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设计范文

职业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设计

第1篇:职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 职业教师 职业素养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职业教育兴起以来,各职业学校的学科框架已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但在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办学声誉的提高和学校规模的扩展。而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声誉的提高和学校规模扩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即教师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是职业学校立校之本。对于艺术设计职业教师来说,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职业素养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 

1、扎实的专业功底 

古语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是首要任务,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为艺术设计职业教师,专业知识要扎实精深,具备一定的艺术感悟能力、设计能力和对前沿信息的接受能力,应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并熟练掌握美术史等各门课程理论,技艺精湛,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灵活运用。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了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及艺术领域的多门学科,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职业教师不但能够深入研究、熟知和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广泛地摄取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专业相关知识,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丰富的信息储备量,并有能力将所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更新所学知识,建立丰富的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有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体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更要具备创新能力,严谨治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丰富的实践经验 

职业学校的性质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要以就业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因而艺术设计职业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实践能力和经验,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理论课程,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具备实践经验,才能大大提升就业能力。因此,可以说,职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名合格的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该有优秀的设计作品,并且有在广告公司等一线设计部门工作过的经历,熟练掌握设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充分了解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了解市场要求和最前沿的设计信息,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并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具备了这样的实践经验,才能指导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扬创新精神,构建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和创造能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作品才能做出最恰当、合理的评价,而不仅仅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上。

“如果教师不参与设计实践,不与客户见面,不接触社会上的设计任务,传授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脱离现实,既缺少学术深度,又缺少应用价值,学生也不信服。专业教师只有具备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才能为教学改革、教学思路的创新提供保障,才能使专业设计教学与时俱进,完成理想授业目标。” 

第2篇:职业设计范文

晚宴妆既是对人体,特别是面部、头部等的美化与装扮的艺术活动过程,又是这一活动与过程的结果。角度不同,对晚宴妆的分类也不同。根据其基本作用,晚宴妆分为生活型晚宴妆和比赛型晚宴妆。生活型晚宴妆是指为参加比较正式的宴会、晚会等社交活动而进行的化妆设计与造型,是针对特定场合对个体形象的塑造。生活型晚宴妆用色“艳”而不俗,丰富而不繁杂;主色调与服饰相呼应;五官与眉部轮廓调整适度,描画清晰,凹凸结构明显。生活型晚宴妆是在本人原有容貌基础上的适当修饰、塑造,眼睛、唇部的造型应该体现出整体形象风格。得体的妆容,加之优雅的谈吐、举止和个性化的姿态,展现的是职业形象以外的人士的风姿,给人以高雅、甜美、时尚、清新之感。根据社交场合的不同,生活型晚宴妆又可分为公务型晚宴妆、派对型晚宴妆和另类晚宴妆;根据塑造美的不同特点,又分为妩媚型、典雅型、时尚型、可爱型等不同类型。比赛型晚宴妆是指根据晚宴妆的一般要求与标准,依据既定的比赛规则而进行的化妆设计与造型,是生活型晚宴妆的舞台化。比赛型晚宴妆是一门综合性的造型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由于是通过比赛来展现整个妆容,因而需要借助于模特的表现。因为要受到比赛的空间、场地、主题、形式、呈现方式等不同要求和因素的限制,比赛型晚宴妆旨在提高晚宴妆的化妆技艺与水平。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形象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生活型晚宴妆和比赛型晚宴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目的与作用不同。“生活型晚宴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出于对地位、名誉的考虑或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会按照社会承认的标准来刻意打扮装饰自己的妆型。”[2]。用于夜晚社交,得体的化妆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好感、提高影响力,提高社交表现力与成功率。比赛型晚宴妆则是提高化妆技艺与水平,促进生活晚宴妆质量的手段,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参加晚宴妆技艺的比赛、教研,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形象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如,在上海市每两年一次的“璀璨星光”中职技能大赛中,学生作为选手按照规定的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比赛。通过比赛,学生们平时所学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与评鉴,提高了专业技能。第二,展现形式与场合不同。生活晚宴妆用于参加晚宴社交活动,是一种用于特殊场合的生活装束。即,作为一种生活装束,在宴会厅或晚宴社交场所呈现给出席晚宴(晚会)的特定人群。比赛型晚宴妆则是通过举办晚宴妆化妆比赛来展现,展现场所主要是舞台。在学校教育中,比赛型晚宴妆是一种教学形式,展现形式与场合比较灵活,可以是特定的舞台,也可以是教学场所等。第三,展现者与装束载体不同。生活晚宴妆的展现者是出席晚宴的社交者,晚宴妆的载体也是出席晚宴社交者本身;比赛型晚宴妆的展现者,既可以是化妆者本人,也可以是模特。实际上,比赛型晚宴妆的展现者主要是模特。就本质而言,借助于模特表现晚宴妆之典雅或辉煌,以创造“人物之美”,进而推动化妆技艺水平的提高,这正是比赛型晚宴妆的本质作用。第四,表现手法与技巧不同。生活型晚宴妆强调面部立体结构,一般根据社交晚宴的规格与个人喜好等来设计;生活型晚宴妆要浓艳得体,对面部结构可作适度夸张。比赛型晚宴妆一般根据比赛要求与主题来设计;可适当改变色彩及造型常规,采用色彩对比强烈的对比色设计妆型;服装层次搭配丰富多彩,妆面色彩浓郁,它比生活型晚宴妆更注重“塑造”,以突出某一方法、技巧、风格或个性等。在学校教育中,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某种方法、技巧、风格,以提高形象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第五,鉴赏者与评鉴标准不同。生活型晚宴妆的鉴赏者或评价者主要是出席晚宴社交的群体成员,他们主要根据一定社会或地区的文化习俗,一定的美学原理和约定俗成的审美标准来对晚宴妆予以鉴赏与评价。比赛型晚宴妆的鉴赏者与评价者则主要是评委会,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全体同学也是重要的鉴赏者与评价者。

2晚宴妆的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的蓬勃发展,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还应该具备综合的职业技能、操作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这就对职业院校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据此,要从如下方面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

2.1从专业基础入手,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简练之语,道出对自然人生的参悟:世间任何事情都要从点滴开始,正可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才能有所成就。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知识的累积,技能的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在晚宴妆的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形象设计与晚宴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有意拓展学生的相关知识,如民族习俗与文化、美学与鉴赏、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提升。

2.2从妆面设计入手,培养学生整体构思与设计能力

妆面设计,即在一定的文化习俗、美学原理、审美标准的指导下,对妆面布局的整体谋划与构思。晚宴妆是为参加晚会等社交活动而进行的化妆设计与造型。实践证明,要想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晚宴妆的基本知识与技巧,培养学生对妆面的整体构思能力尤为重要。据此,一方面要从妆面设计入手,培养学生整体构思与设计能力,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形象设计理论知识与技巧外,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充分发挥设计软件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因为“形象设计专业对教师的技能水平要求也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由于绝大部分课程是以教师示范教学为主,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要进行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示范,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3]

2.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学校课堂教学很难充分体现这一特性,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在形象设计专业,特别是晚宴妆的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它的实践性。一是,加强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一定的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进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晚宴社交活动一般都在暖光源下进行,灯光较为柔和、朦胧,如果妆色清淡,脸部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但又不可因浓重而失真。”[4]因此,在教学中,可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以一定角色进入设定岗位,使之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在情境中的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配合与实际动手能力。二是加强实习教学。职业院校的实习教学一般包括见识性实习、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孙红霞认为,“实习是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了解职业特点,并将校内所学的理论与技能向实际工作中职业岗位能力转换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强调实践内容的真实性、覆盖性和综合性。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可增进对行业岗位要求、服务流程、专业新知识和新技能、企业管理理念、社会需求等内容的了解和掌握。”[5]

2.4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个任务,然后教师以一个指导者的身份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每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教学中,设定任务,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协调、沟通与团队合作精神。”[6]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合作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指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条件,学生的‘学’才是根本和目的。从教育本质来看,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活动和过程。”[7]正如贝克所言“,从现实意义上说,教师乃是学生的仆人。”[8]罗杰斯说,“称他们为教师已经不恰当了。他们是催化剂,是促进者,是给学生自由、生活和学习机会的人。”[9]在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特别是晚宴妆的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5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篇:职业设计范文

高职院校为我国的发展建设输送了大量的职业技能强的综合型人才,所以高职要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加以重视。本文针对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传统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的改革,重新拟定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标准分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方案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工学课程;能力探析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各项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众多的实践活动中对个人的职业能力进行多次训练,以便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素养有整体性的提升。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授课当中,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皆是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的。所以,对相关职业活动进行开发的课程是将课程实施改革的关键任务。高职院校实施的职业能力培养要紧紧跟随我国教育部门制定的培养方向,将其视为改革的重要指导依据。

一传统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该专业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连接非常紧密。该项专业以往的专业课程有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机床、切削原理等众多课程,在传统的授课当中,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实践性:以往的授课形式有些过于注重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没有较多的亲自动手实践机会,对于知识在实践应用的要点不能很好的有所把控,使该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只会理论研讨,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二)教学形式没有创新性:该项专业所设置的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比较枯燥[1]。如果教师一味的应用传统的授课形式,不能将对教育教学的手段进行创新,学生会对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导致教学的质量有所下降。

二岗位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标准分析

(一)职业岗位专业知识要求

根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培养方向--专业职业能力模块--专业能力要求--制定理论与实践授课模块的相关教学模块,以便对该项专业的职业技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将该专业岗位应该具备的相关知识要求制定出来,其中包括:对工艺流程实施的编制方式有良好的把控能力。对设计的理论原理以及各种方式进行掌握。对一些常规的应用软件,如:CAD、CAXA等,能够熟练实施操作,能够独立对不同的零部件图纸以及装配图进行绘制。对我国目前建设的高科技车间有一定的了解,熟悉新型的机械设备的操作方式。对数控编程的相关原理以及具体的加工形式有一定的掌握。

(二)职业岗位分析

该项专业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应用以往和现在的技术方式,使学生在相关机械的设计、生产制造、具体的装配等成为非常专业的基础人才[3]。由于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所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能。技术的专业状况:当前,机械制造专业正由传统向现代化进行转型,所以该专业当中涉及到的数控技术、CAD、CAPP等重要的技术成为了该行业全新的技术特征。从学生就业范围对岗位进行分析:该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范围为进行机械制造的相关企业、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冶金相关企业等[4]。学生在这些企业中通常会从事相关设计工作、数控机床操作、相关机械产品的开发、对技术进行设计和改造、基层管理等。

(三)职业标准分析

主要的培养目标。该专业对人才的培养非常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方向需求,对学生实施综合培养,以便学生从能力方面、知识方面相互协调进行发展,将基础理论与现实充分进行融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可在相关工业生产中从事制造设计、开发科技、应用分析、经营管理等工作。职业能力基本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如下专业能力和基础知识:对该专业的自然科学学科以及工程技术学科的重要理论知识牢固的掌握;对各种应用软件可独立进行熟练的操作;具备设计产品的能力以及对零件加工的规程进行制定;对机床进行加工的程序进行编制、对设备能够熟练操作、检修等;具备对机械设备安装、测试等基本能力;有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能够对英文版的技术资料进行阅读;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在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中,首先要打造完整的培养体系,将专业的核心能力重点突出,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连续。例如:该专业的关键核心能力为机械CAD或者CAM技术操作能力,主要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图绘制--CAD机械设计--机械CAD或者CMA实训--数控技术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相关实践训练环节来依次完成,综合能力的重要培养途径主要是应用训练系列来完成。在进行课程设计、能力相关训练、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模块当中,要充分以能力为主,将岗位能力需求作为重要的依据,把工作架构当做整体框架,以工作的具体情况为重要的依托。实时能力培养,要在不同的授课项目中将基础知识进行传授,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创新意识,全面提升真实实践生产的能力。

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方案

(一)学时安排层面

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尽量将实践活动比较多并且比较重要的课程进行优先安排。没有经过系统的优化和结构重新编排的课程要将必需视为原则[5]。能够将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展现并且有效扩展学生知识面的课程,高职院校可应用选修的形式对其实施安排。在日常实践课程的安排上,要将具体的实践课程、实习、最后的毕业设计等进行安排等。

(二)课程的安排

为了使学生的各项能力更好的满足岗位的要求,需要将现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架构进行变更,将原有的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模式,逐渐转化为专项知识的培养、通用技能培养、基本技能培养、思想政治培养以及一些选修课程的培养。依照该职业的不同岗位需求、专业能力目标的培养以及基本需求,对该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各种专业标准进行细致的分析,相关课程的设置如表1所示[6]。并且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要对授课的手段以及形式也要实施优化调整,将授课的目标实施整合,将培养学生的各项职能能力进行充分的结合,意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

(三)应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

在高职院校中,学校可以利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此外,还有工学结合培养形式、单独试点招生、加强社会服务的能力、跨地区将教学资源实施共享等模式,以便推进我国高职学校的改革步伐,以便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更加全面的培养策略。

四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授课当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意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的应用在实践当中,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巩固理论。利用实践活动反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案进行更多的探究,不断将学生的能力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石岚,张宁.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的探讨[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06:11-15+22.

[2]徐海枝,杨小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标准构建[J].广西教育,2013,47:55-56.

[3]屈波.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17:131-132.

[4]毕长飞.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10:3-4+30.

[5]胡江平.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与职业标准分析[J].企业导报,2011,12:236.

第4篇:职业设计范文

我一直认为,“实习生”的问题主要是观念问题,如果愿意培养实习生,很多问题其实算不得问题。

在《新京报》评论部与我共处过的实习生,每个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两次“作业”。第一次作业,在实习生报到后,需要写一下自己的“实习理想”:作为实习生,我希望学到什么。最后一次作业,在实习生实习结束时,需要写一下自己的“实习反思”:如果我是实习指导老师,我希望教什么。

两次作业还包括一个“同题问答”:1.你对新闻评论怎么看(概念、内涵、外延)?2.你对《新京报》评论有什么印象(优点、缺点)?3.你对新闻评论的现状、发展趋势怎么看?4.假如现在遇到一则新闻,舆论关注度很高,但是真假难辨,你认为该怎么处理?

第一次作业是看实习生的“心理预期”,最后一次作业是看学生的“心理满足”。作为实习指导老师,我想知道,通过两次作业的比较,能否看到实习生的显著变化。

一般而言,我比较注重两部分,一是媒体的生产流程及其运转,比如侧重《新京报》评论的理念与实践,一是媒体人的职业素养及其形成,比如侧重自我训练的思想与方法。这两个目标说起来容易,但还是要靠具体的采编操作细节来实现,前提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比如,如何体现理论性与现实性的平衡,如何体现系统性和重点性的平衡,如何体现初级性与专业性的平衡。

这些原则,结合不同的实习生又需要有所调整。除了一般的性别之分,名校非名校之别,还有更为细致的差别,比如,有北京高校的,有外地高校的,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有短到一个月的实习期,也有长达三个月的实习期,有愿意从事传媒业的,也有只是想熟悉媒体运作的。这些“标签”背后是一个个千差万别的学生,以及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诉求。

曾先后有两个实习生,都来自外地高校,我便在课程设计里增加了一些街头调查,从北京市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各选择两个报亭,涵盖高校、社区、商业街、机关等不同类别,设计调查问卷,与报刊亭老板进行访谈,搜集与《新京报》及其他报刊的一手数据,并进行分析挖掘,撰写成2011年和2012年的《3C视角下的〈新京报〉发行状况数据分析报告》。目的有三个,既可以加深对《新京报》的认识,还可以了解北京的媒体行业,也对北京城有所熟悉。

我现在带的实习生,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本科生黎明。由于他有志于从事新闻业,我给他安排的每天的作业之一,就是“找选题”,针对版面和栏目来寻找选题,然后和见报的选题进行比较,以此来训练对选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另一个作业就是“找作者”,每天推荐一位学者,包括学者的生平、代表作和近期言论。当选题关和作者关都得到一定的训练后,我想他对当下的“新闻场”感同身受,可以提前进入职业角色。

课堂学习和媒体实习,是新闻教育的两种重要方式,不可偏颇,现在的新闻教育之所以饱受诟病,原因之一就是在“媒体实习”环节的缺陷。

第5篇:职业设计范文

平面设计课程作为设计专业中的传统课程在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社会中从事平面设计的工作人员总人数虽然在不断增长,但是大部分都是缺乏创意及工作经验的初级制图工,真正能够达到平面设计师设计水平的人员并不多。作为职业学校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角度出发,彻底改变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引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教育教学理论,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课程以人的主观思维为主要构成基础,设计作品是否能够很好地表达主题、是否能够对品牌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是否能够被大众所接受,这都是影响作品好坏的关键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给予足够重视。从教学方法上要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根据不同课题设计出相应的任务进行引导,将学生按照能力水平合理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创作,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抒己见,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创作。每一课堂结束前几分钟集中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影像展示,通过教师归纳总结与学生小组之间互评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加以改正。

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平面设计课程为实训课程,课程的大部分时间在实训室度过。根据这种特点,教师在授课时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着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操作课程以Adobe photoshop和Adobe illustrator两种设计软件的操作训练为主。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只能学习到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效果图的基本制作步骤,这对将来要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会软件不等于会设计,从事平面设计师行业不是简单地学会这两种软件、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处理就能够胜任的。学生在工作之后要处理大量在校期间没有见过、没有做过的实际案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着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实际模拟设计案例,让学生在完成这些设计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设计能力。

第6篇:职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1-0093-01

一、研究背景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07年开始招收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教育受到“学院派”教育模式的深刻影响,实施之初我校在教学中将美学经典的构图法则、各种建筑类型课程设计、建筑表现技法等方面奉为金科玉律。而建筑设计中最为本质的东西,空间组织的逻辑、建造知识与技术常常被忽略。为此,我们用了七年多的时间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研究。

二、研究内容

(一)编写了新的课程体系

建立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我校根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总体培养要求和目标,走访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和成果,结合我校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制订专业课程体系,调整部分课程的设置,压缩理论课、美术课的量,加强了建筑设计初步课、建筑技术课、专业课、施工图实训等课的分量。学校教育角色发生转变,不再仅仅是培养设计院的“学徒”,而是培养动手能力较强、职业素养较好的专业人才。

(二)改革建筑设计初步课

清华大学田学哲编著的《建筑初步》是现行通用教材。该教材构筑的建筑初步教学体系基本上为全国建筑学专业沿用。该教材存在如下问题:(1)作业内容滞后;(2)分项训练容易造成学生对建筑学整体的漠视;(3)关于设计方法的理论阐述过于贴近生产。而国际上建筑学教育则比较注重建筑的整体综合性,比如,西方从包豪斯开始就非常强调建筑学的整体综合性、建筑设计的原创性以及对建筑的内在规律的体验认识,尤其是造型训练都与对材料和工艺的研究和感悟紧密相关。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在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决定变革《建筑设计初步》课,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始终以建筑整体为研究对象。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建筑专业也非常需要建筑结构选型、建造知识、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新技术等建筑技术知识的掌握。因此,我校对原来的建筑技术课进行变革。首先,增加建筑技术课的比重与分量;其次,补充了建筑技术课的内容,增加了建筑结构选型、建筑物理等课程;再次,从传统的建筑教育“重艺轻技”的感性体系转变为“技艺并重”理性体系。通过对建筑技术课的变革加强学生的建筑技术基础,有利于将来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改革建筑设计专业课

我校注重对建筑设计课的改革,目前国内代表性的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学期安排两个大的课程设计及一个快速设计。以二年级第一学期为例,往往安排一个小别墅方案设计和一个幼儿园方案设计以及一个快速设计,由于学期时间有限每个课程设计往往完成得不够深入。我校在建筑设计课教学改革中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课题(如小别墅设计),按照设计单位的工作流程从资料收集、前期研究、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各环节详尽地完成设计全过程,与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保持完全一致。

(四)提出基于项目工作团队的“2+0.5+0.5”培养模式

我们提出了基于项目工作团队的“2+0.5+0.5”培养模式。首先,将整个学习时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两年四个学期为基础教育及专业基础教育阶段;第二阶段(第五学期)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时期(建立与实行项目工作团队模式);第三阶段(第六学期)毕业设计与毕业答辩环节(实行项目工作团队模式)。项目工作团队模式首先是专业老师提供某段时间主持的实际或仿真工程项目若干项,按照项目的不同来设置不同规模的工作团队,并将班级所有的学生归入各个工作团队,然后每个团队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自项目。最后,各个项目组把自己的一整套作品展示出来进行互评。实际将一线设计单位常用的工作方法引入教学中来,便于毕业衔接。

三、结束语

由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从2007年开始招生,我们通过连续七年的对培养模式的调整与完善,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模式。但是由于时间还比较短,其效果的衡量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修改、完善此培养模式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范文兵.建筑学在当今高校科研体制中的困境与机遇:从建筑教育角度进行的思考与探索[J].建筑学报,2015(8):99-105.

第7篇:职业设计范文

一、石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

职业生涯管理简称职业管理,是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管理,帮助员工在职业上得以进步,事业上得以发展的行为过程。企业采取多种手段为员工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不断挖掘个人潜力,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能力,在促进员工职业发展、实现职业目标的过程中,为企业保留和开发高素质有人力资源,稳定而有效地保障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石油企业近几年不断的进行薪酬改革,工资水平进行了大幅度提升,在一定时间内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激励作用越来越弱化,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企业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劳资双方都将得利。因为企业开发员工的技能只是企业所需的,员工获得这些技能也实现了自身人力资本增值。企业若能引导员工把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去,并且把在工作中获取的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新的工作中去,企业怎么会得不到迅速发展呢?1999年中国石油整体上市,面对体制、机制和内外环境发生的变化,企业决策层已经深刻认识到通过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管理,实现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紧密融合与共同提升,激发员工潜能和创造性,不仅要靠员工个人努力,而且需要企业的配合。2001年,大港油田最早比较系统地在部分员工中引入职业生涯管理,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员工职业生涯与实施管理办法》,在专业技术(管理)骨干、新毕业大学生和操作岗位骨干员工中,积极推进职业生涯设计与实践活动,达到了缩短人才成长周期的突出效果。

二、石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所掌握的情况来看,除少数石油企业在尝试职业生涯管理外。大多数石油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都处于不系统的散布状态,既没有从总体布局上加以系统规划,也没有针对员工的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来制定具体目标。要么因“事”而生、要么因“人”而生,没有为员工提供明确的努力方向。

1.岗位工资模式下,员工工资的增长主要依靠职位的晋升。随着职位的晋升,薪级也晋级,调动了员工努力工作以争取晋升机会的积极性。但这种薪酬模式的不足也比较明显。

1.1如果一个员工长期得不到晋升,尽管岗位工作越来越出色,但其收入水平很难有较大的提高,也就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一个员工的直接上级才三十来岁,企业的业务比较稳定,短期内没有提升的空缺职位,那么他的下属的职业发展就缺乏前景和希望。

1.2由于按岗位确定薪酬,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受限。企业内部大量的高素质员工,在不想做管理但又没有其他通道可发展时,便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离开企业,二是在其位,不愿谋其职。造成企业人才的配置错位与浪费。

2.职业生涯管理的方式比较单一。比如新员工进入企业的岗前培训,主要是介绍企业的基本民政部有关的制度、政策和规定,工作职责和劳动纪律等内容,初步达到引导新员工熟悉环境的基本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实习后,他们被安排到管理、技术或操作岗位。可上岗以后,员工对本人职业方向朝何处去,要么目标模糊、要么只是缺乏实际的空想,相互交流也只是谈“最近混得怎么样”。而企业呢,主要是靠观察、考核、选拔、推荐来实现员工个人价值的提升,对于员工个体职业发展而言没有实质性的长远打算,更不用说制定新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了。

3.职业生涯管理缺乏系统性的管理,石油企业从控制人工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出发,通过内部挖潜、控制新增人员、严格绩效考核等一系列措施,较好的控制了职工的总量。同时,企业关键性岗位缺员,一线、队伍接续不上等问题逐渐显露,员工队伍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对于操作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设计,致使员工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日趋下降,使操作员工找不到自己的坐标和发展目标,也就开发不出自己的潜能。所以进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了的当务之急。

三、石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发展思路

根据笔者从事咨询工作的实践,石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势在必行,企业将员工视为可开发、增值的资本,通过引导和帮助员工职业目标上的努力,谋求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向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满足其职业需求,一方面全体员工的职业技能的提高带动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有意引导与企业目标方向一致的员工脱颖而出,为培养企业高层经营、管理或技术人员提供人才储备,增强企业内部活力和竞争力。

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要将其与企业的各种人力资源结构、政策、以及常规做法统一起来,要将企业的需要与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一致,这种相互统一最终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战略优势。通过科学性、系统性的组织职业生涯设计,即在企业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提供多种职业发展路径得到有效解决。

1.建立组织的职位结构。企业若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盘点企业所需的素质和企业所有的职位,这是基础性的工作。企业只有对自己所需的员工素质清楚掌握,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以及如何培训、开发员工。同时企业的管理者也只有对企业的职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知道如何把员工的素质与相应的职位匹配起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也达到了事业留人的目的(事业留人对年轻员工非常的重要)。企业所需素质的整理可以通过对业务的分析和优秀员工的访谈获得。企业的业务运作需要员工投入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优秀员工的成功经验暗含着取得相应业务成功的心理行为习惯。分析企业的业务活动和优秀员工的成功行为,提炼出知识、技能和心理习惯,加以汇总和分类分等,也就形成了一套员工素质模型。企业的职位整理可以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和职位分析而获得,职位的设置不但要有专业的特点,更要适合员工的职业成长。职位分析和素质模型建立之后,还应该把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作为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

建立组织的职位体系,需要在职位族、类上,做科学的划分。根据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确定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并对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对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以及从事该项工作人员的条件等方面进行周密调查和分析研究,并加以科学?系统的描述,作出规范化的记录,以便进行科学的管理? 确定岗位任职人员?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对现有人员结构进行优化重组的过程,对能够达到岗位任职条件的人员可直接聘任,这是对人员能力的认可和激励;对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岗位可空缺,并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及培养计划,或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及标准?既要与组织结构一致,也要与职位要求一致。还需要对职位做合理的分层:高、中、基层职位的名称、数量都要明晰化。这样,可以为后面的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真实的职位信息基础:一些职位空缺,需要什么样的人,可以从什么职位晋升上来,有人升职了,相应岗位的空缺替补计划如何作出。一系列岗位变动的后面,对员工来说,就是职业发展的机会。

2.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现在,很多企业推行双轨制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职位发展通道,通过走管理岗位,承担更多应付责任来实现职位晋升;另一条道路,走专业技术线,通过员工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经验和技能的提升,走专家道路,即员工可以不通过走管理岗位获得高报酬,也可以通过走专业技术路径获得高报酬。

2.1职业路径:在组织职位体系设立的基础上,确立各职位之间的晋升和替补关系,如人力资源部总监的职位,可以由人力资源部下属部门经理晋升,也可以由业务部门总监平调过来。但需要处理好一个问题,即各职位的具体任职资格要求是什么,要很明确,同时,要对员工开放。对员工职位开放,员工就会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组织的发展要求,调整自己的职业选择。

2.2技能路径:管理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一个能从事普通工作的熟练技术人员需要 3 到 5 年的时间,而培养一个出色的专家型人才可能需要 15 年或更长的时间?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引进来加快补充速度,而引进专家型人才非常困难,基本上只能靠自己培养,即培养为主,引进为辅?技能路径适用于专业技术岗位。和职位体系设计相类似,对某一专业技术职类,明确其技能边界,并设立相应的技能要求等级。使员工和组织能够科学的评估员工的技能差异。这种由低到高的技能层级设计,实际上为员工提供了一条新的职业发展通道。员工勤奋的工作除了可以获得薪金, 享有福利以外, 更可以得到公司适时提供的大量培训和发展机会。设置培训项目的宗旨, 是为了提升公司全员的素质, 适应公司不断向前发展的要求; 为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充实员工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提高工作质量和绩效; 构建符合公司策略和发展方向的培训体系,形成“学习型组织”, 提升公司整体的绩效及竞争力。整体培训项目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具体实施和控制等工作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其他各部门经理及相关人员负责协助人力资源管理部进行培训的实施、控制, 并同时负责组织部门内部的培训。

3.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

组织职业生涯设计,需要建立评估体系。一方面,对企业现状进行合乎实际的理性评估,以确定企业发展的阶段和组织调整方向,规划职位的变动;并结合经营状况,控制职位的薪酬总量;另一方面,需要对员工的业绩、素质、技能等进行评价,业绩的评价,有利于整个组织的绩效管理,也有利于保持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时的组织绩效导向;对员工的素质和技能的评价,有利于明确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配合适的人力资源到合适的岗位上。

通过人才测评,发现具有企业相应职位所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开始。经过青少年时期人生经历的熏染,人的性格已经定型,且很难改变,但人的性格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这些个性跟知识和技能一起,构成了员工的素质。只有素质与职位相匹配,员工才能胜任工作,产生愉悦感,进而才能提高其工作绩效。而只有通过人才测评,才能发现员工所具有的素质是否与企业文化印合、是否与相应的职位匹配。企业进行人才测评,大致分两个时机,一是招聘的时候,一是工作过程中。招聘时进行人才测评主要是为了发现员工的个性是否与企业文化一致,它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满足相应职位的任职资格。工作过程中进行人才测评,主要是检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是否有效和员工知识、技能的提高情况。通过人才测评,企业管理者可以动态地掌握员工的人力资本储量,而加以因才施用,员工也可以据此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第8篇:职业设计范文

论文摘要:新的世纪我国科技、经济、文化飞速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毕竟办学底子薄、时间段、经验少,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近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并且取得了很骄人的成绩,在很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由原来的小专业一跃成为学院的重点专业,但是艺术设计专业毕竟办学底子薄、时间短、经验少。所以有机遇就有挑战,不管是机遇还是挑战,都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在新的时期,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教学改革的内容在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可能也会有所不同,下面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几项措施。

一、开设什么课程让市场、企业“拍板”

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培养大量的高级技术工人,以满各类企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急需。

在教学中我们开设什么课程,哪些课程能和市场需求保持一致,我们就及时调整自己的课程设置,让我们的课程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学生能学以致用让市场需求知道我们的课程设置,让我们的课程设置适应市场的要求。同时加强课程的整合力度,把一些可以合并的课程合并,实用性差的课程砍掉,把一些能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开设起来,同时还把所开课程分成若干模块,加强各个模块的联系,注意每门课程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再上这门课程时既能学习掌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又能加强与前续课程及后续课程的联系。这样可以克服学生死学知识,学死知识的弊病,让他们感觉所学知识都是一体的,并不是一门课程结束就万事大吉啦。加强学与用的联系,努力做到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将实际案例带入课堂练习、带入课后作业,让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市场和企业需求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打造“出则技师、入则导师”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在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但拥有艺术设计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能应用于教学中去,而且还要更加熟悉设计、生产、施工一线的技术革新、设计一线实践经验和随即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学校是“讲师”,下企业就是“技师”。我国高职教育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很大的机遇和挑战,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高职院校的教师人数相对不足,师生比偏高,很难保证教育质量;学历层次偏底,低于普通本科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更低于国外同类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实践动手能力差,行业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完整、科学的培训体系;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企业有经验的兼职教师比例偏低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优化教师年龄,职称,学历,加强学科带头人科学、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师资队伍规划和管理政策,政策要切实可行,加大师资培训经费投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他们到企业行业一线去锻炼,到国内外经验比较成熟的知名院校去学习,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一手拿得起“书本”一手掂得起“刷子”;同时加大兼职教师建设的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聘请和管理政策,聘用兼职教师一方面在于承担专业课或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便于专职教师和在行业一线有经验的专家交流学习。

三、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我国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是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转型组建的,很多时候仍沿用中专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且我国正式开办艺术设计专业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艺术设计专业也是由以前的工艺美术专业转变而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市场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课堂式“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要求,不能提供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特长与个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推广“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转贴于

根据现阶段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我们可以把传统的课堂模式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思维。以教师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探索个性化教育。改革传统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发现转变。依靠现代先进的教学设施,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实施课题教学法:教师提供一些优秀的课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然后对学生的作业,集中讨论、评讲、总结,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实践渗透法:让学生把基础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手脑并用,边讲边练,生动直观达到教学目的。顶岗实习法:使毕业顶岗实习的课题从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解决设计工作中实际问题,使课题的实践性落到实处,使毕业顶岗实习成为从学校到企业的快速通道,让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快速有效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

四、走“市场化”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一个重要表现,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而普通高校更倾向于研究性学术型人才,可见高职高专院校一定要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出来,同时用市场的发展和需求来指导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力争使实验实训建设能与市场进行无缝对接,使实验实训的建设体系更加的科学系统化,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要。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可分为两方面校内和校外。在校内,可以建设手绘设计工作室、电脑设计工作室、模拟设计公司等一系列针对性的实验实训场所。把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放在相对应工作室进行。通过实验课、习题课、课程设计和现场仿真情景教学,采用讲、练结合,在练习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在校外,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学校与一些知名企业建立联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企业设计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尤其是对于环境艺术和广告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可直接深入到设计、制作、施工的整个工作流程中做辅助工作,做到“实题实做”,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通过这种科学系统的校内外实验实训的训练,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由此不难看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正在经历着一场全新变革,在企业的参与下,在市场的影响下,在现代技术的保障支撑下,课程设置更具针对化;师资建设更具全面化;教学改革更具创新化;实验实训更具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孙恒志,齐天.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新探.山东师大学报,1999,(6)

2、王树庭、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发展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05,(2)

第9篇:职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 职业高中 美工设计 课程设置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专业开设需求分析与优势:我校美工专业的方向包扩环境艺术设计、广告平面设计、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制作等。就业面很广,原因在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上经济贸易和商业活动越来越频繁,各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工艺美术专业也成了紧俏高新的专业。

由于就业市场需求庞大,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美工专业,但对工艺美术初级人才的培养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不太看重。使很多用人单位都招不到合适的劳动者,只好用没有什么美术基础的普通工人代替。由于美术和工艺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产品不能像其它产品一样可以在流水线上生产,这就需要更多的专业工人,且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告诉发展,这样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专业需求优势: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商品的造型、包装、色彩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对家居的环境、装修、装饰、家具有了更高的品位追求,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业、印刷业也发展较快,影视、游戏动漫等娱乐行业的发展也呈强劲势头,所以国内对美术设计人才需求很大。

二、职业高中美工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适应市场,学以致用。

这应当是职高美工教育的首要原则,对课程结构的安排应该直接有效地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与岗位的需求相一致。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水平提高了,社会对环境艺术、装潢艺术、平面广告等技术人才的需求猛增,我们应以市场之急需,即时调整课程结构,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比如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强化培训就愈来愈明显与紧迫,“手绘”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那么在技能培训的课程内容安排上就可以减少手绘的课时,加大力量重点加强计算机设计软件的技能培训,使学生出了校门就能直接上机操作,而具备这样能力的学生正是市场所迫切需求的。

(二)因人施教,兴趣教学。

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较差,但对新生事物往往充满好奇,具有爱动手的特点。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兴趣教学,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教学相长,互教互学,摒弃灌输注入方式,采用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任务式教学的方法,把工厂搬进教室,把学生领进工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熟悉工作环境,促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思想。

(三)贯彻项目教学的教学原则。

这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建设作保证,其中首要的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从目前工美专业的师资结构来看,教师市场化的意识培养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是最紧迫的任务,我们应按照“热爱职教事业,一专多能”的标准,适时对专业教师采取增加投入,支持业务进修,鼓励科研,增加任务,多压担子,促其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应广泛地与相关产业的企业单位联系,建立选拔、聘任、兼职教师的柔性机制,广招人才,为教育教学注入活力。其次是实训场地的建设,我们应努力创造条件,尽早筹建工美专业的专用电脑机房,材料工艺的展示厅,操作训练室,购置供实训使用的材料、工具等。再次是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要争取同用人单位建立合作机制,寻求一条互惠互利的合作途径,建立较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让他们尽早地适应工作环境,真正做到岗位需要什么就会什么。

三、职业高中美工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构想

(一)关于通过课程的优化设置所要实现的目标。

1.技能目标

(1)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通过对基础能力阶段的素描、色彩、图案的课程训练,学生掌握形体的结构、比例、透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备一定的手头表现能力。

(2)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的运用知识。其中以CAD和Photoshop为主,了解3Dmax、Flash等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2.专业理论目标

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如:艺术的观察方法、设计原理、色彩设计的方法、图形的构成、人体工程学在设计中的运用等,使学生运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理解和创造事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3.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有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敢于创新、立志创业的勇气和决心,培养适应就业环境需求的完善人格。

(二)关于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的构想

1.基础能力

(1)美术基础能力:素描课要求掌握形体的透视、比例、光影、质感的表现能力;色彩要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方法,色彩的情感因素的理解认知能力;图案课掌握写生与归纳、图案、图案装饰色彩;学会使用美术基础课的工具,具备一定的手头表现能力。

(2)电脑辅助设计软件:了解和掌握电脑的基础知识,比如办公软件的常规操作,图片、文体的编辑、设置和输出;熟练设计软件的操作,其中以CAD和Photoshop为重点,CAD要能够独立绘制设计平面图、立体图,尺寸的标注、投影图的绘制。Photoshop要熟练掌握基本方法的使用,能独立完成平面设计的排版、图形各种效果的制作,明白与相关设备相联接的输出方法。3Dmax是三维图形设计的软件,要求工美专业的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方法,三视图的认知能力,简单模型的建立、材质、灯光、渲染的基本操作方法。

2.平面设计

(1)Photoshop软件的熟练掌握。在基础能力训练的基础上,为适应平面课程的内容学习,应强化该软件的操作技能,做到心手相印,能准确地运用软件的强大功能表现设计内容。

(2)平面制作工艺:熟悉平面设计制作的材料、性能、工艺制作、安装方法,表现的形式和预算的构成。

3.立体设计

(1)CAD、3Dmax设计软件的针对性技法训练,能绘制平面图、立体图、节点大样图,掌握建筑尺寸的测量方法,看懂建筑图纸,绘制效果图,了解常规的设计尺度。

(2)室内设计:家居设计、办公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①家居设计的重点:卫生间、厨房的水电改造,防水的处理,材料的选择,文化墙的设计,色彩的搭配,梁、柱、小空间的处理手法,装修和程序、工艺的规范,造价的预算,业务的洽谈,合同的签订。②办公空间重点学习会议室的设计方法、色彩的搭配、设备的安排,吸音、通风、冷热等物理因素的设计,灯光的照明等。③商业空间以茶馆、酒吧、KTV、专卖店的设计为重点。④展示空间重点学习店面的材料与?工方法。⑤展示空间的交通线路安排,展示的形式,灯光的安排。

4.相关综合知识能力

(1)职业思想教育。通过对相关工作岗位性质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将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培养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兴趣,坚定学好专业技能的决心。

(2)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就业岗位需求为主导,以促进专业综合能力提升为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