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民合作社项目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2013年,福建省在10个县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重点扶持特色水果(重点柑橘)、蔬菜、食用菌的冷藏保鲜和烘干设施的建设。项目惠及95个专业合作社和40个农户,共建设完成初加工设施328座,其中组装式冷藏库257座,简易冷藏库12座,普通烘房1座,热风烘房53座,多功能烘房5座,增加冷藏能力2.3万吨、烘干能力200吨/天,带动近3亿元投资。
一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显著。福建省新建的大部分补助设施已投入使用,初显成效。据初步测算,10个项目县通过初加工补助项目的实施,果蔬食用菌冷藏保鲜和烘干加工增值超过20%以上,产后损失率下降10%,大大促进了农业减损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的目标。如,福安市帝田水果专业合作社建设3个100吨的组装式保鲜库,6月13日正式建成,赶在葡萄收获季节投入使用。经过近两个月的运行,为社员及村民预冷葡萄鲜果3760多吨,比运到5公里外的赛岐镇保鲜库进行预冷节约成本25万元;每斤葡萄经峰期保鲜后可增收0.61元,赢利25.7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闽清县海西汇农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设5个100吨的组装式保鲜库,冷库建成后,已保鲜储存柑橘250吨,平均收购价每斤0.71元,保鲜两个月后批发价每斤0.95~1.05元,入库前后价格相差30%~35%,损失腐烂率比往年下降35%,增加利润20%~30%;保鲜储存西兰花200吨,平均收购价每斤0.82元;储存两个多月后,批发价每斤1.8~2.10元,增值十分显著。该合作社下属十几个分社,共联结1000多农户,都希望明年能继续得到冷库建设的扶持。古田县兴源食用菌合作社建设100吨组装式冷藏库3个和50吨组装式冷藏库1个,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4个库可以贮存杏鲍菇干品35吨,通过冷藏库保鲜干品价格基本可以翻番,扣除电费人工等成本,增加经济效益50%以上;通过补助项目建设的冷库,预计每年可以增加收入60万元。漳浦县规模较大专业合作社冷库建成后,将部分的冷库租给周边的农户使用,既方便了农户也充分发挥了冷库的使用效率。
二是均衡市场,稳定价格的作用明显。通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明显地改善了果蔬菌产后初加工条件,使得田间水果、蔬菜、食用菌采收后能有条件迅速进入冷藏保鲜。农民能够根据市场行情决定采收和上市时间。避免了集中采收,集中上市,引起市场价格波动、物溅伤农现象的发生。
三是提升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设施和技术水平。新建的冷藏和烘干设施标准高、质量好,通过初加工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不仅改善了福建省水果、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条件,同时,带动农户形成了“学技术、用技术、建设施、促增收”的良好氛围,使更多的农户掌握了果蔬、食用菌产后初加工适用技术,提升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水平。
四是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良好。通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奖补对象示范带头作用,让广大农民意识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重要性,调动了大家建设冷藏库等产地初加工设施的积极性,很多专业合作社农户纷纷要求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
二、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强化政策配套和机制建设
2013年是福建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第一年,福建省对此高度重视,农业厅分管领导及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多次向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有关领导和处室负责人进行了沟通汇报,加工局领导也多次来福建省调研指导工作。为加强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省里成立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财政安排了专项工作经费,用于组织方案制定、政策宣传、本地化设计、技术指导培训和项目验收督查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为省级技术依托单位,具体负责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同时积极向省领导、省级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争取相关的配套政策,省委省政府9月份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闽委发〔2013〕9号),其中明确了“对于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用地,符合农业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条件的,将免于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据此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和农业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规范设施农用地服务的通知》,该政策的出台,简化了初加工设施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各项目实施县也都加大了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力度,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挂帅,农业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领导机构,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部分县采取了整合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经费等措施,用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提高了设施的补助标准,减轻了建设单位负担,不少地方还安排了必要的工作经费,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2.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近两年的调研情况,立足福建省实际,本着突出重点,扶持优势主产区等原则,省农业厅和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确定2013年中央奖补资金全部用于补助当年新建水果(重点柑橘)、蔬菜、食用菌冷藏保鲜和烘干设施。按照福建省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分布情况,结合各地现有的工作基础、当地政府重视程度和农户及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等情况,确定闽清县、福安市、古田县、仙游县、惠安县、漳浦县、平和县、连城县、建宁县、顺昌县10个优势特色农产品主产县为2013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试点县。10个项目实施县也都按照省里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县的实际,制定了突出本县特色的项目实施方案。如平和县重点扶持溪蜜柚主产区的4个乡镇的7个专业合作社建设蜜柚100吨组装式冷藏库,闽清县以柑桔和食用菌为主导产业,重点扶持6个专业合作社建设100顿和50吨组装式冷藏库,体现了突出产业特色和集中连片建设的原则。
3.精心组织,做好宣传培训和项目启动工作
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程技术要求高,做好宣传培训工作至关重要。2013年4月份,按照农业部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统一安排,福建省组织10个项目实施县农业局负责人和技术骨干20多人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培训班。紧接着福建省农业厅在福州召开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安排部署会,部署启动了2013年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对参会的项目实施县农业局局长、农产品加工技术骨干进行了培训。省里还统一印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设施建设申请表》并发放给10个试点县,制定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示范点统一牌匾(规格70cm×50cm),在福建农业信息网上举办了一期在线访谈,就“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有关问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广泛宣传补助项目的政策内容和重要意义,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切实做好内容讲解、答疑解惑等工作。7月24日,在福州举办全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培训班,邀请加工局、省财政厅领导和有关农产品加工专家、教授对实施县农业局负责人、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技术人员就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政策和果蔬冷藏保鲜、干燥加工技术、设施及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培训。各项目实施县也围绕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政策及初加工设施的技术要求等内容,对项目试点乡镇、村负责人、工作人员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户代表进行了培训,并采取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走村入户,印发培训材料、明白纸,组织项目现场会,报纸、电视、广播专题专栏宣传报道等形式,进行广泛的思想发动、政策讲解、技术培训和舆论宣传,达到了很好的宣传培训效果。初步统计,全省产地初加工项目培训达到3000人次左右。
4.规范操作,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
指导督促10个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县制定本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设施的本地化技术方案,同时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管理办公室成员分组分赴10个实施县考察落实补助项目的实施情况。各县农业局和财政局也积极配合,在组织项目申报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摸底调查,力求充分掌握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建设意向,在此基础上组织申报,本着尽量向主产乡镇集中的原则,进行筛选优化,确定补贴对象,多数县优先安排果蔬、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提高了项目集中度和推进效率,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各地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逐级上报、逐级审批,并在村级实行公示制度。
5.严格验收,发挥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资金的补助效益
为全面实施好2013年福建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严格项目验收,规范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建设任务的高质量完成,省农业厅和财政厅联合印发了验收考核方案(闽农计[2013]285号),明确了验收考核的原则、内容、方式和程序,召开了全省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验收考核部署会,成立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省级专家组,各项目县结合实际制定本县具体的验收考核方案,成立由县农业局、财政局和省级专家组的成员组成的验收组,通过实地测量、核对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措施,对补助设施进行全面验收,验收合格的及时兑付奖补资金。同时福建省正在组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编写《福建省特色农产品贮藏保鲜与干制加工技术手册》,加强设施使用的技术指导,确保建成的设施管理好,使用好,使其真正在农产品减损、提质、增效方面发挥作用。
三、存在问题
1.奖补建设资金相对不足
合作社、农户建设冷藏库的积极性很高,申请数量大,但限于项目额度,相当部分有意向的合作社和农户没有得到建设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
2.奖补设施规格存在局限
福建省果蔬、食用菌主产区的专业合作社种植规模都较大,且南方气候的原因,需要的冷藏量也较大,最大100吨的冷藏库规格偏小,无法满足冷藏需要。
四、政策建议
1.增加奖补资金
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奖补资金的投入,扩大实施的区域,满足更多农户和专业合作社的需求。
2012年启动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储藏、保鲜、制干等设施,通过普及科学适用的初加工设施,大幅度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实现减损增供、均衡上市、稳定价格、提高质量、促进增收的目标。2012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12个省区的1.8万农户和1000多个合作社建设贮藏窖、冷藏库和烘干房,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50万吨、果蔬冷藏能力30万吨、果蔬制干能力30万吨,实现了项目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
为了加强2013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组织实施工作,使项目涉及省区及所属县市统一思想认识、准确理解政策、掌握实施要领、明确程序要求,4月1日~8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在北京组织举办两期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培训班,来自河北、内蒙古、辽宁等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其所属的188个县市(团场)农产品加工主管部门和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的42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张天佐局长,财政部农业司有关负责同志参会并亲自为学员授课。
通过培训学习,学员们对政策有了更清晰的理解,领会了项目实施要点,明确了在开展工作中的各个注意事项,了解了参与项目第一年实施的省县的先进做法,特别是在项目实施细节管理方面很有收获。专家从专业的角度讲解了设施的使用规程及注意事项,学员对产地初加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张天佐局长要求,各地要抓紧时间开展项目实施各项工作。一是抓紧开展政策宣传工作。通过广泛宣传,让农民了解这个项目,在减损、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快设施建设进度,做到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遵循突出重点、以农民为主、阳光操作、集中连片建设、建管用并举的原则,严格按照指导意见组织项目实施。三是严格项目管理。严格按照项目实施程序,切实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农业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强化检查指导,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四是务求取得实效。要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设施建设,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设施,使设施真正发挥效果,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羊肉是新疆人消费量最大的肉类之一,但是,近年来一直不断上涨的羊肉价格,让难以承受的消费者戏称之为“贵羊羊”。
今年,自治区下达了2013年第一批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达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扶持资金额度为2000万元,在巴州4个县建设了28个养殖小区,让巴州的肉羊养殖产业“身子壮”,为巴州“贵羊羊”降温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70万元为合作社注入“力量”
团结乡西海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艾买尔江・阿不力孜的心里特别高兴,因为就在肉孜节的前一天,8月7日,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扶持资金70万元已经打到了合作社的账户里。他拿出50万元帮助基本农户们购买了生产母畜,这样一来,合作社的羊的总数达到了8000多只。
艾买尔江・阿不力孜告诉笔者,合作社于2011年1月正式注册,注册资金200万元,合作社成员5户,占地60余亩,主要从事牛羊育肥养殖、屠宰与肉食批发。
今年合作社以实施第一批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分二期投资260万元,改扩建标准化牛圈舍2000平方米、羊圈舍2300平方米,5月底全部完工。该合作社从北疆引进牛羊快速育肥技术,计划一年育肥6批,每批出栏牛500头、羊5000只。同时,还主动提供50万元无息借款帮扶周边12户进行牛羊育肥养殖,以带动更多畜牧养殖户依靠科技互惠共赢,增收致富。
玉素甫・买买提明是特困户,入了合作社之后,今年社里给他扶助了3万余元资金,他购买了40多只小羊,2个月后出栏,挣了1.8万元,现在他家里已经有50多只羊了,还买了一辆农用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现在,社员们都干得起劲得很,有了政府支持,我们发家致富的速度快多了。”艾买尔江・阿不力孜说。
4县每县补助500万元
州财政局农业科负责人告诉笔者,这4个县每县补助500万元,共计2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每个县建设7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共28个,每个养殖小区2000平方米,每平方补助350元。项目扶持资金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待相关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后,由州财政支付补助资金。主要对新建羊舍1000平方米以上,并且适龄能繁母羊存栏600只以上的种羊场、繁育场或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育肥场给予补助。对从国外引进原种专用肉羊的种羊场,每只基础母羊补助2000元,对地方品种种羊场育种核心群扩群或多胎肉羊繁育场从区外引进基础母羊的,每只补助300元。
为保建设进度,4月上旬巴州召开了视频会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写,为项目建设开了好头,确定了6月底全面建成的方案。7月8日至13日联合巴州畜牧兽医局组成检查验收工作组,对4个重点县2013年现代农业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检查。
巴州2013年第一批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共支持4个县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计划总投资6944.12万元,申请中央财政项目资金200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4944.12万元(其中农牧民自筹资金4204.12万元,占整合资金总量的85%),计划建成肉羊标准化养殖圈舍85396万平方米。项目实际完成总投资7694.12万元,超出计划投资10.8%。实际建成标准化养殖圈舍93816万平方米,超出计划建设面积9.86%。
项目实施过程“亮点”颇多
该负责人指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呈现了不少“亮点”,如“民办公助”充分发挥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农牧民的积极性非常高,“民办”项目将更多的钱用于项目实施建设中去,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公助”的财政支农资金能更好地发挥效益。
与此同时,“先建后补”也保证了项目竣工质量,部分项目建设面积、工程质量均超出实施方案的要求,并且有多家合作社计划在财政补助资金到位后年内继续扩大建设规模。如尉犁县兴旺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已建成肉羊标准化圈舍1.6万平方米,总投资1100多万元。
最值得一提的是,“直接支付”政策是农牧民项目建设的“定心丸”。巴州2013年中央现代农业项目资金采取直接支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账户的方式拨付,省去了资金由“州财政-县(市)财政-县(市)业务主管部门-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繁冗过程,也避免了县、乡各种债务关系影响补助资金发放,直观明了,进度加快,财政支农效果倍增,提高了资金支出效率,激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建设研制小区的热情与信心。
另外,“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发挥带动辐射效应。和硕县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分别位于集中的特吾里克镇(3个)和塔哈其乡(4个),项目建设用地、建设标准、项目标识牌、宣传口号都统一规划,为日后养殖过程中饲草料运输、集中防疫、肉羊出栏屠宰、饲料厂建设、肉类企业加工厂建设等方面都提供了便利条件。各合作社之间也能互相学习、借鉴先进的喂养、管理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散养的农牧民加入到肉羊标准化养殖的队伍中来。
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产生了聚集“养殖合作社”的效应。据统计,在财政支农补助资金的引领下,有91家养殖合作社聚集在了现代农业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的周围,具体体现在一起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共同核计建设规模和模式,一起商议饲养品种,共同集资谋划发展,携手并肩开拓市场,团结互助饲养肉羊,在农区畜牧业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项目实施成效显
获得了中央补助资金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也不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以体现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心。
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吐尔逊・阿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在肉孜节前,拿出200只羊,每公斤以低于市场价4元的价格供应给农民,仅此一项就让利15万元。
尉犁县畜牧局局长吾西坤・艾仁拜克说,2013年第一批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扶持资金到位后,尉犁县的牛羊存栏数从实施项目之前的35.06万头只增加到现在的43.6万头只,成效非常明显。
焉耆县永宁镇下岔河村永烨育肥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玉新更是称赞政策好,他自己的总投资就达到了200余万元,5个儿子都放弃了在外面搞施工运输的事业,回来帮助他打理这个养殖小区。
而焉耆县北大渠乡十号渠村合成养殖专业合作社则依托养殖小区,发展起了饲草料种植,目前有400余亩草场,1000多亩油葵,都成为合作社的饲草料基地。
一、基本思路
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成果,拓展技术内涵,扩大实施范围,完善指标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增加测土密度,提高测土频率,突出供肥、施肥关键环节,大力推进配方肥到田,着力改进施肥方式,加快科学施肥技术推广普及,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节能减排。
二、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和省、市实施方案要求,全年计划免费为4.8万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5万亩,其中应用配方肥面积14万亩;完成土样采集和分析500个以上;布置小麦、玉米肥效对比试验、露地芹菜“2+X”田间肥效试验、磷肥总量控制试验、微量元素肥效试验等9处以上;在15个村各建成1个20亩以上的示范方,在100个行政村设立固定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公告专栏,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指导服务8场次以上;配方肥施用比例达到化肥使用总量的12%以上。
三、资金安排与补贴环节
年,安排我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30万元,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科学制定配方、应用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示范展示、施肥信息上墙、施肥技术指导服务、项目管理等经费补助。
四、技术路线及工作要点
在深化小麦、玉米等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力求在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上有较大突破,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一)深化“基础工作”支撑。继续开展土壤养分定位监测、墒情监测、原点定位周期性取土和农户施肥调查。统筹安排土壤样品采集化验,采集化验样品500个以上。对100个以上农户进行施肥情况调查。重点安排配方对比、中量微量元素等田间试验,不断修正小麦、玉米施肥指标体系。在露地芹菜上,开展2处“2+X”试验、1处磷肥总量控制试验,逐步建立经济作物施肥指标体系。规范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初步配置测土施肥智能查询触摸屏系统,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供支撑。
(二)强化“整建制”推进。在15个村开展整建制推进示范,采取政府主导合力推进、合作社带动、配方肥直供、定点供销服务、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等模式。建立1-2处统测统配示范区,总结形成一套整建制推进运作模式。
(三)狠抓“配方肥”下地。选择省市认定配方肥生产企业提供配方肥,实现配方肥直供到村。逐步形成以科学配方引导肥料生产、以连锁配送方便农民购肥、以规范服务指导农民施肥的机制。在春播、秋种前60天区域性的作物施肥配方信息,并报省农业厅、市农业局备案。及时“大配方、小调整”建议,指导农民因地、因时、因苗科学施肥。
(四)强化“示范片”到村。结合我区作物种类、土壤类型、耕作制度等,合理布局示范地点,细化示范片建设内容,以科学施肥技术为核心,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开展化肥深施,实现高效、环保和健康施肥。区、镇、村三级示范片要做到“四有”,即:有包片指导专家、有科技示范户、有示范对比田、有醒目标示牌,其中标牌要明确标明作物品种、目标产量、施肥结构、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标牌建设严格按照鲁土肥字()3号文件要求执行。
(五)强化“培训班”进田。千方百计推进科学施肥技术进村入户到田,结合示范片建设,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和现场观摩活动。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田间巡回指导和现场指导服务,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技术水平。积极组织基层农技人员肥料经销商、基层农技人员参加省、市配方师资格培训。
(六)强化“建议卡”上墙。在“村村通”信息栏、村委会和肥料经销网点等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及时张贴测土信息和施肥方案,涂刷测土配方施肥科普标语上墙,方便农民了解掌握科学施肥知识,直接“按方”购肥施肥。
(七)推进“触摸屏”进店。深度挖掘测土施肥技术,加快开发县级施肥专家系统。全区共在核心区、大型供肥点配置触摸屏3台,方便农民查询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施肥指导方案,关键时期,配备技术人员和配方师坐堂咨询。
(八)改进施肥方式方法。筛选确定当地化肥深施机械类型,引导农民选购使用,推进化肥深施。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做到配方合理、基追统筹、水肥耦合。在有滴灌、喷灌条件的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积极开展水肥一体化示范推广。
(九)加强“信息宣传”引导。要创新适合农村、贴近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强化宣传效果。通过宣传,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营造科学施肥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
五、组织管理与项目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更好地推进项目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人员配置、项目管理、监督检查、资金监管等。技术小组积极组织技术培训和巡回技术指导。农业、财政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整建制实施。
(二)强化专业队伍。区级土肥专业技术人员应保持在5名以上,对化验、数据管理等专业性强的岗位,不得随意调整。要支持区级技术人员参加部省级有关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能力;要建成一个标准化验室,构建镇村技术咨询和配方肥供应网络,为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坚强技术支撑。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水稻主产区和水稻增产为重点,强化行政推动,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把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成功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工作机制,向整县推进,集中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粮食高产示范区,辐射更大范围,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全面提升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目标任务
(一)示范面积
根据农业部、省农业厅年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我县今年是整县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全县水稻52万亩种植面积均在高产示范之列。其中:
1、万亩示范片。全县共建立21个万亩示范片,分别是:徐家乡的陈家、游家万亩示范片;株良镇的田南、城上、湖边万亩示范片;万坊镇的上岭、双港、鄱阳万亩示范片;建昌镇的姚家巷、万年万亩示范片;里塔镇的水南万亩示范片;新丰街镇的汾水万亩示范片;上唐镇的太平、上舍万亩示范片;天井源乡的周坊、天井源万亩示范片;洪门镇的沙坪万亩示范片;龙湖镇的龙湖万亩示范片;沙洲镇的临坊、邓坊万亩示范片;浔溪乡的敖家湾万亩示范片。
2、村组示范户。全县共落实高产创建示范户1072户。首先,在每个行政村遴选一户种粮大户为村级示范户,全县共150户;其次,在每个自然村遴选一户有文化、懂技术、乐于助人的农户为自然组示范户,共922户。
(二)产量目标
全县双季稻产区产量目标1100公斤(早稻亩产500公斤,晚稻亩产600公斤),一季稻产区产量目标650公斤,较上年平均单产增加64公斤,增幅为12.88%。
三、建设内容
(一)高产技术集成
技术集成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育苗栽插、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服务基础上进行。做到六项技术集成应用:一是推广良种。二是双季塑盘抛秧技术。三是推广好气灌溉技术。四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五是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六是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
(二)典型引领示范
在高产创建实施过程中与培育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实现土地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生产转变,提高种粮效益。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基础上,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耕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推进集约化经营。一是每个乡镇都必须组建一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二是每个行政村落实一户水稻面积20亩以上的大户为高产创建示范户,每个自然村落实一户水稻5亩以上的农户为高产创建示范户,示范户应有文化、懂技术、乐助人;三是县、乡农技人员要亲自示范,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要求指导高产创建的县乡农技人员,每人都要选定一丘面积不少于一亩、交通便利的稻田作为高产示范田。
(三)创建标准模式
在整县推进高产创建示范项目过程中,要做到行政与技术结合,科研与推广结合,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服务结合,必须有龙头企业对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有种粮大户带头。把去年万亩示范片内不同的高产模式向全县辐射推广,把分散的模式进行系统集成,形成规范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田间设施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化、管理服务专业化、生产过程机械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我县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的顺利实施,县成立“县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农业局、财政局、水务局、农机局、发改委、国土局、粮食局、科技局、农开办、种子管理局等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及全县12个乡(镇)的乡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内,由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任主任,种子管理局局长为副主任,主要负责高产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协调有关工作。全县各乡镇也要成立对应机构。
(二)加强技术指导
建立“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标兵”的三级科技服务队伍。县成立“县粮食高产创建专家指导小组”土肥站温珍和、农机推广站等六位技术骨干为专家指导小组成员,专家指导小组主要负责粮食高产创建实施技术推广方案和实施细则的制定、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每个乡(镇)均要明确4名技术骨干,分村包片进行技术指导。每个村要明确一名技术责任人。实行专家和技术员承包责任制,开展全程技术指导,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三)宣传发动到位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农户了解高产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在宣传方式上,一是在县电视台农业专栏内大力开展宣传,同时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整县推进高产创建的目的意义;二是编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手册,作为示范推广的主要技术资料,发放到农户手中,做到每户一册,印发“明白纸”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三是示范区每个村要制作“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农事提示专栏,定期宣传和提示栽培技术要点;四是在中心示范区及各乡镇实施区树立“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推进试点县”标示牌;五是利用各类会议、科技下乡、生产调查和各种乡村文艺活动机会开展示范工程的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为我县实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了解和支持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让更多的农民积极主动参与高产创建活动。
(四)开展部门协作
发挥行政推动的主导作用,协调财政、发展改革、综合开发、国土、水利等部门支持整建制推进,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都全力参与整建制推进,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院校参与的大协作格局。县农业局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协调,推动落实。统筹利用好各种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约项目、合力推进。
(五)强化责任落实
实行分片督导制度,加强对整县推进高产创建的督促检查。“县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个成员为行政负责人,专家指导小组成员为技术负责人,分别挂乡包片(见附表一、附表二),负责项目实施工作;每个村派驻一名技术工作人员,负责项目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工作,确实做到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六)加强技术培训及现场观摩示范
为了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开展县、乡、村三级技术培训。县对各乡镇的技术骨干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进行培训。由专家指导小组编制全县的水稻高产生产技术规程,采用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电视教学和人工教学相结合,在各乡镇、各村举办培训班;同时分发技术资料,做到农户人手一份;在集中示范田块,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技术人员、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到示范片举办现场培训班,广泛开展现场学习观摩,在田间实地操作和讲解技术,做到易懂、易学、易掌握,使示范户人人掌握技术、家家懂得操作。同时,大力宣传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12006年度完成项目总投资127.98万元,其中:河北省财政省投入40万元,农民自筹87.98万元。新增中型拖拉机28台,配套旋耕机29台,玉米免耕播种机6台,牧草秸秆压块饲料成套设备2套。
1.22007年度完成项目总投资348.5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80万元,本级财政投资45.5万元,农民自筹223.09万元。新增动力机械48台,配套作业机具81台,揉丝打捆包膜青贮成套设备17套51台。
1.32008年度完成项目总投资672.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80万元,争取本市财政配套投入120.32万元,农民自筹372.37万元。新增大、中、小型拖拉机120台,旋耕机98台,玉米播种机59台,小麦播种机33台,青贮打包成套设备2套,压块成套设备1套,机载喷雾机70台,电动喷雾机839台,微耕机34台,卷帘机170台。
1.42009年度完成项目总投资988.0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00万元,省财政投入15万元,争取本市财政配套投入151.27万元,农民自筹521.79万元。新增大、中、小型拖拉机128台,旋耕机96台,玉米播种机38台,小麦播种机15台,花生地膜覆盖机42台,喷杆式喷雾机46台,动力喷雾机18台,机动喷雾喷粉机20台,太阳能杀虫灯37台,电动喷雾机1541台,饲料搅拌机2套,青贮切碎机2套,微耕机13台,卷帘机172台,挖坑机3台,玉米节水精播机19台,花生节水精播机25台。
2农机补贴作用
2.1农机购机补贴增加农民收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直接补贴农民,国家补贴机具价格的30%左右,加上迁安市的配套补贴,农民仅用机具价格的50%多就可以购机了,减少了农民购机的一次性投入,在政策上就直接给了农民实惠,引导更多的农民愿意从事农机服务。同时,购机补贴培育了农业生产服务主体,推动了农机户的发展,让有机户有钱赚,让无机户有机用。农机服务可以解决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机械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实现了机械化耕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农机作业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实现了节本增效。机械化生产也提升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2农机购机补贴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90.54万kW,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8%。在补贴过程中,针对迁安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除了补贴拖拉机及配套作业机具,还注重先进适用的微耕机、卷帘机、青贮切碎机、饲料搅拌机、电动喷雾器、太阳能杀虫灯等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使农机实用技术得到了普及应用,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加快了全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装备支持。
2.3农机购机补贴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有力推进了全市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小麦、花生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迁安市小麦机耕、机播、机收率均超过98%;小麦、玉米全部实现免耕播种,为今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6年来农民投资农机达1558.75万元,共增各类农机具4036台(套),从事农机服务的农民达5000人。
2.4农机购机补贴推动了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吸引了更多农民购买大型、新型农机具,造就了一批农机大户。仅2009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时,新发展购机总额4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84个,购机总额达377.70万元,新增拖拉机和配套作业机具290台套。2008年,农业畜牧水产局因势利导,把有条件的农机大户组织起来,成立了迁安市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迁安市丰茂农机合作社)。机手通过农机合作社联合作业,作业区域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比单机分散经营增加20%~30%的收入,纯收入可增加30%~50%。同时,农机合作社一般作业价格比单机分散作业低5元左右,农民也减少了作业费用。2008年,丰茂农机合作社春秋耕地总面积达8000亩,包括花生覆膜播种、玉米大豆播种、小麦播种在内的播种总面积达5000亩,病虫害防治面积达1200亩,服务范围扩充到杨各庄、赵店子、沙河驿、迁安镇等地区,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达到50万元左右,实现纯利润37万元。一年来,丰茂农机合作社整合农机资源,开展规模作业、合同订单作业,实行耕、种、收“一条龙”服务,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而且他们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机手加入到农机合作社,促进农机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2009年,农机补贴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支持了购机总额在30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个,购机总额达385.45万元,新增拖拉机和配套作业机具952台(套)。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积极投入农业生产各领域,大力推进了农业生产进程,也为广大农机手实现增收拓宽了渠道,必将成为现代农业的建设者、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3主要做法
3.1领导重视,政府支持。为切实做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农牧、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领导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牧局,组成了项目实施、综合协调、机具供应、监督检查等4个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协调联动。6年来,本市划拔310.49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累加补贴,真正让利于民。
3.2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科学制定了《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操作程序科学、简便、高效;充分尊重农民购机自主选择权”的原则,农机购机补贴项目向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保证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健康有序开展。
3.3广泛宣传,充分发动。利用广播、电视、《迁安时讯》、政务公开栏等媒体进行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全市19个镇乡及部分重点村进行调查摸底、宣讲政策,进行层层发动;带着政策明白纸、机具简介,赶科技大集,把政策原原本本送到农民手中,达到家喻户晓。多次召开项目领导小组会、购机户代表座谈会、生产企业对接会,确定补贴重点、摸清农民购机意向、了解补贴机具的配置及承诺。
3.4严密程序,阳光操作。根据年度实施方案,按照工作进度安排,扎实做好每一环节。坚持“公正、公开、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补贴对象为本市境内的农民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市乡村政务公开栏等途径,进行公示,对补贴机具的种类、型号、价格、供应厂商和补贴数量、补贴金额、优先补贴条件等公示7天,对确定的购机者名单公示5天,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由市局统一规范填写申请表、签订购机协议、生产企业(经销商)收取购机差价款一条龙工作流程,真正做到手续齐全有效、工作标准规范。
3.5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了“四统一”,即:坚持统一提货,根据农时需求,分期分批组织购机户进行提机,保证农业生产;坚持统一培训,邀请厂家技术人员现场对购机户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迅速掌握机具构造、操作技能及注意事项;坚持统一挂牌喷号,对购买补贴的动力机械及时上牌办证,对所有补贴机具进行喷号;坚持统一建档,明确专人负责,建立文字、电子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
3.6跟踪检查,全程监管。实行科技人员跟机服务,在作业期间随机技术指导,及时督导厂家做好机具“三包”,确保机具高效运行。同时做好补贴机具的质量投诉、协调处理等工作。对补贴机具进行跟踪检查,确保补贴机具在2年内不得擅自转让和转卖。组织引导购机户建立以农机合作社为引领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积极参与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实现资金、机具、技术相结合,项目、服务、效益的有机统一,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力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4存在问题
4.1对农民的培训少。机手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其直接收益。有的机手由于技术掌握不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收入。没有培训,不能帮助农民解决缺机械、缺技术的难题,影响了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进程。
4.2补贴的农机价格普遍高于同款非享受补贴的机具。根据调查发现,同款产品,享受补贴的价格就高,不享受补贴的价格就低。补贴的农机质量劣于非享受补贴的机具。
一、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落实情况
2020年省上安排我县农机购置项目资金455万元,其中:国补资金400万元,省级补贴资金55万元。按照省州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的要求,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全面实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资金兑付方式。全年共完成录入申请870户1045台,申请录入中央补贴资金302.778万元,分八批次兑付资金358.548万元,其中兑付中央补贴资金303.548万元、省级补贴资金55万元,兑付率为78.80%(第七批次补贴资金13.561万元和报废补贴资金0.77万元正在核验兑付当中)。共购置动力机械60台;耕整地机械203台;农业废弃物利用处理设备1台;收获后处理机械180台;收获机械15台;田间管理机114台;畜牧机械469台;种植施肥机械3台,带动农民投入资金达815.31万元。完成报废农机具4台,完成报废补贴资金7700元;完成河湟等7家合作社装备提升机具购置任务,现已投入使用。实行“一站式”服务,加强补贴机具全程监管,及时兑付补贴资金,确保了适宜我县购置的农业机械应补尽补。2020年结转中央补贴资金96.452万元,在2021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优先使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优化了我县农机装备结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升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农机补贴政策落实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禁止”要求,坚持“五项制度”、“八个不得”, 切实做到了四个到位:即贯彻会议精神到位、宣传动员到位、工作措施到位、便民服务到位;实现了五个结合:即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与设施农业建设相结合、与畜牧养殖业相结合、与农业产业扶贫相结合、与粮改饲推广工作相结合、与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相结合,农机购置补贴为全县脱贫功坚和乡村振兴中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项目实施。一是成立了以县上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25个乡(镇)长为成员的县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确保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顺利实施。二是根据省州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县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方案》,确保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开展。三是制定下发了《县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核验制度》,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核验管理,防范管理风险。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为确保购机补贴政策正确实施,集中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公告等形式,宣传农机补贴政策,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材料2万多份。并利用逢集日、“三夏”、“三秋”下乡、各类农机工作会议、农机安全宣传月等活动进行广泛有效的宣传,同时加强农机补贴手机APP的宣传推广工作,农户使用农机购置补贴APP申请和审核工作正常运行。通过宣传,农机补贴政策在我县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严格规范申请程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我中心严格按照补贴申请程序,积极引导购机群众在已获得部级或省级有效推广鉴定证书的产品目录中自主选型,购机后本人持身份证、户口簿、一折通、发票及相关手续到政务大厅便民窗口申请补贴,经工作人员审查申请资料无误后再进行网上申报,并现场打印农机购置补贴申请表。
(四)强化监管,严防疏漏。为强化对农机补贴工作的监督管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一是强化对农机经销商的监管。重点监督经销商在农机补贴政策宣传上不能误导,售机价格上不能抬高,机具质量、售后服务必须保障。我们采取调查、回访、抽查等方法,监督经销商在政策宣传、机具售价、售后服务上不出偏差;二是强化对农机补贴项目的监管。规范农机补贴程序,完善农机补贴资料,做到见机见人、人机一致、机具型号一致,确保农机补贴程序及标准符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三是强化对农机补贴机具的监管。严格审查审核购机人身份和有效证件,防止利用农民身份套取补贴资金,并明确规定补贴机具在两年内不得转卖,两年内随机抽查,如发现不实,要追回补贴资金。
(五)严格核查机制,及时兑付资金。为确保农机补贴政策顺利实施,让农民群众及时领到补贴资金。核查工作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乡制度,做到“三见五查”,“三见”即见人、见机、见票;“五查”即:一查补贴对象是否符合规定;二查购机人与补贴指标申领人是否一致;三查所购机具、出厂编号、发动机号是否与《补贴机具核查花名册》一致;四查所购机具是否有永久性铭牌;五查所购机具的使用情况,入户核查全覆盖。今年我中心组织干部职工先后6批次对补贴机具进行入户核查,做到了“三见五查”,入户核查率达到100%。同时,坚持“机具核查一批、资金兑付一批”的原则,核查审核无误后,分8批次进行资金兑付,按时完成了省厅要求的资金结算进度。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质量投诉、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力度;
2、部分生产企业没有及时在农机补贴系统上传补贴机具信息,导致农户申请办理补贴时无法录入系统,影响办事效率。
3、农机合作社入社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总体规模小;缺乏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由于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视野狭窄,缺乏经营管理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4、从事农机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尤其缺乏中、青年人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农机合作社社员平均年龄较大大,朝气不足。
5、在农机购置补贴系统中有牌证管理的补贴机具有免审功能,不用审核人员在系统内审核直接到公示,有审核错误的现象发生。
四、意见及建议
1、指定专人负责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质量投诉、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及时督促相关企业做好售后服务。
2、建议省厅督促相关生产企业及时在农机补贴系统上传补贴机具信息,提高农机补贴工作的办结率。
3、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及管理层人员的培训,规范合作社软件资料,提高合作社运作水平。
4、进一步加大合作社好经验、好做法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农机合作社作用的认知度,抓好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5、建议取消有牌证补贴机具的免审功能,系统内进行人工审核,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五、措施及办法
1、多措并举,广泛宣传政策。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机补贴政策的知晓率,充分发挥乡镇农机站的职能作用,认真做好农机补贴申请的初审工作,积极引导购机户按照补贴政策程序提交申请,切实保障农民群众享受农机补贴的合法权益,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合作社好经验、好做法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农机合作社作用的认知度,抓好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2、完善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政策文件、业务知识、办事流程、规章制度等内容的业务培训,强化干部职工的纪律观念、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认真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责任制,建立政策咨询服务、申报受理登记、申请录入统计、机具入户核实等工作保障机制,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有序、顺利开展。
关键词:职业农民;生产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6.003
近几年提出的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意义重大,现就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个人的想法和建议。
1 严格执行上级文件
每年,中央、省委都下发当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把握好学员遴选、培训时间及补助标准、选择教师、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课程、班级管理、考试考核,以及档案管理后续管理服务等基本程序,并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办公室的监督下,认真完成培训工作任务。
2 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虽然文件对培训专业、课程都做了部署,但因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农民对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自己的要求,可利用各种下乡机会,调查询问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认识,询问他们都想学些什么内容,哪个方面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作用等,并将农民需求汇总,在集中开展培训前一个月对课程进行规划,力争让农民学到有用的知识。
3 遴选优秀教师,保证学员学有所用
为保证培训的教学质量,选择从事相关培训工作多年,始终工作在惠农服务一线的农业相关部门,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资深专家担任教师。他们是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把农民想学、想问、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清楚,农民爱听、爱问,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效果好。
4 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培训
通过调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后,一般应提前一个月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动员,严格实施方案要求,以自愿学习为原则,把符合培训条件的龙头企业带头人、合作社成员、村干部及一村一品大学生等作为主要培对象,力争使这部分人员得到培训。
5 加强培训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为了保证培训顺利有效地完成,要根据农民自身特点,加强课堂及实训管理。一是培训课程主要围绕省里文件要求,适当增加农民生产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二是加强课堂管理。每个乡镇选出一个组长管理本乡镇的学员,组长要做到三点:保证人员安全,包括往返安全乘车、不饮酒等,确保学员安全学习;管理好课堂秩序,防止缺席、替学、课堂混乱等影响老师讲课的现象发生;学习补助资金透明。按照培训要求,组长要向每名学员说明各项费用支出内容,并监督资金的使用。三是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培训过程主要以理论、实践、实训、师生互动等形式,每天培训结束后以一天5名学员抽奖问答的方式检验学习内容,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培训效果。
通过上述努力,大多数学员都掌握了生产技能,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培训工作中需要完善和补充的问题。一是项目实施的时间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主要是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掌握生产生活技能。但近几年项目实施的时间都是8月份甚至更晚,对农民备春耕、生产资料选择、春耕、田间管理等生产活动来说相对滞后,无法和农时对应;二是资金使用管理。省里要求后续管理服务资金要分2年使用,而财政部门掌握的标准是,如果项目资金超过2年不使用要收回;三是公职人员课时费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聘请涉农部门的公职人员讲课,这些人员工作在农村一线多年,对本地农业生产生活非常熟悉,对如何处理农业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得心应手,但是审计、纪检等部门认为公职人员本身就是为农民提供服务的,不应该再得到课时费;四是学员身份选择上应该放开。首先,是现在农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农村实际务农的人员多在50岁以上,所以在年纪上应该放开。其次,是部分退伍军人或者大学生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不应该以他们不是农民不符合培训要求将其排除在外。最后,学员3年内不能重复培训。现在大多数农民都外出务工,按照文件要求参加新型农民培育工程的农民3年内不能重复培训,这样会造成两个问题:一是学员人数不够,二是学员当年学习培训的知识还没巩固好,第二年又不让其培训,影响培训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想法和建议。
一是项目实施时间提前,争取在春耕前实施。通过培训、实训,可以让农民对农业生产全程知识进行系统学习。
二是省级农业、财政部门就项目资金使用做出详细规划,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
1、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围绕应确权农户颁证率达90%并完成区级验收的市改革任务落实,积极创新农经体制机制,部门各项工作定目标,督促各乡镇、各测绘单位上足人头、倒排工期、保证质量,定期组织督查,及时通报情况。严格按照法规政策办事,规范操作,重点把好农户签字确认和公示审核关,同时完善档案资料,及时调处好矛盾纠纷。同时加快确权颁证成果运用,积极试点经营权抵押融资,目前正在与江苏汇隆担保集团洽谈合作事宜。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一是推进全区壮村工程。根据全区实际,结合市目标要求,制订全区壮村工程共性目标并及时分解到各乡镇、区直帮扶单位。同时,对2011年以来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市扶持村级创业点项目进行回头看。二是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土地耕作服务社项目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及土地耕作服务社建设、标准厂房、生猪养殖等多种发展形式,积极争取财政部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督促指导乡镇做好项目包装,完成全区试点项目方案上报及评审答辩工作。经过努力,5月份我区获批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区,获得国家财政资金3200万元的无偿支持,是全市唯一一家。为做好项目实施,牵头草拟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力争项目早实施、实施好。
3、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根据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乡镇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强化督查考核产权交易乡镇二级平台建设,要求各乡镇按照“六有”(有人员、有场所、有牌子、有台帐、有信息服务平台、有档案)标准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目前乡镇的二级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并配备了区乡两级交易市场必备的办公设施,在5月份组织召开了乡镇操作员业务培训。同时督促乡镇扩大交易品种和交易额,要求各乡镇对相关农村交易的项目应进则进。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是发展壮大土地耕作服务社。完成2015年度市财政扶持服务社项目招投标及农机交接,即将拨付资金。着力提升耕作服务社发展水平,邀请省、市专家就现代农业技术对全区耕作服务社理事长进行全覆盖式培训。同时,结合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有针对性地选择服务社能力提升试点对象,努力做好试点项目实施。二是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创新发展。围绕“规范、创新、提升”的目标要求,不断提升农民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实行动态管理,完成合作社2015年度财务年报工作,按流程公开遴选列入政府优先扶持名录。开展示范社动态监测,完善省、市示范合作社评定标准,初步遴选国家、省、市示范合作社培育创建主体,并组织农民合作社积极申报2016年度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三是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完成2015年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评选及市级示范家庭农场项目验收、拨款工作,督促乡镇加大培育力度。
5、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一是组织开展全区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印发《__区农村集体“三资”处置专项整治活动暨“挂图作战”复查工作方案》,并就如何开展好复查工作进行细化培训,同时利用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广泛宣传,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在工作中,突出集中民主理财和审计,积极排查问题线索,在认真组织村级自查的基础上,督促乡镇组织人员进行抽查、审计,对发现的问题限期纠正,并及时组织人员对26个村财务区级会审,以便找准问题。同时,围绕专项治理的内容和要求,加大指导推进和督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工作进度周报制,适时到乡督查,及时谈话提醒,搜集上报问题线索,力保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二是认真谋划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确定__镇__村、__镇__村、__乡__村、__镇__村、__镇__村5个村为试点村。
6、农业农村保障服务。一是切实落实减负增效政策。认真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完成全区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工作,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部署安排2016年度财政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及追加道路建设项目立项、招投标及施工等各项工作,抓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维护好农民权益。二是扎实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按时间要求做好有关险种承保工作,小麦、内塘螃蟹水文指数等险种承保规模及保费收入均超去年水平。做好农险理赔,督促承办保险公司与各乡镇农经站、乡镇协保员及时沟通,组织8组查勘队伍,对全区小麦受灾情况进行全天候查勘定损,目前理赔工作正在进行中。对养殖业较大金额赔案,会同财政、农业及市区两级保险公司共同查勘。督促承办保险公司积极争取建设三农保险服务站,目前__镇服务站在建中。
7、市农业农村考评工作。5月下旬市《2016年度农业农村工作考评办法》下发后,我部作为区牵头部门,立即认真分析市考评内容,分解细化考核目标,起草我区考评办法,拟将考评结果纳入区级大目标,以进一步加强对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考评管理,并积极提请区领导召开专题会议,保证任务早落实、责任早下压。
1、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跟踪督查,在确权颁证微信群每日通报工作进度和存在问题,每月底进行书面通报。提请区领导在区相关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确权颁证工作的重要性,对各乡镇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按月完成序时进度,年底前全区90%以上的村完成任务。同时
,进一步与金融部门探讨合作,研究抵押评估办法,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极大发挥农村产权效益。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督查推进壮村工作。做好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经营机制落实,完善出台试点项目管理办法等,研究项目合理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收益分配办法,明确序时进度和推进措施,力争把项目做好,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典型。协同扶贫办,财政局做好银河湾门面房招租管理工作。
3、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全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行为,明确区乡两级各自的权限、职责,明确交易程序,规范合同签订。要求所有农村集体产权的交易都应纳入交易平台,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规范有序,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确保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地运转。延伸农村产权交易内容。逐步将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一定数目的办公用品集中购置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扩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影响。广泛收集各类农村产权交易项目,进一步摸清资产、资源信息,通过多种方式信息渠道,不断扩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影响,引导农村集体组织、农村经营主体和农户进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交易。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在农民合作社工作上,围绕《中国农民合作社法》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组织参加省、市农民合作社专题培训班,举办一期全区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软件使用培训班;跟踪督查推进2015、2016年项目实施;积极推进合作社动态监测基础信息数据库软件的安装和试运行;开展市财政扶持合作社发展项目资金项目的立项申报和跟踪推进。在家庭农场培育上,加大培育力度,确保全年新培育180家,家庭农场土地经营面积9万亩。同时突出__片区家庭农场发展集中区域,重点培育扶持一批经营规模适度、综合效益较好、社会影响力强的示范性家庭农场,规划家庭农场集聚区,促进家庭农场抱团集聚联合发展。
5、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在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工作上再发力、再推进,加大排查督查力度,努力实现查问题、排隐患、堵漏洞和促进“三资”处置规范化的预期效果。进一步强化审计,重点审计审核2013-2015年各村集体“三资”使用、分配、承包和租赁等情况,深挖细排问题线索,对重点村重点关注、重点审计。进一步强化督查,对各乡镇农经站工作进度、效果、存在问题及其纠正情况和履行监管职责情况进行区级督查。进一步强化整改,排查风险源点,对发现的问题线索以及上报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及时梳理上报,做到不遗漏、不拖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打好工作主动仗。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排出试点时间表,将试点计划和责任落实到村,督促试点村制订完善具体政策规定和操作方案并予以实施,确保试点的5个村年底通过市级验收。
6、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配合财政部门对各乡镇实施的2016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行抽查复验,部署2017年度一事一议项目立项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