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高校教育信息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通讯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多种多样的信息交流手段渐渐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所以现代化教育应该利用好这种高科技手段,通过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教育资源共享网络等手段来讲高校教育的质量提高一个台阶,这正是信息化社会对于高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历史发展所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信息化教育素质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面错综复杂的信息大潮时对于信息的筛选与处理能力,这表征了一个学生在现代社会获取知识与技术的能力。
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仍旧处于一种资金与物资都较为匮乏的阶段,同时因为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导致我国教育发展十分不均衡,除了少数高校拥有大部分的优秀教育资源外,其他学校的教育水平均较低,很多学校在信息化教育也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这就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教育水平不可同于而语,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硬件教育设施的配置上,我国处于很落后的水平,只有国内几所世界一流的院校拥有搭建在校园网平台上的互联网教育设施,其他学校还停留在机房式的教育模式;同时软件设备也落后于其他国家,同时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都较低,不足以达到较高水平的授课水平,所以由此可见我国在信息化教育方面处于严重脱节的状况,这就让我们当代人肩负了十分沉重的负担与责任,从自身做起,加强信息化教育的落实与发展工作。
2、加强信息化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教育对于当代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其可以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授课相结合,做到相辅相成的辅助效果,一方面提升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效率与内容的充实度,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有着更为方便的渠道来复习与整理教师上课所讲授的内容,这样可以将我们高校的教育水平提高不止一个档次。因此对于信息化教育的衡量标准我们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信息素质来表示。
信息素质作为衡量教育手段科技含量的主要参考指标,同时其也是对于学生从众多繁杂的信息海洋中提取自己所需信息能力的表征。信息素质包括几个方面,其中有意识、能力与道德几个方面,在当今社会上由于信息的复杂性与包容性,导致很多信息内部含有不良的杂质,因此学生能够通过道德素质来有效的过滤掉那些对身心无益的部分,这十分需要学生具备信息素质的能力;同时面对冗杂的成堆的相关信息,学生如何能够迅速快捷简便的选取出对自己研究方向有裨益的信息群,这是一个能力素质的体现。因此在这个繁杂的社会信息大潮中,我们高校教师要通过加强信息化教育来充分的巩固学生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最便捷的途径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3、加强信息化教育的几点建议与决策
3.1过硬的教师队伍是顺畅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在培养学生信息化素质之前,我们应该保证自己的教师团队有着过硬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有较高的信息化处理知识、科研水平以及先进的信息观念,这样才能担负起传道授业的重要责任,但是由于当前教师团队的年轻化,导致很多中青年教师并没有经历该方面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在实际的教育中略显捉襟见肘,因此学校方面应该主动的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通过校内的计算机培训、互联网知识讲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信息化大潮对我们教育工作的影响等方面的学习,在学校内部培养一批有着国际信息视野的优秀年轻教育人才,同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运用所学到的多媒体技术,让整个课堂更加充实与高效,通过多种教授方式的结合,让课堂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视野与接受能力。
3.2具备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团队是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学校这个自由而开放的场合,适当的管理也是十分必要与关键的,尤其学校管理层均为中老年人作为领导的现状,其对于管理十分在行,但是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却很差,当然现在相关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目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改善这种:首先是学校直管部门通过配置符合学校当前现状的培训来对高层的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指导,让其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积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有效管理;其次加强校园管理部门与信息化素质教育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实时的报告学校信息化的进程与发展情况;最后通过定期召开部门信息化工作例会,来通报近期信息化管理过程发现的问题与疏漏,进而通过相关部门的综合调度来实现中长期的既定目标与信息化管理的实践。
3.3良好的信息化素质是当今衡量人才的关键指标
在当今社会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衡量中,信息化素质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考虑依据,因此作为现代学生培养的重要温床,高校应该从学生入学之初就抓紧信息化方面的教育,同时就一些就业出口较窄的专业重点培养其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同时跟进计算机与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教育,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对于学校的建设也应该以人为本,加强图书馆相关方面图书的购进,同时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在学生课余时间添加相关技术方面的讲座与培训,进一步的拓宽学生的眼界与信息化接受与处理能力,让其更能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朱顺兵.高校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01:9-12.
[2]刘辉,周艳玲,许弥韬.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3:146-148.
关键词:云计算 高校教育 信息资源 教育信息化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指在高等院校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全面深入地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节,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作为一种全新的计算服务模式,其安全可靠、易扩展的数据存储和超强的计算能力应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推力。
1.云计算简介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1]。云计算通俗理解就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载体提供基础架构、平台、软件等服务为形式,整合大规模可扩展的计算、存储、数据、应用等分布式计算资源进行协同工作的计算模式。从根本意义上说,云计算就是数据存储在云端,应用和服务存储在云端,用户充分利用数据中心强大的计算能力,实现各自业务系统的自适应性。
1.2 云计算的体系架构
云计算是一组服务的集合,其具体体系架构:最底层为基础设施即服务层(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在此将基础设施资源(计算、存储和网络)以服务的形式提供,它不仅包括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而且还要保证用户访问时的网络带宽,具有在特定的服务质量约束(QoS)的情况下出租计算机或数据中心的能力,使之能执行任意操作系统和软件。在基础设施层之上是平台即服务层(Plaform as a service,PaaS),这一层向用户提供了更高性能更个性化的基础硬件和软件服务,是整个云计算系统的核心层。主要包括并行程序设计和开发环境、结构化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管理、分布式文件系统以及实现云计算的其他系统管理工具,如资源部署、分配、监控管理、安全管理、分布式并发控制等。简而言之,PaaS把基础架构资源封装成平台环境提供给用户。在平台层之上的是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这层是云计算应用最广泛的一层,为最终的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2]。SaaS允许用户从Internet访问云服务,可以在多租户运营平台下运行,采用计量服务,允许出租特定的应用程序,并计时收费。云计算平台由于采用了层次化的架构设计,结构上易于分割,便于实现和维护,接口开放,标准规范,容易组建和管理。
1.3 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灵活的自治性。云计算系统提供的是服务,服务的实现机制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不需要了解云计算的具体机制和技术,系统软硬件能够自动进行配置,提供需要的服务;2.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云计算系统由大量的计算机构成集群向用户提供数据管理服务,由数据中心的管理者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分配资源、负载均衡、安全管理等,利用数据冗余和分布式存储保障数据的可靠性。云计算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失效节点,并将后续服务请求分配给负载轻的节点,从而提供可靠的服务,保证服务的可用性,当用户的系统规模发生变化时候,云计算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自由伸缩;3.极高的经济性和服务多样性。通常组建超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相比同样性能的超级计算机成本低很多,并且各业务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地租借适合自己的云计算能力。此外在云计算平台上,用户可以支付不同的费用,获得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服务;通过虚拟化提高系统利用率,云计算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虚拟资源池,各种服务和资源都保存在云端,通过在服务器上部署虚拟机,最大程度上利用系统的运算能力,负载可以在各种虚拟资源上平滑地进行迁移[3]。
2. 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应用
2.1 云计算能有效减少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的成本投入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院校用于信息化的教学和日常办公的软硬件更新、升级以及维持现有基础IT设施的运转维护都会支出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而采用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就能有效减少院校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成本投入。一是云计算可为学校提供经济的应用软件定制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是云计算提供的一种服务类型,它将软件作为一种在线服务来提供。学校可以低成本甚至免费使用云服务提供的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电子邮件系统等。作为客户端的本地电脑只需运行支持云计算的操作系统如Linux操作系统和Firefox、Chrome等浏览器即可享受云服务,应用软件的更新和维护全部由云计算来实现,这不仅能保证院校随时使用最新版本的应用软件,而且极大地减少了为维护、升级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而投入的费用。二是通过云计算提供的网络基础架构,可以为院校节约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成本。在云计算模式下,大量的复杂计算及存储工作都被放到了网络云端中,作为个人用户端可以简化到只需一个浏览器的设备就可以享受到云计算带来的方便快捷的服务。正如比尔・盖茨在一次演讲中说:“有了云计算,个人用户的内存只需640K足矣”[4]。
2.2 云计算有利于实现各高等院校信息资源的共享
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已经建设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并且还在建设更多的教育信息资源,由于各院校地理位置的分散和交流方式的单一性,导致其教育信息资源出现“孤岛”现象而不能共享。采用云计算服务则可有效消除各院校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云计算提供了比网络技术更强的管理机制、自动化部署和高层次的虚拟化,将实现各教育机构网络环境上的最大化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各院校可以将教学软件、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图书等信息资源放在供应商提供的云服务器上,通过云网络他们将可以共享云中所有的信息资源甚至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现有分散孤立、本地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将转变成为一个与具体IT基础设施无关的强大统一的通用信息平台,以成千上万的云服务器为依托,该平台将拥有极其强大的计算功能和海量的网络资源,而彻底改变现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资源重复投入、虚拟化教学设备运行缺乏支持、子系统各自为政的现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5]。
2.3 云计算为院校信息资源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为各高等院校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对院校至关重要,然而多数院校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却相对匮乏。此外,病毒和黑客的攻击手段也在改变,数据存储的安全形势较为严峻。云计算可以采用云存储技术为院校建立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专业、高效和安全的数据存储和维护保管,从而不用担心由病毒和黑客的侵袭以及硬件的损坏所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这为各院校信息资源的安全可靠提供了有力保障。
2.4 云计算催生更为高效自主的学习模式
云计算的应用将为高等院校学生提供内容更全面、资源更丰富、时间更自由、空间更广泛的学习环境。在云计算环境中,学生在课余可自行创建和管理学习时间和空间,选择所需任何院校放在云中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进行自主学习。在云计算支持下,云服务将会为学生提供各种个人学习系统和工具,学生只需通过浏览器操作即可获得所需服务,极大降低了网络学习环境构建的门槛。学生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与教师实施互动和在线答疑。通过云计算,学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学习课程的相关内容,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资料与他同学共享,组成学习小组实施跨班级、跨专业、跨学科领域的共同学习。
3.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云计算的应用能够在经济性、便捷性、安全性等方面有效促进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发展,然而云计算作为新技术的应用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针对云计算的技术构成及环境支撑的特点,将其有效应用于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发展,也存在一些制约问题亟待解决。
3.1 网络建设问题
由于云计算的应用基于网络传输,因此它对网络带宽等基础设施建设有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国内网络标准明显还不能满足云计算应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了追求较快的响应和传输速度,建设更为健壮的国内互联网络将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
3.2 公共标准问题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技术的应用,至今为止还没有出台一个正式的公共标准。云计算涉及的参与方众多,除了终端用户的认同和配合之外,云计算各个层级的技术支持商、应用提供商、业务运营商等都需要相应的业务协作来最终为院校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如果没有统一的公共标准,用户的应用程序就可能在不同云计算平台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因此,云计算建设部门必须统一各参与方云计算平台的技术体制、数据格式和软件标准,为实现平台与平台、平台与装备间的兼容性与互联互通打好基础。
3.3 资源分配问题
从理论上说,利用云计算技术,用户只需要通过联网的本地终端就可以使用“云”中的相关资源,但实际操作中为了安全和稳定,也为了在云服务中断或失效时,信息系统仍然能够正常地提供相关的服务,显然不能把所有的数据资源都放在“云”中,必然要继续在本地保存一些常规重要数据来作为云数据的一个备份。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通过研究、论证对现有数据进行梳理,以确立哪些数据资源必须放在本地,哪些数据资源迁移到云计算平台。
4.结语
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技术,它反映了当前网络共享、共建、共赢的特征,宣告了低成本提供超级计算服务的可能。虽然目前云计算在教育息化化建设中的应用还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但随着不断探索研究,云计算必将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MILLER Michae1,云计算[M].姜进磊、孙瑞志、向勇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DISA.GIG content delivery service(GCDS)[J].GCDS on the Edge-Monthly Newsletter,2010:2.
[3]万利平、陈燕.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9):21-22.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建设
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等,为了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改变,通过当代信息技术,提升信息传递于反馈,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过程的效率。其主要表现为一种全面性与综合性的工作,也表现为一种整体性的信息化,涉及到了高校的各个部门。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利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突出信息资源集成与整合,科学、全面、规范地管理高效信息资源。
1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现状
1.1“重物轻人”、“无人驾驶”
信息化时代中,很多高校教育管理建设缺乏专业的技术队伍,往往忽略了人的投入,比较重视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投入。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各级领导要重视信息技术领域人才的引进,培训现有工作人员信息技能,才能有效地保障信息化建设投入后的产出和效益。但是事实上,在教育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素质问题,制约了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和质量提升。在信息化能力与素养方面,很多高校管理人员不能与时展同步,信息素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高校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需要。
1.2认识不足,定位不明确
由于信息化发展与建设没有被提升到应有的工作日程上,高校教育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出现诸如相应配套政策、制度与措施的缺失。并且由于一些教师忽视信息技术,对教育技术理论、信息素养的综合应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缺乏重视,导致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定位不明确。作为一个新概念,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包含着诸多要素,会造成理解的片面化,甚至有些高校把校园网络的存在作为评价的唯一因素,并不重视网络的使用、运行等。并且在此过程中,很多领导认为教育管理信息化“消费大、作用小”,需要耗费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是一种“额外”的工作负担。
1.3缺乏完整、统一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
信息化时代中,国家非常重视高校信息管理网等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满足各级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需要。当前,由于办学方式、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很多高校并没有实现育管理信息标准的目标,使高校间的资料与数据共享和参考出现困境,造成了信息不完整、不兼容、不规范的问题。另外,由于数据中缺乏统一的标准,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较为明显,造成了信息交流屏障,甚至出现了信息垃圾,导致高校难以发挥信息的作用,严重阻碍了信息管理网的建设和完善。
1.4教学管理系统滞后于信息化制度
当前,很多高校教学管理容易导致管理系统的运行陷入信息化建设困境,使教学管理系统设置在不同程度上存着很多不足。同时,教学管理工作范围广,涉及多个部门,难以实现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使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另外,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中,也存在着很多滞后的问题,造成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短板与薄弱,首先,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制度约束,导致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哈难以得到保障。同时,在具体工作中,现代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各级人员制度的缺失,导致责任难以明确,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混乱。
2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
2.1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建设队伍的质量
在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中,需要技术专家队伍和教育专业队伍,其中技术专家队伍要具有信息与软件等方面的开发能力,教育专业队伍要具备熟悉管理流程与精通管理业务的能力。首先为了进行系统业务流程的编制,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在要求与目标的提出中,需要管理专家提出建议,其次为了是教育管理工作实际落实带具体的系统设计中,在系统工业人员进行系统设计与分析的环节中,需要不断地与管理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实现系统的高效、科学与便利。同时,在信息系统工作过程中,人员队伍之间要协调、协作与稳定。另外,伴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全程,操作人员要进行全过程的技能培训,保障教育管理信息体系的正常运行。
2.2转变观念,合理定位
为了适应、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在信息化时代中,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通过网络与计算及等一系列信息资源实现高校的信息化改革,切实熟悉与适应当前的信息化环境。同时,高校相关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围绕着教学方式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在,通过思想的更新与改变,突破全体教职员思想,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从理想走向现实。在此过程中,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认识到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推动作用,认清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价值与基本内涵,使学校各项工作与教育管理信息化有效融合。
2.3实现标准和资源的统一化
为了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标准与统一成了高校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重视和强调的。因此,为了加快高水平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启动与推行,高校应该从多维度考虑,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针对统一的电子身份认证、个性化信息门户、继承全面的信息系统等进行完善,有效的调动各学院和智能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联合建设、共同投资的态势,从而规范统一、有序、共享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2.4健全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
针对当前各部门之间封闭状况,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加强互通性与兼容性,提升建设的实际性与针对性,从而有的放矢的推进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达到高校各管理部门具体工作的协同合作,实现整体化效应。针对难以或无法整合的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结合相关标准,建立与系统对接的统一接口,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完整化、系统化的数据处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教学信息化制度,有效地保障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施建国,项小仙,程莉莉.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4).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信息化建设
作者简介:杨冯圆(1984—),女,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云南艺术学院文学硕士,现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高校讲师,研究方向:音乐理论,音乐表演实践教学
在当前社会中,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转变为高能力、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而高职院校是直接面向社会培养此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在高职院校当中音乐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音乐教育,高职院校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加强音乐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体系,能够更加高效、直观的开展音乐教育,从而促进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于高职院校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基于现代化教学环境,结合信息传递的基本方法,以及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心理过程,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和利用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育信息化当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组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构建知识信息,从而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1]。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信息化来说,首先应当对教育基础设施进行大力建设和发展,其次应当加大力度开发和应用优质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最后,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系统,实现音乐教育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程度不足
音乐教育信息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和老师对其概念和意义不够了解,思想意识仍较为保守和陈旧。因此,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对于音乐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长期忽视,使得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信息化网络十分滞后。即使一些高职院校建立了音乐教育信息化系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认识程度不足,也没能对其进行充分的应用,甚至将其视为一种负担。
(二)设备器材缺失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操作性极强的科目,需要大量的音乐器材。而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音乐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对于音乐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十分不足[2]。在很多高职院校当中,都没有专门的音乐演出礼堂,每年用于购置和维护音乐器材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大多数学校甚至没有一架专业的钢琴,仅仅只有电子琴。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往往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仅靠讲授和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但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同时也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音乐的内涵与魅力。
(三)教师能力有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来说,教师不但应当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也需要掌握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但是,当前很多音乐专业的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系统和设施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当中难以熟练的操作和应用。还有一些教师认为音乐信息化教育就是将板书转换成PPT的形式进行展示,没能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中对于教学资源的交换、共享和整合。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信息化建设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程度
在当前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应用。在教育领域当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转变能够极大的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3]。因此,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当中,学校应当加深对教育信息化的了解和认识,充分体会到其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基于此,加大力度进行音乐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从而在高职院校中确保音乐教育信息化的良好实现,提高音乐教育的实际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
高职院校要认识到音乐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程度,适当的加大音乐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确保拥有充足的资金,用于音乐教育设备的购置和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建立。这样,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讲授和板书式教学模式,利用丰富的音乐器材,以音乐教育信息化作为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能力。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实践来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最终实现音乐素质与音乐能力的提升。
(三)强化教师培训
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当中,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虽然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随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师在具备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掌握良好的使用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能力[4]。对此,学校应当加大力度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教学信息化当中的各部分内容,从而提升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效果。
(四)注重教学资源与全媒体的配合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空间等新媒体涌现出来。因而,在信息化背景下的“移动学习”也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凭借信息技术,不受时空限制。因此必须积极开发研制适合“移动学习”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要,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开阔性。高职院校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对于当前的人才来说,音乐是提升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职院校应当加强音乐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充分发挥其对资源的高效利用能力,推动高职音乐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宗晓倩,汤慧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31:149-150.
[2]姚雷.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5:176-177.
[3]卢华丽.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08:289.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快。另一方面,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很不平衡,有许多理论性、政策性、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解决,与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政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信息化建设相对要明显滞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严重制约了音乐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音乐方面信息资源比较单调。高职院校的音乐信息资源多以课件、音乐欣赏为主,很少有自由的学术探讨之类的资源,比如可以通过当前比较流行的话题进行自由的探讨,把音乐教育与政治经济紧密联系起来,站在历史的、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音乐在其中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音乐专业内。展现学生风貌的内容内容不多,网站大多把精力放在了资源的提供上,在给学生的空间上,基本只是提供一个简单的论坛,没有专门的视频板块。
(三)音乐教师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意识淡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和实现的契机,信息化技术设备更新速度快,要充分发挥效益必须要有先进、科学的管理相配套,需要有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参与其中。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音乐教师习惯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缺乏积极性,知识更新速度太慢,跟不上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减缓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音乐教师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课程的整合是搞好音乐教学信息化的关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使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作为音乐教师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并且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学习,而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还要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录音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媒体,使学生在钢琴、声乐等课程学习中,不仅领会教师的指导,而且可以将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自己理解的内容含义进行重组、创作,使自己表现的音乐艺术更加感人,更加富有个性。
在实施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如下基本方法策略: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大前提下,可以录音或视频播放等手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充分搜集利用资源是搞好音乐教学信息化的基础
如果把上一堂信息化的音乐教学课比作建造一座大楼,那么各种信息化资源无疑就是建造大楼所必需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没有这些材料,本事再大的建筑师也不可能两手空空平地造起高楼来。利用信息化资源越全面、越丰富、越多样就越好,这样在制作课件时才有选择与整合的余地。应该说充分占有资源是搞好音乐教学信息化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虽然很具体,甚至很繁琐,但我们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因为“基础”扎实了,“大楼”才能巍然屹立。在选择资料时就能“挑精拣肥”,运用资料时就能“游刃有余”。
三、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如何学习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空间建设,必要性,可行性
一、相关理论概述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在未来将在教育云平台上进行展现,随着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应用,根据教育部的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将为现有的教育网、校园网进行教育信息化升级,新一代教育网必然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空间教学是指通过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师生建立个人网络学习平台,让网络空间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中。
二、具体分析思路。基于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以部分高职院校空间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案例,根据我国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结合我院目前教育教学的实际以及今后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空间建设研究为切入点,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空间建设与使用研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教与学空间的互动功能,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实现教学优质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研究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以此推动学院以及带动重庆市高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纵深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教育信息化空间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新世纪以来,中央把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书记强调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国家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步入快车道,特别是近年来,教育信息化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开始从分散建设向整体规划、统筹推进转型,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当前,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
“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是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其中,“三通工程”中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师生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着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我国湖南不到两年建设了职业教育师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50多万个。现在,除了湖南以外,新疆、安徽、山东、河南等省市已陆续启动建设与应用。可见“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深入普遍应用、促进教与学变革的重要发展方向。2013年国家教育部工作重点中明确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推进“三通工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重庆市教委也将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三通两平台”列入2013年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实施教育部关于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的战略部署,深化学院内涵建设,强化软实力,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院于2012年11月参加了全国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论坛,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代表、北京禾田雨橡互联网公司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12月,应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邀请,学院到湖南省考察学习了湖南化工职业学院和长沙民政职业学院基于云计算以用户为基础的资源共建共享型网络平台的应用与实践。目前,学院已成功加入教育部力推的深度支撑“三通工程”的世界大学城云技术支撑平台,并在2013年3月开始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建设。目前我院成为在重庆市率先开展“三通工程”建设也是重庆市第一个成功加入世界大学城云技术支撑平台的高校。同时,为做好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空间建设,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特制定了《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空间建设工作方案》,并于4月举行了“三通工程”建设启动仪式,我院“三通工程”建设的正式启动,预示着重庆第一所高校踏上了迈向世界大学城的新征程。
在国家及学院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旨在通过对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空间建设的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加快我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推动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作为重庆市率先开展“三通工程”空间建设的高职院校,将通过研究为重庆市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提供参考和借鉴,最终对重庆市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对教师和学生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进行研究,旨在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方法限制,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自主互动学习平台,提高教师教研水平和学生学习创新能力。丰富教、学资源,形成网络环境下教、学互助的教育新模式,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体现了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与未来发展方向。通过研究成果推进学院以及带动重庆市高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纵深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鸿俊,论世界大学城教师个人空间的六大功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5);
[2]洪亚玲,基于网络空间进行教育教学的探讨[J],大观周刊,2012(9);
关键词:高等学校 体育教学档案 信息化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随着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它给传统的档案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下,高等学校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的特点和功能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是学校在体育教学管理、体育教学实践和体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经过整理立卷归档的各种载体材料。它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和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具有以下特点:(1)事实的客观性与归档的主观性。(2)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体育教学档案的内容极为丰富,包含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体育科研等各个环节。(3)社会科学性与自然科学性相结合。体育教学工作有许多规章制度、计划与规划、文件材料和会议记录等资料既有社会科学性又有自然科学性。(4)排他的差异性和规范性结合的特点。体育教学档案能够正确地总结体育教学工作的经验,从而为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考试评分标准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有利于科学决策,宏观调控高校体育工作。使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学管理部门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本校体育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制订出切合本校实际的体育工作规划,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宏观调控,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开展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提升体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体育素质。(2)有利于体育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体育教学档案本身就是体育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通过建立教学档案,将教师零散的材料和经验系统化,同时随着档案内容的增加也丰富了体育教师的学识。(3)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4)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工作评估。在国家对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评估中,素来都把体育列为重要的评估条件,经常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要使评估结论客观、准确,符合实际,需要查看被检查学校体育工作的历史纪录,体育教学档案则能为此提供真实具体的原始材料。
2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以体育教学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纸质体育教学档案数字化及现行体育教学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确保馆藏重要档案、照片、底片及录像档案数字化,集中统一于管理校园办公自动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类体育教学电子文件,确保全校重要电子文件及数据库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并以校园网为基础,加快体育教学档案全文和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并采取实时动态管理办法,确保现行电子文件和数字化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数据库化。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具体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2.1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管理不够重视。体育教学档案应该是整个档案管理的一部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档案管理比较重视人事档案、科技成果档案、学科建设发展和管理制度档案等方面,而对体育教学档案重视不够。由于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限制了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2.2校园网与办公自动化的建设不够完善。高校档案工作高性能的软件设计还较弱,网站建设还只停留在宣传档案的法律、法规,扩大档案信息交流的初步阶段上,而体育教学的档案工作基础设施则更落后。
2.3缺乏专业兼职体育档案管理人员。相当多的高校没有专门的体育档案管理人员,一般由教学秘书代管,各类档案分散管理,有的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这样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必要的档案保护设施,对档案的安全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非常不利的。
2.4归档材料的及时性与全面性不够。高校体育教学档案资料是否健全,将全面、直接地反映高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有的高校体育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与高等学校教学档案工作规范的收集范围相差甚远。其原因有档案室没有足够重视院系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有些资料散落在部门或个人手中,没有及时移交档案室。高等学校教学类档案工作规范指出:“归档的重点是本校在教学工作,特别是教学实践各个环节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
3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教学档案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校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是开展教学改革、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做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的归档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3.1提高对高校体育教学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体育教学档案工作是体育教学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不断加强体育教学档案工作的宣传,提高体育部门负责人、体育教师以及档案员对体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他们主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按时移交给学院档案部门作进一步的整理,保证体育教学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有序性,领导要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费投入。
3.2加强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关键在人才。目前,高等学校档案界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加强档案人员多方面能力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现代化技术技能的运用,通过培训来增强档案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才能更好地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管理、技术、实施的保障。
3.3灵活掌握归档时间和文件材料的动态规律。教学档案管理者,应灵活掌握归档时间,及时收集,随时归档,不能消极等待。学校规定在每年开学的第一个季度,向档案室移交上一年的档案材料。坚决杜绝那些上交不完整、不系统的文件材料的情况发生,避免重要的体育教学档案的流失。
3.4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实现信息化。首先,建立体育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将每份体育教学档案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填写在统一格式的计算机输入卡片上。其次,建立计算机借阅管理系统,应具有借阅、预约、查找、统计等功能。第三,建立计算机统计系统,对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以及量化的管理。第四,体育教学档案缩微化。缩微化已成为档案存储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能解决档案信息存储的空间,而且在计算机处理档案信息工作中,能不断扩大信息存储量,提高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楠.教育评估与学校档案建设[J].学校档案,2003,(1):43-44.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教育档案 信息化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2.4 文献标识码:A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Higher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eaching File
ZHOU Min
(Guizhou Business College, Guiyang, Guizhou 550001)
AbstractThis paper mad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concept of college fil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alysed the necessity of it, then further analys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teaching archives information and main exist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hig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archive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alized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higher colleges; education file; informationiz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高校教学档案是教学过程全貌的浓缩,直接反映在不同时期的教学水平与质量优劣,是衡量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信息化视野下,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随着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形式,这就要求教务档案管理也必须是多样化的。如何实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档案与教学OA系统的优化整合,已成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1 高校档案信息化
高校教学档案是指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材料,是学校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活动的历史记录,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档案直接或间接地展现了教学工作的全貌,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反映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之一。
所谓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以纸质档案数字化及现行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以计算机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的一项重要档案建设。它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处理、传输、应用教务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逐步实现高校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档案信息化主要包括档案数据资料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信息化和档案查阅检索信息化三个方面。
2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档案信息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电子文档、光盘、影像等形式成为存储教务信息的重要渠道。目前,选课、排课、成绩、学籍、教材管理等教务管理系统软件逐渐普及,实现了资料信息的网络化,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在高校教务档案管理中引入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以提高教务档案的利用率,发挥教务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档案管理网络化使管理更加规范、准确、便捷。高校要适应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要求,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必须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从而拓宽档案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效率,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增强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档案查阅等要求。
其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教学工作的热点问题,加快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我国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就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第三,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务档案建设是衡量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高校教学评估工作中的重点评估对象。只要加强高校教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最后,加快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体现了教学档案的利用价值。高校教学档案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学档案对于今后教学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非常便捷、高效的教学档案资源查询服务。
3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日益渗透的今天,我国高校管理模式也发生巨大变化,高校校园网已经普及,学籍管理、在线选课等已广泛应用,但部分高校教务档案管理仍处于手工阶段,信息化程度低,缺乏规范化的教学档案收集整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教学档案的内容及分类体系方面也表现不一致,有按教学活动的归属范围分的,有按教学档案的属性分类的。在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方面整体素质不高,信息管理水平低下。没有专门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的前提基础,只有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管理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才能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另外,档案管理目前还没有形成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很多高校的教务档案管理缺乏管理制度,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归档、分析等工作无严格程序,管理缺少系统的、完备的档案标准化体系。
4 对策建议
高校要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务档案,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服务,必须加强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对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加大对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稳定教学档案管理队伍,提高整体素质水平,制定计划,逐级逐步的实施,从而实现教学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
其次,要加快教学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优化管理,促进OA系统、学籍信息、课程选课、考试成绩等的数据库整合,从而达到数字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要加强教学档案内容方面的改进,实现以反映课堂教学为主的理论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档案管理的转向;以反映教师以课堂传授知识向以反映教师科研活动档案的转变;以反映学生课堂学习成绩向反映学生研究性思维的成绩的档案转向。增加教学实践文档和教师科研活动档案的管理,增加学生科技活动档案的管理。
第四,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教学档案的标准化建设,对档案材料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等实行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逐步实现管理的标准化。
第五,要实现教学档案的信息互动。实现教学档案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互动是教学档案管理最初和最终的目标。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档案服务网交流教学信息,学生可以利用教学档案通晓课程设置情况,上课时间的变动、实现师生互动等。在迎接教学评估时,可以从教学档案中获取所需的各方面的信息。
最后,要促进高校教学档案与OA系统的优化整合。实现OA系统与教学档案管理的对接,在同一个接口中进行电子档案的接收和转发,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对接。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归档的“双轨制”制度。在OA系统中实施全面的教学档案管理,加强档案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
5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包括分类管理、用户管理、报表统计、检索查询、资料下载、通知公告等六个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1)用户管理模块。通过用户管理模块实现对使用系统的用户和用户权限的操作管理。本系统初步设置的用户类型包括:管理员、一般用户、高级管理员3类用户。如表1所示。
表1用户权限管理表
(2)分类管理模块。管理员和超级管理员具有对系统中的档案数据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操作权限,有效控制了系统中的非法访问,达到分类管理的目的。如图2所示。
(3)档案查询模块。档案查询模块含有用户基本信息、教学质量评价、教学任务、教学工作量、教学奖惩、教学研究等模块,满足了一般用户信息检索、打印、输出等基本需求。
(4)报表统计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档案资料查询。拥有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生成规范化的档案报表和统计报表。
(5)档案资料下载模块。该模块提供相关教学规章制度、文件资料和表格的下载功能。
(6)通知公告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公告、通知和相关信息的操作。
系统采用C/S的结构,应用Delphi语言编程实现了系统的功能。其中系统登录模块主要进行用户登录管理,可以选择用户名,输入用户密码,如果用户输入密码错误则给出出错提示,限制用户的登录(如图3)。这个模块还进行数据库的连接状态检测,数据库如果连接不正常则给处理错误信息,当连接不成功的时候出现设置按钮,用户可以进行数据库的检测。在程序启动过程中,有时由于网络可能出现故障导致无法连接到数据库,此时就会出现错误提示。当系统正常启动后,即进入高校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参考文献
[1]刘萍,杨俊.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分析[J].管理观察,2009(5).
[2]蔡玉芳.论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2).
[3]张文元.OA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J].兰台世界,2008(12).
关键词:高校教师业务档案 信息化建设 管理
一、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当今社会,人类正在迈进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共同构成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体系。信息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是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各发达国家无不把占有、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对日益增长信息资源的规划、管理与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发人力资源、合理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管理工作日趋现代化、科学化,对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教师业务档案,更不用说是比较完善的教师业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建立健全我校教师业务档案是非常必要的。
高校教师的业务档案主要包含教师的教学过程记录、科研过程记录、进修过程记录等方面的信息,它们动态性强,信息量大。它既丰富了人事档案的内容,弥补了人事档案程式化描述较多、记录单一的不足,又全面记录个人业务全面发展的轨迹,展示个人特点。从现在档案管理情况看,手工管理方式和简单的计算机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要求,急需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网络信息管理机制和方法。因此,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计算机存储量大,查询速度快的特点,建立起符合高校教师业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全校师资及教师个人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管理,已成为我校教师业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师业务档案信息的基础构成
1.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职称、职务、任职年限、参加工作时间、来校时间、专业、学历、学位、修业年限、毕业学校、主要工作简历、社会兼职等材料。这部分材料是教师的“外包装”,也是其它材料的基础。
2.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包括校内职称管理、评审、聘任条例;通过人员名单公布和聘任文件;初级、中级、副高、正高各级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及聘任职时间、专业技术资格证等材料。
3.教学材料。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试卷等材料,如:教师历年的任课情况、授课名称、完成教学工作量、教学计划进度表、教学事故记载、班主任工作等材料。
4.科研教研教改材料。包括教师公开发表或在各类学术会议上交流(宣读)的学术论文、论著和自编或合编的教材登记表,以及科研、教研成果鉴定书等材料。
5.奖惩材料。包括教师获表扬、奖励或处罚的文字记录,如:获奖的时间、地点、颁奖单位级别以及背景性材料;教师本人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获奖的奖牌、奖杯、照片、声像资料等。
6.考核评价材料。教师任职期间的考核情况。如:教师的学期和学年教学计划、教学小结、教学效果、同行评价、组织考评、学生评教结果等材料。
7.进修培训材料。包括外出考察报告、脱产或在职进修计划与进修报告、进修成绩等材料。
8.廉政自律考核材料。包括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状况、个人财产状况、住房等材料。
三、教师业务档案的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1.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信息数字化主要涉及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声像档案的数字化、实物档案的数字化等。纸质档案的数字化,一般通过扫描得到纸质档案的图片文件,然后进行转换和校正,将图片文件中的文字部分转换为文档文件,而将插图仍转化为图片文件,并插入转换后的文档文件中,最终形成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而声像档案则通常通过各种转录设备与计算机相连接,利用各种转录软件如realplay系列软件进行转录,最后形成相应格式的音、视频文件。对于实物档案,一般通过照相、摄影等手段形成影像、视频文件,然后按照片或声像档案的处理方案来处理。
2.档案信息编目。档案信息编目的过程一般来说,应在完成了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但这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即便档案实体并未完成数字化,但为了达到尽快利用计算机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取得管理实效,首先进行档案目录的数字化。即在传统编目基础上,首先进行计算机编目管理,档案实体的数字化暂时搁置。这种方法工作量小,操作性强,容易达到实效,对于像我校没有形成系统的档案数字化理论和技术构架的单位,尤其适合。档案信息编目所采用的技术构架,一般是利用关系数据库对档案实体的编目信息进行管理。关系数据库具有强大的排序、索引、检索能力,因此对于档案编目信息的管理非常有效。
3.档案信息检索。档案信息编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检索能力。档案信息检索是档案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表征档案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因素。检索的要求体现在检全率和检准率。由于档案分类的局限性,互相关联的档案常常分散在不同的信息门类中,因此,要提高检全率常常需要跨门类、跨全宗查询。在技术上则表现为跨表、跨库甚至跨网络的分布式查询。检准率的要求更加复杂。满足检准率的要求,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将档案信息组织成具有完美结构的“档案知识”体系;二是如何提供最适合检索目标的检索词及词序或者检索语句。
4.档案信息编研。档案信息编研就是对档案信息进行知识挖掘。它是信息时代档案管理最为重要的内容,对于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就是需要运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对文字型、图形图像型、声音型的档案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形成图文并茂的电子版档案信息编研成品。
5.档案信息传输。档案信息的传输有很多种途径,网络服务模式是计算机网络发展与档案编研工作相结合的最新途径,也是现代社会研究的热点。具体来说就是将档案信息编研成品通过网络以电子文献的形式提供给决策者,为决策者提供服务。
四、教师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深远意义
1.可以极大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效益。计算机网络提供了一条超级通道, 凡是能上网的职能部门和教师均可查阅自己权限内的个人档案信息, 他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查询大量档案信息,提高档案信息的集中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益。
2.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借助网络查询档案信息,既可节省时间,也可节约经费,从而可以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3.可以减轻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利用网络技术传播档案信息,可以相应减少实际到档案馆利用档案的人次,从而相对减轻档案馆在阅览条件、接待人员安排、检索工具建设等方面的压力,便于档案馆工作人员利用更多的精力从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为学校决策提供更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4.可以扩大档案信息的综合利用。借助于网络技术使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能及时出现在教师面前,有助于更多的教师了解档案,认识档案,进而实际利用档案,如此将有助于提高全校教职工的档案意识, 扩大档案信息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王 健:《关于档案数字化优化模式的探讨》,《档案学通讯》,2007.1。
[2].薛四新、彭荣、陈永生:《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