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年教师成长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外国语学校品牌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时代和教育形势的需求,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刻体会到:“名师培育名生,名生铸造名校,名校成就名师”,因此,名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的名校品牌化建设的保证。外国语学校现有一批享誉油田的各级各类名师,他们是学校品牌化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是,分析学校的师资结构,近五年进校的大学毕业生30多名,占到学校教师人数的三分之一强,全校教师平均年龄34岁。整个教师队伍既是一支年轻、有为、灵动、富有激情的团队,也是一支教学经验、案例积累还需加强,教育知识还需尽快转化为教育能力,整体教学研究能力还有待提高的教师队伍。
而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和顶梁柱,“青年教师兴则学校兴;青年教师强则学校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分局职代会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外国语学校应再造一批名师”的要求。因此,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工作,搭建成长平台,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铺路搭桥,使青年教师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保证。
总结这几年培养青年教师团队的工作,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我们认为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建设校园文化,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有专家认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场。这是启示学校需要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所需要的环境,要用健康的一流的校园文化去影响教师。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细节决定成败”的核心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是教师提升认识,形成凝聚力,践行学校文化思想的过程,是凝炼教师的进取精神和高尚师德,使教师乐于成为一个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正气正义,富有责任的外校人的过程。近五年来的30多名年轻教师,虽然毕业于不同的院校,但是到了我校,那种无形的核心文化让他们积极凝练自己,很快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争先恐后,迅速站稳了讲台,成长为一个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学校欣赏的青年教师,学校两年被评为吐哈油田教育分局“青蓝工程”优秀单位。
二、搭建成长平台,拓宽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
一流的校园文化固然会激励青年教师,但要青年教师能持续快速成长,释放青年教师特有的激情和才华,必须搭建青年教师的成长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地为青年教师提供用武之地。
作为外国语学校教师,由于承载着家长和社会的厚望,承载着上级领导所给予的期望,很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较大的职业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思想。但是如果因之而不敢让青年教师承担各种岗位的工作,既是对学校的品牌化发展不负责任,更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不负责任。所以,学校放手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并积极引导青年教师乐观面对生活和工作,养成在各种重要岗位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去积极从事重要岗位的工作,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指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搭建的平台中成长,在少先队辅导、班主任、部门干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重要岗位的多途径工作中不断成长,悄然成长。
以本学期为例,大队辅导员由青年教师担任,在27个班主任中,青年教师就占13个,11个教研组长中,青年教师为3个,还有9名备课组长,各部门干事中,青年教师有5个。这些青年教师不愧是外国语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充满朝气,充满活力,他们尽力工作,努力工作,显示出他们思维敏捷,具有独创精神的特点,不断地用自己新鲜的思想和青春的激情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欣喜。青年教师王,潜心于班主任工作,方法灵活,贴近学生的心灵,深受学生的喜爱。她在分局第十次班主任例会上的主题发言《“o型血&胆汁质”——我的班主任之路何去何从?》从“职业性格“超越“自然性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以致用、品人vs读书、做不成“淑女”做“书女”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做班主任的经验,引起了全体班主任老师的共鸣。
三、制定发展目标,明确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向
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明确的、有价值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的产生,并指引人的活动方向。学校认识到“只有教师会思考了,才能教出会思考的学生。只有教师会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了,才能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发展目标”。学校指导青年教师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学年发展规划,让每—位青年教师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有阶段性个人发展计划。能结合工作实际,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提出适合自己特点的个人发展要求,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个发展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和学年个人成长目标。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从优势与不足正反两个角度,可涉及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分析。学年个人成长目标。结合现状分析,可制定一个总目标。然后结合学校确定的青年教师成长具体方案中的要求,从自身素质、教育教学专著研读、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编制试卷、听课学习(确定自己主要听课学习的导师)教学研究博客、学困生转化、撰写教学反思、评课稿、教学叙事等方面确定具体目标,要求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
学校要求在制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更要落实行动,并建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盒。档案盒的建设使青年教师的成长的积淀更加丰厚,体现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有助于青年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个性的教学风格和思想,为成长为名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中青年教师张老师的档案盒中整理了学科教师课改实验计划、小结,培优补差计划、总结,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总结,语文考试试卷、期末单科成绩表、试卷质量分析、学年个人成长计划、教师个人业务工作总结,课改教案、学习体会、论文、教学反思、听课记录、学生作品等内容,资料翔实,装订规范,很好的显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轨迹。
四、提升专业技能,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专业结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调整,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必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进行整合,这是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分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很重视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
(一)课题研究体现具体行动
学校特别注重校本教研,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倡导“我的问题,我面对,我解决”的教研思路,要求注重过程,注重实实在在的成效,在研究课题中学校把申请的大课题具体细化为方便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课题,以切实突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在行动中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近几个学期以来,学校专门召开小课题研究交流会,推进小课题的研究。目前学校现有中语会课题一项,自治区教研室课题两项,分局课题四项。学校加强指导培训,营造研究氛围,重视实施过程,重视研究实效。在这些课题研究中,青年教师勇于承担研究任务,30多位青年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研究任务,其中中小学语文组的孙、王、李、张等教师在自己的“录评课活动和论文交流活动”中,积极展示“积累与创新写作”课题的研究成果,勇于承担研究课,使课题研究和自己的专业成长紧密结合起来。青年教师王和尤,分别是本课题组的组长,两位老师怀着一颗谦虚的心,积极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参加分局课题结题评审活动,提升了自己的研究水平。
(二)三类课程提倡勇于承担
随着“两基”迎“国检”工作深入进行,分局高瞻远瞩,站在时展需要的高度,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高度,积极主动的开设了“三类课程”。但是,大多数老师对“三类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理念认识阶段,因此,为学校开设该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校明确“三类课程”的开设,师资力量主要培养青年教师,依靠青年教师来实施教学。所以,广大青年教师纷纷担任劳技课、研学课、国学诵读课,一边教一边学,学课程特点,学教学理念,并积极实施。在分局组织的“三类课程”教学研培交流活动中,青年教师火和李分别承担了研学课《实验教学法》和劳技课《制作环保手提袋》两节研讨观摩课,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问题探究意识,赢得了与会专家和听课老师的好评,特别是劳技课《制作环保手提袋》更是得到自治区专家的高度评价。
(三)研讨交流突出有效教学
近三个学期以来,在教育分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想青年教师之所想,急青年教师之所急,成立导师团队,借助录像设备,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举行“夯实各个环节,追求有效教学”的备课、授课、评课、论文交流“四位一体”系列活动。
备课,突出“智慧协同”。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导师引领,同伴讨论,青年教师归纳整理,通过全面读懂教材、全面掌握学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设计成为青年教师、导师、同伴的“智慧协同体”。
授课,突出“学生主体”。在授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老师只起引导、组织、反馈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走进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自主学习体”。
评课,突出“反思成长”。在评课中,导师主评,青年教师反思。既整体观照课堂教学状态,又对照录像微观分析各教学细节,做到充分肯定优点激发青年教师的发展潜能,善意提醒不足防止课堂教学无效。使评课过程成为反思过程、激发优点、再次改进的“成长助推体”。
论文,突出“总结提升”。在论文撰写中,学校特别引导青年教师,既要立足于这节课,从课堂教学中挖掘素材,更要用新课程的理念关照自己的课堂教学,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总结提升,使自己的论文写作不仅仅满足于这节课的分析,而应成为自己一段时间以来以这节课为例的“总结提升体”。
一系列的教师专业成长载体的夯实,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和“三类课程”的教学能力有明显提升。授课、授课、评课、反思、论文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名师培育名生,名生铸造名校,名校成就名师”,经过不懈的努力,外国语学校的青年教师专业化迅速成长,盘活了学校人才资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年年创历史新高,办学水平突飞猛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5-0074-02
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急剧上升,由华中科技大学沈红教授领衔完成的一项名为“学术职业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研究”的课题发现,我国有近70%的大学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理论教学工作、实践指导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由于部分青年教师没有完成好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同时由于工作经历、工作经验的缺乏,不熟悉实际业务工作,也有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业务培训,因此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个教师从专业认同到专业适应,再到专业成熟,进而发展到专家型、智慧型教师,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而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关键。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青年教师确立个人长期的专业发展方向,从而促使教师走上自主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使其尽快适应和胜任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
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般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过渡阶段,本阶段的青年教师主要是由学生转换为教师的角色转换,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教学方法与手段,了解教学工作的要求,能基本适应教师这个行业。第二阶段是适应阶段,在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阶段的青年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进修,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跟上高职教育发展的轨道,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有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本阶段的青年教师对高职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大部分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因此要能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和发展。
然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的职业信念、知识领域和精神品质等不断更新和完善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一个实践与学习、感悟与研修、个体潜能开发与群体智慧共享相结合的发展过程。本文就以如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确定成长目标,树立良好心态
教师的职业生涯能否获得较为理想的成长发展,能否有所建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青年教师时期的努力方向,因此青年教师应该及早对自身发展作深入的思考与长远的规划。青年教师踏上工作岗位首先要确立明确的专业目标。目标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巨大的导向作用,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成就,也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确立明确专业发展目标能促进自我快速进步,对日后自己的成长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和可贵,它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一个人如果经常处于积极的心态中,那他在每个问题与困难面前看到的都会是希望和机会。所以,青年教师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也一定要拿出青年人那种敢冲敢想、敢讲敢拼的精神,要体现新时代青年所应具有的精神面貌,并且我们还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它,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二、结对青蓝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典范
“青蓝工程”的“青”为青年教师,“蓝”为指导教师。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地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青蓝工程”的结对能为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也为发展骨干教师起到带动作用,更为促进教师交流互动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作为青年教师,要向其他老教师、骨干教师学习,不仅努力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第一,青年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要确定自己专业发展的具体规划。第二,青年教师应虚心好学,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学习,勇于实践,积累教育经验。青年教师在坚持跟班听课的同时,也要主动邀请指导教师听自己的课,并且做好听课记录,写好教学心得,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随时汇报自己的教学情况,及时请教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要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典范作用,师徒互动,共同提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发挥“青蓝工程”的育人功能,逐渐塑造广大青年教师向名师型教师方向发展,引导青年教师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争取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开展教学反思,养成研判思维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推进器,也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此外,教学反思同样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怎么样反思?首先,听课后反思。听课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思考、提升自己的过程。当然听课的时候,应带着自己的观点和设计理念去打量审视,而不能失去自我,这样才能在吸收别人的精华的同时,也能发现别人的不足,这样才能促进自己今后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的转换,也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其次,在成功处总结,也在失败处反思。每个教师都会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不仅仅是一整堂课,哪怕只是自己上课时设计的一个精彩的教学环节、巧妙的导入等,成功了,也应该仔细想想:为什么会成功?有什么收获?这样的总结和反思有利于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精益求精。但是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自己的教学失误,我们同样也可以想想:为什么会失败?什么原因导致了失败?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这样的总结和反思更是一种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宝贵资源,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最后,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阅读是一种吸收、积累的过程。阅读多了,自己的想法也多了,感悟多了,收获也多了,便会不断促进自我反思。通过阅读一些理论文献同样也可以使我们对一些问题找到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和解释,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得到升华,也能写出富有创意的教学科研文章,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四、立足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育科研对于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引领的作用,也能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它同样也是青年教师实现人生观和职业观的基本途径。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提高过程。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而教育科研恰好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才能在教育领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解决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尤其是青年教师,由于缺少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然会更多,这时如果能选取一部分进行研究,并认真总结,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样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很巧妙地处理类似的问题。在进行教育科研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必然要阅读大量的理论书籍,充分了解科研对象,并将相关的知识吸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去,这样既增加了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又提高了教学水平。所以,教育科研是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院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与明天,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也是学校走向成熟的标志。但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在漫长的教师生涯中,青年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大学教育的育人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课堂技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 何瑞麟.试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问题的研究[J].教师,2012,(1):23.
[2] 张芸芸,齐运瑞.关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11).
[3] 郭平,杨越.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7).
[4] 傅美芳,朱坚.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现状与缓解策略探 讨――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青年教师从走上三尺讲台那一天起,就要学会享受寂寞。教师工作很辛苦,教师的收入也不高。在工作之余,有些教师就耐不住寂寞,与一些同事打打麻将,或者在家看看电视、上上网来打发时间,以此娱乐自己、消除寂寞。在工作之余进行娱乐本无可厚非,但有些教师过于沉迷,这就不对了。还有些教师因为羡慕别人的高收入,利用业余时间去搞第二产业,进行创收,既劳累了身体,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遵守这个职业的规章制度,就应该为这个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特别是青年教师,面对压力和诱惑,很容易迷失自己。所以,青年教师要学会缓解压力、抵制诱惑,学会享受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学会在工作之余维护教师的形象,利用宝贵的时间自己多充充电,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呢?青年教师应该会享受寂寞,在寂寞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寂寞中让自己美丽无限。
二、会上一堂好课
上课是教师工作中最主要的内容。在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很多青年教师都充满了激情,他们为了上一节课而花一个晚上的时间进行备课,为了给课堂添亮色而去查阅大量的资料,为了掌握好每个教学环节所花的时间而把一块手表放在讲台上。但是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教师的教学激情在慢慢减去,直至把上课当成是一项任务,直至让自己变成一个平庸无奇的人。青年教师应该找回当初的教学激情,把每一堂课都当成是自己的一个作品,把每一堂课都上好。当然,要把一堂课上好也并不简单,青年教师应该多听课,多研究如何上课,多动脑筋想如何上好一堂课。只要用心,在教学上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出一堂经得起推敲的好课来。青年教师的课上得好了,越来越受学生欢迎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了,自己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会在上课中获得愉悦感,就会去学会享受上课、享受自己的工作。
三、会与学生交流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应该学会与学生交流。有人可能会说,与学生交流谁不会啊?但是要与学生交流好却并不容易。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着丰富的情感。所以,青年教师应该仔细研究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各种特点做到心中有数。青年教师还应该多学习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让自己与学生的交流做到有章可循。在课堂上,青年教师要学会用眼神、用手势、用言语与学生进行交流,要学会如何获取课堂的一些信息,就课堂本身与学生进行巧妙的交流。在课堂上,青年教师要学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把这堂课完美地上下去,要学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要学会在与学生交流中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课余,青年教师也应该学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拉拉家常、与学生聊聊烦恼、与学生谈谈理想等。青年教师与学生交流好了,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了,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更好地开展下去。
四、会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入职,成长,途径,建议
1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
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全国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总数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学历较高,基本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相当一部分有博士学位。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国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占总教师数的三分之二多。高校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学和教学改革的主要力量,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也引起了普遍的关注,青年教师的顺利成长也是他们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要[1,2]。
2 国内外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路径概况
针对高校教师成长路径的研究始源于美国。美国学者通过揭示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所呈现的阶段性及其特征,提出了一些教师专业成长分阶段理论。例如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学者弗兰西斯.富勒(Frances Fuller)提出了教师发展的"四关注阶段理论",即职前关注阶段、入职初期关注阶段、教学情境关注阶段、关注学生阶段,该理论的提出拉开了教师专业成长发展阶段理论研究的序幕。之后又有很多的教育专家提出了其他的青年教师成长理论。
国内学者借鉴西方国家教师教育研究的成果,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进行了研究。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一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教师成长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校管理中的关注的问题,我国专家学者对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专业发展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比较典型的研究包括:叶澜教授等将教师成长、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和"自我更新关注"等五个阶段,探讨了不同阶段教师的成长特点和各阶段对于教师的管理方法。总结国内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研究成果,基本上都同意在教师管理中,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带头进行相关研究,在绩效考核中应充分引入激励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和相应的激励措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激发教师工作责任感。通过将压力变为动力,调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极性。针对教师难于进行当面控制和高知识水平的特点,以任务驱动为基本手段,以考核指标与教师利益挂钩为基本制度措施,运用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实现对教师的目标责任制管理。
近几年,国内外高校都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要考虑以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素质为中心,安排科学合理的培养教育内容,选择有效的培养方式,达到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明显提高。我国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式也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外一些高校的培养模式,但近几年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也进行了相当的改善,总体而言,现在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式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但在实施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仍有很大改进的空间。
3高校教学改革中青年教师成长路径探讨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教育和科研工作的支柱,也是W校发展的未来,高校应把青年教师培养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进行高校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青年教师的现实情况,设身处地从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给青年教师创造成长空间。青年教师新入职的前三年时间非常宝贵,这期间如果青年教师得到有效的培养,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游刃有余。如果没有好好利用这三年,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乃至师德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其日后的教师生涯不免充满曲折,以下是高校青年教师在成长路径方面的建议。
3.1 建立合理完整的入职培养体制
高校教师入职培养在青年教师成长路径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入职培养很多的培训和时间,这其中包括岗前培训、导师制培养和校本培养。现在很多高校的入职培养更多体现在形式上,对青年教师工作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缺乏有力的监管,第二点是培养机制和培训内容需改进。因此,建议首先政府应出台有关高校青年教师入职培训的法规制度,明确岗前培训的内容、周期、考核方式,以便于有制度可以遵守。其次由政府和高校联合建立针对该培训的监管机构,监督管理各高校入职培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入职培训不流于形式。
3.2 在教学方面应逐渐让青年教师学会独立教学
关于本科教学方面,应首先明确教学的意义、大学的课程体系结构,然后系统的讲授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同时应讲授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双语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实践教学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应用技术型高校中,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应通过培训告知青年教师大学实践教学的体系结构,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等如何开展、如何指导、如何考核等。
青年教师除了教育他们要热爱本职工作以外,还应该在思想上对即将从事的大学教师这份职业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入职后的导师制培训即是实践锻炼,青年教师至少应承担一年的助教工作。在担任助教期间,青年教师需逐步完成导师规定的各项任务,从基本的备课、撰写教案开始,包括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分配课堂时间,如何开设计实验,如何设计考试试卷,如何批阅如何录入成绩,如何备案各项材料等等。这样青年教师一定会对所属专业的教学工作有了深刻理解[3]。
3.3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关于科研方面,因为青年教师基本都有两年以上从事科研的经历,所以无需过多培训,与硕士或博士生导师的科研工作一脉相承,高校在促进青年教师科研工作方面的重点是让大家明白如何以高校教师的身份申请科研立项,以及科研项目如何报奖评奖等流程性的内容,可以举办项目申请培训班或请专家讲座等形式带动该项工作的开展。
3.4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应注重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
关于师德修养方面,首先应明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即树立主人翁责任感、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团队协作等。应使青年教师意识到这些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还是行业要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首先就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质。
4结论
高校教学改革的中心是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中的中心地位,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并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在这些目标的实现中主要依靠正在成长的青年教师,他们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教育和教学改革中应不断地探索如何更多更好地让青年教师充分参与,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误区一:“先听课,后上课”
青年教师要想少走弯路,尽快站稳讲台,需要不断向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同时也需要这些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于是,听课也就成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需求,有很多学校甚至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先听课,后上课”“听一节,上一节”的明文要求。
“先听课,后上课”“听一节,上一节”的要求,在基层学校非常流行,是学校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常规做法。这种要求表面上看似乎很合理,但是,我觉得这样做违背了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律,徒有表象的繁华,而内在实质是空虚的。
听课,对青年教师而言,是其成长的必要途径,但是,我们还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听课才是最有效的。试想,青年教师缺少的就是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欠缺的是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对课堂的驾驭、教学环节的设计,而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课堂教学的实践。我们提倡青年教师要多听课,目的是希望通过经常去听老教师的课,使青年教师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他人的成功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在不断改进中提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先有一个实践的基础,这个基础就应该是而且只能是青年教师自身教学的实践――上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唯有先“上课”,先实践,再“听课”,才有改进的依据和可能。如果没有自己的“上课”实践,直接进入“听课”的环节,那么就缺少了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这一对青年教师成长最为重要的环节,极易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
绝不是危言耸听,“先听课,后上课”“听一节,上一节”,久而久之,必然会使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沦为“模仿秀”,青年教师也必将成为“搬运工”和“传声筒”,并最终丧失自我。
因此,青年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以快速提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上课,再听课,继而反思,最终调整。
误区二:“专注教学,少搞科研”
在很多学校的青年教师培养中,普遍的、流行的做法是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轻视甚至反对教师从事教科研,要求教师“专注教学,少搞科研”,并认为教师从事科研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
实质上,这是一种着眼于升学率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也是一种鼠目寸光的短视行为,更是对教育教学科研的误解和歧视。
我始终认为,教科研工作是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作为一名教师,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跟上时展的步伐、提升自我品位,唯有以教科研为阶梯,不断进取、不断钻研、不断攀升;教科研是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经验和能力的最直观、最具体的表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提高的必备条件和必然途径。
因为我们都知道,教科研的基础是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师从事教科研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已存在或新出现而还未解决的实际问题,它既是一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又反过来运用总结出来的理论与思想去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概括地说,教师教科研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实现提升”,其流程应该是“问题――反思――解决――提升”。
教师教科研的核心是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反思的核心是“问题”,是问题牵引下的反思;反思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反思。反思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立足岗位、提升专业素质的一种有效培训途径。反思,是教师从事教科研的主要方法,是中小学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基本、最可行、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尽快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们既需要“埋头拉车”,更需要“抬头看路”。我们应当鼓励青年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之初,就应该养成对自己、对他人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如果我们从青年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之初就浇灭了从事教科研的热情,实际上也就阻断了青年教师快速提升的最便捷的路径,那么,长此以往,就必然会使青年教师沦为“教书匠”。
课题研究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由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参与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简要谈一谈课题研究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2006年6月笔者有幸参与了“亲近经典”语文专题阅读实践与校本教材开发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项目批号[2006]6号。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能够参与这样一个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活动,是一件极其难得的事情。就本人而言,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但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比我当初想像的要复杂、艰辛得多。最后,在任玲、代晓春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在课题组21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该课题的研究,并且最后顺利结题。
从参与的整个历练过程和切身体验来说,笔者认为,在读、讲、写三个方面都受益匪浅。“读”即广泛阅读,“讲”即课堂实践,“写”即教研提升。下面,我就课题研究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中的意义从广泛阅读、课堂实践、教研提升三个方面具体阐述。
一、广泛阅读
没有广泛阅读,就没有研究方向;没有广泛阅读,就没有真正的课题研究。广泛阅读,是课题研究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一旦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下来后,那么,广泛阅读也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一要义和必经环节。就笔者来说,因为当时研究的课题任务是莎士比亚及其悲剧(跟教材的结合点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中《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这是跟中学生阅读实际距离较远并且非常陌生的外国文学。为此,我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广泛阅读。为了准确深入地了解作者,我从莎士比亚人物传记读起。在这方面,我阅读了童一秋主编的《世界十大文豪——莎士比亚》,李政主编的《与名人有约》(莎士比亚部分),张可、元华翻译的《读莎士比亚》等。为了精准把握整个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我在对比了两三个翻译版本后,选取了相对最能保持原著特色的朱生豪译本《莎士比亚戏剧集》。为了研究戏剧语言尤其莎翁“莎化语言”的独特魅力,我还广泛地阅读了谢伦浩主编的《世界著名台词鉴赏》,刘孝通主编的《外国文学艺术发展史》等。
有了广泛阅读,我对莎士比亚及其“四大悲剧”就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做这个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学视野有了一定的拓展。
青年教师做课题研究,最有意义的地方,就在于阅读范围的扩展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广泛阅读会使青年教师从阅读中汲取养分和智慧,从阅读中完善知识结构、延伸阅历、开阔视野。
二、课堂实践
如果说,广泛阅读是青年教师做课题研究的基础,那么做课题研究的另外一个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青年教师能够把其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即课堂实践中。
笔者从自己开设选修讲堂的课堂实践过程中,得到启示:课题研究对于一个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锻炼了青年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选修讲堂的开设针对的对象跟平时课堂教学有所不同,所以,我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掌握他们对外国文学、对莎士比亚、对悲剧的已有认知程度等情况。经过对参加这门选修课的学生实际情况的真实了解,我才能根据他们的所需和我所掌握的资源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找出跟学生实际相结合比较紧密的地方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课堂既能扣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让学生最大限度掌握我的课题研究的精髓所在。二是锻炼了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课前的精心筛选和准备,并对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提炼,这正好能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应用材料的能力。从而让自己的各种零散的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完备。对于教学设计,也能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提炼出最精准最恰当的素材,整个的教学流程当然也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通过课堂实践这个环节,青年教师必将能在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教研提升
教研是青年教师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说能教书只是“匠”的话,那么,做研究就是从“匠”走向“家”最好途径了。因为有了广泛的阅读作为积淀,有了课堂的实践作为实战。就具备了使青年教师从“匠”走向“家”的重要条件了。如果对课题研究中某一个问题产生困惑,抑或产生兴趣,千万不要放手,多个心眼、多点思考,勤于动手、善于总结,就有可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如果能尽量形成文字的形式,这也就将会成为以后教研论文的基本雏形了。就笔者自身而言,我对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进行了重点分析与思考,已经形成了近四千字的单独小论文。
[关键词]课题研究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68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青年政治教师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专业水平的途径有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教师自己积极参与,投身到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中去。课题研究是当前研究教育改革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青年政治教师要积极地参加教学研究,针对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找出研究课题,并积极进行探索。实践证明,如果青年政治教师对课题研究有热情,那么研究也会让他们有自信、有成果、有目标、有发展,从而实现双赢。在此,笔者就如何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青年政治教师专业成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让青年教师有自信
近年来,我校新进了不少青年政治教师,他们有热情、有干劲,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缺少工作方法,往往不够自信。特别是上竞赛课或展示课时,他们表现得不够从容、自信。而一些参加过比赛得到过锻炼的青年教师,情况则截然不同。随着获奖机会的增多,他们自信心增强了、专业水平也提升了。另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缺乏自信的教师,课堂上不敢管理,学生不太喜欢,教学质量上不去,家长不太认可,领导也不太欣赏。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政治教研组申报了一个省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以专业成长培养青年教师自信心理的研究”。我校多数青年教师参与其中,承担了不同的研究任务。研究引导着青年教师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探寻出一种增强自信的方法。实践证明,青年政治教师自信心的树立与其专业成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课题研究能激发青年政治教师的研究热情,促使其业务能力快速提升,真正达到“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成才”的目标。
二、研究,让青年教师有目标
如今,各校都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但是,我校各学科教研组在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还很欠缺,于是我校政治教研组便申报了一个省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并进行研究。期间,我们积极组建研究队伍,成立了以教研组长为组长,组内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团队。大家广泛搜集资料,整理研究材料,拟定实施方案,启动课题研究。课题组定期总结研究成果,并对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每学期写出一份过程性研究小结。在研究中大家立足实际,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并把研究成果上升到一定高度,为课题结题提供成果支撑。在研究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过程中,教研组组织青年政治教师完成了系列校本教材的开发,共开发了校本教材二十余本。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运用,不但为课题结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校教育增添了亮色,而且为青年政治教师增添了干劲,让他们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三、研究,让青年教师有成果
近几年,政治教研组开展的课题研究,不但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发展意识,而且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影响。为践行课题研究,青年教师把校本课程选修模块下发给学生,供学生选择,实行走班制教学。这样不但使校本教学落到实处,而且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主体,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以课题研究为契机,青年教师所开发的校本教材《贵溪少数民族之畲族风情》荣获省级优秀校本教材(校本精品课程)一等奖;《学生文明礼仪》荣获省级优秀校本教材二等奖。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撰写的与本课题相关论文共有45篇,其中,获省级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4篇,市级一等奖10篇、二等奖16篇、三等奖7篇。课题研究的开展,不仅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而且有利于其自信心的树立。
四、研究,让青年教师有发展
【关键词】中学师资建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长足发展的有生力量,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关于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专家和学者已多有论述,本文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为例,对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作一番探讨,希望能为加快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促进中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尽一点绵薄之力,不当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制定职业规划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任务
职业规划,亦称职业生涯规划,它是对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而言,“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学校根据教师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环境,结合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其事业发展目标,并设计相应的行动计划的活动过程。” [1]
(一)制定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制定职业规划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影响深远,再者,“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对教师职业规划的制约”,[2]因此,制定职业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刚刚踏出校门的青年教师常陷入种种误区,突出表现为――功利主义倾向。他们往往十分关注薪资待遇,忽视个人修养的培养、尤其是专业素养的长足发展。这就需要制定职业规划。
其次,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对教学认知上的偏差,青年教师往往脱离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但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他们常固守于个人的主观理念,忽视教学效果。久而久之,教学技能得不到锻炼,甚至对自己职业产生质疑,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十分不利。而职业规划的制定就可让青年教师尽早转变角色,投身于教学实践中,为自身的专业成长做足努力。
第三,青年教师往往眼高手低,他们自诩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即可胜任教师这个角色。这样一来,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往往表现为书本理念与教学实践相脱节、教学实践与教学科研相分离、甚至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等。青年教师种种误区急需制定职业规划,让其少走弯路,尽快成长。
(二)如何制定职业规划
具体而言,青年教师职业规划的制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对自身情况的考量。自身情况主要包括价值观、志向、兴趣、特长等,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身专业成长的路径。此外,对自身所处环境――主要是学校环境的了解,发现环境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尽可能地有效利用它。
第二,对职业目标的考量。职业目标的考量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可从职业目标的方向和时间两个方面做整体把握。前者主要包括教书育人、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三个方面。青年教师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后者,青年教师可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不同的目标对不同阶段的成长都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第三,对实现目标的策略的拟定与实施。职业目标的设定需要具体的策略才能保证它的实施,具体而言,“即由具体的措施和活动构成的行动方案。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各方面的条件,分析达成目标所需的资源,确定达成目标所需的特定的专业发展内容,进而确定完成专业发展任务所要开展的活动,” [3]可以寻找有效资源,拟定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参加校本培训、积极参与青蓝工程建设、在跟刚实习中锻炼自己等。
二、健全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相应的培养制度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制度,即在中学师资队伍建设中,每位青年教师必须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的规程。培养制度的拟定最重要的就是要拿出具体的培养方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方案应从培训内容的筛选、培训时间的选择、培训形式的采用等方面考虑。
就培训内容的筛选而言,基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考虑,应将教育学理论、教学心理学理论、班主任管理、心理健康、教师法规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这为青年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培训时间的选择来看,“学校实行‘青蓝结对’工程,通过缩短岗位适应期和成熟期来促进青年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教育岗位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实现师德修养和教学艺术、教育管理能力的逐步提高。通过青蓝结对,使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在知识水平、教学经验、综合能力等方面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共同提高。”[4]学年总结主要凭借青年教师平时的积累了。
就培训形式的采用而言,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比如,积极参与跟岗学习、走入名师的课堂、网络相应的业务培训等。
从上可知,健全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相应的培养制度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保障,提高了效率。
三、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诗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等都可证明,青年教师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其专业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客观环境。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环境,学校可结合自身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何为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发展为目的,立足于教师的未来发展而不是把评价作为选择续解聘、升降级以及加薪等方面的依据。” [5]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对如何评价自己的专业水平知之甚少。再者,工作、生活的压力,尤其是评价体系的不科学性往往使他们无所适从。不适应新的评价体系、甚至抱怨和抵触现有体系,久而久之,这将不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发扬传统,尊师重教
学校的未来取决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但是,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弱势群体。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在教学水平上如何在短时间突破进而征服学生和赢得家长的信任;其次,如何在工资待遇学校最低与承受的压力却大于其他老师之间找到平衡点;第三,新环境,青年教师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构建自己的人际网络,这也常使青年教师被边缘化。这也使得学校的青年教师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甚至有些青年教师产生被社会遗弃的感觉。学校如何让青年教师找到归属感,让他们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对青年教师及学校的发展异常重要。一句话,“学校只有尊重青年教师,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营造一种人人受到尊重,个个都有发展的好环境,才会使青年教师安心在这样的学校工作,不断努力,尽快成长。” [6]
(三)以人为本,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学校是我们每个教职工应有的权利和客观必然。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学校民主管理,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营造和谐的客观环境。这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民主管理有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青年教师在更强烈的拼搏意识,为他们专业成长提供内驱力。
综上所述,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是多种多样,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听课、多上公开课、勤反思、勤写教学日记等方式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建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探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8(2): 45-54.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访问学者 ;制度保障
随着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及全球化人才竞争的加剧,教师的国际交流是高校国际化的核心部分,而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直接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通过将青年教师派往国外有优势学科的一流科研院所、教育机构进行专项培训或者短期深造,与各国高校教师通过不断交流与合作,在思想、理论、方法等方面相互学习和融合的过程,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也是高等院校实现教育国际化、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竞争力的培养模式。
一、国外访学项目是青年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捷径
1.优化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传统学科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逐渐凸显出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青年教师虽然都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但往往囿于学科的狭窄视野,而且对自己毕业后本学科最新的前沿动态缺乏系统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利用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快速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说,接受继续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必需的。
2.提升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高校在管理、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变革与调整,对师资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学历与职称上,更多地随着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而转变为青年教师在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上,这些能力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逐步培养,其中,访学被认为是青年教师完成上述能力积累的 “速成班”。
3.为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准备条件。做访问学者是青年教师人生历程中的一段特殊经历,一些访问学者在访学期间确定或者调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些找到了自己进一步深造的专业或导师,有一些结识了在科研道路上志趣相投、能够相互砥砺的诤友,还有一些充分利用访学单位优越的学术资源整理收集了大量的科研基础资料。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青年教师的发展后劲,为他们快速成长为学校的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或后备干部准备了条件。
二、高校建立健全青年教师访问学者制度的保障措施
高校将“以人为本”作为实施青年教师访学提升工程的根本指针,就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于政策制定、制度设计、工作推进、效果评价等工作的全过程。就要以尊重青年教师成长规律为前提,为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拓展渠道;以呵护青年教师的合理诉求为核心,为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以发挥青年教师的主体性为根本,为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创设工作机制促成青年教师访学活动积极效应的呈现。
1.大力拓展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渠道
以尊重青年教师成长规律为前提,拓展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渠道。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要积极拓宽渠道,支持青年教师赴海外进修深造。高校实施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提升工程,最为关键的工作就是在利用好政府公派出国渠道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其他渠道,满足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提升的内在需求利用好政府公派出国渠道以下三个: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出国留学项目、浙江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浙江省“151 人才出国进修计划”。这些公派出国项目,资助周期长、资助强度大、含金量高,一直以来都是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首选途径,各高校都大力争取。但公派出国项目存在入选人数少、受众面窄等问题。大力开拓其他出国访学渠道成为浙江省属本科高校的必然选择。此外,学校的各类国家级平台、重点实验室也可以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提升,还可以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平台,选派青年教师“走出去”赴海外研修提升。要借助中外合作办学的机制,合理选派青年教师出国研修。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既需要“请进来”,也需要“走出去”。不仅要邀请国外文教专家前来授课交流,还要选派教师到对方单位学习研修。浙江省属各本科院校可以借助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机制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校访学研修。
2.制定国外访学项目青年教师的利益保障制度
青年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面临自身的专业发展问题,还要解决家庭、生活等方面问题,青年在国外访学活动中,对学校的资助政策、保障政策、考核方式都有着特定的要求。一套健全的利益保障制度,不但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而且可以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有利于实现单位利益的最大化。学校应加大对访学人员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有效的出国留学激励机制,形成出国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考虑合理诉求制定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支持政策、保障政策和考核方案,形成支持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制度基础、制度支撑和制度保障,从根本上解除访学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1)制定经费资助政策。对于出国访学活动,青年教师首先关心的是经费资助的问题。对于非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青年教师,学校要多渠道筹措资助经费,按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资助标准对其出国期间的生活费用进行全额的经费资助,并支持青年教师从课题、项目中列支部分经费,为其访学活动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2)制定工资待遇政策。在资助经费问题解决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出国访学的青年教师,一般都处于事业、家庭的起步阶段,手头并不宽裕,希望学校能够在其出国期间继续发放工资待遇。为了大力推动青年教师访学提升,高校应积极回应青年教师的合理诉求,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继续发放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为青年教师的访学活动提供全面的待遇保障。(3)制定灵活考核政策。考核压力是高校青年教师普遍面临的。许多青年教师往往会担心因为出国访学而完不成考核任务,进而在是否选择出国访学问题上犹豫不决。为此,实施青年教师访学提升工程,高校应该在考核上对出国访学青年教师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照顾,形成关于出国访学青年教师的灵活考核政策,让青年教师甩开考核包袱,全身心投入出国研修活动中。
3.营造助推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良好氛围以发挥青年教师的主体性为根本,积极营造助推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良好氛围。高校青年教师访学项目本身是一种工作实践,参与实践的主体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其访学活动的效果。学校氛围对每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学校氛围对教师具有心理和感情上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积极营造助推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提升的良好学校氛围,有助于大力激发青年教师从事访学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高校实施青年教师访学提升工程,需要管理者加强组织动员,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并与青年教师形成良性互动,积极营造青年教师出国访学良好氛围。通过二级学院办公室、人事秘书等宣传贯彻到教师个人,并精心组织出国访学项目的申报动员会。
针对青年教师出国访学问题,学校要充分听取青年教师的意见,尊重青年教师的合理诉求,维护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做出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出国访学的决策。对已被列入出国访学计划支持的青年教师,学校应在充分沟通释疑的基础上与其签订协议书规范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各自的行为。此外,要注重过程管理,采取中期检查、个别沟通指导等形式有序推动青年教师自主落实出国访学计划,避免计划落空。人事部门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加强服务的主动性,提升服务的质量,要保持与出国访学青年教师的密切联系,有效互动,使其时时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对于出国教师的家庭困难,学校要尽量帮助解决,使青年教师在国外能安心学习研修,促进其在访学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四.创设工作机制促成青年教师访学活动积极效应的呈现
青年高校国外访问学者应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科学技术,有利于青年教师拓宽国际视野、革新教学理念、改进科研思路,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对访学结束回国的青年教师,学校应创设工作机制,要求其从教学理念与经验、科研方法与成果等多方面认真总结访学活动的效果,突出成绩、明确不足、提出意见建议。此外,要求访学结束回国的青年教师围绕出国研修的具体内容在学科或二级学院进行专题汇报,交流心得、分享成果。开展青年教师访学活动总结汇报活动,有利于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科研方法灌输到学科教师的头脑,从而促进学科教师的全面发展。学校还应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对青年教师访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肯定先进、激励后进,形成积极的辐射效应。
参考文献:
[1]邱 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5(1).
[2]管春英,龚方红,等.论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1( 18).
[3]李永强,罗云.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J].中国农业教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