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新计划生育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计划生育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计划生育政策

第1篇:新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关键词】高校 新校区 公寓 思想政治工作 问题 对策

前言

随着高校招生数的不断扩大,各高校都出现了办学条件紧张的局面,尤其是学生宿舍、教室和公共活动场所。为了缓解校本部教学资源紧张的局面,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新校区。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新校区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寓思想政治工作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寓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新校区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加大对新校区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和探讨,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1 高校新校区学生公寓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新校区学生公寓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下:

1.1新校区师生交流的缺乏,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

新校区往往没有教工住宅区,各科任课老师上完课即乘班车走人,与学生交流的时间非常短暂。新校区除了有限的日常管理人员和学生工作人员外,学生几乎看不到任课老师。这使学生难以与教师进行多维的思想交流和信息沟通。而刚刚留校或工作时间不长的“新生代”学生工作人员,一个人往往面对一届数百个学生,与学生的深层次的、心灵层面上的交流沟通稀少,加上教育经验的缺乏、工作的过渡性质,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深刻的把握与应有的对策。加上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低下,道德他律尚未转化为自律,无疑延缓了新校区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1.2新校区学生公寓文化氛围缺失

公寓文化是指在公寓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居住者依据公寓的特殊条件,在公寓的各项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组织活动和物质形态。它们的形成和建立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良好的公寓文化环境是塑造居住者理想人格的阳光、空气和土壤,对于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新校区公寓建立的时间比较短,缺少老校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硬件的设施不够齐全,社团文化活动略显单一、规格和品位不够,规章制度和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更是欠缺,这不利于高校新校区学生公寓的思政工作展开。

1.3服务育人观念欠缺

新校区学生公寓的使用和管理,基本上采用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和物业的管理模式。而现实是多数的物业公司在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方面做得很不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关心的只是经济成本和经济利润,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辅导员的事,与自己不相关。另外,物业人员素质也不高,文化层次低,基本未从事过与学生相关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特点和发展规律了解甚少,缺乏服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经验。作为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服务育人缺失大大削弱公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

1.4学生公寓周边环境不尽如人意

高校新校区大都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带。这里的成员复杂,生活方式多样化,思想多元化,交通又不便利,治安环境复杂,各种不良的现象和行为随处可见。负面不良的因素直接冲击学生受到的正面教育,增加了高校新校区学生公寓的思政工作的难度。同时周围社区的成员流动性强,社区居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不时会受到侵犯,缺乏安全感,影响了高校新校区学生公寓的安全稳定。

2 高校新校区学生公寓思政工作展开的新举措

高校新校区学生公寓多数坚持在学校的领导下采用社会化的管理方式,为此,在新校区公寓开展思政工作既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以宿舍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也不能等同于社会化公寓的做法,它应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思路:

2.1加大新校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力度

要加强新校区学生公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公寓环境条件和育人氛围能对公寓内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公寓管理或其他职能部门要重视新校区公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如建立学生公共阅览室、学生活动室、宣传报栏以及其他学生活动用场所等,注意充分发挥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和信息传媒手段在新校区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2加强高校新校区学生公寓思政辅导员的培养

由于公寓思政辅导员在新校区公寓中要对学生进行主导性指导、教育、服务和管理,这就要求他们既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又要了解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首先,作为教导员,要求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理论特长,利用好学生公寓中的各种宣传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作为指导员,他们要指导好公寓党团组织的建设,增强党团组织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渗透力,更好地发挥党团员尤其是学生党员在学生公寓日常学习生活中先锋模范作用。

2.3加强新校区公寓后勤服务人员队伍的建设

后勤员工是后勤服务工作的主体,又是学生公寓服务的实施者和组织者,与学生频繁接触。在新校区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加强学生公寓后勤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使他们是既有物业管理专业知识,懂管理又乐于为同学服务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在公寓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学生的勤工俭学、义务劳动、谈心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接触、体验、学习后勤员工的精神品质,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4实施 “以人为本 ”的新校区公寓管理

新校区学生公寓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要求公寓管理队伍成员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善于协调各相关部门在学生公寓工作中的关系,各部门领导切实注重解决新校区公寓学生的实际困难,特别是疑难问题,协商有关部门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全院教职员工不仅要努力做好教书育人、环境育人,还要关心和支持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监督规范公寓管理行为,服务学生大众,齐心协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大学生公寓成为安全、有序、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大学生之家。

第2篇:新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组织广大理事和会员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系列讲话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增强大局意识,发动广大理事和会员积极参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多做让党委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事情。紧密联系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重点难点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挥好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立足群团优势,创新计划生育社会治理模式,深化计生协各方面改革,承担好政府职能转移的相关工作。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努力在参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促进百姓健康中积极作为。

二、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创新计划生育社会治理模式

1、坚持“公众参与”理念指导,顺应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公众参与需求,将自治工作与诚信计生、阳光计生结合起来,按照新调整完善的生育政策,修订完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深化维权和服务,促进基层群众自治与政府管理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推动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加强对“双示范”村居、企的动态管理,充分发挥示范村居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2、积极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加强计生协与网格的对接,做到每个网格有若干会员,每个会员在本网格内有若干个联系户,并依托网格平台,积极开展“生育文化进网格”、“生育关怀入网格”、“群众自治在网格”等活动,在宣传教育、信息收集、志愿服务、民主监督、矛盾调处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三、推进生育关怀行动,增进计生家庭福祉

1、积极推进“两进”和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根据“增强家庭发展能力、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升家庭幸福指数、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两进”总体要求,围绕“文明倡导、健康促进、优生优育、致富发展、奉献社会”五个方面内容,创新载体,培育典型,打造品牌,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要通过少生快富项目、青春健康教育、幸福家庭促进活动等载体,着力提高计生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2、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帮扶力度。积极探索计生特殊家庭帮扶长效机制,广泛开展紧急救助、结对帮扶、心理疏导等多种形式活动,在生活、养老、健康、精神和生育等方面关怀计生特殊困难家庭。重点做好失独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其他弱势人群的关怀工作,打造独具特色的“生育关怀行动”公益慈善平台,有效承接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困难计生家庭和弱势群体提供帮扶救助,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者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伍的能力。

3、深化青春健康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青春健康教育服务阵地建设,继续深化青春健康教育“三进(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三送(送知识、送技能、送服务)”活动。着重加强对流动人口青少年、留守儿童和家长为重点对象的教育活动,扩大青春健康教育服务目标人群的覆盖面。

四、加强宣传倡导工作,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1、组织开展单独两孩政策宣传活动。按照国家和省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部署,开展面对面、通俗易懂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宣传计划生育成就和新形势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要意义,有序引导符合条件“单独”夫妻合理安排再生育时间。参与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工作,倡导健康、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和生活方式,促进优生优育、男女平等和家庭幸福。

2、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2014年“5·29会员活动日”的主题是“生育关怀你我他、宣传服务进万家”。县计生协、县人口计生局将与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以“和谐计生、田园、幸福家庭”为主题的广场文艺演出、摄影比赛、书法大赛、“最美乡村计生人”评选等系列活动。各乡镇、街道要横向联合、上下联动,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

第3篇:新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二、建立健全网络队伍建设和目标管理

三、以群众需求,广泛开展避孕节育优质服务

四、宣传教育活动

五、流动人口属地管理与服务

六、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计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难点

1、社区人员居住比较散,文化水平也相对较低,育龄妇女对自己健康保护意识薄弱。2、现在进入网络化时代,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在完善,对网络信息化操作等方面还有待提高。3、现在再婚家庭较多,生育比较强烈。4、现在离婚率高,那些法院判决离婚的信息采集比较难。5、流动人口管理难,我们社区是靠近废旧金属物资市场,人口流动量大。今天上门采集登记,明天搬家了。社区私房出租虽不多,因靠近市场流动快,特别是流动人口子女身份证采集,有的父母连自己子女生出年月都不清楚。而且出来打工一般不把户口本带在身边的,对流动子女身份证采集难!

回顾xx以来计生工作,随着改革开放,时代变迁,进入了网络化时代。我们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紧绷着每一根神经,克服重重困难,虽然有点小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结合本社区实际,对今后的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如下:

一、继续保持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重点人员工作,把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保证计划生育率达100%。

二、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全心全意为育龄妇女着想。广泛开展避孕节育长效措施的落实,让每位育龄妇女满意而有效。继续抓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确保干预率。

第4篇:新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关键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基层工作

党的十报告中支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基层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应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找出当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漏洞与问题,落实并予以解决。

1当前基层计划生育政策宣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宣教思想存在误区在宣教工作中,部分基层计生机构认为计生工作最终的工作成果是最重要的,宣教工作在其认为不是工作的重点,不能正确理解“宣传教育为先导”的战略决策,因此从思想认识上对宣教工积极性不足,更别谈重视程度了。

1.2宣教形式没有创新很多时候,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方式陈旧与内容单一,宣传方法、宣传手段十几年不变,使群众对所经历的计生宣教方法都知道,时间一长就变得无新鲜感,无法吸引作为主体的育龄群众的注意力。

1.3部分基层宣教队伍综合素质还待加强由于目前计生宣教工作不仅仅是对人口控制方面的宣教工作,内容更加广泛,拓展宣教对像、生殖健康、心理健康、优生优育等等都属于新时期的更人性化的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重点,而有些计生工作人员却因为受知识结构、文化程度的影响,不能正确理解新时期计生政策的精神,以致在宣教时不能对群众做出正确的指导与帮助。

2做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1宣传教育工作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前提。把中央《决定》精神宣传贯彻到千家万户,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必须要加强以《决定》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基层广大干群对人口形势及时了解,人口政策及时把握,便民维权意识逐步增强,让“十三五”人口计生工作始终沿着上合国策、下顺民意的良性循环轨道运行。

2.2宣传教育工作是转变群众观念、倡导婚育新风的重要途径。人口计生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在群众“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转型,在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的框架内实现生育观念的转变,提升依法生育、科学生育的水平,关键要加强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工作,宣传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的典型及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强化国情、国力与民生、民养等人口形势的宣传,赢得群众理解、获得群众支持、争得群众参与。

2.3宣传教育工作是建立新机制、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建立新机制、建设新农村是“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为此,宣传教育工作更要主动靠前,发挥舆论窗口与喉舌作用,为新机制建立、新农村建设营造舆论、搭设平台、提供服务。

3拓展和创新计划生育宣教工作

3.1宣教对象由育龄人群往其他对象拓展。人口计生宣教工作空间广阔,作为基层计生宣教人员要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把计生宣教工作向外拓展。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向青少年人群的生殖健康与思想德道教育方面拓展,通过对青年少性心理与性生意的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身理变化规律,培训其健康、文明、科学的性道德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做好向育龄群众宣教优生优育、优生两免、生殖健康、艾滋病防治的同时,拓展对不孕不育、再婚、子女落户等对象的宣教工作,是宣教工作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挂够。

3.2创新计生政策的宣教方法提升宣教水平。在向群众授课时,可以跟据群众对人口与计生政策、计生知识的的不同需求,设立小课堂,进行分批授课,这样就避免了对于不同层次、不同需要人群的大而统的宣教方式,使群众得到的计生教育更居针对点,起到的宣教效果也更为突出。

3.3用十精神指导人口与计生宣教工作。在我国人口发展状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对于基层计生宣教人员,要适应社会体制改革新要求,加快创新人口服务理念,在宣教工作中,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寓宣教于服务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以实是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真的精神实质,使群众在满意基层计生干部宣教的同时,也把十的精神贯彻到实处,使人口与社会经济朝着全面、持续、可协调方向发展。

4做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建议

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特别是主要媒体要制定规划,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持续广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宣传,总结报道先进经验和典型,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4.1强化组织领导,立足一个“责”字。各级各部门在人口计划生育宣教工作上,要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建立健全宣教工作责任制和例会制度,多方面畅通渠道,努力把人口计生这个“国策工程”办成全民响应、全民参与的“合唱工程”,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合、干群联手的宣教工作格局。

4.2强化队伍建设,着眼一个“精”字。一是调整充实县、乡、村三级宣传教育工作专职队伍,完善办公设施,明确懂宣传、精宣传的同志具体负责计生宣教工作;二是加强队伍的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基层计划生育宣教队伍。

4.3强化网络建设,突出一个“活”字。一是建立党委政府服务、基层党校参与、广电媒体配合、中小学校响应的社会宣传网络;二是建立计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手、技术服务部门齐上的专业宣传网络;三是建立计生协会、群众团体、厂矿企业多方联合的群团宣传网络,切实延伸网络触角,渗透百姓生活,唱响时代旋律。

4.4强化机制建设,力求一个“实”字。宣传教育工作要适应群众“胃口”,满足群众需求,就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注重科学统筹,做到整体推进。开展宣教工作民意测评、组织宣教工作考评考核等举措,奖先促后,推动基层党委政府树立正确的宣传导向,精心打造顺应时代的宣教品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这个平台,使人口和计划生育最终变为群众关注、关心并积极参与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第5篇:新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大家好!首先感谢计生委党组给我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次演讲比赛既是我县计划生育工作者干国策事,优质服务,情系万家的成果展现,又充分彰显了我县计划生育工作者创新服务理念,构建和谐计生,共创一流业绩的雄心壮志.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树形象,创业绩从我做起!

我是1991年到河南省计划生育干部学院学习的,当时听人说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那时我还是将信将疑。而现在,15年的亲身体验,我深深的感到这项工作岂一个“难”字了得,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滋味。

2007年3月,领导找我谈话,要我带领一个中队进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我是既激动又害怕,激动的是自己多年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同志们的信任:害怕的是自己是个身单力薄的女人,不能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知道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子的责任,害怕辜负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和期望。当时身患癌症的公公刚做完手术,儿子才7岁没人带,爱人又不在本地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有朋友劝我说女同志执法像男同志一样面向群众你能吃得消吗?还是不干的好……我也知道一旦挑上这幅担子将意味着什么?经过几番思考,不服输的我在心中对自己说:别人可以克服困难干好这份工作,我同样能干好!于是我们兄妹几个帮公公找个老伴来照顾他,把孩子送进寄宿学校,从此便踏上一条充满艰辛而又快乐的计生执法之路。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不像公检法部门办案一样具有强制手段和震慑力。更多的是靠认真的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达到依法处理的目的。常言说:人除了命便是钱。我们面对的是思想落后的群体,违法生育了还不想接受处罚,工作中,语言威胁的有之,发短信恐吓的有之,挥拳舞刀的有之,把我家车库门锁塞住的有之,更有甚者恶意造谣中伤进行报复的有之。凡此种种深深伤害了我,我流过眼泪,动摇过,甚至想到托关系调动工作,想到了停薪留职回家相夫教子过安逸的日子。。。。。。每逢遇到这种困难在我心情沉重的时候,总会得到领导的关怀,同志们的鼓励以及家人的支持。从而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女人创业更艰辛,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不仅需要无私奉献、勇于牺牲、坚持原则的工作精神,更需要一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忍辱负重的坚强意志。男儿仗剑走天下,巾帼企能让须眉?一样的事业,女子同样能成功!于是,我咬咬牙,抹去脸上的泪水,又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工作忠去。在这里,我要对关心支持我的领导、同志以及家人说声“谢谢”。

第6篇:新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摘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加强计划生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新形势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大力气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确立新思路,拿出新办法,采取新举措,谋求新发展,努力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提高一个新水平,保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计划生育 宣传教育 创新宣传 宣传效果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加强计划生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昭苏县人口计生委始终坚持宣传教育为主,并结合第四轮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理念、宣传载体、宣传内容和方法,积极探索出社会化、个性化、网络化的宣传新格局,从而推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下面就谈谈如何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1 昭苏县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宣传教育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工程,它对转变群众婚育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正确舆论导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1.1 缺乏创新。对新形势下如何使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贴近时代要求,贴近工作需要,贴近育龄群众思想实际研究不深,探讨不够,针对性不强。

1.2 方法呆板。宣传教育形式单一,多以课堂集中灌输为主,照本宣科,多数乡镇、(村居)仍停留在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旧模式上,教育缺乏应有的吸引力。

1.3 手段滞后。没有将宣传教育很好地纳入信息化、知识化进程,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教育工具利用不充分,降低了宣传教育的辐射率。

1.4 约束不力。保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具体措施不得力,奖优罚劣不具体,致使育龄群众接受宣传教育的意识不强,不少教育对象游离于受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之外。

2 创新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法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改革创新是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举措。通过宣传教育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的宣传方针,需要拓宽教育渠道,增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力,即使使用传统的集中授课这种主导形式,也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如利用冬闲时节进行集中培训,抓住活动的各种机遇,及时跟进宣传教育,使教育形式多样化,扩大覆盖面,促进教育落实。

2.1 创新宣传教育理念,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认识。 为不断更新群众观念,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与环境,昭苏县人口计生委着力从改善宣传环境出发,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与街道宣传牌、路标、指示牌等融合在一起。如今一进入昭苏县城,就看到“生男生女一样好”、“优生优育幸福一生”等宣传标语,被制作成了汉、哈、维、蒙等多种语言的路标、指示牌、宣传板,挂满了县城的大街小巷。基于这种认识,昭苏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创新,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不断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

2.2 创新宣传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昭苏县人口与计生工作在宣传教育上不断创新载体,开展新型生育文化“五进”活动,即走农牧区、社区、企业、校园、军营,通过演讲比赛、座谈会、快板、阿肯弹唱、趣味运动会、互动游戏、有奖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对计划生育国策进行宣传。还联合县委宣传部成功举办了昭苏县“计生情.国策爱”阿肯阿依特斯比赛、“巧媳妇”传统美食比赛和哈萨克族传统刺绣作品才艺展。在活动上,由乡镇选送的优秀阿肯选手用自己的歌声唱出了心中的“计生情、国策爱”,巧媳妇现场为观众们展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美食小吃,各色做工精美的刺绣展品,更使人驻足忘返。为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宣传效果,县人口计生委专门请音乐人创作了歌曲《为了明天》,并将歌曲制作成手机、电话的彩铃,使拨打电话的人在欣赏动听音乐的同时,受到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

2.3 创新宣传内容,满足群众的需求。 为了满足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生育文化需求,昭苏县人口计生委将计划生育政策、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知识制图文并茂的精美折页,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毛巾、围裙、笔、环保袋、美容镜,并将这些东西利用干部蹲点、走访群众等时机,免费发放给已婚育群众,并对群众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入户宣传。据统计,仅2010年,县人口计生委共发放宣传册、宣传折页、围裙、手提袋等宣传品达7.2万份,受教育群众达9万余人次。2010年,昭苏县财政专门拨款10万元,在县城滨河公园打造了以“倡导先进人口文化,培育现代婚育文明”为主题的首个人口文化园,充分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

随着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各项计生政策深入人心,该县农牧民的政策知晓率已达90%以上,群众婚育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孩也是接班人”成为昭苏各族群众的普遍共识。

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大力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的体制、内容、形式,才能把这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计划生育的舆论氛围。因此我们就是要从人们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把思想、道德、观念等内容融入到办实事的有形载体之中,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群众才能更好地接受,宣传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年3月

[2] 王荷琴.谈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J].大家健康, 2009.

[3] 姚序琴.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探讨[J].健康必读,2010.

作者单位: 835600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计划生育指导站

(上接第392页)

结果见表2

4 讨论

以上结果显示,在坚持临床护理课教学方法创新原则的前提下,采用模拟临床护理式病例分析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将创新教育的理论引入医学护理学职业教学过程中,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护理学生有亲临病人的感觉,增强了学习兴趣,易接受,同时,也扩大了基础知识及其它相关知识量,使授课内容丰富、形象、易懂,在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分析讨论中,应用所学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分析、推理的同时,加深了理解,对提高护理学生科学素质、创新素质和临床能力的培养有显著性结果。也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技术,对促进医学护理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护理教师队伍均有显著性效果。当然,在模拟临床护理式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一下几个原则。

(1)师生民主、互动的学习原则: 在模拟临床护理式病例分析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 “互动学习”,教与学相互启动,即双向教育。老师教了学生,学生学了以后又激发老师,不同于传统的单向教育。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至关重要。

(2)鼓励学生创新的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冲破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篱笆,用新异的方式处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坚持开放性原则:模拟临床护理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①在教学中,我们突出情境的开放性、自由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激发学生发散思维。②教学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教师的知识视野。③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

(4)设计问题的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凭借,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

(5)坚持实践的原则:注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要在学生活动和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

(6)坚持普遍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创新潜能不是少数人或者少数尖子学生才具有的,每位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其实他们都很聪明,只要我们正确引导,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成绩不好但他们的知识面是很广的,不爱学习,他们喜欢上网或看课外书,由此他们也获得了不少课本外的知识。

(7)对知识的重组、综合性原则:对知识“重新组合”和应用能力,就是学生把原来几种相关医学知识联系起来合成为一种综合知识,或者把一种知识拆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以新的形式将这些部分重新联系起来,成为具有新特征、新功能、新内容知识的能力。医学课程教学过程可以从学科课程内部的知识进行重组入手,引导学生,最终能够做到跨学科和跨出课程规定的内容去学习,把所了解和掌握的医学知识重新组合,融会贯通,从而内化为创新能力和临床能力。

参考资料

[1] 刘树言.创新教育是与时具进的呼唤[J].中等医学职业教育,2002,2:45-46

[2] 吴朝晖.教学的成功与教师的特征[J].卫生职业教育,2003,2:54

第7篇:新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近日河北省肃宁县付佐乡计生协、乡妇联在协会会员中招聘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妇女成为留守儿童的“妈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宫树桐 王胜)

金水区农村片医扮靓金水新农家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今年初从关注民生、关爱计生家庭的目的出发,由卫生局、人口计生委联手打造的河南省第一家农村片医进农家的为民服务的品牌。

在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中,金水区利用卫生部门的技术力量和计生部门的服务网络,建设农村片医,把健康送到农民手中。他们以原有的村卫生室和村计生室为依托,发挥卫生室的医疗技术优势和计生室宣传教育优势,从医院抽调75名技术骨干,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源,在全区35个行政村建立了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疾病防治、急诊急救、计划免疫、常见病普查、治疗康复、生殖保健、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知识普及、政策宣传等为一体的片医制度。

他们首先以村育龄妇女档案为基础,对全村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进行健康普查。其次,根据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及年龄段进行分类服务,对孕妇、老年人、长期病人和生活不能自理者每天随访一次,并为每户发放一张联系卡,片医们24小时为群众提供服务,变原来的坐诊等人为上门找人。

这样,既可随时掌握各家各户的生育节育情况,人口流动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又能及时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意见收集上来,促进了家庭发展能力的提高,拓宽了计划生育的服务空间,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又一桥梁和纽带。(刘洁 陈晓清)

睢宁县:满意计生在“三夏 ”

江苏省睢宁县人口计生局党组开展“下基层、助三夏、送真情、办实事”活动,要求全县人口计生干部职工助三夏、访民情、解民忧、释民惑,在全县开展“计生干部走进田间地头、把法律政策送到群众门头、把计生关怀植入人民心头”,推进人民满意计生建设。(刘炜)

鼎城区“三个结合”促“新风”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实行“三个结合”,加强婚育新风宣传教育。一是“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与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宣传相结合;二是“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与兑现计生优惠政策相结合;三是“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与优质服务相结合。(曾文杰)

睢宁县临空产业园积极推进计生宣教工作

睢宁县临空产业园计生办积极推进计生宣教工作。计生办制作计生宣传横幅悬挂在主要干道上,同时租用宣传车深入村组宣传计生知识,在园区形成了有声有色的宣传气氛。(王玉松)

确山县“计生书屋”为群众架起“幸福桥”

为了帮助群众了解计生知识,掌握实用技术,河南省确山县在全县建立起了“计生书屋”。“计生书屋”里存放有计生法律法规、生殖保健光碟;种植、养殖科技书籍等致富资料,深受群众的欢迎。(尤国胜)

付佐乡加大计生宣教力度

河北省肃宁县付佐乡今年以来通过赶大集、进村庄,向育龄群众宣传计生政策,发放计生政策手册,出动宣传车宣传、广播,营造出了浓厚的计划生育氛围。(宫树桐 王胜)

珠江社区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

如今,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珠江社区开展了以“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为主题的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使辖区100多户计生家庭受益。(徐达)

肃宁镇: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河北省肃宁县肃宁镇计生协积极开展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活动,计生协理事、部分会员每人负责帮扶一名留守儿童,签订帮扶责任书,明确帮扶内容、责任和义务。(宫树桐 李志)

姚集镇:“三情”服务暖民心

江苏省睢宁县姚集镇以育龄妇女健康检查活动为载体,“三情”推进优质服务暖民心。主动服务送温情,上门服务送亲情,超前服务送真情,引导育龄群众树立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张连平)

二七区:系列保险让计生户享受无限关怀

今年,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把为计生家庭免费购买生育关怀系列保险,作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全区近5000个计生家庭将享受到计划生育的无限关怀。

生育关怀系列保险主要包括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疾病保险、计划生育节育手术保险、农村计划生育独女家庭养老保险、计划生育母婴安康保险和关爱计生流动人口意外伤害保险等6个险种。为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需实施计划生育四项节育手术育龄夫妇办理计划生育手术保险。

截至目前,计划生育节育手术保险已经办理253人,投保资金954元;为女方户籍在二七区辖区且在二七辖区长期居住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已领取生育证且妊娠的健康女性办理计划生育母婴安康保险,母婴安康保险在办理生育证时办理。目前,已办理24人,投保资金960元。

为2000户农村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以及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办理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为1700户农村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办理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疾病保险;为500户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女家庭办理农村计划生育独女家庭养老保险;为流入二七区居住一年以上且纳入管理的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和双女结扎家庭办理关爱计生流动人口意外伤害保险,预计全区全年100人。(蔡建峰 熊建国)

肃宁镇:依托人口文化大院 促进生育文化建设

河北省肃宁县肃宁镇把人口计生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建立了人口文化大院,增设了图书阅览室,组建了新型生育文化宣传队,营造出了浓厚的新型生育文化氛围。(宫树桐 李志)

常德市举行“5・29”宣传一条街活动

近日,常德市在市城区步行街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隆重纪念“5・29”第十三个全国计生协“会员活动日”。(曾文杰)

肃宁镇举办校园主题故事报告会

河北省肃宁县肃宁镇计生协联合育英中学近日举办“成才先成人,爱国先爱校”主题故事报告会,邀请县“十佳道德模范”作报告,帮助青少年解除困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宫树桐 李志)

宏鑫社区开展计生宣传活动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宏鑫社区在计生知识宣传咨询活动中,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避孕药具等。(张崔)

肃宁镇计生“三夏”帮扶队暖民心

河北省肃宁县肃宁镇计生协组建“三夏”计生帮扶队,为计生女孩户、计生外出打工和贫困户联系收割机、化肥、种子等,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宫树桐 李志)

姚集镇全面加强生育文化建设

江苏省睢宁县姚集镇以创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示范镇为目标,打造宣传品牌,加大经费投入,全面加强生育文化建设。(张连平 高飞)

二七区:“四心”服务助推计生工作上台阶

如今,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亚星社区开展“四心”服务,助推计生工作上台阶。一是宣传教育“醒民心”;二是优质服务“暖民心”;三是维权服务“安民心”;四是利益导向“得民心”。(周彦红)

肃宁镇:“三帮扶” 助推计生户致富

河北省肃宁县肃宁镇大力开展计生惠民“三帮扶”活动,生产上实行惠民帮扶,生活上实行惠民帮助,生育上实行惠民关爱,帮助计生户实现少生快富奔小康目标。(宫树桐 李志)

常德市鼎城区计生协突出三个互动促进计生工作

常德市鼎城区计生协突出三个互动,一是在深化宣传上互动;二是在拓展服务上互动;三是在破解难题上互动,促进计生工作。(曾文杰)

确山县开展“计生国策进校园”宣传活动

今年以来,确山县人口计生委联合县教育部门开展了“计生国策进校园”宣传活动。在实施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宣传载体的基础上,举办以“人口与计划生育”为主题的征文及主题班会。(尤国胜)

付佐乡:“五公开”推进人口计生群众自治

河北省肃宁县付佐乡在推进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村(居)示范活动过程中,实行五个公开:即公开计划生育政策、公开奖励扶助政策、公开计划生育处罚政策、公开各项办事程序、公开计划生育服务内容。(宫树桐 王胜)

二七区:关爱女孩,为她们营造有利环境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郑飞社区在开展“关爱女孩”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兑现对计生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营造有利于女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王超)

付佐乡:出台新举措 关爱计生奖励扶助家庭

河北省肃宁县付佐乡计生协积极创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近日出台规定,凡享受国家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的老人去世后,其家属每户将得到300元抚慰金。(宫树桐 王鹏)

二七区:真诚关爱,优质服务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王胡砦社区举行了以“真诚关爱,优质服务”为主题的流动人口座谈会,邀请外来流动人口代表参加座谈,拉近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距离。(王爱莲)

肃宁县邵庄乡扎实开展计生服务“四到家”活动

河北省肃宁县邵庄乡计生办、计生协扎实开展计生服务“四到家”活动,婚前教育做到家,生殖健康知识教到家,优惠待遇送到家,致富技术传到家。(宫树桐 齐士奎)

睢宁县:用民意鞭策计生干部

睢宁县人口计生局注重用民意鞭策人口计生干部,根据人民满意度调查结果,鞭策人口计生干部职工,以民意民情为出发点,全面打造人民满意计生、人民满意机关。(刘炜)

二七区: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两非”行为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与二七区人口计生委联合药监局、卫生局、执法局等严厉打击“两非”顶风作案行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规范我辖区的药械市场。(彭跃元)

邵庄乡“四送”活动 关怀计生家庭

河北省肃宁县邵庄乡日前组织全乡干部开展“生育关怀”活动,通过送政策、送资金、送技术、送项目,帮助156户计生家庭解决了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宫树桐 齐士奎)

鼎城区重拳治理计划生育“重管村”

为巩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工作成果,鼎城区委、区政府重拳出击治理计划生育“重管村”。一是与省《条例》相结合,降低 “重管村”的门槛;二是职责细化,明确第一责任人;三是奖惩分明,实行责任追究。(曾文杰)

嵩山路街道关怀计生贫困家庭儿童

日前,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党工委不忘辖区贫困独生子女家庭儿童,筹集资金近万元购买学习、生活用品,对贫困儿童进行帮扶慰问。(杨阳)

确山县积极打造“阳光计生”

近年来,确山县在实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过程中,坚持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全力打造“阳光计生”。(尤国胜)

万里镇:加大投入,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大院建设

河北省肃宁县万里镇几年来先后投资80多万元用于新型生育文化大院建设,使其成为集培训教育、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场所,推动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开展。(宫树桐 刘剑飞)

鼎城区切实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扶助工作

为切实维护计生家庭的合法权益,鼎城区制定了《鼎城区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扶助制度实施方案》。对本区三级以上各等次的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除享受免费定点对症治疗外,每年还由区财政按不同等级安排生活扶助金。(曾文杰)

邵庄乡:经合组织助计生家庭致富

河北省肃宁县邵庄乡计生协在推进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中发挥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优势,在资金、技术、信息、用工等方面向计生家庭倾斜,使很多计生困难家庭走上了富裕之路。(宫树桐 焦纯朴)

确山县组建“少生快富”联合体

为进一步推进计生家庭帮扶工作,确山县计生协组建“少生快富”联合体。在联合体内,计生户在农业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实行资金互助、技术互助、农机互助。(尤国胜)

万里镇 :蔬菜视频医院 服务计生菜农

河北省肃宁县万里镇计生协筹资帮助蔬菜种植专业村购买电脑、摄像头等,开通了农业信息网络视频服务系统,免费为计生蔬菜专业户提供病虫害的快速诊断与防治。(宫树桐 刘剑飞)

登封市多措并举加强计生宣教工作

今年以来,河南省登封市借助环境、阵地、活动、入户、媒体等宣传形式,投资近百万元,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传播新型婚育观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加强环境宣传。在登封市区高速公路下站口、市中心人口集聚地和少林路沿线更新中英双语图文并茂的大型立体计划生育宣传标牌23座,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利用公交站牌,新建宣传“关爱女孩行动”一条街喷绘21座,新建宣传“幸福家庭行动”一条街宣传喷绘11座;利用公交车体10台,移动宣传计划生育奖扶、优惠政策;全市325个行政村新刷写温馨悦目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2460幅。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对人口学校、人口文化大院、图书室进行再投入,增添教学设备、书籍、报刊等,使20%的人口文化大院达到三星级,60%达到二星级,100%达到一星级标准。三是开展集中宣传。在“双节”、“5・29”节日活动期间,市、乡两级组织计划生育集中宣传教育活动30余次。四是开展入户宣传。利用生殖健康进家庭服务活动,携带宣传资料,进门宣传,面对面讲解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各种计划生育政策等。五是借助媒体宣传。利用登封电视台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栏目,每日滚动播放计生标语口号及计划生育工作动态新闻。(景瑞芳)

河北乡:评选“好婆婆 好媳妇” 倡导婚育新风

肃宁县河北乡近日开展以“传承婚育文明,构建和谐计生”为主题的“好婆婆 好媳妇”评选活动,社会效果良好。(宫树桐 解红图)

睢宁县:“四个加强”推进机关单位服务管理

日前,睢城镇“四个加强”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管理契机,“四个加强”分别为:加强信息采集制度;加强信息通报制度;加强职工请假管理;加强工作督查推进。(徐岚 陈尚)

肃宁镇开展“关爱母亲,共享幸福”主题宣传服务活动,

河北省肃宁县肃宁镇计生办、计生协开展以“关爱母亲,共享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服务活动,开展生殖健康咨询活动,为贫困母亲每人发放救助金及生活用品。(宫树桐 李志)

二七区:“三进家庭”,倡导婚育新风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贾砦社区积极开展“三进家庭”活动,促进了计生工作的开展。一是优质服务进家庭;二是婚育新风进家庭;三是计生政策进家庭。(牛桂菊)

万里镇:深化计生群众自治 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河北省肃宁县万里镇在推进人口计生群众自治过程中,以维护计生家庭合法权益为目标,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给予计生家庭优先优惠和奖励激励。(宫树桐 刘剑飞)

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今年以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在总结多年计划生育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转变思想,创新思路,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促进人口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彭跃元)

万里镇抓“三环节” 推动关爱女孩行动

河北省肃宁县万里镇今年以来突出抓好宣传教育、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优惠政策落实三个关键环节,形成了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宫树桐 刘剑飞)

确山县计生协为计生家庭搭起“致富桥”

今年来,确山县计生协大力实施“帮农、惠家”工程,帮助计生户发展养猪、养鸡、蔬菜大棚等养殖和种植业。科学养种殖的开展,加快了计划生育家庭脱贫致富的进程。(尤国胜)

刘砦社区抓好文明拆迁

眼下,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刘砦社区在城中村改造中,对需拆迁的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到文明拆迁。(史春莲)

邵庄乡对计生专干进行专业培训

河北省肃宁县邵庄乡为了提高计生专干业务水平,近日对全乡28名计生专干进行了专业知识的辅导和培训,包括计生信息的采集、核对、变更和上门随访技巧等。(宫树桐 齐士奎)

确山县积极为计生干部“充电”

近日,确山县人口计生委举办了“信息化知识”大比武,为计生干部“充电”。此次“大比武”主要就计算机系统知识、网络基础及运用、常用办公软件、人口信息管理软件进行考试及现场操作。(尤国胜)

邵庄乡:开展“贫困、留守计生母亲温情援助行动”

河北省肃宁县邵庄乡近日开展“贫困、留守计生母亲温情援助行动”,由乡计生办、河北华斯共同捐赠的爱心款送到了贫困、留守计生母亲手中。(宫树桐 于东来)

睢宁县经济开发区实现人口文化阵地全履盖

睢宁县经济开发区高度重视人口文化阵地建设,加大投入,积极开展人口文化阵地建设,力争实现人口文化阵地全覆盖。(丁义威)

万里镇“生育关怀 优质服务”活动进农家

河北省肃宁县万里镇计生办积极开展“生育关怀 优质服务”活动,组织计生干部和医务人员深入农户为育龄群众宣传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相关知识,免费为育龄群众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宫树桐 刘剑飞)

二七区:利用手机短信宣传计划生育

今年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航海社区为进一步提升对辖区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服务,将辖区所有育龄妇女手机号码均输入电脑,组建手机信息平台进行计划生育宣传。(张振杰)

河北乡“五心”服务暖人心

河北省肃宁县河北乡开展舒心、耐心、知心、爱心、真心“五心”服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受到育龄群众的欢迎。(宫树桐 解红图)

二七区:远离出生缺陷开展关爱行动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工人路社区邀请专家对辖区育龄妇女进行孕育知识和生理生殖健康讲座,并免费发放防止胎儿出生缺陷药品。(陈静)

河北乡:强化村级计生队伍建设

河北省肃宁县河北乡从“强基固本、夯实基础”做起,坚持人口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力争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村级人口计生队伍,为人口计生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队伍保障。(宫树桐 解红图)

二七区:开展心理阳光关爱行动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蔚蓝社区开展了“心理阳关关爱行动”,把内装有 “心理健康知识小册”的计生宣传袋送到辖区育龄妇女家中,同时开通了家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周春峰)

河北乡三项措施打造和谐计生

河北省肃宁县河北乡坚持以人为本,抓好计生宣传,实行阳光计生,通过公开计生奖励标准、设立举报箱等,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保证计生工作公正、透明,推进和谐计生发展。(宫树桐 解红图)

嵩山路办事处为孤寡老人送关怀

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黄岗寺社区筹措资金,为辖区孤寡老人送去白糖、饮料等防暑降温物品,受到群众的欢迎。(郭彦松)

岚山镇:开展关爱女孩活动

睢宁县岚山镇计生办深入开展关爱女孩活动,强化“三个到位”:宣传到位;组织到位;政策到位。(沙龙 孙波)

确山县留庄镇组建计生流动办公室

日前,确山县留庄镇计生办组建了“计生流动办公室”,深入到群众家门口办理计划生育证件和手续,深受群众欢迎。(尤国胜)

肃宁县肃宁镇三措施推进“阳光计生行动”

河北省肃宁县肃宁镇计生办坚持“统筹人口发展,构建和谐计生”理念,开展以政务公开带动“阳光管理”、以民主评议推动“阳光服务”、以社会监督保障“阳光维权”的阳光计生行动。(宫树桐 李志)

嵩山路办事处“7・11”宣传突出“四个结合”

为纪念“7・11”世界人口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突出“四个结合”,即与优质服务相结合、与婚育新风进万家相结合、与幸福家庭行动相结合、与生育关怀相结合。(李小丽)

睢城镇:开展流动人口专项清理

近日,睢宁县睢城镇被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列为流入人口监测镇。睢城镇召开专题会,要求各村(社区)、镇直相关单位严格按照流入人口专项清理工作计划,切实做好流入人口专项清理工作。(陈尚)

河北乡:营造关爱女孩社会氛围

河北省肃宁县河北乡充分利用婚育新风宣传栏、人口学校等宣传阵地,宣传男女平等的婚育观念,加大对“两非”行为的查处力度,营造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宫树桐 解红图)

嵩山路公开招聘社区计生干部

近日,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逸园社区、珠江社区等社区开展新一轮计生干部招聘工作。此次招聘突出三个特点:招聘条件贴近计生工作实际,考试内容紧跟新形势,录用机制更公正。(赵向文)

河北乡:三结合助推婚育新风进万家

河北省肃宁县河北乡在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与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相结合,与移风易俗活动结合,与提供优质服务结合,促进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开展。(宫树桐 解红图)

嵩山路街道开展计生业务知识考试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计生业务知识测试,进提高辖区基层计生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为今后的计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荆志涛)

确山县留庄镇“一村一课”普及计生知识

为了普及计生业务知识,近日,确山县留庄镇开展了“一村一课”活动,把人口计生专题知识通过“一村一课”的形式送到所有行政村,力争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当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及政策。(尤国胜)

第8篇:新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关键词】 回族;青年男工;早婚早离;羊绒纺织厂

一、回族青年男工的“早婚早离”问题

男性青年工人是我国一个基数庞大的群体,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14-35岁的男青年约为23260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18%,占青年人口的51.24%。在宁夏,从事羊绒纺织工业的回族男青年是工厂劳动力的主力军,青年工人不同于青年农民工,因为这些工人并不都来自于农村,也有一部分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普遍特点是高中毕业18岁左右便参加工作,现阶段都处在26岁左右的适婚年龄,然而高的离婚率成为了这些工人们家庭经历的一大特点,很多年轻回族男工早婚早离,甚至多婚多离。

离婚,是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Z责任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无毛绒、绒条、羊绒纱、羊绒制品的生产及国内外销售。总部位于L市羊绒工业园区,占地面积242亩,建筑面积59000多平方米,是L市最大的羊绒产业公司。Z羊绒纺织厂现有车间工人5292人,男女比例约为3:7,回汉比例7:3,未婚员工占员工总数17%,已婚员工占83%,离婚丧偶员工占0.6%。笔者通过单独调查纺纱车间得知,该车间共有工人337名,其中男性51人,女性286人,所有工人当中,有过离婚经历的约为52人,其中男性8人,女性36人。男性多在19-21周岁结婚,女性多在17-19周岁结婚。“谁又离婚了”早已是工厂里习以为常的聊天话题,总体结婚年龄小,离婚率高,婚龄短,成为了这些工人婚姻家庭生活的一个特色,某些未婚的男工看着工友的婚姻失败,听着让人高兴不起来的离婚故事,慢慢的开始抗拒结婚。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回族青年男工的婚姻往往显得简单仓促,不堪一击,令人叹息。

二、回族青年男工“早婚早离”的原因

1、早婚关系的脆弱性

关于回族的早婚问题,国内有很多学者做过大量研究。早婚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历史现象,现在所谓的早婚概念是指早于《婚姻法》男22岁,女20岁的规定,回族社区因为其传统保守的宗教文化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家庭文化的独特性,在现如今也保留了很多早婚的习俗。而这样的习俗逐渐的与当代青年人思想与生活出现了对立与冲突,以至于成为了婚姻问题的根源。车间班长马某早在19岁就结过婚,20岁有了一个女儿,但是结婚两年之后便离了婚,原因是感情不和。肖芒在研究云南滇中纳古镇回族婚姻中指出,当地回族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感情基础薄弱,很多人即使订婚后发现对方的问题也会碍于面子毅然选择结婚,但最终导致感情破裂,具体表现在:一是年纪较小就结婚,婚后没有感情、二是认识不久就结婚,双方缺乏了解、三是感情基础薄弱,夫妻之间缺乏信任。[1]

在L市回族传统婚姻当中,婚姻合法性的认可基于严肃的宗教仪式,即结婚时阿訇为新婚夫妻念的“尼卡哈”(婚约),从相亲、提亲、定亲到结婚仪式,只有完成了“尼卡哈”才可以得到回族家庭与社区的认可,在早婚过程中,很多年轻男女并没有到法定婚龄,所以也就没有民政部门的结婚证,但也不会影响到“尼卡哈”仪式的进行,在家族长辈看来,仪式结合的完成就已经足够,从此之后的婚姻关系应该是受到承认与尊重的,仪式带来的宗教约束力可以让新婚夫妻尊重彼此,更重要的是尊重 “婚姻”这样一个神圣而严格的人生过程。但是随着青年男女的思想多元性增加,宗教仪式带来的神圣感逐渐淡薄,对财产意识、法律意识和个体意识的理性思考远远超出了宗教带来的家庭使命感,所以在早婚关系中,夫妻二人处理生活中的矛盾时,并没有去认真思考到其婚姻本质上的宗教责任性,本来就没有结婚证的两人会认为自己并没有获得法律意义上的认可,离婚也就没有以前那样与宗教要求产生对立,导致很多年轻夫妻说离就离。

2、婚姻交易中筹码与赌注

婚姻在纺织厂男工口中往往是一种有交易性质的经济行为。笔者对纺纱车间挡车工群体经过简单询问,被访谈目前每月工资约在3300元左右,在中Z厂做工2-3年,对于自己的收入,多数人表示不太满意,多数未婚的男工人表示低工资是导致自己不想结婚的主要障碍,对于低工资导致的婚姻压力问题,一方面是房屋,一方面还有彩礼,在对多数人的访谈中,彩礼很多次被提了出来,所谓彩礼的具体数目也被家乡各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所规定,在这些男工的口中,彩礼,房子,车子等这些婚姻所需物质都成为了悬在头上的巨大压力。

婚姻P系实质是一种文化契约关系,内含着两个家庭,以及男女双方的社会交换,施特劳斯认为,婚姻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交换,婚姻交换原则是社会交换和家庭之间联姻的保证。交换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但在当代婚姻关系中,附着在交换原则上的物质符号多了起来,房子,汽车,以及家庭资源所有权的归属,都让这种交换有了交易的味道,虽然物质财富与婚姻家庭的嵌套关系早已是人类社会的文化传统,但在个人利益本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婚姻的基础从“家庭至上”走向“社会至上”,[2]家庭的选择带有目的性与功利性,让收入较低阶层面对了更大压力,所以当社会交换成为社会交易之后,婚姻是一个具有巨大风险的投资行为,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不亚于是一种赌注,但是自己掌握的微弱筹码让自己容易输的同时也输不起,离婚往往成为了失败的结果,失败之后也难以收回成本。

第9篇:新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2001年总人口已超过10亿人,其中劳动人口超过4.05亿人。印度的人口年增长率1991年为2.03%,1998年为1.68%(注:(印)塔塔服务公司:《1998~1999年度印度统计年鉴》第45页。),这意味着每年新增劳动力700万人(劳动力参与率1997年为41.8%)(注:(印)塔塔服务公司:《1998~1999年度印度统计年鉴》第161页。)。因此,就业问题是印度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印度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了持续的努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印度经济发展与就业问题

独立50年来,印度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印度经济仍然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就业问题仍然未能较好解决。印度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是消除失业和向千百万无业者提供有报酬的就业机会。然而,50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这一目标未能实现。如1951年印度的失业人数仅为330万,到1990年已上升为2800万(注:鲁达尔·达特:《印度经济》1996年英文版,第10页。)。这意味着在这期间印度经济发展未能吸收同期正常增长的劳动力,更不用说减少积压的失业人数。印度未能在解决失业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起主导性作用的因素,一是人口及劳动力过快增长,超过了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新增就业机会;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本——技术密集化趋势,导致经济增长加速而就业机会相对减少,进一步加重了就业压力,使印度的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失业问题的社会经济后果也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影响之一是加重了印度社会的贫困问题。贫困问题是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严重而又长期存在的问题。虽经独立后50年的发展,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全印度人口的比例仍然很大,例如,1992年这一比例为41.7%,即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总数达3.548亿(注:鲁达尔·达特:《印度经济》1996年英文版,第318页。)。据有关资料分析,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失业或就业不充分。因此,解决就业问题与消除贫困问题是紧密相关的。虽然印度解决就业问题的效果并不理想,但50年来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付出的持续努力却不能说没有作用。如果没有长期持续的努力以解决这一问题,今天印度的失业和贫困问题会更加严重。

(二)印度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印度的就业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发展问题,它是由印度市场经济的欠发达所造成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只能是加快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方面仅仅依靠市场经济运行的自发性作用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主体的政府可以发挥极为重要的能动作用。独立以来,印度政府为解决就业问题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重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管理和控制作用,把国家置于引导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度政府一方面发挥“企业家”作用,直接参与并调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发挥经济调控者作用,通过编制实施经济计划,颁布法令、政策,利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印度市场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注:参见陈继东著:《独立后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9~43页。)。可以说,如果没有50年来印度政府的这种双重作用,印度经济是不能取得显著发展和进步的。换言之,印度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就业压力,印度政府的促进作用功不可没。

第二,印度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从印度这一人口大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从印度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人口大国的国情出发,印度政府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十分强调发展中小企业,发挥中小企业劳动密集的特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印度大规模工业化进程从“二五”计划开始,也就在这个时候,印度政府颁布相关政策,为小型企业保留了部分行业领域,不许大型企业参与经营,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所吸纳的就业人数亦显著增加,从1979~1980年度的670万人扩大为1997~1998年度的1670万人,增长约1.5倍(注:(印)塔塔服务公司:《1988~1989年度印度统计年鉴》第84页。《1998~1999年度印度统计年鉴》第91页。),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

第三,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强调控制人口增长规模,取得一定成效,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印度政府从“四五”计划开始重视人口问题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经过近20年的努力,印度的出生率已从1961~1970年的平均41.2‰下降为1981~1990年的平均32.5‰。印度人口增长率也相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从1971年的24.8‰下降为1991年的23.8‰,1998年估计人口年增长率为1.68%(注:(印)塔塔服务公司:《1998~1999年度印度统计年鉴》第45页。)。人口及劳动力增长规模控制,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

第四,大力推行各种就业计划,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减轻就业压力和消除贫困。

二、印度的就业计划及其措施

大力推行各种就业计划,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是印度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尽管这些计划的实施结果与预期目标还有差距,但积极作用是应予肯定的。

(一)经济发展计划关于扩大就业的安排

失业和就业不充分是印度贫困的重要因素。因此,从一开始起,印度的经济发展计划就把实现充分就业列为经济计划的重要目标。

“三五”计划明确规定经济计划的长远目标:“最大限度地增加生产,充分就业,实现经济平等和社会公正,这些都是目前条件为人们所接受的计划目标。它们实际上并不是不同的概念,而是国家须致力实现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目标,这些目标没有哪一个能在排除其他目标的情况下实现,发展计划必须对所有目标给予均等的重视(注:印度政府,计划委员会:《第一个五年计划》第28页。)。”印度经济计划的制订者认为,增加投资就会带来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加,因为当国民收入随着投资的扩大而增加时,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自动提高,就业便会扩大。因此,在印度的第1个五年计划至第5个五年计划中,虽然增加就业一直是这些五年计划的目标之一,但在每一个计划里却找不到为每个经济部门和地区所专门拟定的就业计划,以便一方面促进就业,另一方面增加国民收入。之所以出现这一弱点,在于计划的制订者未认识到只有在选择了适当技术的情况下,投资和国民产值的增加才能相应创造出更大的就业。其结果就是五年计划关于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落空了,失业率随着一个计划接着一个计划持续增加。例如,“一五”计划结束时,失业率仅2.9%,失业人数为530万人;“二五”计划结束时失业率上升为3.6%,失业人数增加为710万;“三五”计划结束时失业率进一步上升为4.5%,失业人数达960万(注:鲁达尔·达特:《印度经济》1996年英文版,第350页。)。

“六五”计划在就业政策的序言里承认:“在就业方面,情况远远不令人满意。过去10多年来,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的人数大大增加。因此,我们的就业政策应当包括两个主要目标:通过提高有偿就业的增长率来减少就业不充分和减少通称为公开性失业的经常性失业。”“六五”计划开始时的失业总人数为1200万,“六五”计划预计在1980~1985年间将新增劳力3430万,计划新增就业3430万个,到该计划结束时的失业总人数仍为1200万。“六五”计划的就业目标总体上得到实现,到1985年3月第7个五年计划开始时,失业总人数为920万(注:但印度经济学家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失业总人数为1390万。见鲁达尔·达特:《印度经济》1996年英文版,第352页。)。

“七五”计划改进了计划方法,在计划方案中列出了各部门设想的就业增长指标,并预计在该计划期内的4756万个标准人/年的就业总需求中,有4036万个可望得到满足,即就业年均增长率为3.99%,那么,到“七五”计划结束时的失业率将仅为2.1%,失业总人数为722万。但鉴于80年代期间,劳动力一直在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长,而就业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55%,因此,失业人数增加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

“八五”计划开始时印度的失业总人数为2800万左右。“八五”计划估计在1990~1995年间将新增劳动力3700万。因此,“八五”计划文件把该计划期间的就业增长率定为3%,以保证就业目标的实现。“八五”计划的前三年,就业人数增加了1878万人,这使1992~1995年的就业年增长达2%,但仍低于计划的年均增长率。“九五”计划把在增长过程中创造充分就业机会列为计划的一个基本目标,强调在高失业率和就业不足地区集中发展更多劳动密集型项目、部门和技术。同时,鉴于失业率很高和临时工不断增加,“九五”计划决定实施一个国家就业保障计划来增加穷人的就业机会。(注:印度政府,计划委员会:《第九个五年计划建设报告》(1997~2002),转引自鲁达尔·达特:《印度经济》1998年英文版,第868~874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计划是印度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主要工具,在每个计划的文件中都把实现充分就业列为基本目标。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政策上的问题,前5个五年计划未对各部门、行业的就业增长作具体规划,而依赖于经济增长自动增加就业机会,其结果是导致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从第6个五年计划开始,计划文件对总的扩大就业目标进行了按部门的分割性规划,并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项目来增加就业,收到了一定效果,有助于减缓失业压力。但是“七五”计划和“八五”计划中都存在就业平均增长率高估的问题,实际就业年均增长率不仅低于计划指标,同时也低于新增劳动力的年增长率。这样,印度失业的总人数仍在不断扩大。尽管有这种问题,但总的失业率未出现明显上升,还略有下降,应该说经济计划对扩大就业所做的安排和相应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总的看来,解决就业问题仍将是印度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个长期目标。

(二)乡村发展计划关于扩大就业的安排

印度政府还通过实施各种乡村发展计划来增加就业,因为印度最主要的失业者分布在广大的农村。而要促进广大乡村的发展和消除贫困,给农村广大无业者或就业不充分者提供有偿就业机会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因此,印度从第4个五年计划开始,就陆续在不同地区,不同范围内实施了多种乡村发展计划,以促进增加就业。需要指出的是,乡村发展计划是一种综合性计划,它包括乡村和安全饮用水、道路设施建设等项目,还包括在乡村开展扫除文盲和进行技术培训、扩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等内容,而不仅仅是安排有偿就业。在此我们主要对乡村发展计划中关于扩大就业的安排进行分析。

70年代初,印度政府设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来制定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该委员会提出了农村电气化、修建公路和农舍及小型灌溉工程等方案,以缓解农村的失业和就业不充分。该委员会还建议,应当最优先实施农村服务中心的计划,因为该计划有助于向工科大学生和技术人员提供就业或自我就业的机会。在1973年该委员会的报告发表以后,印度政府为提供就业和缓解就业不充分而实施了以下措施:1.农村工程计划。该计划以修筑永久性民用工程为重点,以此来缓解实施该计划地区的落后状况。2.边际农和农村劳动力计划。该计划是对农村的边际农等贫困家庭发放专项贷款,使之用于饲养家禽、养鱼、养猪和从事园艺之类的辅行业,扩大自我就业。3.小农发展机构计划。该计划通过相应机构向小农提供专项贷款,帮助他们采用最新技术开发农业的精耕细作和多种经营活动,以此减少季节性就业不充分。4.综合旱地农业开发计划。该计划开展土壤保护、土地开发和水利等永久性工程。这些计划项目是劳动密集型的,据估算,每投资1000万卢比,就可为大约1.5万人提供就业,因此可为计划项目实施地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5.农村服务中心计划。该计划是向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和文凭持有者自谋就业提供援助,帮助他们在农村建立车间,从事农业机械的安装、维修、设备和零部件供应等等技术服务工作。援助对象主要是机械、农业、电机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6.地区发展计划。该计划带有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性质,它涉及到在10个大型灌溉工程地区建设足够的公路、综合市场等基础设施,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也相应增加就业。7.为农村就业的现金计划。该计划对包括治理水土流失、小水利、土壤保护、造林、防洪、垦荒、养鱼业、饮用水和道路建设等各种劳动密集性和生产性的农村发展项目提供资金,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该计划规定,在每个区设立的一个项目要向100人提供在一年里平均持续工作10个月的就业,同时,与当地发展计划相一致,每个项目要生产具有耐用性的商品或建立永久性的资产。上述各种农村就业计划在70年代中期(即“四五”计划期间),仅中央政府就耗资17亿卢比,但效果并不显著,因为这些计划的缺点是“应急”性的和地区性的,缺乏总体规划和持久性。它们可以暂时性提供一些就业机会,项目完后失业或就业不充分又恢复了。

1977年,印度政府所积累的缓冲储备粮达2000多万吨,印度的粮食自给基本实现。在经济学家建议下,印度政府制定了以工代赈计划,即用粮食来支付生活低于贫困线以下的人的劳动工资。该计划的目的在于:一是为农村地区的人们提供有偿就业的机会;二是增加生产和提高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新创社会财富,加强基础设施;三是利用过剩的粮食,开发国家的人力资源。该计划的实施方式是:政府用粮食来支付在该计划项目中就业的全部和部分人的工资。中央政府以粮食的形式分配给各帮政府,以资助邦政府承担的正在进行的计划项目或一些特殊项目的资金,并授权由乡村自治会之类的基层权力机构来具体实施该计划。

印度中央政府在1978~1980年间分配了270万吨粮食给以工代赈计划。计划实施的效果是:受益者中70%以上是劳动家庭和农村人口中的最贫困阶层;各受益家庭的收入增加了17.17%;就业总共增加约10.9%,每户就业的平均人日数从计划实施前的403个提高到实施后的447个;创造了一大批基础设施性的项目,以工代赈所占比重为60%。以工代赈计划的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印度政府决定继续在更大范围实施。从1980年10月起,以工代赈计划更名为全国农村就业计划,由印度中央政府发起组织并提供50%的援助。该计划设想每年为失业者和就业不充分者新增30~40亿个人日的就业机会,计划所包括的项目有:饮水井、社区灌溉井、村储水池、小型水利工程、农村道路、学校和乡村评议会议事场等基础设施。在“六五计划期间,中央和邦政府实际支出资金183.4亿卢比,全国农村就业计划共创造就业17.75亿个人日,实现了162亿卢比的拨款指标和15~20亿个人日就业机会的预期目标。“七五”计划的拨款指标为248.7亿卢比,其中由中央政府支出125.1亿卢比,邦政府支出123.6亿卢比,预计总共创造14.45亿个就业人日。据“七五”计划前4年的资料,1985~1986年度至1988~1989年度共支出294.0亿卢比,已创造了14.77亿个就业人日(注:鲁达尔·达特:《印度经济》1996年英文版,第358页。)。可以说该计划的实施是较为顺利的。

印度政府还于1983年8月15日开始实施一个称为“农村无地劳动者就业保证计划”的新计划作为全国农村就业计划的补充。农村无地劳动者就业计划的资金完全由印度中央政府筹集。“七五”计划由中央部门提供174.4亿卢比资金,其目标是在此期间创造就业10.13亿个人日。“七五”计划前4年实际支出了241.2亿个人日。“七五”计划前4年实际支出了241.2亿卢比,共创造就业机会11.54亿个人日。

1989年4月28日,拉·甘地总理宣布实施贾瓦哈尔就业计划。该计划是由现存所有农村工资性就业计划合并而来,这也就意味着全国农村就业计划和农村无地劳动者就业保证计划为贾瓦哈尔就业计划所取代。在1989~1990年度至1993~1994年度的5年间,该计划总支出共1107.2亿卢比,其中用于小水利278.6亿卢比,占25.2%;用于乡村道路247.8亿卢比,占22.4%;用于村落和房屋建设166.0亿卢比,占15.0%;用于学校和社区场所86.8亿卢比,占7.8%;用于人工造林48.0亿卢比,占4.3%,其他项目280.0亿卢比,占25.2%。其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共建成水井44.7万个;村落49,478个:建房148万间;学校16.8993万所;乡村道路67.4万公里;饮水井48.9万个;村庄储水池32.9万个;人工造林65.5万公顷。(注:鲁达尔·达特:《印度经济》1996年版,第367页。)目前,贾瓦哈尔就业计划仍是印度政府所实施的主要的乡村就业计划。

(三)各种扶贫计划关于扩大就业的安排

贫困是一种社会现象,指的是社会中一部分人甚至不能得到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在印度,贫穷被界定为生活在最低生活水平之下的状况。许多经济学家和组织对印度贫困范围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尽管他们据以进行分析的方法和衡量标准不同,因而得出的关于印度贫困状况的看法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印度社会,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存在大量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即贫困是印度社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同时也都承认,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政府实施各种扶贫计划,低于贫困线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开始下降,但穷人的绝对数仍在继续扩大。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穷人缺乏财产基础;穷人受教育程度低因而收入也相应低;个人收入分配严重不均,等等。因此,消除贫困是一项涉及各个方面、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其中,解决就业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在印度政府所实施的扶贫计划中,都包括有关于扩大就业的安排。

提高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历来是印度经济计划的目标之一。“二五”计划说要改变低层人民的“状况”,“四五”计划又说要提高普通人和社会贫弱阶层的生活条件,特别是保证“就业和教育”。该计划还强调要实施“全国最低需求计划”以便改善较低收入阶层的条件。尽管如此,印度穷人的数量仍继续增加。1971年提出了“消除贫困”的口号,从此把贫困问题提到了政府议事的中心位置。“五五”计划指出:“失业、半失业以及大量生产者缺少资源基础,特别在农业部门,是贫困的主要原因。”“五五”计划提出,“将对失业、半失业和大规模的贫困问题发动一场直接的进攻。”(注:印度政府,计划委员会:《对“五五”计划一种有利的方法》,转引自鲁达尔·达特:《印度经济》1996年英文版,第323页。)“六五”计划为此目的制定了一个反贫困计划即“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农村综合发展计划的基本战略是,通过促进贫困家庭的自我就业,以便随着生产资料的转移,使他们得到收入,帮助他们跨过贫困线。该计划于1980年10月2日在全印5011个区开始实行,其主要措施是按逐级补贴的办法,即遵循穷者最先受益原则,对部落民补贴资本成本的50%,边际农、农业工人和农村手工业者占33.3%,小农占25%,通过对这些家庭的投资,帮助他们实现或增加自我就业。所需经费由中央和邦政府按50∶50的原则来分担。“六五”计划期间为该计划实际支出166.1亿卢比,受益者总人数1656万。

“七五”计划期间该计划使1820万户家庭得到援助,其使用经费331.6亿卢比。除此之外,由金融机构发放了537.2亿卢比定期贷款。这样,总共投入868.8亿卢比帮助1820万户受益者,其中45%的受益家庭属于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注:鲁达尔·达特:《印度经济》1996年英文版,第360页。)。1990~1991和1991~1992年度期间,该计划共支出391.9亿卢比,受益者为540万户,其中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占受益者的比重上升为51%(注:鲁达尔·达特:《印度经济》1996年英文版,第360页。)。

“八五”计划期间,通过加大对每户援助力度,帮助受援家庭跨过贫困线。具体措施一是把对每户家庭的投资额从过去的6000~8000卢比提高为12000卢比,二是实施“家庭信贷计划”,把金融机构对受援户的贷款额扩大为2000卢比~25000卢比,使之能够跨进贫困线。“九五”计划为了重新调整乡村发展计划的方向并加大其贯彻力度以减少农村贫困,“农村综合发展计划”的战略重点从个人受益转向群体受益,同时延长高投资水平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同时,援助的内容扩展为培训穷人的技能和技术改进以及提供适宜的基础设施(注:印度政府计划委员会:《第九个五年计划建议报告》(1997~2002),转引自鲁达尔·达特:《印度经济》1998年英文版,第868~874页。)。总的看来,扶贫计划中的扩大就业措施不同于就业计划,它是通过援助贫困户使之逐步具备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自我就业和最终脱贫。而就业计划则是为失业者安排就业机会从而使之得到收入。二者的区别在于,扶贫计划有“治本”的作用,而就业计划更侧重于“应急”。两类计划同时实施,可收相互补充之效。

三、印度的社会保障体系

市场机制具有巨大的能量,但也有先天的缺陷和不足,对于它带来的利益关系不平衡,必须由国家加以协调,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国家利用自己的权力对国民收入进行宏观调控,为普通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印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公共分配系统、社会保险措施、对农业工人的保障措施等三方面内容构成。

(一)印度的公共分配系统

印度的公共分配系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政府监督和指导下,由国家给予财政补贴,专门向低收入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零售商业系统,即平价商店。印度现有45万多个平价商店,遍布全国各地城乡,包括边远地区、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也都开设有平价商店。按照规定,当局向低收入居民发放购物卡,这些居民持卡可到平价商店购物。目前平价商店主要供应小麦、大米、白糖。食用油、布匹、煤炭和煤油等7种生活必需品,有的还供应茶叶、肥皂、火柴、食盐、豆类等重要生活品。为了保证这一系统的正常运转,印度政府每年拨出巨款进行补贴,仅粮食补贴一项,中央政府的支出已从1991~1992年度的285亿卢比增加为1997~1998年度的750亿卢比,1998~1999年度达900亿卢比(注:印度政府:《1998~1999年度经济调查》第67~68页。)。为了对公共分配系统进行监督,还专门成立了消费监督委员会。印度的公共分配系统在实现社会公正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深受低收入平民百姓的欢迎。它既有利于低收入的消费者,也有利于生产者。因为通过该系统,一方面使低收入消费者获得平价商品,另一方面使生产者获得政府的支持价格和稳定的国家市场。

(二)印度的社会保险措施

印度的社会保险措施目前主要包括疾病、事故和养老方面的社会保险制度,其受益者主要是对工厂工人(20人以上的企业)和国家雇员,不包括小企业的工人和农业工人。其具体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法令中:

《雇员国家保险法》。1948年通过,其目的是向工人提供强制和捐助相结合的健康保险,为病、孕、伤工人提供医疗帮助,现金补贴,为死亡工人的亲属提供抚恤金,为接受保险者在死亡时提供丧葬费。《雇员准备基金和其他专款法》,1952年通过,主要内容是向企业雇员提供准备金、家庭养老金和保证金相联系的保险。《煤矿准备基金和奖金计划法》(1948年),专门解决煤矿工人的保险。《养老金支付条例》,1972年通过,为企业雇员提供养老金。家属抚恤金方面主要有《1971年煤矿家属抚恤金计划》和《1971年雇员家属抚恤金计划》。在生育津贴方面主要有《1961年生育津贴条例》以及各邦的相关立法。此外,印度先后颁布了100多个劳动保护方面的法规,涉及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劳动环境及人格保障等诸多方面,也是社会保险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农业工人的保障措施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