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及水资源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而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在许多方面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相适应,使在解决这些问题当中存在较大难度。因此,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中国水资源需求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对水资源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水资源需求管理,是现代水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现代水利的关键所在。
1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水资源管理现状 1949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开发利用水资源,治理水旱灾害。这一时期,中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特点是采用分级、分部门的管理模式。按照行政区划在各级政府设立了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的管理,并且在各级政府的水利、电力、农业、建设、矿产、环保、交通等部门之间划分水资源管理职能。例如,水利部门负责农村水利和防洪,建设部门负责城市供水,矿产部门负责地下水勘察,交通部门负责航运、航道建设和管理等。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往往只重视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利益而忽视水资源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忽视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并且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0世纪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以及出现了连续干旱,我国北方和许多沿海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水污染日趋严重,有些城市和地区出现了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水源枯竭、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水事纠纷时有发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另一方面,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导致水资源的无序开发,用水效率低下,不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水法》,提出要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即“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理顺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中央、流域、省、地方)之间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职责。但从10多年的实施情况来看,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 1998年以后,中央政府实行了机构改革。在水资源的管理方面,水利部和建设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地质矿产部之间进行了职能的调整,本着一事一部的原则,基本上把水资源的统管职责划归水利部门。但由于种种原因,水资源分级、分部门管理的基本格局尚未真正改观。
1.2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造成水资源问题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特别是水资源管理上的不足也是影响水资源问题主要原因,它们包括:
①水资源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未能形成良好的法规体系和政策监督机制;
②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关系不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并未形成,也难以形成;
③水资源权属管理滞后,水权制度尚未形成,影响水市场运作和发展;
④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与贯彻不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尚未全面实施;
⑤用水方式落后,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短缺与水浪费和污染并存;
⑥水资源管理仍处于粗放、落后状况,缺少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是抑制不合理的水资源需求、缓解水供需矛盾、防止生态环境系统持续恶化的有效途径。
2.1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进入21世纪,水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在推行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①如何改善水资源与环境的管理;
②如何缓解水资源短缺、用水竞争激烈、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的矛盾;
③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④如何防止浪费和污染水资源,普及推广节水减污高效的用水方式;
⑤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水管理体制,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做到除害兴利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开源节流并重,强化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使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在国际上,面临日趋严重的水问题,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频繁举行水问题方面的国际会议,实施各种水管理项目,采取行动,帮助各国政府解决水与贫困问题。因此,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都为中国推行水资源需求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2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建议
针对当前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下列措施逐步加强水资源管理:
2.2.1 健全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形成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政策监督机制。立法规划既要体现新的治水思路,也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中心,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加强水资源需求管理,应该修订水法规体系,突出重视水资源合理配置、节约保护、高效使用和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有关水权、水市场的法律法规内容,用法规推动水管理体制的改革。
2.2.2 理顺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理顺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中央、流域、省、地方)之间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职责,划清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界限。加强流域统一管理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真正形成“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格局。在水管理体制改革中还应当重视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认真总结以往在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对如何建立这种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2.2.3 加强取水许可制度改革。理顺取水许可制度管理体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权属管理,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完善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申请报告的审批制度;建立水资源使用权转让制度;维护生态水权和环境水权等自然水权。
2.2.4 加快建立健全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与合理的水价体系,有效抑制低效用水和水污染严重的用水需求,建立起鼓励节水减污、高效用水的激励机制。
2.2.5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管理水资源。采用诸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系统、水资源定额管理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综合运用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等各学科知识来为水资源管理服务。
2.2.6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通过用水者协会、节水志愿者组织等方式,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和对水资源管理的参与意识,保障贫困人口的用水需求。
当前,我国水行业正处于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进程之中,此为契机,通过对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的研究,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理论框架、体制模式和方法措施,从管理领域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 加强水资源管理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房地产业.,2011(2) :16-18.
[2] 顾巧玲. 阿拉善左旗巴彦诺日公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及建议. 现代农业. 2007(3):78-80.
[3] 张书田. 天水市秦州区水资源利用探讨.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7) :27-29.
我国水源地众多,列入国家级重点饮用水水源地达175个,其中大型湖库型水源地占40%[1]。总结我国大型湖库型水源地,普遍具有集水区域广、供水范围大、功能多样、管理复杂、水质影响因素多等特征。大型湖库型水源地作为水源的载体,对保障饮水安全至关重要[2]。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国务院于2012年出台文件推进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其中提出要“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并要求到2020年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但受跨行政区、水问题复杂等因素影响,水源地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上尚存在管理思路不够清晰、管理主体不够明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工程建设尚显落后等问题。本文以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水源地的特点、存在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不足,紧密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探索大型湖库型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路和措施,从而为类似水源地提供借鉴。
2研究对象概况
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飞云江中游河段,是一个典型的大型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包括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其中珊溪水库位于上游,总库容18.24亿m3,赵山渡水库位于下游,总库容3414万m3。水源地集水区主要涉及温州市两县一市,总面积2302km2,主要支流有玉泉溪、泗溪、黄坦坑等14条。集水区内总人口达50万人,以农业经济为主。水源地主要承担了温州市8个县(市、区)、500多万人口的供水重任。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现状主要面临2方面问题:①水环境问题突出。集水区内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主要污染物多直排入河,致使河流水体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了水源地水质,同时受过度捕捞影响,部分区域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②水资源管理水平不高。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水源地跨行政区等因素影响,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存在管理方式不相统一、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同时水量、水质监测等基础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源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作为温州市水源主体,其水资源管理最主要目的是改善和维护良好水质,保证下游供水安全。由于水源地跨多个行政区且涉及水问题较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源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体现“三条红线、四项制度”的多个方面。用水总量控制制度要求水源地内各行政区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管理,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严格落实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等管理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要求水源地内各行政区全面加强节水管理,遏制农业粗放用水,加快推进生活、工业及农业等行业节水技术改造,特别是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推进灌溉渠道节水改造。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制度要求严格水源地内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强化水源应急管理;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注重水源涵养区、源头区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流的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严格落实责任并加强考核,确保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4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思路
目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以行政区为单位逐级落实,最终落实主体为各县级行政区,在此情况下,大型湖库型水源地内的各县(市)一般独自开展属地范围内水资源管理工作,难以实现水源地水资源管理统一协调,降低了水资源管理的效用。鉴此,本文提出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总体思路如下:以水源地集水区为重点,结合水源地的基本特征及治理需求,以水源地水质保护为目的,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着力于水源地水质提高和水环境改善,通过实施组织领导、管理制度、工程建设、管理能力、责任落实与考核等方面措施,一方面实现通过行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取用水总量的控制、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减少污染物入河排放量;另一方面实现通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逐步改善河流、水库水质。
5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措施
5.1加强水资源管理组织领导大型湖库型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涉及多个地区、多个行业,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切实有效的组织领导是首要保障。为推进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工作落实,切实实现水源地保护,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应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责任,成立管理机构,统一领导、指挥、动员和部署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工作。水源地管理机构按照地域特点、上下游关系等对水源地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分解,各责任主体按分工共同完成水源地管理工作。水源地管理机构下设日常管理机构,负责水源地保护的统一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管理工作,管理机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
5.2建立健全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源地各项水资源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举措。依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饮用水水源地应着重建立以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为主、兼顾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管理的制度体系。
5.2.1建立健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制度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要求,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制度主要就饮用水水源保护、入河排污口管理、水源地应急管理、生态补偿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①针对珊溪水利枢纽水源保护工作开展实际,应制定专门的水源保护办法,出台《温州市珊溪水利枢纽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水源保护管理职责、水源保护区管理等内容;②在入河入库排污口核查基础上,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并严格按照水质目标和纳污能力,加强入河排污口的日常监管;③完善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珊溪水利枢纽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库区风险源名录,加强源头控制管理;④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适时开展供水水价调整工作,探索建立水资源保护补偿与造成水危害的赔偿制度,建立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区与受益区之间、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协商机制。
5.2.2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制度根据用水总量控制红线要求,水源地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应着重从水资源的日常管理、计划用水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落实。①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日常性工作,水源地内各县(市)要严格落实《浙江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取水许可证发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水资源费征收;②加强计划用水管理,按照《浙江省节约用水办法》、《取水户年度取水计划管理规定》的要求,水源地内各县(市)建立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加强区域内重点取水户取用水计划的核定、下达和监督管理工作,并逐步将重点灌区纳入到计划用水管理工作。
5.2.3建立健全用水效率控制管理制度根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要求,水源地用水效率控制管理应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水平衡测试、建设节水型载体等开展节水管理工作。①推动水源地产业结构调整。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各县(市)应充分利用其天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优势,重点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等产业,同时鼓励发展药材、高山蔬菜、有机水果等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产业;②水平衡测试是加强用水科学管理,最大限度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的一项基础工作,各县(市)应选择一批服务业单位、工业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③为推进内各县(市)灌区、工业企业、服务业单位等加强节水工作,选择水源地内重要灌区、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单位等开展节水型载体创建工作,引领其他灌区及企事业单位开展节水工作。
5.3建设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工程工程措施作为开展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对水源地水质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节水工程建设、污染物防控、水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等。
5.3.1加强节水工程建设为提升区域用水效率,控制区域取用水量,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目的,考虑到水源地内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业和生活用水为主,因此应明确要求水源地内各县(市)着重加强区域生活、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农业节水工程主要是针对灌溉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不够的问题,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根据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内农业产业特点及分布,各县(市)以农业“两区”建设为重点,加强农业灌溉渠系及配套建筑物建设,着力推进喷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生活节水工程针对部分城镇供水管网老旧破损、节水器具普及率较低等问题,以城镇供水管网建设及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节水器具配套推广等为着力点,不断提高生活节水水平。
5.3.2实施污染物综合整治工程为减少水源地内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入河污染物,在掌握水源地主要排放污染物基础上,针对不同污染物处理方式的差异,有重点的实施污染物治理工程建设。通过调查,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的主要污染物有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针对生活污水治理,城镇地区实施截污纳管工程,由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后排放,难以纳管的通过建设生态化治理工程实现污水达标排放。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通过划定禁养限养区、拆除栏舍、无害化处理等工程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针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加强种植业“肥药双控”,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
5.3.3实施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受前期人类活动影响以及污染物处理能力不足,大部分水源地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导致部分河道生态功能丧失、水源地生态系统结构受到破坏。水生态修复作为恢复水体功能的重要手段,在综合考虑河道或水源地实际状况基础上,针对重点河段或水体建设水生态修复工程,如在库区主要支流、河口、水岸带建设生态湿地系统、人工浮岛和生态河道等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同时,为减少水库内藻类异常增殖,实施保水渔业工程,定期投放滤食性鱼苗,逐步恢复水库水生态系统结构。
5.4加强管理能力建设管理能力建设作为开展水源地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管理队伍和监测监控能力建设。管理队伍作为保障水源地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以有效执行和实施的机构,通过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和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确保机构能力与水源地水资源管理要求相适应。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成立联合执法队伍,配套出台多项工作制度,切实有效开展执法工作,减少了水源地水污染违法事件。监测监控系统建设作为水源地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能够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水质状况,监控重要水事件发生。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通过建立并逐步完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以及水库库周监控设施,构建水质、水事件实时监测监控网络,实现水源地重点区域内水质、水事件全天候监测监控。
5.5建立考核评估办法由于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工作涉及多部门,为确保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需严格落实责任,加强对各责任主体的考核评估,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考核办法。鉴此,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管理机构应针对主要入库支流制定了严格的水质考核与奖惩办法,同时建立了水质监测月通报机制,将水质考核结果与专项资金安排及相关县(市)党政领导的综合考评挂钩。
6结语
1.1 水资源规划管理的背景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联合国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球发展战略,并得到与会国的强烈赞同并顺利通过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文件与两个国际公约,对于各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标志性作用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针对我国未来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社会全面建设的承载能力开展水资源相关研究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提出区域水资源的最大支撑能力的方法,探讨水资源管理、科学评价及规划方法使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实现协调发展。
1.2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概念
水资源的规划概念形成由来已久,是水利发展改革中通过防洪抗旱、开源供水等一系列的水利活动逐步形成的理论。目前关于水资源规划定义较多,在《中国工程师手册》中认为,以水之控制与利用为主要对象的活动,统称水资源事业,它包括水害防治、增加水源和用水。对这些内容的整体安排即是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未来流域规划,用水调度的手段,对国家的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部门的重要工作,设计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保护治理、优化调度,以及一切与水利工程布局协调、运行实施及统筹安排等工作。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方面的实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
2.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间的用水矛盾;
3.监督并限制各种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行为;
4.制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方案,处理好防洪利用的调度原则,提出并执行对供水系统及水源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
5.对来水量变化及水质情况进行监测与相应措施的管理
2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现状
2.1 水资源规划管理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产生了优化水资源的规划管理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五十年代后的发展,基于非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模拟技术与动态规划方法的水资源系统分析发展迅速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以模型形式开展水资源优化管理研究的雏形。
近二十年来水资源合理规划研究得到不断完善,因水污染与水危机在此时期日益加剧逐渐集中于生态环境效益、水质约束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研究对于联合优化水资源系统特征与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等问题考虑比较全面主要体现在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不仅具有普适的经济目标在模型中产生水质、生态环境及社会目标且将更多地将某些随机因素纳入水资源模型中基于多目标规划的水量型—水质型—综合性发展态势得到重要表现。
2.2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需求分析
2.2.1水资源规划的需求分析
水资源规划是需要结合国内发展水平和自身需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定期调整规划目标和内容,强化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用水、有效节约、全面保护等方面。主要涉及社会发展规模、调整经济结构与发展速度、水资源配置方案、水资源保护规划四个方面。
(1)随着小康社会、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增强,对区域性集中型供水的要求更高,对社会规模发展到更高的水平有重要作用;
(2)国家在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形态正在发生大规模调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必受到影响,水资源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需要我们对此作出相应的调整;
(3)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方面用水需求空前膨胀,加上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用水加剧恶化,水资源配置方案自然需要根据生活水平和规模进行合理配置;
(4)水资源保护规划,为了满足人类对生存环境质量提高的要求, 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水和谐的要求,新时期的水资源规划必须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2.2 水资源管理的需求分析
自持续发展观以来,国家提出人水和谐、水生态文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方针,从三条红线、四项制度出发解决水问题,以全新的理念满足新时期水资源管理需求。目前主要管理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有效的监督控制手段,三条红线作为水开发、水节约、水处理的要求作为三条警戒封锁线,越过红线将受到惩罚;
(2)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日益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与政绩挂钩。在详细的工作中落实相关的节水政策,对不同区域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推进水利创新和节水创新工程;
(3)随着用水需求的调整,水权的转化也需要新的局面,需要加大开发引进先进监测设备,加强农村用水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开发权制度,大力宣传以加强民众节约用水意识,多方面落实三条红线。
3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意义
(1)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我国正在社会经济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阶段,水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相应可持续发展观念。对目前仍然广泛存在的防洪安全、干旱缺水、水质恶化、水质污染等一系列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问题,必须围绕人水和谐与水生态文明等一系列的理念开展工作,造福后代。
(2)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发挥水资源最大效益的最佳手段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无论是以人水和谐为目标还是直接三条红线的要求,都是在要求高效用水,提升水资源规划管理效率,让水资源更好地运用于社会经济建设。通过供水调度、排水监控、污水处理等工程管理措施和方案选择等非工程方式全方位提高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环节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新时期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应的水资源規划管理方式方法理应作出调整。从工程水利向资源工程的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观念向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观念。
(4)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是水务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目前水务改革已经在国内不断深入,采用精简高效和一事一部的机构设置原则,也有利于对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使用水节水、排污处理等工作有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臧超,左其亭.水利改革发展对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需求分析[J].水科学工程技术,2013.
[2]龚凡.水资源规划管理现状与进展论述[J].中国科技博览,2015.
[3]热合曼·依米提.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4.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管理工作也经历了分散性和供水定向的管理阶段,当前已经进入到一个对水资源管理和需求定向的阶段。水资源管理从登记、规划分配、供水过程到用水、污水处理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是水资源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所谓水资源管理,就是利用行政、经济、法律以及教育和技术等方式方法,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多种社会力量进行水利开发和水害的防治工作,从而协调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这二者间的关联,用于处理地区和部门间用水产生的矛盾,并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对水资源的危害行为的监督与限制,从而制定系统和水库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工作。
二、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和政策上的弊端
水资源管理在管理体制和政策上的弊端有:首先,,尚未以经济手段为核心建立政策。其次,水资源管理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形成统一的水资源管理系统。我国当前出现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污染问题都与之有关。水资源的污染长期缺乏政策制约,加剧了诸多地区水体污染的程度。“谁污染谁治理”的说法基本被架空。
2、缺乏公众参与
缺乏公众参与是造成我国流域管理不善的一大原因。从外国的成功经验可知,公众参与是保证流域管理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支柱。只有将普通老百姓、公众团体一并纳入到整个规划管理的过程,充分考虑居民的利益,使政府和公众协力合作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3、尚未形成市场管理
水是有实用价值的自然资源,经过加工处理和输送后的水也是一种商品。所以,应该将水纳入市场范畴中来并遵守价值规律。供水成本应该包括勘探、开采、加工、输送等费用,同时也应该包括管理和税收等费用。但是我国目前水价偏低,居民生活用水的水价仅占水成本的50%、农业用水的水费更低,也没有用相应的经济办法来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尚未进入市场经济管理的范围。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策略
1、建立国家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我国水资源分散管理就造成了管理混乱的状态,管理上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导致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从体制上造成了用水浪费和水污染加重的问题。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都处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维护生态平衡势在必行。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健全有力的水资源的管理体系,从而可以实现对各地区、各部门的综合管理。
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使全国的水资源得到真正合理的利用,避免地表水与地下水管理脱节的矛盾。建立统一水资源管理体制,应该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管理中实行严格与灵活相结合的政策,将地方一级水资源管理部门纳入中央管理体系,将二级或更低级别的管理体系分与地方管理使地方行使其应有的权利。
2、公众参与
由于流域管理的广泛性和社会性,国外还相当重视公众参与,并将其作为流域管理的关键因素。流域管理参加者有专属流域机构、政府、流域内拥有土地的集体和居民及其他代表。如法国的流域委员会中,国家和专家代表、选民代表和用户代表各占1/3,被称为“水务议会”。
3、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本身是自然物不具有价值,但是水资源经过加工处理后是具有成本的因而也应该遵循价值规律。目前我国水价偏低,水价仅仅反映了自来水厂的运作费用和地下水资源费用,并没有包括开采、维护和废水处理费用。这样不仅不利于保护水资源而且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应该将水资源管理纳入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范畴中,使水资源管理的市场化程度提高,进而促进水资源的节约。
4、水技术推广
综合水管理要求用新的观点审视水利用技术,除那些加强供水的技术如脱盐、筑坝或长距离管道工程外,还需要进一步调查低成本使用技术,这对提高用水效率有积极作用。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水管理经验,包括节水技术、重复循环、废水处理、重复利用和分离不同质量的水等,需要找到将这些创新技术推广到城市的供水和废水系统以及推广到农业的方法和途径,以利于降低成本和节约资源。
5、节流优先,控制用水需求
我国是人均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在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要占城市用水量大部分,所以节省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是城市节水的重点,但由于经营管理、工艺技术、政策法规等水平和因素的影响,工业用水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倡采用循环及循序用水工艺,降低单位耗水量,加强开发和研制节水、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挥市场经济优化配置水资源的作用,控制、限制耗水性工业企业的发展,在生活用水方面,开发可使用节水设施和节水器具,不断提高节水型设施和器具普及率,使居民、社区及机关、学校、医院、饭店节水器具普及率达80%以上,城市公园绿地等市政设施普遍安装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在农村要把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作为节水高效农业的核心,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利用效率,要进一步加大水库灌区的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力度,硬化渠道,加强渠道防渗,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改革粗放的农业灌溉方式,大力采用和推广节水、节能、高产、高效的灌溉新技术,积极探索使用喷灌、滴灌,开展低压管道、微灌及水稻早式栽培节水技术,大力降低单位灌溉面积耗水量,通过节水示范效应,以点带面,辐射周边。
6、重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水资源管理的最终结果要回归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重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益率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农田灌溉基础设施中,重视灌溉水渠的修建,防止灌溉过程中的水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封闭的灌溉水渠能减少水灌溉过程中的蒸发。鼓励农民在农田浇灌中采用喷淋浇灌代替传统的灌溉方式,喷淋灌溉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建立一套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的监督和奖励机制,对灌溉、工业用水效率较高的地区可以降低水费标准以此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其次,重视污水处理企业的建设,尽快提高国内的污水处理能力,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最后,重视水再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大在这方面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例如:海水淡化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等。
7、科学调研,消除阻力
首先,借鉴发达国家中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进行水资源的配置策略,建立起合理的水价控制机制。如北美的田纳西流域,其水权交易完全是以市场配置为基础进行的。当然,我国的国情与美国不同,我们要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添加中国的特色管理制度。对居民的日常用水要通过市场体制的调节做出定价,原则上需要满足低收入者的生活需求;对企业需要严格征收排污费用;对于农业则根据具体的地区做出相应的政府补贴,以保障农业用水。其次,建立起水务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建立企业法人的方法,实现企业与政府的相互独立,吸纳多元化的投资,同时摆脱政府的管制,使水务企业真正从政府中独立出来,变为以盈利来解决资金不足的企业经营模式。这样就能够变政府的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有利于合理高效的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配置。最后,实行民营企业水资源经营准入制度。对于经过调查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水资源经营民营企业应该准其建立经营。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产权制度,准许其通过公益性的水资源提供一定的私人产品。这个措施可以有效的利用民间资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对水资源的浪费,强化了水资源的监管效率。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水资源紧张的现状也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在水资源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因此有关部门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善水资源管理,从而使水资源更好地发挥其在生产、生活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斌,郗小林.2l世纪水资源管理的对策[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3.
关键词:水资源 管理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环境,加快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推进民勤县水权水价制度改革,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和低水平开发现象,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
一、水资源管理的现状
1、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按照《水法》、《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等地方性配套法规,初步建立了以水法为核心、多层次的水资源管理配套法规体系,确立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职能,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制度框架体系。通过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的建立,群众节水的自律意识增强,水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水资源的循环经济观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再用、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科技节水与污水治理相结合;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与节水治污相结合;大循环再利用与小循环再利用结合;循环经济水资源观强调产业内循环、区域内循环,将传统的直流水系统改造成为循环水系统,实现最经济的污水、再生水输送配置,减少对周围水域环境的影响。单位、小区、工业园区、学校等应建立区域污水处理系统,以实现中水回用、污水零排放。农业(农村)方面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当地实际的污水收集设施和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立自循环水多次利用系统,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整体规划与科学管理结合;实施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改变多“龙”治水的局面,将水资源的浪费、污染和地下水超采等问题纳入系统管理框架。
二、水资源管理采取的措施及做法
针对民勤县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提出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民生水利转变的治水思路,建立行政管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水权制度,采取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节约和保护等重要措施,为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以总量控制为核心,抓好水资源分配方案的落实。
为全面落实省政府分水方案,民勤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民勤县水资源分配方案》,提出了“当年突破、两年规范、三年创新”的总体思路,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水资源分配方案的落实。具体工作中,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创新工作方法,规范用水秩序,实行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严格的过程性控制。进一步完善微观水权配置、用水定额、智能化管理、过程性控制、用水者协会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办法,借鉴财政管理模式引入预决算和审计概念,探索推行电子水票和电子台账,规范水权分配的原则、程序、方法和取用水程序、轮次控制、台账建立、监督管理工作,实行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严格的过程性控制,有效推进了水资源分配方案的落实。
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石羊河流域民勤属区综合治理根本的出路在于节水,必须把节约用水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重点落实好两个方案,一是落实好民勤县水资源分配方案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二是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相关规章制度,认真落实民勤县以水定电以电控水管理办法、民勤县地下水计量控制设备管理办法,民勤县水资源管理办法、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等相关制度,用健全配套的各项制度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三是改善用水结构,坚持以水定布局、以水定规模、以水定面积,压缩高耗水作物,扩大高效节水生态农业,压缩种植业规模,扩大生态经济和草畜产业规模,压缩传统农业,扩大“阳光产业”,着力构建节水型经济结构体系;四是转变灌溉方式。改变大水串漫灌等灌溉粗放方式,农业用水按照“户均一座日光温室,人均一亩大田滴灌”的节水高效模式,大力发展滴灌面积。同时,大力推广渠道衬砌、低压管道灌溉、小畦灌、地膜覆盖、地膜沟灌等常规节水技术;五是加快节水改造。农业用水要紧紧依托灌区节水改造应急项目,着力推进田间工程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力推进城镇生活节水器具和工业企业节水设备改造,对已建和新建的公共民用建筑,不得继续使用国家命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制定计划,逐年改造,凡拒不改造或达不到节水标准的,不予供水。
以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为保障,规范水资源管理行为。
通过广泛宣传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法律法规,不断加大执法巡查力度,突出抓好建设项目执行水法规情况、取水许可制度实施情况以及水资源保护情况的执法检查,对未经批准擅自取水、打井、未按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取水等行为,依法查处并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对擅自拆除、破坏智能化计量设施等违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并按有关规定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建立要情专报制度,积极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设立举报电话,畅通进言渠道,重点对水资源管理暗箱操作、等诸多问题进行严肃查处,确保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三、存在的问题
1、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式管理作用发挥不够。部分村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工作尚停留在表面上,与参与式管理的要求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协会负责人员对水权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落实水权的主动性不强,对印发的文件资料不及时学习、传达,在水权审批和控制管理上概念模糊、程序不清,协会参与式管理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2、提高供水效率的具体措施
进一步加强供水管理,提高量水精度。一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对干渠直开口进行适时监测,减少人工读数和观测间隔大等误差。二是引进先进的测流仪器设备和技术,提高测流精度。三是加强干渠直开口管理,及时公开水量水费,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服务,让灌区群众节约用水,遏制用水浪费,淌放心水,缴明白费。四是推广应用防盗启闭机及扬水防盗阀,减少直开口偷水抢水现象。
3、水权交易制度刚刚出台,水权交易办法需在运行中进行完善。根据近几年民勤县水权分配到户和水资源配置方案的落实情况看,民勤县的水权主体是明确的,但权力界限比较模糊,因而导致了地域之间用水上的矛盾。根据水权人人公平享有的原则制定水权分配方案,致使有些乡镇及村社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小,初始水权的分配水量过剩,而有些村社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初始水权又不能满足耕地实际灌溉的需求,在水权交易制度刚刚出台的情况下,需在水权交易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交易程序,规范方式。
结论
根据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和未来的开发利用态势,发展循环经济能从根本上缓解我国水资源不断减少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并且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我国水环境的保护。积极推进以循环经济为理念的水资源可持续性发展新模式,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乃至污水、废水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以及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水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我们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才能相得益彰、更加和谐发展,同时也为人类今后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故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新模式具有深远意义和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怒江州;水资源管理;形势;对策
一、水资源概况
怒江是我国西南地区五大国际河流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流经自治区和云南省,于云南省潞西县流出国境,出境后称萨尔温江。怒江—萨尔温江干流全长3240km,流域总面积32.5万m2,多年平均径流量2520亿m3,其中我国境内长2020km,流域面积13.6万km2,年径流量710亿m3。
怒江流域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呈南北狭长形。怒江流域受地形及大气环流影响,气候比较复杂,上游气候高寒,冰雪期长;中游山高谷深,垂直气候特征显著,变化复杂;下游地势较低,受西南海洋季风影响,炎热多雨。流域降雨量由北向南递增,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00mm,其中5~10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85%。
怒江州拥有世界级的水资源, 怒江、澜沧江、独龙江和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纵贯怒江州境内,山脉与大江相间造就了“非”字型的数百条溪水飞流直下,水资源占全省总量的47%。
二、存在的问题
怒江州水资源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任重而道远,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认识不足
水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而事实上,对水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对未来水资源的形势缺乏足够的重视,水资源管理措施不落实,各行各业联动力度不够,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节水动力不足,制约了水资源管理工作向更深层次开展。
2、法律法规不健全
水资源管理需要法制保障和对水资源的全面统一管理,省、市虽然制定了《云南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政策措施。但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加之新形势新要求的影响,不能有效地进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3、缺乏宏观指导与监管
水资源管理是一项长期需要坚持的全社会共建工程,地域分布广,跨越行业多,且问题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所有用水部门共同参与。目前,尽管我州已经推进了水务一体化改革,在一些县乡镇成立了用水户协会,但水资源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使水资源管理工作没有形成统一的合力。
4、节水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不够,节水产业发展薄弱
我州在节水技术和器具的推广、应用方面缺乏应有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尚未建立节水产品的市场准入机制,有关节水产品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也有待完善。由于生产节水产品缺少投资和税收的优惠政策,节水成本较高,导致节水产品的应用水平较低,先进工艺缺乏市场流通,同时也影响了节水产品的推广和普及。
5、建设能力滞后,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益还比较低
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目前节水投入远远满足不了需水要求。导致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缓慢,现状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益还比较低,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制度,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投资力度,请求上级也给予必要的资金倾斜。
6、水资源管理管理水平不高,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工程体系尚未形成
虽然以《水法》为标志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取水许可证制度、水资源论证、调整水价、征收水资源费、贯彻水资源有偿使用等措施推动了节水工作的开展。但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管理水平低,工程维护不力,水价机制不尽合理,水利工程管理走上“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机制还需时日。地方配套的水法律法规、协调机制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各自为政的现象还存在,城乡生活及工业用水浪费还得不到有效遏制,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加剧了用水紧张局势和生态系统恶化。“一龙管水、团结治水”的格局尚未形成。此外,有一些乡镇地下水的开采利用管理上也存在问题,一方面对环境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对当地发展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人们对水利法律、法规了解肤浅,缺乏水患意识,对水利行政执法及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不理解,执法经费短缺,执法设备不俱全。
三、水资源管理对策
由于水量分配不均,再加上环境等因素,许多地方资源缺水和工程缺水共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引起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重视,针对“十一五”以来,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实践情况,在以后的水资源管理中应加强以下工作:
1、 做好执法队伍的建设,严格依法行政
为了有效的实施水资源管理,加强水利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以及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促进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一步完善执法体系建设,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实施以来,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并取得各级部门的帮助,并逐步完善执法队伍的建设。同时,建立了水行政执法岗位目标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错案追究制、首问负责制等规章制度,确保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 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州相关决定精神中突出强调的工作。近期,我州通过积极开展确立用水控制效率红线制度、严格涉水审批工作,全力推动水资源管理。在工作落实过程中,一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制度,坚决遏制用水浪费。着力编制完善《怒江州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怒江州水功能区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基础性规划报告。逐步实现对取用水的实时监控,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用水户实行重点监控。二是严格涉水项目审批,落实水资源论证和有偿使用制度。继续加强开发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工作,积极为怒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三是依法收费,促进水资源保护和水利改革发展。近年来通过依法征收工作的有效开展,全州水资源费每年以上百万元的数额递增,从2007年的347万元到2010年突破700万元,再到截止今年9月已收取入库的769.99万元,全年将有望突破800万元的大关。四是推行水政监察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水事违法案件。制定《水政执法巡查制度(试行)》并下发执行,制度的实行有效调动了执法人员的责任心,实现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全面管理的转变。
3 、做好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
要求取水户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对农业蓄水、输水工程采取必要的防渗漏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取、用水户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根据用水定额以及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对本区域内的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实行计量收费制度;要求工业用水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要求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制订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4 、做好水功能区划工作
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及工农业用水安全。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本辖区的纳污能力,协同环保部门对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并对排污口进行了登记。
5、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水资源保护意识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必要性;问题;管理方法
Abstract: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the most active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ecological system, the most widely. Four major problems facing the world population, food,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water. This paper from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thod.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necessity; problem; manage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TV213
前言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需水量日渐增加,水污染状况有增无减,水量性缺水也逐渐向资源性与水质性缺水转变。
在当今全球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需水量日渐增加,水污染状况有增无减,资源型与水质型缺水城市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传统的或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观念已不能保证城市流域水资源污染和区域自然水环境遭受破坏。
1、建立水资源管理学的必要性
水资源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农业灌溉每年缺水达到30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和发展。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将达到极限。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目前,50%的地下水被污染,70%以上的地表水属于四类以上的水质,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加强科学管理能起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作用,何况水利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管理的制约。应该承认,目前我国很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必须承认,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现实的要求相差甚远,开展水资源管理系统研究,系统总结水资源整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指导我们的工作,迫在眉睫。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2、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产权关系不明确
水资源的权利与义务主体不明,以至于人们更重视资源的利用,却轻视资源的保护。我国水资源所有权国有,但水资源实际使用中的非排他性又使得水资源开发使用各自为政,长期以来,人们不用支付成本或仅支付极低成本,不必负责地任意用水,导致水资源滥用和浪费,江河断流、水质恶化、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重局面的出现。
2.2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水资源配置方式有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两种。我国现行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强调以行政手段配置水资源,这与我国已经建立并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不相符合。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水资源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却存在严重浪费现象,造成水资源利用效益低下。
2.3流域监督机制缺位
水资源监督机制和手段匮乏,谁来监督实施流域综合规划?《水法》没有明确监督主体单位。部门和地方流域规划观念淡薄,违背流域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各大流域机构对违法水事行为很难进行处罚和纠正。流域的各区域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体之间追求资源的短期效益,缺少监督机制、决策咨询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以及中长期规划。
2.4缺乏公众参与机制
发达国家在流域管理中都不同程度地确立了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实体和程序保障制度。但我国目前没有流域内各相关利益人参与机制,《水法》对公众参与的内容没有涉及,从宏观流域规划的编制到微观流域事务的管理,都是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单独进行,削弱了水资源管理机构的议事、协调和仲裁能力,难以适应日趋复杂的社会公众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要求。
3、如何完善水资源管理
3.1明确权属关系,实现效益最大化
产权关系明确,从静态上看,权利主体会最大程度地珍惜、保护资源,合理加以利用,避免短期行为。从动态上看,在资源转让时,权利主体会主动充分实现资源的价值,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对水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充分调动用水者的积极性,严格执行“谁利用、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通过个体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来实现全社会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3.2引入市场机制,完善水权制度
严重的水资源危机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规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都受到投入产出、成本效益的约束。由于水权法律概念界定模糊,难以对用水者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滥用水资源现象异常严重。没有产权制度,理性的“经济人”就没有可靠的积极性去阻止共有资源的滥用。
水资源在生存保障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功能,表现为基本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应该由政府采取行政措施予以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在经济方面的功能,如发电、灌溉、养殖、捕捞、航运等方面的开发利用,应该通过市场去经营。这样,既让水资源的多元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又明确了政府的职能。引入市场机制,使水资源的价值能够通过市场得以体现和增长,尽可能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水资源权属必须明确,其权利在法律上是可转让的。因此,在流域管理立法中应明确水资源权属、水权性质,确定水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基本原则、水权交易的法定条件、交易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具体的水权交易程序和规则。通过建立相应的水交易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来合理配置水资源,才能充分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
3.3加强执法和监督管理力度
执法严格公正,是完善流域管理体制不可缺少的环节。加强流域管理机构的执法力度,赋予水资源流域管理机构独立的自主管理权,强化流域管理机构协调、仲裁和处罚等职能,重点建立流域水行政执法责任制,依照法定权限,将《水法》规定的水行政执法责任具体落实到各级流域水行政执法机关和水行政执法人员,并逐级考核,多方位监督,使水行政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行为合法化。
3.4完善公众参与法律机制
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是实现公众参与的法律基础。我国目前缺乏公众参与的具体、规范、有效的制度。公众参与机制是许多发达国家在流域管理中普遍采取的一种法律机制。让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尽可能寻找能够给各方带来共同利益的措施,以取得各方的一致认同,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流域内社群参与流域管理可以为政府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使政府的管理措施更易于为用水户接受,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也有利于加强对政府决策的监督,使政府对流域管理的决策更趋于合理。政府应鼓励更多的用水户参与到流域管理中来,从而保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进行流域管理立法中,必须充分注重管理相对人的民利,在法律上赋予其相应的地位与权利并设置必要的程序,保证这些权利的实现。立法应明确公众参与流域管理的范围、途径和具体方式、参与的程序和方法,确保公众的反馈意见得到合理、公正的处理,保证公众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4、结束语
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应从其整体性出发,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定操作性强的相关法律制度,有效地保障各用水户的合法权益,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和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幸红.流域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J] .法商研究,2007(4).
[2] 幸红.流域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 J] .法商研究,2007(4).
[关键词]城市水管理;城市建设;扬州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184
[中图分类号]TV213.4;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238-02
1 扬州城市水管理的实践
1981年成立扬州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办公室(原扬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主要负责城市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及城市供水行业管理。1986年,成立单独建制办公室,性质为全民事业,隶属市建委。
2003年,市委市政府以南水北调工程为契机,认真执行《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大纲》《扬州市沿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文件,通过实施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生态林网与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等4大类生态工程项目,有效保护了源头地区水质。2006年,与德国开展了“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技术合作项目,对瘦西湖17个断面、大运河(扬州段)103个断面的水文资料和重点排污企业污染排放的数据进行了采集分析,并建立了扬州河流水质模型基础。2007年,水利局等三部门联合出台《扬州市行业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对火电、化工、造纸、机械等高耗水行业实施节水行动。2008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保障体系等4个方面对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了阐述;5月,印发了《扬州市节约用水规划》,为扬州市未来节水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措施和指标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2012年,下发《扬州市节水供水管理办法》,为全市节水供水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014年,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事项的通知》,对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域纳污总量“红线”进行控制,并明确规定了考核的主体、对象、内容和方式。
虽然扬州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水管理挑战。主要体现在水质达标率不高、湖泊综合营养呈轻度富营养状态等。2011-2013湖泊综合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见表1。
2 新加坡城市水管理模式简介
作为一个面积680 km2,人口400万,工商业和金融服务业发达的城市国家,由于国土面积有限,不能大量贮存雨水,致使新加坡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1 m3,世界倒数第二,有超过50%的供水从马来西亚进口。因此,水资源管理已成为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公众社会生活的战略性问题。目前,新加坡在水管理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水务管理国家之一。
2.1 管理机构
2001年以前,新加坡的供水和污水处理是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来管理的。贸易与工业部(MTI)下辖的公共事业局(PUB)负责饮用水管理;环境部(MTE)负责整体环境管理,涉及污水排放及处理、水资源收集等与水环境相关的事务。2001年,公用事业局从环境部手中接管污水排放和处理的职能,其责任从水资源管理和供水,扩展到包括废水处理和回用、洪水控制和废水系统等领域,现在,公共事业局是负责与水有关事务的最主要的综合管理机构。下设供水(水厂)处、集水区及水道处等12个业务部门和财务部、人力资源处等5个办公部门。此外,1979年,设立负责制订节水计划、调查节水方面违法活动等工作的节水监查办公室;1981年,成立负责向用水大户提供节水措施的建议、对公众进行节能宣传和教育等工作的节水办公室。
2.2 法律法规
先后制定出台了《环境污染控制法》《环境公共健康(有毒工业废物)条例》《废水和排水系统法》《公共设施法(2002)》《公共设施(供水)条例》《公共设施(中心集水区和集水区公园)条例》等一系列系统全面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规条例明确规定,在新加坡,水是公共财产,政府通过行政和法规手段对水问题的公众利益进行干预。
2.3 具体措施
为改变日常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主要靠收集储存雨水和从邻国进口的状况,政府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推进水资源管理。一方面,通过实施天然降水、进口水、新生水和海水淡化等4大“国家水喉”计划,增加水资源供应;另一方面,政府不仅投入巨资对与水有关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或新建,减少水流失量,还通过采纳梯级水费和征收水保护税减少民用水使用。如用水户除了交纳水费、水保费外,还要交纳污水处理费和清洁费,用于污水处理和对现行排污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2.4 奖惩机制
通过大力推行节水项目投资补贴计划(IAS)、单位资源生产率计划(RPS)、单位资源生产率研究计划(RPFS)等节水补助计划,减少小企业大幅升级节水设备时遇到的资金困难,提高其节水的积极性。对超标排放污水的,则采取第一次最大罚款5万新元,以后每次超标给予10万新元的严厉处罚。且为取得更有效的投资效果和促进地方水工业发展,政府在1995年将公用事业局企业化的同时,还鼓励私人参与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2.5 教育培养
公用事业局联合学校、工业协会等机构,每年投入数百万新元,开展一系列旨在加强普通民众对于环境的公共意识,尤其是水资源的公共意识培养的活动;主要包括“让新加坡清洁”特别运动、教育体系和“清洁和绿色周”。“让新加坡清洁”运动主要通过介绍环境或公共健康法律,帮助公众形成对环境和水问题的认知;学校是环境信息的重要传播体。因此,教育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就被要求了解节约用水的基本做法,以便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自1990年起,每年举行不同主题的“清洁和绿色周”,通过努力,民众节水意识很强,连导游、出租车司机也会对游客进行节水、环保教育。
3 对扬州的借鉴与启示
3.1 加强水资源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协作
新加坡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机构改革,将所有与水有关的行政部门整合起来,特别是将水资源和水环境两个问题的管理协调起来,新的公共事业局除负责水资源管理和供水外,还扩展到废水处理和回用、洪水控制和废水系统等领域,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针对当前扬州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问题责任部门不同的现状,建议借鉴新加坡的做法,通过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有效解决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管、治两张皮现象。
3.2 着力构建健全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新加坡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的法制化,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水管理的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环境法律体系。不仅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等大的方面,有详细的规定;并且节水龙头、马桶节水等小的方面,也有具体的规范。建议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在严格执行中央、省有关水资源管理法规的同时,出台扬州用水节水的具体标准,从小处抓起,从细节着手来推进水资源管理。
3.3 推进水资源管理与综合土地规划的有机结合
综合水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紧密联系是新加坡水管理的特点。2002年颁布的《土地管理机构法》为协调水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提供了法律基础。二者的结合使得水资源的管理特别是在集水区规划和管理方面,更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规划具有在集水区不能建设有污染的项目(主要指工业),重新设计住房和垃圾收集中心以减少垃圾污染,严格实施污染控制法规,将分散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池塘等连接成一个网络体系等几个重要特点。
3.4 采取广泛的经济手段来推动水资源管理
新加坡在通过采用阶梯水费、鼓励使用回用水的收费体系、节水减免税、超标排污罚款、鼓励私人投资等手段管理水资源的同时,还在海水淡化、污水截流和净化、水库联调等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和投入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5 加强公众环境和水资源意识的教育培养
关键词:塔里木河流域 水资源管理 路径
塔里木河流域总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全长1321公里,是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最长的内陆河流域,流域所在的塔里木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逐年增加,塔里木河流域的生产生活需水量不断增加,相应的生态用水量逐渐减少,由于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塔里木河流域的许多地^出现了水资源严重不足造成的生态恶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在塔里木河流域开展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探索水资源管理路径,寻求有效的管理措施,解决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1.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
塔里木河流域的特点是:降水少、蒸发量大、干燥、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四大源流流域的冰川融雪是补给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水源,同时也是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部分。作为开发西部的一项重要工程,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保持塔里木河流域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方面。目前来说,塔里木河流域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手段,水量调度的管理效率不够,而且灌溉面积逐步扩大,人口压力持续增加,上述行为造成了生产生活用水严重不足,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具体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排污造成水质恶化
近些年来,塔里木河流域内的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城镇人口逐渐增加,这就造成了流域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大幅度增加,加上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减排措施,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造成了较大影响。另外一方面,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和农用土地面积的增加,在造成用水量增加的同时,还由于农药化肥的大肆使用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2014年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塔里木河流域的全年期一类水质25%,二类水质69%,还有部分的三类水质。而在枯水期,三类水质的比例已在60%以上,而一类水质却减少为20%以下。
1.2管理效率不足
塔里木河流域存在水资源管理效率不高,没有采取合适有效的管理方式,水利设施建设水平较低,无法高效率对水资源进行调控。调查结果发现:农田灌溉用水无法得到满足,塔里木河流域每年新增的灌溉面积将节约的灌溉用水量基本全部占用,造成了年年节水,却年年看不到节约出的水的尴尬现象。自2001年,国务院批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以来,国家采取了多项举措,开展节水改造、水资源调动等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未能达到要求,水资源管理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高。
2.塔里木河水资源管理路径探究
结合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排污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导致了优质水资源不足;由于管理效率不足,无法对水资源进行有效调度,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路径。
2.1通过水质调查,找出污染因子,提高水质
2.1.1调查塔里木河流域的重点污染因素
排污量的增加导致了河水污染现象逐年家中,严重影响了农业和社会发展,调查排污口和排污水质,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尤为重要。根据郭永平的研究数据显示,阿瓦提总排干渠的排水量1.924亿m3,水量最大,同时根据排污水质的调查发现,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氯离子、硫酸根等盐类,而这些盐类的来源主要是农田排水。根据排污口和排水水质的调查,找到造成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理污染,提高水资源质量。
2.1.2 分析灌溉面积超载情况
前面提到,农业污染是造成塔里木河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方面,那么分析灌溉面积的超载情况,对于预测未来污染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尤为重要。收集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和本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水平,然后利用水平衡的原理,计算不同年份的可承载的最大灌溉面积(单位108hm2),如式1所示,用最大灌溉量(单位108hm2)比综合毛灌溉定额(m3/ hm2)得出,然后与实际灌溉面积比较,得出超载量。由于塔里木河流域中,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耗水量较多,因此绿洲中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受到边缘生态系统的影响。但是灌溉面积达不到要求,又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根据可承载的灌溉面积以及超载情况,“以水定地”,确定绿洲的规模,达到节水,抑制水质恶化的目的。
2.2采取有效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2.2.1应用GIS技术提高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效率
GI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简称,是一种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应用于资源与环境领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如果结合RS技术(遥感技术),广泛收集地表的地理信息,然后扫描、传输、处理,从而达到识别测控的目的。应用这些技术主要分为三步:首先要完成数据库的建立,运用地图分析法、遥感影像法等方式,完成流域内各主要河流的数据采集,遥感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卫星遥感,然后按照自然地理要素或者社会人文经济要素进行数据分类、统计制图完成数据库建立;其次是数据的处理,包括地图数据的处理和遥感数据的处理,最后获得流域内的各类土地数据。综合前面各主要河流情况,更为有效的实现水资源管理。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流域的水资源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目前,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对水资源的管理也更为有效。
2.2.1应用水资源分配模型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
水资源分配模型是丹麦水利研究院规划水资源管理的工具,运用这种工具能够实现在流域尺度上优化水量配置,完成水用户连接,还包括调度水库规则等问题,是一种水资源管理的综合性数学模型。这种模型包括水文模型和水资源分配模型两种。水文模型是一种概念性的降雨径流模型,因此,使用这种模型需要对流域内的气象数据和流量数据进行收集,然后结合四层蓄水体的概念,生成流域径流时间序列。在运用水资源分配模型进行模拟的过程中,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因素,数据交互功能强大。目前这种模型应用于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比较少,但是它却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孙栋元的研究显示,运用水资源分配模型模拟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变化,从模拟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来看,能够反映流域状态的变化。因此,运用这种模型进行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相信就能够实现高效的水资源管理。
3.结论
塔里木河流域的四条源流和干流在近些年来塔里木流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处于干旱地区的流域本就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使得这些问题更加尖锐,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雷志栋,等.塔里木盆地绿洲耗水分析[J].水利学报,2006,37(12):1470-1475.
[2]关洪涛,等.和田河绿色走廊天然生态需水量估算[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5,16(1):71-75.
[3]赵新风,等.不同水平年塔里木河流域灌溉面积超载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