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集体经济规划范文

集体经济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体经济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集体经济规划

第1篇:集体经济规划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建议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城市环境改造和建设的力度,因此,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需求很大,使得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的景观环境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风景园林的设计类型

一般来说,风景园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自然环境本身的特点,对整个园林进行原始意义上的构造建设,从而使人为点缀的具有现代风格的东西能够和原本存在的东西进行巧妙的搭配,构成别具一格的现代风景园林,二是利用现代的建筑学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人为的造景,使之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例如风景园林中经常使用破旧的石子来对弯曲的小路进行点缀,从而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这是一种原本存在的东西,和自然相得益彰,虽是人为造景,却显示不出一点的人工雕刻的痕迹,这是一种感受,更是风景园林设计师们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一种超自然的追求,力求以园林所处的整个大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整体的观念作为指导,进行整体的布局和建筑构想,这是优秀设计师们所应该考虑的问题,更是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设计要点和要求。

二、我国风景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他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个问题在园林界已经基本达到统一认识,因为它是最终评价园林建设质量的标准之一。理论上说,植物景观设计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植物最容易被忽视。到今天方案一提出都说以植物造景为主,并强调生物多样性、生态性、可持续利用等。

2、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现如今盛行模仿和抄袭他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在社会各方面相对较薄弱,个人作品容易被模仿、抄袭。虽然我国已制定的知识产权法比较完善,但从实际操作过程看,对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足,保护力度不够。因此,“似曾相识”成为我国从南到北的园林规划设计的一大特点。

3、结构模式单一,设计思维比较定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各种不同风格的的园林设计都有所了解,但是却无法判断哪些是好的设计作品,哪些是垃圾作品。所以人们往往没有筛选的全盘接受,从而限制了人们设计思维的发展,使得人们在进行相关的规划设计时极易形成思维上的定势,设计出来的作品结构比较单一,甚至有模式化的倾向,缺乏创新性。

4、科技的快速发展造成的影响

规划设计者面对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所给的设计思维和方法有了更多不同的选择,如以遥感技术、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对在实现程度、实施速度等很多地方产生广泛影响;以GIS为代表的应用开发,可以帮助规划设计者们选择更合理的决策。现代生活方式的满足对如何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高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大多数规划设计者为了凸显其水平的高档而应用科学技术进行虚拟假设,实质上并没有把分析的成果落实到设计的实践当中去,不仅做了无用功而且使得前后联系全无,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几点建议

1、适地适树,突出植物造景

我国园林品种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原产中国的乔灌木多达8000种,但园林景观设计时依然提倡选择本土植物丰富园林景观,引进未经驯化的新品种,不仅植物存活率低,浪费资金,而且易破坏现有生态平衡,对既有的生物群落存有不可预知的隐患。植物造景中植物选择原则适地适树,即保持生物多样性,又体现地方特色,还减少了资金投入,降低建设成本。乡土植物具有资源丰富、品种经济、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管理粗放等优势,而且也容易创造出最适宜当地环境的植物群落,突出地方特色和保持长期的生态稳定,取得最佳的景观效果。植物种植设计中,利用地形起伏变化,乔灌木配置高低错落,花卉宿根地被植物点缀其中,尽量利用色叶、观花和观果植物,表现季相变化和层次感,点面线有机结合,鲜明立面构图,突出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以小区居民为第一考虑因素,移步异景,放松心情、减轻疲劳、陶冶情操。

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知识产权保护既包括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所有参与者与受益者都应树立保护意识,还涉及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的保护,如图、模型、文字等作品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在自身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有效地防止经济利益的外泄;唯有充分认识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侵权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只有知识产权得到保护,才能维护作者利益、鼓励创作积极性、推动创新。

3、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许多的行业也都逐步引入数字化手段,园林的规划设计同样可以引入这一手段,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数字化手段强调运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使得空间设计过程中隐含的一些客观规律和秩序通过各种数字信息得以具体化,使得环境认知、建构逻辑、形式与材料、空间组构等这些信息不再凭主观的猜测进行设计,而是可以在理性的分析基础上得以建构,使得设计的各种参数更加的准确合理。通过数字化手段,风景园林的整个空间都可以建立相关的模型,风景园林中的各种植物景观也能够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进行预测。

4、追求创新,打造生态园林

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涉及生态、建筑、植物、历史、地理、居民素质层次等多方面,人们对园林的追求趋向于情感和文化品位的生态化人居环境,设计时既不能是单纯的追求景色的美感,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文化、历史、民情、风俗、园林设施材质、后期养护等要素,事无巨细,兼备实用性,在景观表达效果上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出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各具特色各有立意,才能满足才能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人与自然和谐。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结束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中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园林景观是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应该要尽可能的符合城市环保的要求,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符合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建胜.朱伟勇.伍丽娟.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2011.

第2篇:集体经济规划范文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1 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除物质方面的要求外,还增加了环保层面的景观审美需求。乡村是人们聚居方式之一,乡村景观以其朴实、实用、亲近自然的风格吸引了大批观赏者和园林设计者,并逐渐成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亲近自然成为都市群体极为迫切的需求。将乡村景观融入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能增添景观园林的原生态特色,还能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因此,加强对乡村景观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 乡村景观介绍

2.1 乡村景观表现形式 乡村景观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未经人类行为干扰破坏的,能真实反映乡村地域现状的自然景观,主要包括具有地域特色的地形、地貌、动物、植物等;另一种是人类活动长期作用形成的,能反映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如民风民俗、等。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常用的两种元素是农业生产景观和乡村聚居景观,二者可直接、真实、客观的反映乡村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2.2 乡村景观的特点 乡村景观的两种表现形式概括起来就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主要特点就是兼具自然特性和人文特性。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断加深,乡村景观已经无法反映自然风貌最原始的状态,但相对于城市而言,仍能反映自然特色;乡村人文景观是由于人们长期对自然的改造而形成的。最后,乡村景观还具有生态多样性的特点,乡村景观中包含的多种动植物构成了丰富的生态系统。

2.3 乡村景观的功能 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景观的价功能已经超越了原有审美层面和生态环境层面的功能,其文化功能和地区认知功能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乡村景观是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界共同作用的结果,能体现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演变情况,文化、民俗、习惯、传统等多种元素互相影响,彼此促进,逐渐形成了独具历史特色的乡村景观。

3 乡村景观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3.1 乡村景观的运用原则 ①开放新原则。任何景观的规划和设计都应该遵守开放性原则,这是切合人们审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设计原则,符合时展的需求。乡村景观在融入风景园林设计和规划中时,一定要坚持对民开放、对所有艺术形式开放的原则,同时注意对开放程度的控制,不能毫无节制的对乡村景观进行开发和利用,破坏乡村景观的文化底蕴。②协调性原则。乡村景观包含的要素较为丰富,地貌、生态、文化、历史等都是其组成要素,在运用乡村景观时,一定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使不同的要素能和谐统一,共同发展。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从大局出发,把乡村的地域特色与周边环境协调起来,使其真正融合在园林规划和设计之中。③规划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的融合过程,就是对自然资源和农村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过程,乡村景观中包含的土地、历史文化都是宝贵的资源,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将乡村景观融入到园林规划中,能对乡村景观形成一定的保护。

3.2 乡村景观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 ①对设计元素的影响。设计师将乡村景观元素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和规划中,通过抽象、转变、再加工等多种手法进行乡村景观展现。如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加入的田园山水元素,就是乡村景观最直接的表现手法。②对规划设计形式的影响。风景园林设计师受乡村景观的影响,开始对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形式进行了新的尝试,例如将农业耕作作为局部景观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典型的代表是梯田在园林中的应用。③对设计氛围的影响。乡村景观改变了风景园林的氛围,设计师根据乡村景观动态发展的变化规律,将风景园林设计为随着大自然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使人们真正感受到园林景观的自然活力和生命力;另外,地域文化特色元素也被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和规划中,营造出了浓厚的地域归属感和认同感。

3.3 乡村景观的再现形式 ①历史文化的延续。乡村景观是人们长期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们生活、生产、民俗、传统、习惯、历史、经济等演化成果的载体,记载着地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元素若能融入园林规划和设计中,不仅能提升风景园林的品味,还能起到传承历史的作用。②农业体验。风景园林和设计中要体现乡村景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农业体验,很多风景园林设计时都会留出部分用于种植农作物的,这种设计方式可使都市人群,尤其是儿童认识农业生产过程。设计师将农业体验巧妙的与现代风景园林相融合,以此为纽带,传递乡村景观地域历史塑造过程。③创设田园风光。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搭建观景台的方式,或者以围栏矮墙搭配花园,使人们在城市园林中感受田园乡村风情。风景园林的林荫道也极具乡村气息,同样也是乡村景观表现的一种设计方式。这些表现方式的综合运用,能为都市群体创设一种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不同,为风景园林的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灵感。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都市群体开始向往和追逐自然,风景园林作为人与自然亲密的一中载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自然向往的内心需求;乡村景观是一种具有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景观,其特有的魅力已经吸引了众多园林设计者的关注。设计者利用乡村景观不仅可以增加设计元素,丰富表现手法,还能延续地域历史文化,保护地域自然景观。

参考文献:

[1]张晋石.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D].北京林业大学,2006.

[2]成振瑜.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中国园艺文摘,2015(10):133-135+154.

第3篇:集体经济规划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主题;文化

1 主题与文化的概念与意义

1.1 主题与文化的基本概念

主题最早是应用在音乐中,成为音乐固有的一种术语,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主题被广泛的应用在文学领域中,主题基本的理念和内涵是:主题可以看成是主体,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主题产生的解释,主题的含义就是公共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解释学中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实现创造的最强大动力,所以,针对于我们所了解的主体,需要适当的时间和认知去感受,并且可以根据世界上对主题的解释,来明确实际上所认知的结果。文化是一个较为广发的用语,在任何的领域都能够运用到文化,文化的概念也非常的广泛,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就是指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遗留下来的物质和财富;狭义文化就是指人类的行为习惯。所以,无论是从广义上讲还是狭义上讲,都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灿烂文化和民族历史。

1.2 主题与文化的重要意义

园林景观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其设计成为让大众耳目一新的景观,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得到历史的肯定,体现出文化的内涵。通常情况下来说,园林景观主要的欣赏价值就在于景观,通过观察来得到欣赏价值和意义,并且通过所表达出来的信息来反映园林景观的价值所在。

2 国内外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发展历程

2.1 国外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历程

日本园林:日本是一个文化气息非常浓郁的国家,具有显著的群岛生活的特点,日本对于园林的建设非常的重视,并且无论是那个角落都建造的非常精细,所以在建造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大自然景观的浓郁风情。“栗林园”是日本独具特色的园林之一,已经拥有400多年的历史,“栗园林”是日本最大的园林之一,并且凸显出了日本的独特魅力。美国园林: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由于没有任何宗教的约束,使其园林的建造体现出了一些自然、淳朴的文化气息,在美国的这种发展趋势下,形成了美式的园林景观,体现出了一种浪漫的情怀。法国园林:法国是一个特别浪漫的国家,法国园林艺术也延用了这种烂漫的气息,彰显了法国古典文化的内涵,法国被称之为浪漫之都,进而通过园林景观体现出来,法国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则属凡尔赛宫,可以透过凡尔赛宫的整体建设,看到法国的整体浪漫的气息和整体韵味。

2.2 国内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历程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东方园林,我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由于我国的古代园林是随着历史而沉淀进化而成的,所以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历史。从秦汉到魏晋在到唐宋至明清,都体现出了不同运维的园林文化,并且始终在传承和延续着我国历史的发展。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品质,主要采用的手法就是情景交融的方式,让自然景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出一种精神文化上的美,象征了品德高尚的情怀。

3 现代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表现

关于现阶段园林景观规划中的主体与文化设计,通过对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分析,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因地制宜设计理念

对此,要求设计师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规划时,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仅要弘扬时代精神,而且还要体现地方特色。比如,现代城市的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极易使人产生一种疲劳感,因而对自然环境的渴望尤为强烈。千年历史的扬美古镇,是全亚洲最大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该景观的规划来源于刘三姐的故居。骆驼山、象鼻山、蝴蝶泉等景观规划,则是根据当地自然地貌的特点,进行合理加工,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 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设计

在主题与文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从主要景观与辅助景观相结合,促进整体与部分和谐发展。比如,园林景观通过假山瀑布、小桥流水、亭廊花架等科学设计,从而形成一个和谐舒适的整体空间,这在城市景观的规划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其中,在园林假山的规划中,要充分地分清主次假山中的山石风格、纹理以及脉络等。山峰的高低起伏、山脚的迁回曲折等,都能够良好地体现假山的特色。享有“堆山叠石”之称的狮子林,则是园林景观中以堆山作为典型的案例。狮子林不仅具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走廊等人文景观,而且还有各种湖山奇石,素有“假山王国”之称。假山的合理规划,成为了狮子林的一大特色。

3.3 中西合壁设计理念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吸取西方园林设计的优秀思想,同时,结合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从而创造出化腐朽为神奇的园林景观。例如,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金鸡湖,湖岸上的“圆融”雕塑成为了金鸡湖的一大特色,不仅是苏州工业园区的标志,而且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象征。城市广场以对称的形式与苏州市核心区域遥相呼应。水巷邻里则彰显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特色。我国传统文化崇尚与自然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西方园林则更多侧重的是一种对称美,讲究规则均衡的布局思想。

4 结语

通过对全文的分析,能够看出在园林景观规划的进程中,对主题与文化的设计情况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此,在对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借助于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与理念,打造出更加完善的园林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海云.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探究[J]. 现代园艺. 2012(04)

第4篇:集体经济规划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管理;优化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问题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冗员问题

现阶段,电力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受历史因素影响,国有企业员工退休机制不相完善,为企业年轻的技术骨干型人才引进带来了相应的困难。另外,较多国有电力企业劳务用工环境尚未实现市场化,员工身份整合问题依然突出,较多具有实力的人才仅能在低端岗位工作,而较多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老员工依然占据电力企业重要的岗位,企业多余人员无法精简退出,而致冗员问题突出,阻滞了电力企业有效发展。

2.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情况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结构不合理情况由来已久,主要表现为:企业知识结构简单型员工占比较多,而复合型技术型员工占比偏少、员工队伍数量总量偏多,但拔尖人才及中坚力量较少;另外,年龄结构层次失衡情况较为严重,老龄化力量超过新生代力量,多数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断档情况。

3.人力资源规划战略目标不准确

目前,国内电力企业虽然逐步转为市场化经营时期,较多民间资本开始涉足电力行业范畴。但从客观层面来讲,多数电力企业因以往长期处于垄断式经营环境中,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及人力资源规划目标,均难以有效契合市场环境变化作出有效创新,存在目标模糊不清问题,未能切实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使企业人才选拔层面存在较大局限性,也难以从全局视角实现企业内部员工的合理激励,为电力企业长久发展奠定基础,盲目性及短期性特征尤为明显,有待合理优化解决。

二、新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创新思路

1.强化思维转变,专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创新

首先,电力企业管理层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是重要的发展资本,要对企业人力资源从长远方面进行战略性定位,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作为自身企业经营的重要部门,积极促使企业实现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同步。同时,企业管理层还应加大人力资源规划重视,因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信息是人力资源规划有效实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企业极有必要在行动上制定富有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但规划期不能过长,且需具有逐步修正的余地,这是由于电力企业市场环境变化特点所决定的。规划中必须对人员获取环节进行合理设置,以便促使电力企业获取技术型、复合型员工的过程中,尽量缩短周期、降低费用、提高效率、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2.强化薪酬激励,构建合理绩效管理模式

新时期,电力企业应以岗位评价为基础,建立公平的薪酬管理体系,主要是建立有效的薪酬制度和适当的激励制度,以达到薪酬方面的公平合理。企业要以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等物质激励手段为基础,并以精神激励为辅助从根本上提升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同时,还应建立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完善电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分解,配套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借助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强化目标绩效考评,实现人人有目标、人人讲绩效、人人被考核的绩效考评管理体系,将企业目标和员工努力程度紧密结合,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职业发展、培训、晋升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此在绩效考核方面,避免单一考核导致的绩效管理不公平情况,促使绩效管理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的有效手段。

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健全企业人才服务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内部环境囊括了两大层次,其一即是企业整体组织战略结构,其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主体构成因素。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需要同企业发展战略与组织结构相匹配吻合,达到战略指导作用与结构支持作用的良性发挥,而反之也应由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一步影响战略制定与结构设计。所以目前电力公司不仅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更要调整人才结构。在制定和强化人力资源规划时,必须遵循动态平衡原则,即在动态发展中调整人力资源配置与企业发展战略间的相对平衡,精简机构,去掉冗余机构,合并职能类似部门。另外,对管理层人员实施有能力者上的竞争淘汰机制,对人才结构进行实时优化,优化过程中需动态化、渐进式的与电力企业经营结构相适应,由此有效实现由人力资源战略服务企业市场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邓献亮.基于新经济背景下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5(24):259-259,292

第5篇:集体经济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 生态环境; 城市宜居水平

Abstract: based on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c though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planning. Throug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ory to guide urban planning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e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urban livable level,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China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lay the found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rban planning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riefly discussed.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ity livable level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在现代城市扩建、改建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了影响城市宜居水平、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使得城市规划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如何协调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城市规划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相关科研机构与管理部门加快了城市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研究。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工作,进而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目的,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一、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也明显地影响着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的发展趋势。

二、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在传统城市规划中,过多的关注如何解决城市用地紧张问题。这一现象使得城市加快了对周边的扩张与规划,进而使得城市周边湿地、自然环境等收到了影响。随着近年来城市内涝等问题的出现,城市周边湿地的含水蓄水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传统城市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加强对以往经验与不足的分析。同时,利用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理论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三、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科学分析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中,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理论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工作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城市规划建设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有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平衡产生影响,其需要在城市规划中更多的考虑规划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现代生态环境理论为基础、以城市规划发展目标为重点,科学的开展城市规划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得到缓解,使城市规划工作中更多的关注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为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了解城市基础生态环境现状,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开展

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首先对城市基础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以此为基础指导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指导城市规划中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理论的应用。立足与城市生态环境基础现状、关注城市规划需求,以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理论为中心实现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针对现有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理论的运用

针对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理论运用的重要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对现有在建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理论的运用。在原有城市江边、湖边的休闲建筑中加强环境保护设施的运用,同时注重植被保护设施的设置,减少人员活动对水环境及植被的影响。另外,在城市会现有建设工程中,还应注重植被景观、绿化等配套工程的设计与应用。将生态环境理论切实落实在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作中,促进城市会话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以生态环保理论指导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应以生态环保理论为中心指导城市规划工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构建、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从政策导向以及政府引导入手。使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将生态环保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从宜居环境的改善入手、运用景观设计、生态环保技术等实现城市的科学规划。例如:增加高层建筑设计应用、减少对周边湿地等环境的征用。增加现代城市节能住宅小区的规划、注重城市道路规划、注重城市绿化设计等,以此构建节能减排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目的。

四、注重城市基础设施中生态环境理念的运用

在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设计与建设中,城市规划部门应注重节能技术以及绿色环保技术的运用,以此促进城市规划及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镂空步道板与植草技术的运用进行露天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以此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促进生态环境与宜居水平的提高。同时,注重老城区改造过程中绿化工作的开展、注重原有面积中绿化工作的开展。以垂直绿化、垂直幕墙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促进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生态环境的改善。

五、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施建筑规划时都会将绿化结合进他们的设计之中。将植物与建筑结合有许多优点,由植物提供的浓荫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建筑的降温负荷,有助于减少建筑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在水文方面也有一定益处,不仅植物自身能够承接降雨,而且它们所生长的土壤也会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余下的雨水可以被收集以供我们在建筑中使用。植物还可以被用做燃料,与地面上的绿化作用相比,建筑内部的植物对于污染的控制同样有效。绿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需要一个通用的标准。绿色容积率能够作为一个城市工具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也可以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具被应用于单体建筑中。适合的容积率值的确定可以从如下3种方式中选择:它可以是设计师或使用者所期望的绿化程度。绿色容积率值也可以根据地块预设的功能来确定。绿色容积率的价值也可能通过生态学来决定,或者以地块在未发展之前的叶面积指数值为依据经验数据,一个通用的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来自不同项目的经验将会更容易被整合并应用于新的项目,不同的研究数据会有助于形成一个共同的知识基础。所选择的指标严格的标准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以往的许多文献中,绿化的最主要指标是绿色覆盖率,合叶面积指数和建筑容积率而发展的,被定义为总的可居(或可租)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目前这一指标已为大多数人所接纳,并实施于各种规划设计方案中。

六、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结语: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应针对城市建设发展需求以及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理论的运用。以生态环保理论为中心进行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通过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使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马连宇.现代城市规划中生态环保理论的运用[J].城建资讯,2011,4

第6篇:集体经济规划范文

大同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东北部,西坪河为区域内的主要河流,全长12.4km,由北向南贯穿县城。河道上游地处黄土丘陵阶地,平时无基流,以季节性洪水为主,主要集中在6—9月,洪水特征为流量大,时间短,易形成山洪。县城位于河道的下游,这里地势较低且平坦,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河岸滩涂内常年有泉水出露,形成水塘,同时这里也极易受到上游洪水的危害。近几年,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原有河道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河道两岸新建了许多的居民区,河道内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也随之增加,河道及周边环境形成“脏、乱、差”的局面,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急需提高。同时,河道淤堵和被挤占现象明显,许多河段由于断面减小而不能满足行洪要求,对该段河道进行整治迫在眉睫。

2治理思路

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对河道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将城区内河道沿线零散区域进行整合,形成以河道及其水体为中心的特色景观廊道,构建生态、人文、和谐的健康环境,并以此提升城市形象。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治理后主城区内的河道不仅要解决防洪排涝的问题,还要改善水体环境的质量,更要满足生态景观建设的需要。其中景观工程的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自然元素,营造生态自然、亲水娱乐的景观环境,并使水面、河槽及堤岸绿化等各种景观之间协调一致。具体的治理内容如下。防洪排涝: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要求,使西坪河城区段的防洪标准达到二十年一遇。为沿河居民提供防洪、排涝安全保障。环境改善:清除河道的淤泥、垃圾等污染物,对沿河两岸的污水进行截流和疏导,使河道内泉水的水质得到改善,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创造条件。景观建设:以水体景观为核心,建造生态岸坡、滨水公园、休闲广场等亲水设施,整合沿河地块,形成“碧线穿珠”的景观格局,打造特色水利风景区。

3规划布局

3.1水体景观设计

受当地的水文、地形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水体景观的设计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主城区上游河道来水以雨洪为主,缺乏地表径流的补给,主城区河道内的水源主要是滩涂内的泉水;主城区内的河岸蜿蜒曲折,加之周围居民区的兴建,能够用于景观建设的区域面积非常有限,而且极其不规则;河槽断面宽窄变化大,最小处仅为18m,建闸蓄水与汛期行洪之间不能兼顾。因此,在现有的自然条件下,如何营造水体景观在河道治理设计中显得十分关键。设计中首先考虑到是规划利用河道滩涂内由泉水形成的几处水塘,这是河道治理范围内唯一的天然水源。能否将其改造成人工湖,并作为治理工程的核心水体景观呢?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许多城市内都建有人工湖,虽然规模各不相同,但其均有独特的景观效果。这归结于湖泊的独特的自然属性,湖泊在空间形态上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湖面的形状可以随意修建成圆形、扇形或不规则形状,彰显别具一格的特性;湖面的面积可以根据地形和景观需要设置成不同的大小,与其它景观相呼应;湖水的深度可以在不同区域设置成不同的深度,以适应水景观赏、娱乐休闲、水产养殖等不同需求。由此可见,将河岸附近的泉水池塘改建成人工湖,作为水体景观的核心,技术角度是可行的,而利用原河槽行洪,消除洪水的影响,以此兼顾河道防洪与水体景观建设,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又不乏是一种新的尝试。

3.2总体规划布局

基于河道现状的复杂条件和水体景观的设计思路,对城区重点治理段1.1km长的河道,采用的设计方案为:在原有河道内,按河道防洪标准确定行洪河槽的宽度,堤线按原有河道的岸线布置,不进行裁弯取直;将行洪河槽的横断面整修成矩形,两侧修建防洪堤,增强堤岸防洪能力;在堤外侧重新规划布置排污管路,将污水送至下游的污水处理厂,确保未经处理的污水不排入河道;以泉水为主要水源,将堤外侧几处水塘改造成人工湖,人工湖与河道由中隔堤分开,形成独立的蓄水系统;以人工湖为中心,将湖岸及周边区域重新规划,布置生态护岸、亲水平台、园林绿地等景观设施,建设特色滨河公园。

3.3规划设计评价

规划设计中,人工湖的设计对于整个滨河公园的景观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将河岸附近的水塘改建成人工湖,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自然水源。人工湖与河道主槽分开,在河道行洪时,人工湖不受洪水的影响,这种布局方式不仅解决了河道行洪的问题,而且同时满足了小区域内进行水体景观建设的要求。人工湖的面积虽然不大,但相对于整个公园区域来说是适宜的,人工湖的布置最大程度的适应了整个公园对于水体景观的需求,并且在视觉感官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极大地美化了河道周边的人居环境。景观工程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独特的多样性,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其内在美感效果,对于水利景观来讲也是如此。规划设计中,没有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保留了河岸线曲折蜿蜒、原始自然的曲线形态,这种设计提升了河岸景观的艺术效果,因此,人工湖岸设计也遵循了这一法则。

4主要技术措施

4.1河堤工程设计

在城区重点防洪河段两侧修建浆砌石防洪堤,采用重力式挡土墙结构,不仅利用岸坡防护,也可以节省占地。墙体迎水面直立,背水面坡比为1∶0.4,墙顶宽度0.5m。河道内地下水埋深较浅,基础埋深综合考虑了河道防冲要求和寒冷地区冻胀的影响,最终确定基础砌筑深为1.6m。河槽与人工湖相临的位置布置中隔堤,中隔堤采用现浇C20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墙体高度为2.2m,基础砌筑深为1.6m,墙体宽度为1.8m,墙体厚0.4m,墙内填砂砾土。墙顶铺设大理石砖,两侧安装防木质栏杆,作为水上景观桥。中隔堤在一定高度的位置预留放水管,放水管穿墙布置,用于人工湖的排水,并控制湖面水位。

4.2人工湖岸设计

人工湖的湖岸不在排洪河道内,不需要承担防洪任务,因此将湖岸修建成接近自然状态的缓坡,水面以下铺设块石、碎石、卵石等天然建筑材料,形成景观堆石护岸,水面以上的坡面种植生态植草护坡,湖岸的岸线也修建成曲线形态,使湖岸更贴近自然状态。

4.3亲水平台设计

在人工湖岸边布置景观亲水平台,平台也与河岸相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水滨场所。亲水平台高度为3.5m,平台修建成圆形和不规则的半圆形,使圆弧形的平台边临水。平台的顶面和边墙均采用现浇C25钢筋混凝土砌筑,面层铺设水磨石和瓷砖,并将平台表面砌成一定的图案。

4.4生态景观工程

人工湖岸及亲水平台的,将地面整理成有高低起伏的土丘和台地,坡面种植草坪,间隔布置灌木丛和高大乔木。采用景观效果好且耐寒的树种,体现植物群落的色彩、季节丰富性的特点,并达到植物与环境生长的和谐统一的要求。此外,公园内布置一些小桥、亭台、景石、小品等空间景观元素,以达到景观审美与空间意境有机结合的良好协调。

5结语

第7篇:集体经济规划范文

1.设计思想及基本原则

多媒体环境的设计基本原则:为学校多媒体教学提供可靠保障,提高学校多媒体教学化程度和多媒体教学技术水平,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趋势。

设计思想:项目设计方案上采用较先进的技术,选用设备上运用适当超前的理念,提高设备技术参数,力争在几年内不落后,多媒体环境建设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项目子系统的设计。

2.多媒体教学环境前期设计

对于新建多媒体教学大楼,在教学楼建筑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多媒体环境所涉及的结构设计、管线设计、安防设计和供电需求设计等内容,多媒体环境建设人员与建筑设计人员应及时沟通,并将这些内容在建筑设计图纸中体现,在教学楼土建时整体建设,预留好相应管线管道、供电线路等。

建筑设计时对管线的考虑主要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布线、安防系统的布线、网络系统的布线以及内部语音系统的布线。除了各楼层间弱电竖井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布线需求外,同时在竖井相应位置应考虑电源插座,为这些系统的中继设备供电。

建筑设计还应该考虑主控室、管理室、设备间、安保监控室的设置。主控室主要用于服务器、主交换机、内部语音系统设备的放置,主控人员的值班地等;管理室主要是多媒体维护管理人员的值班室,一般安排在大楼主进门通道位置附近,主要考虑上课教师借还设备和寻求服务支持方便。主控室和管理室可紧邻安排,也可将主控室和管理室整体考虑,安排在一个房间,中间用玻璃隔断分开。如果教学楼的规模较大,就要考虑设备间。设备间主要是用于网络系统的接入层和汇聚层交换机的放置,设备间的位置应与最远处教室网络布线距离不超过100米,在教学楼中可考虑多个设备间。安防监控室主要是监控系统的放置和安防人员的值班室,可根据教学楼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

供电需求设计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除了教学楼的照明等用电外,还需考虑多媒体设备的用电量,多媒体设备的用电量根据实际情况还应预留空调用电容量,一般单个教室(含空调)不超过8kW。教室电源应采用多组空气开关控制,多媒体设备和空调电源应对应单独分组开关。

3.多媒体教学环境子项目设计

多媒体教学环境是一个整体系统,主要考虑的是多媒体教学使用功能和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管理功能。多媒体教学使用所涉及的子项目主要有多媒体教室设备系统、教学信息显示系统、网络系统、课件服务器存储系统等,多媒体教学管理的子项目有网络安全与控制系统、多媒体讲台IC卡锁控制系统、内部语音系统、大楼安防系统等。

3.1 多媒体教室设备系统

为了满足多媒体教学的基本需要,多媒体教室的标准配备包含多媒体投影机、计算机、功放音箱、有线(无线)话筒、电动屏幕及中控系统、影碟机、录像机、展示台等设备。其中影碟机、录像机、展示台这些设备通常是电视新闻专业课、书画艺术及欣赏课等需要,为可选设备,不用每个教室都配置。

普通的多媒体教室投影机通常选用3LCD液晶投影机,一般100座大小教室选用亮度为3000ANSI流明就可以了,200座或以上座位大教室可以选取3500ANSI流明或4000ANSI流明亮度投影机,再高亮度指标的投影机由于性价比较低一般不选用。在目前DLP数码投影机应用得较少,主要是同样标称亮度参数上其亮度实际测试与LCD液晶投影机有差异,并且DLP投影机在动态图像的表现上比LCD投影机稍差。

在中控设备的选择上尽量选用具有“一键通”功能、操作简单的中控,这样可以免去对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适应时间,减少教师在使用中的出现问题几率。

在无线话筒的选择上可考虑具有2.4GHz无线对频或红外对频功能的话筒。这种话筒相对于传统UHF(VHF)话筒来说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话筒(发射机)可以通用,教师中途换教室上课不用另外更换话筒,同时对于大规模集中使用不用考虑错频问题,在管理上如果话筒有问题也可迅速用其他话筒替代,不用刻意寻找同频点话筒。

3.2 教学信息显示系统

教学信息显示系统主要用于及时显示本楼教学信息安排和其他相关信息,应有网络与教务处等相关部门连接,可通过网络对教学信息进行更新。教学信息显示系统主要由LED显示屏、网络和显示系统服务器组成。在大楼主要出入口安装采用双基色LED的显示屏,每块屏面积根据安装位置实际情况设计,一般6平方米左右。安装在室内的显示屏多采用普通亮度的LED,安装在室外的显示屏需要选用高亮LED显示。LED显示屏所显示内容可以是教学楼教室课程安排、考试考场安排、学生所需的公告信息等,主要显示文字信息。

3.3 多媒体讲台IC卡锁控制系统

IC卡锁控制多媒体讲台从2002年高校多媒体教学环境大规模建设时开始应用,随后建设的多媒体教室讲台一般都采用IC卡锁。IC卡锁具有去掉钥匙,采用非接触式IC卡来开启讲台柜门,能方便地设置权限的特点。同时可以将IC卡直接发放给教师使用,省却管理人员逐个开讲台柜的工作;如果采用集中式网络控制管理,IC卡还可以在主控计算机上进行远程控制讲台柜门的开关,强化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管理,是多媒体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项功能。

3.4 网络系统及网络安全系统

较大规模多媒体教学大楼的网络系统一般采用三层架构形式构建,外线一般可以用千兆光纤接入。三层架构的核心层、汇聚层可用光纤直接连接,接入层与终端(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之间可用超五类双绞线连接,一般桌面理论速度可达到百兆。

安放核心层交换机的机柜一般放置在主控机房;汇聚层和接入层交换机可配合配线架安装在机柜中,机柜应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这些机柜根据教室分布放置在与最远信息接入点(教室)小于100米的位置。

在布线过程中应对每根网线进行详细标记,并整理成完整的布线图、交换机端口与配线架网线的对应关系表等资料。在网络安全方面,可采用硬件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相结合的手段。硬件防火墙处于本楼网络外线接入前端,可有效防范和隔离本楼外部病毒的侵入;在教室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和设置安全策略也是一种有效的防范病毒的手段,也可以在教室计算机上安装硬盘还原卡来对硬盘进行还原保护。

3.5 内部语音通话系统

为了教师在上课期间方便联系,可设计楼内语音通话系统。楼内语音通话系统有多种形式,如IP电话系统、楼内对讲系统、内线电话系统等,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不同的语音系统结构。

3.6 课件服务器存储系统

课件服务器存储系统为教师提供FTP上传空间服务,教师申请服务器空间后,在任何一个能上网的电脑上都可以将自己所需的授课内容上传到自己的空间中,上课时访问FTP空间下载课件或上课资料使用。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环境设备运行情况、相关通知、信息等通过网页形式在服务器,便于全校师生浏览。

3.7 大楼安全防卫系统

多媒体教学楼的安防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为保障多媒体教学楼的安全,一般可采用红外监控和视频监控相结合的安防系统,在每间教室的投影机处和讲台柜处要分别安装红外探测头,用于晚间的安防;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全视频监控系统,对整个教学楼进行监控。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可简化在每层楼的楼道安装视频监控。红外探头和摄像头的信号都由安防监控室监测,可构成较严密的安全体系。

第8篇:集体经济规划范文

企业竞争情报体系的战略层面构建

企业竞争情报的战略架构服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涵盖企业战略规划、市场竞争战略、营销战略等。依据企业整体战略来确定竞争情报的目的、地位和作用。并依据其目的、地位和作用来设计和规划企业竞争情报战略。

竞争情报战略的核心是企业总体战略对竞争情报价值的充分肯定和意识到的需求。如果这一点都不能肯定的话,企业竞争情报战略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基础。在这一点能够肯定的前提下,仔细调查分析企业信息――情报流程和决策结构,刻画出企业竞争情报的具体需求内容和需求结构,对满足这些需求的投入和资源做出有效的评估。此时可以对企业竞争情报作出投入产出分析和投资回报分析。至此,就具备了企业竞争情报战略规划和制定的基础。

企业情报战略设计制定的步骤包括:价值认定和需求认知、信息情报流程――决策结构、需求内容――需求结构、竞争情报回报分析、企业战略分析――战略框架、企业竞争情报战略定位、企业情报战略规划与制定。

企业竞争情报战略的核心内容如下:如果说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永续经营和不断发展壮大,而对未来的企业资源配置和市场业务所做的规划。我们确信,企业竞争情报战略或简称情报战略不是企业的竞争战略,也不是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情报战略就是情报战略,是关于情报工作做什么、配置什么资源、达到什么目的及评价标准的一个总体规划。

企业竞争情报战略的核心内容包括:情报工作做什么、情报工作达到什么目的、情报工作由谁来做(人员、组织)、情报工作的资源配置、情报工作的评价标准、情报工作的动力机制、企业竞争情报管控体制。

企业竞争情报管控体制是企业竞争情报管理的核心问题。众所周知,情报管理的难点并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缺乏工具和方法。情报是企业的战略资源,对战略资源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其有效配置和使用。管控体制正是制定这套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

企业竞争情报体系的规则层面架构

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体系的规则层面涵盖两方面的内容:竞争情报工作制度、竞争情报工作组织。

竞争情报工作制度包括:竞争情报的搜集制度、竞争情报分析处理制度、竞争情报传播应用制度、竞争情报存档管理制度、竞争情报评估审计制度、竞争情报工作激励制度、企业敏感信息和商业秘密保护制度、针对具体企业的情报工作和管理的制度。

竞争情报工作组织涵盖:企业竞争情报职能部门设置,竞争情报职位、岗位设置,企业竞争情报主管责任人设置,部门情报责任人设置,企业全员情报角色识别、赋予和认定。

企业竞争情报体系的操作层面构架

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体系的操作层面是由竞争情报工作流程、竞争情报技术工具和方法构成的。

竞争情报工作流程包括:竞争情报工作业务采集流程,竞争情报整理、处理流程,竞争情报归档存储流程,竞争情报报告流程,竞争情报流程,竞争情报预警流程。

竞争情报技术工具和方法包括:情报监测方法、情报搜索方法、情报分析处理方法。

情报信息处理工具和软件包括:信息处理软件,检索软件、搜索引擎,知识挖掘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各类专业、行业信息分析和预测类软件。

企业竞争情报体系的基础资源层构建

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体系的基础资源层涵盖的内容包括各类信息载体上存储的信息数据,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集市中的关于本企业、竞争对手及竞争环境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信息常常需要企业历史和现时的财务、营销、历年的报表等数据,企业或机构的资料室、档案室也是这一数据基础的组成部分。

基础层还包括信息处理和网络通讯系统平台以及可以从中获得情报信息的人际网络系统。

对现有情报系统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

在对企业组织的竞争情报运转现状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实施企业竞争情报全面诊断,这是企业导入或者重构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体系的前提条件。企业竞争情报诊断采用两类方法:一类是量表化问卷调研诊断,比如福尔德公司的企业竞争情报诊断答卷系统;另一类是在企业信息情报实际运转情况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企业竞争情报调研涵盖的内容包括:企业信息情报环境调查研究、企业信息情报需求调查、企业情报需求满足情况调研、企业存量信息情报资源普查、企业情报源和情报渠道调研

企业情报源(信息源)调查。

一般情况下企业信息情报调研的同时,应该对企业决策与市场做一定的调查或者借用既有的调查结果和资料。这些调查包括:管理和决策调查(决策结构和决策流程调研),市场调查(渠道调查、销售调查、竞争者和竞争结构调查),需求调查(消费者调查、行为和心理调查),产品和技术调查(技术调查、产品调查)。

第9篇:集体经济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措施;关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not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and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city ecological destruction. Therefore we can't city environment into the sound track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city plan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relationship

TU984

引言

一个城市的长远稳定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固体废物泛滥、空气质量恶化、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长此以往,城市环境将陷入恶性发展轨道。现阶段,在进行城市规划中,加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势在必行。

一、城市规划中受到的环境问题

(一)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1)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2)汽车尾气;(3)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4)家庭中能源的消耗;(5)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甚至于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但是这些高速发展的代价就是让空气中多了很多污染物。大气的污染物包括了大量的废气、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这些物质一旦被排入大气中,就会让空气的质量严重恶化。严重的会让整个城市都被烟雾包围起来,让城市的居民被迫呼吸着受到污染的空气。且大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在下雨的时候,随着雨水降临到地面,腐蚀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加剧建筑物、铁路、桥梁的腐蚀与破损,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二)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几个方面:(1)工厂排水;(2)生活用水。家庭排放量正在逐步增加,据统计,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3)农业上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经过雨水的冲刷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

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l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现有的数据已经很明显警告我们,如果我们在持续不关注水污染的发生,那么能够使用的水资源会越来越少,我国现在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供水危机。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地点,某些物品对用户不再有用或暂不需要而被丢弃,成为废物;但对另些用户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废物可能成为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原料。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力求使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那些不可避免地产生和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处置。在生活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非常多,主要有废电池(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油漆、过期药物。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渗入土壤就污染了土地,农民种的蔬菜、粮食中也就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最终会危及人体健康。

(四)噪声污染

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

噪音污染已经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二、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二)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污水处理主要分为生活污水的治理和工业污水治理。生活污水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机物,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则比较复杂。分为很多种,不同的工业污染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根据各个城市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城市规划应该采用下列措施进行:

1.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利用废水。并把不能在用的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在倒入排水管道。

2.划分区域用水,对于城市的每个重点区域都建设废水处理厂,利用各种自然净化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采用新的科技和方法将水净化,不能让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

(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四)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要求,即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

三、如何合理实施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城市环境规划的最主要任务是为污染工业区挑选一个合理的位置,以便组成一个不受污染或少受污染,动员一切资源用于生产,并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生产正常进行的环境系统。合理的城市环境规划必须考虑下列几点。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和各功能区的内部规划必须考虑城市环境,首先是生态系统的特点加以合理配置。实现区域范围内生态城市环境网格化,形成布局合理,各具有特色的城市生态系统,成为区域城市总体格局“中心城-新城-中心镇-集镇”相匹配的区域生态城市系统。

(二)加强三废治理,开展循环生产和采用少水或无水工艺,以减少三废排放。特别应当强调的是中水回用的规划,在水的社会循环中,污水的再生与回用是关键的环节。将大部分的废水经过再生处理后回用,一方面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局面,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淡水资源,同时又减少了排放至自然水体的污染物总量,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因此,水的再生与回用是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水问题的必选策略,在新城或新的建设中必须考虑到中水管网的规划建设。

(三)城市绿化系统必须达到一定的面积定额,要求规划成一个均匀分布彼此连在一起的绿地系统,以便郊区新鲜空气能通过绿地上空不断地输入城市内部,必须使建成区与旷地交错分布,以利于气流的交换。此外,建成区至旷地的距离若超过一公里,则气流交换也不顺畅,城市总平面图便不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而要求近似星形,或长方形穿插绿化楔和绿化通道(林阴大道、绿化水道等),星形城市还要求在其中部有绿化岛。城市绿化除了植树造林外,还必须大力铺设草皮,此外必须保留或营建一些适于动物定居的生态系统,例如,在市内、公园里保留或营造一些“人造悬崖”(高楼、塔、钟鼓楼、屋檐等)和高大树木。

(四)把城市建设成为一个风景美好的环境,不仅有利于观赏,而且有益于人体的身心健康,减少各种环境病的发病率,增加劳动出勤率,并使交通运输安全,有利于精密工业的生产,组织一个风景美好的城市环境是建筑景观学的任务。与城市环境有关的疾病,除了与职业环境有关的职业病和由于严重污染而引起的各种中毒病外;还存在着一类污染程度并不高,但由于持续慢性地影响人体而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大多是原来就有的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和某些癌症;另外还存在着一类由于环境心理影响(厌烦、过度紧张等)引起的疾病,这主要是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和心血管病。

(五)城市的公路网、输电网、管道网、上下给排水系统、电讯电话网、郊区铁路网也要合理加以组织,并与生态系统特征协调起来。例如,公路和铁路杂错,再配合凌乱的管线系统,只能使人们厌烦,增加交通事故;工矿区和生活区的不合理配置,也可使交通运输系统混乱,公共交通客流增加,使人们上下班在过度紧张的环境中生活,也会导致某些环境病发病率增加,在郊区田野和森林中穿插着大量的交通管线网,不仅破坏了美观,而且会降低田、林的生产力,在草丛水荡中通过隆隆的火车,只能把候鸟和旅鸟惊跑。修建郊区道路若注意与造田和水利相配合,将有利于郊区农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系统工程,环境保护规划是其它子系统的先决条件和应优先完成的规划。所以,环境监测、评价,环境趋势预测,所有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先行一步。由于历史、认识、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可能造成计划、规划之间平衡协调的误差,所以各子系统在规划时要对前提数据作保守处理,留一个安全系数。整个城市规划应由国家组织制订标准、程序,并编制出系统及各子系统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及各子系统横向交叉制约机制要周到完善,以减少人为的失误。力争做到保护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景美娥; 对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有关问题的探讨[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