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考材料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本身充满了艺术美,一个简单的数字零,在科学家的眼中却颇有王者气象。科学与艺术是一对分不开的翅膀,科学可以通过艺术的想象来启发灵感,艺术又离不开科学抽象的支撑。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有许多例子来证明。同学们可以从张衡、爱因斯坦、达芬奇、苏步青、钱学森的事例中选择典型材料来证明论点,也可以从沈致远对“数”的美丽描述中来说明观点。
理论论据: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科学家可借艺术之瓦,攻科学之坚;艺术家可借科学之梯,攀艺术之峰。——爱因斯坦
陀斯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爱因斯坦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李政道
科学与艺术——一枚硬币的两面。——李政道
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吴冠中
事实论据:
爱因斯坦几乎每天都要拉琴,他在紧张思索光量子假说和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每当遇到困难,就放下笔,拿起琴弓。那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的旋律,激发他对物理学的深思,引导他在数学王宫里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有造诣的小提琴家,而且还能弹一手好钢琴。最意味深长的动人的情景是,他常常同普朗克在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弹钢琴是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的,则是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学科的两大支柱,在科学上面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和声。
除音乐外,爱因斯坦还推崇文学。他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萧伯纳的作品。在他青年时代,他常常同友人在一起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大家知道,高斯是十八、十九世纪的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可是在爱因斯坦的心目中,陀斯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值得追求,还因为它们体现了一种绝对和谐的美。“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这一几何命题就具有高超的逻辑美,它在人们心中所激起的美感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在人们的心中所激起的美感是一致的……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是相通的,在于两者都要以丰富的想像力为心理背景。
(赵鑫珊《爱因斯坦与艺术》)
零和自然数以及带负号的自然数统称为整数。以零为中心,将所有的整数从左到右依次等距排列,然后用一根水平直线将它们连起来,这就是“数轴”。每个整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这些点以等距离互相分开。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据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我有一首小诗单咏零:
零赞
你自己一无所有
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
难怪你这样美
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
(沈致远《说数》)
一个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照样也可以有卓越的成就,科学家也是文学家的张衡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张衡不仅发明了用于观测天象的浑天仪和用于测量地震的地动仪,而且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文学家。
汉代的代表性文学形式是辞赋,而张衡在赋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大赋《二京赋》,小赋《归田赋》,另外,他还有一首着名骈体诗《四愁诗》,这些文学作品对后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步青不仅是一位着名的数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在教学科研之余,与江问渔、王季梁、祝廉先、钱宝琮、胡哲敷、刘淦芝、郑晓沧等教授及张鸿谟助教在一起,组织了“湄江吟社”。他们工作之余经常邀约在一起,寄情于湄江山水,拾柴煮茶,吟诗作赋,为湄潭人民留下众多珍贵的诗词,丰富了湄潭文化。
重庆
重庆中考作文题,近几年有一些共同特点,在来年中考中仍会保留,这样,我们有必要给予注意。这些共同特点有——
就要求而言,第一,一直在强调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这个要求当是针对中学生的作文实际提出来的。现在中学生的作文,写记叙文,没有传神的细节;写议论文,使用万能论据;至于饱蘸感情,更谈不上。正因为这样,重庆中考明确提出了“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要求。中学生的作文现状,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所改观,这样,这个要求当会继续强调。我们平日作文,必须给以重视,向这个要求靠拢。
第二,一直在强调文体不限。其中对诗歌写作,也有明确要求,这就是不少于20行。个别年份,是要求诗歌除外。至于字数,则是要求不少于500字,或者不少于600字。我们可以预测,在来年的中考中,文体和字数要求不会有新的变化。
就命题类型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仍是热点,至于话题作文,可以说考得可能性小一些,只是偶尔为之。需要注意的是:
1.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都包括两种形式,一是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二是材料+命题(半命题)作文。以前用的是第二种形式,以后仍会继续用这种形式。为什么呢?因为给出材料,可以帮助考生正确理解所给作文题目。也就是说,可以帮助考生打开写作思路,从而降低审题难度。如2008年中考题“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我们看到后自然会想,这是怎样的一幕呢?急我们所急,命题人给了我们材料,这就是:
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记忆的屏幕上。
这里一连给了我们六幕难以忘怀的画面,之后用了省略号。我们可以写这里所给的六幕中的一幕,也可以顺着这六幕去联想,写令我们难以忘怀的其他一幕。
2.半命题作文,要求我们补出的成分多种多样。有时是要求我们补出主语,如2006年中考题“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有时是要求我们补出宾语,如2010年中考题“爱是 ”;有时是要求我们补出修饰语,如2011年中考题“我改变了 的色彩”。以后的半命题作文,不会跑出这几种形式。其中所补的内容,题目前所给的材料中都有提示。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会提出特殊要求。比如“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这个题目,命题人就提出了“所填词语要与科学技术有关”的要求。
3.材料作文有时给的是一则材料,有时给的是两则材料,有时还会给三则材料。以后的材料作文,也跑不出这几种形式。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是多则材料,那么审题时就该多下些功夫。一般而言,如果给的是多则材料,那么这几则材料的共同点,就该是我们所写文章所表现的主旨。
湖南
分析近几年的湖南中考作文题,我们能够知道来年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具体地说,就是:
第一,近几年在文体方面,湖南中考要么是文体不限(有时是诗歌除外),要么是限于记叙文或议论文。这些未来几年也不会有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各种文体都要在平时给以学习训练,另一方面又要有所侧重,这就是搞好记叙文和议论文两大文体的训练。这两大文体写好了,就可以应对命题人的一切要求了。
第二,近几年在字数方面一直都是要求不少于600字,这一点以后也不会变。所谓不少于600字,并不是说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说我们所写作文要超过600字,超过多少呢?二三十字为好。也就是格子纸上写到规定的600字后,再多写一至二行。如果写多了,势必会增加阅卷老师的负担,自然他们不喜欢。这样,当然会影响我们的作文成绩了。
第三,近几年多是给两个题目,要我们任选一题。以后这也将是常态,至于给一个题目的年份,则是非常态。两个题目,是不同类型的。这就是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中任选两个。需要注意的是,话题作文正在淡出历史舞台,考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两个题目,我们选择哪个来写呢?这需要从我们的生活积累、平日的训练情况等入手,看哪一个我们能够来“电”写出精彩,就写哪一个。
第四,命题作文,有两种形式,这就是纯命题作文和材料+命题作文。其中,纯命题作文的时候居多。这也是以后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方向。后一种形式,审题时只要把握住了所给材料,也就容易迅速正确理解所给作文题目,正确立意。纯命题作文则不然,光秃秃的,没有材料作依靠。我们该怎么办呢?
1.如果有人称代词,不妨将其指代内容具体化。如2010年长沙中考题“送他人一朵花”,“他人”可以具体化为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等等。如2010年邵阳中考题“有你真好”,“你”可以指现实生活中的人,比如爸爸、妈妈、姐姐、哥哥等,也可以指古代的人物,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还可以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比如武松、林冲、桑提亚哥等。
2.如果是比喻,不妨将喻体补出。需要注意的是,喻体可以有多个。如2009年长沙中考题“春风吹又生”,“春风”除了指自然界春天的风外,还可以指什么?还可以喻指一句温暖的话,一个动人的场景,一件感人的事件,一个新的好政策……
3.如果给的是一个词语或短语,我们不妨补上有关成分,然后问一问为什么,使之具体。如2011年益阳中考题“微笑”,谁微笑?这么一想,自然可以补上许多内容,可以是张三,可以是李四,也可以是自己。为什么微笑?这么一想,自然也可以找出许多原因。如此也就打开了作文思路。
河南
中考作文历来就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今年各地的中考作文题目就成了大家热搜的关键词,
此次中考语文作文A卷和B卷分别列出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让考生自选其中之一写作。A卷作文题目二选一:材料作文:让枫叶红起来的是她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她机会命题作文:……让……长久
B卷作文题目二选一:
材料作文:“三棵树”。命题作文:“我,不只属于我”。
一、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
1.以纲为纲,体现课标精神。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近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写作和有创意的表达。体现课标精神也是2007年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因此,吃透课标精神,是备考2007年中考作文的第一要务。
2.以考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无论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都体现着以考生为本的精神。降低了审题难度,使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2006年选题作文占了主流,让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考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而在材料提示或备选填充的标题中,要求考生以“我手写我心”,彰显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这一命题原则将贯穿于2007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之中,应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3.融合借鉴,凸现地方特色。中考作文的命题总是相互借鉴的。一是借鉴其他省市或地区的命题形式;二是借鉴高考作文的命题经验。在继承中借鉴,在借鉴中出新,是中考作文命题的又一大特点,也是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的又一趋势。同时,各地的作文试题也更加具有地方特色。一是试题体现了本地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考生群体的实际水平;二是试题内容反映了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所以,借鉴创新、凸现特色将成为命题又一趋势。由于各省市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不均衡,使得各省市的作文命题对考生能力的检测上各有侧重。一般地说大中城市,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省市重在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如“生活中的发现”这个题目就有广度有深度,并有一定哲理内蕴,显然是检测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的。考题“现代科技带来的______”这个题目可以折射出科技文化氛围,可以检测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一些经验相对落后,文化欠发达的省市,中考作文命题还是较为传统,把检测的重点仍放在一般的阅读了解能力、构思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如“我的课余生活”这个题目就是课文后单元作文训练题的照搬,“朋友”“假如我是______”仍就是传统的题目,缺乏时代气息,但也是不能小视的。
二、话题作文作为重点应引起考生注意
话题作文一经问世,便备受青睐。中高考对它情有独钟。几年一直占据作文命题排行榜的首位。语文老师对它恩宠有加,唯“话题”是从,不敢稍有怠慢。学生更是口中念的、心里想的、笔下写的都是“话题”,话题作文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那是缘于难以抗拒的“诱惑”。
话题作文较之以往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无疑是一个“美丽的诱惑”,其最诱人之处在于它的人性化设计。因此,考生在考前重点地研究话题作文的写作方式方法、得分技巧,多读范文,多加练习,以期能够重点突破,是很有必要的。
三、命题内容的预测和练习
从近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我们明显地感到,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将是中考作文命题的必然趋势。因此,考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练习,准备素材。
作文试题是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几乎可以说,作文教学搞得好不好,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与败。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作文教学工作。
长期以来,广大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作文教学。从几年前推行课改到现在,无论是从过程来看还是从结果来看,从教师来看还是从学生来看,初中作文教学的形势都不那么乐观。总的来说,至少在农村地区范围内,初中作文教学已经面临种种困局。
二、农村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局
1.课标理念的欠缺。语文课标中关于作文教学板块,部分理念与作文教学的实际不相吻合。如课标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在评价教学效果的现有机制下,像材料作文,已经限制了立意,必须读懂材料和关键性语句才扣题;而任何考试本来就不存在完全自主拟题的作文题型,任何考试作文都有限制性条件。这样,使得课标理念的主导方向与作文教学的实际乃至中考作文命题方向不能吻合。
2.写作教材编排的不合理性、务虚性。现有教材(比如鄂教版教材)中作文教学设计理念、编排体系、操作指导、实施方式与方法也与中考作文命题理念与呈现形式相冲突,让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普遍认为,教材中以话题为单位的写作安排缺乏应对检测的实际意义,这样的训练可有可无;为了能够与中考作文命题方向保持一致,需要另起炉灶,自己钻研,但受个人条件、精力与农村学校要求的限制,另起炉灶式的作文教学步履维艰,盲目、无序、低效的行动在所难免。加之教材中的写作训练部分所占篇幅很小,仅有一些粗线条的写作常识介绍、写作思路提示、写作步骤说明,配套资料也大多不太实用,故而在具体操作指导层面存在很大的空白。
3.教师与学生的因素。农村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理念、目标、实践操作等的把握性不足,受地域条件、自身能力、教材中的写作框框、落后观念的限制,还受教学进度、频繁考试、学校检查等因素的影响,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写前指导与写后评改流于形式,反馈不及时。农村学生较多的表现为缺乏写作兴趣,阅读面窄,积累偏少,写作知识欠缺,生活经历单一,缺乏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4.中考作文命题的影响。由于中考作文试题是一个地区初中作文训练题型的标杆,通常左右着整个地区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如果作文命题青睐话题作文,那么该地区初中作文训练题型也会以话题作文为主;如果改为材料作文题型,那么该地区初中平时的训练题型也会以材料作文为主。一旦教材上的作文题型与中考作文题型不一致,教师弃教材于不顾,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确保中考作文命题具有正确、科学、务实的导向性,应该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5.中考作文阅卷的影响。中考作文阅卷执行的评分标准是评判考场作文的准绳。但实际操作起来,纸面上的标准常常停留在纸面上,具体评分又是另外一回事。有许多时候,中考语文命题人、作文评卷负责人的个人好恶、评分意向往往在评卷中起主导作用,作文评分标准会因种种不可预测的原因被人为改换,大打折扣,这往往会导致负面的社会反响:越来越多的人质疑作文阅卷的公平性、客观性和可信度。
三、对农村作文教学提出的建议
为了改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陷入迷茫、困惑、盲目、无序的现状,综合多方面经验与教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举措:
1.重新审读并修改完善语文课标中关于作文教学的有关表述。特别是审读在实际教学中不适用的、不合理的相关表述,关于作文教学评价方式的表述,剔除不切实际的理念表述,进行修改完善。
2.审读并修订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板块。审读其设计理念、编排体系、呈现形式、操作说明等;坚持以正确、可靠、适用、创新的原则,重新编订写作板块。
3.促进农村语文教师的观念更新和专业化提升。加大对作文教学新理念的宣传力度,定期组织城市优质师资“送教下乡”,定期组织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参加作文教学培训、观摩、研讨、比武等活动,免费提供推介行之有效的新经验、新方法的作文教学书籍、音像制品等,努力帮助语文教师形成自己的作文教学特色。
4.以多种形式引导农村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认识生活。教师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积累写作素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5.高度重视中考作文命题和评卷工作。确保中考作文命题方向与课标理念的一致性,确保中考作文评卷的客观性、公平性,强化中考作文命题的审查评测工作,强化中考作文评卷的规范性操作和有效监督,切实减少命题走偏、作文误判等现象。
四、结语
一、定向
“定向”是指明确训练方向。
训练方向在哪里?很多老师马上就能反应:方向显示在课程标准和历年中考作文的客观现实中。这是对的,但问题是怎样才能避免盲目,怎样将方向把握准确。
课程标准中的“写作”目标,就学生作文水平到达度的要求有高低之别,分一般到达度要求和希望到达度要求。标准中提出了记叙文、说明文、简单议论文、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写作样式并相应提出要求,强调“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这是一般到达度要求。“写作……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是希望达到度要求(因为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达不到这一高度)。这两种要求孰重孰轻须费思量。我认为中考作文训练首先要着眼于一般到达度要求,要就一般到达度要求中的各个“点”规划训练内容,这是中考作文训练的“主旋律”。有的老师一味求高求新,贪大求洋,盲目拔高训练要求,表面看起来似乎有一种训练的强势,实际上于学于考都是不恰当的。
近年来中考作文改革的步伐迈得很快,中考作文的考查方向逐步形成一种主流态势:第一、作文题材主要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生所能关注到的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强调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做到学生有话可说;第二、作文题型主要涉及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近年来话题作文一枝独秀,全命题作文有上升趋势;第三、“淡化文体,不设审题障碍”的要求得到较好贯彻和落实;第四、“语言表达”作为评价作文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在作文评分时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就是这样一种“态势”,我们可以梳理出这样一些训练方向:要引导学生回味整理生活积累,使沉睡在心灵中的生活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要关注各种题型作文的规范,尤其要就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作多类型的细致分析训练;要重视文体和审题训练,因为“淡化文体”并非没有文体,就单个的学生而言,文体的确定和审题立意必然是动笔作文的前提;要重视作文表达的效果,从书写、标点、遣词造句等若干方面,力求表现出学生的最佳状态。
“定向”要关注到学生个体的现实作文水平实际。不同的学生作文水平不同,不同类型的作文学生表现出的能力达到度也不同,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中考作文训练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围绕课标要求和中考作文发展态势,就自己的作文状态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强弱得失,制定出各自的作文训练方向和计划。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有计划地落实各自的训练目标,使所有的学生都练有所得,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提高。这样的中考作文训练才有针对性,这样的训练才是考练的“正途”。
二、示范
平心而论,要想在中考复习阶段使学生作文的能力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是不切实际的,无非是使学生的作文能由毛糙变得光洁些,由松散变得紧凑些,由杂乱变得条理些,由呆板变得生气些。诚如是,就有必要让学生有章可依,有形可模。给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良好的示范文,使学生在体会揣摩中有所悟,有所得,这是一个被许多教师确证为有效的方法。
示范什么?怎么示范?
第一、示范文的类型既要全面,同时又要突出重点。
全面也罢,突出重点也罢,选择的示范文要体现训练方向,符合中考作文改革和当地中考作文考查实际。一般来讲,应涉及如下内容的示范文:题材示范,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文体示范,涉及记叙、议论、抒情各类表达方式;题型示范,涉及各类作文题目样式;构思示范,涉及各类作文的构思范式和变式;等等。
对那些相对重要的作文训练点,应考虑提供多样化的示范文,以开阔学生作文视野,提高学生对某类作文的适应能力。比如命题作文,就某个题目究竟可以写什么,怎么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组类型不同的示范文,学生各取所需,各寻所好,自然会有一种良好的体验和收获。又如话题作文,怎样从材料中获得“写作点”,怎样写才算没有偏题,怎样构思才不致平庸,学生如果有一组作文可揣可模,自然就可获得话题作文的“底谱”。
第二、示范文的选择要切合学生实际,应该是学生“跳起来能摘的桃子”。
有很多老师在中考作文训练时也有意识给学生进行“示范”,但其“示范”往往习惯于提供名家名篇,习惯于提供学生作文中的上乘之作。这些示范文好则好矣,只是学生的作文能力距之太远,学生只好引颈观之,望洋兴叹。
“示范”一定要切合学生作文能力实际,示范文应该是学生“跳一跳”能摘的“桃子”,是学生在短期内通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从课程标准和中考考查方向来看,示范文的选择带有一定的共性,但从学生个体而言,示范文从内容、形式到作文所表现出的能力水平都应该是因人而异,这样的示范才有实在意义,才有真正的效果。
选择示范文的工作不一定都得教师来做,应该把学生调动起来为自己找范文,这样就把“示范”的过程延长了,把学生感受体悟的过程延长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因人指导点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预演
训练的关键在“练”。要求学生动笔写作文是一种训练,但在中考复习期间要想保证作文训练量是很困难的。编写作文提纲相对于写作文来讲只是一种“预演”,是中考作文训练的一种好方法。
为什么好?理由有三:第一、编写作文提纲的过程是一个“回放”生活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积累的生活素材进行潜在的整理归纳,这有利于激活“内存”的素材,实现素材的有效利用。第二、编写提纲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审题立意、构思脉络、组织语言的过程,只是把外在的“写”转化成了内在的“写”。第三、编写提纲虽然内在的活动十分丰富,但耗时少,可以使作文训练保持一定密度,能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示范”是为“预演”做准备,“预演”是“示范”的延伸,“预演”应该在“定向”的前提下结合“示范”的内容进行,保证训练内容的多样性。
第三部分半命题
1认真审题
应对全命题的作文,一定要对题目(包括其中的导语部分)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词、要明确其意思,从而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
特别是要对局部关键性文字进行反复推敲。所谓的关键性文字,主要是指“题眼”(如主谓短语类试题中的谓语,偏正短语类试题中的修饰词,动宾短语试题中的动词等)。对这些词,可直接解词释义,可以进行近义辨析,可以进行置换比较。比如,“这也是课堂”这个题目,通过解释明确“也”是“同样”的意思,或者删去“也”变成“这是课堂”并与原题进行比较,我们都可以得出结论:只能写教室以外的“课堂”。还要注意题目暗示的文体指向:比如,“小议”、“之我见”等词语进入题目,就说明一定要写议论文了。
审题时,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部分。很多全命题作文都出了“导语”,用以启发思维、拓展范围,我们决不能忽视其中的若干限制以及给出的写作角度。
2扣题写作
对于给定的命题,千万不可以偷换概念,一定要扣题写作。具体来说,可
以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下笔扣题开一枪。也就是说文章开门见山,直击题目,从而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二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中;也可以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穿插在文中。这些做法能够不断强化题旨,保证了文章依轨而行。三是锁下题目作结尾。文章的结尾一定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可以说,开头点题并不是必须的,但是结尾必须点题。
第三部分半命题
1扣住题眼,提示语中寻觅立意
半命题作文因其给出一半的题目,审题时,要紧扣题眼,在提示语中寻找适合的立意角度。举例来看,2007年江苏扬州中考作文试题“‘吃???’前面有这样的提示:“吃”能折射出生活、社会,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这实际上就告诉考生,写作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吃的表面现象上,要挖掘出深刻的主题。你可以将思维发散到“生活、社会”中去,更可以从其中挖掘特定的哲理和文化。
2巧妙补题,省略号中另辟蹊径
写作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谨慎补题于前,方能潇洒成文于后。考场上,一般怕动脑筋的同学往往会从后面的提示中选一词,因为这样最省事,又最保险。殊不知,这样做可能出现很多“撞车现象”。要想在众多相同题目中脱颖而出,难度系数就会增大。如果能在省略号中另辟蹊径,就会大大减少撞车的几率。今年获得满分作文同学无一例外是走了这一条捷径。如湖南益阳2007中考作文题以‘那一双??的眼睛’为题作文,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空格处可填‘渴望’、‘关注’、‘失望’、‘愤怒’、‘美丽’……”几篇满分作文分别填写的是“忧郁”、“温暖而有诗意”、“无助”、“流浪”、“坚毅”等,都是从省略号中另辟蹊径,通过自己的比较筛选而巧妙地补题。不同的题目决定了不同的写作中心、材料及表现手法,不可小觑哦!
但是,如果题目中对此有限定:规定只能选填提示的几个词语中的一个,那你就不能采用“外援”喽!
3精心选材,巧妙对接生活体验
考场作文,需要精心选材,考生可以对接日常生活的体验。江苏扬州一考生写的《吃咸肉的两个月》,浓郁的气息让人陶醉。如“男人种了地回来,往长条椅上一坐,粗声喝道:‘弄碗咸肉来!’”有动作、有声音,人物个性鲜明,文字背后表现的其实是作者对生活敏锐而细微的体察,地生活发自内心的欢喜和热爱。河南课改区一考生写的《那一次,我很快乐》,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实际生活为材料,一场家庭战争由于“我”这个“家庭剂”的劝告而停止了,吵闹了十多年的一结婆媳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很有生活情趣。此外,还可以对接阅读体验,对历史人物、历史题材予以深度关注,让旧题材焕发出新光彩来。
【摘 要】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浅谈了如何让学生走出作文写作的低谷,如何能够获得写好作文的方法和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获得好的评定。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现状分析 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115-01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因此,初中老师比较重视作文教学,但现行的作文教学又有着一些限制学生发展的思路和模式。
一 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
在应试教学下,作文的教学也是应试化的。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功利性、盲目性、公式化、快速化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也限制着他们写出真实情感和具有灵性的作文。
1.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
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素质教育的开展进退维谷。因为,评判一个学校、一位老师往往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特别是中考的成绩。这种评价机制决定了教师要不断地钻研考试题型、不断搜集中考信息,努力把握命题的趋势,进行针对性的操练,于是,更多的教学是围绕中考进行的。猜题、押题,让学生背作文,记精彩段落成为作文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期望短期内见效,一考成名的功利性,使得作文教学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2.作文教学存在盲目性
作文是水磨的功夫,写作能力是平时日积月累形成的一种能力,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要花费很大精力。于是,作文教学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如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或为了赶进度,每个专题后面的与写作相关探究合作内容都被压缩。
3.强化应试作文模式化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他们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组织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处理水平和能力。对此,一些老师就形成了所谓的解题公式,作文教学公式化现象较严重。作文来源于生活、需要生活感悟,只有融入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这种有形式无内容,有内容没情感的作文怎么能得高分呢?
二 加强学生内力提升,提高写作实力
作文教学不理想,老师应负主要责任,主要是教师没有引导好学生,没有发挥好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学生对社会生活关注不够,本身文字功底薄弱,对事物没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和见解,以及学生的书写、卷面问题也不是老师一下子能解决的。但是,教师认识到问题,就要设法改变现状。
1.由感性到理性思考
中考作文越来越强调学生情感的表达和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从强调感性的抒情逐渐地转向考察理性的思考,也就是考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社会现象、生活事件独立的语文见解的思考,命题形式有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选用的材料应该说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也越来越关注社会热点,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如果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思考人生、挖掘情感,那么,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还是有可能的。
2.提高审题意识和能力
中考作文往往在审题立意方面不为难学生,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看到题目后,简单分析材料,随便找个立意写就行。有作文专家告诫学生,只要是你想到的第一个立意,千万不要写,因为那一般是浅层的,大家都能想到。在写作中需要深入思考,运用发散性思维,运用联想和想象链接社会生活。但是要注意不能脱离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匠心谋篇加强文体意识
考场作文要想得高分,首先要吸引老师,特别是写好开头。但是,学生有这样的心态,认为只要开头写得好,后面差点不要紧,因为只要开头给老师有了好印象,分数就不会差。其实,老师最讨厌投机取巧的写作态度了。因此,写作要尽量一波三折,通过设置悬念、制作巧合或情节突变、意料之外等,让老师看出行文的变化与艺术。另外,要加强记叙文的写作。因为中考基本都是考查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水平,因此,写作要详略有度,格外注意事件、人物的细节描写,通过细节让老师看出写作的功力。细节传神,情感可能就通过细节描写很自然地流淌出来了,这样作文就容易去感染读者、打动评分老师。
精练的语言也是得高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平时作文训练时,还要注意锤炼语言、写出文采。如果没有好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打动不了阅卷老师。
总之,教师要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有兴趣地投入到作文写作中来,让他们多阅读、多观察、多反思;并对自己的作文有修改意识,不断地取长补短,如此,才能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从而获得作文阅卷老师的青睐。
参考文献
1、分清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①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供考生确立写作中心的。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是帮助命题人引出话题、帮助考生理解话题的。
②材料作文的写作必须始终紧扣材料。考生写作时先要叙述材料,接着从材料中得出观点,然后再发展下去,阐明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而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对考生来说只起个帮助理解话题的作用,作文中不必也不应该再使用这个材料。有些考生不知道这一点,在文章中又用这个材料作论据去阐明观点或者就在这个材料上进行补充、拓展以敷衍成篇,这就大错特错了。
③材料作文的主题是确定的,这主题就是材料中所蕴含的观点。话题作文的主题是不确定的,它只确定一个写作的范围。
④材料作文文体适宜写议论文,话题作文文体不限。
2、发散思维,训练拟题
我们常说“题好一半文”,拟题到位是作文成功关键的一环,下面以我们训练的一个话题为例,谈谈话题作文的拟题训练。
以“朋友”为话题
①书是我的真朋友
②诤友
③以琴为友
④友谊地久天长
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⑥朋友是一把伞
⑦我的知音
⑧海内存知己
⑨天涯若比邻
⑩同舟共济是朋友
[11]高山流水觅知音
要拟一个好题目,最好不要直接以话题为题目(当然,有时话题也可以成为题目),可以在话题前后缀加词语,也可用引用、成语、歌词、俗语、化用诗句等形式拟题。
3、多角度捕捉生活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到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大千世界,异彩纷呈,我们行文时也要独具慧眼,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选择不同的角度展示其丰富性。例如以“快乐”为话题,可写的角度颇多:得到别人的理解是快乐;学有长进是快乐;战胜自己的缺点是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快乐;“叶落归根”是快乐;观赏大自然的清风朗月也是快乐。同学们可以自设话题,进行思维发散训练,可以从横向、纵向、逆向多角度进行发散思维,这对考场上行文的游刃自如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4、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纵观十年来中考作文,感到作文语言功力不足。如何在短期内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注意雕琢语言――能增加行文气势和美感的对偶句、排比句、反问句,活跃在你作文的字里行间;能达到言简意赅之境的成语、俗语、诗句流淌在你作文的情境中。这些会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刮目相看。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推敲之功,应该给我们一点启迪。
5、积累观察莫懈怠
很多考生上考场最忌讳的是无米下锅,这主要是积累不够。这需要坚持每天读读报纸,了解本埠或国际国内大事;条件允许每天上网十分钟,浏览时事新闻;有恒心者坚持写日记,量的积累总会有质的飞跃。也可以做点名人故事、名言警句、成语、诗句的积累,坚持五十余日后,你就会有一个小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