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科学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物业档案的特点
(一)档案种类多样化。由于物业档案的主体包括物业服务公司、物业服务人员、物业的使用者、物业的开发商、设计者、工程设计方、承建商,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如计委、国土局和房管局、城市规划局等单位。因此,在物业服务活动中就形成了各种类型的专门档案,如产权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等专门档案。这也是物业档案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专门档案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载体形式多样化。物业档案形式多样,主要有图、文字、卡、册、表。其中“,图”是指根据实际需要绘制的各类平面图、示意图。“文字”是指在物业服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文字材料,包括早期介入文件、接管验收文件、房屋及设备的修缮工程合同、房屋租赁合同、房屋装修合同、业主和住户来访记录、代收费用的协议等。这部分材料数量大、种类多,是物业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卡”是指根据需要制作的内容浓缩、检索方便的各类卡片,包括设备保养卡、维修记录卡等。“册”是指为了增加信息容量、提高管理效率而建立的业主缴费手册、绿化管理手册等。“表”是指房屋验收质量登记表、业户情况登记表、房屋装修申请表。
(三)档案的动态性较强。物业可能需要进行维修、养护,业主可能因物业的买卖、交换、继承等权属变更而变更,住户更有可能因租赁关系的改变而频繁变动,因此,相对应的物业及人的文件材料也要不断地添加到档案中去,从而形成物业档案的一个显著特点———动态性较强。
(四)公开性和隐秘性并存。物业档案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因为物业档案记录着有关物业及对物业进行管理的情况,这部分档案内容对与本物业有关的所有人员来说都是公开的,如物业的维修档案,有关绿化、环卫、保安的档案等。但物业档案又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因为它也包含着大量的隐私内容,这部分档案内容是不便于公开的,如业主(或住户)的个人资料、物业中的产权资料等。
二、物业档案的科学管理方法
(一)集中统一管理,分区保存。一个物业服务企业可能管理多个住宅小区,每个小区离物业服务总公司都非常远,有些档案如业主档案、基本建设及维修档案可放在管辖区自行保管,便于利用。
(二)与物业服务项目延伸保持同步。随着物业服务项目的不断拓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楼宇维修、养护、清洁、保安外,物业服务的内容已延展到工程咨询和监理、物业功能布局和划分、市场行情调查和预测、目标客户群认定、物业租售推广、通讯及旅行安排、智能系统化服务、专门性社会保障服务等全方位服务。物业档案建设要和物业服务项目的延伸保持同步,以保证物业档案信息的齐全完整。
(三)移交规范。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在办理物业承接验收手续时,建设单位应当向物业企业移交下列资料:①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竣工验收资料;②设施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技术资料;③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④物业管理所必需的其他资料。物业企业应当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将上述资料移交给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承接物业时,业主委员会应当向物业企业移交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竣工验收资料。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物业服务企业还应当将上述资料交还给业主委员会。开发建设单位应该将开发建设的物业档案材料在移交物业管理时同时移交给物业管理单位;更换物业管理单位时,原物业管理单位也应该将物业开发建设的档案材料和在物业管理中维修养护、更新改造的物业档案材料向新的物业管理单位移交。移交时,双方要查验移交档案的数量及质量,并履行签字盖章等相关移交手续,确保物业档案的来源清楚,去向明确。
(四)建立个性化物业档案资料。个性化物业档案是指业主的个人资料、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出行规律、朋友往来等情况的档案资料。其实,对这些档案资料的收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和管理,与其他的物业档案比起来显得更重要,它体现物业公司人性化的一面,这样不但有利于对业主实施个性化服务,而且也直接关系到物业公司的管理质量与服务品位。但是进行此项工作必须充分以尊重业主的个人隐私为基础。
1.1及时的施肥
当池塘中的水温达到8℃时,应该及时的施肥。一般的池塘内泼洒750~1500kg/hm2人的粪尿,或者是畜牧的粪便2250~3750kg/hm2,3~5d/次。
1.2适当的投饵
当池塘中水的温度升高到10℃的时候便可以投放饵料,通常情况下以精料为主,投放的饲料应该新鲜可口。按照鱼体重的3%投放。投放的青饲料最好是在4h内进食完。
1.3防治鱼的疾病
在早春的时候,水温是比较低的,很适合水霉病和寄生虫病的滋生,一般用400g/m3的食盐以及400g/m3的小苏打混合液浸洗鱼种1~2h,可杀灭水霉菌[1];在池塘中洒入0.6g/m3的CuSO4,是为了防治寄生虫病。
2夏季的及时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节,也是鱼类的最佳生长时期。因此必须加强该时期的管理与饲养,从而促进养殖鱼的高质、高产。
2.1及时的施加肥料
由于夏季炎热,水温比较高,池塘内的浮游生物繁殖较快,鱼类的耗氧量较多,再加之气温的变化无常,池塘内水的质量很容易变质,因此,每次的施肥量是不能过多,一定要坚持少量勤施的原则,根据气候、鱼类的品种、鱼量等决定施肥的量。
2.2投放饲料
每天投放饲料分为三次:早中晚。早晚的饲料量较多,中午的量较少。投放的饲料一定要新鲜、可口,不能将腐败变质的饲料投放进池塘内;投料的要求:早晚都投青料、中午投精料,尤其要注意固定投料的地方。若是遇上闷热天、鱼浮头时,应少投或者是不投饲料。
2.3加强管理
加强对池塘的巡视,若发现异常,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巡视时注意观察鱼是否出现异常的变化,还要观察水的颜色等[2]。将池中的异物、杂草、捞除,以保持池塘的整洁以及水质。
2.4增加氧气,防止腐败
当池中的鱼可能发生浮头时,应该使用水泵加水或者是为塘内增加氧气。同时要控制进食量以及停止施肥。若来不及增氧,立即向塘内投洒食盐水(10g)加黄泥水(池塘667m2用10g黄泥,调成糊状)。增氧的机器,不能在晚上增氧。
2.5鱼病的防治
为了防治细菌性的皮肤病和烂腮病,每隔15d,泼洒250~300g漂白粉和120g的硫酸亚铁。每个月喂2~3次蒜,鱼重每10kg用500g蒜,捣碎放入饲料中,4d/次,主要是防止肠炎疾病等。
3秋季的掌握
入秋之后,水温慢慢下降,鱼的进食量逐渐回升,此时是养鱼的最佳时机。
3.1加强饲养
秋季投喂的饲料以精料为主,粗料位辅[3]。对于草鱼要适当的投喂青草之类的饲料,青鱼要投喂蚌料、螺丝等,对鳙鱼和鲢鱼施无机肥。
3.2水质的调节
首先换加新水;通常情况下每月加4~5次水,每次的加水量为5%~10%。其次泼洒生石灰水;通常情况每月一次,每次的泼洒量为每亩20kg。
3.3掌握捕捞的时间
入秋之后,许多的鱼已经达到了成鱼的体格,及时的捕捞,既减少塘内鱼的密度,又加速了其他鱼的生长。
3.4疾病的防治
秋季是疾病的多发阶段。一些养殖户使用菜油生姜合剂治疗草鱼的烂腮、肠炎等[4]。用法:每亩池塘750g菜油、250g生姜;将油菜和生姜放进锅内煎熬25min,取出装进桶内,加入定量的清水,搅拌混合即可撒入池塘内。通常通常1次/d,或者是2d/次,连续使用2次即可。
4冬季的防止
在冬季的时候,规格较小的鱼类因能量不够,很难越冬;还有的鱼在冬季的时候易发病。尤其是成鱼的气泡病。
4.1发病的原因
第一,由于池底的泥、有机质淤积过多,在分解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气造成了池底的缺氧而发生无氧气的发酵,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通过鱼的腮帮进入到鱼体致病。第二,入冬之钱没有调节水质,水的透明度降低,浮游的植物减少,所以光合作用较差,导致池水溶氧下降而造成池底沉积的有机质缺氧分解[5],从而在水中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气体,通过鱼鳃进入到血液,使鱼的体表、鳍部、肠道等处聚集了大量的气泡,形成了气泡病。
4.2防治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方法管理课程教学渗透
一、引言
管理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融入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可以穿插大量实践案例,更可以渗透管理科学中的方法,以实现管理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征。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吸收和移植了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其方法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显著特点。因此,管理课程中能够并且也需要管理科学方法的关联教学,能够丰富管理课程内容,增强软学科的硬道理,对于工科类学生的管理课学习尤其重要,能够成为其学习软科学的方法及理论的启蒙教学工具,让其明白管理的科学性及系统性;另方面,管理科学方法随时可能也需要吸收新知识新理论加入,随时可能在其内部形成新的独立单元,将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课程中进行渗透,能够使其方法理论结合更多的管理实务,使其在管理现实世界中得到更多的运用,从而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另外。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有待提高加之我国管理科学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际分离的情况导致了管理科学及其方法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在管理科学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中,往往将管理课程与方法课程分开设置,而方法教学中,又过于强调数学问题,如公式推导等,而对管理科学思想,如何从实际问题搜集资料数据建立模型的技术,量化方法与实际管理问题有何关系如何应用等问题分析讲解引导不够。这使得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员对管理科学的方法运用无从下手,将管理科学看成深奥的、难以掌握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因此,管理科学及其方法难以在管理实践中进行普及。
如果在管理课程的讲授中,面向实际问题,运用关联,归纳演绎等方法将管理科学方法串联或并联至相关管理理论知识中,既能让学习者更好、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管理知识,又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更好的促进了管理科学与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基于此目的,本文从管理科学的主要方法及其特征八手,探讨其在管理课程中如何进行渗透教学。
二、管理科学方法能够渗透至管理课程中的原因及优势
管理科学基本研究方法有三种:归纳法、实验法和演绎法;经过各其他学科的发展,管理科学吸收了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多学科移植性的特点.主要依靠不断吸收和移植当代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方法。这种移植性进一步决定了管理科学方法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使其能够更好的结合管理实际问题得到进一步研究应用与丰富。因此,如何在管理课程教学中渗透管理科学方法。从而让学习者更加明白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实践中的价值,使得管理科学方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之所以能够融入渗透至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管理活动自身性质原因。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下产生和进行的,受到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心理、历史、文化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各项复杂管理问题必须通过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才能解决,而管理科学方法恰恰是吸收、移植和集合了各个学科的前沿理论作为研究方法。因此,在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理所应当结合实际经验将管理问题与管理科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讲解。既传授了管理科学新方法,又让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并弄清楚管理问题。第二,从事管理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为在管理课程中穿插与渗透管理科学方法提供了可能性。从事管理教学研究的教师、学者、专家都普遍系统学习研究过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课程授课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知识加以融合并结合管理问题进行讲解,因此为在管理课程讲授中穿插和关联管理科学方法提供了必要条件。
结合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课程中进行渗透教学,优势是很明显的:
第一,通过将管理科学方法与管理课程中的管理问题进行结合讲解与授课,能够让同学们对管理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全面,并且学会对各种实际管理问题的操作思路和运作技巧。使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术”,而且是可以提高到科学高度的“学”。
第二,通过管理课程中管理实际问题能够概括抽象地关联传授和渗透管理科学的很多方法,如系统论、自组织论、信息论等方法,能够帮助同学们学会分析各种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框架,运用各种观点与方法分析与解决管理问题。
第三,无论是在课堂的教学中还是在管理的研究中,都促进了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不断融合。这顺应了将以“科学主义”为特征的,偏向于“物”,侧重于对外在对象客观描述与分析的科学管理方法与以“人文主义”为特征,偏向于“人”,侧重于对人主观感受与体验的描述与阐释的人文管理这两种模式深化与融合的趋势.
三、管理课程中如何进行渗透管理科学方法的教学
管理科学及方法相关课程在长期的教和学中存在诸如忽略管理特色,教、学、用脱节,教材不适,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导致了管理科学及方法作为独立课程设置后,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没有提问、学习并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能力,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管理科学的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等一系列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够既让同学们学习了管理科学及方法,又让同学们了解其在管理中的运用及效用,并且让同学们有积极性有热情去进一步探索管理科学方法在实际管理世界中解决管理问题的方法途径与模式呢?在任何一门管理课程中,如管理学原理,基础,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分支课程中,都可以关联、穿插、渗透相关的管理科学方法进行结合实际管理问题的教学颇为一种更好的管理科学及方法的教学方法及模式。
关键词:高校;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开办管理科学专业,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方向,将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对专业进行科学设置、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专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构建出了独具特色的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针对××学院的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一、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学院的管理科学专业在创办以来,学院领域部门给与了较高的重视,对该专业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思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规划,对国内外目前管理科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学院管理科学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向,充分发挥了学校教学资源的能力和优势,各项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在认真贯彻教育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阶段学院的师资状况、办学成果和办学质量等因素,突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管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加大对职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使管理科学专业能够在××学院树立自己的竞争地位[1]。
二、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对专业的受教育者提供合理的培养结构和培养方案,将专业教育观念和专业教育思想融入到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去,展现出管理科学专业在高校的办学特色。在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后,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理念,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在制定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后,就可以设置出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学院的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铸特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质量为核心,为地方经济整合提供了优势,构建出了以“H”型为纽带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与其他学院进行强强联合的形式,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地区中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2]。
三、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在进行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时,将转变管理科学专业人才的观念和思想为目标,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对学校的管理科学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以确保培养人才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还会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学院人才的具体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进行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在人才培养方案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严格贯彻“三个结合”,即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学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同时,还需要加大对企业、政府部门进行合作,构建校校、校正合作新型联合培养机制,充分借助其他部门优势,来进行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共同进行研究课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质量管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及学科课程,确保课程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专业培养方案需要以“H”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指导思想,促进管理科学应用的深刻改革,确保了管理科学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特点,将“提高素质、能力培养、强化实践和拓宽基础”作为管理科学专业人才主要的培养思路,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科学专业人才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设置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CAD工程技术课程模块等内容。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构建互换性、标准化、质量管理学及测量技术等质量管理课程模块,确保特色化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给管理科学专业的人才提供了生产实习、金工实习、毕业实习和ISO9000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模块,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动手的机会,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3]。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院为了办好管理科学专业,有必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明确管理科学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性。本文以××学院管理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明确了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发展方向,突出了教学的优势,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通过本文的叙述,希望能够给其他学院管理科学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洪,杨琴.应用型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以地理科学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5,(01):17-20+36.
[2]张霞.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吉首大学工商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高教论坛,2014,(08):60-63+67.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 专业融合 路径 安徽工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43-01
目前学术界和理论界关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及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及其体系研究;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交叉特征、创新轨迹及演化分析研究等,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和科研成果。然而,成果大多集中于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的设计,缺乏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对各相关学科进行融合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的探讨。本文立足于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各专业之间互补性强,工管交叉融合的特点,以ERP为主线对学院的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进行融合,最终实现以信息化为基础,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相关学科为辅助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形成规范的、多学科融合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从而改变目前学生知识面窄、专业知识单一、缺乏实践能力的现状。
一、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成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较早的院校之一。学院拥有工业工程、物流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物流工程和工业工程两个专业硕士点。近年来,学院以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安徽工业大学的综合资源和良好声誉,突出学院在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特色,实现了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创新和突破,培育了能够满足安徽及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大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
本文结合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的专业设置情况,绘制了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图,如右图1。
二、现有教学体系及培养计划中存在的弊端
安徽工业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个融合了工业工程、物流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的交叉学科,各学科专业知识需要高度融合、知识结构需要符合科学比例才能培养出有专业特色的创新人才。但目前三个专业各自为政,在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共享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大欠缺,影响了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导致专业课程体系封闭,各专业间存在壁垒;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没有很好把握各学科专业知识在交叉学科专业知识中所占的比重,没有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在师资共享机制方面不健全,学院按照系别管理师资的方式与专业要求相冲突,使教师固化在某一个系,阻止了师资有效的流动和调配,多数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只承担一至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无法满叉学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配套教材、实践环节、学生培养模式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三、以ERP为主线融合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是指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ERP不仅是一个软件系统,更是将企业资源进行集成管理的思想。借助于ERP,可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物流工程三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融合。
四、结论
鉴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属于多专业交叉融合学科,本文立足于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ERP对各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力图实现以专业为核心、以学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为辅助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规范的多学科整合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并形成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通识+专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不仅精通本专业方向,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手段和方法,同时能够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通识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知识技术,能在所从事领域将各专业知识融会使用。
【关键词】管理 科学管理 管理哲学化
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需要应运而生的。总体来说,人类的管理经过本能、经验、科学三个阶段,而当下,正在由科学管理向哲学化进步。
一、从本能管理到科学管理
人类由聚居部族到城邦,最原始的管理,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供参考,主要依靠管理者的“悟性”和个人的地位与魅力。那个时候,大凡优秀一些的管理者通常被视为圣人,他们是“上帝”或者“道”的化身,他们凭借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开创了一些初始的管理理念,例如中国的“仁政”。东周“百家争鸣”的时候,诸子开始总结前人的智慧,本能管理已经进入了尾声,开始进入另一个时期——经验管理时期。
当人类积累一定管理经验的时候,借鉴前人经验成为管理智慧的主要来源,在这个阶段,管理者一般都精通历史,从历史中找到管理的得失和方法,《资治通鉴》也就是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但是,经验管理容易厚古薄今,而且经验毕竟是前人的经验,不可直接使用。更让人惋惜的是,中国的经验管理因循色彩和习惯都很浓重,以至于没有朝科学管理的方向发展。
科学管理源起于西方的企业管理,经过工业化的催动从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到今天为止,从泰勒到德鲁克,管理科学已经成了一门内容丰富、使用范围广泛的科学。这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构成了现代社会管理科学,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推进作用。
二、从科学管理向哲学化管理是大势所趋
科学管理思想是不是人类最好的管理理念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从中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的历史都看到这样的局限,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及以往的经济问题,印证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局限甚至失败。
首先,科学止于人性。科学管理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原先的所说的科学层面的管理,其实都是单模块的“事”与“物”上的管理,如物流、财务、营销、生产、甚至人力资源的部分内容。当管理上升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时,科学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其次,科学管理是分专业的,是以相对特定的领域和静止的环境为前提的。科学管理系统,大多是方法和工具,而研究这些具体的方法与工具之间的关系、研究更高层的规律,尤其是现代社会的人和化无常,确立组织的根本规律,就需要更高层次的思辨模式了,这就是管理哲学。
当人类管理进入真正的“人本”时期,进入整体思维时期,进入不是对具体表象而是对规律加以研用的状态,就是管理的哲学化开始。管理的哲学化不是否定科学,相反,管理哲学化是以管理科学为基础的。
那么管理哲学研究什么呢,有人用企业文化来代替,我认为这是不全面的,按照中国术语来说,管理哲学的内容起码应包括:立心、立制、立人,其中,立心为本。立心,就是确立企业的基本精神、性格、价值取向、基本思路,包括企业在若干问题上的决策依据,如:稳定与发展,合作与竞争,知与行,个体与团体等。这些问题与企业文化的理念部分有相似的地方,但不是绝对的相等。立制,就是建立企业基本的运行模式与规则,尤其包括企业权利体系,这是企业运行的基础。立人,在企业是培养团队,在个人则是安身、立命、智慧,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哲学轨迹
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丛林”,直至今天的“企业文化”阶段。
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一阶段(1900-1930),是以f•w泰罗、 m•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主要把近代自然科学成果引入企业管理,提高效率,但其实质却把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庸。它忽视了人是富有情感、具有主动精神的主体。这个时期,泰罗尽管侧重研究管理技术问题,但他却注意到了科学管理的本质问题。他认为:“科学管理从本质精髓来说,包含某种哲学。”因此,有人把泰罗看成是首先提出管理哲学的管理论者。
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二阶段(1930-1960),是以梅奥、麦格雷戈、马斯洛等为代表的“行为科学”阶段。行为科学的崛起及其广泛应用,心理学展开了对管理科学的实验研究,社会学也开始把管理作为社会群体生活的一个方面来加以研究。此外,美学、伦理学、逻辑学等学科也日益与管理学相结合。在上述诸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管理方法论、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管理逻辑学、管理伦理学等各门分支学科相继发展起来。管理的研究方法也就由“古典管理”阶段的自然科学数量方法转向理论研究的哲学思辩方法,以探求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意义和人文倾向。
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三阶段(1960-1980),是以多种管理学派并存为特点的“管理丛林”阶段。这个阶段上的理论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力图从整体上把握管理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使得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哲学色彩大大加深。
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第四阶段(1980-),就是“企业文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上,把文化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在当今企业经济活动中,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许多发达的国家把聚集培养人才看成是整个管理活动生存发展的源泉。这就是说,在现代管理中,重视管理主体的价值,进而形成现代化管理的主导力量和核心,是现代化管理思想哲学倾向的重要方面。
四、中国式管理哲学
[论文摘要] 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加快,必然要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管理科学。本文从这一实践出发,结合传统文化、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和制度因素,提出符合市场经济本性要求的企业内部和外部合理有效的制度建设以及在此基础上企业家择优机制的形成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科学的关键。
一、引言
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提出了建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科学的迫切性。但是,学界仍然在延用20世纪80年代初以管理二重性为理论基础,提出的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管理科学建构指导思想。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并未深入探讨以我为“主”的内容究竟有哪些,如何判断和选择众学之“长”,怎样才能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可操作性管理模式。笔者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科学建构需要从制度基础和传统管理文化因素的相互关系角度出发,建构各种管理文化因素有筛选取舍功能的制度结构。
二、西方管理理论在转轨时期应用研究
进入市场经济进程以后,但是,我国在现实管理活动中深受自身独特的文化积淀的影响。而这种文化积淀,是缺乏社会化大生产和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管理思想的延续,浸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实质。从现实来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由单一计划型结构向市场契约型多元结构的转变。经济多元化的出现导致单一利益关系的分化,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利益多元化。市场经济进程表明,利益分化除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体制内经济利益分化以外,中国社会还存在体制外的利益分化,即一些人、群体或集团,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和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凭借手中政治地位、经济势力及支配资源的特殊权力,利用非市场化方式,通过不公平手段获取额外财富,形成具有投机性、排他性的既得利益集团。究其实质,则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双向寻租行为。尽管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同样存在,但是我国转轨状态使这种行为差不多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非规范经营行为与寻租行为越重,则政府收益越少,而部分政府官员个人的收益与寻租成功的企业的收益却越多。于是企业与政府之间就会出现相互报酬递减的关系。这是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陷入长期落后的陷阱的重要原因。分析表明,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发育成熟的经验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管理科学,在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大都缺少现实的基础。
三、传统管理思想在转型时期应用分析
反观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其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可谓格格不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本主义,把个体价值归结于社会价值,倡导重义轻利。但是,以功利主义为原则的市场经济却认为唯利是图是永恒不变的人类本性,强调”经济人”假设的普遍适用。再者,以孔孟之道为主的古代管理思想,主张三纲五常伦理模式为核心的等级制度,宣扬专制式人治主义。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契约型经济,崇尚以法治国,重视共同的契约式约定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而在具体管理模式上,中国古代管理方略经历了春秋战国的雏形期和秦汉以后定型期两个阶段。前者主要包括:德治教化的儒家思想;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严法律民、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以及兼爱非攻、兼爱交利的墨家思想。后者则逐步形成以”儒学为主”、”道法相辅”为学派结构的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其后虽多有变化,但终未越出以儒家的”德治教化,修身治国”作躯干,添加”援道入儒,无为而治”、”阳儒阴法,德主刑辅”为两翼的内圣外王管理模式。很明显,管理知识一直未能与治国思想分离而成为专门的科学知识,强调的是以平均和共存为特点的有序、统一、稳定的内部和谐状态。因此,难以胜任市场经济时期中国管理的重任。在提倡竞争、创新和科学精神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以求和谐、中庸为代表的古代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四、操作模式的建议
本文赞同在探求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科学过程中,广泛吸取多种管理创新资源,从中国现代独特的价值、文化视角去发掘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和中国古代以“治国之道”表现出来的管理文化。但是,必须强调这种文化的汲取必须由新的企业产权制度的安排来起主要作用。由于该制度的功能机制却在于企业家作用。现代产权制度的构建需要众多的真正的企业家在实实在在的经营实践中去探索、去博采众家、融贯中西推陈出新。为此,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科学,不仅要求符合市场经济本性要求的企业内部和外部合理有效的制度建设,而且与完善企业经营者择优机制是不可分的。在这种择优机制的作用下,优秀企业家的涌现不是靠亲情关系的提拔,不是靠行政式的领导赏识,而是靠制度性的竞争,以优胜劣汰的规则产生。因此,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上企业家择优机制的形成是西方管理科学得以真正移植,并能同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相融合而达到建构中国自己的管理科学的充要条件。
另外,在具体操作模式中,既要极力营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又必须强调允中谐协、知权通变。以平等、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的一切管理知识,从西方管理科学和中国古代管理文化中分析、剥离出各种不同的观点、思想,审时度势,在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判断标准基础上,将他们应用到实际管理中去,最终建立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科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管理科学 实验教学 精品实验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Excellent Experimental
Item on Management Science
CHEN Fei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Quantitative Economics,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5)
Abstract Management science experiment is both an important tool on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also an effective means of train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personnel. Based on detailed discription systemically for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excellent experimental item, overall thinking, experimental item content,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tools, and experimental item appraisal, this paper in the form of case analyzes the general ideas on excellent experiment item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science. It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ls of management disciplines, and also cultivate the management quality and innovation spirit for students.
Key words management scienc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cellent experimental item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体系中联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而深化精品实验项目建设是完善实验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先进经济管理理念,拥有较强社会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的专精管理人才。因此,完善管理科学精品实验项目建设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而如何围绕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和总体设计思路、改革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法与手段、设定合理的实验项目考核评价标准,是精品实验项目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 管理科学精品实验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
围绕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设计实验项目的总体思路,是建设精品实验项目的前提。(1)实验教学指导思想要求:第一,能够根据实验教学规律和管理学实验特点设计实验项目、实验项目能够体现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能够引领实验教学改革方向。第二,清晰准确地分析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特点和本科生实验操作特点。(2)实验项目总体设计思路应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能够根据管理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设计实验目标,清晰、准确地提出实验项目的教学目标,实验环节组织严谨,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次,在实验项目设计中有对实验项目操作的需求分析、知识准备分析以及将面临的实验难点预计等。第三,根据实验教学理念、实验项目教学目标,选择实验项目内容,开发实验教学资源。第四,在实验活动的设计上,强调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过程上强调以学生自主实验和协作实验为主,以教师实验指导为辅,突出学生实验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实验辅导作用相结合。最后,在实验评价上根据管理学科特点,形成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手段科学有效。
2 管理科学精品实验项目的内容、方法与考核评价
2.1 实验项目内容
实验内容设计需要符合实验目标的要求,确保实验项目结构设计合理,实验项目内容体现管理实验教学特点;实验规程和方法描述准确、易操作性强,实验项目要素完整、内容丰富,实验覆盖面达到了实验目标的要求;实验内容呈现方式符合本科生特征,根据本科生认知特点和操作水平设计实验项目内容的呈现方式;能够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相关精品课程网站、公共邮箱提供实验数据、实验报告模板、实验参考资料等)。
2.2 实验方法和手段
精品实验项目要求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有特色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方式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和实验手段先进,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管理科学实验的效率,实验技术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制实验工具,对实验教学软件或技术平台有创新改进,融合多种技术方式辅助实验教学,实验效果好。
2.3 实验项目考核评价
结合管理学科特点,建立多元实验项目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考核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实验项目报告设计科学,有考核评价细则和评份标准,实验报告批阅与考核评价细则一致;设计开发式考核模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网络资源搜寻、整理、构建前沿管理科学实验案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丰富实验项目内容。
3 管理科学精品实验项目建设实践
依据管理科学精品实验项目设计思路的要求,本文以“库存管理实验项目”为例,具体介绍管理科学精品实验项目建设的思路、过程及需注意的问题。作者在设计“库存管理实验项目”时,主要强调项目内容由易到难、由确定到随机、由可得到确定结果到随机模拟,在保证学生实验兴趣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注重各种实验工具的使用。
3.1 库存管理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实验操作
实验教师通过示意图讲解和数学公式推导,使学生理解库存管理决策主要解决两个问题:①补充存贮物资时,每次补充数量(Q)是多少?②应该间隔多长时间(T)来补充这些存贮物资?在此基础之上,给出库存管理决策的基础模型:需求率或生产率等数据为确定数值时,则存贮模型被称为确定性存贮模型;当这些量是随机变量则该模型被称为随机存贮模型。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各类计算机软件(如Matlab、WinQSB或电子表格)独立完成基础实验。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
3.2 库存管理案例综合实验设计
实验教师利用收集得到的企业库存管理案例,设计综合案例实验,使得学生课堂实验内容更为接近现实企业库存决策实践。主要内容包括:(1)将企业产品的需求率或生产率设定为随机变量,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或社会实践收集整理产品需求数据,并确定产品需求率的分布函数;(2)将库存问题与其他决策问题(如运输问题、风险决策、规划问题)相结合,鼓励学生自行设定前提假设条件,从不同角度进行库存管理决策,避免实验结果的唯一性和确定性,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索留出必要空间;(3)增大案例实验中的信息量,甚至加入部分干扰的信息或数据,让学生在对不同信息加以判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和决策能力。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对实验报告的表述能力。
3.3 库存管理的随机模拟实验
当库存管理中的多个参数均呈现随机特征时,使用传统的决策方法无法获得决策结果。此时需要使用随机模拟方法进行库存管理实验。如当产品需求量和交货天数均为随机变量(变量的分布由表1给出)时,确定某一产品的订货数量和订货点的决策问题。
表1 产品需求量与交货时间的概率分布
这一部分内容的主要作用是扩展了实验方法和手段。为完成模拟实验,学生需要掌握随机模拟方法的基本思想;运用概率统计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完成一次随机模拟实验后,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调整实验参数;由于随机模拟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这需要学生利用计算机语言(如Visual Basic)编程实现大量的重复工作。另外,通过库存管理随机模拟实验,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提升学生对现实管理的认知。
3.4 实验教学资源与实验考核
完备的实验教学资源是精品实验项目建设的基础。由于库存管理实验项目中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多种实验软件工具以及大量的实验数据,因此,作者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和公共邮箱向学生提供相关实验教学资源。保证本科学生能够在现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进一步对其知识结构进行扩展,从而完成实验项目要求和实验目的。而实验考核是精品实验项目建设的必要保障。作者将对学生的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考察实验过程,主要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协作能力;另一部分考察实验报告,主要关注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在考核形式上,采取自我评价、同组成员评价和实验教师评价相结合,有利于确保考核的全面性与公平性。
4 结语
为保证精品实验项目建设推动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提高本科实验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效发挥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间的桥梁作用。要求实验教师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基础上,不断修改和补充实验项目内容,尽可能与现实经济管理实际相联系,与企业管理前沿思想和模型方法相联系,与学生不断提升的能力水平相联系。并致力于推进精品实验项目向各管理学科普及化、网络交互化和社会实践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飞.管理决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探讨[J].科教导刊,2014.1.
[2] 马占英.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作用及设计技巧[J].科教经济市场,2008.12.
[3] 吴利玲等.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若干思考[J].科教信息,2009.35.
大学排名是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进行的重要测量和评价,大学排名的使命是让大学或者利益相关者了解学校存在优势与不足,从而改进教育教学,产生与其办学宗旨相对应的社会影响和价值。而教育评价机构就是对教育进行估价的机构,所谓的第三方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则是能满足“公正”、“公平”、“公信”的要求,担负着“裁判员”角色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应该是与高等教育的主办者和承办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方,避免既是“教练员”、又是“裁判员”、还是“运动员”的现象发生,这是确保大学排名“公正”、“公平”、“公信”的基本前提[1]。显然,政府的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不宜进行大学排名,而应该由如民间机构、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等担负着“裁判员”角色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来承担[2]。
一、第三方评价机构下的大学排名
对高校办学水平、效益和质量的评估,历来是一个难题。要搞好高校评估,一方面需要专业化的人士进行专业化评估,另一方面需要一个专业化的机构来实施。而当前我国在这方面还严重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而且他们的重要工作还是放在大学排行榜上[3]。
1987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蒋国华教授等在《科技日报》发表了中国第1个大学排行榜。1987年至今的近30年来,大学排名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是高教领域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总体来看,目前国内近20个曾经进行过大学排名研究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中,有稳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连续发表大学排名的评价机构只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网大(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校友会网、武汉大学的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等7家,其中担负着“裁判员”角色的所谓第三方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只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校友会网、网大(中国)有限公司3家。作为从理论上所谓能满足“公正”、“公平”、“公信”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以上三大排名虽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也经常受到各方面的质疑,无论是其指标体系的选择、权重的确定,还是其评价的原则和倾向性等,都无法满足人们的各类需要。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把握各项信息,以更客观地对大学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是我们在未来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4]。
二、三大大学排名评估体系的特色分析
(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大学排名倾向于评价大学近期的数值总量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大学排行榜重点强调评价大学数值总量,强调外延发展和数量取胜。因此,这种大学排名对合并成功、持续扩招的大学的名次提升很有益处,变相地支持了政府的合并、扩招政策;鼓励迎合了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需要,是与高教政策互相呼应的(蔡言厚,2013)。该排行榜自诞生以来,获得了社会较大的关注,也得到了不少肯定和支持。在评价过程中,该排行榜发现目前国内所有的数据库都不能满足评价的需要,因此,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研制出了专门用于评价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D),这是很有特色和优势的一个方面[5]。
(二)中国校友会网的大学排名倾向于评价大学近期的数值质量
中国校友会网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有三个特点:一是在科学研究的三级评价指标中,不采用一般论文指标,而是采用国家级奖励成果,特别是“国家重大奖励成果”指标;二是在人才培养的三级评价指标中采用了“毕业生质量”这一指标;三是为了改变目前重理轻文的现象,平衡自然科学中的两院院士,在社会科学的评价指标中引入了“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该排行榜的三级指标与时俱进,凡是能够反映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新信息都可以随时纳入三级评价指标参数中,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该排行榜的三级指标数据受到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的限制,很多好的设想由于政府信息不公开而无法实现[5,6]。
(三)网大(中国)有限公司的大学排名倾向于评价榜单前一年大学的数值均量
网大(中国)有限公司的评价思想很重要的一点是强调评价大学数值均量,鼓励大学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这种评价思想得到了不少没有进行过大规模合并的高校的支持,也为广大高考学生提供了另一个选择大学的参考角度,使该排行榜具有相当的市场。网大排名坚持精英教育思想,在论文等评价指标上,理工学科选择两个国际数据库的数据,而人文学科选择一个国际数据库和一个国内数据库的数据(蔡言厚,2013)。由于国内外数据的差异,有关指标有利于以人文学科为主体的学校,不利于以理工学科为主体的学校,因此,评价的公正性受到挑战[5]。
三、趋势与展望
(一)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我国第三方高等教育评价机构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中,2010年以前中国校友会网和网大(中国)有限公司都采用各类投入指标,相互交叉的数量较多。在产出指标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和网大(中国)有限公司都采用科研论文指标,反映学生变化的产出指标仅在中国校友会网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出现。从2010年起,中??管理科学研究院开始使用投入指标,引入全国百篇博士学位优秀论文、各类国际性全国性竞赛获奖数等。中国校友会网从2008年开始,为了平衡以工学为主的学校与以理学为主学校的评价指标,增加《自然》、《科学》等顶级论文指标,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增加ESI的论文指标。这些都是三个大学排名评价指标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体现[5]。
(二)多样性发展,既排综合,也列单项
第三方高等教育评估机构的评价内容,正在从综合排名向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和核心竞争力单项指标排名发展。比如,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学科、专业排名,中国校友会网的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和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网大(中国)有限公司的录取新生质量排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校友会网对高等教育的评价内容和评价产品是与时俱进的,而网大(中国)有限公司的评价内容和评价产品基本是不变的。这种变与不变各有利弊。评价内容和评价产品与时俱进的好处是使评价更符合实际和有利于大学的特色发展,但一所大学在排行榜中名次升降的真实原因不容易辨别;而评价内容和评价产品不变,则容易搞清一所大学在排行榜中名次升降的真实原因,但评价很难符合实际,不利于一所大学的特色发展[5]。
(三)各有特色,与时俱进,突出重点方向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综合排名的特点是以数量取胜,其实质是毕业生和论文排名,而国内论文是靠自己研制的数据库。因此,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价的最佳前景是学科、专业的评价。而中国校友会网由于其指导思想的开放性,指标体系弹性很大,这种评价是动态的,是与时俱进的,是能够客观反映一个大学发展状况的,特别是中国校友会网的杰出校友榜和科学贡献力榜是有生命力的。这两个排行榜无论是为国家进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为大、中学生选择专业、报考大学,亦或是为各个学校选择发展特色方向,都可以提供依据[5]。对于网大(中国)有限公司来讲,由于其指导思想是“拿来主义”,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式完全是按照《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设计的,忽视中国的国情,而且由于其评价指标体系从2000年起基本不变,在实施过程中,声誉调查样本太少,信誉度不高,因而,网大排名将会遇到不少挑战,其重点会在录取新生质量排名、有关内涵发展指标排名上具有发展前景(蔡言厚,2013)。
根据蔡言厚教授的预测,未来国内第三方高等教育评价机构有可能产生一个综合上述3家评价指标的中国大学排行榜。这个评价机构可能是一个新的评价机构,也可能是现有3家评价机构的联合体[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