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解决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同时,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自我教育,以改变这种不协调状况。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思想修养,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首先,学校应加大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投入。“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学校成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窗口”[2]。学校不但要整合自己的资源做好宣传工作,更要积极探索运用社会上的合理资源,全方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进行科学管理并实施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才能寓教于乐,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汇到其他科目的教学实践中去。教育工作者还应定期参加政治培训或研讨会,实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总结归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状况。最后,学生应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从步入校门开始,就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了解更多国家政策和社会信息,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政治课程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所学融会贯通,提升自己的技能知识和政治素养。
二、破除单一的教学思维方式
首先,改变以往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认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作为主体,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授课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该把老师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是学习知识的主体。把老师摆到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中,且重点加强学生的主导地位,激发起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并充分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全面自由发展。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求老师教授知识,更需要他们在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个性差异,有重点有针对的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学校不可能实行统一的教学标准,对教育目标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人文教育。有效的实施实践教育,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修养。最后,积极运用网络教学方法。网络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既要看到网络带给学生的危害,也要看到网络的便捷和实用。青少年普遍接受并喜爱这种动态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老师不必单纯依赖课本对着学生上课,且网络的便捷也可以随时找到更新的数据和实际的范例。动静结合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更有助于进行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指导。
三、重视自我教育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 思想政治课 教学实践 思考
一、中职思想政治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育实效不显著等现象。主要原因表现在几个方面:
1 教材方面的因素:目前采用的职教政治课教材内容空洞枯燥、脱离实际、“滞后性”严重,使学生觉得学而无用。
2 .教学方面的因素: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以说教为主,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3.学生方面的因素:中职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往往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忽视政治课学习。思想松散、行为习惯不良,自信心不强,心理素质较差,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
当然,中职学校院校生也有优点,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心理调适能力较强,较多地接触社会,动手实践能力更强。
那么,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怎样做才能达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呢?
二、教授中职思想政治课的对策研究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的力度和效果主要来源于教师的人格感染力和真理说服力,其次是教育方法的艺术吸引力和情感震撼力。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如;课堂讨论、情景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性、有效性、针对性。
1.创新教育理念
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做到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此外有的教师不注意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显得更加重要。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突破以往的“三个中心(课堂、教师、课本)”变为师生参与、双向交流,变共性划一教育为个性舒展教育。
2.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2.1 坚持探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改变思想政治课的“灌输”、“说教”的传统教法。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要求对各自提出的不同问题通过亲身体验、研究,获得感性的认识。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对学生而言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以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
2.2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授的弊端是以教师为主体,师生缺少互动,沟通较少,是一种“填鸭式”方法,导致学生兴趣在课外。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一个普遍现象。针对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教学法就是一种必然选择。兴趣教学要求教师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需要的满足,是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主要由质疑、探索、反馈、评价几个环节组成。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调查、思考、分析、交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双向活动,教与学变为合作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学习案例材料,围绕教师的问题或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整理,以探究学习等方式得出最佳的结论,教师对结论进行开放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启发引导者和探究者的角色。
2.3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原则,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针对职业教育和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这个中心,突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社会合格劳动者的目标。
在教材处理上,中职学校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难度也较大。要从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出发,删除一些较深较难的内容,突出教学的方向――职业素质教育,同时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增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选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材。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所选用的教材有:《生涯规划》、《心理健康》、《人际沟通与礼仪》、《就业指导》等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指出,中职学校院校教育德育课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选修课除《心理健康》外,其他课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申请选用。新教材特点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材的多元化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3.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在学校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才能积极主动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感受,才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甚至于另类,才能与学生开展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才能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传统教学,弊端甚多,究其根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主体的缺位和错位。特别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本位、学科本位和教材本位的问题尤其突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一言堂”,学生没有机会参与,也没兴趣参与。如果这些观念不加改变,新的教学方式是很难实施的。
结语
面对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做到:提倡激发而不是漠视学生学习兴趣;提倡课堂上积极的学生自学而不是满堂灌;提倡优化课堂讨沦而不是一言堂;提倡有效的讲练结合而不是讲练分离。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引导,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08-01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1 道德规范教育少数学生"虚假接受"。社会的发展情况会带给高校学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学校应结合社会实际的发展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是当前还有多数高校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际情况脱轨的现象导致学生面对社会压力时无所适从,他们往往将实际利益作为第一选择。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知行不统一,知行脱节,价值取向扭曲。少数大学生把学习教育与生活分割开来,二者不能有机结合。因此在面对社会问题时,感性的指责多于理性的思考。
1.2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尽管各高校都大力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目前大学生都是90后,大部分都是95 后,从小娇生惯养,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困难。因此他们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情绪波动大,不稳定、情感丰富,他们渴望同学、老师、学校、社会的帮助和关心,但是又不会去交往,心理承受挫折能力不强。少数学生在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时,消极对待,表现出悲观、沮丧的情绪,甚至个别学生出现轻生心理。这些情况都在表明,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生成才需要和国家社会需要的程度还有差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亟待提高。
2.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 "三观"的重要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人生转折点。在这个阶段他们将从依赖变得独立,逐步由感性的经验思维转向理性的逻辑思维,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有自己独立的逻辑思维。但是有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习惯用自己的看法、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按照自己的需求为人处世。还有个别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轻视社会价值、无视精神的需要,认为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凭借一纸文凭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有些大学生逆反心理严重,蔑视道德规范,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讲利益,讲竞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2 学校教学的不足。最近几年随着高校招规模的不断扩张,导致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学生自身的要求,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由于对职业没有良好的认同感,所以工作时状态不佳,不用心关注学生,教育方式枯燥无味,内容过分注重政治性、导向性,这些大而空的内容不能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不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树立明确的目标。
2.3 社会环境影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外来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影响,使高职学院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面临了全新的挑战。市场经济成分、就业成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增强,一方面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社会上的负面观念、价值倾向也冲击着学生的思想观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被少数学生所接受。大学生之间工具理性得到了张扬、价值理性遭到了破坏。这些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增强{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3.1 合理选择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适应性。高职院校在开展各项课程教学时应制定明确的教学规范机制,并建立在结合学生实际发展状况的前提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实现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选择的规范体系,因此其内容的设计要与学生与学生思想状况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是科学的、恰当的,能够被学生接收、内化,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3.2 更新教学理念,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高职学院只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大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关注度。积极创新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此外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学校重点教育事项中,不断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只有学校加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同时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国家、社会服务。
3.3 突出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要运用到实践当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应该突出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呢? 高职院校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建设实践教学的保障体制,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等。其次,建设实践教学课程化,如制订相对独立的、严密的实践教学计划; 积极更新实践教学内容适应教学形势需要等。第三,建立一支学科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建立由科研、教学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牵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3.4 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高职院校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环境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积极正面的作用。如: 优化学校环境、净化网络环境、注重思想道德建设等。通过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高水平的老师、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哉够极的文明创建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大学生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心里素质。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学校倡导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规范化行为。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民主化时代给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关注学生权利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实践中深化“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坚持“以学生权利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尊重和回归学生权利。树立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理念是协调教育与学生权利关系的关键。
权利,在汉语中,顾名思义指权力和利益;在西方文化中有两个层次的意义,第一个层面是法律的,即它指那些合法性正当权利和利益;第二个层面是普遍价值,它作为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核心理念,其含义为“个人的自主性”。本文涉及的权利是指个体作为“人”所具有的自主正当性,体现为正当的权力和利益。
一、大学生权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
大学生权利的内涵很丰富,是指我国高等学校(公办和民办学校)中大学生作为受教育个体应有的自主性正当权力和利益。本文是从大学生权利的普遍价值意义来理解它的涵义,具体从以下四个层次理解:
1.从观念层面理解大学生权利的概念。在社会生活中,人的权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也就是人的自然权利,如生的权利;二是在社会活动中,由于人的社会性所被赋予的权利,这种权利体现出社会关系的公正性、平等性,如道义等。大学生的权利和人的权利一样理所当然符合格老秀斯、洛克等人提出的权利思想,他们认为自然状态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天然平等,于是权利成为天赋的、个体的,一方面是个体的天赋权利及其基础即人的自利性;另一方面是人与人的联系和冲突,人的社会性或则类的普遍性。人的权利具有超越社会但也有社会化的属性。所以,大学生权利是一种理念,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和理性的结合在大学生个体中的正当请求,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大学生权利这个重要的内在教育价值观,蕴涵了“学生权利”这样的教育理念。
2.从教育的目标层面来理解大学生权利的概念。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教化受教育者,受教育是学生个体正当利益最重要的内容,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他们的权利。思想政治教育很典型的特点是政治性和道德性,这个特点与教育目标相结合,塑造的学生必然是具有民族性和阶级性的人才。与之相应大学生权利必然具有政治属性和道德属性,这决定了他们现在怎样做、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为谁服务的问题,促使学生权利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所以,大学生权利的培育情况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质量的评判的重要依据,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当然性地包含学生的自主正当性权利。
3.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层面看大学生权利的概念。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就曾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对权力的约束和保障、平衡与制约的根本途径就是制度。长期以来由于受“思想政治占首位”的意识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绝对权力”,教育者更是“家长”权威包揽一切。为避免陷入权威主义和工具主义,思想政治工作以完善的制度来规范保障大学生权利,对大学生权利要求给以制度的安排和教育政策的认同与支持,将维护大学生权利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责任。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关于明确保护学生权利的制度十分缺乏,这不能不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上的遗憾。
制度化是学生权利发展的根本要求,一方面是为了学生在校的权利维护寻求制度保障,在教育与受教育间进行平衡,建立对等的师生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行督促和规范,这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是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独断性和工具性的倾向,制度化使得教育权力和学生权利有机配合,良好地互动。
4.从微观的教育过程层面看大学生权利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维护和体现大学生权利要求,满足学生的合理、正当利益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人是目的”的学生权利观在思想政治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地实践,学生的权利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得以求证,在此过程中,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学生与老师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间的关系充分彰显。这些关系要求是平等的、相互的,其中教育利益(包括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两方面)是否对学生公正,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中要体现。微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权利是其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的自然权利在教育这种社会活动中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尊重这样的个体的合乎理性与德性的正当需求,教育的现实行为表现必须与大学生权利的内在要求保持一致,某种时候还应该成为学生权利的代言人。
二、以学生权利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真实含义就是以学生权利为本。换言之,学生权利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是后者科学与否、合理与否的核心价值,学生权利的实现程度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好坏、成败、先进与落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1.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民主化与学生权利密切相关。顾名思义,民主就是以民为主,体现“民”的意志和权利,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化就是要体现学生群体的意志和权利。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权利“边缘化”,学生站在了教育的后面,学生的权利已经被教育的权威所遮蔽;现代教育思想就是要“找回失去的人”,还教育以人的本性和理性,让学生从后面走向前台,恢复学生的自主正当性。学生权利观就是要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处于中心地位,尊重学生个体的正当权利,为学生的这种正当性利益提供优质的服务。可以这样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化程度与学生权利的实现程度成正相关,它不仅仅要求返还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个人意愿,争取自己应得的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同时,民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为学生的合理正当权利奔走呼告,为“生”请命。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化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善其“工具”的印象,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增强学生对教育的认同感。
2.人类社会已为进入马克思“三形态说”中的第三大形态做准备,教育发展理念应该是属于社会第三大形态类的。马克思根据人与人关系和人的发展的不同情况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做了三个阶段的划分,即对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资本主义前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第二大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学生的独立意识已经自然而然地觉醒,学生的自由个性、权利防卫、反感权力本位的意识倾向具有相当的社会和教育震撼力,而且社会的信息化已经为这种意识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学生的权利在信息的泛化情形下也有宽泛化和纵深化发展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预见力,利用其主导性地位积极主动地作为,发挥它作为“党的生命线”的功能,发展自身的先进性,为教育对第三社会形态的适应做好铺垫,正视学生个体正当性的充分实现而不是回避。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先进性的思想教育理念应该为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和话语环境,积极、主动地介入和参与引导,而不是人为地、主观臆断地、偏激地去禁锢、扼杀学生自主正当性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和激励下,张扬青年学生的个性自由对保持教育、社会以及学生本人的活力都具有不可湮灭的作用,可以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由此可以看出,处理好个体、教育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第三社会形态的关键。一方面主张大学生权利回归必须考虑教育与个体的融洽,高校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驿站,教育者不是学生权利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权利的维护者、甚至是塑造者,教育者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是学生成长为重视和尊重他人权利的榜样。另一方面教育实践和教育主张必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服从社会发展方向总的要求,教育与社会保持高度的契合。教育的超越性不能违背社会发展的车轮,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教育者对学生权利的自觉引导和高度关注将会使学生、教育、社会都受益无穷,因为学生是未来的创造者。
3.在我国,社会教育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极其家长已经成为了教育的消费者。按照经济学观念,消费是为了拥有受益的权利,市场经济就是权利经济,这是不能剥夺的。物质基础的变化直接决定着教育的理念,高等教育在我国已经具有消费的性质,高等教育已属半私人产品,应该为学生及家长服务。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的要出让本该给学生的权利,使得学生的自主正当性得到满足,满足学生的正当权利需要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并且,思想政治教育要意识到,学生因为“消费”所要求权利非“不道德”,而是合理的“非道德”,是“应然”的公平的合乎理性的待遇。所以学生获得权利是基于学生个人利益的正当的理性要求,而非权力或者社会客观力量的开恩。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尊重家长及学生作为“消费者”的这个权利,那么,教育才有一个向更优更新发展的交流平台,而且,家长和学生也才认可德育者,教育者育德的可能性也才可能存在。否则,学生基于自身的权利判断,可以视思想教育不遵守市场的规则而认为教育是“不道德”。目前,学生的权利不仅仅在于维护自己的权利,还包含着对教育及教育者进行道德的评判,这种现象的出现实质是对“以学生权利为本”的发展和延伸、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属性将教育与学生置于天平的两边,和谐来自二者之间的平衡,这是学生权利观对过去权威教育的严肃挑战。
三、教育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学生权利”的关键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服务指的是为他人或则集体的利益或则为某种事业而工作。具体地讲,教育服务就是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为受教育者的利益而工作,因为“大学生利益”是时代赋予教育服务的内容,突出表现在教育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和维护,也就是维护学生的的主动权和发展权,进一步具体化,要从这样几方面思考:
1.转变观念以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服务义务。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弊病就在于教育者过分强调权力,特别是行政管理的权力,甚至严重到以权代法,对学生的权利给予过分的限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权利极其不对称,马克思曾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所以,我们要强调教育者的教育义务,强化其教育的责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作为一种消费,也要接受学生的监督和评断,学生“说”、“评”、“选”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所以,教育者必须通过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来吸引学生,主动以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服务,从过去的“教育权威”转变到如今的“教育服务”,这种转变教育者义务意识的增强尤其必要。教育者转变观念必须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教育者必须处理好相对的不平衡感。很多教育者觉得过去我说话就算数,我的教育具有绝对真理的威严。现在允许学生及家长对自己“说三道四”了,心理肯定不平衡。所以,教育者必须调适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这种相对于“过去”的不平衡,摆脱狭隘的“教育至上”带来的不平衡。现在的暂时的不平衡是为了总的平衡、为了恒久的平衡。其次,教育者义务感、责任感的增强需要教育者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否则,家长制的工作思维和作风是难以转变的。第三,教育者在工作中将学生权利的尊重和发展落到实处,要多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这确实需要教育者花更多的智慧去琢磨、去钻研,讲究奉献,这在如今什么都讲效率、效益的经济时代确实令很多教育者困惑,但教育者的天职和责任令教育者别无选择。
2.真正落实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和发挥其自主性作用。大学生绝大多数是成年人,他们具有较为系统的理性思考能力,其独立的人格和能力已经具备。这时的“德育主体”,就是强调大学生的自律,恢复他们的自我意识,给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的自由选择权,渡让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权力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灌输为主”走向“激励为主”,促使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判断。思想政治工作自然由“治病模式”转变为“成长模式”,改变一味灌和堵的局面,真正发挥教育者主导的作用。当然,这需要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足够信任为前提。目前,教育者对大学生自主能力是持怀疑态度的,这样的教育态度就产生了管制型的教育模式,学生权利也就无从得到全面彻底的申张。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227-01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国家建设的栋梁,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会给国家的命运造成直接影响。高校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政治观念淡漠,功利观念强
现在的多数学生认为政治和自己无关,对学校所开设的“两课”更是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参加政治活动,在思想深处对政治的认识较模糊。另外,由于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优越感强,追求物质享受,活在理想中,缺乏现实的人际交往训练,所以容易被现实环境所冲击。他们不能把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国家所需要的目标结合起来,而是把学习作为追求功利、物质的一种手段,尤其在入党和就业时功利意识较强。
(二)轻奉献,重索取
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国际上的文化及观念都涌入我国,价值多元化取向日趋明显,这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判断有误,在奉献与索取发生矛盾时,会不自觉地选择回报和享受,他们对父母和社会的回报及感恩意识都极差,甚至有部分学生还觉得理所应当的在啃老。
(三)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不强
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一是学校、家庭,二是社会。由于学生一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他们最关心的是学习成绩,这样导致他们依赖性强,个人独立性较差,与他人沟通能力弱。失去别人的帮助,就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各高校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教师要在课程设计上下足工夫,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意识。要努力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班主任或导员要引导学生对社会动态有客观的认识,并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和学生交流沟通,及时处理随时出现的问题,避免不良思想的扩散。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当代大学生的脆弱心理,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心理咨询的力度,这样可以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正确从容的处理,不会受其他不利因素影响。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不是唯一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网络及大量图书的出现,让学生能通过不同渠道获得信息,增长自己的知识。在网络大环境下,大学生视野开阔,信息丰富,善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可以发挥大学生这方面的作用,调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随着社会发展,应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平等、公正公平、开拓进取的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摆脱迷茫,了解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各类信息都能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正确对待外来观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四)增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提供条件让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如去企事业、革命老区、走上街头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对国家的认识,这样了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自己向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发展。让大学生通过实践认识、了解社会,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增加社会责任感。
(五)利用微博巩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现已成为大学生便捷交流的平台,它的草根性、平民性使大学生在使用时得心应手,在交流时更是心领神会,这样容易在微博信息沟通中得到满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和学生交流沟通,营造平等、轻松活泼的交流氛围,让学生通过微博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调整自我,及时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接受深度。通过设置感兴趣的热点、难点等栏目,把大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来,以便对他们的道德倾向、社会认知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有效巩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学校一定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除了学工负主要责任,还要积极发挥工会、行政领导、学生会、共青团等的组织作用,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韩桥生.政治制度公正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11(01).
[2]丁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创新及其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7(09).
[3]王成平,任海涛,魏巍.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09).
[4]郑文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反思与制度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6(06).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实践
实践教学是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体会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以及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不够,经费短缺。一些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不深,认为应该给予专业课足够的重视,但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用于思想政治研究的费用短缺。而且与理论教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需要的费用更多,没有经费支撑,师生就很难走出课堂。各高职院校一般都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但数额相对较小,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教师人数不足,缺乏实践经验。21 世纪前十年是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十年,现在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已经过半,但教师队伍的扩充远远跟不上高职教育的发展,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工作后外出学术交流、实地考察、进修学习的机会又比较少,自身的提高速度不快,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三)实践模式过于单一,或者形式化,效果不理想。对于实践教学,有些教师认为就是改变教学手段而已,例如增加教学案例、课堂活动,或者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调查作业,而不是真正地去进行指导,对调查结果作追踪,并且进行科学分析。
二、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育人体系的对策
(一)校内实践体系
1.军事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各高校要把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要通过开展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军事训练是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课,高职院校由于生源的多样化以及特殊性,更是需要军训这一环节。要通过两周的军事训练,为学生接下来接受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基础。
2.课堂教学实践模式。首先,要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由单向教学转向互动教学,体现主体间性的要求,倡导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学生根据具体内容搜集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了解程度进行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作出评价和引导;专题讲解法,针对相关问题,可以进行系统的专题讲授,教师梳理系统脉络,让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从而加深理解。其次,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校要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配备相关的设备资源,使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体现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积极推行多媒体教学,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QQ、邮件等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灵活多样、充满吸引力。再次,要改革考试、考查方法。应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情况,特别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
3.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高职院校应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校企深入合作,师生共同努力,塑造一个优良的校园实践育人氛围。要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邀请优秀的企业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或者吸纳企业精英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传递企业精神,传达企业文化;要突出职业性要求,职业教育所需的实验室、实训楼、实习基地必不可少,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室,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4.与专业课实践体系相结合。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很多学生甚至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认识不到专业课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一致性,在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完全把二者割裂开来,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浪费时间,对以后的职业发展帮助不大,没有必要花精力在这上面。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我们教学的方方面面,就必须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专业教学有效结合的机制、途径,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职业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二)校外实践体系
1.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践育人的重要手段。高职生一般都是三年制,因此,在高职院校推行社会实践,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社会调查主要针对大一学生,目的是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国情民生,增长见识和才干。我们要设置合理的社会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科学而详细的指导。在学生社会体验和调查的过程中进行追踪,最后对调查结果作出分析,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大二阶段主要是开展参与工作、积累经验、体验社会的社会实践,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做准备。
2.劳动实践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要倡导和支持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参加勤工助学。”我们要不断创新,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和载体,引导学生立足校园、深入社区、服务社会。
3.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各高校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以此精神为指导,我们应该坚持工学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建立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要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独特的政治资源和环境,利用企业及其员工的先进模范事迹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
一般来看,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在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指导下,应当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在思想方面加强建设。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的开展,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其搭建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进而排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不断的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一、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高校相关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在预警机制的指导下,可以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的提高思想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可以说,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贯彻与执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与发展,使得学生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思想成熟的有用人才。
1.便于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有效的融入学生管理的预警机制,充分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疏导与解决。这样,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管理人员对于自身的深切关怀。同时,高校在教育管理的效率上也有着极大的提升,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上也赋予了更多的灵活性。可见,通过这样的教育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具体来看,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能把不良的心理情绪和问题进行排解,进而进一步加强自身在思想意识方面的提高,最终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以往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一般是以说教的方式为主,其教育效果不太明显,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产生厌烦的心理,这一情况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而高校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指导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推动相关教育工作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更加有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这是因为,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校及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以便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解决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有效实现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功能的具体途径
1.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众所周知,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说,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的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来说,高校及相关工作管理人员应当在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服务,这其中就包括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并定期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等活动,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便为学生的成长道路扫清障碍。值得一提的是,高校还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信息管理和预警关注,使得预警信息更加全面准确,跟踪服务更加及时到位,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另外,在预警关注方面,还应当从传统的直线型转为网络型,将学校、社会、家庭有机融合在一起,不断的拓展学生管理模式的空间。通过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功能的发挥,拉近了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了预警与干预相结合、信息管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最终能够更好的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性需求,深化人文关怀
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贯彻与执行中,“以人为本”被赋予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各项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要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利益和切实需求。具体来说,相关的管理工作者应当坚持管理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将学生的成长要求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服务与管理工作中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体的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库档案,并根据信息对相关学生实行跟踪观察,切实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另外,相关的管理部门及管理者在工作程序上应当不断优化、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做到真正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并从学生角度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和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与氛围。比如,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预警中,就可以建立相关学生的信息库,并通过调查、走访等形式实现预警关注,积极为这些同学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发放助学金等。
3.高校的相关教育应当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众所周知,高校的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满足社会人才需要为基本的办学目标。这其中,要求高校层面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切实需求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为学生们排忧解难。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的运行是由多个部门共同配合与协作来完成的,更加需要社会和家庭的配合。只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的融合到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出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体来说,在高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下,高校教师应当与学生家长保持常态性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现实表现;在专任教师方面,应当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的指导;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共同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校及其管理者可以在新生入学时,依托入学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椭?学生明确本专业就业方向,帮助学生构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高校这种预警机制不仅使学生管理工作真正坚持了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还使得预警教育回归到学生需求,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化。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呈现出的思想特点
现阶段,总的来说,高职学生的思想比较积极向上,符合社会的主流。但是,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上的各种思想涌进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他们的思想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意识比较薄弱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政治责任的意识比较薄弱,不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不熟悉相应的法规。很多学生对现实的问题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容易受负面新闻的影响;学生在遇到事情后,一般会埋怨社会上的不公现象,但是自己却很少付出努力。一些学生比较喜欢娱乐八卦新闻,对于国家大事和国际大事不太关注。学生一般比较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喜欢学习政治理论,有的甚至对政治理论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
(二)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差
现在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学生为了考入理想的学校,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其他的问题全部由父母、老师帮助解决。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离父母和教师比较远,在新的学习环境中,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不能独立的应对身边的事情,对生活充满了不安的感觉。也易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主流价值观与同龄人趋于一致。这个阶段的学生在一些大是大非方面不容易把握,特别是对于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具有挑战精神,且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控制力较差。
(三)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基础没有打牢固,结果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不得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一些学生因为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基础不好,通过上中专、职业高中、技校考入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考上本科,心理上有一种遗憾,人们对高职教育一直不太认同,这种观念对高职学生形成一种压力,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在高职院校上学期间,很容易放纵自己,没有进取心。
(四)学生的理想有所淡化
在进入高职院校以后,一些学生的观念发生变化,对人生、对价值的观念与原来相比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有自己的理想,但是考虑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他们认为人生理想、人生目标全是空话,变得非常现实,在进行学习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在生活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学生日常生活中处理事情的方法变得更加实际,走捷径,越发把利益作为衡量的标准。这样就导致了以下四种现象的发生:第一,重视专业性的学习,忽视基础学科的学习;第二,重视智育的学习,忽视德育的学习;第三,重视证书,忽视提高自身的素质;第四,重视利益,忽视树立崇高的理想。
二、分析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一)认识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首先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认识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学校的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比较大,所起的效果比较慢,学校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应该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对于现阶段学生在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研究,根据时代的需要,有计划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利用学校思政教研室开展一些讲座、读书活动、宣展板栏等形式,加大宣传的力度。
(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它的理论教学具有很大的作用,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利用这些优势,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发挥这门课教育的功能。
(三)注重进行主体性教学
高职院校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必须注重转变工作方式。以前的教学方式是说教式和灌输性的教学,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没有兴趣。高职院校应该积极研究其他的教学方式,例如启发式、体验式的教学,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培养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教学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资料最好是与实际生活或者社会问题紧密相关的,教师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
(四)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高校目前都实行辅导员制度。辅导员是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人,这个群体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可以对本校高职学生最近的思想动态、思想观念以及主流价值等进行及时的监控,对于有一些偏差的同学进行及时的疏导。可以利用主题班会、辩论赛、演讲等形式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前单纯的说教在新时期效果毕竟有限,要将思政教研室的教学工作与辅导员工作相结合,探索出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途径。
三、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上有所波动,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加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完善教育的制度,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青会.探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学周刊, 2013(01).
关键词:内地高校 少数民族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学习是培养人才的途径之一。随着党和国家的重点关注和支持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内地高校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响应社会的号召以此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了少数民族学习资源匮乏的缺点。
一、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与普通大学生的不同之处
近些年来,我国都偏于注重少数名族大学生的培养和地区经济及文化的建设,导致了对于少数名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明显落后的现象,为了使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回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建设,少数名族的大学生会选择在内地的高校学习,然而由于地域文化,风情风俗,生活习惯的不同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多问题,造成了很多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他们的特点。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比普通大学生有着更为强烈的民族意识
如今,在内地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回族、维吾尔族和藏族为主,这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和风俗习惯,而且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并且希望自己民族的特色、语言等能够得到其他学生的尊重与认可。一些内地大学生因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较为片面,一旦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语言或是行为方面受到刺激,很容易就会与内地高校大学生之间产生摩擦和隔阂。
(二)各个民族的语言不同,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学习成绩不理想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惯用的语言与内地高校大学生的不同,而且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使得他们难以使用流利的汉语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这导致了他们在上课期间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从而导致无法接收知识。另外,汉语能力差,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只能理解简单的汉语文化,学习到片面的知识,特别是在高数、英语等科目上,更是对他们的学习增加了难度。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内地高校学习后会发现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与他们本民族所在的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因为教育水平的落后,在这种明显的差距下,心理素质较差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会产生心理压力。
二、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容易与内地大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隔阂
由于一些内地大学生因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较为片面,一旦少数民族大学生人为自己在语言或是行为方面受到刺激,很容易就会与内地高校大学生之间产生摩擦和隔阂。
(二)少数民族经济建设落后,易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
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都较差,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活质量与内地高校大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的学习与之前的学习生活有比较明显的不同,不仅体现在生活条件的差异,还包括学习与生活费用的大幅度增长以及个人消费增加的情况,这种明显的差距容易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不平衡,主要变现为自卑和攀比心理。所以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减少他们因经济的落后而产生的心理波动,使他们不要把重点放在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兼职,而应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因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他们所接触的人和物都与之前有着很大的差别,各方面的不同,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难以融入普通大学生之间,而且,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中只占有一小部分,这导致了他们的交际圈子往往较小。人际交往能力差,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的学习就难以与其他大学生和谐相处,也就无法在生活中积极地与他们交流沟通。
三、充分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在内地高校学习更加完善、丰富及全面的知识,就要保证他们的学习不会因为在不同的环境而降低学习的热情。并且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有解决的途径。
(一)建设与政府民族工作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等方面的情况
要缩短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内地高校大学生之间差距,建设与政府民族工作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举措之一。有了这样的合作平台,内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等方面的情况,这样就能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教育,改善原有的教育内容空洞,形式简单单一的缺点。在内地高校与其他部门增加了交流沟通之后,就能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从而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所改善。
(二)建立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汉语言文化
原有的基础知识水平低下以及汉语言文化水平较差是现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成绩欠佳的影响因素之一。所以内地高校应该针对这个问题开设专门的课程来改善这种情况。比如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向少数民族大学生教授汉语言文化,也可以邀请内地高校的普通学生来参加,这样一方面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汉语,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内地高校大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
在大学期间,少数民族大学生要与普通大学生和谐共处,举办学生会、社团等多种由学生自发建立的活动方式是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内地高校大学生之间交流机会的有效方式之一。简单来说,这就是提高的内地高校民族工作机制。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各种校园活动中能够更好的与内地高校大学生交换思想,并且处于这样的形势下,人际交往会比较简单,同时也增加了沟通渠道,提高内地高校的工作水平。
(四)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内地高校的认同感
如上文所说,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都具有较为强烈的民族意识,因此为了避免校园中民族“小团体”的出现,内地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让内地高校大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消除他们由于地域差异而产生的偏见,同时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体会到不一样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减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和其他大学生之间的摩擦和隔阂。另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提倡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国家,也是一个尊重少数民族存在的国家,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生活。
四、开展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
少数民族的教育质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进步,就要培养更多的大学生人才,从而推动该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将少数民族大学生引进内地高校进行学习,是为了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技术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并且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
(二)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发展
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也丰富了内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学习,增加了学生工作的干部的配备数量,弥补了民族学生实践工作缺乏的不足之处,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发展。
(三)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团结
我国各个民族是互相协作,相互依存的。虽然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内地只是促进民族团结的一小步,但是高校中的民族关系,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避免他们受到蛊惑和煽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我国各个民族的团结。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大学上来到内地高校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以及形成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内地高校要处理好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建立学校内部的组织管理体系,积极营造和谐校园民族关系的氛围,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刘阳.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基于文化适应视角[J].民族教育研究,2013,(11).
[2]徐建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