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童年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
我出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童年的我,生长在农村,纯朴的农村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党的教育,把两位老人塑造成了“毫不利己,全心为民”的好人民。在父母眼里,没有什么比党的事业更重要了,舍小家、顾大家,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受着这样的家庭教育的熏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我不得不打小就学会了当家。七、八岁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洗衣做饭、放牛劈柴了。
童年的我是快乐的,与一般孩子相比,我更像一个大人。10岁左右,父亲就交给了我一把为我量身定做的小扁担和两个比正常的小一些的水桶,这样做是为了我挑水方便。父亲交给我扁担的同时,也交给了我那份家庭责任,这份责任让我的童年充满了责任感,但也培养了我坚忍耐劳的性格和追求独立、追求完美的性格,父母遗传给我的那种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童年的经历,是我人生的巨大财富,它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苦乐观的形成。母亲一直教育我们要节省,因为家里有三个孩子,家庭负担较重。从小我在父母眼里,就是一个非常听话懂事的孩子。亲戚邻居们都夸我聪明,勤奋,踏实能干,成绩优秀。
母亲平时按时下地干活,父亲经常外出跑老客,赚钱贴补家用,父母不在家时,我经常被母亲放到背带里,由8岁多大的小姨看着我。这种状态下的我,用哭闹表达需求时,常得不到满足。而妹妹、弟弟的出世,使我受到的关注更少一些。父母对妹妹、弟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偏爱,但可能我还是感觉到了父母对我的忽视。这一时期,我的欲望和情绪被压抑,为了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获得更多的父母关注,我成为一个乖小孩,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照看妹妹、弟弟,对亲戚们礼貌热情。上小学之后,努力读书,成绩突出,找到了证明自己价值的又一种方式。因此,我非常喜欢学习,并肯下功夫。
(二)饱受磨难的求学之路
儿时,父母对我要求很严,我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在班级里常常考第一名。有一次,在乡里的学区四校联考中拿了个第一,乡里乡亲的都说我这个孩子很聪明,认定我将来一定很有出息。
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很远,没办法只能住校,这给家里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为了省钱,也为了能吃得饱些,母亲总在我周一上学的时候给我贴上几个大饼子带到学校去,那时我有计划地每天节省着吃。当时,我周围的农村出来的同学们也大多这样,有的同学家里甚至条件更差,我有时候还要把我的那份分给他们一些,我的宽宏善良常常使我成为同学中的中心。经过高考的磨练,我成功考入沈阳化工大学。大学生活,短暂、紧张,充满生机。尤其是我的班主任,一个老牌儿大学生,学识渊博,生活阅历丰富,幽默、智慧,富有教学经验,对我影响极大。担任班上团支书和学校学生会干部,学会了为他人服务。走出社会要作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使我学会了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
(三)稳重踏实的工作之路
2002年,我顺利毕业,参加到了工作中。在工作中,我将大学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将平时打工的工作经验及为人处事的道理运用于生活之中,合理的调配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和工作的节奏。
根据容格的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来划分,我属于典型的外向性格,“关注外部事物,活泼开朗,不拘小节,善交际,情感外露,独立,容易适应环境”;我不太相信英雄,但我非常推崇戴尔?卡耐基,他的成功学对我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我对成熟的看法是与人关系和谐,无敌对意识;能够合适的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乐于接纳自我,善待自己;与时俱进,乐于接受新事物;情绪波动正常,幽默、含蓄、不张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有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然,我也深知自己的弱点所在,面子观念重,果断性不强,不太注重小节。朋友们也时常提醒或批评,但我为人的诚信、和善和热情经常会使他们也淡化了我的缺点。我相信有众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在作好一个优秀教师的前提下,再作好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现在,我是一个心理系的研究生,希望以后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同时,也一直在做心理咨询,从最初的“你是一个好人”到“真的有帮助”,我慢慢成长,感谢命运,感谢一路上所遇到的人们,希望成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更多的人走出人生的沼泽地,和来访者一起成长。
二、职业行为分析
从教数个春秋,积累了不少的育人的经验。作为教师,可谓是弟子遍天下,自认为还算受学生欢迎,每次评教,综合得分从未低过95,有时甚至得满分。但进入本世纪以来,总会碰到个别或几个“难缠”的学生。有的性格怪异,有的恶习难改,有的甚至拉帮结派,行凶斗殴,屡教不改。采用常规、传统教育收效甚微。加之某学生自杀、某学生杀人纷纷见诸报端或发生在身边。同事们也都在叹息“现在的学生怎么了?”作为管理者,不由得不引起自身思考;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师,不得不反思教育行为,寻求更有效的教育途径。
(一)成为心理咨询师是我的人生理想和职业要求
通过对自我人生历程的分析,让我切身地感受到,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是多么地重要,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的前提。心理咨询师职业正是一项能让我思想走向成熟、心理走向健康、人格趋向完善的高尚职业,同时,它也是一项送人玫瑰而手留余香的职业。
成为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是我内心里的一种渴望。
2004年,我在网上看到“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文,十分认同他们的“学校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学校的标志,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这一观点。他们的心理咨询发展历程及理念的拓展极大的启发了我,便开始作这个领域相关知识积累和方法研究,并逐步摸索出一些方法和措施,运用于教学之中。显著的效果,更增强了我对心理咨询工作兴趣,便大量购买有关的书籍,系统学习心理咨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知识,并开始探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助人技巧。
(二)成为心理咨询师的条件
经过几年来对心理咨询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在学校从事的咨询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咨询师必须具备很多条件,诸如完整的人格特征,健康的心理品质,乐于助人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丰富的咨询理论,必要的医学知识,熟练的助人技巧,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敢于剖析自己和不断完善自我等等。当然,同时具备这些条件,对一个咨询业新人来讲或许是有些苛刻,但至少可以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
(三)自身优缺点
作为一个致力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者,首先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弱点。就我个人而言,我已经初步具有了相关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知识,也积累了一些学校心理咨询经验。但面对复杂多样的求助者而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能苛求求助者,只要他求助于我们,不管他年长、年幼,层次高低,贫穷或富有,都必须尽职尽责地提供有效服务。在实施咨询过程中,还必须时刻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切忌受求助者所左右,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只有超然物外,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才可给求助者以合理、充分的解释和处理。
心理咨询尚为一个新型服务业,方兴未艾。社会认同还处在初级阶段,中小城市的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还很模糊,甚至还持有偏见,我们千万不要以为“雄鸡一唱天下白”,只要通过了咨询师考试考核,就万事大吉,大家就会为你喝彩,你就能为天下人解除心理障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必须通过不断的地拓展综合知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丰富咨询技能,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各种力量的督导之下,为更多的人解除心理疾苦,让人人健康快乐才是我们不断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从《疱丁解牛》看心理咨询师的“心力”,魔鬼培训,2009年7月
〔关键词〕学生;健康;心灵
我校高度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校内成立由分管副校长负责,德育主任、班主任、心理健康老师参与的健康教育队伍。制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内容,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指标之一。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开放心理咨询室,让所有在校的学生都可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增强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能,享受健康文化的滋润,让身心充分成长。从而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他们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心理咨询中,无时无刻不在以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无处不在、不可取代的。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因此,我校选拔骨干教师参加全国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及省市各类心理辅导培训班学习,我校已有四位教师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和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书。学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参加校际相关学习联谊活动,吸收他校研究成果。我们还多次邀请有关专家为我校全体班主任辅导,为我校全体学生作专题讲座,引导我校师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学校通过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进行培训,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帮助班主任有效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会观察学生丰富多采的心理现象,学会判断学生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正确地剖析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心理需求。
二、规范课程建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性课程,它是将认知教学、学生的主体活动和心理体验结合起来的。为了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我校自2008年起坚持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由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职心理教师担任教学,班主任老师配合辅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课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播放心理咨询专题片,鼓励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勇于接受辅导或咨询。通过正面教育和积极暗示对学生进行各种心理能力的训练,利用图案、字母、数字的观察和记忆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利用课外实践及游戏来训练学生的判断、思维、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明确懂得科学用脑可以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等智力因素,让他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境学习;利用世界激励大师约翰・库提斯的视频故事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意志力和坚持性。通过新颖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讨论、辩论、视频感悟、角色表演、情境体会,让那些精力充沛、学习成绩较差但有特长的同学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满足他们潜在的心理需要。又以针对性的主题活动训练学生心理素质,如让学生上台演讲或朗读,为胆小、自卑、抑郁的学生多提供成功表现机会,让其赢得他人欣赏的目光,看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感受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其它课程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心理自我成长。
三、拓宽教育渠道,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领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审时度势,确立了“错位发展、超越自我”的办学理念,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个性特长相结合,并把它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让全体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特长,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建立全方位评价学生的二十项发展性评价指标,培养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实用型人才;开设家长心理辅导教育讲座,利用校园路路通等途径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内除了心理健康课程外,我校还开设心理咨询室,通过橱窗、心理健康讲座、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辅导案例征集活动,帮助广大教师运用心理咨询知识及时总结,并推广优秀经验;通过充实学校图书室相关心理咨询书籍和报刊杂志,为广大教师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团委及学生会干部则通过组织各类团体或个人竞赛活动(论文、演讲、书法、美术、唱歌)来锻炼学生管理队伍,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活动和学校管理,挑战自我。学生通过对眼保健操、广播操、校服、胸卡的检查及校园卫生监督岗和纠察队的工作既锻炼了能力,又提高了自身心理综合素质。
四、创设教育环境,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学校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从众行为中形成健康的心理。
我校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美观、整洁、令人心旷神怡的校园环境来浸润学生心理,让学生在无声的环境中感受心灵的涤荡。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学校的橱窗、黑板报,努力做到主题突出、形象鲜明、有趣、有吸引力。学校及师生的各类荣誉及时公布;名人名言、名人塑像简介,教学楼四层开放式展厅,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笔特色”、“学陶思陶”等内容在默默影响着学生,这些聪慧睿智的语言、色彩鲜明的图像照片无声地渗入学生心田,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教室内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及各种荣誉,使学生对校对班有一种亲切感、归属感,在情感上认同、增加了班级凝聚力和学校亲和力,让学生愿意与集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维护集体的形象和利益,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较为大胆的摸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仅2010年度学校就有33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章在省市刊物发表及获奖,学校获得 2010年度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录像课获得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比赛三等奖、苏州市一等奖、吴江市一等奖等荣誉。多次配合“吴江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上公开课、送课下乡。心理健康教师均受聘于“吴江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心理辅导老师”,多次参加对吴江市各校高中学生的心理辅导活动。
〔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机制
近年,许多学子们正当青春年华,却因为各种理由,轻易放弃生命。当人们为年轻的生命痛心时,教育者更应进行反思。其实,这几年许多学校基本上都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一些地区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只流于形式,表现为:只有少许应付,没有形成常规;只有单打独斗,没有全员参与;只有事后救火,没有提前预防。笔者认为:当前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机制。
一、构建“网络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构建全员参与的工作者网络
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的网络体系,使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该网络体系的主体包括领导、教师、班主任、教辅人员和学生等。这些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要求建立起一种群众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形成信息畅通的网络,从而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1.建立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的管理责任。一般做法是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科任教师为主体的工作机制。
2.设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确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工作人员的主要责任。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应该配备若干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并且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定期选送一部分专兼职教师到权威培训机构去培训、深造,做到人人有证上岗。
3.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更是发现、跟踪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最直接的一支队伍,所以,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程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应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对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活动及心理辅导活动。
4.要求其他学科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干部都参与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他们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成员。要求这些人员在与学生或同学接触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或帮助解决。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网络
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网络体系,使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机构。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级机构,形成校级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系部心理健康辅导站和班级心理健康宣传小组(建议每个宿舍定一名成员)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网络。要支持学生成立心理社团组织,发挥学生互助和自助的作用。并且心理社团组织与上面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形成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网络体系。
随着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加,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建议建立各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设立班级心理宣传小组,形成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网络。年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由一位经过系统培训的班主任负责,负责系部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计划的制订、实施,及时发现并推荐学生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协助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本年级需要干预的学生进行跟踪和辅导。班级心理宣传小组主要是协助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年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及时发现并向年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报告本班级有心理问题苗头的学生。心理社团组织是由关注心理健康和热心于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的学生自愿组成、学生自主管理的学生社团组织,是一个协助学生个人成长、促进其潜能发挥的健康乐园。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学校其他教育机构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学校其他教育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功能,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特别是新形势下学生把互联网作为沟通与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并且网上身份隐蔽,学生愿意说真心话。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利用互联网如校园BBS这一平台,在网上掌握实情,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可利用网络来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网络
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网络体系,使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证。
1.应重视显性课程的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教师开设全校性心理健康辅导课,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给予落实。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从学生入学即开设课程和有针对性的讲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到心理知识,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技能,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2.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建设。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校园环境的建设,校园环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可使学生乐观进取、身心愉悦。美丽的校园建筑,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报刊杂志,经常性的广播、电影、电视导向能为校园文化向高层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德育背景和育人环境,能使学生在理性层面上受到启发,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调节学生行为、美化人格、净化心灵的作用。
3.应该加强人文思想教育,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实现高情感与高科技的结合以及人文气质与科学精神的合璧,改善学生人格品质和健康心理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人文思想教育除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外,应有计划地聘请一些著名科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和报告,深化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4.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学校内的各种行为规范、文明公约和校规校纪对建立和谐的校园能起到保证的作用,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能起到规范的作用。例如学生宿舍的制度文化的建设,应该改革过去的宿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将宿舍建设成为具有生活、娱乐、教育等多功能的文化小区。这样一方面可以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增强归属感,使他们关心同学、热爱班级、热爱学校,心理上有所依靠。
5.学校的活动文化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应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育人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提高学生们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性,使学生在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
二、 建立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一)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其作用是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和现实的危机,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危机的突发性和意外性。
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信息跟踪监控制度。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状况普查资料,咨询档案的汇总、分析、评估。新生入校后必须统一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的心理测试,中心应给每一位参加心理测试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根据指标统计得分,划分为心理疾病、有待观察、心理健康三种类型。根据评估结果,对问题突出的学生采取个别引导和帮助,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开展有计划的专项宣传和引导活动,并建议学校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加强专业教师的咨询和指导。心理咨询专业教师在值班、咨询、上课、宣传、讲座、答疑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时,应当热情、耐心地进行引导和帮助。如发现学生存在明显的幻觉、妄想及严重的行为障碍等精神疾病症状时,应当及时与学生管理部门联系,陪同患者到相关医院进行诊治。
3.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之中。学生工作处、年级等学生管理部门及班主任,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之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活动,帮助学生解疑释惑,缓解其经济、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压力。在班级设立心理健康宣传员,他们每周向班主任汇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做到有问题早发现。学生管理部门发现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应及时引导和介绍学生前往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教辅服务部门的人员直接接触和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当发现学生出现行为、心理异常时,应及时向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反馈,以积极引导和防范,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机制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辅导、矫治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其作用是及时辅导和矫治现实的心理问题,采取措施,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1.建立学生三级危机干预系统,对有心理疾病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三级危机干预系统根据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把干预对象分为心理危机高危对象(一级)、心理危机重点对象(二级)和心理危机日常关注对象(三级)进行干预。一级干预主要针对心理危机高危对象,通过个别咨询、转介、追踪等措施达到使学生心理康复,提高其对环境的再适应的目的。二级干预主要针对心理危机重点对象,通过个别咨询、小团体辅导等措施来提供危机调适。三级干预主要针对心理危机日常关注对象,提供讯息或适当的环境来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以增进个人健康。主要的工作是:建立有益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学校环境;举办全校性身心保健活动(健康课、团体辅导、文艺活动等);对教师、教辅人员提供咨询与协助。上述提供干预的主体包括专业咨询人员、相关教师、教辅人员和家长等。
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制度和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分级报告制度,建立心理危机治疗体系、阻控体系、监护体系和救助体系,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及时预防和有效干预。
(三)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团队精神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团队精神最初指一个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通过主动调节群体内部的矛盾和行为,而呈现出通力合作、一致对外的精神面貌。①当今社会,无论是个人生存还是企业发展亦或是国家繁荣都无法抛开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可以说是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强盛的法宝。②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往往是首先具有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然后是业务能力,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一些差距。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应用合作学习的5种方法对30个男生班和30个女生班进行实验研究,每个班级人数约为30人,实验对象共1795人,其中1512人应用实验班合作学习(男生768人,女生744人),283人(男生143人,女生140人)应用传统教学法。网球、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项目中各应用合作学习五种策略中的一种传统教学法,每种教学法共在12个班级中开展(男、女生个一个班级)。
1.2 测量工具
1.2.1 自编《大学生团队精神问卷》
此问卷参考了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贾建红的硕士学位论文《拓展训练对高中生团队精神的影响研究》中所用的《高中生团队精神现状调查问卷》团队精神认识程度、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凝聚力、团队沟通交往能力、集体荣誉感、团队成员信任感六个方面 (即六个维度),每个维度四道题目,共 24道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选择 A 得 3 分,选择 B 得 2 分,选择 C 得 1 分,最后统计每个学生六部分的总分。如果总分在 0~24 分之间,则表明团队精神较差,如果总分在 25~48 分之间,则表明团队精神一般,如果总分在 49~72 分之间,则表明团队精神较强。
1.2.2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问卷的效度评定:采用专家效度评定,聘请心理学方面的教授2 名、副教授 2 名、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 2名、二级心理咨询师4 名,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价。有 6人(60%)认为问卷的有效性为很合适,有 4 人(40%)认为问卷的有效性比较合适。
问卷信度评定: 采用重测信度。问卷回收后第 21 天用相同问卷对原 30 名被试进行再次测量,经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为为 0.83,说明问卷信度较高。
1.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通过任课教师在上课期间发放与回收问卷,发放问卷 1812份,回收 1795 份,有效回收率为 99.1%。
1.3 实验干预
采用合作学习的5种策略对分别一个男、女生班进行教学,五种教学法分别为:学生团队—成绩分工法(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团队游戏联赛(Team Games Tournament)、共学式(Team-Assisted Instruction)、任务拼接学习(Jigsaw)、小组调查法(Group Investigation)。
1.4 实验流程
课前准备前测并确定基础分分组课堂教学测验 小组奖励总结分享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 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团队精神前测分析
由表5可以得知:合作学习班级中团队精神的各个维度——团队精神认识程度、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凝聚力、团队沟通交往能力、集体荣誉感、团队成员信任感上实验前后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实验后的分数非常显著地优于实验前的分数。
我国学者佟立存指出:“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团队精神,而学校体育则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③这一点深受笔者的认同。季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也曾说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过程中,如果舍弃了集体,体育课程的多数内容将不复存在。④这又一次说明了体育作为团队精神的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些欧美国家,针对培养团队精神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更改教科书,将团队精神融入大学课本;二是进行一系列团队形式的活动,将团队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学校生活、课堂教学和日常的教育当中。⑤在日、韩、新加坡等国家一直重视团队精神。尤其在日本,团队精神被视为是事物的本质,并渗透于教育、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文化氛围中。⑥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合作学习是提高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方式和手段,较之传统教学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当今的大学教育中该手段应该被广泛地使用和借鉴。合作学习是符合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的。
3.2 建议
建议合作学习在更多的学科中进行开展,以便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团队精神等优良心理品质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合理土壤。
L芨咝?蒲谢?(名称: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编号:2010B26214
注释
① 张锡庆,卢亮球.论培养和强化球队团队精神[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127-129.
② 李慧波.团队精神(第1版).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26.
③ 佟立纯.学校体育活动对学生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4):38-41.
④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120.
莒南三中,地处沂蒙革命老区,建校近40年来,经过几代三中人的努力,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知名度较高的高中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4097名在校学生。为适应教育的新发展,县委县政府计划于2012年后在城北新区征地200亩建设规范化的新校区。
莒南三中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省绿色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获临沂市普通高中教学示范学校等几十个县级以上荣誉称号,是一所理念先进、管理规范、设施一流、成绩显著、校园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化高中学校。
一、励志教育,创建斗志昂扬的激情校园
多年来,莒南三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励志教育,在4月19号结束的临沂市高三二轮视导中,市教科研中心的领导做出了充分肯定:学校备考氛围浓厚,激情校园建设成效显著,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全市最好。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教学区悬挂了以励志教育为主题的28条宣传横幅,设计新颖,激情昂扬,振奋人心;在高三楼走廊设立了985高校宣传版面;每个班级精心设计了班级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读性较强,有“高考加油站、励志文章、励志名言、名师指导、校长寄语、试卷点评、优秀试卷展、心灵有约”等丰富多彩的专题栏目;发动全校师生搜集整理撰写励志材料,学校成立了励志资源库,有很多师生撰写的水平较高:你现在怎么做,代表你以后怎么活
— 李文文(三、20班);人能走多远?这话不要问双脚,而要问志向— 郑文(三、02班);瀑布对悬崖无所畏惧,所以唱出气势磅礴的生命之歌— 时巾智(三、24班)。每学期初组织全校学生定时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开学第一课”。课间操,同学们步伐整齐,口号响亮,催人奋进,有着“莒南第一操”的美誉。老师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集体学练太极拳,2000年全县首届运动会上,莒南三中组成了300人的太极拳方队,作为首个集体参演项目亮队,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地方媒体做了专题报道。师生们衣着整洁,充满青春活力,走进莒南三中,到处洋溢着激情四射的校园文化气息。
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德育与体验德育活动。据了解,莒南三中部分班主任通过“新时期德育创新与师生交往艺术”主题研修班培训后,活学活用,高二、2班班主任孔令峰在班级管理中试行“个人成长积分制”,给每个学生制作了席卡,很好地做到了用制度约束人,而不是命令式的说教,以前一些老大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得心应手,真正体会到德育创新教育艺术的魅力。他们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学生明白德育教育已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的一次次沉淀。
二、阳光教育,让每个学生在愉悦中成长
据悉上学年,莒南三中分别组织开展了“传唱红歌,魅力校园”合唱比赛,举办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历史的选择”、“弘扬廉洁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演讲比赛;利用课前歌大唱红歌100首;学生会成员多次到八路军115师驻地、省政府旧址,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驻地、历家寨批示过的地方等德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参观学习;出了多期以“文明伴我行、廉洁教育、励志教育、向雷锋同志学习”为主题的手抄报和黑板报;更换了教学区几十块宣传版面,设计新颖,内容丰富;抗战胜利65周年、党在我心中、“给力2011”旅游杯征文比赛。其中有两名参赛学生获省“党在我心中”征文比赛二、三等奖。本学期初,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系列活动,践行雷锋精神,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雷锋精神不再是陈列在纪念馆里的记忆。
通过国旗下演讲、课前歌、班会课、励志牌,“青春之声”广播室,校园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新人新事。争创了本县教育系统唯一一所廉洁教育好学校市示范点,成为上学年德育创新教育的一大亮点。
三、健康教育,让每个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什么是好的教育?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学校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成长中的儿童。每一个学生有不同的天赋、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特长,他们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不一样的。所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才是公平的教育。
笔者所在小学虽建校时间不长,但是校领导很有前瞻意识,将“适合教育”的办学理念融入了课程建设,从2006年开始即组织人手进行“适合教育”视域下的小学心理课程建设,经过七年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成为了苏州工业园区内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知名学校。
一、构建适合“每一个”的显性心理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关注“每一个”星海学子的心灵成长需求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主题。
1.根据不同年段,设计适合“每一个”的心理教学计划
(1)低年级的心理活动——温馨的心灵港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教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场景扫描:“今天轮到我们班同学进学校阳光驿站活动哦!”二年级班主任郑老师一宣布这个消息,教室里一片欢腾。“你想去哪个室场活动?我上次去了心理测量室,那个水果拼图可真有趣,这次我还想玩!”“我想去沙盘室做沙盘,那个游戏最有趣了。每次做完,我都很开心!”……学生们议论纷纷,讨论着自己中午想要参加的项目。
每天中午,学校心理中心的阳光驿站里总是回荡着星海娃娃们的欢声笑语,一、二年级的学生们在学校心理教师和心灵小伙伴的组织下开展丰富有趣的心理活动。有的学生在大厅休闲区阅读心理绘本,在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汲取心灵鸡汤的养分,了解什么是友情,懂得爱的方式,学着战胜恐惧;有的学生在情感表达室制作剪贴画,捏橡皮泥、画画,借助艺术创作来调节自己的心灵,学着自由地表达和有效地自我控制;有的学生在沙盘游戏室开展团体沙盘游戏,将喜欢的玩具放在沙箱里,与伙伴们一起合作创造理想中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谦让与友善;有的学生在心理测量室做注意力训练的游戏,在与电脑的互动中体验规则的意义,其乐无穷。
(2)中年级的心理课堂——我的地盘我做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教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场景扫描:“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白云因为我变得柔软……”伴随着欢快熟悉的旋律,四年级的学生开始了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我是一只独特的羊”。学生们通过“羊儿性格大点评”“夸夸我这只独特的‘羊’”等环节,对自我有了新的认识,学会了“自我接纳”。
学校早在2006年就开始有意识地在课表中引入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探索,目前在三至六年级均开设了每两周一次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年级的教学内容如下。自我认识:在班级中和同学分享自己名字的故事,在自我接纳和欣赏的同时,也能接纳和欣赏他人。学习能力:了解注意力的特点,掌握一定的训练注意力集中的方法;能在了解时间重要性的基础上,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情绪管理:发现自己有不良情绪时能运用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调节,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微幸福”,并从中感受到真、善、美。
同时,为了让心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每学期的期末心理回顾课上,学生都会通过反馈表向教师提出下学期活动主题的设想,心理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建议对活动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心理辅导活动课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3)高年级的心理社团——心灵成长新天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作好准备。
场景扫描:每周五下午三点半,五年级的小倪和小丁都会整理好书包,赶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参加心理社团活动。见到其他班的心理社团伙伴,她们热情地打了个招呼,就讨论起来:“不知道今天又会有什么有趣的心理话题呢!”在期待中,新一期的心理社团活动开始了。
进入高年级后,根据学生已逐步进入青春前期的特点,在上好每两周一次心理课的基础上,学校在每周五下午开设了校级心理社团,招募“热心做同学的知心人,对心理健康知识有兴趣,同时又想获得自身心灵成长”的学生参与,培养一批“心灵小伙伴”,作为“校园三级心理健康监护网络”之外的一支朋辈辅导的骨干力量。
在心理社团里,高年级的心灵小伙伴们会在心理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各类活动,有时是学习一些心理学的小知识,掌握帮助同伴及时调节情绪的好方法;有时是伙伴之间互相交流工作情况,在互帮互助中缓解自己的压力;有时是开展有趣的体验式心理活动,在开心一笑中体会到沟通的重要、合作的意义。
2012年学校心理社团在传统学生心理团辅活动的基础上,又引入了沙盘团辅训练。一盘细沙,三架子各式各样的物件造型,加上辅导教师的关注与投入,还有学生们的自由创作,构成了沙盘游戏的基本要素。就在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摆放沙具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心灵得到了充实,人际交往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2.运行适合“每一个”的心理评价标准
心理评价是从整体上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如果教师能对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作出准确评价,就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此学校心育团队从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出发,结合年龄特点尝试在四至六年级推行心理课程评价单。评价单上既有心理教师针对该年段的学生提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又有学生根据自己一学期的收获,进行的自我心理成长评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3.构建适合“每一个”的隐性心理课程体系
课程从表现方式来说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心理隐性课程包括除上述显性心理课程之外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学校文化建设、家校社会一体化等。
4.营造适合“每一个”的心理教育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起步的,而其中星海小学又是整个园区中小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行者。回顾学校心理教育这短短十年的发展历程,从办学之初仅有一个40平方米的心理咨询室,到现在率先在园区成立拥有两层楼,合计30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星海人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主要是发展中的儿童这一群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将整个活动区域命名为“阳光驿站”,意为希望学生们能在这里获得阳光般的温暖,把“阳光驿站”定位为一个放飞心情、倾诉烦恼、寻找温暖与欢乐的天地。整个“阳光驿站”的内部装修以学生为本,努力体现快乐教育的理念,分为悦读活动区、情感表达室、沙盘游戏室、心理测量室、心理晤谈室五大区域。
二、打造适合“每一个”的心理教师团队
决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的充分参与,积极的、开放的态度以及人格的魅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取得理想效果的根本保证。在打造星海小学心理教师团队时,学校首先考虑的是教师的人格品质,其次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参照林孟平有关心理辅导员应具备的人格素质的观点,学校选拔培养心理教师时制定了以下标准:有较丰富的人生经验;善于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接纳自己,能正视自身的优点与缺点,经常内省;尊重他人,相信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语言表达准确、具体、简洁、有幽默感;具有适度的智慧,能主动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人。
除此之外,学校还十分重视专兼职心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不定期地举行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鼓励心理教师多参加课外的心理疗法继续教育。目前心理教师团队中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8人,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2人,拥有苏州市专兼职心理教师上岗证书的9人。同时团队成员中有市德育学科带头人两名,市优秀班主任一名。
三、收获适合“每一个”的心理教育硕果
十多年来,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这块沃土上精心耕耘,使心育工作成为了星海小学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心育团队成员在国家、省、市、区级心理优质课评比中均荣获过一等奖,在各级各类心理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四十余篇,在市级、区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心理类文章二十余篇。
“墙内开花墙外香”,心理健康教育带给学生更多的是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人际交往品质。心理社团的学生自发进社区组织义卖活动,自己联系社区工作人员,确定场地,寻找货源,设计口号,用一颗真心、一片热忱打动了许多社区居民的心。义卖活动共筹得善款五千多元,全部捐给了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组织,活动被新闻媒体广泛宣传。
由于学校的心育工作扎实有效,“苏州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研究中心”先后落户于我校,这是对我校心育工作的极大肯定。
四、家庭社区紧密协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塑造孩子的关键场所,亲子关系的质量高低,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在关注每一个星海学子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家庭教育。学校网站上的“心灵驿站”是家长了解孩子心理成长规律的窗口,每学期的“家长心理大讲堂”是家长聆听科学家庭教育方法的途径,学校的“心理晤谈室”是家长与心理教师面对面谈心的场所。
社区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个阵地。学校与社区密切合作,每年都会组织学校心理团队成员进社区活动,同时社区也积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协助学校心理社团的学生们开展“HELP”项目的义卖活动,使学生将爱心和正能量传播到社区每一个居民的心中。
关注“每一个”的心灵成长,让“每一个”的心灵之花更美,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愿景。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适合教育视域下的心理课程建设,争取打造“星海心育”的金字品牌。
关键词: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研究生教育属于精英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各个领域未来的领军人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基础医学是相对于临床医学而言的,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医学基础教育和基础科研领域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与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或缺,关系到整个医学的发展。在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改革及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领域不断涌现新问题的背景下,传统的培养与管理体制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这无疑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分析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不断完善基础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
1当前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基础医学研究生生源少,质量良莠不齐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目前临床一线的医生收入远高于从事基础医学教学和科研的教师收入;在可预期收益的利益驱使下,医学本科生更愿意选择去医院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即使本人有兴趣在基础医学领域发展,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兴趣就放在了一边,这直接导致了基础医学研究生生源的不足,与此同时,还存在一部分调剂到基础医学的研究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
1.2基础医学研究生待遇差,科研任务重
基础医学研究生修完理论课程后就要进入实验室,开始课题研究;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修完理论课程后即进入临床一线实习,大多进入临床实习的研究生都有不错的生活和岗位补助;而基础医学研究生补助相对较少,生活压力更大。并且基础医学研究生拿的是科学学位,毕业时,科研论文要求高,科研压力相应增加;有些导师科研项目多,也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研究生的科研任务。
1.3基础医学研究生男女生比例失衡,感情心理问题易发
在攻读基础医学的研究生中女生比例占到2/3以上,而攻读研究生阶段正是个人考虑感情、婚姻及家庭问题的时期;学业、个人问题及就业压力交织在一起易诱发心理问题。
1.4就业压力大
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基础医学研究生就业渠道和岗位相对较少,加之一些研究生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以及心理预期过高,理想的职业岗位显得相对较少。
2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1多管齐下,拓宽生源渠道
建立“长效引导、网络宣传、激励促进、定点联络”四位一体的研招宣传工作机制,并以做实联盟高校、建立外宣体系、依托奖勤助贷、开展宣传月、筹建夏令营等措施落实研招宣传任务。
加大在校内外对基础医学的宣传力度,首先让本科生树立对基础医学的正确认识,转变观念;基础医学教育在医学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并不是完全脱离临床而独立存在的,虽然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存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脱离等问题[1],但其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的。具体做法是:①增加校内医学本科生面试保送攻读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名额比例;②接收兄弟院校的优秀本科毕业保送生,并给予相应优惠条件;③在医学本科生教育阶段成立基础强化改革班,基础强化改革班的学生本科毕业后优先保送到基础医学类各专业攻读硕博士,毕业后优先留校;“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既保证了数量,又保证了质量,并为基础医学的发展储备了后备力量。
2.2多方筹措,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待遇
扩大全额奖助学金比例,提高覆盖面。只要录取到基础医学各专业的研究生,拿到全额奖助学金的比例达到90%以上,半额奖助学金全覆盖;尽可能地减轻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经济压力,以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科研中。
学校政策倾斜。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考虑到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在政策上主动给予照顾,作为二级单位的基础医学院应积极主动向学校争取政策的倾斜。比如招生时分数线适当放低,争取更大程度的自主招生权;此举一方面可以争取到生源,另一方面帮助一批追求继续深造的学子完成读研梦想,同时也缓解了严峻的就业形势。
鼓励科研经费充裕的导师将部分经费以助研经费形式发放给研究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各类项目基金均有劳务费的预算,这部分资金落实到位,一方面解决了生活压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研究生的科研动力。
2.3培养科研兴趣,师生良性互动
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为了促进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积极组织研究生开展学术活动,定期举办学术论坛,鼓励研究生参加全国和湖南省组织的研究生学术论坛。研究生学术论坛可以为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院系的学生之间搭建交流与研讨的平台,通过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激发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术论坛按照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依托学校优势学科,打破学科界限,扩大学科建设领域覆盖面,形成以“基础医学院论坛”为主题,力争办成高起点、多领域、高水准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术争鸣和创新,体现研究生教育特色,探讨学术前沿性问题,活跃学术思想,展示研究成果,在宽松、和谐、求新的氛围中感受学术创新的熏陶。每年力争邀请3-5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做客基础医学院论坛,并积极动员我院研究生及老师参加。为了体现论坛的学术性,在组织过程中要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做到明确围绕主题,重点把握五个结合:主题报告与科技发展相结合,著名专家学科发展方向的前沿报告与学校研究生教育理念相结合,研究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相结合,研究生的科研、学术交流与构建浓郁学术研究氛围和学生研究课题相结合,研讨的问题与企业、社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
落实和加强导师责任制。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2],而研究生导师责任制的落实与否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3]。强化导师负责制,导师不能只用人不育人。建立导师问责制度,对不认真负责、学风不正的导师停止其招生资格直至追究责任。坚持执行导师每年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分别不超过3名的规定。未毕业博士生累计超过一定数量的导师,暂停招生。此外,以导师责任制为核心还能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4]。
打造精品活动“我和导师在一起”。优化师生关系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关键[4]。为了加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丰富研究生的业余生活,举办“我和导师在一起”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师生的交流不再局限于课堂及实验室,为研究生与导师搭建了一个沟通理解的平台。
2.4重视研究生心理引导和教育
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普及活动。对刚入学的研究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在日常工作中,结合基础医学对生命认识的先天优势,开展“认知生命,健康心理”系列活动,参观人体形态馆,专家讲座等。
建立朋辈心理互助模式。朋辈心理互助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马歇尔夫(Mamarchev)将朋辈心理咨询(peercounseling)的定义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研究生朋辈互助是朋辈心理咨询的一种具体实践形式,易于开展,易于接受,实践效果好。建立研究生“朋辈互助队”,并形成工作机制:学院设立朋辈心理互助队长一名,从各个系室选拔数名朋辈心理互助队员。互助队员负责发现问题,能解决者给予解决,不能解决者及时上报到互助队长,互助队长再与主管老师取得联系,派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帮助。互助队员采用动态选拔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培训相结合;队员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偶遇突发事件,及时汇报。
2.5更新观念,多方参与,共促就业
更新就业观念,就业形式多样化。就业难的根本成因之一在于研究生就业工作机制滞后和学生自我规划意识淡薄两大根本问题。应实现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积极转变,并从价值观念、行动指南、方法应用等多个方面给予具体帮助,从而为解决当前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探索出一条新路径[5]。
学校、学院、导师、家长及个体共同参与。学校和学院一方面不断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协助做好研究生职业规划;另一方面积极搭建供需双方的沟通交流平台,增加就业机会。鼓励导师、家长及个体利用可利用资源,创造就业机会。
2.6搭建信息平台,分级管理,加强人文关怀
【论文摘要】教学环境是高职院校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学场所及校园文化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设进行研究与探讨。
生态心理健康由个体生理、个体心理、生态外环境三部分内容构成,它包括个体心理内部的平衡、个体心理内部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及个体生理与心理的平衡。生态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学生来说,教学环境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加强建设高效的高职院校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管理机构
1.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加强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院一级的管理层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采取自上而下的办法,在二级院(系)主任的直接领导下,由教研室在开展教研活动中采用集体备课的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动态地揉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中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
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中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首先,应考虑科学设置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参考本科院校宏观型的做法,注重思政的宏观管理,但忽略了系部乃至年级、班的微观层次的管理,忽略了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
其次,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师资比较薄弱,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教师队伍中选拔聘任和培养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让这些专、兼职教师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并考取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二是培训年级政治辅导员,增强辅导员的学生心理辅导意识,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生活的益友,心理的医生;三是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揉和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3.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要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一是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上面临着知识更新、社会舆论、竞争等方面的重大压力,在这些压力之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引导学生发展个人的智力和培养个人的健康心理。二是要提高教师“育人”的意识,明确育心理健康之人的重要性。三是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术的培训,要求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融合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二、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加强生态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让每个学生都能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课程如基础文科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公共关系学类课程、礼仪课程等。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具体课程的网络资料和多媒体课件中,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心理暗示,从而培育出健康的心理。
三、努力建设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场所环境
加强教学场所环境的建设,做到让学生在明亮整洁的教室中学习,在设施先进的实验室中做实验,在雅静宽敞的图书馆中阅读,在优美谧静的校园中漫步这些良好的环境因素,会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境,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场所的建设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场所建立“三个网络,一个系统”。“三个网络”,是指以卫星电视和校园电视台为中心,建设双向闭路电视有线网络;以中心机房为中心,建设各系(部)、各教研室、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室联网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以音频电台为中心,建设语音室及无线、有线自动广播网络。“一个系统”是指“三个网络”在“网络中心”汇合,构成一个真正的“多体媒体智能双向控制教育系统”,整个系统中的信息和资源都将共享,教师可通过网络检索信息,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或教室利用校园网或双向闭路电视进行“主动式”、“交互式”学习,也可在网上接受远程教育。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必定心情愉悦。 转贴于
2.校外实习实训环境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的人才,在教学课时安排上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是1∶1,而校外的实习实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校外实习实训和谐的环境建设,是学生实习期间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具体心理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一是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心理动员,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实习过程中的意志、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挑战;二是实习过程中使学生在校内带队教师与指导教师、基地管理人员与师傅的共同引导和指导下完成心理与技能的调整——适应——平衡的过程;三是实习结束后,在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这三个阶段的顺利完成,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生态调整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心理基础。
四、发展有利于生态心理健康的学习型校园文化
营造一个蓬勃向上的学习型校园文化氛围,是高职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美丽校园,营造优雅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2.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佳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3.充分利用学校的校报校刊及网页、校园广播来营造校园的学习型的精神文化氛围。
4. 引导与支持学生成立心理社团,发挥社团的群体效应作用。
综上所述,管理严谨、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气氛融洽、实习实训场所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高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也就是说,要实施高职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抓好教学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峰.大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研究.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07,(03).
[2]肖二平,燕良轼.生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视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04).
论文摘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一直是高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日益多样化,这样的形势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也日益复杂化。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产生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由于独立学院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具有其特殊性。
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维护学院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特点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在新形势下采用新机制运作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弥补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安全教育有其特殊性:一是独立学院这种新生事物产生时间较短,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尚不够完善,其安全教育方式方法相对单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二是独立学院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由于较之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独立学院大学生入学门槛较低,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有些高校为了弥补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大规模扩招二级学院学生,导致有些素质较差的学生得以踏入大学,降低了独立学院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加大了安全教育的难度;三是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这些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自理能力差,纪律观念淡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思想单纯,考虑问题幼稚,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而又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加强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适应环境、处理和解决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成为独立学院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富裕,从小养尊处优,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困难少。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的改变、校园竞争机制的引入、情感困扰、择业困难等因素,极易引发心理疾病。对其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易导致各类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发生在独立学院大学生中的自杀、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因此,独立学院学生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逐渐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逐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是目前大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大众媒体,它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种影响是复杂的,就其负面影响来看,大体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二是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容易轻信他人而被欺骗;三是由于自身免疫能力差,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导致网络犯罪。这几方面的案例给独立学院安全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网络安全教育成为独立学院甚至全体高校安全教育的一项新任务。
3.加强学生公寓安全教育
学生公寓是学生们的主要生活区域,在这里每个成员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都将受到一定的考验和挑战。集体生活要求成员之间相互配合,而这种配合往往是要经过相互磨擦和冲突过后才有可能达到的,矛盾处理得好,会加深同学间的友谊,若处理得不好,将成为冲突战争的导火索。学生公寓最大的安全隐患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学生人身安全;二是个人财产安全;三是学生间的矛盾与冲突。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处理矛盾的能力较差,而这些隐患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地排除的话,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转贴于
4.加强公共安全教育
公共安全教育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学生在公共场所会面临的一些安全问题。现在社会上针对大学生的诈骗及其它犯罪活动繁多而复杂,没有经过社会这座大熔炉磨练的大学生难免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而落入犯罪分子设下的圈套。如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而产生的一些工作中介、皮包公司、传销机构等,利用大学生赚钱心切而将他们引上邪路,另外还有专门以大学生为目标的抢劫、案件等,这些案件的逐年上升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力度。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以及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我们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防范与应对上文所提出的安全问题。
一是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引进一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心理咨询师,或对现有辅导员进行系统地心理咨询培训,在新生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寻找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采用定期疏导的方法,通过讲座、座谈、个别谈心等方式,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排解。而对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则应密切关注、长期关心,深入了解其心理走向和情感需求,真诚地、善意地关心与爱护才是真正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二是在网络安全教育问题上,我们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管理系统,对校园网上的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过滤,对校园网的功能进行相应地限制。如有的高校的校园网就只是用于学术资料的查询,而没有游戏和娱乐功能,这种净化校园网的作法是值得提倡的。当然,这种纯技术上的操作是不可能彻底地消除网络安全问题的,真正最有效果的解决方法还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因此,在建立有效的监督系统的基础上,我们应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多种活动来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如以FLASH或视频等网络影像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一些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可以与学生结为网友,经常在网上与他们聊天,以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和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
三是在学生公寓安全教育问题上,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起学生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由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精神,心中无集体、无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一群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相互之间产生矛盾是必然的。因此,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以公寓为单位的活动、竞赛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建立起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做好学生公寓安全教育的关键所在。这是一项长期而繁杂的工作,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寓管理制度,严格管理。
四是对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这项教育是最为艰难、最为复杂的一项工作。因为公共安全教育不仅仅是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需要从法律、道德、人性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采取组织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聘请法律工作者来校进行法律讲座等方式,通过具体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
以上四项教育措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齐抓共管,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才能确保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能武.高校安全教育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2]李发民.高校安全教育的功能、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