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活动的目的范文

经济活动的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活动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活动的目的

第1篇:经济活动的目的范文

XXX,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为第二固井公司伊拉克XXX项目经理。他为人忠厚、工作踏实、善于钻研、勇于奉献。为了开辟和占稳公司伊拉克市场,他常年工作在海外,凭借那份执着永恒的信念,成为新时代的石油追梦人。

199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固井公司,他一直扎根一线工作,足迹遍及XXX油区、XXX、海上钻井平台及海外市场等,在技术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八年。几十年如一日,重复着同一种工作,但他始终不离不弃,恪尽职守。他处处以劳模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他常说:公司无小事,公司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9年公司成功中标XXX项目,甲方要求固井方案满足流体梯度设计原则,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要求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如达不到甲方要求,将无法实施工程施工。时间就是命令,甲方的要求就是我们的目标,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为了保证如期开钻,不耽误进度,他带领他的团队身兼“白大褂”与“红工衣”的身份,连续十几天,夜以继日,对现场外加剂,进行了无数次复配、正交、加温试验。一次次的失败,一次的重复,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没有气馁,更没有退缩。他饿了,吃一口方便面;渴了,喝一口凉水;困了,在实验室眯一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调整配方和试验,他和他的团队最终完成了水泥浆性能优化调整,成功攻克甲方对固井设计提出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该项目固井施工的开门红。

2019年春节前夕, 这一天,来自中国的电话打破了XXX井场上单调且嘈杂的钻机声,妻子来电,家里急需回去。

“现场人员紧张,大家都坚守在一线,作为一名干部,我确实不能回去。”听着妻子在电话中焦急的声音,脑中浮现出仍在生病的老人,他眼里含着泪花,但还是狠下心来对妻子说道。

“只要有时间,春节前我尽量回来。”怀着满心的愧疚,

XXX,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为第二固井公司伊拉克XXX项目经理。他为人忠厚、工作踏实、善于钻研、勇于奉献。为了开辟和占稳公司伊拉克市场,他常年工作在海外,凭借那份执着永恒的信念,成为新时代的石油追梦人。

199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固井公司,他一直扎根一线工作,足迹遍及XXX油区、XXX、海上钻井平台及海外市场等,在技术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八年。几十年如一日,重复着同一种工作,但他始终不离不弃,恪尽职守。他处处以劳模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他常说:公司无小事,公司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9年公司成功中标XXX项目,甲方要求固井方案满足流体梯度设计原则,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要求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如达不到甲方要求,将无法实施工程施工。时间就是命令,甲方的要求就是我们的目标,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为了保证如期开钻,不耽误进度,他带领他的团队身兼“白大褂”与“红工衣”的身份,连续十几天,夜以继日,对现场外加剂,进行了无数次复配、正交、加温试验。一次次的失败,一次的重复,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没有气馁,更没有退缩。他饿了,吃一口方便面;渴了,喝一口凉水;困了,在实验室眯一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调整配方和试验,他和他的团队最终完成了水泥浆性能优化调整,成功攻克甲方对固井设计提出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该项目固井施工的开门红。

2019年春节前夕, 这一天,来自中国的电话打破了XXX井场上单调且嘈杂的钻机声,妻子来电,家里急需回去。

“现场人员紧张,大家都坚守在一线,作为一名干部,我确实不能回去。”听着妻子在电话中焦急的声音,脑中浮现出仍在生病的老人,他眼里含着泪花,但还是狠下心来对妻子说道。

“只要有时间,春节前我尽量回来。”怀着满心的愧疚,康洪长对妻子承诺着。

正月初一大早,XXX并没有回国,仍一直在工地、化验室两地折返,作为一线领导,他并没有一个领导的样子,凡事亲自上手,忙得不可开交。负责BH43井各项工作开展,到XXX井24小时配水配药和24小时配水配药、水泥化验、管线衔接、水泥车试运转……几乎所有现场工作,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将巡检排查工作做细做实,是现场的重要一环,为了确保做到工作万无一失,在保证其他工作的同时,他尽可能多的把时间花在水泥化验上。

2月3日,天下着雨,让原本就寒冷的天气显得更加阴冷。刚在配水配药值完班的XXX回化验室拿了水泥符合曲线便径直往外走。

“康经理,晚上这么冷你要去哪?”

“去井场在确定一遍添加剂数量。”

“要不要先吹会暖气再去啊,你看你都冷得缩起来了。”

“刚在水罐上风吹多了,等下就好了。昨天活太多我没过清楚数,我趁现在有时间赶紧再去看一遍,别有差错。先走了,不然等下工作起来就赶不上了。”

经过反复的核对,他才放下心来……。

“添加剂是咱们吃饭的家伙,多走几遍比较放心。”这是他最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忙碌从前一天早上一直到第二天晚上,将近40个小时。我问他,你这样身体哪撑得住,他笑着回我:“我还年轻,撑得住,这段时间大家都很累,作为领导,我有责任多承担一点。”他说这话的时候,声音里满是疲惫,眼里也布满血丝。

在工作间隙,他打了通电话回家,跟妻子说:“再过几天,等这口井没那么严峻了,我马上回去。”妻子的一句:“你的工作我理解和支持,你去吧,但是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一定要注意安全。”让他的眼眶不禁有点湿润。

在亲情和工作之间,XXX选择了后者。在施工特殊时期,极其简单的和家中汇报后,他迎难而上、砥砺前行!作为一名党员和基层一线干部,XXX始终严守纪律,勇于担当,无私忘我,履职尽责,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施工战场里的最美“逆行者”。

对妻子承诺着。

正月初一大早,XXX并没有回国,仍一直在工地、化验室两地折返,作为一线领导,他并没有一个领导的样子,凡事亲自上手,忙得不可开交。负责BH43井各项工作开展,到XXX井24小时配水配药和24小时配水配药、水泥化验、管线衔接、水泥车试运转……几乎所有现场工作,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将巡检排查工作做细做实,是现场的重要一环,为了确保做到工作万无一失,在保证其他工作的同时,他尽可能多的把时间花在水泥化验上。

2月3日,天下着雨,让原本就寒冷的天气显得更加阴冷。刚在配水配药值完班的XXX回化验室拿了水泥符合曲线便径直往外走。

“康经理,晚上这么冷你要去哪?”

“去井场在确定一遍添加剂数量。”

“要不要先吹会暖气再去啊,你看你都冷得缩起来了。”

“刚在水罐上风吹多了,等下就好了。昨天活太多我没过清楚数,我趁现在有时间赶紧再去看一遍,别有差错。先走了,不然等下工作起来就赶不上了。”

经过反复的核对,他才放下心来……。

“添加剂是咱们吃饭的家伙,多走几遍比较放心。”这是他最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忙碌从前一天早上一直到第二天晚上,将近40个小时。我问他,你这样身体哪撑得住,他笑着回我:“我还年轻,撑得住,这段时间大家都很累,作为领导,我有责任多承担一点。”他说这话的时候,声音里满是疲惫,眼里也布满血丝。

第2篇:经济活动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人际关系;经济活动;影响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004-02

人们从事经济活动与人际关系紧密联系,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增进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人际关系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际关系是人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直接的物质和精神交往中通过相互作用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以心理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具有三个层次:

首先,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中发生的。每个人一出生,就已经被某些客观存在的关系包围着,如血缘关系等,这是表象静态关系。相应地,不同关系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构成了不同的内在动力关系,如情感关系、经济关系等。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表象静态关系和内在动力关系两重层而综合的状态。通常,关系双方不仅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表象静态关系,而且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包括三类相互联系的关系: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和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往往是其他关系的一种外在表现,接受社会关系的影响又作用于社会关系。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于社会之外,而是与他人交往、协作,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个人必须通过社会,在社会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因此,一切群体活动的参与者既是拥有独特个性的人,又是社会角色执行者。

再次,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同。从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分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二个相互联系的成分。认知成分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了解,是人际关系形成、发展和改变的理性条件;情感成分是人际关系的深层表现,是人与人交往的心理体验,它反映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行为的外在表现和结果,是人际关系赖以维持和发展深化的实践基础。人际关系由个体的个性进行调节,并以情感上的满意与否为特征,以关系主体的心理需要为前提,同时又以彼此是否获得满足的主观感受为尺度。人际关系具有主观性和情感性。

二、人际关系与经济活动目的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经济活动目的的实现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人际关系的协调程度对经济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及满足手段的稀缺性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矛盾。经济活动的发动者是人,其目的也是人。经济在实质上就是为了解决这由人而起同时资源又稀缺的矛盾而产生的,人必然就成为经济的起点与对象。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皆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发展,使人生活地更加美满幸福。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承担者。

处于经济活动中的人不是孤立的单个人,而是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人既是自然的因子,又是社会的因子,人的二重性,决定了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无法脱离人际关系而进行。个人的经济行为不完全由个人的意志支配,它还受到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的制约。人的经济活动也必然是一个同他人、同群体直接或间接交往和联系的过程。

(二)人际关系本身构成经济活动的目的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内在的欲望、需要推动的,可以说人的需要和利益是经济活动发生发展的最基本动因。经济活动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资源来满足人的需要。需要是人对外界对象的一种依赖关系,它不仅是主观的东西,更是客观世界引起的一种必然。人类活动的基本逻辑表明,人类只有从事各种经济活动,才能够生存和发展,而人要使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借助与他人的交往。经济活动不仅是人与白然进行交换的过程,更是人与人的交换过程。

在现实中,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不仅处在一定的物质利益关系中,而且处在一定的精神关系之中。人们精神需要中的大部分如感情、尊严、价值感等是无法由个人白己满足的,都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从其他人那里获得满足。与人交往,获得认同、赢得尊重是人的一种重要需要。在相互合作、交往中,人们的这些特殊需要和利益得到相互满足。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人们的一切经济行为都与他人的利益处于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中。

(三)人际关系影响经济活动目的的实现

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人的经济活动是一个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二者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把现实中的人看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就会发现,现实中的个人既有理性地谋求利益最大化的一而,又有非理性的一面。人们的决策各具特性,受认知、情感和其他微妙心理状态的影响。“真实的人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激情控制,而不是由理性约束的,人类行为是激情与理互作用的结果”。

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是人的有意识和有目的的经济行为,经济行为的目标和动力是对利益的追求,而利益的追求需要在人际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的协调中才能实现,这就依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需要的满足;恶劣的人际关系会降低人们的满足程度。经济活动更多地是在熟人之间进行,人们常常有意识地使人际关系介入经济活动中,因此,我们有理由关注人际关系对经济的影响。

三、人际关系与经济活动效益

人是社会存在物,存在观念差异与矛盾冲突,势必会耗费资源,降低人们的经济活动效率,影响经济活动的目的的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则可以进行有效地协调,形成合力,减少相互交往中的不确定性,增值人力资本、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合作效益。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资源,蕴含着经济价值。

(一)人际关系与人力资本的增值

经济发展依赖于劳动、资本等要素的投入与技术的进步,而在生产过程中,不论劳动投入还是资本和技术的运用,都是通过人的行为去实现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偏好、人的预期、人的追求、人的行为都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不仅仅是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也是在一定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实现的。人际关系的协调程度影响着效率的高低,人际关系融洽了,对物质资源的利用率就会相应提高,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就会朝着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方向调整。“通常人们只注重经济与技术的投入而忽略人际关系的协调。效率的真正源泉在于人的作用的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人白身存在着可以创造经济价值的要素,包括知识、身体素质等因素决定的能力以及使这种能力发挥出来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精神。这些资源要素只是一种潜在的资产,要将其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本,成为推动经济效益增长的实际力量,必须两个条件:一是主体积极能动的意识,二是主体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作为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由于主观努力程度、情绪等因素的不同,就会导致生产效果的显著差别。

(二)人际关系与交易摩擦力的降低

交易摩擦力是指处理人与人之间交易关系所需要的代价和成本,包括获取信息、谈判、协调,实施、监督和运行等等环节的支出费用。表而看来,降低交易摩擦力与人际关系和经济活动似乎无关,实际上,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交易摩擦力是经济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低往往决定着经济效益的大小,可以通过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力来降低交易费用。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不完备,一个人需要通过与他人进行某项交易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交易费用是经济主体之间知识、信息不对称的结果。人际关系的强弱程度影响着交易费用的高低。如果交易在人际关系良好的人们之间进行,则无须额外地为搜寻信息付出成本;如果交易双方之间有良好的情感关系,并相互了解和信任,则容易达成协议,减少了谈判和执行成本,降低了交易风险。人们之间亲密和特定的社会关系对人的行为影响很大,可作为一种资源发挥作用,以帮助人们达到一定的目标。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许多人实际上己将人际关系看作一种资本。“人际资本是存在于人际之间,表现为人际关系,对未来生产或交换有所助益的价值存量。其内涵主要是关于他人的信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关系(包括情感和信任关系等)、一般性的声誉、合作的习惯等。”事实上,作为非正式制度的人际关系蕴含着一种不必额外付出成本的约束力量,这种约束力量不仅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增值无形资产,同时还可以促进合作效益的创造。

(三)人际关系与合作效益的提高

合作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条件之一。人所具有的理性容许他们创造出白发的与他人相互合作的方式。合作的过程是协调不同人们利益矛盾,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合作的价值就在于可以促进合作效益的创造。所谓合作效益,是指不同主体通过相互合作而产生的超出单个主体所能创造的综合的那部分效益。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合作效益。

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提高合作效益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方而,由于人与人之间知识、能力、经验、个性、地位和利益关系方而存在差异,客观上相互间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同剂,能够调试这些矛盾,化解人际间的紧张与冲突。可以增强人们之间的亲和力,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专业化发展,促使有限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从而有效减少由人际摩擦造成的内耗,保证组织成员全身心投入工作,产生协同和互补效应。另一方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如同粘合剂,通过人际间彼此的理解和沟通,有感情融合、心灵相通达成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和行动上的配合默契。当各方都以一种信任、合作与承诺的精神把特有的技能和财力结合起来时,就能得到更多的报酬,更好的合作效益。有利于激发团结奋斗的热情,营造出宽松、愉快、良好的团体气氛,促进合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达到齐心协力的目标,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经济活动的核心是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在自然的生产和生活中优化的人文资源,是一种能够投入生产并增进经济效益的资产。人际间良好协作不仅是促进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力量,而且是一种社会理性精神,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询人际关系与经济交易[J]求是学刊,1997(5).

[2]汪丁丁.实验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学建设的意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建设的意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王颖,王方华.关系治理中关系规范的形成及治理机理研究[J]软科学,2007(2)

第3篇:经济活动的目的范文

经济法律中利益平衡点就是经济法律中确定利益平衡关系的“度”。在经济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如何保证经济法律中利益平衡,关键看如何确定利益平衡点。因此,在整个法学界,包括经济法律在内,利益平衡点的确定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根据前人研究,笔者认为,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寻:

(1)应当从经济活动的实际中找寻。经济法律约束市场经济活动,也就是保证经济行为主体的根本利益。经济法律的制定,包括经济利益平衡点的制定都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主体利益。因此,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应当从经济活动的实际中寻找。经济活动直接反映了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只有充分认清经济活动中,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才能真正找到确保经济活动长期繁荣昌盛的利益平衡点。

(2)应当从利益的追溯中确定。利益永远是经济活动的最根本目的。利益追溯的规范和约束也是经济法律的最根本目的。利益平衡分配是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根本条件。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应当与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诉求保持一致。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是市场经济利益的法律表现。

(3)应当符合时代要求和客观实际。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随着时间、空间、政策、主体等活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处在计划经济阶段,经济活动中的利益以服从国家的利益安排为主。而21世纪,我国进入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更应当注重经济活动中每一个主体的利益。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使每一个主体都能得到最基本的利益保证,实现权力与义务的平衡。

2.如何追求经济法律利益平衡

经济法律的利益与平衡关系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关系紧密关联。因此,如何找到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实现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就必须要在充分认识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利益分配的基础上实施。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以公平、自由、效率、可持续发展为最根本的目标,因此在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的追求过程中,也不能脱离这些基本要求。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1)立法部门要充分考虑利益平衡实际。立法部门握有建立健全法律的权利。经济活动中所有行为的法律规范都出自立法部门。因此立法部门要在充分考虑当前市场经济实际的情况下,综合各方因素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法律。

(2)执法部门要全面反馈经济法律的不足。经济法律的实施过程中,执法部门要及时找出法律制定与事实相悖,或者偏颇之处。这样,执法的过程就成为了纠正经济法律不足的重要环节。执法过程中,执法部门发现法律中不符合经济法律利益平衡标准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立法部门。

(3)经济活动主体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法律的主要规范对象,也是整个经济活动中的利益诉求主体。因此,经济活动主体能够最深刻的感知到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特别是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问题。经济活动主体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经济法律中的利益不平衡问题及时反馈。

3.小结

第4篇:经济活动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统计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和与此有关的费用总称,也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反映的是运用各种资金完成的用价值体现的实物工作量。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对于追踪分析投资这一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以如何理解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投资按用途分类,作为切入点,并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一、研究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类的意义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发挥好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是我国应对外需不振以及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双重压力的重要选择,也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传统增长引擎动力有所下降的形势下,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举措。

投资是一种经济行为,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知识力等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分配,它能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是国民经济赖以运行的基础。固定资产投资不仅能使区域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而且能高关联度地拉动许多产业发展,培育税源,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和收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形成消费增长。

正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改善产业结构的发动机,我们除了应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趋势保持密切关注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分析也同样重要。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可预知一段时期后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而分析投资结构的基础工作,就在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对投资项目的行业分类。

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介绍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分类方法,对全社会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它是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标准的基础分类、简单地说,是对所有企业、单位、个体经营户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性质的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国民经济核算、专业统计确定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提供依据;为各项统计调查提供科学、统一、规范的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为宏观统计分析提供科学的分类依据。

按照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分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门类用英文字母表示,按照A、B、C、----顺序排列;大类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中类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两位为大类代码,第三位是中类的本体码;小类用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三位为中类代码,第四位是小类的本体码。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针对一个单位而言,是依据该单位所从事的主要经济活动确定的。如果一个单位从事一种经济活动,则按该经济活动确定行业;如果一个单位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则先确定一个主要活动,再按主要活动确定行业。比如某钢铁公司从事多种经济活动有:型钢压延,房产出租、经营钢材,其中型钢压延是其主要经济活动。则该单位的行业分类应该为3140(钢压延加工),而非7040(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或5181(贸易)。

三、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类的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类不依照项目单位自身的行业种类予以划分,而是按照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相关产品类型、用途与社会经济活动类型来填报。通常情况下,一个建设项目只能属于一种国民经济行业。若项目投产后有很多种类的产品,那么就按照主要产品去确定行业种类。举例说明,某矿业公司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0917(镁矿采选),但其投资建设的项目为“镁及镁合金生产线”,则该投资的行业种类应为3217(镁冶炼)。

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社会经济活动类型分,对于准确把握投资结构,进而分析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企业转型的需要。在现有调查单位中,为适应市场变化,通过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实行全厂性转产后,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不再以原有主要经济活动为准,而是以转产后的主要经济活动(即项目投资的行业代码为准)。二是企业升级或多元化经营的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多元化经营成为普遍选择。如果多元化的投资仅以该企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就变成单一化,就不能准确反映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四、总结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对全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标准分类。是政府综合统计、政府部门统计和企业统计的基础分类。为国民经济核算和各项专业统计按照经济活动观察事物提供了详细和科学的分类依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变化和结构变化的一门专业统计,对于社会经济研究与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比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相关产品类型、用途与社会经济活动类型,来确定投资项目的行业分类,则无疑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最为关键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统计 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服务――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刚同志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统计;2014(03):37-38.

[2]全国生产资料流通重点企业统计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15年1月-2016年1月)[C];2015(07):68-69.

第5篇:经济活动的目的范文

 

在我国,以经济法为首的经济法律在国家的各项事务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在当今社会中,如何保证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引起了法学界的重视。利益是法律实施主体的自身权利的标尺,平衡则是追求利益的均等关系。本文将详细阐述经济法律中的利益与平衡。

 

1.经济法律的利益与平衡

 

经济法律的利益的概念较为易于理解,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得到的"好处"即为利益。而平衡的概念更多的是的对各种利益进行的比较和选择,特别是当各方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做出有效处理,均衡各方利益。平衡是法学中经常涉及的一个范畴,在探讨法律领域中,利益的分配问题,权利与义务的配比问题时,平衡范畴是一种重要的依据和标准。笔者认为,经济法律的利益与平衡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1)从利益平衡的定义角度出发。从利益平衡的定义角度出发,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应当注重经济法律中实施主体的利益以及经济法律调整内容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作为重点。对于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也就是经济法律保护的主体而言,他们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对等,在经济活动中受到非法损害时,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补偿是人们最为关心的利益平衡问题。

 

(2丨从法律制定到实施的过程出发。法律从制定到实施的过程分为立法、司法和执法。在立法过程中,立法机关要重点做好经济法律中权利与义务的利益平衡关系,如果在立法过程中,权利与义务的利益配比不能达到平衡,那么在司法和执法的过程中,经济法律的利益与平衡就无从谈起。至于经济法律中利益平衡的"度",是一个根据社会基本经济环境,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

 

2.经济法律中的利益平衡点

 

经济法律中利益平衡点就是经济法律中确定利益平衡关系的“度"。在经济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如何保证经济法律中利益平衡,关键看如何确定利益平衡点。因此,在整个法学界,包括经济法律在内,利益平衡点的确定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根据前人研究,笔者认为,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寻:

 

(1)应当从经济活动的实际中找寻。经济法律约束市场经济活动,也就是保证经济行为主体的根本利益。经济法律的制定,包括经济利益平衡点的制定都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主体利益。因此,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应当从经济活动的实际中寻找。经济活动直接反映了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只有充分认清经济活动中,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才能真正找到确保经济活动长期繁荣昌盛的利益平衡点。

 

(2)应当从利益的追溯中确定。利益永远是经济活动的最根本目的。利益追溯的规范和约束也是经济法律的最根本目的。利益平衡分配是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根本条件。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应当与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诉求保持一致。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是市场经济利益的法律表现。

 

(3)应当符合时代要求和客观实际。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随着时间、空间、政策、主体等活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处在计划经济阶段,经济活动中的利益以服从国家的利益安排为主。而21世纪,我国进入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更应当注重经济活动中每一个主体的利益。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使每一个主体都能得到最基本的利益保证,实现权力与义务的平衡。

 

3.如何追求经济法律利益平衡

 

经济法律的利益与平衡关系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关系紧密关联。因此,如何找到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点,实现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就必须要在充分认识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利益分配的基础上实施。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以公平、自由、效率、可持续发展为最根本的目标,因此在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的追求过程中,也不能脱离这些基本要求。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1)立法部门要充分考虑利益平衡实际。立法部门握有建立健全法律的权利。经济活动中所有行为的法律规范都出自立法部门。因此立法部门要在充分考虑当前市场经济实际的情况下,综合各方因素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法律。

 

(2)执法部门要全面反馈经济法律的不足。经济法律的实施过程中,执法部门要及时找出法律制定与事实相悖,或者偏颇之处。这样,执法的过程就成为了纠正经济法律不足的重要环节。执法过程中,执法部门发现法律中不符合经济法律利益平衡标准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立法部门。

 

(3)经济活动主体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法律的主要规范对象,也是整个经济话动中的利益诉求主体。因此,经济活动主体能够最深刻的感知到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特别是经济法律的利益平衡问题。经济活动主体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经济法律中的利益不平衡问题及时反馈。

 

小结

第6篇:经济活动的目的范文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在于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做出评价,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指出的是,经济效益审计与由统计、财会或其他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分析与检查,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而后者则是有关部门结合各自业务工作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审计形式,它具有独特的外延和内涵,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也不等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归纳起来,经济效益审计主要特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必须具有法定资格的专业审计机构和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在审计中必须保持独立的地位和身份,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

二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客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企业各种资金及使用资金的部门,甚至使用资金的计划、管理等各个环节。

三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具有规范性。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计算、预算、方案,业务规范、各种标准、技术经济指标及本单位和国内外同类行业历史水平。

四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只出具经济效益评价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书,一般不需作出审计决定。

五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具有多样性。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包括一些现代经济管理技术。如经济活动分析、管理会计、统计分析、管理咨询、经济预测等领域内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

六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有建设性。主要是核实公共资金的效益,评价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明确其经济责任,提出审计建议。

七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目的具有宏观性。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率、效益性的评价,以促进企业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序

与其他审计程序一样,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也包括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但是,在这三个阶段中,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具体活动,与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是有所不同的。首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准备阶段要搜集更为全面和内容比其他审计更多、更复杂。其次,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编制更具体和细致的审计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因此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实际操作难度更大。第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采取突击审计的方式,在实施审计工作前,要给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第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采取详式报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其他审计有较大的区别。审计报告中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要运用财务审计和财经审计的方法外,还要运用其他方法。专门运用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的方法包括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经济预测方法、现代管理方法等等。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并透过各项指标及其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企业的经济管理状况,拟定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经济预测方法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预测经济效益的状况。此外,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现代管理方法还有决策管理法、统筹法、价值工程等。

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

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总体评价主要审查内容:(1)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2)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3)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和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

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体包括: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1)采购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储业务审计。主要审查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3)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4)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

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产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业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所以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审查资源利用效益主要是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五、企业经济效益评价

一是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审计项目后,应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了解主要业务的特征、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管理方式等,在遵循科学、有效、相关、可操作性原则基础上,确立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指标内容和计算,均力求简单,易于使用。

二是针对不同的效益审计项目,灵活运用审计指标体系。在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活动时,可能采用某一项标准,如当期的经营计划;也可能在同一项目或对其中不同的审计事实采用几个不同的标准,如既采用当期的经营计划,又依据历史最好水平,并考虑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体现的效益优劣,并由此找出差距,发掘潜力,提高效益。

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所运用的考核指标也不同。就某一项具体的指标而言,其运用过程和要求也是有区别的。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应注意将上述指标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运用,防止片面地、僵化地运用这些指标。否则,便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使评价标准更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便于将来审计建议的落实,在确立审计评价标准时应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认真分析研究评价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适用程度。在指标的使用上要考虑所使用的指标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紧密相关,要选取那些确实能反映其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在数量水平的选择上要具有先进性,同时也要具有可行性。

评价标准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审计人员作大量细致的工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注意经验的积累,积极收集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必要时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努力把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资料搞扎实。有条件的内审机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评价标准的测算和建立工作。

三是做出恰当评价结论。根据审计项目所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归集、整理、综合分析之后,就需要对照选定的评价标准,做出各个审计重点或分项目乃至整个项目的评价结论。

审计评价中凡涉及审计结论的重大问题,都要具体说明相关的标准、结果及原因,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也应详细列明理由,便于与被审单位交换意见和部门领导审阅。审计结果是对履行经济责任的证实或是涉及对事、对人的处理,必须保持职业谨慎,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对不当之处进行修改。但是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不合理、不符合事实的,审计人员应坚持原则,维持原有的审计结论。必要时可将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与有关审计证据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以供审核该报告和做出处理决定时参考。

六、企业效益审计成果的利用

第7篇:经济活动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油田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经济活动在企业的竞争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分析形势,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者始终保持着有利的竞争地位。

一、当前油田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所面临的问题

1.缺乏跟生产经营的实际联系

当前我国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涉及到的“经济活动”分析非常少,基本上还是主要以会计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为主要内容,严重缺乏跟成产经营的实际联系。由财务部门牵头进行经济活动的分析,是我国目前大部分油田企业的主要分析形势,但是财务部门在做分析时基本上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出发,主要是对现有的财务报告做深入分析,这样就会是分析报告中对问题的分析、怎样解决、解决措施的分析描述是非常少的,取而代之的是大篇的罗列数据、描述现状这些占据了大量的分析篇幅。例如,在有些油田企业中,管理费用是该公司的主要考核项目,但是在分析这些项目费用超支原因时,他们不把这些费用超支的明细找出原因来,反而是只把出差费、招待费、旅游费等明细项目开支的发生数罗列出来,这样的经济活动分析是严重缺乏跟生产经营的实际联系。

2.不能全面展开分析,影响分析质量

很多油田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不能全面的展开分析,致使实际生产、预算、核算与分析要求相差很大,严重影响分析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活动分析体系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的分析部门、配合部门等,也没有提供各项数据资料的责任等;二是严重落后的预算编制。由于缺乏完善的预算编制系统,致使在进行比较预算指标和前期数据时没有有效的数据提供,也就无法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三是数据不够真实、准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据是由不同部门提供的,这样就非常容易造成预算和核算的数据口径有很大差别;另一方是在财务报表时的数据跟实际经营中的数据有很大差别,这主要是由认为因素影响的,他们往往是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考核目标,而自己乱写的一些数据。

3.不能深入分析,预见性不强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就事论事。只是针对眼前的事实进行分析,不能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形式,也严重缺乏对国家财政、政策、以及自己竞争对手的分析;二是分析不够深入。大多数的分析只是停留在自身所在的层面进行分析,没有将更高一级所在的层面进行分析;三是预见性不强。这是由于油田企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其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状况,导致大多数油田企业在经济活动分析基本上都是根据历史数据做总结和分析,对未来的预见性有严重缺乏。

二、提高油田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质量措施

1.完善分析体系,培养分析人员的专业素质

帮助企业领导在做决策时有完善的分析数据做研究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最主要目的,而且经济活动分析水平的能否提高的关键就是看企业领导是不是重视。因此我们必须完善经济活动分析体系,在企业要成立专门的经济活动分析部门,这样要从最基层的班组到分公司、油田公司的管理部门都要认真负起责任来,全企业人员团结一致、协调分工合作,全方位的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去,使经济活动分析质量能跟生产经营实际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要对经济活动分析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油田生产专业知识的培训。使经济活动分析团队是一支综合能力非常强、专业技能素质非常高的分析队伍。

2.做到全面预算管理,做到预算、核算、分析有机统一

这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一是预算管理。预算是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因此必须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因为只有各类预算指标都确定之后,经济活动分析才能更好的展开,也能更加准确的找出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以后制订工作步骤打下良好基础;二是认真做好财务数据和财务比率的可比性。因为只有将预算、核算和分析的口径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分析更加深入,分析质量也就能大大提高,对生产经营的指导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深入分析调查,提高预见性能力

这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一是要深入分析调查。要想确保分析数据的真实和一致,就必须将经济活动分析与调查结合起来,进行专题调研,并着重对其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二是分析方法要多样化。因为企业是不同的,而且每次要分析的数据内容也是不同的,所以要求经济活动分析不能只是单一的分析方法,经常用到的分析方法有实数分析、结构分析、形势分析和因素分析等分析方法;三是非财务指标分析比率要加大。一般财务指标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的核心指标,而且也是经常用到的分析指标,但是只有将非财务分析指标和财务分析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分析指标体系更加完美,我们所说的非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有:产品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指标、新产品开发能力等。

三、结论

经济活动分析在油田企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分析形势,使企业领导在决策时有更加可靠的数据参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燕.推行经济分析模板提升成本管理水平[J].经济师,2006(09).

第8篇:经济活动的目的范文

关于体系的论文不少,尤其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但其中多数文章都力求打破传统部门法的界限,试图建立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部门法新构成”。[1]笔者不赞成这种观点,认为“经济法律”和“经济法律体系”本不是规范的法学术语,以之为基础而进行过深的法学理论探究是歧途末路。“经济法律”和“经济法律体系”概念之所以存在和被使用,主要是因为经济学的需要,特别是市场经济学即法制经济学研究的需要。从法学角度讲,“经济法律”和“经济法律体系”概念只是临时借用而已,对之进行法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以不同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民法、商法和经济法等法律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经济法律 法律体系 商法地位 经济法律体系

正文:

一、 关于经济法律和经济关系

虽然“经济法律”不是一个规范的法学术语,但如果以“对象说”对之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多数学者都会赞同:经济法律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在这个定义当中, “经济关系” 是关键词,只要弄清了“经济关系”的内涵、外延,并对之做出的分类,就能基本掌握经济法律的形式范围和经济法律体系的部门构成.[1]所谓“经济关系”,是指各经济主体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 [2]从“经济关系”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经济关系是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离开了经济主体就无所谓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的数量决定于经济主体的数量;二是经济关系形成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之中,没有经济活动就不可能形成经济关系,经济活动的多少决定经济关系的多少。而无论经济主体还是经济活动,都取决于社会分工的程度,社会分工越细,经济主体越多,经济活动也越频繁。根据经济学原理,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社会分工:第一次是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中分化出来,第二次是手同农业的分离,第三次是商人的出现,

第9篇:经济活动的目的范文

一、导致传统审计活动失实的原因

(一)原有的审计方式审核范围小、时间短、查看数据信息面狭窄。以为的只是以财务报表为参考依据,审计单位通过审核财务报表从而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但如果企业提交的财务报表具有虚假性,那么财务报告不可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审计者也无法得出有效的结论。现代的审计活动,不仅仅从财务报表中获取会计信息,还从大量的凭证、账目、实体业务等会计资料中查看、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减少企业虚假信息的提报。现代审计方式更加合理和客观,对于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具有客观现实意义,在顺应市场发展的形势下,有效控制要求经济活动的运营。

(二)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盲目性。利润是企业所追求的,企业更加追求利益的绝对化,减少支出,某些单位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通过在账目上虚构会计信息,隐藏其真实的市场行为,减少税收的支出或者避免税收的支出,也是导致财务报告失实的原因之一。个别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例收受回扣、套现等违法行为,使的财务会计信息呈现的非事实性,违背了客观有效的原则。

二、审计活动怎样提高市场主体会计行为的真实性

(一)审查信息更加全面。不再单一的审核企业财务报表,通过更加细化的财务数据查询。通过原始凭证、明细账目、发票等入手,查看企事业单位是否存在虚构会计活动、篡改账目、虚开发票,是否通过修改账目达到是财务信息合法化的目的。

(二)审计人员加强学习,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总结审计经验,把握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完备的财务知识体系和审计方法的架构,强大的业务分析能力。可以在审计活动中发现问题、深入挖掘业务、通过定性、定量分析,了解经济活动的实质,得出?Y论。建立一支具备高素质的专业的审计人才队伍,是我国目前审计工作的需要和市场发展的要求。

1.查看发票的来源,检查发票的有效性,通过收入、发票、销售货物三方印证发票是否与经济行为相一致,是否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逃税避税的行为。检验发票的真实性,是否是伪造发票。从业务角度着实分析业务流程,查看发票的有效性,是否违背了客观事实,是否填开正确。

2.查看利润表是否存在虚构现象。通过分析各会计因素间的联系,根据企业现阶段运营状况分析企业利润表的真实性,横向与同行业其他单位相比,纵向与这一单位以往经营活动相比较,是够存在利润过高的行为。查看利润与收入水平是否相符。是否存在认为减少利润,隐藏经济事实的问题。通过其他会计要素分析凭证、账目的真实有效性,根据企业实际状况分析提供数据的真实性。

3.通过各项财务指标,综合分析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采取更多的财务指标,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单位的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查看各项财务指标间是否对应,分析企事业单位的盈利情况,检验审计报告是否真实。

4.有重点的盘查账目调整的地方。着重查看账目中修改、更正了的地方,核对这些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存在,为什么进行调账,其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加以分析。

(三)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审计过程是一个庞大、任务艰巨的活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秉承严谨端正的工作态度,在审计过程中严格按照我国审计法的规定,严格审核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真实有效性。

(四)打击一切违法违规的会计行为。审计人员担负这审核监督的责任,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自律,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及时发现问题、提报问题,坚决一查到底,追究违法违规人员的责任。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保障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如果企业存在较大违法违规现象一定要坚决抵制,也是对企业的负责,企业的违规经营往往将企业陷入困境,及早的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规范企业运营,也是对企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