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医院建筑设计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建筑设计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建筑设计要点

第1篇:医院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健词】医疗建筑 电气设计 要点 探讨

中图分类号:TM421文献标识码: A

1.医院的分级

医疗按建筑分为二类:一是医院建筑、二是医疗机构。医院建筑按等级分为三级: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医疗场所电气防护的要求分为三类:0类、1类、2类。

2.变配电系统

2.1负荷分级

医院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按《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2-2013 4.2.1及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要求。该规范按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对生命安全、人身安全、经济损失这一根本问题进行划分,同国际IEC将恢复供电时间作为供电要求相一致。该规定二、三级医院的急诊抢救室、血液病房的净化室、产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室、血液透析室、手术室、术前准备室、术后复苏室、麻醉室、心血管造影检查室、大型生化仪器、重症呼吸道感染区的通风系统按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供电。二、三级医院除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外的其他用电设备、急诊诊室、急诊观察室及处置室、婴儿室、内镜检查室、影像科、放射治疗室、核医学的设备及照明用电、高压氧仓、血库、培养箱、恒温室、病理科的取材室、制片室、镜检室的用电设备、计算机网络、门诊部、医技部及住院部30%的走道照明、配电室照明用电为一级负荷。电子显微镜、影像科诊断用电设备、肢体伤残康复病房照明用电、中心供室、空气净化机组、贵重药品冷库、太平库、客梯、生活水泵、采暖锅炉及换热站、一级医院的急诊室等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其它为三级负荷。

2.2配电系统

二、三级医院有一级负荷别重要级负荷,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应采用双路电源供电方式,并应设置应急柴油发电机,为保证一级负荷特别重要级负荷的供电时间小于0.5S应集中或分散设置UPS、EPS装置。高压供电方式可根据当地供电部门要求采用一用一备(一常用一常备)或是两路同时工作互为备用的方式。根据医院一般治疗过程及疏散所需时间为3h~24h柴油发电机的应急时间,三级医院应大于24小时,二级医院宜大于12小时,二级以下的医院宜大于3小时。变压器应根据负荷性质、供电要求,对季节性负荷、及医疗设备宜设置专用变压器。变电器低压侧采取单母线分段,电气加机械联锁,平时分列运行, 当一路电源失电时,另一路电源应带全部的一、二级以上负荷。

2.3负荷估算

根据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部分中指出医院的用电负荷指标:40~70W/m2,可根据该用电指估算医院的总用电量。影响用电负荷主要因素有照明、空调、水泵、电梯、医疗设备的配置等。只有熟悉医疗装备的配置、医疗设备的电气容量和合理选择计算系数,才能满足具体场所的用电负荷要求。医院的规模标准、医疗设备配置不同,能源(如空调能源)不同,电负荷相差较大。建议综合用电负荷指标:

无中央空调时40~60 W/M2有中央空调时:电制冷方式70~90 W/M2直燃机或溴化锂方式50~70 W/M2。如:某市第一人民医院总建筑面积为10.9万M2电制冷,变压器总安装容量为9610kVA,用电指标为88VA/M2;某市心脑血管医院建筑面积12.634万M2电制冷, 变压器总安装容量为10200KVA 负荷密度为80.7VAM2。

3、低压配电

3.1医院用电负荷一般分为照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通风空调动力、消防动力、医疗动力,各配电箱分设普通照明配电箱、应急照明配电箱、普通动力配电箱、应急动力配电箱。

3.2大容量及重要的用电设备如MRI磁共振、CT、DSA、电子直线加速器、ECT的设备及空调电源,X光机、数字造影、冷水机组、电梯、水泵、消防风机、烧伤病房、血透中心等科室的配电采用放射式供电。一级及以上负荷均为双电源未端切换。

3.2三级负荷采用树干式供电,先楼层总箱再到各分配电箱。

3.3为了便于各科室独立核算,低压主进线、所有出线以及放射科、核医学、功能检查、检验科、体检中心、儿科、影像中心、中心实验区、药房、功能检查等均设置带有功、无功、电流、电压显示具有远传功能的多功能数显表。

4.照明系统

医院照明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医疗设备照明有其特殊之处,合理的选择灯具及安装方式能有效的为医疗服务、满足医疗技术要求、创造合谐的就医环境。

4.1急诊部、手术部、护理病区、诊疗区诊室、口腔科诊室及治疗室应采用反光灯具, 避免患者仰躺面向顶棚灯具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4.2公共区域灯具应选用暖色,与墙面材料的色调相协调,营造出一个舒缓的有利于就医的医疗环境。

4.3诊疗室灯具为了保证医护人员的正常诊疗工作,对患者的体征做出正确的判断,灯具的显色指数选80以上,照度不低于300lx。

4.4耳科的测听室,为了避免灯具发出噪音,影响测听的效果可采用白炽灯。

4.5 眼科的暗室为了避免灯熄灯后有残余光存在影响测试可采用白炽灯。

4.6牙椅上的局部照明灯具采用专用的半弧面灯具避免出现眩光,而病患口腔内的照明可利用牙椅上的局部照明灯具实现,防止眩光及在口腔内出现阴影。

4.7 手术室内照明,采用普通照明与局部照明结合的方式,普通照明与无影灯分回路设置,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4.8病房内照明采用普通照明与病床床头多功能医护面板(设备带)设置局部照明相结合的方式。病床床头多功能医护面板上设置的局部照明灯具应一床一灯,且单独设置控制开关,供医护人员检查或患者使用。护理单元走道内设置夜间照明,采用开启走道内的部分灯具的方式实现。病房套内卫生间侧墙距地0.3m设置夜间照明,防止夜间对卧床病人产生影响。

4.9候诊室、传染病院的诊室和厕所、呼吸器科、血库、穿刺、妇科冲洗、病房、洗消间、处置室、消毒供应、太平间、垃圾处理站、等场所应设置紫外线杀菌灯。手术室、ICU、CCU 、等有净化要求的房间不再设置。紫外线杀菌灯安装功率密度按照1~3W/m2取值,紫外线杀菌灯开关应设置应有明显的区别标志,距地1.5m处安装,与普通开关1.3m上下错开,避免误操作。

4.10洗衣房、开水间、卫浴室、消毒室、病理解剖室、冷冻机房、水泵房及其他潮湿场所采用防潮型荧光灯具。车库照明为了达到较好的照度及节约能源采用LED线槽灯。

4.11门诊部、诊室、病房门厅、走道、楼梯、公共场场所的照明开关,设在值班室、侯诊服务台等处集中控制,并接合使用情况分组分区控制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时对公共区域的灯具根据需要分回路设计,以利于工作模式的切换以及节能的实施。

5、线路选型

医院人群特殊,因此医院建筑应高度重视医院的防火安全,火灾有毒气体对人的生命产生的威胁。二、三级医院,消防负荷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耐火WDZBN铜芯电线、电缆,其它负荷干线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缆WDZB铜芯电线、电缆。线缆除MRI、CT有非铁磁要求外,其它均采用钢管作为保护,线路暗敷时,其不燃烧体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穿导管的绝缘电线,其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的40%,电缆桥架的填充率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6、接地及安全

6.1医院电气安全是医院电气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医院接地安全涉及人身安全、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医疗建筑保护性接地及功能性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极。按规范要求医疗场所严禁采用TN-C系统接地系统,目前均采用TN-S系统及局部IT系统。

6.2为降低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气装置外露部分的接触电压,降低或消除从建筑物外部窜入电气装置外露部分上的危险电压,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等电位是电击防护的一个重要手段。医院除设置总等电位联接联结外,在1类、2类医疗场所的患者区域内治疗室、手术室、DSA、CCU、ICU带浴盆或淋浴的卫生间、水泵房、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电梯机房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凡电气设备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穿线金属管、金属接线盒、桥架、支架等应做好电气连接并接地 。插座的PE端子及所有灯具的金属底座均应与专用的PE导线相连接,不间断电源输出端的中性线(N线)与接地装置做好重复接地。变压器中性在变电所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

6.3雷电对敏感电子设备的影响,通过设置SPD加以保护,除高压装置设避雷器外,在变电所低压受电屏上装设 I 级试验电涌保护器。在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电脑房和向电脑供电的配电箱内装设 II 级试验电涌保护器。建筑物顶上的电梯机房配电箱及广告照明和彩灯配电箱及其他用电配电箱内装设 II 级试验电涌保护器。

6.4为了保证人身安全,2类医疗场所除手术台驱动机构,X射线设备,额定容量超过5KVA的设备,非生命支持系统的电气设备外,用于维持生命,外科手术,重症患者的实时监控和其他位于患者区域的医疗电气设备及系统的回路,均应采用医疗场所局部IT系统供电。局部IT系统隔离变压器的一次侧与二次侧应设置短路保护,不应设置动作于切断电源的过负荷保护,二次侧开关为二极。2类医疗场所的同一患者区域医疗场所局部IT系统的插座箱,插座组,应至少由专用的两回路供电,每回路应设置独立的短路保护,且宜设置独立的过负荷报警。医疗场所局部IT系统插座应有固定的明显标志。

7、设计配合

设计前期因资料不齐、相关专业设计单位尚未介入及后期专业设计单位的进场,设备的订购、院方各部门科室的要求不同,以及实施工程中各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都将引起大量的设计变更,因此配合业主做好设计服务工作对完善设计、提高工程质量有重要作用。

7.对装饰、智能化、手术室、ICU、 CCU、 NICU、 检验科、病理科、解剖室、中心供应室、物流系统等专业设计单位提出专业要求并配合专业设计单位更改完善设计。

7.2配合院方对主要的设备招标参数提出指导性意见。

7.3对已订购的直线加速器、高压氧仓、磁共振MRI、CT 、DSA、造影光机等医疗设备、同厂家充分沟通,并结合装饰要求进行设计。

7.4对已定购的制冷主机、电梯、通风空调风机、电动阀、水泵、风机盘管的相关参数、容量、控制方式、接口进行复核配合调整设计并出具相应的基础图。

7.5对综合天花图的风口、喷头、烟感、温感、广播、照明、信号敷盖等设备终端精确定位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及时确认。

7.6对管线综合图、深化的图纸及其他各方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及时确认

总结:

医院电气设计前期应与医院充分的沟通、对医院的要求充分的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对后期的不完善及时调整。好的医院设计是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是由多单位通力合作、持续跟进、完善的过程。医院电气设应面向使用功能以人为本、认真负责的态度,施工、监理及有关部门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综合归纳各方意见, 切实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功能与效果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JGJ312-2013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2篇:医院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文章根据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09中对医院的中心供应室防返溢式地漏使用的强制性要求,分析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地漏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常见地漏材料及防返溢原理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防返溢式地漏的设计、施工要点。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地漏 施工要点

医院中心供应室(Central Supply Service Department),又称消毒供应中心(以下简称CSSD),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CSSD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微粒的危害和病理标本的准确性等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CSSD被比作“医院的心脏”,可见其重要性。

CSSD使用大量清水清洗诊疗器械、器具、物品和工作区地面,产生的大量污水通过地漏排放。在排放过程中,污水极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及微生物气溶胶,如果排水管中压力过大,会使有毒有害气体及微生物气溶胶通过地漏返溢回工作区,将会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危及患者与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 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中7.2.4.4条明确规定,工作区域的地漏应采用防返溢式,且规定为强制性要求。而从目前医院污物清洗区、卫生间、洁具间等环境区域的地漏实际使用情况看,大多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仍普遍使用普通地漏,其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违反相关标准规范

设计人员缺乏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及其特殊性的全面了解,大多按照普通地漏设计,违反了相关规定。因此,CSSD的设计与施工应选择具有经验的专业团队。

2.缺乏主观防护意识

地漏在医院建设乃至CSSD中微不足道,容易被忽略,未引起广泛重视。CSSD工作人员对一般地漏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在设计沟通过程中未明确提出使用防返溢式地漏的设计要求,给施工单位以可乘之机。

二、各类型地漏的比较

(一)地漏使用材料的对比

地漏上部与混凝土相接,下部连接下水道,更换麻烦,且密封性要求高,因此材质的选择非常重要。目前,市场上按材质来分类,主要有铸铁、PVC、锌合金、陶瓷、铸铝、铸铜、不锈钢与PVC相结合、不锈钢、黄铜、铜合金等不同材质。不同材料地漏的比较见表1。

(二)性能对比

构造决定防返溢效果,排水畅快是地漏的第一功能,但防返溢是关键。现在市场上的地漏基本都具有防返溢功能,但根据返溢原理,设计方式的不同导致其效果也不尽相同。不同构造方式地漏防返溢效果比较见表2。

三、防返溢式地漏的设计、安装要点

地漏的设计、安装比较复杂,必须交由专业人员来完成。设计、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排水设计首先要考虑好与水有关的所有设备(洗眼器、自动清洗机、一体化清洗工作站、高压水枪等)的位置、安装方式;

第二,安装地漏时修整排水预留孔,使其与买回的地漏完全吻合,可防止污物的进入;

第三,多通道地漏的进水口不宜过多;

第四,施工完毕后,务必让专业人员将地漏四周的缝隙用玻璃胶或其他粘合剂封严,以保证臭气无法散发出来。

四、结束语

CSSD是医院正常安全运转的关键,防返溢式地漏的选用与安装是安全管理的一个细小环节,负责人应予重视,在规划设计、设备选型、招投标、施工监督与竣工验收等环节中积极参与。消毒供应中心的地漏选用,建议选择自动密封型或直通式防返溢式地漏,设计与施工应选择有资质和经验的专业团队。

参考文献

[1]钟秀玲,郭燕红.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2]任伍爱.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建筑设计[J].中国感染控制,2006(3)

[3]钟家福,朱厚宏.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建筑及流程设计[J].现代预防医学, 2007(12)

[4]刘欣.综合医院中心供应室(CSSD)的建筑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07(5)

[5]王文菊.医院中心(消毒)供应室的建筑设计[J].大众科技,2005(11)

第3篇:医院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规划设计;要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不断加深,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强建筑规划设计是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现代建筑设计应该要满足现代化的特征,结合科学技术进行建筑设计。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变革带来很大的影响,也促使建筑设计开始变革。当前很多建筑设计更倾向于生态设计、柔性设计,加强现代建筑设计应该要对传统的设计理念进行改革,促进建筑设计符合现代社会的特征。

一、建筑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

由于城市建设的进程不断加深,每一座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等各不相同,因此每座城市建设都应该要有区别于其他城市建设的特征所在,总的说来,建筑风格是反映城市风格的重要因素,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要注重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筑规划设计要注重生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城市空间本是有限的,但商业性开发总是超越这个限度,为了追求利益,很多时候破坏了城市和谐的生态环境,废气、污水、噪声污染等都会造成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城市生态系统集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多个要素,包括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结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应该要具备一定的生态意识。现代建筑进行生态规划设计,要注重三个方面:第一是整体性,提高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效益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要强调整体效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的保护。第二是循环再生,在建筑设计以及建设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争取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第三是区域差异,即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特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社会经济能力等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保护生态环境。

(二)建筑规划设计应该要保持民族性和独特性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无论是历史、风景还是人文,城市之间的区别与差异往往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民族和时代的语言常常可以通过建筑表现出来,城市的建筑物凝固了浓厚的时代精神,整体上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因此,一座城市的建筑有个性和时代特征,能更好的被世人接受,同时能使这座城市更有活力。因此,无论处于何种时期,一座城市的建筑都应该与时代相符,体现国家的、民族的人文精神,才能提升城市的内涵。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生态设计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对能源的消耗逐渐增大,能源危机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建筑行业中加强生态理念的运用是该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首先应该要加强低能耗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低能耗成为未来建筑规划设计的一个方向,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不消耗煤、油、电等能源,而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建筑设计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比如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排放出来的热空气、废热水等进行回收,将其中的热量集中起来用于建筑施工,就是一种很好的能源循环模式。为了加强低能耗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需要引进许多新技术和新材料,比如新型保温材料、太阳能利用技术、新型采暖空调设备、微型燃气轮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进行节能设计,可以实现建筑的节能以及舒适的双重目的。加强生态建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加强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节能理念的运用。随着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少,人们将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注意力逐渐转到地下,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要本着节约土地的原则,充分利用地下土地资源,比如当前建筑设计过程中建成的地下商场、地下交通、地下步行街、地下车库等,都是建筑设计过程中节能理念运用的实例。

(二)加强柔性设计

柔性设计是当前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柔性设计指的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对建筑物的各种属性进行改变,以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市场的变化性对建筑设计的产品的灵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产品设计的观念和方法都有一定的影响,是的建筑设计从传统的刚性设计转变成为柔性设计模式。柔性建筑产品的灵活性更强,对于各种不确定的使用功能的变化,其适应能力更强。建筑物是一种使用年限较长的产品,但是时代是瞬息万变的,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柔性系统的建立,帮助建筑物提升对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的变化的适应力,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柔性设计理念的运用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对建筑空间进行有效的划分,使得建筑物的不同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对建筑物容量的负荷、交通运输能力等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改变,可以提高建筑产品的灵活性。由于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求建筑产品具备改造和升级的能力。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建筑空间划分成为不同的区域,如服务区域以及被服务区域,在服务区域中可以对各种设备、交通系统的布置进行控制和管理,而在被服务区域则可以加强对各种空间的柔性使用功能的发挥,并且使得建筑产品本身的可塑性更高,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外界的需要进行设计的变更。

(三)加强建筑设计与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

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也逐渐实现了与科学技术的有效结合。比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加强虚拟建造技术的应用,加强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CAD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建筑设计,将各种规划反映在图纸上,然后对图纸反映出来的建筑效果进行讨论,同时针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改革,以提高建筑设计的实效性,以防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重新设计的问题出现。当前市场上的各种产品的技术综合性越来越高,进行建筑产品设计时,不仅要进行绘图,还要进行概念设计。建筑设计的产品是一种大规模的产品,不同专业对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部设计,然后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建筑产品,在组合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部分进行虚拟设计,以增加各部分设计在契合时的协调性。加强建筑设计过程中与各种先进技术的结合,可以增强设计师对建筑物的设计操控能力。

(四)实现建筑设计的数字智能化发展

在数字化的今天,现代化城市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建筑群。在未来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建筑设计的智能化发展,将住宅、医院、学校、银行、购物中心等所有建筑通过信息网络串接起来,成为智能化建筑群,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当前建筑设计过程中,指纹门禁控制、可视对讲、远程抄表计费等系统的运用,都是建筑设计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重要体现。

结语

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对于建筑产品的实用性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建筑的生态性以及独特性的发挥,实现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柔性理念、智能化理念等多种现代化理念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徐义.浅谈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

[2] 陈志庆.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向[J].门窗,2013(08)

[3] 郭翔宇.论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0)

[4] 李泽健.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J].城市建筑,2013(10)

第4篇:医院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 医疗建筑 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066-01

1 当今我国医疗的现状

当今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医院建设期,国家每年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达人民币二百多亿元,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千人口床位数3.31张,每千人口执业医师1.75人,注册护士1.39人。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

2 当今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

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在新建的房屋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有近400亿平方米,有95%以上能源利用率仅为33%,在我国建筑总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约30%,其中用于生产建材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2.48%。在建筑能耗中,围护结构材料保温性能不高、保温技术较低,传热耗能达73%~77%。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材工业发展十分迅速,环境破坏极其严重,每年都丧失大量的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土地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我国政府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这一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得比较缓慢

3 医疗建筑与绿色建筑之间的关系及意义

美国的绿色医院设计标准(GGHC),里面说道医院的安全性能比医院的绿色节能更重要,也就是说一个衡量一个医院是否是绿色医院不单单从节能这单一方面看还有他的安全性。这个标准里规定医院设计应先通过建筑设计一些合理的流线组织,控制院内的交叉感染,提升空气的质量。有的建筑师认为现代医院的空气质量可以通过机械设备控制调节已达到洁净的目的,但他们忽略了大量的使用空调设备不单提高医院的建设成本,还大大增加了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医院耗能是非常大的,它的耗能并不比亚于五星级酒店少多少,所以它对节能需求是很明显的。在我们的设计里面怎么去合理设定一些功能分区,然后根据不同功能分区的工况条件来划分不同的机电设备系统,设定不同的设计标准和设计参数。

4 绿色医疗建筑的设计要点

4.1 绿色医疗建筑节约用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医院规划的设计中节约用地不单单在紧凑的建筑布置上体现,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医院的扩张发展有他的可持续性。根据以往的经验,在设计前期阶段设计方和医院管理方讨论的医院的发展方向,就要明确院方的发展需求。如果只是简单的规模扩张,那就只需要在总体布局上为各个功能分区的扩建留有合适的空间,因为医疗的很多模块都具有相对的规律性。但如果想按医院的特色科室建立若干个具有特色的医学中心,这就需要为它量身定做。因为这些科室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这个设计是需要特别设计。只有把医院的发展路线确定下来之后,我们设计方才可以考虑如何去满足这样的需要

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从建筑设计的角度一般会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医院总量的增长。我们通常会和甲方先做个深入的沟通,弄清楚他们的发展思路,医院的发展与其他建筑类型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它要各功能同步增长,住院扩大了,医院内其他部门也随之扩大。所以在做总体规划时,不是只采取留块大空地这一方法来满足发展的需求。除非在建一个完全独立的新医院,否则这块地是没法用的。第二就是如何面对医院未来科室发展的调整,这种调整通常会伴随着医疗手段和医疗设备变化而变化,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空间上留有一定的弹性。作为建筑师,再设计一些超大规模医院的时候,我们也会为它未来的功能转换去准备。

4.2 绿色医疗建筑节约能源与设备系统选择之间的关系

医院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要求能源的供应必须具备高保障性和高品质,空调系统在设计时为保证医院各个部门的正常使用,通常运行时间长,新风量和负荷比较分散,空调系统管道较长,造成系统的水、空气驱动能耗较大。有调查资料表明医院通风系统相关的能耗占医院总能耗的67%,而空调通风的风机能耗和混合再热能耗占全年能耗的1/3。正因如此空调系统的选择对节能建筑节约能源的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3 绿色医疗建筑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

随着节能环保建筑技术的发展在建筑材料方面发展出大量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材是指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的定义围绕原料采用、产品制造、使用和废弃物处理4个环节,并实现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两大目标,达到“健康、环保、安全及质量优良”4个目的。

4.4 绿色医疗建筑的室内环境和运营管

医疗保健系统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源自人口的老年龄化、患病率的升高以及人们对医疗保健更高的期待。而医护人员年龄偏大、当前和未来的劳动力短缺、员工的不满情绪以及流动人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诊断和成像技术正在改变病人的护理方式。上述所有难题中,病人的安全问题最为重要。

医院通过不断调整运营模式来应对自身和外部的挑战。在此过程中物理环境设计可以战胜困难,也可以导致失败。失败的设计可能会昂贵的设施装修费用,设施过早报废或者使用频率过高,医疗护理计划的失败之处在于它限制了设备的使用。此外,各种设施的物理设计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从效率、员工福利和设施周期角度看,建成环境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应对设备使用周期中不同单位的运作模式。

当前的金融环境和经济背景下,灵活性将决定医疗机构财务计划是否可行,未来医疗中心会着重削减运营成本,人们也将更加关注医院保健服务的质量并减少废弃物排放。坚持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医疗费用。由于物理设计可以阻碍或推进效率,确保医疗设施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各种变化(如提高效能、减少浪费等)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有证据表明物理环境会影响医院的灵活运行,这种影响是中性的,如果环境缺乏灵活性就会对护理模式产生不良影响。

第5篇:医院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病房大楼功能复杂,智能化设计涉及到建筑学、护理学、卫生学、临床医学工程学,加之医学发展快,同各种现代的高新技术相互渗透和结合,都影响病房大楼的功能布局的设计。病房大楼的设计是需要多学科进行联合和综合。

1.医院智能化特点分析及建设目标

1.1医院智能化系统特点分析

病房楼不同于宾馆,不同于办公楼。它的服务宗旨不是以经济效益的高低来衡量的,是“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医疗服务,它是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应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衡量工作的业绩。由于服务宗旨的特殊性,造成在运行管理中有如下特点:

人员密集,人流量大。病员、医护人员、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生活服务人员、探视人员,都在病房大楼内。特别是探视人员,数量大,一般是就诊病人的l~2倍,危重病人则更多,而且时间又集中。同时,探视人员在楼内的出入,病员的就诊和生活处理,医护人员在执行医护工作时上、下班的人员交替,这必然造成人员的流动量大。设备密集,物流量大,病房楼设备的品种和数量多,如给排水、供配电、通风空调、火警消防、电梯电话等。是同病房建筑同步设计、安装的医疗设备。如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压缩空气、麻醉气体的供应及回收、中心对讲、中心监视、示范教学以及层流病房、洁净手术部、医疗信息处理网络等系统。这些设备是病房楼专用的,普通楼字是不具备的。病房医疗设备。如监护设备、急救设备、小型治疗设备和检查设备。病房设备品种多,数量大,维修保养和更新换代,这是造成物流量大的原因之一。一座综合性的现代医院,病房内使用的消耗品十分庞大,有46类1943种之多,这就必然造成物流量大。

1.2医院智能化建设目标

病房楼的设计必须依据病房楼的使用特点,如前所述,它使用的最基本的特点是:“―个中心,三个密集”。即以病人为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密集。这就决定了病房楼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医疗现代化、建筑智能化、病房家庭化,环境园林化。

2.医院建筑智能化建设内容规划

数字化医院是由医院建筑智能化、医院信息系统、数字化医疗设备有机结合而成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医院运营体系。医院信息化应用与建筑智能化的逐步融合必将成为医院尤其是大中型医院业务发展前进的有效驱动力。

2.1医院信息管理系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医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需要,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澈益的需要。目前版本虽然各不相同,但系统内部的框架是相类似的,贯穿两条信息线:病人信息线和费用信息线,以此为框架来构造和集或整个系统。

2.2医院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

根据医院的特点,医院病房楼的设备分为两大类,即普通楼宇设备和建筑医疗设备。对这两类设备建立控制和监视系统,以保证设备可靠运行和降低能耗。系统的配置应符合通用性强,维修管理方便,每台设备投入运行后,都能保证连续开通,都具有“手动”和“自动”功能,实行分散控制和集中监视原则。既要防止系统、设备之间相互分割而成为“孤岛”,又要防止片面追求先进性而造成集成度的冗余,设备相互之间过于依赖而缺乏机制处置的灵活性,而且也大于工程的资金投入。病房楼内普通楼字设备的智能管理,其原理和方法同于一般民用建筑设计,只是控制参数的设定要满足病房楼的需要。

病房楼内建筑医疗设备的智能管理,尚缺乏成熟的经验,一些问题尚在探讨之中。检测和控制的相关产品,国内外均不完备。加之医学事业快速发展,不断融合各类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因此建筑医疗设备的种类增加也决,这无疑也增加了智能管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难度,个人建议根据个案医院的自身设备特点和医学使用的要求,建立监控模型和模式。

3.医院智能化设计重点

3.1综合布线系统是设计重点之一

原因是综合布线系统是所有其他系统的承载平台,因此在规划建设这套系统时应采取睫重的态度,因为一旦线缆埋入墙壁,想要重来代价巨大。

3.2高速稳定的网络平台是设计重点

大型综合性医院信息网络平台特点分析对于大型综合性医院,网络投资大、涉及面广,网络方案的没计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将医院信息网络传输平台的特点总结如下:信息量大:大型综合医院部门多,病人多,而每个病人的医疗记录是不断增长的,每个病人记录须长期保存。医疗信息复杂:医院信息系统要求处理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大量多媒体信息。信息高度共享:医生对某种药品的用法与用量、使用禁忌、某一种特殊病例的文献描述与结论等医学知识和病人医疗记录的需求可能随时发生在他所进行的全部医疗、数学、科研的活动中;而住院病人的住院记录摘要病人的基本情况、费用情况池可能被全院各有关科室、医技科室、行政管理部门所需要。

响应速度快:在许多情况下,需要极其迅速的响应速度和联机事务处理能力。大医院门诊量很大,要解决门诊病人排长队的现象,系统必须要有很快的响应速度,在急诊病人抢救的情况下,迅速、及时、准确地获得检查或检验结果对抢救病人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点多:―个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应包括对病人在医院就诊的各类信息和医院职能管理所需的信息管理,这些信息采集和应用发生在医院所有的部门和科室。

3.3医院信自化直用系统是设计重点

医院信息化应用系统具有其业务应用特殊性,因此在设计需熟悉、了解以下要点:熟悉医院的业务流程;详细了解医院各区域的功能需求;系统的设置和点位布置应考虑人性化,真正体“以病人为中心”;充分结合医院其它专业的特点和需求。

4.结束语

第6篇:医院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 绿色建筑 暖通空调设计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日益骤增。绿色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浙江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医院科教综合楼是浙江省第一座申请绿色建筑设计的医疗建筑,于2009年完成并通过绿色二星级建筑设计审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科教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38685m2(其中地下室面积为11600m2),地上12层、地下3层,总建筑高度为45.9m。地下一至三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一层为住院大厅、药房、医技用房;二层至四层为各科门诊、手术、分娩、新生儿ICU等用房,五至十一层为各科病房;十二层为职工食堂及厨房。

本设计采用省标DB33/1036-200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作为依据,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特点。

一、室内设计参数确定

室内设计参数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5.1条及5.5.3条,见表1。

二、空调冷热源设计

经计算,建筑夏季总冷负荷为3769kW,冬季总热负荷为2563kW。

一层弱电机房选用一台商用空调,室外机设于五层局部屋面。

二层6间B超室选用一套变频多联机组,室外机设置于五层局部屋面。

三层检验科化验室选用一套变频商用空调,室外机设于五层局部屋面。

三层的分娩手术室、NICU、四层手术室及生殖中心为洁净空调系统,对其单独设一台制冷(热)量为750kW的风冷热泵机组冷热源,并与大楼中央空调冷热源相连。两间新生儿ICU及隔离ICU的净化机组冷热源采用两套系统,一套为洁净空调冷热源,另设一套制冷(热)量为350kW的风冷热泵机组作为备用冷热源,设于机房层屋面。

十一层高级病房、十二层餐厅及厨房设变频多联空调。共选用五组变频多联空调室外机,设置于机房层屋面。

为保持屋面美观、整洁,机房层配电用房、电梯机房、机房层备用房间选用一套变频多联机组,室外机设置于机房层屋面。

大楼其它部位采用水系统中央空调。空调冷热源采用风冷螺杆式热泵机组,共选用四台制冷量为750kW带全热回收型的风冷热泵机组;置于机房层屋面。要求机组空调供回水温度夏季7~12℃,冬季45~40℃;热回收机组卫生热水供回水温度55~50℃。风冷热泵机组选用R407C冷媒,变频多联机组选用R410A冷媒。空调冷热源设计参数,见表2。

空调冷热源多样性设计,既满足医院的使用要求,又可以使空调全年灵活运行,结合水系统的分区域控制,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2.3条及5.2.12条,所选用空调冷热源机组的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2.2条。

三、合理利用热回收技术

选用4台带部分热回收功能的风冷热泵机组,夏季回收的热量经水热交换后供大楼卫生热水(婴儿洗澡)使用。

二至十二层外区与内区新风系统分别独立设置,内区新风机采用全热交换型水系统新风机(带旁通),空调季节新风经全热交换及冷热处理至室内等焓点后送入室内,过渡季节使用全新风。既有利于内区房间空气质量保持良好,又达到节能运行的效果。

以上设计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2.14条及5.2.10条的要求。

四、空调水系统设计

本工程共设置了6个水环路系统。由集分水器接管路至各末端空调设备。

空调水系统运行:空调冷热水系统采用一次泵、主机定流量、末端变流量的形式;分、集水器间设压差旁通装置,通过压差控制器检测系统供回水压差,适应对电动两通比例调节阀的变流量调节,从而达到对风冷热泵运行台数控制及负荷的自动调节;风机盘管回水支管上设电动两通阀,由室内恒温器控制启闭;新风空调箱的回水管上设电动两通比例调节阀,由送风温度控制比例调节;水系统供回水温差为5℃;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为0.0169。

空调水系统计量:在机房层分水器各出水管路上、五~十层各层空调水供水管路上及一层药房等对外营业用房供水管路上设置能量表,实现对各个环节空调耗能值的计量。

以上设计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2.5条及5.2.13条的要求。

五、空调风系统设计

地下室一层配电房、一层大厅为大空间场所,采用全空气系统。全空气系统中,定风量可调新风比,过渡季节实现全新风运行,空调机组的新风支管及回风支管上分别设有调节阀,新风管尺寸按机组最大出风量设计,通过调节新风阀及回风阀的开度,把新风比控制在30%~100%范围内。其它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由风机盘管配套送风口侧送风或顶送风,同时送入适量新风。

洁净空调系统:换气次数按规范设计,风系统为低速全空气系统。气流组织为上送双侧下回,送风口为高效过滤风口,回风口为阻尼风口。选用组合式空调机组,机组内设混合段、初效段、表冷段、中间段、加热段、加湿段、送风机段、消声段、中效段、送风段。

以上设计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2.11条的要求。

六、其它节能设计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 ≤0.32;空调水管及风管保温材料均选用橡塑保温材料,保温材料传热系数:≤0.036W/m.K(20℃);风管绝热层最小热阻大于0.74;地下室设一氧化碳浓度报警装置,并与排风机连锁控制,地上各层设二氧化碳浓度报警装置,并与各层排风机连锁控制。

以上设计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2.13条及5.5.14条的要求。

第7篇:医院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案; 审核把关

[ Abstract ]: Architectural design review is a very strong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work, in addition to the Department 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planning design conditions issued by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s well as management of the relevant laws, regulations 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architecture design scheme for the audit, also need to coordinate the various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through analyzing the design scheme, adjust or take necessary technical measures to guarantee the building design,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rofessional sector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mak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carried out smoothly. The author unifies the actual work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examination in detail, it was very practical.

[ Key words ]: architectural design; audi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设计方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设计成果,内容涉及到多个专业管理部门,建筑工程的设计与建设,除了满足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功能外,还必须考虑建筑物对其周围外部环境的作用以及外部环境对建筑物本身的作用,建筑工程的建设对于城乡规划的实施和城乡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建筑工程一旦付诸实施,投资少则几十万,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因建筑物具有实体不可移动的特性,一旦建成,长期存在,将是百年大计,轻易拆除、改建将对国家、集体或个人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建筑设计方案审核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除了根据城乡规划部门依据控规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城乡规划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外,还需协调好各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通过设计方案调整或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建筑设计方案满足各专业部门的管理要求,促使建筑工程顺利实施。审定后的建筑设计方案将作为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因此,建筑设计方案的审核把关工作非常重要,下面就如何审核把关建筑设计方案谈几点粗浅意见。

1、设计编制依据的审核。建设工程审批程序进行到方案阶段,前期的如规划用地红线、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发改局的立项批复文件、环保局的环评批复文件、县政府会议纪要等内容都是设计文本的设计、编制依据,设计单位应把这些批复文件作为文本编制依据编进文本。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设计单位经常把这些内容忽视了,导致设计文本的编制依据不足。

2、建筑密度的控制审核。建筑密度是反映建设地块空间环境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在确保建设基地内绿地率、消防通道、停车、回车、回车场和建筑间距的前提下予以审定。洞头县对不同地段、不同性质的建筑,有不同的密度控制要求:居住建筑是20-40%,办公建筑是25-35%,商住楼是25-35%,商业建筑是30-50%,旅馆是20-45%。

3、容积率的控制审核。建筑容积率审核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开发商盲目追求高容积率,甚至弄虚作假,应严格审核。审核建筑容积率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3.1要区别同一项目中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的建筑。《洞头县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对不同性质和高、多、低层的建筑容积率准许值有明确的规定。

3.2为鼓励提供公共空间,洞头县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在城市中心地带、公共建筑地段及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地段,建设单位在符合消防、交通、安全、卫生等规定的条件下,能为社会公众提供通道、绿地、停车场、休闲活动场地等公共使用空间的,可在规定控制指标的基础上酌情增加建筑面积,每提供1m2的底层有效空间面积,允许增加1.5m2的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原核定建筑面积的10%。

3.3区别应计入和不应计入容积率计算范围的建筑面积。洞头县是一个缺地的海岛县,这几年机动车数量增长很快,政府为鼓励地下空间使用,规定地下室、地下车库、顶面高出地面的高度不超过1米的半地下室等地下附属设施,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3.4建筑面积的计算应规范。如规划道路红线和河道篮线内的土地面积不计入建筑基地面积;建筑面积计算应按房产测绘规范等国家有关规范执行。

4、绿地率的控制审核。绿地率是反映建设地段绿化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控制绿地率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必要措施。城市各类建设用地内的绿地率必须符合建设部城建〔1993〕84号《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4.1洞头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般居住区、机关单位、工厂等绿地率规定指标是按区位(旧城区、新城区、其它新建区)和用地性质(新建居住区、新建行管单位、工厂仓储、交通枢纽、医院学校、旅馆)控制,居住区各级绿地应保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在日照阴影范围之外。

4.2洞头县规定建设用地内的草砖地坪按其面积的四分之一计入绿地率。地块内的河流、湖泊、水沟等自然水体不计入绿地率。

4.3洞头旧城区因用地紧张确实难以达到规定绿地率时,可将屋面地栽绿化面积折算为地面绿地面积。

4.4沿海岸、河岸、湖泊岸线的绿化带用地宽度不得小于10米,绿化带内不得建设与休憩无关的建筑物和工程构筑物。

4.5绿地率除应符合规定要求外,对于地区开发建设基地和面积较大的单项建筑工程基地,还应设置集中绿地。集中绿地计入绿地率,但规定建筑间距内的绿地一般不能作为集中绿地计算。审核绿地率或集中绿地不能只注意图纸表现,更重要的是要注意绿化的实际效果,尽可能多种植乔木。

5、建筑间距的控制审核。建筑间距是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平面距离。建筑物之间因消防、卫生防疫、日照、交通、空间关系以及工程管线布置和施工安全等要求,必须控制一定的间距,确保城市的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和公共交通。建筑间距是审核建筑设计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间距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5.1日照影响的因素。住宅、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疗养院和医院病房均有日照要求,都应按规定要求核定建筑间距。在审核时,不仅要注意新建建筑之间的间距,更要特别注意新建建筑与建设基地旁边的上述各类建筑的日照要求,以保障相关方面的权益。因此,建设单位在报送建筑设计方案的同时,还需报送日照分析报告,洞头县日照标准是大寒日日照时数≥3小时。

5.2消防安全的因素。建设基地内的建筑间距应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高层建筑还应留出高层消防登高场地。此外,还应按有关规定核定建筑安全防护间距。

5.3卫生防疫的因素。对于新建建筑或建设基地外建筑有传染病房或有污染源的,应按卫生防护规定,确定审核范围内的建筑使用性质,并核定其与有卫生防护要求的建筑(如住宅、学校等)之间的建筑间距。

5.4施工安全的因素。由于建筑桩基或地下室施工时会对建设基地外相邻建筑的安全产生不理因素,在审核建筑间距时,应充分考虑这种因素,保证有足够的施工安全间距,必要时应对桩基和地下室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再确定建筑间距。洞头县的新城一期、二期,元觉状元南片垦区、霓屿布袋岙围垦区等,这些地区属滩涂软基,审核时尤其要注意。

6、建筑物使用性质的控制审核。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审核主要是审核建筑平面使用功能,对其中使用功能不明确的,应要求予以明确,并能符合土地使用性质相容性的原则。在建筑物使用性质审核中,还应注意不同性质建筑之间避免互相干扰:一是如拟建工程是由不同性质建筑组合的群体或综合体(如学校或综合大楼),则应审核其布局的合理性,既方便联系又互不干扰。二是拟建工程不要对基地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基地外是住宅、学校,则在其相邻的基地内不应安排有噪声、震动、“三废”污染或有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的建筑物,等等。

7、建筑环境的控制审核。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是审核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对于重要的、敏感的地区,应按城市设计的要求,对建筑物高度、体量、造型、立面、色彩进行审核。如该地区还未做城市设计,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从该地区环境出发,使其在更大的空间内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如洞头的新城二期就专门委托编制了《洞头县新城二期环海中湖城市景观设计》。

另外还有设计文本编制深度审核和建筑退让、建筑高度、出入口、停车泊位、建筑节能等指标的控制审核,虽然这些指标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明确规定,但也要求审核时要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

8、结束语

总之,建筑设计方案审核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只有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综合考虑,才能把好建筑设计方案审核关。

参考文献

[1]岑乐陶. 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实用便携手册, 2008.4:

第8篇:医院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医院建筑生态化总体规划单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医疗建筑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是现代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场所。它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出于 “以人为本”的观点,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患者身心康复的环境,使病患在治疗期间感到愉悦、温馨,使医护人员保持平和心态的空间;如何组织高效率、快节奏、低日常运行成本的人流路线,这些都是对现代医疗建筑设计提出的新要求。

1工程概况

某城市附属医院,用地总面积约为1050㎡,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820㎡,设计床位数750床。本项目将建成为以精神医学为中心,兼顾普通门诊的大专科、小综合的三级甲等医院。针对精神、卫生学科快速发展的趋势,本项目还充分考虑了医院的科研功能,力争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精神医疗中心。

2 总体规划与布局

在设计初始阶段,通过对多种总图布局在应对风向、朝向、地形、洁污流线等方面优劣的比较,得出了现有方案。项目包含门诊急诊综合楼、住院楼、康复楼、科研办公楼、配套生活楼等功能。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各自的独立和相互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高效的整体。各建筑单体大体为南北向布置,针对东南向主导风向,留出开阔场地,为整个院区引入自然通风。

在竖向设计上各单体建筑沿场地周边地势平缓处依山就势布置, 对原有山体进行局部改造,形成自然生态的中央景观区,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山体,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使建筑与自然山体有机融合,宛如一条飘舞着的绿丝带,柔和灵动,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同时为住院、康复提供形式丰富的室外活动场所。

3 流线组织

本项目在北侧设置医院形象主入口, 建筑后退道路一定距离,形成开敞气派的室外集散广场。同时,沿广场展开的建筑为各入口提供了足够的展开面,使精神科门诊与普通门诊入口、急诊入口、住院入口、科研办公入口、康复入口等进行分开设计。

机动车出入口安排在东西两侧道路上,并对进入院区的人流进行有效的分类和疏导,使其能够直观快捷地到达各自的目的地。车辆就近进入地下车库,以减少对院区内部环境的影响。同时,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人车分流,减少对院区的不利影响。

考虑到病患的隐私,将心理咨询入口设置于相对隐蔽的部位。由于地块跨度较大,将营养食堂与普通食堂分设。污物出口设置在院区的下风向、中心供应、太平间、垃圾站、洗衣房等设置在地下室,使地面的污线最短化,并实现洁、污分流。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医院建筑的火灾安全性。总图上形成消防环道,并安排了环绕建筑的多个方向的扑救场地。

4 建筑单体设计

本项目通过对不同功能区的合理分设,使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实现对不同人流的合理引导,减少竖向交通和人流间的频繁交叉。结合资源共享、缩短流线、独立候诊、物流气动传输等措施,共同提升医院运作效率,实现效率的最优化。结合精神卫生病院的特殊需求,设置了模拟社区活动的空间,并在相对独立的位置安排了丰富的室内外活动内容,如体育健身、表演娱乐等。

4.1 门诊、医技综合楼

建筑内部设置了较大尺度的庭院,减少建筑进深,将阳光、空气、绿化引入医院内部,并结合宽敞的医街、通高的大厅、退台花园等,形成层次丰富、舒适宜人的内部空间。同时利用建筑的屋顶,形成丰富的屋顶花园,体现出现代医院温馨宜人的氛围和以人为本的宗旨, 使其真正成为一座生态化、园林化的绿色医院。

门诊楼内以大厅中心区作为核心与主脊,布置主要交通和公共区域,串联各功能 大厅内明亮舒适,视野开阔,各个部门的指向性明确直观。同时,利用不同景观主题的庭院作为外部参照、明确的导诊和标识系统等措施共同加强医院的引导性。入口空间合理借鉴了酒店和商业建筑的设计手法,设立了餐厅 超市 花店 书店 咖啡吧等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门诊楼内设置了专用的医护人员通道和医护工作区, 保证在突发状况下的医护人员的安全 医技部分分两处设置,为医患的可控性提供了条件。同时,建筑的细部处理(如门窗、栏杆等) 也充分考虑到安全性的要求。

4.2住院部

住院部总建筑面积约为 420m2,共26 个护理单元,750个床位,共二栋,两栋住院楼分别为10层和13层,一层通过裙房连接,另一栋塔楼布置在门急诊楼之上5~10层。住院部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展开:

(1)功能的合理分区。两栋住院楼的一层裙房设置住院部的医技功能,便于病患日常的治疗和检查。在其中一栋二层布置精神科、ICU 病区,并通过二层连廊直接抵达。其余护理单元按栋与楼层布置,每栋建筑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 并根据护理不同单元的封闭 半封闭与开放的管理特点分区组合,便于管理与控制。

(2)内部流线的便捷合理。住院部医技及各护理单元内部流线均做到医患分流、洁污分流。护理单元内病房部分采用单内廊设计,便于护士站的监控和日常的医疗活动,而在医护人员区域采用围绕中心核心筒的布置方式,有效缩短了医护人员服务流线, 保证其运行的高效便捷。

(3)建筑环境的人性化。所有住院楼均为南北向布置,在平面设计上通过建筑形体的设计上,保证了绝大部分病房均朝南向,所有病房都具有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条件,完全满足医疗建筑的日照要求。在每个护理单元均设有工娱疗室, 可供病患日常的康复活动和就餐使用, 并能够根据不同护理单元特点安排不同的内容项目。工娱疗室旁布置空中花园, 将室外的自然环境引入室内,营造宜人环境,缓解封闭建筑带来的压力,舒缓病患身心。

4.3 康复中心

康复中心规划建筑面积约为 160㎡,共7层,裙房部分2~3 层,通过位于三层的连廊与其他建筑连接。康复楼位于地块南侧,在用地西南角设有康复区独立的对外出入口,方便外部人员在白天前往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同时康复楼的医患还可以通过连廊步道联接至住院部和门急诊大楼,交通流线便捷高效。日间病房和康复入口分别设置,确保互不干扰。

康复中心主要分为康复治疗区和日间照护中心两大功能。相邻康复楼还设置有室外康复活动区以及种植园等,利用和山体结合的连廊步道,设置有康复模拟社区,为病患日后融入社会提供适应训练的场所。

5 景观规划与设计

方案中我们采用以下措施来实现医院的生态园林化特征:

(1)园区内绿化将院区与外部相分离,隔绝交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根据地势高差,将场地设计成台地,利用原有山体进行改造,形成自然生态的中央景观区和室外活动场所。

(3)充分利用建筑的屋顶,大部分处理为可上人屋面,并种植大量草坪绿化及低矮灌木, 为医患带来良好的漫步空间,有助于其心理健康的恢复。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建筑规划设计主要以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充分展现了这一理念,造就了特殊的建筑绿色环境景观以及医疗室内绿色环境。这方面的特殊设计有别于以往的设计概念。即在医院设计时,引用一些有助于医患治疗、康复的元素融入其中,从而实现医院建筑生态化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第9篇:医院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地下民用建筑 防火设计 消防审核

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工作中,根据建筑物的楼层、高度、地下室的特点,对建筑消防等级进行划分。另外,从我国民用建筑消防实际设计经验来看,我国的民用建筑消防设计还不够完善,这是导致火灾频繁发生的原因。而在地下民用建筑消防设计相较于地上民用建筑消防的设计更为严格,为了更好的避免火灾现象的发生,应提高地下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水平。

1 地下民用建筑火灾频繁发生的原因

根据近十几年的地下民用建筑火灾发生的数据显示,较为大型的火灾事故有以下几件:

2003年2月份,韩国大邱因地铁运行不当,导致火灾的发生,造成192人死亡,以及148人不同程度烧伤;2009年4月份,我国四川省重庆市的某地下仓库因堆积的物品较多,发生火灾,造成仓库内存放的价值上百万以上的汽车零部件烧毁;2009年12月份,我国海宁市某地下车库突然燃起大火,其浓烟笼罩于12层楼高的中贸大厦,造成周围数百米的地区处于黑色浓烟笼罩状态;在2010年9月5日的加拿大多伦多市,犹太市场的地下仓库发生火灾,造成一家电脑商场、六间多伦多大学学生公寓的烧毁,以及上千万元资金的损失。

地下民用建筑发生火灾的情况与地上建筑发生火灾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地下民用建筑发生火灾事故燃烧时间最长为4天。因地下民用建筑较为复杂,其特点为空间密闭性严重、人员流量过于集中、空气流通较差、照明设备不健全等,导致火灾的发生。以下是对地下民用建筑火灾发生的特征分析:

1.1 温度过高

由于地下民用建筑的空间属于封闭式,周围建筑材料的结构较厚,在火灾发生时,烟气得不到有效的流通,温度无法传递至外界,造成发生火灾的建筑内温度过高。在地上建筑发生火灾时,温度一般在800摄氏度左右;但在地下民用建筑发生火灾时,其温度在1000摄氏度以上,与地上建筑发生火灾温度相差较大,其原因在于地下民用建筑内发生火灾后,烟气无法正常排出,导致散热较慢,热量更多的集中在同一部位,导致烟气温度过高,并与浓烟相结合,产生具有剧毒性、窒息性、刺激性烟雾的产生,而这种烟雾可在1分钟的时间内引发人们死亡。

1.2 安全疏散工作较难

因地下民用建筑无任何的阳台、屋顶、窗户等可用于火灾逃生安全通道,导致在火灾发生时,只能利用建筑设计中的安全疏散通道将人员疏送,但因火灾发生时的空间环境能见度较低,对人们的视线进行干扰,无法正确、及时的寻找到安全疏散通道,且吸入大量的有毒气体,从而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3 消防人员救援难度大

由于地下民用建筑属于封闭式的空间,在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无法对建筑的结构、特点、具体引发火灾位置等数据进行及时掌握,从而不能制定完善的救援方案,同时,地下民用建筑各种通讯设备不健全,导致消防人员在进行指挥时无法正常传输,以及地下建筑场地的限制,消防车辆进入受限,因此,地下民用建筑的消防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其消防设计的审核工作也极其严格。

2 具体的地下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审核内容

地下建筑属于重点的施工建设项目,其对火灾的预防工作包括在整个土木工程项目中,例如地下建筑的结构、通风系统等,以及施工材料的质量、防火性能、消防设施等多种建设项目,可见,地下建筑属于多个建设项目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审核人员对地下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审核工作中,所涉及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2.1 建筑场所的设置要求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某些活动场所禁止建设于地下,例如,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居住场所、儿童游乐场以及残疾人员活动场所不可设置在地下或地下建筑内部;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医院可设在地下一层,但其与地面的距离不可大于10米,禁止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的位置;地下商场禁止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的位置,且严禁经营、存放具有引发火灾发生的甲、乙类物品;地下停车库的不应设置修理车位及喷漆车位;消防控制室可设在地下一层,但一定要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柴油发电机房可建在地下一层或二层;燃油、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地下一层紧贴外墙的位置,并且地下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设置为一级。

2.2 防火、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

在进行地下民用建筑设计时,应划分相应的防火、防烟区域,用以保障人员安全。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等规定,在划分防火、防烟时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可超过500平方米,这一数据是由地下民用建筑自身的原因而设定的;因防火区域受到活动场所面积大小的限制,在满足一定条件情况下,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可以增加。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装置时,防火分区面积可增加1倍。商店营业厅、展览馆,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装修时,其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平方米;地下电影院、礼堂等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平方米;地下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平方米;地下停车场最大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平方米,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情况下,可控制在4000平方米以内。同时,地下民用建筑内的安全疏散通道的装修施工材料必须使用A级装修建筑材料。

2.3 设置合理的安全疏散通道

对于地下民用建筑而言,应设置足够多的安全疏散通道,但具体的安全通道的设计应根据地下人员的人流量、疏散人员的时间、以及防火分区的位置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在一般的地下民用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应设置不少于2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平方米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少于1个。在多个防火分区相连时,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但该防火分区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宽度不应大于规定计算所需疏散总净宽度的30%;在建筑面积小于500平方米,容纳人数不超30人的情况下可将通向室外的疏散楼梯间作为安全出口;建筑面积小于200平方米,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3人的防火分区,可设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房间的建筑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的情况下,且经常停留人数不大于15人时可设置一个安全疏散出口;在地面与地下相连的位置设置防火门,并设置正确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指示牌。

2.4 地下民用建筑消火栓的设置

消火栓作为火灾发生初期的主要灭火设施,消火栓设置的位置及数量直接关乎着建筑灭火效果。在地下车库停放超过5辆的车库、地下宾馆、超市、医院、娱乐场所等建筑面积大于300平方米的建筑,都应该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保障其使用的消火栓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水柱大于10米,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同楼层条件下,消火栓之间的距离不可超过30米如图1所示。

3 结语

总之,由于地下民用建筑的结构较为复杂,如果一旦发生火灾则会因消防安全通道设计不合理等因素,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及人员的伤亡。但是目前我国尚未有明确的地下民用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导致审核人员只能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对地下民用建筑消防设计进行审核,由于审核工作过于简单,引发火灾事故的频繁发生。

参考文献:

[1]李中南.关于民用建筑设计消防设计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5(18):50-51.

[2]蒋济元.民用建筑设计中几个消防问题分析[J].给水排水,2013(7):63-64.

[3]李恩成.地下建筑防火技术措施在地上建筑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安全,2012(8):36-37.

[4]张少民.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5(40):25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