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飞向太空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封面上,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宇航员叔叔,身穿乳白色宇航服,站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上,威严而庄重的军礼,更显英雄气概。飒爽英姿,勃勃英气,令我肃然起敬。两位英雄的身后,是高高的发射架稳稳拥抱的58。3米高的船箭塔组合体,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正静静地等待这两位英勇的乘客。
随着神州五号我国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2005年10月12日,又一个让全国人民骄傲、欢呼的日子,神六飞天成功。展示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我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感到自豪。
费俊龙叔叔小时候喜欢画画,他没有成为一名专业画师,却把自己的作品从纸上“绘”到了蓝天上,继而又在2005年金色的秋季“绘”到了更加浩渺的太空。二十多年艰苦的训练与学习,从基础理论学习到体质练,从专业技术学习到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训练,从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到心理训练和救生与生存训练,凭着农家子弟的追求与毅力,凭着过人的勇气、过硬的技术与冷静的头脑,凭着江南人的灵性和细腻,费俊龙叔叔终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
聂海胜叔叔有着农村人固有的坚韧与持重,当他还在当放牛娃的时候,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飞上蓝天。梦想,总是隐藏在磨难的背后。勤奋与毅力,是这个农家孩子从来都不缺少的。虽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然而,凭着努力耐心与毅力,海胜叔叔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冲出了天地间,圆梦于九天外!
有多炫耀的光环,就有多大的付出,多重的承受。大画家凡高说过,伟大的事物不是偶然降临的,而是透过意志力达成的。读《飞向太空》一书,我品出了航天叔叔们伟大的航天精神: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赣榆县第一中学 高一(16)班 徐笑笑
夜,好深沉,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静谧,只听得见窗外似有似无的风声。此时,我伏在课桌上,绞尽脑汗地想着如何把手头的作文写好。不知不觉,我的眼皮竟松驰了下来……
咦?我这是在哪,为什么我周围都是一些生面孔。“小徐,你准备好了吗!还不快给我去采访!”啊?是在叫我吗?还没等我回过神来,我已被一个行人拉到了车上。车上摄相机,麦克风等应有尽有,没想到,我竟成了一位记者了。
车子驶进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在一片田野上,我们下了车,不远处,一块块庄稼地星罗棋布地排列着,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向村内延伸,原来的土砾瓦房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二层的小洋楼;原先的泥泞小道哪去了?噢,原来早已被宽敞的水泥路所替代。不远处,一位慈详的爷爷和他的孙子在玩耍,好一幅“祖孙嬉戏图”啊。
在去第二站采访点的路上,我还徜徉在那种淳朴厚道的气氛中。汽车在一座航天博物馆前停下了。刚迈进博物馆,我立刻被那神圣而不可触摸的飞船及宇航服所吸引。遥想当年“东方红”1号成功飞向太空,那对于我们中国人是何等自豪,因为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自此,一个个奇迹便降临到中国人身上,“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再次证明了华夏子孙是不可小觑的。当“神七”发射成功的消息传开,十三亿中华儿女的心中无不自豪喜悦。这表明中国的空间技术已达到了很高水平,中国已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它早已不是当年的“东亚病夫”,而是如今的“东亚强者”。
关键词:素材积累;作文教学;观察生活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现状
(一)轻视作文素材的积累
在中学写作教学中,大凡师生都意识到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平时未有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当面对写作时才东拉西扯,生搬硬套,或者是定下作文题目后才寻找有关素材,没有为写作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是一些语文教师也不屑一顾,尽管其明白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但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学生真正作文时也备感鲜活素材的匮乏,但却未将积累作文素材生活化。
(二)作文素材积累条理性不强
中学生随着写作的不断实践,部分学生便开始意识到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但积累写作素材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即只收集信息,而缺乏对素材进行有效处理,因此,要很好地利用搜集来的素材就成了一句空话。如此低层次的积累无法使素材体现本身应有的价值,这样下去,作文素材积累的愈多,学生反而愈加搜材料的束缚。
(三)作文素材积累比较单一
中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写作缺乏专项指导,同时学生又肩负繁重的课业负担,更谈不上课外阅读,因而所积累的作文素材类型非常单一。还有,一些学生不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缺乏发散思维,难以触类旁通,因此,存在学生作文时所用的素材丰富性不够,不能做到灵活运用素材。
二、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和方法
(一)观察生活
好文章来源于生活,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就是好的作文素材。其实,生活中的作文素材随处便是,关键是如何加以鉴别和筛选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人或事,并做到有侧重、有选择性地进行观察,就一定会获得鲜活的作文素材。如写有关人物这类作文时,学生一定需要留心所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外貌甚至表情,经过多次观察之后,人物的形象会留在脑海中。然而,在写类似作文时,就是不再进行观察,但只要一给出作文题目,学生大脑中一定会浮现出相关的词语或语段,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写作素材。
2.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利用闲暇时间,随时随地观察社会上的人、事、物。就一定会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生活就舞台,“节目”随时会上演。例如,鼓励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观察广场里的某一场所,其中的人、其中的事、其中的景……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商场的经营者,诸如他们的商品,他们的销售方法,了解他们在交易过程中与客户是如何接触、交流的,揣测客户的心理、经营者的心理等。
学生亲身感受了生活,在作文时一定会有感而发,写出的文章一定富有生活气息。如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春夏秋冬,季节轮换,万物枯荣,形态各异,各领,教师或家长要抽出时间带着学生实地考查,观察我们身边常见却从来没有真正感悟的大自然之景,从中体悟生命的真谛和大自然的伟大。诸如此类,有了生活这一源泉,长期积累,学生自然会构建一个作文素材库,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二)广泛阅读
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然而作为中学生,随着课堂学习任务的强化,除了充分利用课堂学习,课后的时间还要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毫无疑问限制理论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数量,进一步阻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对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1.从教材中积累作文素材。中学教材所选的文章基本都是经典之作,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精读乃至背诵,精选一些优美词语与段落。对于所选文章中的典型人物,还要学会评价。如人教版高一语文中《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文章,作者紧紧扣住主人公“郭荣庆”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展开了细腻生动的描写,以此来表现人物的幽默、教学技艺高超等特点。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学生限于课外阅读时间,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有效利用学校的各类公共阅读资源,从而达到学生阅读生活化、常态化。比如,可以在校园的长廊中放置书架,延长阅览室开放时间,在教室设立图书角等,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部分。
3.注意提高阅读书籍的质量。中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但当代的中学生更沉迷于网络小说、卡通漫画等方面,而不屑于对名家名篇的关注。所以,教师要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强制把名家名篇等内容纳入课外阅读范围。
关键词:激发 中职学生 语文 学习兴趣
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兴趣,便会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在无须敦促的情况下,主动去接触探究事物。心理学实验证明,人在有兴趣时会使血液循环亢奋起来,会把观察、记忆、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调动起来,呈现出积极的活跃状态。可见,兴趣对每一个人都是尤为重要的。而对处于接受能力较差的中职生,兴趣的培养更是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才能变得爱学,才能学得好,最终达到“乐之”,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那我们的教学目的就真正的收到成效了。
语文教学,尤其是中职生的语文教学,这些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在走死胡同,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重燃大家对语文的信心显然是必要的。而激发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语文工作者来说更是责无旁贷。要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以情感感染学生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情感。
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情感动学生,让学生从内心受到感染,这样才能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而情感的表达所依托是老师的感染,尤为突出的是语言的艺术。说话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若一调到底,平淡无奇,势必使学生身陷枯燥乏味的苦海而怨声载道;若说话抑扬顿挫,语音富于变化的话就容易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我们在教学时应从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地调整音量、音调、语速,时而浑厚有力,时而轻柔婉转。而充满情感的语言会带动学生的情绪投入到情景中,真切地感受文中的情感。例如在讲解《我的母亲》时,我无数次揣摩老舍对母亲的情感,用带有情感的语言去演绎老舍的心情。在一步步的情感渗透中,学生的情感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感受母亲平时对自己的付出。有的学生都哽咽了。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理解了老舍对母亲的情怀。在课堂上注入自己的情感,无论热情、冷漠、厌恶。揣摩每一处的需要,融自我进入角色,忘我的表演,把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用我们的情打动、感染每一位学生。充满着情感的语言,抑扬顿挫,富于变化,会宛如一曲动人的歌,难以忘怀。谁又会拒绝动人的乐曲,美的享受呢?让中职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情感中爱上语文。可见,语文教学中情感语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以教法调动学生
1、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电化教具“化静为动,以动促思”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演示把死的东西变成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在学习面前,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课,可以借助投影仪打出整个火箭发射过程及登月过程,使学生能直观地对火箭发射有所了解,更能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学《胡同文化》时,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老北京的胡同,让同学们更形象地对课文有所认识。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典型的教学环境,师生共同在环境中进入角色,去欣赏文学作品,体验其中的乐趣。讲授《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几幅赤壁风景画,然后让学生闭目想象古战场景色,再想象一下作者抱负无门的无奈,在老师的点拔下,学生无意识的在脑海里形成了一种意境,教师从中增加讲解、润色,这堂课就如此简单的完成了。
3、多种艺术于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如对于小说戏剧题材的文章,可要求学生改编成课本剧,然后表演、讨论、分析。诗歌、散文等采取自己乐欣赏的形式,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讲《雷雨》时,分角色朗读,有兴趣的同学在一起板演,体会戏剧语言,让同学们在舞台上过了演戏的瘾,同时又把握了人物的性格。
三、以活动促进学生
要想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要靠课内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从课外着手,让学生的生活中充满语文氛围,在耳濡目染中对语文产生兴趣。 要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
1、 指导课外听说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可开展演说会、辩论会、朗诵会、文艺表演、作品赏析、诗词讲座等多种活动。如针对中职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可开展“珍惜青春,珍惜生命”演说会,“中职生有无前途”辩论会等。同学们都可以在活动中锻炼胆量、增长见识,掌握文体特点,提高听说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2、指导学生进行多种文体训练
指导练笔方法可结合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进行,如学了《合欢树》,学生可以仿造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把对母亲高度的赞美呼之欲出。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和感受生活,为了积累写作素材,要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为了激发写作热情、培养写作能力,发挥语文工具的宣传教育作用,搞一些书法竞赛和作文竞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书写能力,学生也感到了一种经过艰辛努力的小小成功,无言之中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3、指导学生进行多种题材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素质教育 实践创新
语文教育肩负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对科学先进文化知识的获得等多重使命。学生在语文方面,如果只写得一手漂亮的文字,或只僵化地掌握一些纯语文知识,或只能在课内举一,不能反三,那么这个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不成功的。从教学中可以悟出:许多理科成绩拔尖的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较差;反之,文科成绩好的学生,其抽象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学生即使考上了高一级学校,然而“高分低能”,人为地造成了许多“短木板”。一九九七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在谈到一个成功者的经验时说:“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因此,培养学生综合创造性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
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今天,对人才的综合国力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要有优秀的道德品格素质、先进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实践创新综合运用能力等素质。培养学生这些素质,须更新理念和策略。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是一个发展不平衡并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优秀的道德品格素质,就是从求知欲望和发展的眼光出发把学生培养成拥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情操、宽广的胸怀的“四有”新人。新世纪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跨入了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如今新教材的内容都是注重人文精神,体现时代特点,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服务。在语文课本中,如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是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诸葛亮的“俭以养德”是让学生明白节俭的重要性;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左传》中的《荆轲刺秦王》,这样的文章让学生明白为正义去斗争是多么的可贵;《散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告诉我们珍惜亲情;《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飞入太空的航程》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呼唤奉献精神的重归;这些典型人物、事件、箴言无不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让学生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这对于我们向纵深改革、发展和腾飞的中国,对于高科技高信息市场需求,对于培养创造性、密集型和超脱型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代社会,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全中国都在提倡文明教育,文明中国,只有在语文教学中贯穿道德品质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就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应注重德育新策略。
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和跨越传统的学科界限,实现新教材新思路的综合化。在十六大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基础学科上有所发现,在技术上有所发明”,并指出创新的策略,“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改革的方针以及抛弃传统教育中的那些僵化过时的内容的理论依据,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核心逐步体现出整体化、综合化的趋势。新课标更是强调“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强调“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譬如:《动物游戏之谜》的生物常识,《宇宙的边疆》的天文学研究,《飞向太空的航程》的中国科学历史简史,《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理》的政治哲理,《淝水之战》历史长河中的一波激浪,《死海不死》物理学中比重与浮力,《万紫千红的花》中化学原理,《统筹方法》中的数学方法,《什么是生态环境》中的物理学原理,《看云识天气》中的天文与地理等应让学生联系所学相关课程去理解、掌握,从“新”与“异”的角度引导学生敢于探索、质疑解疑,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至此,不但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别的科目的兴趣,更好地为学习创出一条新路。
当前,大多数学生、家长甚至教育工作者都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心理学教师或者心理咨询专家的事。其实,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关乎他们身边每一位师长的教育、影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的特性使之在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有着绝对优势并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使其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其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心理素质有智力和非智力的两方面。智力的如感觉能力、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在造性、创造性、联想性、幻想性)、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而智力高、成就也高的人,一般更能调整自己的潜能。然而还必须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培养。据科学家研究,智力高,而学业成就比所期望的低的人,往往是由于非智力因素——他们的个性和交往特征的作用。一般的说,智力高的青年,学业成就也是高的,多数人的智力与学业成就是一致的。如我国青年数学家张广厚在开滦市第二中学考数学时,一次只花了20分钟时间就做完了全部试题,而且全对,并且具有独创性。但低成就的人,不一定是智力低的。历史上许多学习成绩差的人,却成为杰出的人。如爱迪生年幼时考试不及格,后来却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我国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年幼时有的学科只考了40分。由此可见,不少在学校里成绩不及格或勉强及格的低成就的人,可能比在学校里各门功课都好的、顽强的学生更聪明更早熟,只是他们的智力早熟与社会发展和情绪发展之间不协调而已。心理学家阿米尔1962年指出;“学校为增减学生智力方面的心理健康,不在于让青年学生学会重复地、正确地回答问题,而在于帮助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回答问题。”
现代社会,学生因为家庭的优越,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培养心理健康势在必行,让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生活中以及学习中的困难,更是我们的责任。
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语文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只有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语文素质教育,才是成功的语文素质教育,才能适应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为祖国的腾飞提供用之不竭的高素质人才资源。培养学生语文创新的途径是:质疑——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还可以多放设置课型,如语言教读品味课、语言自读涵咏课、语言实践课、语言鉴赏陶冶课、语言能力测评课、语言基础训练课等到,运用美读感染法、比较揣摩法、语境创设法、切己体察法,从而去培养显性能力(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和隐性能力(思维能力)。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积极性体现在他必须主动地使新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对新现象进行归纳和推理。布鲁纳认为人类有三种成功理解知识的手段:动作再现表象、图像再现表象、符号再现表象。在研究每一个方式、问题时,必须从脱应性出发,像陶行知先生所期望的那样:“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使学生通过研讨在某一“点”上或某一方面有创新的实际收获。
我们现在所学、所使用的均是新教材,而这一新教材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要更新观念。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和质量观,立足于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高度去处理教材,实现课堂教学环节。首先,教学过程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熏陶。其次是学生本位。知识的获取,个性、特长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决不能依靠教师的灌输。第二,要改革教法。以传统教材为依据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必须改革。教师要注重学习,提高挖掘教材的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估能力,要根据新教材的要求,研究和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如果不学习,不创造,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去教授新课,必然难以适应教学工作和语文学科素质教学的需要。
总之,只有有效地去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始终不懈地创新学习,才能适应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夏语.《论新课标下语文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设计原则》,中国教学资源网
[2]冯为民.《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素质的培养》,《池州师专学报》2001年1月
[3]陈蕾.《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优秀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