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屠夫故事范文

屠夫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屠夫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屠夫故事

第1篇:屠夫故事范文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包括潘安、卫玠、子都、宋文公、宋玉、兰陵王、嵇康、韩子高、慕容冲、独孤信。

潘安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又名潘安仁,字安仁,西晋着名文学家,有“河阳一县花”之称,是为数不多的用花来比喻其样貌的美男子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为在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一批死忠的“粉丝”了。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相关的成语与典故有“掷果盈车”、“河阳一县花”、“金谷俊游”、“辞官奉母”、“潘杨之好”、“连壁接茵”等。潘安,君生颀长而白晳,如花一般俊美精致的五官对于中国人对于男子的审美影响之大,已经变成一种千年形成的标准。潘安成为美男子的代称,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语林详解》

第2篇:屠夫故事范文

关键词:防腐涂层 鼓泡 原因 预防措施

防腐涂层位于被涂物件的表面,通过形成的物理层或化学层涂膜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防腐涂层主要是保护被涂物体无论是处于大气环境、浸泡环境还是在其他一些特殊的腐蚀环境中,被涂物体免受太阳紫外线、水分、氧气、化工大气、含氯大气、海水等腐蚀因子的侵蚀,造成金属的腐蚀、混凝土的劣化、木材的腐朽以及其他材料的性能下降。从而有效延长被涂物体的使用寿命。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了被涂物体由于受到管理或技术性能等方面的影响,造成防腐涂层鼓泡的现象,致使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如何避免防腐涂层鼓泡现象,怎样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防腐涂层鼓泡现象及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从热力学观点来看,腐蚀鼓泡现象是一种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不论是在农业生产活动,还是工业生产中都是很普遍的现象,并且到处可见。如金属构件在大气中因腐蚀而出现象生锈现象。埋于地下的金属管道因腐蚀而穿孔。钢铁在压制过程中因高温、湿气等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作用而产生大量的氧化皮。的管道设施等因年久失修或损坏而产生的氧化作用等,总之腐蚀现象在工业生产中是常见现象,而且所造成的危害通常是巨大的。腐蚀现象的存在和发展不仅造成管道、储罐、钻井等基础设施的破坏,还容易引发火灾、爆炸、污染等灾难性事故,极大地影响工业生产的安全性。

二、防腐涂层鼓泡原因分析

1.从物理因素分析防腐涂层鼓泡现象

防腐涂层鼓泡现象与大气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防腐涂层出现鼓泡现象是由于被涂物体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升高,介质中物质的扩散系数就会相应地扩大。而过电位和介质的粘度都会出现减小现象。扩散系数增大,意味着有更多的氢离子或溶解氧扩散到物体的表面。这些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大被涂物体的腐蚀、变质速度,从而导致鼓泡现象的发生。湿气也是导致防腐涂层加速鼓泡现象的直接原因。潮湿空气由于在涂层内或涂层间,由于到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以及空气湿度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涂层内残余的湿气或蒸汽等因温度方面的差异而出现升高,从而导致膨胀现象。此外,由于不适当也容易导致出现起泡现象,这种现象气泡产生的相对较多,并且容易产生泡沫。如操作工人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喷枪离被涂表面距离太近,从而迫使气泡进入涂层也是导致涂层起泡的最直接的原因。

2.从化学因素分析防腐涂层鼓泡现象

溶解氧是加速防腐涂层起泡的重要影响因素。这种情况即使在氧浓度极低的情况下,也可能引发严重的腐蚀。当溶解氧量由0.03mg/L增加到0.065mg/L时,物体的腐蚀速度将导致物体的腐蚀,而溶解氧增加、腐蚀速度的加快等直接将导致物体表面的疏松,从而加速起泡现象。溶剂挥发、涂膜固化在起泡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涂层固化或温度升高时,一些涂料内的溶剂会随着释放,经过一系列的涂装,部分溶剂随着挥发,挥发到大气环境中。还有部分溶剂由于挥发的不适当,从而导致部分溶剂残留。这些溶剂会像增塑剂会导致涂膜变软。如果涂料本身的粘结不牢,那么会造成耐水性不断下降,起附着力会随着降低,那么就容易造成涂层起泡。

三、预防防腐涂层鼓泡的对策措施

1.加强生产过程管理,规范涂料生产操作

防腐涂层起泡现象的存在与生产过程中的不规范是分不开的。规范的生产操作能够有效降低防腐涂层起泡现象。生产过程中的规范化操作是降低涂层起泡的前提和基础。加强生产管理就要依据操作规范,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施工过程中要依据涂料的化学属性和特征,按照专业涂层设计人员的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尽量采用具有资深认证机构的涂装配套系统,避免施工操作的不规范导致涂装缺陷。合理安排施工范围和时间,避免在过度高温、潮湿的环境中进行施工,被涂物体表面的温度、湿度等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特殊情况下的涂料施工应用在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公司指导下严格执行。

2.注重涂层技术设计开发力度,避免涂层起泡现象

科学合理的技术保障是防腐涂层超泡的重要影响因素。除了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涂层施工合理进行外,还要注重对相关技术的开发力度,避免涂层起泡现象。如采用双组分涂料应保持相应的熟化期,避免混合不均匀和反应过热现象而导致的气泡现象。重视对表面处理最终状态的控制,注重控制表面的粗糙度,避免漏涂、空穴等造成的气泡现象。重视对待涂表面清洁度的控制,避免留下电解质、灰尘、油脂等影响涂料附着力的环境影响因素。被涂物体应避免高温、潮湿环境,同时应大力避免与水等接触的机会和条件。

四、结束语

防腐涂层鼓泡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常见现象。加大对防腐涂层鼓泡现象的原因分析和预防,能够降低生产损失,提高生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永胜,H100型空气压缩机轴瓦龟裂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北京:气体分离,2008(06):23-23.

[2]邹力扬,热处理钢丝表面挂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北京:科技与企业,2012(20):129-130.

第3篇:屠夫故事范文

1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4年3—10月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永昌试验站菇棚内进行。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1为1次全覆,即将砂壤土中添加25%草炭的覆盖材料一次全垄面覆盖3.5cm[4];处理2为2次全覆,即将砂壤土中添加25%草炭的覆盖材料,第1次全垄覆盖2.5cm,菌丝爬土后第2次覆盖1.0cm;处理3为1次半覆,即将砂壤土中添加25%草炭覆盖材料,一次垄面覆盖3.5cm,垄侧不覆盖;处理4为2次半覆,即将砂壤土中添加25%草炭的覆盖材料,第1次垄面覆盖2.5cm,待菌丝爬土后第2次覆盖1.0cm,垄侧不覆盖;处理5砂壤土1次全覆(CK)。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7m2。2014年6月14日覆土,常规管理出菇[5]。观测菌丝长势、出菇时间、平均单菇重,田间观察统计病虫危害程度,统计前4潮菇产量,并对商品性进行评价,以覆土后菌丝生长状况、商品性及产量为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覆土处理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及出菇的影响从表1可看出,覆土层菌丝量4个处理均优于对照,其中以处理1和处理3的菌丝量最大,覆土层菌丝清晰可见,浓密,粗壮;其次是处理2和处理4,菌丝在底层较为浓密,粗壮,上半层较稀疏。覆土初期,2次覆土处理较1次覆土处理覆土层菌丝爬土快,菌丝浓密粗壮。半覆土处理较全覆土处理菌丝爬土快,尤其是半覆土处理覆土层边缘菌丝爬土快、浓密、粗壮。1次覆土处理较2次覆土处理出菇早,平均提前1d;半覆土处理较全覆土处理出菇早,平均提前1d。处理2和处理4较处理1和处理3出菇整齐,潮次明显,丛生菇少,商品菇率高。

2.2不同覆土处理对双孢蘑菇商品性的影响从表1还可看出,平均单菇重4个处理均较对照高,2次覆土处理较1次覆土处理平均单菇重增加,全覆土处理较半覆土处理平均单菇重增加3.44%。其中处理2单菇重最高,较对照增加32.63%;其次是处理4,较对照增加28.12%;处理1、处理3较对照分别增加22.28%、18.30%。经显著性测验,处理2、处理4与处理1、处理3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2次覆土处理较1次覆土处理出菇期间丛生菇少,商品菇率高,体积增大8.38%,其中处理4最高,较对照增加5.6百分点;其次是处理2,较对照增加4.8百分点。另据田间观察发现,各处理普遍出现少量褐斑病,处理间差异不明显。

2.3不同覆土处理对双孢蘑菇产量和效益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前4潮双孢蘑菇产量全覆土处理优于半覆土处理,1次覆土处理和2次覆土处理差异不大。其中以处理2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7.23%;其次为处理1、处理4、处理3,较对照分别增产15.38%、8.83%和7.96%。前4潮菇平均产量垄面全覆土处理较半覆土处理高7.29%。经方差分析,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纯收入以处理2最高,较对照提高6.96元/m2,其次为处理1和处理4,分别较对照提高3.03元/m2和2.68元/m2。

3小结与讨论

第4篇:屠夫故事范文

关键词:脱钙骨基质;关节软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学的发展给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带来了生物学治疗的美好前景。本实验在前期成功将自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的基础上,将之与可降解生物材料脱钙骨基质在体外短暂复合, 然后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以探讨一种实用的关节软骨缺损组织工程修复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脱钙骨基质材料的制备 将新西兰大耳白兔处死后,取其骼骨,剔除骨膜、软骨及软组织,反复冲洗清除骨髓、血污及表面油脂,制备成4.0mm×4.0mm×3.0mm的条块状。

1.2方法 同一兔中双下肢髁关节面上共制作3个直径3mm、深3 mm的全层软骨缺损,自左到右为:自左到右为:空白对照组(A组),脱钙骨基质(B组),脱钙骨基质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组)。查随机数字表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4、8 w和12 w三组。

1.3动物模型制做 做动物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点:①术区备皮,手术者将兔取仰卧位,进行双下肢备皮,常规消毒铺巾。用3 mm的钻头在右股骨内外髁左股骨内髁造出直径0.3cm、深度为0.3 cm全层厚软骨缺损模型;②材料植入,彻底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③动物在相同条件下饲养。

1.4观察指标 ①动物术后的具体情况;②关节面的修复情况;③缺损区新生组织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学评分(Wakitani评分)。

1.5统计学方法 组织学评分数据均记作(x±s),根据标准差单向方差分析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比较各组评分与正常值均数间的差异,α=0.05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大体观察 C组:术后12 w修复区表面平整光滑,与周围正常软骨难以区分,色泽为瓷白色。B组:术后12 w外观略有凹陷,色泽与周围组织接近但仍可区分。A组:术后12 w缺损仍明显,可见肉芽组织部分充填缺损。

2.2组织学观察 C组:12 w后细胞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可见柱状排列,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相近,修复组织和周围软骨整合良好,TB染色为阳性。B组:12 w后HE染色可见短小卷曲的胶原纤维和软骨陷窝样结构,细胞排列不规则,TB染色为弱阳性。C组:12 w后缺损仍存在,缺损底部可见纤维组织充填部分缺损,TB染色为阴性。

2.3组织学评分 见表1。

表1结果表明, A组4、8、12 w评分值与C组相应时刻评分值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退行性疾病,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OA的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逐年增长,据相关资料统计,在50岁以上的人口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脏病而居第2位,给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了肉体乃至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所以,关节软骨治疗是OA治疗的关键,关节软骨由于缺乏血管分布,当缺损直径超过3 mm时,不但自身再生修复能力有限,还可继发周围软骨的退变,最终出现严重的骨关节炎和关节功能明显受限。目前临床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很多,但没有公认最优的能实现长期透明软骨修复的方法,组织工程技术是再生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最具有潜力的方法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骨髓中来源于中胚层、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特性的未分化的干细胞[1]。在不同诱导环境下,它可分化成为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等, 并且这些细胞之间具有相互转化的能力[2],vanosch、zhou、Cao等[5]发现钙骨基质具有成软骨能力,可以诱导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

本实验在前期实验基础上,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与脱钙骨基质短暂复合后移植入缺损关节处提高其修复效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初步观察结果显示,术后第4 w,脱钙骨基质复合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植入缺损,修复面较平整;到第8 w时修复组织与周围组织融合良好,修复表面平整;术后第12 w修复面平整光洁。

本实验探讨了用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原理对骨髓血进行快速细胞分离提取M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支架材料移植用于修复实验性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方法,在国内外报道不多,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为临床关节软骨损伤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Minguell JJ,Erices A, Conger p. Mesenehymal stem cells[J].ExP Biol Med,200l,226(6): 507-520.

[2]Han J,Chen R,Chen H,et al. Growth and ostogenesis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d rat marrow stromal cells under bone induction condition[J]. J Wcums, 2001,32(2):235-239.

[3]Van Oseh GJ, ten Koppel PG,van der Veen SW, et al. The role of trabecular deminerlized bone in combination with perichondrium in the generation of cartilage grafts[J]. Biomaterials, 1999,20(3):233-240.

第5篇:屠夫故事范文

关键词:国家骨干 高职院校 图书馆服务模式

引言

从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信息化程度不断的增强的背景下,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将会成为高校文化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以及方式。国家骨干院校的建设给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由于高校的图书馆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服务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场所,所以加强这一方面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一、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模式探究的重要性

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整个的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培养大批的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从而它也是一个比较新型的教育场所,在发展的过程中,在经验以及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其中在图书馆服务的模式方面就需要得到重视,使之能够构成知识资源,图书馆在这一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就比较大,特别是国家骨干高等职业学校的图书馆。

骨干高职院校可充分挖掘图书馆内部的资源潜力,不仅要提供一次信息还必须提供经过深层次开发的二次、三次信息,功能上不仅包括信息导航和信息提供,还包括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所以说,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和管理的实质就是将信息资源在知识单元而非文献单元的层次上组织起来,从而提供有利于产生新知识的资源、工具及合作环境[1]。而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数字化堆砌,而是要在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资源中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其它信息以帮助其进行科研决策、研究与开发的有效途径。

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现状分析

首先就是各馆对于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信息的发展时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信息服务工作人员素质及能力不足、用于开展参考咨询的资源不够、技术跟不上服务的需求等;但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信息服务工作不够重视,不会主动利用现有资源、人员及技术条件来拓展信息服务方式,制约了我省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质量的提高、水平的提升。

用于信息服务的资源、技术、设备等基础不够扎实,一是馆藏文献存在不足。数量不足、质量需要加强、结构仍需完善、资源特色化不足、馆藏文献数字化工作亟需启动。用于信息服务工作的技术、设备发展不够迅速’没能跟上信息服务需求的步伐。信息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欠缺,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服务的创造者,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此,图书馆要加强人才资源建设[2]。

现代化信息服务手段运用不足,在管理水平上,缺乏现代管理意识,只重视文献管理,而忽视文献知识的传播过程。其次,服务手段缺乏创新,服务内容、范围窄小。不注重利用现代网络、通讯等技术开发新的服务手段。第三,服务方式仍处于被动状态,没有根据读者的需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方位服务。

支撑图书馆发展的外部条件不够理想,缺乏保障图书馆长期发展的政策,院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馆藏基础较薄弱,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善,馆藏资源基础薄弱。是信息服务的场所、设施设备不足,图书馆服务理念落后,信息服务人员结构不合理,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有待加强,资源共建共享程度不高,馆际协作有待加强。

三、探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准确定位,制定适合本馆发展的战略规划。在办馆理念上,要与高职教育理念相融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既不能完全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办馆模式,也不能沿用合并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办馆模式,要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骨干建设的要求、学校的定位和学科布局,形成一套为本校量身定做的办馆模式。

总战略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并举。图书馆在对未来目标进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在阶段目标中对建设目标进行细化,如馆舍利用、馆藏体系的建立、队伍建设、服务层次的提升和图书馆的现代化等,确定重点工作目标,使得各项工作有计划、分步骤、有轻重地进行[3]。

建设具有骨干高职特色的馆藏体系。馆藏文献资料是图书馆的生命和工作的基础。印度学者阮冈纳赞在图书馆五定律中指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盲目追求绝对馆藏数量给图书馆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深远的,各馆需认真筹划、仔细统筹,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利用学校骨干专业建设,拉动图书馆专业馆藏建设的发展。

服务模式的转型。网络环境使读者服务的环境、内容、方式等发生了变化,服务内容将更新、更广、更具特色。骨干高职院校实行订单式培养人才, 专业设置细化,学院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随之增设或细化原有的专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设备优化资源优势,使学科专业信息服务满足学院专业的变化,提供新的学科专业资料,提供最新的行业前沿情报信息,使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合理化,文献信息及时得到宣传和广泛利用。

骨干高职院校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道路,为合作企业服务也成为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图书馆的读者服务逐渐向社会延伸,通过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服务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发展新趋势[4]。对馆员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围绕骨干院校建设的高职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做好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提高读者“自我服务”能力。加强和读者的互动,提供多样化服务,改变服务观念,主动服务学院教学科研。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图书馆是骨干高职院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支柱之一,担负着为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对于提升各高职院校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学生读者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此,要能够在这一方面得到有效的加强,从实际出发,将服务水平提高作为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爱志.福建工程学院新校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探讨[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04).

[2]田丽梅.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8).

第6篇:屠夫故事范文

[关键词]:钢筋砼 框架柱 强度偏低 修复加固

1、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某商城加层改造工程,原商城设计为八层,后只建了三层,现将在原商城顶部再加两层,同时在原商城西边再扩建五层并与原商城形成整体。该工程主体为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加层后檐高28.8m,最终各层高分别为5.4m,5.4m,4.5m,4.5m,一层处夹层2.9m,屋顶塔楼层高4.5m,主体砼结构强度均为C30。

1.2 强度偏低的砼柱所在部位

该根框架柱位于原商城北侧新扩建的一层夹层(设备层)部位,层高2.9m,柱截面为500×500。该强度偏低的部位距柱根1.2m,离柱顶0.8m。

2、砼框架柱强度偏低分析

公司生技科质量检查时发现有一根砼框架柱中部观感异常,该部位均为砂石而无水泥,用钢筋头敲击,砂石纷纷脱落。同时下部砼有水流痕迹。通过了解当时施工情况以及浇筑上部结构时发现,在浇筑砼过程中,施工人员不慎把冲洗砼泵管的水流入正在浇筑的柱中,后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造成砼柱局部水泥流失,使得该部位仅存砂石,导致砼强度缺失。

3、处理方案

3.1 根据实体回弹数据和现场实际情况,请业主、设计、监理、公司生技科及相关单位专家进行论证,经论证决定保留上部500,下部800达到设计强度的砼柱,凿除中部强度偏低的部分,重新浇筑砼。

3.2 加固力学计算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安全,根据图纸和现行国家相关规范及规程对加固部位进行验算。

3.2.1 夹层柱自重:

夹层柱自重:0.5*0.5*2.9*24KN/M3=17.4KN。

二、三层柱自重:0. 5*0.5*(5.4+4.5)*24KN/M3=59.4KN。

3.2.2 KL9的重量:(0.25*0.6*7.3*0.5+0.25*0.6*7.28*0.5) *1.5KN/M3=2.73KN。

3.2.3 KL3的重量:(0.25*0.8*4.45*0.5+0.25*0.56*3.45*0.5) *1.5KN/M3=1.03KN。

3.2.4次梁,共有8处集中荷载,按计算荷载最大的一处L26计算:(0.25*0.58*17.03*1.5KN/M3/17.03)*0.25*8(处)=0.44KN。

3.2.5 因砼板的均布荷载传递到柱上的荷载较小,≈梁的荷载值×10%。

3.2.6 上部排架系统增加荷载值≈梁的荷载值×20%

以上荷载统计:柱自重:17.4+59.4=76.8 KN;梁传递到柱上的荷载:(1.64++1.03+0.44)*2*1.1*1.2=8.21KN。

3.3 采用四周加固,由于梁重量产生的荷载考虑由钢管排架支撑,每处所承担的荷载为8.21/4=2.06 KN,每处加固的钢管排架间距为@500,共3排,每根钢管支撑重量为2.06 KN /6=0.35KN,以下为立杆稳定性计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N=8.0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查得 =0.1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A=4.50cm2;

经计算得到 =98.77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小于 [f],满足要求!

3.4 对于柱自重,柱本身的配筋为8φ20,每根支撑荷载为2.06KN/8=0.26 kN,而每根钢筋的支撑长度1~1.5M,=0.3; A=3.14cm2,带入上式计算得到 =72.18 N/mm2远小于 [f] 205.00N/mm2,满足要求!

4、修复加固施工

根据上报并经专家认证后审批的方案,对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并全过程的跟踪监督方案的实施。

4.1 把与待修复柱相关联的梁用螺纹顶或钢管排架顶撑起来,使得上面的荷载部分或全部落到加固排架上。立杆上下与梁板接触的部位均用ㄈ12的槽钢垫贴。此柱下一层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临时固定以确保承载力满足要求。柱加固示意图附后。

4.2 先用小型电锤凿除砼柱松散的砂石直至靠近分界面20然后采用人工锤錾剔除,直至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结构界面。剔除时注意不能损伤柱筋、箍筋,然后用钢丝刷清除掉附着在钢筋表面的浮灰,整理好柱筋、箍筋,并绑扎到位。

4.3 用高压水抢冲洗柱上下端里面的杂物和尘埃并且湿润砼表面,不得有积水、滴水。

4.4 砼表面清理干净后开始支模,模板支立和加固要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有漏浆或松动现象,柱两侧的模板支立成20°的喇叭口状,以便于上料和震捣砼。

4.5 采用微膨胀砼浇筑,砼强度比原设计提高一个等级,膨胀剂采用AEA,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为便于施工,确保砼能够充盈满镂空的柱空间,砼塌落度控制在14CM左右,在浇注砼前用1:1水泥浆湿润新旧砼接触面。

4.6 砼在浇注时不要一次灌到位,要分层上料,用直径“30”震动棒从上料口慢慢插入到砼中震捣,注意震捣的时间不要太长或太短并在柱模表面用小锤敲击,使得砼充盈密实,振捣后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4.7 拆模后要安排专人养护,每天养护不少于4次,洒水后用塑料薄膜缠绕在砼柱表面,以防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养护时间不少于一周。

4.8 凸出柱表面的喇叭口砼在达到设计强度后凿除并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光以保证柱截面设计尺寸。

结束语:

第7篇:屠夫故事范文

摘 要:文章探讨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照顾“面”、细化“点”的有效措施,以提高地理复习的有效性。措施包括:创建“微专题”深度复习知识点,“推导构思”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点解题的能力,以思维导图为知识脉络内化知识点。

关键词: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推导构思;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96-01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为一轮、二轮、三轮共三个阶段。复习一般从高三上学期初开始,通常使用历年高考题作为例题,所以会出现简单知识点不断重复、难点不能深入攻克的现象。或者一味重复复习各章节主干知识,构建大章知识体系,学生很难把知识点落实在具体的解题上,容易产生倦怠感,复习效率低下。为了提高复习教学效率,教师应该重质量、轻数量地引导学生深入复习,突出“点”的复习,使学生的学习走向精透。

一、创建“微专题”深度复习知识点

在一轮复习中按部就班地按照章节顺序梳理知识,结果是学生可以解答本章节题目,但一涉及章节和章节之间相互串联的题目便可能理解不了,而教师指出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所以,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没能把知识点串起来。进入二轮大专题复习时,复习的面又太广,学生无法做到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连接。对此,综合一轮二轮的复习特点,在一轮复习理清大章基础知识后,穿插“微专题”的形式进行知识点的深入、迁移,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解题思维体系,可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例如,梳理好必修一第二章知识“地球上的大气”后,教师创建微专题“等温线弯曲成因分析”:陆地上等温线弯曲原因、海洋上等温线弯曲原因、海陆间等温线弯曲原因,再配上相应的等值线图让学生思考。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这个“点”,还把复习过的等值线知识及将要复习的洋流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思维体系。

二、“推导构思”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点解题的能力

学生做题时总是习惯从原因去找结果,很少从结果追溯原因。其实,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正向推理,也可以反向推理。教师应该在复习时着重培养学生正反推理的解题思维能力,特别是对一些过程性推理较强的知识点更应如此。如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时,以下面这道高考题为例[2014新课标I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中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厘米~30厘米高度范围内。请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此题涉及的知识点源自“地表形态的塑造”,学生若不具备应用知识点推理的能力,就很难得出正确答案。所以,复习这一章时,教师应建模辅导教学,对这类地理成因题目由果推因地解决,一步步往上推,再由因及果描述下来。如针对探究沙源问题,可建模如图。

套用这一解题模式:湖泊东北部沙源,水中沙――多条河流流经沙地后注入湖泊,青藏地区河流季节变化大,冬春季节枯水期河床面积大,沙源1;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沙源2;由于冬春盛行西风,经过湖泊,西侧虽有沙地,但沙子难以到达湖泊东北部。然后,再由因及果得出答案。对于建模的形式,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解题时注重题目的独特性,指导学生根据新材料、新题型不断完善“模型”,灵活建“模”。学生通过不断训练,会逐渐掌握这一多变的知识及解题方式。

三、以思维导图为知识脉络内化知识点

地理没有独立的问题,教材必修一自然地理是各类地理问题的背景、前提条件及成因,必修二人文地理是各类与人相关的地理问题。每种地理现象都是地理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学生在解题时要有清晰的知R联系观。构建章节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高效记忆章节知识点。用相联系的知识点构建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理清解题思路。比如,复习水循环之后,教师可以就沼泽地、洪涝、内流河断流、内陆湖萎缩的形成原因等知识点与学生探讨,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罗列出来(如图)。这种知识点思维导图,可以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复习中,重视“点”的复习,由微入深,打破传统摊开式、罗列式的复习,合理设置“微专题”,加强考点专项复习,可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推导能力。这样的复习虽然会加长复习时间,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考日益重视思维过程的考试模式,帮助学生从容应对,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第8篇:屠夫故事范文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自体颗粒骨 ;陈旧性桡骨缺损;骨修复

由于自体骨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 组织相容性好, 生物学潜能大, 骨诱导和传导作用强, 是骨缺损治疗的“金标准”。移植骨在植入人体后能否发挥最大作用, 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与宿主的血运重新建立, 移植骨的血管化是骨修复的关键环节, 因此早期建立有效血供对提高自体骨移植的疗效有着重要意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165,VEGF-165)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受体结合, 具有强大特异性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血管生成作用, 是促进血管再生的最后通道。本实验探讨应用自体颗粒骨复合VEGF修复陈旧性骨缺损的能力,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考虑到VEGF在局部代谢快、作用不持久的问题, 决定将VEGF-165制成缓释载体(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165-gelatinmierospheres, VEGF-165-GMs), 从而为进一步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新西兰大白兔24只(48条桡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体重2.5~2.8 kg;VEGF-165 (Pepro Tech北京博蕾德生物有限公司分装) ;双能X线密度仪( GE Lunar Prodigy 暨南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生物力学试验机(MTS 858 Mini Bionix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

1. 2 VEGF-165-GMs制备 采用改良的双相乳化冷凝交联法制备明胶微球[1], 并检测明胶微球的物理性质, 以及结合和体外缓释VEGF-165性能和规律(另文发表)。证实VEGF-165明胶缓释微球有良好的药物包封、缓释功能, VEGF-165-GMs载药率为0.2%。

1. 3 VEGF-165-GM复合自体颗粒骨修复兔陈旧性桡骨缺损 参照文献报道制作兔桡骨陈旧性骨缺损模型[2]并随机分为三组:A组(9只18条前臂):植入200 mg自体颗粒骨+VEGF-165-GMs 1mg;s B组(9只18条前臂):植入200 mg自体颗粒骨;C组(6只12条前臂):植入VEGF-165-GMs 1 mg。

手术方法:①在按前文所述建造的兔陈旧性骨缺损模型上, 于双侧桡骨原切口入将骨折端硬化部分连同纤维瘢痕组织一并切除, 将闭锁的髓腔开放, 经处理后的骨缺损段长1.5 cm ;②取一侧自体髂骨块在冰盐水中用磨钻磨成颗粒骨,离心收集;③A组植入200 mg自体颗粒骨, 1 mg VEGF-165-GMs充分混合, 形成复合物, 用内径0.6 cm、长1.5 cm管状物塑形后植于骨缺损部位;B组植入200 mg自体颗粒骨混合物;C组植入植入塑形的1mg VEGF-165-GMs;④ 逐层缝合切口。分为术后3、6、9周三个时间点观察, A、B组各时间点随机处死3只兔, C组各时间点各处死随机2只兔。

1. 4 检测项目及方法 (1)X线观察 行动物双侧前肢X线正位片检查, 评估各时间点的骨形成及骨塑性构建情况。( 2) 骨密度检查: 取6、9周兔桡骨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小动物用骨密度测量软件检测包括骨缺损区在内桡骨中段2.0cm骨密度。(3)生物力学检查: 取6、9周标本进行桡骨三点弯曲试验。(4)病理组织学: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缺损修复及颗粒骨与周围骨质融合情况。

1. 5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检验实验数据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P

2 结果

2. 1 X线摄片检查结果 A、B组3周时均可见植入物云雾样改变, 与宿骨间有模糊骨痂形成, 但A组模糊影较大(见图1.1);6周时两组的骨折线均消失, 骨缺损区骨形成充满骨痂, A组髓腔部分再通, 皮质骨改建塑性, B组髓腔仍为骨痂填充, 未改建塑性(见图1.2);9周时, A、B组均有较满意的骨修复效果, 但B组塑形效果较差, 髓腔仅部分相通(见图1.3)。C组各时间点均无骨性愈合迹象(见图1.4)。

2. 2 骨密度检测 术后6周及9周A组骨密度值均大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生物力学测定 三点弯曲实验中各时间点A组桡骨最大载荷均比B组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P

三点弯曲桡骨位移桡度统计结果与最大载荷结果基本一致(见表3)。

2. 4 组织学检查 3周时A组颗粒骨融合并有大片新生骨形成, 移植颗粒骨间无成纤维细胞浸润生长, 无死骨形成, 颗粒骨与宿骨间融合生长, 新骨中有丰富的血管存在(图2.1)。B组颗粒骨间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填充颗粒骨间, 有散在深染的死骨形成(图2.2)。6周A组颗粒骨融合成片状, 内部形成松质骨样结构, 新骨中存在丰富的血管, 中板层样结构开始出现雏形(见图2.3);B组颗粒骨间皮质骨尚未形成统一方向的骨板(见图2.4)。9周时A组皮质骨、髓腔改建塑性完成, 有正常皮质, 骨髓腔形成, 内容正常的骨髓组织(图2.5), B组髓腔亦形成, 但较为狭窄, 皮质骨未完全改建, 仍可见较多小血管穿行其中, 未形成致密的骨质(见2.6)。 C组组织学表现与陈旧性骨缺损表现相似, 6周时仍然见较多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及小血管, 成熟纤维细胞较少(见图2.7)。

3 讨论

血管生成是骨修复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新生血管就没有骨骼的修复, 这已成为共识。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 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受体结合, 具有强大特异性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血管成形作用, 是促进血管再生的最后通道[3]。有学者研究发现VEGF缺乏所导致动物骨不连病理变化与临床骨不连病理改变极其相似, 从而判断VEGF缺乏是骨不连发生的原因之一[4]。VEGF在骨再生和骨修复的作用已得到了更多的证实[5],其主要通过促进局部新生血管形成[6]及引发成骨细胞的迁移、分化、增殖[7]等作用来增强骨缺损修复能力, 是许多调节骨的生长和改建生长因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本次实验中实验组移植骨存活率高、无死骨形成, 早期大量的新生软骨形成, 颗粒骨间融合, 移植物与宿主骨整合等骨修复表现比对照组更优,其原因可能是缓释的VEGF-165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改善局部血运, 使移植骨保留其细胞活性直接促进骨修复, 同时带入间充质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形成新骨, 优于单纯移植颗粒骨经历的“爬行替代”过程。VEGF-165还可以通过血管内皮细胞来间接参与骨修复过程, Palazzini S等[8]发现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可以促进骨髓干细胞向成骨源性细胞方向分化, 在外源性VEGF-165作用下实验组新生血管形成早、多, 进而观察到后续骨痂形成较为规整, 新骨形成量多, 板层骨形成较早, 骨改建塑形所需的时间短, 其修复效果更佳、更快, 在后期X线评分及组织学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从侧面证实了Palazzini S的观点。

结果表明VEGF-165-GMs复合自体颗粒骨能增强颗粒骨血运重建, 提高移植骨的存活, 诱导新骨形成, 加快骨骼改建塑形, 从而促进骨修复。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还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探讨, 所涉及的细胞信号途径等一系列问题也有待后续的实验研究加以明确。

参考文献

[1] 吴红,吴道澄,于开涛,等.平阳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其释药特性.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3, 20(4): 646-649.

[2] 彭伟 ,毕郑刚 ,韩昕光.骨不连动物模型的制做及骨不连接区组织BMP的检测.中国伤残医学,2007, 15( 3):1-4.

[3] Zhan QX, Magovem CJ, Mack CA, et al.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giogenesis. surg Res, 1999,67 :147-154 .

[4] 初同伟,王正国,朱佩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相关因子表达的调控.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4); 235-238.

[5] Eckardt H, Ding M, Lind M,et al. Recombinant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nhances bone healing in an experimental nonunion model. J Bone Joint Surg Br, 2005, 87(10):1434-1438.

[6] Kaigler D, Wang Z, Horger K,et al.VEGF scaffolds enhance angiogenesis and bone regeneration in irradiated osseous defects. J Bone Miner Res, 2006 ,21(5):735-744.

第9篇:屠夫故事范文

关键词:工民建;钢筋砼;框架柱;修复加固;施工

1、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某商城加层改造工程,原商城设计为八层,后只建了三层,现将在原商城顶部再加两层,同时在原商城西边再扩建五层并与原商城形成整体。该工程主体为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加层后檐高27.2m,最终各层高分别为5.4m,5.4m,4.5m,4.5m,一层处夹层2.9m,屋顶塔楼层高4.5m,主体砼结构强度均为C30。

1.2 强度偏低的砼柱所在部位

该根框架柱位于原商城北侧新扩建的一层夹层(设备层)部位,层高2.9m,柱截面为500×500。该强度偏低的部位距柱根1.2m,离柱顶0.8m。

2、砼框架柱强度偏低分析

公司生产技术科质量检查时发现有一根砼框架柱中部观感异常,该部位均为砂石而无水泥,用钢筋头敲击,砂石纷纷脱落。同时下部砼有水渗流痕迹。通过了解当时施工情况以及浇筑上部砼结构时发现,在浇筑砼过程中,施工人员不慎把冲洗砼泵管的水流入正在浇筑的柱中,后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造成砼柱局部水泥流失,使得该部位仅存砂石部分,导致砼强度缺失,达不到设计要求。

3、处理方案

3.1根据实体回弹数据和现场实际情况,请业主、设计、监理、公司生技科及相关单位专家进行论证,经论证决定保留上部500mm,下部800mm达到设计强度的砼柱,凿除中部强度偏低的部分,重新浇筑砼。

3.2加固力学计算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安全,根据图纸和现行国家相关规范及规程对加固部位进行验算。

3.2.1夹层柱自重:

夹层柱自重:0.5*0.5*2.9*24KN/M3=17.4KN。

二、三层柱自重:0. 5*0.5*(5.4+4.5)*24KN/M3=59.4KN。

3.2.2KL9的重量:(0.25*0.6*7.3*0.5+0.25*0.6*7.28*0.5) *1.5KN/M3=2.73KN。

3.2.3KL3的重量:(0.25*0.8*4.45*0.5+0.25*0.56*3.45*0.5) *1.5KN/M3=1.03KN。

3.2.4次梁,共有8处集中荷载,按计算荷载最大的一处L26计算:(0.25*0.58*17.03*1.5KN/M3/17.03)*0.25*8(处)=0.44KN。

3.2.5 因砼板的均布荷载传递到柱上的荷载较小,≈梁的荷载值×10%。

3.2.6 上部排架系统增加荷载值≈梁的荷载值×20%

以上荷载统计:柱自重:17.4+59.4=76.8 KN;梁传递到柱上的荷载:(1.64++1.03+0.44)*2*1.1*1.2=8.21KN。

3.3采用四周加固,由于梁重量产生的荷载考虑由钢管排架支撑,每处所承担的荷载为8.21/4=2.06 KN,每处加固的钢管排架间距为@500,共3排,每根钢管支撑重量为2.06 KN /6=0.35KN,以下为立杆稳定性计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N=8.0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查得=0.1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A=4.50cm2;

经计算得到=98.77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小于 [f],满足要求!

3.4对于柱自重,柱本身的配筋为8φ20,每根支撑荷载为2.06KN/8=0.26 kN,而每根钢筋的支撑长度1~1.5M, =0.3; A=3.14cm2,带入上式计算得到=72.18 N/mm2远小于 [f] 205.00N/mm2,满足要求!

4、修复加固施工

根据上报并经专家认证后审批的方案,对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并全过程的跟踪监督方案的实施。

4.1把与待修复柱相关联的梁用螺纹顶或钢管排架顶撑起来,使得上面的荷载部分或全部落到加固排架上。立杆上下与梁板接触的部位均用ㄈ12的槽钢垫贴。此柱下一层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临时固定以确保承载力满足要求。柱加固示意图附后。

4.2先用小型电锤凿除砼柱松散的砂石直至靠近分界面20然后采用人工锤錾剔除,直至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结构界面。剔除时注意不能损伤柱筋、箍筋,然后用钢丝刷清除掉附着在钢筋表面的浮灰,整理好柱筋、箍筋,并绑扎到位。

4.3用高压水抢冲洗柱上下端里面的杂物和尘埃并且湿润砼表面,不得有积水、滴水。

4.4砼表面清理干净后开始支模,模板支立和加固要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有漏浆或松动现象,柱两侧的模板支立成20°的喇叭口状,以便于上料和震捣砼。

4.5采用微膨胀砼浇筑,砼强度比原设计提高一个等级,膨胀剂采用AEA,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为便于施工,确保砼能够充盈满镂空的柱空间,砼塌落度控制在14CM左右,在浇注砼前用1:1水泥浆湿润新旧砼接触面。

4.6砼在浇注时不要一次灌到位,要分层上料,用直径“30”震动棒从上料口慢慢插入到砼中震捣,注意震捣的时间不要太长或太短并在柱模表面用小锤敲击,使得砼充盈密实,振捣后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4.7拆模后要安排专人养护,每天养护不少于4次,洒水后用塑料薄膜缠绕在砼柱表面,以防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养护时间不少于一周。

4.8凸出柱表面的喇叭口砼在达到设计强度后凿除并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光以保证柱截面设计尺寸。

结 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