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叶圣陶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石油企业 固定资产 生命周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70-02
一、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含义
所谓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就是指从人们对固定资产的需求开始,到固定资产淘汰报废的全部生命历程。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先进的企业信息化思想,它让人们思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来为企业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
二、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缺少与企业战略相一致的论证,固定资产投入与企业长期发展规划衔接不够紧密
资产投入使用后,其折旧按月计提计入企业当期成本,直接影响着石油企业的利润情况。但是集团公司对基层单位的年度经营考核一般只考核扣除折旧和人工的操作成本。基层单位为了本单位利益,在投资项目逐级上报审批过程中,一般会尽量争取投资项目,不考虑后期折旧影响的情况存在。
(二)固定资产管理范围不全,资产账实不符
1.固定资产转资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在石油工程基建、更新改造工程中,由于投资计划下达较晚,基层单位工程项目赶在年终前完工,出现了年终集中转列资情况。由于时间紧迫,财务资产管理人员无法逐一参加竣工验收,落实设备型号、资产状况,仅凭工程管理部门报来的资料转资。造成了固定资产转资后,设备型号、生产厂家与现实固定资产不相符。
2.固定资产调拨、调账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范围广,类别多,其选型、验收、调拨、维修、报废的鉴定分属不同业务部门管理,各业务部门各行其是,与资产管理部门衔接不够紧密,造成资产管理台账、卡片与实物存放地点不符,不能及时落实管理责任。
3.资产更新改造与日常维护界限不清,造成部分资产重复、漏登,形成一部分账外资产。石油企业的固定资产结构分类复杂、资产数量多、金额大、分布广,给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状况及其变化带来了许多困难,造成固定资产实物与账务难以核对。
(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不规范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是企业固定资产退出企业价值创造的最后环节,不少人认为报废的固定资产其价值已在使用中消耗,已无多大价值,因而对废旧物资的处置管理不够重视。另外,由于新的投资项目工期、位置限制,原有的报废装置、设备必须短期内处置完毕,时间上的紧迫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报废资产变现的价值。
三、加强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对策
随着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在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引入生命周期理念,全面记录从投资决策、资产获取成本及预算控制、资产经营状况、资产维修与改造、直至资产处置的全过程生命轨迹,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报告,实现动态、全过程、全生命的管理。
(一)树立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要树立精选化管理理念,以“资产优良”为管理目标,以“优化资产结构”和“提高资产质量”为重点,以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资产结构的改善和相关资源配置的优化;加强存量资产的管理,促进资产的有效增长,控制不良资产的形成,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实现由资产总量最大到资产质量最优的转变,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引入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牢牢把握固定资产的投资可行性研究、前期购建、运行维护、流动调配、减少处置等几道关口,加强动态监控,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
(二)明确职责、分级管理
在石油企业实行固定资产集中核算、三级管理制度。在石油企业的一级单位由财务资产部门牵头,组成设备管理、规划计划、基建工程等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组织指导下一级机构的固定资产技术及价值管理。下属二级单位的财务、设备管理等部门是各二级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在主管厂长的领导下,行使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基层所作为固定资产的三级管理机构,应设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实行实物管理。赋予该部门一定的权限,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授权,并将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序传递给企业的相应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使各业务部门明确职责、明确范围,充分发挥业务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资产管理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三)强化固定资产各生命周期的管理
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长,资金投入后很难进行调整,项目一旦建成,在数年内无法改变。特别是石油企业的油气资产,价值高,寿命长,跨区块调剂使用难度大,资产运营效益如何、资产价值是否充分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资产投入使用后,其折旧按月计提计入企业当期成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情况。对固定资产前期的有效谋划在很大程度影响着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
1.投资项目的前期优选论证阶段。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与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相匹配,才能发挥最大的投资效果。在投资项目前期论证阶段,必须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前景,技术上的先进可行性,财务上的实施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等进行充分的论证,确保固定资产经济效益最大化。
2.固定资产项目竣工验收及转资阶段。企业固定资产项目竣工验收及购买固定资产时,由项目负责人对固定资产逐项建立卡片,对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投产日期、生产厂家及技术参数等数据详细填列,财务部门按每一项固定资产对应一张卡片入账,尽量做到“一卡一物”,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上入账金额、入账时间、使用单位等字段,既满足财务管理和生产管理的需要,又便于卡、实的对应。同时应注重固定资产的附属设备录入,以满足固定资产的部分变动、部分报废的账务处理需要。
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阶段。财务、资产、技术部门和资产使用保管单位密切合作,对资产使用状态、调拨、改造等情况及时掌握,及时更新,保证资产卡片、数据库与实物相符。在此基础上,还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盘点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填制固定资产盘点表,由相关人员签字后存档。对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报废资产,及时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并进行账务处理。
4.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阶段。石油企业报废资产既有更新改造报废、也有技术更新强制报废、还有各种损毁报废的,不同类别、不同技术状态的资产处置价值相差较大。企业必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报废资产认真鉴定,根据固定资产的状况及特性合理确定其变现方法。对仍有一定实际用途的报废资产整体出售,对无变现价值的资产可与其他报废资产打包出售,以便发挥报废资产最大价值。
(四)建立资产实物标示,跟踪固定资产生命全过程
石油企业固定资产地点分散、部分类别资产数量多、移动频繁,可以通过建立资产实物标示的方法进行管理。资产实物标识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工具,相当于资产的“身份证”。通过在资产上贴上含有资产相关信息的标识,把实物和资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准确及时地采集和更新资产信息,支持资产管理和工作管理的决策,从而提高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通过资产实物标示不断提供与资产相关的地点、描述和历史的、实时的信息,方便固定资产管理者清点实物资产,实现企业固定资产的跟踪、调控,并进一步了解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状况,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增加其使用价值。
(五)建立固定资产责任追究及奖罚机制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之间、资产使用单位与管理部门之间职能,使资产管理有人负责、有权管理;建立健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固定资产损失,谁负责就追究谁的责任。对违反国家和企业行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责任人,按照违规必究,有错必追,预防、惩治、教育并重等原则实行责任追究。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经营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挂钩,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奖惩机制。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科学。通过指标设置对新增固定资产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清查盘点、生命周期成本、减少处置等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与领导班子薪酬、部门业绩、岗位考评、工资分配挂钩,引导固定资产管理向规范、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东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探索.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1)
2.邓小卫,朱晓中.把握过程环节 强化精细化水平 夯实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12)
3.刘春华.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西部财会,2006(7)
[关键词]叶圣陶 编辑力 革新者 推动者 开创者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2010年年底,我去参加一个颁奖礼,给我颁奖的正是叶圣陶先生的孙女叶小沫老师。中华书局此前推出了《怎样写作》《语文随笔》等书,作者都是叶圣陶先生。会后,和小沫老师谈起叶圣陶先生,我说,叶老一生的创新精神和惊人的编辑力令我钦佩,他创办过多种报刊,编辑过数十种刊物,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童话……小沫老师和蔼地对我说,优秀的编辑是出版社重要的资源……爷爷很珍视他做编辑的岁月,他曾经说过,“我的职业,第一是编辑”[1]。我作为获奖的编辑,听到小沫老师这番话,心里很感动。此后,我跟小沫老师通信,并重新整理出版了“跟大师学语文”丛书中的《略读指导举隅》和《精读指导举隅》。
一、锐敏的革新者
轻轻翻阅手中暗黄色的《略读指导举隅》《精读指导举隅》工作底本,我思想的野马早已飞奔到了20世纪上半叶。在做编辑之前,叶圣陶先生做过十余年的教师,深知旧式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因此,他的编辑活动与国文课程改革等紧密相连。叶圣陶23岁时在小学推行教育改革:自编各种教材、创办农场、利群书店等;27岁时,与旧派教师做针锋相对的斗争,并辞去教职;直到29岁开始当编辑,他才真正发挥了自己的才干,推出了数量众多、影响深远、有思想、有创见的出版物。因此,从叶老编写的语文学习指导书籍和课本中,我们看到的是鲜活、锐敏的革新思想。
1923年春天,叶圣陶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在商务印书馆期间,叶圣陶一方面关心时事,以实际行动声援进步力量的抗争;另一方面与郑振铎、王伯祥、俞平伯、顾颉刚等集资出版进步书籍,并参与了“新学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拟订工作,与顾颉刚合编初级中学教科书《国语》。
做编辑的第一年,叶圣陶就发表了三十余篇文章,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童话集《稻草人》等新文艺作品。鲁迅先生称赞这部作品,“给中国的儿童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2]。
叶老是教育家、文学家型的编辑。教育新思想、新文学创作与编辑生涯融会贯通,形成了有别于旧派的,清新独特、异彩纷呈的编辑气象。他的编辑活动旨在推动社会的变革,是新文艺、新文化创作的自然延续和再创造。
二、新思潮的推动者
叶圣陶从10岁起深受革新运动影响,推动社会变革一直是叶老的理想。1927年,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组建“上海著作人公会”,叶老起草了《上海著作人公会缘起》和《取缔不良刊物之提议》。在时期,叶老号召作家们“提起你的笔,来写这不寻常的时代里的生活!”
叶老的编辑实践与他的理想是相契合的。在与旧势力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叶老的编辑出版活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编辑《小说月报》期间,他不仅帮助茅盾、丁玲等人出版了处女作,还在经济上照顾生活拮据的进步作家。叶老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为饱含新思想的作者提供支持,推动着新思潮的发展。很多小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我把《幻灭》的前半部书稿交给了圣陶后,第二天他就来找我,说,写得好……今天就发稿。……他又说,这笔名矛盾。一看就是假名,如果方面有人来查问原作者,我们就为难了,不如矛上加个草头,茅姓甚多,不会引起注意。这样,就用了“茅盾”这个笔名。[3]
叶老以文学家细腻老练的笔触为茅盾的长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写了推荐语,今天读来依然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革命的浪潮打动古老中国的每一颗心……由于作家的努力,我们可以无愧地说,我们有了写大时代的文艺了。[4]
巴金在回忆文章中说道:
作为编辑,他发表了不少新作者的处女作,鼓励新人怀着勇气和信心进入文坛。[5]
三、开创国语教育新时代
叶圣陶先生于1931年进入开明书店当编辑。在实践中,叶老是把编辑工作当做教育工作来做的,在国语教育改革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一生编过二十余种语文课本。他不断进行革新,直到去世前还为没能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体系而感到遗憾。叶老的编辑出版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叶老主编的杂志《中学生》和《新少年》以在校的中小学生、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这些杂志的一个特点是注意语文研究,文字深入浅出,内容涉及语言基本功、写作注意事项、书信和礼仪以及文章修改等。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获得辨别文章好坏的眼力,而且可以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今天看来,叶老的杂志专栏文字,对指导编辑工作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1933年,《中学生》杂志开始连载夏丏尊、叶圣陶合写的《文心》。这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将阅读与写作方面的知识介绍给读者。国外学者赞誉这本书“在国语教育史上划了一个时代”,著名语言学家陈原说,“将来有人写近代中国出版史,请不要忘记提它一笔”[6]。
叶老教给孩子们修改文章的方法,也是很好的编辑示范:
父亲历来主张:文章要可以上口念。我不知道听他说过多少次:“就是嘴不出声,心里也要念。念它几遍,就知道行还是不行了。”给我们改文章,就拿来念,经父亲一念,不通顺的句子果然就听出来了,语病一个也逃不掉。[7]
叶老从事编辑出版工作长达六十余年,到底有多少种刊物、图书、课本经过他的手才得以与读者见面,实在难以统计。上述只是叶老编辑出版工作的一部分,只能算作观凤一羽,难免挂一漏万,贻笑方家。
叶老是编辑永远的楷模,但他惜墨如金,撰写的有关编辑出版的文章不多。他的审稿意见等大多批在稿件上,也不容易找到。你或许能从他编辑的书的前言或序中发现他参与编辑活动的蛛丝马迹,但也只是点到即止,他从不夸耀自己的编辑之功。
从字迹模糊的书页中,依稀能看到叶老的革新思想。透过被树影遮蔽的斑驳历史,会发现那个倡导新文艺的坚毅斗士。从叶老散落在文集等作品中踏实、诚恳、质朴的只言片语中,可窥见一个编辑出版大家的风范。
谨以此文向编辑出版大家叶圣陶先生致敬!
注释:
[1] 陈辽.叶圣陶传记.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94-95.
[2] 鲁迅.鲁迅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298.
[3] 《新文学史料》编辑部.新文学史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
[4] 郑振铎主编.小说月报:第20卷2月号.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5] 巴金.十月:致《十月》.北京出版社,1981(6).
[6] 徐登明.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53.
关键词:叶圣陶思想;信息技术;歌唱教学;相机诱导
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我们摸索并灵活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借助信息技术,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迁移积累经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激发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与创造。叶圣陶先生倡导的“相机诱导”教育理念指引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对歌唱教学的组织与开展同样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导趣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叶圣陶先生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叶老先生奉行一生的教育原则。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以其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1.引趣——创设情境,引导兴趣信息技术能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创造美妙的教学情境。尤其是动画技术可以表现生活中某些幼儿无法亲自感受的事物或场景。2.激趣——巧设问题,激发兴趣信息技术中的多种效果和技巧,让单一、直白的提问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音乐活动“淘气的小猴”,图谱制作加入了隐藏功能,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平面、固定、静态的图谱呈现。“淘气的小猴把图片给藏起来了,藏到哪儿了呢?”空缺的图谱设计,将歌曲中的难点前置。“找到了吗?在哪里呢?”听一听找一找,幼儿多次倾听与感受歌曲。“谁来把找到的图片放回去,补全图谱?”唱一唱摆一摆,信息技术移动、拖拉的功能再次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难点句的学唱也随之迎刃而解。3.增趣——启发想象,增加兴趣音乐作为一种以时间上的流动音响为物质手段来塑造的艺术形式,无论在时间、空间及意识形态上都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想象空间,幼儿随着无穷的想象而兴趣大增。例如,音乐活动“淘气的小猴”,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故事情节,小猴从乱扔西瓜皮滑倒别人到最后滑倒它自己。幼儿大胆想象小猴滑倒时的神情、动作与姿态,并在饶有趣味的伴奏声中创编不同的滑倒动作。动作和音乐相融合,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再次被激起。
二、导思
叶圣陶先生曾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是为了不教”正与“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互相支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多地是通过感官来获得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而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特性,更能帮助幼儿理解、积累、迁移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1.观察——观察画面,采集信息以往的歌唱教学大多是老师弹唱,幼儿跟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局限在文字符号,对歌词的记忆也是机械记忆。信息技术运用后,幼儿可通过形象的画面进行观察、感知,更快地收集信息,理解歌词内容。例如,音乐活动“萤火虫”,歌词就似一则谜语:“一群星星小又亮,个个长着小翅膀,过草地,穿树林,小灯挂在屁股上。”借助信息技术,将歌词内容制作成相应的拟真画面,以谜面的形式逐层展开,最后揭示答案。通过观察画面循循善诱,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2.比较——前后对比,存储信息比较是思维方式之一,借助信息技术,让幼儿在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中发现规律、理解关系,让学习效率事半功倍。例如,音乐活动“萤火虫”,歌词“小灯挂在屁股上”在歌曲里出现两次,但第二句“小灯挂在屁股上”在唱到“在”的时候有一个四拍连音,为让幼儿形象地感知前后两句的不同,教师采用图谱对比的形式,将旋律的抽象概念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幼儿面前。通过前后对比,幼儿一目了然发现了两句的不同,并在数一数的基础上感知了四拍的节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的知识,存储了关于“四拍连音”的乐理知识信息。3.迁移——迁移经验,传递信息任何教学都离不开知识的迁移类推。借助信息技术,大胆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究、类推迁移、自主建构,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发散思维。例如,音乐活动“萤火虫”最后的音乐游戏,规则较为复杂,幼儿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玩法变成可直接感知的动画。活动中演示动画,并辅以言语引导:“萤火虫排成了什么队形?提着小灯的萤火虫在哪里飞?一只逃,一只追,这个游戏很像我们以前玩过的哪个游戏?”孩子们直接回答:“丢手绢。”经验的迁移让幼儿一下明白了游戏规则,环节过渡流畅,活动更是推向了。
三、导法
您好!
我是您的一个小书迷,我今年十岁了,是《稻草人》这本书让我认识了您。看到您照片上那亲切的笑脸,花白的胡须,炯炯的眼睛上那一对雪白的、粗粗的弯眉,一看就知道您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您写的文章总能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您写的童话充满童真、童趣;您努力把自己沉浸在孩提的梦境里,又把这种美丽的梦境表现在页面上;您是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
看着您写的童话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一粒种子》让我明白太贪心、刻意追求的人不能得到好的结果。《富翁》使我懂得如果大家都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都想坐享其成的时候,却一无所有,是多么悲哀啊!还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皇帝的新衣》、《含羞草》、《记金华双龙洞》等等,这些奇妙、有趣的故事中都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就是《傻子》。傻子是一个憨厚善良的人,而他的诚实在别人看来却是“傻”。当师傅让他和师兄做夜工的时候,他心疼师兄天冷劳累,让师兄舒舒服服的睡觉,自己却在寒冷的冬夜做了一夜苦工;当他捡到一袋子银币的时候,心里只想着:丢东西的人一定很着急,我要等那个人来找。一直等到所有的店铺都关门,终于等到丢银币的老人;他把劳动所得的糕点和馒头毫无保留地送给饥肠辘辘的难民......别人都说他是傻子,我却认为傻子并不傻,他有一颗金子般无私的心灵!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非常可贵!您用这样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善良的人。
叶圣陶爷爷,您知道吗?在当今校信通里,有许多和“傻子”一样善良的、无私奉献的人,像“小城说雨”老师、“曾经有梦”老师以及众多辛勤的管理员老师,他(她)们大多与积极写博的孩子们素不相识,但老师们不辞辛劳地传授写文章的好方法,义务给大家的文章发评论来指导我们,以至于积劳成疾,却依然像“傻子”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叶圣陶爷爷,虽然您早已仙逝,但是您为教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您留下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愿您在天堂里可以写出更多好书,把您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此致
敬礼
儿童是最容易受影响的,小学教师要从各方面给他们好的影响,使他们往后升学或者就业都得到好处,一辈子立身处世都得到好处,这是多么重要的工作。受这么重大的信托,干这么重要的工作,只要是有志气的人,必然会从心底里透出一句肯定的话:小学教师确实值得干。
当小学教师可不容易,我在一九一二年开始当小学教师,当初以为教孩子们识字读书学算术,没有什么难。谁知道教了几天就觉得难。要他们真正领会我的讲解,难。要他们鼓起热情来答问题,做练习,难。还有揣摩他们的心理,捉摸各人的脾气,无一不难。那时候并没有人给我提示说“切莫在困难面前低头”,可是我总算不曾知难而退。随后我渐渐感到干这事业有些乐趣。全班孩子聚精会神地学功课,差不多连自身都忘了的时候,我乐。某几个孩子毫无拘束,跟我说些家里的情形或是所见所闻所想的时候,我乐。某个孩子回答问题,说得明白透彻,某个孩子练习演讲,讲得有条有理,某个孩子犯了过失,经我劝说,掉下了悔悟的眼泪,这些时候我都乐。我并不是说那时候我已经懂得孩子。老实说,懂得孩子是一门大学问,我至今还没有参透这门大学问,可是我确实不曾把小学教师这个岗位看做“鸡肋”,现在想来,大概就在其中有乐趣。(《小学教师的工作》,载于《叶圣陶集》第11卷第256页至257页)
朱永新解读:
当“孩子王”的困难和乐趣,对于父母和教师来说,是相同相通的。
当孩子又哭又闹,而你又不知道他为什么哭闹的时候,你肯定既苦恼又无奈。
当孩子缠着你讲故事,而你又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时候,你肯定还是既苦恼又无奈。
但是,只要你像叶圣陶先生那样不在困难前面低头,不是知难而退,而是努力知难而进,一定也能够达到他说的快乐的境界。
儿童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许多事物,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谜。但是,也正是儿童的丰富性、复杂性,充满着变化和不确定性,才是对我们的挑战。征服一个个困难,解开一个个谜团,才会让我们更加有成就感。你才会真正感觉到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任何职业都无法给予的。
亲爱的父母们,做一个快乐的“孩子王”吧!跟着孩子重返童年,重新成长。
之二:希望是特有的奖品
不肯努力的人根本与希望无缘,也没有资格说什么乐观悲观。你生活过得好,环境处得好,就乐观了吗?这其间全没有你的因素在,你只是因人成事,往底里想,有什么可以乐观的?你生活过得不好,环境处得不好,就悲观了吗?你并没有绞一丝脑筋,花一分力气,企图改善你的生活和环境,试问除了对你自己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悲观的?
希望是努力不懈的人特有的奖品。在他努力的时候,希望奖励他的不停的前进。在他有了成就得了收获的时候,希望化而为事实,奖励他的切实的努力。为有这奖品在,努力不懈的人是无所谓悲观的。即使现状万分恶劣,他始终心胸宽广,精力饱满,照通常的说法,是乐观的――因为他努力不懈,把握确实在他自己手里。(《新年与希望》,载于《叶圣陶集》第12卷第246页至247页)
朱永新解读:
抗战胜利以后的第二个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叶圣陶先生为《中学生》杂志写了这篇文章。文章开头他就指出,虽然新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这句话对于不努力的人来说没有意义,因为“希望又不是规定在年头上自己会飞来的鸽子,你说新年来了,希望也就来了,岂不是一句梦话?”
所以,希望只有对那些坚持不懈努力的人来说,才是有意义的。不肯努力的人,根本不配说希望,也根本与希望无缘。希望对于那些努力不懈的人来说,是特有的奖品。
这一点,与我们“新教育人”的理念完全一致。“新教育人”说,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这是希望。“新教育人”又说,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这是努力。所以,努力是实现希望的路径,希望是给予努力的奖品。
亲爱的父母们,不仅要把希望播种在孩子心中,更要让努力扎根于孩子身上。
之三:理想是人生的灯塔
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只能糊糊涂涂地活下去,反省一下就会感到无聊,感到没意思。肚子吃饱了,身体穿暖了,活是活得成了,但是活下去做什么呢?回答不上来,一定索然,自觉与禽兽无异。有了理想就不然。咱们一天天生活下去好像黑夜航行在海里的船,理想就是招引咱们的灯塔,咱们要生活,要努力,就为要到达那座灯塔……
青年们如果怀着理想的话,如果热切期望实现理想的话,那么急于养成好习惯的愿望自然会像火一般的燃烧起来。青年们虽然不像将士一样在前线打仗,可是大家都知道,现代战争的决定因素不限于军事。军事有办法,其他却极糟糕,胜利还是没有把握的。一个人不守秩序,一个人办不好事,一个人技术低劣,看来好像关系很细微;但是多数人不守秩序,多数人办不好事,多数人技术低劣,关系就重大了,这将抵消军事的成绩还有欠额,结果将得不到“胜”而得到“败”。怀着理想的青年谁肯做这样的“一个人”呢?不肯做,就得整饬自己,训练自己,养成种种好习惯。别人如何且不管,总之先把自己做成一个问心无愧实际上确然无愧的人。每个青年都不肯做这样的“一个人”,也就不会有这样的“多数人”了,这才有实现那个“胜”字的指望。(《改善生活方式》,载于《叶圣陶集》第12卷第153页至155页)
朱永新解读:
理想是照亮人生的灯塔。前几天,《新京报》记者问我:给青少年传递“正能量”,哪一方面的能力最重要?(如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社会责任、国际视野、身心健康等)我的回答是:青少年需要的最大的正能量,是理想和自信。理想,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个人前行的最大力量来源。自信,对自己、对社会、对人类的根本信任,是一个人不抛弃不放弃的重要精神支柱。
人来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匆匆忙忙走一遭,还是认认真真活一回?人为什么能够忍受各种苦难?如果没有明天的召唤,没有理想的支撑,没有美好蓝图的等候,可能我们会选择放弃。
所以,当我们拥有理想的时候,我们就会把自己的行为纳入理想的轨道,有所不为,不为所欲为,为理想而忍耐,而坚持,而奋斗。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当青年人有了理想的时候,他就会“唯恐不及地充实自己”,“急于养成好习惯的愿望自然会像火一般地燃烧起来”,“把自己做成一个问心无愧实际上确然无愧的人”。这就是理想的力量。
亲爱的父母们,把理想装进孩子的行囊吧!这是给他(她)最好的礼物。
之四:德不孤,必有邻
在群的方面恪守秩序,在群的方面办好事,在群的方面修炼技能,这可以概括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全部了。不要说别人马马虎虎,我也不妨马马虎虎。要知道别人马虎是别人的事,我管不着。我的马虎不马虎是我自己的事,我管得着。既然管得着,为了我的理想就不应该马马虎虎。这样办法好像是冥心孤往,怪寂寞的。其实不然。所谓“德不孤,必有邻”,你取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必然有同样的人来做你的同志。同志的最确切的意义,该是互相督促互相激励的一群人中间的一个。有一群人在一起,理想相同,生活方式相同,各人自我教育,同时也就是彼此互相教育,这是多么有劲的情形,哪里会感到寂寞?这样的群扩大开来,直到包括我们青年的全部,一切情形该会大大的改观吧。(《改善生活方式》,载于《叶圣陶集》第12卷第156页)
朱永新解读:
自我教育与团队影响,是教育的两个重要途径。这两者本身也是密切联系的。
叶圣陶先生认为,自我教育好像是个人的事情,然而,凡是个人的事情绝不仅仅是个人的,个人的思想和行动都会反射、发生在群体中间,所以养成好习惯,对于个人和群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既然个人与群体互相影响,既然个人又是一个自觉的主体,所以,我们就应该努力发挥自己的积极影响,而努力抵制群体内部的各种消极影响。每个人都像一个发射器,如果群体中的每个人发射的都是正能量,每个人都成为“互相督促互相激励的一群人中间的一个”,那么这个群体就是彼此教育、共同发展的群体,就不会感到寂寞了。古人说的“德不孤,必有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做最好的自己,永远是最简单而正确的逻辑。
之五:道德的贯彻是行动
德目不该是挂在口头的语言,写在纸面的文字,而该是贯彻一切行为的态度和精神。能说德目的字眼,能懂德目的意义,这与“为人之道”都不甚相干。“为人之道”必须要“为”,“为”就是“做”,就是实践,要让行为的态度和精神合得上德目,他的人格也许十分完满;另一个人时时想着德目,说着德目,他的“为人之道”却未必到家。这由于一个能够实践,一个却把德目与实践看做两橛了。看做两橛的时候,种种德目都是外在的东西,虽然美好,对于自身并无受用之处。能够实践,自身便是德目的化身,才是真实的受用。所以,七分八分的想和说,不如一分二分的实践;当然,能做到七分八分乃至十分的实践尤其好……
所以,对于德目,抽象地去理解,去讨究,是没有用的;必须具体地去实践,就在种种平凡的方面去实践,使那些个都合得上那种态度和精神。譬如“礼”和“义”两个德目,抽象地去理解去讨究的时候,不过是两个概念罢了;没有这两个概念,人生未必缺少了什么,有了这两个概念,也未必充实了多少。若要等待遇到不平凡的行为,然后应用这两个抽象的概念,那更是“不可得之数”;结果自然我自我,礼义自礼义。另外一条路子,便是一点一滴地、无间无歇地实践。当升旗降旗的时候,你行礼,你唱歌,心中确然诚意,外貌确然恭敬。当运动游戏的时候,你努力,你竞争,做到胜而不骄,败而不馁,也决不用欺骗的办法取胜或讳败。当与人同在一起的时候,你谈笑行动,无拘无碍,决不说一句无聊的话引起别人的不快,决不作一个扰乱秩序的动作使别人感到或重或轻的不安。当与人交谈的时候,你发言运思,毫不勉强,内心绝对的真挚,容态绝对的诚恳。诸如此类,你就实践“礼”了。该做的事,如学校里的功课,职业方面的任务,你决不放松,定要把它做好。该帮助的人,如困苦的朋友,负伤的士兵,你绝不视若无睹,定要尽可能给他们一点帮助。对于没有道理的事情,如赌博,如欺侮他人,你能够戒绝不做;非但以前不做,将来也决不做。(《德目与实践》,载于《叶圣陶集》第12卷第165页至167页)
朱永新解读: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德育工作都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德育工作最重要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躬行实践。德性的养成与知性的形成规律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试图通过教科书为内容、德育课为载体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道德,无疑是行不通的。
叶圣陶先生提出道德不是挂在口头的语言、写在纸面的文字,而应该是贯彻一切行为的态度和精神。在日常生活之中,在游戏之中,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如在运动中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以及诚实的品质。
金庸在香港创立《明报》,不善言辞的他喜欢以纸条治报,凡事都写纸条给下属,这是其中的一张:
本报不要用“若果”,这是广东方言,不是正统的普通中文。本月十七日我写的社评中,两个“如果”都给改作了“若果”,心想因为书的“如”字,校对先生以为是“若”字之故……
当年他在浙江海宁袁花镇上小学,5年级的国文老师兼班主任是陈未冬先生,因为他在作文中总是将“大都”写成“大多”,陈老师翻出《辞海》,给他指正。陈老师还让他主编级刊《喔喔啼》,他自述:“数十年来编报,老师之指点,固无时或敢忘也。”60年后,师生重逢,金庸还提到当年的错字,老师不禁大笑,说牢记错误是求得进步的要诀。
少年时代是启蒙时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遇到的老师很可能影响人的一生。出版家范用、作曲家周大风、学者金克木等只读到小学毕业,他们的成就固然是依靠自学、自我摸索,但他们都对早年的老师们充满感恩,是小学老师们打开了他们最初的视野,开启了他们通向未知世界的通道。
钱穆、叶圣陶等人都曾长期做过小学老师,这一经历构成了他们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或者说他们是从小学老师时期开始展开绚烂的人生。钱穆多年在无锡一带教小学,做过小学校长,争取到了学校行政和课程编排的绝对自由,体操课、唱歌课与国语课同为全校师生每天的共同必修课。他亲自教作文,将作文与生活融为一体。有一次他出题《今天的午饭》,一学生写道,“今天午饭,吃红烧猪肉,味道很好,可惜咸了些。”他抄在黑板上,告诉学生们,说话须有曲折,最后一句就是这样。他带学生到郊外听松涛,在走廊上看雨,让学生各讲故事,如此一来,学生认为作文是日常生活中一件乐事,仅仅半年,4年级学生都能写出像样的白话文来。
1917年春,叶圣陶到甪直任教,和其他老师一起自编各种课本,创办生生农场、利群书店、博览室,造礼堂,建戏台,开同乐会、恳亲会,辅导学生自编自演话剧,组织学生远足旅行。“五四”运动时,他代表当地小学老师发表罢课宣言,那种身居小镇、心怀天下的心胸,让我们看到小学老师与时代同步的自信,播撒文明种子的庄严,在基础教育中自觉的乐趣。
如果说钱穆、叶圣陶以后成为各自领域的名家,是小学老师中的特例,那么,很多一生从事这一职业、默默无闻的小学老师,也令后人敬仰。比如王人驹,1946年浙江永嘉县永昌小学校长。他把训导主任一职改为生活导师,国文教科书不用政府规定的“国定本”,而用开明书店的《少年语文读本》。比如刘百川,1929年至1931年江海中学附属小学校长。他留下一本《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是那个时代小学的活的记录,而那些朴素、简洁甚至零碎的对教育的思考,处处闪烁着教育的智慧,浸透着对教育的理想,更有教育的实践。
王人驹、刘百川虽没有骄人的业绩和显赫的名声,但无疑,他们当得起“先生”这个称呼。
教育,顾名思义,是教书育人,但我们今天常常重视前者而忽略后者。其实,“育”才是重心,哺育、养育、涵育……教育的生命就源自这个“育”字。小学讲台传递的是最基础、浅显的知识,在问学的路上不过是起点,在育人这一点上,却是奠定根基的阶段。叶圣陶认为小学教育的使命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明确的人生观的基础,绝不单单是书本知识的授受。如何将文明的火把交在一代代孩子手中,如何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踏上一条通向健全人格的道路,如何启发他们天赋中最有创造力的部分,如何让他们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老师,取决于他们诚恳的思考,对自己职业伦理的守护,对人的尊严的信念。
大学教授是先生,小学老师也是先生。也许小学老师的责任更重。在汪曾祺小说《徙》的结尾,高老师早已死了,当年的小学生还在唱他写的校歌。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骨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59-01
【Abstract】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was first proposed by N.S.Prabhu from India in 1980’S. It emphasizes th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of learning by doing. A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edical communication,Talented person with medic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medical English skill are needed in our community. The Task-based approach is a good way to help orthopedic graduate students lear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capabilities and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orthopedic medical expert with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ies.
【Key words】task-based approach orthopedic graduate students medical professional English capability training
任务型教学模式(TBA,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载体,通过“做”学习和内化知识的教学方法[1]。它能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强调实践,通过任务来应用并内化知识,形成实际的专业技能。在任务的完成中,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去取舍、组合知识和技术,从而创造出新的方案,再在任务中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并最终在实践中创新出能完成任务的新方案。这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现已成为外语教学领域广为接受和推广的教学方法。医学专业英语是针对医学领域使用的专业英语。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一体化,生命科学的突飞猛进,医学教育国际化,社会需要既熟练掌握医学专业技术知识又熟练掌握医学专业英语技能的人才;学生希望能理解外国专家的学术讲座、了解本专业的国外研究现状、能够接待外国同行并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阅读英文原版教材,检索专业文献、撰写及发表专业论文,以及在日常医疗工作中能诊治外籍患者并书写英文病历。因此,医学专业英语在医学研究生培养及医学人员工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存在缺乏系统性的专业英语教材、缺少英语流利又懂专业的教师等诸多问题,导致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
1 骨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研究生学了多年英语,但只能阅读普通文章,无法阅读专业文献或对专业文献一知半解,对医学英语专业词汇知之甚少,其水平与实际应用有相当大的差距,更谈不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2]。因此,深入探讨骨科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提高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现实意义。造成骨科医学专业英语现状的常见原因如下[3]:
1.1 缺乏优秀的骨科专业英语教材
骨科医学专业英语教材要具有英语水准,又不能单纯从语言出发,而应针对骨科医学专业特点,将专业知识贯穿其中,围绕新颖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以及语言知识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作合理取舍。目前有些教材偏向科普性和简单化,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了
解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而有些又过于深奥,导致教学双方都力不从心。使用这些教材,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终导致事倍功半。
1.2 缺乏有临床知识的师资队伍。
目前从事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多是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具有专业的英语水平,但是缺乏骨科医学专业知识,制约了骨科研究生对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着丰富医学知识的骨科专业英语教师虽然对医学知识的把握准确到位,但又因缺少专业的语言培训而导致语言运用上的失误,使得英语语言技能与医学知识无法完美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
1.3 研究生存在学习的误区。
研究生学习基础英语多年,具备基本的阅读及理解能力。大多数研究生对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有误解,认为医学专业英语学习就是医学英语词汇加英语基础知识。因此在学习中只背医学专业词汇,而对医学文章的基本特征,包括典型的句子结构、篇章结构和相应的语言技能及学习技能毫不在意。
1.4 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骨科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与公共英语相同或相似,多以单调的纯翻译或阅读与翻译相结合的方法,忽略了医学生的专业差异和专业基础,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要求。这种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主体,内容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显而易见,传统教学模式非但不能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条件,还会抑制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达到对所学内容真正意义上的掌握。
2 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骨科硕士研究生医学专业英语能力培养方法探讨
针对骨科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任务教学模式逐一解决,由于骨科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服务于临床及相关研究的人才,专业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这些人才插上腾飞的翅膀,便于他们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等等方面。
2.1 骨科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
由于骨科专业英语教材的缺乏及教材本身的特点,不同大学及不同批次的骨科研究生使用同一种教材必然会取得不同的结果,所以因根据每届学生的特点制定教材,由于目前互联网高速发展,这已经不是一个难题。骨科研究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临床基础,对于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部分经验,但是每一个病人的病情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要区别对待。这属于任务教学模式的任务前阶段,我们建议专业英语的学习应当在骨科研究生进入所学专业的临床科室后进行教育,并且专业英语的学习内容应以本专业为主,应追求少而精,不求多而全。学习内容的选择应根据临床工作需要而定,应选择科室的某一个新入院的病人,如骨科的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该病人的主诉,现病史等等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记录,明确病人的诊断及应采取的治疗方案。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研究生可以查阅《坎贝尔骨科学》等骨科专著及搜索PUBMED等权威数据库,得出自己的结论。
2.2 师资队伍的建设
枯燥的教材内容学习,简单的单词记忆和句型的分析不应是专业英语学习方法,骨科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应当首先能够达到获取所需的信息。临床科室或教研室的专业老师应成为骨科专业英语学习的老师,由于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及教学医院的现状,专业的老师成为专业的专业英语老师还有很多困难,但发展的方向应该是这样,要想缩短这样的转变过程可以选择出国留学或聘请外籍教师。有了这样的教师就可以进行任务教学模式的任务中阶段,每个研究生对病人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建立共识,分析差异的原因,老师进行指导和分析。
2.3 积极性的培养
由于是以病人病情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随着对病人的治疗,病人最终的疗效如何是每个骨科研究生所关心的,这样就到了任务教学模式的任务后阶段,根据病人最终的疗效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达到培养学生积极性的作用。由于学习内容的不确定性及学习过程的连续性,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务型教学教学模式应用于骨科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的有益探索,并以此为契机完善和发展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珂.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3).
留于课本,而应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应把拓展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才能让合理适度的拓展延伸真正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呢?我认为应以“扎实、有效、无痕”作为基本
目标。
所谓扎实,就是有价值的拓展。拓展要扎扎实实地从文本生发,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激感体验服务。
有效就是有效率地拓展。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必须是面对每一位学生。一次有效的拓展应该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存在一定价值的;反之,如果一次拓展,只对一小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促进作用,那无疑这次拓展便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而无痕,则是最高境界的拓展。将拓展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信手拈来在不经意之间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比如,某教师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要为学生介绍著名作家叶圣陶,他并没有直接出示有关叶圣陶的资料,而是在讲到“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一句时,问到:那样的大作家,有多大呢?这样的一问,巧妙地勾起学生了解叶圣陶这位大作家的欲望,这时,教师适时地将叶圣陶的介绍资料展示出来,整个过程自然而不显设计的痕迹,这便是无痕的拓展了。
为了达到以上三个基本目标,增强拓展延伸的实效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拓展环节可依具体教学进行设置。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将拓展延伸的环节放在一节课的最
后,从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觉得拓展延伸就是在课文学完以后对文本内容进一步提升的过程。其实不然,根据具体课文将拓展环节进行灵活设置,不仅能使拓展环节与文本学习联系得更加紧密,而且还能让拓展延伸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如教学《》一课时,由于这一历史事件距离学生生活时代较远,加之不了解鸦片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危害,所以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的伟大历史意
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并阅读了与有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增加了对这一历史时期的了
解,明白销毁鸦片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另外,我也让学生去搜集林则徐的资料,使他们认识到林则徐在中所作出的种种贡献。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馅。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一句的深刻含义就容易多了,而且在读到销毁鸦片后老百姓们激动万分的情景时,学生也能感同身受。试想,假如把这个环节放在学完课文后,就不会对文本的理解起到如此显著的作用。
在学习《三顾茅庐》一课时,在从文本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体会到是刘备的诚心诚意让诸葛亮决定出山时,可以适时拓展诸葛亮《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从多年以后诸葛亮自己的回忆中,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诸葛亮对刘备诚心诚意三顾茅庐的感激之情。
从上面的两个教学片段来看,灵活地安排拓展环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根据文本学习课内课外知识,而且要依据文本,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还应有写法上的拓展。
写法的拓展可以从词、句、段等各个方面进行。
如《狼和小羊》一课,在学到“气冲冲”一词时,可以让学生再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在我们平时读过的故事中,还有哪些像“气冲冲”这样的表示情感的词。这样一问,“喜滋滋、笑哈哈、气呼呼、乐呵呵……”一连串的词都从学生的大脑里冒出来,让学生对这些表示情感的词有了系统的认识。
如苏教版第三册《秋游》一课,在教到“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一句时,就可以学以致用,让学生仿照句子用“有的……有的……还有
的……”造句。
再如某老师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抓住了课文中出现多次的“总—分”的写作方法进行拓展,设置情境,让学生以“秋天的果园真 。”为中心句,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于总—分这种结构的认识,又能让学生学会切实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其实,在课文中,有很多句子、段落的写法可以进行拓展延伸,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够多加关注,必定能在语文课堂中的合理拓展中使学生积累到很多写作的方法。
由此可见,合理适度的拓展不应是语文课堂中的稀缺品,而
应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助推器,
是指引学生阅读写作的一盏明灯。就让我们做教学中的有心人,把拓展延伸融入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内、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至关重要,因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为此我从指导与学生自主写作、引导学生评改作文、教师评改作文、学生累积作文素材等方面探究作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
探究 策略 自主 评改 素材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不仅要求学生认知语言,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得心应手准确地驾驭语言,这就必须注重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令教师困惑不已,为此,我多次尝试运用各种作文教学方法,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还是无济于事;参考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上网观赏了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优质课,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总难于实施。在我无所适从时,一件小事引起我的反思,我给一名学生面批作文,发觉错别字满天飞,又条理不清,我诚恳地劝说学生:“如果你能通过查字典或咨询他人将作文修改得一字不差,我就在班级表扬你,否则就得受到批评,行吗?”当我阅读了他修改后的作文,让我惊讶,竟找不到一个错别字,内容叙述清楚多了。在我深思熟虑之后,终于为自己找到作文教学的基点了,从中深切领悟到叶圣陶先生所说:“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点拨,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其内涵是让学生在自我评改中学到本领,在自主参与中获得写作能力的发展。
我在自我解剖作文教学所存在的弊端中,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学生心理认知规律、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
(一)写前自主领悟,例文引导:写前我只是先让学生自阅自悟每一单元的作文内容,再结合经典例文指导。由学生在阅读例文的基础上结合本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训练的目标要求及重点进行自主解析,教师适时评析。对于文章具体的立意与题材、编章结构的设计、语言表达与修辞等不作任何指导。同时结合新时代的课堂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如影视或课件或实物展示等,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中去感悟要写的内容。总之,老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更多关注学生的参与,也注重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在和谐的环境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各抒见己,我也时刻不忘多给予鼓励与赞赏。这样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表达及思维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不再是老师纯粹的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体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在作文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写中自主列提纲,做到胸有成竹:学生自由写作要发挥其主体能动性,留给学生思维想象的时间与空间。我在教学时都要求学生针对作文题列提纲,做好谋篇布局,特别是在选材立意、语段过渡、细节描写、主题揭示等方面都要体现在提纲里。列提纲的方式也可以多样性,比如思维导图式、框架式、线性式、图案式等等。同时要将限时作文与围绕某一主题的非限时作文训练相结合,更能展现学生的创作能力,也能实现学生作文的丰富多彩,再不会像先前因老师对立意与内容形式指导过于细致周到而约束了学生的思维,不敢逾越雷池半步,以致于写的内容基本上是老师已指导过的。培养好学生列提纲的写作习惯,是实现中心突出、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语言富有表现力的优秀作品的前提。
(三)写后自主评改,相互探究:让学生审阅自己的作文,并用红笔自行修改,修改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①认真寻找错别字并加以修改。②在朗读自我作文中发现并修改不通顺的语句,做到文从句顺。③分析立意与选材是否适当(先设定立意与内容选取的标准和要求,指导学生立意与内容裁剪)。④要求适当思考作文的谋篇布局,文章构思是否能将所想要表达的主题得到充分展现。⑤优秀学生还可以揣摩文章的修辞手法、描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等等是否恰当。也可根据写作要求与学生实际来确定修改内容。除了学生自主评改外,要加强学生相互交流修改过的作文,不仅要认真修改对方的作文,而且更要关注对方自改的是否准确无误,并及时给对方指正分析原因。让学生在评改中畅所欲言,以激发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能充分暴露学生在写作知识方面存在的认识不足,更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与主动探究。
(四)教师精准评改,突出“一文一得”:教师评改学生作文,要切忌面面俱到,不管字词句等语言表达还是写作手法、篇章结构都进行细致入微地修改,甚至有些老师将学生的习作改得一无是处才“心满意足”。当学生拿到作文,往往信心倍受打击。因此要根据本次的作文要求或针对学生实际能力进行某一方面的评改即可,突出“一文一得”,学生也易消化掌握。同时教师评改要多面批,让学生在师生对话交流中获得感悟。在讲评时,对于学生的写作与修改情况都要作恰当具体分析,也可以请学生自己谈谈写这次作文的感想与在写作修改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习作范文加以讲解,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朗读所提供的范文,充分暴露学生写作与修改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教师指导具有针对性。
(五)日常累积素材,拓写作之源泉:注重作文教学如果仅仅评改作文还远远不够,更要注重引导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感受品味生活。老师要常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以写好日记,必须反对随意性无实际意义应付式的写日记;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多关注学生对字词音形义的理解,让他们拥有丰富的词汇,并能在写作中应用自如;多阅读适合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书刊并做好读书笔记。为了能充分激发他们阅读兴趣,我在平时每节课教学前留几分钟让学生讲名人历史故事或每天富有启迪意义的所见所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展阅读或演讲或讲小说故事或即兴抒写平时生活学习中印象最深刻的人事物等各式各样的竞赛;也常带领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深入感受大自然的意韵,不经意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外写作活动。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以往老套的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文体训练,而对于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往往成为教学的盲点。因此,必须构建一种以写作能力训练和文体训练有机结合的训练体系,以实现逐步培养基本写作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精辟地说出了作文与生活水融的关系,作文“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在于生活。同时阅读优秀作品,既可以陶冶情操,更能从中借鉴写作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大有裨益的。
总而言之,通过“四环节一累积”的作文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作文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求同求思维与发散思维,实现了从写前作全面指导向写后学生自主参与评改的重心转变,从教师主导作文向学生自由发挥作文的方式转变,从纯粹作文指导的课堂教学向自主作文评改积累作文素材的课内外结合的教学转变,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