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范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第1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

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和阻碍。因此,教师要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知识,从而能够在培育学生的心理健康过程中,将自身的所拥有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

一、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对小学生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时代的变革,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风气,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的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就会使小学生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在当下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家长和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大量的功课作业,使得小学生承受巨大的压力,部分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同学,很难接受这些复杂繁琐的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其自身无法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教师没有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许多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是一样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只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教育,这使得教师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从而无法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这样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而言,起不到任何的教育作用,小学生也不能通过教师对其的教育,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其他方面的能力,久而久之,就会使小学生在心理压抑许多事情。

二、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策略

(一)明确教育的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能够明确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这样教师就能教育目标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从而能够对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小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而不会盲目的信任别人,小学生也不会对父母产生依赖感,能够独立的思考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有效的塑造小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心理,使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解决自身的心理障碍。举个简单例子,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足,这时教师就要根据这个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明确教育目标,制定教学方案,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的引导学生和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其的关心和爱护,教师要能够发展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尽量的拥有较强的自制力。

(二)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加强度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而不是隔三差五的对此辅导,这样不但浪费人力、时间,也会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对小学生起到作用。因此,教师要能够合理的安排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能够受到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而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有效的教育小学生。所以,教师要能及时的学习心理课程,从而提升自身知识文化和自身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接受教师的教育和辅导。例如: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烈,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因此,教师要能够对小学生加强心理辅导,让学生能够接受教师和他人的批评,使学生能够把别人对自己提出批评,当作一种警醒,从而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学生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三)教师应与小学生积极主动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教师要想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的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与教师的对话兴趣,这样教师就能够有效的学生之间树立良好关系,当学生真正把教师当成朋友,学生就会将自身的想法毫无保留的告诉教师,从而使教师能够准确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因材施教。例如: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弱,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可以促进学生的将往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与教师交流,教师也可以将其分为小组,对其构建一个话题,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之间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与他人交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就要能够根心理学习教学手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主动配合教师教育,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的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辅导方案,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健全的心理,而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范文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从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入手,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体育教学必须全面落实项目化课程管理,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良好的心理和品质教育,让体育教学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SCL-90UPI恐怖焦虑强迫项目化课程

体育教学作为实施身心教育的一门学科,在“健康第一”体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体育教学应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本人根据近来年对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并结合实践教学情况,提出体育教学实行项目化课程管理,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和情操,并能调节治疗学生的心理疾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当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不少学生因生活不规律、就业压力大或恋爱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精神状况不佳。经查阅资料,近年来广州市10所大学调查结果显示,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患重型精神病而自杀的有9人,占因病死亡的53%,因精神病休学占休学人的37.9%,因患精神病退学占退学人数的64.4%。调查结果中显示,很多同学已经受到了心理健康的困扰。根据2010年10月我校10级2960名新生心理普查结果显示:偏重症状人数较多是恐怖和焦虑、强迫症状因素在新生占比例较高,偏重症状人数较多前三个因子偏重症状最高的是恐怖症状有410人,占13.9%、焦虑症状有325人,占11%、强迫症状有130人,占4.4%。UPI测试结果显示:有明显心理问题第一类,女生占23.1%,男生占17%,农村生源学生占21%,城市生源学生占16%。了解这个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其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本研究采用教育部统一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高校体育教学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实验组: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2960名学生进行实验比较,2010年10月新生入学参加心理普查人数为2960人,对照组:2011年11月再次以该批学生为心理普查对象,实际参加普查的学生共2950人,参查率达99.7%。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书刊、文献资料等。

2.问卷调查法:调查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和UPI,UPI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表,通过筛选,可将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被筛选有心理问题学生,第二类为应引起关注学生,第三类为心理健康学生。

3.实验法:2010年10月对新生进行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调查以及心理测试,取SCL-90项测试及UPI测试结果,一年后即2011年11月再次进行测试比较。

4.数理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分析

从表1、2可知:学生在大一时对体育课感兴趣的比例非常低,男生为35%,女生为22%;对体育课不敢兴趣的男生占16%,女生占33.5%;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占10%,女生占35%;每周参加锻炼3-4次的男生占25%,女生占16.4%。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者说高中阶段的体育课存在严重的问题。大二的调查结果表明:相对大一学生的调查情况,对体育课感兴趣的男生从35%上升到86%,女生从22%上升到82.5%,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比例男生从16%下降到3.5%,女生从33.5%下降到5%;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从10%下降到5%,女生从35%下降到8.6%;每周参加锻炼3-4次的男生从25%上升到48%,女生从16.4%上升到44%;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认识起到了质和量的变化,也说明了大学体育课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SCL-90项测试人数比例较高的前三个因子及UPI测试性别频次分布和城乡频次分布比较分析

从表3、4、5普查结果显示:偏重症状人数较多是恐怖、焦虑和强迫症状因子在大一新生中占人数较多,偏重症状人数较多前三个因子分占13.9%、11%、4.4%。UPI测试结果显示:有明显心理问题第一类,女生占23.1%,男生占17%,农村生源学生占21%,城市生源学生占16%。说明新生中偏重症状前三个因子人数占比例相当严重,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女生比男生高出6.1个百分点,且农村生源学生高于城市生源学生,高出5个百分点,可见新生心理康健问题相当严重,且男女生比例及农村与城市生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从SCL-90项测试结果表中数据表明:大二学生偏重症状人数比例较高的因子依然是恐怖、焦虑、强迫症状,偏重症状最高的是恐怖症状占2.38%,相对大一的13.9%下降了11.52%,焦虑症状占2.22%,相对大一的11%下降了8.78%,强迫症状占0.88%相对大一的4.4%下降了3.52%。从UPI测试结果表中数据表明:第一类为有明显心理问题的仍然是女生占14.17%,相对大一的23.1%下降了8.93%,男生占7.55%,相对大一的17%下降了9.45%,农村生源学生占16.33%,相对大一的21%下降了4.67%,城市生源学生占5.45%,相对大一的16%下降了10.55%。这些数据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得到较好的改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相对新生入学时减少了很多,但是,从SCL-90项测试、UPI测试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少因子占分仍然高于全国常模,偏重症状较高的依为恐怖、焦虑、强迫症状,这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着重注意的问题,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对症下药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从以上结果分析表明:对体育课感兴趣的学生,能每周3-4次参加体育锻炼,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偏重症状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大幅减少。从大二SCL-90项测试、UPI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状态最严重的恐怖、焦虑、强迫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心理问题的男生和女生人所占人数比例以及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涯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比例也大有下降,说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改善和促进作用,也说明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大学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后,对身心健康教育的认识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不断改革和创新的推动下,利用一切条件,特别是注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们积极发动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这不仅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更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如果能够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收到更大的效益。

广东省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从2009年开始就实行了体育课程改革,目前,全院正在全面推进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更加注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许多需要不断改进和落实的问题。

第3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范文

最近几年以来,有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以此来加快推进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独立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也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一样,独立院校在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基本上也是采用以往的病理心理学或沿袭消极心理学等模式把矫正大学生心理问题作为其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事实表明,以这种方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无法从根源上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而且也无法对大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进行有效发展,从而无法真正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提高。要促使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就必须彻底改变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种现状,以积极心理学替代消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引进积极心理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基于此,以下结合独立院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独立院校自身所具有的自主管理形式,从积极心理学这个角度,’就如何做好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在上世纪末,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国外著名心理学家Csikzentmihlyi和Seligman。从今天来看,所谓积极心理学,就是以心理学上那些最为有效和最为完善的测量手段和实验方法为依据,对人类的美德及力量等积极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心理学思潮;自Csikzentmihlyi和Seligman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以后,对这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感兴趣并投入其中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日渐增多,致使积极心理学日渐成为当今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积极心理学这门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不仅需要心理学家要以欣赏性的眼光来看待人类身上所隐藏的潜能,而且还要求心理学家要用开放的眼光来对待人类的所有能力和动机,这显然与传统心理学对人类的潜能等方面的研究有着很大的不同。当前,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人类积极的体验和情绪;人类的个性特征;人类积极的情绪和健康;如何有效地进行天才培养。有关人类积极的体验和情绪这个方面的研究,就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有关人类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灵快乐,更是积极心理学研究得最多的一个内容,而且在这个方面的研究,积极心理学已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此外,对于人类积极人格特征的研究,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点研究内容;在实际当中,由于保持乐观的情绪,能够使人尽可能多地朝着好的方面看,因而对于如何让人类更多地保持着乐观情绪的研究,也日渐引起积极心理学的关注和重视。实践表明,让人们长期保持着积极的情绪和积极状态,可有效促进他们的生理健康,对于人们心理资源的增加及个人心理能力的提高,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 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

1 独立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大量事实显示,与公办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比,独立院校学生在这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就我国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我国有专家专门做过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公办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来的低;这位专家认为,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之所以比公办高等院校学生来得低,最主要的是这些独立院校学生有着更大更多的心理障碍,有关焦虑、抑郁、自卑及失落,就是他们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同样也有专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独立院校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普遍差于公办普通院校的学生,例如,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学生所占的比重,独立院校为8%左右,而公办普通院校仅为3.1%左右。但是,就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有其他专家通过研究发现,独立院校学生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能力,故他们心理健康状况要比公办普通高校学生好。综上可知,当前独立院校学生更多的表现为:具有比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其人际关系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自我认同感比较低;择业心理较为自卑。

2 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以单一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主

有些独立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人为简单化,主要基于学生的心理障碍来予以咨询和必要的矫正,这种教育模式仅解决少数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及心理发展需求,显然无法予以满足。正是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较为单一,而没有做到有效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致使独立院校学生长期存在着比较差的心理健康意识。

(2)以简单化的德育教育模式为主

独立院校更多的是采用企业化这种经营模式,此外,因其教育资源有限且投入力度也不多,以至产生无法深入理解学生心理健康内涵的情况,因而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更多的是采取简单化的德育教育这种模式。可想而知,独立院校这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显然无法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

针对独立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应积极主动地探索有效措施,尽快建立起与独立院校学生特点相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有效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心理学特别重视良好心态状态和心理健康的关注,这正好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因而可把积极心理学引进独立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以此来提高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1 基于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进行有效整合

独立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以此来整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各个要素,把以往的疾病预防目标改变为积极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从而达到有效改变以往那些消极价值取向的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者一定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以主导教育模式来替代以往的个别咨询方式;要把工作面扩展到全校师生,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在新生一入校,就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积极的心理辅导和训练,这不仅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而且还有利于他们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塑造,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预防和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

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有效完善心理健康的认知

就独立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单纯采用以往的治疗心理疾病及矫正心理问题等方法,已无法确保学生个体达到真理的J心理健康状态;因而基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双管齐下,在对独立院校学生进行治疗和矫正过程中,必须同步发展学生个体的积极心理素质。因此,作为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一定要予以足够的理解和接纳,把以往那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认识和肤浅认识,予以有效改变和提高,并在此基础上能在全体学生之中进行积极深入宣传,使独立院校全体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并主动接受它。在具体操作当中,一定要充分应用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和理念,要充分意识到真正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表现为无病态,更多的应表现为具有极为积极又丰富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并在此基础上能主动发展自身的那些积极人格品质,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把这些有关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传输给学生,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认知体系,并以此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3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进行大力拓展 实践表明,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独立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一定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咨询及心理健康宣传等三级教育体系当中融人积极心理学。第一,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来实施独立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以此来营造出有利于独立院校学生发展积极人格品质的适宜环境,从而有效推进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第二,众所周知,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而可尽量多地把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融入到独立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以此来营造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氛围,并让学生能对自身的自尊自信、主观幸福感予以足够的关注和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让学生逐步构建起积极的自我概念。第三,在进行心理辅导过程中,尽可能地把实践积极心理学应用进去,并充分发挥实践积极心理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例如,在为学生实施心理咨询过程中,可把积极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则融入到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之中,或者在全体学生之中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的团体心理辅导,以这种形式为独立院校学生营造出快乐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充分体验到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辅导的魅力,从而有效促使他们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

总之,要有效提高当前独立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就一定要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坚持能动、正向的发展观,以促使学生自觉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格品质。实践表明,在独立院校把积极教育这种体现发展性的教育模式引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不仅可为独立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思路,而且还可为独立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展示新的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卫生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一、高职卫生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学生个体能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称为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正常的自我调控能力、认知与情绪反应、积极的意志形态等方面。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正处于固定心理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其未来步入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心理状态较好,能理性应对日常生活出现的变故。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隐患,例如,舍友之间因嫉妒或口角发生争执,出现投毒或自相残杀等悲剧;也有因家庭原因与亲人发生争执,出现谋杀亲人动机;也有因自身产生情感困惑,发生自残行为等情况。究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职卫生院校学生家长让孩子继续接受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让学生无形之中形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的成绩一旦与预期不符,就会产生叛逆心理。另外,信息时代让高职学生足不出户就可“尽知天下变化”,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被花花世界引诱着。为满足自身需求,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就可能会做出违背道德与法律的事情。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卫生院校中有近10%的新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高职卫生院校新生与一般大学生比较而言,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少,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强迫症等方面。高职卫生院校学生学习成绩相对普通本科院校较差,心理问题的产生也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困惑。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推手。因此,高职卫生院校不能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极为重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高职卫生院校学生个体情况较为复杂,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心智水平较低,在复杂的社会问题与个人问题面前,容易出现思想混乱情况。人生观与价值观偏差则会导致学生身心出现问题,对日常学习与生活造成负面影响。高职卫生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通过积极引导与教育,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社会属性,明白自己在未来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状况与人格品质,塑造一个相对完善的思维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卫生院校中可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获得心理治疗有助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会使学生的心理困扰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心理状况也能得到有效改善。

其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子的大爱之心。高职卫生院校专业教育能帮助学生掌握一项谋生本领,但却忽略了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高职卫生院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其纳入院校整体教育规划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职业技术特征,依据学生的实际心理变化构建一套有特色和新意的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当前自媒体与多媒体网络渠道进行观察,耳听八方,从学生日常探讨与舆论中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健康状况。例如,可在“5.25心理健康日”中,组织多样化的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分析学生的心理素质。高职卫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使心理状态达标的学生深化思想认知,使其积极加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也可使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尽早得到解脱,减轻负面因素的影响。

再次,学生的心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质量。要依据当前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正确的引导策略,不断完善高职卫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以此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高效实现教育目的,帮助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状态,了解自我情绪调节的要点,也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的有效举措。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的种种作用,始终走人文关怀路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院校管理者、年级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家长、新生及好友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应融入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努力培养学生成为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也是企业用人标准的重要衡量尺码。高职卫生院校应将技能培训与心理健康培养相结合,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小云.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

第5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 促进 心理健康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8-055-03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充满挑战同时也充满竞争的时代,是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世界排名第二的GDP使国人感受到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和物质享受,然而这一个个令人骄傲的成绩也让现代人承受着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压力,特别是在心理上的巨大包袱。“如何让自己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这一时代话题不登上人们的生活圈、讨论圈。发展速度的惊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带来了人的身心的疲惫和精神的重负,使精神包袱一天天加重,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心理健康大多是因为心理压力造成,而心理的压力可以归纳为心理素质问题,心理素质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之后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起来的。他是后天环境和先天的合成产物。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气质和性格等多方面品性。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和大脑结构对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外在行为表现。然而正以高速发展中的现代社会,社会竞争的下移使广大学生未入社会就饱受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形形的压力,患有心理障碍或阴影的学生人数几年来持续上升且常年居高不下,情况不容乐观。伴随中国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在心理学和教育岗位上的老师和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不要去抓的问题,而是如何去抓的问题。体育作为一门锻炼型、公共型科目,身上肩负着十分艰巨的心理健康教育责任。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该是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良性发展的一种状态,他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外在和内在表现,那精神健康有什么标准?我认为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自我控制能力;(2)能正确处理外界影响;(3)内心和外界的相对平衡状态。健康应该是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处事心态,其中体育锻炼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他对心理健康起到决定性因素,因此笔者认为,学校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体育锻炼也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有力表现,是培养一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1、研究对象与方法:对安徽师范大学、安徽机电学院和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结果: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讨论对上述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讨论。

1、中国大学生的现状

经调查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有喜有忧。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忧的是,他们的生理、心理状况受到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健康状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从未放弃影响咱们原本纯洁的大学校园,学校已不是一片当年的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是迫切需要解决。根据对以上三所学校约50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于城市学生,边远地区农村学生有或大或小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更是达到19%。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16.5%,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大约占有28.75%,其中低年级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比高年级高,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例(17.34%)比男生(16.07%)高,“郁闷”一词如今已被许多大学生常挂嘴边,心理疾病已经悄然入侵校园这片净土,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被调查学生中发现大学生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报复心理、自责心理、过敏心理、冲动心理、反感心理、害怕心理、逆反心理、依赖心理、异往困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加强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现代大学生的特殊性

由于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加上父母过于溺爱,从而养成依赖性过强,自理能力差,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面对竞争、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打击缺乏承受力。

2.2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

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大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渐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

2.3未来就业问题产生的心理压力

随着教学体制改草、大学扩招及双向选择就业等,打破人们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素质和能力竞争的人才市场,因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是个普遍问题,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剧增。

3、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3.1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去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的最大动力。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预设目标,以追求最大价值,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勇气,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喜爱程度是增强体育活动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兴趣,使他们爱上体育课,主动去参加社会活动。

3.2通过沟通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体育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尽可能多地和学生一起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创造融洽的“朋友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和体育教师成为体育上的玩伴,愿意和教师进行沟通。同时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这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参与活动,没有压力,使他们更能投入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去锻炼。

第6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范文

【关键词】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43-02

一、社会支持的理论内涵

社会支持,一般指社会组织或他人为个体提供的各种帮助,这些帮助可以分为客观物质支持和主观精神支持。前者指由家庭、朋友、同事或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等提供给个体的金钱、实物等有形物质支持和帮助。后者指由家庭、朋友、同事或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等提供给个体的人际互动、情感支持、思想反馈、行为指导等无形的精神支持。高职院校学生主观和客观社会支持的来源,主要是学校、家庭、恋人、同学、朋友、老师、社团组织等。专家认为,社会支持对于个体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缓解作用,对于个体健康能起到积极的增进作用。因此,我们应努力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社会支持系统对学生的吸引力,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塑造其健全人格,培养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特点

(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大多对未来有着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但进入高职院校后,学校的社会名气、各项软硬件建设等条件,使其产生巨大心理落差。又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身定力比较差,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等原因,产生失落、焦虑、浮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2)压力感与轻松感的矛盾

从高中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目标由具体逐渐变得抽象,由短期逐渐变得长远,目标导向性明显降低,学习目标变得模糊,导致学习动机缺失,表现出学习散漫。目标的缺失使学生容易出现迷茫、焦虑、失落等心理问题。

(3)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很少遭受挫折,从而具有很强的自尊心。面对全新的大学环境,不少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容易产生心理困惑; 部分学生不能妥善处理青春期交友、恋爱等关系;有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甚至交不起学费,因此自卑,难以排解。这些学生在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过程中,过多地否定自己,导致出现孤独、嫉妒、忧郁、乖僻等心理问题。

(4)渴望交往和自我闭锁的矛盾

人际交往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完成学业、接触社会、发展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他们渴求理解和友谊,以寻找到显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和拓宽视野的路径,同时也盼望能有人一起分担痛苦,化解忧愁。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在交往中存在较强的戒备心理,与他人总是有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呈现出明显的自我闭锁的心理倾向。

三、从社会支持视角看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模糊重心偏移

高职院校大都实行重专业技能轻心理素质、重政治思想表现轻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的教育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家长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只关注到心理不健康的个体,社会支持都是针对已存在或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总是在做事后的补救工作,使社会支持陷入了被动和片面。社会支持目标的模糊与重心偏移,也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偏差,如许多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意识不到自身心理问题的存在,有些遭遇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放弃或拒绝社会支持。基于心理健康认知的偏差,社会支持的实效性和发展性都受到限制。

(2)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资质混杂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校是社会支持的关键环节。但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与学生比例为1:3000-1:5000,这难以应付大学生中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集中在辅导员、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处工作人员。这只队伍中的大多数人并未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训练,很多是心理健康培训的短期速成者,缺少理论和科研依托。而且辅导员中年轻教师居多,年轻人在处理问题时,容易出现情绪失控、行为过激等现象,加之专业素质不高,工作量大,容易出现忙于事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不深、标准把握不准等弊端,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支持力度及成效。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贫乏形式单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而在实际的教学内容上,却剥离了学生本体,而取代以问题为中心。课程内容大多是以心理问题为专题,学习的模式是先陈列出心理问题,然后举例说明如何克服问题,提出克服问题的有效方法,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讨论。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聚焦在处理心理问题上,以至于人们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就是由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构成,误将心理看成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变态的代名词,将心理健康等同于没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四、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的改进建议

面对大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我国高校社会支持的现实性和发展性难以得到有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有限。因此,本文从社会支持视角切入,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提出如下意见: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化

针对高职院校缺乏大批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状况,我们可以一方面加大在职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专业人员准入制度,对这一领域的人员进行学历水平、专业背景、职业道德的全面考核,并运用16PF等测量手段对其人格特征进行相应测试,以减少专业人员因人格障碍或缺陷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职业化,使社会支持中的教师在直接面对问题学生时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防线力量,将关心、帮助学生的实际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层面和心灵深处,有效地改善因问题学生拖延心理救助时机而导致心理危机频发的现实困境。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综合化

针对教师学生提出的心理教育课程内容贫乏,无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等问题,我们应注意课堂教学的形式,防止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搞成一种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在课程内容上可以将人格发展教育、学习心理辅导、生活心理、择业心理辅导、创造潜能的开发等纳入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把参与、体验、分享等作为授课方式最核心的因素,运用游戏活动、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加深、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多样化

中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往往局限于学校环境,而将家庭、社区等因素割裂开来。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通过社会服务让学生走向社会,如募集资金、环境治理、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慈善工作等活动,增加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使学生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内在激情,提高自我接纳能力,增加幸福感。还可以采取“朋辈心理互助”的方式进行学生自我心理保健,如朋辈心理咨询、朋辈伴读等。朋辈心理咨询是受训和督导过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提供倾听、支持或其他帮助。朋辈伴读是从高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学生志愿者,受到一定的培训和督导后,为低年级、学习能力弱或身体残疾等特殊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习技能、生活技巧和心理问题等方面的朋辈辅导。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互助,让学生关注到个体和群体自我的积极面,从而激发起内在成长的积极动机,获得主观幸福感、满意度等良好的情绪体验。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范围的普及化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途径方法较为单一,往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谈心、学生参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方式进行。许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因此,我们应当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借助社会多方力量,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整合,注重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干预。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诊所、社区服务的作用,建立多功能活动场所,如游戏室、阅览室、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别与团体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能培训等服务;通过开办各类学术活动、校园活动及社区服务活动来加强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培训活动、开展团体研讨、建立心理健康图书馆,重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并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文从心理健康研究的社会支持视角切入,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心理特点及现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改进意见,对于解决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与困惑,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等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素云 《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化解的“互构式”社会支持》[J] 教育评论 2011(6)

[2]高凤香 《职业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及其疏导》[J] 2011(5)

第7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被过分夸大

当代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身心发展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他们容易形成某些不健康的心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无可厚非的,但因此夸大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似乎己经到了耸人听闻的严重地步,也是值得怀疑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小学生身上确实存在养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川。同时,由于人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把握不一,使用的检测工具不一,加之统一取样不当,评价者的主观随意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得出的统计结果有许多是相互矛盾的,这不利于体现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甚至形成消极影响,误导人们对小学生身心全而发展的评价。

(二)缺乏相关辅导教材

在教材建设方面,到目前为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处在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教材和辅导内容。市场上和网上各种教材和读物良芬不齐,内容过于随愈,往往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小学老师要在短时间内编写教材难度又很大,且科学性存在着很大的疑问。这些都不利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有时候会带来副作用。

(三)缺少必要的活动场所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不同于其它学科的课程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也没有规定的教学方法.但它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和领悟。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情景体验法、讨沦分析法、游戏活动法等。这需要有一个与平时上其它科目不一样的环境。比如,桌椅板凳的摆放、一些必要的设备等。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就在本班教室进标一些活动很难顺利成功地进行开展,受到一定空间上的限制,也不能保证侮个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在活动课中,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参与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体验是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没有体验活动中蕴含的教育目标就无法内化到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去,活动的设计就将流于形二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就七法达到。在组织活动时应给学生的体验过程留有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在体验中获得的感受。

二、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调查

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从其心理调查工作做起,只有全面,细致的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最关心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教育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部分的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时期,对于家长以及教师的教诲,抵触心理非常强,如果无法从其心理特点入手,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是会造成与其相反的不良结果。一般情况下,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们关心的问题,教师会选择用问卷调查这种方式,在总结了调查结果之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其生活以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引导与帮助,进而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二)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后,国家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己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尽管如止匕仍然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或错误的认识还在严重地影响甚至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开展。有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或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视为是心理专家和医生的事,或简单地以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正是这种认识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开展或不能向纵深推进。

(三)利用童话、寓言等故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话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话中发生的事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用肯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线宝宝等)传递给儿童,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叫一以根据小同年龄价段学生的特点,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国内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

第8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误区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Mistakes and Solutions of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

HUANG Xiaoyu[1], CHEN Qinghua[2]

([1] Liuan Yuan District Teachers College of Technology, Liuan, Anhui 237009;

[2] College of Teachers' Education,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61)

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emergence of China'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psychology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of disjointed phenomenon, and growing, so now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of education reform is to find in fav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od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aimed at mental health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model are discussed, and on this basis, elaborate on the disconnect problems.

Key words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istake; solutions

0 引言

中小学生是正处于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候,而且生理上也逐步成熟,但是社会经验缺乏,所以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与刺激。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的快速传递,其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的拓展以及学习压力的增大等。由于这些问题的产生,使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面对日益突发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我国开始不断开展与实施来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同样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问题,从而得不到妥善的缓解,最终对学生身心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损害。

所以,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并把心理健康知识与实际操作相互联系,是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够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心理健康知识能够起到真正的作用,进而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的误区

1.1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

在我国教育中,大多数中小学校都会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归入到正常教学课程中。在教学课堂上,先要系统的对心理学基本知识进行授课,过程较为单一与枯燥,而学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是勾画重点,课后认真背以及完成课后作业,甚至有的学校还会专门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考试。同样的,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到了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也为学生解决了一些学习与生活中的烦恼。

但是,学生在面对考试的过程中,同样的会产生一些压力,也会出现一些不好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目的并不是以灌输心理健康知识为主的,而是应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老师为了达到强化学生健康心理的目的,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融多种多样的训练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过度追求教学的科学化,只能使教学效果停留在表面,而无法达到本质的教学目的。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

在多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许多领导、教师并未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重视,从而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很多学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学校还设置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办公室,并且还配备了相应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然而由于心理健康咨询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以及受到传统思政教育固有模式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心理健康咨询办公室并未发挥足够的作用,甚至等同于摆设。再者,有些学校将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从根本上区分开来,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得到有效的重视和执行。但是从实际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教育目标、方法等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1.3 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其主要的教学对象是以中小学生为主。而老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以及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对中小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教学中,老师自身的情感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所以应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还要表现出有耐心、爱心等情绪。老师在教学总,不能够让学生对其产生负面的印象,因为老师在生活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由于老师每天的工作任务繁多,也导致了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来调整自身的不良情绪。所以,不重视老师的心理情绪,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不好的影响。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解决措施

2.1 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学校可以通过改善学校环境来提高学生的感受程度,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例如:创建文化走廊、板报等。学校可积极开展“优秀班级”、“文明班级”等系列评选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思想以及团队精神,有效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2 健全队伍,组建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只有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中小学中,教师不应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都是学生的心灵教师,教师应当掌握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并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不久,发展还不成熟,而且还呈现出了各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因此学校应当积极培养一批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让心理健康老师真正服务于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2.3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小学中,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精力比较集中,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至各学科中,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明确教学的目标任务,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教师应当耐心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心理上的问题,并积极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心理上都能得到积极的进步和发展。

2.4 区域合作,共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自我封闭。学校应当积极走出去,和别校开展交流活动,吸取别校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这样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首先应当积极地进行区域教育合作共享工作,加强区域学校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享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资源。其次,学校还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研工作,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性课题的研究,从而更好地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应当充分把握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当从创建一个较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区域优秀资源共享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论从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方面来说,还是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言,学校的教育宗旨必须实现由“教书”向“育人”的转变。

注:本文系2013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JG13192

参考文献

[1] 廖全明,黄希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的构建[J].心理科学,2009(2).

[2] 金哲洙.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5).

[3] 董静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29).

[4] 朴婷姬,刘惠善.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9).

[5] 邱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误区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3).

[6] 韦磐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显性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第9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范文

 

以教育部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文件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与上岗资格认证方案》、《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求把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推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应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

 

(二)探索多渠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团体辅导。

 

利用每班的健康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设立“心语信箱”。

 

开设心理咨询室,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根据心理咨询室建设要求,布置合理的环境,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考虑儿童的审美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

 

3、个案教育。

 

以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作为个案对象,以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两种方式研究。采用跟踪研究,合作的方式进行。

 

4、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5、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心理健康课实效,心理健康老师应重视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

 

(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