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作区设计要点范文

工作区设计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作区设计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作区设计要点

第1篇:工作区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路基路面协调变形;路基路面的安全检查体系;路基回弹模量

中途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们国家道路使用过程中重载、超载现象的频繁发生,路基工作区的深度也变得越来越大,我们知道路基工作区的土质情况对于确保路面结构所需的强度以及稳定性来说非常重要,因此,科学有效的确定出路基工作区的深度,是指导路基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技术人员通常是把在车辆荷载中产生的垂直应力同路基的自重应力的比值叫做路基工作区的深度。对于目前的一些设计规范来说,对路基应力状况以及其影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例如对路基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公路和交通有关于荷载的等级,而是直接将路基的工作区深度进行统一取值,对于路床土的回弹模量也仅仅是参考经验值。与此同时,在针对我国一些具体的路面结构中,目前的路面设计规范缺乏在路基路面协调变形基础上的对于路基合理刚度的研究,即研究如何对路基的回弹模量进行控制,从而协调路基路面的刚度,改善路面应力的状态,提高路基路面使用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将水泥处治土作为研究的对象,科学建立了具有典型性的有关于水泥混凝土路基路面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系统性分析在不同轴重和轴型的作用下,路基工作区的应力以及变形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路基工作区的深度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对于路基路面是否发生协调变形的安全检查体系研究

我们知道,一条完整的公路主要是由路线、路基路面、隧道以及排水设施等环节组成,因此,在公路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确保其设计方案严格符合国家的标准,并且适当结合人为因素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实现人、路的和谐与统一。

为了探索路基路面是否发生协调变形现象,需要定期对公路进行安全性检查,这就需要一套公路安全检查体系作为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支撑,考虑到公路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公路设计人员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公路的设计作为整条公路在安全工程方面的一个子系统,其主要实施过程需要经过不同的设计阶段,并且具有不同的设计内容。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把公路的设计主要分解为以下一些更加小的设计系统,例如公路路线的设计系统、路基路面的设计系统已经公路的交叉设计系统等。

通过对不同的设计系统进行安全检查指标的研究,并且逐一对研究的检查指标进行设计安全考核,实现安全检查执行标准的确定。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检查操作中,工作人员还需对检查过程进行科学培训,牢记安全检查工作的要点,并且依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路基路面有关于安全检查清单的编制,其编制内容主要有检查的内容、检查的指标、安全检查实施的标准、进行安全检查的要点以及检查的结果等。

二、水泥处治土的回弹模量设计

本次研究使用的高液限粘土需要进行一定科学测定,进而确定其基本的物理性质指标,通过测定得到的粘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指标如下:

我们知道,高液限的粘土不可以直接的用作路基的填料,因此,在粘土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掺入适当的低剂量水泥对其进行必要地改良。

通过一定的实验,本次研究决定将回弹模量当做路基土在设计过程中的指标,为了实现最佳状态的水泥处治剂量,本次研究对水泥处治土进行了回弹模量的试验,其结果显示如下:

(一)压实度以及其含水量分别为96%和最佳状态的情况

利用承载板法进行水泥处治土的回弹模量测试时,在压实度以及其含水量分别为96%和最佳状态的情况下,对于不同水泥含量的水泥处治土来说,其相应的回弹模量数值如下所示:

由上图可知,水泥处治土的回弹模量会随着水泥的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二)压实度以及水泥含量分别为96%和4%的情况

当压实度以及水泥含量分别为96%和4%,并且水泥处治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分别是1.54和18.2%时,其在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回弹模量值如下:

由上图可知,在不同的含水量的情况下,其回弹模量的最大值所对应含水率是在最佳的含水量周围。

(三)含水量在最佳状态并且水泥的含量为4%的情况下

当含水量在最佳状态,并且水泥的含量为4%的时候,在不同的压实度下的水泥处治土的回弹模量值如下:

由上表可知,水泥处治土的回弹模量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增大。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知道,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回弹模量在浸水后的数值均要小于未浸水状态,通过计算浸水后要未浸水时减小45%左右。

三、路基路面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

水泥材质的混凝土路面因为接缝的存在导致其面层混凝土在整体特性上的遭到破坏,由于其结构具有非对称性,本次研究即采取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进行路基路面的分析。通过对基层超宽以及路基分析尺寸产生影响的认识,可以科学地计算出路面结构的参数以及使用材料的参数。在计算过程中,对于路面板的四周边界、基层或者路基的侧面、路基底面的设置需要进行约束,通过一定研究显示,在对路基力学的响应进行分析时,可以对接缝的传荷能力产生的影响进行忽视,并且仅仅通过单板模型实施计算。

四、结语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结论:首先,由于轴重以及轴数的不断增加,对于路基工作区的深度来说也在不断地扩展,并且此范围内所具有的应力以及变形程度也越来越大,在路基中多轴荷载所产生的影响力要高于单轴荷载,同时在路基深层中多轴荷载在应力的叠加过程中产生的效应越来越显著;其次,在重载的作用下,目前规范中将0-0.8m当做路基工作区的深度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了,随着我们国家重载以及超载现象的增加,可以在原有的深度范围内将交通荷载的影响区再加深到1.5m;最后,对于在不同的路基回弹模量中路基路面应力产生的应变响应的不同,可以科学给出路基回弹模量值的合理设计范围,从而协调路基路面的刚度,提高路基路面的长期使用率。

参考文献:

[1]董城,岳志平,李志勇,冷伍明.基于路基路面协调变形的路基回弹模量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2012,(29)

[2]姚俊武.公路路基路面工程设计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06)

[3]刘大鹏,王婧.路基回弹模量对路面结构层受力的影响分析[J].2008,(01)

第2篇:工作区设计要点范文

文章根据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09中对医院的中心供应室防返溢式地漏使用的强制性要求,分析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地漏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常见地漏材料及防返溢原理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防返溢式地漏的设计、施工要点。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地漏 施工要点

医院中心供应室(Central Supply Service Department),又称消毒供应中心(以下简称CSSD),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CSSD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微粒的危害和病理标本的准确性等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CSSD被比作“医院的心脏”,可见其重要性。

CSSD使用大量清水清洗诊疗器械、器具、物品和工作区地面,产生的大量污水通过地漏排放。在排放过程中,污水极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及微生物气溶胶,如果排水管中压力过大,会使有毒有害气体及微生物气溶胶通过地漏返溢回工作区,将会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危及患者与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 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中7.2.4.4条明确规定,工作区域的地漏应采用防返溢式,且规定为强制性要求。而从目前医院污物清洗区、卫生间、洁具间等环境区域的地漏实际使用情况看,大多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仍普遍使用普通地漏,其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违反相关标准规范

设计人员缺乏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及其特殊性的全面了解,大多按照普通地漏设计,违反了相关规定。因此,CSSD的设计与施工应选择具有经验的专业团队。

2.缺乏主观防护意识

地漏在医院建设乃至CSSD中微不足道,容易被忽略,未引起广泛重视。CSSD工作人员对一般地漏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在设计沟通过程中未明确提出使用防返溢式地漏的设计要求,给施工单位以可乘之机。

二、各类型地漏的比较

(一)地漏使用材料的对比

地漏上部与混凝土相接,下部连接下水道,更换麻烦,且密封性要求高,因此材质的选择非常重要。目前,市场上按材质来分类,主要有铸铁、PVC、锌合金、陶瓷、铸铝、铸铜、不锈钢与PVC相结合、不锈钢、黄铜、铜合金等不同材质。不同材料地漏的比较见表1。

(二)性能对比

构造决定防返溢效果,排水畅快是地漏的第一功能,但防返溢是关键。现在市场上的地漏基本都具有防返溢功能,但根据返溢原理,设计方式的不同导致其效果也不尽相同。不同构造方式地漏防返溢效果比较见表2。

三、防返溢式地漏的设计、安装要点

地漏的设计、安装比较复杂,必须交由专业人员来完成。设计、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排水设计首先要考虑好与水有关的所有设备(洗眼器、自动清洗机、一体化清洗工作站、高压水枪等)的位置、安装方式;

第二,安装地漏时修整排水预留孔,使其与买回的地漏完全吻合,可防止污物的进入;

第三,多通道地漏的进水口不宜过多;

第四,施工完毕后,务必让专业人员将地漏四周的缝隙用玻璃胶或其他粘合剂封严,以保证臭气无法散发出来。

四、结束语

CSSD是医院正常安全运转的关键,防返溢式地漏的选用与安装是安全管理的一个细小环节,负责人应予重视,在规划设计、设备选型、招投标、施工监督与竣工验收等环节中积极参与。消毒供应中心的地漏选用,建议选择自动密封型或直通式防返溢式地漏,设计与施工应选择有资质和经验的专业团队。

参考文献

[1]钟秀玲,郭燕红.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2]任伍爱.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建筑设计[J].中国感染控制,2006(3)

[3]钟家福,朱厚宏.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建筑及流程设计[J].现代预防医学, 2007(12)

[4]刘欣.综合医院中心供应室(CSSD)的建筑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07(5)

[5]王文菊.医院中心(消毒)供应室的建筑设计[J].大众科技,2005(11)

第3篇:工作区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施工

智能建筑就是主要运用信息通讯和计算机及自动化等技术,实现有效对管理和控制建筑物对空调系统、电力系统、空调系统、监视系统及防火系统等,真正做到实现办公自动化、远程通讯及自动化控制等功能。综合布线是智能建筑更好实现智能功能的重要基础,所以,必须强化控制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的施工。

1.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智能建筑分析

智能建筑融合了多种学科。目前的智能建筑由于发展还不是很久,还不是很成熟,在概念和标准还没有得到统一。智能建筑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大楼自动化,第二部分是通信自动化,第三部分为办公自动化,一般情况下,都称之为3a,这是智能建筑内部对核心所在。现在很多开发商为了健全智能建筑的服务性能或者突出一些特性,在智能建筑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防火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形成了5a智能系统。

1.2综合布线系统简述

随着国内经济对快速发展,城市中的高层智能建筑越来越多,智能建筑成为了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要象征。从客观上来讲,为了满足现代城市人的多样性需求以及适应我国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同时为了加快智能建筑通信网络中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进度,更加要求在现代化的智能建筑中使用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工程,技术性强,作业强度密集。线路种类繁多,对智能控制的要求比较高,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1.3综合布线特点

系统性:在建筑物的任一区域均有输出端口,在连接和重新布置工作终端时无需另外布线。

重构性:在不改变布线结构的情况下组织网络结构。

标准化:整个建筑物内的输出端口及相应配线电缆应统一,以便平稳连接所有类型的网络和终端。

通用性:综合布线系统一旦安装完成,可以连接任一类型的终端。它独立于任何电脑生产厂家,但能适应不同类型的网络。

2.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控制

2.1熟悉会审图纸

要对设计内容和设计意图有个清楚对了解,明确综合布线工程和主体工程及其它安装工程的交叉配合,以便早处理,保证在施工时不会对建筑物对强度和美观性造成破坏,也与其它工程发生冲突。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工程的现场情况和技术力量设备情况,综合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2做好与土建工程的沟通和配合

综合布线施工与主体建筑工程有着密切关系、如配管、配线及配线架或配线柜的安装都应在土建施工中密切配合,做好预留孔洞的工作,这样既能加快施工进度,又能提高施工质量。对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暗配管工程,应当在浇灌混凝土前将一切管道、接线盒和配线架或配线柜的基础安装部分全部预埋好,其它工程等混凝土凝固后再施工。表面敷设工程也应在配合土建施工时装好,避免以后过多地凿洞破坏建筑。对不损坏建筑的明设工程,可在抹灰及表面装饰工作完成后再进行施工。

2.3敷设金属管

施工人员要注意在穿入电缆时避免损坏电缆,确保电缆金属管管口没有任何的锐棱角及毛刺,并敷设电缆金属管时,尽量减少金属管弯头,应确保每根电缆金属管弯头在三个之内,直角弯头小于两个。因为金属管弯头越多,电缆就越难穿入,因此,对于截面较大电缆,其穿入金属管不允许出现弯头。在连接金属管时,应该确保连接对牢固性和密封性,避免水和泥浆的进入,要在金属管内设置一定的拉线或牵引线。当敷设电缆金属管和光缆金属管时,要在暗管处预埋一定的塑料子管,然后把光缆穿入到子管中,并分开布设电缆和光缆。

2.4线缆布设施工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布设施工要点:在施工前,对线缆规格、路由布设位置等进行有效的检查,以保证其布设与工程设计相符合。线缆布设必须平直,不能存在打圈或者扭绞等问题,也不能受到外力破坏或者挤压。布设施工前,应在线缆两端粘贴相应的标签,并明确线缆布设起始点位置及终端位置。智能建筑中的双绞电缆、信号电缆、光缆、电源线必须分开布设,并控制好线缆布设施工间距。线缆布设时必须有冗余,并在设备间和交接间设置3至6米的预留双绞电缆,而工作区预留3至6厘米的双绞电缆。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设置电缆弯曲半径,线缆布设牵引中的线缆吊拉支点间距应小于1.5m。在布设施工中,为了防止线缆受到损坏变形,并该配置适宜牵引端头,而线缆布设牵引力应比线缆张力小80%。

2.5线缆连接作业

通过线缆连接,能够为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建立有效的信息传输路径,对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功能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线缆端接施工要点:

端接前需对线缆上标签进行严格检查,并按照连接顺序进行端接,注意线缆中间部位不能出现接头,并保证端接牢固性和稳定性。施工人员必须按照厂家安装规定要求,进行线缆端接作业,以保证线缆端接合理性和规范性。在对硬件和双绞电缆进行连接时,必须对其线号、颜色及线位进行确认,以避免错接现象的产生。

2.6布线验收与检测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施工验收与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电缆通道验收检测和线缆链路验收检测。电缆传输验收检测主要对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标准,各项布线施工进行检测,以保证综合布线施工与工程设计相符合,检测内容包括电气性能检测、连接性能检测。而线缆链路验收检测主要对线缆施工过程进行检测和控制,以保证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

3.综合布线系统中布线技术问题研究

双绞线缆是工程综合布线施工中的造价大头,这也是整个布线工程的关键。但是从技术上来说,对每一条线缆通道要求这条双绞线从端到端(从配线架到模块)是足长的,中间是没有断路的。可作为施工方在施工过场中为了节约成本希望尽量的不去浪费线,尽量的节约成本,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生部分的信息点线的不够长,而部分的信息点的线又超长很多,这样既没有达到技术上要求端到端是足长而中间没有断路的要求,同时也没有达到节约线缆的双赢目的。

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①施工方管理人员给施工放线人员强调要节约线缆,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如果放线的施工人员经验不够的话,往往容易造成线缆放短,有时就短那么一点点,但没有经验的施工人员不要求他们节约用线的时候,可能一条链路通道管理区和工作区两端加起来会多放20~50米线,而这多放的线头完全是浪费。②造成这个原因还有就是施工不规范,没有按照流程来做。a.一般施工流程是从管理区到工作区整个链路通道全程贯通、确定后才应该开始放线。也就是管理区的端接配线架的管理机柜的放置位置确定了位置、机柜的大小确定、配线架安装的位置确定。b.水平区的线缆走向和安装位置确定(就是吊顶内的水平桥架或者明装的线槽)。c.进入工作区的穿墙洞眼位置确定。d.工作区的墙面管道位置确定。e.工作区的点位确定(也就是端接模块的位置)。也就是从配线架到模块整个通道确定后才应该开始放线。但是往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间是一个大房间,里面的设备等无法确定摆放、水平部分在弯道的地方无法确定、工作区房间有时由于不能开门而不能确定点位的具置等等,在一些因数没有确定下来后就开始放线,这样就导致线缆放短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发生,或者是线缆放长而浪费的情况发生。③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和图纸交底。施工督导在施工之前要将放线的技术要求以及现场情况和施工人员交代清楚,同时要将管道图纸和走线图纸明确并给工人讲解。④施工人员要尽量使用有一定施工经验的人,不要使用马路工人或者从未做过的陌生人员。⑤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也就是从放线的起点到末端的全程管道贯通和位置确认后才能开始放线。⑥现场督导人员应及时和甲方、具体施工人员进行协调。及时解决有问题的地,使每个环节落实确定后再实施。

4.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措施

4.1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施工单位应提交施工工作人员政审材料,并严格审查。在系统调试交接时,帮助业主建立系统的文档管理,将完整的完工图纸、设文档、操作、维护手册、设备清单等保存完整,以便备查。保证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所产生记录保存的安全性, 以便发生异常事故时备查。

4.2保证施工实施安全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并在每次调度会上,都将安全生产放到议事日程上,做到处处不忘安全生产,时刻注意安全生产。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积极推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按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按照施工总平面图设置临时设施,严禁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施工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有安全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施工用电、现场临时电线路、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按照建设部颁发的《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防范》(JGJ46.88)规定操作,严禁私自拉电或带电作业。

当发生安全事故时,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查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上报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与有关方面协商处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公司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和业主,按政府有关规定处理,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事故不查清责任不放过,事故不吸取教训不放过,事故不采取措施不放过。

总之,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是确保智能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规范、标准和设计规定。在明确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的结构,采用科学的安装方法,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经济合理、安全实用和灵活可靠。目前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智能建筑的应用前景也更广阔。 [科]

【参考文献】

[1]杨林.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浅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0,8(04):90―92.

第4篇:工作区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应用

【分类号】TU746.3

前言:对比一般意义上的混凝土而言,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耐久性、可塑性、耐火性以及整体性等多个方面的优势,故而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作业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结构加固技术需要确保方案的可行、安全与可靠,避免施工难度过大,同时消除各种内外部因素对结构整体性产生的不良影响,兼顾建筑适用功能与美观性的实现。综合对以上因素的考量,现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及其应用要点进行分析与探讨:

1、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分析

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支持下,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1截面加大加固技术

截面加大加固技术的实施要点在于: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外部外包新增的钢筋混凝土,对混凝土构件所对应的截面积进行合理的提升,起到增加结构受力的作用,按照工程实际需求,在受弯构件受压区域内增加一定比例的钢筋混凝土截面面积,达到提高结构整体界面抗弯性能、斜截面抗剪性能的目的。在工程实践中,需要严格遵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本项加固设计,且加固过程当中对于混凝土的增设需要考虑能够满足混凝土结构构造方面的要求。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以围套方式进行截面加大加固的过程当中,需要在受压区内设置一定的封闭箍筋,而在以单侧增加截面方式进行截面加大加固的过程当中,则需要在受压区设置一定的U字型箍筋。同时,为确保加固施工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在受力钢筋焊接前卸除荷载或者是增加支撑装置,配合涂刷混凝土界面剂的方法,确保既有混凝土与新浇筑混凝土粘接的牢固。本加固方案的应用优势在于:加工工艺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施工经验与设计经验均发展成熟,可广泛作用于对各类构造物的加固实践中。劣势在于:截面加大厚度不宜太薄,否则砼施工质量将会受到影响。会对建筑物净空产生一定影响,湿法作业时间长。

1.2置换混凝土加固技术

置换混凝土加固技术的实施要点在于:将待加固工作面中部分陈旧的混凝土予以剔除,并将其置换成为全新的混凝土原料。相较于陈旧混凝土原材而言,新混凝土原材无论是从结构,从构建,还是从强度等级上来说,均有一定的提升,故而可以达到巩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稳固性水平的目的。本加固方案的应用优势在于:加工工艺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且加固施工完成后不会对建筑物的自身净空产生影响,当前多作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较低或存在自身缺陷结构的梁、柱和板混凝土加固作业中。劣势在于:湿法作业时间耗时较长,对卸载及支撑装置的要求较高。

1.3粘接外包钢加固技术

粘接外包钢加固技术的实施要点在于:将型钢或钢板外包在需要进行加固处理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外部,同时,两者之间通过对包括锚栓及灌注结构粘钢胶等在内粘接技术的合理应用,构成受力整体。依照此种方式,使钢筋混凝土构件所承受部分作用力能够同步由外包型钢所负担。此种加固技术的应用,由于钢筋混凝土构件所对应的受拉工作区、受压工作区钢材截面积水平明显增大,故而达到了提高结构性能的目的。本加固方案的应用优势在于:加工工艺简单,受力安全可靠,现场工作量较低,当前多作用于对受条件限制不能够增加原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但需要显著提高承载力水平的结构加固工作中。劣势在于:钢材消耗量大,且若需要在高温环境及高腐蚀环境中应用的,需要设置相应的防护保障措施。

1.4结构灌缝技术结合相关工程实践经验来看,结构灌缝加固技术的主要操作原理在于:针对需要进行结构加固的区域,采用低粘度、高抗拉强度灌浆材料,通过压力灌浆的方式,将制备形成的灌浆材料直接注入混凝土构件的裂缝、空洞中,扩散、胶凝、固化,达到粘结作用,恢复构件整体性的目的,是理想的原位加固技术。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所出现的裂缝,恢复其整体性和使用功能。固化后的灌浆浆液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与混凝土能较好地粘结,从而增强了构件的整体性,使构件恢复使用功能,提高耐久性,达到防锈补强的目的。

1.5结构植筋技术

化学法结构植筋是指建筑工程化学法植筋胶植筋,简称植筋,是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种钢筋后锚固利用结构胶种植钢筋的连接技术,是结构植筋加固与重型荷载紧固应用的最佳选择。结构植筋技术的实施过程当中以混凝土等为基材,在需要的混凝土构件上按照结构受力分析确定钢筋数量、型号、位置,在结构物上经过钻孔、清孔、注入高强化学剂,然后植入所需钢筋。本加固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施工期间锚固快捷有效,安全可靠,能够迅速达到共同作用整体受力的加固改造目的。

2、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工程应用分析

某综合办公楼层高为2层,建筑结构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单层层高为4.6m,整体建筑高度为9.2m,无地下室结构。结构基础为独立模式。该工程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见图1)。如图1,施工至封顶阶段时,按照建设方要求,需要对9轴C、D较差位置柱体结构加以拆除,以达到扩大结构空间的目的。

从基础加固的角度上来说,如图1所示,在柱体结构取消后,周边柱体结构所表现出的受力明显提升,故而使得本建筑结构既有基础底面积尺寸无法满足结构受力要求。结合本工程前期对施工区域的地质勘探资料分析认为:由于本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相对稳定,土质结构均匀性较佳,地基承载力高,持力层稳定,故而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的过程当中,选择加固方案为截面加大加固技术方案。整体加固思路为:加固区域内基础底面对称性增宽300.0mm,对应提高台阶高度。加宽时要对新增基础垫层下的地基土进行夯实处理,加宽区域与基础区域主筋结构进行焊接或植筋处理。同时,为了使新增混凝土与既有混凝土的紧密粘接,要求在本区域混凝土浇筑作业实施前,预先进行基础凿毛以及刷洗作业,同时还需要涂刷界面剂,以满足加固效果。

从柱体结构加固的角度上来说,本工程所采取的柱加固方案为截面加大加固技术方案,对周边梁采用的是粘接外包钢加固技术方案。加固过程当中,柱纵向钢筋下端伸入基础锚固,上端穿过楼板后与上柱脚连接,形成稳固整体。在此基础之上,为保证在后加荷载作用下新旧混凝土的应变变化一致,新旧柱的结合面须可靠粘结。外包的混凝土可采用支模浇注,也可采用喷射混凝土的方法。

3、 结束语

总之,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在加固改造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技术方法类型众多,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的不同,采取对应的加固技术方案,确保所选取方案实施下的结构安全、经济合理、且施工简便。

参考文献:

第5篇:工作区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国际工程 总进度计划 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17-02

1 引言

在国内建筑市场日渐饱和的严峻形势下,已有较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到广阔的国际建筑市场中。在国内普遍实行的项目管理模式下,设计、采购、土建施工、机电施工、装修施工等工作往往由建设单位主持并分别实施招标,设计单位、供应商及施工承包单位仅需完成各自专业范围内的相关工作,管理难度相对较低。而国际建筑市场中较为普遍的总承包模式却要求承包商能够承担市政手续报批、施工图设计、采购、全部施工、调试及试运行等各方面工作。对于一些进入国际市场不久的中国企业来说,显然难以适应,往往表现为手忙脚乱、杂乱无章,可能发生工期延误并面临巨额罚金。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合格的总进度计划。总进度计划已不仅仅是横道图那么简单,还需要融入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费用或成本等因素。编制合理的总进度计划,将复杂问题模块化、简单化,对于复杂国际项目管理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为以Primavera Project Management(P3 E/C)软件为基础,着重介绍总进度计划编制过程中的几个要点。

2 总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

编制总进度计划应考虑但不限于以下各因素:(1)所在国法律、法规及政策; (2)所在国法定节假日或公休日;(3)所在国气象、气候状况;(4)所在国资人力资源(劳工签证政策)、施工设备资源状况及动员周期;(5)主要材料、永久设备供货周期;(6)合同范围;(7)技术规范;(8)施工方案;(9)分包规划;(10)工期目标;(11)成本控制目标;(12)安全、职业健康及环保目标。

3 总进度计划编制要点

3.1 工作范围 (SOW) 的界定及工作分解结构(WBS)的确定

首先,应仔细研读合同文件,界定合同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对合同范围进行工作分解。工作分解是将整个项目分解成可控的树状结构,使得计划控制、费用管理和技术管理更加可行。工作分解结构(WBS)是项目工作范围定义的表现形式,其意义在于把复杂的范围模块化、专业化、简单化,并确保总进度计划包含所有必须的工作内容。WBS的制定需综合考虑以下各方面因素:(1)项目阶段划分(例如,准备阶段、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调试及试运行阶段和移交阶段);(2)类别划分(例如,建筑物、室外基础设施);(3)专业划分(例如,土建、机电、装修);(4)工序划分(例如,开挖、垫层、钢筋、模板、混凝土、砌砖、抹灰、腻子、油漆等);(5)节点划分(例如,按不同节点划分);(6)区域划分(例如,按不同的区域划分)。

3.2 作业代码(Activity ID)规划

作业代码是作业的重要身份标识,应具有系统性和可读性。复杂项目的作业数量往往达到几千条甚至上万条,无论是在逻辑关系链接还是在资源加载的过程中,规划有序的作业代码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大量重复性工作。一方面,借助EXCEL表格导入模式,能够缩短近90%的时间,调理清晰地、系统地完成作业之间逻辑关系的链接以及完成作业所需的资源分配,即系统性;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作业代码快速了解作业的工作阶段、区域、内容、专业及工序等信息,即可读性。

作业代码的编制,可参考WBS结构中所定义的阶段、类别、区域、专业、工序等层级信息。例如:

第一级代码:E-设计,P-采购,C-施工,T-调试及试运行;

第二级代码:BD-建筑物,INF-室外工程……

第三级代码:B1-1号建筑,B2-2号建筑,A1-1号室外区域,A2-2号室外区域……

第三级代码:STR-结构专业,ARC-建筑专业,MEP-机电专业……

第四级代码:SUB-地下结构,SPS-地面结构,BLK-砌体工程,PLS-抹灰……

由此可知,C-BD-B1-ARC-BLK-005 表示的信息为:施工阶段-建筑物工程-1号建筑物-建筑专业-砌筑工程中的编号为005的砌筑作业。

3.3 作业分类码 (Activity Code)规划

作业分类码顾名思义,就是将作业按预定义类别重新分类并排列的编码体系。可将作业以不同于WBS结构的形式按预先定义的码值分类层级重新排列,以满足工程师以各不同的侧重点或视角浏览计划。作业分类码的定义,可以参照作业代码的层级。例如如下定义(相同字符,其意义参照3.2节作业分类码中所定义的含义):

代码1:WORK PHASE-工作阶段(包含E,P,C,T);

代码2:WORK AREA-工作区域(包含BD,INF);

代码3:FACILITY-建筑物或设施名称(包含B1,B2……A1,A2……);

代码4:WORK DESCIPLINE -工作专业(包含SUB-地下结构,SPS-地面结构,BLK-砌体工程,PLS-抹灰……)。

根据如上定义,项目作业除按原有的WBS层级排列外,还可以按以下层级重新排列:

排列1:WORK PHASE-WORK AREA-FACILITY-WORK DESCIPLINE;

排列2:WORK AREA-FACILITY-WORKDESCIPLINE-WORK PHASE;

第6篇:工作区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管理;基层医院

我国对医院消毒供应工作比较重视,卫生部2009年4月对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等相关工作制定了六个规范及标准,2009年12月开始实施。我院院感办专职人员和分管院长参加了省卫生厅举办的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规范标准实施的培训后,及时向院长汇报规范要求,建议改建供应室,全面实施所有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以及灭菌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院方大力支持,派出相关人员到省级医院参观学习,从2011年4月开始规划改建,经过一年的时间,于2012年3月投入使用,本人作为医院感染科专职护士,从建筑布局、工作流程、设备配置、健全制度、人员培训都积极参与,并将此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做如下总结。

1 改建中存在的难点

1.1 管理模式落后 不能适应医院发展对消毒供应工作需要,人员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用自来水冲洗器械,没有检查清洗质量的概念,使用破损污浊的包布包装无菌物品,手术室器械自行清洗打包,供应室只起到装锅灭菌的作用

1.2 人员配备不合理 由于管理者对供应室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大多数人眼中认为供应室工作只是一个工作简单、责任不重、任务较轻的养老科室,总是把一些老弱病残、专业素质不高、需要照顾的人员安排在此岗位上,造成工作效率较低。

1.3 科室工作人员认识不足 多数临床科室都认为自行处理器械相比到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节约钱,对医院感染标准及预防认识不足,认为灭菌可以代替清洗。因而器械的清洗、包装材料、自备包的体积和质量、指示卡及指示胶带等环节有不规范操作的现象且屡见不鲜。

1.4 布局不合理 未将供应室的基础建设纳入医院改建、扩建发展规划中,周围环境及内部布局不合理,各区域之间未设缓冲区,人员常跨越区域通行,造成人流、物流的交叉感染。

2 对策

2.1 重新规划建筑布局 消毒供应中心的合理化布局,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保障,是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我院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规范,重新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设计,将消毒供应中心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工作区域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之间设有实际屏障,去污区和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分别设置了人员出入缓冲间和物品传递通道,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和墙面采用彩钢板,地面采用塑胶地板,便于清洗消毒,物品做到由污到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不交叉、不逆流,天花板、墙壁无裂隙,不落尘。各区域在合适的部位悬挂标示牌明确标示。[1]

2.2 设备设施 按要求合理添置清洗消毒设施,配置了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枪、压力气枪、超声清洗器、干燥柜、器械检查台、带光源放大器、医用热分机、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无菌物品存放柜、纯水热水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等。配备了多酶清洗液、医用清洁剂、水溶性油、器械除锈剂。

2.3 规范工作流程 全院所有重复使用物品,进行集中管理,按照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的流程进行[2]。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将各科室中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置于密闭的容器中集中收回,同时清点器械总数,并双方签字,回收的的物品在分类台根据器械材质、精密程度进行分类,再进行清洗,清洗时做到初洗、多酶浸泡、刷洗和超声清洗、漂洗、干燥,包布做到一用一洗,无污渍,无菌物品发放有追溯记录,下送人员负责无菌物品的发放和使用科室签收。

2.4 人员配备 根据工作量合理调配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护士长由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多年的主管护师担任,编制由过去的3人调整为7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人、护士4人,人员配备符合标准要求。

2.5 人员培训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分次外派科室护士到上级医院及周边地区医院进行学习,持证上岗。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多次在本科室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内容,手术室每周轮派护士到消毒供应中心指导工作,制定各类手术包的装配表,了解各科室专业特点,掌握器械、用品的要点,逐步培养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向专科方向发展。

2.6 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了质量管理与追溯制度,并定期学习,进行检查与评价。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和管理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工作,影响病人的安全,其工作质量与防护和控制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我院自消毒供应中心运作一年多来,注重环节管理,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所有物品从回收、分类、清洗(包括酶洗)、消毒(包括器械)、检查包装、灭菌到贮存发放,整个程序流水作业,护士在各项操作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各项工作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减少了护理缺陷、护理差错,达到了层层有目标,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工作质量[3]。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临床满意度达到90%以上,因此,通过科学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改变服务意识,为临床科室提供高质量的消毒灭菌物品和高效率的全方位服务,为医疗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玉萍.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实施与管理, 西北地区第六届暨甘肃省第七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2,7:266-267.

第7篇:工作区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 综合布线系统

1.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子系统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建筑中连接“3A”系统、传输各类信息必备的传输装置。综合布线系统采用了积木式的结构和板块化的设计,实施统一标准,可以满足建筑智能高效、可靠、灵活等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包含了6个子系统。

1.1 工作区子系统

它是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的,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且终端设备和输入/输出(I/O)插座之间搭接,相当于电话配。线系统中连接用户电话的传输导线和电话机终端部分。其中连接器是指与信息插座插接连接的8种信息插头模块(2对数字线,1对模拟线,1对电源线)。

1.2 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是将干线子系统从管理子系统的配线架上连接的电缆延伸到用户工作区(即信息插座)。水平子系统总是敷设在同一楼层上,并有一端与信息插座连接,且电缆数限制为4对双绞线,能支持大多数现代数据通信设备。当需要获得较高带宽时,宜选用光缆。

1.3 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可以提供建筑物干线电缆(馈电线)的路由,一般在两个单元之间,或在位于中央点的公共系统设备处,可提供多个线路设施。该子系统是由25对双绞线电缆组成,相当于电话配线系统中的干线电缆。为了与其他建筑物进行通信,干线子系统将设备问内的中继线和布线交叉连接点与建筑物中设施相连,即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1.4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由设备问的电缆、连接器和相关的支撑硬件组成,并将公共系统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连接起来,例如可将中线交叉连接处和布线交叉连接处与公共系统设备(如用户交换机PBX)连接起来。该子系统还包括设备问和邻近单元(如建筑人口区)中的电缆线。综上所述,设备间(Equipment Room)是安放、保护、维护音频和数据公共设备的房间,并通过干线及分布跨连来管理线路,一般在每一幢大楼都要选择适当的位置作为进出线设备、网络互联设备的场所。

1.5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可为连接其他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一般由交连、互连和I/O设备组成,可设置在楼层的配线间内。其中交连、互连是实现用户将通信线路定位或重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使之更容易管理通信线路;I/O位于用户工作区和其他房间内,以方便用户在移动终端设备时进行插接。

1.6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是将一幢建筑物内的电缆线延伸到建筑群中的另外一些建筑物内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建筑群子系统为楼群之间的通信设施提供所需的硬件,如有铜芯电缆、光缆和防止电缆的浪涌电压通过电缆进入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设备。其典型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

2.综合布线系统布线设计

2.1屏蔽布线:当系统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的要求时,或者网络安全保密的需要,应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当采用屏蔽布线系统设计时,除布线电缆采用屏蔽电缆外,连接器件、跳线、设备电缆等都应是屏蔽,并保证系统屏蔽的连续性。

2.2布线长度要求:综合布线信道长度:水平电缆或水平光缆最大长度为90m,最长10m 的跳线和设备缆线及最多4 个的连接器件组成;综合布线永久链路长度:水平缆线最大长度为90m 及3 个连接器件。综合布线水平缆线与建筑物主干缆线及建筑群主干缆线之和所构成的信道的总长度不应大于2000m。

2.3电气防护与接地

综合布线和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与电气设备的最小净距离也应符合相关规定。宜采用公用的接地系统,当采用单独的接地系统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 欧姆。当综合布线系统路由上存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离要求时,宜采用金属管线进行屏蔽或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及光缆布线系统。在电信管理间、设备间,应设置楼层或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3.综合布线系统布线施工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施工工序的注意事项。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主要施工工序:剔槽预埋施工部分、穿接校线施工部分、设备安装部分、调试初验部分。

3.1剔槽预埋施工部分

由于工程的主体建筑已完成,预留预埋管无法实施时,只能在墙体上剔槽埋管,要求如下:①查阅施工现场的相关管网图,确认开槽埋管的正确位置。②对墙面隐蔽预埋管路,应做到图纸所标点位位置,误差距离不得超过150mm。③墙面预埋管路应垂直于地面,不得斜拉管路。④对有弱电井部分,管子出口应排列整齐,所留长度相等。⑤所有PVC管预埋,在管口处均应用防水胶带包严,并做标记,利于找管。⑥终端暗盒预埋时应做到与水电暗盒标高一致,以水平黑线向下700mm,但实际安装时应多和水电协调暗盒标高。

3.2穿接校线施工部分

①铁丝拉线时,用力要均匀,防止拉断线。②整卷线在穿线前必须用万用表检查是否有断线。③终端盒接线宜留长度为200mm。④穿线后及时用万用表检查线路的通断情况。⑤跨施工阶段的线路应做到每星期检查一次。

3.3设备安装部分

①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②认真阅读设备安装说明书,做到心中有数。③由专业技术工程师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样榜施工。④设备通电运行一前必须仔细检查线路情况,避免短路烧坏设备。⑤设备安装端正,保持表面清洁。⑥严格按照设备接线图进行接线。⑦所有设备应设接地端了,并良好连接接人大楼接地端排。

3.4调试初验部分

系统调试初验是按照国家、国际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各子系统实施质量的检验测试,防止由于偶然性和异常性原因产生的质量问题的积累和延续,借助初验资料分析,及时发现操作者、施工机具、设备材料、施工方法、操作环境及管理上的问题,以及系统整体运行及与其它应用程序的配合状况,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或改进,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第8篇:工作区设计要点范文

1.1近人尺度原则

近人尺度原则在城市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内涵是建筑物的进出口以及底层部分的尺寸大小能给人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又能方便人们使用。其中,建筑物进出口是用户每天都要使用的部分,进出口设计质量对用户的感官刺激较大。所以在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将近人尺度设计理念充分地融入到设计思路中,合理地划分建筑物入口处的柱子、檐口、大门以及墙面的尺度,细化每一部分尺度,使每一部分尺度都能在满足用户对建筑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上,又能给人们带来感官享受。

1.2细部尺度原则

细部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所采用的施工材料的质感,是更为细腻的建筑尺度划分。在高层建筑设计时应透彻地了解人们对建筑材质的标准要求及喜好程度。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事物的评价,都是通过眼观以及手摸的方式去对事物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然后从主、客观角度对该项事物做出综合性评价。所以,设计人员应遵循细部尺度原则,采用人们能够接受的喜爱的建筑材质塑造建筑工程作品,给人们带细部尺度主要是指建筑材料的质感,指高层建筑更细分的尺度大小。

2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2.1高层建筑采光设计

随着人们节能减排意识的不断提高,发展节能型建筑是当今建筑工程领域发展的总体态势。高层建筑内的照明能耗比较大,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降低人工照明对能源的消耗及利用日光照明是当今建筑工程领域必须要重视的课题。目前,比较先进的日光采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1)提高单位面积进光区的日光量,利用太阳光为建筑提供照明需求,可有效降低人工照明对能源消耗。(2)为了能在不增加窗户周围的阳光强度且能使其到达采光更深的工作区域,可以通过阳光发射到屋顶平面来完成。(3)在不改变建筑构造的基础上,如增大建筑窗户的面积或数量来采集更多的太阳光,而能较好地满足建筑内照明需求的同时又不会在强烈的太阳光下给用户带来不适感觉,可通过阳光直射阻挡系统来解决。该系统是利用光线的折射计反射原理为设计依据的。

2.2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是高层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抗震设计质量对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基于地震频发的现实情况,加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工作是现行建筑工程领域必须要关注及重视的问题。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候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建筑大厅的四角及建筑外墙位置应设置构造柱,并根据高层建筑要求的具体抗震等级合理确定构造柱数量。建筑框架山墙以及纵向方向的墙体是否设置构造柱用来分担砖墙荷载;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前设计人员应深入到施工工地进行工程地质勘探,牢固掌握高层建筑施工所在地地质情况及发生地震灾害的频率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在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划分的设防等级进行设计不得以经验随意地更改建筑的设防等级,如果提高建筑的设防等级会额外地增加工程成本投入,而降低建筑设防等级则会降低建筑的抗震能力,一旦地震灾害来临将会对建筑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2.3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设计

第9篇:工作区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绿色节能环境保护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绿色施工技术概况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在工程建设中,应确保质量及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2实施绿色施工的技术要点

2.1环境保护技术要点

(1)扬尘控制

土方工程是工程中较为常见的工程,对于运输土方的车辆,必须采取密闭措施,保证车辆的清洁,在施工现场出口处设置洗车槽对进出口车辆进行清洗,对于土方施工段,通过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使作业区扬尘的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施工区域外。

(2)水污染控制

在施工现场应采取有效污水处理措施,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施工污水不能随意排放,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后决定是否进行排放,加强对地下水环境保护。基础采用明沟排水措施,尽量减少对地下水的抽取;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3)土壤保护

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为防止施工造成水土流失及侵蚀,应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

(4)有效控制施工噪声:严格按照规定分时段施工,施工低噪声、低振动设备和机具,设置隔音棚等等

2.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

(1) 结构材料

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可以有效的节约材料;通过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进而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以便节省结构材料。

(2)围护材料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优选屋面或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聚氨酯硬泡喷涂、保温浆料涂抹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减少材料浪费。新型砌体技术技术――“自保温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体系”更能噶偶降低35-50%的钢筋使用量、不需要建筑模板。

(3)装饰装修材料

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要求,避免起皮、脱落。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幕墙及各类预留预埋应与结构施工同步进行;木制品及木装饰用料、玻璃等各类板材等宜在工厂采购或定制。

2.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1)提高用水效率

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2)非传统水源利用

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3)用水安全: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4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要点

(1) 节能措施

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2)机械设备与机具

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3)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制定用能管理办法,设定每平方米建筑施工能耗目标值,竣工时提供能耗监测记录及每平方米实际能耗值。主要监测并记录施工过程中工作区、设备区和生活区的能耗;施工中主要材料、设备从工厂到施工现场运输的能耗以及施工废弃物从现场到废弃物处理中心运输的能耗。

2.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

(1)临时用地指标

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2)临时用地保护

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2.6推广使用创新施工技术,提高效率,减少消耗:

施工全过程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管理,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

建筑结构、装修、安装等施工过程采用虚拟仿真技术,使得我们可以提前对其视觉效果和使用效率进行评估和预演,有效降低设计和施工风险,极大提高设计和施工效率;

结构的装配式施工方式占结构施工总量的70%。------可以稍微展开论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程施工中全面应用的体现,绿色施工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等,通过加强发展节能减排的战略, 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杰.建筑工程施工绿色化探讨.福建建材,节能与环保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