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王维的赠别诗范文

王维的赠别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王维的赠别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王维的赠别诗范文

论文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经验功能,及物性,诗歌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又作《渭城曲》或《阳关三叠》,是唐朝诗人王维为送别友人出使安西所作的一首赠别诗。诗中作者运用婉转含蓄的表现手法,寓情于景。绵绵细雨润湿了轻尘,朋友即将远行,潮湿的空气凝结了多少离愁别绪;“柳”与“留”谐音,道不尽心中难舍的情怀。“朝雨”,“客舍”,“柳色”,本是春意盎然之景,却悄无声息,勾画出离别时悲凉的景象。后两句借酒抒情,表达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结句更是直抒胸臆,难舍难分之情表达得畅快淋漓。前人对此诗的评价就非常高毕业论文ppt,唐汝询认为,“唐人饯行之诗以亿计,独阳关擅名”。这首诗情真意切,可为送行诗之上乘。本文拟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小句经验功能理论出发,对唐朝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及其五种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其英译文作者分别为:杨宪益和戴乃迭、文殊、郭著章、孙大雨、许渊冲),以考察该理论在诗歌翻译研究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一、理论研究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最基本的意义成分是具有功能的成分,是语言的各种功能的总体构造建构或实现了意义[1]。韩礼德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成三种: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语篇元功能小论文。概念元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个部分。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得到体现的。[2]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韩礼德认为,及物性系统把世界的经历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形成一套可控的过程类型。韩礼德所说的过程原则上包括三个要素,即过程本身,过程中的参与者以及与过程相关的环境因素。过程是及物性系统中的核心成分,它与参与者和环境呈现卫星状的辐射关系,一个过程可以关系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参与者和环境。[1]

韩礼德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1)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涉及“动作者”和动作的“目标”;2)心理过程,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有两个参与者,一个是心理活动的主体,“感知者”,另一个是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3)关系过程,指的是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可分为“归属”和“识别”两大类,各自又可进一步分为“内包式”、“环境式”和“所有式”三种。在归属类中毕业论文ppt,有一个表示“属性”的成分以及该属性的“载体”;在识别类中,被确定身份的实体称为“被识别者”,起确定作用的实体被称为“识别者”。在任何一个识别小句中,都有一个实体是“标记”,一个实体是“价值”;4)行为过程,指的是诸如呼吸、咳嗽、哭笑等生理活动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5)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讲话者”把“讲话内容”传达给“受话者”的过程;6)存在过程,表示有某物存在的过程,在每个存在过程中都必须有一个“存在物”。[2]

二、对原诗和译文逐句的及物性分析比较

1、“渭城朝雨浥轻尘”

 

 

  过程

参与者

环境

  物质过程:浥

动作者:朝雨

目标:轻尘

地点:渭城

杨、戴译[5]

物质过程: has settled

动作者: A morning shower

目标: the light dust

地点: in Weicheng

文殊译[6]

物质过程: has settled

动作者: the morning drizzle

目标 :all dust

地点: At Weicheng

郭译[7]

关系过程:(Identifying): is

被识别者(价值): What’s got Weicheng’s path dust wet

被识别者(标记): the morning rain

地点: in this town of Wei

孙译[8]

物质过程: doth moisten

动作者: The fall of morning drops

目标: Its dust light

  许译[9]

物质过程: is raised

目标: No dust

第2篇:王维的赠别诗范文

阅读古诗,总的来说要弄清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写了什么,这是内容方面;二是如何来写的,这是牵涉到写作艺术的问题。今天我们来谈一下如何鉴赏内容方面的问题。

诗歌类别的不同,决定了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所以,了解诗歌的类别,也就知道了诗歌抒写了哪一类情感。诗歌的类别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几种:

1.送别诗: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劝慰对方、或表达一种信念依依不舍之情,或表达别后的思念之情。例如,王维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本诗是王维在三十多岁时为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饱含着依依惜别的深情,它不仅出色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挚情,而且成功地表达了人们离别时的一种普遍的心情,因此历来被人称为赠别诗中的千古绝唱。

2.怀古诗:主要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根据怀人和怀物的不同,所表达情感也有所不同。怀人的一般表达对古人的仰慕及对自己的悲叹。例如,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歌中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诗人对他的功业充满了仰慕之情,同时怀古为了伤今,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无限感叹。

3.战争诗和思乡诗:这类诗是以边地战争或边塞军旅生活为内容,一般的战争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阔主题的比较少,大多是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例如,杜甫的《兵车行》表现了唐代的安史之乱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再如高适的《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此诗表现了诗人客居在外的思乡之情,不过表现手法很独特,它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像故乡亲人想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形。

4.状物诗:这类诗以一定的景物或事物为吟咏对象来表现一定内容,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类别:

①托物言志诗。这类诗中物被赋予一定的品质或精神,借以寄托作者的理想。一种是表达作者的志向,另一种是表达自己的品质。像大家都熟知的于谦的《石灰吟》就属于此类;再如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诗写苔不为环境所限依然青春焕发,乐观向上的精神和不为自己弱小而自暴自弃,敢于争先,奋发向上的品格。寄托诗人自适其乐,不甘示弱,高雅俊洁的人格精神。

②写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是通过对景物的叙写,寄寓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世事的某种态度、看法等。如王维《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本诗的写景特点是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或以声衬静)。表现了“山客”的闲适恬静的心情。

③写景明理诗。这类诗通过对景物的叙写来提示一定的道理或哲理。像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提示了读书的有关道理。再如王安石的《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第3篇:王维的赠别诗范文

深厚友谊不以万里为远

公元716年,18岁的阿倍仲麻吕随第8次日本遣唐船,来长安国子监太学求学。由于他成绩优异,毕业后一举考中进士,屡任要职。仲麻吕为人情感丰富,性格豪爽,和当时的诗人名士如李白、王维、储光羲等都有密切交往。

753年,日本第11次遣唐使在长安事毕回国,仲麻吕请求同归。这时仲麻吕入唐已经37年。仲麻吕获准回国的消息传出以后,长安朝野人士纷纷送别,依依不舍。素与仲麻吕交好的诗友们怀着惜别的激情,挥笔作诗赠别,诗境深远,亲切感人。

不久,传闻他在海上遇难,李白十分悲痛,挥泪写下《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深刻表达了两人的诚挚友谊,成为中日友谊史上传诵千年的不朽名作。仲麻吕回到长安后看到李白为他写的诗,百感交集,当即写下《望乡》一诗相和。

【读史悟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国之所以为大,既因为其疆域之辽阔,更难得的是拥有胸襟之宽广。国如此,人亦然。容得下世间万物一切存在的人,往往都拥有丰盈充实的精神世界。友谊的生成和发展是颇微妙的,志趣相投的同时更多是心心相印的默契。心有多大,这种友谊的深度就会无限延伸,纵使相隔千里万里,抑或是分别三年五载,都会日久弥新,见出其精神质量。

【适用话题】交往 友谊 诚挚

坚持不懈铸就文化自信

韩愈19岁时来到京城长安。当时梁肃在长安文坛很有影响,他反对南北朝的骈体文,主张用先秦两汉的散文形式写作,这与韩愈认为的“文章应明理,形式应为内容服务,语言要表达思想”的见解不谋而合。在梁肃的指点下,韩愈的古文水平很快得到提高。

五年后,韩愈参加进士考试,试题为“不迁怒不贰过”(即不把怒气转移给别人,不犯同样错误)。韩愈看后挥笔成章,不料主考官却将他的考卷判为劣等;第二年韩愈又考,试题与去年一样,韩愈毫不犹豫默写了去年的考场旧作。主考官经过反复评阅,不禁为他的古文风格拍案叫绝。韩愈因此名列榜首。

此后,无论上书皇帝、致信亲友,还是写各种体裁的文章,韩愈都按先秦两汉的古文要求精心撰写,其文感情充沛、雄奇奔放、明快流畅,在文坛上影响深远。许多人纷纷向他请教,一时韩门弟子甚多。后来他又得到散文大家柳宗元的支持,古文业绩更加斐然。二、三十年后,古文逐渐压倒骈体文,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

第4篇:王维的赠别诗范文

1.鸳鸯

比喻不分离的情侣,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2.鸿雁

鸿雁为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它们结队排成“人”字或“一”字秩序井然向南飞去。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杜鹃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相传古代蜀国郡主望帝,名叫杜宇,因被迫禅让给自己的臣子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化为杜鹃,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因杜鹃鸟口角鲜红,人们又附会出“杜鹃啼血”之说。古典诗词中的杜鹃往往和哀怨、思归有关,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如: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借写“杜鹃啼血”渲染江州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州的哀怨之情。

4.丁香

指愁思。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牛峤《感恩多》)

5.鹧鸪鸟

鹧鸪的鸣叫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们对旅途难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6.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时断时续的哀鸣了,可以说是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渲染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

7.乌鸦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秋思》)渲染秋日萧瑟、肃杀的气氛。

8.黄鹂(黄莺)

它善于鸣叫,歌喉圆润,啼叫宛转,歌声优美动听。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因其写春天之美,给人以明快之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欢乐之情。

9.燕子

春天的象征。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通过对燕子啄春泥的描写,渲染出一派融融春光,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10.月亮

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现了李白浓浓的思乡之情。

11.折柳

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折柳是汉代的“惜别风俗”。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12.

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的高尚和纯洁。

13.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的芳香,因此梅花也同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倍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4.松

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的《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作一个正直的人。

15.莲

由于“莲”与“怜”同音,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运用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深思念和纯洁的爱恋。

16.莲花

指纯洁高尚的情操。如:“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唐・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17.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寄托了词人凄凉的秋思。

18.梅子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19.浮云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0.红豆

第5篇:王维的赠别诗范文

关键词:《凉州词》 王翰 王之涣 异同

千古悠悠浪淘沙,一曲红绫唱万家。遥知他方归念处,举杯邀月泪婆娑。一曲《凉州词》,回响在大唐上空,千古绝唱,时刻拨动着男儿将士的英雄情怀;一杯葡萄美酒,浸融着多少边关将士的思家情怀。

大唐的诗歌舞台上,开元是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峰。他们歌咏自然,无不投射着英灵之气;他们悲吟乡关,莫不流露着壮志悲怀。而凉州,作为一个西北边关的标志,是一个实现梦想、暮登天子堂的地方,也是一个凝聚边关情思、浸满征人泪水的悲情家园,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此泪眼朦胧,却也成为诗人们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

《凉州词》历来评说弥广。关于其题名渊源,《乐府诗集》称系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的一种宫调曲。而地理意义上的凉州,在唐代凉州又名姑臧,是丝绸之路上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作为河西节度使驻地,又是西北军事重镇,文人武将、侠客倡家络绎不绝。其间往来唱和,不乏名篇。唐诗中,直接以“凉州”为题的诗歌就有23首,即李贺《凉州歌五首》、王翰《凉州词二首》、孟浩然《凉州词二首》、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张籍《凉州词三首》等。《全唐诗》涉及凉州、“凉州词”、“凉州曲”的超过百首。

唐人七言断句,李沧溟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凤洲推王翰“葡萄美酒”为压卷。王渔洋谓: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秦时明月”、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无出此四章之右者矣。其中足以显示二王《凉州词》在盛唐诗歌史上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

同是盛唐七言断句压卷之作,同以“凉州”为题,又同以描写西北边疆的边塞风光为主,但由于个人人生阅历的差异,在他们的世界里,凉州又是那样的迥异,下面笔者将对二王的《凉州行》略作梳理,试析其中的异与同。

一、二王的《凉州行》的异曲“同”工

(一)道不尽的怀关思乡之情。

两首诗都以西北边陲的凉州为描写对象,王翰诗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个“回”勾起了多少边关将士的幽幽怀关之情,自古英雄战死沙场,壮士马革裹尸,曾经无数男儿为之倾慕,可黄沙漫漫,何人又撩不起那颗绵绵故园情,不念及家中的父母、妻儿,想着他们等待的眼神,早已泪眼朦胧,唯有醉卧沙场,仰天长啸,借以聊慰那忧伤的心灵。王之涣诗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悠悠,何须归怨;杨柳依依,有情人终在四方。“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一夜的芦管,吹尽征人的泪水;满眼的情思,望尽故乡的忧伤。缕缕的羌笛,伴随着将士绵绵的闺怨,青青的杨柳寄托着亲人暖暖的祝福,只盼春风的扶絮早日吹响幽怨的羌笛,好让那些旅居他乡的将士不再心伤。

(二)唱不尽的边关幽怨之歌。

旅居他乡的游子才懂家的温暖,戍守边疆的将士才明晓战争的残酷。鼎盛繁荣的大唐帝国,表面和谐安宁,可实际早已矛盾重重,边疆战事连年不断,而玄宗又穷兵黩武,致使将士们终年驻守边关。“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响起了琵琶,急促的旋律,吹响了征夫的号角。边关的羌笛吹奏着征夫的情思,远方的杨柳依旧在等待着春风的吹拂,可惜天子的春风迟迟未到,只是愁煞了那苦等的人。

二、二王《凉州词》的同歌“异”曲

(一)抒情表现手法的差异:

王翰《凉州词》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绮丽耀眼的词语,写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的帷幕,在人们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酒香四溢的盛大宴席。这景象使人惊喜,又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了基调。第二句开头“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豪爽开朗的性格。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平二仄五”的句法,更增强了感染力。诗三、四句写宴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或曰:“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语虽差异,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宴席所表现出来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它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折柳赠别,是古人的风俗。唐人常因闻《折柳曲》而产生别离、思乡之情,自古“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唱尽了游子思乡之情。王之涣首先借“羌笛”之“怨杨柳”之语,抒写征人之“怨”是“怨别”思乡。接着以“羌笛何须怨杨柳”反跌“春风”句,以宽慰语写哀怨意,与明王夫之所谓“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情写乐,倍增哀乐”手法相同,更突出对春风的“哀怨”之情,更加深刻的揭示征人之“怨”,表现了诗人对征人遭遗弃的同情和惋惜。

(二)抒感的差异

王翰《凉州词》描写战士们旷达豪饮的边塞生活,是一首旷达的豪饮之词。袁行霈先生说:“此诗以豪饮旷达写征战,连珠丽辞中含着清刚顿挫之气,极为劲健。”将王翰豪放不羁的行为心态,以及及时富贵行乐的思想生动的描绘在我们眼前。“人生百年夜将半,对酒长歌莫长叹。”以狂放的的人生态度表现其坦荡的胸怀和豪健的气格。同时,诗人以旷达的心态,视死如归的勇气,用“谐谑”的口气,“古来征战几人回”让我们摆脱了浅斟低酌,借酒浇愁的媚俗。以旷达之语,倍觉悲痛。

第6篇:王维的赠别诗范文

西北自古干旱少雨,而在一天早晨突然能下起丝丝细雨,空气是多么的清爽,心情是多么的舒畅,“浥轻尘”、“柳色新”把一个古代的咸阳描写的多么美好。虽说是以柳色来写雨后的清新,其实已经突出了别意(古有折柳赠别的风尚),内心的不舍和暗暗地忧心隐隐包含其中。但是作者毕竟饱经世事,练就了旷达的情怀和富含深情地城府,语句动听可爱,感情真切,将一般人难以隐忍的离别之情化作了欢快的赠词,“劝君更尽一杯酒”,面对遥远的征途高兴的跨出这美景如画的渭城,让我们再斟满这杯酒,权当我送你走出了阳关,当你到了那里,可能就看不到从前的朋友了。尽管豪情满怀就要出征,朋友一场,相见时难别亦难。“西出阳关无故人”,“惜别”之情凸现,读后让人揪心,正是诗人高超的艺术手法,引起了历代诗人的共鸣。

北宋时期咸阳籍诗人张舜民有一首《卖花声-题岳阳楼》,“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能文词,嗜画,题评精确。诗学白居易,语言通俗,风格与苏轼相近。此词是作者元丰六年(1083)被贬往郴州途径岳阳楼时抒发的登临之感。词以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化出,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木叶飘零时,可望不可及。既然被贬郴州,何日得以往还?不由得联想到落叶的飘零凄惨。楼中斟酒,不待闻歌,古今迁流之苦,百端愁绪,一起涌入心头。这不正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桥上的惆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时此刻,与岳阳楼上的饯别已有某些相似了。

另一首是北宋诗人晏几道的《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渭城丝雨劝离杯。欢意似云真薄倖,客鞭摇柳正多才,凤楼人待锦书来。”晏几道(约1084-1118)是晏珠的幼子,字叔原,临川人。北宋词家,与苏轼、黄庭坚先后同时,文章翰墨,自立规模。作品自编为为《小山词》,存词200多首。他一生多与歌女来往,对女子的感情既真淳又深沉,没有掺入一丝水分。在他的诗词里,女子的名字如春、花、莲、云等都会被巧妙地镶入诗句,到处可见少女的音容笑貌,脸上霞、眉上月,宛在读者面前。这首诗他依然使用了“春花”、“落梅”、“碧桃”、“摇柳”这样的美好词句,来描述凤楼歌女欢唱《渭城曲》的情景,可知有宋一代,《阳关三叠》风行之盛,几乎成了“劝离”、“远行”时必不可少的送别曲。

还有一首范成大的诗《咏河市歌者》:“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范成大(1126-1193)是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江苏苏州)人。幼年遍阅经史,善为文章。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在朝廷曾任多种官职,出使过金国,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诗词文赋在当时享有盛名,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田园诗成就最高,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河市”也叫市河,在苏州城内,常有街头卖艺的在此卖艺歌唱。作者走上街头,听到以卖艺谋生的歌者忍受着饥饿在唱《渭城曲》,歌声并不轻松(“岂是从容”),不由得从内心发出感慨。“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歌者直唱到天晚,可能还没有得到一口饭吃,忍饥挨饿,振喉强作黄莺般的歌声,吸引听众。“可怜”、“强作”不但深刻描述受饥饿折磨的艺人形象,还寄寓着诗人的同情之心。《渭城曲》词调深沉,歌女歌声强作黄莺,稀稀落落围听卖艺人卖唱的场景,沉痛伤感引人动情的《阳关三叠》反复叠唱,加上歌女疲劳沙哑强装的音色,使《渭城曲》诗句倍添催人泪下的感情力量。透过歌者的吟唱和诗人笔下的感情,就可知《渭城曲》在北宋、南宋风靡大江南北的情形,渭城也名扬天下。

贺铸有两首词《虞美人》和《醉春风》亦有《渭城曲》的引用。“粉娥齐敛千金笑,愁结眉峰小。渭城才唱浥轻尘,无奈两行红泪、湿香巾。 伤心风月南城道,几纵朱轓到。明年载酒洛阳春,还念淮山楼上、倚阑人。”“楼外屏山秀,凭阑新梦后。归云何许误心期,候候候。到陇梅花,渡江桃叶,断魂招手。 楚制汗衫旧,啼妆曾枕袖。东阳咏罢不胜情,瘦瘦瘦。隋岸伤离,渭城怀远,一枝烟柳。”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唐贺知章后裔,以贺知章居庆湖(即镜湖)自号庆湖遗老。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他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其词却“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由于他耿介豪侠,入仕后喜论当今世事,不肯为权贵屈节,因而一生沉于下僚,郁郁不得志。晚年退居苏州,著有《东山词》,现存词280余首。其词内容丰富,格调豪放,刚柔兼济。作品以写个人旅途行役、登临游赏等生活经历为主,风格多样。张耒曾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贺铸自己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许多描写恋情的词,风格也是上承温、李等人,写得婉转多姿,饶有情致。他的这首《虞美人》就是描写凤楼烟柳的女子们以卖唱为生的风月声情。词中的“渭城才唱浥轻尘。无奈两行红泪、湿香巾”,把《渭城曲》中的离别惆怅巧妙地引入,也把《渭城曲》的离别望怀轻松地化为“渭城怀远,一枝烟柳。”

一首《渭城曲》,唱遍达官显贵与平民百姓之间,其影响之大,史上少有。文人学士,争相引用,在宋词中处处可见。然而却不见重复,更不见繁冗,新意迭出,句句牵情。类似的宋词还有许多,真是一首《渭城曲》,鸣和入宋词。再选录几首于下:

一、周邦彦 蝶恋花(商调柳-第二)

桃萼新香梅落后。

暗叶藏鸦,苒苒垂亭牖。

舞困低迷如著酒。

乱丝偏近游人手。

雨过朦胧斜日透。

客舍青青,特地添明秀。

莫话扬鞭回别首。

渭城荒远无交旧。

二、绮寮怨 中吕思情-杂赋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

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

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

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去去倦寻路程。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

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三、叶梦得 醉蓬莱

问东风何事,断送残红,便拚归去。

牢落征途,笑行人羁旅。

一曲阳关,断云残霭,做渭城朝雨。

欲寄离愁,绿阴千啭,黄鹂空语。

遥想湖边,浪摇空翠,弦管风高,乱花飞絮。

曲水流觞,有山公行处。

翠袖朱阑,故人应也,弄画船烟浦。

会写相思,尊前为我,重翻新句。

四、.刘一止 临江仙

台上风光浓欲滴,傍阑芳桂阴成。

乱山相对长官青。琢诗能句好,举酒见心倾。

团扇不应秋后弃,几年仁惠风行。

渭城柳色若为情。一尊松竹底,三唱和秋声。

五、朱敦儒 感皇恩(游园感旧)

曾醉武陵溪,竹深花好。

玉佩云鬟共春笑。

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风帽。

日斜青凤舞,金尊倒。

歌断渭城,月沈星晓。

海上归来故人少。旧游重到。

但有夕阳衰草。

恍然真一梦,人空老。

六、曹勋 竹马子(柳)

喜韶景才回,章台向晓,官柳舒香缕,

正和烟带雨,遮桃映杏,东君先与。

乍引柔条萦路。娇黄照水,经渭城朝雨。

翠惹丝垂,玉阑干风静,轻轻搭住。

到此曾追想,陶潜旧隐,忆隋堤津渡。

三眠昼永凝露。更许黄鹂娇语。

似怕日暖,飞花成絮,拟雪堆绣户。

待放教婆娑,如眉处、笼歌舞。

七、王之望 丑奴儿(寄齐尧佐)

蒙泉秋色登临处,愁送将归。

一梦经时。肠断佳人、犹唱渭城词。

春来重醉分携地,人在天涯。

别后应知。两鬓萧萧、多半已成丝。

八、洪适 减字木兰花(太守移具饯行县偶作)

使君情素。念我明朝行县去。

一醉相留。和气欢声到小楼。

暂时南北。莫唱渭城朝雨曲。

此去农郊。收拾童儿五衤夸谣。

九、临江仙(送罗倅-伟卿权新州)

远驾星屏临百粤,康沂户户歌功。

使君五马去乘骢。

卖刀无旷土,赠扇有仁风。

莫唱渭城朝雨曲,片帆时暂西东。

促归行拜紫泥封。

九霄先步武,三接未央宫。

十、长相思

柳青青。酒清清。雨脚涔涔忆渭城。一尊和泪倾。

山青青。水清清。水阔山重不计程。愁堆长短亭。

十一、赵彦端 阮郎归

一春种得牡丹成。那知君遽行。东君也自没心情。

夜来风雨声。追间阔,数清明。不应歌渭城。

只愁河畔草青青。却须离绪生。

十二、吕胜己 满江红(赴长沙幕府,别饯,送客)

拍碎红牙,一声上、梁尘暗落。

纨扇掩、雏莺叶下,巧呈绰约。

字字只愁郎幸浅,声声似怨年华薄。

坐中人、相顾感幽怀,添萧索。

歌暂阕,杯交错。人又去,情怀。

那堪听风雨,渭城吹角。

去去已离闽岭路,行行渐近滕王阁。

便无情、山海曾相逢,坚心著。

十三、韩玉 减字木兰花(赠歌者)

香檀素手。缓理新词来伴酒。

音调凄凉。便是无情也断肠。

莫歌杨柳。记得渭城朝雨后。

客路茫茫。几度东风春草长。

十四、魏了翁 水调歌头(张太博方送别壁津楼再赋即席和)

檥棹汉嘉口,更尽渭城杯。

凌云山色。似为行客苦伤怀。

横出半天烟雨,锁定一川风景,未放客船开。

想见此楼上,阅尽蜀人才。

山猿鹤,江鸥鹭,亦相猜。

滔滔日夜东注,全璧几人回。

客亦莞然成笑,多少醉生梦死,转首总成埃。

信屈四时耳,寒暑往还来。

十五、方千里 一落索

月影娟娟明秀。帘波吹皱。

徘徊空度可怜宵,谩问道、因谁瘦。

不见芳音长久。鳞鸿空有。

渭城西路恨依然,尚梦想、青青柳。

十六、刘克庄 满江红

嫌杀双轮,驾行客、之燕适粤。

也不喜、船儿无赖,载他江浙。

荡子不归鸳被冷,昭君远嫁毡车发。

叹子规、闲管昔人愁,啼成血。

渭城柳,争攀折。

关山月,空圆缺。有琵琶改语,锦书难说。

若要人生长美满,除非世上无离别。

算古今、此恨似连环,何时绝。

十七、 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风拂尘徽,雨侵凉榻,才动秋思。

缓酒销更,移灯傍影,净洗芭蕉耳。

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

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

青楼旧日,高歌取醉,唤出玉人梳洗。

红叶流光,苹花两鬓,心事成秋水。

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

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

十八、陈允平 蝶恋花

墙外秋千花影后。

环兽金悬,暗绿笼朱牖。

为怯轻寒犹殢酒。

同心共结怀纤手。

粉袖盈盈香泪透。

蹙损双眉,懒画遥山秀。

柔弱风条低佛首。

渭城歌舞春如旧。

十九、临江仙(贺默轩)

旧日诗肠论斗酒,

风流怀抱如倾。

几年不听渭城声。

尊前无贺老,卷里少弥明。

闻说语言都好,

便应步履全轻。

长生第一是风僧。

额前书八十,能说又能行。

二十、张炎 摸鱼儿(别处梅)

向天涯、水流云散,依依往事非旧。

西湖见说鸥飞去,知有海翁来否。

风雨后。甚客里逢春,尚记花间酒。

空嗟皓首。

对茂苑残红,携歌占地,相趁小垂手。

归时候。花径青红尚有。

好游何事诗瘦。龟蒙未肯寻幽兴,曾恋志和渔叟。

吟啸久。

爱如此清奇,岁晚忘年友。

呼船渡口。

叹西出阳关,故人何处,愁在渭城柳。

二十一、刘将孙 满江红

千里酸风,茂陵客、咸阳古道。

宫门夜、马嘶无迹,东关云晓。

牵上魏车将汉月,忆君清泪知多少。

怅土花、三十六宫墙,秋风袅。

浥露兰,啼痕绕,画兰桂,雕香早。

便天还知道,和天也老。

独出携盘谁送客,刘郎陵上烟迷草。

悄渭城、已远月荒凉,波声小。

二十二、吕本中 生查子(离思)

双双小凤斜,淡淡鸦儿稳。

一曲渭城歌,柳色饶春恨。

离觞洗别愁,酒尽愁难尽。

宝瑟雁纵横,谁寄天涯信。

二十三、朝中措 念奴娇(送淮漕钱处和)

绣衣直指,问凌风一笑,翩然何许。

诏山层霄持汉节,千里秋风淮浦。

鉴远江山,竹西歌吹,曾被腥膻污。

须君椽笔,为渠一洗尘土。

休厌共倒金荷,翠眉重为唱,渭城朝雨。

看即扬鞭归骑稳,还指郁葱深处。

宝带兼金,华鞯新绣,直上云霄去。

回头莫忘,玉霄今夜风露。

二十四、向滈 如梦令

杨柳千丝万缕。

特地织成愁绪。

休更唱阳关,

便是渭城西路。

归去。归去。

红杏一腮春雨。

二十五、张辑 醉蓬莱(舟次东山忆西湖旧游)

记澄湖抱练,画舫参差,闹花时节。

油壁鸣堤,有障萦屏列。

燕草香融,鸦条香浅,似渭城烟雪。

急管斜阳,衙娘葱蒨;带围寒怯。

苏小间情,绿杨如织,阑槛东好山千叠。

料得如今,也翠销红歇。

何限繁华,春来都付与,数声啼鴂。

谩怆羁魂,扁舟买醉,谢公明月。

二十六、徐宝之 莺啼序

荼縻一番过雨,渍残花似雪。

向清晓、步入东风,细拾苔砌馀靥。

有数片、飞沾翠柳,萦回半著双归蝶。

悄无人、共立幽禽,呢呢能说。

因念年华,最苦易失,对春愁暗结。

欢自古、曾有佳人,长门深闭修洁。

寄么弦、千言万语,闷满眼、欲弹难彻。

靠珠珑,风雨微收,落花时节。

春工渐老,绿草连天,别浦共一色。

但暮霭、朝烟无际,尽日目极,江北江南,杜鹃叫裂。

此时此意,危魂黯黯,渭城客舍青青树,

问何人、把酒来看别。

思量怎向,迟回独掩青扉,夕阳犹照南陌。

春应记得,旧日疏狂,等受今磨折。

便永谢、五湖烟艇,只有吟诗,曲坞煎茶,小窗眠月。

还自省,把融和事,长留芳书人间世,

与羁臣、恨妾销离侧。

自题蕙叶回春,坐听蓬壶,漏声细咽。

二十七、杨泽民 蝶恋花(柳)

腊尽江南梅发后。

万点黄金,娇眼初窥牖。

曾见渭城人劝酒。

嫩条轻拂传杯手。

料峭东风寒欲透。

暗点轻烟,便觉添疏秀。

莫道故人今白首。

人虽有故心无旧。

二十八、王泳祖 风流子

东风长是客,帘栊静、燕子一双飞。

看花坞日高,翠阴护晓,柳塘风细,绿涨浮漪。

肠断处,渭城春树远,江国暮云低。

芳径听莺,暗惊心事,画檐闻鹊,试卜归期。

小楼凝伫地,疏窗下,几度对说相思。

记得菱花交照,素手曾携。

有新恨两眉,向谁说破,芳心一点,惟我偏知。

休为多情瘦却,重有来时。

二十九、彭履道 兰陵王(渭城朝雨)

章台路。西出重城几步。

秦楼晓、花气未明,

一霎空濛洗高树。行人半倚户。

飞去黄鹂自语。

秋千小,不系柳条,惟有轻阴约飞絮。

钿车暗相遇。早拂拭红巾,初放鹦鹉。

闻歌犹是淋铃处。

掩面鸣筝,倚垆呼酒,东风重记旧眉妩。

报伊共歌舞。西去。屡回顾。

渐客舍荒凉,嘶马先驻。

玉关万里知何许。

但倦拥荒泽,瓜洲难渡。

将军垂老,望故国,夜寒苦。

三十、.无名氏 古阳关

渭城朝雨,一霎裛轻尘。

更洒遍、客舍青青。

弄柔凝、千缕柳色新。

更洒偏,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

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莫遣容仪瘦损。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

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

第7篇:王维的赠别诗范文

一、民族音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它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看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英语中,民族音乐被称为“ethnic music”。原意是“少数民族音乐”。然而,随着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发展,这一观点也在逐渐演变。从当代民族音乐学者的立场上看,各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各自的固有性,对此不能强加上高低优劣的区别。它们都具有各自的文化价值,而不能以所谓“欧洲音乐最为优秀”的错误观点来否定和轻视东方音乐和其他民族的音乐。因此,当今对“民族音乐”大致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理解。民族音乐在它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

二、民族音乐的形成

音乐不仅是艺术门类的一脉,而且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更确切地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就一定存在着自身的因起渊源。古往今来,诸多音乐家对音乐的起源作出不同的研究与论说,从而归纳出六种不同的见解。即“模仿起源说”、“源于巫术说”、“信号扬抑说”、“游戏起源说”、“表现说”及“异性求爱说”。这几种见解似乎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宗教和情感。但我个人认为,达尔文所倡导的“异性求爱说”是最具说服力的。在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曲就是模仿各种鸟类的动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从而形成动听的民歌传唱百世。当然,关于音乐的起源,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音乐的起源是纷繁复杂的。正是音乐的这种纷繁复杂性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和理论依据。

我国民族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 四域音乐、中原音乐、外国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形成的三大因素。

1.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而中国音乐文化有三大发祥地,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在前文中已经提到,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汉族音乐文化为主。而长江流域的音乐文化则以楚音乐文化为主。如江西民歌《打着山歌过横排》,以江西习惯用的方言“哎呀勒哎”做曲首衬腔,有唤起对方反映和序引的作用。四句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而成,质朴单纯,是楚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2.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黄河流域生活的大都是汉族人民,他们在漫长的历程中,经过自己的创作、修改、流传、继承等方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汉族音乐文化。

如古代歌曲《阳关三叠》,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赠别诗,原诗名为《送元二使安西》,后代文人在原诗基础上加以发展,成为今天的“三叠”,使主题更为完整,这首歌的曲调基本上由互成反复的“三大叠”,加上一个尾声组成。每一叠都由两小段构成,而其曲调,根据内容的不同,都作了恰当的变化,特别是后一叠,插入长达十四小书的扩充句,使悲伤气氛更突出,达到了“千巡有尽,寸衷难泯”的境界。这种意境深远的音乐正是当时汉族音乐的突出特点。 转贴于

3.外国音乐。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也由来已久。自西周时,中外交流已开始频繁起来。据载,周穆王曾带着规模巨大的乐队到西方各国旅行,可见,引用现代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境况,可用“时尚”二字了。而佛教在汉代时已经传入中原,并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宗教。同时,印度音乐和天竺乐也随之传入中国,并与当地音乐相互融合,成为另外一种新型的音乐素材。使者们将外国音乐传入我国的同时,也将本国音乐带回了他们的国家,从而“中西合璧”一词也就更多了一种解释了。古代即有如此境况,现代音乐更是无国界的。如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就是引用了中国北京的民间故事作为主题内容,并引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其中一个插曲,而这部歌剧也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成功作品之一。这也可以看作是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种有效途经。

我个人认为,我国民族音乐的来源不仅仅是以上三个方面,还应该加上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历史环境及众多的民族和人口。这是由我国几千年的特定历史环境所决定的。正是这些繁杂的因素,才使得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

三、民族音乐的特点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绪,具有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国民族音乐是以线状为主的思维方式;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音列。由于民族音乐长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因此被人们提炼过的必然是最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且内容多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真挚流露,是人民生活的生动反映。流传最广泛的大都是生动形象、意境鲜明、朗朗上口的曲子。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我国民族音乐还具有以下特点。

1.变异性。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人文风俗、性格特征等不同,因此对同一首作品的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也各异。以《绣荷包》为例,这首曲子在山西中部和陕西北部就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明媚、俏丽,带出喜悦之情;后者淳朴、抑郁,流露出凄凉之感。

2.即兴性。每个人对同一首曲子的理解和演绎都不尽相同,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加入了个人的风格及即兴发挥,这也是民族音乐出现新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即兴性也是民族音乐的一个显着特点。

第8篇:王维的赠别诗范文

[关键词]姜夔;曲词;音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5)06-0090-05

晏红,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罗琦卿,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他所处时代正值宋、金和议之际,南方经济渐趋繁荣,人民生活暂时得以安定。他少年丧父。屡试不中,终身未仕,尝漫游于湘、鄂、赣、皖、江、浙地带,过着游离不定的清贫生活。“(姜夔)气貌若不胜衣,而余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史翰墨之藏。汗牛充栋。襟期洒落,为晋宋词人。”(陈郁《藏一话腴》)姜夔好学、好客、好音乐,多才多艺,诗词歌赋、音律书画,无一不熟谙精通,特以曲词见长,深得当时名流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萧德藻的推赏。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的《白石道人歌曲》等著作,内存祀神曲《越九歌》10首,旁注律吕字谱;词调17首,旁注俗字谱;自度曲17首(内旧曲词2首,范成大曲1首),旁缀工尺谱;琴歌《古怨》1首,旁缀减字谱。这是中国音乐史上流传至今唯一完整的宋代乐谱文献资料,被视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弥足珍贵。然而细审《中国音乐美学史》和《中国文学史》,对其曲词的审美特征研究者鲜见。本文将拟从音乐美学角度,对其曲词的审美特色作一初步探索,为创作新时代音乐作品之借鉴。

一、灵动的动象美

我国音乐文献《乐记》载:

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

即是说,音乐是“心之动”之“象”。心动是指人之情动,因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音乐具有以“声”动,表现心动、物动的审美特征,因而音乐之“象”,不同于文学、绘画等艺术之“意象”、“形象”。而是“动象”。人们有感于外物(人、事、景、物)而引感的激动、感动和心灵的震动。触动灵感而创作音乐。所以说,音乐是以“声之动”表现“心之动”的艺术,具有动感特性的美学特征。

姜夔精通音律,善创曲谱,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深谙乐音的动感魅力而热衷音乐,往往通过曲词曲谱创作表达内心世界。其曲谱具有音乐韵律之美和动象之美。“动象”是构成其曲词的基本元素。姜夔所作曲词,均调用多种艺术手法,创造动象,编织曲词。

(一)化用陈词,重构动象

以陈词赋意系指运用前人诗词歌赋构成新的意象,表达情志。姜夔代表作《扬州慢》皆是变用唐杜牧诗句组合成清丽可感的动象。“竹西佳处”运用杜牧《题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春风十里”“豆蔻词工”源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即出于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当姜夔途经维扬(扬州)时见凄凉景色,不禁怆然满怀,但不作痛切呼号之语,而是借用杜牧的诗作反衬现实的悲凉,构成组组动象,以杜牧诗情倾诉己情,看似直白语言,却委婉清妙,颇具审美情趣,足见其独具匠心。

姜夔化用古诗陈词为曲词动象,比比皆是。《暗香》《疏影》二词,直取宋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题。《暗香》中“唤起玉人”化用贺铸《浣溪沙》词“玉人和月摘梅花”。“春风词笔”即指何逊《咏春风》诗作。《八归》词中“水面琵琶”,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诗“忽闻水上琵琶声”。“付与啼

舭用战国屈原《离骚》辞“恐鹈舵先鸣兮”。“倚竹”“罗袜”直用杜甫《佳人》诗“日暮倚修竹”和李白《玉阶怨》诗“夜久浸罗袜”。《琵琶仙》中“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化用黄庭坚《广陵早春》诗“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云”。“藏鸦细柳”化用周邦彦《渡江云》词“千万丝,阳头杨柳,渐渐可藏鸦”。“西出阳关”直取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姜夔曲词中这类动象,音乐美感韵味浓郁,这是姜氏运用陈词旧语演绎变成词中动象,融人自己情操,组成美妙曲词的结果。

(二)妙用典故,暗含隐情

姜夔善用历史典事来抒怀述志。例如《霓裳中序第一》词中,“纨扇渐疏”采用“秋扇见弃”故事。汉班婕妤《怨诗》:纨扇“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姜氏以“纨扇渐疏”表达久别难逢、双双被弃的苦楚。“流光过隙”借《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感叹时光如电,流年过隙,青春难驻。“淡月照颜”,则化用杜甫《梦李白》诗句“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一帘淡月”仿佛照出情侣容颜,恰似梦中相见。“笛里关山”采用杜甫《洗兵马》“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诗句抒怀。《乐府解题》:“关山月,伤离别也。”曲词以《关山月》忧伤曲调,暗喻浪迹天涯的漂泊生计。“醉卧酒炉”则化用魏晋时阮籍醉卧酒炉侧之故事(《世说新语・任诞》)。此曲词中这类声色并协的动象,生动地传递词人对恋侣的深切怀念和自己漂泊四方的清客生涯,读来无不令人潸然泪下,深表同情。

二、清空的意境美

意境为作者“主客观的统一体”,通过意境,可以使读者借助想象和联想,从而产生感情共鸣。

姜夔曲词“清空”意境或称“清空骚雅”艺术风格。宋代词家张炎说:“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所谓“清空”,即是“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著色相之谓,清则丽,空则灵”。姜夔以清丽空灵之笔触,对事物不作细致描绘,只就其内在神韵作点染,力求清灵,不为质实,给读者以想象空间。

(一)托梦抒怀,清虚空灵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聪明的文艺家善于运用梦境创造意境,以寓托情志。姜夔诚为依梦造境之高人。且观他托梦移情的名作《踏莎行》: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

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淳熙十四年(1187)姜夔自汉阳去湖州途经金陵,于江上感梦而作此词。词人借助千山万水、当空冷月、空旷长夜、遥远淮南、离魂远行等动象,创造一种清冷幽渺、飘零、寂寞的艺术意境。此词遣词之淡雅(轻盈、娇软),动象之简练(千山、皓月),造境之凄黯(冥冥、离魂),足以代表姜词清空之风范。

(二)寄情寒梅,清幽素雅

梅花既有素雅洁净之体貌,又有傲雪耐寒之品性,故历来受到艺术家的青睐,常常成为描摹的对象,姜夔曲词也多有述梅之佳作。不过姜夔并非如一般诗词就梅说梅,而是寓有深意,多借梅抒怀,以梅喻人。请看他的咏梅佳作《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绍熙二年(1191)冬天,姜夔冒着大雪赴苏州探访诗人范成大,写成《暗香》《疏影》两首赞美梅花的名作。词中未对梅花进行具体描绘,仅仅利用月色、玉人、音乐几种动象组织成一幅“梅花清寒图”,从而“唤起玉人”,在“梅边吹笛”,并携手“不管清寒与攀摘”,桩桩往事涌上心头。可如今年已渐老,天各一方,今非昔比。但见西湖寒碧、梅花吹落、“翠尊易泣”、“红萼无言”、“竹外疏花”、“香冷瑶席”,种种惆怅之感油然而生。此词所言暗香、香冷、红萼等等,皆造语素雅,笔触清丽,构成一幅有声有色,声色齐谐的“月夜赏梅图景”,其境界清疏、宁静、空旷,耐人寻味。

三、谐婉的律吕美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靠声音(乐音)传递感情的特殊艺术。音乐的美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表现出来的,任何音乐美都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之中,这是音乐美区别于其他艺术美最本质的特征。而声音(乐音)是靠乐谱来完成使命的。声音一旦消失,只有靠乐谱才能保存其音乐的属性。音乐的旋律美是一种综合形式美,依据音乐的艺术规律把高低、长短、强弱、快慢不同的乐音组合为具有表现力的音乐旋律,构成音乐基础。只有旋律美的音乐作品才能称得上是美的音乐,才有美感作用而流传久远。音乐史上,记录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延止、停顿、节奏的文本称为乐谱,这是音乐传承的可靠依据。“乐谱的价值之于音乐,犹如文字的价值之于古籍,古籍的价值之于历史。它能把转瞬即逝的古调以某种特殊方式记写下来,使后人得以部分地恢复原曲,‘老调重弹’。”足见乐谱在音乐史上的宝贵价值。

宋代是以胡乐器筚篥来定音定调的,所以歌曲谱曲也用筚篥谱字(汉字)来记写,即: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所谓俗乐半字谱则是这些谱字被减少了笔画,比如:“合”写成“厶”,“四”写成“7”。姜夔所作《白石道人歌曲谱》就是用这种谱字记写的。

姜夔的音乐创作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沿袭传统旧制,依谱填词:一种是自创新曲。即自度曲。依谱填词是指采用隋唐以来流传的民歌、曲子、歌舞大曲和“法曲”片段作词牌,填上新词,让演员演唱。而自度曲是自己作词,自己谱曲。姜夔的曲词语词。多与音律相配合,可以得到音乐美感享受。

(一)以律就词,声情并协

姜夔精通音乐,熟谙律吕,其曲词多以律就词,而非以词就律,故其曲词不仅词情两美,而且声情并协,具有音乐审美特色,给读者以音韵美感享受。且看《鬲溪梅令》(仙吕调,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砩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庆元元年(1196)冬末,作者从无锡归到杭州时,当年与恋人在西湖孤山赏梅的往事不觉涌上心头,于是有感而作此词。此首小令为双调,前后两阕字数相等,平仄相同,采用了清乐音调式。作者在句式、旋法上作了精心安排。在保持旋律骨干音的同时,改变内在结构,上阕首句为3+2。下阕首句换成2+1+1。全曲旋律基本平稳,没有大排的激情张扬,只围绕主音上下咏叹。不过下阕“梦中云”三字却运用增四度的旋律,凸显出清角与变宫的不和谐,引出全区高音,使之音乐张力骤然增强,有力地表现出作者压抑的痛楚思情。高音节的巧妙设计,可谓小令“统一中变化”的点睛之笔。

姜夔以律就词的证据,多保存在曲词小序中,说明曲词的创作背景及曲调来源,为后人研究其曲词谱提供可靠来源,如《霓裳中序第一》序记。

《霓裳羽衣曲》是盛行于唐代教坊的一组歌舞曲,其乐曲十分美妙,颇为唐玄宗所欣赏。淳熙十三年(1186)姜夔在衡山祝融峰,从乐工处见到商调《霓裳羽衣曲》十八段,大为惊讶和喜欢,但只有曲谱,而无曲词,于是毅然依谱填词,这就是《霓裳中序第一》清商调曲词的来历。

绍熙二年(1191)夏天,姜夔去南京探望杨万里,正遇一琵琶乐工弹奏《醉吟商湖渭州》,这正是他日思夜想的一首曲调。于是求得其弹奏弦法,而作此曲词。还有《玉梅令》本是范成大的自制曲,只有曲,没有词,姜夔造访时。正好应范成大之约,便依曲作了歌词。姜夔每作自度曲,必用笛子吹奏起来,友人往往歌而和之。

由此观之,无论是依谱填词,还是自制曲作词,皆以律就词,因其律吕的音乐之美,必定带来词语的音韵之美,从而使其曲词既具情词之美,又具声情之美。

(二)拗句入词,仄声寓情

姜夔曲词凡依旧谱填词的一般都按既定词牌填词。而他所作自度曲则往往突破陈规,按照自己的想法谱曲作词,不受词牌、格调、韵律、平仄、字数的约束,可以发挥想象,自由谱曲,自由作词。细品姜夔曲词,发现他喜用拗句入词,多用仄声字作词。究其原因,可能因仄声字(上、去、入),其声节短促急切,更宜于表达那种哽咽叹息、泣不成声、难以言表的隐痛愁思,所以干脆打破常规,运用仄声、拗句书写曲词。如《杏花天影》: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姜夔由汉阳去吴兴,途经金陵,荡舟泛波江畔,“北望淮楚”。追忆当年情侣,不觉惆怅而作此词。从音韵学角度看,本曲词上下两阕,仄声一韵到底。为凸显金陵莺吟燕舞盛景。将上阕起句的骨干音节拉宽一倍,引出两个短句,这是典型的“换头”处理手法。下阕重复上阕旋律,形成双调结构――变化重复型的二段体制。起句连续六度大跳的核心机动,将词人内心深处的郁闷如春水般倾泻无余,而乐句间的同音连接,又似忧怨难吐,压抑于胸的低吟浅唱、哽咽沉声。作者还不拘音律,将变宫、清角等偏音有意突出,加之变商音的妙用把内心强压的郁闷情绪充分倾吐,不仅丰富了调式色彩,更增添了音乐审美的活力与灵动。《杏花天影》其词清婉,其曲悠缓,其情忧愁,行腔流转,音色纯净,感染力强,富有清雅脱俗的音乐美学曲词韵昧,诚为小令之精品。

运用拗句仄声作词,在姜夔曲词中随处可见。如《暗香》结拍二句“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十个字中,平声字只有吹、时两个,仄声字却占八个,吟唱起来并不拗口。“几时见得”用“上、平、去、入”平仄搭配,四声皆备,而变化有致,吟起来也顺口动听。又如《扬州慢》中句首之字也多用去声,如过、尽、自、废、渐、杜、纵、二、念等均为仄声字。而上、去、入三声中,人可作平,上介乎平仄之间,只有去声字由高而低,最为高亢响亮,可以产生强烈的乐音美感效果。姜白石词乐选调制腔的方法概括而言可分为以下六种:一是截取唐代法曲、大曲中的部分而成,二是各宫调律合成的官商相犯的“犯调”,三是改变旧谱的声韵制新腔。四是用琴曲作词调,五是用他人谱而自填词,六是从乐宫演奏的谱子里译谱。以上六种均为先有谱后有词,最有姜白石个人风格当属自度曲――即先有词后制谱,词谱均一人所为,且音乐声调与文字声调的融合度相当高。可谓婉转相生。

四、结语

第9篇:王维的赠别诗范文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形成音乐特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一、民族音乐的概念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民族音乐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看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英语中,民族音乐被称为“ethnicmusic”。原意是“少数民族音乐”。然而,随着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发展,这一观点也在逐渐演变。我个人认为,从当代民族音乐学者的立场上看,各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各自的固有性,对此不能强加上高低优劣的区别。它们都具有各自的文化价值,而不能以所谓“欧洲音乐最为优秀”的错误观点来否定和轻视东方音乐和其他民族的音乐。因此,当今对“民族音乐”大致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理解。民族音乐在它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

二、民族音乐的形成

音乐不仅是艺术门类的一脉,而且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更确切地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他就一定存在着自身的因起渊源。古往今来,诸多音乐家对音乐的起源作出不同的研究与论说,从而归纳出六种不同的见解。即“模仿起源说”、“源于巫术说”、“信号扬抑说”、“游戏起源说”、“表现说”及“异性求爱说”。这几种见解似乎襄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宗教和情感。但我个人认为,达尔文所倡导的“异性求爱说”是最具说服力的。在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曲就是模仿各种鸟类的鸣动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从而形成动听的民歌传唱百世。当然,关于音乐的起源,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音乐的起源是纷繁复杂的。正是音乐的这种纷繁复杂性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和理论依据。

我国民族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我我国民族音乐形成的三大因素。

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黄河流域生活的大都是汉族人民,他们在漫长的历程中,经过自己的创作、修改、流传、继承等方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汉族音乐文化。如古代歌曲《阳关三叠》,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赠别诗,原诗名为《送元二使安西》,后代文人在原诗基础上加以发展,成为今天的“三叠”,使主题更为完整,这首歌的曲调基本上由互成反复的“三大叠”,加上一个尾声组成。每一叠都由两小段构成,而其曲调,根据内容的不同,都作了恰当的变化,特别是后一叠,插入长达十四小书的扩充句,使悲伤气氛更突出,达到了“千巡有尽,寸衷难泯”的境界。这种意境深远的音乐正是当时汉族音乐的突出特点。

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而中国音乐文化有三大发祥地,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在前文中已经提到,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汉族音乐文化为主。而长江流域的音乐文化则以楚音乐文化为主。如江西民歌《打着山歌过横排》,以江西习惯用的方言“哎呀勒哎”做曲首衬腔,有唤起对方反映和序引的作用。四句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而成,质朴单纯,是楚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外国音乐: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也由来已久。自西周时,中外交流已开始频繁起来。据载,周穆王曾带着规模巨大的乐队到西方各国旅行,可见,引用现代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境况,可用“时尚”二字了。而佛教在汉代时已经传入中原,并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教。同时,印度音乐和天竺乐也随之传入中国,并与当地音乐相互融合,成为另外一种新型的音乐素材。使者们将外国音乐传入我国的同时,也将本国音乐带回了他们的国家,从而“中西合璧”一词也就更多了一种解释了。古代即有如此境况,现代音乐更是无国界的。如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就是引用了中国北京的民间故事作为主题内容,并引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其中一个插曲,而这部歌剧也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成功作品之一。这也可以看作是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种有效途经。

我个人认为,我国民族音乐的来源不仅仅是以上三个方面,还应该加上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历史环境及众多的民族和人口。这是由我国几千年的特定历史环境所决定的,正是这些繁杂的因素,才使得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

三、民族音乐的特点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绪,具有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国民族音乐是以线状为主的思维方式;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音列,由于民族音乐长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因此被人们提炼过的必然是最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且内容多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真挚流露,是人民生活的生动反映。流传最广泛的大都是生动形象,意境鲜明,朗朗上口的曲子。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我国民族音乐还具有以下特点:

1.即兴性。每个人对同一首曲子的理解和演绎都不尽相同,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加入了个人的风格及即兴发挥,这也是民族音乐出现新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即兴性也是民族音乐的一个显著特点。

2.变异性。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人文风俗,性格特征等不同,因此对同一首作品的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也各异。以《绣荷包》为例,这首曲子在山西中部和陕西北部就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明媚、俏丽,带出喜悦之情;后者淳朴、抑郁,流露出凄凉之感。

3.地方性。我国国土面积宽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各民族的音乐的地方性首先表现在方言上。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除了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他各民族均有属于本民族的语言,而各民族中也并非只有一种语言,各族歌曲首先以各地方言为基调。其次还表现在各族人民的性格特征上。如北方人较直率、粗犷,因此其音乐风格也较为大方、宽阔,如《好汉歌》;南方人较为细腻、温柔,因此其音乐风格也较为舒缓优美,如《无锡景》。我认为地方性也是民族音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一面明镜,一直照耀着历史的年轮。因此,无论在音乐的体裁和形式上,在音乐的音调和风格上,都呈现着多彩的面貌。音乐的创作、理论、著述,以及创作和表演的艺术经验等,也都有深厚的积累。研究民族音乐的特点,总结民族音乐的特殊规律,对创造社会主义民族的新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音乐文化博大精深,而民族音乐是其核心部分,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从而继承与弘扬民族音乐,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更放异彩是当代青年不可懈怠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江明淳.中国民族音乐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

[2]陈四海.中国民族音乐概论.陕西旅游出版社.

[3]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西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