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与数字化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升级换代的框架构建。它不仅继承了传统意义图书馆所具备的的网络化和信息化,还是规模巨大,无时间空间限制的知识网络中心。可以实现真正的跨数据库、无间隙检索。随着网络基础建设的成熟,数字图书馆不再局限于先前的关键字搜索,而是提出了更实用的语义匹配搜索。先进的数字图书馆要想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必须有更广阔的共享平台和架构。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正符合了数字图书馆所需要的功能,所以探讨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必要的。
一、云计算条件下服务模式的介绍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它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对资源进行配置,云计算必然会对互联网的运作和服务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云”中的资源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其容量可以不断的增大,同时可以随用随取,其主要特点如下:
1.分散存储。在运营商处,所有用户的数据是通过分布式共享的方式存在的,一旦用户有需要,那么运营商就可以快速的对数据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服务。
2.弹性配置。运营商对于资源的配置是弹性的,其配置的依据在于用户的访问量,由于具备了科学的数据计算能力,资源的配置速度也明显的增快,有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3.按需选择。根据用户本身的需求量,来进行云服务的收费,运营商也会根据用户的需要科学的对资源进行分配和回收。“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三个层次的服务,分别是: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
二、当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存在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化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出现了很多,但是,从当前单一数字图书馆系统来说,其提供的个性化服务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1.资金方面的限制,要想构建起一个系统的数字化图书馆,显然需要大量的经费,一般来说,一个中等规模的数字化图书馆平台的花费在千万以上,这对于很多图书馆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费用,很多图书馆不具备这样的资金能力去完成构建数字图书馆所需要的硬件、软件,同时,不同的图书馆之间要想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也是需要一定的资金的。
2.个性化服务的形式单一,不能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馆的阅读群体数量一般都比较庞大,即使同样的信息资源,其需求之间的产别也可能很大,当前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中,很少有能够根据读者的要求来进行重新配置的,难以对读者开展差异化的服务。
3.资源的独特性差,即使是不同的数字图书馆,它们所拥有的资源也会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复的,哪怕是数字图书馆之间有了健全的连接,资源的重复还是会造成浪费。
三、基于云计算环境的数字图书馆个模式
云计算在资源整合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单一数字图书馆假如能得到云计算技术的支持,那么,数字图书馆在个性化服务、差别方面能够取得一些新的成果,从而突破单一数字图书馆的局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面,牵扯到了计算机基础建设、网络基础建设、数据资源以及平台服务等,在云计算方面,主要是三种服务模式(上文已经指出)。结合两者实际情况,基于云计算环境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如下:
1.在IaaS基础上提供的硬件服务。云计算平台要想正常的工作,那么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硬件资源来支撑,常见的资源有计算机、存储器、数据库等,在这些硬件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起一个针对数据中心的一体化、统一化和虚拟化的架构。硬件资源一共包括两部分:支撑云计算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以及图书馆原有的硬件设备,在IaaS基础的硬件资源服务模式下,图书馆不仅节省了各方面(比如硬件和人力)的成本,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在PaaS基础上的统一平台服务。将各种有用的资源(网络资源、计算资源等)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虚拟化,就可以在这些虚拟化的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数据挖掘、信息检索等工作。在PaaS平台上,不仅会有通用的数字资源,一些数字图书馆的特色资源也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的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SaaS基础上实现平台管理是整个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关键环节,通过SaaS可以创建出数字图书馆的集成管理系统,然后再通过管理中间件,就可以完成对用户的管理、对资源的分配等,为在云计算基础上的数字图书馆提供管理上的支撑。
3.在SaaS基础上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在这一个层次中,可以给用户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和交互界面,用户注册以后,各种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系统就可以通过Web Service的方式来实现科学的整合,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适合自己的软件和信息资源,从而实现了对用户的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针对用户来说,这真正的做到了资源的“按需分配、按需所用、快速整合”。
关键词:数字化经济;劳动力市场;经济;社会
数字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的商务模式,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数字化经济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字化经济带来了电子商务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所以有必要研究适应数字化经济变化和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便提升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和促进就业,进而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数字化经济的产生
数字化经济,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在信息化和网络化下的一种经济形式。数字化经济,实质是指一个经济系统,并且在这个经济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地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根本变化。数字化经济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和技术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数字化经济还包括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是指应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设备等,来实现政府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的整合与优化。电子商务是指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今,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主要包括三种:新增劳动力、失业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如图1所示,2002年第1季度,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约有3320740名求职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岗位,到2010年第4季度,这一数据增加到8700720,增长了158 %,这充分说明,劳动力市场逐渐成为中国劳动力配置的重要途径。
(一)现代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传统产业诸如工业、农业的就业需求大量减少,而第三产业的就业需求却大量增加,现代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已成为国家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平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近700万。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
2013年上半年中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三)新兴产业高技能岗位人才缺乏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新技术高科技人才缺乏。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劳动力供给有8.4亿左右,其中90%以上的人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没有人力资本,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新兴产业人才严重欠缺,高技能岗位人才尤其匮乏。
三、数字化经济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变革,必将推动中国经济从传统工业经济向数字化经济转变,这也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其中主要包括了劳动力市场结构、工作方式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变化。数字化经济带来电子商务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同时,还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冲击。
(一)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
数字化经济是以数字化技术大量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改变了劳动活动过程中生产工具与劳动力结合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是使劳动力市场在数字化经济技术下进行的,这样就在微观和宏观层面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影响。
(二)影响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数字化经济带来了新服务和新产品需求,导致市场供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进而就引起了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和优化,最终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四、国外劳动力市场对我国的启示
经济数字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人力资源在全球的流动。数字化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在美国经济和社会中大量普及,越来越多的经济投入和经济产出以数字化形式出现,工作实际活动场所的作用逐渐弱化,虚拟工作场景和远程作业模式却随之出现。根据世界薪酬协会统计,2001~2008年美国从事远程作业的人数迅速增大,如图2所示。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在中国经济、环境和社会领域的大量运用,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一)新的工作模式出现
数字化网络技术变革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作为21世纪的新作业模式的远程就业在中国也已经开始出现了。
(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
美国在数字化经济进程中,通过有效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远程就业,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求配置效率,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同时积极引进国际人才以保持科技竞争力,进而形成了“产出人才、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的高素质人才供给体系。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
五、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调整策略和建议
面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这些新变化,只靠劳动力市场的自身调节是不能解决失业问题的,我们需要采取更加适应数字化经济的劳动力市场策略,发挥其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能效。
(一)建立互联网服务就业平台
互联网可以大大降低信息技术传递的成本。为了使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更加匹配,我们可以构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搭建劳动力供需信息交流平台,使求职者可以通过网络有效获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息,从而降低劳动力的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的信息技术沟通成本。我国的网络化就业平台可以包括“岗位信息网”、“技术培训网”和“工作交易所”这三个基本信息库,进而形成“岗位匹配、职业引导及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综合就业平台模式。
(二)实施提高技能的职业培训计划
随着网络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新岗位及新工作模式需要具有大量的知识技能,因此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是知识密集型的大量高素质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国网络数字化经济及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以提高技能为重点的职业培训计划,发展以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的职业教育,通过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改善其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加速中国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训,确保网络数字化经济的稳定顺利转型。
(三)优化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适应数字化经济的发展,针对数字化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根据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状况,结合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发展形势,设定当代大学的使命和目标,改进和优化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制订符合国情和学校情况的人才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设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开发学生的第二课堂,加大实训实践课的教学,产学研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实际能力,办中国特色的品质大学,培养高素质的特色学生,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适应数字化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四)制定有利于引进人才的人才发展政策
数字化经济加速了全球化经济发展,加速了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步伐。我们要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优化人才引进的机制,改善人才引进的环境,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大幅度地吸引和引进国外优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以弥补国内对STEM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匮乏。同时,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完善人才成长的职业规划,改善人才成长的环境,加快人才培养的力度和步伐,吸引和引进人才的同时留住和培养人才,促进人才的更快成长,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减小数字化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网络数字化经济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样带来电子商务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同时,还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带来了更加敏捷迅速的就业模式,延扩了劳动力市场匹配的虚拟空间,进而引发了劳动力产业间的流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现状,针对数字化经济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且学习了国外劳动力市场的经验,提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适应网络数字化经济变化的方案和策略,进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并以此来促进就业,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信息技术能力,在全社会营造和谐的数字科普环境,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开展数字科普学术交流,推进“数字北京”,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滕远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完善策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29).
[2]田大洲,田娜.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特征分析[J].全球科技经济嘹望,2013(28).
[3]翁杰.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07).
[4]Samira Borouji Hojeghan,Alireza Na
zari Esfangareh.Digital economy and tourism impacts, influences and challenges[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19).
[5]Ana C. Dammert, Jose Galdo, Virgilio Galdo. Digital labor-market intermediation and job expectations: Evidence from a field experiment[J].Economics Letters,2013(120).
[6]梁晓滨.美国劳动市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7]何枭吟.经济数字化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3(08).
[8]Kazuhiro Kurose. The dynamics of the labour market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relation to the speed of demand saturation.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13(24).
关键词:数字化电厂;概念;数字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一、数字化电厂的概念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逐渐覆盖到了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多个层面上。数字经济指的是在经济发展和参与的每个环节和每个要素中都广泛地采用软硬件技术及应用和通信技术。数字化工厂的出现就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产物。对于数字化电厂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国电力行业将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定义为电厂的各级控制和管理系统均进入数字化后称之为数字化电厂。可见,数字化电厂的建立要求电厂的数字化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或者说数字化的全面覆盖。
二、数字化电厂建设的方案
(一)数字化工程
1数字化设计。这是指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都利用数字化方式来进行产品的设计。目前与建设数字化电厂有关的数字化设计包括了三维数字化的设计模型,电厂数字化的设计模型以及系统数字化的设计模型。其中三维数字化的设计模型是用来管理电厂建设时期的工程项目,在电厂的运行期,该模型会构成三维数字化的管理系统,将各个系统的信息加以整合,实现电厂运行和维护的统一管控。而电厂数字化的设计模型包括了数字化管理的设计方案,将确定数字化电厂在建立时的系统结构,建立起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项基本技术的要求,保证系统和软件平台的技术。系统数字化的设计模型包括了电厂整体的系统图、安装的仪表和管道图、现场的总线图,还包括了被控对象、控制设备、控制信号等的相关数据。这些数字化的信息将直接用在数字化管理当中。
2数字化采购。数字化采购是建立在数字化设计的基础之上的。在采购之前,要将工作进行步骤分解和编码,对工程物资也要进行编码,然后在采购的过程中按照工程的需要制定采购单,实施整体采购、分批交货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的工程采购实现了工程的规模化采购,是数字化工程的实施重点。
3数字化移交。这是数字化电厂建立的基础,是指在数字化的移交平台上将电厂建设中各个环节和阶段的相关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最后通过审批后移交给业主。通过数字化移交,对电厂建设时期数据的移交过程进行全面的管控,从而提高数据移交时的质量以及电厂的管理能力。
(二)数字化控制
传统的电厂工人能够有效监控的只有工艺的过程和设备的状态。而在数字化电厂中,锅炉、电气系统、汽轮机、现场仪表以及控制设备都将实现智能化,使设备的整定和维护信息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控制系统,从而让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更加的轻松。电厂的数字化控制将包含了单元机组的分散控制系统、电气的控制系统和全电厂辅助车间的控制系统。
(三)数字化管理
在传统的火电厂中,管理系统一般是由管理信息系统MIS,即management inform ation system和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即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共同组成,两个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但是系统中的功能却存在着重叠。数字化的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具备了准确性和唯一性,运用了先进的设备来实现生产运营管理和控制的优化,使电厂的资产管理和决策支持等方面都能在数字化的管控下更加的科学。数字化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部分:(1)生产运营管理系统;(2)财物资产管理系统;(3)优化控制管理系统;(4)决策支持管理系统。其中生产运营管理系统不但包含了对生成操作票和技术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而且还能够对电厂的重要设备进行早期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和故障预警,通过这类预测性的维护来帮助电厂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益。而决策支持管理系统也具备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为电力企业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为电力企业的发展经营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和指标,使企业的决策能够更加的科学和可靠,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盈利水平。
三、数字化电厂的优势
(一)数字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将电厂建设和发展各个阶段所反映的现象、本质、规律等的相关文字、符号、数字、声音、图像等模拟信息都转换成数字信息。
(二)信息化
信息化指的是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并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我国政府一直努力将工业化和信息化进行深度的融合,而数字化电厂不管是在电厂的设计、施工,还是在电厂的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都采用了信息技术,所以具备了信息化的优势,成为了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三)智能化
数字化电厂广泛地采用了现代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智能测量技术、智能决策的支持技术,使电厂的运行实现了智能化、高效化。保证了电厂生产的经济、安全、环保,符合了社会和时展的要求,保障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可视化
数字化电厂可以通过对现实进行虚拟,把电厂中的各类实体包括实体的特性用以三维立体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在用户面前,其表现形式还会随着时间和空间进行变化,建立用户的交互通道,使用户能够对电厂数字模型进行浏览、模拟、观察和计算,提高电厂设计和规划的效率,使电厂的设计和规划更加的方便快捷。此外,对电厂的设备运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进行仿真模拟,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数字化电厂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中包含了多个方面,其构成非常复杂。建立数字化的电厂能够使电力企业具备先进的设计技术、管理技术以及控制技术,实现发电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透明化,将推动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企业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的经济动力、制度动力、道德动力,行业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与义务,进而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分工模型。
关键词: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行业组织;职业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在互联网技术充分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已经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也日趋完善。然而高校的数字资源却还是一座“信息孤岛”,无论是建设还是使用,企业、行业的态度基本上是既不参与也不享用。这种现象固然有高校对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应用认识不充足、观念意识不强等原因[ 1]。但根本上还是行业、企业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动力不足,共享的意识不强造成的。这不利于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关系的形成。
一、行业、企业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 企业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美国学者Mark S.Schwartz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动力来自于三个方面:经济动力、制度动力和道德动力。本文借助Mark S.Schwartz的“三动力”模型对企业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动力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首先,经济动力不足。企业是以谋求利润为主要目的的经济体,没有经济利益甚至有损经济利益的活动,企业总是会避免参加。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通过共享平台的利用,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现有员工的技术水平,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从理论上讲,经济动力是存在的,但目前我国以规模较小的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些中小企业对员工的技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在劳动力流动过于频繁的社会背景下,企业一般持“与其投入成本去培养员工不如高薪聘请高水平员工”的观点。其次,制度动力缺失。制度动力是指企业必须遵循制度要求的动力,是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对企业必须履行教育职责做出的规定。而我国这方面的制度处于缺失状态。最后,道德动力不足。道德的产生、发展及其运作方式决定了道德是一个由外在规范过渡到内在自觉、再到行为再现的过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参与职业教育活动需要社会提供相应的外在激励力和外在惩罚力。具体来说包括媒体关注度、社会道德观念的取向。而我国目前这两项都没有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行为给予足够的关注。
学校、行业、企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关系图
2 行业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自1998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对政府部门 所属的职业学校进行了改革,将教育管理职能划转地方后,许多职业学校脱离 行业管理,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减 小甚至缺位。行业制订的职业资格标准对学校教育没有约束力,行业评估学校 的课程标准也流于形式。行业参与职业 教育 的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二、促进行业、企业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途径
1 促进企业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途径
在经济动力的提供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德国法律规定,企业必须递交员工教育培训基金,由政府部门统一调配,用于补偿和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投入。如果企业在这方面无所作为,那么它将得不到该部分资助,如果企业参与的项目得到政府的肯定,则可以得到100%的补助,大多数企业可以得到50%~80%的补助。
制度动力首先需要法律保障,与德国的《职业教育法》相比,我国的 《职业教育法》缺乏具体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对企业未提供实习岗位或提供实习岗位数量不足、企业不给员工提供职业教育的时间等不作为行为都有明确的罚款措施,从而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形成有效的监督。
道德动力则主要需要大众传媒,它是道德行为传播和教化的有效工具。媒体给支持教育、勇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充分的肯定和宣传,营造出全行业企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以此为荣、以此为己任的良好社会道德取向,就能为企业参与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提供道德动力。政府可设立相关荣誉,吸引企业为职业教育作出贡献。
2 充分发挥行业的桥梁作用
从“三动力”途径来看,都需政府的支持。而政府的职能主要应放在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上。具体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主要应该由行业组织来完成。行业组织一方面代表企业反映本行业的发展状况,包括本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等,另一方面行业组织又制定并监督企业执行行业[ 2]。
三、行业、企业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的具体分工
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学校毫无疑问是建设的最重要主体,它不仅拥有相对应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财政配套资源,也是教学资源库的最直接受益者。然而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必须以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职业岗位的操作技能培养为目标。这不仅需要了解企业的人才、技术需求,而且需要企业提供专业方面的现有资料供学校形成教学案例,而教学资源库是否适应当前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也需要企业做出客观的评价。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则需要通过行业这座桥梁来实现,以避免单一企业的片面观点影响教学资源库的质量。学校、行业、企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在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硬件准备、技术支持、人员调动均已充分的情况下,在职业教育领域,行业、企业的参与度成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内容是否紧贴时代脉搏,是否适应当前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要求,是否值得并确实能被充分利用的关键因素。而行业、企业的参与度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和激励。
参考文献:
宝洁公司宣布未来每年削减5亿美元的费,主要包括在广告、媒介购买、公共关系、包装设计和零售店内宣传、展示上的费用。
宝洁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样做的公司。联合利华、欧莱雅、可口可乐、Visa和强生等公司都在削减费。
对于品牌来说,重新评估与机构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减少费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都已经意识到,世界在发生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大多创建于数字化时代之前,那些都已经过时了。
以宝洁为例,它的预算已经从传统媒介渠道转移到数字渠道,目前数字渠道的预算占到了整体预算的30%。因为它发现,数字渠道效率更高,品牌更多地利用数字、移动、研究和社交媒体,进一步优化媒体整合,更清晰地传达信息,并提高非广告营销销量,以此驱动营销效力和生产力。
所以,对于这些品牌来说,削减费并不是经济压力之下的无奈之举,而是在寻找一种适合当下环境的营销模式。
数字重构传播
整个广告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从广告界的盛会――戛纳国际创意节的吉光片羽的变化中可以清晰地洞见这一变化:几年前,曾经以关注广告创意著称的戛纳国际广告节改名为“国际创意节”,以代表广告越来越成为一门集合了创意、技术、内容等多行业交叉艺术的发展趋势;参与者从传统的公司扩大到互联网创业公司、技术公司等,与会者无一例外都在谈论数字化创新和整合;参赛作品中数字化案例占比与日俱增,更多的全场大奖颁给了体验、技术、社交媒体、用户生产内容等案例,营销者的选择变得非常丰富和多元化。
消费者的注意力和使用习惯去了哪里,营销就会走向哪里,这就是行业的本质。2015年,全球数字广告支出达1710亿美元,美国达586亿美元。
在中国,这个趋势来得更猛烈一些:根据群邑2016年春季版报告《今年,明年:中国媒体行业预测》显示,2015年中国的互联网广告份额首次超过了电视广告,2016年预计将达到49.7%。其中移动互联网广告以近2倍于整体互联网广告的势头快速增长,在线视频市场总体规模同比增长61.2%。
越来越多的广告主从数字化中尝到了甜头,愿意把更多的预算投到数字化上,也相信数字化是未来的趋势。
1、数字化更高效
“我们正在把更多的广告投入转到数字化媒体、搜索、社交、视频和移动上,因为消费者在这方面花的时间越来越多。”宝洁首席财务官Jon Moeller在2015年初的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他认为,总的来说,数字媒体的ROI高于电视或者印刷媒体。
目前,宝洁数字渠道的预算占到整体预算的30%,据Moeller表示,未来还将更多地利用数字、移动和社交媒体,进一步优化媒体整合,更清晰地传达出品牌信息,并提高非广告营销销量,以此提高营销的效率和有效性。
高露洁新兴市场和商务发展首席运营官Frank Moison则认为,在广告方面,数字化正在呈指数化增长。高露洁数字化的支出从2.5%增长到13%,数字化带来的增长接近25%。虽然国家与国家之间有所不同,但数字化的趋势是有目共睹的。
强生公司全球集团董事长Sandra Peterson曾表示,强生正在重塑营销思维,已经把营销预算的30%投入到数字化上。因为投入到数字渠道的每一分钱都可以提高效率,这点在ROI上可以体现出来。
作为目前在中国A股市场市值最高和备受关注的数字整合营销传播集团,利欧数字(LEO Digital Network)为多家跨国及中国本土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数字整合营销服务,在利欧数字总裁郑晓东看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只把数字当作整体策略的一部分,到现在用数字的思维来引导战略和决策,“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他表示。
2、越增长,越数字
广告主会发现,它们增长最快的品牌,往往不需要传统的媒介广告。以美妆品牌欧莱雅和雅诗兰黛为例,欧莱雅主席兼CEO Jean Paul Agon在一个电话会议上表示,集团旗下增长最快的品牌,也是那些广告和推广最少的品牌。例如Urban Decay,Kiehl’s,以及2014年欧莱雅收购的品牌NYX,2014年全年都没有媒介投放。
在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增长最快的品牌――如M.A.C和Jo Malone、La Mer以及Bobbi Brown等,都不做传统广告。集团总裁兼CEO Fabrizio Freda表示,旗下品牌在数字渠道广告做得更多。雅诗兰黛执行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Tracey Travis说,2015年,雅诗兰黛的广告支出基本持平,因为一些增长很快的品牌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传统广告,数字渠道占据了媒介组合的很大份额。她表示,随着更加合理化地分配资源,雅诗兰黛现在已经把一些电视和促销的费用转移到数字化上面,因为数字化带来的回报更可观。
整合构建新生态
品牌数字化的转变,媒体的碎片化,以及数字时代里消费者在数字、模拟或者固定、移动之间不再有明确的区分,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设计消费者完整的品牌体验日益重要,原有的创意、媒介、数字、公关、广告之间的“界限”被打破,让品牌再一次有了从细分到整合营销的趋势需求。
“在整个业态里,过去的常规模式是媒介和创意相分离的,有人单纯做媒介,也有人单纯做创意,但是现在我们很难区分媒体,也很难区分内容、媒体及创意之间的分割界限,而且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希望我们能提供包含创意、传播、策略、媒介等在内的一站式的数字整合营销服务,”郑晓东说道,“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品牌,更容易接受。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品牌客户也希望公司提供这样的服务。”
在数字化进程中有两类企业,它们的需求有所不同:一种是较为传统的实体经济品牌客户,另一种是互联网+的数字产业品牌。从2014年至今,利欧一直在探索一种全产业链的整合营销模式,并根据实体经济客户和互联网品牌客户不同的需求,提供定制的数字化整合营销服务。以实体经济品牌为例,需要的是从策略到洞察,到产生大创意,然后整合数字平台、公关、社交平台、店头和电商等各方面的资源投放创意并衍生内容。利欧所做的,是为实体经济转型互联网提供入口,结合数字时代的整合营销服务,是营销的数字化。另一方面,为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企业提供入口,主要是流量和大数据战略服务,助力新企业的孵化成长和成熟企业的品牌化建设,是数字的营销化。
【摘要】随着国内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促进了各行业的建设。而在诸多科学技术中,测绘技术的发展是最为完善与快速的,也是被各行业经营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下面,就一起跟随本文对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的关系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信息化测绘;关系
测绘技术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措施,被应用于各行业的建设中,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推进国民建设的关键性技术支持。 测绘技术的发展
我国测绘技术起步较晚,如果按时间段具体划分的话,可将测绘技术分为解放前与解放后两个阶段。首先,测绘技术在解放前的计划经济体系下,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成熟的测绘技术体系,并且这种体系是建立在相对独立的操作功能基础之上的。其次,在我国解放后,为了更加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建设的需求,以及尽快实现全球一体化经济建设的目标,测绘技术逐渐由传统模式下的体系转化为适合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测绘技术体系。同时,在整个阶段性的转变过程中,国内的测绘技术也发生了两次较为重大的革命。其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演变,测绘技术完成了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发展的华丽转身。其二,测绘技术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之上逐步向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最后,随着我国各行业对测绘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测绘技术正着重向信息化技术发展创新,并以完善的信息化程度系统为发展的总体目标,从而使测绘技术成为国民建设中的主导力量。 测绘技术的定义
测绘技术是目前国家发展建设的主要力量,也是国内各行业发展经营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持。同时,测绘技术按发展阶段可分为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两种。
2.1、数字化测绘
所谓的数字化测绘主要是指将测绘数据中诸多的复杂性资源用数字、符号、二进制代杩等形式表示出来,并同时存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以方便后期进行统一处理的整个过程。另外,顾名思义,数字化测绘也就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将工程测量所得出的数据信息转化为数字化形式的一个过程,也可以说,数字化测绘是信息化测绘的基础。除此之外,我国数字化测绘从传统的手动绘图到如今的算计机系统自动生成图像,也是反映了数字化测绘的发展过程。其中,数字化测绘主要的特征在于它可以直观地表现出测量的坐标系、大地网结构、影像以及绘图成品等。并可以大大节省计算机系统存储数据的空间。
2.2、信息化测绘
所谓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主要是指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支持基础上,发展及开发以计算机智能化系统工具为主的新型测绘技术模式,信息化测绘是目前测绘技术发展的重点。另外,虽然目前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还在进一步的发展中,但信息化测绘技术是在数字化测绘技术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因此,它具的更全面的系统功能。截至目前为止,国内的信息化测绘范围已经覆盖了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应用等多个方面。除此之外,信息化测绘与数字化测绘最明显的不同就地于信息化测绘是充分利用了地理信息资源作为依附,对物体的形式化、多样化等进行处理。同时,信息化测绘融入了计算机网络化系统,使数据信息更加的完整、真实。 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的关系
信息化测绘技术是建立在数字化测绘技术基础之是开发完成的。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即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首先,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的基础。就实际而言,信息化测绘技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的需求,并且逐渐成为了现代化工程测量中的首选测绘方式。但同时,如果信息化测绘技术想要长期发展并实现智能化系统,就需要更加高科学技术的手段及方法。而数字化测绘技术作为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因而可以说,没有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支持,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就会缺失基础技术力量,也就无法实现后期的智能化测绘发展目标。
其次,就技术方面而言,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形成是建立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从本质上来讲,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与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在技术方面的基础形态是一样的。两者之间的差别则在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测绘技术必须更加满足及适应各领域的需求。而信息化测绘技术就是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服务体系,从而大大满足了人们在测绘方面的需要。另外,人们在地理空间测量中,是需要更多的社会化信息资源的,这种社会化信息资源的获取是数字化测绘技术无法实现的,因此需要更高的测绘技术支持。 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的区别
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虽然存在着诸多必然的联系,但在一些技术等细节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区别。
4.1、目标区别
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表现的形式是以测量产品为主要目的,也就是将测量数据的最终结果转换为数字化形式存储起来。而信息化测绘技术则更着重于实现地理信息实时的测量记录,满足了 现代化测量时对数据采集、处理、服务应用的信息化需求。从而也使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更具风络化及社会化特征。
4.2、状态区别
数字化测绘技术对所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及数据库的建立时,只是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形式,并不在数据转换时同时具有数据的实时更新和流动。而信息化测绘技术则在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和数据库的建立时,同时完成对数据的实时更新及流动性要求,从而实现了测绘技术中由数字化测绘的静态形式向信息化测绘的动态形式转变的过程。
4.3、操作运行环境的区别
数据传输模式的转变是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最大的区别所在。众所周知,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数据传输及网络运行环境都是在计算机局域网中实现的,这就使数据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空间上的制约。而信息化测绘技术的数据传输及网络运行模式则是在广域网中实现的,它更能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控以及以数据的实时更改功能,并在运行时不会受空间上的限制,为测绘技术提供了最佳的数据运行平台,满足了数据传输对社会化和网络化的要求。
4.4、服务对象的区别
由于数字化测绘中的数据传输是在局域网中实现操作的,因此一般而言数字化测绘信息所生成的数据信息资源及数据库信息仅限于某一行业的人员使用。而信息化测绘的数据传输是在广域网中实现操作的,因此信息化测绘技术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及三维空间数据信息,则可以在广域网运行环境下共享到任何一个地方,并且不受行业及空间上的影响,从而实现了测绘技术在服务上的改革,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
4.5、服务社会化区别
数字化测绘技术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只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人群所使用。但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使地理信息数据在广域网的运行模式下传送到国内的各个角落,真正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另外,信息化测绘技术实现了网络化和社会化地理信息空间数据的要求,从而使测绘技术得到了向外界的扩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信息化测绘技术是建立在数字化测绘技术基础之上的,因此,只有依附于数字化测绘技术,才能使信息化测绘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世银.浅析数字化测绘与信息化测绘的关系[J].地球,2013,(3):102-102.
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建设环节上,存在着经费、技术、标准、立法、队伍等一系列问题,更为关键的是理念、体制和机制层面上的问题。例如,对虚拟空间内容信息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国家安全的支柱性资源,缺乏客观、前瞻与战略性思维;对数字化内容信息资源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现代数字化数据信息中心内容概念上存在误区,导致了仅把数字化数据信息中心工程局限于对传统物理图书馆和物理文献的数字化,而不是基于网络意义上的、所有信息资源集散地的固化和变化数据信息的数字化。这些认识严重影响了我国数字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结构的科学性。还有的表现为既不采用网络化思维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阵”;也不按商品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模式运作,往往由于缺乏明确的法规约束,长期停留在“有偿”与“无偿”共建共享的争论上,阻碍了我国在虚拟空间进行内容信息共建共享的进程。
重视虚拟空间的内容信息建设,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要在实践中研究和充分认识,信息社会中人类生产和交换活动对数字化数据信息资源的客观依赖性,以及该资源建设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自觉重视数字化变化数据的建设、积累和共享。要走出在数字化数据信息中心内容概念上的认识误区,明确数字化数据信息中心内容定位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有效信息。其工程对象是各领域各地区信息资源的集散中心(数据中心)。它不仅包括美术馆、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专利事务所、社科和科技情报机构等传统的信息资源集藏地,而且包括政府、军队、经济实体等组织产生的变化数据,涉及科研、生产、流通和社会保障诸领域形成的信息资源。
重视虚拟空间的内容信息建设,必须要在实践中探索构建符合中国国情、适合虚拟空间内容信息共建共享事业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在以信息为重要资源的信息经济社会,我国国民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大部分信息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讲,如土地等资源一样,是国家资源,为全民享用。因而,国家要打破目前条块分割、各行其事、各自为“阵”的现状,确立集规划、投入、立法和监控为一体的宏观调控管理体制。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国各类信息资源作出在国家数字化信息资源结构体系中的科学定位,然后形成在全国各大领域建立分布式数字化信息资源集散中心(数据中心)群的总体布局规划,分步实施。列入国家共建共享规划的数据中心,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数据中心某一领域或地区数据的组成部分。
Abstract:thearticleisfocusonsteelpurchasing,nesting/cutting,andstockingprocessinshipbuildingenterprise,introducingFastCAMtechnologyandsoftwaremanagementsystemappliedinnumericproductionandzerosteelstockmanagementformat,includingno-paperdatatransferinshipdesign,BOMforpartscuttingproduction,predictivenestingforpurchasingsteel,optimizingnestingandeffectivecutting,steelandremnantmanagement,realizingMESinproductionandzerosteelmanagementinordertodecreasestock,savefinancialcostandsteel,increaseproductivity.
关键词:FastCAM数字化造船,零库存,优化套料,高效切割,信息化管理,节省钢材
KeyWords:FastCAM,NumericShipbuilding,Zerostock,OptimizingNesting,effectiveCutting,informationmanagement,SavingSteel.
钢材进、切、存的物流管理与数字化造船紧密相连,体现在造船生产过程的多个环节。从船体建模放样部门、钢材预算、采购部门,编程套料,钢材切割下料部门,到钢材库存和进出库管理,以及切割剩余钢材的管理和重复利用,每个生产环节都涉及到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需求,都体现了敏捷造船和精益造船的思想和方法。钢材物流管理和数字化造船直接关系到造船成本,关系到造船企业的经济效益。
回顾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钢材价格一路上涨,因此,企业愿意使用自有资金或通过银行贷款大量购买钢材,囤积钢材。尽管大量占用资金,财务费用增加,但钢材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远高于银行财务费用。在这种经济高速增长钢材价格上涨的特殊环境下,囤积钢材可以保值增值,企业没有必要考虑钢材库存和信息化管理,而且钢材库存越多越好。而企业要节省钢材,只要在套料切割技术上进行挖潜和技改,例如使用FastCAM自动编程套料软件进行自动套料和共边桥接连割高效切割技术,提高钢材套料利用率和切割生产效率。
去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快速回落,钢材价格随之高位回落暴跌,许多船舶企业由于钢材库存过多而蒙受惨重损失。很显然在经济增长放缓、回落或波动时期,钢材价格下降或是波动时期,囤积钢材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会贬值造成亏损,加上库存钢材的高额财务费用,二者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会远高于钢材套料切割中使用自动套料共边套料和高效切割技术所带来的钢材利用率的提高。因此,在经济增长回落和经济调整的环境下,必须从钢材物流管理入手,有效降低钢材库存,采用零库存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进行钢材进、切、存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会取得更为直接和显著的企业经济效益。
何谓钢材物流管理?简单说就是钢材进、切、存的计算机管理。具体讲就是根据钢材流转的流程,从钢材预算、钢材采购、钢材库存、进出库、编程套料、数控切割、余料管理等几个方面通过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软件的联网管理,这就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
何谓零库存管理?绝对不是企业钢材库存为零。为满足日常的切割生产,企业一定需要一定数量的钢材库存,至少有三天的钢材切割量。零库存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根据订单先作预套料,先把企业现有的库存钢材包括剩余钢材预套料使用完,不够的部分再进行采购或申购,这就是理论上的零库存的管理思想。采购钢材的进货,并不需要如数全部到厂,而是根据切割生产能力和切割进度,分期分批运抵企业,分期分批支付货款,从而有效降低钢材库存和财务成本。最理想的可操作性的是钢材提前三天运抵企业,这就是零库存的管理方法。
再介绍一下钢材“虚拟库存”的概念。所谓“虚拟库存”就是钢材并没有实际入库,而是已经订购或在途的钢材。使用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引入虚拟库存的概念,就可以提前进行编程套料,提前安排切割生产计划,对订购的多余钢材,套料后还没有切割的(虚拟的)剩余钢材,在下一个订单中进行预套料,从而不再产生真实的库存钢材和剩余钢材,从根本上解决钢材库存问题,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管理。
关键词:管理会计 预测
传统的以生产经营导向为基础的经营预测,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适应了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人工成本比重大的特点。根据销售量、成本、利润的线性关系,以变动成本法为预测、决策的理论基础。保本点的预测、利润的预测、成本的预测,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等都以此为基础。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会计核算方面具体体现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多),管理会计进行预决策的理论基础之一——变动成本法也面临着变革。
变动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一笔列入期间成本,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项。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仅包括变动成本,将固定成本视做期间费用,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不包含任何固定费用。如此得到的成本信息相对全部成本法有一定进步。它适应了工业化时代的要求,成为传统管理会计学科的基石。但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制造环境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比例。以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体现的变动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特别是那些技术先进的组织,这样的变动成本的比重低于10% 。另一方面,以传统的交易或数量为基础定义的大部分固定成本,在新制造环境下,只是在很短时期内是固定的,在长期都是变动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得模糊,以合理界定变动成本为基础的“变动成本法”将失去意义。面对新制造环境的冲击,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势必造成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成本信息失真。
一、预测内容由财务信息到非财务信息拓展
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而数字化经济时代由于竞争加剧,仅仅依靠基于财务信息加工而成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预决策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大量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占有率作为非财务信息,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从其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起着财务信息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指标,在产品方面: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声誉、品牌、客户关系和销售能力(销售网络覆盖面等);在外部竞争方面: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公共关系、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在生产能力方面:知识能力(专利权、情报、培训)、装备能力(产能和技术水准)、技术能力(技术水平,研究开发费及其比例,研发人员及其比例)、人力资源(各类人才、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准、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等)。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管理会计的相关性。
二、预测内容由短期预测到长期战略预测拓展
数字化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提供大量的长期、战略性的信息,从耗散理论角度看,即“扩大负熵的信息输入,以抵减企业内部的管理熵”。支持战略管理所需的信息比经营决策和控制的信息更广泛和更复杂,数字化经济时代的数字化管理为提供这样的信息提供了可能。对收集的基本数据按不同的战略管理阶段要求加工成战略决策有用信息,可分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1)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广义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可分为: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技术的、地理和生态的信息。市场环境分析用的信息可分为:供应商的、顾客(买主)的、替代产品的、潜在竞争者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信息。(2)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企业战略能力分析包括企业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分析。
三、增加竞争对手分析预测
超出会计主体范围本身,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来研究本企业销售额、利润和现金流量的相对变化,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管理会计更好地实现其规划功能更有意义。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
四、增加顾客信息分析预测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内部,并主要针对生产经营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取而代之的是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实时预测,即时为顾客提品或服务,以敏捷制造实现顾客的“零等待”,其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满意,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成本,提高顾客的收益),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效用,由此衍生企业价值的增长。由此可见,在数字化经济下,企业的预测更多的是收集关于客户的信息。顾客信息分析包括:顾客群体和构成、顾客购买实力、支付习惯、对竞争的行为参数(产品质量、价格、销售服务、其他因素)的敏感性、需求变化的趋势、对其他产品的互补性、顾客的地理分布等。
五、预测方法的集成
管理会计运用定量和定性预测分析方法来实现预测功能。
1、定量预测法是用预测对象的有关历史数据,建立相应数学模型,推论其未来可能达到的数量值的一类预测方法。它又可分为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因果关系预测法两类。时间序列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随时间变化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其未来数值的方法。具体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法、季节变动预测法等。因果关系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及其各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为依据,建立反映它们之间变化的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以此推论预测对象未来在特定条件下所将达到的数值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