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

第1篇: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

怎样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消化知识,老师安排作业是主要形式。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模式之下老师安排作业通常直观知识点到位,没有关注学生内心需求,内容形式单一,作业完成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这些都使得学生慢慢养成不良的作业习惯。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题研究的意义

1.1具有实践特性的作业强化了学生的数学使用思维:大多数人都认为数学是无趣乏味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远离实际。具有实践特性作业给课本知识与学生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之桥,让他们拥有了使用所学知识与思维方式来处理现实生活的机会。透过这种方式,可以养成学生具有自发意识来体察周边问题,学以致用的习惯。1.2实践型作业有助提升学生综合技能:以往的作业通常只关注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而这类实践型作业可以针对学生展开各种具体技能的培训,有助于提升学生全方位综合技能。而且数学实践类型活动通常牵扯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求学生们可以有效地使用这一些知识,如此一来就有了极强的跨学科特性。除此之外,由于这类作业没办法单凭一个人的努力完成,一定要与人合作、沟通,所以还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沟通交流技能。1.3实践型作业给学生开辟出自由提升自己的平台:这类作业由于内容具有开放特性,形势多变,选择性极强,因此让学生们有了可以提升自己的平台。每一位学生均能够依据自身各类经验,考虑自身爱好去择取内容。在轻松自由的气氛当中,学生的潜力可以获得很好地发挥。1.4实践型作业有助养成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类作业使学生能够发掘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使他们感受到这门学科的价值所在,进而生出极大的研究热情。透过完成这类作业,可以让他们运用数学思维来思索生活中的问题,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各类情况。1.5实践型作业有助发掘学生的开创型思维:这类作业因为不存在基础模式可循,也没有制约学生的思路,他们能依据自身经验去尽情完成作业,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自发地探索研究,而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开创性思维,他们一定要开创性地展开实践活动,如此一来促使学生的开创思维得到了培养。

2课题实施要求

2.1实践性:这类作业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还需要超出此范围,依据他们更广泛的生活经验去设计作业,不被所学内容约束。这样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程度自由度,可以自行择取或是设计包含生活问题于内的作业内容,于实践中学会各类知识。2.2开放性:这类作业内容多种多样,不被时间、空间约束,学生可以用用来完成作业的方式也是形式多样,这就使得实践型作业的形式必须是开放式的。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能够依据自思维习惯、经验与所长,自发地研究、处理现实问题。2.3多样性:这类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导致作业结果也千变万化,老师不可以用原来的目光对待这些结果,要给每一位学生机会,且极力找到机会展现这些成果,在学生实践历程中,与学生积极沟通,促进他们学习与启发,促使学生思维与视野能够得到扩展。老师在评判作业的时候,要完整地听取学生表达自身想法,明白其研究历程,如此才能够给出全方位、合理的判断。2.4开创性:每个人心理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之人、开拓之人、实践之人,学生也同样如此,针对他们这种心理,应当指导学生于实践历程中,运用自己的方式来研究、处理问题,以期养成他们解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技能,开发学生的开创精神。

3课题实施方案

3.1作业设计应当丰富起来:以往的作业设计主要是书面作业,而现实生活多姿多彩,老师应当激发学生多动脑,灵活设计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比如学会比例之后,可以让学生计算物体与投影间的关系等等。3.2作业设置要有层次化: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各有差别,设计作业也需要区别对待,承认并且注重这样的差别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关键特征。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别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给所有学生提供练习、提升、发展的平台,让学生都可以得到实践能力提升。例如: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以后,能够如此设计作业:A、一个长方形的花园,长为5米、宽为4米,在这个花园周围装上栅栏,栅栏需要多少米?B、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周长为36米,长为6米、宽为多少米?C、一个长方形花园,长为8米、宽为5米,假如有一靠着墙壁,其余围上栅栏,栅栏需要多少几米?设计这类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让他们在解时学会知识重点,提升机动使用知识的技能。3.3作业设计应当生活化:体察生活,生活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问题的地方。所以,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到现实情况,使学生努力从数学视角使用学到的知识去找到处理问题的答案。例如:学习长方体、立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以后,可令学生到家中给父母提供一个装修意见表,主要从以下几点来思考:(1)计算每个房间的长、宽与高各是几米?所有房间表面积是多少?(2)假如需要在厨房贴上瓷砖,需要多少块?

4结论

透过该课题的实践和研究,在持续优化历程之中,要达到下列目标:研究数学实践型作业的种类、设计方案、内容与评价。要养成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技能,提升学生独立研究与合作的精神。令学生透过自己参加到研究与实践中,得到情感体验,慢慢形成在平时生活学习里善于质疑、喜爱探索、极力求知的心理趋势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们的潜能。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可凭借自身努力,让综合技能得到提升。

作者:张圣 何绍敏 单位:开县赵家街道中心小学 开县教育委员会

参考文献

[1]卓东健.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模式的尝试[J].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第6期.

[2]陈雪莲,陈惠芳.数学作业设计的点滴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第12期.

第2篇: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前置性作业 小学数学 教学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49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先学后教”指的是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好探究性的作业,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前置性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尝试、体验、感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好的学习经验。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探究生成的知识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上能更顺利地组织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引领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梳理、总结提升,帮助他们及时巩固内化、应用拓展。本文主要围绕前置性作业教学展开分析。

一、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策略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以及课堂管理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的改变与调整。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开始遵循“开放性”的原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这种开放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开放,更是思维上的开放。设计作业时,要把学生的“学”放在首要位置。另外,前置性作业设计的终极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教师在课堂上“好教”,还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好学”。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之后,在对知识进行交流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系统进行检查。为了让生生之间的交流更有深度,让交流变得更有效,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的质量还需要教师的帮助与督促,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错误知识点,教师要进行系统讲解、订正。此外,对完成质量较高的前置性作业的学生,教师也要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表扬,让这些学生在全班学生当中起到示范的作用。针对高年级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抽查或者是小组长检查、小组交换检查等方式来进行对症下药,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感情。

二、“前置作业”要有导向性

“前置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新课做预热,为新课做铺垫、做指引。因此,教师在课前所精心设计的探究性作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前置性作业,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尝试、体验、感悟,而且还能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前置作业有利于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的看法和认识牵引出来,还能为接下来新授的知识指明重点,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下一节课教师上课的大概思路,从而有助于引导他们主动走入下一节课。v例如,开学的赛教课,教师就可以布置“如何确定物体的方向?”这个前置作业题,以鼓励学生课前通过讨论、探索再加上课上的教师指点,很快掌握确定物体方向的基本方法。对于距离的测量,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也不是难点。因此,在探究“根据物体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这节知识点时,也就很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了。

三、前置作业要侧重知识的延伸

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与有效拓展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而且还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数学教师设计的前置作业就应该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他们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也会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研究问题过程中,产生出强烈的表现欲望,会产生“别的学生还没有想出来,我就想出来了”的成就感,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前置性作业也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的作业,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究,使得学生的智力得到有效发展。

例如,在分析《因数和倍数》这节内容时,我只设计了针对因数的前置作业:“请同学们找出18的所有因数,你们又是如何找的呢?再写几个数,分别找出它的所有因数,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在问题的激发下,学生开始借助教材自主探究起查找因数的方法,在探究中还能有效发现“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则是它本身,一个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很快还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有效方法”等知识。设计这样的前置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为学生探究新知识指明方向。

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有效、中肯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的“助推器”。对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教师既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相互学习、评价,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去监视、督促学生。当学生完成前置性家庭作业后,家长还要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例如,当学生完成一次作业后,家长可以这样来鼓励孩子“今天×××(孩子的姓名)同学的作业,完成的又快又干净,而且非常整齐,更值得表扬的是:自己在检查作业的过程中还能主动发现错题,及时得到有效改正,是值得表扬的……”这种积极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将前置性作业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对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从根本上加以转变,使得“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此得到充分体现。前置性作业的有效适时,能将教师彻底从传统的备课方式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把备课的关注点放在对前置性学习的研究上。只有弄清楚、掌握了这一点,教师才会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预案,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苏莉.深化课堂改革 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实施方案[J].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3(3).

[2]杭义寿.由“生本模式”到“生本理念”的转向――对生本教改实验的反思[J].教育导刊,2012(2).

[3]张小梅.前置性作业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学反思[J]. 新课程学习:中,2011(6).

[4]曹爱华.引人入胜的“前置性学习”[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10).

[5]杨帮武.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4(9).

第3篇: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规范全县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督促学校抓实抓好备讲批辅等各环节,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__年X月X日——X月X日,教研室对学校教学常规进行了全面检查。本次教学常规检查的项目包括课堂教学、教学计划进度、教案、作业布置及批改、实验课题及校本教研等内容。检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随机听课和查阅资料。在各学校的全力支持配合下,经过三周的辛勤工作,秋季学期初教学常规检查工作如期完成。本次教学常规检查累计听评课 179节次,基本上做到了各学科全覆盖,检查教案350多份,抽查各年级各科各项作业共800多份。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各项目检查情况

(一) 课堂教学情况

本次课堂教学检查侧重听新上岗教师和年轻教师的课,也抽听了部分中青年教师的课。所抽查的教师教学热情高,教学态度端正,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心尽力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和环节清晰,教学过程由易到难、环环相扣、严谨有序,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多数教师能够认真落实新课标,根据学情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较为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较为有序有效。

(二)教学资料查阅情况

通过检查发现,各学校对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有进一步提高,能够把常规管理作为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来认识。学校大都建立了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但整体上看,教学常规管理水平还不均衡,校际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有的学校建立了固定、规范的管理机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认真执行落实(如二完小能够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在每份教案上都盖有教务公章并批注了检查时间)。个别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不精细不严格,对于制定教学计划、备课、批改作业等各环节工作没有明确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基本上凭教师的自觉程度和敬业程度的高低而决定。具体情况是:

教学计划进度:大部分教师能按要求制定本学科的教学计划。计划中有学生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主要措施和教学进度安排,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进度较为科学合理。但也有个别教师制定教学计划进度不认真,完成章节内容的周次和起讫时间均为空白。

教案:本次常规检查查阅了各学校各科教师开学以来的教案。总体上看大部分教师能按照所任学科教材和所教班级实际认真备课,教案从目标的制定、教法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都体现新的课改理念,教学流程设计完整。其中一完小对教师制/:请记住我站域名/定计划进度和写教案要求较为统一和严格,各科教师备课整体上比较详尽细致,书写认真规范。个别学校为体育教师设计的活页教案更新不快,很明显是若干年以前设计印刷的,印刷质量较差,页面模糊不清,感觉不够美观规范。个别学科教师以“导学案”代替教案,而且学案没有根据班级学情实际进行适当增减修改。

作业布置批改: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的量适中,能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做到了符号规范,反馈及时,重视矫正。其中第一中学部分年级的英语作业中出现了学生习作,较之以往单一的生词抄写和对话抄写更具创造性,变机械抄写为动脑创作,在学习语言之后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途径,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课题实验研究和校本教研开展情况

各校认真制定了教科研工作规划、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和校本培训工作计划,有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及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校本研训工作继续以“三个阶段两个反思”和“一课三备两讨论”为主要形式,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从校级培训、教研组培训和个人自学三个层面开展。各校教科研工作以新课程“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和“新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为两大载体建立了不同的子课题,有较为完整的过程性资料。学校领导能及时部署和积极参与课题实验研究,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理解掌握得不够深刻透彻,具体表现为:不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活动;有学法设计但落实不到位,学生能力训练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

二是部分小学新上岗教师不善于组织教学,遇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课堂局面混乱的情况,处理方式比较单一和武断,不会用恰当的方法和得体的语言去引导,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

三是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方法不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亟待在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四是部分小学作文批改比较粗糙,过于简单,没有旁批,批语缺乏针对性;学困生的作业中普遍缺少教师鼓励语;部分学生的作业习惯差,书写不规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提笔就是练字时”的力度不够。

五是各校各科目不同程度存在个别教师条框式粗线条备课、教案过简的现象,教案上体现不出突破重难点采用的方法,体现不出教师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

六是教学反思形式化,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多数是对教学内容的概括和复述,只有个别教师能分析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并找原因,极个别教师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七是个别学校课题实验教师的研究意识淡薄,开展实验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需加大指导督促力度。

八是个别学校对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有工作计划,但要求不够明确,活动的形式内容单一,深度不够,举措不强,落实不到位。

三、改进建议

一是各校要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根据教育教学工作新的发展要求,及时修订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各环节的具体要求,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指明方向,努力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常规管理长效机制。

二是学校要督促教师深入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掌握课程基本理念、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法,在新理念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三是要加强对新上岗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力度,扎实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活动,督促新教师经常听课,积极主动地向老教师取经学习,取长补短,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四是各科各项作业要精批细改,批语要有的放矢、富于激励性。对学生的书写要经常性严格加以规范和要求。

五是各校要对教师备课进行进一步规范,使用“导学案”和“集体备课共案”的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实际对教案进行认真修改加工。备课过简的教师,学校要加强教育引导和督促指导。

六是要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备课中教学反思的规范化要求,引导教师以记促思、以思促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逐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七是各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切实在这方面多倡导多摸索多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第4篇: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 沙雅县 生物双语教学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学生的祖国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沙雅县推进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把推进双语教育作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作为推进新疆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摆在了特殊重要的地位。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增强做好双语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 沙雅县民族中学生物双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现的问题

2. 1 沙雅县由于学生来源差(来自于各社区的低保户家庭、做生意的家庭),家长的文化素质低,他们把孩子看做赚钱工具,每次农忙季节就带孩子去劳动,这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回家后家长的关心、照顾不够。孩子做作业及复习时家长根本没有给他们辅导的能力。

2. 2 沙雅县有些民族中小学由于汉语和双语教师紧缺,学生没有掌握在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上中学以后存在着跟不上学习,厌学及旷课等情况。

2. 3 到现在没有跟生物双语教材配套的光盘,辅导材料。

2. 4 生物教材的难度大,涉及的范围太广,实际生活应用内容太小。有时连老师都不能理解课文,学生就更不喜欢学了。考试试题与教材不符。

2. 5 没有优秀教案,教师用的汉语参考书不够。

2. 6民族中学双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个这样问题,学生上课中可以听懂,也可以看看懂,但说话真说不出话来,这是生物双语教学上一个重大的问题。

3. 加强沙雅县民族中学生物双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3. 1 对教师的思考

双语教学的的瓶颈是师资问题,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一个好的双语教师首先应是一个优秀的学科教师,其次才能成为一个双语教师;同时,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也是激发学生热爱双语课程的先决条件。在几年的探索实践中,认识到生物双语教学应由生物教师担任而非其他专业教师。由非专业教师担任的生物双语教学对知识目标的理解不深、不透,出现弱化学科知识的现象,忽略了学科知识应有的难度和深度,在教学上给人不饥不渴的感觉,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长此下去,会使双语教学失去它原本的意义。

3. 2 对教材的理解

在沙雅县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大都是原版教材和统编教材的结合,有的学校还有翻译教材。综合起来,每种教材都各有利弊,什么样的教材是适应目前生物双语教学的教材呢?校本教材在此时呼声甚高,对教材情有独钟,但限于人力、物力和学识水平的高低,也制约了校本教材的编写。但这是一个方向,也是双语工作者们要努力的地方。

3. 3 不能将双语课上成汉语课

在沙雅县、库车县、轮台县等几所民族中学调查了生物双语教学展示课。能被展示的应该是代表本地区、本阶段的优秀教师的课了,但调查后总对一些双语课产生疑问:这是双语课还是汉语课?课上老师全部用汉语授课,学生傻呆着……所以作为生物双语教学的工作者,迫切需要一个有教学导向性的双语教学评价标准出现。

3. 4 双语教学不能急于求成

双语教学要循序渐进,它是一项实验,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许是漫长的,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这项实验。作为双语工作者,应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切实把双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能力的一种手段,去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学会生活和思维,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增强汉语的工具性、文化性和社会性,最终提高用汉语“摄入”和“表达”的功能,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

3. 5 建立健全完善双语教学工作制度。

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制度保障是前提。各W校制定双语教学工作、教师工作量化、教学成绩奖惩等一系列制度。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双语”教学实施方案,统一安排,扎实部署,稳步向前推进,进而保证学校双语教学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科学的开展。

3. 6 实行双语教学工作校领导包组负责制。

各学校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总负责,双语副校长主抓的校领导包组负责制。领导班子成员切实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落实责任,深入教学第一线,采取推门听课,不定时间抽查等形式,检查教师备课教案和学生作业批改情况,并及时在会上予以总结评价,指出优缺点,扬他之长,补己之短,在全校上下形成一心一意抓教风和勤于学习的新学风。

3. 7 制定发展规划及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有效落实教学活动。

各学校为了规范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工作发展规划。在日常教学中从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核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要求,严格教学环节的管理。整体上做到双语教学工作有规划、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

3. 8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各学校严格执行《新疆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按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任课教师安排表,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确保双语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

3. 9 严格教学管理,合理评价学生。

各学校本着“质量立校”的宗旨,针对双语教学工作,提出“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管理严、质量高、有特色”的办学目标,主抓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平时考查、期中考查与期末考查相结合,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档案。

3. 10 创新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工作是学校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源泉。清除束缚教研工作发展的“瓶颈” ,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创新机制为保障,主题活动为载体,只有不断学习、模仿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观念,才能推动课改前进的步伐。

总而言之,对待双语教学,我们要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一边积累,一边突破。针对目前沙雅县生物双语教学的现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很下功夫,要从传授知识向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转变;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从教师的单向传递向师生间的多向交流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多层次(全面发展与注重个性发展)转变。教学中注意落实全面性、主动性、整体性、发展性的原则,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条件,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营造富有人文庀⒌目翁梅瘴В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使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宣传力度,在教育系统和全社会开展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学习宣传活动,为“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强大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同、支持。坚持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重视并扶持幼儿教育的发展。鼓励少数民族幼儿进入“双语”幼儿园和“双语”学校接受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A].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3:66:72―77.

[2] 马文华.正确看待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62―67.

[3] 王晓梅.现代化进程中库车县教育现状及对策[G].乌鲁木齐:社会科学院,2005,151.

[4] 陈学金,腾星.新疆喀什、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的实地考察与对策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10―15.

[5] 马文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的问题与展望[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5―12.

[6] 赵德忠.新疆双语教育的若干思考―在新疆双语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5―13.

[7] 尤努斯・ 居玛,李进,努尔古丽・热合曼.少数民族地区生物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世界,2014(14):389-390.

[8] 尤努斯・ 居玛.沙雅县双语教学现状及主要措施[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1):85-87.

第5篇: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象山县实验小学

关于申报省示范小学的自查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象山县实验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已有百余年历史。曾数易其名,1986年命名为实验小学。学校于2004年9月迁入新校址。新校址占地87.6亩,建筑面积22000余平方米,总投资4089余万元。学校拥有48只普通教室,30只辅助教室,实验楼、行政楼、体艺馆、图书馆、报告厅、运动场、餐厅等一应俱全;学校还配有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音响系统、通讯系统和多功能教室、语言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普教仪器等均按I类标准配备,简易多媒体进教室。目前学校的环境、校舍、设施堪称省内一流。

学校设计规模48班,现有学生1664人,31个教学班。教职工84人(其中3人内退),平均年龄37岁,学历全部合格,高学历占86%,中级以上职称49人,其中市名师名校长2人,县名师2人,市骨干教师1名,县骨干教师5名,省教坛新秀1名,市坛新秀3名,县教坛新秀17名。

几年来,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奉行“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严格规范的科学管理,长期致力于加强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认真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各项措施,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学校”、“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象山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亦曾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学校”、“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省平安校园”、“市校本培训先进集体”等。

二、学校工作回顾

(一)科学管理,营造拼搏氛围

管理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学校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本着“教学为核心,学生参与为中心,教师提高为重心,学校发展为准星”的工作思路,实行“常规工作制度化,特项工作课题化”的管理模式,施行“分工协作、层级负责、任务到人”的垂直管理责任制,力求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方法民主,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在德育上,建立了以“合格、良好、优秀”三级班集体达标为载体的德育一体化研究,开展“五自争章”和“一日常规监督制”活动,构建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级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目标明确、内容有序、教育为先、养成为主、讲究实效”的德育体系。在学科教学上,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策略,构建了“小学实践型教学”的研究,确立了研究与实践操作框架和运行方式,课内在“提前、渗透、拓宽、自学、分层、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思路的指导下,建立了“自学、问疑、探究、交流、运用”的课堂教学基本程式;课外大力开展学科课外延伸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师资培训上,围绕“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这一主题,坚持走校本培训之路,坚持观念与行为、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思路,创建了以校总课题为载体,融学习、上课、科研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采用“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小结”的循环方法,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平时严格按“三级、一评、一考核”制度来保障师训工作的展开,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在人事管理上,坚持“民主竞争、德才兼备、人尽其才”原则,采用工会主席直选、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教学岗位聘任,教师职务评聘分离等多种措施,把学校的民主管理推向前进。

(二)德育为先,培育一代新人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我们根据德育自身的特点及新时期学生心理特征,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倡“德育创新”,使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劳动、文明礼貌、社会公德、艰苦奋斗等教育时时闪烁着时代的脉搏,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是拓宽行为规范教育的新路子,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行为养成、行为规范”教育上。学校制订了《象山县实验小学学生常规手册》一部,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把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作为落实规范的有力措施,使“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认知方面,要求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学会全面认识自己;在情感方面,启发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达到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目的;在行动方面,要求学生逐步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训练,自我调节的习惯。为此,学校在班集体建设上开展了小学生自主发展班集体三级达标活动——即“合格班集体”、“良好班集体”、“优秀班集体”三级评定活动。其基本操作程序为“定标——达标——验标——认定”。这样,大大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我校的行为规范达标班为100%,优良班集体为80%。

其次是以活动为载体,实践公民道德教育。我校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力求把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内容,进一步深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内容。使公民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做到五结合:即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开展争做“社区小主人”活动;与科技活动教育相结合,评比“科技新星”;与学校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跟父母学一手”活动;与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相结合,让每个同学成为文明小使者;与少先队争章活动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每逢寒暑假,政教处、少先队均安排以“实践公民道德”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此项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2002年6月,我校顾晓岚同学获省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同年12月顾晓岚事迹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生实践公民道德10个最感人故事奖。同年,王谱绚、邵贤俊、顾晓岚同学获市青少年英才奖。

第三是构建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单靠学校一个点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构建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德育教育主线。并建立了校、班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为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为了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与派出所、当地驻军等单位签订协议书,建立了警民共建文明校园关系。同时还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各类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它们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教育场所。并聘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为校外辅导员,让他们带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天天向上。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协调一致,相互促进。

由于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学校少先队组织自1981年开始连续被评为省“红花少年”先进集体,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先进集体、省少先队活动先进集体、省“创造杯”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省雏鹰红旗大队。

(三)育人为本,造就学高之师

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实施教育改革的关键。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来抓。

师德是“灵魂”。我们以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为依据,制订“师德公约”,在教师中开展自尊、自爱、自强竞赛活动,把对学生的爱作为教育的基础和从教的动力。1997年,学校还编制了《学校行政规章举要》,详载各级岗位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并选载现行国家的政策和教育法规,倡导“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训,“严谨、勤奋、团结、文明”的校风,“敬业、精深、求是、创新”的教风,把“师德”的含义从爱生扩展到树立主人翁态度,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始终把教师的发展同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看得同等重要。十分强调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鼓励教师学习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学习现代的信息教育技术等,逐步实施《实验小学教师学科训练方案》。在校本培训中,坚持从学校和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行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坚持以教师的自学、探究、合作研讨辅之以他人指导帮助为主要形式;坚持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结合教育实践进行。通过“教学基础达标活动”和“教师特长专项训练”,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说课——写教案——上课——交流——写论文”等一系列教研活动,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公开课评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写字、简笔画、普通话、英语、计算机等专项培训,促使教师深入钻研业务,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实施“名师兴校”工程和“名师带徒”策略。学校出台了《实小星级教师评选方案》和《教师量化考核方案》,以培植名师为契机,抓点促面,加强了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实现了师资整体素质的再优化。“名师兴校”工程的另一重点,是实施“名师带徒”策略。学校积极实行“骨干带徒”制度,把师徒的业绩和荣辱紧捆在一起,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几年来,教师的论文在县级以上发表、交流或编入文集的共计120余篇(其中全国一等奖3篇)。本学年县、市级课题共结题6项,其中林彩球、励赛斐、舒静、欧绪成四人合作的《小学阅读开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课题获宁波市首届基础教研系统成果三等奖;吴伶俐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小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获县一等奖,市三等奖;舒静的《开放性习作评价初探》、许照春的《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水平》两篇论文分别获市一等奖和三等奖;励赛斐的《下水文——新课标理念下教师的特殊作业》一文获宁波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并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第9期上。鉴于学校师训工作成绩显著,于2000年和2002年学校两次被市教育局评为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四)科研兴校,追求优质教育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是学校工作的主题。为此,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努力增加教育、教学中的科研含量,做到教研内容课题化、教研手段科研化、教学管理科学化,把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纳入教育科研体系。学校制订了《科研工作条例》、《课题研究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规划领导小组,建立了校教科室,具体管理各级立项课题及指导全校教师教育科研实验和理论研究。

在“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的具体要求下,我们按教师的能力与特长,合理地把教师按课题组合。目前全校共有立项课题31项,参与教师66人,占专任教师的84%。其中校级23项,县级5项,市级2项,省级1项,形成了省、市、县、校四级课题网络。并在长期探索中,形成了一个“学习——实践——交流——小结”的研究程式,使教科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对各级课题的申报、立项严格控制,每年召开选题会议,确保科研的正确方向;定期检查《教育科研实施记录》,举行各级课题阶段性汇报会,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坚持“科研围绕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科研为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充分发展服务”是我们开展科研工作的理念。为了推进科技工作,我们开展了《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的研究(省立项课题);为了激励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我们开展了《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市立项课题;为了潜心改革课堂教学,我们开展了《小学“实践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市立项课题);为了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小学实施成功评价的研究》的研究(市立项课题)。让科研成为深化教研工作的指路明灯,使教研成为科研工作的广阔天地。至今我们已初步形成“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尝试探究——合作讨论探究——发现知识——检测——评议——延伸”的“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于1986年定为省级电教重点学校,1996年市电教馆定国“宁波市电教实验学校”,1997年后,学校先后被定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各类学校科技活动及其师资培训实验学校”、“九五”教育科学《东南沿海地区小学道德启蒙教育及小学生品德心理研究》课题成员学校。几年来,学校《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成果荣获省普教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探索》、《城镇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探索》等11项科研成果均获市级以上奖励。学校因此多次被评为市、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1993—1994年和1995—199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五)发展个性,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在于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得到与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充分地学习和发展,促进个性社会化,从而全面提高素质。我们深深懂得,要使学校跻身于先进行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

科技教育结硕果。科技教育是学校的一大特色,源远流长。1978年,为了响应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号召,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坚持一年一次“爱科学活动月”,在爱科学活动月内,要求每个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读一本科技书籍,讲一个科学道理,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坚持一年一度的学生科技创造发明成果及科技小制作作品展览,至今已举办“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作品展览27届,获得各级各类小发明奖的作品计有209件,其中县级83件,市级96件,省级25件,国家级5件。1987年学校被评为省、全国科技活动先进单位,2002年6月,学校成为首批“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为了继承和推广这一优秀的办学成果,学校适时地提出了科技教育的新目标:夯实“三小”基础,拓展科技教育内容,创造科技教育新特色。学校以《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为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成立了创造发明、环境科学、科幻画、三模等多个兴趣小组,既抓普及又抓精品,广泛开展科技活动,使本年度的科技教育在小发明、创新方案、科学论文等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年来,举行了“人类未来科学技术活动周”,科技之夏、科技之冬评比。在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俞秉彦、学的《赤潮对象山港海域影响及预防》获三等奖,同时又获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希望奖”,学校也因此获海尔洗衣机一台;在省1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两件作品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有3件作品被作为精品选送市参赛,占全县中小学作品总数的六分之一;在县首届中小学“三模”竞赛中,我校获团体第五名,有7名同学获单项一、二、三等奖;全校共有3篇科普论文、生活妙点子、小发明设想发表,3篇环保论文在县里获奖;科技论文《关于南大河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获宁波市小学生“珍惜、爱护水资源”二等奖,并推荐参加全国比赛。

艺术教育展个性。学校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提高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从1986年起,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推进和强化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开设了文艺班,成立了“红领巾艺术团”和器乐、书画、手工等十多个艺术兴趣小组。于1992年,学校还结合音乐教学改革,要求每个学生学会一种乐器,全校一千余名学生迅速掀起了学习乐器的热潮。为了诱发学生的兴趣,学校还邀请了号称“世界笛王”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陆春龄教授为学生作了精彩的表演,举行了笛子大奖赛,组织“革命歌曲学唱月”活动。1993年在省“班班有歌声”录音比赛中获二等奖。我们还根据教师的特长,开设琴、棋、书、画、舞训练班,形成班级艺术教育特色,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校内外都能受到美的熏陶。为了创设一个能使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校还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艺术节活动。艺术节期间,举行书法、美术、摄影、集邮、编织、剪纸等作品展览,举行“小学课本剧”会演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童年的幸福,在活动中拓宽知识视野。学校书法小组每年均有多幅作品参加县、市、省、全国展出,共有67人次获奖,其中全国级28人次。1993年茅毅博、屠威均获全国小百花杯少年儿童书法一等奖,王东升于2001年获全国小学书法大赛金奖。学校美术小组创作的作品有40幅曾分别在县、市、省、全国得到展出。《石浦无核桔大丰收》、《反腐蚀》等五幅作品被编入《宁波地区少儿画册》,有的还在《浙江日报》上刊出,《黄鱼大丰收》荣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还被选留在全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长期陈列。学校的艺术教育不仅陶冶了本校学生的情操,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培育了一批艺术新苗,也推动了我县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体育活动显特长。我校是省、市田径传统学校。在2000年宁波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中,我校学生分别在田径、举重、射击等项目上共获得6.5枚金牌,为象山代表队出了一份力。2003年在嘉兴市实验小学举行的省传统学校田径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六名,并被大会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2003、2004年参加市传统学校田径比赛,分别获得第六名、第八名。体育运动的成绩,是教练员用汗水换来的,他们业余训练时做到“三心”即恒心、爱心和奉献的心,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发现苗子,及时做好学生与家长的工作向上一级体校输送,并做到送一个成功一个。目前我校计有14名队员在八一少年乒乓球队、上海体院少年乒乓球队、省体育运动学校、市少体校受训,既为上级输送人才,又为学校获取各项运动成绩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积极做好正常性体育工作的同时,还利用重大的体育活动期间,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家长、社会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学校的体育工作。比如在2001年7月13日,距奥运会选定2008年主办城市还有100天时,全校1800余名师生在80米的长卷上举行绘画、签名活动,由县邮政局免费寄往北京奥申会,期盼北京申奥成功。又如在200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在步行街最热闹的地方举行“巨鹰杯”乒乓球擂台赛,让社会上乒乓球爱好者跟学校乒乓球小选手进行球艺上的切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选手的球艺,同时还能激发起乒乓球选手锻炼的积极性,让社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学生的乒乓球运动水平。

由于体育工作成绩显著,学校曾多次被评为市、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度获宁波市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学校田径队被评为先进团队。2003—2004年度被评为宁波市传统项目先进学校。最近还被推荐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三、指标达标情况

(一)学校管理

    1、学校始终以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同步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育人民满意的孩子”为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模范执行教育法规和政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此项达标。

2、学校实行“常规工作制度化、特项工作课题化”的管理模式,试行“分工协作、层级负责、任务到人”的垂直管理责任制,班子成员大都为县内顶尖骨干教师,他们各怀所长,都有独立组织指导工作的能力,平时工作开展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条理清楚、管理规范。此项达标。

3、校长是宁波市首批名校长、教学管理专业大专毕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分别参加过省、市中小学高级研修班学习,长期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平时能任教一门课,联系一个教研组,承担一项课题,且有多项课题成果在省、市、县获一、二、三等奖。此项达标。

4、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以科技教育和传统教育为载体的师生人文素养尤为突出。此项达标。

5、“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也是学校师德教育的核心课题。全校教师树立了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明确爱生是师德的灵魂。近年来没有发生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此项达标。

6、学校建立了符合教师素质发展的评价机制,每年对教师进行“德、勤、能、绩”的量化考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校内星级教师的评选。学科教学质量只是考核和评选的一个方面。此项达标。

7、学校建立对学生全面素质考评制度和特长生考核办法,注重过程的测评,采用平时、期中、期末相结合和不同形式的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绝不采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此项达标。

8、学校把安全教育作为行为习惯的训练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健全安全防范、检查制度。近三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学校也无安全隐患。此项达标。

9、学校收费规范,严格按宁波市“一费制”规定收费,无乱收费现象。

(二)教师队伍

10、全校教师学历符合国家规定,81位教师中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69人,占教师总数的85.2%,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有41人,占教师总数的50.6%。教师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较合理(男女结构欠合理)。此项达标。

11、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学校配有音乐教师4人、体育教师4人、美术教师4人、外语教师4人、计算机教师1人,满足平时教学的需要。此项达标。

12、学校教师奉行“敬业、精深、求是、创新”的教风,坚持“先教人成人,后教人成才”的教育观和“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学生观。绝大部分教师一般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此项达标。

13、全体教师能胜任本职工作,大多数教师能上县级以上公开课,各年级各学科都有在本地影响较大的骨干教师,其中市名校长1人、市名师1人、县名师2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秀21人。此项达标。

14、学校教师科研意识强烈,大部分教师掌握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目前学校有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县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20项,有66人参与课题研究,占专任教师的84%。此项达标。

15、学校把建设一支集学习、实践、探究为一体的教师团队作为校本培训的目标,建立了以校总课题为载体,融“学习、课堂教学、教科研”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制订了近斯和中长期师训计划,开展了“二级一体”的校本培训。此项达标。

16、县财政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基本工资及县级以上的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性补贴、津贴和奖金等。此项达标。

(三)办学条件

17、学校设计规模48个教学班,在校生2160人(现有31班,在校生1643人)。学校占地面积50954平方米,生均23.59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0平方米,生均9.89平方米;绿化约24000平方米,生均11.11平方米。学校的办学规模、用地面积、校舍面积、建设标准、环境配套及体育活动设施等已通过省标准化学校一级标准验收。此项达标。

18、教学仪器设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音、体、美教学器材设施、卫生器械设备达到省规定一类标准;劳动和劳技课教学器材没有到位,劳动基地和劳动实习场所尚未建立,图书生均还不到15册;学校食堂、饮用水源及厕所等符合卫生部、教育部有关卫生标准或要求。此项基本达标。

19、学校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达到县规定标准,日常公用经费的来源除收取杂费外,其余由财政预算安排。此项达标。

(四)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及教育质量

20、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相继开展了“三级班集体达标”的研究和“以班集体三级达标为载体、德育一体化”的研究,力求以学生个体行为达标为基础,全员参与为保证,把德育落实于各科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此项达标。

21、学校是县新课改的试点学校,其间学校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在主体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内容上提出:“提前、渗透、拓展”的改革思路,方法上提出“分层、自学、创新”的改革举措,建立了“自学、问疑、探究、交流、运用”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基本程式和“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延伸的一系列方法,且效果显著。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此项达标。

22、学校教研活动按“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小结”的方法循环往复、正常有序地进行;校教科室定期汇编《教海探航》校刊,刊出教师的教学、科研文章。此项达标。

23、学校有中、长期的教学科研实施方案,也有每学期的实施计划,且有较完善的科研档案;学校订有报刊61种,工具参考书135种之多,并配有教师电子阅览室,教育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料较齐备。此项达标。

24、学校本着“整体综合优化与单项专题研究并进”的精神,坚持校本研究,多项课题在省、市、县获奖。科技教育是我校的传统特色项目,曾被宁波市誉为市基础教育的“五朵金花”之一,从78年至今学校共举办了27届科技作品展,展出作品25000余件,其中70余件作品在全国、省、市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等竞赛中获奖,《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成果荣获省普教科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推动了我县科技教育的蓬勃开展。此项达标。

25、根据省、市、县有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文件精神,学校制订了《实验小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意见》,保证了学生每天6小时的在校时间和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课业负担合理、适当,教育质量高,学生品行好,真正收到了减负增效的效果。此项达标。

26、学校随机编班,没有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之分。此项达标。

27、十几年来,学校无流生。此项达标。

28、学校重视推行使用普通话,并将普通话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语言,专任教师普通话该达标的全部达标。学校是宁波市“写字教学实验学校”,有良好的写字规范教学基础和氛围。此项达标。

29、学校积极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建立了家委会,创办了家长学校、法制学校和警民共建组织,并以“县烈士馆”为德育基地,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效果显著,多项社会调查报告在省市获奖。此项达标。

30、学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聘任校外辅导员、邀请专家讲座、施行师生结对帮扶等办法对少数心理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进行转化工作。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率高,无违法犯罪现象。此项达标。

31、学校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学生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的教育,采用党员结对、学杂费减免、慈善捐助、个别辅导等办法和措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此项达标。

32、科技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学校的传统特色,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建立特长生评选制度,平时充分利用学校的设施和场地,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假日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信誉得到社会、家长和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此项达标。

(五)示范作用的发挥

33、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尤其被命名为实验小学以来,她是象山小学教育的缩影。在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教育教学改革以及音、体、美、劳技教育等方面无不走在全县的先列,特别是科技教育、艺术教育、教科研和师资培训等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也为兄弟学校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教学骨干。此项达标。

34、结对帮扶、加强校际间的合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几年来,通过送教下乡、派员指教,挂职培养、跨校带徒等措施,与兄弟学校展开合作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

 

                                                  象山县实验小学

                                                    2005年6月

 

 

 

 

 

 

 

 

 

 

 

象山县实验小学

创建浙江省示范小学

 

 

 

 

 

二OO五年六月

 

 

 

目    录

 

 

1、浙江省示范小学申报表

第6篇: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一)民法教学的现状。1.民法的课程设置。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单元,是高校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课程的性质及其组合方式不但影响高校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而且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1]297因此,法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对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民法学作为教育部确定的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且民法学内容繁杂,难以在一个学期完成讲授,故民法学内容也涉及到系列子课程的安排、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搭配等问题。据笔者调研,综合性大学法学院或法学专业的民法学必修课,多分为民法学(一)与民法学(二)两门课,共6-8学分;另设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担保法等选修课。而政法院校则将民法学课程拆分为:民法学(一)、民法学(二)、民法学(三)、民法学(四),必修课约为12-16学分,另设民事案例或民法总论案例研习、物权法案例研习等案例分析课程。民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为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念、现行民事立法的基本制度,所用教材多为国家统编教材或由民法权威学者主编或独著的教材,教材多以理论教授为主,少有案例分析和难点研讨。2.民法的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教育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总称,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2]335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大致分为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而课堂教学法又包括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法、案例分析法等。所谓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重要方法。[3]306因此,讲授法是教学成本最低、受众最广的教学方法当前,民法学课程多为课堂教学,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为讲授法。这一方面是因为讲授法是教师传授体系性知识、学生接受间接知识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为传统成文法国家,民法虽为舶来品,但其仍采用法典化、成文化的方式制定。在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尚不明朗的前提下,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讲授法成为民法课程教学的主流方法。此外,民法教师也有意识地通过引导案例、教学案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近年来,以诊所教育为标志的实践教学、教育部主导的卓越法律人才计划,对民法教学方法的丰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民法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有关法学教学究竟是通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争论不断,但逐步达成法学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共识。[4]因此,民法学课程也肩负着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的重任。当前民法教学以民法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标,使得学生们掌握了大量的“惰性知识”,而不能有效地解决考试案例,更无法有效应对现实的民事纠纷案件。此外,民法教学中存在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忽视民法方法论的讲授和民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民法方法论,主要包括对现行民法条文的解释适用、法律条文规范性质的识别、法律漏洞的填补等,这是法律人最为基本的方法。而民法思维是旨在培养学生基于现行民法的内在价值理念,运用请求权基础的分析方法,去寻找适合案情的大前提,寻找请求权规范、辅规范及抗辩权规范,解析、补充请求权规范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进而认定案件的要件实事,得出案件结论。因此,民法方法论和民法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甚为重要。(三)民法教学的出路。1.民法教学应契合职业法律人才培养。基于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民法作为专业基础课,更应践行对学生民法知识、民法思维以及民法争议解决能力的培养。[5]1具体而言,民法知识能力的培养需要着力做到掌握民法概念体系和民法规范体系,并熟悉民事指导性案例以及其他典型案例;民法思维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借助实例分析、案例研究、司考真题等方式,使得学生掌握和运用民法解释技术和“目光在规范与事实之间流转”的民法适用方法;而民法争议解决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切实领悟民法之意思自治的精髓,依据民法规范,训练合同书撰写、民事争议风险防范以及民事诉讼等技能。2.提高法学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论讲授教学法尽管弊病重重,饱受争议,但未见有人力主将其弃用。在“微时代”之下,传统的教育载体和方法被打破,其自身的评价、转发等功能使大量未经筛选的信息迅速传播,使教育工作者丧失了信息优势地位和信息源控制能力。而用户群体趋于普通化,人际交往更趋于平等化,学生更愿意接受真实的表达,教育方式追求互动式、探讨式。在民法课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其法律思维。此外,案例教学法已为教师广泛使用,但存在“为案例而案例”的应景或生搬硬套,若与探究教学相结合,以问题引导案例的设计和分析,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探究式民法教学概要

(一)探究式民法教学的界定。探究式教学,缘起于教育界对灌输式教学的反思,是指学生以各学科,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任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积极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6]2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肇始于美国,在法学教育领域体现为案例教学和苏格拉底教学法。本文将探究式民法教学定位为对知识讲授型民法教学的矫正和补足。所谓探究式民法教学,指的是以民法条文、学理及案例中的问题为基点,由教师引领学生运用民法教义学和请求权基础的方法,寻找解决争议问题所需信息、自主分析和解决争议问题的教学方法。(二)探究式民法教学的目标。民法传统教学的知识灌输,无法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民法思维和争议解决能力。民法教学的关键已不是知识占有的多寡,而是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民法教学中,以民法理论争议和实践疑难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整合现实与网络多种师生、生生互动资源,成为民法乃至整个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三)探究式民法教学的模式设计。要实现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综合利用学理、立法和案例三个教学资源,并将学生从单纯的民法知识学习上“解放”出来。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讨论等形式,带着问题去运用民法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培养民法思维能力。而在民法课程体系上,应当各有侧重、分工协作。具体而言,《民法一》和《民法二》的必修课,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法知识能力,适当运用教学案例和司考真题去理解民法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民法立法体系;而在《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民法系列选修课程中,应进行民法专题教学,围绕民法理论尤其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从立法、学理和判例等角度去探究;而《民法案例研究》和民法实训课程则需要培养学生案例分析能力,围绕2-4个贯穿民法各编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组织讨论课,综合锤炼学生的民法思维和争议解决能力,进而倒逼民法知识能力的提高。本文秉持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模式和程序设计,并结合民法教学之实际,将从民法课程体系出发,按照必修课、选修课、实训课、素质拓展课、小学分课程以及微课程等课型性质和课时安排,系统划分各课型的功能定位和教学目标,确定探究式教学在不同课型中的比重和程序安排,并整合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课程论坛、省级精品课程网站、教研博客、课程微信公众平台、鼎麓书院学术训练平台等探究式师生、生生互动资源。为克服探究式教学的无序性和低效率,项目组将设计课程教学管理体系、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探究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三、探究式民法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探究式民法教学的整体思路。探究式民法教学应以问题为导向,在MOOC和SPOC等互联网教学环境下,合理框定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以改变原来的单纯课堂互动模式,消解课上与课下互动的传统机制,形成体系化、高效率、个性化的多介质民法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实现理论教授、案例教学与实践实训等教学环节有机整合,形成真实课堂与网络课堂、课内与课外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职业共同体互动。(二)探究式民法教学的路径设计。首先,探究式民法教学,需要厘清民法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合理配置不同的教学方法。基于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民法课程体系涵盖了必修课、选修课、实训课、微课程等众多课型,因此依据民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不同的教学内容配置到不同的课型中,按照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配置民法课程梯次,合理安排探究式教学在不同课型中的比重。项目组在拟定民法探究式教学方案后,将在民法教研室主导下,在民法必修课、选修课、实训课、小学分课程、微课程以及素质拓展课程等课型中进行教学实验,并及时采集实验数据和各方信息反馈,在经项目组和外聘专家研判的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在3-4年的教学实验基础上,形成最终的民法探究式教学实施方案,并制定各网络互动平台的技术标准和运作规程。其次,在网络互联网时代,教师逐渐丧失对民法知识的垄断,学生通过互联网媒介可以迅捷地获取民法学术前沿和司法最新实践。项目组将基于探究式教学理论、调研数据、民法课程体系(必修课、选修课、实训课、自主课等)定位,将探究式教学法与理论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有机整合,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民法探究式教学在不同课型中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法律知识、法律思维及争议解决能力。(三)探究式民法教学应借助互联网突破班额限制。随着高校扩招,法学教学多以百余人的大班化教学为常态。如何解除大班化教学与课时局限,有效地开展探究式教学、个性化指导,需要有机整合现实课堂、网络平台课程论坛、课程教研博客、学生自治学术组织等教学形式,切实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互动“一对多”状态下难以实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建议将常规的教学内容拍摄成SPOC,供选课学生提前预习,并完成课程指定的作业,然后以单双周的方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具体而言,学生单周进行民法SPOC学习,完成其中的视频听讲和习题演练,老师在线上答疑;在双周则民法老师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解答,并通过教学案例,由学生运用民法解释学和请求权基础的分析方法去分析案例争议问题,并寻找请求权规范和抗辩性规范,在案例事实和法律规范的相互阐释之中,分步骤完成案例分析。

四、结论

探究式民法教学并不是对讲授式民法教学的否定,而是在微时代,将讲授式民法教学通过SPOC完成,在现实课堂进行民法学理与案例中的重点、难点的问题探究。这就将通过互联网完成讲授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分工与协作,形成混合式民法教学。此外,探究式民法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法律规范识别、民法解释适用为核心的法释义学以及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的训练,使得学生通过探究式民法教学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优良的法律解释和争议解决能力。

作者:纪红心 单位:山东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别敦荣,王根顺.高等学校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杨德广,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世界刚刚跨入21世纪,新的世纪是怎样的一个世纪呢?这恐怕还是很难做出十分精确的描述的,但是据未来学家的预测,有些特征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层出不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特征也必然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就中国来说,这种新的要求则更为重要,因为我们要在一个资源有限,又人口众多,不仅要摆脱贫困,更要跻身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非有成千上万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难当此大任。倘若能通过教育把我国一代又一代的人的潜能充分开发出来,那既可以大大提高我们民族素质,又可以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力资源。

每一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特别是人的大脑,蕴藏着的潜力之大,是无法估计的。一个人大脑中的神经细胞高达150亿左右。一个神经细胞每秒钟可接受的信息量是14比特,最高可达25比特,每天能记录生活中大约8600万条信息。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人脑有90%以上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我们眼前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能,还有极大的潜能没有开发,还有很多的聪明才智没有发挥。只要能够再开发出一点,让大脑中那些沉睡着的脑细胞在苏醒过来一些,他们就会变得更聪明,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因此,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有责任承担这样的重任,积极投身到潜能开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大潮中去,勇敢地做潜能开发教育的弄潮儿。

一九九二年元月二十日原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视察我校时,题词到“把尽可能好的教育给孩子们,让他们一代强似一代。”因而学校近十年来,坚持围绕“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开发潜能、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了“德育铸造人格,科技启迪智能,艺术陶冶情操”的办学特色。我们强化科教兴国是发展之道,科研兴校是腾飞之本的观念。学校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标,围绕此目标,我们先后申报了省级课题《学生学习动机与教育》、《小学低年级数学中音乐渗透与情绪记忆之间关系的研究》,市级课题《小学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利用社区资源开发学生潜能的研究》,区级课题《发展小学生学科学习创造性的实践与研究》、《利用粉画教学,开发学生艺术潜能》。为了使课题研究更系统、连贯,我们力图围绕“构建新时期小学生潜能开发活动模式的研究”这个中心认真研究,多角度地引导教师寻求开发学生潜能的科学途径。

二、研究的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条改变传统的小学生潜能开发模式的新途径;构建一种具有生活气息又真正让学生参与的潜能开发的新模式;探寻一项或几项小学生潜能开发的目标、任务和操作策略;总结小学生潜能开发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学校开展小学生潜能开发提供借鉴及其范例;进一步丰富潜能开发的理论,完善“以人为本”、生活教育、情绪及情感教育等相关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

1、潜能理论

潜能理论来源于伟大学者弗洛伊德,他发现人不仅有意识,而且有潜意识,潜意识就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处于不清醒状态下的思维情感的显现。世界赫赫有名的控制论奠基人之一,N•维纳说,“我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每个人即使他是做出了辉煌成就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已的大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小学生不同于成人,其潜能是不完备的,缺乏独立教育的条件,因此要有一个引导探究的过程。“引导”是指教师教的基本特征,“探究”是指学生学的基本特征。

⑴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分析:健康的心理素质将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尽情发挥,为学习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⑵从教育学原理分析:通过自学、引导、释疑、解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别辅导、因人制宜、分层教育等一系列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开发潜能、发展特长等具有直接的帮助。

⑶开展各类型的班级主题活动、文化、科技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兴趣、活跃身心,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具有催化作用。

⑷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言,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运用目标激励,培养责任感、竞争意识,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以展示自己明显的特长。

2、创新教育理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学生质疑的过程,是其主动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生疑,组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释疑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1)每个学生无论年龄大小,学习好坏都必须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来对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树立起信心,敢于对事物问为什么,敢于探索思考新问题,能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

(2)对学生新奇的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无论是否正确都应大加称赞和鼓励。

(3)不要只着眼于学生思维结果,而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4)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特别是与教师不同的观点。要善于倾听学生哪怕是很幼稚的想法,要学会暂时保持沉默,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

(5)要保证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智力活动,竭力避免引起学生紧张害怕的心态。否则,会影响他们新思想的形成。

(6)避免对学生作出片面的、绝对的评价,不轻易对学生的回答简单肯定或否定。

(7)提倡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如果只是背书本,老师就不能以赞许的口气给予肯定。

(8)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表述中新奇思想的萌芽,引导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3、因材施教理论

南宋教育家朱熹在总结孔子教学经验时说过“孔子施教,各因其材”。从此“因材施教”作为重要的教学传统久传不衰,意即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教育,不拘一格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学生是施教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终端产品--教学质量的人格化反映。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是千差万别、可塑性很大的,应当把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教育教学展开的前提。

针对认知差异、情境差异、个性差异,采取分层指导、因势利导、鼓励创造等多种方法,同时,教师得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充分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要求教师平时的教育和辅导中表现出个性、特色、风格,使学生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促使学生特长发展、特殊发展,终成创造型人才。

基于以上原因,构建潜能开发模式需要重视学生的特殊背景及需求,使学校所提供的学习经验能够适合学生的个别差异,让每位学生在学习后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如此,学校所构建的潜能开发活动模式才能符合学生的性向与需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期间,课题组的每位教师精诚合作,致力于开发出富有特色的学生潜能开发活动模式,推动了学校的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个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同样也给学校带来了生命的活力。为打造品牌学校奠定了基础,声誉也随之提高。学校在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对学校的校园环境、硬件设施进行大力改造,为今后的教科研工作提供更佳的条件,更为学校的腾飞积聚能量。

(一)、利用粉画开发学生绘画潜能

1、粉画作为校本课程进入小学美术活动及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为了创造出我们学校的美术课堂教学特色,在市美术特级教师恽宗瀛先生的大力支持下,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在一至六年级的美术课中进行了粉画教学创新实践活动(后调整为1——5年级)。为了保证美术特色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我们制定了粉画特色教学实施方案和粉画特色教学管理常规;制定了与现行美术教材相结合的特色的教学内容;同时为全校同学定购了适合小学生使用的工具材料;为粉画进课堂创造了条件。通过近1个月8节课的教学实践,掌握了初步的经验,通过对学生调查反馈发现,占全校96%以上的同学喜欢上了画粉画,学生们通过学习画粉画,了解了一个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画种,初步养成了大胆放手做画的习惯,增强了学美术的兴趣和信心。我们初步发现,学生学画粉画有三个较为突出的好处∶一是绘画的胆子普遍增大;二是对色彩的感悟和表现力有明显提高;三是每个班、每次课下来作业效果普遍较好。以下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作画的自信心增强了。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是比较喜欢学习美术的。然而随着某些技能、技巧的要求提高及学生年龄的增大等原因,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美术活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畏惧。他们会认为画画很难,自己总是画不好。因此在作画过程中,小心翼翼,一直放不开手,把画画当成了一种负担,个别学生甚至干脆放弃作业。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同学中也存在着。可是粉画的出现,改善了这一状况。首先,当学生看到那些跟粉笔比较相象、颜色却更鲜艳的粉画笔和不同色彩的粉画纸后,特别兴奋,急不可待地要动手画。当他们稍稍一试,就发现上色容易,一点儿也不费力。其次,粉画纸的尺寸比一般作业纸大(8开),画画时,线条要拉得长,颜色要涂得开。再着,由于粉画纸色彩偏深,颜色上去后感觉很鲜艳、画面效果比在白色纸上要好,容易让学生产生满足感。最后,只要作业量和难度安排适当,加上工具材料使用起来方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的当场完成作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几节课的教学活动反映出,学生不但喜欢用粉画工具做画,而且做画的自信心有很大提高。不论是从低年级同学,还是中、高年级同学的作业中都能看到大胆作画的气势。比如,以前总是有部分同学的画面构图偏小,现在不论是一年级画彩点画、还是二年画轮船、树;以及五年画诗配画等创作画,都能把画面画饱满,颜色也比以前涂得大胆肯定。虽然同学们的技巧还不成熟,可是他们敢于大胆支配绘画的工具材料,为设定的目标服务,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感觉,这个意义,比单纯绘画要深远的多。

(2)色彩感觉和表现的潜能有所提高。我们刚刚把粉画笔介绍给同学们时,心想∶这20多种颜色同学们一定会尽情使用吧。可是当让学生从笔盒中选出最能代表春天色彩的时候,问题出现了∶多数同学只选出了红、绿、黄、浅蓝、棕等5、6种颜色,面对浅绿、粉红、桃红、玫瑰红、莹光黄、桔黄等能表达明媚春光的色彩视而不见。这说明他们的色彩感觉不够灵敏,对色彩的认识拘泥于概念化;而且平时所使用的色彩工具色系范围偏窄等。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同学们选的颜色增加到了8、9种以上。他们用抽象画的方式表达出了对春天的感觉,并给自己的画起了如∶春天的五线谱、春天的城市、春天的色彩等许多名称。粉画在色彩知识和图案教学方面也能发挥作用。三年级的复色教学,以前是用水彩来调色、着色,一堂课时间不够,又比较麻烦。用粉画笔直接在纸上混合成复色,不论是画抽象图案,还是画具象图案都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画得轻松,老师改得开心。特别是一些平时调皮好动的男同学,画出的作业很有个性和特色,有的同学还从复色的灰色调中联想到空气污染、太空宇宙等问题。让小学生“玩色彩”,这类国外的美术教学特色,在国内的普通小学比较难实施,主要是受工具、材料和观念的局限。比如∶水彩笔太细、油画棒难涂、水彩用起来容易弄脏环境等。这次我们让一、二年级的学生直接用粉画笔画烟花、彩点画、表现下雨、写生提包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为今后让学生用色彩画感觉、画触觉、画音乐等新内容打下了基础。

(3)参与画画的兴趣浓厚了。这主要得益于粉画工具的特点和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以前的作业由于受到条件限制,一般画的较小,颜色也较单调。粉画颗粒粗,适合画大一点;因为色彩丰富,上色又容易,再加上粉画纸的衬托,所以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增强了许多,让人感到每张作业都挺不错的。由其是把学生的作业挂起来,从远处观赏时,更是美不胜收。这在图案设计、风景临摹、静物表现等内容上都显得很突出。由于,不但是平时画得好的学生画得更出色,特别是平时画得不够好的同学看到了自己也能画得这样好,信心大大提高。他们更加喜欢画粉画,盼望画粉画。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影响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上课时想学,画画时想画的更好,互相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作业效果普遍有提高。

2、自编特色教材丰富学生体验,建立课堂教学的模式推进校本课程的发展

自2002年以来,课题组的教师研究制定了比较系统的1——5年级的宇小粉画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低、中、高不同年级的粉画研究课和公开课的教学,共上了十多节研究课及公开课。《可爱的大熊猫》、《动物玩具临摹》、《适合纹样》、《静物写生》等课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从训练美术技能,激感,提高审美能力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参与粉画学习。《玩具临摹》和《可爱的大熊猫》是结合低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设计的教学内容,二者都比较注重学生对基本形状的理解和描绘,同时也把基本的涂色方法与要求结合在其中,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大胆的发挥和表现。有的同学画出了大熊猫不同的动作姿态和有趣的活动,有的表达出对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关注。对玩具熊的临摹,绝大部分同学能够画的比较扎实。从基本形状到定位构图,从笔触到色彩的变化与统一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处理好,为今后的写生练习打下基础。

《适合纹样》、《民间图案》和《风景》等内容结合了中年级美术教材与学生的能力水平而设计。着重引导学生对形式美的理解和追求意识,激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色彩的表现上突出了各自的特色。适合纹样的配色主要追求用色的协调与优雅,民间图案的用色体现在大的对比中处理好局部的协调,形成开朗、鲜艳的色彩特色。在风景画中,老师教学生采用空间叠色的技法表现夕阳下的群山充满着神秘和瑰丽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驾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对美术教材中《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一课进行了联系和拓展,使学生更敢于大胆的创作和表现色彩了。

大自然的风彩和情景。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感知觉是思维的必要前提。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思维逐步得到了发散,情感得到了提升,他们运用手中的粉画笔尽情的挥洒,把自己的心灵与美丽的大自然做了一次情感的交流,从不同角度把自己对大自然千变万化的风采和珍爱之心借助粉画笔在纸上抒发出来,当成人看到这些课堂作业后,也不得不对孩子们心灵中的美好情感和大胆想象感到羡慕。有了这些研究课和公开课的带动,我们基本建立了一个粉画校本课程的基本模式、知识体系及情感目标,对进一步开展粉画校本课程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3、创设集体活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

由于我校在一至五年级的各班都开展了粉画课程的学习,因此具备一定的群体和相应的工具材料,我们利用这个基础条件,结合学校每学期一到两次的全校美术活动,通过不同的主题来开展全校性的粉画创作竞赛及表现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美术素养,展现自己的绘画才艺。2003年我们共开展了《抗击非典漫画展》、《庆“六一”班级小小粉画展》、《“爱祖国、迎国庆、盼奥运”我是小小粉画家》三个粉画活动。这些活动有些是按事先计划而实施的,有的是结合时政临时发动。每次活动都能形成参与面广、普及性强、创造热情高的局面,充分的把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全家福》、《救死扶伤》、《奖领台》、《比赛》等作品,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粉画技能在美化环境,宣传科普知识,自我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学生的做画过程主要通过靠自己来创意构思、收集素材、进行构图涂色完成的,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创作行为,大脑和手都要动起来,而粉画工具的特点又能让大部分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使多数同学都得到了锻炼,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老师把各班的优秀作品挑选出来放在校园画廊中展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扩大了粉画校本课程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粉画这一特殊的美术形式。在06年和07年分别开展的“我画的粉画最美丽”“我用粉画画福娃”两个全校粉画主题美术活动,以及”珍惜自然资源,建设和谐社会”粉笔地坪画的展示,都得到了观摩者的好评,反应了我校学生在学习粉画过程中的快乐体验和才华展示。

4、抓牢学生的美术基础,树立粉画的精品意识,开发绘画潜能

不同绘画学科的绘画艺术形式的表现力有所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国画、油画、水彩、素描粉画等等虽然有很多的内在联系,但是由于绘画材质的不同和因此而引起的表现技巧不同造成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最终导致其表现力的不同。从粉画材料的特点和中外名家的画作上看,粉质的画笔,彩色的画纸,在表现超现实的细腻,丰富的质感,变化变幻莫测的色彩方面以及各类题材方面完全不输于任何画种,甚至更强。而这种宽泛的造型特质对画者和观者情感激发,造成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喜欢绘画的孩子接触到了这种材料,就会被它吸引住。

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粉画造型形式逐步形成了“原生态粉画”、“抽象装饰粉画”、“转型期学生粉画”三种倾向。即使是“原生态粉画”,也必须具备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的绘画能力。因为,绘画造型的艺术表现不仅仅是某种绘画技巧,而绘画造型的实现则要求画者必须掌握某种绘画技巧。没有理性的乱画是不可取的,学生只有在获得一定技能技法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兴趣,表现内容。当大部分孩子掌握了一般的粉画画法,表现力都达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初级水平时,如何促进其作品造型艺术表现力的发展就成了一个需要突破的瓶颈,我们先从掌握技能技巧表现方面上找突破点。

在普及的基础上利用美术创作组活动时间,针对一些搞创作的同学辅导训练,使其掌握更高层次粉画造型表现的技能技巧。主要从别的画种中汲取营养。比如《巍巍钟山陵》的表现,如果象以往一样采用由浅绿向深绿渐变的涂色方法,大片的松树就会显得很死板,还会落入俗套。老师就和小作者一起来试验,尝试用新的方法来画松树:顺着松枝的方向,先用深绿色线条松松的铺出雪松的形态,再依次叠加上不同的绿色(粉画笔中有六、七种绿色可以使用。)第二层的线条与第一层线条之间变换一点角度,就能留出空隙,这样叠加三四层上去,笔触也不会腻在一起,松树也不会变的死板,而是显得生机勃勃,富有变化,就是吸收了明暗素描排线时的方法,用粉画笔也能做出好的效果。这也是原生态粉画的典型。

《秋天》的小作者,是一位6年级同学,在我校1-5年级比较系统的学习过一般的粉画表现技法,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很少搞创作。她被老师选出来参加了“大师和学生粉画”的试验。这个试验的目的就是想快速提升学生的粉画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同时从大师作品中学习更多的绘画表现方法。老师请她先临摹俄罗斯画家的作品,此作品原为油画,笔触接近点彩效果。小作者在临摹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大师的用笔和丰富的色彩表现,笔法越来越熟练,最后以粉画变体画的形式完成了作品,还获得了国际学生比赛的特别金奖。而《画室》和《雄姿》的小作者都参加过比较系统的素描训练,所以她们的作品在画面的虚实、明暗光线、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处理上,即带有学生绘画的稚趣的同时,也带有专业绘画理性痕迹。《雄姿》的小作者在表现*的古代石刻辟邪造型时,采用粉画笔中的四五种类似的色彩,在画纸上糅合在一起,交替使用,造成了极有变化的又非常和谐的效果,使暗部的色彩更为复杂细腻,很好的表达了古代石刻的沧桑与厚重感,而这些主要是靠孩子自己独立设计完成的。随着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绘画技能的提高,她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利用技巧表现主题的能力慢慢的显现出来了,她们的作品都是转型期学生粉画的代表。

绘画作为创造美的造型艺术,除了形式上要求画家具备一定的技术外,在内涵上也同样有较高的要求。“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力为特征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反映。”学生通过参与粉画学习的活动,能激感、启迪智能、提高审美能力,不但培养了绘画潜能,也更能发挥出自己的情感、创造潜能。而学生粉画造型艺术表现力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表现强度上“力”的问题,还应该包括小画者在自己作品中注入的精神的力量,即作品在表达画者思想或者说精神底层的东西时具有的力量,如果一件作品恰如其分的表达画者的精神状态,那么对于作品的创造者来说无疑也是一件艺术表现力强的作品。粉画和其它绘画相同的是,画者采取的不同手段技巧进行绘画创作,创作动机和创作的本质几乎是完全一样的,都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最大的限度张显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新发型》这幅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画的特点在于对人物发型进行了夸张造型和大胆的色彩表现。一般情况下,7、8岁的孩子画人是不大关心比例问题的,人物的头部很大,肩部明显的窄。因为学生画人时,由于他们区别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往往会潜意识的把自己的形体画出来,也是学生画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此画中正好起到了突出人物头部,承载夸张发型的作用。瞧,女主角的眼睛也画的那么大,这也是不符合面部比例的,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又大又亮的眼睛是孩子心中美丽的代表,配上长这这么漂亮发型的姑娘是再合适不过的了。的姑娘的头发是由一组大叶子型的装饰组成,每片“叶子”都有大小变化和错落有至的穿插,两个黄色的圆形发簪,做出了一个最高位置的点缀。头部后面用飘逸的长纱搭在两边,从形状上与发型进行了区别,又取得了使主体和构图更加丰满和华丽的效果。那些散落在纱巾上的大小花朵即是很好的点缀,又打破了长纱的单调。新奇的发型还吸引来了一群小鸟,它们好像在观赏这种奇怪的发型,还唧唧喳喳的议论着,好像想跟漂亮的女主角一起留影似的,这种童趣话的处理,使画面达到了静动相宜的效果。

这幅画的色彩也有出色的表现。小作者通过平涂、混合、渐变等几种涂色方法的交替使用,克服了有些学生画中涂色呆板、平淡的不足。主体发型上用了丰富的粉色系列,即协调又很大胆,使之看上去更像是盛开的花朵,突出了这幅画的主题。刘海也是用粉红色调涂的,与发型的颜色自然结合在一起。面颊上的粉红并不显得唐突,反而与主色调形成了呼应。在纱巾白、绿、黄三种简单的底色上配上七色小花显得有些出其不意的活泼。白色和黄色的纱巾还起到了提亮画面的作用,最后用深蓝的渐变涂满底色使画面的色彩达到了强烈的对比与和协统一。人们看了这幅画,不但有一个视觉上的享受,还更能体会和了解了孩子们对的美的大胆追求与表现的愿望,画中的女主角不仅是孩子心目中漂亮的偶像,也许就是她成年后的梦想。如果说成人的创造多来自与思考,那么学生的创造则更多的来自与感动,他们在感动中得到了创造的灵感,又在创造中感动了自己和别人。

《白桦林里的舞蹈》这幅画是完全由小作者自己构思创意的。她在假期里看了一场俄罗斯歌舞表演,记住了漂亮的水桶舞,可是她开始只能把人物的大概动作画出来,画面也显得空旷,老师问她: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呢?她说:舞台上只有她一个人在跳舞啊!经过老师的启发,她懂得了艺术美不同于现实生活,需要提升和强化。她添上了白桦林作背景,既符合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又可以看作是观众。白桦的涂色技法上采用彩点涂和揉色涂的方法,分别涂树叶和树干,与主体人物的服饰色彩虚实相应,从而使画面的思想内容和造型的艺术表现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结合。该作品参加世界和平国际少儿书画展时,被中外评委认可,获得了特别金奖。

在我校的粉画校本课程教学比较普及的情况下,我们还十分重视粉画作品的辅导创作。每学期有目的的选拔、培养一些对粉画有很大兴趣,又具备良好基础的同学进行粉画艺术创作。绘制了包括歌颂家乡的《金陵小吃》、《明孝陵的秋天》、《夫子庙》、《节日的阅江楼》、《看花灯》等系列作品30多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察发现,粉画很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美术表现。从低年级同学的画上看,例如在《夫子庙夜景》、《动物朋友》、《快乐时刻》等作品中,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在做画时的内心快乐与冲动,长长的笔触不拘小节,大胆的用色不按常规,体现了童心和童趣。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完成较大幅的作品。

中年级的同学画的《舞狮子》、《新发型》、《新疆舞》等多幅作品,参加了全国的比赛,获得了好成绩。他们作画的积极性很高,能够大胆的发挥想象,也更善于学习。比如蒋欣妍同学,画了一幅表现女教师的画,老师看了说还缺少教师一些的特点,她就很快的添上了教师上课的课题和手提电脑,恰到好处的表现了现代教师的风采。

高年级的同学在作品中更多的体现了理性、技能与情感的整合。《巍巍钟山》、《雄姿》等作品让人们看到:家乡风貌通过孩子的画笔可以变的更加美丽、精彩。他们可以把从素描、色彩学习中的美术知识与粉画结合起来,把内心的感受更完美的表现出来。从低、中、高不同年龄层次的作业中我们感到了孩子们绘画能力、美术素养发展的前景,也看到了在粉画校本课程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与之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和偕发展的前景。

5、注重资料的积累,宣传、展示成果

在近两年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研究资料和一定数量的粉画作业。有一节课上的全班同学的作业;也有一个同学一学期的粉画作业;另外有各年级每学期中的优秀课堂作业。结合我校在2004年10月举办的“蓝天彩虹学生书画展”,我们专门设立了粉画作品的展示,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在学校画册中又特别设立了粉画专页,随着画册发放,进一步扩展了粉画的知名度。在这些过程中我们发现,不论是有较高美术技能的同学,还是平时画画比较差的同学,在粉画上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现,比如五年级的宋蕾同学平时在各方面都不拔尖,但他却有两张作业入选了画展,登上了画册,因为他的画画出了他的内心情感和真实的水平,既生动又稚拙,体现了典型的学生画特征。李泽华、叶凡两位同学都是平时比较顽皮的男生,可是画起自己的爸爸却是很有个性,尤其是人物的神态、色彩的运用都很别致,在作业中脱颖而出。像这样的同学和作业几乎每次的粉画课上都会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在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审美眼光和情趣也越来越高了。另外有部分同学的粉画作品参加了市、全国、国际的比赛,获得了奖项。

6、学生粉画技巧、材料及考核的探索与改进

为了让学生在粉画课程中学有所得,我们依据大纲和美术教材的部分内容,补充了色彩知识体系,安排了原色、间色、复色、冷暖色、对比色、协调色、黑白灰、等色彩知识的学习,探讨了包括平涂、彩点、渐变、相间、轻重、糅色、叠色等粉画的涂色方法。并经过学生的学习和创作使其通过作业及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粉画作业纸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喜欢选用黄、红、棕色系的暖色调画纸,而且学生用冷色的纸画出的效果也不好。这是因为市场上供应的粉画材料主要是针对成年人和专业人员的,笔和纸的色调都偏向灰色,并不适合学生的心理和使用,就与厂家联系提出更换作业袋中的颜色和笔中颜色的要求,厂家也十分配合我们,进行了研制,增加了笔中的荧光色成分,纸色中也增加了橘黄、黄灰等颜色。经过不断的改进,这套粉画材料更加适合学生的使用了,画出的图画比较鲜亮,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巩固学生学习粉画的积极性,便于进行学生粉画成果评价与记录,我们设计了《艺术校本课程结业证书》,并为参加粉画学习的同学建立了“学习成绩记录卡”。对学生每一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登记。学习情况从学习态度、技能掌握两方面评价。学年期末时,发给学生先自评,再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作业情况、自评进行综合的评价。课程学习结束时,把“学习成绩记录卡”与结业证书装订在一起,写上总成绩,由学校盖章后,发给学生。既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也是一个很好的纪念。

(二)、利用“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潜能开发

1、做中理解,做中学会,开启探究智慧。

在“做中学”的课堂上,教师精心创设学习问题的情境,将学生直接推向现实世界。观察一个物品,或考察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一件事,自己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自己设计实验,选择所需要的器材进行各种尝试,以检验自己的假设。在这里,学生提出问题开始实验探索,学习科学,而带着新产生的,想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离开课堂。在这里,通过操作活动这一中介平台,让孩子们的问题得以展示,思维得以深化,发展。在这里,没有参与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知识将不可能产生。在这里,科学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教师“空投”给学生的。

“做中学”教师永远不对学生说“你错了”。在这里,错误和弯路是重要的,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如我校校园里的花卉种植后几个月死亡较多,或是在雨后,或是天转晴就死亡。老师不告诉学生原因,让学生去查阅各种资料。学生们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些花卉的死因,有的是花卉积水如、满天星,有的花卉喜欢微碱性土壤,并不是所有的花卉都喜欢红壤土如文竹,而兰花却喜欢潮湿的环境。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花农、查阅资料,知道了学校里种植的大多数花卉的生态习性,这样根据花卉习性的不同把花卉分为四大类:a、喜酸性土壤;b、喜碱性土壤;c、喜干燥;d、喜温润。学生根据花卉的不同生态习性,运用不同的栽培技术,学校的花卉死亡率大大下降。

2、勤于记录,勤于观察,激发发现潜能

让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是小学科技教育的主要理念。科学研究记录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它展示着学生们亲历科学过程所留下的印迹。“做中学”科技教育中实验记录要求具有趣味性,人生化的发展性,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的评价性。实验记录本是科学知识教育和掌握语言的会集之地,孩子们随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或绘画)记下所见,所想,假设和所做的事情。

如“我们的两块吸铁石像好朋友一样拥抱在一起。”“我用一块磁铁向另一块磁铁靠近,另一块磁铁就会转过头去逃走。”“它们像新人一样互相推开对方,怎么也合不拢。”“看我的磁铁,你去吸它时,它会打圈圈。”这些是学生们在观察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初期所做的记录。随着学生们交流和深入,再次实验观察,学生的认识逐渐客观、全面、深化起来。同时,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也逐渐提高。“我设计的游戏叫“溜冰”。“我的是“大吊车”。“我的叫“壁虎爬墙”。“我的叫“青蛙吃害虫”。“我的叫“会游的纸鱼”。……这些是学生们设计磁铁游戏实验结果的记录。

3、伙伴分享,角色转换,唤醒问疑潜能

在实施“做中学”科技教育中,孩子感受到监护的研究者;教师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陪伴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储存了无数“标准答案”而无所不知的绝对权威,他们可对学生轻松地说“我不知道”,但应加上一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教师陪伴孩子去发现世界,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调动一切因素帮助孩子们学生发现世界,理解世界。

例如,当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而假设温度计坏了时,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也可以再给学生几只温度计,让他们再去实验。而“做中学”教学却建设教师说:为什么你说温度计是坏的?你能证明吗?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关键的,但常用的教学语言不应再是:我告诉你……,你们记住……,你要这样做……,不允许你这样做……;而经常是:你用这个能做什么?为什么你要这样做?给我们解释你完成的工作,你认为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你做的怎么和他们做的不一样?你再做一遍好吗?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

4、做中得法,做中悟理,挖掘情感智慧

“科技”是把双刃剑,是人创造的产物,所以在注重培养学生“物”的一面时,尤其要加强人文教育,责任教育。比如诺贝尔发明了炸药本用来开山修路,可被用于战争,造成人类的残杀;英国科学家发明了克隆技术,本用以治疗人类某些疾病,可被有些科学家用于克隆人类,其危害将是巨大的,爱因斯坦发现了原子质能转化理论,为人类找到新的能源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可也被用来指导制造出原子弹、氢弹等等。通过一个个鲜明的事实教育学生一定要有善良的科技心,要始终想着为人类的服务而不是伤害,并为之孜孜以求,全面发展,从小做好,养成习惯,为人类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学生3年的实验报告以及日常表现来看,经过3年“做中学”科学实验的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能独立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会讨论、爱合作。

“做中学”使学生学习面对真实事物,即未知事物、新事物与无答案事物,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不迷信权威。我们鼓励孩子们尊重事实,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责任心,善于与人合作;有进取心,乐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孩子们在学习关于世界的某些真理的同时,也学习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如何按科学办事,把科学作为生活的准则。在省、市、区多项小论文、小竞赛等相关科技活动中,参加“做中学”实验的学生崭露头角,成为比赛的主力军,获得了大量的荣誉,体现了学生的优越性。

近几年来,通过“做中学”科技教育的开展,使我校学生在区级以上各类科技比赛中,获奖人数大大增加,而且档次也有所提高。在江苏省劳技竞赛中,有三个动手做小组获奖。在省、市、区的各项科技活动中,“做中学“实验班的学生均成为比赛的主力军,论文、航模等均获奖项,体现出了”做中学“的优越性。

(三)、利用社区资源开发学生潜能

1、在选题中提高学生思考的缜密性。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有的人说,做好了准备阶段的工作就等于完成了一半的课题研究。在准备阶段中,认真做好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活动流程的研究。

学生选题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应体现自主性,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因此,在实施研究中,我们指导学生选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选题应具有前瞻性。通常,很多学生在选题时只注意针对现在存在什么问题,就选题研究解决什么问题,却很少考虑到解决这个问题对未来的意义,这就失去了课题研究的指导价值。因此,前瞻性是选题的首要要求。譬如,《盐为什么会融化》这样的选题没有实质意义,缺乏前瞻性。

②选题要体现生活性。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关系时,才是有效的。因此,选题一定要培养学生从自身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如看到同学们爱看动画,就可以调查“动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见到了人们乱穿马路就引发“交通呼唤文明”的思考。

③选题应具有实践性。小课题研究是由小学生去实践、完成的,因此,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专业性较强的课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如在教学《读书末放拦路虎》一课时,学生对错别字现象很感兴趣,于是我们便引导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所以也就有了许多生动的小课题。正因为这些小课题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浅显易懂,这使得学生们非常具有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励学生深入研究。

2、在计划中提高学生思考的条理性。

研究方案是小课题顺利开展的保证。教师要引导队员搜集、吸收相关的有用信息,学习借鉴、迁移运用,明确工作目标。简要说来,写明三项内容:

①要研究什么?即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可以根据研究的目标,将研究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探究活动方案。

②怎样研究?即研究过程的设计。包括研究的工作步骤、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研究的方法等。

③预计最后的研究成果是什么?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还是小论文。

对于提出的问题,要以充实的事实求得解答或作出作品。这些“事实材料”的来源:

①从读书馆、网络或教师那里获得。凡是有关的材料越充分越丰富越好,而且尽可能有对比资料,特别是各家之言,可从中作出归纳或选择。

②社会调查。如对社区卫生环境污染的调查,它是对自己社区的实地调查。

③观察。系统的有目的的观察。在实践中,对于同一题目,不同的学生查找的资料也不同,阅读的信息相差也较远,出现了阅读的层次性,能者多得,但是,他们都体会到搜集资料的重要性。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们激发了深厚的阅读兴趣,启迪了心智,创作欲望强烈。

(4)得出结论。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对探究中的实验结果或观测记录提出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

(5)评价结果。学生完成“小论文、小报告”,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以图代文,或数据展示,或引经论典……开阔视野、展示自我,更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有了深层次的认识,能客观地加以评价。当然,学生的这种评价是和他们的发展水平和掌握的科学知识相适应的。

3、在计划中提高学生思考的深刻性。

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案例。强调选题要重视扩展性。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学习空间之大,学习内容之广,使学校教师的指导难以满足其需要。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广大家长中蕴藏着宝贵的知识财富,家庭、社区、许多场所,是学生获取研究资料的源泉,各行各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舞台,是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在帮助学生选择课题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以上的因素,因为这样可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学生经验介绍。我们分几个主题请实践前期做得较好的学生展示自己小课题,并简单讲述自己实施过程。

多种途径发动学生参与课题。①利用课堂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小课题研究。②利用假期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获取家庭、社会的支持。我们在2004年暑假和2005年寒假分别向学生分发通知。要求学生在假期里从自身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③利用校刊多种载体激励学生参与科学小课题研究。

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小课题实践。我们在第一阶段学生个人小课题研究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合方式,辅导员老师适当调配的做法。队员自己推选研究和组织能力较强的队员为组长,聘请指导(辅导)老师。

4、在总结中提高学生思考的批判性。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是收获研究成果的阶段。总结阶段的任务是对研究的全程和结果,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通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从而收获研究成果。与前两个研究阶段一样,在总结阶段中,也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学会分析思考,进行全面总结;(2)处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3)开展结题评价,组织交流研讨。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最终目的是期望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首先,学生研究课题的积极性。研究前后期学生对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明显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做小课题研究。其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极大锻炼,潜能得以进一步开发。

(四)、利用电子琴教学开发学生艺术潜能

1、电子琴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兴趣。

一开始,针对学生刚开始接触电子琴并且音乐基础薄弱,重点训练的内容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A、利用电子琴的美妙音色,感觉各音符的音高和音准。B、了解电子琴黑键和白键的区别。C、通过相对位置概念,熟悉各琴键的音名。D、掌握正确的坐姿、手型及手指触键的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学、主动学、认真学,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更易于激发他们浓厚稳定的兴趣,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有助于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能力。

电子琴本身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琴的兴趣,教师电子琴教学方法的改革——把刚刚开始的按男女生来划分大组的上课形式改进成按学生接受能力程度细分为三个班因材施教,更好保持了学生学琴的兴趣;鼓励他们运用所学乐器,表现、抒发自己的情感,争取成功,让每次演奏都成为学生内心情感的更深层的流露,从而达到稳定学生学琴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电子琴教学中各类音乐的陶冶,特别是让他们弹奏自己熟悉的旋律如《小星星》、《圆圈舞》、《铃儿响叮当》等学生歌曲,虽然当时学生的演奏比较生硬,断句现象也很普遍,但当某个学生在演奏时,会唱的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在旁边演唱。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使其情趣、爱好更为广泛。学生不仅爱好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科技也为他们喜好。

2、电子琴教学的动手操作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斯普卡娅说:学生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上。有关研究证明:大脑两半球对人体运动和感官支配管理是交叉的,既支配左右手运动的是人的左右脑。演奏电子琴动手操作的特点,常常是双手并用密切配合,协调运动,再加上学生在演奏时要看乐谱、识谱、要边弹边唱、有时要听节奏、要选音色,在演奏中还要背谱,这一切要在同一时间里准确有序地进行,在演奏中学生的手、脑、眼、口、耳等多个器官都在协同工作中,通过演奏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辨别力、理解力、记忆力等。由此看来,电子琴进课堂,能调节左右脑,使人脑潜能得到开发,这种效果在一般音乐课上是不能达到的。

3、电子琴教学的实践性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

器乐教学的最大价值是促进了学生对音乐感受、体验、表现、鉴赏和创造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在电子琴教学中,学生利用电子琴试奏、试唱,掌握节奏、掌握音准;自弹自唱,熟悉乐谱;小组创编新歌词,给他人伴奏,分组分角色表演表现音乐,从中较好地获得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和勇于创造、大胆创新的音乐能力。电子琴教学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音乐语言如:旋律、节奏、音色等。还可通过欣赏、表现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电子琴教学实验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更多的音乐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及大胆创新的能力。实验班学生能把对音乐的感受、鉴赏的表现在对音乐的演奏上。学生的艺术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开发!

(五)、利用团队活动,开发学生潜能

1、主题兴趣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体验活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针对少先队员的年龄特点,结合我校具有特色教育的校本课程,积极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体验教育活动,搞好“少年军校”和“娃娃科学院”。每年暑假我们都将组织即将升入六年级的同学来到军营,体验部队生活。每年我校都有大量的、各年级段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如:科技论文竞赛、飞机模型竞赛、科技知识问答竞赛等等。在这些科技活动中。同学们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在团队的积极合作中得到了快乐。

2、丰富的小队活动中,砺练学生的组织潜能。

在建构新时期少年学生潜能开发指导下,研究少先队组织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我们在少先队组织教育方面,以小队为单位,提倡“团队精神”,让少先队员理解“团队精神”的含义,知道什么是竞争,什么是合作,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多种形式的组织教育活动,使队员们正确理解竞争的存在、竞争的意义,同时学会合作,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教育,正确处理好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树立起“我荣小队荣,我辱小队辱”的团队观念。

在小队建设中强调自治,小队活动自己安排、活动内容自己选择、活动方式自己创设,活动过程自己组织、活动之后自我总结,使团队中的每一位队员在快乐、友爱、自主、向上的氛围中健康、茁壮成长。

在释放队员潜能上下功夫。争取人人是创新能手,队队是创新集体。辅导员在参加小队的活动时,尊重队员的原创性,给队员们自有创新的空间和舞台,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总结,帮助其不断提高。

每一支小队,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美化小队”、“礼仪小队”等等。其中每一支小队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有小队的共同心愿:例如“礼仪小队”表达的心愿为“小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文明礼貌小天使,及时制止不文明的行为。”

在小队活动中,要让每一位队员深深地感到自己的责任是重大的,自己的表现和成绩既是自己的,更是团队的、集体的。自己的光荣能够给全队带来光荣,自己的失误会给全队带来损失。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队员们在团队内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在团队与团队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为团队的荣誉而不懈的努力!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利用特色科技教育开发学生潜能

科技教育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已有了多年的实践经验。曾先后多次获得省、市科技活动先进学校的称号,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校已逐渐形成了“科技启迪智能”的办学特色。我们从各方面创造条件,从开发学生科技技能,提高学生科技素养等方面着手,让学生走出课堂,直接参与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实际的科技活动,采用以点带面,逐渐普及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是学校进行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把科技教育和少先队工作紧密结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喜爱的主题系列活动,如“漫游科学世界”、“雏鹰插上科学的翅膀”、“绿色植物知多少”、“地球·太阳·月亮”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启迪,得到教育。抓好主题鲜明的传统节日,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设立‘科学遐想’信箱,鼓励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常常举行科学小实验演示会、科技信息交流会、科学之谜讨论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从实际出发,指导他们学做小风车、小降落伞,观察种子发芽、四季变化等,诱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爱思考、爱动手的良好习惯。

2、兴趣小组

学校成立以科技类为主体的科技兴趣小组,如船模、航模、车模等。调动一切师资力量增加科技兴趣活动小组,努力提高兴趣小组的活动质量,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兴趣小组活动以诱发兴趣、发展兴趣、培养科学素质为原则,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我们还注意培养一批学生中的科技活动积极分子。这些“小科迷”们在科技兴趣小组里学习制作船模、车模、遥控船模、操纵飞机模型、学习养花种草。我们动员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美术老师都来兼职当科技辅导员。他们可以边参加培训,边辅导学生,既保证了学生科技小组活动的蓬勃开展,又提高了自身辅导学生科技活动的能力,扩大了学校科技辅导员队伍。

3、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确立科技教育社会实践点,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定期开展社会实践,从中进行科技教育。建立共建文明军事基地、学农基地、少年之家、社会实践锻炼基地等。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考察市政建设新成就,关注环境等技教育实践,这又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参观考察活动,如游览科技馆、参观少儿活动中心、博物馆等。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情感,有计划、有目的地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科技教育,能收到较好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几年来,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初步的成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得一批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脱颖而出。课题组的老师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养成了善于反思、乐于总结的好习惯,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促进了广大教师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而且极大地调动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形成了“个个参与,人人研究”的好局面。一些刚刚进入教师队伍的青年人尝到了课题研究的甜头。从过去不知什么是子课题到召集能承担一项子课题的研究任务,做到有研究方案,有研究计划,有阶段总结。课题组成员所写的论文在省、市论文比赛中多次获奖,刊登在各类杂志上。而且全体教师科研激情高涨,平时科研进课堂,周周主动参与一次课题研究活动。教师们已达到共识,教学效率的提高,不是靠加班加点,而是靠科研。

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使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采,个人兴趣得了相应发展,并促进学生在学科课程上的发展,使学生将对各项活动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迁移到课程的学习中去,形成一个良好互动机制。随着教育活动的深入研究,学校的人才崭露头角,校园内出现了许多小歌星、小书法家、小舞蹈家、小钢琴家、小手风琴家、小航模家、小研究家、小摄影家、小体育明星等。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1、在动机归因的调查与分析过程中也引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问卷法具有比较客观同一,效率比较高,可以用团体方式进行,结果统计高度数量化、规范化,费用低,但是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如:不够灵活,要求以有结构方式回答问题,是学生感到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影响了问卷的测量信度。

2、研究课题的科学定位,研究过程的科学推进,研究结果的科学测量等。如何规范、准确值得探讨,这是本课题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国际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中的难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