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化媒体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这次研究由社会化网络技术公司Community Engine出资,由调查公司Nielsen进行调查,于今年2月份和3月份在347家组织展开调查。这是第一次关于企业的社会化媒体使用方式、预算和测量方面的调查。研究显示,许多企业正积极地将一大部分传统媒体的营销预算改为新型社会化媒体的营销预算。最大的变动就是纸质媒体营销预算减少了47%,直销预算减少33%。
社会化媒体正成为组织的重要营销工具,各大组织也认识到如果自己营销方式没有社会化媒体,将会丧失很大数量的网络客户。但是,研究也发现了许多企业搞不懂如何测量社会化媒体的投资回报率(ROI)。例如,29%的企业表示既不懂社会化媒体营销的ROI是指什么,也不懂如何测量ROI。
Community Engine常务董事Piers Hogarth-Scott表示这是第一次深入调查澳大利亚的相关组织的社会化媒体参与方式,调查结果对企业也会有重大的意义。
Hogarth-Scott表示:“调查显示澳大利亚的企业不仅仅注意到社会化媒体,而且还将其作为自己的营销和商务的重要补充。”
“随着传统媒体与客户的联系和互动效率降低,营销资金会很明智地转向社会化媒体,而且重要的一点是对social media ecosystem(社会化媒体生态系统)的控制、跟踪和测量。”
使用社会化媒体的SME部门(员工数量低于100)变得更多,2008年仅有32%的SME员工使用社会化媒体,而2010年这一数字增加了一倍之多,达到67%。
大型企业(员工数目多于100)中,4分之三的企业计划于2010年采用社会化媒体,而2年前只有二分之一的企业计划采用社会化媒体。
将传统媒体的预算转向社会化媒体营销.
近有1半之多的大企业已经从传统媒体撤走资金,转向投资社会化媒体。上个月,航空公司Jetstar决定将40%的营销预算用在社会化媒体上,许多企业也纷纷效仿,资金转向社会化媒体的流行趋势受到极大地关注。
根据调查,进行预算资金重新分配的营销方式主要是纸质媒体营销、直销和其他的网络和数字营销方式。
表格1:你将把哪一媒体的营销预算资金转投在社会化媒体上?纸质媒体:47%直销:33%其他的线上/数字营销:26%电视:15%广播:14%户外:8%
21%的大企业表示计划将增加2010年的营销预算,从而建立社会化媒体营销,而这一指数在SMEs则是40%,近增加了一倍。绝大多数热衷于社会化媒体的企业表示将把2010年的营销预算中的5%至20%用于社会化媒体。Hogarth-Scott说:“这都是些非常重要的数字”。
“当你考虑社会化媒体这一新生儿在营销这一舞台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时,当前各公司纷纷表示计划将五分之一的营销预算用在社会化媒体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To Facebook or not to Facebook根据这项研究,50%的企业赞成如果不使用社会化媒体将有丢失掉与客户的联系的危险的这一看法,近有62%的大企业赞成这一看法。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企业已经不是在考虑他们是否要使用社会化媒体,而是在思考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63.5%的调查对象赞成这一观点。
在考虑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时,企业的态度更加严肃,希望通过建立自己专有的社会化媒体网络和社区来扩大影响力,而不局限于在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之类的第三方平台。虽然目前26.5%的澳大利亚企业已有了Facebook(17%有Twitter、YouTube10%、MySpace5%)。调查还显示,很多企业对围绕第三方社会化媒体平台方面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以及其对客户关系的影响力等问题抱有极大的担忧。
超过3分之一的大企业和27%的SME表示他们更乐于创造自己的社会化网络,作为企业网站的延伸。
共有77%的企业表示之所以想这么做,其原因是对通过社会化媒体营销获得的信息具有所有权是很重要的,而不是从第三方平台那里获得这些信息。
五分之一的调查对象对创建自己的社会化网络持观望态度。
Hogarth-Scott表示“真正聪明的公司正认识到应该把资金用于建立自己专有的社会化网络从而为自己提供尽可能多的消费者信息,同时也建立了一个与客户和其他stakeholder联系更加密切的交流环境,而不是把资金投向Facebook和MySpace等平台。”
另外他还说:“电视、纸质媒介、直销和广播这些都是短期的宣传方式,而与此不同的是,专有的社会化网络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资产。”
Nielsen网络部研究主任Melanie Ingrey表示:“过去一年,利用社会化媒体与公司互动的客户数量有着长足的增长,从2008的23%增加至2009年的38%。”
她说:“澳大利亚的企业不能漠视社会化媒体这一与客户高效的互动方式。”超过一半的企业(54%)表示已经有了一个规范的社会化媒体战略或者今年正在制定中。调查还显示,企业的最重要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目标是品牌塑造,接着是客户回馈、客户互动、客户之间的口牌营销。
表格2: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公司的十个营销目标
品牌塑造:61%客户回馈:53%客户互动:42%口牌营销:40%客户/市场调查和研究:38%关系构建:35%培养和建立忠诚度33%提高线上内容的访问量31%收入:27%社区建立26% **调查对象:2009年或更早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企业。
在战术层次上,虽然大部分企业主要提供公司的信息和产品更新信息,但是交易、优惠、开展竞赛和公司的重大新闻等营销战术还是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主要成分。
表格3:社会化媒体营销提供的内容
公司/产品更新和信息81%交易和报价46%优先于其他渠道的重大新闻和信息34%竞赛活动32%丰富的媒体资源(播客、视频等)25%只通过该渠道的重大新闻和信息22%游戏/应用软件/工具16%专门在手机上提供的内容12%
ROI(投资回报率)测量困难是向社会化媒体投资的障碍
34%的调查对象表示ROI(投资回报率)测量和KPIS(关键绩效指标)建立的困难是使用社会化媒体的障碍。
42%的大企业表示许多高级管理人员仍未使用社会化媒体,这一事实同样也是公司向社会化媒体投资的障碍所在。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知识传播;特征;模式
【基金项目】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化媒体用户行为模式及管理机制研究”(71273018)的支持。
本质上来说,知识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知识拥有者通过合适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向其他社会成员传递自己的知识信息,并期望获得某种传播效果的社会活动过程。随着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社会化媒体成为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手段。而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知识传播方式呈现出泛在化、知识传播内容呈现碎片化、知识传播主体身份模糊、传播环境的社会化等特征。同时,相对于传统的知识传播,社会化媒体下的知识传播过程发展出新的传播模式,如搜索引擎知识传播、众包模式下的知识传播、问答类知识传播、在线教育及在线教育游戏类知识传播。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会化媒体为知识信息的传递带来了新的变革。
一、知识传播的内涵与传播路径
倪延年认为,共有8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知识传播的完整过程。这8个要素分别是知识传播者,即传播活动的发起者;知识接受者;传播的内容,即相应的知识信息;传播手段,或称传播方式;传播行为,也就是知识信息传播时的具体表现方式;传播环境,即知识传播行为发生时的社会环境;传播目的,即知识信息的传播活动所预期的效果;传播效果,即传播活动发生后,知识信息的接收者所产生的变化。
根据倪延年对知识传播要素及各要素的作用机制的阐述,可对知识传播做出如图1所示的路径描述。
其中,知识①为知识传播者所要传播的知识的目标总体,在知识传播者对目标总体的知识进行了筛选过滤和重新组合编码后,形成知识②,此时,知识②作为知识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居于知识传播的中心地位。经过筛选并加工的知识②流向知识接受者的过程并不是单一从知识传播者流向知识接受者的线性传播过程,在知识传递给接受者的这一阶段,知识传播者以某种传播目的为前提,并从其传播目的出发,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作用于知识②。继而采取合适的传播手段将知识②传递给知识接受者,传播行为是知识传播过程的核心阶段。在知识接受者获取知识传播的信息后,表现出一定的知识传播效果。另外,整个知识传播过程是处在特定的知识传播环境之内的,包括传受双方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的知识背景等环境因素,对于传播过程的顺利进行都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其中知识①的形成来自知识生产者,这里不做赘述。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社会化媒体知识传播的研究主要关注点是在互联网时代中知识传播区别于传统知识传播的新模式与大数据下其所持有的新理念。包括社会化媒体对知识传播的影响研究、新信息环境下个人的知识管理研究、对知识传播某一具体特性的深入分析等。笔者试从新媒体环境出发,探讨社会化媒体中知识传播的特征以及其表现出的新的传播模式。
二、社会化媒体知识传播的特征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对传统环境下的知识传播产生冲击,信息科技的不断完善推动知识传播的多态势发展,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传统知识传播的固有局限将得到改善,同时新的知识传播模式的出现也正在成为重要的知识传播渠道。相对于传统的知识传播过程,社会化媒体下的知识传播方式呈现泛在化,知识传播的内容微型化、碎片化,知识传播的传播主体身份逐渐模糊,知识传播的环境也变得社会化。参照图2,下面做出详细的分析。
(一)知识传播方式的泛在化
传统的知识传播形式主要集中以教育的方式进行,传统教育线性的知识传播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以纸质出版物的形式为基础进行的传统知识传播方式,在社会化媒体的信息环境下很难取得理想的知识传播效果。泛在化的知识传播是指借助社会化媒体的天然优势,突破传统模式固有的局限性,实现知识的自由传播与多渠道传播,从而达到知识传播的泛在化。社会化媒体中知识传播的泛在化表现在,知识传播的信息无所不在,通过人们使用或接触社会化媒体,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知识传播逐渐形成了一种移动化、生活化的传播态势。以新的技术手段为载体,以信息使用者作为传播主体,从而给知识传播提供了多种传播方式和渠道,给大众建构出一个便捷的知识信息传递交流的平台,进而为人们构筑一个泛在的知识环境。
(二)知识传播内容的微型化、碎片化
借助社会化媒体进行的知识传播,其内容相对传统的知识传播内容更加微型化、碎片化。首先,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应用,给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工具,不限内容形式的框,140个字符的数限制,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信息的需求,并且可以更好的管理碎片化的知识信息内容,使学习无处不在。其次,电子出版物、网络视频等的兴起使知识传播趋于微型化。社会化媒体赋予知识传播以微型化、碎片化的特性,知识传播主体可根据自身需求主动选取合适的知识传播内容进行传递或获取,有助于知识传播内容的丰富。然而,知识信息的微型化与碎片化在利于传递及管理的同时,其本身的这一特性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正由于社会化媒体中的知识信息趋于微型化与碎片化,人们接触到的只是知识整体全貌中很小的一部分,对于知识的浅尝辄止造成用户并不能够深入而系统的掌握知识。
(三)传播主体身份模糊
Web2.0时代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用户为核心,这一特征下的网络传播的主要模式是用户生产内容(UGC),即由互联网用户参与,在网络上任何形式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社会化媒体环境下,UGC的意义被无限放大,任何可以接触到网络的用户个人都能够参与到这一知识创造的过程中去;同时,由于社会化媒体的交互性,知识传播者在传播知识的同时,通过社会化媒体,以不同的方式接触到来自其他渠道的知识传播,在这层意义上,知识传播者也成为了知识接受者。知识信息不再固化到某一特定群体中,任何可以接触并使用社会化媒体传递信息的个人都成为了知识信息的拥有者。随着以用户为中心的UGC语境逐渐形成,技术的赋权让用户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在这种新的语境下,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界限逐渐模糊,三种身份相互嵌套,而且积极互动。
(四)知识传播环境的社会化
从知识传播的环境来看,Web2.0的相关应用对网络中知识传播的互动环境与用户个性化知识环境的形成产生了关键的促进作用。而针对社会化媒体而兴起的各种社交应用,使互联网络的交互性更加突出。一系列的社会化媒体的使用和普及,尤其是基于人际关系形成的人际网络的兴起,为知识传播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社会化环境。首先,用户在传递与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完成了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次,知识信息的传递作为知识创新与应用的关键一环,有效提升了知识信息的价值并促成了知识的社会化。典型的社会化应用,如微博、QQ空间等,用户在自己的观点后,能够看到其他用户的信息反馈,通过评论或转发等行为,完成对知识的完善,同时深化了人际关系网络;百度百科、Wiki的开放性赋予用户对相关知识信息进行修改与补充完善的权利;百度知道、新浪爱问,及基于用户关系的知乎网等问答社区,内容分类相当丰富,用户可在相应的分类下找到需要的知识信息,或主动发问,也可邀请指定用户回答。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知识传播的信息环境更符合人际传播的信息需求。
三、社会化媒体中知识传播的模式
社会化媒体的环境为知识传播的过程赋予了更多意义,信息的生成及传递越来越具有社会化的特性。社会化环境下信息科技的不断完善逐渐衍生出如下几种知识传播模式。
(一)搜索引擎模式
搜索引擎具有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知识信息检索工具。搜索引擎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能够对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与处理整合。据IDC称,全球创建和共享的数字信息包括文档、图片和推特等的总量在5年内增长了9倍,在2011年达到将近2ZB的规模,而在2013年已经超出了5ZB的规模。爆炸性的数据中包含大量的知识信息,用户通过键入目标知识信息的关键词,检索已完成知识传播的传递与获取过程。基于搜索引擎的知识传播改变传统的单向线性的被动式知识获取为主动式的检索行为,例如百度文库搜索、Wiki搜索、知网文献搜索等,利用搜索引擎的知识聚合能力进行的知识传播模式已经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二)众包模式
众包是指把传统上由组织或机构完成的工作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一群没有清晰界限、没有明确组织的人去做。众包模式的基础条件在于其相当数量的、覆盖各个领域的互联网用户。这意味着众包类知识传播模式的应用可以在互联网海量的长尾用户中进行筛选,找到合适的人选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生产及传播。例如开放源代码社区、译言网、维基百科等。以译言网为例,译言网致力于将中文之外的其他语言的互联网内容进行翻译,然后将其在网站上。译言网的工作人员来自其网站的注册用户,译言网将网站需要的东西外包给其数目巨大的网站用户群体,而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中不乏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因而可以保证有效的知识传递。这种自组织的知识传播模式与我国互联网发展基本同步,是一种高质量的知识信息传播模式。
(三)知识问答模式
以知乎网为代表的问答类社区是基于用户间弱关系而形成的具有社会化性质的社区网络。注册用户分布不同领域,每个用户都有自己关注与擅长的话题分类。知乎网借鉴维基百科的共建共享精神,推行“集体编辑”,每个用户都有权对问题进行优化完善,以促进优质问题的产生。知乎网的高质量问答氛围使其成为有效的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而相对于有一定门槛的知乎网,同属问答类知识传播的百度知道、新浪爱问则基本无门槛、问题与答案涉及面更广。用户通过问答类知识传播的模式主动发问或解答问题,完成知识的传播与接受过程。
(四)资源共享模式
资源共享模式是指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互联网用户将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包括资料、音乐、游戏、书籍、软件等上传至各种网络平台,与其他的互联网用户共享的知识传播模式。网盘作为典型的资源共享模式下的知识传播方式,其传播优势在于:一方面,多样性的上传方式使知识传播更便捷,网盘提供在线上传、FTP上传、远程上传等方式,方便用户选择操作;另一方面,获取共享资源的途径多样,网盘资源可生成外链地址,用户可以直接在网盘检索,也通过搜索引擎获取需要的知识信息。除以百度云盘、新浪微P为典型的网盘应用,维基百科的“人人可编辑”的特点使其成为资源共享模式下的另一平台。
(五)在线教育模式
传统知识传播以教育为主,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一方面,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或教育信息的缺乏,无法保证所有的受教育者能够得到同等质量的知识信息;另一方面,受制于固定的时间空间,传统教育并不能够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接受知识传播的需求。而在互联网视频功能逐渐完善的环境下,在线教育正在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在线教育的门槛较低,只要能够接入网络即可享受在线教育;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使用户能够利用个人的碎片化时间自主选择时间地点进行知识信息的自主学习。作为传统教育的延伸,在线教育拥有众多的受众群体,而目前发展比较完善的在线教育也正在增多。国内的在线教育例如新东方在线、多贝公开课、网易公开课,国外比较著名的在线教育网站有例如可汗学院、coursera等。
(六)教育游蚰J
由在线教育衍生出的在线教育游戏,也是一种社会化媒体下比较典型的知识传播新模式,在线教育游戏是以教育作为最终目的的互联网游戏,使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接受知识信息,在线教育游戏的素材丰富,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能够调动信息接收者的求知欲与参与性,大多数针对青少年群体。国外的在线游戏网站主要针对年龄较小的儿童,游戏类别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并提供除在线游戏外的诸如教育视频、电子书等知识学习资源。国内如巴别小精灵是一款单词学习游戏,游戏画面轻松活泼,有多个场景可供选择,使用户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单词。然而在线教育游戏类的知识传播模式仍在起步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机制。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多种知识传播模式依托不同的传播方式或机制而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都保留有社会化媒体参与性、交互性、富意义等特点。不同模式下的知识传播在其系统性与及时性方面存在异同。据此针对以上6种模式所涉及的常见应用,可作出图3象限图。
从图3可以看出,不同模式下的知识传播表现出不同的传播特性:搜索引擎及在线教育及游戏类知识传播模式能够提供及时便捷的知识信息,用户可以实现随时学习的行为;众包模式下的知识传播由于其用户生产内容的外包模式而以系统性为主;资源共享及知识问答类模式下的知识传播,门槛较低,知识信息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加之其信息需要用户的提供与完善,因此及时性与系统性都不明显。
结语
相对于传统的知识传播,社会化媒体中衍生出的多种知识传播模式在传递与普及知识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社会化媒体的天然优势,传统教育的桎梏将被打破,人人都将实现接受知识的需求与愿望。但同时,社会化媒体下的知识传播并不意味着完全优于传统的知识传播,社会化媒体下知识传播的多种模式发展参差不齐,信息爆炸的社会化环境下非知识信息或伪知识信息的出现都将影响有效的知识转化。总体来看,社会化媒体的知识传播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传播优势,作用于知识传播的多种模式,并有效过滤无效的知识信息,实现高质量的知识传播,将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倪延年.知识传播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倪延年.论知识传播[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4).
[3]熊茵,韩志严.UGC语境下知识传播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传播,2014(9).
[4]张晓青,张植禾,相春艳.基于Web2.0的知识传播研究[J].现代传播,2010(4).
[5]欧阳剑.从知识传播通路整合到泛在知识传播――网络知识传播新趋势[J].情报探索,2013(6).
[6]张晓东.新媒体时代的知识传播要素及其模式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报,2013(4).
[7]宁菁菁.基于“弱关系理论”的知识问答社区知识传播研究――以知乎网为例[J].新闻知识,2014(2).
[8]王妙娅.基于网盘的网络资源共享模式特点及问题[J].图书馆学研究,2013(3).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营销背景;企业营销;企业微博;营销策略
一、社会化媒体营销
在社会化媒体技术的驱动下,传统的信息汇聚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先前的独立网站方式逐渐转变为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方式,虽然文字、图画、影像等仍然是基本的存储信息方式,但是它们间的关系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依据人们间的社会化关系重新布局信息内容,能使社会受众更方面的接触到沟通所需的和更为关注的信息内容。在这种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社会化媒体能够更为准确的对潜在用户进行定向;其互动性强的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拉近用户和企业的距离;作为社会化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大数据能使企业用尽可能少的支出来完成舆论监控和市场调查,可以说在社会化媒体背景下,企业拥有了低支出组织的能力。上述社会化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为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所谓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通过社会化媒体平台,例如百度百科、微信微博、博客、社会化网络和线上社区等,进行客户服务维护和公共关系开拓的一种营销模式。线上营销的社会化媒体通常是指综合性的网络站点,站点同用户间无雇佣关系,用户无偿、自主提供大多数网络内容是其主要特点。博客、微信、微博等是主要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工具。
二、企业微博营销所存在的问题
2.1整体营销策略的缺乏 。对于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优势,大多数的企业对其都有很好的了解,认为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进行自身产品营销。但是也存在一些企业只是在看到其他企业的成果后,在缺乏企业战略定位的情况下,只是因为时髦便进行网络平台营销。对于企业营销战略方面的问题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即无整体营销理念,也没有与之相应的整体营销策略和营销战术。
这类企业缺乏对社会化媒体的整体认知,无法在宏观上进行企业品牌形象、战略 发展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系统整合,只是认为其是单一的“危机公关”、“危机检测”和“微博营销”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微博营销的价值和意。另外,虽然企业接连进行社会化营销活动,但由于对其认知不充分,对于社会化媒体引发的商业变革企业依然不知所措。
2.2对于预期效果过于乐观 。社会化媒体的有关特点使得其营销效果的达成必须坚持持续而温和的营销方式,通过耐心经营,同潜在用户和已存用户构建一种良好关系,并逐步提升企业的社会认知度。然而,虽然社会媒体对促进企业宣传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并不会在实施微博营销之后就立马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实际上很多企业对微博营销抱有过于乐观的期望,微博内容的也单单追求眼球效益,忽视了企业的品牌相关内容的,这种微博营销方式无法增加企业的粉丝数量,也难以将潜在消费者转化为实际消费者,为此,企业只有依照自身的实际请,制定相关的微博营销目标,才能真正发挥微博营销的作用,推动企业品牌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认知度。
2.3微博营销方法不当 。微博营销方法各种各样,对企业来说,如果知识简单的照搬别人的微博营销方法,忽视自身的实际情况,就难以发挥微博营销的效果。比如,很多企业会通过开展活动送奖品的形式吸引粉丝的关注,吸引粉丝的兴趣,并通过长期的互动和关注,培养产品的良好口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微博营销都可以采用这一营销模式,微博强调的是互动,企业的微博营销不能简单的采用一种方法,而应该通过多种方法与受众互动,提高受众对企业产品的关注度。
2.4微博营销的风险具有不可控性 。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网络营销方式,微博平台的信息传播具有不可控性,企业在借助微博开展营销活动时,信息的传播方向、内容都难以控制,甚至可能给公司带来风险。在微博营销活动中,企业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对于微博平台上出现的各类负面信息,要及时进行正面回应,解决社会大众心目中的疑惑,避免信息的任意传播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完善企业微博营销的策略
3.1明确微博营销的目标 。微博营销的目标有很多,企业在实施微博营销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营销目标,并根绝营销目标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法,通常情况下,为了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企业不能制定过多的营销目标,并确定分阶段实现目标的策略。现阶段利用微博进行品牌经营是最常见的微博营销目标,企业主要是借助微博进行品牌宣传,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企业品牌,以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的社会认知度,建立与目标客户的良好互动关系,最终达到提高企业品牌价值的宣传营销目的。除此之外,微博营销还可以作为企业的危机公关渠道,任何企业都可能会出现危机,而微博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交媒体,可以成为企业发现危机信息呵呵及时进行危机公关的渠道,通过微博检测危机的发生、发展,进行及时的危机化解,通过舆论引导,临阵不乱,以真诚主动的态度赢得消费者的理解,维护企业的品牌形象。
3.2科学选择微博营销平台 。企业要开展微博营销,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微博网站平台。国外的Twitter是企业微博营销的平台,而国内,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都拥有很多用户,就新浪微博来说,其带有很强的媒体属性,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很多企业都有新浪微博官方账号,借助微博进行成功营销的案例也较多,其已经成为社会主流舆论的集散地。而腾讯微博的社交属性要强一些,其中有很多的用户都是通过QQ绑定开通,覆盖的人数和比例并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所以借助腾信微博开展企业营销的案例相对较少。当然,在实际企业营销过程中,企业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营销平台,以充分发挥微博营销的实际价值。
3.3合理定位企业微博营销 。企业的官方微博主要是按照企业的战略定位来划分的,现阶段的企业微博营销包含企业产品微博、企业部门微博、企业高管微博等等,其中企业的产品微博专注于单一的产品营销,其大都是以企业产品名称进行注册的,可以称之为产品交流平台,旨在向粉丝展示企业产品的生产,推广企业产品的品牌。企业部门微博则是企业内部部门结构的展示,注册名称大都是具体部门的名称,其更关注与部门职能,比如客服部、人力资源部等等;企业高管微博的开通对提高企业产品的社会认知度也有很大成效,企业员工可以通过微博与其进行更好的沟通,比如我国京东的刘强东、小米的雷军等人都有个人微博,其微博内容本身就是对企业的宣传,企业最新产品和技术在高管微博上的则使得信息的真实度更可信,也更容易赢得受众的信任。除此之外,企业高管微博与企业其他微博之间的互动,可以让企业的产品品牌形象更鲜活,也更吸引粉丝注意。
结语:
企业进行微博营销的前提是充分了解社会化媒体平台的运作规律,为此,要充分发挥微博营销的优势,企业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选择合适的企业微博营销方案,通过科学选择微博营销平台,发挥企业微博营销的最大作用,提高企业的品牌认知度。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武茜茜,张颖越.戴尔微博营销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05)
[2] 胡鹏.浅谈网络营销终端及其意义[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9)
[3] 姚茜,卜彦芳.基于影响力研究的微博营销模式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12)
[4] 金永生,王睿,陈祥兵.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和粉丝数量的短期互动模型[J].管理科学.2011(04)
【关键词】社会需求;健美操专项课程;优化研究
随着健美操运动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健美操、滑雪、游泳等项目被正式列为体育行业特有工种,并开设了北京、沈阳等职业鉴定站,这标志着健美操人才培养纳入了标准化教育轨道。由于各大企事业单位、健身俱乐部等行业对健美操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了提高健美操专业人才的社会竞争力,我们必须针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健美操专项课程,切实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以社会对健美操专业人才的需求。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关于健美操教学、训练及课程内容的论文,为本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专业教师和企事业单位、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人员,掌握与本研究的相关资料。
1.2.3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对资料进行缜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健美操专项人才社会需求现状
国家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0-2015)》纲要,纲要强调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培育全民健身骨干等内容,本纲要对培养健美操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2. 1. 1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人才社会需求趋势
通过调查、走访专家和就业单位,运动训练专业的就业主要有4个方向。
(1)从事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2007年国家颁布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意见指出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人民体质的重任放到从娃娃抓起。健美操以其特有的功能被各级院校列为体育课程内容之一,随着课程的发展,学校需要大量健美操专业人才,以保证顺利运行。
(2)从事教育、体育等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工作。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体育等企事业单位需要大批健美操专业人才,以保障全民健身运动科学、健康的发展。
(3)从事各类体育俱乐部和运动队的训练工作。随着健美操项目的发展壮大,国家每年要举办许多健美操比赛,体育俱乐部和运动队需要大量专业能力突出的健美操专项人才,为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保障。
(4)从事社区和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指导工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社区体育场所与健身俱乐部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首选去处,这需要社区和俱乐部除了提供专业的健身场所、健身器械之外,还能够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人员,以满足科学健身的需求。
2.2 契合社会需求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优化研究
随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健美操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之一也要不断创新与完善。课程发展要契合社会需求,遵循时代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原则,优化健美操专项课程体系。
2.2.1遵循原则
2.2.1.1时代性原则
健美操运动是一项时代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健美操与舞蹈一样,种类多、变化快。契合社会需求,优化健美操专项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能够及时更新与调整,让学生学到健美操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
2.2.1.2系统性原则
优化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体系要遵循系统性原则,根据培养目标和考虑学生情况,重视基础教学。课程内容要适应学科发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健美操知识和技能。
2.2.1.3实践性原则
不断完善健美操课程体系,注重实践相教学环节,让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需求,。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优化教学实践体系,优选教学实践内容,改进教学实践方法,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让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掌握社会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与技术水平。
2.2.2优化健美操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化课程本着遵循原则,充分结合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人才的社会需求,从专业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着手,,建立多元化课程体系,使培养过程具有弹性、个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2.3优化健美操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本,建立“契合需求,分层实施,加强实践,突显能力”为框架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以 “打牢基础,拓展专业、加强实践、突显能力、契合应用、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2.2.4优化健美操课程内容设置
健美操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广度与深度、就业方向起到关键性影响,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健美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比较全面,但缺乏社会需求。因此,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前提。
2.3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优化内容
2.3.1契合社会需求
随着健美操运动的迅速发展,各类学校和健身俱乐部需要大批健美操教师、教练员和健身指导人员,因此,健美操专业人才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2.3.2分级实施
在社会需求指引下,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综合技能的运用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采取“分级实施”的方法,培养出不同社会需求健美操专业人才。
2.3.3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增加更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学时,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鼓励学生走出去,利用专项技术指导他人从事训练,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2.3.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包括意识、创新与观察能力等,学习的目的就是实践与创新。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创编能力。
2.3.5组织协调能力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用户行为;使用动机;应用启示
社会化媒体是当下互联网世界中最主流的应用形态。我们常用的网站,不论是获取信息的新闻网站、交友互动的社交网站、日志的博客、分享内容的视频网站等,都具备社会化媒体属性。这些内容、形态各异的社会化媒体应用满足用户的各色需求,而不同喜好、动机的用户使用社会化媒体也有不同的行为特征。这些特征对我们认识社会化媒体,研究社会化媒体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深有启发。
一、研究意义及方法
“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受众使用媒介的潜在动机,如满足他们的社会的、心理的需求,并且鉴别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该理论将受众看作活跃的媒介消费者;有目的性的接触媒介;相信选择使用的媒介将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且假设活跃的媒介参与度将影响用户从媒介上获取的满足感以及媒介行为的效果。由此,分析使用行为是研究互联网使用者社交媒体使用动机的重要途径。
随着当今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用与满足”理论也被用于考察人们使用新媒体的态度和行为。当传统媒体在既具竞争力,又具有容纳性的新媒体面前逐渐式微之时,人们迫切想知道:受众究竟想从网络中寻求怎样的满足,他们在使用媒介的时候有怎样的感受和行为?在前期的相关研究中,有学者已经探索到了受众使用网络的行为动机。美国学者Carolyn Lin归纳了三种一般的网络使用的动机:娱乐、监测环境及逃避现实。Alan Rubin和Zizi Papacharissi研究发现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使用体现出一种实用的动机趋向,那些认为网络是社会化的、活跃的媒介,是一种类似于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说的“热”媒介的人,通常把网络当成打发时间、提供便利、提供娱乐、处理个人事务的工具。两位研究者发现网络的人际交往功能,是所有特定的网络应用唯一共同的使用动机。而网络信息搜集和快捷便利,则分别是人们使用电子邮件和新闻组的动机。此外,“使用与满足”理论被广泛用于研究博客、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社交网站等典型web2.0应用形式,这就更加丰富了已有的经典研究成果。
社会化媒体是指建立在web2.0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的、能让用户原创和分享内容的网络应用。基于此定义,BBS、博客、视频网站、社交网站、微博等现今热门的网络应用都属社会化媒体。社会化媒体几乎涵盖了当下最热门的网络应用,虽然不同类型的社会化媒体提供的服务和面向的用户可能迥异。我国现有网民超过6亿人,他们中绝大多数使用社会化媒体,这些人有不同的背景、经历和喜好,有不同的上网习惯和动机,那么他们的性别、年龄、受教育背景、收入状况,对他们的社会化媒体使用行为何有影响?他们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动机又对他们的上网行为有何影响?这是本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形式,于2013年12月通过网络在中国大陆地区推送问卷,问卷在两周内返回3466份,经过检查剔除无效样本,最终获得有效样本3000份,有效样本率达86.56%。被访者中国男性占55%;年龄介于10~85岁之间;36.4%为未婚,62.7%为已婚,其余不足1%为离异、丧偶或其他;60.2%具有大学本科学历,12.8%具有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下学历;近一半(46.8%)收入在3000-8000元之间。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
本研究主要考察使用动机对用户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影响。从总体来看,被访者中25.1%的人使用社会化媒体上最主要的功能是内容,22.9%的人最常用的功能是转发别人的内容,19.9%的人最常用的功能是评论别人的内容,而更多的人(32.1%)则偏爱“潜水”,即只浏览别人的内容而不留言。人们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动机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大致为本研究提到的11种,这11种使用动机基本代表了我国网民使用社会化媒体的主要目的,包括信息与舆论获取动机、电子商务参与动机、解决问题动机和非目的性动机五类。本研究使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人口统计变量和社会化媒体使用动机对六种常见的社会化媒体应用的使用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数据经整理后见表1。
1.人口统计变量与社会化媒体使用行为关系分析
从总体上看,人口统计变量对社交媒体使用行为有一定影响。性别和家庭月收入对六种社交媒体应用的使用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其相关性分析结果均显示为非常显著。这意味着男性较女性更多地使用社交媒体,家庭月均收入越高的人其使用社会化媒体也会更频繁。本研究的被访者年龄介于10~85岁之间,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新闻网站以外,其他五种社会化媒体的使用行为均与年龄呈显著的负相关。这意味着越是年轻人,对论坛(β=-.015***)、博客(β=-.011***)、社交网站(β=-.024***)、视频网站(β=-.019***)和互动百科(β=-.019***)的使用越频繁。在新闻网站的使用行为方面,年龄变量与新闻网站的使用程度并不相关(β=-.003)。居住地变量与论坛使用行为(β=.061***)、社交网站使用行为(β=.048**)及视频网站使用行为(β=.030*)有着正相关关系,即居住地城市规模越大的人使用这三种社会化媒体更为频繁。文化程度与新闻网站的使用行为(β=.080***)也有着非常深的关联,文化程度越高的人使用新闻网站愈发频繁;相比之下,文化程度和博客使用行为(β=.041*)、互动百科使用行为(β=.049*)之间的相关性虽然稍弱,但依然存在,即文化程度越高的人会越多地使用博客和互动百科。
2.信息舆论获取动机与社会化媒体使用行为关系分析
信息舆论获取动机指以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为目的的网络使用动机。那些“寻求新鲜事”的被访者,其动机越强烈,越会频繁地使用新闻网站(β=.099*+*),密切关注网站的新闻更新。其次互动百科(β=.071**)和视频网站(β=.0681**),也是他们了解信息的常用网站。具有“寻求新鲜事”动机的用户对论坛(β=.054*)和博客使用(β=.050*)的频繁程度与使用动机也相关。但“寻求新鲜事”发生的动机程度和社交网站使用行为(β=.034)没有相关性。这或许可解释为想知道新鲜事的人,无法从社交网站上寻找他们想要的信息。中国的社交网站中分享的信息除了新鲜事之外,有大量类似“心灵鸡汤”、“励志成功”、“养生常识”之类的实用信息,这也是中国社交媒体的一大特色,但却冲淡了网民对新鲜资讯的需求感。
“寻求舆论支持”的动机,与新闻网站的使用程度(β=.078***)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博客使用也有十分显著的相关性(β=.066**),与互动百科的使用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β=.051*),但与论坛(β=.035)、社交网站(β=.043)及视频网站(β=.021)的使用程度无显著相关性。我们很容易理解“寻求舆论支持”的动机会加深新闻网站使用频率,但是却无法解释为何怀有此项动机的人会更多地使用互动百科网站而不是去社交网站上寻求支持。
有“发表想法和意见”动机的人会明显加大使用新闻网站的频率(β=.088***),但却不会使用其他社会化媒体应用实现发表想法和意见的需求。这说明虽然现在已有众多新兴社会化媒体应用的出现,但具有十多年应用历史的新闻网站依然是网民意见表达的首要选择。在当前的中国社会,网络是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但本研究发现,意见表达的动机和社会化媒体使用程度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强烈的意见表达动机只能导致对新闻网站的更深度使用,但却没有促进更深度地使用社交网站、视频网站、BBS、博客和互动百科网站。这可能是因为社会化媒体的主要功能是增进人际交往,而在中国的人际氛围中,意见表达并不是促进人际关系的有益方式。事实上,一些网络意见讨论往往还会对网络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如在“方舟子质疑韩寒”事件中,有网民因为同微博好友的立场不同而取消关注。而且网民经常以意见是否相同来划分“敌友”,所以鲜明的意见表达并不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提升。
3.电子商务参与动机与社会化媒体使用行为关系分析
参与电子商务的动机,如“交流产品心得”和“推销商品或服务”深刻影响着中国网民对社会化媒体的使用行为。强烈的参与电子商务动机会导致对社会化媒体频繁的使用,尤其是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和博客这几种用户粘度较强、网络人际关系紧密的社会化媒体应用。社会化媒体方便了网民在网络交易前、中、后开展相应的交流,如在售前推销商品或服务、咨询商品信息,在交易中商议价格、物流等问题,在交易后展示成果、交流经验。这是一个购物分享的过程,也是自我展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也促进了人际交流。
“交流产品心得”、“扩大人际交往”和“引起他人关注”三项使用动机与全部六种社会化媒体使用行为均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p
“推销商品或服务”的动机,同博客(β=.068***)、社交网站(β=.062**)以及视频网站(β=.054**)的使用程度成正相关,其中与博客的使用程度有着最为紧密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推销商品或服务”的动机同论坛(β=.039)、新闻网站(β=.003)、互动百科网站(β=.031)的使用程度没有相关性,说明此动机并没有显著增加对这三类社会化媒体应用的使用频率。虽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论坛中有人广告、推销产品,但本研究数据表明,论坛广告的者可能并非论坛的经常使用者,他们只是利用此平台广告,而很少花时间进行更多的跟进或者互动。而通过社交网站推销商品或服务的人,会花更多时间经营其在网站上的威望,更注重同网民的互动,对社交媒体的使用程度也更加深人。
4.解决问题动机与社会化媒体使用行为关系分析
“解决现实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动机与新闻网站使用程度(β=.070***)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其次,与博客(β=.054**)、社交网站(β=.050**)、视频网站(β=.058**)和互动百科网站(β=.062**)也有十分明显的相关性,但与论坛的使用(β=.032)却没有显著相关性。这说明了想要解决现实问题的人不会将论坛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他们更倾向于从其他几种社会化媒体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说明用户将社会化媒体视作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微博、微信出现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力量被同时叠加在一起,传递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人肉搜索的力量更大。不管是名人用户还是普通网民,在社会化媒体上发求助信息总会很快收到他人的帮助、解答。因此,在生活中常能听到“万能的微博”、“万能的朋友圈”之类的说法,这些称呼很能说明社会化媒体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作用。这些问题可以小到寻找餐馆、求问地址、失物招领,大到求医问药、维权申诉,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得到了解决,有的甚至超出求助者的预期。另外,越来越多的微博反腐、网络微博成功案例,也让社会化媒体成为普通人的抗争渠道。许多人相信,只要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上成为社会话题,就能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从而有助于加速事情的解决,因而有不少人将微博视为“解决现实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最后手段,希冀借助网络曝光解决社会矛盾,寻求公平正义。
5.非目的性使用动机与社会化媒体使用行为关系分析
非目的性需求动机一般带来仪式性的使用行为,即受众在使用媒介时没有具体的指向性。在经典的“媒介使用与满足”研究中,“打发时间”是人们对媒介功能的主要需求之一。对于社会化媒体来说,企图用陪伴功能来吸引用户的策略不会成功。实用的功能和服务更能带来用户活跃度。“打发时间”和“排遣个人情绪”动机则与六种社会化媒体的使用行为没有相关性。这或许可以理解为,社会化媒体的使用者更注重媒介使用的功能性。媒介的一项重要功能“打发时间”,已经不是人们在社会化媒体上寻求的目标。因此由以上分析可知,社会化媒体的用户有着明显的目的性,强烈的使用动机导致深入的社会化媒体使用行为;而目的性不强烈的动机与使用行为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三、用户使用行为与动机对社会化媒体应用的启示
如上所述,当前中国网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特征都可以在其使用中找到解释。在此行为特征之下,如何顺应社会化媒体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优化新闻传播活动的效果,拓展传媒改革的空间,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重视网络人际圈中的信息传播渠道
学界关于网络人际关系的现有研究说明,网络人际关系有“强关系”和“弱关系”之分,社会化媒体集两种关系结构于一身,其传播效果较单纯的大众传播或人际传播有更大的优势。“信息获取”一直是人们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不管网络发展到何种阶段,其载负的功能如何拓展,这项最基本的网络使用需求依然是网民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动机之一。社会化媒体是社交工具,是个人的展示平台,也能成为新闻等信息的传播渠道。根据上文的分析,网民的社会化媒体使用更具目的性,即便是“信息获取”也是带有更多功能性目的的信息获取动机。因此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传播应考虑用户的需求动机,譬如“人际交往”、“电子商务”、“展示自我”等,将这些用户最主要的社会化媒体使用动机和信息获取需求相结合,打造优质的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渠道。这是“信息流”传播层面在未来应该重视的问题,从“影响流”的层面考虑社交媒体所带来的人际圈中的信息传播渠道则对网络舆论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化媒体的兴起给网络舆论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化媒体有更迅速的传播速度、更广的传播范围和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相结合的传播力,为信息和意见的传播开辟了更为通畅的渠道。但是,在更为复杂的影响流传播中,意见的传播过程和效果难以控制。根据本研究结果的启示,影响流的传播也可从用户动机人手,以用户的社会化媒体使用需求为基础,在熟人圈子和以兴趣为主的陌生人圈子传播,达到有效的意见传递。
2.利用大数据。精确定位用户需求
我们可以说网民的网络购物热情促进了社会化媒体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也可认为是社会化媒体的参与更加刺激了网民的网购热情,此二者可谓是互为因果的相互促进关系。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迅猛,以淘宝为代表的C2C业务,以京东为代表的B2C业务,近年来一直以强劲的势头快速发展。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6140亿元。“蘑菇街”“一淘网”“大众点评网”等消费体验类社交媒体的繁荣,也有力证明了社交媒体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助力作用。
因网民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动机更具目的性,传播者及互联网企业如想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行为,必须要投其所好,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有幸的是,大数据思维的出现为精确定位用户需求提供了可能。大数据技术建立在Web2.0背景下的数据挖掘基础上,核心是对以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网络的识别、发掘和利用,具有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高速(velocity)和有价值(value)等特点。社会化媒体在提供大数据方面有天然的不同类型和定位的优势。社会化媒体有大量的用户群体且活跃程度高,“自我展示”和“维护人际关系”的动机,会导致人们在使用社会化媒体时更多的自我表露和互动行为,网购之前查询该产品其他消费者的口碑已经是现在网购人士下订单之前的必然环节。网购之后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又会影响着后来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社会化媒体正好提供了展示使用感受的情境,连接着用户的网购动机与网购活动。在密集的互动中为数据搜集提供丰富的资料,准确抓取这些行为数据,是了解用户行为的绝佳渠道。
对社会化媒体自身的发展而言,更应利用大数据进行精确服务,在界定用户群体、制定传播策略、搜集使用反馈等环节,发现规律、预测其意向、总结趋势。本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体用户越年轻,其使用BBS、博客、社交网站、视频网站、互动百科的动机越强烈,如果利用数据挖掘,可以发现更为细致的年龄段及他们使用动机和使用行为偏好,非常有利于锁定目标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社会化媒体未来的运营策略就是要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在海量、无序的信息中精确分析出用户需求和公众关注热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和营销。
3.借势社会化媒体,助力多领域繁荣
随着互联网进入到社会化媒体时代,辐射到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科技、传媒、文化,而是广泛扩展到金融、医疗等更多领域。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功借力社会化媒体成为商业领域最为活跃的分支。更多的互联网+在社会化媒体方面的探索将有助于这些领域服务模式的升级,而这一切都符合社会化媒体用户动机需求的变革。
以互联网金融为例,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为互联网金融培养了目标用户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拓展了社会化媒介的使用范围。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工具与移动社会化媒体的结合,让用户时刻都是不同商户的潜在消费人群,可以接收商家推送的服务,也可以主动搜寻服务,并马上支付,立即消费。传统的新闻推送和和自媒体运营都因为网上支付的普及而开辟了更多个性化的有偿服务,提供了更多解释性的、深度化的资讯服务。这种新的线上线下并行的商业模式是未来商业发展的走向。互联网金融从解决支付问题出发,渗透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将金融服务带到虚拟世界中,既扩展了金融服务的领域,开启了新的商机,又赋予了互联网发展的新动力。
论文结构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现状,主要通过介绍国内外研究结果,使读者对目前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第二部分:社会化媒体营销创新分析,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从顾客让渡价值的角度,结合传统的营销理论,针对社会化媒体营销提出了“PCPR”的营销创新模式。
【关键词】市场营销;顾客让渡价值;社会化媒体营销
2009年10月,CNNIC了2009中国网民社交网络应用研究报告显示,到2009年底,中国使用交友和社交网站的网民数将达到1.24亿。随着用户数量的积累和滚雪球式的不断放大,社会化媒体应用正在走向大众化,社会化媒体不仅丰富了网络应用及网络媒体的内涵,使得网络传播的格局进一步多元化与复杂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社会化媒体带来的全方位的挑战,从而努力在战略或营销上寻找变革机会和发展对策。
一、社会化媒体营销现状简介
伴随着社会化媒体在营销上的崛起,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界对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研究也相继出现,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在已有的营销理论的框架内针对社会化媒体营销进行分析。
以陈林为代表的实践派则认为,社会化媒体的核心在于聚合。社会化媒体本身拥有不可比拟的“群体影响力”,使消费者在互联网上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通过沟通和互动,企业可以聚合消费者,影响消费者,并最终实现品牌传播。从这一角度,社会化媒体营销是利用“群体影响力”实现口碑营销的营销方式。
Evans and McKee (2010)认为,对于企业而言,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社会化媒体是相对廉价的营销活动平台。企业可以与消费者直接对话,询问并处理问题。传统的媒体取的是“推”式营销,企业与用户缺少交流。利用网络的社会性,企业可以实现一种更具有个性、更加动态的营销。
国内外关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研究理论还处于未成熟阶段,国内外学者都已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将社会化媒体与营销相结合的有关理论,还处于发展阶段。一项针对美国2714位营销业者的调查发现:企业仍在学习阶段,社会化媒体的运用技巧仍未成熟。一些品牌商虽然知道运用社会化媒体的重要性,但却不愿投放太多的资源在这项新增的工作上。也有一些品牌商仍处于对社会化媒体的认知过程之中。为了顺应Web2.0这一潮流本文将对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价值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并对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模式进行创新总结。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创新分析
顾客让渡价值的定义:是指企业转移的,顾客感受得到的实际价值。它的一般表现为顾客购买总价值与顾客购买总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让渡价值是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Total Customer Value)与顾客总成本(Total Customer Cost)之间的差额。
黄沛、黄丹及周亮给出了营销创新的定义:营销创新是营销者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合营销要素,建立起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市场营销系统,从而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的综合活动和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化媒体营销创新,是基于传统的4P、4C、4R理论基础上的营销策略创新,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理论,这一创新可以系统地总结为“PCPR”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创新模式。
PCPR模型
(一)通过与顾客沟通交流,生产满足顾客需求(价格、性能等),使顾客满意的产品,提升了产品价值。企业通过社会化媒体向受众公布产品信息,使顾客在购买前更充分的了解产品的价格、功能、外观等基本信息,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不仅促使企业进一步改进产品,而且是广大顾客感觉到自己也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工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参与感,进而对将来面市的产品价值更为认知,提升了产品价值。
(二)网络渠道及网络服务,为顾客节省了时间、精力和体力,降低了购买成本。顾客通过网络订购产品,通过在线咨询、接受企业的售后服务,足不出户便可得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大大节省了时间、精力和体力,从而降低了自己的购买成本。
(三)网络渠道及网络售后的便捷,提升对商家人员、形象等的好感度。企业发达、便捷的网络渠道以及优质的售后服务,使得顾客对于商家的人员及形象好感度大大提升,由此,提升了商家的服务价值。
(四)与商家的对话及对所获产品及服务的满意,提升对商家人员、形象等的好感度,获得了服务价值,进而进行品牌宣传。顾客对商家的满意,会使顾客进行口碑宣传,从而使更多的人认知此商家,购买该商家的产品;另一方面,满意的顾客会对该商家产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购买,成为该商家的忠实顾客。
参考文献:
[1]陈林.社会化媒体的营销力[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9,10:4249
[2]黄沛,黄丹,周亮.营销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互联网媒体;内容营运;广告营销;新模式;营销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027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立了一个广阔的开放性信息平台,将处于这个信息网络中的所有个体和群体都纳入体系之中,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发了媒体的演变,形成了覆盖整个社会的互联网媒体。这种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为大众提供了获取信息、信息、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也为广告营销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渠道。[1]建立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模式,具有传统营销方式所不具备的许多优势。
1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概述以及和传统营销的区别
11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的概念
社会化媒体又可以称之为自媒体,或是“公民媒体”,任何可以同时具备自身信息传递和接收途径的媒体都可以称之为自媒体。社会化媒体中,每个个体都拥有信息的话语权,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这种社会化、普泛化的信息传播媒体依托于互联网上的各类社交工具、贴吧、论坛、QQ空间等各类媒介平台。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通过这些媒介平台,对平台下的信息受众进行品牌推广、广告营销活动。[2]
12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和传统营销方式的区别
随着时代的变化,营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营销。传统媒体时代的营销,通过传统的媒体手段进行信息传播,例如通过电视、报纸、张贴广告,达到将营销信息传递给信息受众的目的;二是互动营销。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或者说PC时代的营销,由于移动联网的技术尚未出现,与信息受众之间的互动受到限制,但是已经出现了媒体的评论,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互动;三是社会化营销。基于互联网媒体的强大信息沟通能力,利用各类互联网媒体,充分实现与营销信息受众之间的互动,进行立体的、多角度的、全方位的营销。[3]
传统营销模式相对简单,只具备信息单向传播的能力,并且不具备信息的反馈能力。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传递的信息,无法确认信息的受众群体,同时信息受众群体对于营销品牌的需求程度也无法衡量,具备较大的资源浪费。
互动营销的过程,信息的传递依旧受到限制。互联网时代的营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的互动,但是所受局限太大,仍然难以达到信息的有效沟通。而且有些强制性播放的营销广告,会引起信息受众的反感,起到相反的作用,营销对象不仅会对此类营销广告的信息不予接受,而且会产生抗拒心理,导致营销策略的失败。
互联网媒体下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真正是一个立体的、多角度的、全方位的营销。[4]它通过社交网络向广大社会群体辐散,具备极其强大的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能力,并且通过相同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共享以及信息互动,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程度是相当高的,来自于自身的社交体系的其他个体对于营销品牌的评价,会加强品牌的传播效果,并且可以对传播的效果进行相对准确的数据统计,对制定下一步的营销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手段的优势
社会化媒体引发了商业广告在内容营运和广告营销两个方面的变革,它所具备的最大特征就是信息传递的充分互动能力,由此催生了互动的媒体运营方式。信息在供求双方之间的充分传递,可以使得在内容上,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库信息来宏观统计营销对象需求,同时开放内容生产给客户;在营销手段上,双方信息的对称性,就使得融合信息推送、信息互动、数据库式和活动互动等多种手段于一体的全面营销模式成为可能。[5]
21社会化媒体内容运营上的变化
传统的营销策略,在内容上只能由营销主体单方面为客户推送信息,客户只能被动接收信息,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手段,营销主体对所的信息接收群体无法做到较为全面的了解,只能凭借经验预估哪种类型的信息受体可能成为潜在客户,也就无法对信息推送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为销售制定对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在内容上就为营销主体提供了新的运营方式,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统计整理,可以对用户动态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同时也可以自身的内容生产信息给客户,实现双方信息的良好互动。[6]
22社会化媒体的广告营销新模式具备全方位的优势
221社会化媒体营销手段相对传统营销手段而言,具备广阔的覆盖面,较低的投入成本,更好的经济效益
线下实体商店、传统媒体广告的营销活动,在时间、地域上受到容纳能力、用户流量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制约了信息传递的覆盖面,而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由于地域和时空上的不受限制特征[7],可以有效地将广告营销信息传递到更多的受众群体,具备更加广阔的信息覆盖面;同时传统媒体广告和实体商店的营销方式需要进行较大的资金投入,才能达到传递广告信息的目的,并且信息的传递效果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而社会性媒体的广告营销,是通过媒体使用者自身传播的,这就将大部分资金投入转移到信息受众的自身社交网络活动中,使这部分投入成本节省掉。这是之前所有的媒体时代都达不到的,低投入而产生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广告营销手段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222社会化媒体充分的信息交流互动,可以保证对营销对象需求信息的掌握程度,让广告营销具备指向性,开启“私人定制”模式
社会化媒体下包含着广阔的人际关系,这种广阔的社交关系是社会化媒体存在的基础。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营销主体可以将自己分散为社交网络中的一个个组成分子,轻松切入营销对象的群体,与他们建立社交关系,实现充分沟通和互动。通过与信息受体之间的充分交流互动,营销主体和营销对象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这时候,营销主体不再以销售者的姿态出现,营销对象也不再以信息被动接收者的角色定位出现,在这种双向的、互动的交流沟通之中,双方对于对方都是互相需求的,也就淡化了营销主体和营销对象之间的明显的功利性商业关系。
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中,营销主体因为可以通过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直接交流对话,清晰明确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可以产生更好的营销模式。营销主体甚至不需要在产品生产完成之后再去进行广告传播,可以在产品初期就让消费者群体参与产品的生产,从产品创意、产品设计、产品性能等全方位的参与产品生产过程,这就相当于让消费者产生了这种产品是为自身设计制造的感觉,开启了“私人定制”模式[8],这种模式甚至已经不需要进行广告传播的过程,因为在消费者参与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广告传播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而产品销售以后,还可以通过对用户使用效果的信息收集,来进行产品的改善,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广告营销的效果。
23立体化的社会性媒体营销可以输出产品自身的价值观,吸引消费者群体,构建专属的消费者群体
在社会化媒体的基础上,营销主体的专业性,可以通过更加富于表现力的手段充分展现出来,精细化的操作由于信息沟通的便利有了实施的空间,而传播方式的不受限制,可以营造特色个性的传播氛围,无疑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进而构建属于自身的消费者群体,使广告营销的成果立竿见影。企业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观,通过社会化媒体的立体的、多角度的传播,可以有效输出自身的价值观,输出企业的影响力,使得企业成为一个有形的可以被感知的个体,并且有着它自身的个性特色,对消费者群体产生吸引力,进而建立属于自身的消费者群体。在这种输出价值观的同时,就已经达到了广告营销的目的。
进行价值观的输出,要求对信息受体的特征有着充分的了解,这就要对受众群体进行垂直细分。[9]从消费、心理、行为等多角度去细分信息受众,发现受众真正的特征,社会化媒体营销可以与消费者进行直接对话,这种操作具备充分的可行性。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大而全的普适性策略就难以取得更好的成效,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小而精的策略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4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可以发挥社会化媒体的自身特性,达到高质量的品牌传播
消费者的口碑才是品牌推广的最好方式。社会化媒体的自身特性为品牌推广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被动强制性的作为信息接收者,会导致信息传递的质量降低,传递的广度受到限制,传递的有效性也就难以保障。通过社会化媒体,营销主体对品牌的推广转移到消费者的口碑上,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是自身主动发起的传播行为,通过自身所在的社交群体,向外辐散,社会化媒体广阔的网络覆盖性,以及各个社交网络群体之间的交叉连接性,让品牌传播不仅能具备极强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并且传播信息的可信度也会有所保障,远比通过传统媒体单方宣传的自说自话更具有说服力;同时,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必然会从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过渡,最后也会迅速地扩散到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达成的广告营销实际效果会十分显著。
3结论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形式所发生的巨大的变革,是广告营销商业价值得以体现的黄金时代。充分利用社会性媒体无所不在的优势,制定合理的、具备强大竞争力的广告营销策略,建立和完善商业品牌社会化营销体系,才可以沿着时展的脉络,有效实现互联网媒体的广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蔺晓龙基于博弈分析的社会化媒体广告营销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2]陈璐颖我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5
[3]张庆利新媒体时代网络广告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4]陈淼基于企业营销需求视角的微电影广告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5]周艳解析互联网媒体的内容运营和广告营销新模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2):105-109
[6]桑培铭3G背景下我国手机广告精准营销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7]王虎中国手机电视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8]魏丽宏关于我国手机传媒产业发展的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社会化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
1 研究背景
1.1 社会化媒体改变了网络行为
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生产和消费信息以及种种网络行为都发生了改变,消费者自主,用户创造内容日益盛行。所谓社会化媒体,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多对多的沟通交流为目的、大众创造的信息为内容、互联网技术为方式的新型大众媒体。
社会化媒体改变人们的社交和生活方式,从信息化娱乐转向社会化网络娱乐;由移动技术推动的实时沟通,消费者的购物心理的蜕变;从线上至线下颠覆常态的交友方式;病毒式视频传播日益受到追捧。
1.2 社会化媒体对电子商务企业影响
社会化电子商务可以使那些没有明确和强烈消费需求的的消费者在社会交互过程中受到商品信息的促发而产生消费需求;另外,商业行为中,最难的就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而从利益关系上来说,买卖双方本质上是利益对立的,而这种信任关系的天生独立,恰恰可以通过社会化关系的介入来产生影响,例如,有淘宝产生的网络热词“亲”,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买家和卖家天生的信任对立。
当然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对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电子商务行业看来,社会化媒体价值日益凸显,其传播效应已经远远超过传统广告。如果一个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满意,很可能会到微博、SNS网站上进行批评与投诉,这样会吓走更多的消费者。同时,如果消费者对于服务非常满意,也会在社会化媒体上面分享,这远比传统广告有价值。
2 社会化电子商务现状
社会化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新的模式,简单的说就是将SNS与电子商务进行了组合,蘑菇街这种基于用户自主分享的商品内容,来引导用户产生购买或者消费行为,让电子商务领域变得更具有人性味。目前社会化电子商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注于商品信息类,比如Kaboodle,Thisnext,以及国内的较新网站:美丽说、蘑菇街、葡萄网是比较早期的模式。主要是通过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在一个社区,而用户在这个社交平台上分享个人购物体验、在社交圈推荐商品的应用;另一类是比较新的模式,通过社交平台直接介入了商品的销售过程,例如社交团购网站Groupon。
在国内社会化媒体的概念还很肤浅,很多营销人根本没有掌握其核心,没有很好的发挥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作用。就现状来看,提起中国社会化电子商务仅可联想到美丽说和蘑菇街两个网站。美丽说与蘑菇街这类社交分享网站的确具有社交因子,但也有自身限制,因为它自身不具有商务属性,即没有自己的销售平台,仅仅只是在用户分享产品时添加了链接供后来的浏览者在其他B2C或C2C的网站上去寻找。像凡客、京东、天猫等独立B2C电商平台虽然在运营模式上做得比较成功但缺少社会化的属性,这也恰恰说明中国还有待大力开发社会化电子商务的潜力。
3 社会化媒体技术应用
3.1 个性化推荐
社会化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几乎各方面都跟它有关系。从个性化推荐的角度讲,一般电子商务网站,如卓越或当当,为用户推荐的时候总是跟他过去买过的商品相关的。但对于有些用户来说,可能更能影响他购买决定的是人,比如,当她要买一种化妆品时,如果告诉她这种化妆品是那位有影响力的明显推荐的,那么她将购买的概率就会更大。例如,无觅网通过用户反馈、数据分析跟迭代方式提供的一个“相关文章”推荐服务,使得推荐的文章的相关性要高很多,而且无觅网站管理中心让用户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自定义设置,查看收录概况等等。
3.2 数据挖掘
分析数据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们应该怎样依靠数据做更多的事情?什么程度才能称之为数据挖掘,数据挖掘应该能达到什么目的。网络调研与社会化媒体相得益彰。首先,人数导引精确确定人群的特性,可以使得网络调研与社会化媒体相得益彰;其次,社会化媒体可以起到网络调研相近的作用,但是不能取代;第三,市场研究公司要真切地关注人们生活形态和消费行为的网络化。在社会化媒体上进行用户行为分析,建立“趋势建构—族群探测—生活形态—大数据验证”模型。
3.3 口碑传播
在社交媒体爆棚,信息愈发趋于透明与对称的情况下,广告的作用在不断弱化,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大行其道,口碑营销才是品牌传播的核心。对一个商品而言,能直接影响用户消费的行为是来自朋友或者他人的推荐,可见口碑对一个商品成功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社会化电商要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个性化商品点评服务与推介服务会成为新的潮流,诸如美丽说形式的社会化团购。
因此,对于大学生校园创业,比如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的校园创业的实训基地——青清水吧,不仅要利用自身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做好广告宣传,应该适应社会化,认清社会化媒体营销对于品牌传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社会化电子商务的成本优势、互动特征进一步加强其口碑营销进而扩大自身的经营范围和品牌影响力,有效的利用校园这个小社会里的社会化媒体。
4 校园实体店与社会化媒体结合
大学生创业的校园实体店与虚拟网络销售平台组合,可采用O2O模式,在线支付线下商品以及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与社会化媒体相结合,探讨怎么用社交化的方法来促进销售本身,结合微博平台开发个性化推荐,利用口碑传播效应,注重消费者体验,充分做好社会化营销或通过社会化渠道实现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TechWeb网站.无觅网创始人谈个性化推荐与社会化媒体.2010-12-31,
在美国,随着以Twitter和Facebook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融入主流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可与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相匹敌的互联网基础性应用。基于社会化媒体平台延伸出来的第三方应用引发了全新的社会化商业变革。众包(Crowd Sourcing)、企业2.0(Enterprise2.0)和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Social CRM)等商业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先后问世。
在中国,情况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特点也非常鲜明。随着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巨头先后加入社会化媒体阵营,跨界、开放成为2010年以来的网络最新趋势。一方面,团购的崛起,模糊了社交网站和电子商务的界限;另一方面,各大网站纷纷推出第三方开放应用平台,鼓励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商业创新。
客观来看,社会化商业变革方兴未艾,为企业投身其中开创了大好时机。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社会化媒体,迎接即将到来的社会化商业变革,CIC在2011年推出《从社会化媒体迈向社会化商业》系列白皮书。
该白皮书回溯了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历程、企业对社会化媒体的认识和应用的不同阶段,以及企业对社会化商业的预期,介绍了一些企业通过自觉利用社会化工具、社会化媒体和社会化网络,有规划地整合web2.0技术和互联网空间来重塑其品牌——消费者的沟通关系及其组织管理和商业运作模式的实践与案例。为企业利用“从社会化媒体迈向社会化商业”提供了理念和思维转变的基础。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社会化媒体快速深入的发展,在中国的每个企业和组织的商业模式最终也都将逐步迈入“社会化商业”时代。所有的商业终将成为社会化商业。
蛰伏与成长
所谓社会化媒体,指的是允许用户创造、交流内容并进行互动的在线平台及技术,最常见的形式包括博客、微博、在线觉频、论坛、社交网络等。
在中国,随着近年来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中国网民规模也日益扩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互联网用户达到4.57亿人,其中社交网站用户达到2.35亿人,博客用户达到2.94亿人,论坛用户达到1.48亿人,在线视频用户达到2.84亿人。平均每个网民拥有3个社会化媒体身位。
中国的社会化媒体整体格局虽然与国外相似,但也充满了独特性。以社交网站(SNS)为例,国外市场中,Facebook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在中国,则产生了Qzone、开心、人人等大型社交网站,他们之间相互竞争,并拥有不同的用户群体。而且,相比较西方网民,中国的网民更乐于创造和分享内容。知名研究机构Forrester通过对中美网民在线行为比较后发现,创造内容的中国网民比例(44%)明显高于美国(24%)。
事实上,关于中国社会化媒体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国第一个论坛——曙光BBS站的建立,当时正值中国互联网开创和摸索发展道路的初期,十亿人口中只有几千人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与中国社会化媒体发展历史相对应的是企业对社会化媒体应用的不断深化和多样化。按照CIC研究报告的界定,可以大致把企业认识和应用的历史分成五个阶段:蛰伏期(1994?2003年),培育期(2004?2006年),成长期(2007?2008年)及爆发期(2009?2010年),以及预示着社会化商业时代即将到来的变革期(Social Business)。
在整个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历程中,企业对社会化媒体的应用也在不断地理解和深化,并扮演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根据CIC的L-K-P模型研究,2008年以前,企业对社会化媒体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领域:
听(Listen)——聆听网络口碑,通过社会化媒体获取行业资讯,评估品牌网络声誉;
识(Know)——通过网络口碑获取消费者洞察和产品反馈,深入理解网络社区文化;
融(Participate)——融入网络社区,与网民互动,传递品牌心声。
爆发!社会化媒体时代
2009年以后,中国开始迎来社会化媒体的爆发期。先是社交网站热潮迭起,同时伴随视频网站与其他社会化媒体相结合的各类病毒式传播;再是以新浪微博为首的微博类网站崛起,2010年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微博元年;与此同时,团购网站遍地开花;接着又是以街旁,玩转四方等为首的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类网站在互联网领域掀起一阵“签到”(Check in)狂潮。这一轮爆发关键的意义不光在于媒体形式的进一步革新,而是网民更深入地参与,以及伴随着的网民互联网使用习惯的改变。
社交网站(SNS)。社交网站集合了论坛的社区形式以及博客表达自我观点的特性,鼓励用户使用真实姓名来更加有效地与其他用户分享交流。2009年,开心网凭借社交游戏成功切入白领市场;而校内网也改名人人网,将目标受众扩大至年轻白领。随着中国SNS社区的高速发展,营销者开始更多地注意到这类社区。许多品牌、媒体和机构也利用不同方式融入社区和目标受众群体。
微博(Microblog),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被网友昵称为“围脖”。和传统博客相比,微博更便利、传播更迅速,字数限制在140字之内,方便用户通过电脑、手机等各类平台浏览,信息分享实时传达,并可一键转发。微博的出现拉近了名人与草根的距离。
据2011年2月最新数据统计,新浪,腾讯,搜狐三大门户网站微博的注册用户总和已经超过2亿。其中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1亿,日均微博量达到2500万。
微博的出现使企业获得了一种更加直接与消费者互动的渠道。很多网民感觉在微博上,他们和品牌的对话更像是与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对话。他们的声音能够被品牌直接地聆听到。和几年前企业纷纷开立官方博客相对应,如今企业开通各类官方微博成为了一种新的流行。而这场微博大战中,我们看到了各行各业中的各类企业组织乃至政府机关的身影。
团购。受美国知名团购网站Groupon巨大成功的启发,中国也涌现出一大批与之相仿的网站(例如美团网、拉手网,等等)以满足中国网民的团购需要。这些网站每天提供一笔折扣较大的商品或服务,只要消费者达到所要求的最低消费人数,购买就成功激活。团购网站之所以能在中国火热发展的原因不光是价格的诱惑力,也包括与其他社会化媒体的紧密合作。
团购网站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商家来说,团购创造了在短期内大幅提升销量的机会,还可以帮助品牌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很多餐馆、摄影棚、宾馆等服务性企业都参与其中,各大知名品牌厂商也以团购为营销革新的新契机,开始尝试社会化购物营销和销售新方式。
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LBS)。Foursquare的兴起使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简称LBS)类网站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上成为新客。自2010年以来,中国已有20多家主流LBS。包括街旁,玩转四方,贝多,嘀咕等。2010年10月11日,网易推出LBS产品“网易八方”,成为第一个进军LBS的门户网站;最近,新浪微博也开始推出名为“微领地”的LBS服务。
尽管这个行业才起步,但在社交媒体领域非常活跃的品牌机构已开始尝试与LBS网站合作,虽然这种营销模式还非常新颖,但市场上已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案例。
社会化商业试水
事实上,中国的社会化媒体在经历了2009?2010年的爆发之后,受众变得越来越分散,功能变得越来越复杂。戴尔、英特尔等社会化媒体实践的先行企业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应对社会化媒体带来的巨大机会与挑战,建立了社会化媒体聆听中心,有专门的团队负责社会化媒体的战略规划、培训和评估。除了营销、公关和广告,也涉及其他部门。
这些团队的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项。首先,研发和客服——论坛和点评网站上包含大量的消费者关于品牌和产品的评论和看法,可以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依据和创意,并帮助改善客户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其次,营销和沟通——SNS、微博、LBS、即时通信的互动性强,覆盖面广,非常适合做各种类型的互动营销和沟通活动,从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第三,销售和广告——电子商务、游戏和视频分享网站可以直接进行线上销售、植入广告或视频广告,能够短时间内快速提升销售水平和品牌知名度;第四,人事和文化——SNS、微博开始成为新的人才招聘渠道,企业不仅能够通过企业活动相关的照片和觉频提升企业文化和公司形象,还能够与潜在人才沟通互动;第五,公关和情报——百科类网站是完美的知识分享平台,博客能够有效传达与业的企业形象。
值得关注的是,从2011年起,各类社会化媒体的跨界整合开始成为一种新的尝试。巨大的商业变革即将来临——社会化媒体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口碑日益提升的重用性不仅通过广告、公关、市场、销售、人力资源以及客户服务改变着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和沟通方式,它也正在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
应该看到,社会化媒体具有很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庞大的活跃用户群、极高的访问率和粘性、详细的用户信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用户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力。虽然现在品牌更多地是把它当成一种新媒体,进行公关和品牌宣传。但是行业的领军者已经开始利用其社会化属性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商业化尝试。
首先,通过运用跨界手段,媒体平台集成其他形式的应用。如淘宝网的SNS应用“淘江湖”、人人网的电子商务服务“人人爱购”、开心网集成开心团购、新浪收购麦考林等。其次,通过建立开放平台,企业可向第三方开放,或与其他平台合作。例如人人网、新浪微博与京东商城等购物网站进行链接,把购物网站上用户的购物信息、评价、推荐等同步到SNS平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