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园林设计要素范文

园林设计要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园林设计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园林设计要素

第1篇:园林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古典园林 水体 文化内涵 现代园林 水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216-02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它巧妙地将山石、水体、建筑、植物、道路等构成要素有机结合,创造出许多和谐高雅的艺术成果,并以其玲珑别致的格局,含蓄深邃的意境,在中国各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然而,任何一个园林作品的完成都离不开上述几大要素的设计和相互搭配。水体作为其中主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园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园林中的水体要素为研究对象,对它的发展特点、文化意义、类型和设计要求进行归纳阐述,同时将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水景设计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1 园林水体的发展特点

我国古典园林对于水体的记载,可以向上追溯到周代,《诗经・大雅》中曾写到“王在灵沼,于韧鱼跃”,意思是周文王在灵沼看到鱼儿跳跃在水很满的池中。[1]从那时开始,水体就成为园林的一部分。到了汉代,池沼的修建得到普及,汉武帝在建章宫苑中修建太液池,内设三岛,取名蓬莱、方丈、瀛洲,由此开起了中国古典园林中“一池三山”的传统造园模式。在后来的造园中,水体就被广泛的应用开来。从南到北,我国的古典园林几乎无园不水,再加上山石、建筑、植物的搭配和映衬,水景往往能更好的体现园林的诗画情趣和不尽深远的意境。设计上,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大多源于自然界的湖、池、潭、溪等,迂回曲折,曲径通幽,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师法自然却又不拘泥自然,通过对自然水体精华的提炼,对园林水体进行抒情式的再创造,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家园林利用开阔的水面布局岛屿、桥梁和建筑,彰显气势。典型的代表如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北海公园、杭州西湖;私家园林则以造小水池象征千里江湖,小中见大,典型代表如苏州拙政园、网师园。

2 园林水体的文化内涵

环境有水则灵,有水园林才能显出生机。不仅如此,水是园林的灵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被古代哲人赋予了具有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揭示了具有象征寓意的处世之道,感染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也涤荡着后来人的心灵。

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意思是最大的善就像水一样,恩泽万物却不争名逐利,身处别人所厌恶的地方,不彰显自己。古典园林中,很多建筑邻水而建,为突出建筑的主要地位,多数建筑体前部架起挑出水面,给人感觉水是从建筑下面流过,显得含蓄而有意境;在水池岸边搭配植物、置石,将水岸线交错掩映,形成池水宽阔无边的感觉,增加了园林景深和层次感,这些常用的造景手法却暗含着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水的谦和处下,甘当陪衬。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低处纳百川。正是水的这种谦和处下的态度,将周边的山石、植物、建筑及上面的蓝天都映入其中,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内容和空间,使人感受到了水的清澈和包容,在园林造景上反而达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3 园林水体的类型和设计要求

3.1 园林水体的类型

3.1.1 按水的情态分

园林水体的类型可分为静水和动水。静水主要包括池塘、湖泊等。池塘水体面积较小,形式简单,没有岛屿、桥梁的修饰,岸线相对平直,常见于书院或寺庙园林。湖泊一般是较开阔的静水面,因为它的相对空间较大,所以常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如苏州拙政园内水面集中位于园中央,四周围以廊榭回路,给人以开敞空间的感受。

动水主要包括瀑布、溪涧、河流等。瀑布是从山壁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体,是高山流水的精华所在。溪涧往往出现在瀑布清泉的下游,是一种从山间流出的动态水,溪涧蜿蜒曲折,源远流长,两岸树木掩映,表现出山水相依的景象。如浙江杭州龙井九溪十八涧,起源于杨梅岭的杨家坞,然后汇合九个山坞的细流成溪。[2]曲水也是溪涧的一种,今绍兴兰亭的“曲水流觞”就是用自然山石以理涧法作成的。园林中河流水面相对窄长,线条富于变化,两岸设邻水建筑并适当配置植物,窄处架桥,从纵向看,增加景深效果,如北京颐和园后湖,扬州瘦西湖等。

3.1.2 按水的布局分

园林水体从布局上分为聚集式和分散式两种。一般来说根据具体情况,水面小则聚,水面大则分,聚合而不显呆板,分散却不显杂乱。聚合式水体往往位于构图的中心位置,是园林中的主景,其四周环列建筑亭廊,从而形成一种内聚、向心的格局。由于水面聚合保持了水的完整性,所以视觉上起到扩大有限空间的宽敞感觉。多用在面积不大的小庭院,体现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如苏州园林中的网师园。分散式水体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将水面分成若干的带状或块状空间,各空间之间采用实隔或虚隔的方式保持相互联系,形成一种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感受。分散用水虽不能成为主景,造成千顷那样一种辽阔开朗的气势,但却有助于获得朴素自然的情趣。例如:承德避暑山庄东南部的湖泊自然景区,尽显自然景致。带状水系曲折而狭长,自身具有强烈的宽窄对比,时开时合忽收忽放的节奏变化增加了水面深邃幽藏的感觉。[3]

3.1.3 按水的驳岸线条类型分

园林中的水体按驳岸线条类型分可以分为规则式水体、自然式水体和混合式水体。规则式水体如北海公园静心斋的方形水池,南京煦园的长方形水池;自然式水体如北京颐和园的后溪河,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等;混合式水体如颐和园扬仁风内的水池。

3.2 园林水体设计的要求

3.2.1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根据设计区域的地势高低及周边环境情况综合考虑,合理制定水体的大小和形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园林外的河道或水系引入院内,尽量使土方工程量减到最少。

3.2.2 水系完整,主次分明

水体设计要做到“疏水之去由,查水之来历”,意思是要梳理水源的流向,考察水系的来源。根据水的流向和流量组织较为科学完整的水流体系和排水系统,同时对于潭、溪、沼、池、湖面等不同水体要有主次等级的区分。

3.2.3 山水相依,相互映衬

中国古典园林更多的强调自然山水园的创作,山与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水体设计还要考虑与周围山体、地形间的相互穿插,渗透与融汇,不能形成无缘的水,孤立的山。[4]

4 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水景设计比较分析

现代园林水景在城市公园、广场经常见到,其修建的目的是改善民众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在城市中也能欣赏到自然的风光。[5]笔者根据平时所学和自身理解,将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水景设计从几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笔者发现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古典园林水景设计手法存在局限性,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水景设计的要求。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古典园林中水景的设计,我们应该批判地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水景设计的思想理念是我们现代造园水景设计的理论基础,它蕴含着我们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但设计的思想是通过设计的形式表现的,就形式而言,古典园林水景设计相对单一,缺乏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借鉴西方先进的表现形式,洋为中用,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结合新材料的使用,才能再造中国古典园林水景在现代的辉煌。

作为园林设计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开拓思路,从古典园林水体设计的思想内涵出发,利用新材料、新科技和新形式,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水体景观。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5.

[2]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9.

[3] 杨文会.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与水体的审美意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8(3).

第2篇:园林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现代 景观要素 硬质景观 软质景观

艺术设计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创新过程中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艺术设计,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

1 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1铺地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汁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的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国外,在这方面研究的很深。如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而没有选用高档次的花岗岩板,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同时,也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如在一些健身场所可以选用一些鹅卵石铺地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盲道与正常人的铺装也应加以区分,从而方便盲人行走,这在东营市的城市道路规划中已经得以体现。

1.2墙体

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人民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现代的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1.3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多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要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坐人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4景观构筑

它包括雨水井、检查井、灯柱、垃圾筒等必要设施。过去,人们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观效果,而疏忽了对一些景观构筑的艺术考虑,从而产生总是对一个设计项目感到美中不足。现在,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人们逐渐将景观细部加以考虑。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国外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检查井井盖的处理,在中国,对井毫不修饰,虽然已出现一些预制的褐色井盖,但其视觉效果一般。而国外则对井盖进行细部研究,他们将井盖的颜色加以修饰,五颜六色的图案被恰当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

2 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2.1园林植物:植物造景可谓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2 水体:水体有动水和静水之分。动水包括喷泉、瀑布、溪涧等,静水包括潭、湖等。喷泉在现代景观的应用中可谓普遍与流行。喷泉可利用光、声、形、色等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感受,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水的气息。尽管如此,人工的痕迹始终不可避免地展现出来。如果能将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那一定会早现另一种境界。

2.3其它: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

它们是大自然所赐予人类的宝物,人类在创造自然中充分利用这些要素,产生了许多大地景观艺术,如荷兰WEST8的鹿特丹的围堰。

现代景观要素的细部设汁很重要,一个景观的好坏不仅要看结构,也要看细部,从台阶的尺寸,雨水口的处理,到铺装图案建筑的立面种植方式都很关键,要反复推敲。道理很简单,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既然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抓紧时间学习,相信我国的景观设计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2)刘滨谊《滨水景观设计》

第3篇:园林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要素;艺术设计

现代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主要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2类,硬质景观一般为人造的,例如铺地、墙体、小品和景观构筑等;软质景观一般是自然的,例如园林植物和水体等。两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如山体虽然为硬质但确实自然的。现代园林景观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得到精神的放松和休息,体现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

1.硬质景观艺术设计

1.1铺地

在硬质景观艺术设计中,铺地主要是以广场设计来体现其价值,很多著名广场都因为铺地设计而广为人知,如澳门中心广场和罗马的市政广场等都为此中佳作。在铺地设计方面,设计师既要注重铺装材料质量及档次,更要注重铺装设计在景观空间构成中的作用。这样既可以节约材料和成本,又可以体现设计师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例如,埃菲尔铁塔广场的铺地虽然只是采用了简单的混凝土,而没有用高档的花岗岩板,但是仍然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同时,设计师也可以利用铺装色彩和质地巧妙划分空间,使景观空间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和使用效应。

1.2墙体

传统的墙体结构多为石墙或者砖墙,虽然外形古朴,但是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观点,而以蘑菇石为材料的贴面墙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墙体设计的主流趋势。同时,随着墙体材料的改观,墙体的种类也丰富起来。例如挡土墙、隔音墙和浮雕墙等,尤其是现代化的玻璃墙更是在墙体设计中比比皆是,其坚硬的质地和良好的透明度使得墙体不仅满足了分割空间和防卫功能,而且艺术性更强,可以给身处其中者更多的艺术感受。

1.3小品

硬质景观设计中小品的种类繁多,例如雕塑、花架、坐凳和健身器材等,这些小品设计可以在硬质景观设计中起到很好的点缀作用。以坐凳的设计为例,设计师在布置坐凳时既需要前面有宽敞的视野,又要坐凳空间周围的景色怡人。同时,设计师还需要从安全防护性的角度考虑,注意为坐凳设计提供辅助设施,例如花池、台阶和矮墙等。这样既可以为园林参观者提供良好的休息条件,又可以满足其精神享受和安全性方面的心理需求。

1.4景观构筑

现代园林的景观构筑主要为灯柱、检查井、雨水井和垃圾桶等必要的景观设施。在传统的景观构筑设计中,其艺术性常被设计师所忽视,从而影响了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整体美观效果。随着设计经验的积累和思想意识的提高,景观构筑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引起设计师的重视。例如,在设计检查井盖时,设计是可以对井盖颜色进行合理地设计与搭配,以丰富多彩的图案进行修饰,这样既可以将井与周围的环境设计融为一体,又可以起到独特的视觉效果,使园林景观设计令人耳目一新。

2.软质景观艺术设计

2.1园林植物

植物造景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设计师将草本植物、藤木、灌木和乔木等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植物在色彩、线条和形体结构等方面的自然美,从而形成和谐美观的画面,给参观者以美的享受。为了保证植物造景达到预期的效果,设计师需要对植物的生长速度、种植区域地质、小范围的气候和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等综合考虑,使植物造景的形状、色彩、数量和成活率等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同时,设计师还需要在保证植物成活率的基础上,结合植物造景的艺术原理,形成疏密结合、层次分明和群落结构丰富的植物景观。

2.2水体

水体分为喷泉、溪涧与瀑布等形式的动水和湖与潭等形式的静水,其为园林景观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因此,设计师在水体设计中需要充分发挥水体特点,使现代园林景观动静结合,构成活泼生动的画卷。以喷泉设计为例,设计师可以将其设计为音乐喷泉,并辅以光影配合,增加喷泉的变换效果,从而让观者得到全方位的艺术享受。同时,设计师需要尽可能地借助自然水体,不露人工雕琢痕迹地将其嵌入园林景观中,这样既可以使观者仿佛身在大自然之中,又可以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第4篇:园林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园林设计 现代设计

引言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生活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促进了城市园林的发展。在进行现代化城市园林建设时,首先必须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园林进行科学、客观、合理的设计。现代构成在现代构成学科中作为造型美学法则,不止可以通过绘画以及雕塑来体现现代构成的装饰性,还可以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对园林的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为园林注入了现代化元素。在园林设计中能够充分的应用现代构成理论主要有两部分原因,一是从本质上说园林设计和现代构成都同属视觉艺术,都是对事物形式美进行表达,并且现代构成对事物形式美的表达和园林设计对事物形式美的表达要素能够相互对应。二是园林设计本身就属于现代构成学科的一部分,现代构成能够直接影响到园林设计。两种学科中,园林设计和现代构成的视觉心理进行研究时都是从“看”的角度出发,本文通过对园林设计以及现代构成的深入探析,对园林设计和现代构成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

一、园林设计是视觉艺术的一种

人类通过视觉感知世界,艺术的本质就是作为情感符号并通过形态语言来表达。一系列的视觉心理趋向的研究表明,如抽象、概括等手法为现代构成理论提供了心理学的前提。心理学家研究视觉艺术,揭示人们的感觉来源,并告诉大家什么样的符号因素可以带来什么样的感情变化,视觉艺术正是通过人类情感符号的表达来创造艺术世界的艺术,他们的语言是形态语言。园林设计可以纳人视觉设计的研究范畴,园林设计也是美与和谐的艺术,它们在这一点上是共通的,那么作为同样起源于视觉艺术的现代构成,它同时对园林设计具有意义。

2园林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部分

从现代设计的范畴可知,园林设计同建筑设计一样是属于现代设计范畴的。它不仅存在于当下的现代社会中,为人们服务,而且其创作手法与审美标准都符合时代气息。虽然园林同建筑一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但是时代又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和形式,在技术标准和理性的设计原则前提下,艺术性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园林设计毫无疑问是现代设计的一部分,有许多关于艺术认知和创作的理论能够通用并使用于园林设计中,但是作为实用性很强的艺术设计,它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园林设计的功能性和每个场地的独特性是其区别于许多其它种类设计的关键。

3园林设计与现代构成的视觉心理

园林设计的视觉心理与现代构成的视觉心理都是在研究“看”,这种“看”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选择性,是对所观察事物的一种概括和提炼,并且注入观者的经验和主观目的,是有目的的“看”,这种“看”的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二者兼具简单化、平衡性的特点。具体来说,“简单化”是指人对看到的事物有简单化的倾向,也就是说我们的认知系统对有规则的,简单的,完整的,以及平衡的事物有偏好,同时对于复杂的形体也喜欢把他分解成为简单的形体来理解,零碎的喜欢将他们联系整合起来观察。这种心理倾向,也是人们对艺术形态抽象化的心理基础;“平衡”是指力的均衡,在人们观看事物的时候,有一些结构尤其是在平面图形中他们在视觉心理上给我们传达了一种心理的“力”。在复杂的图形中,只有各种力达到平衡,画面才会变的稳定而完整。那么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借助于这些图形和结构关系来引导不同的心理感受,以表达设计意向。

4现代构成是园林设计的一种方法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最初的园林都是从模仿或改造大自然开始的,东方的秀美山川成为人们创造的精神源泉;而西方传统园林,最远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园林,在那里自然的风光并不可观,气候炎热,因而取而代之的是经过人工改造的第二自然,即使在早期的西方园林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矩形的场地以及水池,还有明显的中轴线,可以说早已有了简单的构成影子。虽说东方传统园林中多是以自然式的风景园林居多,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类构成的理论,但精辟的见解、闪光的思想并不缺乏。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东西方文化在不断的碰撞和交融,尤其是伴随工业时代的到来和现代设计的兴起,在包豪斯学院里完善成一体的现代构成业已成为众多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方法。现代构成教给人们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对设计的态度,那就是对于自然的提炼。许多的园林设计的经典案例本身就是一幅幅成功的构成作品。

5 现代构成的构成要素

现代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即点、线、面,这是我们研究形态学或者任何抽象理论的基础。与之对应的是设计之中的最基本元素点、线、面,这些看似简单的元素是从纷繁复杂的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但在这些简单的造型元素中,却蕴含着广泛而丰富的可以被众多的学科运用的潜质和内涵,比如在园林设计中“点”能够产生丰富的变化,其大小形状包括材质都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从平面上看“点”可以是一棵孤植树,也可以是一个园林中各种构筑物,也可能是人们观赏景致时的透景线穿过的地方;“线”本事有着连续性和动感,最直接的联想应该是园林中实际存在的各级道路、景墙、规则式种植的绿篱或者滨河区域的带状空间;“面”在现代构成中是承载物质的基底,可能是一大片的如茵绿地,也可能是一处面积适宜的铺装地面,给人们提供发生种种室外活动可能的场所。这些要素各自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当我们把一条路抽象的看作一条线的时候,线的粗细、两端的处理和弯曲程度等通过自身的特性就具有一种表现的张力,这种传达给人们的是直接的感受和使用上的便捷与否。园林设计作品要从造型和使用双方进行考虑,因而如何合理运用现代构成中的基本元素,达到收放自如、动静相宜,同时能够便于人们的使用,是需要设计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5篇:园林设计要素范文

1.线元素线元素也是构成学的重要元素之一,其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可以表现为具有线性特征的一个景观元素,也可以作为现代园林设计的一个线性元素。但是不同线元素,其特点也各不相同,例如,水平线可以给人一种静止且稳定的视觉感受;垂直线给人带来一种上升、庄严的视觉感受;粗线条则给人一种厚重、粗犷的视觉感受。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必须掌握不同线性元素的特征。在现代园林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其线性元素在方位、长度及粗细等方面均会产生变化,同时线性元素其实是由多个点元素构成的,其可以分为直线、曲线、斜线或者折线等形式。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时,既要掌握线性元素各个方面上的变化,同时要明确线性元素变化方向,才能保证线性元素的合理运用,为现代园林设计构图提供重要依据。园林设计中的线性元素可以运用多个点元素来组成,如各种花卉、植物;也可以通过具体景观来实现,如假山、雕塑等。

2.面元素面元素是由多个点元素经过排列组合形成的一个面,或者由多条线构成的一个立体空间。面元素与点元素、线元素相比,其能够牢牢抓住人的视觉焦点,并通过重叠或者平铺的方法,构成各种不同的园林景观形象,让人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视觉空间的存在。另外,从视觉空间角度来看,面元素是一个较为封闭的构成元素,主要是由于每个面都有一定的边界及限度,在形态变化上也仅局限于不规则与规则之分,但其可以通过改变面的形态,以形成各种不规则的面。

在现代园林具体规划和设计中,面元素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在园林植物规划布局上,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植物,组成不同形态的面。若构成面形态相同,其采用植物由于颜色上和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同样也能达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总之,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形态、颜色、种类不同的植物,使其在立体视觉空间里,形成不同视觉效果的面,不仅能够将园林景观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可以使园林景观趣味性更加浓厚。

二、构成学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运用

1.点、线、面构成形式的运用

在构成学中,点元素、线元素及面元素均是基本要素,其在现代园林设计运用时,必须将三个基本要素进行有效结合,才能保证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例如,在现代园林植物设计上,以松树作为设计主体,主要采用点元素和线元素进行设计。在点元素设计上,可以将松树作为一个单独园林景观,而在线元素设计上,可以将松树看做一条线,并与其具有的挺拔、坚毅个性融合在一起,能够给人积极向上的视觉感受。

虽然多个点元素或多条线能够组成面,但是从松树特征及个性上来看,并与面设计并不符合。而面元素主要应用在花草设计上,例如可以在特定视觉空间里,组成一个色彩艳丽的面,而草坪也可以组成一个单独的面。但是如果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单独使用面元素,就会显得整个景观面十分的单调,因此必须将点元素、线元素和面元素进行有效结合和搭配,才能突出园林景观的主题和特色。例如,在草坪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花卉、灌木等植物,并控制好种植密度,即不能过于空旷,也不能过于密集,才能营造一种协调的视觉效果。

2.平衡、对称构成形式的运用

平衡与对称构成形式,主要是将线作为整个设计视觉平面中的一个视觉轴,或者把点作为整个设计的核心,并以此展开整个设计,同时将点元素和线元素分布到设计空间内,并呈现出具有平衡或者对称特点的分布效果。虽然在园林设计图纸上能够达到绝对的平衡和对称的分布效果,但是在实际布局上却无法达到设计图纸上的要求,只能形成相对平衡或者对称的分布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园林具体规划设计上,受到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平衡、对称构成形式在现代园林设计上存在很大差异。例如,西方国家在园林设计上,讲究的是严谨的对称构成形式,其在贵族园林、皇家园林设计上应用较为广泛,而我国在园林设计上,讲究的是出奇制胜的构成形式,对平衡、对称构成形式要求并不严谨,这种不平衡、不对称的园林设计往往更能吸引大众的目光。平衡或者对称均是园林植物设计搭配的一种构成形式,但是其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相对较少,只能构成些形态优美的对称图形,且在近处景观规划设计上并不适用,容易导致园林景观太突兀,不能给人良好的视觉感受,在园林设计时需注意。

3.对比、调和构成形式的运用

对比与调和是两种不同的构成形式,对比形式主要是通过两个具有对立性特征的视觉元素,以形成个性鲜明的视觉空间,而调和形式则是将不同构成元素共同点突出,并营造出一种整齐有序基调和谐的视觉效果。通过对比形式可以突出各个元素的个性和特点,而通过调和形式可以突出各个元素的共性特征。对比形式和调和形式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在园林花卉设计上,通过对比构成形式,可以将颜色各不相同的花卉设计成风格不同的图案,并使图案上呈现出色彩鲜明的对比效果。又如,在园林植物设计上,通过调和构成形式,可以将色系不相同的植物组合在一个协调的园林景观中,并给人带来和谐、舒服的视觉感受。为了使不同景观在过渡上呈现较为平稳的状态,可以通过调和形式,选择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作为景观过渡带,以给人一种协调感,而在对比构成处理上,可以依据植物花期、颜色及高低等特点,通过鲜明、强烈的对比效果,来突出园林设计的主题。

例如,为了突显出园林工程文化内涵,可以采用、兰花、梅花、竹子等植物,并通过对比烘托的方式进行组合,这样既可以出现园林设计主题,也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又如,在园林设计中,将花期相对较长花卉与常绿植物进行合理搭配,能够将花卉艳丽的色彩凸显出来,给人强烈的视觉享受。总之,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对比或者调和构成形式进行搭配,能够形成风格独特的视觉效果,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三、结论

第6篇:园林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园林设计;教学方法;模型制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0-120-02

在教学过程中园林设计方案通常主要是通过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等图纸来表达设计意图,表现设计方案,收到一定效果。但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有很多缺陷,诸如,很多学生对于园林布局缺乏空间想象力,对地形、各景物的体量大小、比例及色彩等缺乏客观的认识,只能凭主观的想象和推测来进行景物布局,尤其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一味地让他们通过图纸来掌握园林设计的方法是不现实的。为此,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笔者尝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用模型来表达园林设计方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能够通过模型制作可以将自己的设计意图及想法很好的表达出来。

1 园林模型制作的方法及特点

1.1 材料的选择范围广 首先在教学中模型制作材料的选择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构园要素去搜集所需材料,如:模型基座可以是泡沫板、木板、塑料板等,也可以用沙盘做基座;园林建筑可以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废弃材料来制作,譬如用过的一次性筷子、雪糕棍,废弃的纸盒、饮料瓶等,也可以用竹子、树枝等植物材料制作;园林小品也可采用泡沫板、插花花泥、橡皮泥等材料来制作;园林植物可以用海绵、泡沫板及干的插花用的花泥来制作,也可直接在室外采集园林植物的枝条来表现。

1.2 制作方法简单易掌握 园林模型的制作方法很简单,我们生活中很多材料,通过按比例缩放的方法将各个构园要素组合在一起,将立体的园林空间表达出来,对学生来说比较感兴趣,也容易掌握。如我们在对居住区绿地设计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居住小区中心小游园设计就用模型制作的手段来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很显著。

首先让学生进行小游园的初步规划设计并确定方案,这是模型制作的前提。确定小游园布局形式,建筑风格、地形、园林小品、植物等的布置,将方案绘制在图纸上。

其次是基座的制作。用废弃的泡沫板来做基座(其上的园林建筑小品及园林植物都很容易固定),将设计方案描绘在泡沫板上。

第三是园林要素的制作及其固定方法。根据图纸比例尺寸依次制作各个构园要素并将其固定在基座上。水体根据描绘的范围及水体深度用切挖法完成,然后涂上颜料,地形用堆砌的方法来完成,根据地形设计要求,将水体切挖出来的泡沫堆砌用胶粘在一起而成。园林建筑小品的制作,根据设计意图,用自己身边的很多废弃材料通过改变材料一些特性然后组合设计,将建筑比例、色彩、材料等表达出来,如花架的制作,可用一次性筷子根据设计按比例截成小段固定绑扎完成,或结合其他如雪糕棍或牙签制作等也可用较匀称的树枝或者竹子截成小段通过绑扎完成。再如园椅可用硬纸盒或KT板制作,然后将建筑小品固定在基座上。树木、花卉、绿篱及草坪的制作,园林树木、花卉、绿地都可以用海绵、泡沫板及插花用的花泥来制作树冠部分,并根据树木颜色涂以颜料,用牙签或小木条制作树干,组合固定在基座上,也可以直接采集园林中叶片较小的树木的小侧枝条根据比例制作,其效果更为逼真。假山置石可以用泡沫板制作。

第四是草坪的制作。草坪可以直接在泡沫板上涂以绿色或者用揉碎的花泥均匀的洒落在泡沫板上,也可用苔藓铺在泡沫板上来表现草坪。

1.3 可直观表达设计方案 学生通过将各个构园要素模型组合在一起,以立体的园林空间组合来直观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呈现出来,利于分析其设计是否合理、构思是否新颖等。

2 模型制作的重要意义

2.1 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及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味让学生通过手工制图或计算机绘图来表达设计方案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而降低,对于专业的兴趣也日渐消减。通过模型表达设计方案对于学生来说是充满新鲜感的,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收集材料及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带着问题去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2.2 加强学生对园林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园林模型不但可以表现园林各组成要素单体的形象、色彩及质感,更能直观的表现出园林的空间布局、景观的群体形象及各景物之间的比例尺度。通过模型制作,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园林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如园林建筑小品设计时,首先通过模型可以将建筑小品的体量、结构、质感和色彩直观地展现出来。其次,建筑小品与其他构园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也能很好的体现出来,通过应用进而加深对园林设计理论的理解。

2.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模型制作可以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园林模型中各个构园要素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将其通过手工制作出来,然后按照设计构图将其固定在基座上,通过这一系列繁琐的工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

2.4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各个构园要素的制作中,材料的收集,模型的设计制作,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大胆创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其中学生在完成园林景墙设计与制作时,材料选择非常之广泛,如用泡沫板、竹子、花泥、硬纸板等来制作完成,景墙的设计艺术效果非常好,再与其他的构园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非常有文化气息和底蕴的园林景观。应用类似于手工课这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可以唤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5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在模型制作教学过程中最好分小组学习。要求各小组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模型的制作,如绘图技能好的可以完成基座上描图的任务,好动的可以让其根据设计方案收集制作各构园要素材料的任务,动手能力强的完成园林建筑小品制作的任务等等。这样可以营造一种工作氛围,使每个成员都有一种归属感,有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协作意识和工作效率,在这种团队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增进了同学之间友谊。同时通过团队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3 结语

模型制作是园林设计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最主要的是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了,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学改革的理念。

参考文献

[1]谢洋,朱文琰.模型制作辅助园林设计[J].建筑科学,2008(19):102.

[2]彭敏,刘卫星.现代园林教学开设园林模型设计制作课程的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01,2:32-33.

[3]王珊珊.园林设计中模型制作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6):319.

第7篇:园林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专业 课程

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研究性以及相当的实用性,。因此,随着行业的发展进步,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应随之调整与更新, 从而保证各个不同时代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满足时代的需要。对于园林专业的教学,当然也同样具有这些特点。现代风景园林的教学内容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也不断地在扩展。要实现教学内容如此规模的扩展,就必须按照园林专业的现代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设置课程。

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内容和要求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 此课程是以园林设计初步为基础,与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建筑等课程息息相关,同等重要的课程, 也是风景园林设计等后续课程的重要依据。本课程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布局,通过熟练的表现技法,将设计理念清楚表达在图纸上。不仅如此,学生可将该课程所学与其它植物类、建筑小品类专业课程结合,从而将设计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详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由理论及设计两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包括对园林中外史的简介,园林的美学特性、布局形式、植物建筑造景的特点,以及各类园林景观设计的程序;设计部分则是通过案例解析及实作练习,掌握地形、道路、山水、建筑、植物等园林要素的搭配。

由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设计类的学科课程,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表现能力和艺术审美情操。同时,要求对园林四大要素的特点、布局掌握扎实。这样,才能保证所设计的作品美观、实用。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中职教育的学生整体上来讲,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够规范。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中会容易放弃,不够坚持。再加上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不是太高、少有学生具有较好的手绘表现能力。从而在设计训练当中会失去耐心,头脑中缺乏所谓的“灵感”,造成所设计的作品空洞、表现不规范、美感差。

(二)课程时数不够,教学内容繁多

过去,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两学期、周学时为4学时以及一周实习的教学安排。教改以后,直接浓缩为一学期,减少一半。这就打破了理论和设计的比例。因为理论知识繁多,若删减过多,设计阶段难保设计质量;若不删减,设计训练的次数不够,也会影响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的训练。所以在课程安排上着时困难。

(三)外出实习机会不够多

鉴于园林专业对园林要素,尤其园林植物的要求,外出参观实习对于学生专业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尤其是对园林要素、园林布局的直观认识。随着课程时数的减少,首先就是外出教学时数的减少,从而造成学生对园林的认识仅仅限于书本和图片,不够全面。

三、教学改革的初探

(一)正确适当缩减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部分

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包括园林中外史简介、园林美学特性、园林布局、园林要素和各类绿地园林设计。其中,中外史简介作为园林鉴赏部分,对于学生对园林分类及特点的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课程时数足够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讲解一些中外名园。而园林美学特性作为纯理论部分可大幅度缩减。作为园林基础知识的园林布局和园林要素部分,是园林设计好坏的根本。所以这部分内容需要花较多的时数。

该课程的设计理论部分包括道路、厂区、居住区、学校、医院、公园、屋顶等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地的设计训练。整体来讲,每一类绿地的设计训练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例案掌握此类园林设计布局和要素的特点;第二阶段,进行设计实作练习;第三阶段,通过方案讲解,评奖,找出方案不足之处进而不断完善。因此,这部分需要占据更多的时数,需要尽可能多的时间去体会各类绿地的特点并且掌握。

(二)欣赏借鉴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案例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一门设计类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设计理论,绘图表现技能的基础上,更多地是要具有丰富多样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为了加强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将理论的讲解、设计作业的练习、园林设计案例的引入有序地交叉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专业学习能与社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通过自然与园林设计、社会生活与园林设计—游憩空间、视觉景观与园林设计、审美意境与园林设计这四个主题内容,分别融入介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1]。

(三)加强学生实作练习及实践性教学

首先是通过分组设计方案、演示方案、口述讲解设计理念等练习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个人设计理念的表达能力,丰富活跃学生的设计思想。其次,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实习。通过对一些优秀园林作品的参观及到施工现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植物配置的认识。对于植物的观赏特性和规格大小,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可以提高学生植物造景设计立面图、效果图以及种植施工图的绘制能力。

四、小结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设计类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将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灵活配置,将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景观要素合理搭配,做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是我们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努力,为之不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田雨.园林专业种植设计教学改革探讨?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 SciBull2009,15(11)

[2]刘华.现代园景设计创意祥解,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

[3]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郑曙旸.景观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第8篇:园林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现代艺术;园林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86

现代艺术的发展为城市园林设计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丰富了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使城市园林在艺术表达、景观序列呈现、园林风格方面都有所改善,园林景观越来越成为设计师表现自我、赏景者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1 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1.1 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空间是现代艺术中极为重要的关注点,也时城市园林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可以决定园林的成败。要想园林设计营造出较好的艺术效果,应该合理的选择园址,进行场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园林内外部空间布局,以期达到园林的完美构成,从而揭示人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

城市园林空间是具有多层级的,并且内容丰富的大型立体空间。其内容是由各种园林山水地形、建筑物、花草树木、道路等对空间进行限定,并通过起伏、层叠、交错、凹凸等方法来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这些对园林空间起到一定的分割作用,使之更具有错落感。

城市园林设计中空间构图要讲究艺术美原则,遵循形式美。整体到局部都要注意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尺度与比例,注重对环境的提炼,空间的巧妙变换及融合,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巧妙沟通,同时赋予环境一定的内涵。

1.2 现代艺术在园林小品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中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有情趣,选址恰当的精美建筑物,称为园林建筑小品。园林小品是城市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现代艺术为园林小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理论和艺术语言。园林小品通过园林设计师的表达,赋予园林小品深刻的艺术内涵。在它体现功能的同时也起到点缀空间的作用,群众通过欣赏和使用园林小品可以感受到作者要传达的意境。

1.3 现代艺术在植物绿化上的运用

现代艺术追求植物造型的表达,将植物与人的感情结合起来,从而引发共鸣。造型方式多种多样,典型的有将不同种类植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种植,体现植物景观的特色。由于植物独特的“可塑性”,使得植物景观表达略微容易一些。现代艺术崇尚亲近自然,所以现代的植物造景中,中规中矩的修剪手法已经大大减少了。现代植物造景的搭配在立面上讲究丰富的层次与配色,甚至将雕塑艺术融入到植物设计中,在植物平面上讲究构图美观,并将人们赋予植物的寓意应用于设计中。当然这两项都是在符合园林整体风格的前提下进行设计的。

1.4 现代绘画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绘画艺术是将客观的事物通过具体的高度的浓缩、变形,从而形成的图形艺术,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以及心理上的共鸣。这与园林设计中要求的艺术性是一样的。而且由于现代绘画自身的线条以及色彩很容易被转化为设计平面图中的一些要素,因此现代绘画艺术一直影响着园林设计的发展。

1.5 现代雕塑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雕塑艺术与城市园林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往往能够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雕塑通过其独有的空间语言、不同质感的材料以及风格迥异的结构构造,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全新的感受,使群众耳目一新,在城市园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那么如何在将现代艺术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在西方园林设计的理念以及方法同时,融合中国特色文化内涵,营造出既符合“国际观念”又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园林呢,时代的发展要求园林设计师不再是简单的造园家,而是带有艺术审美的设计师。解决设计师对于艺术与现实结合的脱节状态。通过加强培养对园林设计师的艺术修养,使得设计师有一定的审美观;加强对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使得设计师有自己的思想;加强培养现代设计师的创新能力,为现代设计注入活力。在设计方面一定要结合基址实际情况来进行城市园林设计,切忌盲目设计,纸上谈兵,在设计风格的考虑上考虑大环境以及周围使用群众的感受,让设计为群众服务。在设计元素的运用上体现中国文化特色,但在处理手法上可以借鉴西方园林设计的手法。

3 结论

现代艺术从方方面面影响了园林设计的发展,尤其是在艺术观念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其他一些艺术和学科进行交流,形成新的支流,日益的丰富和壮大自身。

参考文献

第9篇:园林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色彩景观;植物设计;应用

在传统园林设计当中,包括了植物、建筑、小品、山石、水体等多种要素,而植物造景对其它要素具有明显的衬托作用,首先便是色彩的衬托,因此在植物设计当中色彩景观无疑是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利用植物色彩的不同组合,使得园林景观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一.园林植物自身色彩景观的特点

1、植物自身的色彩景观。

植物色彩景观要素主要包括叶、花、果、枝干等。叶是植物的主要色彩景观,基本叶色为绿色,由于受树种及受光度的影响,呈现出浅绿、深绿、黄绿、亮绿、蓝绿、墨绿等差异,且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观花为主植物中,花色是主要的观赏要素,分为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等花系,其中白、黄、红为三大主色。果实的色彩景观如花卉一样丰富多彩,尤以红、黄、橙色观赏价值最佳,其色彩景观效果多为点状,起点缀作用,少数可以形成块状,色彩饱和度较高,明度较低。植物的枝、干、皮的色彩景观也是不容忽视的园林美化要素,尤其是深秋叶落后,枝干的颜色更为醒目,如红瑞木、白桦等。枝干色彩景观具有色彩景观持久,色彩景观稳定,成线状,群体效果好等特点。此外,植物其他器官的色彩景观也非常丰富,例如插花当中经常用到的银芽柳,其银白色的芽,都是特殊的色彩景观效果。

2、植物色彩景观表现园林季相。

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色彩可以引起流动的色彩景观旋律,表现独特的季相美,展现园林艺术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空间。早春枝翠叶绿、百花争艳,仲夏叶绿浓荫,深秋丹枫秋菊硕果,寒冬苍松红梅,展现的是一幅幅色彩景观绚丽多变的四季图,给园林中的建筑赋予了生机。在植物设计中,应考虑到季节的变化和特征,掌握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物候变化及观赏特性,组织好植物的时序景观,组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风景构图,以突出绿地中植物的景观特色,使园林设计更加生动。

二、园林设计中植物各系列色彩景观的应用

1、冷色系植物的应用。

冷色系主要是指蓝、绿及其邻近色,由于冷色调可见度较低,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很远的感觉,因此在园林设计上常被用在空间较小的边缘设计上,一般会选择冷色或者偏向冷色的植物,这样能够适当的增加空间感。而在面积上冷色却会带给人以收缩感,同等面积的色块,在视觉上冷色要小于暖色的面积,因此在设计中应使冷色面积略微大于暖色面积,才能产生一种平衡和协调感。实际上在园林设计中,常将冷色系与白色及适量的暖色搭配,可以产生一种明朗欢快的感觉,如在一些城市的广场设计上,一般将一些冷色系与白色和暖色植物或花卉摆在一起,会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感。但是单纯的冷色系一般会给人感觉非常肃穆和宁静,常被用于一些大型陵园的设计上,利用纵深通道结合两侧深绿色的松柏类植物,令人肃然起敬。此外,在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高,园林设计上可以多使用些冷色调的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带给人们一种凉爽的感觉。

2、暖色系植物的应用。

暖色系主要指让人看了有温暖感的颜色,如黄、红、橙色以及与这三种颜色相近的邻近色,波长相对较长,给人的感觉比较跳跃,是园林设计当中常用的色彩景观。暖色调总体上会带给人一种热烈、欢乐的感觉,在园林设计上多用于主入口或者核心场所以及一些庆典场面的设计,通过设计能够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身心愉悦的感觉。如天安门广场为纪念国庆65周年布置的“祝福祖国”花篮,一圈以红色搭配黄色的花卉造型图案,颜色鲜艳夺目,营造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在北方地区的园林设计当中,暖色系也是最重要的设计因素,北方地区的寒冷季节较长,暖色系能够有效缓解冬季人们的寒冷感觉。但是暖色调不能使用在公路两旁的风景绿化带的设计上,因为红、黄、橙这3种颜色的可见度较高,会分散司机的注意力,导致交通事故增加。

3、植物对比色的应用 。

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受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本文的对比色主要是指补色的对比,因为一般来说补色相较于色相等方面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用比较强烈的对比产生比较引人注目的效果,使营造出来的景观让人感觉更加醒目。对比色在园林设计上的应用也比较多,一般有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对比色组合,在花卉组合中最为常见,如黄色万寿菊与紫色矮牵牛的组合,多用于广场及重大节日场面,能够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效果。而人们所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也是对比色设计的一种具体体现,在大面积的绿色空间设计上可以在绿树群当中,点缀一些红色植物品种,如红叶李、红叶碧桃等,形成醒目明快且对比强烈的景观设计效果。此外,在补色的对比上还有明度和纯度对比的运用,以及不同面积的对比运用,合理运用对比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植物是造园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活力的要素,在景观设计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人们对色彩的需求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因此在植物设计当中,应充分考虑色彩学的基本原理,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在增添季节特色的同时,通过不同色彩的巧妙运用,达到组织空间和丰富空间的作用,同时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满足人们的内心需要。

参考文献:

[1]刘丹.探析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