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合作社实践内容范文

农村合作社实践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合作社实践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合作社实践内容

第1篇:农村合作社实践内容范文

关键词:美国;农村合作社;经验借鉴

自1844年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合作社——英国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成立以来,合作经济在国外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发达国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已经十分发达,具有庞大的规模与组织体系和十分健全的功能,它们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各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拟对美国的农村合作社成长模式进行分析介绍,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启示与借鉴。

一、美国农村合作社概况

美国农村合作经济迄今已经有18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由于美国是以家庭农场作为基本的农业生产单位,所以农业合作社也称为农场主合作社。美国的农业部曾经给农场主合作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农场主合作社是由拥有共同所有权的人们在非盈利的基础上为提供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而自愿联合起来的组织。根据该定义,合作社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合作社由它的全体社员所拥有,其目的是为社员谋取共同的经济利益;合作社由社员民主管理,实行一人一票制;合作社是一种非盈利性组织,年终的盈余在扣除必要的公共提留后,按社员同合作社的业务交往量的比例返还给社员;社员要交纳或认购一定金额的合作社股金,但合作社对股金分红的比例进行限制,红利的年率不得超过8%;合作社主要为社员服务,对非社员的服务不得超过服务总量的50%。这些条件基本上体现了国际上通行的合作社原则。美国目前有农业合作社3800多个,其中包括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和其他类型的合作社,入社会员为400万人,每6个农场主就有5个参加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年营业额2500万美元。

美国的农场主合作社按合作内容,可分为销售合作社、供给合作社、其他服务合作社及信贷合作社等。实际上大多数合作社兼营供、销和提供有关服务业务,因此前三类合作社无法严格分开。现有的近4000个合作社中,如果按供应、销售和有关服务的营业额占本社营业总额50%以上划分标准,其中52%是销售合作社,36%是供给合作社,其他服务合作社占12%。

二、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特征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还出现了一种被称作“新一代合作社”的模式。这种合作社最早出现在美国北达科他州,后来迅速发展到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加利福尼亚、南达科他等州。所谓的“新一代合作社”具有以下一些制度特征:

传统合作社往往是以销售初级农产品为主,而新一代合作社是以创造农产品附加值为主要战略。

由于实行附加值战略需要对生产和销售进行大量投资,因此农民必须承购大额股金,通常每个社员承购股金在5000-15000美元。这些钱必须事先支付,以便束缚社员和确保股金基数。

股金额度和交售农产品数量相联系,一个社员必须承购与其交货量相应的股金。每一股的金额,根据原材料加工数量与总投资之间的定额来计算。

如果社员不能够提供合同规定数量和质量标准的产品,合作社将从市场上购买这些产品,并按市场价格计入社员账户。

社员资格不开放。在传统合作社原则下,社员资格开放意味着任何一个生产者都可以通过交纳少量股金加入合作社,而且他们向合作社出售农产品的数量不受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社需要拥有足够的设施余地,以便接受额外的成员和产品,但却导致了加工能力和产品供给过剩,经营效益下降。新一代合作社根据合理的经营规模确定资产总股本和接受社员的数量,并按社员持股数量确定其产品限额,因而能够保证合作社在高效益的情况下运行。同时,社员股份在得到班子会批准后,可以交易。因此存在一个股份市场,它们的价值依据人们对合作社绩效的预期而变动。

由于股份是可以交易的,因此整个股本具有永久性(在传统合作社中,由于社员退社自由,因此股本不稳定),这样银行就能提供条件优惠的贷款。

社员资格不开放和股份可以交易,意味着净资产值在已分配和未分配资本中的组成比例并不重要,未分配基金在交易市场上被股份价格资本化。在现实中,大部分新一代合作社并没有多少未分配的净资产值。

如果经营规模要扩大,就出售更多的股份(集资),首先是卖给已有的社员,然后再卖给其他农民。

如果在经营规模不扩大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资本(如技术更新等),则社员被要求按其交货量比例增加股金。对农民来说这样的额外投资是合理的——如果他们反对,那么他们的股份就会下降。

为了避免合作社被一个社员独占,有些新一代合作社对每一个社员可以拥有的股金数量进行限制。

利润作为惠顾者退款分配给社员。由于社员投资和交易数量成一定比例,因此红利也与社员持股成比例。几乎所有的退款都是现金支付,只留很小的数量作为储备。

有时候合作社也向社区出售优先股,但对优先股有8%的利率进行限制而没有投票权。

理事会由社员在其中间选举产生,合作社实行专家管理,一切重大事项都要经过可行性研究。由于新一代合作社以创造农产品附加值为主要目标,因此农民的销售收入在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支付账单中的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了61%,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合作社对农民的吸引力。

三、美国农村合作社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总结和借鉴美国农业合作的经验,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道路,有助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建立健全合作经济法律体系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的社员组成的,本身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尤其与大型股份公司相比,往往处于弱者的地位。因此,必须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国家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鼓励和支持,以有利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的特定行业或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合作社的立法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如果我国不能从立法上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做出明确的界定,那么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就无法确认,国家对合作社的各种政策就不能得到真正落实,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不可能健康的发展。美国在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无不率先制定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农村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虽然没有完整的合作社法,但它的很多法律都涉及到了农场主合作社。我国应借鉴美国农村合作社的立法经验,及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历史传统,适应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合作经济法律体系。

(二)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

美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方法为手段,基本上都沿用了股份公司的管理方法,实行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分权制。而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存在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运作不规范的现象。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该借鉴美国农村合作社的组织管理经验,逐步完善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坚持为社员服务的宗旨下,完善民主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完美结合。美国在坚持传统的合作经济原则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对传统原则有所创新。美国在遵循按交易额分配的同时,适当增加了按股分配的比例,并严格限制红利的年率不得超过8%。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模式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再造很有借鉴意义。

(三)建立完善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系统决定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结构功能统一律”,即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稳定、完善的结构决定了功能的全面性。有效的组织体系能产生1+1>2的系统效应。组织结构是衡量一切组织机体运行效率的主要标志。美国的合作运动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合理的组织结构。这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宏观排列的有序性、微观运行的效率性和总体行为的公正性特点。

1、宏观排列的有序性。美国的合作运动已经在现实经济中形成合作社三级组织结构模式。即基层合作社、地区联合社及全国总联盟。在合作组织由小到大的形成过程中,权力与控制力也逐渐上移,离开基层社和社员。

2、微观运行效率性。合作社的各层次和各层次内部的具体经济组织运行是高效率的;合作社组织中的三个层次具有不同的职能,分工明确;合作社各层次内部的具体运营组织和企业专业化。

3、总体行为公正性。美国的合作社的组织结构透明度高,从而形成社员资格管理制度与利益分配上的公正性,即自由进入、民主管理、利益分配(按来源即交易额、股金与劳动量分配)(王济光,1989)。但是,目前我国仍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四)政府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有效的政府支持则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美国的实践表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顺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鼓励和支持。美国政府积极协助组建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制定法律保护合作社的发展,还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各种优惠,如税收优惠、信贷优惠等。由“民办官助型”转化为“政府主导型”的过程,是我国国家和合作社关系的演变历程。我国政府应及早实现角色的转换,从原来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事无巨细的管理转换为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我国可采取适当的产业倾斜政策,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局等方面体现出对农村合作经济的支持。与此同时,我国也可以效仿美国政府的做法尽早出台相应的合作社法,并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财税和信贷政策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何慧丽.美国合作社印象[J].中国合作经济,2007(3).

2、贾英杰.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3、张胜文.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

4、R.科斯,A.阿尔钦,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第2篇:农村合作社实践内容范文

【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 合作银行 转型过程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服务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民自主管理经营的金融服务组织,在农村社会生活当中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变为合作银行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进行转化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型的起点

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型的起点实际上就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对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提出的要求。

第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已经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工作提出了改进负债业务,扩大资金融入渠道的要求。在以往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历程当中,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村民集资投入的股份。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农业生产需要引进的技术设备逐步增多,农民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当中,希望能够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而较少的村民集资显然不能胜任这一要求。第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产业务明显具有规模狭小,盈利能力偏低的特征。由于以往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主要集中于乡村,资金的贷方规模相对较小,因此盈利能力有限,不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和扩大再生产所必要的资金支持。第三,以往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内容显得过于单一。农民在获得更多的收入之后往往希望通过一定的金融服务机构获取更多的金融服务,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而传统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往往不能提供这些服务。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转型路径

经过前文分析,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型的起点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业务经营范围,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和金融服务的需要。这一起点实际上也构成了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型的重要背景。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型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形成符合广大农民利益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转型路径。

业务转型过程。业务转型应当成为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型的基本过程。业务转型需要直接改变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金融服务业务内容,并开拓金融市场发展所需要的业务内容。

首先,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当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在负债管理方面同现代银行接轨。我国传统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管理过程当中,主要吸纳所在乡镇的农民的个人存款,这种负债业务管理模式明显具有行政管理之下形成的条块分割的特征和封闭性特征。转型过程当中,应当努力将农村社会经济体系当中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纳入主要的负债业务来源,同时应当努力提高合作银行对非农资本的吸纳能力,保证转型过程当中具有比较充足的资金来源。

其次,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当努力开拓范围更广、形势更加多样的资产业务。信用合作社转型过程当中的资产投放业务改革,应当着重突出农村信用合作社原有的特色。根据我国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农业市场化水平逐步提高的客观现实,沿着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农业产业链和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客户,将资金沿着产业链逐步投向利润更广的非农产业。在农业产业化逐步加快的今天,农产品逐渐走入市场而产生的农业产业链和农产品供应链,已经逐步将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城市的非农产业经营结合起来,农业生产的地域联系将更加广泛,因此合作银行将拥有更加广阔的资金贷放市场。

最后,合作银行应当拥有更加丰富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形成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资金运营水平要求逐步提高的必然结果。当前农业现代化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需要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商业结算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咨询服务等环节,提供更多的支持。合作银行应当努力吸纳更多的现代金融人才,为合作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转型过程中的管理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化过程中要完成的核心工作之一。农村信用合作社原本的管理制度往往受到行政力量的影响,而显得相对僵化,服务内容十分单一,在转型过程当中,应当努力形成良好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

以公司制和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实践过程当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公司制企业具有法人主体、地位独立、有限责任制度和管理体制科学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化成农村合作银行之后将面临城市金融机构的竞争,因此形成更加规范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合作银行面对市场竞争时的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农村信用合作社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当中,应当首先明确自身的独立法人地位,减少地方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对信用合作社的贷款经营的干扰能力,保证新成立的合作银行能够独立地开展业务,决定自己的经营发展方向。同时,在建立合作银行的过程中,应当着重保证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具有监督有力、管理科学的特征,现代企业制度在管理方面的一大突出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所有者掌握企业资金的所有权,但往往需要将资金的使用权和企业的经营权转交给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委托制度的形成是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化为农村合作银行的重要步骤。

同时,应当着重提高农村合作银行的公司治理能力,构建比较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员工激励机制作为其基础和基本内容,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约束机制的建立,对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的转化发展过程而言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意义。约束机制的构建主要体现于公司的监督管理机制的建设,而员工的激励机制在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过程当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力。我国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质量等方面相对于城市而言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这种劣势地位最终将直接降低农村信用合作社和转型之后的农村合作银行对优秀金融人才的吸引力,适当提高管理人员和金融业务人才的待遇将直接促进更多的金融人才流向农村,进入农村金融服务系统,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农村合作银行的转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农村合作银行的构建过程当中,应当形成更加明晰的产权结构,确保产权对公司经营管理的资源配置和监督约束机制能够形成。目前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主要由村民集资入股形成,股权结构相对单一,因此不存在难以进行管理和产权结构不清,所有者缺位等问题。但伴随着合作银行的建立,将形成比较复杂的股权结构,不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能力将受到考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民,农民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农业生产的不稳定又将直接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产权结构的建设工作应当在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型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关注。

转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遵循市场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转化路径,还应当努力把握其中的关键环节,将总体规划落实到转化的工作当中。

一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当尝试引进更加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设备,实现银行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原本的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的管理过程往往不具有规范的形式和方法,这不利于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了解相应的信息,从而给制定相关政策带来了很大不便。电子化的银行管理能够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财务工作和数据的透明化水平,同时更加迅捷的工作效率也能够为合作银行拓展业务,对金融活动的参与能力带来更加直接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应当规范银行的业务流程,保证银行能够在满足客户的各种需要的同时进行良好运转。在业务流程的调整和改进过程当中,应当改善以往农村信用合作社只重视前台服务,而缺乏比较良好的后台管理的问题。后台管理在银行提供各种表外业务和加强管理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促进意义。在继续做好前台服务工作的同时,应当努力建设更加完备的后台评估分析机构和后勤保障机构,评估分析机构是银行能够提供可靠的诸如信用评估、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估咨询等中间业务的重要保证。此外,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建设相关金融服务机构的过程当中往往缺乏相应的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不改变这种运作内容单一,服务环节欠缺的状况,就不能真正将农村合作银行的建设落到实处。

结语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转型能够更加直接地为我国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力支持,缓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由于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有限问题而产生的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消极影响。合作社的转型和合作银行的建设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立足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沿着科学的转轨路径,抓住工作的重点来实现。

第3篇:农村合作社实践内容范文

近年来,为努力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江苏省金湖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农委、农工部和镇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他们对活跃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金湖县政协及县政策研究室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一些粗浅思考和建议。

基本概况及经营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是在土地家庭承包基础上,立足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以农民为主体,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入社自由、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本原则,以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以增收为目标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

金湖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初始零星出现在2000年前后,迅速发展是从2008年开始的,截至2013年底,依法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17家,其中正常经营的约占三分之一,经营范围主要涉及粮食、水产、畜牧、水生蔬菜、农机服务等方面。从产业水平看,全县农业合作社种植面积约占85%、水产养殖面积约占90%、水生蔬菜面积约占95%。据不完全统计销售收入达到10亿多元。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五好”示范社1个、省级16个、市级30个、县级77个。

金湖县合作社经营模式有以下四种:一是规模大户、农村经纪人创办型。由种养、加工大户牵头发起,以“大户+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如老龙窝农副产品合作社、永祥种鸡专业合作社等,占总数的83%。二是村干部牵头型。由村干部牵头发起,以“村干部+合作社+农户”为运营模式,如湖滨水产专业合作社、吕良农副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等,占6.4%。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牵头发起,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运营模式,如久佳水稻专业合作社、金农村藕业专业合作社等,占3.7%。四是农技人员领办型。由农业、水产、畜牧、供销等涉农部门的技术人员牵头发起,以“农技人员+合作社+农户”为运营模式,如金塔粮食专业合作社等,占6.9%。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效应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引导农民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方式和载体之一,极具典型意义。

一是有利于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市场竞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解决了单个农户交易成本较高的弊端,通过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增加农户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和农业收入,较好地体现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优势。目前,县城有15家合作社产品直销店,23家合作社的67个产品进入超市,其中老龙窝合作社在华润苏果、乐天玛特超市设立产品专柜。兴全禽业专业合作社有社员256户,繁育基地2000多平方米,电动孵化箱26台,孵化摊床200平方米,带动1000多农户规模养禽,辐射周边5个乡镇31个村,产品销售5个省市,年饲养种鹅1万多只、商品鹅20多万只。建成80平方米科普阅览室,并订阅科普光盘,加大培训力度,提供技术指导。去年,炕孵苗禽287.8万只,社员户均增收超万元。

二是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提高农业产品影响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将农户的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集合作社经济组织一体,用统一经营替代,按市场运行规则进行优化配置,推进产销一体化,提高农业效益。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143件,其中地理商标7件,获得“三品”(绿色食品9件、有机食品3件、无公害食品204件)认证216件。金湖三面环湖,从县域资源优势入手,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专业合作社,如牌楼西瓜、红岭肉鸭、金子湖龙虾、闵桥无公害大米、五星芡实、浪底玉荷藕等。老龙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欣立芹感慨地说:“品牌打出来后,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提高20%以上,效益好了不少。2012年,合作社实现销售3000多万元、利税200多万元,带动社员和周边农户增收160多万元。”金荷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由社员108人,开发荷藕、水产、禽蛋等6大类40多个产品,注册“荷花荡”商标,产品统一品牌对外销售,提高效益,产业链上的农户要求入社的多,带动能力不断加强。金农村藕业专业合作社拥有荷藕种植基地1万多亩,注册“荷湘缘”商标。2012年加工销售荷藕产品1000多万公斤,出口韩国、日本,并在日本设立直营店。

三是有利于增加农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凝聚力。分散经营的小农户难以有足够的物力、财力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则较好地体现其优越性,通过对市场的供需情况、价格变动等信息进行分析,合理规划农户的生产和销售,在市场中较好地保护了农民利益。吕良镇军舍村依托2.8万亩水面办起4个合作社,带动326个农户,2012年农民人均增收2200元、户均8000元,村集体增收10万多元。万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有社员153人,拥有大中型机械35台(套)、插秧机61台以及各种配套农机具200多台(套),为农户提供耕翻、播种、育秧、机插秧、植保、收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流转土地5000多亩,去年实现机收3.1万亩、机旋耕3.8万亩、机插秧1.1万亩,平均每台机械净收入2.6万元,户均增收7000多元。全县有18个合作社兴办实体,其中自办加工厂14家、交易市场4家,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四是有利于架设政府与农户沟通之桥,提高政策的作用力。政府可以通过对经济合作组织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来指导农民进行生产,能够把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落到实处。陈桥镇农业科技园依托3万亩耕地、6个专业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和132个种养大户,发挥地域交通优势,去年创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带动200多户农民,户均增收超万元。理事长黎仕荣充满信心地说:“今年力争发展到500户,蔬菜生产面积3万亩,销售量超万吨,合作社盈余超100万元。”三阿之南专业合作社经营“苏北草鸡蛋”,效益较好,不仅带动农户致富,还不忘回报社会,对病残农民给予捐款帮扶,在社会上产生较好的影响。

存在的问题与制约瓶颈

调查中我们发现,“合作不到位、运作不规范、市场竞争力不强、带动作用不明显”,成为各地合作社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注册标准、资金门槛都没有明确界定,没人检查考核经营管理,也不年检,有的镇村合作社是“一哄而起,有名无实”,部分合作社成了中听不中用的“花架子”。

一是总体规模较小,合作程度不够高。受创办时间、经营方式、合作范围、运行机制的影响,金湖县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带动功能弱、竞争力不强,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偏低。多数合作社仍不能与其社员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缺乏有效完善的“二次分配”机制,挫伤了部分农民入社的积极性。全县规模较小的合作社约占总数的50%以上,盈余分配的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有的合作社成员只有数十户社员,在市场中缺少竞争优势。

二是缺乏经营人才,运作机制不够规范。由于农村人口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加之大部分农村青年进城打工,目前合作社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人员平均年龄50岁以上,从事农业劳动人员大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农村妇女,且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技术操作、经营管理、开拓市场的能力,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和人才匮乏已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尽管通过“阳光工程”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训,但由于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农民参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土地流转困难的同时,基础设施滞后、人才匮乏使许多合作社在成立时就面临“先天不足”的尴尬。存储、晾晒、冷藏等加工销售环节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使合作社经济效益大打折扣。有的种田大户想扩大规模,却被土地流转难度“卡住了脖子”,同时土地流转期限大多只有三五年,不敢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三是服务指导跟不上,扶持政策不够完善。县及镇涉农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前缺乏指导和服务,在执行政府的扶持政策时不够细致完善,提供的补贴项目常常不能及时满足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涉及合作社项目资金补贴的部门有农委、农工部、财政、农机、农业开发等多个部门,其标准、途径又不相一致。总体看项目资金到位较及时、使用较规范,但也有少数政府部门提成过多、花费过大,使有限的资金没有起到扶持的应有作用。

四是投资渠道不畅,规模和实力不够强。几乎每个合作社都遇到过“融资难”,尽管国家出台了金融支农政策,但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考虑,不愿贷款给合作社。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时虽然强调要财务健全、成员账户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健全等,但部分合作社运作时上报一套,实际又是另一套,甚至政府扶持资金被合作社背后的公司挪用,政府的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针对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做出的综合判断。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基层干部、合作社社员表示,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但当前不宜片面追求合作社数量增长,应进入“提档升级”阶段,建立淘汰机制固本强基,并避免国家相关扶持政策被地方“软落实”。为此,我们从宏观上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发挥政府调控职能。一要积极探索从事同类产品多个合作社和多个家庭农场如何整合、联合、提升等问题。二是要帮助合作社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走一条发展农业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的新路子。三是加强金湖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提高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四是实施项目支持,落实项目主管部门的责任,对合作社以项目申报制的方式予以补贴,并引入事中评估机制,例如合作社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进行事中评价,防止骗取资金的情况发生。五是建立退出机制,淘汰一批经营不善、有名无实的空壳合作社。

二是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推进股份合作机制。在推进全县的农业合作组织的创建工作中,可以考虑建立股份合作制这一新型组织形式。农村集体资产中数额最大又最有价值的就是土地资产,可以考虑先将土地等资源转化为资本或股份,然后由农民自由加入、民主管理、资本和劳力相结合为原则,由合作社将承包农户的土地使用权折成股权,将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为农民按股份持股、按股分红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同时,借鉴“大学生村官”模式,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到合作社任职,或领办农民合作社。

三是加大典型宣传引导,助推经济健康发展。金湖县已建立了各类经济合作组织500多家,但正常经营且有盈利的只有三分之一,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民对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合作意识淡薄。需根据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现实,总结一批章程比较健全、组织比较规范、制度比较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比较好的合作组织的经验,通过召开各类现场会,进行交流推广,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帮助提高合作组织管理层的管理水平,促进规范化管理。

第4篇:农村合作社实践内容范文

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是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新的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升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改革以何种观念统领将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供销社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供销社科学发展观是在供销领域破除传统的、被长期束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的发展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会的决定,对于供销合作社寄予希望。“决定”明确要求,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决定”强调的许多工作,我们供销合作社系统已经在做或正在着手做,比如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农副产品购销、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金融业务等等,“决定”中还有许多内容与供销合作社业务相关,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和空间。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党委政府的领导同志,都对供销合作社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寄予厚望。我们必须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知难而进、有所作为,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新成效。总之,我们学习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全会“决定”鲜明的时代特征、综合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创新性和突破性的亮点,进一步明确“三农”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进一步明确供销合作社在新时期“三农”工作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

供销合作社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研究在新时期、新阶段,如何更好地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服务“三农”中的作用。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实施的“新网工程”建设,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等等,符合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有从上到下较为完整的组织体系和市场经营服务网络、各级供销社所属的各类企业,与农民天然的联系,还有在农村长期形成的良好形象和信誉等等,这些都是其他系统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无所作为的错误观念和陈腐思想意识,认清目前形势,树立自信心,振作精神,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发挥优势,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中树立新形象、做出新贡献。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努力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一是重点围绕“一村一品”全新打造农村专业合作社。继续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采取多形式引领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专业协会,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力争全县农民入合率达到18%。力争20__年围绕“一村一品”发展专业合作社或农产品专业协会19个,同时逐步规范已建专业合作社,重点打造__临河蔬菜专业合作社,稳步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大力培育以村级综合服务社为主要形式的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全国总社“一社两店入村服务工程”,围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要求全新打造和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在巩固和规范113个综合服务社的同时,力争20__年新发展12个综合服务社,重点抓好10—15个综合服务功能强的示范综合服务社;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日用消费品门点73个,农资门点52个。

三是努力搞好专业合作社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围绕“一村一品”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培育壮大我社系统的龙头企业群体,引领健康发展;抓好主导产业,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行质量安全认证,争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并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服务。20__年力争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4个,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四是积极引导合作社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在坚持农村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两社”采取租赁、承包、合作入股等农民认可的方式,承接经营农村摞荒土地、无劳力种植的承包地和农民进城务工后的土地,创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机制,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生产,力争20__年供销社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占全县20%以上。

(二)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新网络”工程建设。

一是按照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要求,继续加强农资和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体系建设,全新打造“县级配送中心+场镇超市+村社便民店”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新格局。按市总社要求,加入重农集团,收编县农业“三站”的32个农资经营网点,并力争20__年初建起“新合作联佳超市”配送中心。继续规范80家农资农家店和60家日用消费品连锁农家店,实现放心农资、日用消费品下乡进村到户,让农民方便、放心、安全消费。

二是着力抓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业务,为实现商品“双向流通”服务。

三是继续抓好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建设,保证群众方便消费、安全消费。

四是继续抓好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

五是抓好桐君阁

药品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建设。20__年初在县城新建__桐君阁__新合医药有限公司,为全县36个场镇药店和22个村级药品专柜连锁配送服务。六是加强基层社资源整合。将八塘社600平方米的还建商场进行招商引资,合作联办;将大兴社旧城改造后的房屋用于筹建大兴镇一流超市;将丁家社的点多面广、且小而散的闲置资产进行综合利用,打造农资和日用消费品区域配送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社有资产功能。

(三)坚持开放办社,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支撑。

一是充分发挥供销社的职能作用,坚持开放办社,夯实并扩大供销社基层组织基础。向社会放开入社资格,向社会放开入社资本,向社会放开使用人才。20__年拟聘用五人以上年轻有为且有志供销事业的人员,充实到社有企业和基层社的重要管理岗位,充分发挥他们为供销合作事业奋斗的积极性,使供销社的组织网络和经营资源为广大农民所用。

二是培育新型现代农民和农村经纪人。充分利用我社“三农”

服务网络和平台,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经纪人,依靠他们带动当地农户发展主导产品,逐步形成“以一带十、千户经营、万亩基地”的格局,壮大发展“一村一品”,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建设,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密切合作经济组织之间交流与合作,增强合作经济组织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5篇:农村合作社实践内容范文

一、“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试点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供销社加强与市有关部门和上级社的联系沟通,争取相应政策和资金扶持,协调、指导试点工作开展。区供销社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汇报,提出工作方案。区成立了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区关于推进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尔后,区政府又连续两年召开全区“三位一体”建设工作推进会,确保试点工作有效开展。经过大量扎实工作,区成立了由区农办、区农林局、区供销社、区信用联社和区科技局共同发起,吸收全区各涉农部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村部分种植、养殖、营销大户共67个成员参加的区农村合作协会,作为“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的协调运作机构,并逐步建立生产、流通、金融、信息、科技等的服务体系,开展多方位的合力扶农服务。

㈠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渔农产销组织化程度。近几年来,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较快发展,农林、海洋渔业等部门积极利用各自资源,把农户组织起来,以领办种植、养殖、加工各类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供销社更是利用“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是充分发挥自身组织体系、经营网络和相关人才优势,区和基层社联动,围绕各地特色农产品的产销,做好对一家一户农户的宣传发动,以投入资金产权连接着力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到目前全区供销社已领办专业合作社14家,拥有入社和带动农户2800余户,社员股金536万元。同时,加强规范化建设,有4家被评为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二是专业合作社针对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的状况,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种植、养殖、加工基地建设,提高产销能力。积极向全国供销总社、省、市社争取专业合作社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引导、扶持有一定实力的入社农户和周边农户发展不同主导渔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面积。龙头企业则加大投入,建设规模大、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对农户带动力强的基地。如马目泥螺专业合作社的泥螺养殖加工基地,皋泄香柚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翔羽鸭子养殖专业合作社鸭子养殖基地等已形成了相当规模。全区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已拥有种植养殖基地面积6550余亩。三是大力引进、研发和推广渔农产品新品种,种植、养殖新技术、加工新工艺,提高生产加工科技水平。如兴达果蔬食品专业合作社开发的以水果、蔬菜为原料的系列休闲食品,金塘李子贝母专业合作社开发的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李子酒,滃山高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引进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市场前景看好。在提高科技水平的同时,注重推进标准化生产,做好产品绿色、无公害等认证,打造品牌,共有5家专业合作社产品获得注册商标。其中马目泥螺、皋泄香油、滃山玉米被评为省、市优秀农产品,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1-10月份,全区供销社专业合作社产品销售收入2860万元。

㈡着力抓好农产品的经纪人协会建设,拓展农产品营销。供销社是立足城乡商品流通的合作经济组织。在“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中,区供销社加强联合与合作,注重系统内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与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生产主体的连接,在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各类农产品营销方面不断扩大双向流通。尤其是抓好领办的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在“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中的重要载体作用。一是把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育农产品经纪人作为基础工作抓好。区供销社积极与乡镇政府联系,做好各地农产品经纪人的调查摸底和宣传工作,于2010年上半年举办了全市首期供销社特有工种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班,经省供销社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老师系统授课,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并经考核,有58名学员取得了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认证的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2012年7月,又组织参加了市供销社举办的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班。至此,全区获得国家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的已有74人,使广大经纪人更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提高营销本领。二是加强对协会工作的协调和支持、扶持。为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有序、有效运作,区供销社加强与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的沟通、协调,解决经纪人在农产品的收购、储存、运输、销售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争取工商、金融、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相应资金支持。区供销社还每年召开经纪人协会年会,交流工作、增加合作。做好对经纪人业绩考核,自行出资对协会成员按年农产品营销额给予相应奖励和运输费用补贴,近3年达12万元,充分调动了广大经纪人的营销积极性。三是提供各类农产品综合信息和供需交易平台服务。区供销社设立以农产品供求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供销信息网”,建立与本岛蔬菜、果品交易市场联系制度,做好与区内各类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大户、经纪人的信息沟通,并与“农民信箱”联网,实时收集、农产品供求信息,提品行情、技术指导、市场拓展、合作交流等信息服务。同时,多次组织农产品经纪人参加省、市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展示推销名优特农产品。2009年,区供销社还与全省13家县级供销社在萧山共同建立名优特农产品流通网络平台,组织农产品经纪人扩大农产品市外营销。由此,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队伍不断壮大,功能更加完善,沟通产销、助农增收作用显著。协会的金塘农产品经纪人陆兆祥在金塘贝母营销中发挥了龙头作用,2011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供销总社领办的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成立大会,被选为理事;2009年又被评为“全国百佳农产品经纪人”。2012年马岙镇蔬菜、水果种植户因“和邦化工事件”引发农产品销售困难,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充分发挥各方面营销渠道作用,着力帮助农户推销各类农产品,受到了当地政府好评。据统计,协会自2010年下半年成立至2010年10月底已累计推销水果、蔬菜、药材、畜产品等各类农产品26860吨,销售额达10590万元。

㈢建立农信担保公司,积极探索面向农业的金融服务。随着农村金融商业化、市场化改革进程推进,农业生产经营融资难仍然是一个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在推进“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中,区把拓展面向农业生产经营的金融服务作为重点,组建农信担保公司,专门从事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农户提供农信贷款担保服务。2011年7月,由市供销社、区国资委和区供销社共同出资200万元(分别占25%、25%和50%),成立了区为民农信担保有限公司,核定最大担保额度为注册资本的6倍,即1200万元。自运行以来,公司坚持稳健经营,注重规范运作,着力以有效的农信担保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一是逐步扩大担保授信范围。农信担保公司利用分布在全区农村的基层供销社人员做好调查摸底,掌握各类生产经营户经营动态和对资金需求情况,对有发展前景生产经营项目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农户等进行贷款信用担保,自运作以来,担保授信范围不断扩大。2012年起还把“农家乐”经营列入贷款担保范围,扶持其发展。二是不断推进优质服务。在信贷担保运行中,注重根据各类经营户的需要,积极与农村金融部门协商,改进担保业务流程,简化手续,方便信贷,并实行优惠贷款利率和担保收费,降低经营户资金使用成本。三是注重防范风险。遵循“到户调查”、“眼见为实”的原则,对每笔担保项目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并在操作中采用他人信用、无形资产、其他物权反担保等手段防控担保风险。对已授信经营户加强跟踪管理,及时掌握资金使用和经营状况,进一步控制风险。公司成立3年多来,已累计提供农信担保96笔,为1711万元农信贷款提供了担保,且担保损失为零。带动被担保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农户实现产值5300余万元,助农增收显著。如永兴葡萄专业合作社在扩大基地面积及建造大棚中遇到资金困难,担保公司及时为其提供贷款担保,使项目顺利推进,合作社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增加。马岙镇白鹅养殖户利用获得的担保贷款,对屠宰房、冷藏室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并购优良品种母鹅,促进了生产销售发展。

二、“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试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成立的农村合作协会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作为运作机构,区农村合作协会如向在“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中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缺乏有效举措,使参与各方没能更好地利用自身工作职能,发挥好合力助农的功能,且现有提供的服务,不管是内容或是方式都比较单一,亟待完善。

㈡专业合作社建设规模和质量需切实提高。专业合作社建设是“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的基础。尽管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由于受农业自然资源制约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存在着生产经营规模小,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且专业合作社依法规范化建设须不断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带动力和自身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㈢农信担保尚处于初创阶段,进一步拓展有一定困难。为民农信担保有限公司由于自身规模小,使贷款担保的辐射面狭、总量小,且由于公司以服务为目的,担保收费较低,在运作中又有一定的费用产生,造成自我盈利、发展能力弱。同时如果长期不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很可能会出现公司股本金由于担保出现风险而亏空的情况。

㈣“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尚缺乏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涉及有关部门流通网络建设、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生产经营扶持等方方面面工作,但由于是注重社会服务效益,如没有统筹建立相应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则会出现工作力度不大或难以为继的情况。

三、对进一步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的建议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从我省先行一步并取得较好成效的瑞安等地实践看,“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就是构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后盾,以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和管理为保障,为强化为农服务功能、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而结成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功能齐全、分工明确的服务联合体。所以,这是市场经济加快发展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沟通城乡经济交流,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必要举措。从我市区的试点情况看,在我市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既有实际需要,也有现实的条件,为此对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㈠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工作职责,形成推进合力。“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是推进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构建“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渔农业公共服务的良好机遇,按照逐步将公共服务交给社会中间组织承担的要求,加强对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和扶持,在不断完善区试点工作的同时,在我市稳步推进“三位一体”建设。要注重指导协调,按照省要求,建立由市渔农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发展渔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三位一体”工作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组织形成和运行机制,扎实有效推进。建立“三位一体”运作协调机构——渔农村合作协会要在相关部门设立精简的工作机构,明确参与各部门、有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定期议事协商和日常工作协调制度,做好为渔农提供综合服务的组织、协调工作,开展切实有效的多方位服务。

㈡深化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改革,强化为渔农服务功能。供销合作社是立足城乡流通的综合性为渔农服务组织,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和经营、服务创新,重点是以发展现代流通服务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参与新型渔农业社会化服务。要统筹谋划制定我市供销社新一轮流通服务网络建设5年规划,面向系统内外发展以资本、品牌、管理等为纽带的合作,培育龙头企业,并积极采用现代营销方式提高网络运行水平。着力做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通过农超对接、供销合作、订单生产等方式,积极搭建渔农产品流通平台,拓展渔农产品的高效流通。农村信用合作机构是“三位一体”的金融支撑,要进一步把渔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经济活动纳入到信贷支持范围,在贷款授信、优惠利率、农信担保、结算方式等方面进一步为渔农业产销提供优质服务。

㈢切实形成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合力,提升办社层次。专业合作社建设是新形势下发展现代渔农业的有效组织载体,要切实纳入“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之中,加强领导和工作协调,改变各自为政的状况,统筹利用各涉渔农部门和乡镇组织多方面优势和资源,合力引领和扶持各类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根据我市推进渔农产业化经营需要和现有专业合作社实际,要注重规范化建设,依法建立民主管理、风险防范、利益分配等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和生产经营大户的带动,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发展水平。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主导渔农产品的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的科技水平,积极做好各项渔农业认证工作,打造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做强做大。

第6篇:农村合作社实践内容范文

国外合作医疗保险的理论模式

初级医疗合作社它是由一个特定社区的消费者成立,重点是在于以社区为基地,为居民提供综合、持续的医疗服务。会员拥有的医疗卡上有不同医生的医疗记录、治疗和保健策略等内容,作为病人的个人记录,由病人自存保存。它的好处,在于它能够提供灵活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

社区医院合作社社区医院合作社是由于消费者希望引入或者维持本地的医院服务而成立的。它的运作可以是社区医疗保健中心,资金可以来自社员会费和部分政府资金。这种模式的合作社通常是由同地区的人民和组织联手组成,一般和地方政府有密切联系。

医疗保健服务和产品购买合作社它是由医疗保健服务和产品的消费者,通过与供货商洽谈并签订合同后成立的。它既可以和供货商议价,以保证其会员可以较优惠的价钱得到产品和服务,也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商议,建立另类保健计划,社区可以在公营医疗系统外,用他们自己所缴纳的健康税,与服务供货商签订按人头收费的合约。

医疗保险合作社医疗保险合作社的成立是为会员提供医疗保险服务。它的成员可以由个人或团体组成。这些保险服务是互济性质的,实行成员之间的风险分担,但合作社也可以透过向其它商业或医疗保险合作社购买再保险,或者加入他们,组织协会网络,更好地管理风险。

综合服务与保险合作社它是由保险供给者(保险公司)和服务供给者(合作社)组成联盟,要求消费者以预付方式购买服务套餐,然后向提供者购买标准医疗保健服务。融购买者与提供者角色为一体的好处是能提供预防性的医疗保健,同时方便医疗照顾的持续性和综合性的财政安排模式,同时由于它是由消费者监管,这种监管架构又能够减少对消费者者的不利。

经济发达国家的四种医疗保障典型模式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已日趋成熟与规范。按照保险缴费的渠道不同,经济发达国家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有四种模式:

福利保险型模式英国是最早实行福利型医疗保险管理模式的国家,医疗保健制度主要由国家保健服务制度和私人医疗保险构成。在英国医疗总费用中,来自政府税收的费用约占79%,患者自付费用部分约占医疗费用总开支的4%。该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直接管理医疗保险事业,政府收税后拨款给公立医院,医院直接向居民提供低价甚至免费服务。

社会保险型模式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创始国,德国医疗保险制度一直坚持并积极奉行“互助共济”、“以服务作为实物所得”(被保险人在取得必需的医疗服务时,原则上无需自己支付费用)、“多元化保险”和“自我管理”的原则。德国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互助共济,主要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酌情补贴。参保人的配偶和子女可不付保险费而同样享受医疗保险待遇。18岁以下无收入者以及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数额的,可以免交某些项目的费用。德国没有统一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而是以区域和行业划分为7类组织,各医疗保险组织由职工和雇主代表组成的代表委员会实行自主管理。

商业保险型模式20世纪60 年代初美国提出了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目标,美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以民间、营利性医疗保险机构为主体,主要关注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者以及失业者,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老年医疗保健”以及“穷人医疗补助”这两个方面。美国商业保险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参保自由,灵活多样,适合参保方的多层次需求。这种以自由医疗保险为主、按市场法则经营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制度,其优点是受保人会获得高质量、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但这种制度往往拒绝接受健康条件差、收入低的居民的投保,因此其公平性较差。

储蓄保险型模式作为世界上最富有效率的医疗保障制度国家,新加坡医疗保险制度由个人储蓄计划、大病保险计划和穷人医疗救济计划三部分组成。其中个人储蓄计划属于全民强制性质,而大病保险计划则是自愿性质的医疗保险,穷人医疗救济计划则属于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救助项目。这种适合本国国情、覆盖城乡民众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现了公平与效率原则,有效地解决了新加坡劳动者晚年生活的医疗保障问题,但过度的储蓄可能会导致医疗保障需求的减弱。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当前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大致有三种类型:

免费医疗保障制度主要国家有马来西亚、南非等6个原属于英国殖民地国家。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对乡村地区的成员提供免费基本医疗服务,贫困地区以及医疗条件差的地区其住院病人可以全免,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员都要负担非基本医疗服务费用。

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以巴西为典型代表。早在1976 年巴西就制定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面向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免费制度。巴西的医疗保险事业由社会福利部管理,下设国家医疗保险协会,由该协会自办保险医疗机构。在卫生服务网布局上,巴西着力重建遍及城乡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第一级以农村或城镇社区门诊部为基础,主要针对“小病小祸”,使大多数居民免费获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第二级以专科和普通综合医院为枢纽,主要针对常见病和多发病,解决大多数患者的住院诊治问题;第三级则以大型综合医院为依托,主要从事疑难杂症诊治、医学教学科研。居民患病后,必须首先在当地初级医疗机构就诊,经初级医疗医生同意,才能转到中级或高级医疗机构诊治。在经费投入方面,巴西的卫生事业经费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实行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农民以税收附加的形式交纳保险金,再加22%左右的国家财政补贴。医疗保险基金采用集中收缴、分散包干使用的办法,即中央社会福利部通过银行和财政筹集,根据各州和地区按接诊人次上报的实际需要,经社会福利部审查和综合平衡,将经费下拨到州,各州再根据预算,经州长批准,下拨经费。

城乡有别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这些国家包括墨西哥、智利、韩国以及泰国等。总体上看,这些国家包括医疗保障制度在内的整个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了城市居民,而乡村医疗保障制度则相对较为滞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着手进行国家健康保险制度重建,逐步建立起面向城乡各个阶层的疾病保障制度,减少政府在社会保险方面的直接参与作用,加强政府对社会保险的法律保证以及制度规范和制度监督上。墨西哥全国共有三大医疗保险系统:全国职工社会保险协会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工人和农业工人,会员约为4600万;国家职工社会保险协会的主要对象是政府工作人员和文教科研人员,会员约为800万;免费医疗救济的对象是城市和偏僻地区的贫困居民,受益对象大多数为农民,约有1400万。农村贫困居民的医疗服务由全国职工社会保险协会的农村事务部总协调员负责管理,由政府和协会签订协议,利用协会的人才和物力为没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贫困农民提供免费医疗救济,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农业工人的医疗保健服务由保险协会下属的医院提供,全国各级社会保险协会下设医疗机构1500多所,为保险协会的参加者提供免费医疗。这些医疗机构分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为诊所,只看门诊,设少量床位;二级为综合医院;三级为医疗中心,是最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对协会成员的医疗实行划区逐级转诊的办法,约85%的病人都能在门诊得到医疗。贫困农民则到由政府开办的医院就医,也可到政府与协会签订合同的诊所和医院医治。

医疗保险“福利危机”及其调整措施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普遍推行扩张性社会保障政策,相继出现医疗保险费用支出过度膨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且浪费严重、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主要改革措施有如下内容:

加强对医疗保险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比如政府统一规定或限制药品的使用范围和医疗价格,对于超过的部分,医疗保险机构不予报销;规定医院每年总支出的最高限额,实行总量控制;医院采取的医疗方案或医生开具的处方单要接受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审查。近年来,在美国兴起了由医疗保险机构和医院签订合同,使医院实行自我约束,以控制医疗费用开支的做法,大大节约了医疗费用的支出。

引入市场竞争英国通过建立内部市场机制来规范医院的行为。如准许地方卫生局从自己管辖范围以外的医院引进低成本的医疗服务,甚至可以引进私人医院服务,这就形成了医院之间的竞争。

医疗保险机构自己办医院墨西哥社会保障协会主管全国私营企业的社会保险,一方面自办医疗单位,实行严格的分级医疗。依据病情,逐渐转移第一级分片诊所、第二级综合医院、第三级专科医院。另一方面注意保健和预防宣传,建立体育场馆等公共健康实施,从源头上控制医疗费用。

引入新医疗保险模式――管理式医疗概论管理式医疗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概念,目前虽无公认的标准定义,但具有严格的医药使用审核、对医生医疗行为的监督与分析、制定服务质量改善计划等基本特征。在服务中保险和医疗提供这两项功能的整合,极大地改变了对医疗提供者的激励,这也是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能够降低费用的根本原因。有数据显示,与传统的保险公司单纯依据服务多少而后收费的方式相比,要少支出15%-40%的医疗费用。

此外,增加税收和医疗保险费收入,提高病人自付费用也是比较理想的改革措施。

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发展的启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外乡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经验,对探索和建构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启迪很多。

必须发挥政府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的职能西・舒尔茨指出,对于现代经济来说,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医疗保障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其自身的公益性,这就要求政府给予适当的投入和支持。一是财政投入,各级政府应当把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补贴作为一项预算内财政支出,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保证资金的稳定性,并要根据财政状况不断地增加投入。同时,政府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社会慈善捐赠,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二是政策支持。国家或省级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得到法律的保障和监督,保障和促进这一制度的规范、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三是管理监督。政府要转变职能,重点应该是从“办”医到“管”医,从行政管理转为依法管理。在加强对全社会医疗资源监督管理力度的同时,扩大医疗机构的自,使医疗机构能够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

建立合作医疗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持合作医疗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是个复杂艰巨的课题。从各国医疗保险运行的实践来看,要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必须加快社会保险立法,运用立法来规范和统一卫生行政主管机构、医疗保险操作机构、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和患者的行为,并且制定基本医疗消费控制标准,对医药的使用实行必要的限制和管理。而且,最好立法规定医疗保障的适度强制性。美国医疗保险依靠企业、个人自发性地加入民间商业保险,形成一批被各类保险“遗忘的群体”,这也是美国医疗改革所提示的最大教训。只有适度的强制性,才能保障筹集到更多的资金,用于更大范围农民的医疗保障服务项目。

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在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分割下,对于务农的农村人口、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及农民工而言,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可望不可及;而农村社会保障又严重供给不足,使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医疗服务。统筹城乡,不是城乡统一、划一,而是整体的保障体系、不同的保障水平、灵活的保障方式与多样化的保障模式。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合作医疗、商业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多种形式,满足农民的多种医疗服务需求。

必须建立贫困农民医疗救助制度在当前财政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构建完整的预防、医疗和救助体系尤为重要。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对贫困人口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行为,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要在逐步加大贫困地区卫生扶贫投入、重点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预防传染病、地方病发生的基础上,把重建农村公共卫生室作为突破点,以提高乡村医疗水平、平抑药价、恢复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等,从而在整体上改善农村的卫生医疗状况。二是建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病农民的医疗支出。三是建立贫困农民医疗救助制度,以帮助贫困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并为医疗费用支出特别巨大的贫困农民提供适当补偿。医疗救助的方式有很多,按照当前农村的情况,主要可采取减免贫困农民医疗费和合作医疗缴费、给予超过一定数额医疗费的重病农民适当的一次性补偿、组织城市医生下乡服务等。

第7篇:农村合作社实践内容范文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067-01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农业的协调发展,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已由过去的农村合作社,变成了适应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型的农业经济体系,它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研究农村集体经济的形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建立适应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合作组织,加强农村经营的管理与指导,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的经营效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的界定

对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意义的界定,就目前的资料看,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经常用的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经济组织等称呼,另外,不同的名称有着不同的意义内涵。

第一,性质的不同。有专家认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农民自主管理、自由结合、互帮互助的非营利性的经济组织。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农民共同经营、供体约束、互助合作的公司形式的经营共同体,各互助个人以增进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具有私人性质的剩余利益的分配。

第二,不同的组织形式。很多研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专家学者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了细致界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消费等各种形式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所以,这两种组织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私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是农民由于利益的驱动,自愿加入的。

第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涉及的范围。有些专家通过分析农民、农业及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着重强调了农村第三产业的经济关系和合作经济组织中的各自独立的财产权。

2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组织模式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设立,在各个地区出现了不同组织模式,根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过程,有些学者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分成公司导向型、政府指导型、才人主导型等几种形式,还有的把其分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制协会等。总之,虽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各种类型划分标准不同,但对农村产业化经营的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3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定位

许多专家及学者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角色定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注重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农民与市场的沟通,并能为组织内的农民进行市场信息指导,为他们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同时,为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率,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连接市场经济和农业资源的绿色通道。

4 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

虽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是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依靠;二是没有完备的与其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三是一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行政主导作用较强,没有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为重心,没有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作用;四是由于农民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加上自己思想上的差距,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合作组织中,对财产和管理的权力;五是合作组织自身发展机构不齐全,机构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六是合作组织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各部门之间由于利益的驱动而对组织资源的分配不合理;七是没有统一的计划、标准,只是随意定任务、定指标,严重降低了农村合作组织的运行效率。

5 学术界研究的不足

当前,许多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第一,研究的角度和范围过于狭窄。现在的一些学者只是从经济学角度去研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而在法学、人类哲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却微乎其微。第二,就研究内容来看,目前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定的定义,这就很大程度限制了人们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性质的深入认识,阻碍了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政策方面的深层次探讨。第三,从研究方法上看,理论层面研究较多,而深入实践的研究很,这就很大程度上使理论缺少实践的检验。第四,许多学者的研究侧重于发达地区,而偏远穷困的地区却研究很少,这就一定程度上说明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研究缺少代表性。第五,研究的宽度和深度不够。许多专家学者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研究,没有放在农村广阔的背景之下去深入调查,而只对其内部环境,组织结构等方面做表层探究。第六,研究者没有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深入的共性研究,只对个别的如:股份合作组织等某一类型的经济组织进行探讨。

总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要真正找出其应对措施,还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尽快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8篇:农村合作社实践内容范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隆阳区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048-02

一、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隆阳区成立了区级领导和22个区直单位组成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并对新开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给予3 000元~5 000元的开办费、培训费补助,同时在项目、资金、技术上给予倾斜扶持,确保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发挥作用一个。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05年成立第一家登高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来,每年以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速度递增,截至2012年1月,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达到246个,其中烤烟合作社已发展到92个、蔬菜52个、水果22个、养殖44个、特色农产品14个、其他22个。入社股金9 611万元,辐射带动农户5.6万户,2011年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1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运作多年的时间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农民生产经营成本、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登记管理条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国家赋予农民经济合作社组织以法人资格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些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理解上有偏差,对合作社的性质和运行机制不够了解,有种种疑问和顾虑;偏远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合作经营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加之受农业生产周期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短的影响,示范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2.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牵动作用还不够突出。农民商品经济意识和合作经营理念相对淡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弱等问题,而且各地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明显滞后,严重制约着我区农业发展。

3.品牌意识谈薄。全区246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只有6个取得商标。产品虽然能够销售出去,但未必能取得最大效益,且对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很不利,是一个薄弱环节。

4.缺乏带头创办能人,合作社成员整体素质偏低。隆阳区大部分农村缺乏领办合作社的带头人,会经营管理、能开拓市场的复合型骨干人才缺少,农民普遍缺少合作意识。现在多数合作社的理事长大都是该相关产业的种植大户或是养殖能手。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一些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农民多数外出打工,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年龄偏大的农民。还有一些能力强的“能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够了解,缺乏兴趣和动力组建合作社,牵头领办的意愿不强。

5.内部管理机制不规范,农民成员的权利和利益需要保障。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民主管理、利益分配和监督约束等机制不健全。一些合作社根本无章程,无账目,合作社的成员不了解合作社章程内容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有的领办人把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机制与公司制企业管理相混淆,在民主决策和利益分配上不依法办理。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农民成员行使民利和切身的经济利益。

6.科技支撑薄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障碍。农民专业合作社缺少流动资金,得到国家和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是过去成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几年的发展有了自己的项目,而新创办的合作社则没有这样的待遇。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虽具有法人资格,但因其承担的有限责任没有实际资产做担保,因而贷款难的问题不易解决。一些已经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别是从事种植、养殖业的,缺乏科技力量支撑和有效快捷的信息渠道,难以实现做大做强,只能是维持现状。

三、促进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9篇:农村合作社实践内容范文

组织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的主要做法

肃宁县是个农业县。近年来,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成为了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肃宁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的新思路,县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总体目标和安排部署,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服务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推动了农村经合组织的全覆盖。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组织体系

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首先从构建服务体系入手,在县城建设专门服务机构,在乡镇搭建“三合一”服务平台,在村级指导和带领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形成县乡村一体化的全新服务体系。

首先,在县城建立经合组织服务中心。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组织成立“肃宁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中心”,担负为全县农民经合组织提供综合性、全方位服务的职能。“中心”设立面积28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内设业务咨询、业务办理、交流培训、产品展示四个服务区,形成“一站式”服务格局,农民群众、经合组织在大厅即可办理所有手续。

其次,在乡镇建立“三合一”服务平台。即在乡镇设立“基层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中心”,聘请或推选乡镇领导、工作人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担任领导者,下面配备5人―9人的工作队伍,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三个组织合署办公,形成集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三合一”服务平台。服务平台上连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中心,下连全乡镇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综合配套的服务体系。万里镇党委政府抽调5名工作人员,明确一名副镇长担任基层供销合作社主任,镇农委主任担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中心主任,按照《章程》选举有威望的合作社带头人担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形成健全的领导体制。“三合一”的服务平台,有力促进了全镇经合组织的发展。目前,万里镇、梁村镇、师素镇、窝北镇、邵庄乡等乡镇的服务平台已挂牌运行。

再次,供销合作社调整充实推进力量。县供销合作社作为县经合组织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根据实施全覆盖的工作要求,对县社机关科室进行调整,调配50%的力量组建新机构——服务中心;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供销合作社主办”的原则,在乡镇建设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明确机构设置、工作职能和目标责任,使全覆盖工作成为供销合作社的中心任务和重要工作。

另外,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服务手段。服务中心既是为农民经合组织服务的平台,又是展示农民经合组织的窗口。服务中心配备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如服务大厅设置电子触摸屏,在乡镇服务平台设置网络链接终端。从县域农村能人统计到国家相关专家档案;从全县专业合作社产品信息,到所有理事长的基本情况;从农业农村政策到相关法律法规等都可以通过触摸屏来了解。此外,还可以了解到北京、石家庄、山东寿光等相关城市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即时价格、主要农产品常见病虫害图片和防治方法等各类信息内容,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并且,服务中心还以“企讯通”等形式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员即时信息,提供有效信息服务。

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

服务中心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作为切入点,根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实际,设置开展了包括组织建设、规范指导、培训交流、农资供应等11项服务,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农民合作经济健康发展。

第一,注册登记服务。实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农民群众申办经合组织的各种手续,包括资料审查、文本整理、章程起草、表格填写及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等,对不方便到中心来的农户,还多次进村入户上门办理。目前已代办营业执照341份,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第二,科技培训服务。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为合作经济发展服务。通过与科研单位“联姻”,引进新技术38项,示范推广新品种100多个。与河北农大、河北北方学院、农科院合作,组织开展对外交流学习活动,分期分批组织乡镇、村干部、农合组织负责人外出参观学习,已组织到青县、吴桥、霸州、山东寿光等地7次、400多人次;聘请专家教授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经营大户、能人、技术骨干等6000人次。万里镇与河北农大签署“一订三年”的科技合作协议,为全镇经合组织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依托和智力支撑,受到广大社员的交口称赞。去年因玉米涨价导致鸡饲料价格上涨,梁村镇兴宁养殖专业社的养殖户难以承受,镇服务中心迅速联系中国农科院专家,研究调整饲料配方,降低喂养成本,及时帮助专业合作社渡过了难关。

第三,农资供应服务。根据当地需求,积极与中农集团开展合作,引入质优价廉的农资商品,通过规模采购,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需求,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窝北村百胜蔬菜专业合作社规模购买化肥、农药、大棚物资等生产资料,降低了生产成本,蔬菜实行统一销售,价格比分散销售每公斤高出1角钱,每亩大棚蔬菜增收800多元。

第四,质量认证服务。针对全县设施蔬菜、畜禽养殖、粮油加工等经合组织迅速发展的实际,积极组织开展认证服务。目前,已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74个、有机食品认证4个、新注册农产品品牌15个,涌现出“玉怀”、“肃仙”等知名蔬菜果品品牌。东风肉鸭专业合作社在肉鸭养殖中推行标准化养殖,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远销北京、天津、河南、内蒙古等地区;唐河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鸭梨种植基地370亩获得欧盟出品认证,600亩获得东盟出品认证,年实现创汇200万美元。

第五,规范指导服务。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制基本原则,引导农民群众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免费统一印制社员证3万册,制作不锈钢名称牌匾214块,牌匾统一规范使用供销合作社标识;指导专业合作社规范《章程》等管理制度,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帮助健全账目,搞好财务管理;帮助专业合作社完善运行机制,通过采取无偿或低价服务等方法,让入社农户得到实惠。

第六,典型示范服务。积极培树典型,开展示范,增强服务带动能力。按照《肃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在全县筛选种业协会及绿苑蔬菜、春蕾甜瓜种植、唐河果品等45家专业合作社进行培树,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目前,达到国家级示范社标准的1家,省级4家、市级10家,县级30家。绿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从美国、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引进100多个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年为社员提供优质秧苗3000万株,发展蔬菜种植基地1.5万亩,年销售蔬菜90万吨,入社农户普遍增收20%以上。

第七,信息指导服务。强化信息服务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为经合组织和农民群众提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县服务中心通过“企讯通”等方式定期有关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最新信息,使经合组织和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市场动态。

第八,联采联销服务。发挥服务中心优势,通过组织开展联采联销活动,拓展销售渠道,帮助社员扩大销售。开展“农超对接”。组织带领佳旺果品等专业合作社与北京家乐福超市对接,签订供货合同,已直供水晶梨等果品8000吨;参加产品交易活动。组织绿苑蔬菜、唐河果品等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省、市供销合作社举办的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签订销售合作协议4567万元。去年师素镇2万亩芹菜滞销,服务中心发动各方面关系,积极开展促销活动,很快全部销售,避免了重大损失;举办项目洽谈活动。邀请北京富平学校多次进行考察,组织宗楼养猪、唐河果品等7家专业合作社参加该校与日本守护大地协会开发的“大地—富平生态健康农业”项目洽谈会,应邀到日本参观考察农协的运作模式。通过考察学习、项目洽谈,双方达成合作意向,促进鲜活农产品直接进入大城市市场。

落实政策措施,创新发展环境

为促进经合组织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直21个部门为成员的经合组织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都成立了相应机构。县供销合作社、县经合组织服务中心积极承担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务,及时把相关服务内容变为具体行动,落实到全县经合组织发展中。

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力度助推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实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肃宁县农合组织全覆盖培训工作计划》、《肃宁县2011年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扶持措施,为全县农合组织的发展铺平道路。《肃宁县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奖励办法》规定,由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凡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当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的,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和8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认定的,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的奖励;对获得省级以上“三品”认定的,分别给予2万元、3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有注册商标的,给予1万元的奖励;商标被认定为省级著名商标和国家级驰名商标的,给予10万元到50万元的奖励。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扶持资金12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合组织的发展。

推动银企合作,不断改善融资环境。为切实解决经合组织资金瓶颈制约问题,与省供销合作社新合作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在肃宁县设立办事处,为经合组织提供金融担保服务;通过组织协调全县涉农金融单位负责人、各乡镇领导及重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召开“银企对接”会等多种形式,搭建对接平台,有效解决资金紧、贷款难的问题。去年以来,涉农金融部门共为经合组织发放贷款1000余万元。

强化维权代言,提供良好法律环境。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免费为经合组织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承办涉农法律事务等,帮助解决遇到的涉法问题,切实保障、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发展氛围。通过开辟电视专栏、制作专题片、召开不同层面动员会、编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全覆盖知识手册》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暨相关政策手册》,采取电台广播、刷写标语、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群众创办发展经合组织的积极性。

组织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的几点启示

实施经合组织全覆盖,既是创新实践的结果,也是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全覆盖的实践,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是构建专门服务体系,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代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水平。但是,面对激烈竞争的大市场,单打独斗的单体合作经济组织,迫切需要一个组织提供服务保障,增强抗御市场风浪的能力和水平。而面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政府部门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行政资源和政策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不能形成合力。与此同时,农民群众和农村经合组织的现实诉求、急迫需求、潜在要求,往往面对诸多部门、诸多环节,这种状况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通过设置专门的服务机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集约行政资源,一方面把原来分散的、被动的服务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即时的主动服务,而且把服务端口向基层下移,使服务形式更科学、内容更深入、职责更明确、效果更突出,为经合组织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真正成为了经合组织之家;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固定、系统、专业、深入的服务组织体系,统一发展战略、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资源协调、统一组织服务,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形成。当前,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形势下,创新构建相适应的服务体制是必然要求和趋势。

二是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作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供销合作社既是行政部门,又是企业单位,既具有体制的包容性、网络的承载性及联系农民群众的紧密性等特点,也具有联城带乡、联政带民的区位优势。通过供销合作社组织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一方面成为党委、政府推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一方面面向经合组织开展专业化服务,实现了政府意志和与农民意愿、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的有机融合,不仅使供销合作社的作用得以充分展现,体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且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打造了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三是创新服务形式,实现了基层党政组织管理方式的新转变。乡村基层党政组织承担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责任。但是,大部分地方缺资金、少资源,缺人才、少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单一运用行政手段。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在乡镇建设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多种功能的服务机构,乡镇领导同时担任领导者成为组织者,根据当地实际和特点,从服务入手,多种形式促进经济发展,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和形象的改善,促进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四是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农村经合组织实现了新发展。实施经合组织全覆盖,增强了服务功能,拓展了服务范围,加大了服务力度,加快了经合组织的发展。全覆盖工作实施以来,全县新发展经合组织200多家,总数达到341家,涉及皮毛、纺织、食品、蔬菜、畜禽等多个产业和行业,入社(会)会员达9800多人,涉及全县218个行政村,带动农户5.5万户,分别占总数的86%和80%。

对实施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的几点建议

实施经合组织全覆盖,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重要探索。下一步应加大力度,加快推进步伐。

(一)不断完善体制模式,扩大全覆盖效果。一是进一步理顺内在关系,健全和完善组织结构,逐步形成稳固的体制模式和运行机制,增强服务体系的生命力。二是积极向非经合组织成员延伸,即把更多的农民吸纳进来,让他们享受到经合组织的服务,扩大全覆盖范围,增强全覆盖的成效。三是继续向农村社会管理延伸,不断增强经合组织的公益服务内容,为打造新型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提供物质和组织支撑。

(二)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推动全覆盖深入发展。一是加强“三个结合”推动发展。即行政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政府意志与农民意愿相结合,外部支持与自身发展相结合,不断推动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向深入发展。二是强化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意识。进一步整合资源,搞好规划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体现规模效应。三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深化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