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股权激励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股票期权 会计处理 方法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股票期权计划,并开始向公司内部的高层经理人以及核心技术人员授予股票期权。经过多年的运作实践,到2006年末,我国沪、深两市共有4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激励计划方案,其中有14家公司的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已经开始正式实施。
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
股票期权,是指企业所有者向包含经理人在内的员工提供的一种在一定时期内,按照某一既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权利。其经济本质是对企业剩余价值索取权的分享。
股票期权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经营中的“委托”关系,即企业的股东作为委托人,希望企业的经理人能够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然而由于经理人也有自己的目标,所以在企业实际的经营运作中,经理人并不完全考虑股东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股东考虑授予经理人一定数量的股票期权。由于股票期权不能转让,所以在行权之前经理人没有任何收益,但经理人行权后持有的股票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由此,经理人就可以获得出售当日股票市场价格和行权价之间的差额收入,经理人可以自行决定在任何时间出售行权所得的股票。对经理人来说,企业授予的股票期权是一项权利而非义务。在期权的执行期限内,经理人可以行权也可以弃权。在执行价格既定的情况下,股票价格的波动给持有股票期权的经理人带来了取得未来收益的机会,这项可能取得的未来收益与股票价格成正比例关系,而股票价格正是公司经营业绩的体现。这样就将经理人的管理业绩与其报酬联系在一起,使经理人时刻把股东利益、企业利益放在首位,有效地提高了经理人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了对经理人长期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解析
(一)内在价值法
所谓内在价值,是指股票市价超过行权价的差额部分。差额越大,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就越高;相反,差额越小,就表示该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越低。如果股票市价低于行权价,则认为该项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为零。
运用内在价值法对股票期权进行会计处理时,企业会计部门首先应根据授予日当天的股票市价与行权价的差额来计算出企业授予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即: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授予日股票市价-行权价﹚×授予数量,并根据计算出的股票期权内在价值来确定企业应向经理人支付的补偿报酬成本。企业确认的补偿报酬成本应在经理人剩余的固定服务期限内平均摊销。由于股票价格是不断波动的,则应在股票期权有效期内的每个会计年度终了时,对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重新进行确认,并对相关的补偿报酬成本和费用进行调整。行权期满时,如果经理人行权,企业会计部门应及时确认购股款收入,同时支付普通股;若经理人最终放弃行权,则冲销授予时确认的相关报酬成本和股票期权;若经理人中途离职,则丧失尚处于行权期的股票期权,企业会计部门应冲销以前确认的管理费用、股票期权以及尚未摊销的递延补偿性支出。
(二)或有事项法
企业将股票期权授予经理人后,经理人就拥有了获得未来收益的权利,而经理人是否行权就取决于未来公司股票的价格。因此,股票期权可以看作是企业授予经理人的一项或有报酬,将股票期权视同或有事项来进行会计处理。进行会计处理时,在股票期权授予日,企业会计部门按执行价格和授予数量确认一项债权,同时确认一项所有者权益,直到经理人行权后,再将债权转为现金。同时将预计股本转为股本。若经理人期满弃权或中途离职,则应冲销授予时确认的债权和所有者权益。
(三)三时点法
三时点法是将股票期权划分为三个主要时点进行会计处理。股票期权授予日。企业会计部门在股票期权的授予日确认企业股票的或有交付义务和或有股款收入,并在备查账中进行记录;股票期权行权日。在期权行权期,股票价格会不断变化,当股票价格上涨到经理人期望的价格时,那么经理人就会通过行权来取得收益,由于经理人行权,授予日登记在备查账中的或有认股款成为企业现实的现金收入,或有股本也成为企业现实支付的股本,两者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股本溢价;股票期权到期日。如果股票价格低于行权价,经理人放弃行权,那么应在备查账中冲销已经确认的或有认股款和或有股本。经理人提前离职导致股票期权丧失的会计处理与经理人放弃行权的会计处理相同。
(四)公允价值法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由于股票期权具有不可转让、交易的特点,因而不可能通过活跃市场来获得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对其公允价值的确定只能通过期权股价模型评估取得。目前,常用的股票期权估价模型是B—S期权定价模型,其主要公式:
V(P,T,X)=P[N(d1)]-X×e-KRFT[N(d2)]
d1=[ln(P/X)+(KRF+σ2/2)T]/σ
d2=d1-σ
其中: e为常数,e≈2.7138;P为期权对应股票的现价;X为执行价格;σ为预计股票价格波动率;KRF为无风险利率;T为待权期限;V为一股股票期权的价值。
此方法下,对股票期权进行会计处理时的程序和账户设置与内在价值法大致相同。在股票期权的授予日,运用B—S期权估价模型估算单位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进而确定所授予的全部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并进行会计处理;并将确定的补偿报酬成本在经理人剩余的固定服务年限内平均摊销。由于公允价值在最初估算时就考虑了股票价格未来的波动情况,所以该法下无须每年调整相关报酬成本。经理人行权、放弃行权、提前离职的会计处理均与内在价值法相同。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一)内在价值法
由于内在价值法计算简单,便于操作,易于股东理解,并且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成本,提高利润和竞争能力,因而被我国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大多数上市公司所采纳。但内在价值法也存在着固有的缺点:股票价格是不断波动的,会计部门需要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时对股票期权的相关成本和费用进行调整,会计处理繁琐易出错,会计记录缺乏内在一致性,为企业操纵利润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该法下股票期权内在价值为零时企业无须确认相关成本,这样就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另外,运用内在价值法确定的股票期权价值忽略了期权本身的时间价值,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二)或有事项法
或有事项法虽然易于操作,但是将股票期权视为或有事项的记账原则与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企业不应确认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规定相悖,导致企业资产虚增,违背了会计工作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另外,该法只在授予日和行权日进行会计处理,若行权价与行权日股票市价之间差额较大,会使企业费用骤增,不符合会计核算中的费用配比原则。若经理人最终放弃行权,企业就需要冲减已经确认的债权和所有者权益,有操纵资产之嫌。
(三)三时点法
从会计处理程序上可以发现,三时点法沿用了或有事项法的思想,所以也继承了或有事项法固有的缺点。运用三时点法对股票期权进行会计处理时,仅将股票期权的相关信息在备查账中予以披露,使得企业授予的这部分股票期权所涉及的科目和金额无法纳入企业财务报表统一核算并集中反映。另外,在备查账中对股票期权进行登记,使会计表外的会计科目增多,增大了企业承担的经营风险。
(四)公允价值法
公允价值法主要是通过数学估价模型来确定期权的公允价值,模型中考虑了预计股票价格波动率、行权期限等影响期权时间价值的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公允价值法克服了内在价值法、或有事项法和三时点法的固有缺陷,是目前实务界公认的最科学的股票期权估价、计量方法。因而选用公允价值法对股票期权进行会计处理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内在价值法等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只是在一次性确认股票期权的价值之后,便不再考虑它们的即时市场价格,这些方法所反映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只是不同时点上企业股票价格历史数据的叠加,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股东及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依据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进行评价,并很难对自己所需承担的投资风险做出合理估计。采用公允价值法,一方面可以随时把由于企业股票期权价格变动引起资产、负债的增减变动记录在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会计报告中,及时、集中地进行反映,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即时价值一致;另一方面,公允价值法可以合理估算企业平价授予的股票期权价值,及时地将股票期权在授予之初就纳入表内进行核算,避免过多设置表外科目。
2.能够增强不同时期会计信息可比性。目前,金融市场发展趋于多元化,与股票期权类似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对于不同时间取得的相同的股票期权,可能由于取得成本不同而无法比较。公允价值法是以科学的数学估价模型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表现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的共性,具有最广泛的适用性。并且,公允价值法估算得出的股票期权价值反映了由市场决定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考虑了股票期权的时间价值因素,使得不同时点授予或者由不同企业掌握的股票期权有了一致的公允价值,不同企业、不同时期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得到强化。公允价值法必将因其本身的巨大优势而在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中大量运用。
3.有助于保全企业资本和合理估计补偿报酬成本。从股票期权定义来看,它是一项到期是否按照合同中约定的行权价购买本企业股票的权利。而事实上,股票期权也是一项有价值的金融资产。其价值会对企业的资产结构、资本数量产生重要影响。股票期权的价值能否被合理、准确地计量对于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企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内在价值法下,企业仅以授予日当天的股票市价和行权价之间的差额确定股票期权的价值,忽略了时间因素对股票期权价值的影响,如果企业回购的股票市场价格高于行权价,那么企业实际所承担的成本增大,企业资本也会遭受损失。公允价值法除考虑授予日当天的股票市价外,还考虑了时间、未来价格波动率等可能影响股票未来价格的因素,合理、准确地估计了股票期权的未来价值,在最大程度上对企业应承担的成本进行准确估算,降低企业资本受损的可能性,实现了企业对自身资本的保全。
参考文献:
1.郑贤玲.股票期权制理论与实践[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高闯.经理股票期权制度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农机安全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我区农机安全整治工作的领导,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农机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市区农村发展局成立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辖区内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办公室设在市区农村发展局农机站
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应认真负责抓好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落实和检查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明确任务,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农机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都应成立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工作目标2012
结合2012年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行动,进一步深化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促进各有关部门对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增强防控监控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通过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使辖区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7月至9月):围绕汛期和“奥运会”期间安全,做好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针对这一时段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点,加强“三夏”期间的农机安全监管,检查投入跨区作业农业机械是否经过安全技术检验、从事跨区作业的驾驶操作人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驾驶操作技术培训,检查联合收割机等农机械长距离转移等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2.加大宣传力度。围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治理隐患,防范事故”等主题,利用新闻媒体、集市活动、宣传栏和发放安全知识读本、挂图及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农机安全专项整治的浓厚氛围。
3.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应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联合各镇(街)公安派出所、安监、交通等部门,发动人员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检查,重点查处和纠正拖拉机违法载人、超速超载、无牌行驶、无证驾驶、挂牌后改装、以及挂外省牌证等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农机事故。
第二阶段(10月至12月):针对第四季度雨、雾、冰、雪天气多发的特点,开展农机专项整治,防范、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
1.加强秋冬季作业机具安全检查,保障参与作业各类机具的安全状态,检要农作物农机安全生产措施落实情况。
2.指导督导做好“十一”黄金周和秋冬季农机安全作业,加大对农业机械通行量大的农村路段的检查力度,查处运输作业的违法行为,消除事故隐患。加大对作业高峰时段和田间场院的农机安全检查,确保秋冬季农忙期间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平稳,落实秋冬季农机行驶作业防雾、防滑等安全生产防范措施。
3.认真总结农机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
工作措施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制定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计划和工作措施,要建立和完善安全检查制度。除了将安全检查工作列入日常工作长抓不懈外,重点要在节假日、农忙时节等关键时期安排安全检查和开展安全宣传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1、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组织力量在道路外的镇(街)、村道和田间、场院组织安全检查,纠正违法行为,消除事故隐患,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要摸清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员管理情况,发现违章行驶的,要责令改正,并按有关法规予以处罚;发现未按规定办理拖拉机牌证、年检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应当责令补办相关手续;对无证驾驶、准驾与实际不符的,要求及时办理相应手续;对擅自改型改装的,要求限期恢复,并按规定予以处罚。
2、对道路上违章行驶的拖拉机,要将情况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并积极与公安交警部门配合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打击拖拉机超载超速、无牌上路的“黑车”和无证驾驶的现象。
3、要加大对非法改拼装拖拉机的查处力度,非法改拼装窝点一经查实,要主动协助工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严厉打击。
4、要按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的要求,各级农机监理部门要严格拖拉机注册登记手续,对不符合技术标准和政府有关部门拖拉机产品公告的,一律不予登记;要规范和严格拖拉机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加强源头管理。
5、开展农机安全整治工作要与农机安全宣传工作相结合,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6、在开展农机安全整治工作中,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以取得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加强督查,狠抓落实
区农村发展局农机部门按照各阶段工作进度将组织对各镇(街)开展农机安全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重点督查工作实施方案、工作布置安排、工作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工作制度的制订和贯彻落实情况等。做到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及时了解本辖区开展农机安全整治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关键词:变电运行 安全管理 事故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16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力系统的设备比较多,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和内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故障,变电系统处于电力系统的末端,担负着分配电能以及向用户传递电能的作用,变电系统主要使用网状结构,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变电系统结构具有特殊性,因此,维修起来成本较高,且维修的难度相对较大,变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变电运行系统的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变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1 影响变电运行安全性的因素
据有关数据统计,影响变电运行安全性的因素大多是人为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变电站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变电站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变电站管理人员对变电运行事故防范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并未将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很多变电站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变电站工作人员工作中没有完善的制度来依托。除此之外,变电站管理人员对变电运行的现场安全管控不足,对于变电运行的危险点没有做好相应的控制工作,这就严重阻碍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转。
1.2 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变电站很多工作人员年龄偏大,一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以后就不注重变电运行经验的积累,近年来,变电设备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更新,一些不注意积累变电运行经验的工作人员,其专业水平就难以满足日新月异变电设备运行的要求,加上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没有纠正,普遍缺乏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意识,变电站也很少举行相关的专业技能讲座,这就导致目前变电站工作人员专业技能难以提高。
1.3 变电运行设备存在着安全隐患
变电运行中的设备较多,如果在平时对设备的维护不足或者操作不当,就很容易使设备中藏有安全隐患,安全隐患很容易引发变电站的安全事故。导致设备出现安全隐患的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有三个:一是采购人员在采购设备的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检验,没有对设备的操作性能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导致设备功能不全无法满足工作需求;二是设备安装人员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的流程来进行安装,或者在设备安装好之后没有做好详细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导致设备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三是在设备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使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客观方面的因素即设备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
2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事故方法措施
2.1 以人文本,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是保障变电运行安全性的先决条件,因此,变电站工作人员在平时要加强学习,更新现有的陈旧知识,严格要求自己,意识到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性,发现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的向上级反映,在上级的支持下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避免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原因导致工作上的失误,保证变电设备能够实现良性的运行。除此之外,变电站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变电运行安全知识技能培训讲座,让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方法有深入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处理应急安全事故的能力。同时,变电站可以安排代表到其他变电站学习先进的操作技术和安全知识,在学习结束之后第一时间安排好转训工作。此外,变电站还可以实施安全责任制,将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人,以人为本,实施奖惩激励的方式,对于表现好,为变电站挽回损失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变电运行发生安全事故的工作人员予以严厉的处罚,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2.2 变电站要做好变电运行安全性的宣传工作
变电站要定期对站内的工作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工作人员对变电运行安全意识重要性的认识,对变电运行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开展深入的讨论,定期进行变电安全通报;除此之外,领导可以将其他地区变电站中出现的安全事故汇总在会议上进行讨论,让工作人员对变电运行安全工作有切身的感受,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3 制定完善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变电站的安全运转有重要作用,因此,变电站相关领导应该根据变电运行设备管理及其操作流程,制定好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让其在工作中有完善的制度可以依托,能够按照标准制度和流程来操作变电设备。同时,变电站管理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监督制度,安排专人对变电设备运行中的各个工作流程进行监督,发现安全隐患要在第一时间处理。对于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制定好解决方案,此外,可以根据变电运行工作内容,将工作人员进行分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制定变电运行应急管理措施
在变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事故,因此,变电站管理人员应该制定好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措施来应对变电运行工作中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让工作人员在遇到发生突发事件后有制可依,同时,变电站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处理应急事故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春生.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方法及解决措施[J].价值工程,2008(5).
[2] 黄建军.浅谈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和故障维修[J].价值工程,2007.
【关键词】功率放大器 故障维修
一.引言
在调频广播发射机中,高频功率放大器主要用来放大由调频激励器送出的射频已调波信号,这个小功率的已调波信号经过一系列的——前级推动,末级功率放大和功率合成后,获得足够的高频功率后,才能经由馈线送到天线发射出去。由此可见,高频功率放大器是调频广播发射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1.2KW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组成
F1A-1KW调频广播发射机的1.2KW功率放大器的组成如图1,由30W前级功放,四个末级300W功率放大器,功率分配器,功率合成器,带有定向耦合器的谐波滤波器等组成。30W功率放大器作为1.2KW功率放大器的前级推动,激励器输出的(RF)射频功率信号经一段同轴电线送入30W前级功放器,放大后的RF输出功率经由微带线4路功率分配器,分为4路幅度相同,相位相同的信号去推动末级的4*300W功率放大器。1.2KW功率放大器中的分配器、合成器和谐波滤波器部分,经安装和调试完毕后,由于没有可调整的部分,维护的重点就放在30W前级功放模块和300W功放模块上。
三.1.2KW功率放大器(30W前级功放模块和300W功放模块)的常见故障维修
故障现象1:发射机总输出功率不足。
故障分析,产生发射机总输出功率不足的原因是1.2KW功率放大器中的个别300W功放模块故障造成输出功率不足,如图2。
故障排除方法:用三用表检查第一路300W功放模块的输出,输出匹配电路均正常,功放管的漏极电压和栅极偏压不正常,判断功放管已损坏,在更换新的功放管之后工作不多久又出现类似故障,将检查的重点放在合成器上,经查,该功放输出端的平衡隔离电阻,由于内部接触不良,使阻值变的很大,导致300W功放模块在负载不匹配的情况下工作而损坏功放管,更换新的平衡电阻后故障排除。发射机工作一周后又出现同样的现象,经仪器检查第一路、第二路和第三路300W功放都没有故障,当检查第四路时,发现300W功放模块输出功率不足,在功放管的漏极电压正常的情况下,激励输入5W时,其模块的输出功率指示不到150W,再增大激励时,输出功率也不增长,检查300W功放模块的输出匹配电路,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手触摸反馈电阻时,发现其一侧有温度,另一侧没有温度,经测量电阻是正常的,可以判断BLF278功放管的对管中有一只损坏,焊开BLF278管子的栅极和漏极所接的电阻和电感,测试BLF278场效应管损坏,更换后重新调整栅极偏压和输入匹配,输出功率正常。
故障现象2:发射机总输出功率有所下降
故障分析,可能是1.2KW功率放大器的某一路300W的功率模块出现故障造成输出功率下降。
故障排除方法:经查第二路300W功放输出匹配电路中的C5和C6电容器,其焊接处有明显的因过热而已脱焊的现象,造成该路的输出不匹配而过载工作,所以功放的输出减小而电流增大,重新焊接。检查第三路300W功放模块没有输出,功放管的漏极电压和栅极偏压均正常,输入匹配电路中的元器件也无异常,判断射频输入端可能有虚焊,经查是输入端的不平衡——平衡阻抗变换器的芯线有虚焊现象,重新焊接后,300W功放输出正常。
故障现象3:发射机输出功率时有时无,不能正常工作
故障分析,可能的原因1.2KW功率放大器的前级推动,30W功率放大器故障造成。
处理这类故障,首先分析故障发生的部位,根据30W功放电原理如图3,出现故障的可能,一是电源调整部分,二是功放管的输入回路,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故障点的判断。
故障与排除方法1,30W功放在没有输入激励时,其功放管的漏极电压和栅极偏压均正常,在逐渐增大激励输入时,负载端的功率并没有指示,这时测量电感L2和L3处的漏极电压很小为2V左右,检查LM317HV,原来由于质量原因,其带载调整能力较差,更换LM317HV后正常。
故障与排除方法2,30W功放的输出下降严重,经查是由于功放管的漏极电压下降所致,在检查场效应管V2的栅极电压时,由于控制板来的AGC电平较高,导致V2导通,使LM317HV的输出电压降低,引起功率下降严重,重新调整控制板N18的脚输出电平正常。
故障与排除方法3,30W功放输出时有时无,导致1.2KW功率放大器不能正常工作,检查30W功放的电源调整部分均正常,AGC控制电平也正常,最后将检点放在功放的输入回路,在检查输入端的4dB衰减器时,发现由于质量问题,在安装过程中造成4dB衰减器的脚松动,使内部处于虚焊状态,更换新的4dB衰减器后故障排除。
故障与排除方法4,30W功放没有输出,检查激励输入和功放管漏极电压正常,测量栅极偏压为负,说明功放管一直处于截止状态,检查30W功放的栅极偏置电路。±12V电源均正常,而当XS3—5端无论有还是没有-12V电压时,V3晶体管的集电极都为-12V,拆下V3后测量,发现V3已经击穿,更换V3后功放管的栅极偏压正常,功放管导通,输出正常。
故障与排除方法5,经查30W功放的功放管漏极电压很小,检查LM317正常,而其脚电平为0V,检查N1运放的脚输出为11V左右,导致V4晶体管导通所引起的过流保护,检查运放的输出端,发现R7、R8电阻的误差太大,因为R7、R8均为1KΩ电阻,R7为正误差,R8为负误差,使脚电平高于脚电平,N1的输出为正电压,更换阻值比较一致的两电阻后,故障现象排除。
四.小结
全固态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机,要实现“高质量、不间断、既经济又安全”的播出,必须以预防为主,不但要正确地调整机器,使机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还要合理安排预防性检修和维护。B&P
应用rosenbaum and rubin (1983)的匹配方法分析股权激励对投资非效率的影响,以除股权激励因素以外的公司其他特征变量相近为依据进行样本配对,分析股权激励的激励效应,减少了样本选择偏差。结果表明:(1) 股权激励对投资非效率、过度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对投资不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 在国有属性的调节作用下,股权激励计划对非国有企业投资不足的抑制作用强于国有企业;(3) 国有企业的“期权激励”与 “股票激励”方式对投资不足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差别,非国有企业的“期权激励”方式抑制作用强于“股票激励”方式;(4) 在股权分散的条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投资不足有显著抑制作用;在股权集中的条件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投资不足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股权激励;过度投资;投资不足;匹配方法
文章编号:1003-6636(2013)03-0029-08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司产生了委托-关系,从而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为解决委托问题,实施股权激励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能够使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处于一致,减少问题。先前对股权激励效应主要分析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其做法主要有两种,第一,对两组样本的绩效直接进行比较,分析股权激励相对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绩效差异来判断前者是否相对优于后者。然而,分析两组绩效差异时,绩效本身还受到除股权激励这一因素之外的公司其他特征变量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的影响也可能错误地导致了股权激励效应,从而存在一定偏差;第二,设置股权激励哑变量来建立回归模型,分析股权激励效应,这种做法很容易因为哑变量具有内生性而使系数产生估计偏差,比如说会受到公司规模、董事会特征等影响而使股权激励具有内生性,从而产生样本选择偏差。因此,我们希望激励组与非激励组公司除了在是否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这一条件差异外,在其他的特征变量尽量相近或相等,从而降低样本选择偏差。
heckman (1979)提议使用两阶段方法来降低样本选择偏误,然而,lalonde(1986)对此方法提出批评——研究中所得出的结果往往会因为模型设定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rubin (1973)提出配对方法(matching method)来解决上述的样本选择偏差问题,其基本概念是针对实施股权激励的每个样本公司,在未实施股权激励组样本中选择特征变量相近的样本作为配对样本。在配对完成后,两组样本在某些特征变量将趋于相等,因而,两组样本投资非效率差异将可归因于是否采取股权激励计划的影响,降低了特征变量差异在分析股权激励影响对投资非效率原因时的干扰。然而,若特征变量相当多时,rubin (1973)的方法会使得多个特征变量相等的条件不可能实现。rosenbaum and rubin (1983)提出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其基本思想是在匹配过程中将多维特征变量降到一个维度变量,首先根据多个特征变量估计倾向得分值,即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概率函数,然后针对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每一家样本公司,在未实施股权激励的样本中寻找倾向得分相同的样本作为配对样本。这方法将同时解决样本选择偏差和多维度变量的问题。
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那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能不能降低股东与管理层的冲突,降低公司的成本,促进公司的投资效率呢?本文主要使用rubin(1974,1983)发展的匹配理论来分析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过度投资、投资不足的影响,通过匹配使得股权激励组与非激励组在除股权激励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上尽可能相同,且样本保持一定的随机性,从而减少样本选择偏差,得到一定可靠程度的结论。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发展
(一)股权激励与非效率投资
问题可能导致过度投资。企业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股东-管理层之间就会出现委托冲突,管理层会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jensen(1986)指出管理层为了追求私人利益,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享受在职消费,将自由现金流投到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从而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这便是管理层“帝国建设”一说。richadson(2006)曾建立一个投资效率模型,检
了过度投资、投资不足与自由现金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现金流越多的公司,过度投资现象越严重。唐雪松等(2007) 、王彦超(2009)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投资行为。
问题也可能导致投资不足。企业的资本投资对于管理层而言是存在成本的,因为管理层在投资决策时要通过学习新知识来了解投资项目,而且还要承担因投资项目可能失败所产生的风险和损失,其声誉也可能受到影响,管理层可能放弃那些不利于维持其地位的一些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从而导致投资不足。
为了解决问题,西方的经验表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股权激励,是降低公司成本,解决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一种有效手段。jensen and murphy (1990)建议企业增加股权激励的使用,认为股权激励机制与公司股东财富正相关,是管理层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的有效工具,股权激励使管理层更加努力工作,积极寻找各种投资机会投资,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趋同,投资不足现象有所缓解,但也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过度投资。为此,得到我们的第一个假设:
h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股权激励与公司的投资不足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且方向为负,即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投资不足,但股权激励也可能导致过度投资增加,从而导致股权激励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待定(这里把过度投资、投资不足统称为非效率投资)。 (二)股权激励与成本
理论认为,管理层激励机制有利于减少企业的成本,从而提高投资效率。先前大量文献支持这个结论。jensen and meckling(1976)指出企业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会出现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从而增加成本。通过管理层持股等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减少成本。murphy(1986)指出管理层薪酬契约的设计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股权激励比薪酬契约具有更好的激励效应。 ang、cole和 lin (2000)指出管理层的所有权份额与成本负相关。tzioumis (2008)以美国1994—2004年股权激励上市公司样本研究发现: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相应的成本会减少。我国学者廖理等(2004),陈冬华等(2005),周中胜(2008)也进行了相应研究,支持相应结论。我们认为股权激励机制具有“利益趋同效应”,股权激励机制可以使管理层与股东利益趋同,从而减少成本。因此得到我们的第二个假设:
h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股权激励与成本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能够显著减少成本。
(三)不同激励方式与非效率投资
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以及限制性股票是我国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主要方式。根据《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号》的规定,限制性股票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50%,这表示限制性股票降低了管理层的风险,从而股权激励的激励效应降低。而股票期权有一个非负的不对称回报产生的货币收益,只有当股价超过执行价时,才会有效,这个凸支付函数提供了经理人一个激励,使他们在项目和战略选择时,较少进行风险规避。richarda. lambert等(2004) 通过数值计算结果显示,激励成本是股票期权执行价格的减函数,股票激励是执行价格为零的期权激励的特殊情形,股票激励方式是成本最高的激励方式。于是,得出股票期权激励优于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的结论。haugen和senbet(1981)指出股票期权激励能够减轻问题,使管理者与股东利益一致,股票期权有一个非负的不对称收益,这个凸收益函数激励管理层有更少的风险厌恶。因此,我们得出第三个假设:
h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股票期权对投资不足的激励效应强于非股票期权。
(四)产权属性、股权集中对股权激励效应的调节作用
我国国有企业存在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多数国有控股公司采取由授权投资机构全权行使国有股权,导致这些机构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控制权追求自身利益,使得国有企业问题相比非国有企业更为严重,比如较高的在职消费、追求投资规模而非投资效益、投资效率低下等。同时国有企业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总是将政治稳定与资产增值目标混在一起,并且经常以前者取代后者,牺牲了效率。
股权集中度也会影响股权激励效应,股权越分散,管理
层拥有的控制权就越多。在股权分散的条件下,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加重了管理层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会部分解决问题,股权的相对集中提高了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和控制能力。在股权分散下,股权激励效应应该增强,股权相对集中的条件下,激励效应应该减弱。为此,我们得到以下假设:
h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产权属性、股权集中度对股权激励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即国有属性、股权集中度弱化了股权激励对投资不足的抑制作用。
三、实证分析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应用匹配理论选择样本,并估计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参考rubin(1974,1983)潜在结果框架,设yi1与yi0为i公司采取股权激励与未采取股权激励时的投资非效率。在这两种情况下的非效率差异为:τi=yi1-yi0。则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相对于未实施股权激励时的投资非效率差异即股权激励的平均处理效果att(average effect of treatment on the treated) 。
为了获得股权激励的平均处理效果,在计算倾向得分之后,需要对处理组与控制组匹配,常用的匹配方法主要包括:最近邻匹配法( nearest neighbor matching)、半径匹配法( radius matching )、马氏距离匹法配(mahalanobis distance)、核匹配法( kernel matching )等。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
环境、经济环境、特定的制度背景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它不是一个理论分析问题,而是一个需要检验的实证问题。假设的提出我国已有的大多数实证研究结论是,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业绩效应并不明显。然而,笔者认为,由于实施股权激励之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存在严重的激励不足问题,所以,在薪酬组合中加入股权激励,不但能提高管理层的薪酬总额,而且会使薪酬结构变得更加合理,推动管理层薪酬水平和结构向最优激励靠拢,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上述股权激励实证研究在方法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以发行的股权激励数占总股本的比例作为股权激励水平的度量。但本文认为,由于样本的特殊性,这种做法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用新的样本配对的研究方法,来考察股权激励的业绩效应,则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发现。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提出假设: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相比,实施股权激励会使上市公司的业绩得到显著改善。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描述
笔者采用配对样本检验的方法,比较实施和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两类公司,在股权激励推出前后业绩变化程度上的差异。1.研究方法针对业绩假设的配对样本检验,笔者选取croa(总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与Yretwd(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年个股回报率)作为公司业绩的度量。将用到的其他变量名称与说明见表1。(1)对总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所设计的检验步骤。第一,计算样本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第一年与实施前一年的croa,得到两年的业绩水平;第二,将后一年的croa减去前一年的croa,得到实施股权激励后业绩的变化程度,用croachan表示;第三,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配对样本公司在相同两年间的croachan。然后,用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croachan减去其配对样本公司的croachan,得到两个公司业绩改变程度的差异,用croachandiff表示;第四,对croachandiff应用参数与非参数的统计检验。对股权激励实施后所有年份的配对样本进行检验,采取的步骤与针对第一年的步骤一致。(2)对个股年回报率设计的检验步骤。首先计算出实施股权激励后第一年或其后某一年的股票年回报率Yretwd;其次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配对样本公司在同一年的Yretwd,并用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Yretwd减去配对公司的Yretwd,得到两类公司在个股年回报率上的差异,用ayretdiff表示;最后对ayretdiff进行统计检验,从市场角度考察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影响。2.数据描述(1)样本选取。笔者通过CAMAR数据库与上市公司公告,收集了2005~2009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剔除了金融行业、实施股权激励前一年无财务数据或股市数据的公司后,总共得到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87家,从这87家公司中根据年份的不同,得到了183个样本观测值。(2)应用下述原则为每家公司选出一个配对样本:一是配对公司与实施股权激励公司处于相同行业;二是配对样本公司在相同年度内有完整的财务数据和股市数据;三是在满足以上条件的配对样本中,选择总资产与实施股权激励公司最接近的为最终的配对样本。(3)从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87家公司所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总共有19个不同的行业,但行业集中现象也十分明显。分布最多的是信息技术业、机械、电子行业。这一现象与理论预期一致。理论上认为,在高科技与存在较高专业壁垒的行业中,由于公司成长性高、未来收益大、信息不对称严重,股东要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就变得更加困难。所以,这些行业倾向于在管理层的薪酬组合中引入股权激励,来提高股东与管理层目标的一致性。(4)从样本的年度分布情况看,产生样本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08年,数量最少的年份是2005年。总体看,366个样本集中分布在2007~2009三年当中,占所有样本的79.23%。因此可以说,2006年是我国上市公司普遍采用股权激励的“元年”,而在2006年之后,样本数量保持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具体见表3)。(5)从表4看,在包含实施股权激励公司和其配对公司的所有366个样本中,croa的平均值和中值均略大于roa的对应数据。(6)通过表5和表6可发现,无论是从roa,还是croa来说;也不管是从平均值,还是中位值来看,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业绩要显著好于其配对样本,业绩指标是配对样本的2至3倍。同样的结论在roe和Yretwd上也可以发现。从标准差看,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roa,croa和roe三个标准差,均小于对应的配对样本。说明总体上来说,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业绩更加稳定。在业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方面,从会计角度出发的3个指标roa,croa和roe当中,虽然业绩的最大值并不全都出现在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中,但是最能反应企业基础盈利能力的croa最大值,确实出现在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中。在Yretwd指标上,取得最大值的公司亦实施了股权激励。roa,croa,roe及Yretwd四个业绩指标的最小值都无一例外地出现在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中。由此说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中有一些业绩特别差。此外,笔者还对各主要变量进行了相关系数检验,发现相关系数并不高。
三、实证结果
1.实施股权激励后第一年公司业绩的配对样本检验配对样本检验,测试了实施股权激励后第一年股权激励公司的业绩是否较配对样本有更为显著的改善,统计结果如表7所示。表7:croachandiff和ayretdiff第一年的配对样本检验结果N=87从表7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到,croachandiff的平均值为0.018,中值为0.015。说明在剔除系统性影响以后,平均而言,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业绩,比配对样本公司要高。中值为正则说明在87个组合中,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在多数情况下胜出。此外,为了使结论更加严谨,本文还对croachandiff的平均值为0这一假设进行了t检验。结果得到t值为2.308,croachandiff小于0的概率是0.023。表明croachandiff在5%的水平下显著大于0。符号检验的结果表明,Sign的统计量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正,符号检验和符号秩检验的结果都说明,两类公司的总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变化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通过对croachandiff的分析,本文得到了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改善公司业绩这一结论。2.个股年回报率的配对样本检验与检验croachandiff的思路类似,本文还对ayretdiff,即个股年回报率的差异进行了统计检验。统计结果显示,ayretdiff的平均值和中值为0.284和0.134。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股票回报率比其配对样本公司高28.38%,并且在两类公司的年股票回报率比较中,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仍在多数情况下胜出。对ayretdiff进行t检验的结果表明t值为2.541,ayretdiff小于0的概率为0.013,ayretdiff在5%的水平下显著大于0。符号检验和符号秩检验的结果都表明,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ayret显著优于其配对样本公司。来自ayretdiff的证据,加强了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改善公司业绩这一结论。关于ayretdiff的具体检验结果亦参见表7。3.实施股权激励后所有年度公司业绩配对样本检验为了验证统计方法的可靠性和结论的有效性,本文对股权激励后所有年度的大样本进行了相同的检验。检验结果同样支持本文假设,即实施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具体参数见表8。
四、结论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治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不健全。首先,资本市场上股价的波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国家政策、经济周期、公众信誉度等。其次,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信息不对称,庄家操纵股市等现象,因此,高管人员的努力程度和公司业绩及股票市场价格不成比例,降低股权激励的作用。
2、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从我国法律法规的发展历史看,股权激励的政策环境还不成熟,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困难。譬如,已颁布的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股权激励计划有效;股权激励计划在税收和会计制度方面缺少相应的规定;对于股权激励方案中的业绩考核指标也只有建议性的参考。
3、经理人市场不成熟。大多数的经理人都是由行政部门命令,如果经理人的选拔不能通过公开公平的市场手段完成,那么经理人的个人素质得不到保证,因此即使是在毫无瑕疵的大环境中,股权激励都无法有效、实施,其积极作用无法发挥。
4、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监管力度不够。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干预过度等致使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随之产生,例如提供虚假信息就给上市公司提供了机会,提高了管理人员操纵股权激励的可能性。
(二)公司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对公司进行管理,控制,及运作的机制和规则。尽管我国目前许多上市公司已经形成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但在实际运作中,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仍由内部人构成。通常管理层自主决定股权激励的相关决策,使股权激励变为管理层 “自己奖励自己”,失去了其本来的激励意义。
2、股权激励自身缺陷。①股权激励对象考核方法单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考核方法而言,基本为传统的业绩考核标准,主要是使用净利润增长率、ROE或 EPS 等,使用的财务指标不全面,非财务指标涉及也较少。
②股权激励机制的激励力度有待加强。管理者的持股比例较低,使其无法将股东利益与自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甚至导致管理者追求短期行为,导致股东的权益受损害。
③股权激励行权指标过。低问题。上市公司的行权条件参考于经营业绩,然而,行权要求的门槛太低,净资产收益率都低于实际净资产收益率,十分容易就达到要求,这使得激励计划有变相成为福利计划的趋势。
3、管理层存在道德风险。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的任期普遍有限,加之与股东的利益方向具有不一致性,使得上市公司的高管很容易会在其任期范围内更倾向于采取短期经营行为,以谋取更高的自身利益。
4、缺乏股权激励必要的配套制度保障。①会计制度层次。公允价值估计没有可参考的、具有建议性的规定,各个企业采取的方法大不相同;股权激励费用的分摊规定不够详细,增加了公司的随意性。②税收制度层次。股票期权的行权日,激励对象无法从股票交易中获取利益,但却立即交纳个税,对股权激励计划的施行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措施
(一)政府治理层面问题的改善措施
1、加强有效稳定的资本市场的建设
适度扩大股市规模,提高上市公司的入市质量;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改善投资结构,大力发展规范的机构投资者;严格对资本市场中中介机构的监管。
2、建立健全各种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法律法规对实施激励计划的企业进行规范和管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股权激励在公开公平的基础上,得到全方位指导,监督与保障。
3、建立和完善经理人市场
加快经理人市场的建设,不断完善选拔制度,废除经理人行政任命制度,充分发挥市场的选拔、监督作用,为经理人创造公平竞争、严格监管、有效流通的市场环境。
4、加强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监管
监管部门在审核、批复企业公布的股权激励方案、监管股权交易及企业信息的披露时,都必须采取最高要求,严厉杜绝、打击一切不正当行为,并且作为政府部门,不能有、受贿等恶劣行为。同时审批速度需加快,尽快实施符合要求的股权激励。
(二)公司管理层面问题的改善措施
1、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完善独立的董事制度,应适当增加独立董事的比重,引进外部董事;加强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会的评估审核监督,定期了解财务、经营状况;严格控制好财务报表,防止发生舞弊,避免股权激励成为管理层的“自我激励”手段。
2、合理设计股权激励方案
①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要多样化。不同的激励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选择时可结合公司的行业性质、企业特点等因素选用混搭模式,从而达到最优的激励效果。
②股权激励强度要适中。激励不足,管理者很难尝到被激励的好处,从而积极性不高;激励过度,使得获得奖励相对容易,管理层就没有理由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为公司服务。
③业绩考核制度的建立要科学。采用多种业绩考核指标结合的激励体系,也可考虑财务与其他非财务的指标相结合,对反映公司业绩的定量指标进行专门的独立审计。
3、降低管理层的道德风险
培训上市公司管理层,使其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管理职责和在公司长远发展中的重要性;管理层应严己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4、为股权激励提供的保障制度要配套
关键词: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财务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30日
一、高管股权激励与财务绩效相关概述
(一)高管的界定。高管,即高级管理人员。本文所指的高管是对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对公司重大经营活动有经营权和决策权、对公司财务绩效有直接影响的高级管理人员。
(二)高管股权激励模式。2005年12月31日我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里对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这两种股权激励模式着重给予肯定,对上市公司实施其他股权激励工具没有限制。但综合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模式,一般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这三种。
(三)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方法。需要准确反映一定时期内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或者绩效水平,就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评价财务绩效。较常用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有杜邦分析法和经济增加值(EVA)评价法。
1、杜邦分析法。简称杜邦体系,主体是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是利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的方法,并以此做出综合系统分析。财务指标有三个: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
2、经济增加值评价法。经济增加值(EVA),就是指公司经营所得的净利润在扣除全部投入要素成本之后的剩余部分,也是评价公司财务绩效的一种重要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公式: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资本成本
二、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本文主要研究高管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对2012~2014年连续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53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3年得出159个研究样本。其中财务绩效通过12个财务指标来表示,运用SPSS17.0,先采用因子分析法,求出原始财务指标的主因子得分,然后利用主因子得分来计算出综合财务绩效的得分,再以高管股权激励的持股比例和选取的3个控制变量与综合财务绩效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最后结合研究假设得出实证结论。
本文提出四个假设:假设1:高管持股比例与财务绩效正相关;假设2:公司规模与财务绩效正相关;假设3:公司成长能力与财务绩效正相关;假设4:资产负债率与财务绩效负相关。
(二)样本的选取和来源。本文结合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分类,选择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的总样本,选取2012~2014年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总共有134家上市公司,但是为了保证所有收集数据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减少其他因素对数据的影响,对样本进行了以下筛选:第一,样本中剔除了2012~2014年数据异常的上市公司和ST、*ST上市公司,使得样本具有普遍适用性;第二,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因为金融类上市公司业务处理的特殊性,可比性比较差;第三,剔除2012~2014年间没有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以及中途停止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第四,剔除财务数据不全面的上市公司。
经过以上筛选整理,最后得到了53家上市公司的159个有效样本数据来做实证研究。样本中所有的数据信息是通过CSMAR国泰安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以及上市公司年报中获得的。通过SPSS17.0和Excel对所选的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三)变量选择和定义
1、自变量。在国内外实证研究中,大多学者采用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持股比例(MO)作为自变量,这里的持股比例是指高层管理人员激励的持股数占公司股本总数的比例。
2、因变量。本文选取12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最后得出综合财务绩效(P),其中12项指标分别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偿债能力为流动比率、权益乘数(分别为X1、X2);营运能力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X3、X4、X5、X6、X7);盈利能力为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X8、X9、X10);发展能力为总资产增长率、资本积累率(分别为X11、X12)。
3、控制变量。在实际市场环境下,高管股权激励并不是唯一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因素,财务绩效还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本文选用公司规模、成长能力和资产负债率三个控制变量因素作为影响高管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4、模型设计
(1)因子分析模型
①先确定m个主因子:
F1=b11X1+b12X2+…+b1mXm
……
Fm=bm1X1+bm2X2+…+bmmXm
其中,Fi是第i个主因子;bij是标准化后的特征向量;Xi是上市公司各项财务指标。
②综合因子得分:
P=[α1F1+α2F2+…+αmFm]/α1+α2+…+αm
其中,P是综合因子得分(综合财务绩效);αi是各个主因子方差贡献率。
(2)回归分析模型。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或多个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线性关系或非线性关系的一种统计学分析方法。首先确定回归方程中的变量,以因子分析法得出的综合财务绩效(P)作为因变量,高管持股比例(MO)作为因变量,公司规模(SIZE)、公司成长能力(GROW)和资产负债率(ALR)作为控制变量,然后确定回归模型,建立回归方程,对方程进行各种检验,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本文建立的回归模型:P=β0+β1MO+β2SIZE+β3GROW+β4ALR+ε
其中,β0是常数项;β1、β2、β3、β4是回归系数;ε是随机变量。
三、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根据总方差解释表旋转之后4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的比重权数和4个主因子的得分,计算公司财务绩效(P)的综合得分,公式如下:
P=[21.315F1+20.408F2+18.314F3+14.768F4]/21.315+20.408+18.314+14.768
最后,将该公式带入Excel计算出159家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绩效。
(二)回归模型检验与结果。(表1)
回归结果:
第一,根据回归系数,可以得出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财务绩效的回归方程:P=-3.195+1.752MO+0.138SIZE+0.316GROW+0.278ALR
第二,高管持股比例(MO)的Sig水平为0.048,通过了t检验,回归系数是1.752,说明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水平每提高1%,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将会随着高管持股比例水平的提高而提高1.752%,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有相关性。
第三,公司规模(SIZE)的Sig水平0.001,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回归系数是0.138,在研究样本公司中引入的这一控制变量和上市公司在高管股权激励的情况下,对公司财务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公司规模与财务绩效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能够支持本文假设二的说法。
第四,公司成长能力(GROW)的Sig水平0.000,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相关性非常显著,回归系数是0.316,也表明上市公司在高管股权激励的情况下,公司成长能力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本文假设三成立。
第五,资产负债率(ALR)Sig水平0.276,没有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而回归系数是0.278,表明上市公司在高管股权激励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与财务绩效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并不是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的财务绩效越低,因为适度的举债会增大公司的活力,并且公司负债的利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赋税,所以拒绝本文的假设四。
四、结论
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财务绩效是正相关的关系。虽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实施高管股权激励有助于公司财务绩效的提高,有积极的效果,但是总体来说实施激励的效果并不理想。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根本上来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规范。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并不完善,股票风险与收益不稳定,股市波动较大,股价的大小不能反映一个公司的正常业绩,也不能正确反映公司的价值,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资本市场的不规范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高管股权激励机制基础的一大问题。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在很多情况下,股权激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激励措施。
(二)有关股权激励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约束。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以及回购都应该得到中国证券监管部门的核准,并且发行和回购都有一定的限制,这样增加了实施高管股权激励计划的成本,延长了上市公司实施高管股权激励计划的时间。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国内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大部分是通过行政手段来任命的,很少是从公开市场中竞争上岗的,并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比较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任职模式。
五、政策建议
上市公司的高管股权激励机制在以后的长期激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促进股权激励的发展,提高财务绩效,所以针对结论分析,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规范市场环境,增强资本市场有效性。高管股权激励在实施过程中依据的是股票这一工具,而股票只有在健全、稳定、有效的证券市场上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提高我国整个市场的运行效率,增强市场的有效性,规范市场环境,为保证高管股权激励计划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高管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也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法律法规的保障,完善高管股权激励的法律环境,将影响着我国高管股权激励的进一步发展。
(三)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高管股权激励内部环境。要建立合理规范的董事会制度,建立相对应的约束机制,强化监事会的职能,提高监事会的法律地位,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通过这些进一步提升经理人的知识储备、决策能力和责任感,保证了自身利益和上市公司的发展,使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潘永明,耿效菲,胥洪.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
[2]褚晓琳,张立中.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博弈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9.
[3]苏冬蔚,林大庞.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新研究[J].金融研究,2011.9.
关键词:股权 激励 会计
一、股权激励的概念
股权激励制度是将公司的股票作为标准的,给予被激励的对象一定的权利,能够使得自身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在最大的程度上保持一致,进而能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股权激励对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的结构以及提升管理效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这个激励机制和已经存在的约束有很大的联系,并且和已经存在的人才有很大的保留优势,进而发展成了一种有效的治理方式。有的人将他称之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相关性,但是股权激励也可能是造成各个部门的经理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激励的行为,对股东利益有很大的损伤,一旦股权激励被滥用的话,就会使得公司的负担加重,造成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所以,企业股权的融资及有利也有弊。
根据国家最新的会计准则,可以将股权激励分为股票期权、股份早呢工艺以及限制性的股票等等。股票期权指的是将公司授予的一些权力以及激励对象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确定好购买的价格以及流通的股票,这种权力也可以放弃。其次,股份增值权指的是公司在规定的实践内获得一定的数量股票升值,通过升值的幅度来进行确定。第三,限制性的股票指的是授予的激励对象是公司内部的一些股票,但是对于股票来说,有很多特殊的限制,只有当特定的对象完成目标以后,激励的对象才能够限制在股票内部进行获利。第四,员工持股计划指的是所激励的对象有着本公司的一些股票,这些股票是公司免费赠给所激励的对象的,又或者是公司给的补贴,也可以是激励的对象自己出资进行购买的,在进行升值的时候能够获得很大的利益,在股票贬值的时候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二、股权激励会计处理方式
(一)股权激励的确认
理论界对于股权激励会计问题处理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对于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着不同的作用效果。确认是会计的基本原则之一,也就是确认每一个项目要符合会计的相关的因素,更加认定的说就是能够反映事物之间存在的经济上的联系,鼓励激励的会计确认也包括在内。很多发达的国家将股票激励作为高层管理的一个主要的部分,对于股权激励的会计确认的问题也应该遵循实际的经济状况。他作为一种潜在的资源,还不能够满足真实有用的要求,大部分的原则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准则的,也不容易增加企业内部的资产,也会夸大企业的一些利益。利润分配是经理人所持股票的一种实质上的表现,这个观点认为经理人是一种人力资源的经理人,才能够在会计上真正的反应股票期权的经济上的利益,股票期权是一种主要的报酬形式,问题的关键是所持有股票的期权和企业所发放的工资再本质上有很大的程度上的不同。
(二)股权激励的计量
股权激励的计量方式有着内在的价值以及最小的价值或者有事项的方法等等的计量方法,国际上被认可的是内在和公允的价值法。内在的价值法就是指的是股票期权存在期间对于任何一期的期权价格和股票的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因为股票价格也在不断的变化,股票期权的内在的价值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逐渐的采用内在价值的方法,对于每一期都需要将股票的市场价格作为主要的前期期权费用,并且进行重新调整,同时会计的处理也缺乏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很难去适应复杂的股票。内在的价值法也非常简单学习,很容易去理解。公允价值法的核心指的是采用很多的计量模型去估量股权的激励价值,使用上述的方法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在于授予的经理人的股票期权和普通人的期权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经理人的股票期权很有可能因为没有达到一定的权利不进行实行,对于普通的期权方式能够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限制。
(三)股权激励的信息披露
对于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分为表内以及表外的披露,表内的披露的内容和主要的形式和会计的核算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主要关注的是表外的信息出现披露的情况。目前我们国家的股票期权出现披露还在起步的阶段。在各个会计报表中,除了能够披露以上的信息以外,对于赠与的期权来说,还应该对他的价格进行披露,还有加权平均剩余的期限也应该进行披露,如果行权的范围进行披露的话,应该对权行进行分裂[6],这种分类能够有助于增加期权的价值。对于继续使用内在价值进行计量的方法,也应该采用形式披露的方式对价值进行披露,不要求进行账务上的调整,形式调整的内容包括报酬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税收的影响。
三、结束语
目前国内对股权激励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上的标准也逐渐的相同,主要支持股权激励会计确认的费用,在计量中支持公允的方法,但是公允价值的确认以及激励费用等问题还是存在的,希望其他的学者能够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史蓉,初昌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09年19期
[2]陈林华.以权益工具结算的股权激励会计解析[J].会计师.2010年11期
[3]易佩富.股权激励的方式及会计处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1年04期
[4]徐恩景.股份支付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9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