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税务内部管理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水电施工 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
当前,如何提高水电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防范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针对我国水电施工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复杂多样及其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所逐渐暴露出来的各种财务风险,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水电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起切实有效且充满竞争力的财务内控制度,这也是营造水电施工财务管理环境,提升水电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保障。所以,水电施工企业必须要从细节抓起,努力做好和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在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一)增强水电施工企业的盈利
伴随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各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严峻。尤其是目前不少企业施工的标段多是采取低价中标,这更加导致了盈利的急剧降低。而且大多水电施工企业都是在一个工程完工之后随机辗转到其他工程,而其遗留下来的未处理的问题很可能会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针对如此情况,水电施工企业只有在摆正其经营理念,在企业内部控制上狠下功夫,以规避潜在的管理风险,实现施工成本降低,以此来促进企业竞争实力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水电施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二)确保水电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会计既能对内为管理者提供诸多经营管理信息,又能对外为债权人、投资者等提供投资决策方面的信息,而内部控制在企业会计系统中的开展,主要是控制会计主体所发生的所有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的记录、分类、归集和编报等行为。对水电施工企业而言,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显著提高其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三)确保水电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及方针的贯彻执行
通常来说,水电施工企业的项目点多人散,其内部各项管理方针与措施多难以顺利执行,以致一个新制度或措施出台后,在一线施工现场多很难顺利。即便执行,也多是表面一套暗地一套。水电施工企业的这种现象若不采取一些相关措施予以制止,其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将很难执行下去。所以,加强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使企业能够结合其自身特点,不断规范岗位管理措施和完善其岗位责任制,并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势在必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和规避不良现象的发生,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电施工企业所制定的各种制度与措施能够顺利贯彻落实。
(四)确保水电施工企业成本的降低与经营目标的实现
水电施工通常是一个耗资相当巨大的工程,如果在其成本控制上稍有放松就会大致大量资金的浪费。正因如此经常会出现胡乱开支的现象,原本使用极少资金就能完成的事情通常会耗费一大笔资金。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个有效手段,它涵盖了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通过实施预算控制,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变为各部门和项目部,以及各个岗位乃至个人的具体的行为目标,预算控制作为企业各责任部门的约束条件,可以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并能有效控制水电施工项目的成本,发挥资本的最大潜力。此外,通过内部控制,水电施工企业还能够合理安排企业的财力及物力,不断促进水电施工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水电施工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加强水电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措施
如前所述,内部控制在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非常重大,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革新,以及企业竞争实力的增强。然而至今为止,如何才能够有效提高水电施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仍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新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与管理水平的相应提高,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也不断增加。针对内控制度不健全与范围不全面、内控实施人员专业能力、素质偏低、内部控制方法不当及手段相对落后等问题,水电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其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关于水电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当一个新措施或者制度出台之后,它在实施过程中大都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的阻碍。水电施工企业要能够真正建立和实施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要按照国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来制定切实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内控制度,并不断加强和提高制度的执行效益。
水电施工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应当从企业的具体现实情况出发,并认真研究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推出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此外,企业的内控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变化和完善的过程,它贯穿于企业运行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新要求、新情况适时改进。在财务管理方面,水电施工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具体要求,相应实施规范的财务管理,例如财务风险的控制、预算的编制以及不相容岗位制度的建立等。
(二)加强内控制度培训与宣传力度
摘 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税务师事务所的内部科学化管理和内部控制,一直是一个探讨的热点话题。本文将从税务师事务所的实际出发,对税务师事务所的核心业务、组织机构、利益分配制度、风险管理以及人力资源制度等五个方面进行内部管理的阐述,希望对税务师事务所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税务师事务所 内部控制 内部管理
我国的税务开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1992年《税收征管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税务的地位。自此,我国税务业务开始迅猛发展。我国税务师事务所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壮大,税务师事务所从之前的几十家,发展到目前的几千多家,税务师事务所的快速发展,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税务师事务所的增多,彼此之间为了争抢业务,“明争暗斗打价格仗”的情况此起彼伏恶性竞争不仅损害了自身形象,也影响了税务师事务所行业的健康发展。加上1999年国家税务总局要求税务行业脱钩改制,税务行业受到很大冲击。从市场角度来看,税务师事务所的竞争对手是那些业务相同或者功能相近的同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决定了当利益趋于一致时,竞争对手也可以联合。因此税务师事务所之间,要“化干戈为玉帛”,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总之,强强联手是市场并购的趋向特征之一。
近年来,国际上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靠“大”靠“强”打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市场。目前我国职业注册税务师的队伍相当薄弱。我国税务师事务所想要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将事务所做大做强,就必须通过战略性联合兼并重组,减少相互之间的摩擦力,降低风险;发挥各自长处,走专业化道路,互惠互利,化反作用为动力。虽然税务师事务所行业的联合兼并比其他行业困难很多,但是强强联合已经成为目前条件下税务师事务所的发展机会。通过以上税务师事务所行业发展格局和行业外部环境分析,不难看出,税务师事务所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是激烈市场竞争下税务师事务所必须采取的行动。根据税务师事务所的内外环境情况,现提出如下措施来加强事务所内部控制。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营观念
税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承担着经济鉴证的责任,这就要求税务师事务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事业务时,必须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维护企业形象,用诚信打造税务师事务所口碑。此外,税务师事务所要有做大做强的气魄,要有远大的经营目标和发展计划,与时俱进进行内部管理的调整和改革。
二、做强核心业务
根据《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税务师可以从事审查纳税情况、纳税鉴证、纳税申报、纳税筹划等九项业务。从业务范围来看,注册税务师的业务与注册会计师有部分重叠,税务师事务所无论从发展历史、发展规模、人员素质等方面讲,都不占优势。以上情况,要求税务师事务所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大力发展纳税签证、纳税申报等核心业务,将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较好的纳税规划业务划入核心业务行列。
三、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目前来看,我国税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主要是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制两种组织形式。采取有限责任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税务师事务所,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规范化的法人治理机构。凡是涉及重大事项,诸如事务所章程修改、股东出资变动、主任税务师的聘任和更换、事务所经营方针政策的变化等,均由股东大会讨论通过。另外,主任税务师的产生,要根据事务所章程规定,根据提名任命主任税务师、副主任税务师和各部门经理。在摸索中建立符合税务师事务所自身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采取合伙人组织形式的事务所,应该按照《合伙企业法》的要求进行管理。合伙协议或合伙章程是事务所的核心,以质量控制为 中心,以职业人员为主体,以章程为标尺,保证事务所的内部各项管理有序进行。
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税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管管理,涵盖了人员招聘、培训、分工和考核各个方面。在人员招聘方面,要注意拓宽招聘渠道,招聘同业有执业经验的注册税务师;聘用有会计经验或者在会计事务所有执业经验的人员;吸引年轻的税务同行加盟本团队。在人员培训方面,要注意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应该通过内外广泛交流和组织员工参加后续教育,提高员工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人才分工方面注意避免两种情况:低人高用(事务所工作无法推进,管理成本上升)和高人低用(人力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在人员考核方面,从业务数量、业务质量、客户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综合考评,对优秀员工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注意将其调到高一层次,使其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五、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
税务师事务所的利益分配制度是最重要的内部治理制度,在发挥激励作用的方面具有最直接的效果。利益分配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资等级制度。事务所应根据规模大小和财政状况,从所长、部门经理、项目经理、助理人员、工勤人员等按照等级进行岗位工资、学历工资、职业资格补贴、司龄补贴等分配,按岗分级、按级付酬。工资晋升制度。每年组织对事务所各类人员的专业晋升能力进行检查,对通过检查的职工进行增薪。效益分配制度。为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从每期或者每年的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利润,按照贡献大小进行量化分配。股权分配制度。用于股东分红的税后利润,应该按照股东享受的权益进行量化,进行分红和积累并举。
六、加强内部风险控制
税务师事务所内部风险包括事务所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控制力的强弱等。对内部风险的控制,分为业务质量内部控制机制和财务核算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业务质量内部控制机制,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业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要注意覆盖接受委托、实施业务、撰写工作底稿、复核和出具报告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有专业人员负责监督和实施,做到事前、事中、事后风险控制,从而尽可能降低风险。对于财务核算内部控制机制,应该实行统一核算、统一计算盈亏,特别是对于外地设有分所的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应该做到“统一承接业务、统一执业标准、统一出具报告、统一计算盈亏”四个统一相结合,特别是统一计算盈亏。否则,会造成税务师事务所的松散管理。
七、强化外部风险控制意识
税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不仅对税务师事务所内部风险进行控制,也要注意强化外部风险的控制意识。外部风险主要是委托单位的内部控制及信用状况、同业竞争、社会监督和法律诉讼威胁等方面。事务所要注意强化外部风险控制意识,不能把内部控制单纯理解为事务所内部事务的控制。
结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税务师事务所建立一套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自身特点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将是税务师事务所的必然选择。税务师事务所的最大资本就是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在事务所内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事务所团队的活力。税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要从经营观念、核心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分配制度、内外部风险控制等方面开展。
参考文献:
[1]陶惠英.浅谈税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与行业发展格局.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8).
[2]岳曲.浅议税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企业会计.2008(12).
[3]崔纪红.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激励机制.科技信息.2011(19).
[4]高玉荣.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财会研究.2011(09).
关键词:煤炭企业 税务筹划 风险与防范
税收是价值分配的反应,税务的筹划是企业为了减少税收对其自身价值分配而采用的一种手段。而企业的税务筹划必须是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它是一种事前行为,因此,财务筹划便具有长期性和预见性的特点。它的根本目的就是寻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煤炭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而言,它的资金投入量更大,且需要不间断的后续资金来保证运作。
一、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的特点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煤炭企业的规范对于我国长治久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而言,它的资金投入大、危险系数高。矿井下面情况复杂,一旦发生矿难很难预防,更难施救。
煤炭企业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很难形成技术优势。煤炭企业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对把工作条件的安全系数也不是其他企业所能比拟的。
(二)煤炭产业的发展状况
煤炭产业由于投资大,竞争力强,所以一些小的煤炭企业根本没法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因此,煤炭产业内部出现了互相联合与兼并,从而能够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煤炭产业,我国的煤炭企业存在监管力度不够,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我国内部煤炭企业发展不均衡。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国家对每个地区的经济政策也存在差异,相同的政策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筹划就难免会引发不相匹配的情况。因此,国家应该在不同的地区设立不同的政策。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煤炭产业逐步走向正规化和规范化。
二、税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企业的纳税意识和税务风险观念不强
当前,虽然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纳税是企业的义务,但还是缺乏纳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都出于税收法规的强制性。企业纳税的被动性使得企业无法从整体上对经济业务所适用的税收法规进行整体把握,没有享受依法节税的权利和依法纳税的义务。同时,企业一味迎合税务机关使得企业在利益受损或者没有享受赢得的税收利益时,缺乏相应的维权意识,税务风险因此产生。由于企业的税务风险意识不强,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缺乏对税务风险的整体考虑,没有将识别防范税务风险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税务的筹划也缺乏协调性和整体性。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缺少税务监控,使得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二)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信息不对称
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信息不对称是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一大原因。由于很大一部分具有比照性和实用性的税收政策处于半公开或者非公开状态,税务机关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往往只是局限于对有效范围的解释,对于那些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并没有及时提醒纳税人给予关注,因此就容易是纳税人跌入纳税陷阱。
(三)企业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一般来说,企业办税人员的素质如果较高,那么企业的税务风险就会较低,反之就会较高。但是当前我国的办税人员对财务、会计以及税务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的不够熟悉和透彻。由于企业办税人员素质的限制,虽然企业在客观上没有偷税漏税意识,但是在实际的报税操作中,并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有的企业的纳税虽然在表面上符合,但是实际上却是偷税,给企业带来了税务风险。另外,由于企业办税员与税务机关的沟通欠缺,无法针对企业的自身状况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合法有效的税务风险识别与防范方案。
三、煤炭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将纳税纳入企业发展的总目标中
企业的税务管理应是以企业的发展为目标的,与企业发展的大方向相同,不能局限于个别税务种类,也不能只重视节税。所以,煤炭企业在开展纳税活动时要全面考虑,仔细权衡,从而选择对企业最有意义的方面进行筹划。
(二)建立评估风险机构
由于煤炭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行业风险筹划的性质,我们应该事先评估筹划的项目,从而估算出较为客观的风险值,最后决定是否要接受委托和如何进行筹划。风险评估的时候要综合的考虑评估企业对筹划的依赖程度、企业的经营情况是否良好、行业发展是否是良性循环、企业过去几年纳税的情况、之前一年是否有重大的税务问题和审计问题、税务部门对企业依法纳税的信誉度持什么样的评价等。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为了能够更好地防范和解决企业财务风险,煤炭企业要改变原有的外延性生产经营局面,向内涵性生产经营转变,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发觉内部管理人才提高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成本、投资、担保、质量方面的管理制度,从而封死管理方面所出现的漏洞、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和不良资产的比率,最终做到降低企业的业务成本,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四、结论
税务活动是在特殊时期进行的一项特殊活动。煤炭企业资金投入之大,危险系数之高都是其他企业很难比拟的。因此,煤炭企业税务活动是否能够很好的完成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发展状况。随着我国税法的不断完善,煤炭企业的税务活动实施起来将越来越艰难。因此,企业在进行税务活动时要立足税法。完善自身,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推动煤炭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小军.煤炭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探讨[J]. 财经界(学术版), 2011,(07)
关键词:税收 施工企业 税务风险管理
施工企业为了的主要目的就是尽量的节约成本,实现工程的最高效益,因此施工财务管理应该在施工前期做好施税收计划。根据国家税收计划以及法律法规合法纳税,通过具体了解情况,施工单位经过反洗税收法规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纳税方式。
一、施工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
(一)施工企业没有具体的税收制度,抢目管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税务意识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施工单位需要扩大利润空间,因此需要做好施工税收计划。在现代的施工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单方面的注重短期利润不做长远打算,这就造成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注重税务计划缴税意识也比较淡薄。从而造成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焦距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全面,税务管理岗位以及人员安排不合理
施工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多是由财务人员担任,没有形成专业的税务管理队伍以及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税务管理知识,在施工企业工程量大、工期长、工程复杂的情况下,难以处理税收工作中的问题。
(三)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施工企业在财会税收方面由于税务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形成税务风险分析、税务识别评估的机制。而且没有建立具体的识别、评估机制,对税务评估没有具体的认证标准,对日常工作中的税务风险控制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具体的税收防控流程,使得企业对于固定、复杂的税务管理没有达到正规的业务操作流程。施工单位应该对税务风险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的环节税务危机对税务风险进行主动的控制与管理。然而现代施工企业没有形成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体制,把税务工作的核心放在,风险管理的事后工作主要采用了危机处理的方式,没有对税务风险的抑制做出思考。
(四)没有建立完善的税务沟通机制以及信息管理系统
我国的施工企业普遍存在注重施工管理,而忽视税务管理的问题。企业把注意力主要投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施工建设之中,对于税务管理这种隐性创造经济效益的方式没有很好的认识,因此使的企业忽视税务管理,对加强税务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实施。首先,没有建立有关企业税务案例的法律法规资料库。其次,施工企业根本不考虑税务机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最后,由于企业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不完善,各部门之间不注重工作交流与联系,因此不能及时衔接工作了解新信息,从而不能达到合理制定税务计划的要求。
二、施工企业控制税收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防止偷税行为
偷税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时有发生,建筑施工企业都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放在建筑工程上,又都集中精力在减少税务的工作中。为了创造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管理从多个方面节约成本、提高工程进度、减少税收,这些方面都有迹可循,但是企业单位应该明确一点,不能违反国家法律,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缴纳税务。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需要企业内部做出改善,在企业内部宣传纳税文化,宣扬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观念。做到诚信纳税建立企业的信誉品牌,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尽力的减少税务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企业的税务管理,企业高层领导应该具有纳税意识,发挥主导性作用严格落实每一笔税收,使合理纳税融入到整个企业税务管理之中,做到诚信纳税。企业领导做好带头作用,带动职员在按规定纳税的前提下做好税务管理工作。
(二)采用专人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
税务管理部门应该脱离财务管理独立存在,采用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不仅需要具备财务管理知识,还需要专业的税务知识以及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对于当下的施工企业税务管理来说多由财务部门担任,由于税收业务随着施工项目是的不停导致的税收复杂等问题,财务人员不能有效应对。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采用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税收管理,提升税务管理效能,保证税务信息的流通和稳定。施工企业部门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部门,也能有效的处理税务风险,在源头上抑制税务风险的产生,加大了企业的税务安全。
(三)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机制
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不仅能有效控制内部企业财务管理,而且降低了外在条件对企业税务的影响。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具体可以出一下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采取动态税务风险评估分析机制,施工部门可以根据施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自身的特点以及员工素质等情况,控制施工企业内部存在的税务风险。通过分析调查找出税务风险的控制点,为解决税务风险做好基础准备。其次,进行税务风险数据分析。在税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加强财会管理减少资金损失。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施工项目不断的增加,加大了施工企业的发展。由于施工企业长期以来着重对施工建筑工程的管理,对内部管理工作不予重视,使得外部发展与内部管理难以调和的状态。施工企业的税务管理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难以凸显出税务管理的优势,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企业税务管理机制。加强税务管理提高税务风险应对措施,从而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虹.施工企业纳税筹划思路与方法的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6(6)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税务 内控体系构建 意义和方法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已经很熟悉,它已经充当着企业防范风险舞弊的一面“防火墙”。但是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起着一个重要成分的税务内控,却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伴随着我国税收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内很多企业整体的税负在逐年的下降,税负的下降给企业带来诸多实惠的同时也导致了企业的税务稽查风险也越来越高。这种外部税务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税务内控水平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更要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应将税务内部体系融入到企业整体内控体系中。
一、税务内控的背景、定义和目标
税务内控已经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和注意。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税务内控,业界对此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税务内控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保证企业实现“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上,创造税务价值”这一最终目标的一整套流程、规范等控制活动。从税务内控的定义中可以得出:企业实施税务内控的最终目标有两大类:一是防范税务风险;二是创造税务价值。
二、房地产企业构建税务内控体系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房地产税收收入也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逐年增长,成为国家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影响下,政府部门(尤其是税务管理的部分)对房地产业的管理日渐严格。自2002年起,房地产企业一直被国家税务局列为当年度税收专项必检的对象。并且公众目前普遍认为房地产企业偷漏税现象特别的严重,这也说明了目前房地产企业涉税风险很高。
首先对于国家来说,从2006年开始,国家逐步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力度,比如限购令、银行加息等政策的出台,2011年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已经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限购城市成交量普遍同比下降,房价下调的趋势已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全面蔓延。但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税收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还是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建立有效的税务内控体系有利于引导房地产行业健康和谐的发展,对整个金融系统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其次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证企业高效率地实现其经营目标。一方面成立税务管理部门进行税务内控管理可以使企业进行整体涉税事项布局,合理安排税务事项处置,并利用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节约税收成本,实现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创造税务价值。另一方面可以经得起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避免税收处罚、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用评价。另外企业税务内控机制紊乱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税务内控制度不健全或者涉税事项处理的不正确都可能产生重大的税务风险。企业能否进行有效的税务内控管理会直接影响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纳税风险评估、检查,进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三、构建适合房地产企业税务内控体系的方法
为了尽可能的规避税务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房地产企业应该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等文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税务内控管理实践,现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几点房地产企业建立税务内控体系的方法。
(一)为了提高企业税务内控管理水平
应在财务管理部门下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即使没有能力设立专门的部门,也应设立专人专岗来负责企业具体的税务管理工作,并明确税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涉税岗位不单单指税务申报的人员或者财务人员,还包括与公司税收紧密联系的其他部分人员(如业务、采购部门)还应当有房地产公司领导层的支持。税务管理的职责包括:税务申报数据核算、填制申报,发票使用管理情况,税务风险事项分析、评估、处置和监督;收集并整理分析财政税收政策的最新变化,确定与房地产企业相关的有效涉税业务信息;对各业务部门进行一定的税务指导,杜绝经营过程中潜在的税务风险;积极参与公司投资、筹资等方面税务管理讨论,并能提出有效的税务评价意见。
(二)对各环节的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一种防范性的控制机制,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基础,也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前提。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为企业保证企业正常运作、规避和化解风险等一系列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进行税务内控管理,就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内部涉税事物管理组织。还要加大税务工作事前筹划过程的控制力度。实现每个企业流程税务价值的最优化。房地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各个涉税环节的风险点进行评估、控制,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通过这些体系的有效运行,对涉税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最终达到控制涉税风险,创造税务价值。房地产企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业务环节,开发建设环节主要涉及土地增值税;交易环节,即房地产企业的销售环节,涉及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多个税种,是房地产企业涉税最多的环节;保有环节,即出租取得租金收入或以房地产入股联营分得利润,这个环节所涉及的主要有房产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费、企业所得税等。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汇报制度
风险汇报,是包括汇报制度和汇报标准这两个方面。它的主要作用是在于能明确各级涉税人员的责任,提高房地产企业对涉税风险的反应速度。汇报制度,涉税内控人员要以公司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公司税务情况。一些重大的涉税事项的确定,是很难一概而论的。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一般而言税务的检查、筹划、重大涉税合同、重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税额超过万元以上的涉税风险等都属于必须的汇报事项。汇报的标准决定了各部门涉税人员如何进行汇报,是一个流程标准的问题。方便于汇报文本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员签字流转中能得到统一理解。譬如,税管人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汇报,并且已标准化的内部文本进行签字流转。税务主管再与其他部门人员协商纠正那些不合理的处理方式。如果存在较大税务风险,那么他应该向他的主管部门领导进行沟通交涉,并向公司高层领导进行汇报。
(四)建立内部税务风险测评制度
所谓建立风险测评制度,就是从房地产管理的角度对税务风险测评进行明确的制度。并将其作为房地产企业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一是要提高每个员工的风险控制责任感和敏感度。这一点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来实现,尤其对涉税业务岗位、生产经营人员进行基本税务知识的培训,使其对涉税风险有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同时培养端正的风险效益观。
二是各涉税部门应当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涉税风险评估,对于存在的风险应当及时整改,消除风险,对于可预见的将要发生的风险可以合理规避,防患于未然。
三是税务风险测评制度要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房地产内部管理体系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另外即使设计了清晰的目标和措施,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不理解,可能会导致责任人不能有效的执行,实施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所以,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对整个纳税风险管理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房地产企业各部门、房地产企业和其他企业以及公司和税务机关之间都要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特别是要加强和税务机关的友好联系,同时对风险管理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好下一步的纳税风险预测。
四、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结合房地产公司的行业特点和涉税事项以及内控体系的流程提出的几点适合房地产企业税务内控体系构建的方法,希望对房地产企业构建完整、系统高效的税务内控体系和对房地产企业防范涉税风险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红星,王宏译.(美)COSO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郭伟,肖大勇.税务内控为企业筑牢“防火墙”[N].中国会计报,2008
[3]林凤羽.企业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金融经济,2007(16)
[4]张红玫.论企业税收内控[J].现代商贸工业.,2010(2)
[5]李建琼.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
[6]张舒.加强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的思考[J].财政监督,2007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定义;税务风险成因分析;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法规定,造成企业应纳税而未纳税或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法处罚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当今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把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也是优化大企业税收服务的基本要求,为了引导大企业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实现涉税业务零风险,全面实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就税务风险成因及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分析
第一,政策执行不到位。大企业财务人员注重对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培训,能够对多种经营业务会计上处理的得心应手,但对税收政策的理解难免不够准确、不够深入,对税收政策的了解不够及时,出现了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未享受的情况。大企业经营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行业过时的规定仍在运行,加之税收政策的复杂性,致使税企双方在税收政策的认识、把握和执行上存在差异易造成企业对税法有自己的看法,而税务机关却做出不同的解释,由此产生纳税风险。
第二,内部控制不力。大企业组织机构庞大,财务核算方面一般比较及时、准确、规范、纳税行为通常比较规范。但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观念和方式的不同,部分企业的税务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在实际操作中,纳税遵从常常有差异。
第三,沟通协调不够。大企业负责人一般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在分析财务管理中的涉税内容与税务机关的沟通有所欠缺,容易忽略一些具体的涉税业务,从而造成纳税风险。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
第一,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税收征管及税收辅导工作,办理纳税申报、税务复核、发票认证,税收宣传,税务审计评估,使企业通过内控制度体系防范规避税务风险。
第二,实施专业化分类管理。依据信息化管理手段,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横向数据分析,对同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范税务风险。
第三,建立大企业税收核算风险预防机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工艺流程、财务状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各个税种的管理和核算模式,对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涉税事项以税收政策为依据,予以标准化列示,成为办理涉税事项的操作指南。
第四,以加强宣传沟通为途径,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沟通机制。通过税务部门对企业的税务政策宣传、辅导培训,督促大企业按照税法要求核算纳税,将征后审核变为征前管理,从而使企业自我纠正。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概述
第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概念。我国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较晚,因而相关的概念还不完整。国外著名经济学家对税务风险的阐述比较完善,明确说明税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却是必然存在的。税务机构或者有关税法的政策对税务风险定义的解释变化、会计记账标准发生变化、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度发生变化,都会增加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在税务活动中没有正确、及时地执行税法规定,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埋下隐患。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的具体内容包括:企业的纳税行为没有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进行,例如由于应该缴纳的税款没有缴纳或者缴纳金额不足而进行的补交税款、罚金、滞纳金等产生的风险,这样的行为将会导致企业受到刑事处罚并且影响声誉与信用等级,从长期发展来看风险成本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由于对税法的误解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经营行为没有匹配正确的税法政策,具体包括企业没有利用好国家有关的避税政策或者优惠措施,反而缴纳了没有必要的款项,白白浪费政策优惠,并增加了经济负担。
第二,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外部原因:国家税收方面的法律以及税务征收部门的实际工作与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产生有直接的关联,例如国家在税收方面的政策制度存在漏洞,税务征收部门未按照国家政策对企业进行规范与调整,或者工作效率低,这些行为都会增加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内部原因:企业对税务风险不够重视以至于没有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或者措施的有效性与专业性不达标,没有建立完善的防范风险的机制,这些防范意识不强或者管理不科学会给企业的纳税行为埋下隐患,增加风险成本。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如税收政策的曲解与误用、企业的防范意识差、企业与税务机构缺乏沟通。
第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的特点。一是主观性。纳税企业与税务征收部门都具有主观意识,对税务的认识也不尽相同,而且不同的税收机构对同一纳税政策或者不同政策的认识也都具有主观性。这种主观意识的不同会造成纳税企业与税务机构之间的沟通困难,增加风险。二是必然性。由于企业的盈利性,因此进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最大的税后利润。因此,企业必然会尽量控制税务风险成本达到最小,导致与税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性,企业难以进行有效规避风险的措施,带来持续性风险。三是预见性。税务风险是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就已经知道风险的存在了,是在企业履行纳税义务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分析
第一,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国家强制税收是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关系着国家各项基础设施能否顺利建成。完善的税收体制能够保证国家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来自企业的税款又是整个税收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却有一些企业对税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够深刻,一些财务管理以及税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足,素质不达标,并不是指这些人故意偷税或者漏税,而是对相关的税收政策认识不足不能准确把握,或者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去进行税务行为,最终极有可能导致企业被刑事处罚,增加潜在风险。另一种情况更为严重,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在有关人员的授意下为了追求不正当利益伺机钻税收政策的空子,进行违法行为。
第二,企业对税收风险防控措施重视不足。企业自身问题。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税务的机制,没有制定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导致在风险真正发生时无法及时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另外,由于有些中小企业对税收的贡献不像大企业那么大,因此税务机构对这类型的企业的约束与监督比较少,而且这些企业数量比较多,对其控制需要各地区、县的税收机构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等,因此控制力度不够强。现在普遍存在着税源大的企业能够显著提高税收成效,而中小企业这类小税源不仅费力,而且得不到明显成效。
第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减少税务风险成本。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并未建立具有实效性的风险成本管理制度,而且缺少专业的财会人员,以至于企业不能够从源头上控制税务风险。另外一个影响比较大的原因就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税收情报不能及时被知晓。若企业不能够随时掌握国家税收政策,就不能利用合理的政策进行有效避税,导致缴纳多余的税金,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措施
第一,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税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纳税行为的主要管理人员,其素质直接关系着纳税行为是否合法,风险规避是否有效。企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职业道德。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人员招聘门槛,筛选出接受过正规财会教育的专业税收管理人才;聘请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定期进行最新税法法规以及政策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税收政策方面的知识,从而进行合理避税;加强对税务管理人员的内部培训,以便他们及时知晓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税收情况,加强他们对企业的了解,制定合理的纳税制度;实行绩效考核,对具体的指标进行跟踪,完成情况比较优秀的给予必要的经济奖励,并制定合理的晋升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
第二,提升对中小企业税收风险防控的重视程度。随着税收管理制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省、市局实体化程度加强,以后将会对大企业进行集中管理,因此应付税收风险的主要对象就转变为过去不受重视的中小企业。因此,对中小企业税收风险防控将成为有关部门的重要任务。虽然中小企业的税源不及大企业,而且投入与效果比不如大企业高,但是只有实行有效的风险防控与应对措施,才能帮助这些企业不断规范自己的纳税行为,规范纳税市场。此外,一些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与大企业配套的,若这些企业的纳税遵从度低,税务机关将很难发现与之配套的大企业中存在的税务风险,对我国的纳税遵从水平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机制。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在纳税活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发现风险、防范风险的体系。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与地方征税政策建立风险管理的框架,建立框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发现自身风险、制定防范措施的过程,实质就是对企业的整个纳税过程进行控制。框架的建立能够给税务管理人员提供风险防控依据,保证风险应急方案的及时实施,在风险来临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完善的框架制定好以后,要制定整套的防范策略,成立防范委员会,选取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人员作为委员,对风险成本进行有效评估,并制定具有实效性的举措。
第四,明确目标,提升数据信息情报的工作质量。对于企业而言,税收信息情报对于防范风险,合理减少税款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的获取一定要为税源管理实践服务,案头分析与应对人员要及时提出信息需求,围绕专业管理进行获取信息的行为。另外,风险应对人员要避免在信息获取之后才采取措施的行为,纳税企业与征税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可能在完全对称的,在这种外界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只有先立足于自身,将已获得的信息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由于这些信息大部分是零散分布在不同系统的税务机构的,因此要做好整合工作;不仅要关注财务信息,还要关注非财务信息在应对风险中的重要作用。除了核实销售信息、存货信息、成本变动、收入变动、存货周转等外,还要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力变动的基础上,分析诸如用电量、用水量与产能之间的关系等非财会信息,保证数据的整体准确性,对潜在风险进行合理规避。
第五,企业定期开展对纳税的检查。健康的纳税行为能够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企业定期对纳税进行健康检查能够保证行为不出现较大偏差,不仅可以降低自身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还有利于税务机关纳税活动的展开。定期的纳税检查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有效的纠正措施,必要时聘请专业的税务审计师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严格审查,从内部、源头规避风险。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下行和不断变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国家的税收政策也在不断的顺应市场的变化趋势,这就使得企业不仅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要面对税收政策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纳税风险。纳税风险的发生不仅影响企业的信用,还会造成企业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说我们通过对造成纳税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控制纳税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
企业;纳税风险;控制
一、前言
企业的涉税行为主要包括遵从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纳税额度的计算以及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三种。纳税风险是指企业没能较好的遵从和运用国家所颁布的税收政策,而导致企业现在或者未来经济利益的损失,而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企业多缴纳了税款或企业少缴纳了税款,使得企业的纳税行为出现了不确定的影响因素。然而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或者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且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中也存在理性经纪人的假设,所以企业追求税后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就与国家税收的无偿性与强制性相抵触,如果不能较好的解决这个根本性的矛盾,将会使得企业的纳税风险较为巨大。且国家的税收政策在不断的变化,如果企业无法解决此矛盾以及改善自身的生产经营以顺应税收政策的变化,将会影响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得甚至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不得不慎重的考虑纳税风险的问题,如何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自营业务的纳税总额进行准确的核算和合理的筹划,以避免纳税风险的发生。我们接下来对现在一些企业纳税风险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期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来控制企业的纳税风险,促使企业稳定发展。
二、造成企业纳税风险的原因
(一)自营业务相关纳税事项处理不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会和不同性质的企业发生各种复杂的项目经费往来,然而企业所从事业务的相关纳税事项处理不当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纳税风险。一是当企业获得了商品或劳务,由于出于方便或者是自身利益的考虑接受了合作方的假发票或者是无效的凭证,可能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二是企业在进行的产品的销售时,在税法不允许的范围内,将即期应当确认收入的款项延迟确认收入,以达到减税的目的,这种行为一旦被税务机关发现,将会面临补缴税款以及巨额罚款的纳税风险;三是如果企业在进行资产的重组等项目,由于对于兼并对象曾经的税务风险等级没有详细的分析,在兼并以后可能给企业带来纳税风险。所以说企业涉及自身经营的纳税事宜处理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纳税风险。
(二)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的完善是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然而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存在的以下问题可能导致纳税风险的发生。第一,一些民营企业,企业的管理者即为企业的所有者,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容易将私人的开支与企业的开支互相混淆,使得私人开支计入企业开支,使得企业税前收入减少,减少纳税,国企也存在这一类情况;第二,缺乏完善的财务体系,使得企业日常经营的财务数据不够完善且不成体系,对于会计凭证的整理和审核过于松散,导致很多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出现,使得税务机关的审查难以过关;第三,缺乏相应的税务监督审查制度,没有建立专门的部门和委派专门的人员对企业日常经营中进行的纳税核算进行核查和监督,把关不严,使得一些不合法或无效的税务活动发生。
(三)纳税筹划水平不足,税收优惠运用不当企业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一定会通过纳税筹划来统筹企业的纳税总额,然而纳税筹划水平的不足反而会导致纳税风险的发生。一是企业对国家税收政策的把控不够精细,在纳税筹划过程或者是筹划不够到位,或者是已经稍微触碰了国家税收法规的红线,进而引起征税机关的注意,对企业进行审计,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纳税风险;二是企业对于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不恰当,比如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减按15%征收的企业所得税,以及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企业可能为了享受此税收优惠,采取不恰当的手段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以获得税收优惠,但是如果后期科技部门和税务部门进行严格再审查,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纳税风险。
(四)缺乏纳税风险意识,财务人员素质缺失第一,企业一般未设置专门的税务部门,涉税业务均由财务人员完成,缺乏专业的纳税风险控制人才;第二,企业虽然能够意识到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但是企业通常很难做到主动申报、主动纳税,一般都是被税务机关催缴;第三,企业没有对不断变化的税收政策进行宣传,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不断变化的税收政策,甚至对一些税收政策的变化都不了解,且对于纳税风险的潜在影响因素不够重视;第四,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缺失,财务人员除了简单的财务数据处理,没有掌握管控纳税风险的技能;第五,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财务人员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擅自篡改财务数据,影响纳税额的核准,进而导致纳税风险的发生。
三、有效控制企业纳税风险的方法
(一)熟悉与业务相关的税收政策,加强与征税机关的沟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对自己主营业务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对主营业务所涉及的项目以及合作对象有充分的了解,以便进行合理的税务活动。首先,在充分了解所从事项目的基础上,对于所进行的应税项目涉及的税收法规进行仔细的研读,甄别哪些行为可以进行,哪些行为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纳税风险,并坚决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其次,对于应税项目的计入,应当严格的遵守法律法规,在合理的范围内改变应税项目的计入时间和计入方式,不要因为不合理的操作导致征税机关的稽查,造成纳税风险的发生;最后,定期的与征税机关进行沟通,对于纳税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征询税务机关意见,并及时改进,并通过税务机关获取真实、可靠、新鲜的政策信息,加强纳税风险的防范。
(二)建立纳税风险控制体系,健全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对于企业自身管理和控制体系的完善,可以从如下几点入手:第一,加强对于企业管理者或高层的经济责任审计,对于管理者将私人开支乱入账,合并入企业开支的行为,及时发现并进行改正;第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和纳税风险控制体系,对于企业日常经营发生的财务数据,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系统管理,并甄别其中存在问题的财务数据,对于应税项目的财务指标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纳税风险的发生;第三,建立相应的纳税审查监督机制,对于企业日常发生的应税项目的财务数据以及纳税额进行不定期的审查,并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对筹划过程进行监督,确保纳税筹划是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对于可能造成纳税风险的问题及时纠正,对于严重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违法行为则移交司法机关处置。
(三)加强纳税筹划水平的提升,合理利用税收优惠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了解企业所进行业务的性质、所涉及行业以及所涉及的税收政策法规,在进行科学计算的基础上,得出企业各个业务的应纳税所得额,在不触碰国家政策红线的基础上,对于企业的各个业务的财务数据进行合理的变动,以减轻企业的税负,达到纳税筹划的效果,并且纳税筹划还应当考虑企业未来经营方向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变动;此外,对于国家不断颁布和变化的对于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合适的选取适合自身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而不是为了短期的利益去进行不合理的税收优惠申报,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纳税风险。
(四)强化纳税风险意识,提升财务人员整体素质首先,企业应当建立自主纳税的意识,对于纳税建立较高的遵从度,并且管理者更应当建立纳税的风险意识,时刻关注可能引起纳税风险的行为;其次,加强对于税收政策的研读和税收政策变化的关注,并加大企业员工对于国家税收政策学习,促进全员纳税风险意识的提升;再次,建立专门的税务部门,额可以从高校专门引进税务专业的研究生,使得纳税更加专业,或者通过培训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加强财务人员的涉税处理能力;最后,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于随意篡改财务数据的行为,建立相应的惩罚措施和法律途径,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防止纳税风险的发生。
四、总结
弗兰克林曾说过:“人生有两件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是死亡,另一个是纳税。”所以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会成为纳税的主体。纳税风险的发生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所以说企业应当加强纳税风险的防范,确保企业稳定快速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段新怡.大企业如何加强税务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12(05).
[2]刘清科.对企业纳税风险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3(18).
关键词: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含义及特点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是指在目前的税收政策之下,银行作为纳税人并未能合理、规范的遵守税法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得商业银行在申报、缴纳、管理税务方面不规范,可能致使银行面临资金损失、声誉下降、法律制裁等风险。商业银行税务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其在银行领域的具体表现。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具有税务风险的共同特点,主要是表现为具有客观性,税务风险是商业银行各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存在,是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风险受银行内外部多因素的影响,这于银行而言具有偶然性;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性,税务缴纳出现问题,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金额往往高于少缴纳的税款;结果可度量性,商业银行可以借助科学的工具和分析方法来识别、判断、分析税务风险的概率以及造成损失的程度。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内部控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尤其重要,银行通过动态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预先制定的经营目标。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想完全实现,需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在银行的具体经营实践中,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但是内外部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和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内部的税务风险控制的知识以及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仍需进一步提高,针对银行内部管理者对税务风险的认知也需进一步加强,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内部税务风险控制责任明确到各个责任人身上。
(二)商业银行的纳税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不完善
部分商业银行的一些支行和分行,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制度和具体细则以及执行流程还不够完善,同时关于税务风险的评估与预警指标体系还不够健全,一些银行税务风险的识别和判断以及分析方面,只依靠兼职财务人员发挥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来完成税务风险的相关工作,这造成商业银行税务风险评估和预警的相关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以及差异性,不利于长期控制和管理。
(三)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管理尚未完全实现常态化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是一种长期的动态的活动。商业银行在实际的运营操作中,缺乏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相关的专业人员,那么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也就难以完全部署到位,商业银行难以真正的形成常态化的税务风险防范、控制和管理,导致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出现了抓一阵有所改进,但是停一阵之后就不注重风险的管控,这使得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难以在内部产生持续的效果。
(四)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相关信息内部沟通不畅
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内容和层次比较复杂、分支机构较多,那么其中涉及的信息数据量就会很大,存在的风险也就相应的增多,要想在商业银行内部对税务风险进行控制,需要注重银行内部的税务信息的沟通交流。但是银行的实际经营运作中,可能存在部门之间以及有关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独立的情况,他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工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不到位,那么税务风险的信息也就难以在银行内部有效的传递与交流,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税务风险的有效内部控制。
三、构建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
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环境优化对于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控制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商业银行内部积极的宣传税务风险相关知识,增强工作人员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第二,根据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内容特点以及税务风险的实际管理需求来设立税务管理岗位,并在商业银行内部逐渐完善专业的税务管理机构,并根据银行内部的实际需求设立相对应的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和权利;第三,对于银行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以及相关的奖惩应该设定明确的细则,并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税务风险内部审计机制以及内部控制管理绩效考评机制。总之,通过强化银行工作人员的税务风险理念,并在商业银行内部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以及内部控制机制、内部审计机制,这有利于为税务风险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那么税务风险才能更好地在银行内部得以识别,并进一步分析和控制。
(二)改进并完善纳税评估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的税务征管过程中需要进行纳税评估,事先的评估不仅能够帮助税务机关对商业银行的相关税务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减少了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而且还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清晰的分析自身的各项税务相关事项,从而降低税务的相关风险以及减少纳税出现失误的现象。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相关纳税评估规定,将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分为资产类、收入类、利润类、成本类和费用类等几种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确定具体相对应的指标以及计算税务风险的相关公式,从而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并完善纳税评估风险以及预警指标体系。
(三)强化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常态化管理
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的常态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于分支行的建立以及迁址或是撤出合并,还有银行业务的创新以及研发新金融产品、发票管理等日常银行经营活动,应该注重其中的税务风险管理;第二,商业银行涉税中的企业所得税以及增值税等纳税相关事项的税额核算中,应该加强风险管理;第三,加强银行日常纳税的申报管理,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对税务相关材料进行简化,如对所得税优惠事项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等,极大简化了税收办理流程,但相关的税收风险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纳税人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研发加计扣除等留存备查材料更应加强审核和管理,对于纳税申报以及缴纳税款的相关事项应该注重识别其中存在的风险;第四,注重银行税务筹划,帮助商业银行降低税务成本,也有利于银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税务风险。商业银行应该注重税务风险相关信息在内部的共享交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商业银行应该与税务机关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税务相关信息,能帮助银行掌握税务政策的最新变化消息;第二,商业银行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交流,这有利于银行之间互相学习好的经验以及经营策略;第三,商业银行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加强横向和纵向交流,尤其是其中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及时的共享信息,明确具体的税务风险源头以及各个部门相关人员的税务风险责任,以免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第四,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以及经营战略,在银行内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改造完善,增加风控功能,借助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并且与时俱进得跟上现代信息化的发展;第五,强化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查,可以通过银行自查税务以及内部审计等形式来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