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沟通交流的基本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职 课外沟通 师生交流
一、高职学校专业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现状分析
基于麦可思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数据,在不愿意推荐母校给亲友就读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12%是因为“师生课外交流不够”。该调查遍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2093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高职高专院校1009所(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其实,在高校除了辅导员(班主任)或直接从事学生工作的高校教师与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沟通交流较多外,其他任课教师(包括专业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几乎与学生没有沟通交流。很多学生反映,只有在入学教育时、每周的班会和例行点名时才能和老师交流一下,更别说与其他专业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了。除了上课,难觅专业教师的踪影,即使有些学生主动找教师交流探讨,也要在课后即时请教,否则一些无需坐班的教师就回家了,想要与教师交流就只能是下次上课时了。
以上种种就是绝大多数高校师生关系的真实写照,这对于学生自觉性高的本科院校来说,可能关系不大,但对于自觉性不高的高职高专学生而言,缺乏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和大学生活。很多高职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进入高职学习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有学生认为自己从来就不是优秀学生,进入高职学习是顺理成章,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对社会、对未来缺乏热情,甚至迷茫而困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关心和爱护。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能否成才不仅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交流与引导。如果专业教师带着PPT赶场上课,课上口若悬河,课下人走茶凉,影响的不止是师生关系,还有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牵涉到学生的在校体验,以及对母校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因此,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的高职专业教师,应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利用一切机会接近学生,抓住机会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积极的师生交往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学生的顺利成长。
二、造成高职学校专业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严重不足的原因分析
1、部分高职专业教师办公条件差,缺乏基本办公配置,教师坐班时间少
很多高职学校长期以来没有生均拨款,办学经费有限,教师办公条件较差。有些学校考虑到普通专业教师无需坐班,根本没有为其配备电脑等办公设备,甚至专任教师大多没有专用的办公室,教师无法在学校备课。这养成了广大专业教师有课来校上课,无课回家备课的习惯。除了学校会议、每周固定业务学习的时间外,很少能看到专业教师在学校办公,导致师生间普遍缺乏交流。
2、高职学校师生比过低,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教学工作量繁重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职学校大量扩招,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招生就业好的品牌高职学校更是如此。教师数量增长远远赶不上生源迅速扩大的速度,造成部分高职学校师生比严重不足,广大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增,再加上教师有科研、育人、社会工作量等各种绩效指标,使得广大教师工作压力大,缺少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和精力。
3、部分教师缺乏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意识
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整、健康、和谐、美好的人格,提高学术修养和人格魅力,熏陶感染自己的学生,不但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品格与情操,这就是“立德树人”。而主动与学生沟通,加强师生交流,正是教师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就是“言传身教”。但是,很多高职教师忽略了这一点,他们满足于课堂教学效果,满足于学生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忽略了立德树人的根本。
4、现有育人工作任务缺乏具体衡量指标
很多高职学校把育人工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引起广大教师对育人工作的重视。比如鼓励教师兼职辅导员工作,把是否当过班主任作为评聘职称的必要条件,这有利于教师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但是由于缺乏细化标准,育人工作往往很难界定。特别是对于已经当过班主任,又没有职称评聘要求的专业教师,育人工作很难具体量化,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否及其交流程度很难考核。
三、改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现状的对策
师生沟通交流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建立在沟通交流基础上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更主动地参与学校内外的教学活动,增进他们的知识与才干,可以做到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因此,选择师生间合适的话题和交流方式,拓宽师生间交流的领域和渠道,是高职教师应该关注并身体力行的重要内容。
1、课堂上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是师生间、生生间对话、交流、探究的大舞台。高职教师尽管对课堂教学较重视,但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量不足,二是质不高。课堂上真正与教师互动的学生极少数,一般是学生干部和个别成绩好的学生。交流的话题主要是课堂内容或课本知识,学科以外的内容交流得很少。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每个学生,使所有学生在高度平等、和谐、民主的交往互动中,开放心态、张扬个性、释放潜能。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创造各种条件,构建激励每个学生高度参与的机制,让学生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当学生不能流利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多多启发和鼓励,循循善诱,进行引导,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发言水平,增强其学习能力。
2、制定师生课外交流计划,加强师生交流管理
高职学校可以采取措施加强师生交流,比如要求每个专任教师制定每学期师生交流计划,公布师生交流时间安排。每位教师的师生交流时间向所有学生开放,对专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出具体量化指标。师生交流内容是非限定性的,可以探讨与教学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讨论学生关心的其他问题,如个人的职业生涯、学习计划、兴趣爱好、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实习就业等内容。
高职学校在考核教师育人工作时也可以增加一些量化指标,比如育人工作增加访谈一定数量学生的指标,并有跟踪记录。可以制定教师与学生访谈表,将访谈时间、访谈内容和学生签名、学生联系方式等纳入填写内容,便于学校抽检。
3、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学习辅导中心和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活动中心,搭建师生交流平台。
为了密切师生联系,促进教学相长,高职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学习辅导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活动中心,定期安排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搭建师生交流平台。高职学校为这些活动中心提供配套的办公、会谈、查阅资料等设施。比如大学生学习辅导中心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安排教学名师、学生喜爱的教师及特色课程教师,最好能涵盖所有专业教师,定期进驻中心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该中心除了为师生交流搭建平台外,还可以通过个性化教育方式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心理咨询中心则安排有资质的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和积极干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安排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创业就业规划与指导。总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师生交流平台开导一些心里有疑问的学生,为学生补习功课,或者指导他们就业创业。学生可以和教师预约面谈,一对一地交流,除了本专业知识以外,还可以就专升本、专业技能竞赛等问题深度咨询教师。
4、通过实施专业“导师制”,促进高职师生交流
高职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建构性,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等性,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促进者和协助者,而不是绝对领导者。部分高职学校实行“导师制”,即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到固定专业班级当学生导师,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实习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直至学生毕业就业。导师不同于辅导员或班主任,他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动态,掌握专业技能,顺利就业创业。导师要深入所带班级,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逐步克服一些心理障碍,同时还要多与学生交流,给学生创造宽松、平等、自由交流的氛围和环境,引导其成人成才。
5、构建教学网络平台,促进师生课外交流
针对目前高职学校师生交流不够,特别是师生课外交流不足的情况,在当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可通过构建教学网络平台来促进师生课外交流,既有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以增加师生感情。
构建教学网络平台,专业课程以“精品资源共享课”或“微课”等形式实现课程资源上网,为教学辅助提供一个快捷、有效、统一的一体化交流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共享、课程信息、课程答疑、课程考核等具有高实用性的功能。教学资源共享分为教师课程资源和课程相关资源;课程信息指师生课程信息、教学资料,以便信息资源共享;课程答疑指网上提问、解答、讨论、浏览,对有价值的问题归档;课程考核则通过测试、讨论、进阶等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QQ、教学博客等移动终端与学生互动,将互动从课堂延续到随时随地,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拓展师生交流渠道。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实习实训带学生到企业调研,指导学生参赛,建立专业协会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一、 课堂教学有效沟通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综合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出发点,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是最终目标。?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师生之间交流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育的过程重在沟通,尤其是课堂上师生的沟通与交流,成功的沟通将会达到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成功传递知识的结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课堂教与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更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课堂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教学应该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流畅,这就要求教学中的两个主体的信息不断流动,角色不断变换,以促进教学的氛围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师生信息交流的质量。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的有效性
教育实践表明,师生之间沟通的好坏,交流是否畅通,将直接决定教育交往和活动的效果。课堂英语的教学离不开师生的交流,如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师生对问题的质疑和探讨等等,都是教学交流的形式。成功的师生沟通,课堂上就会出现教师激昂并富有抑扬顿挫的讲课声,学生积极参与、跃跃欲试的活跃气氛。有效课堂师生交流和沟通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释。
1.信息交流过程的重要因素
所谓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来往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交流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一个连续过程,整个沟通过程由八个要素组成,即信息的发出者、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和情境、反馈等。课堂教与学就如信息发送到信息接收的整个过程,信息由信息的发出者始发沟通过程,选择沟通对象,并决定沟通的目的。有效的课堂师生交流是指信息接受者学生在任何语境下都能够理解信息发出者教师的意图并能做出及时合适反馈。完整信息交流过程正如下面的课堂教学信息交流过程。
2.课堂信息交流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师生交流的过程中,首先由信息的发送者老师或学生,可以对某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发送信息。作为信息发出者重要的是如何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编码、知识文化化作语言或其他的符号体系(信息)能顺利地让沟通对象学生接受,这也就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什么不仅要熟悉教材和教学技能和了解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的原因。第二因素就是信息的编码,在课堂上,教师要熟悉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运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保证与学生有效的沟通。第三要素是信息传达的方式通道,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所有的能力和手段来传递知识,如教师集动作、抑扬顿挫的声音、丰富的面部表情、各种手势并配合使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使知识图文并茂,声形结合,学生更容易接受。第四要素是障碍,信息接受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它可以是外部障碍、内部障碍、生理障碍和心理障碍。信息接受者要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如注意、知觉、记忆、储存等来充分了解发送信息者的意图,从而进行解码。但可能由于外部环境的干扰、自身的身体欠佳状态,以及极差的心态都有可能严重影响信息解码接收的效果。第五个要素是反馈,有效、及时的反馈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同时,要把学生的反馈加以归纳、总结、整理,再及时地反馈回去,形成互动。情境或场景是师生沟通互动过程中的重要第六因素。它包括:物理的场所、环境,如教室里、办公室等。因此要想成为成功的沟通交流的人就必须了解信息沟通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三、课堂师生沟通特点
交流可以借助语言,也可以借助非语言。沟通的种类也很多,如口语、书面沟通、个人和群体沟通等。交流的渠道也很多如广播电影电视、书报杂志、广告、告示牌等,但都有它的特点。课堂教学师生交流的特点如下:1)课堂师生双方交流是动态的,沟通是一个循环往复、没有结束的动态过程。课堂上师生交流都是在不断地质疑和探讨中进行,由于讨论的主题在不断地改变,主次也随之变化,双方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变换,由信息的发出者转变成信息的接受者。2)非语言交流,无声胜有声。文字交流只占信息交流的30%,70%的信息交流是通过非语言,即身体语言来实现的。身体语言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美国人类学家霍尔(1995)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得多……。”教师课堂上可采用它以活跃课堂气氛。3)交流强调相互理解,成功的交际应该是相互理解对方的意图,无任何误解,交际就是有效的。课堂上教师要设法将与学生交流中可遇到的障碍降到最小,充分预测交际双方交流的目的和意图,不要忽视环境、学生心态和现有知识水平,这样才能达到交际的最佳结果。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师生信息交流动态系统,它是直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是大学英语教师们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永恒主题,更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改革的核心思想。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与学教师们要了解课堂信息交流的重要因素、过程理论和课堂教学师生沟通的特点,遵守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在课堂上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大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实现高效的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交流。
参考文献
[1] 王坤;康捷.英语课堂交互活动中的教师话语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0(01)
[2] 白娟.浅析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26)
[3] 付嗣琴. 架起心灵沟通之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文教资料.2009(28)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 可行性 盈利性 调查方式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报告旨在建立一个英语口语一对一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该平台,远在全国各地的想学习纯正英语口语的学生都能和在北京各高校留学的英语国家的学生进行在线预约付费实时一对一口语练习,使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为进一步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其对英语口语需求的现状,加强针对性研究,验证建立英语口语一对一学习交流平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对此,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京外地区的大学生(高校英语国家留学生资源不丰富的地区),通过问卷调查,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参考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在采纳教授及专家意见后进行修改并发放,主要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两种形式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80份。
三、调查分析
1.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70.56%的被调查对象目前仅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还有接近18%的被调查者几乎不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只有10%的被调查者能用英语进行比较顺利的沟通交流。由此可见尽管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当代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仍旧停留在“哑巴英语”的阶段,能看不能说的现象十分突出。在调查中有75.56%的被调查对象的学校开设有英语口语课程,可见英语口语教学在普通高校中已经十分普遍。但是对比前述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可以看出,高校的英语口语教学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仍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办法把其作为对外沟通交流的工具。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口语教学主要还是延续了过去老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学习模式,即使是口语教学,也多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此外教师受到自身水平的限制,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在英语国家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其英语学习也主要来自在学校的学习,因此传承的就是过去旧的英语学习模式。再有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的背景,不了解相关英语国家的文化,仅有的一些知识也仅是通过课本或是电视、互联网的英语节目获得的,这种单向交流的方式阻碍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
2.当前大学生对英语口语交流的需求程度及市场前景
通过调查发现,90%的被调查者都有英语口语学习的需求,接近50%的被调查者认为英语口语会对将来的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有接近60%的被调查者认为制约其英语口语学习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合适的交流对象。在接下来的关于目前英语口语学习的主要方法的多项选择的调查中,有74.44%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通过英语课练习英语口语,68.89%的学生通过看美剧、听英文歌曲等方式学习,有21.11%的被调查者通过和老师、同学交流,而能与外国人直接交流的不到10%。在有关提高英语口语学习最有效的方法的调研中,有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能够与来自英语国家的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是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有超过70%的被调查者愿意与来自英语国家的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口语交流。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英语口语学习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在当今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下,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无疑会成为一种竞争优势,使求职者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英语口语一对一学习交流平台的可行性及盈利性
前述近70%的大学生表示希望与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英语口语交谈,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口语训练及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是有效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方法。在调查中,有超过80%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每小时30~50(含)元的费用。而在有关沟通交流工具的选择中,有接近80%的被调查者愿意采用即时聊天工具,如QQ等进行沟通交流;而有关沟通内容的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回答也多集中于聊天、谈心、主题讨论等内容,而选择通过教材进行交流的学生少之又少,可见传统的通过教材学习英语口语的方式是没有起到有效作用的。最后在有关一周进行几次交流和每次交流时长的调查中,有41.67%的被调查者希望每周交流1~2次,37.22%的希望每周交流3~4次,56.11%的被调查者希望每次交流时长在30~60分钟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每次进行1小时交流,每周交流3次,每次费用30元计算,每周每人消费金额可以达到90元,这样每月360元(按四周计算)。如果能够保证客户达到1000人,那么每月的收入将达到36万元,一年将达到432万元。而对于平台提供者而言,所投入的仅仅是平台建设和维护费用,在除去给付留学生工资的每小时20元以外,全年利润将在100万以上,因此项目的盈利前景非常可观。
综上所述,除了传统的学校英语课程外,学生基本上没有其他锻炼学习英语口语的平台。这个在如今市场上还是一个缺口,我们拟建立的“远程英语口语1对1互动学习项目”这个平台刚好弥补了这个缺口,且绝大多数学生非常愿意通过这样的平台与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市场空间及市场需求如此巨大,具有极高的盈利性。
参考文献:
[1]汤闻励.动机因素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05,26(2).
[2]姜东霞.刍议外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励[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10).
[3]师春阳.动机、个性及环境因素对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0(2).
[4]刘家荣,蒋雨红.英语口语课堂话语的调查与分析——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4).
关键词:急诊护理;护患关系;护患交流
在护患沟通过程中,双方对护理内容和康复内容进行交流沟通,在交流过程中,不但是语言方面交流,同时也是双方的思想、情感及愿望等方面的沟通。在急诊科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必不可少,而急诊护理人员面对的主要是危急重症患者,此类患者病情急、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有效救治。护理人员在对其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急救护理措施,积极配合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施救㈦。所以,在急诊科,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非常重要,在急诊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不但要有娴熟的急救护理技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患者及其家属信任,让患者有好的护理干预,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 .急诊科护理人员具备的基本素质
娴熟的急诊护理技能是每个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要有熟练的急诊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在急诊护理工作过程中,要动作轻柔、步伐稳健、操作时不慌不乱、动作要敏捷灵活、做到有条不紊。特别是在急救过程中应用新型的医疗器械或者操作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时,要力争做到基本要求,不但有利于取得患者及其家属信任及合,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熟练的操作技能有利于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顺利实施,有利于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 .在沟通中要有语言交流技巧
在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语言是最基本的应用工具,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语言交流技巧。当患者到急诊科就诊时,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语言或者体贴患者的话语去和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护理接待及急救实施过程中亲切和温暖,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积极的效果。
2.1礼貌性语言的应用:在和患者沟通过程中,采用礼貌性语言有助于让患者感到亲切,让患者心情愉快,而护理人员对患者彬彬有礼,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重视,使患者产生愉快的心理反应,这是护患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
2.2应用安慰性语言:在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采用安慰性语言和患者进行沟通,患者感觉温暖,护理人员及时有效安慰患者,从患者病痛角度出发体贴患者,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给他带来的温暖,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缓解患者对医疗器械设备等恐惧感,有利于患者配合实施护理措施。
2.3应用解释性语言:在和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掌握好解释性语言的应用,让患者对护理实施有信任感,而护理人员不能简单认为患者是接受治疗的仪器,患者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采用解释性语言让患者了解疾病情况,让患者了解治疗费用情况、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等,所以在上述护理过程中,解释性语言能够使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利于患者康复。
3.非语言交流沟通技巧
在护理实施过程中,除了语言交流沟通,还存在着信息量丰富的非语言交流沟通技巧,而非语言沟通交流也起着重要作用。非语言沟通交流是在非语言行为的基础上和患者进行目光、面部表情、空间距离等方面信息交流。由于急诊科患者的病情复杂,病情容易加重,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改变、动作姿势等非语言行为来了解及判断患者所需,特别是有情绪改变的患者,要及时有效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在急诊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支持、给予详细解释,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干预,在急救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某些家属对护理行为不理解、不了解,难免对护理人员表现为语言或者肢体冲撞,所以急诊科护理人员要有宽容谅解的美德,要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这样有利于护患沟通交流,有利于患者康复 。
4 .小结
在急诊科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有利于改善护理人员形象,有利于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够有利于改变护理人员以往的不良工作作风和不完善的工作做法。而有效的护患沟通还能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在护患沟通中,有利于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安全感,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时护理价值得到真实体现,能够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能够得到社会对护理人员的好评。在急诊护理过程中,不仅仅是精湛的护理技术和技能,同时也是对患者尊重、关怀的过程,护理的每个环节及每个细节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所以在急诊护理工作中,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通过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韩翠,李继平.治疗性沟通的影响因素和应用对策Ⅲ.护理研究,2008.22(3A):585―586.
[2]刘莹莹,魏素芬,张元红,等.急诊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B):6O一61.
[3]朱锦莲.在护患沟通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9):51―53.
[关键词]机械制图 必须够用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52-02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十几年来广大图学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但绝大多数都是高等院校围绕其教学实际开展的。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技工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于广大技工院校的课程改革及实践是有滞后和留有一定空白的,笔者所在的学院正在开展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课程教学改革,总结各类教学改革模式及方法,重点针对技工院校的学生特点,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工程文化基础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及沟通交流能力等的创新课程目标。而另一个重心则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作业,导师引导其学习和思考贯穿于每一次作业中,建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参与实践、学习和钻研并进的教学框架。经我们教研室几个学期来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索研究,得出了一条适用于技工院校特点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新课程目标
(一)按照普通高等院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的规定,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在技能培养与函授课程相结合,授课时数势必相应减少,授课对象是高考未上线的学生的情况下,仍要达到多学时相同的目标是不现实的。从专业要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必须调整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鉴于此,我们研究分析得出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的目标是:“初步培养和发展形象思维和设计思维能力,了解常用的机械图样,培养学生的工程文化基础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及专业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总结各校已有的模式,如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制图”课程的制图入门、机械概论、通用零部件设计和常用机构设计、工程设计和创新设计五阶段的新课程体系内容的改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的以“设计”为主线、以“三维”为核心的现代工程设计图学的新体系教学改革;上海交通大学“现代机械工程图学”提出的机械工程图学和软件应用为必修兼图形处理技术为选修的课程模式,都涉及到了短学时重实践的教学方案,经各校的实践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这类大学有寓学于研的竞争机制、有导向研究的教学方式、较完善的软硬件条件、强大的师资和一流的学生素质,上述多种因素使得其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有效的实施;但是这种模式不能简单地复制到像我们这类教学型的地方技工院校,更何况是针对我们这种有学习情绪和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从我们以前的改革经验来看,往往是为了固守传统教学目标,精简学时,减少手工作图和上机绘图的课内训练次数,把这些训练作为课外作业留给学生,同时又没有做到监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老师的授课热情受到挫伤,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教学质量的一度下滑。
(三)新的教学目标明确对开展教学工作有着纲举目张的作用。以此为依据,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尽量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作业及辅导,使之统一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授课效果这条线上来。
二、创新课程内容体系
为了贯彻上述教学目标,提出了与技工沟通交流、CAD绘图、画法几何、制图基础、专业制图5个模块组成的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体系。72学时的内容体系如下表:
(一)与技工(一线技术工人)沟通交流模块的内容主要是模拟生产实践一线,通过具体零件图纸来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重点,什么要特别留意;明白识图的重要性,读图到底要读出哪些要素来;并且认识到个人在车间、甚至工厂整体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初步了解一线技术工人研究处理问题的特点、思考方式及沟通协作等,从而理解如何有效快速地促进整体工作的完成。
(二)CAD绘图模块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二维零件图的绘制及三维造型。包括基本命令的流水讲授,基本几何体及零件的造型,最好安排三张零件图的造型及输出二维图纸。
(三)其他3个模块的整体要求主要还是降低专业重心,注重体验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点,主要还是培养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初步绘图的能力。
三、教学实践
为了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在学期初就引入三维造型及二维绘图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并与传统教学内容有效联接;以三维造型为主线,实现实体造型与投影绘图无缝结合;个人学习与导师引导的分组合作交互参差;课堂讲授与作业、讨论、造型、绘图出图、发言表达有机统一;课程中重点强调自觉性、组织力和责任感,让学生“自由”发挥(导师大体引导下),以此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形体思维、认识表达、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一系列工程基本素质。
四、授课效果调查、测试及评价
最后对学生开展了一次授课效果的调查与测评得知:有86%的学生表示教学目标和授课方式好,78%的学生掌握了课程的主要内容,69%的学生能独立地读图及用CAD绘图,86%的学生工程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91%的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可以看出学生对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普遍欢迎的。与此同时,专业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得到更新,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获得了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经历,形成了一定的良性循环。经过这次教学实践初步证实,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是有一定优势的。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大胆地试着去创新,但是准备一定要小心(全面性和针对性),使之在以技术技能教学为主题的技工院校中能够走出一条新的路。
【参考文献】
[1]童秉枢,田凌,冯涓.10年来我国工程图学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认识与成果.工程图学学报,2008.
[关键词]护士;患者;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2(c)-00-02
护患沟通是护士护理患者的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它不仅是护士进行护理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临床护理的一种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能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也能促进护患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1 护患沟通的作用
为达到有效的护患沟通,要求护士必须掌握沟通交流的知识。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占据沟通的主导地位,护士应明确沟通交流是以患者为中心,明确沟通目的后,给患者以指导和咨询,消除患者的顾虑,解答患者的疑问,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有效的护患沟通可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也利于护理行为的实施,提高护理质量,达到积极有效地促进患者健康的作用。
2 护患沟通的方法
2.1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常能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增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2.1.1 环境应保持病室光线柔和、整齐清洁、空气清新、安静无噪音、温湿度适宜。一般室温保持为18-22℃较为适宜,新生儿及老年患者,室温保持为22~24℃为佳。病室的湿度以50%~60%为宜。使患者在这样的温馨、宁静、舒适、优美的病室里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2.1.2 形体语言
2.1.2.1 仪表护士的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护士在工作时间可以化淡妆,以自然、清新、高雅、和谐为宜。保持优美的姿态能使人在交往过程中具有魅力。护士的基本姿态是文雅、柔和、健康、大方。护士整洁大方的仪表、稳重的举止,都能唤起患者的乐观情绪,赢得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护士的各项技术操作及其行为都会受到患者的关注.并与患者的自身疾病和预后息息相关。因此医护人员的仪表和神态应该庄重、沉着、热情、关切、机敏、果断。操作时要稳、准、轻、快,从行为举止上消除患者的疑虑,带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 2.1.2.2 眼神接触眼神语言最能倾诉情感,沟通心灵。眼神的千变万化,表达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必须注意巧妙地运用眼神的作用。来增强说话的感染力和增进与患者感情的交流。如护士的眼神可以给沮丧的患者重建自信,可以给恐慌的患者带去安全感,可以给孤独的患者送去温暖。眼神的接触使双方的心灵得以沟通,是打开 2.1.2.3 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所表达的感受和态度是相似的。所以护士应该意识到自己面部表情的重要性。尽可能去控制那些容易引起误解或影响护患关系的表情,如烦躁、敌意、不适、厌烦等,患者观察后常与自身情况联系起来,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伤害。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表情要和蔼、亲切、热情。使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增加自信和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身心早日康复。
2.1.3 触摸语言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触摸可以表达关心、体贴、理解、安慰和支持。在工作范围内,谨慎、有选择地使用触摸对沟通是有促进作用。如患者哭诉时,护士主动坐在患者身旁,轻轻的握住患者的手,适当抚摸其躯体或为其擦去泪水,会给患者以理解、安慰的感觉。
2.2 语言沟通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沟通实施身心整体护理的重要工具,入院介绍、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护士都必须先用语言与患者沟通。
2.2.1 明确患者需求
和患者沟通时护士必须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患者病情、治疗进展情况等,只有在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后,才能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需求.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支持、协助,使患者增加自信,配合治疗。
2.2.2 明确沟通对象
在同患者的交谈中,应根据患者的居住环境、文化层次、职业、年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交谈方式。例如,与文化水平较低、对医学知识了解较少的患者进行交谈时,语言要通俗易懂,耐心解释。同医学知识了解较多的患者交谈时,可以适当使用医学术语,简单明了。
1.1有利于师生互动
传统英语教学是教师填鸭式的灌输理论知识,师生之间极少互动,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学生教师的“双主体”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学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并且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教学效率远高于传统教学;学生可以运用网络技术自学,课后在网上寻找资料完成作业,提高英语水平。
1.2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
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严重,但是教师的数量并没有随着学生增加而增加,因此现今的高校都存在师生不均衡情况,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采用Word、PPT等软件能够满足给大量学生授课的需要,极大的减轻了教师负担。部分高校还建立了多媒体自学课堂,每位学生一台电脑,学生可以下载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这种方式比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效率更高。
1.3内容更新及时
多媒体网络教学包括了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教学素材,学生能够接触到除了教材内容外更多的语言素材,提高对英语的认知水平,相对于传统教学以文字为主的教学形式,多媒体网络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用微博、电子邮件等及时向学生传达最新的教学信息,保证英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统一。
2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问题
2.1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降低了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6.5%的学生根本不和同学交流,36.1%的学生基本上不交流,34.5的学生偶尔交流,经常和其他学生沟通交流的学生仅有22.9%。这个调查也说明在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后,学生大多局限于自己的空间,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最喜欢的方式是上网寻求帮助,基本没有合作学习的观念和意识。
2.2其他因素影响
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学生自主性较强,但是学习是离不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互联网上有丰富的娱乐资源,如果学生自控能力不强,那么就会受到影响,很多教师认为,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实际上是在考验学生的自控能力。
3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改革发展
针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点和劣势,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应用好多媒体网络教学:
3.1引导交流
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教学方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摒弃了传统填鸭式的英语教学,但是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同样不简单,教师必须了解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多媒体和网络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语言、情感交流,这一点是无法用多媒体网络替代的。如果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就被课件隔断了,缺少了情感和知识交流,英语教学效果会因此受到影响。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情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声音、图像等方面的优势,在充分发扬这些优势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强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3.2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作用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互联网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互联网资源中也包含了大量糟粕,大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尚且不强,自控能力也不高,对于网络上大量的娱乐资源的诱惑很难抵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给予干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方针,例如为学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网站、帮助学生下载学习资料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3.3更新硬件设施学校要根据教学需求,及时更新硬件设施,增加资金投入,建设自主学习平台、网络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科学规划、安排网络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发挥出其最大作用。
4结束语
【关键词】大学生;沟通能力;行为方式;有效性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变得十分普遍。大学环境更为开放,大学生自主时间越来越多,接触的人也更为广泛,沟通交流已渗透到他们生活、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论他们的性格、成长环境还是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了十分显著的改变。在沟通能力方面,当今大学生所呈现出的以自我为中心等个性特点也令人担忧;此外,如今一些大学高校又忽视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大学生在沟通中的行为表达能力也令人着急,大学生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方式之间是否存在有效性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必须重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改善大学生综合沟通能力迫在眉睫。
1 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之间有效性现状
在沟通能力方面,在校大学生沟通能力较好但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同学具有基本沟通能力,但沟通被动化,思想价值观念差异普遍存在,主动与人沟通意愿不太强烈,大部分大学生只是表示愿意沟通。他们与老师的沟通,就更显得有些被动。同时,我们从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在所有男生中,喜欢并主动与同学沟通的男生占有39.75%;而女生则占有29.50%。如今大学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主动与同学沟通,而且沟通情况良好。
在沟通行为方面,在校大学生的网络与现实沟通能力不平衡,现实中的沟通行为表现不佳,比较依赖通过网络与他人进行沟通,网络沟通能力偏强。在现实沟通中,情绪控制力一般的情况在少部分大学生中仍然存在,他们仍需要时间克制情绪。大学生在应对沟通反感话题时,行为表达欠妥,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49.47%的同学网络沟通能力较强,21.33%的同学现实沟通能力较强,二者都强的同学仅占21.03%。当谈到沟通反感话题时,14.37%的大学生情绪稍显反感,委婉说明不想谈及该话题。还有1.51%的学生会情绪激动,直接说明不想谈及该话题。
运用Excel对大学生沟通能力与行为能力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和P值测算,得出卡方值等于32.308,临界值等于16.919,P值等于0.0002,显著性水平等于0.05,说明大学生沟通能力与行为能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强度较大,因而大学生不同程度的沟通能力对其行为能力的强弱有着较大的影响。
综合来看,大部分大学生体现的沟通能力较强,但也存在一部分大学生沟通能力偏弱的情况,而大多数大学生的行为能力勉强处于较强的层面。在沟通中,大学生行为方式不恰当、不完善的情况仍然存在,即使他们的沟通能力非常强,但其言辞表达、行为控制也无法达到相同效果,说明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行为能力仍有待加强,二者之间的有效性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虽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但仍缺乏系统、深层次提高沟通能力的训练,无法更好地适应与不同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作为一名大学生,从入学以来,大部分人都只是与同学、朋友、父母、老师交流,没有或很少有机会真正踏入社会。甚至,有些大学生与老师沟通时,由于敬畏老师、自身性格等原因,不敢、不愿意或是不注重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仍然缺乏沟通方法,不知道该如何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交流;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不太重视与老师沟通,大多以自己感兴趣的事为主。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些大学生在大学快毕业时,都不知道辅导员的姓名。
大学生在沟通中自信感不强,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由于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学生身份,资历尚浅,外加自身知识水平有限,话语权份量不足,所以在与某些特定对象沟通时,大学生就显得自信心不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畏惧心理。这也使得有些大学生尽管自身已具备较好的沟通知识和技巧,但仍无法与他人进行很好地沟通。
大学生倾向于网络化沟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等上网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倾向于使用各种网络聊天工具,例如:腾讯QQ、邮箱、微信、微博等等。而网络所具有的虚拟化特点,使得大学生免去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害羞;此外,大部分聊天工具都具备丰富的图像表情,可以省去冗长的文字表达,又能显得生动灵活,能够活跃聊天气氛,这也是为什么当代大学生更喜欢使用网络聊天工具。网络聊天工具确实便捷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生活,但过多的运用会导致他们缺乏现实沟通能力的锻炼。网络沟通带来的这种弊端使得当代大学生虚拟沟通能力强于现实沟通能力,这也是大学生行为能力不能进一步提高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由于拖延症等不良习惯使得行为执行落后于思维意识。在这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共享程度很高,无论是先人的前车之鉴、名人名家的著作、周围亲友的经验之谈,还是自身的体验,都会使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因而他们的沟通意识相对以往来说有所增强。然而由于性格内敛,甚至存在拖延等不良习惯,使得大学生的行为执行落后于思维意识。在沟通中,当谈到某个话题时,你想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语言组织的迟缓,话题已经过时,才想起该如何正确回答。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在掌握良好的沟通方式、具备一定的沟通知识水平下,行为能力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无法很好地通过语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
3 如何提高大学生沟通能力与行为之间的有效性
3.1 加强系统、高层面沟通技巧的学习和训练
大学生可以进行系统、高层面沟通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以便更好地适应与不同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与沟通相关的书籍,学习更多、更专业的沟通技巧和社交礼仪知识。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大学生可以参加相关辅导机构,这些机构专门培养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大学生可以借助他人的经验,更快更有效地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行为能力,既节省时间,又能高效地得到实践锻炼。参加辅导机构的最大优点是,它们能模拟实际交流情景,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使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行为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使二者之间的有效性程度更高。
3.2 增强自信心,并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大学生需要增强自信心和心理素质,并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和合理的表达行为,不骄不卑,自信诚恳,落落大方,这些足以能基本应对与不同对象之间的沟通问题。增强自信心的根本是在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当一个人自身文化水平、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时,在与人沟通交流中,他就更能如鱼得水,运用自如,久而久之,自信心越来越强。自信心的不断增强能更有效地辅助知行合一的沟通,提高大学生沟通能力与行为之间的有效性。
3.3 合理使用网络沟通工具,注重锻炼实际沟通能力
大学生必须合理均衡使用网络沟通媒介,努力锻炼实际沟通能力,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网络的发展,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面对面沟通更能促进人的思维、语言等各方面的提升,提高沟通能力。同时,更有利于促使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的一种契合。平时,大学生可以参加校园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接触更多的校友,甚至还可以接触其他校区的学生。也可以花些时间去做志愿者工作,接触社会上不同的人。在与陌生人的沟通中,大学生能以实际行动更有效地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培养自己的耐心,逐渐提高自己的言辞表达能力。
3.4 克服拖延等不良习惯,灌输知行合一思想
大学生需努力克服自身拖延等不良习惯,不断给自己灌输知行合一的思想,将理论联系实际,把好的沟通理论知识在行为实践中加以运用。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的最大忌讳就是,大学生虽然具备丰富的沟通知识、掌握更专业的沟通技巧,但是在实际行动上无法更有效地运用。久之,沟通意识与行为有效性程度越来越低,时不我待,大学生需要改正自身不良习惯,不断提高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之间的有效性。
沟通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知识涵养、思想品德和逻辑意识,行为能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动作执行。因此,这二者之间有效性程度的高低是大学生培养自身综合沟通能力的关键和自我突破的着力点。不断提高沟通能力与行为之间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实际提高当今大学生的综合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燃进.ICT时代大学生社会沟通模式初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2).
[2]戴红秀,宁玲一.浅谈如何与“90后”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J].科海故事博览, 2013(10).
关键词:和谐 师生 沟通关系
一、引言
师生关系是班级社会体系的主要构成因素,影响着班级社会气氛,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新时期里建立理想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更加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和谐沟通。因而讨论新时期师生的沟通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我就怎样建立师生间的和谐的沟通谈谈体会。
第一,师生和谐沟通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尊重原则。
3.信任原则。
4.赞美原则。
二、师生和谐沟通的准备工作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体制也在进一步完善。进入21 世纪,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激活创造性能力,心理辅导能力;教师还得转变角色,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教师应由原来的知识占有者,学习资源的供应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课程计划执行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课程的研究者、决策者,课堂气氛的营造者――这就是现代教师。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反复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意志性格、文化知识、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修养,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1]
2.充分的了解学生。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爱好兴趣、 家庭情况、人生目标等等。而怎样来了解这些呢?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通过言行必然要表现出他们的真实行为和思想,因此,需要老师深入到学生的学习、校内外生活中去,与学生广泛地接触,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3.自身形象的注意。在与学生沟通前,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着装。如果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该尽量少穿非常严肃和拘谨的衣服,而应当选择宽松、休闲的服装,让学生能真正放松与你交流。
三、师生和谐沟通的时间和地点
1.时间方面。课前。课前教师应早几分钟到教室,利用这宝贵的几分钟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又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上好一堂课就有了保证。
课时。上课以教学为主,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课堂上师生能沟通好的话,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一定要注意沟通的技巧。特别是话语的选择和语气的轻重。
课后。下课后教师不要急于马上离开,可以等学生都放松下来后走到学生中去问问学生这节课听得怎样,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懂,哪些地方需要老师作进一步改进等等,这不仅仅是体现教师的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同时也能让学生充分感觉到教师在教学上的严谨和一丝不苟,并且让学生认为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尊重,更能增强师生间的互相信任。
2.地点方面。因为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好的环境,更能提高教育效果的环境。如对待比较活泼调皮的学生,应当选择适当严肃的环境进行谈话,交流,教育。
第四,师生和谐沟通的方式方法
1.面对面的谈话。这是最直接、最传统的沟通方式,师生直接面对,真诚而坦率地交谈,沟通的效果可能立竿见影。这时师生的空间位置关系有如下几种:师坐生站、师站生坐、师生共站、师生共坐等。一般情况下,前两种均不太好,因为我们在师生沟通时应尽量注意师生的平等,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在室外只能是师生共站,在室内最好是师生共同坐下沟通较好,即使这样还有许多位置关系,如是面对面还是并排坐,师生保持多远的距离等都有讲究,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2.书信交流沟通。书信交流进行沟通也是较为传统的一种师生沟通策略。但即使在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里这种沟通方法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某些环境下、可能有某些事情师生之间不方便直接面对面沟通,那么通过书信来进行沟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这种沟通教师可能会了解到学生中平时不易掌握的情况,可能能直面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作为学生也会得到教师更为完备的帮助和指导。其实班主任写在成绩报告单上的评语也是书信交流的一种,家长则可以通过回执来反馈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等等。
3.周记、作文、作业沟通。特别是周记,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现在的学生思想成熟快,个性强,有主见,有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不喜欢说,不善于说。那么教师能透过学生周记中的字里行间及时捕捉信息,然后进行必要的沟通,如写一段鼓励性的语言,提出几点具体的要求,讲讲教师心里的一些感受等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和帮助,也许周记就成为师生对话的工具和主渠道了。哪怕是其他的作业,像只有几道题目的作业,也可以在后面批上一段话“最近进步了”“非常不错”“相信你会成功”,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方式。
4.电话沟通或者网上邮件沟通。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自己的电话,手机等联系方式,希望他们有问题时打电话进行交流,学生只要拿起打了第一个电话,得到了很热心的帮助,我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更加相信这位老师,会更加尊重这位老师,那么师生的沟通交流就绝对不是问题了。学生喜欢上网,喜欢玩游戏,那么教师可以尝试着用网络上的朋友的身份来和他沟通,交流,把网络的利与弊都从侧面来告诉他,然后相信他自己会处理好这个关系,让他自己能真正好好利用网络这个资源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教师与学生同样可以用网上邮件来进行交流,这样比书信更快,更及时。[2]
四、结束语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连接师生之间的一座永恒的友谊之桥,这座桥可让老师少走弯路,让学生健康发展。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交往主体,研究其交往需要、个性差异,用微笑与真诚、鼓励和信任与学生进行交往,形成师生间心理的共鸣与互动,使师生间和谐融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