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健康的生活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1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能经常做到6~7项的人,比只能做到3项或不到3项的人,平均寿命延长11岁。长寿,源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为什么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使人长寿呢?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

每晚睡眠7~8小时“健康的体魄来自睡眠”,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睡眠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睡眠不足,不但身体消耗得不到补充,而且由于激素合成不足,会造成体内内环境失调。更重要的是,睡眠左右着人体免疫功能。科学家认为,如果你希望自己健康,就必须重新估价睡眠对健康的作用。经常开夜车甚至通宵不睡,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免疫学家贝里・达贝教授研究小组对睡眠、催眠与人体免疫力作了一系列研究,并得出结论说:“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抵御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家同时发现,实行催眠术的受试人员在日常压力面前,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自尊和独立处事能力。此外,晚上10时至凌晨2时,是人体内细胞坏死与新生最活跃的时间,此时不睡足,细胞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会加快人体衰老的速度。长时间晚睡和睡眠不足时,即使次日补睡足8小时,也难以挽回损失。所以,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占用睡眠时间,这是健康长寿的前提。

一日三餐不吃零食零食是指一日三餐以外所吃的零星食品。经常吃零食会额外增加人体所需的总热量10%~15%。据调查,上海城乡居民已经有17.2%的成人出现超体重或肥胖,上海郊县也有11.6%的成人出现超体重或肥胖。更要引起重视的是儿童肥胖。据调查,上海地区大中小学生的肥胖发生率,自1991年到1995年,从2.66%上升到了6.94%,其中市区大、中、小学生的肥胖发生率分别为3.34%、7.93%和9.37%。短短几年,上海学生肥胖发生率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烦恼了10多年的儿童肥胖率(6%~15%)的水平,任其发展不加节制吃零食,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当务之急是要让我们老百姓自觉地做到全面均衡营养,严格控制零食的摄入,这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每天吃早饭把吃早饭列为健身长寿的一项措施是有其科学道理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安排,最马虎、最有问题的是早餐,可早餐对于补充人体热量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上午的学习、工作强度都比下午大,体力、脑力消耗大,所需能量也多。早饭马马虎虎,有的甚至不吃早饭就去上学、上班,能量不足,迫使人体消耗贮存在体内的糖元、脂肪。这是一种极不明智的做法,容易发生疲劳,久而久之,体质下降,诱发疾病。

第2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杨澜说初衷很简单,“我没有任何背景,父母都是普通人,所以我非常相信教育改变命运”。她希望用慈善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通过教育获得改变。

“初次接触慈善是个偶然”

与多数人一样,杨澜第一次接触慈善是个偶然。“那时候我刚刚生完小孩三四个月,整个人还胖乎乎的呢,‘希望工程’的人找我做一部片子的义务主持人。”1996年底刚刚从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国,杨澜留给中国观众的印象更多的还是“正大综艺”中模样清纯的大女孩。“希望工程”看中的是杨澜作为公众人物的号召力,对杨澜来说,“离开中国两年了,我很怕脱离了真实生活,回来后急切地想重新融入这个社会,很想做些事情”。在美国时,杨澜也听说了国内的“希望工程”,“那个大眼睛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看到大家做的工作,觉得挺感动的”。

第一次合作,“希望工程”推出了一部“中华成语故事”的系列片,由杨澜做主持人给小朋友讲成语故事,在上海录制了两周多。按照当时的运作模式,几十集的节目发行到各电视台,每个电视台不用支付节目制作费,但是必须出钱建立一所希望小学。这次简单的合作,让杨澜感受到做慈善事业的艰辛,“那些做希望工程的人真是不容易,从筹集资金、制作节目、发行到联系各种机构和人,非常琐碎的事情,一大堆工作都由这个项目的几个人去完成”。

1997年她写的书《凭海临风》出版,“我把第一笔稿费30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在这笔钱的具体开销上,她的要求是,“我想直接帮助贫困的孩子,所以其中10万元给了上海100名贫困的中小学生做助学金,”另外20万元的用处,直接缘于杨澜第一次与“希望工程”合作的感受,“当时想到海外对希望工程了解不多,所以我跑到大别山等地去采访,做了一组片子来宣传希望工程”。

“慈善不仅仅是同情和理解”

第3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谷类仍是我国居民的主食,新鲜蔬菜的食用率也较高。但是,约40%的居民不吃杂粮,16%的人不吃薯类,而杂粮及薯类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对健康无益的油炸面食,则占居民食用率的54%。居民在以谷类食物为膳食主体的同时,还应经常吃一些杂粮、薯类等。

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肉食,占居民食用率的94%,牛羊肉、禽肉及水产品的食用频率较低。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其中,鸡、鱼、牛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较低,而猪肉的脂肪含量高。应提倡多吃牛肉、禽肉及鱼肉等,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在我国居民中的消费依然较低,农村明显低于城市,四类农村鲜奶饮用率仅为大城市的1/10,这对于促进居民骨骼健康、防止骨质疏松和贫困地区预防营养不良都极为不利。调查发现,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质普遍较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而奶类除含有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还含有丰富的钙,且利用率也很高。应提倡我国居民消费奶类及其制品。

青少年饮用饮料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饮用率达34%,且果汁饮料的饮用率低于其他饮料。研究指出,青少年经常饮用碳酸饮料,易导致发胖,不利于牙齿发育,可引起骨质疏松等疾病。

怎么吃

居民不吃早餐的比例较高达3.2%。青年人高于中老年人,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四类农村不吃早餐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农村地区,且高于城市。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是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不吃早餐时,能量和蛋白质摄入的不足不能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充分补偿,容易发生维生素A和B、铁、钙、镁、铜、锌等营养素的缺乏,影响认知能力,学习、工作效率和身体耐力,还可能发生肥胖。

居民在外就餐的比例达15%,城市居民的比例达26%以上,明显高于农村。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青年人高于中老年人。在外用餐成为许多家庭饮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带来许多问题。首先,在餐馆就餐的膳食能量密度(食物能量和重量)摄入均显著高于在家就餐。在外就餐过频,会导致就餐者体脂含量增加,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危机因素。其次,许多餐馆的卫生条件不合要求,增加了传播疾病的机会。

补什么

我国15岁及以上居民消费营养补充剂总体水平较低,达4.9%。研究表明,适度使用复合维生素补充剂与降低先天缺陷、冠心病、结肠癌和乳腺癌有关,消费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使老年人患感染性疾病的天数降低50%。

孕妇和乳母钙、铁、叶酸等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处于较低水平,孕妇叶酸补充剂的使用率为20.5%。研究表明,孕前1个月到孕早期3个月,每日服用叶酸,可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而我国部分地区育龄妇女红细胞叶酸总缺乏率达30%。又如,我国孕妇贫血患病率达29%。

2岁以内儿童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仅为31%。同时,婴幼儿时期辅助食品添加存在不合理现象,过早添加和添加不及时同时存在。微量营养素的不足,尤其儿童营养不良、铁缺乏和维生素A缺乏对婴幼儿的脑发育和智能发育的影响具有终生意义,关系重大。

戒烟吗

我国目前男性吸烟者约达3亿,约占全球吸烟者的1/3,每年造成的经济负担为3.5亿美元。我国居民吸烟率为24%,其中男性为50%,女性为2.8%。我国吸烟者的吸烟频率、吸烟量较高,约半数的男性吸烟者每天吸烟20支以上。

我国吸烟者的戒烟率为1.4%,戒烟成功率则仅为1%,5.3%的复吸率远高于戒烟率。这说明一小部分人开始戒烟的同时,更多的人又重新开始吸烟。调查表明,复吸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支持、指导或生活、工作太紧张的缘故。

吸烟仍是目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限酒吗

我国居民现在饮酒率为21%,与1991年相比增长了17.3%。男性饮酒率高于女性,农村又高于城市。近一半饮酒者平均每周饮酒1次~2次,每天或几乎每天饮酒的男性为40%,女性为30%。饮酒以白酒为主,比例为50%,又以高度白酒的饮用频率最高,其次为啤酒和白酒混用。37%的现在饮酒者平均每次饮用白酒100克~149克(2两~3两)。慢性酒滥用可损害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并影响生殖系统,酒精导致的精神障碍发病率与酒精的消费同步增长;过量饮酒的女性其乳腺癌发病率高于不饮酒女性。

但近年来的国外研究显示,同不饮酒者和重度饮酒者相比,少量适度饮酒能够降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尽管如此,但其机制至今尚未得到证实,且适量的程度难以把握,个体差异较大,不宜向公众笼统宣传饮酒对心血管有益,不建议为预防心血管疾病而饮酒。

张弛有度否

我国居民参加锻炼的比例仅为14%,其中城市居民为24.6%,农村居民为10%。经常锻炼的人群中,中青年人的比例最低,老年人最高,这与西方国家恰恰相反。许多成年人久坐少动,看电视等是他们闲暇时的主要内容。中青年人群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他们的健康状况关系重大。

我国6岁~12岁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10小时的比例为69%,13岁~17岁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的比例为58.5%,成年人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的比例为10%左右。睡眠时间不足的比例均为城市高于农村。建议学校遵守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作息时间,家长少让孩子上辅导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专家评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胡小琪:开展关于早餐的营养教育,尤其针对青年人,让人们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坚持每天吃早餐,并且要保证早餐的营养需要。同时,开展在外就餐对健康影响方面的研究,对我国居民在外就餐行为及其影响进行调查与分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杨晓光:制定适合我国人群的推荐适宜饮酒量,指导人们合理饮酒,减少与饮酒有关疾病、伤害的发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马冠生:我国居民的体力活动模式与膳食模式一样,正在逐渐“西化”,需要建立监测系统,同时进行干预。建议体力活动充分的居民应继续保持这种生活方式,并适当参与更多的体力活动,而体力活动缺乏的居民每天至少累积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最好坚持每天6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

第4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生活方式;饮食结构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64-0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其患病率很高,除了引起高血压本身的相关症状以外,心、脑、肾等器官是高血压的损害对象,在医学上被称为高血压的靶器官。高血压长期下去对心、脑、肾及其靶器官的破坏非常严重,引发中风、心衰和肾功能衰竭等,致残率致死率非常高。

1 高血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对心脏的影响:由于血压升高,左心室的阻力上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重量增加,但无相应的供血增加,同时高血压损害冠状动脉血管,逐渐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此时的冠状动脉狭窄,使供应的血液减少。两者合力作用,会导致心率紊乱、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2)对脑的影响:在长期的高血压作用下,脑部的小动脉会严重受损,脑动脉硬化、小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容易形成脑血栓。微小血管堵塞,形成腔隙性梗塞,做CT经常会有腔隙性梗塞,可以导致脑萎缩,发展成为老年性痴呆。因为脑血管结构比较薄弱,在发生硬化时更为脆弱,容易在血压波动时出现痉挛,继而破裂导致脑出血。这些脑卒中(出血、血栓和腔隙灶)的发生和血压有密切的关系。

(3)对肾的影响:高血压病人如果不控制血压,病情持续进展,5―1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可以出现轻、中度肾小动脉硬化。肾小动脉的硬化主要发生在入球小动脉,若无并发糖尿病(专题访谈 咨询),较少累及到出球小动脉。当肾入球小动脉因高血压而管腔变窄甚至闭塞的时候,会导致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问题。最初是尿浓缩功能减退,表现就是夜尿多,尿常规检查有少量的蛋白尿,如肾小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将出现大量的蛋白尿。体内排泄物受阻,尿素氮、肌酐大大升高,说明肾脏病变加重,全身性高血压发展,形成恶性循环,使血压上升,舒张压高达130毫米汞柱以上,最终发生尿毒症,肾功能衰竭。

2 健康教育敢于对高血压生活方式的影响

健康教育干预,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向病人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使病人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身心劳累,都可以使血压升高,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方法、药物的副作用及需要就诊的症状。教会病人测血压,告诉病人每日必须定时、定位、定血、定部位测量,以便随时了解血压变化,调节治疗方案。

(1)让病人了解环境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寒冷的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太热的水洗澡会使血管舒张,血压降低。避免噪音刺激和引起精神过度兴奋的活动。

(2)基础知识教育疾病知识的指导饮食指导合理的饮食和营养可以有效的帮助病人控制血压,并鼓励病人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病人应限制钠的摄入,每日应低于69,高钠的食物引起血压升高;病人应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少吃或不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油炸食品等,多食杂粮、粗粮并可以吃一些具有降脂降压作用的食物如海带、木耳、芹菜,还可以吃一些维生素C多的食物如西红柿、猕猴桃,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饮食规律,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可暴饮暴食,少量多餐,戒烟酒,不喝咖啡、浓茶、酒精类等刺激性饮品。

(3)高血压病的病因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钠盐摄入过多、肥胖、过度紧张和精神刺激等有关。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病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才能全面控制高血压及有关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中生活方式病,合理饮食、避免长时间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情,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适度、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广场舞等运动量小的活动,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来促进身心休息,提高机体活动能力,轻度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调节每天作息时间安排,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状态。

对正常人群,易患高血压的人群和高血压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教育,主要内容: ① 正常人群:了解高血压,建议每年测量一次血压。② 易患人群:干预有关危险因素(如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等),预防高血压的发生。③ 高血压人群:认清高血压危害,坚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坚持规范化药物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规范化药物治疗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降压药。利尿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ARB及小剂量复方制剂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治疗药。坚持长期治疗,平稳控制血压。不可随意停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提倡自测血压。

3 总结: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高血压病症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健康教育,能够改变病人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使病人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性,改变了高血压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是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控制高血压及发病情况,并可以对可能出现高血压人群进行有效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徐风杰,王淑云 黄风静.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生活方式的影响 [J].中外医辽,2011(10)

第5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关键词] 糖尿病; 针对性健康教育; 集体健康教育; 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94-02

Effect of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on Life Styl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ZHAO Xiaoling SHAN Ming MU Ying PENG Guangping GAO Hong

Department of Diabetes of TCM,Yibin City Second Hospital,Yibin 64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on life Styl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thodsWe divided 100 cases of diabetes randomly into group A(40 cases)and Group B(60 cases). A collective health education lecture for group A was carried out once a week and group B received one to one targeted psychological care. We observed how much diabetes-related knowledge two groups grasped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as well as FPG,2h PBG,and HbA1c changes. Results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10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had much 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and the mental status and unhealthy life style in group B were obviously changed than group A,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ose with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those without the education(P

[Key words]Diabetes;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Collective health education; Lifestyle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提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1.8亿人患有糖尿病。这一数字很可能到2030年将翻番一倍以上。2005年,估计有110万人死于糖尿病。几乎80%的糖尿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医患交流不足,糖尿病知识普及不理想,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使患者未能有效控制血糖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使其生活质量降低,由此也会产生极大的医疗费用。而对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一项有效措施。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它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的桥梁[1]。对糖尿患者来说,行为改变能改善患者的身体代谢功能,从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1,2]。2008年1月~2009年4月,本研究对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进行针对性和集体健康教育,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2009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糖尿病患者100例,男76例,女24例,年龄6~85岁;其中1型糖尿病10例,占3%;2型糖尿病占97%,有并发症占40%,无并发症占60%。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

1.2 方法

1.2.1 A组 采用集体健康教育方法。固定的主管护师在科内示教室每周三15∶30~16∶30组织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内容包括:①糖尿病的概念、症状、综合治疗原则。②针对个人情况制定食谱。③常规糖尿病护理,讲解血糖监测方法及如何进行运动锻炼。④药物治疗及胰岛素的保管、低血糖的表现和处理以及如何预防等。⑤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定期复诊等。

1.2.2 B组 采用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法。由主管病床的主管护师每天采取一对一的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方式,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讲解直至掌握,30min/d,共10次,内容包括:①糖尿病的概念、症状、诊断等基础知识。②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运动强度、并发症等情况,制定个性化食谱,并且教会患者掌握食品交换份,建立合理的饮食。③根据患者的血糖、并发症、年龄等情况,制定患者喜欢的有氧运动方式,每周3次以上,1h /次,定时定量,达到运动强度的要求。运动不宜空腹,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果及糖尿病卡,运动后应做好运动日记。④糖尿病治疗方法:口服药及胰岛素的作用机制、种类、用法及不良反应,教会患者胰岛素注射方法、部位、注意事项及保管方法。⑤血糖监测的意义、方法及频率,养成每天自我监测记录的良好习惯。⑥每次留一定时间为患者答疑。⑦出院后每2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出院后患者依从性及存在的健康教育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两组在教育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FPG、HbA1c的变化,3、6个月分别进行FPG、HbA1c测定评定。

1.3 数据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针对性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教育前,RI治疗依从性、RI注射法、低血糖认知、血糖监测、尿糖监测、饮食控制P>0.05;教育后,B组较A组 RI治疗依从性、RI注射法、低血糖认知、血糖监测、尿糖监测、饮食控制等相关知识掌握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见表3。针对性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FBG、2hPBG、HbA1c B组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糖尿病大国[2]。但由于糖尿病知识的不普及,以及社会上对糖尿病宣传的误导,使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存在许多的偏差,这直接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总体控制水平。世界糖尿病联盟早就提出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把糖尿病教育放在首位,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现代综合疗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环节,它对减轻医患双方的医疗花费、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和提高生活质量等均具有较大的价值[4]。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定义了患者治疗教育的概念,并指出其在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血糖平稳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5]。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效能可促使其改变行为。自我效能是指能成功进行健康行为的能力信心,是促进患者建立并坚持健康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生活质量、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Rena R,James E,Michael G,et al. Behavioral science research in diabe-tes-lifestyle change related to obesity,eating behavior,and physical activity[J]. Diabete Care,2001,24(1):117-123.

[2] 刘晓明,陈秀军,赵春英,等. 有效评价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方法初探[J]. 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68-569.

[3] Gilden JL,Hendryx MS,Clar S,et al. Diabetes support groups improve health care of older diabetic patients[J]. J Am Geriatr Soc,1992,40(2):147-150.

[4] Brown SA. Studies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and outcomes in diabetic adults:a meta-analysis revisited[J]. Patient Educ Couns,1990,16(4):189-215.

第6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b)-0083-02

在我国居民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过去10年间,我国由于糖尿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 577亿美元,而目前糖尿病的控制情况仍不理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1]指出: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的疾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该院于2016年1―12月选取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尝试并观察了在导医陪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用同样的方式从同时期糖尿病患者中另选100例纳入对照组。入组后详细了解并记录每例患者的基础资料。观察组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5~76岁,平均(52.6±9.9)岁;体重45~84 kg,平均(62.1±6.8)kg;伴有高血压病者48例,血脂异常73例,不同程度并发症者37例;空腹血糖为(8.9±1.3)mmol/L,餐后2 h血糖(15.2±2.8)mmol/L。对照组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38~75岁,平均(53.1±8.7)岁;体重51~86 kg,平均(63.1±7.7)kg;伴有高血压病者43例,血脂异常74例,不同程度并发症者41例;空腹血糖为(8.4±1.1)mmol/L,餐后2 h血糖(14.6±3.3)mmol/L。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体重、伴随疾病及并发症、基线血糖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 该实验为前瞻、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入选实验组和对照组,随访期限为6个月,随访结束后由专门人员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每例患者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活方式情况,并抽血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给予导诊,观察组患者在?б脚阏锕?程中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全程健康教育方法:在陪诊过程中,更具人性化和个性化原则,有针对性的向糖尿病的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治疗原则、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血糖控制目标、二级预防的重要性等,对于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根据他们伴有的疾病情况进行因人而异的健康指导。发现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倾向的,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该次就医结束之后,约定下次就诊的时间和项目,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运动强度和时间、药物治疗方案,并交代患者生活中加强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和血糖监测管理。

1.3 观察指标

随访结束后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每例患者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活方式管理情况,并抽血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生活方式管理方面(包括饮食、运动、合理用药、血糖监测)、血糖水平等方面,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活方式管理情况均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根据访谈情况和调查问卷结果将患者归类,比较两组患者在3个等级中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年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生活方式干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在糖尿病知识掌握、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合理用药、血糖监测等维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平均为(5.3±0.6)mmol/L,低于对照组的(7.0±1.1)mmol/L;观察组餐后2 h血糖平均(7.5±1.6)mmol/L,低于对照组的(9.4±1.8) mmol/L;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5.9±0.3)%,低于对照组的(7.0±0.3)%。观察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增加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之下,对人民群众的健康、社会养老的压力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药物治疗仅仅是糖尿病干预当中的一个方面,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和干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无疑是引导和干预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习惯管理的重要措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到患者就医、检查和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韦东晓[2]提出,导医陪诊能够为患者提供大量的有关于健康的信息,帮助患者认识影响健康的因素,帮助患者认识自身存在的健康问题,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管理。因此导医陪诊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第7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关键词】 健康促进;护生;生活方式;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临床实习;横断面描述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3-0210-04

Healthpromoting Life Style and Perceived Health Selfefficacy among Nursing

Students during Clinical Practice

HONG JingFang1, LI Zheng2

1 An hui Medical College, Nursing Department, Hefei 230061

2School of Nursing,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10073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erceived health selfefficacy among nursing students during their clinical practice period. Methods: The research design was a crosssectional descriptive study. The study population was 424 clinical nursing students who were practicing at the five tertiary affiliated teaching hospitals of medical universities in 2005. The research instruments included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perceived health selfefficacy profile, and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respondents. Result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rsing students had relatively poor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with the mean of total score at 67.4with standard deviation 14.8. The nursing students performed best in the safety of working place, but worst in exercise. The mean score of overall perceived health selfefficacy was 77.3 with the standard deviation 15.5. Among the four subscales, the health responsibility scored highest, followed by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nutrition, the exercise dimension scored lowest.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and perceived health selfefficacy (Pearson correlation was 0.54, P

【Key words】 health promotion;nursing student;lifestyle;perceived health selfefficacy;clinical practice;crosssectional descriptive study

健康促进是当前卫生专业人员所共同关注和努力的课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指引领个人、家庭、社区及社会朝向增进安宁、幸福及实现健康潜能的行为,即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健康与安宁幸福的目的所采取的任何活动[1]。护理人员作为卫生专业成员应该高度关注她们自身的健康,才能成为社会群体实际的角色典范 [2]。

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执行健康行为能力的一种判断。Pender在健康促进模式中提出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作为一种认知知觉因素而影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其他有关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研究如Stuifbergen等研究残疾人群[3]、Kwong 等研究社区老年人[4],Gillis研究青少年均得出了类似的结论[5]。

然而,目前中国内地针对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研究仍明显缺乏。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我国临床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觉执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将来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在上海、福州、合肥、内蒙古及湖南5个城市5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550名实习护生。抽样方法为便利抽样,在教学医院给临床实习护生集中讲课时,研究者说明研究目的及填写问卷方法,在自愿参加的基础上抽取样本。实际回收问卷468份,问卷回收率为85.1%。其中资料填写不完整有44份,故本研究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24份。

1.2方法

1.2.1 工具

1.2.1.1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量表 为台湾荣总医院宋素真主任授权使用的其在原Pender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基础上修改的中文量表[6]。总量表共保留36个条目,其中包含5个分量表。问卷采用正面描述,计分方式由“从来没有”至“都是如此”分别给予0至3分,总分为0分至108分,得分愈高代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愈好。

1.2.1.2 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 源于Becker等人发展之自评健康行为能力量表 [7]。1997年台湾中山大学黄毓华等将其译成中文,并进行了信度、效度检测[8]。本研究在得到原作者和黄毓华教授授权后,使用该量表作为测量护生执行健康行为之自我效能的测量工具。本量表共有28个条目,其中包含4个分量表。问卷采用正面描述,计分方式由“完全没有能力做到”到“完全有能力做到”5个选项分别给予0至4分,总分为0分至112分。得分愈高代表自觉执行健康行为的自我效能越高。

1.2.1.3 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等。

1.2.2资料收集方法

首先与各选定医院护理部或教学管理科取得联系,说明本次研究目的与意义,取得对方配合。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由医院分管教学老师协助现场发放量表并当场收回,以保证问卷回收率。没有填写结束的同学可以在2周内投放指定的地方。

1.2.3统计方法 进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 相关系数、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研究工具的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量表总量表Cronbach α值为0.91。5个分量表Cronbach α值分别为:自我实现为0.85,运动保健0.90,均衡饮食0.81,职业安全0.91,人际支持发展0.79。自觉执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总量表Cronbach α值为0.92。4个分量表Cronbach α值分别为:健康责任为0.85,心理安适为0.87,运动为0.84,营养为0.85。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量表KMO=0.89,自觉执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KMO=0.9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有样本的得分进行最大方差正交转轴,以特征值大于1.00且因素负荷量大于0.4为条目选取条件。结果发现所有条目均符合入选条件且各因素内涵与原量表相同。因此,仍使用原量表的因素名称。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量表中五个因素累积贡献率为54.1%。自觉执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中四个因素累积贡献率为58.7%。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2.2实习护生人口学资料

所有实习护生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7岁,最大24岁,平均年龄为21±1。受教育程度:大专护生占51.4%,中专护生占25.5%,本科护生占23.1%。

2.3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得分情况

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量表平均得分为67.4±14.8。36项条目平均得分为1.9±0.4。以每个分量表的平均总分除以该分量表的条目数后得出各个分量表的平均得分,结果以职业安全最高,其次为人际支持发展、自我实现、均衡饮食,运动保健方面得分最低。自觉执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的平均得分为77.3±15.5。以每个分量表的平均总分除以该分量表的条目数后得出各个分量表的平均得分,结果以健康责任自觉效能分量表得分最高,其次是心理安适和营养,运动效能分量表得分最低(见表1)。

2.3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量表及分量表与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总量表及分量表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0.16-0.81)(见表2)。

2.4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线性关系

以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为因变量,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为自变量,可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平均得分=0.75 + 0.41 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平均得分。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可以解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29.3%的变异量(R-Sq = 29.3%)。

3讨论

3.1临床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

本研究临床实习护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量表各条目平均得分为1.87,明显低于WaiHing研究中香港地区护生得分(2.24)[9]、Sung研究湾地区护生得分(2.06)[6]、黄毓华研究湾地区大学生得分(2.56)[8]。其可能的原因是与其他发达国家或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相比,我国内地目前尚缺乏对健康促进领域足够的重视。目前实习护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与大众所期望的角色模范之间的差距值得关注。

3.2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觉执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之间的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个体的执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两量表总得分Pearson相关系数为 0.54, P

本研究结果与Stuifbergen等研究117名残疾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结论一致[3]。Gillis回顾了23篇有关文献后报告了同样的发现[10]。Pender[11]等调查589名工人后也指出了自我效能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重要性。Nosek MA等调查386名社区残疾女性体育锻炼和饮食行为后发现:在所有心理、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因素中,自我效能是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12]。另外Kwong 等针对中国香港地区896名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研究也发现:自我效能、自觉采取健康行为的益处及女性共可以解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变异量的38.4%。研究者建议将来针对健康促进行为的护理干预应该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及自觉采取健康行为的益处[4]。

此外,一些证据也从相反的方面证实了同样的结果。Skutle调查203名嗜酒的中青年人发现自我效能得分均相对较低[13]。Cusatis等调查影响青少年饮食习惯的因素也发现:一些学生不能采取健康饮食是因为他们感觉可以选择健康食物的自我效能低下[14]。

自觉自我效能是个体感觉他们能实现一个特定目标的能力。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执行健康行为能力的一种判断。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指出:个体是否会采取某种行为取决于他们是否感觉自身有能力去做而不是取决于行为的重要性[15]。自我效能主要来源于:个体看到自己能够成功地执行某种行为;发现他人可持续性地成功地执行某种行为;他人劝说自己有能力参加某种活动;参加某种活动时获得的正向体验[16]。因此,将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如何从这些方面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而促使她们采取积极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Pender NJ, Murdaugh CL, Parsons MA.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5th ed.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 37.

2 Mary AS, Juanita MW, Sally V. Caring for self while learning to care for others: A challenge for nursing student. J Nurs Educ, 2005, 44(6): 266-270.

3 Stuifbergen AK, Becker HA. Pridictor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in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Res Nurs Health, 1994, 17(1): 3-13.

4 Kwong EW, Kwan AY. Participation in healthpromoting behaviour: influences o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Chinese people. J Adv Nurs, 2007, 57(5): 522-534.

5 Gillis AJ. Determinant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in adolescent females. Can J Nurs Res, 1994, 26(2): 13-28.

6 Sung SJ, Huang JM, Lin LY.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among clinical nurses and students nurses. Rong Zong Nurs, 2001, 18(2): 147-158.

7 Becker HA, Stuifbergen A, Oh HS, et al. The selfrated abilities for health practice scale: a health selfefficacy measure. Health Value, 1993, 17(5): 42-50.

8 黄毓华,邱启润. 高雄地区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之预测因素. 中华公共卫生杂志, 1997, 16(1): 25-35.

9 WaiHing CH.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of undergraduate nurses in Hong Kong. J Prof Nurs, 2002, 18(2): 101-111.

10 Gillis AJ. Determinants of a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An integrative review. J Adv Nurs, 1993, 18(3): 345-353.

11 Pender NJ, Walker SN, Sechrist KR, et al. Predicting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in the workplace. Nurs Res, 1990, 39(6): 326-332.

12 Nosek MA, Hughes RB, RobinsonWhelen S,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nutritional behaviors of women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Womens Health Issues. 2006, 16(6): 323-333.

13 Skutle A.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lfefficacy expectancies, severity of alcohol abuse, an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from drinking. Addict Behav, 1999, 24(1): 87-98.

14 Cusatis DC, Shannon BM. Influences on adolescent eating behavior. J Adolesc health, 1996, 18(1): 27-34.

15 Mary JS, Patricia RL. Middle range theory for nursing. New York: Springer, 2003: 51.

第8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Kelto: Breast cancer, colon cancer, stomach cancer―more people are surviving these diseases than ever before, especially in the U.S. and Europe. Some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re making progress, too. Coleman: There are many countries in Latin America, for example, and Southeast Asia where survival has improved quite 6)markedly. Even in Mongolia there have been quite sizable increases in survival from some cancers.

Kelto: But then, there’s the bad news. The study published in The Lancet shows that there’s still a huge gap between rich countries and poor ones. Take childhood 7)leukemia. In the U.S., 9 out of 10 kids who get it will live. Now compare that―a 90 percent survival rate―to some poorer nations.

Coleman: In Jordan, it’s 16 percent. In 8)Lesotho in southern Africa, it’s 40 percent. And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9)Tunisia in northern Africa, it is 50 percent.

Kelto: There are also countries where we have no idea how many kids are dying from leukemia because there just isn’t good data. So just how bad is it in these places? I asked that to Dr. Corey Casper, the head of global 10)oncology at the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in Seattle. He told me about this doctor he met in Uganda a few years ago.

Corey Casper: This one guy was seeing 10,000 patients a year in a 11)facility that had, you know, no roof, 12)inconsistent electricity and no meds.

Kelto: That guy was literally the only cancer doctor for Uganda and four surrounding countries. And then there are cultural barriers, too.

Casper: Uganda has 57 different tribes, and there are different languages within each of those tribes. And many of them don’t even have a word for cancer because it’s so not part of, you know, the local culture.

Kelto: So people go a very long time before they even realize they have a problem. And when they seek care, it’s usually too late.

Coleman: More than 75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who come to the Cancer Institute in Uganda come with stage three or four cancer.

Kelto: But Casper says look, it’s not all 13)doom and 14)gloom. Uganda is opening up a 10-million-dollar cancer center next month. And smaller centers have sprung up elsewhere in Africa and in Latin America and Southeast Asia. And he says it’s no big surprise that the countries making the biggest 15)strides are the ones investing the most in cancer care.

奥迪・科尼什(主持人):有史以来最大的全球癌症研究报告发表了――这项研究调查了超过2700万癌症病人。由此得到了如下数据:在发展中国家,死于癌症的人数比死于艾滋病、疟疾和肺结核人数的总和还多。据NPR新闻的安德斯・科洛图报道,这项研究报告同时也揭示出了全球癌症存活率的一个巨大差异。

安德斯・科洛图(撰稿人):因此大体上,由此得到的消息有好有坏。有请这项研究的作者之一―来自伦敦卫生和热带医药学院的迈克尔・科尔曼医生。

迈克尔・科尔曼:好消息是,在大多数国家,一些最常见癌症的存活情况一直有所改善。

科洛图:乳腺癌、结肠癌、胃癌――比起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人能够在这些疾病中存活下来,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一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也在改善中。

科尔曼:例如,许多拉丁美洲的国家以及东南亚地区癌症存活的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甚至在蒙古,一些癌症存活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科洛图:但是,也有不好的消息。发表在《柳叶刀》(译者注:该杂志是目前世界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的研究表明,(癌症存活率)在富国和穷国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儿童白血病为例。在美国,10个病孩里有9个都能活下去。现在把这90%的存活率与一些相对贫困的国家相比。

科尔曼:在约旦,是16%;在南非的莱索托,是40%;在北非突尼斯的中部地区,是50%。

科洛图:还有一些国家我们无从得知有多少孩子死于白血病,因为那里的数据还不够完善。那么在这些地方情况有多糟呢?我咨询了科里・卡斯珀医生,他是西雅图费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全球肿瘤学的负责人。他跟我说起了他几年前在乌干达遇到的一位医生。

科里・卡斯珀:这位医生一个人每年要给1万名病人看病。那里的设施,你知道的―没有屋顶、间断的电源以及药物供应不足。

科洛图:这个人事实上是乌干达和其周边四个国家唯一的癌症医生。然而那里也存在着文化障碍。

卡斯珀:乌干达有57个不同的部落,每个部落都有不同的语言。很多部落甚至没有癌症专用的一个词,因为你懂的,这不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科洛图:所以那里的人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当他们寻求医治的时候,通常为时已晚。

第9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

生活方式疾病带来了沉重的医药费负担、长期的病痛折磨,这迫使人们开始反思:要健康,到底该怎么办?

先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个健康公式:

100%健康=8%医疗+17%社会环境因素+15%遗传+60%生活方式

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竟有60%是可以由我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这也恰恰是长期以来被我们所忽视的。面对不良生活方式所形成的疾病,迫切需要通过重新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解决。这也应了那句老话:解铃还需系铃人。

在国内,有一些专业健康管理机构,通过多年的实践向世人证实了:生活方式疾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得到有效康复的,关键在于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那些更有利于健康的因素其实是更易于自己掌握的,细想,很多肆意蔓延的生活方式疾病就是由我们自己制造的!而当病魔缠身,又能有几个人从自身找原因,下决心改善生活方式呢?太多的人通常都太过于渴望灵丹妙药,太希望有医学奇迹产生,很多人一生中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花在了60岁以后,而其中的很大部分又花在临终前的28天(抢救费用)内。还有许多人英年早逝,在不该死的年龄而离去。这个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关注生活方式对于健康的影响。

可喜的是,有智者开始注意到医疗以外的92%的因素,尤其是生活方式的改善。他们渴望对自身健康、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健康消费方式,致力于通过全面、有效的健康管理,从改善生活方式开始,找回健康!

这其中,由138名位老人自愿组织参加的北京地区开展的一次拯救健康特别行动,近来也捷报频传,这些年过古稀的老人想告诉大家: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改善健康,我们做到了!关注生活方式,自己拯救健康,从娃娃抓起,越早越好!

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拯救健康行动是值得纪念的,我们也想借此向您呈现一种全新的预防保健方式――健康管理可以带来的健康。

健康长寿,尽享天年,是人类世代的追求,生生世世苦苦找寻,得道者发现:大道从简,最遥远的梦想其实就在最近的内心,最难得到的健康秘笈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关键是如何选择,如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