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考户籍政策范文

高考户籍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户籍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考户籍政策

第1篇:高考户籍政策范文

最近黑龙江、江苏、安徽等地异地高考放开的消息不断传出,其中黑龙江省更是宣布在2013年高考中,即会以学籍作为报名的条件,这更使身在北京的这些家长躁动不安。

“北京异地高考的门槛到底有多高,什么时间开始实施”是他们关注的最主要问题。但与往常一样,北京市教委的回答仍然是“不便答复”。

除了教育部门在舆论压力下不断释放出的高考改革信号,鼓励北京随迁子女家长不断上访的关键因素,还是北京这类大城市巨大的教育资源优势,以及高考各地差异化所带来的现实障碍。

今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各省均须在今年底制定出异地高考方案,截止期眼下已经临近。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此前还表示,有关异地高考问题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其他省份的问题并不是很大。据了解,教育部将会同发改委、公安部和人社部,对各地的异地高考政策展开专项督查,督点便是“京沪粤”等地。

当前,异地高考政策方向已经明晰,即主要以学籍为依据,有条件准入。不过,异地高考的条件如何设置,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利益协调等配套问题,还是需要各地方政府自己做出决策。

户籍,立学籍

目前各地透露出来的异地高考政策基本大同小异,都是以学籍为依据,辅之以学生家长长期居住等条件。

比如,黑龙江省招生办公布的2013年高考报名通知要求,“非我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须具有我省高中学籍且高中阶段在我省连续就读三年以上,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于11月21日开始公开征求意见的安徽省“异地中高考方案”比黑龙江省门槛更低,唯一报考条件是高中“三年完整的学籍”。此外,方案中还规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只要有初中学籍,便可与学籍所在地学生一样参加中考。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认为,各地方案设置的门槛并不高,在他看来,90%的省份都可以采用类似办法。

以学籍作为报考条件,正是教育部门的政策初衷,也符合非户籍家长的诉求。此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多次表示,酝酿中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就是要突破户籍限制,不再要求考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考试,而以学籍为依据,辅之以其他条件的做法,绕开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户籍制度,以实现异地高考的曲线突破。

2011年10月底,由非北京籍家长共同起草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中,主要建议也是依据学籍和父母常住地等标准确定报考资格。当时,这一方案获得了张千帆等15名学者及社会人士的支持,并联名向国务院递交建议书。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表示,2003年时,中央就已经出台对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输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以解决其就读问题。“那么接下来以学籍为依据参加高考,正是上述中央政策的自然延续。”

另据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卢珂透露,随迁子女在北京公立小学中已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在一些区县的学校甚至达到90%以上。

不过,目前出台低门槛异地高考方案的主要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其外来人口问题并不突出,且教育资源并不占优。

据黑龙江省招考办的统计,自11月5日黑龙江省启动2013年高考报名以来,全省一共只有189名外地考生在当地报名参加高考。

黑龙江省招考办人士称,近年来黑龙江高校招生计划逐年增加,生源却有减少的趋势,并且黑龙江高考录取率已在全国领先,因此异地高考政策放开不会影响本地考生,在其控制范围内。

但“破户籍,立学籍”的方法并不能排除高考移民这一核心问题,在区域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大城市想要杜绝高考移民并无良策。这也就使得北上广这些矛盾重点地区的政策并不会令人乐观。

北上广的门槛

在多个省份高调推出异地高考方案之时,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却按兵未动。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意见》中,对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做出特别要求: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

随着国务院确定的“年底”之限临近,北、上、广三地应该都会在规定时限出台各自的异地高考方案,但普遍的推测是,会设置较高的门槛,这一点从上海市的政策动向中或可得到印证。

11月22日,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就《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上海拟对居住证进行“积分制”管理,达到规定分值的外来人口,可申领《居住证》A证,其子女按照规定可在上海参加中考、高考。积分未达规定分值的人员则可办理《居住证》C证,其子女只能参加上海的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考试。

相较于现有政策,上海新的居住证制度突破有限。实际上,目前上海市现有的居住证政策中,就已经分为“人才居住证”和“就业类居住证”两种,持有前者的外来人员,子女可以参加中高考,持后者,子女不能参加中高考。

这样看来,上海的异地高考门槛是否能下调,关键在于未来积分指标体系的设置,目前,这一积分规则尚未公布。

而在广东省新公布的2013年高考政策中,尚无放开异地高考的迹象,外来人口子女仍需回原户籍地报考。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此前公开表示,广东将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年底前拿出具体方案。

有统计显示,目前在广东接受义务教育的非户籍学生约171万人,平均每个年级19万人。异地高考如果放开,这么多非户籍学生将在本地入读高中,这对于教育资源原本薄弱的广东来说,存在土地、师资等方面的挑战。此外,大量的非户籍学生在本地参加高考,还会在客观上降低户籍学生的录取率。

相比于广东,北京面临的压力相对较小。有统计显示,2008-200年度,3万名非北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中,最多只有2.5万名留在北京继续读初中。1.26万名非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中,最多只有5484名在北京继续读普通高中。其余学生大都在现有制度困境下返回原籍考试。

与此同时,北京和上海的教育资源丰富。据统计,在全国39家“985工程”高校中,北京和上海两地占了10家,而两地户籍人口只有2600多万。也就是说,北京和上海以全国2%的人口,拥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而高校属地化严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在北京地区招生计划的投放越来越倾斜。

出于优质教育资源被稀释的担心,今年一批北京籍家长也明确反对放开异地高考,并与随迁子女家长发生直接冲突。但是,到目前为止,放开异地高考对于北京的人口和资源压力会有多大,有关部门尚未出示准确的测算。

今年9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异地高考有条件准入,这个条件可能包括家长基本条件、学生本人条件和城市条件。其中城市条件,即是这个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行业和人才、城市发展需要,以及城市规模和承载能力。上海、广东的政策走向,正体现了这一思路,北京未来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同样不会脱离这一轨道。

在大多数非户籍家长看来,有条件准入的政策与这些城市用户籍引进人才的政策并无二致,同样存在歧视之嫌。有非户籍的学生家长就发表公开信感叹,“刚脱离了户籍限制,又捆绑上了居住证的限制。”

期待根本改革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以省为单位各自出台异地高考方案的做法,还是与既有计划招生的高考制度相嫁接,不是根本性改革。

目前,中国高校招生实行指标控制,由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制定总招生指标,再分配到各部属院校,最后由高校在各个省市进行分配。教育部计划司与招生办等于拥有宏观调控的权力。“一般都是各省做出计划向教育部提交,由教育部批准,跟做预算一样。”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说。

这意味着,一旦放开异地高考,本地户籍学生就要和外地户籍学生共同竞争指标,这在客观上无疑影响了本地政府降低异地高考门槛的积极性。

熊丙奇认为,促进均衡招生的途径,应当回归到高校“自主招生”。但在他看来,目前北京大学等80所高校虽然名义上实行自主招生,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没有赋予考生更充分的选择学校的权利,而是各校各自为政,举办自主招生考试,先确定入学资格,考生仍要参加高考。

这种自主招生加大了考试成本,却没有增加学校间的竞争。“如果彻底实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面向全国,被学校录取的学生就不再需要参加高考,那么异地高考的问题自然得到了彻底解决。”熊丙奇说。

有教育界人士认为,目前的“自主招生”未能更进一步,最大的阻力是来自教育行政部门。一旦高校实行自主录取,政府的指标计划权、投档权等将全部架空,“关于高考的改革,最后考验的是政府愿不愿意放权。”

第2篇:高考户籍政策范文

【中图分类号】 G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22―01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随之而来的与流动人口相关的教育等社会保障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而异地高考,则成为教育领域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保障社会公平公正的的关键环节。在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和保障下,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异地高考的探索和试点工作。

一、甘肃省的异地高考政策概述

2012年12月甘肃省出台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甘肃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对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在甘参加异地高考的情况进行了条件说明。参加甘肃省高考的前提条件为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等。同时,《方案》还就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试资格公示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自2013年起,甘肃省异地高考政策分为三步用三年时间逐步实施。三年来,甘肃省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考采取的是稳步有序地逐步放开的政策。2013年,要求外地务工人员本人及子女均具有三年以上我省户籍,且子女具有我省高中连续三年学籍的,可在我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2014年开始,外地务工人员在甘肃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其子女可在甘肃省报名参加高考,但考生仍须具有甘肃省高中三年学籍和三年我省户籍。2015年进一步放开,只需要随迁子女具有甘肃省连续高中三年学籍的,就可在甘肃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二、甘肃省的异地高考构成要素

家长准入条件:从甘肃省的异地高考政策来看,家长的准入条件包括:住所、职业、社保以及户籍等4个方面。在2014年在家长准入条件中取消了对户籍的要求。

学生准入条件:甘肃省对学生准入的最基本要求为具有甘肃省连续高中三年学籍。可以看出,甘肃出于避免“高考移民”和维护本地考生的利益,对异地高考考生的学籍和户籍均做了规定,明确了年限。

执行方式:执行方式是指政策的具体实施时间、方式与步骤。相比于北京、上海等发达省市(区),甘肃省、青海等西部省份对异地高考方案持谨慎态度,采取过度和渐进的方式,逐步实施。

三、 甘肃省的异地高考政策现状分析

由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而且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和贫困山区由于历史因素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薄弱。因此,甘肃省可以归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流出地,流入我省的随迁子女相对较少。

从两年数据来看,我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以农村考生为主,其得到的教育资源是相对不足的。以我省临夏(州)、庆阳市为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教育投入不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教育资源本就十分紧张,无法满足当地考生需求时,在当地学习和报考的随迁子女获得的教育资源就会十分有限。大多数随迁子女集中在我省的高职(专科)批,重点批的人数比较少,说明这类考生在在高中阶段没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大学阶段享受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比例也会较低。

四、异地高考政策的影响

1. 促进了教育公平。异地高考的根本原因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衡,教育机会和质量不公平。异地高考的常态化是体现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机会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基石,也是保证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前提。我省异地高考政策保证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甘肃享受与甘肃籍学生同样的入学、中考、高考等权利,保证他们的受教育机会平等。在高考录取阶段也没有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报考院校和报考批次做限制,在高考录取的时候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第3篇:高考户籍政策范文

跨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是高考改革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纷纷献计献策,教育部与各省市加紧制定相应政策方案。解决这一难题,需兼顾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前者要求对于不同群体的考生,赋予平等参加升学考试、公平竞争的机会;后者则要求在高考分省录取体制下,维护各省(市、区)招生数量、名额分布的动态平衡。妥善解决就地高考问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遵循正确的指导原则,寻求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平衡。具体而言,这项改革应把握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原则。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受经济、文化、政治、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在基础教育发展程度、高等教育资源分布、考生数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导致高考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不协调。实现跨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必须统筹兼顾。一要注重农民工子女就读地与户籍地之间生源平衡。京津沪等农民工集中的大城市,外来随迁子女就读生的数量众多,需参加就地高考的人数较多。这些城市当地户籍考生数量逐年减少,而高考录取率递增。相比之下,农民工输出大省的高考升学率较低。适当放开随迁子女高考户籍限制,可促进农民工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区域教育公平。二要注重随迁考生数量与就读地基础教育资源的平衡。在高考升学率高的大城市,放开高考户籍限制,则将吸引更多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前来参加高考。因此,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容量等指标,制定接受外来受教育者的居住、就读年限及数量规模限制,把握就地高考的“度”,保障当地教育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原则。由于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差异显著,解决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应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要综合参考当地教育资源、当地户籍高考生源数量、高考录取率和外迁地就读生的数量,制定相应的高考报考条件。这在高考“小省”与“大省”、高等教育资源不同的省市,存在较大差异。如青海省高考生源较少,今年放宽对高考报考条件的限制。只要考生及家长在高考报名前已在当地落户、学籍在高考报名前已转入,且其原籍省(区、市)高考科目与青海高考科目一致(不一致可作高考分值折算),即可就地参加高考。山东作为生源大省,高考竞争激烈,外省籍考生数量相对较少。该省现已出台相关政策意见,在全国率先突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将允许符合学籍条件的非户籍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享受同等录取政策。

循序渐进原则。与高考其他改革一样,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也需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说来,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可率先放松对就地高考的限制。这是因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各地高考录取率逐年递增,高职院校招生竞争趋缓。降低招考限制,有利于拓展生源。如青海省规定,考生及家长在高考报名前落户青海不满一年,考生学籍在高考报名前转入当地就读高中一年以上者,可就地参加高考,参与省内高职高专院校录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高考招生录取率的攀升,就地高考可逐渐扩大到研究型大学。

配套改革原则。此外,解决就地高考问题,还应实施考试与招生配套改革。从考试技术的角度来看,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地参加升学考试并不难,难的是随之而来的招生问题。因此,解决问题的重点应放在后者。就地高考不是目的,而是高校招生方式、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一项重大改革。要实现跨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必须解决相应的高校招生指标重新分配问题。在保障高考考试公平的前提下,努力实现高考的区域公平。这是制定农民工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的关键所在。

第4篇:高考户籍政策范文

新闻回顾:山东省近日宣布,从2014年起允许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在流入地参加高考,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无疑让呼唤已久的异地高考政策有了可执行的路径。而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回应,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十个月内公布,并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等地研究”。

异地高考大争论

你支持异地高考吗?

对于异地高考的意见分成两派:外地家长都很支持,但很多本地人不满意。庞大的网民和专家们也各执己见。

1.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异地高考放开后,人口可能会由录取分数高的区域向录取分数低的区域迁移,一是北京、上海这类城市,二是民族地区。改革有一定的风险,在决策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讨论。法律、政策必须细化,对不同的情况加以甄别,跟随父母工作而定居异地的孩子的上学问题要解决,但高考移民必须制止,否则会引起新的教育不公平。促进公平还有其他办法,比如国家可以给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考生一定的加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增加考试机会引起随迁子女高考难题的根源在户籍制度,而在改革过程中,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才是导致人们趋利行为的主要动因。高考改革不是独立行军,教育的发展还要依靠资源投入、社会保障、监管制度等各方面的支持。

2.北京学生家长:现在我身边有一些外地的家长,来北京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基础教育,因为开销很大,他们中大部分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一旦允许异地高考了,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涌进来。大学录取率、分数线肯定要产生变化,但不仅是教育资源紧张,人口膨胀带来的交通、住房等其他的问题更难解决。

3.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段成荣:根据我们的调查,辽宁、陕西、福建等八个省份对考生有户籍、学籍的双重要求,如果学生一直跟着父母在外地上学,就连回原籍高考的资格都没有了。所以解决随迁子女的高考问题,非常重要、非常紧迫,非解决不可。我们要探索的是如何规避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高考移民和随迁子女其实可以区分。我们把学生和家长联系起来,比如把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父母的就业、社保年限联系起来,有三年或五年的要求;而高考移民大多是父母把孩子单独送到外地去高考,而他们还在原来居住的地方工作。招录制度应该随之进行改革,招生名额要根据本地户籍考生与异地考生的总和来定,学生的教育经费、补贴也要跟着调整。

4.专家陈:北京现在的有关购房、购车的限制,也可以用在高考上。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得到公正的待遇,而不要被高考移民钻了空子。

5.北京学生家长朱女士:从大的方面看,这是件好事。我相信北京孩子是不怕跟外地孩子竞争的,与其拦着不让别人来,还不如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孩子们需要更积极地学习,我们有信心。

异地高考破局在即

改革开放30多年,市场经济大潮裹挟着人们四处流动,然而,脱胎于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高考体制却远远滞后于时展,使得流动人口子女一度无法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现在这个问题虽逐步得以解决,却也使得另一个问题更加凸显:流动人口子女无法在流入地参加高考,高考之前他们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报名。由于各地基础教育使用的教材不一致,流动人口子女回老家参加高考往往“水土不服”,难以考取好成绩,故而,很多流动人口只能将子女留在老家接受基础教育,“留守儿童”由此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各地高考录取率、录取分数线相差巨大,为了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一些人通过各种途径迁移户口,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以求让子女在异地参加高考,“高考移民”由此成为另一个社会问题。

让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参加升学考试,达此改革目标确实有很多困难,正如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所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参加高考问题,涉及高考制度、户籍制度,加之各地上大学机会差异较大,解决这个问题“相当复杂”。外来人口子女在某地参加高考,势必会“分享”当地人口子女的升学机会,亦即影响户籍人口的既得利益。当改革影响千万普通市民的利益之时,他们会答应吗?他们会以平等眼光、平和心态看待外来人口及其子女吗?恐怕很难。要知道,各地封堵、查处“高考移民”的主要动力,其实也是来自户籍人口的强烈反响。

第5篇:高考户籍政策范文

一、提前准备身份证

身份证是成人高考报名需要用到的重要证件之一。根据我省成人高考报名政策,成人高考报名分为网上报名、现场信息确认、网上缴费三个环节。其中在网上报名阶段,规定考生必须使用本人的身份证号完成报名注册;在现场确认环节,规定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须本人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和相关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按时到选定的报名信息确认点进行信息确认。因此,请各位拟报考成人高考的考生务必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发现身证份过期或者遗失的考生,请及时前往户籍管理部门进行办理。

二、提前确定注册手机号码

除了身份证外,成人高考报名过程中还需要用到考生本人的手机号码,特别是在报名注册环节,规定“考生必须使用本人的身份证号和手机号,通过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完成报名账号注册,已被注册过的身份证号或手机号不能重复注册”。因此,请各位考生提前确认自己拟注册的手机号码,并确保保持畅通状态。

三、提前确认报名和考试地点

按照我省现行成人高考制度,所有考生应在户籍或居住证所在市(区)报名并参加考试。其中陕西户籍考生必须在本人户籍或居住证所在市(区)报名并参加考试;非陕西户籍考生,凭居住证或缴纳社会保险等证明在本人居住证或工作单位所在市(区)报名并参加考试。因此,请各位考生提前对号入座,并及时确认好自己参加成人高考报名和考试的地点。

四、严格遵守好各项考试纪律要求

第6篇:高考户籍政策范文

一、提前准备身份证

身份证是成人高考报名需要用到的重要证件之一。根据我省成人高考报名政策,成人高考报名分为网上报名、现场信息确认、网上缴费三个环节。其中在网上报名阶段,规定考生必须使用本人的身份证号完成报名注册;在现场确认环节,规定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须本人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和相关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按时到选定的报名信息确认点进行信息确认。因此,请各位拟报考成人高考的考生务必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发现身证份过期或者遗失的考生,请及时前往户籍管理部门进行办理。

二、提前确定注册手机号码

除了身份证外,成人高考报名过程中还需要用到考生本人的手机号码,特别是在报名注册环节,规定“考生必须使用本人的身份证号和手机号,通过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完成报名账号注册,已被注册过的身份证号或手机号不能重复注册”。因此,请各位考生提前确认自己拟注册的手机号码,并确保保持畅通状态。

三、提前确认报名和考试地点

按照我省现行成人高考制度,所有考生应在户籍或居住证所在市(区)报名并参加考试。其中陕西户籍考生必须在本人户籍或居住证所在市(区)报名并参加考试;非陕西户籍考生,凭居住证或缴纳社会保险等证明在本人居住证或工作单位所在市(区)报名并参加考试。因此,请各位考生提前对号入座,并及时确认好自己参加成人高考报名和考试的地点。

四、严格遵守好各项考试纪律要求

第7篇:高考户籍政策范文

承载教育公平重任的异地高考方案,究竟能否顺利过关,令社会满意?显然,“北上广”的“异地高考”方案与彻底推进教育公平的目标相去甚远。

以北京市的“过渡”方案为例,凡有居住证明及稳定住所、稳定职业及社保均满6年,初中毕业生只能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中职毕业后可按照有关规定参加高职学校的考试录取;而同样身份条件的高中毕业生只能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毕业后可参加升本考试录取。

不谋而合的是,上海市的方案则通过“积分”的形式来分配考生的权利,进城务工父母的“积分”达到规定标准,随迁子女才能在上海市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如果父母的“积分”达不到“标准”,只符合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则其初中毕业的子女只能参加全日制中职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中职毕业后再参加高职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高职毕业后可在上海市参加专升本招生考试。

进城务工子女只能上了中职进高职,读完高职专升本,而始终没有平等的机会报考重点高校、名牌大学。让人觉得两地的异地高考政策被附着了“拼爹”的色彩。

而且,一个本该是促进教育公平,让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能够平等参加高考及录取的方案,却有意无意地拿“职业教育”做挡箭牌,这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在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尚不尽如人意,职教的生源又面临重重危机的当下,“北上广”的异地高考政策难免不会被误读为政府在设法为职业教育的生源“救市”。这一误解的后果,不仅会增加人们对异地高考政策本身的抵制,更会在无形之中使职业教育受到无故的伤害,不仅没有帮上忙,反而会弄巧成拙地添堵添乱。

就拿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本来同样是高等教育的家族成员,但在异地高考政策的框架中,却被不经意间划归了“另类”,成为弱势者的被迫选择和农民工子女的无奈去处。而如此来自政策层面对职业教育实质上的歧视,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先天弱势,如果声誉和自尊再平白无故受损,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诚然,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权衡过程,正如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所言:“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资源承载能力等诸多因素,以及统筹兼顾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权益。”所以,“方案”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瑕疵都无关紧要,不能令各方都满意也在所难免。然而,“异地高考方案”既然是冲着推进教育公平而来,其最基本的原则就应当不能光拿职业教育做“挡箭牌”,否则定然难以服众,难受认可。

第8篇:高考户籍政策范文

江西省赣州2020年普通高考网上报名工作将于2019年11月上旬进行,具体报名办法及相关要求将于9月底向社会。为使广大考生提前做好各项准备,顺利完成网上报名,江西省教育考试院提前如下重要提示:

一、提前备好二代居民身份证。

高考报名必须采集二代居民身份证的个人基本信息,如身份证遗失或将于2020年6月9日前过期以及不含指纹信息的,考生须尽快到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办理,身份证信息采集工作一般在10月上旬开始分批进行。

二、及时更新个人身份信息。

高考报名时,通过二代居民身份证采集的考生个人信息应与户口簿一致。考生如因家庭住房搬迁、行政区划调整等导致户籍发生变更的,须及时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新户口簿和二代居民身份证,确保户口簿、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与当前公安部门户籍信息一致。

三、随迁子女要关注报考动态。

外省户籍考生如不符合我省高考报名条件的,须及时关注户籍所在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的报考动态并在规定时间返回参加高考报名;在外省就读的江西户籍考生,如不符合就读地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条件,须在规定时间内回户籍所在县(区)招考办办理高考报名手续。

四、往届考生不能有高校学籍。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包括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开放教育在籍生)或已被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考生不得参加高考报名。凡涉及上述情况的考生必须联系高校尽快注销学籍,避免影响2020年高考录取后注册新的学籍。

第9篇:高考户籍政策范文

全国两会的召开又一次让北京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每年两会都会吸引我们的目光,其中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代表提案以及新闻会等都会引起广泛的讨论,今年的两会亦不例外。刚刚结束的两会热点议题有很多,诸如经济发展、行政改革、住房与就业等民生问题以及反腐倡廉等。但是作为一名学生,我更关注的是有关教育的问题,尤其是高考的改革。毕竟我们通过高考走进了大学,很多时候我们都关注高考,同时教育问题也是社会上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相信在加大教育投入的时候,我们关心的许多像教育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都会得到逐步的解决。增加教育的财政性投入不仅会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也会提高和改善学校的整体环境,让更多的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等教育比较薄弱的地方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提高教育的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加教育的投入也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发展创新型国家的必要途径。要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与复兴,教育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当整个社会,整个民族都能收到非常良好的教育,都能达到很高的教育水平,那么国家的强盛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身为学生能在两会上听到这样的好消息,确实很激动。

其次我想说的就是关于高考改革的事情了。在今年前些时候山东出台了一份文件,其中说到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与山东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同时,逐步统一全省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夏季高考采用“3+综合”模式,取消文理分科。前些年限制非户籍考生就地考试,也就是所谓的“高考移民”现象,而现在不仅山东省,就连教育部都在研究取消限制。虽说这样可能会重新引起“高考移民”的风潮,但是我觉得这项措施对于农民工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确实是很有帮助的。子女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移民”到其工作地点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假如还存在高考的户籍限制,那么对于这些人是不公平的。就因为一个户籍而不能得到相同的对待,尤其是在高考这一非常重要的人生关口,那么户籍是不是就成为了一个变相的等级划分?山东高考改革方案的公布切实的解决了这一个问题,让更多的人得到了相同教育机会、竞争机会。据报道教育部的新版高考改革方案将在10个月内出台,我相信这部新规定的出台,一定会更加促进教育的公平,逐步解决现在普遍关注的教育的问题。

两会的召开不仅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一大机会,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机会。我们通过两会可以更加明确地了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加清楚的看到我们的党和政府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做出的贡献。两会也是我们了解社会的一个大平台,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更应该积极自觉地关注两会,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参与到其中;并且带动周围同学对两会多加关注,起到带头作用,让两会成为我们同学中的热点话题。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