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基础训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看似简单、实际很难的一组教学内容。它内容纷杂,类型繁多,是教学中容易被忽视和被冷落的部分。小学语文基础教学中,应用多种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训练的愿望,激发孩子们学习汉字的热情,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1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多鼓励,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能以文为纽带,显示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学生的认识活动为主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活动中教师边作检查边从旁指导,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己去探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
(1)字典是语文识字的一个工具,学生查字典是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这一学习习惯。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认字教学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识字教学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并获得提升。
(2)运用生活,展现识字的舞台。在生活中学习是记忆最为永固的方式,我们教师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实践活动。给学生展示生活识字的机会,提供在生活中识字的舞台,让生活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如布置街上的孩子到超市里去“认识”你喜欢的玩具,布置农村的孩子回家“认识”几种蔬菜等利用孩子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去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孩子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还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样的教学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字。要想识字,只有兴趣还不行,还必须教给小学生合适有效的方法,才能提高他们识字的效率,真正掌握每一个字。因此,在识字教学时,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大家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使识字过程突显学生个性,体现人文思想。
(4)歌曲识字法。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因此,我们不妨运用在汉字识字学习中,将汉字编成一个押韵的歌曲,让学生在歌唱中得到学习。
2 在阅读中进行识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是小学生的一个难关,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目标, 教师应该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运用各种教学途径,让学生轻松进行大量的阅读,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1)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要注意阅读识字的快速性原则。轻松阅读识字教学的突出特点是文中识字,借文识字有兴趣、压力小,识得快,理解得深,记得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阅读识字教学所选材料要有童趣,要吸引学生乐意去读;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识字的积累与应用。
(2)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认真思考,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通顺的句子回答,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让课文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和课文的内容的理解,逐步使口语规范化,发展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学会从阅读课本的众多信息中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为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尽早尽快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才能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把书真正的读好,读明白。就单纯识字而言,大量阅读,不仅能巩固已识字,还能认识新字。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进而通过阅读巩固识字。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要设法让枯操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在通过阅读巩固识字,学生阅读兴趣浓了,识字的兴趣就浓了。
3 语文教学的基础之三――朗读训练
朗读是语文课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是指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立足于教学文本,教授学生更加有效地朗读文章,实现以读促讲和以读明理的教学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1)理解与朗读是有机结合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朗读得准确。朗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朗读是一件既有意义而又愉快的事情,在教学中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手段。朗读能够将眼、脑、口、耳同时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将语言文字重新加工,形成具有学生自己感彩的文字。(2)定期举行小型朗读比赛,这既能够带动学生的兴趣,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同时也满足了小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3)读贵在实。朗读是一种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也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和方式。通过朗读,学生可以领略文章的韵味和情感,因此,教师要经常变换朗读训练的形式,让学生的兴趣一直保持下去,让朗读变为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法之一。
4 结语
小学阶段正是夯实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根基是否牢固,扎实程度如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教学要注意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树立新的教学观,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祖荣.浅析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石作用一一汉寸小学语文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13.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定位逐渐清晰和科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定位显得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逐渐深入人心。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求他们发挥自主性学习尤为重要,但是现实是初中生还不能独立、自觉地进行学习,还需要我们的督促和指导,必须以课堂学习为主阵地进行学习,课堂仍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那么教师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对学生知识的教学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这就成为广大英语教师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课题,要求把研究定位为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针对以上的问题展开积极探讨。
一、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维目标。学生要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里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要注意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和发展。也就是说,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到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搞一言堂,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参与。
二、课堂上如何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三维目标分得很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各个不同层次和方面进行,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些进步和发展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更在于学生经历的思维过程,实现思维的进步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所教知识,通常会安排大量的针对性练习,这些练习是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只有经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形成必要的能力,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好练习的“度”。要注意练习的有效性,避免大量的、重复的、机械性的高强度练习。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且学生的发展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都必定要促进学生的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要有所影响。旧式教学太注重当前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三、改进初中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要对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改进:
1.真正实现还课堂给学生。
学生能否充分地参与课堂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体现。因为只有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促进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初中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成为英语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落实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同时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得到有效体现。因此,如何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教学难题。我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学习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只有对所学到的知识充满兴趣,在教学中才会乐于参与、主动学习,所以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
对于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来说,无论是知识的量还是深度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由于教学任务相对来说变得繁重,一些教师在初中阶段为了尽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赶进度,顾不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的教师觉得学生已经不再是小学生了,初中生不需要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变得很匆忙,忽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逐渐出现倦怠、成绩下滑现象,甚至厌学情绪。对于这些现象,教师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师应耐心、真诚地指引学生,把提高学生的兴趣作为一项长期不懈的教学任务来抓。
2.发挥初中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好的英语教师充满了人格魅力,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无时无刻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注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仪容仪表,平时服装尽量穿得得体、素净,时常变换风格,从外表上让学生接受自己。其实很多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一位老师而喜欢上老师所教的课的。教师应该知道上好一堂课是发挥教师魅力的基础,如果没有坚实的专业知识,是教不好学生的,所以教师专业知识的素养具有绝对性作用。同时,教师要善于与学生针对各种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促进学生发展。
3.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很多教师的作文教学程式化色彩过于严重,无论是作文写作技巧的讲授还是学生习作的讲评都过于照本宣科,没有太多新意。这样的作文教学的展开形式以及对于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方式不仅难以带给学生真正的收获,作文课堂的时效性也得不到保障。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时效性初中作文教学
语文教师似乎并不常思考,作文教学应当关注于其时效性,要能够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的作文教学程式化色彩过于严重,无论是作文写作技巧的讲授还是学生习作的讲评都过于照本宣科,没有太多新意。这样的作文教学的展开形式以及对于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方式不仅难以带给学生真正的收获,作文课堂的时效性也得不到保障。因此,教师很有必要经常对于自己过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展开方式加以反思,看看自己是否充分利用了教学时间,是否在课堂上带给学生真正的收获,让学生掌握实用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一、采取新颖独特的作文训练方式
提升作文教学的时效性首先需要从教师的作文训练方式展开,这一点教师要有所认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学生普遍对于作文课堂提不起兴趣,一谈到要完成习作,学生更是表现出极强的畏难情绪。这一方面体现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有限,写作训练对于他们来说确实难度比较大,另一方,这种现象也很值得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展开模式以及作文训练的方式有所反思。教师如果一直以来采取的作文训练形式单一固定,往往是选定一个题目、一个话题或者是一段材料,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文章,这种方式很难真正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学生写作的兴趣不强,体会不到写作过程的乐趣,自然对于写作训练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发散性思维,要多探寻那些新颖有趣的写作训练形式,将其引入课堂。这才会让学生感觉到原来作文训练也可以这么有趣,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与热情,这才是作文教学时效性得到保障的前提。
有很多新颖有趣的写作训练方法值得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尝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对接,或者通过前后阅读,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续写作文的手法进行训练。如,在作文写作中,可以找一些比较优秀的作文,然后把中间或者结尾的部分给省略掉,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根据作文意思、中心思想来续写缺少的部分,这种“断章取义”的写作手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和写作意愿。这种学生从前没有接触过的写作训练方法会极大激发学生内心的好奇心,学生对于写作训练会产生新的认识,对于写作的畏难情绪也会在这种趣味化的训练模式下得到消除。
二、激发学生的微型创意
基于时效性的作文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作文课堂,教师要开放自身教学思维,很多其他的教学环节和过程中都可以一定程度融入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素养的培养与锻炼。教师如果能够有这样的作文教学意识,不仅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课堂时间,也能够很好的将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堂中融入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將读到的故事进行仿写、改写或者续写,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此外,对于一些有意思的课外活动,比如春游秋游,或者是对于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等,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活动后撰写观后感等。有了具体的活动经验和观赏体验后,学生通常会有更多想要表达的内容与素材,会写出相对更加具体充实的文章。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微型创意,要实现写作训练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平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短篇幅的情景描写、人物刻画、心理描述等,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且具有兴趣的微型作文,如续写《皇帝的新装》,仿写《春》,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个题目,让其进行场景刻画。这些看似简短、微型的写作,其实对作文提高具有极大的意义,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写作的方法、写作思路,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形成一些值得捕捉的写作创意,这是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前提,学生会在这种探索实践中慢慢形成自己写作经验的积累,促进自身语言驾驭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构建生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
最后,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构建生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要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积攒写作素材,找到自己想要表达与呈现的内容,呈现一些自己对于生活的观察、体验与思考。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总体来说仍然有较强的生活化色彩,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形成的话题或者材料通常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学生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有敏锐的观察洞悉能力,并且能够对于很多人和事有自己的思考,这会让学生在文本写作时更加善于挖掘主题,形成自己的核心论点,并且找到详实的材料让自己的文章得到有效支撑。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多构建生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多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展开作文的表达与描述。例如,在进行环境方面的写作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查询一些关于家乡环境的资料,最后再让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环境的变化,感受现在的环境状况。这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也会让学生对环境方面的题材的写作更加了解与熟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当前社会中的时事新闻,对于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要新闻进行分析探讨,然后划定写作范围,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就会不断创新作文题材,顺应写作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对社会的认知程度。让学生从生活出发搜寻与积累写作素材,加深自身对于很多具体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这本身就是作文教学时效性的一种保障,也可以逐渐锻炼学生写出更多具备一定深度的文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建芹.对优化初中作文教学模式的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1)
【2】李春丽.初中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刍议【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4(02)
【3】张金川.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1)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有效性教学 教学策略
近几年的英语课程教学倡导,在围绕任务型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注重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有效性,应该体现如下的特征:(1)突出主体发展性,即以“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和使用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2)体现知识生成性,即能够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3)注重思维创新性,即要求学生在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能够大胆质疑,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创新思维。可以这么说,有效性教学是英语课程教学的一根主线,也是课程教学发展的必然需要。
1.注重情感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
学生的语言学习情感运用,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更为有效的活力因子。学生的语言学习情感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因此,应进行情感化教学,首先,应该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一种轻松、活泼、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思维。其次,应尊重学生,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思维模式来进行学习探究,保护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最后,应做好学生的学习引导帮助工作,鼓励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与老师进行互相配合,以此来增强教学效果。
我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的7B Unit 1 “Dream Homes”教学中,就围绕学生的情感促进作用,尝试了如下的教学方法:(1)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以“What’s my favourite dream home?为话题进行探究,以此来激活他们的学习思维。(2)要求学生运用互相朗读的形式朗读文章,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情感。(3)鼓励学生思考如下的题目:①From the article,whose home do you like best?②If you want to see sea,whose home do fit you?③Why does Neil like kitchen?④Which room does Anna like best?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感引导下,更能够增强自身的语言学习内驱动力,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2.深化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技能
从语言的交际性本质功能入手,注重课程教学的合作探究,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体验,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此来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深化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彼此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首先,应设计明确的教学目的,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其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培养学生运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我们以《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 A:A Lucky Escape ”教学为例进行分析,在教学中,围绕任务的合作探究,运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1)要求学生在同伴互相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文章的主题大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理解感悟能力。(2)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探究情况,可布置一些思考探究题目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如:Why does Justin think three men in police uniform are robbers?等。(3)要求学生以“What should do when I meet the robbers?”为话题进行模拟情境表演,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3.关注学习策略,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
学生学习策略是基于他们对语言学习和使用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技能,是长期运用英语的积累和体现。正是基于以上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认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培养,更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灵活性,让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指导,应该在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策略、调控策略等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做到:首先,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语言学习认知策略。其次,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学习思维和语感进行探究问题,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调控策略。最后,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反思策略,让学生在学习反思中不断获取丰富语言文化知识。
上述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在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为核心,为学生的知识接受提供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有效性教学模式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习惯,提高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林秀珠.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20).
[3]李雪华.中学英语有效性教学策略探讨――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融合与达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前课改背景下,教师们都在积极努力地转变教学观念,并且一直在探究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45分钟要效益。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体现了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而且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节,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听说读写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艺术,形成英语教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设计。我校从对教学内容设计、说课和公开课的展示等课堂教学环节的教学实践研究,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教学环节搞得轰轰烈烈,确实也推动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
农村学生由于英语底子薄,通常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今课文中收录的交际对话和各种各样的阅读小短文,以及与之配套的口语训练和小写作,在教学的五大环节中,尽可能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大学生的活动量,使之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有效性,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必不可少。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是课堂教学必需的内容之一。这是因为中学生中很少有人能够成功地掌握和使用仅仅学过一次的知识。即使经过不断重复练习,有些学生也有可能出错。课堂提问不仅有启发、反馈作用,还有调节作用。教师针对以前学过的内容提问,借此了解学生课外复习和掌握教材的情况,由此承上启下、导入新课。如初三第一学期Unit 7 Lesson 26 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这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并提问:“Light is important to us,especially at night.But do you know who invented the electric lamb?”旨在回忆爱迪生的伟大贡献,起到知识的衔接和铺垫作用。当然,复习提问并不能完全包括以前讲过的知识。因此,复习提问的内容必须精心准备,有侧重点:提问的内容可以是所讲知识中的重难点,也可以是在授课过程中发现的学生易犯的知识错误,这样就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巩固,对学生混淆不清的地方加以纠正。我在课上实际操作时一直都会采用复习提问这种方式,并且实践效果很好。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通常利用电化教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表演,活化课文插图,有时还可以发挥想象力,进行拓展教学,这种情景教学方法,不仅能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中,使之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示自己的舞台。另外,我还经常组织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是很好的督促和自学的手段。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外语的兴趣,有效地实现课堂有效性。
三、练习
练习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可以进行一连串的问答练习,也可以找一些有针对性的,对本课内容有巩固作用的习题进行练习,从而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进行口语、听力训练。还可以采用游戏及角色扮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提前精心准备,这样才能起到练习的有效作用,达到巩固、强化所学知识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四、小结
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不仅要对每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还要总结在做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另外,我要求学生小组进行总结或在教师带领下集体对每堂课进行总结。之后,我再做点评和概括。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五、作业
英语是一门语言,对于语言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在头脑中大量储存语言信息并在实践中练习、提高的过程,认识到了语言学习的这个特点,就应该根据这个特点选择作业形式。相对于抄写单词和句子,背诵对话或短文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背诵这种作业形式,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特点,还符合初中生的记忆特点。当然不留笔头作业也是不行的,在积累了大量词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留一些日记、小短文之类的,既能充分利用语言知识,又能进行笔头练习。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说、多练,注重和他们沟通,争取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只有全员参与,才能使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4-7810-02
有效性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种系统的教学理念。有效性教学研究的是教师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高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里面,教学的效率成了有效性教学最终的评价指标[1]。
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所有文科学生必修的计算机类公共课程,其目的是培养文科类大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该课程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类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信息类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将信息技术与自身专业知识结合的基础[2]。所以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每一位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老师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1 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机基础的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
1.1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脱节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却不能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已经学习了操作系统的知识,但是当学生自己的计算机出现问题(例如死机、蓝屏、报警、无法上网等)的时候,却手足无措,无法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其中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学生还是没有改变以前的学习方法和思路,还停留在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阶段,没有很好地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锻炼自己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的思维;其次还与某些知识点缺乏完善的实验环境有关,例如讲授如何安装操作系统时,由于不能直接在课室安装操作系统演示,只能以视频课件的形式或者虚拟机的形式来讲述,所以直接导致学生听的时候看似掌握了,但是一到自己实际操作的时候因为碰到的问题不一样而无法解决。
1.2 教学内容的更新不能与新知识、新技术同步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可穿戴设备等计算机的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而且发展迅速(目前依然符合摩尔定律)。相对来说,计算机基础相关教材则更新相对缓慢,同时各高校实验设备的更新也基本很难与主流同步。时至今日很多高校实验室机器的操作系统依然停留在Windows XP上,办公软件还停留在OFFICE 2003上,但是学生配置的电脑则绝大部份已经是Windows 7、8 和OFFICE 2010,而Windows 7、8 与Windows XP在设计理念和操作上还是有较大区别,这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降低。
1.3 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引导、督促学生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课时间通常安排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学生刚从繁忙的高中生活步入大学生活,成为天之骄子,心理上不免放松自己,体现在具体的学习中,则是在课堂学习时不能始终保持专注;同时,大学的考核已经不同于高中时代,大部分院校一学期只进行期中和期末两次考核,有的甚至只进行期末测试,这就使学生在学期中段没有紧迫感而导致学习松懈影响教学效果。
2 提升教学有效性探讨[3][4]
对于以上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教学有效性。
2.1 完善教学案例,使之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案例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载体,通过教学案例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案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应该结合教学知识点并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把握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而将教学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则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些案例可以实际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其效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时候,结合学生实际采购装配电脑的过程,通过自己主装电脑去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在讲解网络知识的时候,结合学生自己宿舍组网出现的各种问题来讲解相关知识;在讲解电子表格知识中,结合学生的专业清况分专业设计教学案例来讲解相关知识等。通过这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很好地将知识点理解并掌握。
2.2 转变教学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有效性;化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其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必将给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次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事实上是目前中小学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冯・格拉塞斯费尔德说过“我们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看作是个人建构自己经验的产物,教师的作用将不再是讲授‘事实’,而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在特定领域中建构自己的经验。”。同时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综上所述,我这样认为,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如何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富有实效,首先反思一下我们在工作中哪些工作是无效的。
二、教师无效的教学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完全是知识的传递,而更应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而我们在授课时为了方便,往往一下子将全部的知识告诉学生,学生怎能一下子接受。典型的表现就是教师上课满堂灌,知识的生成不是学生思考的结果而是老师的讲解的叙述。例如:我刚走上讲台时,在上《燃烧与灭火》时,一堂课下来把知识要点全讲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反复强调还要学生在课堂上记5―7分钟。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所以学生听懂不等于学会,从懂到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老师不可替代,更不能一厢情愿缩短这一过程。
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化学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首先,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会赞赏他们的付出所表现出来的微小的变化及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二)、创设丰富、有效的化学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有效利用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什么来激发学习兴趣最有效呢?--化学实验。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1:学生的第一堂化学课九年级第一章序言课,我利用三个演示实验创境激趣:实验1:魔棒点灯实验;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3: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这些魔幻般的实验,把学生引入神奇而美丽的化学世界,是他们因好奇而感兴趣达到我要学。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随着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现代教育媒体已经开始在化学教学中得到应用。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将知识融入情景,情景隐含问题,通过有效的设疑与追问,展开求知的生动过程,将“情景串”变成“问题串”,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问题帮助学生领悟知识的真缔,用问题对教与学进行及时诊断与反馈,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再将“问题串”变成“知识串”,达到建构知识,渗透方法,形成能力的教学目的。
案例2:在上九年级《原子的结构》这一节可以通过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一小段3D动画作为课题引入,这样可以迅速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为什么有的α粒子原路返回呢?”
案例3:在上《燃烧与灭火》这一节可以通过学生观看一段燃烧对人类有利和有害的视频引入新课。此时,教师提出有效性问题:这段视频告知你什么道理?
3、教学活动要体现探究性:(1)、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和对问题的探究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要精心设置疑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4:学生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实验成功率较低,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我就用厨房用的钢丝球的丝代替细铁丝让学生去做实验,实验成功率可达到99%,同时使化学更贴近学生生活。
案例5:演示: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按照课本中的方法去做很难成功,也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不用蜡烛而改用澄清石灰水,把少量澄清石灰水倒入烧杯震荡,然后把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向烧杯中倒,石灰水很快变浑浊。
案例6:演示: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时,水下的白磷很难固定,每当鼓气时,它就移动,实验现象不明显。这时可提问,“能不能把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现象更清楚?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改进该实验”。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并让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方案实验,其中有一组效果最好,方案是用小烧杯直接罩住热水中的白磷。
(三)、化学教师要转变观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践行者。不要用自己任教时间长短,对原来教材的理解去按经验教学,认为传授完知识,就完成了任务。我们应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是: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必须改变。否则,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有针对性的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进行探究,提出教学改革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益,是我们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五期.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温彭年
[2]《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行教学的传统色彩浓厚,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常常给学生带来威严感,这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难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为重要。在化学课堂上,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允许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提出质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师生关系和谐平等,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回答问题,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强制性地让他们学习。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因此,在课堂上应当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初中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应该在化学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创设情境法或以带有悬念的问题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使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奇特的自然现象。如,讲述“溶洞”、“鬼火”的形成过程,可做一些有趣的化学魔术,如“两种无色液体混合变成红色”、“烧不坏的手帕”等,使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化学反应的形成原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有效性教学应当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由于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主要源于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但初中时期的化学学科所涉及的大多是化学概念及理论性、描述性的知识,化学实验内容则较少。学生在刚接触化学时,需要了解大量的化学元素及化学反应,这给学生记忆和理解化学知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时,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化学课堂上向学生指明哪些内容需要掌握,以及记忆和掌握知识的方法,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理解层次,对于化学知识的重点难点部分,应当做重点讲解。在课堂教学时,尽可能的化难为易,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将实际的日常生活、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讲授到醋酸时,除了让学生知道醋酸是乙酸的俗名,其化学式为CH3COOH,可用于调味外,还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关于醋酸的生活小常识:煮鱼时,加醋酸烹饪不但能去除鱼腥味,还能杀灭病菌。
四、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将“图、文、声、像”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手段,能够将化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动画或视频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是一种理想、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将学生不易理解的化学概念、化学反应过程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对于分子结构、微粒之间有空隙等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可运用图像或计算机动画将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将抽象的微观运动生动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概念;又如,在讲到排空气集气法的时候,因为空气是没有颜色的,学生不能直观地看到空气的运动过程,不容易理解集气法的原理和操作要领。因此,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具象化的特点,展示开口向下的集气瓶,要导入集气瓶内的气体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有色微粒,这些有色微粒扩散聚集至集气瓶的底部,将“蓝色的空气”排挤出,然后演示导气管不插入集气瓶底部与插到底部收集的气体,比较两者的差异。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的演示,并结合理论内容便可容易理解排空气集气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加强实验教学
关键词:民汉合校;体育教学;兴趣与技能;阳光体育
在掌握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学生不一定对所有知识技能都产生兴趣,因为体育技能难度大,学生没兴趣,技能太简单,学生的兴趣就不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谈谈自己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兴趣与技能关系的。
一、兴趣能激发学生掌握好技能
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发自内心愉快的情绪支配下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技能,并在稳定而乐观的情绪中增强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情绪转换,随时调空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饱满的情绪之中。如,我在教学《各种跳绳的方法》一课时,我知道跳绳是小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因为跳跃运动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以及体验学习跳跃动作的乐趣起着积极的作用。我觉得学会各种方式的跳跃动作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我在活动之前,先放音乐让学生热身,在音乐声中,带领学生跑圈,再利用短绳,带领学生做热身操,接着原地练习单双脚、双脚互换跳,感受跳绳的基本方法。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通过练习掌握了跳绳的方法。我又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个体差异的需要,在本节课构思了多种练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基本跳跃的动作,提高跳跃能力。为激发他们的兴趣,我注重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体验,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不断促进学生利用跳绳发展跳跃能力,掌握跳跃技能。实践证明:兴趣能激发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
二、兴趣与技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技能又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通过练习获得能够完成一定任务动作的系统。学生爱上体育课,但是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上,而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体育课要求每位学生都要亲自参加锻炼,这也是学校的一项重要规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培养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学到体育课中的基本技能,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说兴趣与技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如,我在给学生上《各种姿势走》这堂体育课时,上课铃声响了,体育委员整队集合,学生们兴高采烈地等待我给他们上体育课,我面带微笑地站在他们面前,我说:“同学们,你们生在新疆,长在新疆,知道我们新疆有哪些有名的旅游景区呢?”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个举起手来抢着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生:巴里坤大草原、天池、火焰山等。我说:“刚才,同学们说到了我们新疆的旅游区,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呀!今天老师开着火车带你们去,好吗?同学们齐声说:“好”!于是学生们就在音乐声中进行了队列训练,稍息,立正,四列横队齐步走,向右转,四列纵队变成了四列火车,老师是其中一组的火车头,后面的同学将右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左手成车轮,“咔嚓,咔嚓”出发了。步调一致,团结合作,火车跑得又快又安全。过了一会儿,我又说:“巴里坤大草原到了,这里的景色多美呀!我们在草地里,在小路上慢慢走,模仿着小兔一蹦一跳,”然后,学着身后背球弯着腰走、大雁飞行双臂上下摆动走,大象行走(双手紧握,双臂左右甩动),同学们做完一系列模仿动作之后,我又说:“老师知道你们喜欢玩老鹰抓小鸡、踩影子、小猫抓尾巴等游戏,想玩吗?(学生齐回答)想玩,好,分四组做游戏,听哨声快速集合。”我将他们按兴趣分组,按自己的想象做动作,我一组一组的教他们动作要领,大家玩的很开心。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体育课中,采用了教与玩结合的教学形式,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快乐地去体验,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与学在情感上的融合和情趣上的共鸣。
三、兴趣是掌握技能的条件之一
对体育活动有了浓厚地兴趣才能更好的掌握体育技能。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味的强调体育教学只是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知道兴趣和技能总是相互联系的,并表现在活动中,有了兴趣才能把体育技能掌握好。更好的锻炼身体,抵制疾病的困扰,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好好的学习好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