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政救助总结范文

民政救助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政救助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政救助总结

第1篇:民政救助总结范文

一、社会救助工作

1、确保民生工程达标。截止到2009年5月,我区城市低保7263户18565人,月发放低保金323.58万元,累计发放低保金1681.01万元,当月人均补差174.3元,累计人均补差179.7元;农村低保139户329人,月发放金额20988元,累计发放103748元,当月人均补差63.79元,累计人均补差63.07元;城市医疗救助累计救助594人次155.51万元;农村医疗救助累计20人次4.46万元;三院工作人员补贴已到位,敬老院床位51个,使用率达100%,集中供养率达80%;临时救助配套资金到位,累计救助119人8.56万元;精简退休职工救济水平达人均180元;城镇“三无”集中供养对象补助水平为319元;困难群众遗体火化财政资金已审批1人,发放590元。

2、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为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春节前夕我们组织区六大家领导及街道(镇)干部对全区122户城乡特困户和优抚对象及5000户困难户进行走访慰问,共发放慰问金(物)共计843920元;为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优抚对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共计423.86万元(其中一次性生活补贴337.5万),使全区特殊群体对象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同时,区领导还走访慰问了13个社区居(家、村)委会,并给每个单位捎去2000元慰问金,给基层干部极大的鼓舞。

3、打造*区社会救助中心,实现“一门式”窗口服务。社会救助是民政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新建办公大楼一楼划拨了70余平方米办公用房,并下拨10万元专款用于环境建设,率先在全市打造了首家区级社会救助中心---“*区社会救助中心”,真正实现了“一门式”窗口服务。

4、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提高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率。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使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率达90%,我们一是创新医疗救助程序。与劳动、医疗卫生等部门联系,在全省率先开发了医疗救助信息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和“零时限”报销。省厅市局对我区医疗救助信息平台的运行给予充分肯定,全市医疗救助现场会也在我区召开。医疗救助信息平台开通以来,已有71人次通过网上审批得到救助。二是完善了医疗救助政策。我们根据医疗救助政策的变化,结合实际,以区政府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医疗救助政策。三是将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纳入了对街道(镇)绩效考核内容。为使我区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率达90%,我们制定了《各街道(镇)医疗救助资金使用任务分解表》,将全年医疗救助资金使用量进行了分解,并纳入绩效考核内容。

5、着手拟定了社会救助体系相关文件。我们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工作纳入全年计划,制作了工作推进表,草拟了《关于要求调整*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的请示》、《*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五保供养和敬老院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以政府的名义下发。

6、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为全面提升新时期社会救助工作服务水平,结合年审工作,对全区140余名民政工作者进行“新时期社会救助工作”业务培训;通过核查,清理出不符合低保条件的157户459人。其次加强政策公示工作。全区101个社区统一制作了社会救助政策公示栏,印制了27000份社会救助各项工作政策宣传单进行发放及张贴。

二、优抚双拥安置工作

1、认真落实优抚政策,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我们一是做好了伤残军人抚恤金的发放,累计发放318人次111.7万元;二是提高“三属对象”(烈属、因公牺牲军属、病故军属)的定期抚恤金标准,烈属、因公牺牲军属中、病故军属按每人每月75元、65元、60元的标准增加;三是对在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且家庭生活困难的参战人员、无业的8023部队退役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每人每月提高30元;四是根据民电[2009]2号精神为585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10.53万元;五是认真落实一次性抚恤的发放政策,上半年累计发放病故军人家属一次性抚恤金24.16万元;六是累计发放退伍军人待安置期间生活费30余万元;七是春节期间开展送温暖活动。春节前夕,区领导普遍走访慰问了优抚对象,特别是对烈属家庭进行逐个走访,累计发放慰问金(物)8.1万元。

2、开展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服务试点。依托*区医疗救助信息平台,免费为未办理职工医保的优抚对象办理全民医保卡,将595名优抚对象录入医疗救助信息平台,进行网上审批。对享受定期抚恤和定期定量补助的优抚对象实行实报实销,对6级以上的残疾军人报销自理部分的90%。半年来,为优抚对象报销医疗补助费5.2万元。同时,给优抚对象发放临时补助7800元。

3、积极开展双拥工作。区领导在春节前夕深入营区走访慰问官兵,并赠送春节慰问金15万元;各街办(镇)及相关双拥成员单位也在春节前夕与结对共建连(中)队进行了走访慰问,基层拥军工作富有成效。

4、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306名*籍*年底退伍军人的取证、落户、审核报到工作;对156名退伍军人进行技能培训;今年全区计划安置70人,截止目前,已完成自谋职业安置53人,发放自谋职业补偿金108.25万元;做好*年冬季入伍军人的优待安置证登记工作,目前,全区有近300户军人家庭办理了《优待安置证》登记手续。

5、进一步完善*区优抚双拥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江西省优抚双拥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将优抚对象的照片和审批表扫描上传入库,达到数据录入准确、资料祥实,使双拥工作逐步走向科学管理轨道。

三、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

1、开展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围绕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召开全区和谐社区建设总结表彰和工作部署大会,总结近年来我区和谐社区建设经验;制作了《和乐*—*区和谐社区建设大纪实》电视专题片和编印《走向和谐——*区和谐社区建设成果汇编》;举办和谐邻里月系列活动;对照《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指导标准(试行)》,顺利通过了省、市评审组的检查验收。

2、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我们通过选拔,对择优选拨的189名社区干部充实到社区进行工作并举办了四期培训班,制定下发了《*区关于加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意见》,开展社区干部考核工作。

3、建成了便民惠民服务中心。完成了南站、桃源街道便民惠民服务中心打造工作。我们还将进一步规范办事流程、人员管理、硬件设置,把两个街道的便民惠民服务中心作为各街道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升级示范点,在全区逐步推广。

4、顺利推动精品楼院管委会建设和精品社区的打造工作。根据我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楼院管委会建设实施意见(试行)》和打造标准,确定了20个精品楼院,并按照项目推进表将各街道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季度绩效考核;首批11个精品社区目前已初具规模。目前,正在草拟全区社区经验交流会工作方案,将各社区好的典型经验,组织社区主任进行面对面交流。

5、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区委、区政府的方案要求,指导桃花镇、十字街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并邀请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处领导对选举委员会成员进行业务培训。目前,十字街街道同盟村的选举工作已顺利完成,村民对选举结果都表示满意;桃花镇各村海选提名已经结束,将予近期进行选举工作。

四、经济工作:

1、招商引资:区政府下达招商引资年计划任务合同外资360万美元,完成合同外资180万美元,占年计划任务的50%,引进外资204万美元,完成引进外资102万美元,占年计划任务的50%,引进内资2640万元,完成引进内资1320万元,占年计划任务的50%。

2、工业生产总值:按照区发改委、区统计局下达的年工业总产值计划任务2795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521万元,占年计划任务的54%,实现了时间和任务“双过半”。

3、下岗再就业:按照区政府下达年再就业安置80人计划任务,完成安置405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人,占年计划任务的50%,确保了按进度完成。

4、企业改制形势喜人:解决了南昌钢窗厂143名职工参加社保问题,目前,企业61名退休职工顺利领取到退休金,企业稳定性得到加强;严格规范处置给水设备厂废旧设备及产成品等物资工作程序,成功竞拍得资金326000元。

五、其它工作:

1、完成了婚姻登记机关的整体搬迁和环境打造工作。精心打造了一个功能齐全、宽敞明亮、方便快捷、温馨浪漫的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场所;学习了先进的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将数码照、颁证刻盘缩短到当场领取;半年来,接待群众咨询一万人次,接听24小时咨询热线一千余个,依法办理了结婚登记2395对,离婚登记592对,补办婚姻证件766对,查档出具婚姻登记证明和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4351件,办理收养登记12件,登记合格率为100%,无一例违法登记;为提供人性化服务,工作人员利用元旦、春节、端午节、五一等节假日无偿为61对预约登记的新人办理结婚登记。

2、社会福利院拆建项目申报工作进行顺利。已确定了地块面积40亩,并完成了项目规划用地红线图的印制。目前正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

3、民非和社团组织年检工作按计划进行。目前全区完成民非企业年检49个,社团组织年检7个,新注册民非企业4个。

第2篇:民政救助总结范文

一、为农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收集到2条为农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为此我局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举办3期农技干部专业知识培训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2、在提升为农服务水平上,增加测报装备,加大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力度,指导农民搞好病虫害防治。

3、瞄准市场,贴近农民,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4、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加大农业市场信息力度,指导农民搞好农产品销售。

二、加强农药安全使用宣传,提高农资产品经销商素质。

主要收集到2条加强农药安全使用宣传,提高农资产品经销商素质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为此我局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通过开展科技三下乡、举办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网上等形式大力宣传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提高农民群众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意识。

2、强化培训,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农资经销商素质。

3、推进《病虫情报》进村入户,在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期,争取通过电视预报。

三、农业执法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收集到1条农业执法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为此我局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在加强农业执法上,明确责任,健全执法机制;充实人员,壮大执法队伍;增加投入,武装执法装备;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格要求,提升执法水平。

2、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加强源头管理,构建放心农资市场。

3、加强农资市场日常监管,认真组织实施春季农资打假保春耕、秋冬农资打假促增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农资生产流通领域的违法行为,净化农资市场。

四、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

主要收集到1条反映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的意见和建议。

为此我局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搞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民培训工程的有关工作、措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3篇:民政救助总结范文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民政创新提供了一套更为系统的理论指导。一方面,它是民政人价值观与民政工作方法论的有机结合,即民政创新追求目的和遵循的方法。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以人为本”是民政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民政创新是政府创新系统工作中的组成要素,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次思想解放。

一、要宽视角思考民政

要从宏观和战略层面来对民政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形势变化的宏观背景和主要矛盾,以此来应对民政喜人的“来势”,明确催人的“形势”,把握快节奏的“走势”,才能创新民政工作“局势”。通过“顺势”而上,找到新时期民政创新切入点。

(一)从民政的理念来看。强调“以人为本”造福人民是第一追求,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民政一切工作围绕民生来展开,这和“富民强州”同势而进。

(二)从救助责任范围来看。现在救助类别多、范围广、覆盖面宽,突出了政府为主的救助责任,这是国家大的形势所定。

(三)从工作方式和方法看。民政行政管理突出以法为中心,用制度束约和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显现,这是国家以法治国的走势所要求。(四)从救助效果来看。它具有双重性,既为百姓解决基本生活,又使社会和谐,实现社会稳定,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来势所定。宽视角、高定位来思考民政,才能谋长远之势,求长抓之策,布长效之局。

二、要在思想解放上下功夫

世界观和价值观往往从方向上对创新民政起调节作用,思想解放则从人的观念深层次上起主导作用。因此,创新民政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创新民政觉悟。

(一)从讲政治角度去认识民政。把困难群众的需求和呼声作为“第一目标”、“第一信号”,把解决好他们困难是否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这种政治估量,是民政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应成为民政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二)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去研究民政任务目标及工作方法。瞄准民生构建的大目标,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民生发展实力和能力,这是民政角色的思想解放,也是民政创新的重要内涵。

(三)从党的宗旨、政府责任角度去提高民政创新能力。思想解放就是民政人责任凝聚、思维方式更新。因此,倡导创新“知识民政”,实施知识民政,创建学习型机关,不断更新干部从业观念,改善干部知识结构,促进干部全面发展。

三、要在创新过程中提高科学性

(一)制度设计上抓难点。救助制度要做到有用、适用、可操作。分类救助要以对象需求的本质属性来区别类别,这样具有特征性、可比性。城乡低保家庭经济测算当中,构建理论假设,但假设的基本标准是实名、实际、实情、实在。

(二)角度转换找力点。单纯事务服务到多元的人性化服务,是民政职能的升级,积极主动参与抓民政创新,这不仅是民政角色的转换,也是实现民政创新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在实施民政创新过程中,注重发挥好民政人的“三导”作用(政策辅导、舆论引导、矛盾疏导),坚持管理到一线,服务到民众,评价在民间,实践出成果,真正使民政创新实现群体激励、关键突破、成效显著。

第4篇:民政救助总结范文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刚才,全市民政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会议对获得度殡葬管理工作“优秀单位”和“达标单位”、完成民政工作目标的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我代表市政府分别与各区、市、县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签订了“殡葬管理”和民政工作目标责任书。希望各与会部门和单位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逐项抓好贯彻落实,也希望获奖的部门和单位,在新的一年里再立新功,开创佳绩。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讲两点意见。

一、对我市民政工作的评价

过去的,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关乎民生、关乎稳定的大事和要事很多,各种挑战接踵而来。我们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凝冻灾害,经受了地震的考验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这极不平凡的一年里,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迎难而上,用与时俱进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市委、市政府对去年全市民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同志们的工作成绩是满意的。去年的工作总结概括下来,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救灾救济及时有力,应急能力明显提高。面对去年市遭受百年难遇的凝冻灾害和地震,全市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就冲锋在第一线,全力以赴进行超常规的大规模救助,组织大规模的社会捐赠活动和开展受灾恢复重建,为夺取抗灾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是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力。,随着市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以教育、住房、医疗等各项专项救助制度为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建立和有效实施,全市纳入城乡低保对象已突破15万人(次),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物价补贴、临时救助以及城乡医疗救助等各种救助资金超过2亿元,城乡困难群众的吃、穿、住、医等基本民生问题得到了切实保障,确保实现了市委、市政府不冻死一个人,不饿死一个人的目标。三是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措施有力,保民生、促和谐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通过全市各级民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市已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退役士兵得到有效安置,各类老复员军人补助在逐年增长,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创历年新高,全市上下已形成军爱民、民拥军的和谐氛围;征兵工作连续23年24次实现无责任退兵。四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深化,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整体推进。全市第七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质量、数量、直选比例、海选比例均超过往届,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模式和做法,那些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有为青年充实到了基层组织,使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在城市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寻求符合我市农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子,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是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稳步发展。“六有”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以来,全市社会办和国办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团体和协会商会发展迅速,以及慈善劝募、明天计划、微笑列车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效果明显。此外,去年还顺利完成了慈善总会换届选举工作。六是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为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困难,周密部署、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超前考虑,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台帐,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去年完成的总任务数超过了全省的试点总任务数,为我市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奠定了基础,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七是体制改革、行政区划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全市地名登记、婚姻登记、殡葬事业等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的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民政战线上的全体同志们和支持全市民政事业发展的各级各部门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全市民政工作,我的几点建议

(一)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当前形势,积极主动地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做好民政工作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正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充分认识和把握形势,是进一步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前提。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各种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制约,我市大量农民工返乡,下岗人员增多,城乡困难群众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城乡贫困面逐渐加大,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保障民生的任务更加繁重。如何发挥民政工作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中的积极作用,我认为要找准以下几个着力点:一是要以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水平为着力点,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工作。目前,我市城市低保人数近8.5万人,农村低保人数7万余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可能出现农民工务工收入减少,下岗失业人员、城乡困难群众增多的现象。而且,随着我市几条铁路的开工建设,失地农民将会增多,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婚姻家庭、生产生活等问题。针对新情况、新形势,民政系统要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充分估计,拿出应对措施。此外,为切实保障城乡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各区、市、县要在用好中央、省和市级救助补助资金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财力,不断增加救助资金的投入,将新增的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在此基础上,要加大分类救助力度,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尽快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工作的操作程序,提高全市特别是基层城乡低保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要切实做好救灾救助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做好受灾群众自建过渡房的保暖、加固和安全工作。二是要以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民政福利事业的发展。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各区、市、县要抓住机遇,结合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部署,在政府拉动内需、扩大投资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在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中促进民政事业发展,争取纳入一批,抓紧建设一批。特别是要争取把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类项目,减灾中心、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等救灾减灾类项目,以及救助站、殡仪馆和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等其他公共服务类项目的建设,纳入政府扩大内需的项目规划,使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布局更趋于合理,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促进民政事业的快速发展。三是要以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为着力点,切实保障我市的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各级民政部门要从“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这一大局出发,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维护全市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要在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发挥城乡社区功能,推进社会组织有序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上下工夫;要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作用上想办法,确保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要在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挥调解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上找路子;要在认真排查民政工作中影响稳定的矛盾和突出问题,妥善解决民政对象利益诉求上出实招;要在居家养老、邻里调解等工作中积极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走出一条符合市实际的新路子。

(二)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开拓民政工作新思路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表明,民政事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为此,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把民政工作融入到改善民生的大局中来,找准几个出发点。一是要以高度关注民生为出发点。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民生保障职能,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尤其是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让困难群众能够共享我市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在上级的安排部署和已有的日常工作之外,结合社会、观念、消费等的多元化,走出一条更具生命力的为民服务体制。二是要以努力维护民权为出发点。要重点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权益,保障优抚对象、返乡农民工、农村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保障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权益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三是要以充分发扬民主为出发点。要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支持村(居)委会的工作,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四是要以着力保障民安为出发点。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依法维护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前提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是要以深入促进民和为出发点。要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利益再分配的作用,健全完善分类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实现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达到社会的和谐相处。

(三)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民政是为民之政,是民生之政。各级民政部门要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民政工作的第一标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需求,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因此,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要超前判断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给民政工作带来的影响,努力探索新途径,着重抓好以下关系民生的几项工作,不断实现民政工作的新跨越。一是要探索建立城乡社会救助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各区、市、县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等各种救助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动态掌握需救助人员的底数,实现保障标准按照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确保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二是要加大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力度。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牵头作用,积极探索城乡和谐社区创建模式。要充分利用城市资源支持农村社区建设,以社区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要切实做好退役士兵的教育培训和安抚工作。要扩大退役士兵参训覆盖面,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要加大对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力度,努力开拓安置渠道和积极鼓励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要尽快健全完善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自然增长机制,按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对象定补。今年是对越自卫还击战争胜利30周年,要解决好参加过自卫还击战争退役人员中存在的矛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做好矛盾疏导和安抚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四是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要充分抓住中央扩大内需这个机遇,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快养老设施的建设,提高我市养老服务整体水平。五是要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的特殊困难。随着金融危机冲击的扩展和蔓延,农民工输入地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农民工难以就业,城镇就业形势严峻,部分人员可能会出现暂时的生活困难。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抓紧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加强低保动态管理,通过低保、临时救助等措施解决他们的特殊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确保社会的稳定。六是继续扎实抓好农村危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各级民政部门努力工作,启动了农村危房改造“万户工程”。目前,工作顺利推进,民政部门要继续发挥能吃苦、能干事、干成事的精神,配合建设部门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重点是探索农村五保户危房改造的新模式。

(四)要以加强党委、政府的领导为保障,全面推进全市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民政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方面,作为应对金融危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正确处理“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关系加以高度重视,把民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民政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结合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民政工作的资金支持、队伍配备以及政策支持,不断加强民政工作保障能力的建设。特别是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即将启动的机构改革,重点解决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缺人少编、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待遇过低等突出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民政工作,民政部门也要积极主动搞好与各部门的协调,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进一步扩大民政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广大民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扬优良传统,带头深入一线,查实情、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着力解决民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确保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第5篇:民政救助总结范文

【关键词】城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

流浪儿童作为当今社会的特殊弱势群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流浪儿童的实践研究日趋增加,特别对于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如何通过各方力量救助和保护流浪儿童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参与主体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内容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流浪儿童救助参与主体的问题;流浪儿童救助内容及成效问题;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当前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主要是由政府包办、社会参与程度低,但社会组织参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成功案例仍然值得学习参考。另外,各地官办救助机构在救助实践中也发展出了特点各异的多元合作救助形式。由此,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参与主体应该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多方合作的复合式主体,但三个主题在救助保护领域中的参与程度、实施情况上存在差异。

(一)官办救助机构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参与的主导角色

我国官办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起步较晚。1995年公布的《关于转发〈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提出了“可在流浪儿童较多的城市试办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的内容,随后民政部在全国收容遣送站内首批设立福州、金华、岳阳、宝鸡、贵阳、郑州、吉林、南宁、合肥、牡丹江10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由此开启来了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事业。2003年,通过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废除了先前的收容遣送制度,自愿救助制度由此确立,这也是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转折。2006年,民政部印发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和《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为我国官办救助保护机构工作提供了细则化的规定,并对各级政府部门提出了明确的职责分工,推动了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事业的规范化、人性化。由此,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为主,由民政部门负责,以及当地公安、市容等部门的配合,在官办救助管理站或者救助保护中心等专门的救助机构内完成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是一种应急性临时救助为核心的集体养护模式。

官办救助机构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担当主要责任,并在国家力量支持下得以迅速发展。2011年,当时的民政部窦玉沛副部长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建立了310所流浪儿童救助中心,而在“十二五”期间,民政部将在一些人口大县和一些流浪儿童比较集中的地方,再建设一批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同时对现有的救助机构要完善其行为矫正、文化培训、心理疏导和技能教育等方面的功能。

(二)社会组织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参与中的补充角色

笔者对近10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各项政策意见进行整理中发现,在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对社会参与的“引导培育”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同时实现官办救助机构与社会参与的“优势互补”则是重要目标。在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了“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基本要求。随后,在2012年《民政部关于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是创新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制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帮助流浪乞讨人员摆脱困境的重要力量”,明确了社会力量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目前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实践中,社会组织的参与度低、服务开展困难的现状仍不容忽视。虽然国家政策意见提出了引导培育民间力量和社会组织,使其参与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基本原则,但却没有明确民间力量、社会组织的参与方式、内容和机制,也未提出政府与民间力量、社会组织建立的具体合作关系和政策框架。正是由于民间力量、社会组织的参与缺乏政策制度的足够支撑,社会组织的“黑户”身份、资金来源不足、服务水平低、工作人员素质差等困境成为当前发展的障碍。

尽管存在诸多困难,但是也不乏成功的范例。例如,云南昆明家馨社区儿童救助服务中心的发展经验。该机构于2004年由云南省民政厅与世界宣明会合作支持下成立,是当地民间社会救助机构,主要为6至18岁流浪儿童提供“回归家庭——就业——重返校园”的综合服务。2009全年共资助42名流浪儿童到正规学校上课,资助153人次儿童到医院就诊,协助13名流浪儿童返回家庭,转介工作及职前培训13名儿童(数据来源于家馨社区儿童救助服务中心2009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三)多方合作的复合式主体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的创新角色

2013年刚刚的《民政部关于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明确相关部门、基层组织、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各类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和协作程序,建立完善监测、预防、报告、转介、处置等保护体系,形成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的工作要求,这标志着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多元合作方式在国家相关政策上得以确定和鼓励。

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实践中,部分地方救助机构总结发展出了各具特点的多方合作方式。以重庆为例的官办机构与高校合作的形式,重庆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合作启动的“救助社会工作”项目,在中心设立社会工作工作岗,引进高校教师参与督导、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参与服务的基本形式,笔者也作为服务提供者通过参与式观察、工作记录、问卷、服务对象感受表达、访谈服务对象及机构工作人员等方式对了解中心的救助现状。

二、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主要模式

根据《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要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内容包含:以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服务、对残障身心障碍等流浪儿童的特殊服务、教育、培训、就业服务、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服务、其他服务五项内容。但受资金匮乏、专业人才不足、对救助机构的激励不足等多方面条件制约,多数地方流浪儿童救助机构的工作内容仅限于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在对儿童的教育上则无章可循。

笔者基于文献回顾发现,在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探讨中,基于当前官办流浪儿童救助机构的文献占其中的大部分。同时,依据学者们总结归纳出了不同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笔者在此重点介绍以重庆、郑州、秦皇岛、广东四地救助机构为例的救助保护模式。

(一)以重庆为例

自2011年重庆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合作启动的“救助社会工作”项目启动以来,直至2013年以官办机构与高校合作为形式的“重庆模式”,在流浪儿童教育上日趋完善,同时社会工作新理论新视角的运用,也使受助儿童得到更好的服务。“重庆模式”立足于集体养护的机构背景,探索以优势视角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传统流浪儿童的教育视角转换——由“问题为本”转向“优势为本”,将生命教育作为介入手段,以挖掘流浪儿童的抗逆力为目标,以引进专业高校教师做服务督导、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以实习身份担任机构社工的基本形式。

(二)以郑州为例

“郑州模式”是以家庭、社区为基础、综合性和连续为特征的流浪儿童保护体系。2006年以来,“郑州模式”不仅在儿童保护服务体系建设上日趋完善成熟,更上一层楼,而且郑州模式已成为中国儿童福利理论创新与儿童服务政策框架设计的典范。郑州市救助管理站,以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为依托,以“全天候街头救助点”为纽带、以“类家庭”和“家庭寄养”为途径,以“技能培训”为手段,以“跟踪回访”为巩固的,注重调研为基础,与高校社工师生合作为专业支持,参与社区预防为辅助。并针对流浪儿童群体救助保护、教育、行为矫正的独特工作方法,明确提出“有教无类”教育原则,有的放矢、共性、个性化、共性与个性结合教育方案。

(三)以秦皇岛为例

通过多种途径打造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新模式,并主要通过:(1)建立全天候开放式的“流浪儿童之家”,以志愿者为主,为流浪儿童进入救助站打造过渡平台;(2)通过基线调查,对本市儿童从源头上控制其外出流浪;(3)营造保护儿童社会氛围,扩大社会参与,联合其他政府部门、地方高校、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

(四)以广东为例

“类学校”式救助。以开展“类学校”式职业教育为救助重心的广东省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在开展流浪儿童“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推行培训安置,与东莞市樟木头劳动保障分局签订培训、就业、安置协议书,为流浪儿童搭建有效的就业培训平台。

三、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近的发展中,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探索出了以上各具特色救助保护模式。但是,在对部分文献进行二次分析中,笔者发现当前官办救助保护机构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并将其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集体养护下,“机构病”强化流浪儿童“被排斥”地位

当前官办救助机构采取的是以应急性、临时性为核心的“集体养护”救助模式,其着眼点主要是流浪儿童当时面临的具体困境,而较少关注产生这些困境的深层次个人、家庭及社会原因。集体养护下的儿童由于生活在非正常的环境中,往往出现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适应问题,即所谓的“机构病”。另外,集体养护使流浪儿童处于与社会隔绝的相对封闭空间中,而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内容单一,教育方式落后等问题,加剧了儿童在集体养护的非正常环境中的“异化”。

(二)问题视角下,救助保护工作忽视儿童能动性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中,流浪儿童常常被标签为“问题儿童”、“不良少年”等等,这样的“标签化”无疑是对流浪儿童个体的怀疑和排斥。然后,对流浪儿童面临的文化排斥,正是当前救助中的常常忽略的。在救助机构内,服务过程往往是评估、诊断——分析其不利境遇——得出“偏差行为”、“不良心理”等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流浪儿童的个体都遭到了忽略。反思我们的救助实践,不难发现这事实上并非对他们实施了有效救助,反而强化了他们的挫折感和自卑感。

(三)临时性的救质下,救助保护工作缺乏持续性

当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只是一种临时性救助,并非积极的长效机制,因此流浪儿童权益保护效果难以起到长效作用。同时,这样的救质也造成,“回归社会”的救助保护目标面临被简化为“回归家庭”的矛盾。最终,由于缺乏持续性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即从预防到救助到回归的体系化救助保护,面临常常儿童被遣返回家后,留不住,再次流浪的困境。

参考文献

[1] 刘继同,王素英,张其安,谢小卫.“郑州模式”的制度创新、基本经验与未来发展方向[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02).

[2] 刘永旭.秦皇岛市——多种途径打造儿童救助保护新模式[J].社会福利,2007(03).

[3] 丹,凤阳阳.抗逆力视角下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探析——以重庆市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2).

[4] 薛在兴.社会排斥理论与城市流浪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0).

[5] 王舒捷.社会排斥理论视角下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

[6] 李晓凤.优势视角社会工作辅导在流浪儿童工读学校的介入空间——以中国某流浪儿童工读学校为个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第6篇:民政救助总结范文

20__年度以来我镇根据市农村特困户住房救助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农村特困户住房救助实施意见》,我镇强化了对农村特困户住房救助工作的领导,确保救助资金足额到位,严把工程质量及进度关。经过三年的努力共户受救助的农村特困户全部告别危房,搬进了新居。下面我把本镇如何做好农村特困户住房救助工作作以总结: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是抓好农村特困户住房救助工作的前提

1、建立班子,开展工作。市农村特困户住房救助工作会议结束后,镇迅速成立了农村特困户住房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社会事务办、城建办、财务办等主任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社会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主管民政、残联的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救助对象所在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特困户住房改造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委会主任任组长,村民政员具体负责实施。

2、调查摸底,搞好申报。三年来镇对辖区政村困难群众住房难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经摸底上报特困户住房救助对象。办公室成员根据市里下达的年度救助分配方案,按照“实施意见”确定的救助范围,到村到户再次核实,并对危房进行现场拍照,认真细致地做好复查核实工作,经领导小组成员讨论,本着先难后易,分步实施的办法,三年来特困户住房改造救助对象户,其中新建户,改扩建户,修缮户,置改

3、张榜公布,接受监督。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镇经市农村特困户住房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的农村特困户住房救助户家庭情况,交由所在村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经公示群众以户救助户均无异议,全部通过市特困户住房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的审批。

二、落实资金,抓好进度,是确保农村特困户住房救助如期完成的关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建房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要想如期完工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按照市政府规定房屋开工有一定形象进度后拨,竣工验收合格后划拨。资金由镇财务办分两期分别划拨到所在村,再由村及时划拨到受救助户,村级补助资金也及时配套。救助资金共计元,资金的足额到位,保证了工程进度。镇还及时出台农村特困户住房改造救助工作实施意见,首选召开村书记、主任、民政员会议,对特困户住房救助工作做了具体部署,要求确保按时如期完成工作任务。其次确定由镇城建办负责规划设计,落实建房用地报批等有关手续。镇城建办负责分片到相关村进行房屋实地观察,做到边报批边建设。对新建、改扩、修缮的住房,由所在村具体负责落实有资质的施工队承建,严格建房标准,加强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进度。第三,经常下村,督促指导。镇住房救助工作办公室成员经常下村到户,到施工现场指导工作,并帮助落实实际问题。镇领导也多次亲临施工现场,督促指导,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有关村也制订了开展特困户住房救助工作实施方案,把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抓好,严把质量、进度关,免费提供树木,积极联系落实砖瓦、水泥、钢筋等建房物资,采取先提货、后付钱的方式,确保农村特困户住房助工作如期完成。

三、严格把关,搞好验收,是本次农村特困户住房救助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

第7篇:民政救助总结范文

今天召开全县民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全县民政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民政工作。刚才,局长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准确、实事求是,部署任务思路清晰、措施有力,符合我县民政工作实际,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民政事业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过去一年民政工作富有成效,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年是我县民政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全县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民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构建和谐保康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和谐社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全年共完成新街、河西等9个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完成了黄堡、店垭等5个社区的“一门式”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我县和谐社区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这是重大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城乡低保扩覆提标工作取得了新成绩。进一步加大城乡低保扩覆提标力度,全年新增城镇低保对象716人、新增农村低保对象5698人,城乡低保共扩覆6414人,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低保救助标准大幅提高,全县低保救助资金达到1000多万元,保障比例达到8%,位居全省各县市第一。这是了不起的巨大成绩。三是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取得了新进展。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多方筹措资金,高标准启动了集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为一体的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投资近百万元改扩建龙坪、马桥、百峰、马良等4所农村社会福利院,使福利院面貌焕然一新。大幅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按照集中供养年人均1800元,分散供养年人均1300元发放五保供养资金330多万元,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来之不易的重大变化。四是政策性资金争取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县民政部门本着“多向国家争取一分钱,就能多为困难群众谋一点利”的工作理念,加大跑省进市力度,全年共计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6100多万元,与2008年相比,净增加近2000万元,为落实各项民政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众人瞩目的巨大贡献。

总之,过去的一年,民政各项工作业绩辉煌。县民政局被省民政厅评为“先进单位”,被市民政局评为“优抚安置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优胜单位”光荣称号。可以说,县民政局各项工作在全省有档次,在全市有名次,在全县有位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民政局领导班子英明决策、领导有方的结果,是全县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广大民政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二、新一年民政工作任务艰巨,要突出重点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县民政事业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一年,随着民政事业的不断发展,民政干部的担子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对于今年的民政工作部署,局长已经讲的很具体,我不再重复,在这里,只提三点要求。

(一)社会救助工作必须普惠困难群体。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民政部门的首要任务。今年要采取得力措施,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众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城乡低保工作必须实现应保尽保。要抢抓全省城乡低保再扩大30万人的政策机遇,力争今年全县城乡低保再扩面新增4000人。在扩幅增人上,民政部门要严格政策,掌握实情,仔细审核,慎重操作,绝不能出现该保的没保,不该保的保了的现象。这样伤害的是群众感情,败坏的是社会风气,在这个问题上,谁把好事办坏了、办砸了就追究谁的责任。今年,国家将对城乡低保进行专项清理监察,重点清理整顿执行政策过程中“关系保、人情保”的问题。各乡镇要切实负起责任,县民政局、财政局等部门要组织开展自查,全面纠正偏差,确保国家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从今年起,五保供养标准将再次提标300元,集中供养年人均达到2100元,分散供养年人平均达到1600元。县民政局、财政局以及各乡镇政府要抓好政策对接,迅速核实人员,拿出资金预算,确保政策标准足额兑现,全力保障全县五保对象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分散供养对象,要落实具体责任人,不能出现无人管的现象。临时救助工作要本着便民、救急的原则,简化救助手续,切实解决群众突发性临时困难。孤儿救助工作要认真落实政策,提高救助标准,切实确保他们在生活、入学、成长过程中受到特殊照顾。医疗救助工作目前新的政策已经出台,对城乡低保、五保对象病种全部放开,对符合十大病种的低收入人群要给予适当救助。救灾救济工作要重点抓好防灾减灾宣传,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救灾以及灾后安置工作要体现急、快、安、稳。要为特困群众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县民政局要在殡仪馆公示减免对象、办理程序、项目内容及费用明细,切实让减免对象得实惠。要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实现对城乡困难群众救助的全覆盖。

(二)公共服务工作必须满足公众需求。民政部门要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加强民政公共服务,以更好地体现“民政为民”的要求。要重点做到三个“加强”:一要加强养老体系建设。目前,我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3.5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9%,全县养老的压力正在逐步显现。虽然我县已被纳入全省新农保试点县,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每月可享受55元养老金,但这还不能完全满足全县养老需求。目前,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事业还很滞后,民政部门必须认真抓好这项工作。要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县民政局要加快城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进度,力争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同时还要鼓励个人兴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城乡兼顾、互为补充的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工作模式。二要加强社会事务服务建设。地名公共服务要突出保康特色,全面完成地名设标任务。婚姻登记管理要全面实行实时在线登记,逐步开展预约登记,确保便民利民。殡葬服务要进一步规范,各乡镇要在人口密集的集镇和村划定公墓区,逐步走上殡葬服务规范化的轨道。三要加强民政公共服务建设。民政公益福利服务不同于一般的建设项目,其服务对象十分特殊,如农村福利院的五保老人、城市福利院的孤儿孤老、光荣院的重点优抚对象、救助站的流浪乞讨人员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政府和社会重点关爱的救助对象。各乡镇要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项目,纳入规划,争取早日立项建设,不断完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增强综合保障能力。

(三)社会管理工作必须发挥自治功能。今年,村委会、社区换届选举与县、乡换届工作同步进行。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全力确保县乡村换届选举工作圆满成功。县民政局要配合各乡镇抓好换届前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要提前拟定方案,精心筹备到位,保证一次性选举成功。要大力培育发展、规范管理社会组织。为强化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县委专门成立了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在各组织批准成立了党支部。民政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快发展。要重点扶持行业协会、公益类慈善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促进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三、加强领导,全面提升民政工作水平

民政工作直接体现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涉及面广,政策性、群众性都很强。做好民政工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切实把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一要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温总理经常讲,“如果就民政工作重要性来讲,其实做总理的应该是最大的民政部长,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可见民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多么重要。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民政工作放在心中,拿在手上,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要经常研究民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帮助民政部门解决实际困难,对民政工作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关系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问题,要亲自过问,协调解决。要逐步加大对民政事业的投入,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要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切实把责任心强、作风扎实、素质较高的干部选配到民政工作岗位上来。各乡镇党委、政府对民政干部要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指导、生活上关怀、管理上严格,不断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要进一步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民政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每一位同志的每一项工作都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必须按照“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民政工作的标准,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要以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设身处地的体会群众的困难,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问题,真正树立民政干部亲民爱民、廉洁奉公、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

第8篇:民政救助总结范文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一是低保工作不断规范。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及时做好低保提标、审核工作,该工作已于7月完成。截至11月底,全区共有低保对象773户,1157人,月发放保障金57.74万元,月人均发放保障金544.41元,累计发放保障金692.875万元。2015年春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300多户,慰问资金118.92万元。二是各类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区今年1-10月份共办理低保特困对象大病医疗救助4人,共计82人;1-10月一次性临时救助141人,救助金额31.27万元.三是耐心做好、六十年代精简退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严把审批关,并认真做好来访人员的政策解释和思想工作,1-10月份共接待来信、来访71多人次,有效解决了当事人的困难、化解了矛盾,确保社会稳定。1-10月累计发放精简退职66人次,补助款5.621万元。四是进一步加强“一帮一,献爱心”的帮扶力度。为达到真帮实助,我们对低保家庭帮扶过程中,积极与其建立了有效联系。实现了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多方联络、及时沟通。我们把坚持走访作为帮扶工作的一项制度,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走访慰问,通过走访慰问,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了低保家庭的实际困难情况和就业再就业情况。五是做好辖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患有白内障的“亮睛行动”,主动联系相关医院,做好宣传工作,配合医疗机构开展慈善医疗救助,帮助老年白内障患者重建光明。六是防灾减灾力度加大。结合全国第六个“5.12防灾减灾日”确定的“城镇化与减灾”主题,广泛开展“民生保险知识宣传进社区”专题宣传活动,邀请保险公司走进社区、街道进行宣传、讲解,使广大居民做到人人皆知。街道、社区分别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开展了有关防灾减灾的演练,让更多的群众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切实提高了自救互救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同时,也修改完善灾害信息员队伍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七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建立了统一受理社会救助申请的窗口,完成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平台的设置,及时受理、转办困难群众申请事项。同时,根据我区实际,建立健全了区社会救助区级部门联席会议的制度,并相继出台《关于对困境儿童深度救助实施办法(试行)》。八是各项资金管理使用严格有序。严格执行上级的财政纪律和政策,积极与财政部门联系,主动向上级民政条线汇报,争取资金支持。对各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对上级条线下拨的各项资金都如实、足额拨付到位,无任何截留、挤占、挪用现象,各项报表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报送及时,说明清楚。

明年工作重点和工作打算

下半年,社救工作将继续着眼于整体和全局的发展,围绕全年的工作目标,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进一步抓好低保、医疗救助等工作。促进低保有劳动能力对象再就业,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努力做到细、实、准,及时做好低保提标、审核工作,同时按照文件要求补发到位;做好大病医疗救助信息化管理,突出救助实效。

2、加强临时救助力度。根据低保、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程度和致贫原因,有效实施区、市二级救助,使符合条件各类低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切实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做好兜底工作。

3、积极开展对辖区内困境儿童的心理咨询、生活救助活动,实时开展利于困境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使他们快乐健康成长。

第9篇:民政救助总结范文

我局精心制作工作方案,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措施得力,并提出民政部门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打造“五个窗口”的目标,充分体现民政部门特色。同时建立健全机构,建立了市民政局执行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民政系统执行力建设工作亮点,大力推广了民政工作的好经验和做法。局执行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七有”要求,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集中和自学,各科室、站、所、中心也陆续各自分组学习,还邀请市纪委专家授课,丰富了学习内容,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局紧扣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了各科室、站、所、中心全体人员参加的执行力建设大讨论,以打造“五个窗口”主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一是打造婚姻登记服务窗口。开展以“管理零缺陷、服务零距离、工作零投诉”为主题的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继续保持“全国婚姻登记管理化建设窗口”的殊荣。二是打造社会养老服务窗口。通过市社会福利救助中心、马井敬老院等为样版,继续将福利机构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三是打造殡葬服务窗口。尽快落实殡葬惠民政策,积极搞好殡葬改革宣传工作,提倡绿色殡葬、文明殡葬。四是打造社会救助服务窗口。一方面,积极创建国家级救助管理机构。每月开展1-2次“零距离”救助活动,力争消除街头未成年人流浪现象;一方面,积极搞好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教育救助,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五是打造优抚服务窗口。继续实行各类优待金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发放。抓好复退军人稳控工作,完善复退军人稳控工作应急预案,加大解决复退军人生产、生活、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困难的力度,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

二、认真自查自纠,深刻剖析原因

各科室、站、所、处、中心通过“自己找、领导点、群众提、同事帮、民主评”等多种形式,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查、互查;局执行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科室、站、所、处、中心进行检查。结合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围绕制约监督和规范权力运行,紧密结合实际,围绕民政五大服务窗口,分层分级、逐项逐条地展开自查、互查。坚绝做到“三个决不”:一是决不,优亲厚友,树立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给百姓以廉洁感,以廉洁行为惠及民生;二是决不拖延推诿,吃拿卡要,树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给服务对象以信服感,以“孺子牛”精神落实民权;三是决不消极怠工,墨守成规,树立精细化的工作作风,给群众以敬业感,以创先争优姿态谋划民利。并通过向市级各部门、局各科室、站、所、处、中心和乡镇社会事务办以及民政服务对象发放征求意见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召开座谈会、设立征求意见箱、公开服务电话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局执行力建设工作小组对自查自纠的情况和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分析,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刻剖析原因。

三、集中整顿作风,扎实抓好整改

从6月1日起到6月30日,局强化内部管理和督查,对干部职工遵守工作纪律、凸显主动服务意识以及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等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作风集中整顿活动。期间,局执行力建设领导小组多次以“暗访”的形式督查检查各科室(窗口部门)上班时间工作情况和服务群众工作情况,以及防洪值班情况,并将督查结果在全局进行通报。切实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全面推进民政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对自查的问题、征求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反思、理性分析,综合梳理出优抚、社会救助、救灾救济等方面12个问题。对突出问题在全局进行通报、公开。

针对梳理出的问题,我局扎实抓好整改,明确了近期目标:以提高“三个群体”(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生活保障水平、加速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挥民政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用,着力保民生、强基础、促和谐,努力使全市民政事业稳步发展。明确了中长期目标:围绕解决民生和改善民生,重点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层民主政治和城乡社区建设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优抚安置工作体系和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使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和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和基层群众的民主政治权益得到有力保障,社会公共管理和福利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财力保障更加有力,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民政制度建设更加健全,形成民政事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