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即兴演讲的思路范文

即兴演讲的思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即兴演讲的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即兴演讲的思路

第1篇:即兴演讲的思路范文

【关键词】即兴演讲 语体特点 口译 应对策略

口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是语言间转换的基本方法之一。口译的过程是一个及其挑战的语言和文化等信息的转换过程。口译全程中对注意力、思维能力、双语转换能力、文化差异掌握和关注受众群体反应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口译主要涉及三个环节,即信息接收(解码)、信息加工(编码)和信息传递(输出)。口译中接收的信息大多都会以演讲和发言的形式出现,其中也不乏很多即兴演讲。我们有必要系统研究和分析即兴演讲的基本语体特征,寻找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降低即兴演讲口译的难度,提高口译的效率和质量。

1 即兴演讲的基本特征

1.1 词汇灵活多样

因为事前对演讲内容知晓不多, 甚至完全不了解, 再加上缺少心理准备, 所以即兴演讲一般都有较多现场发挥的成分。这种客观情况导致的随意性和突发性会很自然地导致发言人不自觉使用口头交谈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会比较灵活多样,不会是精心准备好的词汇和语言方式,甚至会包含大量的习语、俚语、俗语甚至是口头禅。

1.2 内容冗繁重复

即兴演讲所涉及的发言内容会经常出现重复,而且所用词汇、词条和句式等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思考和整理而往往显得非常冗繁。比如,在同一个语境的表达中,发言人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语义内容和自身的情感,会不自觉说出很多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有时,前后文在内容上会出现多次重复,说话人自身也许根本注意不到。在即兴演讲中,冗繁和重复不可避免,而其程度也依发言人自身的文化水平、表达能力、临场经验和心理素质而不同。

1.3 逻辑结构混乱

很多口译都是通过交替传译的方式进行的, 即说话人说一段, 译员翻译一段。一般情况下,译员所翻译的一段话至少应该集中表达一个中心含义。但口译员组织语言的时间极为有限,加上说话人所讲内容有可能并不连贯,导致译员面临的信息大都逻辑不严谨,连贯性不强。但是恰恰因为即兴发言的特征,说话人和听众之间有着面对面的交流,这时候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都可以帮助说话人表达话语内容和情感,所以,许多也许本身逻辑上不严谨,甚至逻辑结构混乱的语言也可以被理解和接收。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是绝对不可以将一种相对逻辑混乱的语言直接转换成另外一种逻辑混乱的语言的,必须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努力将说话人的内容表达完整,并将说话人的条理表达清楚。

1.4 思维跳跃较大

在即兴演讲中,因为缺乏事前的充分准备和自身的知识面、临场经验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原因,发言人往往会采用发散式和联想式思维。发言人思路往往跳跃幅度较大,大多时候会感觉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信息呈现的支点之间不断跳跃和变化,全程思维跳跃较大。在口译员翻译的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各项记忆功能,包括瞬间记忆、短期记忆、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而梳理记忆最快的方式就是快速准确地找准说话人的思路,找出发言过程的重要信息,建立记忆的支点,从而进一步串联成一条能够短期停留在脑海中的记忆线。在记忆线的基础之上,辅助以相关细节,织成一张记忆脑图。然而,思维跳跃过大,很明显会不断打断口译员编制的记忆点、记忆线和记忆图,给信息的有效再现带来了困难。但是,这些都是译员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普遍问题。

1.5 句子结构松散

由于时间局限性、发言的即席性和深入考虑程度的不足,即兴演讲很难以发言人所真正具备的句子组织能力全面开放式地呈现出来,往往在短时间内展示的句子是不够完美的。同时,发言人很可能在发言的时候一边考虑一边组织语言,因此发言内容会常见很多迟疑、停顿和更改。而且,重复内容增多,解释性和补充性内容也会相应增加,甚至会出现大量不合语法、结构不完整的句子。句子中本身也许就会有长短句交织,主谓宾等成分随机变换等也是极可能出现的情况。

2 对即兴演讲口译的基本应对策略

在即兴演讲翻译过程中,无论发言人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口译员都需要较清晰和高效地再现源语内容和情感。所以,口译员需要积极研究在即兴演讲和即席发言中经常出现的语体特征,并有效探索应对策略,确保目标语言的输出既能够实现内容的完整,又能够做到流畅通顺,稳定自然,从而使口译活动变得更加高效和权威。总体来讲,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可以在口译活动中积极采用。

2.1 舍形取意

在即兴演讲的口译过程中,对于常出现的丰富灵活的词汇和一些具备特殊文化的词汇,译员要积极了解说话人要表达的内容、意义和情感,必要时需要摆脱形式的束缚,采取“舍形取意”的策略。

比如,对于网路大学的介绍中出现的句子“Our university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rick and mortar.”,译员不可以直接把“brick and mortar”翻译为“砖瓦水泥”等,而应该舍形取意,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了解到这是和虚拟的网络大学相对应的实体大学。

2.2 化繁为简

虽然即兴演讲准备时间并不充分, 但是对于一些很有经验的发言者来说, 仍然很可能在措辞上很“讲究”。这一点尤其在一些中方领导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四字格修饰相当丰富,句子结构排比、对仗和重复等比比皆是,给口译造成了不小的困难。译员如果一字不漏地翻译,既占用大量会议时间,又显得重复嗦,甚至让人感觉“华而不实”。因此,对于原语中过多的修饰语和重复成分,译员可以在保留话语意思的前提下,采取“化繁为简”的应对策略。

比如: 今天的非洲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大陆,今天的非洲是一片渴求发展的热土,今天的非洲处处可见蓬勃向上、奋发进取的生机, 处处都涌动着欣欣向荣的活力。

译语:Africa today is a continent full of hope, brimming with vitality and thirsty for development.

原文中“处处可见蓬勃向上、奋发进取的生机, 处处都涌动着欣欣向荣的活力”虽然达到了修辞上的美感,但在意思上是重复的,英译时应化繁为简,“a continent brimming with vitality”既准确,又符合英语表达的客观性。而“今天的非洲”三次出现对于发言人来说既争取了思考和语言组织的时间,又有着结构上的美感,但是在口译的过程中,直接简洁明快的处理反而显得更明确更恰当。

2.3 阐释补充

对于一些发言人来说,官话和套话和一些说话人认为很熟悉很习惯性说的话语都有可能成为受众群完全不了解的盲区。作为跨文化的话语解释者,口译员有义务向听众补充阐释源于中包含的背景文化信息,特别是当这些背景文化知识的缺失会影响对源语的理解时。例如对于源于中含有的反映特有民族文化现象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特有的体制、机构、流行语和典故等,口译员可以采取补充解释的策略,以便译语方理解。

例如:在向外商介绍投资环境时,中方说道,“本市具有“三城五优”的显著特点,成为中外朋友投资的理想宝地。”

若译员按照话语表面意思把“三城”译为“three cities”,把“五优”译为“five advantages”, 那么外商一定不知所云,困惑不解。所以译员需要向中方求证“三城五优”的所指内容,并对这一概括性宣传语作补充说明阐释。在得知这里的“三城”指“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复兴的工业城”,“五优”指“优越的环境、优越的资源、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效益”后,译员做出如下口译:

“With a reputation of being a famous city in terms of 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and featuring important advantages with respect to its environment, resources, policies, services and benefits, this city has become an ideal promising land for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2.4 变译变通

即兴演讲和即席发言,因其特殊的场合和特征,会出现很多突况。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在处理这些突况时,译员除了要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应变技巧,从而使口译交流进行下去。甚至有些时候,口译员不能一味地遵守“忠实”的原则,而是要找出最合适的方法达到最直接有效的交流方法。甚至有些时候,发言人可能因为自身情绪不稳或者理解有误而带有一定情绪,说话不妥当时,译员也要适当变通,当改则改,甚至直接跳过部分内容不译。

比如:荷兰首相科克(Coke)访华,中方陪同团团长即席致答谢词时,有一句话说:“首相阁下刚抵达北京,我和首相就一见钟情了。”

译语:When His Excellency Prime Minister set foot on Beijing, I liked him greatly at first sight.

这里很明显中方代表的热情和友善如果直接原文不变地翻译为“fall in love at the first sight”,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解,甚至不适和尴尬。

2.5 借译顺应

在即兴演讲和即席发言中,有些时候发言人会常常说出一些习语、谚语、俚语和口头语等语言,这是由即兴发言的客观条件决定的,只是程度表现因发言人自身素质而各有不同而已。有时候,源语中引用的习语、谚语在目的语中存在相似或者相近的说法。为了使目的语听者有更形象、更直接的理解,译员可以采用借用目的语中相似说法的策略,顺应目的语文化,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例如:有一位口译员在陪同美国客商游玩时,恰逢清明节。看到路上来来往往的扫墓者,美国客商非常纳闷,便问译员,“Is this a special day for the Chinese? What’s that for?”。译员一时没有想到“清明节”的英文对应,便灵机一动,回答说:“It’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morial Day” for worshiping at ancestral graves.”

美国客商听后,恍然大悟,连声说:“I see. I see.” “Memorial Day” 在英语中是“阵亡将士纪念日”的意思,并不是“清明节”的忠实译语。可从效果上看,这种借用译语表达的策略,是可取的。

再如:一个中国人刚从游泳池回来,对外国朋友说:“游泳池里人多死了,跟煮饺子一样。”

这在他看来是个很形象、生动的比喻,但如果直接译为“There were too many people in the swimming pool, like dumplings in the boiling water.” 外国朋友听了可能就茫然不解了,特别是如果它从没有见过饺子在锅里上下沸腾,一个挨一个的情形,自然也就无法想象到底是什么样子。英语中正好有个谚语叫做“packed like sardines.” (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不堪)。如果译员能巧妙地借用这个谚语,把“饺子”换成“沙丁鱼”,不仅能充分传达说话者的意图,而且非常符合英美人的习惯。

第2篇:即兴演讲的思路范文

一、恰当的准备技巧

1、知识素养准备:

演讲者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阅历修养与演讲的成功有着紧密的关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演讲者感到演讲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有演讲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做有心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广泛地阅读、收集、积累材料,上下、古今、中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要学习,同时加强自我的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修养。这是一个长期、琐碎而复杂的工作。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多收集历史资料,对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熟记,并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

②多收集现实资料,对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了如指掌,进行思考;

③加强记忆,多记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古典诗词、经典文学、寓言故事、时文政评等等。

练习:请分别以“珍惜时间”、“奉献青春”、“珍爱生命”、“和平万岁”为主题,收集名人名言、故事、古今中外的人物、典型事例。

请收集有关亲情、爱情、友情的古今诗词各5首并背诵。

2、临场观察准备:

演讲者要尽快观察、熟悉演讲现场,及时收集捕捉现场的所见所闻,包括现场环境(时间、地点、场景布置)、听众、其他演讲者的演讲等,以确定自己的话题,增加演讲的即兴因素。

3、心理素质准备:

既然是有感而发,就要有稳定的情绪,有十足的信心,有必胜的信念,这样才能保证思路通畅,言之有物,情绪饱满,镇定从容。

二、快速思维的技巧

临场性决定了即兴演讲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快速思维能力。快速思维即快速组织内部语言,实际上就是一个快速创作、打腹稿的过程。其技巧主要表现为:三定、四思、五借。

三“定”:定话题、定观点、定框架

定话题——应选择你想说的、观众想听的、你能讲的、社会生活需要的话题;

定观点——应确立明确精练、正确深刻、为大家所能接受的、言之有理的观点;

定框架——两种模式:

开门见山式:也叫金字塔式。方法为:先亮出主题,然后对主题作较详细地论证和分析说明。

曲径通幽式:也称为卡耐基的“魔术公式”。方法为:先举例,再叙主旨要点,三说理由,进行论证分析。

四“思”:逆向思维、纵深思维、发散思维、综合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即一反传统看法,提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这是一种反弹琵琶式的思维模式,它鲜明地表现为对传统的批判精神,但要注意观点必须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

纵深思维:从一般人认为不值一谈的小事,或无须作进一步探讨的定论中,发现更深一层的被现象掩盖着的事物本质。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问题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答案,在处理问题中寻找多种多样的正确途径。多端、灵活、精细、新颖是它的特点。

综合思维训练:是前面三种思维的综合运用,事实上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一般情况都是将各种思维综合在一起使用的。

五借:借题发挥、借人发挥、借物发挥、借事发挥、借景发挥。“借”的东西很多,“五借”是泛指。它要求演讲者要善于观察现场,获取信息。

快速思维的线路图:观察——抓话题——定语点——扩展语点(组织语言)——语序的排列——表达。

练习:给出一些图片,仔细观察后做即兴演讲,认真体会快速思维的过程.

三、表达技巧(四种技能、五个注重)

四种表达技能:

1、散点连缀:在即兴演讲前紧张的选材构思时,人的头脑中会出现很多散乱的思维点,演讲时要捕捉住这些思维点,从这些点的关系中确定一个中心,并用它连缀这些点,与主题无关的全部舍去,当表达网络形成后,就可以开始讲话了。

2、模式构思:用我们前面所讲的两种模式作框架,使自己的表达有条理。

3、扩句成篇:即开门见山的构思方法。但也要将思维的路线理清,注意逻辑明晰。

例如:句子“当前的形势需要徐洪刚那样的英雄人物”扩展后可以是这样的:

第3篇:即兴演讲的思路范文

1、《脱稿讲话,即兴发言》王剑: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脱稿讲话,下篇为即兴发言。脱稿讲话是人生的必修课,学会怎样说,比说什么更重要。脱稿讲话的基本类型有哪些?怎样训练脱稿讲话的技能?脱稿讲话如何寻找话题?怎样乔装打扮你的话语?讲话的素材从哪里来?书中会一一为你解答。所谓“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想要处处得力,打造自己即兴发言的技能是关键。书中阐述了应该如何浓缩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并介绍了如何在会议、谈判、演讲、职场、日常中即兴讲话,另外,如何讲好难讲的话语,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10天打造完美口才》郭鹏:好口才需要打造,这毋庸置疑。虽然题目说10天打造出完美口才不太现实,但里面的内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书中既给出了口才训练的方法:朗读训练、20分钟唠叨训练、交谈训练、幽默训练和辅助训练,也说到了如何训练说话的基本功,还展现了成为沟通高手的进阶技巧。职场、销售、谈判的口才技巧,作者也在书中一一展现。本书的技巧很多,不足的地方是内容有点零散,读完之后,你需要自己整理一下思路。

3、《60天打造完美口才:超级口才训练与实用技巧》:10天打造不了完美口才,那60天可以吗?试试吧,不试怎么知道呢?本书的亮点很多,例如书中列出了10种口才训练法:速度法、背诵法、练声法、复述法、模仿法等,几乎罗列了训练口才的所有方法。怎样训练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怎样让自己幽默起来,如何提问,如何进行即兴演讲,书中均有涉及,看完之后,收获满满。不管多少天才能学到好口才,我们都要相信,好口才都是训练出来的,根据一些方法,脚踏实地训练才是明智之举。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即兴演讲的思路范文

2004年初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的教学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特别是听说能力,其中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并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能清楚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教学改革实践的6年中,广大师生越来越关注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各种相关研究也成为热点。但是,在注重英语发音和交际能力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学生口语表达往往内容空泛,缺乏深度,欠缺逻辑性和思辨性。在这种情况下,急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之言之有物。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英语演讲和教学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把英语演讲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创新和有益的尝试,但开展英语演讲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把每个同学都培养成演讲家,而是以演讲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外语学习和运用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用英语清楚地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来提高学生的听说思辨能力就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

一、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意义

演讲是指讲话人在交流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听众做连续性发言的行为。演讲这种开放探索式的学习还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推理等思辨能力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灵活有效地把所学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去。众所周知,语境是学好语言,特别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关键因素。最理想的语境自然是所学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真实的生活环境。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尽可能地去创造这样的条件。英文电影赏析课是教授和学习英语可以利用的理想辅助工具。将英语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有意识地把语言形式与社会语境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能够创造英语思维和交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把演讲作为一种教学和训练的手段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在欣赏完英文电影之后,就电影所探讨或展现的某一主题或文化现象,学生以演讲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新型的课堂讨论方式。这种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首先,这种模式能够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训练学生学会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有系统、有结构地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建议等。学生在欣赏电影时,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美语言,纠正语音语调;通过设计自己的演讲稿,学生可以培养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通过课堂演讲,学生可以向同学和老师传递信息,锻炼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其次,要想打动听众,演讲中必须具有足够的信息量。所以,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能摆脱被动盲目的欣赏电影状态,而学会主动搜索和电影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文化习俗知识以及阅读原版的英文报刊杂志和时事新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所欣赏的电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为了完成演讲任务,学生要经过收集材料、筛选和语言组织过程,所以他们一直处在一种非常投入和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此外,课堂演讲练习会帮助学生增强对欣赏英文电影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英语表达方面的自信心,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交际恐惧。

二、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教学模式

将英语演讲引入EFL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利用英文电影赏析进行外在真实演讲环境和内心体验的感悟,学会归纳经验和语言文化新知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素质必然会有明显的提高。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演讲教学训练模式有以下几种:模仿学习、常规训练、技巧训练、测试与考评等。英文电影赏析中的演讲活动有着很大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可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模仿学习是英语演讲初学者的基础,是学习语言表达、掌握一般演讲风格的第一步。作为英语演讲的初学者,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一些英语母语者成功的范例,如英文电影中的名人演讲、经典对白等,充分地运用视听演示材料进行观摩学习、模仿比较、分析探究,从而找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契点、特点和方向。模仿性演讲有助于学生迈出演讲的第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演讲的积极性,克服羞怯心理。而且模仿性演讲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掌握。既可以是一分钟的电影独白,也可以是三分钟的影片对白或更长的电影片段模仿。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常规训练以学生自由讨论、定题演讲和即兴演讲训练为主,以提高学生的有效交际能力为目标。如英文电影观赏完后,教师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并进行恰当的指导,学生经过自由讨论能活跃思路,迸发出思想火花。有效交际能力是指学生能利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其突出表现是能就某一问题独立思考和分析,并言之有理有据。在课堂上进行演讲练习及相互反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不断练习所学过的演讲技巧。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差,缺乏思辨能力和学习英语自信的情况,可以在英文电影赏析课上组织定题演讲,使学生能够就特定主题发表观点。演讲主题可以是电影中所探讨的社会问题,也可以是电影中涉及的文化现象或历史事件。比如,看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后,以“人文主义”为主题进行定题演讲;再如,看完电影《珍珠港》后,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者“珍珠港事件”为主题进行定题演讲。学生写好演讲稿后首先在小组内部交流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演讲。进行定题演讲的目的是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熟悉演讲稿的写作和演讲技巧,建立自信。在学生基本克服羞怯心理,初步掌握演讲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观看英文电影后在课上组织即兴演讲,让学生就和电影相关的话题或问题进行即兴演讲和评论。教师可以根据电影内容设计演讲题目,学生在10分钟内准备2分钟的演讲。比如,看完电影《死亡诗社》后,可以让学生就“珍惜时光”这个主题进行即兴演讲;再如,看完电影《城市之光》之后,让学生以“我心中的光”为主题进行即兴演讲。进行即兴演讲练习的目的是要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p#分页标题#e#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演讲技巧训练旨在巩固和加强常规训练内容。导致演讲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技巧。通过英文电影观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熟记台词,有效表达,呼应观众。但仅有模仿是不够的,一定要掌握一些演讲技巧,如材料收集与讲稿撰写的技巧、演讲的心理准备与回答问题的技巧等。在众人面前讲话紧张是人皆有之的“怯场”现象,但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使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并能把紧张情绪转化为积极因素以确保演讲成功。此外,英语演讲还要特别注意英语语言文化和习惯,包括句子结构、句子语调和语速;还有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包括眼神、手势、表情等。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将真情实感投入到演讲过程中,使演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演讲是一门艺术,学生在准确、流畅表达的个人观点的同时,也要让听众感受到语言外在的力量和内在的思辨魅力。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测试与训练相结合,是指要积极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学、互练、互考”等强化训练方式。一方面给学生提供课堂练习机会,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测试与考评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辅设备协助进行测试。比如,教师可以使用摄像设备将学生的声音和形象记录下来,让学生的演讲出现在屏幕上,请全班学生一同评论,客观地分析演讲的优点和不足。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目前的英语演讲水平。演讲是一种较高级的交际活动,对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观点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充分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利用英文电影赏析进行测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演讲技巧及临场发挥各方面通过一定阶段的训练逐渐规范化,学生个人的演讲潜力也能得到充分发掘。

第5篇:即兴演讲的思路范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演讲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而且强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所以,研究出一种有效的演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借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是语文教学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85%是靠他的人际沟通和演说能力,只有15%跟他的专业技能相关。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人们需要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良好的演讲能力与口才,能够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生活与事业。

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设置了不同级别的演讲练习课;而在中国,从小学到初高中几乎没有设置演讲课。虽然课本中设置了演讲单元,新课标对演讲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仅仅一个单元的课程很难将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落到实处。为了提高学生演讲水平,老师们大多采取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模式。但多年以来,这种寄予了语文老师莫大希望的教学模式收效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课前演讲表面热闹,却流于哗众取宠;有的上面的同学面无表情,下面的同学昏昏欲睡;有的演讲时间过长,影响了主要课程的进行……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是时间的安排随意无定。演讲的设置往往成为某个老师的个人行为,如果中途换了老师,原来的内容很难进行下去,会让学生难以适从。

二是内容的安排没有层进性。不同老师内容差别很大,或是内容相同但前后缺乏一个由浅入深的层进性,不符合学生的接受规律。

三是演讲的要求不够明确。既缺乏对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也没有演讲技巧的点拨,没有必要的检验环节。这样结果就是演讲的同学难以操作,应付了事,最终没有提高,做听众的同学则事不关己,索然无味。

四是目标的设定孤立单一。“课前演讲”没有很好地与作文、阅读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

二、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高中语文演讲的研究成果不多,见诸期刊杂志上的论文不过十几篇,主要集中在对语文课前演讲的作用、开展原则、活动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如:房玉清《课前演讲的整体效应》,葛成石《课前演讲DD奏响在语文课堂上的一段序曲》,王进《课前演讲DD听说训练的有效途径》,周宝玲、沈道成《课前演讲:作文教学与口语训练的双赢模式》等文讨论的都是语文课前演讲的作用;张洪的《课前演讲: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安光祥的《语文课前演讲中的循序渐进原则》重点阐述了课前演讲要遵循的原则;彭伟的《课前演讲DD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方式》,桂启升的《雕虫也要有好技DD课前演讲谈片》,王作云、刘淑萍的《课前演讲的“分级训练”法》讨论了课前演讲活动的形式。 由此可见,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语文课前演讲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都提及了语文课前演讲对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写作水平、加强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找到一套切实可行、循序渐进、要求明确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的研究任务。针对演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要求不够具体、落实难以到位的现状,本课题主要想通过行动研究法,分层训练,对每步教学提出具体要求,注重检测结果,阶段性巩固升华,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演讲能力。

三、研究目标

(1)使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2)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组织材料能力,阅读写作能力。

(3)提高评价、分析能力,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

(4)锻炼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培养完善的人格。

(5)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发展的意识。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研究初期,调查学生演讲存在的问题,选择、确定课题;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了解中学生心理表现及演讲的现状及成因。

(2)文献研究法: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等。

(3)行动研究法:研究培养高中生演讲教学的有效模式。

(4)个案研究法: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

(5)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8月-9月):申报准备阶段。

一方面,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学习新课程改革与实验的相关理论。

另一方面,通过开学初年级组织的演讲比赛,笔者发现学生中除了少数班干部,其他同学很少有当众演讲经历。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对演讲充满期待,但却因为没有经验和技巧而感到难以操作。

第二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实施阶段。

第一步:(2015年10月―2016年1月,高一第一学期)初步掌握,大胆表达。

学习内容:语文必修二演讲单元,看中外名家演讲视频。

演讲主题:“我喜欢的一本书”或“我崇拜的一个人”。

技巧要求:准备时间定为一周;演讲时间固定三分钟;大声表达,保证在场每个人清楚地听到演讲者的声音;身体站直,目视前方,衣着得体;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点评主体:以老师点评为主,老师点评以鼓励为主。

巩固提升: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我要当……”的竞选演讲比赛。

第一步效果:让每个学生拥有一到两次当众演讲的经历,能够清楚自信地表达自己;同时锻炼了学生阅读的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积累素材的能力。

第二步:(2016年3月―2016年7月,高一第二学期)熟练掌握,生动表达。

学习内容:给学生放《超级演说家》等视频,激发学生对演讲的热爱。

演讲主题:“时事评论”。

技巧要求:除了第一步的基本要求,还要在某些方面提高学生演讲的标准。准备时间改为三天;生动表达,讲究声音的抑扬顿挫,通过声音增强演讲的感染力;眼睛注视观众,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和热情,必要时通过得体的身势语帮助自己表达;表达观点有一定深度。

点评主体:老师点评,增加学生打分,评出周冠军、月冠军、班级冠军,代表本班参加学期末演讲比赛。

巩固提升:举行一次全年级大型演讲比赛,同高一入学时的演讲水平进行比较。

第二步效果:让每个学生能够放松、自信、热情地表达自己,基本掌握常见演讲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关注国家命运的热情。

第三步:(2016年9月―2016年11月,高二第一学期)熟练掌握,个性表达。

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演讲技巧,教会他们如何开场,如何幽默表达,如何在特定的场景下展现自己。

演讲主题:抽取素材库材料,素材可以是高考作文材料,可以是高校面试演讲,也可以是求职竞聘演讲。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演讲的基本技能,本环节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技巧要求:除了第二步要求,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个性化表达,以便发挥自身的优势。

点评主体:老师学生共同打分,评出周冠军,参加学期末即兴演讲比赛。

巩固提升:各班举行即兴演讲比赛,选手提前二十分钟抽取比赛题目。

第三步效果:让每个学生能够放松、自信、热情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使学生都能成为演讲达人。

第三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1月):总结阶段。

参考文献:

[1]高正保.语文教学中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2]胡冬玲.精彩五分钟――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实践与收获[J].陕西教育,2014,(21).

[3]王远征.语文课前演讲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2011,(8).

[4]陈丽娟.高中语文老师怎样利用课前五分钟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J].吉林画报,2013,(9).

第6篇:即兴演讲的思路范文

天生就会演讲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优秀演说者都是从不会讲到会讲,从会讲到能讲,从能讲到演讲一步步历练出来的。在演讲训练时,你发现镜中的自己总是那么奇怪,有一肚子话但就是张不开口,这说明你已经进步了。因为你已经在这个过程中反思、总结和成长。

其实,很多人都有演说的潜力,关键是能否找到引发自己潜力的方法和途径。一次演讲可以展开的话题很多,可有时候我们就是讲不出来。原因有几个方面。

就事论事

这是很多人无法开口的内在原因。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以《你心目中的记者是什么》为主题,你是否会在一分钟之内连说十几次“记者”?如果是这样,其实你已经无法展开话题了,因为你所讲的内容太聚焦了。尤其是做技术的人,喜欢就技术说技术,就方法说方法,并没有做适当的拓展。

任何一个演讲都不能就事论事,应当以演讲主题为“圆心”充分拓展开去。当然,无限制的扩展势必造成“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状况,应在最后呼应题目的结尾部分对论点进行升华。例如,柴静在一次记者演讲大赛上的演说,似乎没有开场白,开篇波澜不兴地为观众讲述了三个故事,看似无甚关联,最终用一段结语总结,将之前的故事有机地串联起来。通篇没有一句豪言壮语,甚至连表明态度和决心的话都找不到一句,但每一个听众都能感受到那朴实、平静中闪耀着智慧和力量的光辉。

知识匮乏

在演讲时,也许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你演讲的主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为他从未听说过。倘若连演说者自己也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想让听众明白就越发困难了。缺乏学习和实践经验,使得人的知识和人生阅历有限,自然无话可说。有人说,时间能够积累智慧。也有人反驳说,一万年的石头,永远还是石头。人如果没有积累,没有成长,现在是这个样子,将来还是无甚长进。

因此,演讲者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阅历修养与演讲能否成功有着紧密关系。渊博的知识来源于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积累。要想提高演讲水平,就要多读书看报,没有人天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博闻强记的背后是艰辛的汗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演讲者感到演讲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有演讲材料。事实上,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已经为我搜集和积累材料提供了极大便利。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广泛地阅读、收集、积累材料,古今中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要涉猎,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修养。这是长期、琐碎而复杂的工作。

缺乏思考

第7篇:即兴演讲的思路范文

一、开展即兴演讲活动,有效地提升心理素质

一提到演讲活动,许多人或许会立刻想到语文学科中的口语交际。诚然,口语交际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但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口语交际不应当也没有理由成为语文学科的专利,而必须争取广泛的训练空间,渗透于所有学科领域。就初中政治教学而言,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有着自身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政治教师可以每堂课安排3-5分钟开展小小即兴演讲活动,每次演讲的人数为1-2人,演讲的次序按照学号进行,演讲的内容随即抽取,演讲学生可以利用一分钟的时间整理思路,拟定提纲,或者准备一个简稿。演讲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应当根据课本内容或者当前热点话题确定演讲主题,演讲活动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如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台容台貌、演讲技巧等方面,演讲完毕可以组织学生对演讲者的表现情况进行评说,使演讲活动得以延续。在演讲和评说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心理素质得到提升。例如,教学《我是中学生了》可以安排一个自我介绍的演讲活动,奠定整堂课的学习基础,学生必然兴趣盎然,动力十足。

二、开展新闻活动,广泛地拓展知识领域

时事政治新闻是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考纲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新闻每天都会发生,三年下来学生所接触的时事新闻名目众多,内容复杂,如果利用专门的时间进行死记硬背,相信过来人都知道那简直是苦不堪言,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尝试着将时事政治新闻进行科学、合理地分解,化繁为简,化多为少,将知识点渗透于每一堂课之中。利用预备铃响起后的两分钟开展一个新闻会活动,主持人同样按照学号选取,每次由两位学生担任,一位国内新闻,一位国际新闻,内容为最新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这一活动的开展贵在坚持不懈和全员参与,不仅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例如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召开“两会”,这段时间里我将新闻活动关注和锁定“两会”动态,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同样能够了解最新发生的国家大事。

三、开展心得交流活动,快乐地分享学习成果

为了广泛地争取说话训练的机会,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注意捕捉教育资源。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交换一个苹果,每个人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交换一种思想,每个人得到的却是两种思想。”新课程强调了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倡导民主的、平等的、开放的、共享的课堂教学范式,努力促使和谐课堂氛围的构建,促使所有学生的均衡发展。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优秀学生这一人文资源,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活动,让他们将自己在政治学习中的经验、体会、感受等以口语语言表达的形势介绍出来,每次围绕一个方面进行阐述,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说明,时间不超过2分钟,而中等学生和困难学生并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的主要任务除了认真倾听,还要对优秀学生的经验介绍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及今后的打算,这样不仅加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彼此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经验法宝,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学《不以规矩 难成方圆》时,许多学生不能意识到规矩的重要意义,于是我开展了心得交流活动,利用身边榜样的现身说法来帮助他们改变思想观念,从而形成共识。

四、开展主题辩论活动,充分地锻炼思维能力

第8篇:即兴演讲的思路范文

[关键词]英语演讲 素质教育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043-02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同时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求其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外,还要求其德才兼备、综合素质较高、有良好的心态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为了培养符合现代化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在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化交流的持续深入,全民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时代从初中开始到大学结束,英语教学始终贯穿其中。然而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能力仅停留在阅读和写作部分,虽考得四六级英语证书,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难以用英语流利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别提英语演讲了。因此,为改变这种“哑巴英语”的现状,开设英语演讲课程显得十分必要。

英语演讲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旨在通过讲授英语口才、基本演讲类型、演讲技巧,分析演讲实例,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语演讲,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英语演讲能力及沟通和领导能力,并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辨的能力。达到使学生学会演讲稿的写作方法以及提高在公共场合演讲能力的目的,以适应国际对英语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英语演讲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更加适应激烈社会竞争的需要。因此,如何在英语演讲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成为目前英语演讲课程教师普遍关注的课题。

二、如何在英语演讲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

(一)改善英语演讲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开口说英语时收获胆量和自信

教师在进行英语演讲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语言组织能力进行全面地调查了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课件的准备。在一般大学英语演讲选修课课程中,参加课程学习的大部分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希望通过英语演讲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并通过英语演讲来提高自己的勇气和自信。因此,教师要采取由易到难,由机械地、有准备的发言到即兴演讲,以学生为中心、自身为辅佐的方法进行课堂活动。

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在前几周的课堂授课中主要讲解演讲、修辞技巧以及实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英语演讲,怎样的英语演讲才算精彩的英语演讲,并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词汇、语法知识进行补习。在每堂课结束时,将提前准备好的题目公布给学生,并在下节课开始时请学生就所给题目登台演讲,台下的学生要对演讲者内容组织的逻辑性、语法、修辞、思想感情以及演讲的姿态等作出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在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了演讲的方法和技巧,开始开口说英语,这对他们本身就是极大的进步,教师要适时予以表扬鼓励。在后面的课程中可以逐步添加即兴演讲的成分,使学生的应变能力、逻辑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演讲课程的魅力,在学习中收获欢乐、自信和勇气,使其心理素质不断增强。

(二)在英语演讲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中的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和良好个性的培养,这样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英语演讲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如语音、语调和写作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英语演讲教学中要注意人文关怀的渗透,从而使学生健全人格、开阔视野、传承文化、开拓创新,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工作。

在英语演讲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首先就要建立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其表现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尊重学生的观点,使其能够自由发挥见解。从而能够使学生敞开胸怀向教师倾诉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懂得寻求帮助,教师要及时帮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或生活难题,对学生关心爱护,使其健康成长。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英语演讲能力差异很大,部分学生在语音、语调、整体综合表现等方面有所不足,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布置和成绩评定时不能“一刀切”。教师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达到基本教学要求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内容,在期末成绩评定时,除了看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成绩外,还应将学生的进步和提高作为评价因素进行综合评判,从一点一滴中透露人文关怀。最后,教师要注重演讲教学中对人文素质的挖掘,深挖教材,注重选取典型案例,给学生观看著名演讲者如马丁・路德・金、奥巴马等的演讲,使学生感受英语演讲的魅力,增强他们学习英语演讲的动力和信心。

(三)分小组比赛英语演讲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是适应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品质,单靠个体力量难以达到工作的最高效率和质量,同时,个人只有融入团队之中才能使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最终实现双赢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演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语演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小组比赛等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任务布置,将同样的课题布置给事先分好的小组,在其经过充分准备后,推举小组中一名成员上台演讲,演讲完毕后,由其他小组进行发问,演讲小组其他成员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都需进行合理分工,查找整理资料、写稿、纠正发音等,通过小组团队的沟通合作使小组成员表现最优。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懂得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使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能够在团队中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贪功不推脱责任,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良好个性的养成。

(四)加强英语演讲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提高

在英语演讲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外,还应注重对学生深层次能力的培养,其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它更多的是在思想内容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的英语演讲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运用上,更侧重内容的表达,使其言之有物。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其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增长,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英语演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写作来理清思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用英语写读书摘要、e?鄄mail和日记等进行写作练习,及时查找自己在写作和演讲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养成自我监控思维、分析和评价思维的习惯。教师要教学生如何查找和利用有用的资料,只有在大量查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在查找资料时不能只查单方面的例证,而应查询多方面观点的资料,在截然相反的观点面前找准自己的立场,用思辨的能力来消化吸收这些材料。另外,演讲和写作一样强调谋篇布局,体现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演讲前通过写作练习来教学生进行选题,如何审视给定的题目、分析演讲的目的、确定主要问题、主要观点、论证推理方法和主要结论,通过这样严密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英语演讲教学能够适应现代化教育和社会的需求,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英语演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通过提高英语演讲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开口说英语中收获胆量和自信;在英语演讲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提升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学;虚拟公司仿真英语演讲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英语演讲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等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各项综合能力得到同步提升,成长为符合现代化需要的、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文秋芳,刘相东,金利民.中外评委对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的差异[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

第9篇:即兴演讲的思路范文

作者简介:王德平(1974-),男,湖北钟祥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文法学院教师。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文法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如何系统地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是当前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从第一课堂――专业知识教育课堂、第二课堂――非专业素质训练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三个方面,就学生创新思维的系统训练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时代是一个创造者胜出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关键点。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校在教育管理中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思维产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系统训练。这个系统包括第一课堂――专业知识教育课堂,第二课堂――非专业素质训练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这三大课堂是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基本阵地。

一、专业知识教育课堂――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主阵地

专业知识教育的主课堂,也就是俗称的“第一课堂”,他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也应该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主阵地。教学是一项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的活动,教师是编剧,需要编写教学舞台上演出的剧本。教师是导演,每一个情景都要精心策划。教师是演员,其教学“话剧”的表演必须生动、细腻、充满激情和感染力。教师在台下的功夫是默默的劳动,课堂则是教师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和问题激疑等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同时也要坚持启发诱导、思路引导、深入浅出等启发性教学,不断探讨适合现代课堂教学的新手段,新方法。

(一)双向互动――打破单向教学模式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际上是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现代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教师若能在课堂上积极地创设条件,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强烈的思维互动、发生思想碰撞、产生创造性的火花。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和学生实行双向互动,打破单向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具体说来,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1)小课堂启发提问法。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思维互动。(2)课堂讨论法。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设置专题开展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3)课堂辩论法。选好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性讨论,提高互动的强度。(4)课堂“答记者问”式互动。教师针对某一教学内容,采用彻底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授课,由学生通过递条子直接发问的方法向教师提问,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作答。

组织好学生的互动对教师而言,就是要用民主的原则组织教学。用开放式的思维设计教学,用灵活的方式和手段实施教学。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树立全新的学习方式,在思想上摆脱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式,配合教师开展好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防止出现对教师的“冷回应”现象的发生。

(二)反向教学――打破正向思维定势

反向教学是针对正向教学而言的。在正向教学中,教师对概念原理的讲解大都是平铺直叙,一般都采用“什么是什么,为什么”的形式。反向教学则是采用“否定”、“排除”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授课方式。比如,讲授某一概念,不是正面阐述,讲解什么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是从反面引导学生“不是什么”、“为什么不是”。反向思维教学,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制造了便于加深理解问题的“曲径”,可以使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想象,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多种方案,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寻残留缺――引导学生走向思维的纵深

“寻残留缺”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学内容“残”为主线,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受到训练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分三步走:一是“寻残”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是“变残”通过弥补“残”再“寻残”,引发“残”的变化,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法;三是“留残”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批判式思维,并把这种由内向外延伸,使其深刻认识到“残”的淡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该方法有助于学生将知识交联,从而内化成合理的网式结构,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构,也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的有机结合。

(四)渗透扩张――埋下创新思维的种子

渗透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基于课程大纲,将拓展的超出大纲的新知识、新理论(特别是前沿理论)的知识框架和理论要点为学生做概要讲解,不展开论述,为学生业余时间深入钻研问题起到导航的作用。

渗透式教学的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纲目渗透式。结合课程讲授,在适当的时候引入一个大纲以外的学科专业内容,为学生纲要式地介绍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框架,使学生在大脑中能够形成对新内容的概要认识,为课后拓展打下基础。

重点渗透式。结合教学内容的讲授,抓住一个重点课题,为学生引导一个研究思路。思路可以是不具体的,但要提供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指出解决问题所应涉及到的理论和技术上的问题等等。

展望渗透式。对某一理论或技术手段的发展前景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供学生学习研究思考。

二、课外活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第二课堂

对于大学生来说,第一课堂的学习时间总是有限的,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素质拓展,是提升学生的非专业素质的关键。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学生非专业素质训练的主课堂,具体说来可以抓住以下几点:

(一)利用讲座、专题报告拓展学生创新知识

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讲座以及专题报告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课外讲座专题报告的内容必须紧扣社会的脉搏和学生的兴趣,即要有拓宽学生思维很广的辐射面,又要有激发的学生兴趣点;即要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又要拓宽到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学校也应该将此项活动纳入素质教育的总体安排中,有计划地组织若干主题的学术讲座。

(二)组织演讲,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演讲来锻炼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是素质导师(或辅导员,下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的一项必做的工作。

组织演讲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组织专题演讲以及课前即兴演讲。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对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都是很好的训练。组织专题演讲可以选择特殊的纪念日,可以是全校性的演讲比赛,也可以在班级内部举行较小型的比赛,只要组织稳定,方法得当,训练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的目的就能达到。课前即兴演讲则是经常性的训练,可以在每天的晚练习时间举行,所有学生都要参加,每人一天,轮流进行。即兴演讲最好要求学生脱稿,或者由素质导师临时指定演讲题目,这样效果会更好。

组织学生演讲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演讲相关知识的教育,特别是针对学生演讲中出现的问题,要重点予以指导。指导中要特别注意在演讲语言表达及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三)开展辩论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力

辩论同演讲一样,都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不同的是辩论对学生思维的批判能力要求更高,他要求学生不但要把自己的观点用语言组织出来,说出来,而且要善于找出对方语言中的破绽,而让对方及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辩论才能也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培养学生的辩论才能,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开设有关辩论的课程供学生选修,打牢辩论的理论功底。二是开展辩论比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辩论的魅力,锻炼自己的辩论才能。组织辩论比赛则是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必经之路。学校应将组织辩论比赛列入创新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使之成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活动。班级也可以经常举行小规模的辩论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训练。而素质导师应充当辩论队的指导老师,并将指导的重点放在赛前,作好认识准备、立论准备和试辩准备三个方面的指导。

(四)智力竞赛,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

同演讲和辩论赛不同的是,智力竞赛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训练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在将智力竞赛作为学生素质拓展的一项手段时,素质导师应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题目的组织。为了适应“智力竞赛”的形式和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动手、动脑的能力)的目的。可将昔日信息(课本知识)与即日信息(当今出现的新知识,新理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结合本专业特色,编成一套一套的问答题,答题一定要难易搭配,适应全班所有学生的需要。有时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拟,从学生拟题中收集信息以供素质导师参考。

2.竞赛形式的安排。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参赛,主要利用素质拓展和晚练习时间进行,要注意竞赛活动的趣味性,要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竞赛中有收获。

3.评估结果评估。确定评估结果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同时要注意能顺利达到开展活动的目的和保持活动正确的导向性。

(五)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创新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课外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实际上也就是综合应用能力。创造性人才,不应该只是创新思维的思想家,他们要善于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形成创造力。学校可以适时举办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小创造,小作品等,创新设计大赛,给学生以施展其创造力的舞台。

三、走向更宽广的空间――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社会实践课堂

走出校园走出课堂,到社会实践中去,到生产第一线去,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为使社会实践不流于形式,学校应建立稳定的综合社会实践基地,并且把基地作为学校教育功能的扩展,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增强教育过程中的操作性和指导性。

一般来讲,能够提供给学生用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有工厂、公司、社区以及机关等,它们有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工厂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公司着重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区能够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到政府机关里面去体验生活则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养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最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社会实践场所,并将社会实践环节纳入教学计划。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正规的系统的学习知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基础的作用。然而只停留在课堂上的学习,只局限在教室里的创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第二课堂也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第一课堂有益的补充。但无论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总归是在学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说,社会也是个有大作为的广阔天地。较之学校,社会实践环节给学生的是对创新思维全新的体验和感悟。在这个广阔的天地中,既有鲜活生动充满创新精神的个案,又有让学生们实践自己创新思维的广阔空间。但社会大舞台也不能代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只有奖三种课堂有机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才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和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