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

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

第1篇: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小学语文 教学 问题 对策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拂了整个中华大地,对各个中小学的每门课程教学也产生了非常深远地影响,尤其是一改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使得课程教学方法更能适应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阶段以及具有不同心理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取得了较多的成绩,这对于以往传统教学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本研究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着重探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从而据此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旨在为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提供切实科学的依据,最终使其更好地与当前的教育改革相匹配。

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阻碍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的相关因素及问题,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一)教学观念较为滞后

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上农村小学教学设施以及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课程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意识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情况,仍然显得十分保守。此外,在教学方式方面也未进行完全地更新与改变。虽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然而由于农村教师得到的教学培训不够完全,从而导致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力低下,无法全面地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进行领悟。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及理念更高地比较慢,从而最终使得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

当前时期下,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一贯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占用了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教学模式依然是“言传身教”,教师一味地进行文化知识的灌输,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整个过程显得十分呆板。小学生天性好动、活泼,好奇心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顾及到小学生的这些实际身心特点,也与小学生的学习实际不相符。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受挫,课堂教学实效性也比较低下,最终会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及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普遍较低

当前时期下我国农村生活水平低下以及工作环境普遍较差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再加上农村小学教职工待遇低下,所以很多刚刚毕业的专业的大学生根本不愿意去广大的农村去任教,那么这就使得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较大。年龄较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也就根深蒂固,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时展不相符,而且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用当地方言进行教学,学生们的语言功能也无法得到提高,而语文又是语言要求非常高的一门课程。种种迹象,均直接造成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低下。

二、当前时期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完全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至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不断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其主观能动性与探索意识。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的角色。

(二)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与路径

小学生们还会对同一个事物很难在较长一段时间之内保持注意力。所以说,单纯的教学方法或者一味的教学方法已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极为不符,也无法引起其注意力,所以如果一直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或者途径就会让他们感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毫无生机及趣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借用多种手段使其变得很丰富,例如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其中;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方法等,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W之中引入游戏,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综合素质,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之中。特别是对于在广大的农村,教师更应该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热衷于自己的职业。对于当地政府,首要做的就是才去强有效措施,增加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善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购置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教学器材,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去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应该注意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地培训、指导,以开阔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制定学习计划,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存在诸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对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极为不利,因此应该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以改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短板与不足之处,从而找准突破点,对症下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

参考文献:

[1]陈庆松.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J].长丰教育信息网,2010,(06).

[2]管理员.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云南教育,2010,(12).

[3]李建美.论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第2篇: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

>> 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研究 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研究 基于高职教育问题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思考 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改革走向学科化 浅论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创新 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之意义 英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综述 英国中小学教育改革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 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之反思 “阳光教育”理念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的教育改革背景(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的教育改革背景(二)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探讨 概述日本的中小学教育 试论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基本对策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思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 高师声乐课程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6-04-10.

[2]李协京.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日本注重发展个性的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S1期“全球化与教育改革”专刊:234.

[3][5][6]文部科学省.小学校学指бI[EB/OL].http://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news/080216/002.pdf,2016-04-14.

[4]宇野由o子.R教答申における「性の意味D学校教育を通じてB成しようとする人g像D[J].名古屋大学大学院教育k_科学研究科教育科学攻『教育病唬2015(58):57.

[7]文部科学省.中学校学指бI[EB/OL].http://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news/080216/003.pdf,2016-04-14.

第3篇: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农村小学;现代化;公民意识

G621

现代公民意识一般会在世界、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这五个层面中体现出来,具体表现为国家意识、社会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环境意识以及社会公德意识等多种意识的协调和整合,因此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相应的教育和引导促使现代公民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意识、自觉的权利义务意识、完备的公德意识以及积极的法律意识等,进而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能够扮演好社会成员的角色,为社会建设以及社会和谐发展贡献相应的力量。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地区的现代公民意识教育逐渐缺失,对农村群众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探索合理的农村小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策略,从小学阶段开始对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加以培养,进而改善农村群众现代公民意识缺乏的现状,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一定的力量。

一、城市化背景下全面培养农村小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一)国民观念的现代化建设是城市化建设的关键点

在理论研究中对城市化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仅将城市化与工业化或者农村户口向着城市户口的转化等同,而是应该对城市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并以国民观念的现代化为核心关键点,对城市化建设作出正确的指引[1]。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不论是身份的转变还是生产方式的转变,都是形式上的转变,只有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真正认识城市化建设问题,将自身思想认识由传统的小农意识转变为现代化的市民意识,城市化建设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也才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在城市化背景下对农村小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加以培养有助于解决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切实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

(二)现代公民意识教育能够促使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由于当前我国公民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因此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效果相对较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未来健康成长[2]。而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积极开展现代公民意识教育,能够在提升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对思想道德形成正确的认识,致使学生积极对自身思想道德意识加以培养,进而逐步增强现代公民意识,保证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现代公民意识教育的开展对农村小学生自我发展也产生着积极影响

在城市化背景下,积极开展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对农村小学生自我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一般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其一,公民意识教育在学生自我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对现代社会建设形成初步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积极参与到相关社会实践中,为学生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现代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施还能够促使农村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得到一定的强化,对学生未来成长成为高素质人才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3]。其二,我国农村地区小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相对薄弱,因此实施公民意识教育也是合理开展农村小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农村小学教育中适当的渗透现代公民意识教育思想,小学教育的德育教育功用、人文教育功用等才能虻玫匠浞值姆⒒樱农村小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也才能够成为可能。

二、城市化背景下对农村小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加以培养的策略

在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对农村小学生实施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农村小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农村地区城市化建设、甚至社会的和谐发展都产生着特定的影响。因此农村小学教育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适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加以强化,保证农村小学生也能够在未来获得良好的发展,切实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

(一)将课堂教学与现代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

在当前城市化建设背景下要想对农村小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加以培养,就应该注意将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保证现代公民意识教育能够全面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从事实入手对学生实施科学的现代公民教育和引导。一般来说,当前我国公民教育内容相对复杂,要求也相对较高,面对这一问题,农村小学要想保证现代公民教育效果就应该对课程进行合理选择,进而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向学生传输现代教育思想,最大限度的提升现代教育效果。对于我国小学教育来说,最为适宜的课程就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要想对学生实施现代公民教育,就应该将现代公民意识教育渗透于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接受相应的现代教育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勇于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促使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在提升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基础上,为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建设奠定基础,为农村地区城市化建设工作的发展贡献相应的力量[4]。

第4篇: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特性;教师;培养策略

在知识生产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原有的小学教师培养策略凸显以出问题影响到了培养成效,在此基础上,在对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结合“科教兴国”“高教强省”战略,基于小学教育特性达到高效教师培养状态。以下就是对新时期小学教育特性与小学教师培养的详细阐述。

一、小学教育特性分析

(一)趣味性和艺术性

在新时期教育部门主张自主开展教育活动,并要求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增强教学环境的趣味性,提升教育水平。由于小学教育对教学环境的趣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注重采取特殊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某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通过对自身讲课表情的调整,并以微笑的形式及夸张的动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达到最佳的教育状态。另外,在小学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通过为学生呈现具备艺术特性的歌曲、视频等形式提升教育质量。

(二)依赖性和向师性

依赖性及向师性也是小学教育实施过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征。为此,小学教师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利用小学生依赖感较强的特点通过交流的形式建立师生关系。基于依赖性及向师性发挥异质同构功能积累小学生社会经验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满足教学需求。另外,由于小学生存在着自我发展意识较低的问题,教师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可利用亲切的目光及笑容传递爱,便于学生将依赖感由父母转向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教师培养策略

(一)完善培养目标定位

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为了推动形成全能型人才,要求师范院校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应结合小学教育趣味性、依赖性的特征将现代教育观念、德智体美、胜任小学教育能力等内容纳入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教师。此外,在小学教师培养目标定位过程中要求师范院校注重将培养目标细化,即在培养教师忠于教育事业的基础上,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并掌控前沿教育动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效率。另外,在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为了保障内容的合理性,应注重强调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加强对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提升教育能力。

(二)实施综合型培养模式

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基于综合型培养模式开展培训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首先要求师范院校在实施综合型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坚守不分学科的培养观念,并将语文、综合素质、科研能力等领域作为重点培养内容,以此来推动小学教师朝着全方位的方向发展,并促使其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迅速融入教学氛围。例如,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引入了“综合型培养模式”,由此引导被教育者在良好的培养模式下提升综合实力。其次,在实施综合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以语文、英语、音乐等分科型的形式亦可达到小学教师培养的目的。例如,天津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学院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即以“分科型模式”达到了教师培养的目的。

(三)加强专业知识培养环节

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加强专业知识培养环节亦有助于提升小学教师教育能力。例如,长春师范大学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始终秉承“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小学生发展知识”的培养原则。此外,由于在小学教育中对小学教师除语文领域外的其他学科掌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在专业知识培养环节应将品德与社会(3~6年级)、品德与生活(1~2年级)等内容纳入培养范围,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培养目的。另外,在小学教师培养活动中加强教师美术功底的培训有助于小学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思涵.高等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培养方案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15).

第5篇: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管理;问题;改善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0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而且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也逐渐走向成熟。在当前的形势下,虽然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践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1、当前小学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一,小学管理过程中,并未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当前国内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素质较为改革发展方向。然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未真正的从本质上提高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参与热情。在此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没有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因此使得学校方面的单一管理显得非常的乏力;虽然小学管理过程中也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但老师对学生的实际要求并不高,这使得学生的真正潜能难以有效的发挥出来,所谓的素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只是浮于表面而已。

第二,小学校比较注重规模的扩大与否,对于学校品牌建设和管理质量缺乏重视。近年来,由于小学生的数量不断的减少,尤其是一些农村、民办小学,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吸收更多的学生,只是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学校规模的快速扩大上,严重忽视了对现有学生、老师的人性化管理。对于很对小学而言,因缺乏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只顾着扩大学校规模,导致学校没有特色,无疑降低了对家长和学生的吸引力和认同感。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对学校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第三,管理思想上背负着枷锁,仍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基于系统论的思考,小学管理属于运行系统范畴。实践中,任何管理理念自初始理念的萌生,就开始不断的寻求应用的理论支持,并以此作为建设自己的重要思想体系支持,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变得根深蒂固。当前很多小学管理工作就表现出这样的特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管理模式依然非常的盛行,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管理工作正是受该种思想的影响,以致于履步维艰。

2、提高小学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对当前小学管理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分析,笔者认为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要想有效的提高小学管理质量和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当确定小学管理的人本主义价值目标。在小学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也教师和学生为本,而且该种人本管理理念已经成为现阶段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当前人本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小学管理工作逐渐趋向于人本主义建设方向。追根朔源,小学管理工作中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理论基础非常的深厚,最早可以追朔到l9世纪末的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在他们看来,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定要严格遵循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价值取向,这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于科学管理模式以及人本主义价值取向而言,应当重视实证资料的积累,通过大量的量化工作可以更为直观的发现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探寻突破口。小学管理中的科学量化标准,主要在于教育教学管理在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小,通过科学教育调查、统计以及测量和总结,给学校的管理人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证参考资料,因此可以说是学校管理人员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是实施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依据。将实证主义方法,运用到现代小学管理工作之中,对于提高小学管理质量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应当发挥全校师生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为主,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只做表面工作,应当从最基本的管理工作着手,比如可以安排一些较为实际的活动,即对课程表进行重新编排,让学生参与意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这样做是从长远角度来考虑的,因为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只是暂时的,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小学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样才能使他们终身受益。

最后,应当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关系着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因此学校管理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不断发展校本文化,发展资金的特色,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的为其注入新的时代气息。实践中,建议对校园景点区绿化寓意进行适当的调整,并赋予它们一些新的含义;同时,将学校简介、办学宗旨、校徽及寓意、办学理念、校风、校训以及学风等。都展现在文化墙上,让它们成为学校的“发言人”。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管理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的办学质量和师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实践中应当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坚持与时俱进,这才是小学管理及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赵清雨.基于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5).

[2]瞿海记.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农村小学管理[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上旬),2013(04).

第6篇: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全球化环境;小学教育;创新思维;手段及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进步,小学教育越发得到了家庭的关注及重视。在知识经济社会的今天,创新能力显然十分重要。小学教育应当把握当前社会经济形势,重视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思维能力生成发展、创造和竞争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小学教育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和需求,深化小学教育改革,实施发展学生全面素养教育,注重小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一、传统小学教育模式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思维的开端教育,对人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前进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越来越重视。但从当前小学教育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主要是由于在传统小学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及创造性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小学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小学教育创新不可避免。传统教育观念下,学校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培养,忽视了创造思维和个性化的培养,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传统教学课堂,过于模式化,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开阔。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薄弱。传统教学课堂内容局限于课本教材,缺乏对学生思维扩展的引导,很少涉及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从而无法调动学生的自我思考积极性和对未知事物的创造性。小学教育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发展自己的个性,在小学阶段,单靠老师的灌输讲解,无法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要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创造能力。我们的小学教育需要不断实践,完善当前教育模式,更加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

在全球化背景下,素质教育是当前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只有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在素质教育日益被重视的现状下,我国的小学教育显得越加重要。小学教育通过发挥其启蒙教学的功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创造能力。小学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对学生的观察力训练、空间思维的培养、想象力和创新力的提高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学生通过一些创新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有利于思维的开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重视小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和最终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社会市场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型人才。从当今经济形势来看,社会十分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小学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依靠不断地创新和改革,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对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式上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完善,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小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要优化教学内容,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善于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增加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培养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不能陷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不思进取,要转变死板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未来的人生负责。

三、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小学教育不仅对我国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在当今的时展下,只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发展。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新时代赋予小学教育的使命。加强在小学教育中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经济社会市场培养符合需求的创新人才,符合小学教育的发展之路。只有坚持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才能为社会提供创新型人才,构建创新型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代知识经济社会和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小学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建立良好的素质基础。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劳动者的个人修养,为社会输入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的根本目标。小学教育要符合时展,必须要转变传统小学教育模式,依靠教育方式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期间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的引导,扩宽学生的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总结

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小学是我国人才思想启蒙的重要阶段。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小学教育发展进步的机遇。小学教育是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创新思维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思想、创新意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我国未来的科技创新和前途发展。我国要努力探索小学教育发展道路,提高当前小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加快推进我国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科学发展。

作者:郭悦 单位: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静燕.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前沿,2006(06).

[2]赵宝珊.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1.

[3]刘再荣.乌海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4]鲍哲.浅谈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3(19).

第7篇: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角色转换;开放

课堂改革已经走进村小,那么在村小课堂教学上还能听见“老师您别讲了,我会了”这样的呼声,我想这是教师的错。朴实的话语,代表的是学生对枯燥乏味课堂的不耐烦。作为新型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对此我有三种做法。

一、调换“口味”,使教学内容开放

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教学内容可能不符合学生的“口味”,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调换。就学生在课堂上的呐喊,首先教师应该认识错误并向学生承认错误,然后使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可以采取说、议、写、看、结的方式使学生参与教学内容设计,我相信课堂会“活”起来。

二、转变“角色”,使教学形式开放

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呐喊,我们可以想到,教师一味地去讲,已经不符合新型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讲得越多,学生觉得越烦。那么,如何转变?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角色”,使教学形式开放,可以采取说一说、议一议、讲一讲、听一听、演一演、练一练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学习,做到亲身体验课堂,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我相信课堂会“活”起来。

三、给学生“松绑”,使教学活动开放

我认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松绑”,就是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原则是“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宗旨,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力求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我相信课堂会“活”起来。

综上所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厌课现象,不妨按上述三种做法试一试,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刘慧.论当代小学教师的专业特性视角[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2]何洪涛.试论小学教育的可塑性特征:小学教育特点研究之三[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3]胡美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本科师范院校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09(05).

[4]刘灿群.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第8篇: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4-060-2

引 言

临潭县,古称洮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全县总面积为 1557.68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多,汉族约占77%,临潭千百年来一直是陇右汉藏聚合、农牧过渡、东进西出、南联北往的门户,是甘肃汉、回、藏等多民族杂居区。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和积极进取的舆论环境。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高举发展和改革的旗帜,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切实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平稳发展。

一、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研究背景

教育事业的发达与否,不仅决定着全民素质的高低,更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社会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全县中小学教育发展进程相对滞后,导致教育事业的起点和发展程度低下、教育水平落后。如何立足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理清教育发展思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场改革教育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的攻坚战在桃州大地打响。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抓好教育事业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虽然国家一直在不断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有大量青少年辍学去打工。为了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能受到义务教育,希望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对其能够高度重视,大家共同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从小受民族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小学里他们对科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动性不强,与全国小学受教育的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这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和民族文化的繁荣。

农村地区的代课教师,绝大多数都长期在偏远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任教,工作环境艰苦,教学任务重,往往越是贫穷的地方代课教师就明显越少,在有些边远地区的部分学校仍是保证当地义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群体。小学是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重要阶段,民族地区农村普遍没有幼儿园,所以小学是少数民族学生一生的最重要阶段,小学是每个少数民族学生开始接受文化知识和品德教育的启蒙阶段,对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加强教育的根本目标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而民族地区加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二、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极为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既存在于民族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之间。此外, 在许多民族当中,还存在着男、女童受教育的不平衡与差异。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不仅严重制约着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也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家长意识落后

少数民族地区的大部分文化教育受传统观念、风俗、宗教、经济、适应性及人文环境的严重影响和制约, 使其与单一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村民长期生活在条件艰苦,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环境恶劣且封闭而保守的民族地区, 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受到“听天由命”、“因循守旧”、“宗教思想”、“近亲结婚”等问题的干扰和影响, 使学校形成了所辖范围内的自我满足现状。但是, 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只要有小学或初中文化, 能掌握基本的常规农业生产, 能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就行了”。有的甚至对少数重视子女培养考上高中、或中专、或大学后参加工作的农户, 还进行冷嘲热讽, 或嫉妒打击。因而对本地区教育的发展与进步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家长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被教育者素质的优劣。

(三)师资力量薄弱

如今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现状表明, 好教师不愿来(由于条件艰苦), 年轻教师留不住(很多年轻教师想方设法往县城跑),中年教师不安心( 因教学质量影响评职称),因此学校以老教师居多,可老教师却把学校作为消磨时间的避风港。尽管通过政府和各级领导共同努力,教学成绩逐年上升,但与县城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必须得具有一支扎实、有效、敬业的教师队伍。但在目前这样一种状况下,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已是燃眉之急。

(四)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科目不相符

大多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科目不相符也是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文化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青年教师是以参加甘肃省教师五千名、特岗、三支一扶等考试来当老师的,而他们在大学里很多都是非师范类专业。为了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考到教师资格证来参加考试,有很多教师纯属在中小学里混日子的,但他们在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里算是高文凭的大学生,这些教师必然会影响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

(五)代课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

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和民族地区的学生实行高考优惠政策和就业优惠政策,而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对考大学不够重视,高考分数普遍较低。民族地区的教育环境造成学生根本不想考好大学,很多学生的根本目的是随便上个大专、高职学校等,而考入大专、高职容易,毕业也容易,上学时间段等。毕业后参加全省教师五千名、教师特设岗位、三支一扶、事业单位招考等考试进入教师这个群体当中,这样会必然引发教育者只是为了工资而完任务,受教育者也是为了以后有个一般的工作而混日子。因此代课教师的学历也是影响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六)教育观念陈旧

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课,教好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中有很多教师教师对教学大纲、教材的理解研究处理不尽完善,钻研教材不到位,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更谈不上教学技能的造诣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故教学质量低劣, 学生考试及格率比较低。

(七)环境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全县有很多生意老板的快速爆发,以及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兴起和工资的不断增长,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定型的很多中小学生混入打工群体中,也有的家长主动让孩子辍学去打工挣钱,这些学生只是看到身边的人每年能挣到很多钱,看到别人挣了钱去买车、买摩托车、买手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他们却看不到知识的作用,起了辍学念头。

三、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

家长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处处从细节做起,负责任的家长会培养出负责任的孩子,孩子会把这种责任心迁移到对学习、对他人、对集体的认真负责,进而培养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好孩子、好学生的培养与家长的责任意识是成正比的。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言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没有言教,就很难使有关知识、做人规范、道德品质等入耳、入脑、入心。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行为规范

在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遵守工作纪律,承担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量,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目标全面、明确、有层次,教学内容科学有序,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先进,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方法灵活多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体现教师主动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手段正确有效,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基本功扎实,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能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业精选适量,认真批改,及时反馈纠正;辅导要有计划,针对性强,有计划地做好日常教学检测,及时做好试卷分析,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适时家访,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学校定时给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教学评价、家访活动、教学研究等给出指导性意见和明确的要求。

(三)完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入

完善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特别是着力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因为普及“两基”造成的欠债等遗留问题,着力解决民族贫困地区学校在正常运转得到保障后的发展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平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民族贫困县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并免除相关资金配套的要求。高度重视民族聚居区双语教育工作,义务教育年限在民族地区应考虑向下延伸,将幼儿园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作用。

(四)加强激励作用,切实提高效益

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变学校布点过于分散、学生与老师比例过低的问题。调整教师队伍的结构,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增大专任教师在教室队伍中的比例,并提高教师质量,使教师的学历提升和培训与其所教专业保持一致,发挥教育与培训的效果。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尤其是要提高中小学校长、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责任感,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用激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加强榜样教育。

(五)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各阶段,建议政府结合实际,在中小学中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1]马丽云.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实践与反思-以甘肃积石山县为例[J].中国民族教育,2011,(10).

[2]王清霞.民族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实现途径[J].中国民族育,2011,(02).

[3]杨学康.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07,(04).

第9篇:农村小学教育研究背景范文

关键词: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国家越来越重视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英语教学技能训练作为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培养中的重要课程,一直是教育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全面认识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训练的必要性,了解当前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全面提高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训练的必要性

(一)适应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要求

首先,小学教育综合改革需要全科型教师。长期以来,我国小学师资的培养主要采用分科培养的方式。但在发达国家,则将小学教师作为一种综合性职业,普遍实施全科性培养。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师资结构不合理现象日渐突出,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开始被我国教育界所关注。2006年,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专科层次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2011年,浙江省将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纳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也开始实施定向培养农村全科型教师的政策,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两年的定向培养,计划在2013-2017年间培养大约5000名全科型农村小学教师[1]。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中明确指出,根据小学教育实际,要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2]。其次,小学课程的综合性需要全科型教师。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应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2011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指出小学教师应当熟悉至少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与方法,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了解与小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学会设计综合性主题活动,创造跨学科的学习机会[3]。综合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融合相关学科课程,突出课程教学的综合性。但是,当前小学综合课程的实施还存在着综合性师资紧缺的问题,而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为小学课程的综合性实施提供了师资保证。

(二)适应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依存度不断加深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巨大的科技文化力量,所有行业的科技成果、尖端技术和文化产品基本上是用英语发表的,自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许多非英语国家都十分重视英语教学,将其作为核心课程列入中小学课程计划中。在我国,2001年新课程改革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开设英语,作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必修课程,从而深受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其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受教育质量和水平。但是,当前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城乡差别大,农村小学师资不足,英语教师兼职现象十分普遍,许多任课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英语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英语教学技能训练,甚至不懂单词的正确拼读,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加强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及其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是推动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英语教学技能是教师顺利开展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行为方式,是影响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着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是可观察、可描述、可训练的。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师的技巧并不是需要某种特别天才的艺术,但这是需要教导的一种专门技能,正如教医师学习他的技术、教音乐家学习他的技术一样”[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改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为主要任务,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5]。小学英语新课改理念的贯彻、目标的实现和质量的保证,都离不开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因此,加强对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成为了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

二、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着对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影响到技能训练的成效。

(一)对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学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小学英语教学技能是全科型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相当多的师生对此还不够重视,认为语文、数学才是小学的主科,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训练相应的教学技能,而英语是“副科”,特别是现在的农村小学基本上不开英语课,因此,师生不愿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训练英语教学技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全科型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功利化趋向,为的是毕业后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他们缺乏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热情和动力,加上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英语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存在排斥情绪,这必然会影响到对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的学习掌握。部分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情况了解不多,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更少,忽视了自身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的隐性影响,课程授课与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相脱节,必然影响到师范生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

(二)英语教学技能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缺乏实践性

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相应的课程学习和教育实践来实现。教学技能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课程、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是师范生发展自身实践性知识、形成个人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6]。目前,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中,课程设置仍以学科专业课程为主,表现出“全”的特点,教育类课程比重较低,职业技能类的课程更少,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只有“小学英语教学论”,课时多为一学期,每周2-3节。对小学教师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的课程,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堂教学艺术、教学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教育教学研究等,大多是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论”课程中,但由于授课时数少,全面训练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目标也就难以落实了。“小学英语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课程,其内容既涉及到教育理论知识,也涉及到英语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因此,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很高。但是,目前该课程大多由英语学科的教师来授课,他们在教育理论素养和小学教育实践经验上相对缺失,加上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习惯于“师讲生听”的知识讲授方式,忽视课程的实践性和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由受教育者向教育者角色的转换,从而制约了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教育实践时间少,教学经验积累不足

教学技能的形成和教学经验的积累离不开有效的教育实践锻炼。吴刚平教授在《教师的教育经验及其意义》一文中指出,没有教育经历,是很难谈得上教育经验的,教育经验又是在教育经历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7]。但是,目前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基本上仍沿用传统的模式,教育实习成为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即便是教育实习,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教育实习目标不够具体明确,诸如“了解教育实际”“巩固专业思想”“检验所学知识”“培养教育能力”等表述十分宽泛,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发挥目标的指引、激励和评价功能,容易导致教育实习目标流于形式。二是教育实习时间过短,一般是8-12周,且集中安排在毕业学年进行,除去第一周的见习和最后一周的实结,实际实习时间仅6-10周。由于实习时间过短,很难保质保量去完成“全科”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指导课外活动、开展教学研究等实习任务,不利于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教育反思能力的培养。三是教育实习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多数学生都做不到“全科”实习,主要还是侧重在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上,即使是教学实习也主要是放在语文、数学的教学实习上,英语等其他学科往往被忽视或是“走过场”。四是教育实习指导不到位,许多高校没有专职的指导教师,所选派的指导教师囿于个人的学科背景和对小学教育的了解,一个人很难有效做到对一所实习学校几十名实习生进行“全科”性的实习指导,不利于师范生对小学教学技能的全面掌握。

三、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训练的主要策略

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要在提高师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小学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建设,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训练方案,强化教育实践,才能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技能训练的水平。

(一)丰富英语教学技能内容,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是通过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来实现的。专业技能课程涵盖了从事小学全学科教学与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全部专业技能,突出反映了人才培养的目标特色[8],是衡量全科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实践活动指导技能、教学评价与反思技能等。与传统小学英语教师相比,新课改对全科型小学教师英语教学技能的要求更高,以往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全科型小学教师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需要,丰富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内容,构建科学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全科型小学教师英语教学技能涉及丰富的内容,不仅有一般教学技能,而且有专业教学技能。在专业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对全科型小学英语教师所需的各项专业技能的课程比重进行合理设置。第一,拓宽基础性课程,加大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的比重,让师范生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能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具体化教学,做好小学生英语启蒙教育和兴趣引导。第二,调整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结构,增加小学英语教学技能性内容。根据小学英语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可对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进行适当整合,增设与小学英语课程相对应的综合技能课程,允许学生“学有专长”。第三,强化对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练习与实践,针对学生练习情况定期组织检查汇报并对成果进行展示,促进师范生对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的掌握。第四,强化小学英语教育实践课程,给学生提供教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教育结合起来的机会,加强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锻炼。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教育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及学习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了更多先进手段。认知心理学认为,多重感官的协同认知比单一感官认知的学习效果更加全面、也更加深刻[9]。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集声、文、图、像于一体,通过多形式、非线性呈现教育教学信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因此,在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训练中,不能局限于传统单一的技能训练手段,而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起来,采用最恰当的技能训练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成效。微格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它集合了教学理论、视听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可对复杂的日常课堂教学进行分解和简化,通过对教学全过程的记录,给受训者提供大量反馈信息,使受训者对自身教学技能有更全面的了解,进而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技能,提高受训者教学技能水平[10]。除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外,在培养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分工合作学习和小导师制等教学方法。根据技能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将英语教学技能训练组合成不同的模块,在每个模块中选择优秀学生作为班级小导师,由其负责带领班级同学共同学习训练,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实现共同进步,使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效果最大化[11]。

(三)坚持以实用实效为导向,优化技能训练方案

加强对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目的是为了使他们毕业后能够胜任小学英语教学的需求。为此,必须坚持以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指南,以实用实效为导向,将小学英语教学技能训练内容纳入到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培养方案中,科学设计小学英语教学技能课程,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12],强化对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应包括英文口语技能和书写技能的训练,要求师范生能正确掌握英文口语和书写规则并正确演示;还应包括英语歌曲教唱技能与游戏组织技能的训练,培养师范生学会哼唱或改编数首英文歌曲,对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游戏和活动进行设计;还要特别重视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的训练,培养师范生掌握较强的课程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具备把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技能,并对教学及时反馈和评价,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技能训练方案的设计,既要注重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也要注重特长生的发展,在“全科”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学有所长、练有特色。同时,要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不断优化英语教学技能训练方案,丰富技能训练内容,创新技能训练模式,积极探索全科型小学教育师范生培养新路。

(四)立足教学技能训练实际,强化教学实践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