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职业规划书范文

数字经济职业规划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职业规划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经济职业规划书

第1篇:数字经济职业规划书范文

关键词:出版专业+;团建;品牌影响力

一、出版与传播系分团委基本情况

出版与传播系现有学生1251人,其中团员1144人,团员占学生总数的 91.4%。出版与传播系现有出版与电脑编辑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出版商务、会展策划与管理、数字出版、网络编辑6个专业,共有6个团总支、17个团支部。

二、“出版专业+”团建模式创建思路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互联网+”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和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模式转型和升级,进而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那么,“出版专业+”概念的提出,将重点放在出版行业未来发展上,结合出版专业的专业特色,将专业学习与实践创新、与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团学活动热情和专业学习积极性。以此为契机,打造出版与传播系“出版专业+”品牌团建新模式。

“出版专业+”的创建思路,是基于对出版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的思考,培育“出版专业技能和素养”是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通过“出版专业+”团建模式的创建思路,能更好地立足专业、结合时势,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在做中学,进而在实践中引领学生体现担当、实现价值。

(一)“出版专业+互联网”:明星社团影响力更加彰显

“出版专业+互联网”的思路,主要是着力加强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实践能力。这方面的显著成果,便是以“尚书传媒”为代表的,相关专业背景的明星社团,通过新媒体运营,其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 《指尖上的版专》工作室

依托出版行业优势,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将数字技术和课本专业知识紧密融合,用历史积累的照片直观反映版专历史阶段的各个重要节点,用朴素的文字表现版专的魅力,用声音、录像生活展现版专的活力,从美文、专题、新闻、访谈、视频以及作品展示等模块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读者呈现版专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人文气息。为了迎合广大师生的阅读习惯,《指尖上的版专》除了设有适合个人电脑阅读的网页版,还专门制作了适合平板电脑浏览的IPAD版。

2. 新媒体运营工作室

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微信推送的形式,承担了学校官方微信推送和出版与传播系校友联络微信平台“版生缘”的推送工作。作为认真分析系部专业优势和学生就业特点基础上创建的新型社团,新媒体运营工作室以打造宣传实践平台,提升专业品质为宗旨,以锻炼学生、促进就业为导向,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3. 版花文学社

主营的传统出版物《版花》现已刊发了72期,从最初审稿校对到排版印刷,直至最后的发行,期刊的全部制作流程都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的。《版花》期刊现每年推出《开学季》、《毕业季》和《生活季》,除纸质期刊的发行外,《版花》还配套推出电子期刊,从而扩大校园品牌出版物的影响力。

以上三大社团,以互联网为载体,无缝对接出版传媒类专业,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通过明星社团影响力辐射广大学生,提高了“出版专业+”品牌团建的实效性。

(二)“出版专业+职业规划”:对接行业、引导就业

“出版专业+职业规划”的思路,主要是确立以“对接行业、引导就业”为工作导向,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职业生涯是一名学生的职业经历,它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动及相关的态度、愿望、价值观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鉴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出版与传播系分团委充分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特此创立了“职梦科技社”,结合专业优势,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广泛开展校友联络、就业指导、校企合作宣讲会对接、职位推介等工作。在职梦科技社的组织下,出版与传播系的《从版专人到出版人》三人行系列讲坛通过每期邀请三名校友的形式,请他们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为在校学生提供宝贵经验和建议,现已经成功举办五期,赢得在校师生交口称赞。

(三)“出版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

“出版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重点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善于将创业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出版与传播系充分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配备具备出版、发行、会展、数字媒体等行业背景的专业教师团队,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予以指导。在2015年度,出版与传播系共有27名学生获得9项市级奖项,13名学生获得两项协会奖项。其中,出版与传播系两组选手获得上海市挑战杯二等奖和三等奖,三位同学荣获上海市星光计划一等奖和三等奖;在创业教育方面,配备有生涯规划、社团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职辅导员团队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形势政策》等理论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方式,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

(四)“出版专业+公益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志愿服务提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人类文明先进的价值理念,彰显中华文化优秀的思想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和倡导的理念有诸多契合点。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是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重要实践平台,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同时也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为了有力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版与传播系分团委立足社团,开展品牌特色志愿服务,提高志愿服务与社团活动契合度,引导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足光”志愿者服务团

“出版专业+公益服务”的思路,是出版与传播系分团委极力倡导的工作导向,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认真做到知行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出版专业与社会实践做到充分融合。出版与传播系志愿者品牌是“足光”志愿者服务团,这是一支集合了上海书展志愿者、鲁迅纪念馆讲解员、学校各类活动志愿者在内的服务团队。其中,上海书展志愿者服务团连续五年获上海书展暨“上海书展”上海周优秀合作奖,上海鲁迅纪念馆志愿者服务队也曾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称号。

2. 爱知社

“爱知社”作为公益性读书社团,也是学校极具特色的学生组织,他们以“悦读版专,爱知相伴”为宗旨,为师生搭建了校园阅读与文化交流平台。“爱知社”组织了图书漂流、读书分享会、“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书评竞赛、有奖征文、名家访谈、二手书置换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公益活动,累计参加活动人数超过3000人次,2015年“爱知社”被评为“上海青少年深阅读计划示范性读书项目”。

“出版专业+”团建模式致力于覆盖学生“求学、实践、就业”的全过程,覆盖学生“思想、学习、社交、工作”的全方位,通过将专业学习与创新实践、校园文化、就业创业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团学活动热情和专业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业提升、能力提升、素养提升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秀.行业需求视角下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10).

[2]张琳.试论媒介融合视角下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4(02).

第2篇:数字经济职业规划书范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再造,职业规划,馆员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图书馆的形态与服务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其读者服务工作历经了由传统的封闭到开架再到网上服务,由被动单一的一般到主动多样的针对,由手工到自动化、网络化,再到数字化服务的演化过程。当今网络环境下,就图书馆及图书馆的承担者图书馆员应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图书馆的变革及服务再造

1. 近代史时期的图书馆变革

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欧洲资产阶级的发展铺平了道路,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迫使封闭的、只向少数贵族阶级开放的图书馆开始向广大民众开放。图书馆的工作从单纯的整理、收藏扩展到图书的采编、存贮、传递、利用等环节。19世纪末,英国图书馆员布朗提出图书开架制,实行开架借阅。这种开放式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实现了图书馆服务从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改变了以前的重藏轻用的服务理念,使图书馆向前大大地进了一步。

2.现代史时期的图书馆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引起了全球的信息革命。图书馆的服务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革,计算机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也逐步深化,图书馆不仅为读者提供原始的资料,还对其收藏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信息传播,满足用户对篇、章、摘要、数据、图表等知识单元的信息需求[1]。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员的加工存贮,信息检索的能力。

3.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变革

当时代的脚步跨入20世纪90后,现代通讯设备的迅猛发展大,互联网和高速公路热以不争的事实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大量的信息纷至沓来,信息爆炸造成的信息垃圾对想获取特定信息的个人造成了极大影响,人们还是处于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这就是所谓的Web1.0时代。图书馆在服务上缺乏以读者为中心的交流方式,更多的是扮演了知识传播者的角色。google成为人们信息求助的第一站,占领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2].我国还有百度及搜狐等商业信息机构.信息存取方式大部分被商业信息机构所占有,没有多少图书馆职业的位置.有人断言图书馆机构将会在未来消失,这些令图书馆人倍感危机论文提纲格式。

进入21世纪后,一种被成为“Web2.0”时代的,不仅“可读,可写”和“可互交”的Web2.0服务逐渐出现。围绕Web2.0理念为核心的Blog(博客),Wiki(网络百科全书),Rss(简易信息聚合),Sns(网络社区)等新型网络信息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用户可以在网上获得更多传播,分享,交流的自由。Web2.0的成功给处在水深火热的图书馆人带来了思考和希望。由图书馆员自行设计适合图书馆的软件,服务系统,技术课程,图书馆网站,图书馆网络服务,这对图书馆来说非常重要。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人开始研究并运用Web2.0的软件技术,终于开发出了Lib2.0,又一次完成了图书馆服务的变革与再造。我们看到,变革是永恒的,顺应变革的最好对策是将自己融入到变革中去[3]。

二.Li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再造

1.利用Blog(博客)作为与各院系统交流的基地。

Blog是weblog(网路日志)的简写,指一种特别的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倡导思想的交流和共享。Blog以其零技术、零成本、零编辑及零形式等特征,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注意成为近年来网络界的热点之一。学科馆员借助Blog这个交流平台,建立主题各异的“学科博客”,如读书互动blog、咨询导航blog、馆内部blog、专家知识blog、以及馆员个人blog,用户可以对信息内容发表评论,并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订阅相应的专题博客。

2.利用wiki搭建参考咨询的主题指南

Wiki是指一种多人在网上协同创作的知识共享的模式,可实现Wiki功能的网站称为Wiki网站。用户可以反复修改,添加、删除Wiki网站的网页,这使协同写作称为可能,而且Wiki还可以保证随时恢复到正确的版本。Wiki可以让更多的更多的专业人士和其他馆员一起建设特定的知识库,从而既保证了资源的覆盖面,高质量和新颖度,也促进了用户和图书馆员的沟通。

3.利用RSS升级你的“新书通报”,实现用户信息推送

Rss是web2.0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信息传播,带来了全新的信息管理方式和网络阅读革命,它提供主动的“推”技术直接把信息送到用户桌面,对用户,它以频道订阅方式,随时抓取网络上自己需要的信息,完成Rss定制后,一旦用户勾选的相关信息有更新,系统就会自动把信息推送给用户。Rss可以推送读者的借还书及预约图书的信息,也可以推送读者推荐图书是否购买及到馆信息,采访人员可与书商进行Rss频道订阅,第一时间获得新书目,同时把书目订单推送给书商,双方的互动,大大缩短了采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4.开放图书馆系统,实现标签(tag)服务

标签是人们在网页上随意用来定义相关信息的标记,用户可以方便地管理自己的网页内容,展示自己的兴趣,标签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如何规划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

Library2.0让图书馆人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的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社会信息化浪潮、Web2. 0 及Library2. 0,再造了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为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提供了广阔自由开放的天地,助推了图书馆员这一职业的全新升级[4]。无论将来科技手段怎样发展,图书馆如何现代化,服务都是贯穿图书馆发展过程的一个主题,如何适应现阶段的广大读者的需求,完成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的再造,是我们图书馆人时刻思考的问题,我们的职业规划要时刻与时代的步伐相适应。笔者认为职业规划应该有个人和组织两种方式。

1.个人的职业规划

(1)更新观念,培养发展进取的理念。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革新导致图书馆事业内在发展规律的变化,导致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变。因此,馆员必须主动认识这一转变的必然性,培养发展进取的理念,努力激发自身的创造性,研究相应的服务对策,让主动创造意识成为图书馆馆员的基本理念。转变思路,正确认识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形成全新的、创造性的、发展的理念,再造出更加实用,更加高效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2)争取受教育机会,提高图书馆素养。每位馆员都是一个可以发展的个体信息传播,只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才能实现自身的成功转型。我们现在不只是读者的服务员,还应是他们的信息咨询员、信息导航员及信息专家,要完成这一职业定位,就要不断学习,主动参加一些业务培训、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和一些本专业的学术会议,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要爱岗敬业,培养开拓创新的能力。图书馆员要本着“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原则爱岗敬业,热情服务,一个优秀馆员所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完美的人格魅力和创新理念。馆员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爱书、爱读者,才能自我激励,努力工作,开发潜力,创作性地开展工作论文提纲格式。图书馆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运用,读者需求的千变万化,业务问题的层出不穷,需要每一个馆员不断地发现与创新,实现服务再造。具有创新能力是馆员实际工作能力的体现与提升,也是馆员能力建设的核心,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2. 图书馆组织对馆员的职业规划

(1)合理地为馆员进行职业规划。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图书馆,美国图书馆曾就各个因素在图书馆服务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馆员占75%,由此可见,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5],图书馆领导要细心观察并规划每位馆员的职业定位。有的人适合干内部事务性工作,有的人适合干拓展创新服务工作,把他们分为知识型、管理型、服务型、辅助型等工作岗位,让每位馆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去竞聘,图书馆要制定完善的、科学的竞聘制度,对每个具体的岗位的基本任务,技术指标、任职条件等做出明确的规定[6],使每个馆员都有机会通过公平竞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或职位。这种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调动馆员们的积极性,创新精神,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

(2)培训馆员,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对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信息传播,开发现有馆员的潜质是当前图书馆馆员素质发展的重中之重。培训的内容有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常识、网络知识,还应有图书情报学,文献信息学等全方位的学习,培训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单位组织部分馆员参加某高校组织的本专业的进修班、研修班;本单位设立专业培训班,请资深的本单位专家或聘请外单位的专家授课;参加图书系统或文化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参加专题研讨会等等,通过各种培训,在图书馆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图书馆能真正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充当起“学科专家”、“网络导航员”、“特色数据库专家”等时代赋予图书馆员的全新角色。

(3)创造浓厚的学术创新气氛。面对时代变革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图书馆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要把图书馆馆员培养成能够开创新局面、勤于思考、勇于创造、富有献身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图书馆领导要支持馆员的创新活动,大力开展关于创新服务的讨论。听取不同的意见,团结不同的人,对有思想、有见解、有创新才能的馆员要倍加珍惜和重视。鼓励他们申请课题,发表新思想、新见解、新方法,为他们争取科研经费和奖励。使他们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学术氛围,进而拿出成果,用于创新实践。通过不断地加强图书馆技术的队伍,使图书馆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和创新服务。

参考文献

第3篇:数字经济职业规划书范文

    论文摘要: 本文介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和内容,从职业锚的特点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就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进行有益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从事职业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某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现代职业生涯学者经过研究,认为探索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尝试期,过渡期,初步试验承诺期。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活动处于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大学生今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大学生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大学生职业教育主要指导学生培养职业兴趣,接受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尝试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角色,通过分析各类职业内涵,最终培养学生在就业准备期内实现个体资源、兴趣特长和职业的匹配。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项对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及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明确职业规划的各个步骤及其特点。按照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职业生涯教育分为以下4个步骤。 

1.自我认知。 

根据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借助职业兴趣测试和性格测验,发现自己是一个较为外向开朗的人还是内向稳重的人,并对哪些问题较为感兴趣,如经济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或擅长哪些技能,如对数字敏感或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也可以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点。 

2.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顶点,或较高点,也就是梦想,但要细化至具体工作。短期目标一般是提高素质和能力,或获取有用证书,或通过考试。 

3.确定行动计划和措施。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就成为关键的环节。没有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 

4.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 

w分析法:a.who am i?(我是谁)b.what will i do?(我想做什么?)c.what can i do?d.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e.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 

swot分析法:swot是“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优势:学历什么、做过什么、最成功的是什么、忍耐力如何;劣势:性格弱点、经验或经历中欠缺什么、最失败的是什么;机遇:现在的就业形势、各种职业发展空间、社会最急需的职业;威胁(挑战):专业过时、同学竞争、薪酬过低。 

通过上述方法,仔细分析就业形势与自己能力的匹配情况,才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锚的内涵和特点 

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指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地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他就会逐渐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我国当代高等教育过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五种类型的职业锚,即技术活功能型职业锚、管理型职业锚、创造型职业锚、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和安全型职业锚。通过对职业锚理论的研究,可以知道职业锚具有如下的特点。 

1.随时间的迁移性。 

一个人的职业锚是一个不断探索过程所产生的动态结果,每个时期职业锚所表现出来到内容和程度都有较大的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职业锚会随之而变。从大一入校时的迷惑,到大二、大三的认识逐步加深,最终在毕业时,每位大学生大学四年的职业锚所关注的内容都是大相径庭的。 

2.个体对象的选择性。 

只有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到底是什么。大学生群体中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即使处在同一平台上的两个学生,他们的职业锚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既是对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的要求,又是对教育环境中意识形态引导的要求。 

3.阶段过程的唯一性。 

职业锚随着阅历、能力、学识等会发生迁移和改变,对于个体而言也不尽相同,但在特定对象的某一个阶段中它又相对稳定,显示出阶段时间内的唯一性。根据彩虹图理论,大学生处在人生的成长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社会角色相对固定,心理发展历程相对清晰,因此,这个群体的职业锚总体上表现出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 

三、职业锚理论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以往对职业锚的概念及其作用认识较单一,较多地认为存在于现代职业人身上,而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被采用。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后,引入有关职业锚理论,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拓展职业锚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使用空间并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培养学生职业自我认知的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职业锚的特点可以得出,培养职业自我认知对于大学生正确、全面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身的评价,以及对自身与职业之间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认知和对职业匹配性的认知。自我认知是大学生对自身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学识、特长、价值观等的了解和评价。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利于大学生发掘自身的职业倾向性和适应性,从而明确适合自身条件的职业定位。对职业匹配性的认知即大学生对自己与某些职业适合与否、匹配与否的认识。对职业匹配性的正确评价有利于大学生实现“我想干什么”的理想职业自我与“我能干什么”的现实职业自我之间的统一。 

2.注重大学职业规划阶段性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随着学习、生活、思想的不断磨炼,大学生对事物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也逐步在深化,思考更趋于理性。职业锚的特点指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教育者要注重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充分利用学生职业生涯心理变化的规律,适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环境的变化引起自我认知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求教育者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阶段性教育的重要作用。 

3.发挥职业心理调节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自信心。 

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又显得不够成熟与稳定。这就要求教育者利用大学生心理的可塑性,正确引导学生对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求职过程中遇到障碍,要教育学生对自身现有能力和潜能进行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分析职业锚的特点,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阶段过程唯一性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找机会,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克服困难,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出色的胆识和才智就业、创业,成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职业选择的每一个步骤都与个人的年龄联系在一起。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律,利用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特点,帮助他们准确、客观、创造性地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大学生在职业规划和选择过程中要注重自我认知的作用,结合个人的职业个性心理,坚定职业信心,正确定位,这样将对成功择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艳.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性思考[c].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报),2006.4. 

[2]张政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刍议[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第4篇:数字经济职业规划书范文

关键词:联动式教学;职业生涯规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259-03

职业生涯规划是要求在中职一年级上学期开设的德育必修课,该时期的中职生处于基础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过渡期,接触专业知识时日尚浅,社会实践经验欠缺,岗位知识储备不足,职业意识较淡薄,缺乏对创业及创业能力的感性认识,再加上传统的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往往采用课堂讲授、单向灌输式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与专业课程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课程缺少沟通、协调和配合,以至于形成了知识“孤岛”――形而上的概念讲授多,针对学生个体的实例指导分析少,学生在运用职业规划知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倍感困惑和困难。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提出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开展联动式教学的理念,即搭乘“文明风采”活动平台,整合其他课程内容,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学中开展嵌入式联动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嵌入专业认知教育、求职应聘教育、就业市场调查等任务情景),重视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强调多元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注重构建作业链和评价体系,落实过程性评价,实施课程教学与专业教学互渗透、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互补充、课堂教育与延伸教育相辅助、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促进的联动互辅教学,通过“多科联动、多元整合”的方式整合资源,尽可能地实现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能的最大化。

一、重视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如何有效增强职业体验、夯实职业认知基础、提升职业素养,成为了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由于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对象是中职新生,尚不具备条件开展真实岗位体验,因此借助信息化技术帮助中职新生形成职业虚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由“虚拟体验”至“知识内化”的知识迁移,成为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有效途径。

(一)建设“虚拟职业体验馆”型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数字化虚拟教育教学软件

所谓“虚拟职业体验馆”,指的是针对特定专业职业特点开发具有职业导向功能、交互功能、虚拟现实功能的数字化虚拟教育教学软件,该软件应能提供丰富的关于专业对口岗位群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有利于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形成虚拟职业体验,从游戏中挖掘专业知识切入点,以任务为驱动,化抽象为形象,化被动为主动,做中学、学中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相应的从业方向并进行岗位排序,通过各层级岗位的组合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蓝本,便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基本写作格式认识、仿写学习,探索并实施中职德育“虚拟―现实”体验式游戏化教学模式,“角色体验―体验总结―知识迁移”层层推进,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说教为快乐学习,有效突破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重难点。

(二)建设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在开发“虚拟职业体验馆”数字化虚拟教育教学软件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收集职业生涯规划范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典型案例,制作课程微课、职业情景微电影,介绍专题学习网站、行业门户网站、合作企业网站,构建师生学习空间等方式,构建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以便于中职新生课内外自主学习。微课导学、游戏激趣,任务驱动、信息搭台,可视化知识架桥、信息技术为创设翻转教学环境、实现个体知识建构有效平台。

(三)基于“云学习”的理念构建应用支撑体系

重视移动学习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开发能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电子学案和微课资源,通过微信、QQ群、师生空间进行课外辅导,降低信息技术的运用门槛,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当中,课外学生在“学做一体化”中增强体验,课内教师答疑互动深化认知,在“做中学”中形成体验,在“学中做”中促成反思,有效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二、强调多元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

本着“多元参与,需求引导”的原则,通过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整合专业认知教育、就业市场调查、求职应聘准备工作、中职“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等教育教学资源,发动任课教师、班主任、专业教师、就业实习指导工作部门以及学生工作部门的人力资源,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平台构建活动联动、学科互动的渠道,实现学生从资料收集、计划制订、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的全程参与,具体做法如下。

1.案例教学,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范本案例讲授、研讨。

2.信息化教学,如自主研发专业针对性强的“虚拟职业体验馆”数字化虚拟教育教学软件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或是播放企业宣传片、学校历届毕业生就业影像,增加感性认识;或是组织拍摄职业场景图片、专业教学场景图片以及职业情景剧主题微电影,激发学生职业兴趣等。

3.情境模拟教学,如召开模拟求职招聘会、模拟企业生产关系中的危机处理等。

4.游戏教学,如组织开展团队游戏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5.现场教学,如组织学生参观合作企业,实地感受企业生产氛围。

6.实践教学,如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就业前景调查。

7.兴趣教学,如以社团为单位开展格子铺创业实践活动。

8.拓展教学,如组织学生参加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的“我爱我的专业”、“创业之星”、“我身边的诚信”主题征文比赛,“荣与辱”、“迎奥运,讲文风,树新风”主题Flash制作比赛以及“职业生活”、“生活中的美”主题摄影比赛,帮助学生在参赛中获取成功体验,增强自信,从多种渠道强化对专业的认识,实现素质拓展的目的。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联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师师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角色由主导型向伙伴型转换,学生角色由被动接受的客体向主动学习的主体转换,通过组成职业兴趣小组开展调查活动、求职应聘情境模拟、交流学生所制作的岗位序列表、召开就业前景调查汇报会等方式,提供学生彼此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团队学习,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和信息反馈,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矫正。同时也加强了《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与校内外同类课程和关联课程教师间的互动,例如调查报告写作与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存在着交叉、求职应聘材料的准备和实习岗位的选择指导与班主任工作存在着交叉、对学生顶岗实习表现做出评价与专业教师的教学内容存在着交叉等。任课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和了解所授班级学生的其他课程体系,以便更好地设计互动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外既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尽可能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联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和谐教育理论的融入,强调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强调教学资源的充分配置,充分体现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的情境性、交互性、和谐性和创新性。

三、注重构建作业链和评价体系,落实过程性评价

注重建立作业链和评价体系,改善了传统教学信息传递单一化的弊病。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既有任课教师对学生完成“《意向岗位递进序列表》―《职业发展阶段层级阶梯设计图》―《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初稿)》”作业链的书面评价,又有以“学校推荐意见”方式的班主任对学生职业规划思维养成状况的评价;既有专业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表现所做出的阶段性评价,又有任课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修改稿)(定稿)》”中的设计内容与顶岗实习表现吻合度的指导性评价;既有学生以《自荐书》、《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实习小结》所做出的自我评价,又有任课教师对一周期的互动教学活动所做出的定性评价,评价形式呈多样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

1.认识学习阶段,即学生在“多科联动,多元整合”作用下开展联动学习的阶段,尤其是学生运用“虚拟职业体验馆”数字化虚拟教育教学软件学习结束之后,在软件引导下完成作业《意向岗位递进序列表》(flash形式),配合就业市场调查报告、自荐表、求职应聘材料以及相关的第二课堂作品,形成了职业认知作业链,成为教师下一阶段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其中《意向岗位递进序列表》将成为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制订分阶段职业发展目标的蓝本。

2.实践学习阶段,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文本阶段。本着“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原则,教师根据学生上一阶段作业完成的综合情况,指导学生对所习得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让学生以《意向岗位递进序列表》为蓝本,结合自身实际绘制《职业发展阶段层级阶梯设计图》(以下简称《职业层阶设计图》)。在《职业层阶设计图》中,纵轴代表设计者职业发展不同阶段所处的时间轴,横轴代表设计者在职业发展不同阶段所制订的职业目标,柱状体内则需填写该职业发展目标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职业发展阶段一般划分为5~6个阶段,设计者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进行增删。结合《职业层阶设计图》,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初稿)》的写作任务,而学生所提交的“《意向岗位递进序列表》―《职业层阶设计图》―《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初稿)》”构成了一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作业链。此时,教师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任务完成的合作者,起咨询或指导作用,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活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下一阶段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上一阶段的作业完成结果为基础,同时学生所完成的作业链又是教师了解学生思想、特点、求职意向的重要渠道,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求职应聘指导的重要依据。

3.实习完善阶段,即学生进入顶岗实习期,根据实习岗位的职业体验修正学生个体的职业认知,进而修正个体《职业生涯规划》。鉴于《职业生涯规划》并非是纸上谈兵的知识,更应该放到实习实践当中反馈修正,因此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联动式教学应延伸至中职生的顶岗实习期。本着“实践检验、按需完善”的原则,教师对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开展追踪服务,学生向教师反馈顶岗实习情况,通过双方的信息互补评价学生所制作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初稿)》与实习实践情况的匹配度,据此来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初稿)》的合理性及教学效果进行初评。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电子邮件、电话、QQ、微信等媒介,通过在线辅导、实地考察、通讯联络等多维的课外教学方式,补充和延伸师生间的交互活动,指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初稿)》进行修改,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修改稿)》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其职业指导作用。而学生最终修改完成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定稿)》与其顶岗实习表现的匹配度则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从而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作业链的最后一环,实现对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评价体系的构建,引导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用上”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掌握职业规划能力,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提升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彭晓玲.全程联动式课程化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2]李丽娟,李洁,等.专业课程联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2,(19).

[3]杨小英.浅议参与式教学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2013,(07).

[4]贺伟.关于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信息化教学平台创建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4,(06).

第5篇:数字经济职业规划书范文

为了了解本专业在社会实务工作中的具体情况,通过课外学科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外科学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和国情,直接向专业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等学习各种相关的实践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学生事业心和责任感,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步接触会计工作和工商注册工作。熟悉会计工作作流程。设有一个财务部长,机械厂的会计部并没有太多人。一个出纳,两个会计员,而教导我老会计xxx。刚到会计部xx就叫我先看她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由于有点轻视会计凭证,所以对于凭证也就一扫而过,总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大学里学的理论对于区区原始凭证可以熟练掌握。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xx让我尝试制单的良苦用心。于是只能晚上回家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终究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干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干为记帐做好准备。制好凭证就进入记帐程序了。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方法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干作废。而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长的借贷的就不能结平了。

这回实践下来,我觉得做会计要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表示得好他人都看得到当然表示得不好他人眼里也不会融进沙子;工作中要多看,多听,少讲,不要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除努力工作具有责任心外,每周做一次工作总结主要是记录,计划,和总结错误,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还要学习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不只在于内部的运作,坚持学习。不要只学习和会计有关的知识。还要靠外部的推动。要按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定办事。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当我把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的实质了这里我把"教育"改成"知识"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也许会被淘汰,但那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永远是掌握最新知识的法宝。

虽然接触到工作很浅,这一次的实践虽然时间短暂。但是依然让我学到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通过实践,能够更好的解自己的缺乏,解会计工作的实质,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让我更早的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设定人生目标,向胜利迈进一大步。

第6篇:数字经济职业规划书范文

学习上,我从刚跨入职高时的失落与迷茫,到现在即将毕业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挑战mm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职高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我自认为无愧于职高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职高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职高生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通过三年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从刚步入立信分部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三年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中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及时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我是不能够被打倒的。作为职高生的我应该善用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职高三年生活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时学习时间抓不紧、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取、热情务实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生活上,我拥有严谨认真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约,生活独立性强。我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认真及时完成。

学期末,我去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这次实习经历让我获益匪浅。以下是我从个人实习意义及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总结:

1。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需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必须要有极高的素质要求。

第7篇:数字经济职业规划书范文

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指“80后”“90后”农民工,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现在已经占到农民工的70%以上。而他们如今成长成熟,已成为最主要的生力军之一。然而新生代农民工时常也容易迷茫,伴随着他们在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何走得更远,与此相关的就业与婚恋问题总是会引人深思。

就业篇:

农民工怎样规划职场路径:找准定位不断提升自己

职业规划看似离农民工相当遥远,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新生代农民工活跃在就业市场,他们对职业定位、晋升通道、发展目标有了比父辈更高的要求。

有无规划 职场两重天

“职业规划是城里人的事情,我们哪里考虑这些。”3月27日,在合肥市经开区禹洲华侨城建设工地,40岁的农民工姚飞龙听记者提及职业规划,不由笑出声来。

姚飞龙的老家在枞阳县,在建筑工地打工多年,他唯一的一次“职场”变化是学了油漆手艺,把自己从小工变成了油漆工。对于工作前景,姚飞龙的想法是“有活干,能按时结工钱就行”。记者对这家工地上的10位农民工进行了采访调查,有8人不知职业规划为何物,或与姚师傅一样认为职业规划与自己“没有关系”。48岁的瓦工乔师傅认为职业规划就是“学门手艺”。她在工地的工作是跟在丈夫后面“拎泥兜”、打下手,每天有100元工钱,丈夫是大师傅,手艺好,每天有200元收入。

农民工需不需要职业规划?采访“80”后新生代农民工,记者得到了不同的答案。“职业规划很重要,从踏入职场开始,选择干哪一行、哪一个专业,一点都不能糊涂。”租住在合肥市龙桥社区的农民工梁秀兰说,由于没做好职业规划,自己走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弯路。梁秀兰在合肥多年,打过零工,做过家政,还干过饭店服务员、超市理货员,但是每一份工作都不长久,老板生意不好时,像她这样的“底层”员工是最先被裁员的,有时候嫌待遇不好,她也常常跳槽,再找工作时,前面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基本派不上用场。直到2年前社区生活e站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梁秀兰在这里学到了美容化妆知识、社交礼仪,并通过社区免费网吧自学了营销技巧,才找到一份化妆品销售的稳定工作。

舒城县农民工柯昌国中职读的是模具专业,毕业后他先是在广东一家合资企业工作,后来到合肥京东方半导体有限公司当模具维修技术员。十几年专做一行,凭着自身积累的经验和在知名企业接触到的前沿技术,柯昌国成为职场“宠儿”,享受单位提供的“五险一金”、夫妻房等福利待遇,还被单位推荐获得省暨合肥市总工会的资助,免费上了大学。今年6月,柯昌国即将大学毕业,下一步,他希望能进入公司管理层。

柯昌国坦承,与读中职院校时的同学相比,自己现在的工作情况是比较好的,有的同学毕业后不断跳槽后早已转行,有些虽然没有转行,但多年不接触新技术,知识早已滞后,职场发展并不顺利。

如何规划 难倒新生代

著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指出,20多年来,社会学对于农民工群体的地位界定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边缘群体”或“弱势群体”,直到今天成为城市新居民。

过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的主要目的是赚钱养家糊口,哪里有机会去哪里,什么赚钱干什么,做着最苦最累的活,拿着少得可怜的工资。而今天,成为新居民的他们,特别是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对工作定位、福利待遇、晋升通道等,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我一开始就不想当生产线上的工人,想坐办公室做轻闲一点的工作。”老家在蚌埠市淮上区裔湾村的马林红告诉记者。有了“职业定位”,初中毕业后,小马的父母花2000多元送她到一所职业学校学会计,但是学成后却一直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小一点的企业都用自家人当会计,到大企业工作,我学的东西人家又看不上。”最后,小马改行到手机店里做起推销员。

在浙江一家企业当操作工的魏瑶瑶,属于技术工种,月收入4000多元,比父母亲的打工收入加起来还要高,即便如此,他也有自己的忧虑。“操作工没什么上升空间,现在看收入不错,可做个十年二十年还是这样,养家糊口的压力却越来越大。”魏瑶瑶说。他的爱人小韦同样走在职场“岔路口”,怀孕的她无法适应一线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又找不到轻松一点的工作,只能在家待着。

打工11年、换了4份工作,27岁的王善武对未来有些迷茫,“我的理想是在30岁的时候做到中层管理岗位,工作、收入都很稳定,在城市安家。事与愿违,换了几个工作都是在‘最底层’徘徊,一无学历二无专长,升不上去。”小王有心参加自学考试提高学历,却发现书本丢得太久,根本拾不起来。每天都为生活劳碌奔波的他,没有闲钱,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参加自考培训或职业技能培训。

记者采访发现,“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发展规划,找不准自己的职业定位,他们虽然渴望改变职场被动局面,在职场有更好的发展,但受到学历、技能、自身条件等种种限制,美好的理想往往难以变为现实。

做好规划 需多方助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就业市场对劳动者专业技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单纯靠体力吃饭,就业空间会越来越狭窄。”省政协委员王爱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事业起步阶段,做好职业规划,打通他们的“上升通道”,已成为新形势下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到今年7月,怀远县投资2亿元建设的一所蛋糕生产制作培训学校即将建成并对外招生。该县人社局副局长阙飞对这所学校的前景充满期待:“这个学校带动仅有十多万人口的江西省资溪县有10万人从事蛋糕产业,当上小老板,我们把这所学校引到怀远县,希望能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水平,引导更多农民从就业转向创业。”

阙飞从事人社工作多年,他认为农民工技能培训虽然纳入全省民生工程,培训资金和受益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培训工种相对单一,有的地方停留在电脑文字录入、缝纫等较低的技能层次,滞后于就业市场需要,“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工种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的力度也要进一步加大,给农民工创造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

数字显示,去年我省初步建立起涵盖2213万名实名制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数据库;全省新发放包括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内的小额担保贷款46亿元;全年累计完成农民工各类技能培训85.3万人次。“农民工输出地要重视农民工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在农民工集中工作的地方,发达地区和农民工较多的工业园区、大型企业,也要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王爱民认为,这样的培训更有针对性,也更能适应变化了的就业市场需要。他说,2亿多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帮助农民工做好职业规划,做好培训晋升方面的制度设计,使他们拥有稳定的工作、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帮助这个群体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真正成为城市新居民的有效途径。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平时加强锻炼学习用心做好积累,关键时刻才可能抓住机会。 ”柯昌国建议,新生代农民工找准职业定位,理性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不断提升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

婚恋篇:

探访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生活

一天相亲3次、刚认识就谈婚论嫁,这不是电视相亲节目里的场景,也不是网络虚拟的婚恋游戏,而是一些乡村青年的亲身经历。

乡村出现闪恋闪婚

“去年正月初七相亲时第一次见面、初九定亲,今年春节结婚。结婚前真正见面、交往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2月22日,远在浙江省乐清市打工的我省农民工魏瑶瑶,向记者讲述自己的婚恋经历。

今年24岁的魏瑶瑶,老家在蚌埠市淮上区梅桥乡胡口村。他十几岁时就跟随父母在外打工,现在是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的操作工,月收入4000多元,享有“五险”。“待遇不错,就是工作忙,社交圈子窄,很少有与异往的时间和机会。”魏瑶瑶说。眼见儿子的婚事遥遥无期,魏瑶瑶的父母急了起来。去年春节前,他们回老家托人给孩子安排相亲,从相亲到摆定亲宴,连头带尾只花了3天功夫。定亲后,魏瑶瑶回浙江继续打工,女友小韦留在老家待嫁,“我总共回老家看过她4次,短的两三天,最长的一次呆了9天,平日里只能用手机传情。”

魏瑶瑶的婚恋经历,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很有代表性。他的两个表兄弟和不少工友,都是在父母的操办下闪恋闪婚,解决了终身大事。

不仅“父母之命”在乡村大地卷土重来,消失已久的媒婆也“再现江湖”。有的媒婆掌握着附近几个村庄的待婚青年信息,一天里给同一个人安排两三场相亲也不在话下。

“女儿在外打工,一年也回来不了几次,就春节在家的时间长一点,不抓紧不行。”为了提高女儿相亲的“命中率”,梅桥乡农民老魏和很多家长一样,亲自上阵打听相亲对象的人品、相貌、家庭条件等情况。春节前,他和要相亲的几家老人都见过面,“我们相看得差不多了,基本上知根知底,只等孩子回来后自己再看一眼。”后来,老魏的女儿果然从他挑选的几户“好人家”中相中了一个男青年,并很快定下亲事。

和女友认识不到10天就定亲,还没怎么相处,就又出门打工了。在温州一家鞋厂打工的怀远县常坟镇青年小勇,把未婚妻的照片放在手机屏幕上,拿起手机就能看见她,“天天看着,就不会忘了她长什么模样。”

城市无处安放婚床

“城市再好也不是家,连张婚床也没地方摆。”有着20多年打工经历的怀远县常坟镇农民赵亮(化名)告诉记者。

赵亮跟着老板在苏浙一带的建筑工地开推土机。早在2000年,他每月工资就有2000元左右。这一年,他的弟弟从安徽大学毕业,在省城一所高校当老师,月工资只有800元。到了2008年,赵亮的月工资涨到3000多元,而他的弟弟已经在合肥结了婚、买了房子,弟弟夫妻俩每月的公积金加在一起就有3000多元。

“弟弟的工作旱涝保收,我是干一天活拿一天钱,雨雪天气、工地没活、春节放假的时候,都没有收入,更没有什么福利。”赵亮说。结婚十几年,赵亮的妻子只到工地上看过他一回,和4个单身汉同住一间狭小简陋的工棚,洗澡、睡觉都不方便。到了晚上拉起蚊帐和布帘,一张板床才架起夫妻俩仅有的私密空间。那时候,赵亮常对妻子说的一句话是 “等攒够钱把孩子供上大学,就回家陪她好好过日子。”可没等到孩子初中毕业,他的妻子就因病去世了。

今天,何处安放婚床的问题同样困扰着“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老家在金寨县农村的蔡子海是一名建筑工,结婚前一直在广东打工,“城市也有农民工公寓,租金不贵。但我要在不同的建筑工地做活,交通不便,生活上也担负不起,结婚后还是把妻子留在了老家。”蔡子海本人也回到安徽,在省城合肥的一个建筑工地工作,放暑假时,妻子会带着孩子到工地上与他团聚。“暑假家属来的时候,一个工棚挤两三户人家、10来口人,是很正常的事情。工地上的条件就是这样。”蔡子海说。

“我们公司有夫妻房,但是数量太少,怎样也轮不到我。”舍不得新婚的妻子独自留守,魏瑶瑶在打工的地方租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当地农民自建房,把婚床从老家“搬”了过来。这样的农民自建房普遍建筑质量不高、居住环境不佳、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却成为许多农民工的“最爱”,只因为它能够摆得下一张婚床,给新生代农民工一个暂时的爱情港湾。

幸福需要合力创造

“乡村载不下我的梦想,城市放不下我的婚床。”正处于恋爱结婚“黄金季节”的新生代农民工,情感需求强烈,长期没有恋爱对象或夫妻两地分居,正常的情感需求难以满足,在追求家庭幸福的道路上,注定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

由于长期分居两地、夫妻感情淡化,新生代农民工离异现象逐年增加。有的虽然没有离异,但是在打工过程中又结识了新的异性,并与之组成“临时夫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关系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提升,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省社科院社会学所顾辉博士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在情感、婚姻方面的合理诉求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回应。“现在很多城市的社区、媒体以及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组织,积极为城市剩男剩女架‘鹊桥’,可以发挥他们的力量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帮助,为新生代农民工与异性认识、交往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顾辉表示,政府和社会也应当共同努力,推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企业,加大农民工夫妻房的供给力度;推动更多城市把安居房、廉租房等好政策,向农民工等外来人口普及,使他们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均等化、无差别的待遇。

“幸福生活需要合力创造。”刚刚结束的全省两会上,王学军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行居住证制度,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衔接办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第8篇:数字经济职业规划书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育人;时效性

职业技术学校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业务素质为目标,其中基本的业务素质既包括专业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和个人的综合品质。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要立足于这个目标,要在育才的同时完成育人的功能,德才兼备走入工作岗位才会真正服务于社会。徳育课堂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下面就针对提升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堂实效性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德育课教学的现状

现状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面对的考试压力不大,以及部分学生不是出自自己的意愿来职业学校学习,所以有一部分同学学习兴趣并不高,德育课的学习更是不太感兴趣。德育课一直就被称为“副科”,学生普遍认为德育是不重要的一门课程。这种心理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状二: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德育课堂教学过程缺乏互动,学生被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主动权仍然掌握在教师手中。铃声一响工作开始,铃声再一响任务结束,学生解放,其实质是各忙各的,根本不要谈教育的任务,德育的任务。没有生机,没有意义的教学。学生厌恶,老师自己也是挫败感十足。

现状三: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灌输讲授的方式;在教学手段上,虽然大部分教师掌握了多媒体教学技术,但仅仅是把板书内容变成了PPT的形式,其实意义也是不大。学生对德育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不高,他们迫切期待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变革。

综上所述,德育课堂教学的现状无疑是需要改善的,德育的教学环境还是需要不断提高的,如何更好地提高德育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德育的课堂上发现生活中的美丽,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感受到德育所给予他们的力量,这是德育课教师该思考的问题。

二、提高德育课堂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实效性的教学,教师不再是主宰,教学活动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参与者。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像是导演,学生是主演,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所感悟,认识有所提高,自我得到肯定或是帮助。

(一)以生为本,让教学目标找到落脚点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特点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直观的感性思维发达,思维活跃。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寻找一个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落脚点,围绕这个落脚点,展开教学。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明确在这一节课中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德育教师要将抽象的教育理念依托在寻找的落脚点上。这个落脚点其实就是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师要围绕这个载体展开教学,学生要围绕这个载体获得知识。

例如在讲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时,要求学生理解职业规划的意义。教材讲授了三条意义,如果根据教学目标依次解释一下就完了,教学效果就不会太好。如果就这个教学目标我们找到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适时启发学生,相信他们自己就会总结出规划的意义。例如以哈佛25年的跟踪调查数据为例,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着清晰但比较短暂的目标,3%的人有着清晰而长远的目标。25年后的不同人生境遇和这个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直观感受数字的力量,启发同学们思考目前自己是哪一个数据,那么25年之后,会是什么样的生活,这其中的道理就变得很简单了,同学们自会有自己希望的选择。从数字中同学会发现,职业的规划会提高成功的机会。之后再跟进一个例子:“林丹”如何由“林一轮”变成“超级丹”的,找到林丹的一些成长故事,和比赛的一些图片,或者看一段关于林丹的访谈节目,让学生感受到目标的指引会发掘自我的潜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找到自身的价值认同。成功体验的分享会在学生心中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多样化”教学,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要结合他们的专业而展开。例如在帮助学生完成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职业测评,自我性格分析很感兴趣,那就一对一的辅导每个人认识自己,说出自己眼中的他是什么样的,他的哪些方面是会对自己的职业有帮助的,哪些缺点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选择,如何来调试自己扬长避短。从他们专注的眼神中你会感受到他们成功的渴望,从你真诚的话语中他们会感受到的是信任的力量。师生间的距离被拉近了,此刻学生是开心的,你是幸福的,这才是好的教育。同时,关注多样化的社会热点问题,选择教育案例。教育案例的选择需要智慧。抓住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来教育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经济常识》部分讲到市场经济需要诚信的内容时可以连接到“新西兰乳制品事件”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再来评价网友的一些观点,让学生自己去推理:如果市场经济缺失了诚信,我们的经济生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不要到此为止,继续追问,你是消费者希望商家诚信,如果有一天你成为了商家,在利益和诚信面前,自己会坚守诚信的理念吗?这样一问,大家会继续思考,如何找到更好的方法,除了需要商家的道德良知之外,还需要法律。想到这里同学们会很轻松,恍然大悟,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不能仅仅靠人的自觉,更重要的是制度的完备。

2.课堂互动的多样化

(1)师生互动教学: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完成德育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案例或者故事展示给学生之后,先不要急于去给出答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说完之后,老师给予点评,有时候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认可的眼神都是很好的总结。

(2)生生互动:来自同学中的语言有时比父母和老师的都更有影响力,可以跟学校的毕业生保持联系,把他们请到课堂中来,让他们说说自己在企业中遇到的故事,或是讲讲自己创业的故事,有些毕业生在企业中从事人事的招聘工作,他们会告诉学弟们企业里什么样的人会更容易取得职场的成功。

(3)情感互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对学生要有真爱与真情,学生可能会不喜欢学习,但不会讨厌真正关心他的老师,很多时候是师者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如果你走进他你会发现平时课堂上你看不见的另一面,这些发现源于对学生真正的热爱和尊重。尊重生命的每一种存在姿态,理解他的生命过程,有了这种尊重和理解,你会注意自己的语言,神态,会小心翼翼的对待他们,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德育。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以我校为例,德育考试是开卷,平时成绩50%,期末试卷50%,这样就打破了以前的仅仅是一张试卷来评定成绩的方式,要合理了一些。但德育课程的自身特点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平时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所以可以把成绩的评定变得更多元化一些,例如对学生的评价变为把学生的成绩细化到每一次的安排和活动中,这样就更加容易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三)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具有良好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培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口头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学生很好的表达情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尊和兴趣。跟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学生跟家长不能很好地沟通,或者干脆没有沟通,在班级中也是被边缘的人,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手机成为寄托。因此,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演讲、讨论及提问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当他站在讲台上说出自己的观点时,这就需要他要把自己的想法梳理清楚,这个梳理的过程锻炼了思维能力,当他表达之后,班级同学会给予响应,这是他找到自信的一个过程。

德育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学科,认识到德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关系到教育的质量。作为职业学校的德育课老师,我们的课堂带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准则、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以及思维的开拓、胆量的提高、口才的培养等。因此每一位德育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并认真践行教育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观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干方平.浅谈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162.

[2]刘英.论我国高校德育的实效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3):88-90.

[3]张宇.关于德育创新的几点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3).

[4]蔡明英.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

第9篇:数字经济职业规划书范文

[关键词] 工学结合; 图书馆; 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9- 0072- 02

高等职业教育走工学结合之路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作为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在学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馆藏文献资源、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必须优化信息服务。

1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将课堂教学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生产实践、技术开发、实际应用进行有机融合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是学校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为出发点,应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方式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内容尽可能与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同步,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在教学中加强实用性。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要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型”向“能力构建型”发展。面对社会变革的挑战和人才培养的竞争,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再学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学习型社会”中努力提升和创新,能适应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工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对信息资源的建设,就谈不上开发和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组织和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高低。随着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图书馆馆藏的类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书刊、报纸、专利资料、政府出版物等,还包括电子期刊、光盘、音像资料等,以及自建特色数据库,非印刷型数字资源在馆藏中的比例日益增多。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收集、存储、加工、传递信息的任务。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平台,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课堂教学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图书馆的阅读活动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影响和熏陶过程,其他的教育手段往往无法达到这样的作用和效果。图书馆依据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进行正确定位,主动搞好科学服务,大力进行特色建设,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供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图书文献和信息咨询服务,引导和培养学生选择职业的能力,为学生的创业、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在培养学生高素质、善创新等方面发挥因势利导的重要作用,促进图书馆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

3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举措

3.1 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馆藏体系,注重专业性、实践性、品牌性

图书馆典藏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各环节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搞好馆藏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需要集思广益、长远考虑。以前图书馆采购新书,多希望以较少的经费购买较多的书籍,或是根据馆藏结构进行均衡配置,有些书籍因为价格昂贵,放弃采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结果造成只求图书数量而图书质量良莠不齐,书籍借阅率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工学结合模式下,图书馆更加注重馆藏体系建设,精挑细选,合理化解资源丰富性与经费有限性的矛盾,积极采取措施配合学校教学科研与实践。

3.1.1 重视设置专业性书库

为方便读者查找具有关联性的资料,图书馆调整馆藏结构,专门设置了“理工类流阅一体”书库配合学校的实验实训建设,在书库中设置理工类书刊、光盘、期刊杂志,针对理工类专业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加强实验、实训、工具手册、行业标准等书刊的采购力度,注重实践性教学资料的配备;专门设置了“艺术设计”书库,放置有关艺术设计、装潢装饰、绘画书法、鉴赏收藏等方面的专业图书,加强设计案例等书刊的采购力度。与书商进行协商,增加专业教师参加大型书展、专场图书供货会的机会,增加专业教师现场挑选图书的机会,通过书刊采购信息反馈等交流方式,邀请各系学科带头人或教学业务骨干共同参与文献采购活动,兼顾经济性与具体实践要求。

3.1.2 重点采购实践性书刊

注重购买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高职教育相关文献,及时收集购买各专业实践教学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职业技能考核规范,市场准入准则等,加强实验实训教材、参考书的采购,多采购教师和学生真正想要看、真正用得着的书籍,切实满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用书需求,保证相关学科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

3.1.3 重在保证品牌性馆藏

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将世界上出版的全部文献都收藏齐全、面面俱到,为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文献信息服务、有条件有选择地进行文献典藏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显得尤为重要。依据学校重点学科、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的实际需要,图书馆有侧重地购买资料文献,突出学校特色,提高馆藏资源质量,保证品牌建设需要。

3.2 更新配置先进的技术设备,提供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持

图书馆在采用现代化技术,加强图书馆的网络化、自动化、数字化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如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近几年来学校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增加购置书刊、设备的经费,购置更新服务器,提高存储设备容量,购置高速书刊双面彩色扫描仪、打印机等。在校舍紧张的情况下,在实训楼给图书馆新开辟了两个“理工类流阅一体”书库,放置大量阅览桌椅,并在室内进行书法美术作品的文化布置,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学校正在计划筹备建设新图文信息大楼,扩大馆舍,根据学科发展、专业建设需要,继续升级图书馆现有的软硬件设备。

3.3 数字资源建设先试用后对比,再购置先进的数字媒体出版物

数字资源是在纸质文献整合基础上的数字化、电子化,信息量更大,涉及面更广,因此其订购就更加要求有系统性、连续性。由于数字资源单个采购成本较高,一次性投入较大,购齐所有的数字媒体出版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购买各类资源库时必须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1]。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数字资源,图书馆的采购不能光求数量,更要讲究质量,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调整各类型资源采购经费的比例,确定购买思路与方向,既要性能稳定、使用方便,还要经济适用、合理高效。多年来,图书馆经常与各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科研动态,广泛听取建议和意见,致力于数字资源的购买和升级,先进行试用再加以对比,先后购置了“中国知网”、“超星”等数字资源。

针对院系设置、学科特点,“中国知网”知识服务平台专门深度开发构建了“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的机构馆”,涵盖院校建设、校务之窗、学术研究、示范性建设、专业建设、求职就业、党政建设、校园文化等,特别注重实践性环节的配置比例。“读秀”学术搜索以其一站式检索实现了馆藏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学术文章等多种异构资源在同一平台的统一检索,“超星学术视频”涉及学科范围面广量多,众多国内名师主讲的学术视频以多媒体方式呈现给学生,更加贴近受众的感官,开阔学生的视野,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过程的实效性。除上述数字资源外, 还购置了“维普”、“方正Apabi”、“书生之家”等各种数字媒体出版物。

3.4 贴近院系品牌专业创建特色数据库,为实践教学提供资源保障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重要的参考咨询,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着教学科研的质量和效果。近几年来,图书馆加大投入,大力进行特色化建设,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传播、管理、利用、开发等,不断实施增值服务[2],建成了“旅游特色数据库”、“沈括研究数据库”、“镇江地方文化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研究氛围,挖掘镇江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精华,更进一步提升和创建校园文化特色和品牌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我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两个专业建设项目通过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审核,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专业立项建设[3],学校领导、相关系部和职能部门紧紧围绕“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推进相关建设工作。图书馆紧密联系学校的教学实践,按照专业设置、学科类别、课题项目,开展信息的组织、检索和传递利用服务[4],加强与院系间的交流与合作,在现有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基础上,实行贴近教学需求特点和有助于提升品牌特色的服务模式,积极为教学实践第一线提供专业性的定题信息资源服务。目前与艺术设计系正在加强沟通交流,准备进行重点专业的数字化资源开发建设工作,对信息加以集中、分类和利用,从中提炼出有针对性、有深度的部分,提供装潢装饰、影视广告、艺术设计、信息传播等主题全面系统集成化的内容,希望藉此为用户的教学和研究带来新思维、新创意。

3.5 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活动,提高信息素养和操作技能

老舍先生说过:“一个藏书多而用书少的图书馆不见得是好图书馆,一个用书多而不教人们怎样用书的图书馆,还不见得是好图书馆[5]。”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读者的影响往往是细致入微、潜移默化的。网络的发展带来海量的信息增长,这些信息更多是以多元的形态呈现,读者在利用网络时,面对海量信息,往往会无从入手,出现信息迷航现象。图书馆定期进行馆藏资源介绍和咨询服务,开展专题培训讲座、网络资源导读,可以提高读者的信息获取意识和信息利用能力。

学校的课程规划和教学安排不可能囊括所有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丰富的图书馆藏是读者获取信息的有效来源和便捷途径。相当多的读者对新书介绍和推荐导读非常重视并按图索骥,图书馆经常以宣传通告和网页形式推荐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优秀教材,不断提高读者获取所需文献的效率。图书馆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利用图书馆网站建立人性化的检索界面,指导读者正确使用和合理操作,开展有利于提升读者信息处理能力的辅导培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高效利用信息资源。

3.6 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网”,为求职就业提供参考性建议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引导毕业生选择合适的择业路径,关系着学生个人及学校、社会的利益,促进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基础[6]。图书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和信息流通渠道,应用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手段,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根据学科设置特点、就业形势发展、个人求职愿景,收集整理职业规划、简历指南、求职心理、面试攻略等内容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网”,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职业发展前景,对学生就业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对未来求职有感性认识。即将求职的大学生往往对自身定位不准和对未来求职期望过高,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应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择业、就业的现实,及时纠正他们的心理预期,做好心理调适,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树立自信心,增强择业竞争意识,形成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求职心态,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扬长避短,增加求职成功的砝码。

主要参考文献

[1] 叶茜.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合理建设[J]. 图书馆,2011(2):126-127.

[2] 黄宇. 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建设的探讨[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1):28-29.

[3] 杨灵芝. 泛在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 情报科学,2012(3):347-35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