", Science, 2014, 346(6212): pp.900-901.

https://nasa.gov/content/asteroid-redirect-mission-images.

第8篇:月球的奥秘范文

第一种叫“捕获学说”,就是说月球原本是太空中一个星体,经过地球附近时,被地球抓住了,成为其卫星。另一种是“同源说”,在太阳系的演化过程中,宇宙像一团云雾一样,慢慢凝聚变成一个地球,边上演变出了一个月亮跟着转。第三种叫“爆炸学说”,也叫“分裂说”,是说地球突然间炸开了,一部分推出去变成了月亮。

但目前这三种假说都被证明是不太可能成立的。比如“地球捕获说”,直径相当于地球27%的月亮要轻易被地球的轨道吸进去,这在天文物理学家看来,是极不可能的现象,况且对月球进入行星轨道的角度要求非常准确,差一点都不行,一不小心就更容易被太阳系的其他大星捕获。即使是月亮碰巧以如此准确的角度进入地球圈,能绕上地球的也应该是个椭圆轨道,而不是现在月亮的正圆轨道。

另外两种学说,“同源说”或“分裂说”,从物质结构来讲,必须月亮与地球的成分和结构应该是差不多的。但美国阿波罗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很多样品,对于月岩的年龄研究表明,在形成年代上月球略早于地球。月球表面最古老的岩石形成于46亿年前(有的岩石寿命达70亿年),而我们地球上发现最早的岩石的形成时间不过是39亿年。并有6种元素是地球上所没有的,这是“同源说”或“分裂说”无法解释的。

既然自然界产生月球的三种假说都不能成立,那月亮到底是哪来的呢?前苏联著名天体物理学家瓦西里和晓巴科夫曾在《共青团真理报》上撰文指出:“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宇航站。而对于这个所谓的‘外星人’,它既可能是曾经在地球生存的远古人类,也有可能是存在于宇宙其他星球的星际居民。”

1、首先是月亮的大小

科学家发现,月球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天体,它比自然天体的卫星大得多。太阳系若干行星拥有卫星,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我们的月球却有一个“不自然”的大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卫星,它的体积和母亲行星相比实在是太大了。在于已知的天文学知识中,没有哪个卫星如同月亮这么相对比例大得出奇,也没有哪个卫星的轨道是圆的,除非人造卫星。

2、其次是月亮太过巧合的精密设计

月亮的很多数据都精确的“巧合”着很多精密设计: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地球与月球的395倍,而太阳的直径也“正好”是月球的395倍,致使地球上人看到的月亮和太阳一样大,因而有月全食。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也“正好”和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月亮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刚好有一个倾斜角度,在夜晚时能把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照亮地球人的夜空。

再看下列数据,地球直径12,756公里,月球的直径3,467公里,为地球直径的27%,火星直径6,787公里,有两个卫星,大的一个直径23公里,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径142,800公里,有1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公里,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径120,000公里,有2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4,500公里,是土星的3.75%。其他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5%,但是月球却达到27%,这表明月球不是一般的自然天体。

月亮的直径是太阳直径的1/395,而月亮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是1/395。这两个相同的比例造成在地球表面上看月亮的大小和太阳的大小是一模一样的。这种现象在天文学来讲,是非常“不自然”的,至少对于太阳系其他的行星,是绝对找不到第二个类似现象的。

3、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人们一提到月亮,就自然想到月亮上面吴刚伐桂、白兔捣药的画面,它永远就是那个样子,因为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时候,它总是永远同一面对着地球。这一点本身就非常不可思议,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讲,同步卫星都要经过非常精确的计算,而没人知道月亮绕着地球转多久了,如果有一点点的差别,它就不可能永远是同一面对着地球。

月球却似乎永远忠实地以同一面对着地球,直到太空船上去拍照后人类才一窥其背面的容颜。月球为何永远以同一面向着地球?这是因为它以每小时16.56公里的速度自转,另一方面也在绕着地球公转。其反常轴向自旋,速度非常之快,远远快于大小、距离与其类似的行星所应有的速度,它自转一周的时间“正好”和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一面向着地球。

以前天文学家猜测月球背面应和正面差不多,也有很多陨坑和熔岩海,但太空船发回的照片却大为不同,月球背面竟然坑坑洼洼,相当的崎岖不平,绝大多数是小陨坑和山脉,只有很少的熔岩海。月亮两面的差异,科学家无法想出解答。照理论言,月球是太空中的自然星体,在长时间内,不管哪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陨石撞击的机会应该相同,怎会有正反之分呢?

更令人惊奇的是,几千年前,看不到月球背面的玛雅人,就把月亮背面的模样刻在了他们拜神的月亮庙门上。难道玛雅人曾经飞入太空,看到过月球的背面?

4、月球轨道是圆形的

一般天然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而月球轨道却是圆形的(轨道半径为38万公里),我们知道,只有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是圆的。莫非月球只是一个巨大的人造卫星?

5、月震试验证明月球是个中空的金属球

地震学家通常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性质。同样地,“月震波”被科学家用来研究月球内部的性质。自从1969年以来,从“阿波罗11号”到“阿波罗17号”,美国先后八次派出宇宙飞船到月球进行科学考察。他们以月面为基地,设置了高灵敏度的地震仪将月震资料发送回地球,其中一台由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设置在静海,另一台由“阿波罗12号”设置在风暴洋。这种高灵敏度的地震仪甚至能记录太空人在月面上走动的脚步声。

美国中部标准时间1969年11月20日4点15分,阿波罗12号的太空人用登月仓的上升段撞击了月球表面,随即发生了月震。月球“摇晃”了55分钟以上。震动由小逐渐变大,至强度最大用了约8分钟,然后振幅彷佛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个过程用了大约一个小时,而且“余音袅袅”,经久不绝。

地震研究所的负责人莫里斯・云克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传达这个令人吃惊的事实时说:“要直观地描述一下这种震动的话,就像敲响了教堂的大钟。震波只是从震中向月球表层四周传播,而没有向月球内部传播,就像在一个完全中空的金属球体上发生的。”在地球上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这充分证明月球内部是空的,表面是一层壳。

第9篇:月球的奥秘范文

5月5日 上午 中雨

在高速公路上

早晨,我们一家乘坐王爷爷的汽车到青岛去。刚上高速公路,就下起了大雨,雨点打在玻璃上,啪啪地响。我忽然发现玻璃上的小水珠像小蝌蚪,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飞快地往后走,好玩儿极了!妈妈告诉我:车在公路上迎着风高速行驶,时速达到了120公里,大风推动小水珠,水珠在光滑的玻璃上才会飞快地往后跑。

5月5日 下午 小雨转多云

观 潮

下午5点多,我们来到青岛的栈桥。栈桥上游人很多,无边的大海很平静,海风不时地把大海的气息吹到我们的身旁。6点多,小雨终于停了,可是大海却泛起了波浪,海水开始往堤岸上跑,打在堤岸上就溅起了浪花。我发现有一大片海水变成了黑色,黑色的海水涌上岸又退下去以后,岸上留下了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海草,有的像我常吃的海苔,有的像是海带。白色的海浪从大海的远处飞快地向岸边奔过来,使劲地拍打着岩石,溅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发出震耳的响声,然后就退下去了。一会儿,就又一次涌来,一次比一次大,大海发脾气了!妈妈吓得逃到了岸上,我也跟着跑上去了 。为什么会涨潮呢?妈妈说:“海水随着地球自转也在旋转,而旋转的物体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它们有离开旋转中心的倾向,这就好像旋转张开的雨伞,雨伞上的水珠就会被甩出去一样。同时海水还受到月球、太阳和其他天体的吸引力,因为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较大。这样海水在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潮。”“什么是离心力? ”“上中学你就会学到了。你可以上网查查,但现在我不告诉你。”“我一定要好好儿学习,把大自然的奥秘都揭开。”我暗暗地下了决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