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改制安置方案范文

企业改制安置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改制安置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改制安置方案

第1篇:企业改制安置方案范文

××××物业公司经过五年的规范化运作,公司在企业内部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长期以来,物业公司一直处于成本居高不下,财务收支难以平衡,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的境地,财务赤字一直依靠置业公司的各种实物或资金扶持,企业运作举步为艰。就企业内部运行机制而言,由于受到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束缚,一人一岗、一岗多人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地克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管理成本得不到大幅度下降,从而企业经济面貌得不到彻底改观。在此情况下,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竞争能力。

纵观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态势,物业公司与开发公司实行逐步剥离、全面走向市场、实行招投标接管,已是大势所趋。深圳、上海、南京等地已先行一步。如何适应行业发展的趋势,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充分发挥企业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凝聚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迎接市场挑战?参照物业管理行业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综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企业转股改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可取办法。

转股改制就是将企业现有资产由全额国有股改为国有股和员工股两部分,把企业的经营风险由过去投资方一方承担改为由投资公司和参股员工共同承担。通过转股改制,一方面可以降低物业公司对置业公司的投资风险,为实现最终剥离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员工参股,企业的经营业绩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自身利益自然形成了紧密的经济纽带关系,实现了从过去:“要”变为“我要干”和“我为别人干”到“我为自己干”的根本转变,公司员工将会并发前所未有的极大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公司即将推出的有关降本创效、开源节流的系列措施,定会取得广大员工的高度理解和大力支持,从而得以顺畅实施。同时,通过转股改制,由于物业公司降低了对置业公司的经济依赖程度,并实现了与置业公司的关系,由过去单纯性隶属关系,向市场化关系的根本转变,必将增强物业公司的风险意识,将进一步有力的促进物业公司自觉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争创服务品牌,以赢得开发商及广大业主的完全认可,才会在努力确保已有的市场占有份额的同时,尽最大能力拓展更大市场,扩大管理规模,创规模效益,积极开展创收活动,努力降低和消/!/化公司的运行成本,以保证公司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二.企业转股改制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投资方

××物业公司转股改制后,企业资产分为国有股和员工股两部分。投资方××××置业有限公司持国有股,投资方××××物业公司参股员工持员工股。

(二)投资总额及股金

根据本企业现有实际情况,投资总额为壹佰万元人民币,股金为5000元/股,共200股。

(三)投资比例

投资方:××××置业公司的投资比例为50,折合人民币×××万元。

投资方:××××物业公司持股员工的投资比例为50,折合人民币×××万元,以现金方式入股。

(四)员工入股原则

××××物业公司的员工入股遵循自愿原则,公司员工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入股及入股数量,员工股未能达到规定比例,由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筹措解决。凡入股者因故要求退股的,公司将根据当期对应的股本金额如数退还。

(五)公司管理机构

公司的最高管理机构为董事会,拟由三名董事组成。具体分配名额是:××置业一名,员工股东代表二名。董事会下设总经理室,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董事会及总经理的职权范围将在公司章程中作出详细的具体规定。

(六)企业利润的分配与风险共担原则

经年终决算,企业形成的年度经营利润在交纳所得税后,按下例顺序进行分配① 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②提取任意公积金;③支付股利,股利分配方案须经股东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执行,公司当年无利润不得分配股利。

三.企业转股改制的工作进度计划

企业转股改制的工作进度计划为三个阶段。

(一)筹备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完成企业改制方案的起草、修改、报审工作,以及公司员工的宣传发动工作和公司有关章程等文件的起草、定稿、审批工作。

(二)实施阶段

完成员工投资股的筹集工作,选举公司董事会,调查公司管理机构,制订和完善有关管理办法。

(三)试运行阶段

根据公司章程和有关管理规定,改制公司进入实质性试运行阶段。

第2篇:企业改制安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 成本 费用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构成产品成本费用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调节和监督,及时揭示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发展有利差异,使产品实际成本被限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达到自身管理目标的形成。

一、目前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思想落后,成本控制不完善

传统的成本控制是以是否节约为参考,仅仅强调成本的降低,节省费用开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以“成本节省“为主导的成本控制,一方面会挫伤企业为未来绩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是高昂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还会因顾及局部要求而损害企业的整体目标。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的核算,缺少管理成本的核算。

(二)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落后

在成本管理方法方面,过分依赖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无法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现有成本会计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成本方法,使得成本控制转变为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不能提供做出正确决策的有效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由于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三)成本控制制度和体系不完善

在成本管理制度方面,有些企业没有建立起内部成本控制制度,甚至原始记录、资产盘点、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等基础管理制度都不完善;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但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只求形式,不讲实效,有些企业对制度的执行缺乏全面监督、考核,没有将考核指标切实落实到个人,达不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在成本管理体系方面,成本的控制没有切实贯穿于从产品设计到产品产出直至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只偏重于事后的反馈。而事前、事中控制不力,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缺少科学的、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成本计划。

二、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争取领导重视,增强全员成本意识

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的日常事务,是由广大员工来执行的,他们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成本费用水平。因此,要加强宣传,使成本费用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员工知道,他们的行为也会对企业的成本水平产生影响。

(二)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1)建立成本控制组织机构。设立成本控制领导小组,成员由企业的主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负责人组成;设立成本控制工作小组。同时,要求各基层单位建立相应的成本控制组织机构。

(2)建立成本控制制度。根据会计法及其他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用于本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并以适当的形式,要求各部门和单位遵照执行。

(3)建立成本核算制度。企业应根据其生产的特点及管理的要求,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

(4)建立成本的责任制度,细化成本控制指标,层层分解,指标不仅要分解到每个层次的每个单位,还要从每个单位分解至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

(5)建立成本的考核制度。应采用各项指标对各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据此对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评价。

(三)实行成本定额管理

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中最普遍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它是利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定员、费用定额等)控制成本的各项消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四)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企业成本

1)财务软件对手工工作的替代,能更加准确、高效地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2)能尽早获得准确详实的信息,及时做出准确预测、正确决策,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防范由于信息原因造成的预测不准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3)利用信息手段改变传统业务流程和方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例如: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都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达到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一直是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成本”这一影响企业竞争与效益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因此,应通过加大成本管理工作的力度,建立恰当的成本管理体系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并尽可能多地吸取和借鉴中外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1]孔令涛.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探讨[j].现代商业,2010.27.

[2]文秋林.现财通论[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

[3]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第3篇:企业改制安置方案范文

近几年来,我公司一直视服务质量为工作的基本,并具体将“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作为电信企业,由于服务性强,就更加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热情服务,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

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改善发展软环境活动的相关决定,我公司党委就整改方案的草拟进行了认真部署,各部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联系各自的实际情况,深入讨论研究,并将相关认识付诸实践。大家一致认为,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软环境建设尤其重要,加强软环境建设同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改善发展软环境必须从每个人做起,这需要加强日常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更要求业务技术的熟练。需要进一步明确了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效益三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同时大家也找出了日常工作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清楚地认识到要搞好发展软环境并非三言两语和四戒五律就能解决,贵在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把服务工作做到实处,从我做起,人人争做我就是软环境的模范,以实际行动为我县的软环境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电信部门是一个以信息服务为主的对外服务部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团结、服务、创新、求实的企业精神指导下,发扬成绩找出不足,人人争取为洪泽发展软环境献上一束鲜花。在我们的对外服务工作中应该体现出一种新观念、新意识、新技术,我们认为在改善投资软环境的过程中,改善服务态度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改善软环境的现代化,特别是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把改善服务软环境的内容进一步深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一方面适应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技术投入,还可大幅度地提高服务水平和根除传统服务手段的一些本身无法克服的弊病。结合这次改善发展软环境大讨论,针对我们现有的工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整改方案:

1、在全公司范围内对各单位负责人进行民主测评,并进行戒勉谈话,强化软环境意识。

2、积极实施劳动分配体制改革,广泛开展“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树立行业新风”活动,继续开展"正""反"服务明星评比活动。

3、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本着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原则,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做到细致周到。主动地去为用户服务,做好重要用户尤其是外商用户的回访工作,经常与用户交流,不能被动地按用户的要求去做,多搞些有特色的服务内容,来吸引客户。比如,为外商在因特网上免费做宣传,栏目的设置紧紧依靠服务对象,如家政服务、人才服务等。

4、提高人员素质,提供高水平服务。我们要多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多掌握一些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

5、加强规章制度的建立,树立依法办事的意识,增加透明度,减少人为的因素,这是软环境改善的根本保证。

6、进一步深化改革,对现有的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方法、服务流程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市场的需要大胆改革。电信服务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洪泽对外的整体形象。虽然我们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还是要借这次活动的东风,下大力气,使我们的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以下是我公司的具体实施方案:

为加强对我公司电信服务质量的管理,维护电信企业形象,督促所有员工严格遵守国家和电信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法规,树立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使电信服务质量管理和监督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特制订本公司员工文明服务行为规范及考核细则:

1、所有职工分别按营业人员、 电话装移机施工、电话障碍查修人员、特服台及内勤人员文明服务行为规范进行考核。

(1)以子项目标为考核对象。

(2)考核基准为100分。

2、奖罚标准:

(1)得分在100分的职工发给当月文明服务奖(基数400元),以此为基准进行折算,超过100分仍按100分考核计发。

(2)若得分在75分以下(不含85分)的职工不得奖。

(3)违反服务纪律实行一票否决不得奖

3、考核得分计算方法:

每个子项目标月底完成后可得其基准分,未完成的子项目标不得该基准分。

4、本考核细则与《**市电信公司服务监督检查考核管理办法》如有抵触之处,以本细则为准。

营业人员文明服务行为规范

一、仪表仪容 (10分)

1、营业人员上岗必须穿着省公司统一规定的服装。着装整洁,钮扣齐全。不准穿拖鞋。 (4分)

2、营业人员上岗必须在左胸上方端正地佩带工号卡。

(3分)

3、营业人员上岗应仪容端庄,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男职工不留长发,不留胡须;女职工头发梳理整齐,不施浓妆。不佩戴不当饰物。 (3分)

二、态度用语 (30分)

1、营业人员在服务工作中应精神饱满;接待客户应态度热情,诚恳,有礼貌;与客户对话时应面向客户,正视对方;可适时站立服务,以示客户的热情和尊重。不得冷淡、怠慢客户。 (3分)

2、营业人员在服务工作中应说普通话;应根据客户的性别、年龄等情况适当称呼;应主动、自如地使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服务用语。 (2分)

3、营业人员在服务工作中不得对客户流露出不满或不耐烦情绪,当客户态度不好或不礼貌时,要忍耐克制,得理让人,有理也不与客户争辩。必要进可请值班长解决与客户的矛盾。 (3分)

4、当客户临近本台席时,营业人员应向客户主动招呼,或微笑、点头致意,询问客户需要办理何种业务。当客户办完业务离去时,营业人员应以礼貌用语或点头致意送走客户。 (2分)

5、当客户所要办理的业务不属本台席时,营业人员应为客户准确指明其所要办业务的台席位置,不得用笼统的语言或不明确的手势支走客户。 (2分)

6、当客户向营业人员提出询问时,营业人员应热情、及时地回答或解答客户的询问;如遇客户表达式不清楚,营业人员应耐心问明,不得简单草率、搪塞敷衍客户。回答或解答客户问题,应避免使用内部术语。 (3分)

7、当客户着急催促时,营业人员既要加快业务处理速度,又应语气温和地请客户谅解。 (2分)

8、当客户办理业务手续动作太慢时,营业人员可语气温和地商请或协助客户提高速度,不可催促客户。

(3分)

9、当客户办理或使用电信业务有困难时,营业人员应以适当方式给予热情帮助。 (2分)

10、当客户办理业务手续不符合有关规定或使用业务不当时,营业人员应耐心指导。 (2分)

11、当客户提出超出业务规定、不能满足的要求时,营业人员应有礼貌地解释清楚,请客户谅解。 (2分)

12、营业人员工作有差错时应及时纠正,诚恳接受客户批评,当面主动向客户道歉。 (4分)

三、举止操作 (20分)

1、营业人员在台席前应坐姿端正,不仰靠椅背,不得将腿翘在桌椅上,不得趴在工作台上休息,站立时不叉腰,不抱胸,不斜依他物,不得坐在桌子或台席上,不得在营业厅内喧哗、打闹。 (8分)

2、营业人员收付款项时必须唱收唱付;与客户钱物交接时应轻拿轻放,不抛不丢。 (4分)

3、营业人员办理业务时应先外后内、先简后繁,照顾老弱病残和带小孩的客户,减少客户等候时间。

(4分)

4、当本台席前办理业务的客户较多时,营业人员应注意客户的先后顺序,或适当引导客户遵守秩序,避免发生矛盾。 (4分)

四、服务纪律 (40分)

1、营业人员在服务工作中不准使用服务忌语,不准顶撞、责备、训斥客户。 (12分)

2、营业人员在营业时间内不准拒办应办的各项业务或拒绝向客户提供按规定可提供的查询资料;对已到营业终了时间仍滞留在营业厅内的客户,应予办理业务。

(8分)

3、营业人员在服务工作台不准擅离岗位,不准串岗闲聊或边处理业务边闲聊;不准在营业柜台内会客或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不准在营业厅内进食或吸烟;不准酒后上班。 (8分)

4、营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统一制定的电信资费标准,严禁擅自立项收费或提高收费标准,严禁强迫或变相强迫客户使用高等级、高资费业务;严禁强迫客户购买公司售通信终端设备;严禁以各种名目搞搭配销售,严禁接受客户馈赠、报酬、回扣以及各种名目的好处费。严禁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客户。

(12分)

电话装移机施工、电话障碍查修人员文明服务行业规范

一、仪表仪容 (10分)

1、施工、查修人员上岗时必须穿着配发的时令制服。不准穿拖鞋。不准敞怀作业。在客户室内不准戴墨镜。 (4分)

2、施工、查修人员上岗时要在左胸上方端正地佩戴工号牌。 (3分)

3、施工、查修人员上岗服务应仪容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男职工不留长发,不留胡须,女职工头发梳理整齐,不施浓妆,不佩戴不当饰物。 (3分)

二、态度用语 (30分)

1、施工、查修人员上门服务时应精神饱满,热情主动地向客户打招呼,说明来意。与客户对话时应正视对方,态度谦恭,有礼貌。 (3分)

2、施工、查修人员在服务工作中应说普通话;应根据客户的性别、年龄等情况适当称呼;应主动、自如地使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服务用语。

(3分)

3、施工、查修人员在服务工作中不论遇到何种情况都不准顶撞、责备客户,不得对客户流露出不满或不耐烦情绪。当客户态度不好或不礼貌时,应忍耐克制,得理让人,有理也不与客户争辩。如发生服务现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向公司汇报,及时妥善处理。 (5分)

4、施工、查修人员在服务工作中,对客户提出的要求,在符合规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予满足,遇客户多次提出或改变要求时,应不厌其烦;对客户的不当要求,应给予明确解释。请客户改变不当要求或请客户谅解。

(3分)

5、当客户提出业务、技术咨询时,施工、查修人员应正确、耐心地解答客户的问题,不得简单草率、搪塞敷衍客户。 (4分)

6、当发现客户使用通信设备不当时,施工、查修人员庆热情指导客户正确使用。如果发现客户使用通信设备违反了有关规定,应态度和蔼地向客户宣传并要求客户遵守有关规定。 (3分)

7、当遇特殊情况电话不能装通或故障不能修复时,施工、查修人员应向客户说明原因,取得客户谅解,并与客户商定再来施工或查修的时间。 (3分)

8、施工、查修人员在工作中发生差错应及时纠正,并诚恳接受客户批评,当面主动向客户道歉。 (5分)

三、举止操作 (20分)

1、施工服务应先与客户预约。与客户联系时要用商量的口吻听取客户的意见和要求,照顾客户的方便。预约后要守信,因故变更要事先通知客户,并表示歉意。

(3分)

2、施工、查修人员工作前必须备足工具。不得让客户提供装移机工具。不得支使客户承担装移机劳务性工作。 (4分)

3、施工、查修人员进入客户室内,应先敲门,敲门用力要适度,按门铃的时间要有适当间隔,不可按长铃。经客户同意的方可进门。客户不在家又未锁门时,不可擅自进入。 (3分)

4、施工、查修人员进入客户室内不要东张西望,不得随意走动,不背靠他物站立,不叉腰,不抱胸,坐时不仰靠椅背。不得在服务现场打闹、喧哗。不得无故探问客户私事。未经客户同意,不得动用客户的设施物品。

(3分)

5、施工、查修人员应随身携带鞋套或一双干净鞋,以备进入客户家中服务时穿用。服务中要注意保持客户室内清洁,避免碰脏客户物品,工具包不得放在客户的床、沙发等生活设施上;施工现场做到人走地净;要注意爱护客户财物,搬移客户设施物品时,动作要轻稳,损坏客户设施物品应赔偿。 (4分)

6、装移机施工应以客户满意为标准,客户签字后,方可完工。施工、查修人员工作结束后,应有礼貌地向客户告别,不得在客户室内无故逗留。 (3分)

四、服务纪律 (40分)

1、施工、查修人员不准使用服务忌语,不准顶撞、责备、训斥客户。 (10分)

2、施工、查修人员在班前和工作中不准喝酒。不准在客户室内抽烟、吃零食。 (10分)

3、施工、查修人员在工作中不准接受客户的任何招待,不准利用工作之便索要或接受客户馈赠、报酬、回扣及各种名目的好处费。 (20分)

特服台及内勤人员文明服务行为规范

1、人工特服台(180、144)及内勤人员电话应答客户的时限电长不超过十五秒钟,即铃响三声,必有应答。 (10分)

2、电话应答客户时,必须使用普通话,统一规范用语:"你好,洪泽电信**部门",保持语气亲切、态度和蔼,语速适中,吐词清楚,用语简练,表达正确。

(15分)

3、与客户电话交流应主动、自如地使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服务用语,不论遇到何种情况都不准顶撞、责备客户,不得对客户流露出不满或不耐烦情绪;不准使用服务忌语。 (15分)

4、遇到客户不断提问时,应有问必答,不厌其烦。遇到疑难问题回答不了,应记录下来,及时转交相关部门处理。 (15分)

5、遇到客户态度不好或受到客户责怪时,应忍耐克制,语气平稳,礼貌对话,得理让人,有理也不与客户争辩。 (15分)

6、遇到客户有困难或有紧急情况求助时,应根据实际条件和可能,给予热情帮助。 (15分)

第4篇:企业改制安置方案范文

一、国有公交企业改制流程

根据《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企〔2002〕313号)以及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相关法规要求,国有企业的改制必须经过产权界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等一系列程序。国有公交企业的改制、重组也不例外,必须遵照这些规定。

1、可行性方案论证

首先要进行改制可行性方案论证或前期论证,方可行性方案的主要内容为:企业现状,改制的宗旨,股权构成(股权结构),改制后的经济效益预测,企业发展规划,措施以及改制的具体实施步骤以及改制预案等。可行性方案要经过公司内部论证、决策以及征求律师、会计等中介机构、职工意见后,向主管公司递交申请报告和可行性方案后,经主管公司同意后报主管部门批准。

2、产权界定

从本质上说,市场经济是产权经济,市场经济的根基是整个法律与经济制度,特别是其中与产权的界定、交换、与保护直接相关的制度。产权界定,系指国家依法划分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归属,明确各类产权主体行使权利的财产范围及管理权限的一种法律行为。产权界定是企业改制、重组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合资方、集体和个人的利益。通过查阅账簿、原始凭证以及到工商查档等方法,了解企业的全面、详细的历史状况,确定企业资产的来源与形成,确定投资人对企业投入的现金、银行存款或实物等资本。同时,对于存在产权不清,存在纠纷的事项,要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

3、清产核资

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益,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企业清产核资的目的是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状况,为科学评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依据。企业清产核资的内容包括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益认定、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

4、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和相关帐务衔接工作

国有企业改制,必须由直接持有该国有产权的单位决定聘请具备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凡改制为非国有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并且,改制企业应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核损后的存量资产进行资产评估,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或者备案,确认国有资产价值量。此外,土地使用权的评估须由具有土地评估资质的评估事务所进行。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规定,企业改制中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范围及结果都应当进行公示。

5、改制方案指定、审批

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企业改制还必须制定《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企业改制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资产和人员的基本情况、拟改革方式、债权债务的情况、人员安置要求、所需享受政策及改制后企业发展规划。《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应先提交企业决策层通过,有独资企业经总经理办公会通过;国有独资公司经董事会通过;《职工安置方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最后报主管部门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另外,《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等信息都应该向职工公示。

二、国有公交企业改制、重组中的相关资产与财务处置

国有公交企业改制、重组,资产和财务处置贯穿于整个改制过程始终,如线路经营权、职工住宅、站场、政府技改资金补贴的财务处理、职工安置、遗留事故费用等资产与财务处理,是公交企业改制、重组的核心问题。

1、线路经营权的处置

公交企业线路经营权属于政府资源,企业一般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在公交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这部分资产的处置比较特殊。首先是线路经营权资产权属问题,特别是对引入外部投资者的改制、重组模式,由于企业没有所有权,并且政府可以根据公共管理需要随时可以收回线路经营权,这就造成了这部分资产的权属不清晰。在合资谈判中,这部资产的处理就常常是合资双方争论的焦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认为这部分资产应该在合资中作价,不能由合资双方无偿使用,而另一方认为,既然所有权都不在企业,收益得不到保障,这部分资产不应该作价。鉴于线路经营权客观存在的权属不清问题,笔者建议可以采取线路经营权不作价入股,由改制、重组后的新公司向原公交企业的投资方承租的租赁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其次是资产评估问题,由于公交要执行政府的公益事业职能,公交实行的是低票价,政府补贴的运营模式,若按无形资产收益法评估,线路经营权价值评估结果可能为负值,但这个结果这很难为公交企业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所接受。由于票价政策的调整与政府补贴的多少,在时间跨度上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对线路经营权的收益很难准确测定,笔者建议按照重置成本法评估者部分资产的收益。

2、政府技改资金补贴的财务处理

国有公交企业的改制、重组有的模式是引入外部投资者参与合资,财政资金的处置也是合资双方谈判的焦点。由于财政资金属于政府公益投入,它的主要形包括支持企业运营的收入性补贴和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前者包括各类形式的成本收入补贴,如燃油补贴、成人月票补贴、学生月票补贴、免费人群乘车补贴等,对于这部分资金按照会计准则处理,反映在报表年度损益上,一般而言,合资双方对此没有争议。后者包括各种资本性投入,例如车辆技改补贴、车辆更新补贴、站场建设资金补贴等,由于是国有资本性投入,且企业本身承担了公益事业职能,这部分资金是由国有投资者独享,还是由投资双方共享,在合资公司成立谈判的时候,合资双方应达成一致。若等公司已经正式成立后,双方再来处理这个问题,通常难度会较大。

3、员工安置

与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一样,国有公交企业的改制、重组中,职工安置也是核心问题,其改制成本一般包括职工经济补偿金、长病假和精神病及因工致残等特殊人员费用、企业离退休职工费用、职工遗属赡养等费用。

按照《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及其相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在改制时应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的经济补偿金,以及为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的职工一次性缴付的社会保险费。这部分费用可从可从改建企业净资产中扣除或者以改建企业剥离资产的出售收入优先支付。其中涉及的财务问题主要是支付方式、标准确定和资金来源。企业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规定标准的,按照规定执行;没有规定标准的,按照原劳动部印发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规定的标准执行。企业支付的社会保险费,按照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缴费比例执行。当然对于离退休职工改制成本的财务安排还不明确,一是标准如何确定,即对已经离退休职工应负担哪些项目,医疗费等非固定支出如何预测,余命如何估计等问题还没有一致认识。二是费用能否在改制中一次性从净资产中计提也没有明确规定。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不降低离退休职工实际收入水平为基本原则,借鉴人寿保险计算方法确定。对于第二个问题,要考虑改制后由谁承接离退休职工并继续支付。如果由改制企业承接,则需要从净资产中计提,可使责任清晰,避免改制后企业净资产还承担隐性负债;如果由母体企业承接,可以不计提,并入母体企业的离退休职工,仍表现为一项隐性负债;如果由第三方承接,如信托、基金、保险等理财机构,则需要从净资产中计提并建立一个规定特殊用途的偿债基金。离退休社会化管理是趋势,计提离退休基金可使改制各方财务关系清晰明确。对于企业内部退养人员应清理安置,其安置费用也应按现行规定计算。

4、职工住宅、站场等房产与土地是的处理

有些国有公交企业拥有一些历史存量资产,如职工租住的住宅、宿舍,和其他单位混用的站场、土地等资产。对于这些资产的处理,首先应进行确权,然后设计处置方案,处置方案既要符合改制、重组各方的利益,有利于新公司的经营发展,也要符合法规的规定和实际情况,在改制谈判中这也是一个重点、难点。这些资产的处置方式有多种方式,例如资产的出售、转租、委托经营、联合经营、租赁等。

5、改制重组后的账务调整

公司改制重组经批准后,新公司在建账基准日要进行账务调整。首先应确立建账基准日,建账基准日应以公司成立日即营业执照签发日或营业执照变更日为准,实际工作中,一般以公司成立当月月末或下月初为基准日。建立新账的依据应以经合法中介机构审验评估的审计报告、须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报告、验资报告为基础,通过评估调整(即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并经有关部门确认的资产评估基准日评估价值,与资产评估基准日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以及有关部门批准的资产处置意见)和会计调整(即资产评估基准日与会计建账基准日之间的会计账项调整)后的财务账项作为建账依据。具体工作主要包括:期间损益调整、资产评估结果调整、会计政策变更调整等。这些会计处理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国有企业改制相关法规要求进行。

第5篇:企业改制安置方案范文

概括来说,企业改制主要会涉及到企业性质和职工性质两个方面的转变。企业性质的改变涉及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转让和债务重组等问题,职工性质的改变则涉及经济补偿、劳动关系处置、社会保障等民生和社会问题。以上问题的存在关乎国家、企业、个人等多重利益主体,因此必须对改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分析,以便保证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保证各方利益都能得到有效保证。

一、企业改制过程中风险分析

(一)企业改制程序中存在的风险 企业改制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企业主管部门提出要求改制的原则和意见;第二,对改制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第三,主管部门要结合改制情况为企业指定和配备专门的改制顾问,部分情况下认可企业自行聘请的改制顾问;第四,主管部门审议并最终通过改制方案;第五,由企业职代会审议并通过改制方案;第五,政府批准改制方案;第六,改制企业产权进场交易;第七,变更企业登记、产权登记和税务登记事宜。只有经过这几个步骤,企业改制才能最终完成,但是由于改制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十分容易发生风险。企业改制经验表明,在以上程序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有两个:一方面是在聘请改制顾问环节。根据相关规定,改制顾问必须由主管部门委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管部门往往不是很重视这一问题,改制顾问多由企业自行聘请,这样一旦在改制过程中发生问题,企业就要自行承担各类责任。另一方面是在国有产权进场交易环节。国资委规定企业改制中的产权转让行为必须进入各级国资委下属的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交易。而这一规定在使企业改制成本大幅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改制效率。根据这一实际问题,经过几次调整,目前国资委认可企业国有产权在向内部职工转让时可以规避进场交易,但如果企业净资产为负值则必须经过这一程序。

(二)企业产权界定环节的风险目前,我国对于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产权关系界定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这三项内容涉及到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的最终确认,是改制程序中最为重要且风险最大的环节,处理稍有不慎,就会直接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在这一环节,发生风险的主要来源在于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环节:第一,企业没有对改制资产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虽然国务院和财政部已经了国有资产评估和管理的相关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往往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故意不对资产进行评估,或对资产进行低于实际价值的评估,这些行为的存在导致了我国在进行企业改制探索的初期,面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问题,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第二,中介机构委托方面的问题和风险。改制企业往往自行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资产清查,这就违背了相关规定的要求。且由于制度规定的并不严谨,在直接持有国有产权的单位并非是国资委的情况下,评估工作往往由于互相推诿而难以顺利进行,甚至被长期搁置。第三,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评估存在争议。根据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都应纳入评估范围,但是在改制过程中未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行为也并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就导致在实践中很多企业都忽视了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甚至将无形资产完全未经核实就予以无偿转让,这严重损害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三)企业产权交易环节的风险 企业产权交易环节包括交易主体确定、交易管理、定价管理和转让价款管理等,其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第一,国有产权无偿分配和折价出售。部分企业直接从国有净资产中划出一部分奖励给经营者和部分职工,还有一部分企业采用国有净资产折价出售的方式,其折扣比例往往低于九折。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方式往往成为某些企业和个人侵吞国有资产的主要渠道,从而导致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第二,国有产权转让价款管理失当。国有产权在经出售之后,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转让价款的实际回收。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社会资本还是企业员工进行产权认购,都很难在短期内筹措的足够的资金。这也导致有关方面对于一次性结清价款的规定无法顺利得以执行。

(四)改制企业职工的补偿与安置风险 企业改制对于其职工的影响巨大,是否能够妥善安置职工,关乎其个人利益和企业是否能够稳定发展,因此,对这一环节的风险把控尤为必要。职工安置环节的风险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职工经济补偿金的标准确认。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对此均有规定,但具体标准则存在很大区别,且由于各地各企业的工资水平存在差异,即使按同标准测算出的补偿额也有一定差距。一旦在这一环节发生较大偏差,往往会导致职工心里不平衡,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第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经济补偿金通常采取现金支付、转为对改制后企业的债权,转为改制后企业的股权等三种形式。但通常情况下,多数改制企业职工会倾向于选择现金,但是由于企业自身难以满足职工巨额的现金需求,就会使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第三,关于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确认。企业在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之前应向职工解释清楚并支付时签订完整的法律文书,以避免法律上的纠纷。

二、企业改制风险防控途径

(一)确保改制在合法程序下进行 改制流程的规范化是降低企业改制风险的根本途径,企业在进行改制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程序合法性的评估和分析。第一,要审查改制方案是否是由产权单位或主管部门制定的,其制定过程中是否有相关方面代表参与。其改制方面必须是各利益相关方一致同意的才可最终采纳,并报有关部门批准方能生效。第二,要做好企业资产清查工作。具体由改制单位主管部门成立的改制工作组对企业各项资产进行清查,企业资产、负债以及盈亏情况必须严格核实清楚。第三,必须采用具备法定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企业相关事项进行评估。第四,产权交易行为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特别是资产处置等重要事项必须予以公开,对财产损失和不良资产的核销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审批,以避免各类违规事件的发生。

(二)严格做好改制企业的产权界定工作第一,要对改制企业的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计量。要严格确保对企业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账面数与审定数符合相关规定,重点检查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是否合理,避免漏报、错报等问题的发生,保证企业资产评估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第二,严格审查中介机构的资质。对于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中介机构,企业绝对不能委托其进行资产清查。因为一旦发生问题,全部风险都应有企业自身承担。具体到实际中,企业必须在委托评估机构之前严格审查其资质水平,对于评估机构出具的报告必须经由企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后才能作为产权界定依据。第三,要做好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审查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及房地产、建筑物是否纳入评估范围,对于这些资产的评估是否合理合法。

(三)规范企业资产转让工作一方面,企业要通过法律文本的形式规范转让环节的各类实现。企业资产转让涉及到多方面利益的调整,因此涉及的各类问题必须建立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之上。为避免改制过程中问题处理不当到导致的各类纠纷,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在企业改制各个环节形成有效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资料,将各方的利益关系和法律关系以文字的形式确定下来。特别是对于涉及主要权益主体利益的条款,如职工身份置换、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企业债务处置方式等,必须严格签订各类协议,如有必要应对其进行严格公证,从而确保改制过程合规合法,以便从根本上防范各类纠纷,规避违法违规风险。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对改制过程进行风险控制。由于企业改制涉及法律、政策和财务等方面的多项问题且相关程序中存在很大的漏洞和可操作空间,因此企业必须选择具有较高水平的中介机构来为企业改制工作提供专业服务。在改制过程中,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对相关业务较为熟悉的中介机构为企业出谋划策,并聘请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对各类具体事项进行咨询,以降低风险的发生频率,减少其对企业改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妥善安置改制企业职工对改制企业职工进行安置,涉及一系列民生和社会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共同进行努力,通过研究制定相关安置政策来规范企业员工安置的工作程序、分流安置渠道和权益资金处理方式。对于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补偿金的确认等问题,必须严格按照有个政策和办法进行操作,要从事前指导、事中审核、事后监督三个方面对员工安置情况进行全程的检查和监督,避免恶意损害职工利益的不法行为的发生,规范操作程序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的有序进行,避免因职工安置问题给企业改制带来不必要的阻力。

第6篇:企业改制安置方案范文

一、降低国企改制的机遇成本

企业改制的机遇成本,就是企业在改制的最佳时期,为达到改制的目的,所付出的最合理的费用支出。机遇成本受两方面的行为因素制约。一是企业行为,即企业是否能够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同行业现状及走势,根据企业实际,果断地提出企业的改制规划和方案,并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经企业全体职工讨论后及时提交政府决策,这是企业改制的关键。二是政府行为,即政府是否能敏锐地把握当前形势和政策导向,积极有效地组织并引导企业改制行为,减少政府各部门改制研究报批的中间环节和层次,使企业快捷地达到改制的目的,这是降低企业改制成本的重要环节。但是,从目前企业的改制实践看,加大改制企业成本支出的这两方面因素并未引起企业和政府双方的足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的“等、靠”想法普遍存在,对企业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实施速度慢,行动不果断,被动应付,企业一旦遇到风吹草动就无法应对,等着政府来组织推动,失去了改制的最佳机遇,使得企业在改制时不得不付出昂贵的代价。二是受政府体制不顺的影响,企业失去了改制的最佳机遇。从本质上讲,企业改制是出资人的行为,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企业改制则是政府行为。在目前政府的政企职责、政资职责还未完全分开的情况下,政府的各个部门都不愿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目标,而对改制企业多头过问,甚至存在着审批程序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在政府层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致意见,从而使企业从提交改制方案到政府最后批复改制一般少则二、三个月时间,多则半年、一年时间,企业在漫长的等待中,错过了改制的大好时机,造成企业改制机遇成本增加。

因此,降低改制企业的机遇成本,要靠企业和政府双方的共同努力。企业要抓住改制的机遇,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政府要理顺管理体制,确定国企改制的责任部门,大力支持国企改制,并按国有资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一般性竞争性企业放宽改制政策,减少研究报批的中间环节和层次,从而提高企业改制效率和效益,尽可能减少改制的费用支出。

二、降低国企改制操作过程中的成本

国企改制成本,一般指的是改制操作成本,这是影响企业改制成本支出的重中之重。在计算国企改制成本费用时,现在企业通行的做法是:改制前经评估确认的国有存量净资产(资不抵债企业含土地使用权)一企业亏损挂帐一企业呆坏帐损失一国资部门核批的报废资产-(富余职工安置费+买断工龄人员经济补偿费+企业负担的离退休人员福利费和医疗费+退养人员、因工伤残人员、病休人员补助费+职工遗属补助费)。

实践中,利用上述公式计算企业的改制费用时,也出现了诸多不合理因素。一是企业评估资产不全问题。目前对改制企业的资产评估,只是对现有存量资产的估价,未包含企业的商标、商誉及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价值;二是企业亏损挂帐和呆坏帐的处理不甚合理;三是国家给予职工的各种优惠政策的兑现问题。

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问题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无形资产作为一种企业财富,它不仅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而且反映了企业的员工素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销售网络。但是在企业改制时,大多数企业的无形资产都未计算在企业资产价值之内。由于无形资产让渡于改制企业,致使国家所有者权益困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缺损而人为地减少,国家付出了改制的代价。跨入新世纪的人类已步入一个以信誉、信息、智力资源占有、配置为最重要因素的信息、知识经济时代。信誉资源、知识资源已逐渐成为企业各生产要素中最具弹性、最具经济增长潜力、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在确定改制企业的资产价值时,对企业的无形资产也应重点考虑,这不失为降低国家改制支出,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的良策。

对改制企业的亏损挂帐和呆帐的处理问题,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处理不好,不仅会增加改制成本,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且还可能滋生腐败,引起职工的不满。如:按现行政策规定,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以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款和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3年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作坏帐处理,冲减坏帐准备金或管理费进行核销,以后如果收回这些确认为是坏帐而进行核销了的应收款,则增加坏帐准备金处理。按照这一政策,在改制操作实践中出现了下列种种问题: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因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的企业,呆坏帐损失特别巨大,有的甚至超过了国有净资产的数额;二是因改制企业亏损挂帐和呆坏帐损失只要有评估机构和企业共同签字或债务人破产、死亡等证明,就可一次性冲减国有净资产,从而使一些挂帐企业有可能“复活”的“死债”悬空,有关责任人逃脱法律的追究,甚至还可以获得某些好处。针对改制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为尽可能减少国家损失,降低改制支出,笔者认为企业出资人可采取帐销债留的办法,达到既支持企业改制,减轻改制企业的债务包袱的目的,又通过与改制企业做工作,与改制企业达成协议,或签订合同委托书,委托改制企业继续催收,一旦追回,给退回企业一定分成,其余收归国有。这不失为目前解决改制企业亏损挂帐和呆坏帐损失的一个好办法。

关于兑现国家给予改制企业职工优惠政策问题。按照有关支持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规定:国有企业内部职工出资买断全部国有资产并一次付清价款的,可以按应付价款的80%交付;安置企业富余职工90%以上的,可视同安置富余人员,这部分人员补偿费按当地标准从企业的净资产中扣除。另外,在国家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对自谋职业的职工,按照当地全年平均工资标准结合工龄因素一次发给一定数目的安置费等。这些政策,从国有资产管理的角度看,是国家作为所有者为推动企业改制而付出的成本,这是非常必要的,无疑也是非常正确的。但是,笔者认为,改制企业出售价格的高低还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看该企业存量资产的质量。如果企业资产质量好,企业发展前景较为乐观,效益不错,出售较为抢手,企业出售时就不能一刀切的优惠。二是看企业内部职工构成情况。如果职工素质较好,技术水平较高,属于技术性人才或高科技人才,就应该承认劳动力商品这一市场因素的决定作用,企业在出售时,通过提高企业的出售价格将企业的人力资源考虑进去。当然并不是企业的每位员工都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相反,缺乏责任感、技能低下、道德败坏的员工以及冗员都往往会带来负面效益,在计算企业改制费用时,就应在资产价值中扣除这部分非有效人力费用。企业的劳动力价值因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否则会造成职工思想混乱,影响企业改制进程。三是看买断工龄自谋职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如果属企业专门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则不应属自谋职业的范畴,更不应发给一定数目的安置费,相反,自谋职业的人员则

要交纳一定的企业培训费,以防科技人才的流失。四是看改制企业座落的地段。如果改制企业座落于抢手的黄金地带,在企业出售时,企业认为在出售价格上不必按政策规定折价出售。

三、降低改制企业的交易成本

当前改制企业改制成本过高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交易成本过高。造成交易成本过高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有企业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职能,产权转让伴随着安置职工、办医院、办学校、办幼儿园等一系列社会职能的转移,社会职能成为企业改制的包袱;二是改制企业还没有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受部门地方保护利益的驱使,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常受到来自部门和地方利益的阻力;三是来自企业内部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影响,使得企业在改制出售时,考虑的首选方案为企业内部人购买,在出售价

第7篇:企业改制安置方案范文

7天的时间,日历牌上由黑转红的短短一行数字,视线扫过不过零点几秒钟,唐戚新的身份却有了天壤之别:他从一位有着27年半工龄的国企职工,一夜间沦为失业待岗者。

42岁的唐戚新是沈阳市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沈电机公司)总装分厂的工人。从去年12月底,江西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江西泰豪)开始跟沈电机公司洽谈收购重组事宜。今年3月22日,沈电机公司下发改制安置方案,让职工讨论。3月28日,这份被众多职工质疑的方案在职代会上通过,江西泰豪与沈电机公司重组成功。

听到这个消息,唐戚新的情绪一下失控了,“我家三代人都在这个厂里。现在说让买断,一点儿没商量。谁接受得了?”那一刻,他差点哭出声来。

“我爷爷叫唐伯然(音),解放前办的伯然铁工厂。1956年公私合营,合并了几个厂子建沈阳电机厂,其中就有我们家的工厂。”唐戚新一家三代人,很多都是电机厂的老职工。这份割舍不掉的依恋,是他过去20多年持续工作的动力。“以前加班加点是常事。最多时,我一人干5人的活儿,把60岁之前的任务都干完了,年年被评为厂劳模。”这种拼命式的勤奋,留给他一身病痛,但因为是劳累所致的慢性病,并没有被定为工伤。

唐戚新从一个普通工人慢慢升到了车间的中层管理人员,此时改制却降临了。“干了20多年,身体完了,企业也要黄了。”因对安置方案有异议,改制结束已3个多月,他至今不愿跟企业签解除劳动合同协议、领取补偿金。“我等着政府给我个说法。”

他的情况并不是个案。按照沈电机公司职工王剑、姜涛、王春娟、郑洁、张铂等人的说法,改制方案通过后,有几百人不同意解除合同。随后,以姜涛、张旭辉为代表的几十名职工来到沈阳市局、铁西区局和铁西区国资委等部门反映情况。

在此期间,沈电机公司又下发了一个补充文件。“说如果不买断,每个月发给380元生活费,一年后就不再管了。”这个补充方案更加剧了职工的不满。“咱们至少在企业干了20多年,这是断咱们后路,逼咱们签协议。还不如把我们枪毙得了!”

即便如此,至今仍有一百多名职工没有签协议。

补偿标准有争议

职工们对安置方案的第一个争议,在于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标准。

按照法律规定,企业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按其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其中,月平均工资是指职工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如果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后者支付。

记者看到,在沈电机公司2011年3月28日通过的《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中,标明企业月平均工资为2087元。不过,职工对这个标准并不认同。“平均工资以前从来没说过。这数是怎么来的?咱凭啥相信?”

张铂和李成昔是沈电机公司的职工代表,他俩参加了3月28日的职代会投票,两人也不清楚这个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就说是根据什么公式算的……起码应该公布出来,或者给各部门发个文件说明一下。现在啥都没有。”

在记者采访的近十名职工中,除了唐戚新和张旭辉,其他人称自己的月收入都在一千元出头,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也即,如果职工按此标准解除劳动合同,单从补偿金看应该是赚了。但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去年全市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3000多元,不能说我们每月开500元,就按500元买断吧?”

其实,职工们对标准的异议,源自对企业的不信任。“咱公司从来没公布过财务情况。今天听这个说,明天听那个说。你得让全体职工心里有数才能改制。要是真的低于2087元,咱也认可。”

自2002年起,国务院办公厅就要求国有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制度,其中就包括职工的工资奖金分配情况。很显然,这项原本可以杜绝此类争议的制度,在沈电机公司里只是纸上的摆设。

老账新账一锅粥

职工们对安置方案的第二个争议,是对一些离岗人员没有参加改制不满。“为啥那些离岗的人改制时保留了国企职工身份,兢兢业业工作到最后的却要被解除劳动合同?”

原来,在2009年2月26日,沈电机公司下发过一份《关于下发的通知》,其中规定:劳务输出人员的劳动关系保留在公司,每月发给在岗工资的70%。职工们所不满的,正是这一规定。

根据沈电机公司《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规定:改制前,已经办理内部退养、分流或离岗手续的职工,原分流、离岗协议不变,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也就是说,2009年被分流享受70%工资待遇的职工,不参加2011年的改制,他们将保留原待遇直至退休。而这,成了职工们争议的焦点。

据职工王春娟、张继辉等人回忆,这个分流方案的形成跟沈电机公司的前几次改制有关系。在沈电机公司的历史上,曾先后有西门子、长城公司、上海电机厂、台湾大同集团、湘潭电机公司等多家企业跟它进行过收购或合作洽谈,但最后都无果而终。

2005年,沈阳市政府对24家重点国企提出改制要求,沈电机公司榜上有名。两年后,韩国晓星公司以9.09亿元收购沈电机公司的股份。这次交易当年被称为国内电机行业历史性的突破,也成为当地政府的一笔得意之作。

“韩国晓星很正规,派驻了20多个人进厂开始管理。”职工们当年也都看好这次改制。只是,因问题多、手续复杂,改制持续了近一年时间还未完成。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韩国晓星撤资回国。改制再次停滞不前。

2009年初,沈阳远大集团跟进,谈判中形成了上文提到的分流方案。“咱厂有职工2000多人,当时远大只能吸收一半,所以要进行分流。当时大龄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或连续工龄满30年的)离岗享受90%的工资待遇。但这些人还不到职工总数的一半,就想出70%的方案。”王春娟说。只是,远大集团的收购最终没能成功,分流方案却执行了下去。

根据沈电机公司《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显示,2009年参加分流的职工为1142人。“其中600多人是享受90%待遇的大龄职工,还有300多人享受70%待遇。大龄职工咱们没啥意见,但享受70%的咱不服。”

记者询问原因,所有职工的意见都很统一。“70%的方案是以前形成的。后来江西泰豪收购时这个方案应该作废,或者在职代会上重新讨论。凭啥他们最后保留国企职工身份,咱们冲锋的全阵亡了?”

对此,目前主管沈电机公司留守职工的铁西区工业局领导称,70%的方案是以前就执行的,跟本次改制没有关系。“当年是企业效益不好,减员增效,这些职工也都是不愿意分流的。”

还有人在办离岗手续

职工姜涛等人告诉记者,2009年办理70%待遇离岗的职工,大多是“调皮捣蛋、不爱上班”的职工,或者“家里有买卖”。这些人离岗,“属于末位淘汰。”

他们觉得,自己认真工作到最后,却成了改制的牺牲品。“那些拿70%待遇离岗的都是小年轻,有的进企业还不到10年。他们一直开钱到退休,我们为企业干了大半辈子的,却没人管了。这合理吗?”

对该问题,记者咨询了辽宁省人社厅的专家,并查询了相关法律政策。按照《沈阳市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指导意见》(沈劳发2006年10号)规定,大龄及内部退养职工不愿解除劳动关系的,可以由企业发给基本生活费,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直至退休。这正是职工们提到的享受90%待遇的离岗职工。而享受70%待遇的离岗方案,属于企业内部规定,没有相关法律依据。“企业能养活他们,为啥不能养活我们?我们做的贡献不比他们大?”

更让职工心存芥蒂的是,这个本该早就办理完70%待遇的离岗方案,却陆陆续续一直有人在办。“分流通知是2009年2月26日出来的,3月8日结束。但后来还听说有人在办。”王春娟和张铂说。

2011年改制结束,职工们才知道2010年公司曾有数十人办理过此手续,“很多都是公司领导的亲属或铁哥儿们。”职工为记者列出了几个名字,并指明他们与企业领导的关系。

“这个方案关系到所有职工的利益,为啥不公开通知?”在他们看来,这是有人提前得到了改制消息,为了规避解除劳动合同而进行了暗箱操作。

根子在职代会

除了以上两个争议,沈电机公司还拖欠职工2008年2月至今的养老保险费和公积金。“个人部分的都给扣了,但没缴上去。”

按法律规定,改制时这些费用应一次性付清,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协商偿还办法,但要跟职工约定偿还时间,并依法公证。但沈电机公司目前并未就该问题跟职工进行过协商。“谁签字买断给谁,没签的都没给。”铁西区工业局领导称,现在企业有困难,但“在(职工)退休前一定会补齐,不耽误事”。

其实,据职工了解,进入重组后的新公司,工资还略有增加。他们之所以不愿进,第一是不看好新公司的发展。“改完制了,领导基本还是原班人马。他们以前能把企业整成这样,以后还会好到哪儿去?”第二,他们担心江西泰豪接收职工是迫于政府压力。“新公司规模不大,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人,谁知道以后会不会裁人?”

对于职工不愿意解除劳动合同的举动,专家评价说,除了需要特殊安置的职工,其他人应该签协议。“改革,肯定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但起码要对每个人都公平!”职工认为,如果安置方案公平他们愿意签协议。他们觉得,这次改制不合法的根子就在职代会。

姜涛说,公司的职工代表都是领导指派的,“他们能代表我们吗?”参加3月28日职代会投票的张铂和李成昔则回忆,“去投票的代表70%是干部。”

在职代会之前,沈电机公司曾将安置方案的草案下发讨论,职工们提出了不愿买断的如何安置、原来离岗的职工应一同参加改制等意见,但职代会上根本没对此进行讨论。“最后草案一个字没改就通过了。”

2011年4月初,因上百名职工不愿在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上签字,沈电机公司下发了一个补充办法,称未解除合同的职工每月发给380元生活费,只发一年。“很多人是被迫才签的协议。”

在此前后,职工们开始四处上访反映情况,并追问380元规定的出处。后来,在有关部门组织的一次谈话中,“领导说,是他拍着脑袋想出来的。”而这还不足铁西区最低工资标准900元的一半。

第8篇:企业改制安置方案范文

关键词:厂办大集体 企业改制 产权界定 改制成本

厂办大集体改制是一项兼具政策性、复杂性、敏感性的工作,如果缺乏创新的思路、周密的策划、稳妥的实施,将很难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甚至可能留下改革后遗症,引发职工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所以要想顺利地完成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改制,必须要理顺改制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一、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

厂办大集体改制涉及到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和处置、职工安置以及企业性质的界定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的、极其复杂的工程,工作难度大,改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权关系难以理清

厂办大集体企业的产权关系十分复杂,主要涉及到与主办企业的隶属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制的进行。从资产来源上看,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资产主要来源于主办企业的投资,或者无偿使用主办企业的场地、设备等资源,而且,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资产被侵占、挪用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所以,厂办大集体企业的产权关系错综复杂,要想理清很困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而理顺企业产权关系、推进产权关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二)改革方式的选择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1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关于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改制给出了两种方式:重组改制或关闭破产。对于可以改制的,可以通过合作、MBO(管理层收购)等多种操作模式,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改制成为产权清晰的独立法人企业;对于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可以采取关闭或破产的措施,这就涉及到改革方式选择的问题。《指导意见》并没有给出标准的界定条件,没有严格的规定哪种类型的企业选择哪种方式,这样在具体的改革实施过程中,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的改革方式可能与改革的目标有一定的矛盾。

(三)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处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资产在经过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之后执行处理。当净资产小于改革成本时,全部支付改革成本;当净资产大于改革成本时,支付改革成本后剩余的部分归主办企业所有。对于企业的债务,在依法认定的基础上制定清偿计划。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关于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问题,在改制过程中,由于对资产评估组织的资质及监督等方面疏于管理,很容易出现企业经营人侵占改制企业无形资产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厂办大集体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性。

(四)职工的安置问题

关于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职工安置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职工补偿、职工保障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其中尤以第一个问题最为突出。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厂办大集体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需要给职工一定的补偿,这就涉及到补偿标准、范围和补偿资金的来源问题。对于补偿标准,由于职工各自情况不同,确定补偿标准很难兼顾所有职工,而且,由于地区、企业发展水平不一样,各地区、各企业的补偿标准也不同,如何协调这种不同;关于补偿范围,包不包括已经离职或退休的职工;关于补偿金的来源,因为涉及到的补偿资金总额巨大,如何及时筹措足额的补偿金来满足需要是改制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如何解决职工的社会保障及再就业问题,也是职工安置的难题。

(五)缺乏改制资金

要进行改制的厂办大集体企业一般都是陷入经营困难、甚至面临着破产倒闭。本身财务状况就不好,改制过程中,还要承担偿还债务、支付职工补偿等各项改制成本,改制资金匮乏。在2005年进行试点改革的城市和企业中,改制资金的缺乏严重阻碍了改制工作的进行,据统计,吉林省要完成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改制,需要100亿以上的资金总额,其中,国家给予了10%-15%的经济补偿,除去各地区、各企业自己筹措的,还有55亿元的改制资金没有落实;辽宁省需要改制资金总额284.1亿元,中央财政最多补助29.2亿元;黑龙江省的改制资金缺口更是达到了200亿元。改制资金的缺乏已经严重影响了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改制进程,成为改制工作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的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的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了保证改制工作的顺利完成,需要结合有关问题采取对应措施,有针对性地设计改制方案,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行准确的改制定位

像国企改革一样,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的可逆成本很高,执行改制后,再要进行调整或逆转,十分困难。所以,执行改制方案之前,企业要多方位统筹考虑,借鉴成功改制企业的经验,咨询专业机构,顺利完成企业转型。而且,主持改制的机构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职工利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法规执行,确保一步到位,不留后患。

(二)彻底推行产权改革

厂办大集体企业的产权关系复杂,在改制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合理界定产权关系、划分资产边界。在资产确认上,考虑到厂办大集体企业面临的困难,可以给予一定政策上的优惠,比如,现在归厂办大集体企业使用的由主办企业投入的资产,可以确认为大集体企业所有;主办企业挪用了大集体企业资产的,要给予一定的补偿。通过出售、拍卖、MBO等方式,建立起产权主体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完成产权改革。

(三)健全改制后的法人治理制度

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的改革只是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基础,建立健全法人治理制度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法人治理制度既包括治理结构,又包括治理机制,科学的治理制度,会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科学的决策机制,这既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又能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四)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妥善处理厂办大集体企业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涉及到职工利益的问题,是顺利推进改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应由企业承担的债务,经过依法认定之后要进行偿还,不能以改制为借口拒绝偿还;对于与大集体企业有关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如在岗职工、退休职工、企业经营者等,要进行综合协调、平衡,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以减少改制的阻力。在改制方案的设计上,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做好应对措施。

(五)合理安置职工

要想保证改制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取得大集体企业职工的支持,取得他们支持的前提是要妥善安置他们,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首先,对于拖欠的工资,可以通过变卖资产或争取国家补助的方式及时偿还,另外,按照相关政策对职工给予的补偿也要及时筹资发放;其次,在社会保障方面,职工与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符合条件的,还可以继续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最后,要做好职工再就业的安排,由于大集体企业的职工一般具有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特点,再就业会有一定困难,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会同主办企业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尽快完成再就业安置。

(六)多渠道筹资

虽然《指导意见》里明确提出,要加大对进行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了中央财政补助的比例,但是由于改制成本数额巨大,单靠国家补助是远远不能满足的,企业要拓宽筹资渠道,多方筹集改制资金,如,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和国家经济补助;充分利用产权交易市场变现资产,以提高收益,抵偿改制成本等。

(七)建立监督和惩罚机制

虽然国家已经相继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但对各省市、企业的落实情况缺乏有力的监督,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对改制过程中问题的处理、改制效果的评价等不及时、不合理,在下一步的改制过程中,各地政府除了积极推进改制工作外,还应尽快出台相应的监督法规,保证改制工作有法可依,提高对落实改制工作的监督水平,对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改制的单位,给予相应的惩罚。

三、结束语

第9篇:企业改制安置方案范文

一、主要做法

(一)以学习教育为基础,解决好干部深层次思想问题。

我总公司主要采取了中心组学习、机关干部学习会、支部学习会、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考察时的重要指示和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市政府全体成员会议和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通过学习教育,激发了干部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干部职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斗志,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精神动力。

(二)以查找问题为目的,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

一是开门征求意见。向市直有关单位、各乡镇、各二轻企业发出了《市二轻总公司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函》共100多份,广泛征求各单位对总公司在工作思路、服务态度、廉洁自律、办事效率等方面以及全体人员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开展“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大家谈”活动,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畅所欲言,如组织召开了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调研会,邀请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及工艺美术行业企业家参加会议,围绕我市工艺美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做大做强我市工艺美术产业,提升产业品牌展开探讨,寻求二轻经济新的亮点。三是进一步畅通职工渠道。开展以“访民情、解民忧、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下基层活动,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结对帮扶等制度。通过深入广泛征求,收集、梳理出了总公司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上班纪律不够严肃;②工作效率不高;③首问责任制不够明确;④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三)以边查边改为抓手,认真研究落实整改措施。

在认真学习、广泛深入查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存在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明确整改内容,落实整改措施。在整改中,突出重点,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从最易见效的事情做起,对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做到的,马上改,如劳动纪律、文明用语、服务态度等问题;对一时改进有难度的,说明原因,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整改,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如管理制度化、联社资金使用、办事程序等问题。通过整改,加强了管理,使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有显著改善,让企业职工深切感受到总公司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发生的新变化。

(四)以开展活动为契机,做好企业服务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机关工作人员联厂这一活动载体,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办理到个人缴纳、企业改制中规划调整、企业产权纠纷、安全生产等。二是做好乐申鞋厂企业改制工作。自**年以来,该厂职工多次集体上访迫切要求改制,但由于受规划等影响,企业改制工作难以推进。今年以来职工要求改制的呼声更加强烈,集体上访不断,4月份被列为市领导带案下访约访问题包案,8月份再次被列为重信重访案件,由陈向东副市长牵头领导,陈市长已多次牵头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该厂改制工作,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总公司已将4个改制建议方案上报市政府,待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后确定具体方案。三是做好市玻璃钢一厂、市服装厂改制职工安置分配工作。该两厂自今年5月份成功拍卖后,即着手职工安置分配工作,现安置分配方案已基本确定,争取在9月份完成安置分配工作。四是开展股份制企业服务月活动。由总公司领导带队到份制企业进行调研,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促进股份制经济和二轻集体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下步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学习教育,拟邀请老师上一次作风建设有关方面的辅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