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俗话说,“水是生命的源泉”,“电是发展的杠杆”。当前,我国一方面面临水电资源短缺的困扰,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严重的水电资源浪费现象。有水当思无水之苦,有电当思无电之痛……如果说干旱是缺水缺电的“天灾”,那么比“天灾”更严重的则是“人祸”。随处可见的人为的浪费水电,是缺水缺电的直接原因,更是我国水电资源的头号敌人!说到节约水电的重要性,似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条理由来,可是当注意观察身边的同学,却发现,节约水电的意识还需要加强。
上课时,晴天甚至阳光刺眼,教室仍然开着所有的照明灯;晚上自习课结束,教室里同学都已经走光了,整个教室的灯却依然亮着;值日生洗拖布,将水龙头开到最大,将拖布放到水龙头下面,人却离开了;排队洗手,前一个人洗完后,不随手关水龙头……诸如此类的浪费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以下是问卷调查结果:
1您身边浪费水的现象严重吗?
A.经常看见 (39.9%) B.很少看见 (49.3%) C.几乎没有 (10.7%)
2当您看见浪费水的现象时,您会?
A上前制止 (57.1%) B不理不睬 (2.6%) C想制止,但不好意思 (40.3%)
3您能自觉合理使用教室和自习室的灯吗 ?
A能 (90.8%) B不能 (3.4%) C不知道 (5.8%)
4当寝室光线充足或没人的时候,您会?
A让灯一直量着,从没关过 (3.8%) B偶尔记起就关上 (10.5%)
C很自觉关上 (85.8%)
5您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多吗?
A很普遍(26.1%) B有时剩一点饭菜(45.0%) C比较少 (29.0%)
6您每顿饭所点的菜都能吃完吗?
A每次都吃完 (50.0%) B有时剩一点饭菜(47.7%) C剩很多 (2.3%)
7您认为学校推广”节约型校园”活动有必要吗?
A很有必要 (76.8%) B有作用 (14.6%) C没多大作用 (8.6%)
8您认为自己在节约方面做得怎么样?
A很好 (38.7%) B不够 (22.7%) C一般 (38.7%)
9创建节约型校园的过程中,您认为哪些问题是最急需要解决的?
在调查问卷中,许多同学认为最急需要解决的是关于浪费水资源和浪费电力的问题,也有部分同学提到浪费粮食问题。大家认为,培养学生的节约观念,让同学们发自内心的,不由自主地做到节约每一点资源,这样才能共建我们的节约型校园。
从问卷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节约水电,具有良好的节约意识,但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形成一个较强烈的氛围,还有极少部分同学存在浪费问题。主要原因是,有的同学还没有意识到节约能源的迫切性。
以下是节约意识自我评价的调查统计:
浪费现象 人数 百分比 节能知识 人数 百分比
从没有 12 24% 几乎没有 2 4%
偶尔 22 44% 很弱 3 6%
有时候 12 24% 比较弱 6 12%
比较多 3 6% 较强 24 48%
经常 1 2% 很强 15 30%
总数 50 100% 总数 50 100%
从上述统计的数据中可看出大家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发生的频率。认为自己浪费比较多和经常浪费的分别只占4.8%和5.8%,说明大多数同学认为平时自己在节约方面做得不错。掌握的节能知识自评方面,78%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节能知识的程度较强或很强,这大概这也是同学们认为浪费很少的一个主观原因。
关于如何节约水电的一些具体建议和措施
一、从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度提高水电忧患意识。节约水电,人人有责,人人有为。
二、在学校里,学生干部、共青团员要以身作则,做勤俭节约的带头人。
三、日常照明提倡使用节能灯,做到人走灯灭;白天尽量利用自然光,尽量少开照明灯,杜绝“长明灯”;电器在不使用的时候要关掉电源,做到人走机停;尽量使用高效低能用电器。
四、坚持以够用、节约为原则,提高电能利用率。
五、合理用水,珍惜水资源,防止“白流水”、“长流水”,节约每一滴水。用完水后,要及时拧紧水龙头;发现管道渗水、漏水要及时报修。
六、节水节电重在从点滴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贵在自觉和持之以恒。
七、进行宣传教育,校报、广播、网站等校内媒体,要普及节能知识,介绍节能方法。提高能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节能技巧,把节约能源变成一种自觉行动。
延伸阅读:
从我做起,厉行节约
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战国思想家墨子提出“俭节则昌,佚则亡”,到三国军事家诸葛亮曾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唐代诗人李商隐说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到近代革命志士指出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等等。这些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名事,是继承勤俭节约美德的最好教材。我们要从中体会到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家宝,自觉将这一美德落实到行动中。
2.现在国家、单位、个人都在提倡和践行勤俭节约这一精神。全国都在反对铺张浪费,弘扬勤俭节约。为此,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小排量汽车、限制空调度数、提倡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倡导“光盘行动”等。我们要充分发扬这些积极因素和良好氛围,做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以俭为荣,做勤俭节约的实践者。抛弃那种贪图享受、互相攀比、摆阔气、讲排场、慕虚荣的错误思想,用实际行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贡献。
关键词 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学 艰苦奋斗精神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
同志强调:“我们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同志也曾说:“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我们的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难发现,在21世纪,为什么还要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的疑问在中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风气,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中被淡忘了,甚至被磨光了,究其原因有: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学生生活在一种时代优越感中,学生对高消费、早享受情有独钟;有些学生认为“艰苦奋斗是战争年代提倡的,现在已经过时了”、“勤俭节约是思想保守的一种表现”、“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吃、喝、玩、乐”等等。因此,在中学生中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2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做法
2.1 了解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1.1 了解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心理
新世纪的中学生生活于相对较好的经济环境中,外界新事物层出不穷。因此,现今中学生的观念、想法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他们生活上注重享受,追求高消费、超前消费,讲究吃喝、讲排场、比阔气、追求名牌服饰,挥霍浪费、娇生惯养、缺乏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
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大致反映了这样的心理特点:一是从众性。受同龄人的影响,加之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了“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使学生跟进了“流行大军”。二是盲目性。这种心理的形成,从众心理起了主导作用。另外,许多商家看准学生的这种心理,推出许多颇能吸引中学生朋友的商品,导致中学生消费无的放失,无法了解消费的真谛秘在,缺少艰苦朴素的作风。因此越来越优越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中学生过早地把自己放在享受消费、娱乐消费的人群中,造成一种“失重”状态。
2.1.2 引导学生合理消费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指出:中学生必须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以适应现实经济活动的需要。将来走向社会也要适度消费,合理消费。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消费行为中感受消费对社会的作用,并学会正确消费,合理消费。
笔者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时,首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人们的消费观念有哪些变化?目前中学生的消费观如何?具体表现怎么样?然后让学生把调查结果在课堂上展现出来,通过交流、讨论、比较、辩论等方式来判断中学生目前的消费观的正确性,此外,还列举了一个实例:一位同学过生日,宴请同学吃晚餐就花掉了2000元,请同学卡拉OK又花掉1000元,合计3000元。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评价这种消费行为,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这样的消费行为要不得,不值得提倡,同时学生们深深懂得应该学会合理消费,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消费在关键处,不浪费;有绿色消费的意识;适度消费。这样有针对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 了解学生的错误认识,要有针对性地引导
2.2.1 了解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错误认识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中学生对物质上的需求,父母都尽力满足,再加上学校、社会等多种渠道的教育和影响,无形中滋长了他们高消费的心理,于是产生了关于艰苦奋斗的诸多错误认识。
2.2.2 开展调查和讨论活动,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错误认识必定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有着影响,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带来客观障碍。我们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错误的认识,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予以引导矫正。例如:笔者在教学《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时是这样做的:课前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按组来完成):你心目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怎么样的?收集反映“艰苦奋斗精神”这一主题的名言、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新时期有哪些品德或精神是要大力倡导和发扬的艰苦创业精神?……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呈现调查成果,着重让学生说出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看法,新时期有哪些是要大力倡导和发扬的艰苦创业精神,青少年中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表现等,并评价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然后,讨论两种观点的正确与否:(1)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过苦行僧式的生活。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必要把艰苦奋斗挂在嘴边。(2)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也是一种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奋发图强、拼搏创业的精神状态和高尚情操。通过调查、讨论,学生们认识到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
2.2.3 要求学生经常进行课后反思
在艰苦奋斗方面,针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我们要求学生课后反思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找出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行为,最好形成文字作业上交。笔者在学生作业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如实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如:生活上追求高消费、挥霍浪费、娇生惯养、缺乏勤俭节约精神;学习上缺乏勤奋、踏实的精神,害怕吃苦,厌学、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满足于现状,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学生在反思中认识到应这样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物质消费方面,艰苦朴素,不奢侈浪费;学习生活方面,发奋图强,勇于吃苦,知难而进,全面发展;思想境界方面,乐观向上、开拓创新、培养艰苦奋斗的崇高美德。
2.3 让家长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让家长参与教学活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为了促进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例如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让孩子学会合理消费,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识。
总之,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要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引导并有效矫正影响教学的不良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有效发挥学校、社会等多种渠道良好的教育和影响,这样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思想品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一、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理财的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200名大学生,来自农村地区的占60.5%,其他地区的占39.5%。由于农村大学生大部分生活并不富裕,本次调查结果亦显示受访者的平均生活水平并不高,受访者的月平均生活费用为400元左右。由于家庭生活水平较低,农村大学生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谨慎使用钱财的好习惯,他们普遍具有理财观念,渴求掌握理财知识。但大学生仍普遍存在理财知识匮乏、理财技能薄弱的现象。通过整体分析,河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有理财的需求,但所存在的理财现状不尽乐观。
(二)大学生理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经济来源渠道单一,独自谋生能力差
通过对调查问卷中经济来源一项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99.5%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其中70%的大学生没有其他任何融资方式,生活费用全部来源于父母;有20.5%的大学生能依靠自己获得部分收入,但不依靠其他方式,只依靠自己打工解决经济问题的大学生只占0.5%。除父母提供,资金的其他来源主要有亲友的资助,学校的助学贷款,自己的打工收入等方式,但资金渠道在两个以上的大学生只占29.5%。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渠道单一,在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性极强,独立谋生能力差。
2、消费结构不合理
本次调查分析在消费支出调查中,涉及饮食、日用品、通讯、网络、交际和学习支出。分析时将其分为必需支出、交际支出和学习支出三大项。从支出情况看,交际费用支出过多,而学习支出却少得可怜。
在这个消费结构中,大学生的学习支出还不到总支出的1/5。说明部分大学生尚未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位置。
3、支出没有计划
有63.5%的大学生自己没有记账的习惯。用钱没有较强的计划性,导致自己每月的支出不能平衡,一到月末或学期末,大部分学生会出现“经济危机”,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有的只能靠借债度日。
4、大学生个人理财意识和观念有待加强
虽然有60%以上的大学生回答自己有开源节流的意识,但他们对理财的认识并不清晰。近几年,学校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教育也有由重视“智商”教育到向“情商”教育的偏重,而“财商”教育却很少涉及。
5、理财知识匮乏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财知识不足。学校关于理财教育的基础课设置较少,对于理财知识的推广能力有待提高。
二、在校大学生个人理财对策和建议
(一)社会应努力营造有益于大学生理财的环境
净化消费环境,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意识。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因此,我们的行为和观念不可避免地都受着来自社会的影响,作为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更是如此。首先,应积极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适度消费的观念,减少那些对大学生消费构成威胁的广告宣传,通过社会舆论和传媒的引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其次,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一些媒体对大学生理财进行积极引导。另外,政府部门和大众媒体对形成全社会良好的投资与理财风气给予适当引导,加大鼓励合理投资、反对投机行为的宣传力度,同时运用媒体和舆论,将正确的理财知识传递给人民群众。
(二)家庭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财
家庭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消费的主要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可忽视家庭的作用。大学生已近成年,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因此,家庭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应该着重做好引导和启发。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理财导师。
全美最新儿童理财教育指南《富孩子》一书中写到,我们不知道多少钱可以毁掉一个孩子,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如何教会孩子给予,从而使他们日后不至于迷失于一个日益被金钱所吞噬的世界。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同样,美国父母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美国家庭让孩子干家务换取零用钱,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一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应该注意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在朋友式的交流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和理财观念。父母还应主动与孩子沟通,与他们谈论一些涉及生活、学习和未来事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有意识地教孩子一些日常理财的知识和技巧。在与孩子讨论问题时,善于精选社会生活中带倾向性的现象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给孩子一些建设性的提示和启示,而不应像领导作报告那样宏篇大论。
(三)学校应鼓励学生学习相关投资知识,不提倡学生进行炒股
有报道指出,目前中国的大学生股民大有人在。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炒股一方面固然可以使大学生得到锻炼,但对于大学生来说,炒股弊大于利。首先,炒股风险大,一旦越陷越深,超出了自己的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对学习、生活都会有影响。其次,炒股还会占用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再次,一些大学生之所以投身炒股,大多是出于利益驱动,想通过炒股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正因为炒股具有投机性质,大学生即使能够在炒股中获得一定经济利益,也将不利于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塑造。所以,允许有较扎实的金融知识功底,且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学生进入金融市场适当尝试,但建议其他在校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由此,学校可以引进虚拟炒股软件,在学校开展虚拟炒股大赛,为那些想锻炼自己炒股技能的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四)大学生应注重自身理财知识积累
关键词: 民间艺术 艺术多元化 探究式学习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民间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一个抛弃祖先的民族是不会有前途的”,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名言。每个民族的每个地区都应有自己本土的文化,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民间艺术更是多姿多彩,就好似取之不尽的宝藏。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强中国则强,他们应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若是子孙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都甚少了解,我们的民族则没有了根,缺少了魂。
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产生了一些盲目追赶潮流的现象:越贵的越好,越多人有的越好,外来的事物更好,等等。城市里的学生的审美常以金钱来定位,过于片面,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感受不到朴素的美。在教学六年级欣赏课《中外建筑》一课中,学生一看到国外的建筑就说“好”,而看到我国的故宫、黄鹤楼等建筑,则无人称赞。在上《民间玩具欣赏》一课,看到布老虎时,学生就问:“这不会响、不会动的也算玩具?”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学生更喜欢时下流行的一些动画作品……这种现象令人心寒,也让人反思:如何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知与认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做到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说的:“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一、与教材合理结合,亲近民间艺术
教材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首先根据本地民间艺术的情况,选取与教材相适应的民间艺术,将教材与民间艺术融会贯通,使学生对优秀的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艺术的热爱。
以湘版二年级教材中的一些课程为例。
《快乐的舞蹈者》:本课难度不大,特别是城里的学生几乎人人亲眼看过舞蹈表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出示各种范图和舞蹈片段后,让学生表演自己最拿手的舞蹈动作,虽然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认真地画起来。但授课后就发现学生的作品缺少个性的东西、没有灵魂、太多共性。大多都是画的芭蕾动作,虽然动作姿势各不一样,但没有本质的区别。问题出在哪呢?——学生缺少新的体验。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较多接触的就是芭蕾,而老师上课时展示的各种范图和片段,只是给学生视觉上的短暂感受,缺少体验学习。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原本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归纳出舞蹈大的类别,而是把学生原本早就懂得的知识简单地重复了一遍。所以在重新调整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侧重于本地丰富的民间舞蹈艺术资源,并收集其各自不同的故事背景和不同的艺术特色。在原本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合理地增添了本地关于舞蹈的民间资源:在欣赏导入这一环节,我把原本的各种范图和舞蹈片段改成了建宁傩舞、客坊乡的伞舞、马灯舞、黄坊乡灯舞、沙县的肩膀戏等一系列富有三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课件中民间的舞蹈表演形式风格独特、灵活多样、动作细腻、优美大方,立刻把学生带进了淳朴的民间生活中。在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后,我让学生谈谈欣赏的这些舞蹈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哪些不同,接着让学生模仿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动作,并进行“百舞争艳”选拔。在选拔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表述为什么要模仿这个动作,你喜欢这个动作什么?跳舞者的服饰又是如何的?在民间舞蹈魅力的感染下,学生美术作品中的舞姿各异,舞蹈者的服饰不尽相同,还添上了与舞蹈者搭配的故事背景,流露出民间艺术特有的清新、质朴、稚拙的气质。民间资源的融会贯通,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了解劳动人民在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还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中激发创造精神,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有很大的作用。
二、利用典型教材,深入了解民间艺术
教材中有一些课,带有浓厚的民间艺术色彩,教师可以借此课对学生进行深一步的关于民间艺术的再认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认识民间艺术的艺术价值,从小对学生注入美术文化观念,树立学生良好的文化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艺术文化价值观。
如《民间玩具》一课,以欣赏山西民间玩具为切入点,开展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民间玩具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此课的教学,学生对民间玩具有了更多的认识。
(一)民间玩具的特性:(1)材料丰富,大多来源于人们的周围的生活,是随处可见的。如:泥、竹、棕、木、草、纸边、布头、绢尾、废棉、玉米秆,等等,人弃我取,唾手可的。各地艺人与农家就地取材,凭着自己的想象或模拟,为幼儿提供制作各种耍货。这些材料不需家长花一分钱,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尤为重要的。(2)制作的材料大多是大自然中原始存在的,学生在玩这些玩具的同时,其实更是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3)民间玩具的材料可塑性强,可以千变万化。
(二)民间玩具种类繁多:如泥塑的人物、动物;陶制的人物、响哨,面人、糖人;布老虎、沙包、陀螺、小鼓、七巧板,竹制玩具小鸟、蝉、蝈蝈、青蛙;风车、风筝、毽子、皮筋、不倒翁等。这些玩具材料简单,但却各具特色:有雄壮威武,也有滑稽诙谐;有笑容可掬,也有怪态毕现,极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和爱好。老师在课前先收集一些民间玩具先任由学生操作玩耍,在观察学生的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他们的兴趣:是对材料感兴趣呢,还是对玩具的制作感兴趣?逐渐引领学生步入民间艺术的殿堂,让学生了解到,在这些好玩的玩具背后,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朗朗上口的民间童谣。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热情又转向玩具的制作上,通过以上学习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民间玩具,如:沙包、陀螺、小鼓、七巧板、风车、毽子、不倒翁。本课最有成就的不是学生制作出的玩具,而是通过形象生动的民间玩具,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一些艺术风格术语: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装饰性、夸张、变形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保持着很高的热情与兴趣,其多元智慧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创作欲望和成就感,使学生不但在自己的强势智能上得到发展,而且能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三、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
教材中有不少内容能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和操作欲望,值得进一步的开发。就如《民间玩具》一课,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学生在学习、制作玩具后热情依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不想知道国外民间玩具?”“说说国内和国外玩具的不同之处?你觉得国内的玩具好在哪?国外的玩具好在哪?”“你们小组能设计出当代的民间玩具吗?”最后以此课题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在同年段间开展“小小民间玩具街”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向其他同学介绍、推销自己收集和制作的玩具。
最让教师印象深刻的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沙漏”玩具,同一个班中先由一组学生根据市场上的“沙漏”玩具,自己选材做出“沙漏”,在班上其他同学的称赞中,另一小组的同学悄悄跑来问老师:我们小组也是做这个,现在已经有人做了,我们还要不要做呢?”老师告诉他:“班上这么多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背的书包都一样吗?”这一小组的学生听完老师的话就高兴地跑开了。让老师大为吃惊的是,在介绍玩具时,他们小组的成员说:“我们的沙漏和第5小组的不同,我们是按照上节课中学的布老虎的特点来涂色的,我们的沙漏玩具更有欣赏性。”这充分说明在学生热衷的问题上层层递进,既巩固了学生的制作技艺,又激发了他们对民间玩具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充分享受美术课的无穷乐趣,体验民间玩具的多样性,感受艺术的多元化,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学习民间艺术,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爱劳动人民、爱中华文明的情感,并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再如《家乡的老房子》一课,教师以特有的土堡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三明地区丰富多样的土堡群。说到福建土楼,同学们耳熟能详,可是“土堡”,同学基本不熟悉了,这个现状令人感到忧心。因此不能只把本节课停留在欣赏的层次上,应当把土堡的美与生活和环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此想法上,老师设计了《家乡的老房子》的欣赏拓展创作记录表,通过对土堡造型中美的不同元素的一一罗列,进行再次创作,设计出老师自己的作品。没有想到,老师的有心,让学生们从深厚艺术内涵的土堡艺术中创作出了许多出色的作品:有以土堡的马头角为原型的旗袍,有以土堡独特的外形为原型的兰花盆、双肩包……同学们个性飞扬的作品,体现了他们对家乡民间艺术的无比热爱,也说明了民间艺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有强大的生命力。
有了这些成功的课例让我深深明白,我们应该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强调现代艺术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的民间艺术的魅力。两者应渗透在一起;在日常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多注意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转变以“美术教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观点,沉下心来走进教材,研究教材,并做到拓展教材,辩证地把教材与地方民间艺术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它不仅能使学生领会民间艺术的魅力,接触到一个多元化的美术世界,更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的途径,从而做到民间文化的薪火传承。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与研究编辑部.科学家论语[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