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范文

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

第1篇: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范文

一是结合实际。班子成员和各科室思想上高度重视,方法上科学合理,作风上深入严谨,围绕各自课题深入调研。调研报告全面且不失深度,系统又不失细致,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既有原因分析,又有对策建议,还有案例说明,不但生动,而且实际可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是针对性强。从各自的工作职能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当前旅游行业的重点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确定课题,开展调研,为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是涵盖面广。这次调研课题基本涵盖了旅游局工作的主要方面,又突出了旅游体制创新、金融危机下旅游建设、入境旅游发展等重点,通过成果转化,对推动旅游工作科学发展、整体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2篇: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短途旅游

在校大学生是旅游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校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特别是旅游经费来源方面,使大学生旅游市场有别于传统的大众旅游市场。为了进一步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打造更好的大学生旅游市场服务,我们根据大学生旅游经费来源有局限性、偏好的出游方式等方面,再次探讨短途旅游组合在大学生旅游市场以及对大学生旅游价值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了解短途旅游的大致概念。我们这里的短途旅游是指,在以出游者所在地为地理中心,向周围不超过2小时高铁/动车车程的旅游景点城市为范围的概念,例如以南京为例,在南京周围的苏州、杭州、扬州安徽合肥等都可视为短途旅游,这是我们对短途旅游的定义。

本次调研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和景点访问两种方法结合。(2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186份)。下面我们会根据几组与短途旅游密切相关的调查数据来分析大学生短途旅游的重要性。

一、短途旅游有利于结伴出游的旅游方式下产生的问题的解决

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84.29%会选择与亲朋好友结伴出游,独自或是报团出游占15.71%,与陌生人出游的比例近乎于零。如下图:

大学生大多数选择结伴出游,关于结伴出游,我们根据生活经验可以了解到,参与者越多可变因素就越多,那么意见就越难统一。因为每人的情况不一,对景点偏好不同、各种出游方式的支付能力不一等,所以结伴出游对长途旅游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此时,商量的结果可能会偏向短途旅游。短途旅游可以说是结伴出游各种出游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

二、短途旅游有利于没有经济创收能力的大学生旅游问题的解决

据我们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在经济上基本不能独立。关于“出游资金来源”,我们的调查显示,约61.5%的 大学生旅游资金来自父母长辈,其中22.86%的同学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费中节省出出游费用。

同时,在大学生出游消费结构方面,车费以及住宿费占着重要的组成成分,面对大学生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出游费用这种状况,为了能满足出游渴望,在自己的经济可允许的范围下,最好的决策就是选择短途旅行。一是短途旅行中乘车费用人民币100元以内,可以大大减少乘车费成本。同时大学生可以早出晚归,返校解决住宿问题,节省夜晚住店费用,提高安全性;二是,短途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容易得到充分获取,大学生相对比较了解短途出游地点的情况,减少互联网或广告宣传的偏差性,旅游效用相对较高;三是,总的来说,短途旅游在交通住宿等各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都相对安全。

三、短途旅游有利于地区旅游业发展

上面我们已经提出短途旅游的概念,即以所在城市为中心,不超过两小时的车程的其他城市辐射范围。属于短途旅游辐射的旅游城市可以根据季节以及自身的地理条件等设计开发旅游宣传点,以此吸引游客进行不同季节的出游活动。以南京为例,南京的著名景点有钟山风景区的中山陵、梅花山、明孝陵,夫子庙、鸡鸣寺、玄武湖等。其中,元宵节秦淮河重要一段的夫子庙灯会、玄武湖的夏荷和秋天的金灿银杏林、冬末春初的梅花山等等,都是可以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结合四季变化开发出来的旅游契机,既最大效用的宣传城市旅游,又能消除淡旺季对城市旅游也得冲击。

短途旅游概念的提出与提倡,既能让游客领略到旅游城市四季不同的美景特色,增强旅游城市魅力,同也从各个不同方面拉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地区旅游业的旅游地位。对于大学生旅游,也是一种最经济的旅游视野拓展,能达到成本最低下领略美景,放松心情等效果。

第3篇: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从业人员;调研报告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面向‘智慧旅游’时代的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3B348)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6日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逐步发展,旅游产业逐步成为我国经济新兴的增长突破口,国家对旅游的发展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我国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旅游资源的发展也逐步与新时代下的科技手段接轨,形成旅游与信息技术依托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并借助已有各种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个性化的服务,如何融合旅游、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组对此展开了实地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

一、调研内容

“智慧旅游”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二、调研对象

(一)行业主管单位:湖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原湖北省旅游局)、武汉市旅游局的管理人员。

(二)旅游及相关企业:湖北省中国旅行社、湖北省中国青年旅行社、远洲酒店集团、深圳前海深港经济开发区、武汉黄鹤楼公园管理处、艺龙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青岛黄岛开发区等企业的工作人员。

(三)高职院校: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长江职业学院、湖北职业学院、湖北青年职业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负责人。

(四)游客:参加武汉国际园艺博览会的团体游客和散客。

三、调研方式

专家座谈、实地访谈、调查分析。

四、调研时间

2014年7月~2015年12月。

五、研究目标

(一)通过调研,了解“智慧旅游”业态的发展趋势和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围绕课程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手段的实施情况,探讨 “智慧旅游”、“智慧教学”的新模式和融合点。

(二)借鉴国内兄弟院校关于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发经验,提出更符合“智慧旅游”发展趋势的思路。

(三)聚焦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的融合等,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六、调研分析

(一)旅游人群普遍化。以我国《宪法》为基础制定的《旅游法》的正式颁布为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同时,旅游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国家也逐步实施相关优惠、便利的政策保障旅游行业的逐步发展。旅游不再只是高收入群体的特权,当今的旅游市场主要以普通群众为主要的消费人群,旅游形式也逐步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休闲的一部分,这也是旅游人群普遍化特点的重要体现。

(二)旅游行程多样化。目前,居民旅游最常见的几种形式主要有:旅游团旅游、自驾游、个人游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增长,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不仅旅游的形式多种多样,同时旅游的行程更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有调查表明,我国50%以上的普通居民出游通过互联网等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旅游攻略查询和购买旅游出行票,其旅游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国内游,近些年来国外游也逐渐成为我国旅游的新增长点。

(三)游客需求体验时尚化。随着近年来散客旅游、家庭旅游、自助游、自驾游、老年游、留学游等各种特殊旅游和专题旅游的逐渐增加,旅游市场逐步细分、游客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已不再满足于旅游公司设定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服务水平,而是更加关注这个旅游过程是否让人感到开心和快乐。标识、解说、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也使游客更多的选择散客、自主和自助的方式出行。旅游企业需要从更深层次来开发人们的旅游需求,根据人们的年龄、职业、爱好等不同情况来组织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旅游产品来面对不同的市场;在旅游产品设计上,需要改变旅游方式,注重安排丰富的娱乐活动以增加游客的参与热情。对于游客来说,智慧旅游是将互联网与旅游相连接的纽带,即利用电子导航,将位置服务加入旅游信息中,让旅游者随时知道自己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同时,在网页上和地图上会主动显示周边的旅游信息,包括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同伴位置等;点击(喜爱的网页,了解网页的详细情况,为旅游者选择的余地;最后经过在线了解和分析,游客可以直接在线预订(客房/票务)。

(四)旅游业发展特征和趋势。旅游企业从单纯的旅游产品开发和销售转向更加关注游客体验,重视各类媒体上的游客体验分享;行政管理部门将工作重心放在整合各方的旅游资源上,将信息技术和旅游融合,帮助旅游企业寻求更高的商业价值和附加值;由以往单一的旅游景区内部管理转变为开放协作和对外服务,融合智慧城市的各种资源,如视频监控、无线网络、3G/4G、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资源,对景区资源进行宣传和保护,以促进旅游的长期平稳发展;从工作人员到旅游企业,都会将促进行业发展,建设开放、和谐的旅游生态环境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智慧旅游作为旅游发展中的新型旅游攻略,不仅为游客量身制定最实际的交通路线,而且还依据游客的个人爱好、兴趣形成便捷的旅游攻略。例如,喜爱美食的游客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获得准确的美食地点;喜爱旅游小饰品收藏的游客,也可以寻找到自己喜爱的旅游小天堂。随着新科技手段的逐步更新与发展,智慧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出行旅游的好帮手,智能化的科技发展也逐步提升了游客旅游的价值,提升了旅游互动体验质量。智慧旅游将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

(五)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如何让旅游产业更加智慧,离不开行业、公司、个人的努力和投入。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智慧旅游”不仅方便了游客,同时也是旅游从业人员向着专业、先进的服务发展的重要体现。随着产业融合,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兼收并蓄,踏实勤奋、待人有理有节、善于沟通、与人为善、知识面宽泛、精通外语等也成为了必备条件,也就是说,现在的旅游从业人员要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对于一个复合型的旅游从业者来说,要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关注和随时准备接受改革和变化、思路广阔、守时并惜时、有计划的生活和工作、了解和尊重、有可依赖性和被信任感、敢于挑战等。

1、能够实现游客“一对一”的旅游体验。“智慧旅游”最直接的效果是游客可以享受“一对一”的旅游体验。“智慧旅游”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更加专业化,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旅游从业人员可以通过与游客进行前期互动掌握游客的旅游需要,为游客制定完备的旅游计划。例如,针对老年游客,旅游从业人员需要为他们的旅行准备充足的水和食物,并且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机票预订和酒店住宿安排等,让旅客真正体会到“一对一”的服务。

第4篇: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范文

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高职旅游教育应以培养职业能力、确立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为核心,加大教学设计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旅游类课程教学改革更是融入了高职教育理念,不断落实实施旅游类专业的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强调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尤其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努力落实项目式教学的有效运用。

其中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旅游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旅游管理系一直将课程改革作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基石,认真开展专业调研,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突出岗位;注重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开发建设区域特色课程,突出特色;落实职业技能大赛的推动和引领,融入大赛相关内容,突出竞赛,逐渐构建旅游类专业“‘岗位、特色、竞赛’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为不断适应未来社会角色的要求,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学院和系部深入旅游企业、旅游行政部门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力求使人才培养体现未来角色的要求。课程结构体系的知识结构强调“应用性”,即掌握旅游业务相关知识、技能;能力培养强调“实践性”,保持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的一致性,形成自己的特色。

并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从简到繁的典型工作任务顺序,进行任务分析,根据技能复杂程度和知识难易程度,归纳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从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课程,从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职业能力核心课程的过程。

专业课程的排序也按照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内部结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串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职业能力为对象,进行递增培养,对知识的重构具有连续性,能力培养具有四个阶段的递进性。

第一阶段:“通用能力”,以培养旅游企业的服务意识为任务。第二阶段:“专业服务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旅游企业各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为任务,在“校中店”――安徽中青旅校园门市店学习各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第三阶段:“运营管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各岗位运营管理能力为任务,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后在“校中店”担任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进行轮岗实践,进行运营管理能力实训,培养学生运营管理能力。第四阶段:“综合职业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岗位技能及职业能力为任务,学生在旅游企业从事高级服务或基层管理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岗位能力锻炼,培养学生“高位就业”能力;并进行毕业设计,在理论与实践融合中进行总结、升华,提升“高位就业能力”。

该课程体系构建模式通过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工作项目和职业能力分析、教学载体和教学情境设计等课程开发步骤,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旅游类主干课程设计,从而全面推进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始终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突出课程实践性:第一,坚持学校、行业、社会相结合,学习、应用、创造相结合的办学理念;第二,设计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从而使课程体系有效将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第三,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法,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组织学习内容并进行教学;第四,实验、实训与资格证考核相结合;第五,依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施课程模块教学。

如在院级精品课程《客源国概论》课程教学中,课程组通过对省内外近百家旅游企业、景点和多名导游、近300名毕业生进行调研,教师将全书知识体系设计为6个教学专题,以此作为知识教学的载体,完成对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教学情境设计。每个教学情境都有对应的训练项目,学生通过完成训练项目,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课程内容上根据目前我国主要客源地区,设计六大专题模块,并配套设计开发六个专题实训项目,项目内容紧紧围绕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和地区展开,全面介绍各客源国和地区地理、历史、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情况、旅华市场情况等。

内容组织上,本课程为专题项目导向课程,课程内容以输出定输入,即以职业发展对导游知识素养和技能的要求为依据,确定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以项目工作为特征的学习任务为载体,通过仿真训练、项目教学,完成知识、情感与态度、职业能力的既定目标。内容组织与安排分为知识、训练、实践三个方面。如表1所示。

二、“‘岗位、特色、竞赛’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构建

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本着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原则,通过校企合作、产训融合,以工作过程岗位能力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融入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将三者相互结合、相互融通,构建一个岗位能力、地方特色、竞赛要求“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一)深入调研,课程对接岗位

针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有效整合的调研,并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论证,讨论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制定详细的“旺进淡出,能力递进”培养模式试点方案。在专业核心素质业务模块的建设过程中,系部每学期组织召开专业课程改革的集体备课会,充分进行调研和讨论,完成导游、计调、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景区开发策划与管理、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六个专业核心素质业务模块的建设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并论证。进一步分析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布,对职业能力进行分类、梳理和整合,从而确定岗位对接课程的设置及课程相互比例。

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按照“基本操作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单项应用性实践训练―综合性、创造性实践能力训练”的程序,充分利用校内3D旅游数字实训室、安徽中青旅校园门市店、旅游策划实训室等,按照旅行社岗位群设计导游、接待、计调、旅游策划、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营销等实习任务,使实习实训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能力锻炼的机会。

(二)有效结合,课程突出特色

为更好地获取行业、企业对旅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安徽本地的旅游行业、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安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在调研基础上,听取专家的意见,本着以“服务地方,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将体现安徽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现在课程体系中,主要有《安徽旅游资源》《走遍安徽》等课程。

通过开设渗透安徽地区旅游资源、地域文化、市场发展的课程,进一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多的学生也通过地方特色课程的学习,更加加深了对本地区旅游资源、文化的认知和体会,在本地区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的提升,也更加有力的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

(三)积极开拓,课程融入竞赛

每年的“系级-院级-省级-国家级”四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是高职院校检验专业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练”,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的职业技能大赛,有效抓住了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前沿、技术和方法,按照专业教学标准,达到企业要求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旅游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十分注重开拓职业技能大赛作用,将竞赛内容融入课程。课程内容像竞赛的项目与任务一样以模块形式出现,根据市场变化与社会需求进行及时的增加、调整和完善。

在导游、计调、旅游营销等专业方向中分别设置了《导游词创作》《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演讲与口才》《音乐与舞蹈》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和内容,也是对接职业技能大赛中导游讲解、知识问答、才艺展示等比赛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旅游管理专业“‘岗位、特色、竞赛’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三、结语

第5篇: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位于木北部,毗邻达来诺日湖,303国道从境边通过,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全共辖7个独贵龙,共有235户,人口1*0人,劳动力460人。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现有党员31名,其中流动党员3名。共有草牧场41万亩,已围封的28万亩,20*年6月末家畜存栏2万头(只)。几年来,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达里湖旅游景区发展生态经济,保护草原植被,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实现资源转化增值,增强了党支部凝聚力,实现了牧民增收,2007年人均收入1.1万元。

二、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草畜矛盾。**是以外延数量型增长方式为主的头数畜牧业,加之多年的干旱,过渡的放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于牲畜数量逐年递增,对草牧场实行掠夺式经营,虽然近年来进行了大面积的人工种草和草场改良,但仍然补不足日益严重的草场退化速度,草畜矛盾日趋突出,继续走头数畜牧业的路子难以为继。

2、经营管理粗放。表现为饲草品种单一,饲草料消耗高,报酬低,牛、羊育肥数量少,品质低,牲畜出栏集中,且多年喂养后才出栏,这就加大了投入成本,育肥出栏的极少,和每天需要鲜肉的市场很不协调。

3、牧户居住分散,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住宅建筑布局零乱,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难度大,居住环境与小康水平有一定差距。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很突出,养老问题主要以子女赡养为主,导致个体化差异严重,缺乏稳定、长效的社会化保障体系。

4、人畜饮水不能满足牧民和畜牧业的需求,引水管道等设备已经老化,人畜饮水供应不足,影响了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不能适应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需求。

5、畜群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集群优势。牧民养畜多而杂,不专一,基础母畜、育成畜、后备母畜及良种畜的比例不尽合理。

三、解决矛盾的办法和发展方向

1、立足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世界地质公园园区之一的达里湖景区位于该,达里湖景区假日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旅游日益兴起,受旅游业拉动使当地成了极为宝贵的旅游圣地,依托丰富的旅游和牛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大奶制品、旅游纪念品等民族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把草原旅游资源与草原文化相结合,给当地牧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快速发展。

2、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实现草原永续利用。通过建设饲草料基地、季节性休牧、湿地保护、草场改良等措施,对退化草原进行治理与合理利用,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促进牧民增收。

第6篇: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范文

目前,秦皇岛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都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各产业也在寻求更好更快更强的发展道路,而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为秦皇岛带来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效应,还能实现资源整合、产业结构完善以及区域竞争力提升。

秦皇岛作为河北省唯一一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旅游城市,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以北方天然不冻港秦皇岛港、历史名城山海关和避暑胜地北戴河而闻名中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交通便利,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秦皇岛政府于2009年提出“旅游立市”战略,为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奠定战略性基础。近年来,旅游业绩也相当可观。

自2000年以来,尤其是伴随着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的成功举办,秦皇岛体育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发展也拉动着秦皇岛商业、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饶有特色的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山海关乐岛海洋公园、昌黎旅游滑沙中心等等。并提出以产业化思路,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打造体育名城的战略设想,具体表现在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场馆经营业、体育彩票业、体育用品业等方面的协调快速发展上。

二、秦皇岛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1.产业融合缺乏创新,需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秦皇岛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后的内容较为单调,特色不明显,缺乏针对体育项目体验等创新性的体育旅游形式,体育旅游项目大同小异,产品重复建设及项目雷同,无法准确反映出秦皇岛体育旅游的深刻内涵,应该立足于娱乐性、体验性和休闲性,又充分彰显旅游与体育活动的特色。近年来,到秦皇岛参加体育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可以发现游客在旅游中体会到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并不高,说明在未来秦皇岛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过程中,仍须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

2.旅游与体育资源独立开发,缺少资源整合环节。秦皇岛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旅游产业还是体育产业也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旅游与体育资源也都得到充分的开发。而游客之所以愿意到秦皇岛开展体育旅游活动,最关键最重要的原因是秦皇岛体育旅游资源对游客的整体吸引力,这才能激发旅游者的兴趣,愿意去关注、去感受、去体验。体育产品更多强调的是其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等,但秦皇岛在旅游与体育资源开发方面,较为独立,缺少对资源的整合环节。

3.旅游与体育产业低度融合,缺少龙头企业。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业态创新。在其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求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来取得产业融合的最好成果。然而,从秦皇岛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旅游行业和体育行业的合作机制仍不够完善,导致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中,旅游行业和体育行业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旅游企业、体育企业以及行业协会也没有形成多方位的良性互动。主要各方面出于利益主体不同,将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资源结合在一起并进行营销宣传存在一定现实的困难,但是各企业追求利益的目标是一样,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仍需进一步融合,培育龙头企业。

4.旅游与体育消费需求有待挖掘,激发消费动机。体育旅游需求是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的最根本动力,而来秦皇岛体育旅游的消费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更需要研究和激发旅游者的消费动机。对于一个旅游者来说,旅游动机是受旅游者的审美背景、知识框架、生活环境以及旅游信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旅游者的旅游经历不断丰富,获取旅游信息的手段不断增加以及消费上的强模仿性,都要求我们需要认真研究这些因素。然后根据市场调研报告,选择合适的市场策划和营销手来引导激发旅游者的消费动机,从而使得旅游者最终能选择到秦皇岛开展体育旅游活动。

5.政府支持是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重要的支持力。政府在秦皇岛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一方面是政府的政策法律支持,另一方面是政府的资金人才支持,这些对秦皇岛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秦皇岛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方面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和规范产业融合。同时,在产业融合中,熟知旅游与体育的复合型人才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秦皇岛产业融合需要一批既懂得旅游又懂得体育的专业化人才,现如今更多的是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全面的知识服务培训,远远满足不了旅游者的需求,这样会制约旅游与体育产业的融合。

第7篇: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县委、政府《关于开展重大课题调研的通知》(永通〔20**〕 11号)文件要求,由县人大副主任李茂春同志任组长,县旅游局局长杨希会、文体局支部书记毕金华、宣传部文产办主任刘景明、民宗局副局长范桂英等组成的调研组一行6人于9月13日至15日历时3天先后深入德党忙海湖aa景区、勐汞观音洞、永康镇仙根风景区、班卡的石洞寺、树包塔、乌木龙的桑沼哩和金厂坝水库等10大景区(点),对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实地踏看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4场,广泛听取了有关乡镇和景区管理人员的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06年9月底我县旅游总人数为9.16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8人,一日游4.82万人,占总人数的52%。旅游总收入达2138万元。这些游客多数是前来参加节庆、会议、商务和探亲访友,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朝拜、度假、观光旅游者并不多。

由于我县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业起步晚,且发展缓慢,到目前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为:

(一)规划不完善,实施缺乏恒性。虽然在2000年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但是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定位没有很好地与实际结合,没有与全局的发展有效对接,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特色不突出,发展措施空泛,建设资金难于筹措,导致规划难于实施。如忙海水库、勐汞观音洞等景区景点未制定详细规划,影响了深度开发。

(二)投入不足,发展乏力。由于长期以来文化旅游投资主体单一,多依赖各级财政投入,招商引资力度不大,缺乏政策保障机制,在具体运作中土地、税收、项目审批、融资等方面难以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间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

(三)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由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缺乏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一挖掘、整理、研究、开发的专门机构,形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三张皮现象。景点开发除靠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外,自身缺乏能力进行景点改造和服务功能的完善,缺乏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五)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目前我县文化产业从创意、策划,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都缺乏相应的人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六)宣传促销经费不足,宣传工作得不到深层次开展。由于我县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各级给予发展旅游业的资金不足,没有专项资金对旅游景区(点)投入开发,致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深层次开发利用。为此出现旅游收入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特别是在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包装、打造、宣传、炒作、营销方面,文化底蕴挖掘不深,大部分只有形式而未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娱乐性、竞技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文化旅游项目不多,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节庆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融入不深,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在宣传促销方面,没有系统的宣传促销计划,缺乏足够的宣传促销经费和健全、长久、高效、新颖、密集的宣传机制,未能把全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出去,使得全县文化旅游业整体知名度不高,辐射范围狭窄。

二、重点开发的旅游线路 旅游开发的重点是以开发预期的效益为基准,根据景区资源特色与开发价值,交通区位与景区开发建设依托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等要素分析而确定。从景区价值看,大雪山、aa级忙海湖景区、万亩芒果园、仙根、观音洞等景区(点)各有特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1、大雪山观光、探险与科考旅游地

开发条件:大雪山探险考古区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包括周围一些民族村寨和景色秀丽的山区水资源。大雪山距县城德党约170公里,距市府临沧90公里,景区内有成片的常绿阔叶林、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海、气势壮观的瀑布、险峻造型的地貌景观,冬春季银装素裹的冰雪景色,景象万千、变幻莫测的气候等,共有高科研价值的珍稀动物466种,植物1639种,其中有豚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绿色孔雀等为代表的5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南红豆杉、长蕊木兰、桫椤、千果榄仁、水青树等为代表的1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是观光、探险、考察的旅游胜地。

开放方向:在严格保护大自然和当地少数民族人文特色的前提下,发展以探险、科考、观光休闲为主的旅游。

2、永德万亩芒果园农业生态观光旅(含仙根景区)游区

按生态旅游、商贸城镇的要求,充分发挥永康自然、地理、区位诸多优势,在对万亩芒果园农业生态的开发中,结合对仙根景区的开发,建设营造万亩芒果园生态观光旅游地,突出亚热带风情。随着景区的进一步开发,逐步将万亩芒果园生态旅游、仙根景区、班卡树包塔、石洞寺等景点连接成一条旅游专线。

4、忙海湖、勐汞观音洞休闲度假区

以勐汞观音洞为中心,将忙海水库、观音洞、温泉连成一线,形成忙海湖光、宗教朝拜、民族风情、温泉康体中心、勐汞大理石工艺精品等综合一体发展目标的旅游景区。

5、棠梨山森林公园。棠梨山属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333公顷,海拔2649米。保存着大面积原始状态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季风常绿阔叶林等生态系统。动植物类型繁多,植被丰富,可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团队和驯化繁育野生动物等活动。目前,已有电视转播塔,人行便道畅通,是旅游、科考、居家休闲的好地方。棠梨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提出主要是解决县城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一个场所,可结合松山公园的开发,在棠梨山铺设游路、建休闲亭等,适当时候引进一家二星级宾馆,集住宿、娱乐、餐饮为一体,填补县城无休闲娱乐场所的空白。

三、要采取的措施 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增长速度快等优势,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省内一些地区掀起了新一轮文化旅游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们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统一思想,坚定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不动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发展的过程。高度认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旅游市场就是推动文化产业建设的宽广平台,抓住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正视差距,坚定信心,知行合一,以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奋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明确思路,协调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正确认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认识文化也是生产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始终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由政府来投资、管理,重点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前提和基础;经营性文化产业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按市场规律办事,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要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对文化旅游产业要加大政府的引导性投入。要根据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加文化旅游产业专项经费,用于规划编制、项目包装、宣传促销等。

(六)立足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要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规划包装,强化招商意识、健全招商机制、落实招商责任、培植招商主体,按照市场规律多轮驱动,大胆进行资本运作,放大资本乘数效应,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深入整合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盘活各文化单位和旅游景点的土地、品牌等潜在优势资源,做大、做活、做优、做强存量部分;二是以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有实力、讲信誉的民营企业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三是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用好县政府的钱,集中财力实施重点突破,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七)务实创新,稳妥推进体制改革。一是要加快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二是要分类指导,推进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国有经营性文化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三是要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景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以优势资源引资金、以优势产权引资金、以优势项目引资金,将景区景点的经营权依法有偿出让给国内外企业、组织或个人,按照统一规划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

(八)营造环境,培养和引进一批人才。人才资源是文化旅游资源中最活跃的核心因素,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决定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要想方设法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经纪人、企业家来永德创业,通过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既懂文化又熟悉市场运行规律的复合型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艺术创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基本功扎实、德艺双馨的艺术表演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有一定知名度的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队伍。

第8篇: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范文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为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打下了基础县委、县人民政府认识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项工作,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县委、县人民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从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地位的高度,深刻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充分把握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全面推进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试点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08年9月,全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动员大会结束后,县委、政府相关领导听取了汇报,召开县委常委会结合我县实际进行安排部署。今年6月,全省文化产业高研班结束后,结合全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深入学习贯彻省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精神,一是县委理论中心学习组于6月中旬召开学习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文化产业高研班精神;二是在我县开展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培训上作了传达学习;三是向宣传意识形态口的副科以上领导作了传达学习。充分发挥县内媒体的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做法,积极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根据省州文产办的有关精神,经县委研究,及时成立了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副县长担任,组员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等25个单位、部门领导组成。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领导组对整个工作作了系统的安排部署,保证了整个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前期工作方法形式多样,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保障拥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

(一)抓调研,摸家底。为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项工作抓得有的放矢,县文产办根据领导组的安排,从宣传、文体、教育、旅游等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调研组,深入到乡镇、部门进行调研,形成了真实、详细、有份量的《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随后又形成了《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调研报告。这两篇调研报告为起草《实施方案》打下了基础。

(二)方案结合县情,有可操作性。在三个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形成了《实施方案》,经县委常委会讨论后,报州文产办得到批复。整个方案的实质核心内容是:围绕两大优势,即:一是围绕我县是“核桃之乡”的核桃文化优势。用好“核桃之乡”金字招牌,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赋予时代特征,充分挖掘和提升核桃文化,大力弘扬核桃文化,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二是以自然风光和生态旅游文化,一方面发展以特色旅游为平台的文化,另一方面依托我县独具特色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增强吸引力,带动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坚持五个原则。即:一是坚持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相统一的原则;三是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发展文化产业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五是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的原则。抓好三大主导产业和一项改革,即:抓好核桃文化产业、是抓好旅游文化产业、抓好广播电视产业和抓好教育改革。

四、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县文产办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文产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州文产办的指导及县级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全州动员大会上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开展工作,围绕以上工作重点,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相关单位的改革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完成了相关文化单位的改革。县电影公司有各类人员23人,其中,在职职工15人,离退休职工5人,供养人员3人。公司于2002年5月开始进行改革,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到2008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启动后,加大了工作力度,重新启动了改革。以通过一次性出售现有资产(改革前),妥善安置企业各类人员的改革方案,共妥善安置退休职工5名,一次性支付3名供养人员生活费,分流安置15名各类职工,基本做到了尽可能合理地安置各类人员,尽可能清偿有关债务,实现了政府、企业、职工个人都满意的目标。另外,县广播电视事业局的改革也以政府差额拨款30%的形式完成了改革。

(二)出台了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内函发展”和“外延扩张”并重,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协调发展,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实现学校产权多元化,经营方式市场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手段信息化,努力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上线率,以及按照县委政府确定的“以高中为龙头,初中为重点,小学为基础,上下协调,整体联动”的教育发展思路,切实把高中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一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要按外延与内涵发展并举的原则,加快一中的建设,实现一中高中部和初中部分离,实现加快普通高中扩招,增加高中容量。二是整体联动,协调发展。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做到高中、初中、小学一起抓,齐头并进,联动发展,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是创新机制,推动发展。要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一中实行校长聘任制、年薪制和目标奖惩制;创新办学投入机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形成办学投资多元化格局,努力扩大和提升高中办学规模和水平;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对学校、校长、任课教师及学生都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改革,到2008年,全县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三)实施了相关文化产业项目。投资107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768平方米的县文化馆;投资55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588平方米顺濞乡文化站;投资36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308平方米的平坡镇文化站;以上项目建设均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28.35亩的中国核桃城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了征地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中,目前完成项目总投资232.776万元。

第9篇:旅游资源的调研报告范文

1、积极推进明珠__大门地区旅游项目建设,基本完成花桥招投标;

2、加快推进明珠湖污水处理厂前期规划设计等工作;

3、完成了申办20__第八届园博会规划编制和申报材料的准备;

4、将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成功申报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5、前卫村等五个景点3a级景区创建初评结束;

6、完成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西沙湿地公园沙盘模型制作;

7、启动了西沙湿地二期改造工程规划;

8、完成我县旅游管理体制调研报告和“关于杭州公共自行车租赁运营情况的考察报告”;

9、积极推动“规范设置我县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工作;

10、旅游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景点三维展示、内部办公系统正有序推进之中。

(二)旅游节庆活动

1、策划起草了20__年稻香节活动方案、北沿公路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带策划方案、首届崇明尝鲜节活动方案、20__年长三角旅游宣传促销方案、20__年上海崇明柑桔节方案;

2、形成20__年崇明森林旅游节总体方案(讨论稿)。

(三)旅游宣传促销

1、起草了20__年崇明生态岛建设和旅游业宣传促销总体方案;

2、组团参加了5个旅交会,其中包括:南京长三角旅游交易会、南京路五省市旅游交易会,上海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大连全国旅游交会、20__浙江(上海)旅交会,并赴启东、海门、南通等地进行宣传促销;

3、《崇明旅游指南》再版小样已完成,正在进行小样修改工作;

4、设计制作了旅游促销用环保袋并启用;

5、联系分众传媒和框架传媒宣传国际女子自行车赛和崇明农产品;

6、策划并启动了20__年度上海社区宣传促销。

(四)旅游行业管理

1、完成了旅行社和导游年审工作;

2、布置了三个小黄金周的旅游安全工作,并在春节前和五一前分别对景点进行了检查;

3、与县文化执法大队联合举办新版《旅行社条例》培训;

4、办理了新开办的东文旅行社以及两家二星级宾馆申报的相关审批手续;

5、新评定了两家“规范达标”社会旅馆;

6、召开了绿色饭店创建协调会;

7、重新聘请了10名旅游行风监督员。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旅游项目建设

1、完成3a级景区创建及旅游景点道路交通标志牌规范工作。

2、年底前基本完成花桥主体工程、明珠__大门停车场及道路一期工程等。

3、明珠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争取年底之前完成30%。

4、启动地质公园08年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总结及申报09年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等工作。

5、完成西沙湿地二期改造规划,启动并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6、旅游信息平台年底前进行部分试运行。

(二)旅游节庆

1、进一步做好20__年上海崇明森林旅游节庆活动方案的调整、完善、推进等相关工作;

2、配合做好20__上海崇明柑桔节举办的相关工作。

(三)旅游宣传促销

1、全面完成上海社区促销、大众媒体、户外广告、分众传媒和框架传媒的宣传工作;

2、组团参加第四届海峡旅游博览会;

3、做好《崇明旅游画册》、《崇明旅游指南》、《崇明旅游》宣传折页等宣传资料的设计、拍摄、校对、出版等相关工作;

4、做好旅游5号线与隧桥同步开通工作;

5、启动旅游纪念小礼品的设计、制作工作。

(四)旅游行业管理

1、继续抓好农家乐接待户再

教育培训、星级饭店管理人员培训及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导游培训工作;

2、在做好日常安全监管的同时,认真做好“十一”黄金周和森林旅游节期间的安全工作,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安全执法大检查;

3、完成102户农家乐接待户星级复查、84名导游年审、11家达标旅馆年审、12家星级饭店的年审工作;

4、继续加强世博宣传力度,营造氛围,特别要开展好旅游环境整治和每月5日的迎世博主题活动;

5、组织旅游政风行风监督员开展2次检查活动;

6、抓好50家旅游企业统计工作;

7、指导宝岛、顺利、锦绣的绿色饭店完成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