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盐碱地生态修复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化肥等合成药物对盐碱土进行改良,但令人伤脑筋的是,这种方法成本高、效果差。不仅如此,用这些化肥合成药物治理土地,还会带来污染加剧、农作物产量降低的后果。面对治理难题,我国科研人员几经探索,终于在土地盐碱化治理工作上取得了有益突破。
改良盐碱土地意义重大
我国盐碱地大部分位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目前我国盐碱土地面积达三千多万公顷,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土地盐碱化之后,土壤内存在的大量盐分,会使土壤通气变少,土壤微生物活力减弱,吸水能力和养分吸收释放能力越来越差,这又会不断加重土壤盐碱化程度。如此恶性循环会对植物造成越来越大的伤害。
土壤盐碱化还会使土壤渗透压不断增高,植物根部的生长及种子发芽时不能摄取足够的水分,严重时会造成植物萎蔫和死亡。此外,盐碱化土壤PH值较高,也易对植物组织造成直接伤害。
盐碱化土壤怎样才能得到改良呢?科研人员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种植盐生植物,如紫花苜宿、草木樨等,对盐碱土的改良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这种被称为盐碱的生物修复的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而且从实践结果来看,用生物修复措施改良盐碱地具有巨大的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
盐土农业带来大效益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土地盐碱化程度高而被专家判定为“人类无法在此生产生存”的新疆,如今已将盐碱荒漠变为良田、建成多个生态植物园,达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局面。这些改变,很大的功劳要归于盐生植物。
同其他地区一样,新疆人民也一直为改良盐碱土而努力着,可他们发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在别的地方很有效的治理方法,到了新疆却未必有用。2006年开始,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开始在新疆种植盐生植物以改良盐碱土地。
经过不断试验,研究人员发现,盐生植物具有将盐碱成分吸收到自己体内的能力。在盐碱化土地上种植这种“吃盐”的植物,既能满足植物自身生长的需要,又能降低土壤的盐分,可谓是一举两得。以新疆克拉玛依为例,当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土壤每公斤含盐量大于40克,种植盐地碱蓬后,每年每亩地被带走盐分431公斤。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土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减少土壤中的盐分,还可以起到防风降温、调节地表径流的作用,同时植物的庞大根系和大量的枯枝落叶又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抑制土壤表面积盐。土壤改良之后,通过植树造林,加强防护林建设,又可以在近地农田空间形成多层次屏障,降低风速、减少蒸发,促进近地空间的生态平衡,抑制地表返盐,以此来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新疆人民在经过两年的试种后,当地土地的盐碱化大幅度降低。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书记、研究员田长彦说:“目前我们已经在新疆克拉玛依市、喀什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库尔勤市改良盐碱化土地上千亩,相当于增加了上千亩良田。”土地得到改良后,人们可以开始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盐生植物,像棉花、蓖麻等。田长彦表示,4年之后,当土壤盐分降到每公斤10克以下时,棉花种植的亩产可达400多公斤。这些盐土农业、生态建设,使新疆的经济出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微生物肥料治理盐碱地
现在,除了种植盐生植物外,国内一些科研单位还研制出了微生物盐碱地改良剂,如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俗称细菌肥料,简称菌肥,它是一种从土壤中分离出的有量微生物,经过人工选育与繁殖后制成的菌剂,是一种辅肥料。在农业中施用后,通过菌肥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借助其代谢过程或代谢产物,可以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尤其是营养环境。
研究表明,施用微生物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对土壤水分和盐分的运动产生重要影响,还能减少水的蒸发,利于土壤脱盐。微生物肥料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地改变盐碱地土壤的性质,提高植物成活率;在栽种一定的时间内,微生物肥料通过自身微生物的作用,可以给受试土壤源源不断地提供养分,保持着土壤良好的物理性质,使得土壤不受其他盐碱土的危害,促进植物良好的生长,对综合治理盐碱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微生物肥料也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孔隙度,还能起到强大的生物固氮作用,同时能抑制生物病虫灾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此外,用微生物肥料治理盐碱地还要配合有机肥使用。施用有机肥可减少潜水蒸发,抑制盐分表聚,增加灌水和降水的入渗,同样有利于土壤脱盐。另外,田间施用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胶体化学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溶液离子组成。
盐碱土地的改良,不仅能使土壤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最终还能够使农业经济与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
Tips 链接
改造盐碱地的“特色树种”
利用盐碱地种植树木,不仅可以扩大森林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改良盐碱土,扩大耕地面积,消除盐害,促进农业生产。不过,盐碱地区绿化要善用抗盐碱、耐瘠薄的“特色树种”。
一、乔木树种
刺槐:刺槐的根可直接固定氮素,是沙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但是要注意不能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种植。
苦楝:耐盐力仅次于刺槐,能在干燥瘠薄的盐碱地上生长,具有虫害少、生长快、萌芽力强的特点。
臭椿:生长迅速,易繁殖。应选为盐碱地初期造林的先锋树种,并可护岸防风,可在渠道两侧及地势较高处的道路两侧种植。
沙枣:为中型乔木,有的成灌木状。耐干旱、耐盐碱,能固定流沙,宜引种在沙碱地区,作为护田林带的边行栽培及防风固沙树种。
侧柏:常绿乔木。木质优良,耐干旱、耐瘠薄、病虫害少,能在含盐量为0.2%左右的土壤中良好生长。
二、灌木树种
紫穗槐: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可作盐碱沙地区防风林带中的低层林木,在土壤含盐量0.4%时生长良好。
柽柳:又名红荆、橡树柳,耐旱、耐瘠,高度耐盐碱,可防风、固沙、护岸,盐碱地区各级渠道两侧皆可栽种。
关键词:滨海盐田港 改良技术发展 种植的技术 施工技术
一、滨海带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发展
滨海盐碱地是沿海地区低洼地带因海水浸渍,土壤中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形成的滨海盐碱土。盐碱土含有过量的盐分、有毒物质、碱度过大,大量盐分的积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结构黏滞, 通气性差,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养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更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加剧。
华南沿海地区主要属于季候性气候,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地下水位0.5~2.5m,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0g/L,最高达50g/L,盐分含量一般在0.4%以上,主要盐分是CI。由于土壤盐分浓度高,造成了植物的组织伤害和生理性干旱,最后导致植株萎蔫甚至死亡,勉强成活的树种也由于根系受损而长势不佳。盐田港沿港路滨海区的盐碱土地区由于含盐量较高,大多为不毛之地,迫切需要改善绿化环境面貌。因此,在排盐的基础上,用乔、灌木和草本植物组建群落,形成新的生态系统。有效的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抑制了盐碱的上移和积累。同时乔、灌、草所形成的强大根系,吸收水分进行蒸腾,起到了降低地下水位,避免了地下顶托的生物排水作用,有效的防止土壤生盐渍化,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当土壤的含盐量超过0.3%时,大多数的园林植物都不能成活和生长,因此,盐碱地种植树木前必须对土壤进行改良。目前,国内外盐碱地治理,主要有两种方式:淡水冲洗和生物治理,它们各有弊端,淡水冲洗耗资大,见效少。生物治理采用传统方法培育耐盐碱作物,进展缓慢。要获得可以在海滩种植并用海水浇灌的耐盐作物,符合生态的修复治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使用的盐碱地改良方法有以下五种:
1.物理改良 (1)、平整地面。留一定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 (2)、深耕晒垡。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结构不良的土地,特别是原台盐碱荒地,在雨季到 来之前进行翻耕,能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 (3)、及时松土,松土能保持良好墒性,控制土壤盐分上升。 (4)、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 (5)、微区改土,大穴整地。植树时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树穴中添以客土。有时在树穴内 铺隔盐层,通过铺粗砂、炉灰渣、锯屑、碎树皮、马粪或麦糠等然后填以客土。
2.水利改良 (1)、蓄淡压盐。在盐土周围筑存降水,促使土壤脱盐。 (2)、灌水洗盐。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在田内灌水洗盐,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 (3)、大穴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用水泥渗漏管或塑料渗漏 管,埋地下适宜深度排走溶盐。二是挖暗沟排盐,沟内先铺鹅卵石,然后盖粗砂与石砾或铺 未烧透的稻糠壳灰,然后填土
3.化学改良 (1)、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废料过磷酸钙,可使PH值降低,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 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 (2)、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 。
4.生物改良 种植耐盐碱植物,绿肥和牧草,如田菁、草木樨、紫花苜蓿等,利用它们的抗盐性,对盐良有积极作用。
在改良盐土时不能只用单一方法,应多种方法结合运用;关键的是遵循水盐运动的规律,培肥地力,保持客土的长效,合理灌溉,有效排水,减少迳流,增加重力水,切断毛管水。
二、针对盐田港沿港路盐碱地种植的技术
规划的深圳盐田港沿港路西起海景二路,沿着深盐二通道,东接盘山公路,到大梅沙滨海旅游区。其中大部分是滨海地段,有大片的盐碱土质的沙质海岸和滩涂,对设计防浪护堤林和营造绿地是个难题。
首先选择可以进行盐碱良种植的区域,主要分为三种:
原有红树林的滩涂地,进行种类研究,保护原生植物,用科学施肥的方法,促进树林的生长。
对于原来没有植物,而需要植物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区域,采用原良的办法,进行渗管排盐和生物改盐,地势较高的排水良好区域,可以用淡水洗盐,种植绿植物,盐生植物和抗盐植物。
重要的公共绿地和休闲植物公园营造,除了原良区域,在排水条件差,植物的种植要快速见效的区域,采用客土绿化的方法,可以种植更多对土壤要求高的植物。
土壤改良具体的施工由四个方面组成:
(1)渗管排盐是绿地改土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铺设暗管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生盐渍化的目的。 渗管的铺设一般为水平封闭式。一级管和二级管相结合,一级管的渗入水汇入二级管中,然后流入污水管排走。若污水管道埋的深度较浅不能自行排泄渗水,二极管的末端设集水井,定期强排。苗圃地二级管可采用明渠,一级管直接汇入明渠自然排出渗水,但应严格防止倒灌。渗管的埋设深度、间距、纵坡主要取决于绿地种植的植物种类、土壤结构、地下水位的高低 ,气候以及附近污水管道的深度等。综合以上条件,一般一级管水平距离5-15m,深度1-1.2 m,纵坡0.1-0.3〖WTB3〗%〖WT〗为宜。目前一级管多使用5.6cm波纹塑料管或20-30cm的砖管,二级管均用砖管。砖管的施工方法与城市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大致相同,只是不抹管箍,管外加填15cm 的建筑用粗砂或粗炉渣做滤料用即可。波纹塑料管的施工更为简便,按设计的深度和坡度挖 宽30cm的沟,填滤料铺管即成,管与管之间硬性接口,以防在渗水过程中,把泥土带入堵塞渗水管壁。
(2)对原土表层土壤增施有机肥、砻糠、木屑等改良措施,初期播种豆科草坪植物(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并改良土壤),加强后期养护。
(3)客土抬高地面 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街头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进行排水淋盐,达到改土的目的。抬高高度以土壤临界深涧减去地下水位深度即为抬高度。
(4)大穴换土 采用大穴整地的治盐措施,能较好的、较快的改变土壤盐碱状况。但无论客土的盐碱程度如何,若不加以排盐和培肥土壤等改良措施,很快就会使土壤次生盐渍化,甚至变成盐土。有效地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并通过采取适地适树、小苗密植、适时栽植、种植地被植物、合理灌溉、及时松土、多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地提高栽培植物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
实践证明,通过大穴换土能给栽培植物的成活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而通过渗管排盐 又能有效地抑制客土发生次生盐渍化,从而保证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大穴换土可以较好的栽培植物成活,在穴底铺设厚10cm的鹅卵石为隔离层,在穴面铺5-10c m的中砂为覆盖层,能保证在灌溉和降雨后,重力水在土壤的非毛孔孔隙中,顺利向下移动 ,并通过水分的横向运动,使穴周和穴下的高含盐水分得到淡化,而且由于底部隔离层的作用,使下层高含盐水分难以上升,保证栽培植物在短时不受盐害。随着树木的生长,耐盐能 力逐渐提高,并通过不断灌溉和降雨的作用,树穴土壤的淡化不断扩大,从而确保了树木的稳定而旺盛地生长。而且由于客土抬高地面后相对降低了地下水位,一方面使下部水盐难以 借助毛细管作用上升到地表,另一方面有利于土壤水向下移动,土壤不易发生次生盐渍化现象,而且下部的盐碱土也会逐渐淡化。
三、种植的选择与施工技术要求:
综合整个盐田滨海区域的环境,选择种植品种应遵循以下原则:耐盐碱,适合盐碱地生长;有较好观赏性;生长迅速;具有自肥能力;能提高土壤肥力或改良土壤;抗风能力强,能适合华南地区气候的品种。
目前我们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植物品种有:
1.滩涂绿化:(1)秋茄、红树、木榄、海莲、红海榄这几个红树林品种,也适合在陆地上栽植。(2) 厚滕、海刀豆、草海桐是海滩带分布最广、最具有代表性的沙生植物群落,均有抗旱、耐咸、耐脊薄、耐高温和抗潮的特性。
2.海岸绿化:(1)乔木类:椰子、木麻黄、榕树、大叶榄仁树、刺桐、木棉、小叶榄仁、菲律宾榄仁、福木、台湾相思、马占相思、日本黑松、黄槿、白千层等。(2)灌木类:海桐、台湾海桐、草海桐、文殊兰、苏铁、九里香、红刺林投、海南龙血树等.(3) 地被类:三裂叶蟛蜞菊、金花生、马缨丹类等.(4) 草坪类:大叶油草、钝叶草、狗牙根等。
种植技术上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种植密度,适宜采用透风系数为0.35~0.60的种植密度。
2.种植配比结构,林带和树丛适宜阔叶树和常绿树混合搭配。
3.尽量选用与绿化土地条件相似的育苗地上培育的苗木,优选实生中苗。苗木的土球应该比通常的规格约大20cm,树冠是树高的1/3~1/2,地下部分根系发育正常,要有一定数量的侧根和须根。
4.后期要注重养护管理,在春末夏初雨季来临之前整地,翻地深度以20cm为宜。苗木的栽植宜浅栽平埋,使苗木的原土痕比原地面高出1~5cm。覆土与地面相平。疏松表层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防止土壤返盐和加速土壤脱盐。种植时修去竞争枝、双杈枝,保留小侧枝。
四、总结与展望
一、基本情况
瓜州县现有耕地面积49.3万亩,全县移民区需改造的低产田面积达到22.85万亩,占移民总耕地的80%,其中:盐碱地面积16.57万亩(重度盐碱地达到7.92万亩),占移民总耕地的58%;板结地面积6.28万亩,占移民总耕地的22%。目前,全县6个移民乡分别制定了土地改良、产业培育等规划,依托土地改良项目,积极发动移民群众,采取工程措施、增产技术措施、综合培肥措施、生物排盐、节水技术等措施相结合,2008~2010年共改良土地10.2万亩,其中,盐碱地面积改良6.52万亩,板结地面积3.68万亩,同时,把发展传统产业和特色种植业相结合,使移民乡特色产业面积达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人均从特色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占移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逐步形成移民乡镇主导产业的优势和特色,缩小移民群众与老乡镇居民的生活差距,实现移民乡镇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做法与工作措施
1.深入研究,明确思路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前提,以促进移民乡镇农民增收、增加农业效益和移民乡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盐渍化程度,以农艺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相结合,采取不同的治理改良模式。同时,将耕地综合改良利用与生态培育相结合;将耕地综合改良利用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培育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达到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持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根据移民乡镇土地改良规划,我县分别成立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县上成立由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的行政领导小组,各尽其责,协同工作,做好物资调运、人员组织、资金配套落实等诸项事务;农技中心成立由中心主任任组长、土肥站站长任副组长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技术措施的落实、技术培训等工作。
3.因地制宜、完善技术要求
从改良技术要求看,耕地综合改良治理,应以治水为先导,以培肥地力为核心,治“旱、涝、盐、碱、薄“等障碍因子为目标,首先针对耕层薄瘠渗漏层土壤粘重的实际,采用深松机械深耕翻、中层爆破等工程技术措施,破除或松动粘重层,增加土壤渗透性;二是着眼于区域水盐平衡,对水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建立流域完整的灌溉制度及排水、排盐系统,防止盐分进一步表聚,注重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建立新型的节水型灌溉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用水不当而引起盐分重新分配和地质因素造成的盐碱地的发生,同时,加强在土壤肥力、墒情以及土壤盐渍化监测工作,为各项改造措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三是针对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实际,大力推广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等耕地综合培肥建设,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耕地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主要技术措施
结合土壤调查结果,确定了如下改良技术措施:
1.工程措施
根据渗漏层粘重出现层位、厚度,采用深松机械深耕翻结合人工耕翻、机械挖掘、中层爆破等改造措施,破除或松动粘重板结层,增加土壤渗透性。
2.增产技术措施
建立以高产玉米、耐盐性啤酒大麦、棉花、油葵、甜菜等种植生产结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移民乡镇群众增产增收。
3.综合培肥措施
针对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实际,逐步推进以秸秆还田、复种绿肥、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为中心的综合培肥技术,提高耕地有机质养分含量及耕地地力水平。
4.着眼于区域水盐平衡,应用生物排盐
防止盐分进一步表聚,采用引种盐地先锋植物,推广红豆草、毛苕子覆盖种植等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生物排盐。
5.从控制灌溉定额入手,开展节水技术
推进膜下滴灌等新型的节水型灌溉制度体系建立,解决由于用水不当而引起盐分重新分配造成的盐碱地的发生。
6.加强土壤肥力以及土壤盐渍化监测
为各项改造措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促进区域耕地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取得的成效
1.经济效益
通过对移民乡镇土壤改良技术的推广实施,使移民乡镇地下水位下降,耕土壤盐分降低,产量得到提高,以小麦为准,改良后产量水平如下:高标准改造移民乡镇粮食产量达到250公斤/亩,亩增产粮食在30公斤以上;综合改造移民乡镇粮食产量达到150公斤/亩,亩增产粮食在20公斤以上。
2.生态效益
通过土壤改良技术的推广实施,将大大改善移民乡镇基础设施条件,有效地遏制移民乡镇土壤盐渍化发展势头,提高了移民乡镇土地改良的效率。
盐化指标:在0~100厘米土层内全盐含量:轻度盐碱地0.4~0.7%,中度盐碱地0.7~1.1%,重度盐碱地1.2%以上。通过相应治理措施,全盐量控制在0.4%以下。
耕地综合培肥指标。通过实施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耕地综合培肥技术,使移民乡镇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层深度增加20~3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3g/kg,速效氮增加30mg/kg,速效磷增加5mg/kg。
节水目标。通过行之有效的节水农业生产技术,使移民乡镇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节水率提高30~35%,提高农业用水的再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
3.社会效益
通过在移民乡镇推广先进的土壤改良综合治理措施,在各移民乡镇建立一定规模的综合培肥高标准移民乡镇和示范移民乡镇,辐射带动我县其它乡镇,开展广泛技术培训,使我县移民乡镇农业节水科技普及率达到8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30%以上,为提高移民自身素质,发展移民乡镇农业经济奠定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
1.土壤渗漏层粘重、板结、排水不畅
根据实地调查和现场挖掘土壤剖面分析,大多数土壤剖面中下部均大量出现青白淤积层,质地粘重、渗水不畅、透气不良,不仅严重浪费水资源,也易造成土壤盐分大量表聚,加之风蚀作用的影响,土壤表层覆盖着风积物,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生产能力和毒害着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结果显示,在各移民乡镇灌水8天后不渗水,20天以后难以下渗的问题较为普遍。
2.土壤耕作层盐渍化问题突出,急待改良培肥
移民乡镇因多是荒地开发,土壤表层普遍含盐,盐渍化危害问题突出。经实地调查统计,现有耕地中,土壤PH值达8.5以上,盐化土壤面积达6.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4.2%,其中轻盐土0.76万亩,中盐土1.23万亩,重盐土1.81万亩。区域土壤中全盐含量在0.5~1.5%,整体评价为中、重度盐渍化,同时,区域的土壤碱化度也较高,多在9.96~46.38%间。
3.土壤养分含量极低,急待培肥提高
根据省农科院化验室和我站化验室提供部分样品测试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偏大,在1.37~1.52g/kg ,说明土壤粘重程度较高;土壤养分含量除速效钾较高外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8g/kg的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在0.13~0.47g/kg的水平、全磷含量在0.21~0.28g/kg的水平、全钾含量在1.27~2.61g/kg的水平、碱解氮在8.6~30.7mg/kg的水平、速效磷在1.1~4.9mg/kg的水平、速效钾在62.82~229mg/kg的水平。总体养分评价结果,除速效钾含量较高外,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低,需要完成土地复垦工作后,通过大量施用有机肥,实施配方施肥技术等培肥增产技术,尽快提高有机质,促进作物的增产、增收。
4.田间防护林不配套,将产生严重的生态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移民已栽植了大量的农田防护林,但树龄小、防风能力弱,但立足我县实际,每年降雨稀少,气候干燥,风沙侵蚀问题突出,加之土层粘重、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树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保证移民乡镇持续稳定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建设适应各移民乡镇实际的田间防护林带等,对提高移民乡镇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六、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全县各级都要把土壤综合改良治理培肥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切入点,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扶贫办、发改委、农牧局、财政局、新农办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科技局、林业局等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瓜州县土壤综合改良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牧局,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指导落实,并成立以县农技中心主任为组长,农技中心主要技术骨干力量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为成员的技术服务小组,强化技术支撑。把土壤综合改良任务纳入各乡镇、部门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落实奖罚激励措施,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2.强化宣传,技术指导到位
农、林部门要在土壤综合改良实施期间,利用各种形式举办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土壤综合改良治理培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县、乡技术人员要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入田间、深入农户,了解土壤综合改良实施情况,围绕土壤综合改良等基本内容,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咨询,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解决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施肥用肥问题,确保服务到位与实施效果。
3.争取资金扶持,保证措施落实
全县各级要紧紧抓住移民乡镇被列入全省扶贫重点乡发展的有利时机,多渠道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筹集资金, 确保土壤综合改良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发改、扶贫办和农牧等部门要将土壤综合改良列入项目科技措施主要内容之一,多方争取移民扶贫资金予以扶持,加快移民乡土壤改良步伐,保证计划顺利实施,促进移民增收致富。
4.搞好示范片建设,展示示范效应
各乡镇要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安排一定面积的示范,做到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作物都有500~1000亩以上的示范片。示范片要选择在公路沿线、集中连片、排灌良好的地方。同时,每个示范片还要安排3个以上的对比试验,示范片要实行统一管理,做好田间观察记载,不断积累和完善土壤综合改良配肥参数,以向农民群众展示土壤综合改良配肥效果,促进辐射带动作用。
1.1海水灌溉农业的分类
如上所述,农业可以分为陆地农业和海水农业,海水灌溉农业是海水农业的一个分支。以耐盐植物为立足点,我们可以对海水灌溉农业进行多方面分类:
1.1.1从耐盐植物的来源角度从耐盐植物的来源角度看,海水灌溉农业可以分为两类:①直接对野生耐盐植物进行筛选、驯化的海水灌溉农业,如种植海蓬子、菊芋、碱蓬等植物,由于这些植物先天耐盐能力较强,只需筛选适合的品种进行驯化培育,提高植物的耐盐碱、防病虫害或者高产等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海水灌溉农业;②利用生物技术提高植物耐盐性以获取耐盐植物的海水灌溉农业,如将野生耐盐植物红树的基因通过生物技术转入番茄、茄子、辣椒等,大幅提高淡水作物的耐盐能力。
1.1.2从耐盐植物的效用角度从耐盐植物的效用角度看,海水灌溉农业可以分为两类:①栽培侧重于经济效益的耐盐植物的海水灌溉农业,如种植碱蓬,用于生产蔬菜、食用油、保健品;种植海蓬子,可用于制药和获取食用油;②栽培侧重于生态价值的耐盐植物的海水灌溉农业,如种植互花米草,其草体韧性强,受海浪冲击弯曲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恢复原状,有消浪固堤、绿化滩涂和改良土壤的作用;种植柽柳,柽柳具有较强的耐盐碱和耐干旱能力,可用于恢复盐碱地、绿化干旱地区公路环境和制作盆景[9]。
1.1.3从耐盐植物的用途并兼顾植物学分类法的角度从耐盐植物的用途并兼顾植物学分类法的角度看,海水灌溉农业大致可以分为4类:①栽培耐盐粮食作物的海水灌溉农业,如种植耐盐大麦、盐角草等;②栽培耐盐经济作物的海水灌溉农业,例如种植碱蓬、海蓬子等;③栽培耐盐药用作物的海水灌溉农业,例如种植芦荟、罗布麻等;④栽培耐盐饲料和绿肥作物的海水灌溉农业,例如种植滨藜、苜蓿等。
1.2海水灌溉农业的属性特征
海水灌溉农业的四大突出特点使其成为区别于陆地农业,也区别于其他海水农业的特色农业类型,具体表现在:
1.2.1对生物资源的选择多元化海水灌溉农业的生物资源既可以是海洋植物,也可以是陆地植物。有些植物的耐盐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如海带、红树林、大米草、海蓬子等,有些陆地淡水植物如大麦、茄子等也可以通过生物技术培育成为适宜海水灌溉的耐盐作物。
1.2.2对灌溉水源的使用具有创新性海水灌溉农业对耐盐植物进行全海水灌溉或者海水与淡水混合灌溉,开发了海水的全新用途。如毕氏海蓬子含有丰富的铁、镁、碘、钾等矿物质,具有预防癌症、美白肌肤的功效,可以用全海水灌溉。番杏含有丰富的铁、钙、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具有缓解肠炎、肾病、败血病疼痛的效用,可以耐1/3的海水。
1.2.3实现了海陆资源交叉利用陆地农业所利用的水、土、植物资源都来源于陆地,其他海洋农业发展利用资源都源自于海洋,而海水灌溉农业土地资源来自海洋,水资源是海水或海水和陆地淡水的混合水,植物资源主要是陆地植物,也有诸多海洋植物。因此,海水灌溉农业对实现综合利用海陆资源的长远发展目标具有促进作用。对陆地和海洋资源的交叉利用,是海水灌溉农业的本质特征。
1.2.4可以充分利用废置资源在海水灌溉农业产生之前,大量的沿海滩涂、海水资源被长期废弃,耐盐植物也没有实现应有的价值,而且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大,海水侵蚀海岸现象日益严重。海水灌溉农业的诞生及发展,实现了充分利用沿海滩涂、海水和耐盐植物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开创了农业发展的新领域[5]。
2海水灌溉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20世纪40年代末期,海水灌溉农业的雏形开始出现。1949年生态学者HugoBoyko和园艺学者ElisabethBoyko在以色列城市埃拉特,在沙地上用淡水与海水的混合水灌溉植物,宣告海水灌溉农业的诞生。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淡水危机的意识觉醒,海水灌溉农业逐步走向深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成功将海草的基因注入高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塔可逊环境研究实验室从约800种耐盐植物中筛选出一种可以直接用全海水灌溉的植物海蓬子(SalicorniaeuropaeaL),并先后培育出海蓬子SOS-7、SOS-10号两个品系,这标志着海水灌溉农业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目前,美国已成功培育出2种全海水灌溉小麦、29种海水与淡水混合灌溉春小麦和耐2/3海水的番茄。印度已培育出耐80%海水的春小麦。墨西哥栽培的海蓬子也可以用全海水灌溉,而且生产过程中无需使用农药和化肥。许多国家的科学家正致力于将培养的细胞或愈伤组织通过盐胁迫诱导耐盐突变体,已经在部分农作物、牧草、草坪草、烟草、部分果树、林木上取得一定成功。以海蓬子为代表的部分海水灌溉农业已进入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阶段。
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开始海水灌溉农业研究。南京大学仲崇信教授从英国引进了耐盐植物大米草,在江苏以固堤促淤为目的进行种植,70年代末又从美国引进互花米草,在消浪固堤、促淤造陆,净化环境、改良土壤等方面效果显著。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邢军武成功筛选出可用全海水直接灌溉的优良碱蓬品种,在青岛市试验种植几百亩,平均亩产120kg。1996年山东省东营农业学校和山东师范大学在东营市合作建成我国第一家盐生植物园,占地3.33hm2余,收集保存耐盐植物150多种,成功培育和引进耐盐经济作物80多种。海南大学林栖凤教授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已获得了可用海水直接浇灌的耐盐豇豆、辣椒、茄子和番茄等作物并繁殖到第四代,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江苏大丰晶隆海洋发展有限公司被中国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确认为海水灌溉农业的中试基地,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耐海水蔬菜生产基地[6]。山东寿光投资2.16亿元建设了国内首家海水蔬菜高科技产业园,主要以种植黑枸杞、海虫草(西洋海笋)、海芹等品种为主,同时,海滨甘蓝等新品种正在进行试种。2013年,山东寿光海水蔬菜产品通过了中绿华夏“有机蔬菜”认证,成为我国海水蔬菜规模化发展的领军者。总体来说,我国海水灌溉农业的研究和试验开始较早,取得了一些重要科研成果。但是整个行业仍处在初级阶段,仅有为数不多的品种(如,海蓬子、黑枸杞等)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其他传统淡土粮食和蔬菜作物的海水灌溉多处于试验阶段,距离产业化仍有较大距离。
3我国发展海水灌溉农业的战略意义
发展海水灌溉农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开创性事业。我国发展海水灌溉农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发展海水灌溉农业有利于有效节约淡水资源目前,世界普遍面临着淡水资源匮乏的危机。海水约占全球表面水资源总量的96.5%,淡水资源约占2.53%,其他水资源约占0.97%,而人类实际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左右。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而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70%,但是,由于水资源短缺,迄今我国仍有61%的耕地没有水资源保证。随着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人口增长对淡水资源造成的压力日趋紧张,而水污染问题又加剧了淡水的供求矛盾。一定程度上,海水可视为无穷无尽的潜在水资源。利用海水或海水与淡水的混合水灌溉耐盐植物,可有效地减少淡水资源的使用量,变相增加了国民可利用水资源总量。况且,通过发掘海水的全新用途,可以完善海水综合利用结构,同时打破传统农业以淡水为支撑的格局,农业生产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2发展海水灌溉农业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进入21世纪,虽然我国人口增速减慢,但人口总量还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不断减少。据统计,我国近10年增加约7845万人,耕地面积约为1.22亿hm2(2011年),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09hm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土地盐碱化、次生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形势异常严峻。山东大学海水灌溉农业专家夏光敏教授指出,若在盐碱荒地和沿海滩涂都种植耐盐作物,那么全国可多增耕地0.4亿hm2,相当于中国现有耕地面积的1/3,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因此,发展海水灌溉农业,充分利用沿海滩涂,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紧张状况,同时对土地改良,提高土地肥力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3.3发展海水灌溉农业能够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适用于海水灌溉农业的耐盐植物,在传统淡土种植较少,而许多潜在用途尚待发掘,因此海水灌溉农业产品更易于培育缝隙市场。大米草、苜蓿是优良牧草,可以改良牧场,提高载畜能力;罗布麻既可以用于纺织又可以制药;芦苇、柽柳等可用于编织;海蓬子可用做蔬菜和榨油,产量可观;碱蓬可用于生产蔬菜、食用油、保健品等等。利用盐碱荒地和海水这类边际资源栽培上述耐盐植物,充分发掘其用途和价值,开辟新的市场领域,对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4发展海水灌溉农业有利于实现巨大的生态价值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我国沿海地区土地盐碱化、风沙化比较严重,尤其是山东鲁北地区、江苏苏北地区,原因是地下水水位高,含盐量高,水分蒸发后将盐分析出留在地表。在沿海滩涂种植耐盐植物,除了对盐渍土壤具有生物修复作用外,还具有良好的消浪护滩、促淤造陆和净化环境的效果。盐碱地作为一类地球广泛存在的地质地貌,其存在具有自然学意义,海水灌溉农业遵循自然法则,将海水资源、耐盐植物和盐碱地三者“盐”的特性有效组合进行农业生产,规避了传统开发盐碱地耗费大量淡水资源淋洗或者移用客土不可持续的方式。
3.5发展海水灌溉农业有利于推动内陆地区盐土农业的发展除了沿海滩涂,我国还有0.37亿hm2内陆盐碱荒地,这些土地资源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发展海水灌溉农业,若解决耐盐植物的筛选培育技术和农艺问题,尤其是获取普遍耐盐、适种于沿海滩涂和内陆盐碱地的植物,也就基本解决了内陆盐碱地的农业利用问题,将有力地推进内陆盐土农业的发展,获得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46发展海水灌溉农业有利于实现粮食和营养安全的目标在现有耕地面积基础上,依靠提高单产来提高粮食产出的空间逐渐缩小,而开辟广袤的沿海滩涂,发展海水灌溉农业,可有效增加农业生产面积和粮食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和营养安全起到促进作用。据估算,发展海水灌溉农业,我国每年可增产耐盐小麦、水稻、油料作物约1.5亿t,从而极大地降低粮食和营养风险,保障国家食品安全。
4我国发展海水灌溉农业的有利条件
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之一,我国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发展海水灌溉农业。我国发展海水灌溉农业有利条件主要有:
4.1自然资源条件海水灌溉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土、植物资源,具体是指海水、沿海滩涂和耐盐植物资源。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km,面积大于500m2的海岛6900多个,海岛岸线长约1.4万km,滩涂面积594.2万hm2,集中分布在沿海省、市、自治区(表2)。由于入海江河携带大量泥沙,河口滩涂还以每年2万~3万hm2的速度继续淤长[7]。据2002年赵可夫教授研究,我国共有耐盐植物502种,分属71科,208属,包括草生植物、灌木和树木,在湿地、沿海滩涂、沼泽地带以及干早、内陆盐化沙漠均有分布,可作为粮食、饲料、药材、纤维与化工原料及绿化与观赏的耐盐植物。广阔的滩涂面积和丰富的耐盐植物资源,为我国发展海水灌溉农业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4.2技术支撑条件长期以来,我国在致力于耐盐植物的栽培,栽培技术发展迅速,海水灌溉农业的技术条件也日臻成熟。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将培养的细胞或愈伤组织通过盐胁迫诱导耐盐突变体,已经在部分农作物、草本植物、部分树木上取得一定成功,对多种蔬菜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11],为我国发展海水灌溉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3政策保障条件随着海水灌溉农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海水灌溉农业模式逐步为社会公众所了解,并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我国有关部门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和工作会议进行专门研讨,并将相关课题列入科技发展计划予以支持。随着海水灌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沿海省市将会制定和完善促进海水灌溉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增强技术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海水灌溉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条件。
[关键词]地质;土壤;重金属;污染;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286-01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过量累积引起的污染[1]。过量重金属将对植物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使其营养失调。重金属难以在生态系统中转化、处理,并通过食物链层层传递最终在人体内积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3]。
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大气、污水、固体废物、农药化肥等多种来源,不同来源的污染治理方法也存在明显差异。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气沉降。冶金、重化工等工业过程会产生含有重金属的粉尘或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通过自然沉降和降水污染土壤。
2)污水污染。工业、生活污水如果未经处理就进行排放,将携带铅、铜等重金属元素进入河流或地下水中,影响人类、牲畜、农作物安全用水。
3)固体废弃物。生活、医疗、工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在堆放或处理过程中,由于日晒、雨淋、水洗,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水体扩散。
4)农用物资。农药、化肥和地膜长期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高毒农药含有铜和锌等重金属元素,一旦喷洒到农作物上难以转化、处理,造成粮食、水果重金属超标,造成食品不安全。
2.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地质因素分析
我国的南北方地理区域气候、经济发展差异,土壤地形、地质差异,将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地质因素特性。具体分析如下:
1)南北方差异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我国南方地区经济较发达,尤其是有色金属产业、外贸加工业较为集中,导致土壤重金属超标严重。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2)耕地土壤污染特点
耕地土壤污染主要由于含有重金属的农资使用、工矿企业重金属排放物迁移污染,并且前者具有全国普遍性,这主要因为我国农药、地膜安全标准较低所致。根据统计,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率超过1/5,主要污染物为砷、铜、汞、铅、铬等,并且呈现污染程度逐渐加剧的趋势。
3)酸碱地质差异
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土壤的酸性土壤。南方土壤受到气高温高、强降雨量影响,pH一般低于6,较强的酸性土壤对铜、锌等金属元素具有天然的吸附能力。而我国北方地区多呈现盐碱地质。不同酸碱度土壤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能力也不相同。
4)矿山矿区差异
我国中南地区分布较多的金属矿山,由于采矿长流程、大滞后、多变量耦合工艺的影响,导致矿山不同区域土壤具有差异的重金属污染特性,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矿区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以标定重金属污染元素以及量级程度。不同矿区的污染程度、重金属元素具有明显差异。
3.基于地质因素考虑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
1)农药污染土壤的治理
对于农药、化肥、地膜等农资污染的耕地土壤可以采用热脱附技术进行治理以提高土壤的自我更新能力,保持土壤的活性。在采用该技术时需要控制两个参数指标即加热温度和保持时间以控制污染物在不同相之间的迁移转变,尤其是将重金属通过蒸发、排放、冷凝、剔除等处理至达标后进行无危害转移与安全排放,以避免土壤的二次污染。
2)盐碱土壤污染治理
在盐碱地的耕作过程中,利用粉垄螺旋钻头设置底层粉垄暗沟系统,利用天然降水的下渗运动,使土壤中的盐分下沉,并借助粉垄土壤疏松在氧气、微生物等作用下,使土壤中的部分盐分下移,增加了微生物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吸着和转化。
3)土壤污染的固化稳定处理
土壤污染的固化稳定处理其原理为削弱土壤金属元素的迁移扩散能力,避免重金属污染的传递与二次污染以降低其危害,消除其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该技术并不是消除重金属,而是隔绝其对其它环境的影响。图1显示固化稳定化处理在土壤修复治理方案中使用率达到22.2%。
4)酸性土壤的治理特点
酸性土壤对重金属元素的易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s Ni Pb Cu Cd Zn Cr Hg,空间分布不均匀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d As Pb Zn Cu Cr Ni Hg。Cd的含量与pH值呈正相,As的含量与F的含量呈正相关性,Cr、Hg的含量与F的含量呈负相关性,Cr、Cd的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性,Cu与As、Cu与Ni、Hg与Cr呈正相关性,Zn与Pb、As与Ni呈负相关性。
5)矿区污染土壤的治理特点
针对金属矿区土壤污染特性,有针对性的对其Zn、Pb、Cd、Cu和As等金属元素进行吸收、转化与格力处理。并且,根据矿山不同区位的污染程度设定不同等级的重金属处理标准,在有限污染处理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矿山土壤综合治理的最优化效果。可见,针对矿区污染土壤的特点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4.结论
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其污染治理受到污染源多样化、异质性影响存在较大难度,因此该课题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针对不同地质因素重金属污染的形式存在差异这一特点,提出基于地质因素考虑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所提方案对开展土壤重金属治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龙君,袁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技术[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08).
浅谈园林工程的造价管理
杭州地区月季养护管理技术初探
切实提升绿化工作科学化水平
“水下森林”构建施工技术
杭州花境的配置模式和应用研究
竹文化及竹子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凌云道高——圆柏盆景造型制作
一位园林大师的情趣与境界
诸暨盆景的发展方向初探
风景园林学科需要开展评论
浅析园林绿化与海绵城市的关系
坚守本根继往开来——西湖感悟
建筑绿化设计与施工实用技术解析
现代景观中乡土元素的运用及表达
平阳县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浅析
从城市绿化到彩化的初步探索
平湖市古树名木现状与资源保护对策
千岛湖珍珠广场景观工程建设纪实
新版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出炉
平湖市古树冬红山茶的复壮浅析
第十届园博会先进城市单位个人被表彰
开放大气、生态包容、精致和谐的浙派园林
发挥绿色植物减少污染和粉尘的作用
植生袋绿化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
健步生态绿道享受幸福生活
淳安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成立
日本古典名园赏析(十五)龙安寺庭园
关于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讲话和论述摘要
城市公园配套服务项目经营管理暂行办法
宁波梁祝文化公园新建及改造景观设计工程
论瑞安市林垟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浅谈楠溪江流域两侧滨水公园的设计和建设
优秀彩叶树美国红栌的栽植与繁育技术
缙云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谈谈重视和提高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档次问题
论观赏作物在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山地风景楼阁选址和构图浅谈——以湖州仁皇阁为例
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浙江园林更好发展
江南园林中的生活之园——以南浔近代园林为例
我国工业遗址设计案例分析——中山歧江公园
乡土、节约:基于场地特征的地域性景观设计探讨
全省城市园林绿化掠影城市公园、道路、滨水绿化篇
仿古园林在绍兴市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施工实践
瓜渚湖景观改造二期工程勇夺“钱江杯”背后的故事
喜悦的秋季植物的舞台——秋色花园植物配置技巧问答Q&A
建筑智能化通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S)令筑设备节能,主要包括空调控制、制冷控制、热力控制、电力控制、给排水控制、照明控制、电梯控制等子系统,对建筑物及建筑群内的空调、通风、变配电、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及电梯设备,实行集中监视、自动控制和统一管理,实现设备的高效、节能和最佳运行状态。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市场巨大,在2005-2011年期间,新建智能建筑面积约22.18亿平方米,智能改造面积4亿平方米,以智能化单位成本为120元人民币/平方米进行测算,50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智能改造将达6万亿元人民币。建筑节能推动建筑智能化加速发展,在2003-2011年间,我国建筑节能服务产值从5.58亿元人民币提至441.96亿元人民币左右,复合增长率达72.72%。
关于生态建材的发展方式和对环境协调性的改进,日本学者三本良一教授总结了4类创新方法,即产品改进、重新设计、功能创新和系统创新。其中,系统创新对环境协调性的改进最大,花费时间最长,难度也最大;而产品的改进相对简单,对环境协调性的提高也最小。需要强调的是,生态建材的发展不能以过分牺牲使用性能为代价。同时,生态建材使用性能的要求不一定都要高性能,而是指满足使用要求的优异性能或最佳使用性能。在生态建材发展的重点方面,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关注按照环保和生态平衡理论设计制造的新型建筑材料,如无毒装饰材料、绿色涂料,以及采用生活和工业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有益健康和杀菌抗菌的建筑材料、低温或免烧水泥和土陶瓷等。从宏观来看,我国发展生态建材的重点应放在引入资源和环境意识上,采用高新技术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建材进行环境协调化改造,尽快改善建材工业对资源、能源的浪费与污染。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许多学者提出了生态建材的有效发展战略。
1、建立建材生命周期(LCA)的理论和方法,为生态建材的发展战略和建材工业环境协调性的评价,提供充分科学依据与方法。
2、以最低资源、能源消耗,以及最小环境污染代价生产传统建材,如用新型干法工艺技术生产高质量水泥材料等。
3、发展大幅度减少建筑能耗的建材制品,如有轻质、高强、防水、保温、隔热、隔音等优异功能的新型复合墙体与门窗材料。
4、开发拥有高性能、长寿命的建材,大幅度降低建筑工程的材料消耗和服务寿命,如高性能水泥混凝土、保温隔热、装饰与装修材料等。
5、发展可改善居室生态环境和保健功能的建材,例如研发具有抗菌、除臭、调温、调湿功效,并屏蔽有害射线的多功能玻璃、陶瓷、涂料等。
6、发展能替代生产能耗高、环境污染大,且对人体有毒、有害的建材,如无石棉纤维水泥制品、无毒无害的水泥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等。
7、开发工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技术,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优异性能的建材,如利用矿渣、粉煤灰、硅灰、煤矸石、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生产各类建材。
关键词:沸石;重金属;土壤修复;应用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00-1
0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土壤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土壤重金属已经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及作物的生产,并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近年来不断暴露的砷、铅和镉等重金属中毒事件表明,重金属已对部分地区人群健康构成严重的危害。目前,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并由此针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之一。
1 沸石在土壤改良中应用前景良好
天然沸石是一种含水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架状铝硅酸盐矿物,具有较强的选择吸附性能、离子交换性能和较大的吸附容量,在改良土壤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我国天然沸石储量达40亿t,位列世界前茅,年生产能力800万t。沸石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晶体架状结构的沸石,中间形成很多的空腔和孔道,就使其能吸附并储存大量分子,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沸石晶体骨架中阳离子与骨架联系较弱,当其与某种金属盐的水溶液相接触时,两种容易发生阳离子交换;沸石的内部比表面积很大,每克沸石的比表面积可达355-1000m2,其结晶骨架上和平衡离子上的电荷局部密度较高,并在骨架上出现酸性位置,使其具有固体酸性质,是有效的固体催化剂和载体。
除此之外,沸石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酸性。由于沸石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在使用和再生时,往往要遭受高温和强酸的作为,所以沸石的耐高温和耐强酸的性能较好。
2 沸石在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现状
据报道,世界各国矿业开发所产生的尾矿每年就达50亿t以上。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开采各种矿产资源,在矿产资源挖掘、选矿和冶炼过程中对周边的土壤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在广西、云南、湖南等矿业大省更为严重,目前这种局面并没得到很好改变。近几年来,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措施,但由于技术不成熟和资金缺乏等问题,土壤环境的根本性改善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目前,针对土壤污染而展开的修复工作层出不穷,一般集中在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化学修复和农业措施等这四个方面进行修复。
沸石在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盐碱地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和污染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也开始对沸石处理重金属污染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研究。比如,江伟武等利用沸石分子筛处理含汞废水时发现,沸石分子筛对二价汞有较强的去除作用,并有较大的吸附容量,按汞与分子筛质量比为32mg/g进行处理,汞的去除率达99%以上。刘伯元等发现,沸石还可以与化肥混合或者作为复合肥施用,可以减少有效营养元素的流失(达20%以上),并能改良土壤性能,显著降低农业种植成本。有研究表明,沸石配以骨炭施入土壤中可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使轻度污染土壤上的蔬菜达到卫生安全标准。沸石对土壤重金属铅具有一定的钝化效果,可有效抑制土壤铅的迁移及生态有效性。可见,合理施用天然沸石可钝化土壤中重金属,降低重金属的活性,从而降低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在低污染土壤中应用广泛。
沸石还可人工合成。Xavier Querol等施用粉煤灰合成沸石达到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固定的目的,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经过试验,当每公顷土壤中使用25000kg的沸石时,大多数金属(Cd, Co, Cu, Ni, Zn)的浸出能力就下降约95-99%,土壤中重金属被钝化了,对作物的毒害也就相应减弱了。王焰新等也认为合成的沸石在处理水中重金属时,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容量比粉煤灰的高。Wei yu Shi等则综述了天然沸石修复有害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方面的理论后认为应该侧重于对天然沸石的单/联合整治。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利用天然沸石能降低土壤中活性锌的含量,但对酸溶性铅和镉的含量不产生影响。
3 沸石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的展望
沸石的利用是一项新兴的高效修复技术,其来源广泛,成本低。我国煤矿资源丰富,钢铁水泥等工业比较发达,如果能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对污染土壤进行固化,不仅成本降低了,而且还实现了在钢铁水泥工业中粉煤灰的回收利用,大大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从而达到空气与土壤的a双重处理的效果。所以利用沸石来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同斌.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J].金属世界,1999,(3):
10-11.
[2] 韦朝阳,陈同斌.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地球科学进展,2002,(6):833-839.
“本地之所以多产原生态特色山珍奇味,源自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
好山好水产出优质农产品,这是大家的常识。可你有没有想过,优质农产品之所以具有出众的品质,只是因为良好的水土光照条件吗?如果只考虑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这一因素,完全人工干预的厥姨跫下的农产品应该是品质最优秀的。这显然与常识不符。看来,除了必备的生长条件,造就优质农产品的,还有其他因素。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梁鸣早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梁鸣早引用了孟子的名言,先贤总结出需要在逆境中培养人才,对于作物的栽培,何尝不是如此呢?
受苦不是目的,关键是激发出内在潜能。对优质农产品栽培而言,外部胁迫是为了打开作物的次生代谢,培养作物的免疫功能,提升作物品质。
梁鸣早介绍,中国农科院李纯忠研究员上世纪70到90年代对我国“名特优农产品的土宜”问题进行跟踪调查,提出:“凡是出了名的农产品其品质优良者均产生自土壤、气候条件特殊的恶劣环境之中”。
李纯忠在广泛考察优质农产品的原产地之后发现,它们要么处于石砾的恶劣土壤环境,水分障碍、养分亏缺,如名贵茶叶武夷山大红袍、庐山云雾茶等,生长在迷雾沛雨、烂石砾壤之中;要么处于盐碱地等具有土壤障碍性因子、生长条件恶劣;要么管理技术特别,需要环割、刀砍、斧劈;要么需要天寒地冻的天气条件等,如冬虫夏草、高山雪莲,在正常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很少见名特优品。
受到李纯忠关于名特优农产品土宜理论的启发,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刘立新继续研究,怎样能在良好的土壤条件上生产名特优农产品呢?怎么样才能使植物具有防控病虫草害的能力呢?他从植物生理和栽培角度思考,总结出生产优质农产品的三个要素:一是环境胁迫或人造胁迫。二是基因控制,即优良的品种。三是营养元素的平衡供应,作物所需的不同营养元素供应强度均衡。
优良品种证明作物基因经过了大自然的筛选,本身品质就是过硬的。营养元素的均衡供应,不只是氮磷钾,而是指在人工栽培的环境下,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还要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营养。
对立志培育出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者而言,人造胁迫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其实,人造胁迫并不新奇,传统农业就一直在应用这种方法。
“秧薅三遍出好谷,棉薅七遍白如银。”梁鸣早引用了古代通俗读本《教儿经》中的农谚,意思是说,水稻田要薅草,挠秧至少三遍,就能够生产出好的稻谷。这里的好字,包含产量和质量的双重含义。在华北平原流传着“锄地九遍的谷子比锄三遍的好吃”说法。棉田也要勤锄地,“白如银”是指明显改变棉花的产量与品质。这条农谚讲的就是人造胁迫对农产品品质提升的作用。
人造胁迫对于作物生长过程来说有四两拨千斤的的作用。传统农业措施如插秧、移栽、中耕除草、环割、修剪、整枝、打叉、抹赘芽、多次收割、多次采摘等都是老祖宗发明的实用技术,是对植物的人造胁迫,可以帮助作物较早地打开次生代谢途径,使作物自身产生抗击各种逆境环境和灾害性天气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作物对病虫草害抗击的能力。
一些有效的人造胁迫做法也得到了传承。比如,人为干扰断根是烟农世代总结出来的经验,现在仍在沿用。断根后的烟草根系更为发达,因为断根开启了烟草的次生代谢,发达的根系确保营养更充分吸收,从而提高了烟草的品质。
梁鸣早还从植物生理解释了外部胁迫到优良品质之间的关键――次生代谢。在了解次生代谢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基本代谢。在植物遗传基因的控制下,作物所进行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物质代谢、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等,决定着作物形态、产量,并对作物的品质产生影响。这就是植物的基本代谢。基本代谢过程中能够生产植物的基本营养元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