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工业安全范文

现代工业安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工业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工业安全

第1篇:现代工业安全范文

关键词:供电系统 安全运行 现代企业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大型企业具有电力负荷密度大、供电可靠性要求高、供配电线路以电力电缆为主等特点。大型企业35/6kV配电网,其系统中性点以前主要采用的是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这对过去以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是适宜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不少企业的电网逐渐发展为以电缆线路为主,电缆的长度不断增加,使得电网的接地电容电流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氧化锌避雷器和结构紧凑的进口全封闭组合电器也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形势下,原有的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已不能适应。同时随着BZT技术和短时停电再启动技术的应用,为电阻接地方式的应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一、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系统内部过电压水平高(可达到3.5~4.0倍相电压),持续时间长,而电缆和一些全封闭组合电气绝缘水平低。某些进口设备绝缘水平低于我国同电压等级设备的绝缘水平。以40.5kV真空断路器为例,进口设备工频交流试验标准是70kV,而我国同电压等级设备工频交流试验标准是95kV。而这些进口设备一旦击穿很难修复,因而不宜带单相接地故障继续运行。

(二)单相接地时,避雷器长时间在工频过电压下运行易发生损坏甚至爆炸。目前,采用提高氧化锌避雷器运行电压的方法来避免爆炸事故发生,但这并不十分可靠,因而这种接地方式不利于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的推广应用。

(三)电缆的大量使用,已经不宜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在这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当配电网电压发生突变、变压器高压线圈发生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或弧光接地故障时,都可能在系统中引发过电压。对于空载励磁特性较差的电压互感器,在过电压作用下,因励磁电流的剧增,会导致高压熔断器频繁熔断,甚至造成电压互感器烧毁,如果处理不当,或保护配置不周全,此类异常状况有可扩大为全厂性事故。

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首先系统发生瞬间单相接地故障时不断电。消弧线圈是一个具有铁心的可调电感线圈,当由于电气设备绝缘不良、外力破坏、运行人员误操作、内部过电压等任何原因引起的电网瞬间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通过消弧线圈呈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的方向相反,可以使接地处的电流变得很小或等于零,从而消除了接地处的电弧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危害,自动消除故障,不会引起继电保护和断路器动作,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二)由于消弧线圈能够有力地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虽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倍,三相导线之间线电压仍然平衡,发电机可以免供不对称负荷,电力系统可以继续运行。特别是在电源紧张或停电后果严重时,有足够的时间启动备用电源或转移负荷,避免突然中断对用户的供电而陷入被动局面。

(三)如果消弧线圈调整不当,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可能会在中性点产生较高的谐振过电压,并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当消弧电感感抗和系统对地容抗相近,使补偿度很小时,系统中性点在正常运行时可能会出现相当高的过电压,超过运行电气设备的正常绝缘水平配电管理应面对的问题。

(四)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与故障点的位置无关。由于残流很小,接地电弧可瞬间熄灭,有力地限制了电弧过电压的危害作用。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避雷器、避雷针等,只能保护具体的设备、厂所和线路,而消弧线圈却能使绝大多数的单相接地故障不发展为相间短路,发电机可免供短路电流,变压器等设备可免受短路电流的冲击,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不必动作,断路器不必动作,从而对所在系统中的全部电力设备均有保护作用。

第2篇:现代工业安全范文

为支持显示器领域的创新,林德还分别在台湾及韩国建造了两家高纯度笑气(N2O,学名:一氧化二氮)工厂,并在中国收购了第三家工厂。通过此项重大投资,林德旨在进一步推动显示器制造商对金属氧化物晶体管的采用,而这可以有效降低新一代超高清(UHD)3D TFT-LCD和OLED显示器的开发成本。

这些新增业务帮助林德巩固了作为中国显示器行业首选气体供应商的市场地位。林德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所采用的能降低30%能耗的SPECTRA-N系列超高纯度制氮机,以及可以向中国各显示器实验室供应40种以上特种气体的林德苏州电子特气工厂的成功运作。

联华林德中国区总裁兼总经理刘振邦表达了其对中国电子市场业务的坚定信心,他表示:“这些重大项目合同的成功签订不仅加强了我们在中国市场的行业地位,同时也显示出我们以最先进的生产解决方案服务中国客户的承诺和决心。”

三星电子

联华林德(林德集团和台湾联华神通集团的合资公司)与三星电子签订了长期气体供应合同,服务于三星电子位于中国苏州工业园区内最新的第8.5代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厂。联华林德将为三星电子提供大宗气体供应的交钥匙解决方案,其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大宗气体工厂预计将于2013年年底供气。该项目总投资预计将达5千万欧元(5亿元人民币),使联华林德在苏州工业园区内的生产能力增加一倍。此次大宗气体供应合同的签订对联华林德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市场地位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京东方

联华林德超高纯度气体制造厂正式在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8.5代TFT-LCD生产设施内投入运营,新工厂开始供气也是继2010年所签署的15年大宗气体供应合同之后,联华林德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关系的另一重要里程碑。该项目是行业内首个获得中国政府支持的项目。

华星光电

广钢林德是林德集团在广东省投资设立的生产工业气体的合资企业。广钢林德目前已投资2亿人民币(2,200万欧元),在华星光电位于深圳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的8.5代面板厂内建设现场气体供应设施。该面板厂计划月产10万块LCD面板,年产1,700万台液晶电视模块。根据所签协议,广钢林德为该厂建造了目前中国国内最大的SPECTRA-N现场氮气发生器,可每小时供应近30,000Nm3的超高纯度氮气。此外,林德还将向华星光电提供交钥匙式现场气体供应设备,可供应大宗氧、氩、氢、氦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林德集团全球电子业务总裁及亚洲合资公司管理负责人Peter Owen表示:“与三星电子、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合作使我们可以在中国显示器市场进一步开发和推广我们的先进气体解决方案。这些合作巩固了我们作为中国电子行业领先气体供应商的地位,也显示出对先进技术、优化成本和绿色环保日益关注的电子产品生产商对林德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林德也为抓住下一代显示器技术的发展和投资机遇做好了准备,公司正帮助生产商通过采用金属氧化物晶体管开发超高清显示器。制造金属氧化物晶体管需要大量高纯度笑气,它可用作形成微型薄膜晶体管的功能层,以控制构成可视图像的数百万像素中的每个像素。林德在台湾、韩国以及中国的新的笑气工厂将推动用于移动装置、家庭娱乐以及计算装置市场的高分辨率显示屏的开发。

第3篇:现代工业安全范文

【关键词】工业厂房;电气接地系统;安装;措施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电力的需求,一般而言,现代的工业园区电力需求量大,工业厂房内的用电系统也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为保障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对所有的建筑供给电气必须安装接地系统,接地系统的安装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了在用电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然而针对不同的建筑物或不同功能性的建筑物,安装的接地系统也是不同的。因此,本文从工业厂房的具体需求出发,综述分析了工业厂房内电气接地系统的原理、系统组成及如何科学安装。以期为现代工业厂房园区内电气接地系统的安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现代工业厂房电气接地系统类型分析

众所周知,电气接地系统关系到整个工业产业线的安全生产,因此,电气接地系统在工业厂房内发挥着重大作用。在我们生活中,小到我们家用电器,大到住在小区的供电系统都配备了电器的接地系统。从物理学上分析,大地是一个导体,在其任何部位的电位都趋于零,这是现代电气系统接地的原理基础。

接地是指在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为保障电器设备和电工人员的安全而实行的一种用电安全措施保障系统,其主要是通过将金属导线与大地装置连通。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知,接地的目的一方面是保护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是保障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一般而言,我们把接地分为工作系统、保护系统、接地系统等。接地系统在国际上通用的分类为TN系统,TT系统和IT系统。由于不同的电器设备以及在不同的电力负荷下,不同的接地系统做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工业厂房内的电气接地系统的安装。

1.1 TN系统

TN系统又称为作保护接零。其定义是指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带电时,此时系统会出现相线和零线短路,从而导致回路电阻小,电流大。这样就可以让保险丝在短时间内迅速熔断而把电路切断,最大限度上保证了用电的安全。根据在TN系统中N线和PE线的不同组合安装形式,其又可以分为TN-C系统、 TN-S系统和TN- C-S系统。

(1) TN-C系统

TN-C系统在传统上又叫三相四线制系统,在操作定义上是指中性线N线与保护接地线PE线合并为一线。本种方式的接地系统主要的优势在于当用电设别发生用电接地故障时候,合二为一的PEN线阻抗小,系统的灵敏度高,能在最短时间内切断电源,保障安全。另一方面,由于PE线和N线合二为一,在安装时,可以节约一根电线,这样比较节约成本。但是,TN-C系统也存在着较多问题,目前的许多工业厂房企业往往不采用这种接地系统方式。

(2) TN-S系统

TN-S系统又叫做三相五线制系统。在操作定义上是指工作零线和保护线同时在中性点线处接地,然后N线与PE线之间完全分开,两线之间没有任何的接点。本中接地系统方式,PE线对地是完全没有电压的,工作零线与与保护线之间不会形成回路,安全可靠,有效地防治了用电事故的发生。从综合效果分析上看,TN-S系统在供电保护性能以及经济性能上均有优势,在工现代工业厂房接地系统中优先选择此种方式。

(3) TN- C-S系统

TN- C-S系统是指在接地系统上同时有两个接地系统,分别是TN-C系统和TN-S系统。本种接地系统的好处在于兼具了上述两种接地方式的优势,在TN-C系统出现故障时,TN-S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这样保证了用电的安全性能。同时也保护了用电设备。

1.2 TT系统

TT系统是指将工业厂房内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直接,不通过第三方与地面连接的方式。这种接地系统方式在公共电网处比较常见。TT系统比TN-C系统、 TN-S系统、TN- C-S系统在抗电磁和运用保护电器等方面具有优势。本中接地系统方式在现代工业厂房电气接地系统中比较受到青睐,但是在安装过程中必须安装配备合格的漏电保护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本中接地系统 的优势。

1.3 IT系统

IT系统是一种三联三线式的系统,该种接地系统方式多用于在接地出现问题时,通过系统本身的优势不会导致电气设备外表带有很多的电流,这样反过来保障了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然而,该种接地系统方式,在控制照明等方面不如上述方式灵活便利。同时,当220V的电源出现运行事故时,维护修理方面是比较耗时的。

2.现代工业厂房电气接地系统的接地措施

接地的目的是在最大限度上保护用电设备的安全以及用电人员的人身安全,是一种保护措施。目前,常用的接地措施有安全保护接地、交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等几种接地措施。

(1) 安全保护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措施是指让电器设备的外金属部分与大地之间的金属导体部分通过PE线连接起来,这样起到保护区域工作内用电安全的一种措施。本种接地方式在要求上必须将PE线与N线分开连接,即它们不能在厂房区内连接,这样的做法是保障接地设施的安全性。由于在接地过程中涉及到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一些常用的导电设备构件,这些设备均采取了安全保护接地措施,在工作人员在非正常情况下接触到带电的电器设备外壳时,上述的接地系统就会自动断电,这样能够保护厂房内的用电设施安全,也不会对厂房内的工作人员造成安全事故。

(2) 交流工作接地

交流工作接地措施是一种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通过间接的方式或者间接的方式与大地系统相互连接。交流工作接地主要是将变压器的N线连接,通过N线的作用不让等电位接线端子曝露在外界中,同时N线也不与其他任何的线路之间连接(包括PE线)。这种接地措施能够保持三相电压均衡,这在低压系统供电中具有重要作用。

(3) 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措施是指在外界天气变化时尤其是雷雨天气时,为了防止雷电对电气设备的工作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常常安装防雷接地设备,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雷电对用电设备的损坏。目前用来防雷接地的装置主要有避雷针接地法和法拉第笼式接地法。虽然它们都是防雷接地措施,但是在工作基础以及适用范围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避雷针接地法是指在用电设备的高空安装避雷针,这样雷电通过避雷针传递到大地,而不会影响用电设备以及建筑物等。这种措施的缺点主要是其拦截空中放电的区域较小,适宜于小区域的防电安装。法拉第笼式接地法的最大优点就是防止范围广泛,安全性能较高。因此,现代工业厂房大多采用此种接地方式。

(4) 防静电接地

防静电接地是指为了防止电器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静电,防止其对易燃油品、天然气储蓄罐设备和天然气管道、电子工厂等产生危害而采取的一种接地系统措施。

3.结束语

电气设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管是私人用户,还是现代工业厂房,电器设备电子设备都在急剧增加增多,用电负荷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如何保障用电安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综述了不同的现代工业厂房区不同的电气接地系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了其运行优势与劣势。应该说,接地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直接关系到现代工业厂房的安全生产,在目前的新趋势下,工业厂房越来越多,如何高效保障安全运行及做好相应的接地配套装置,杜绝安全隐患成为了一项科学议题。在保障工业厂房电气接地系统安全运行同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是我们首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优欢.浅议现代工业厂房电气接地系统的安装[J].中国科技博览,2010.

[2]丁张林, 许敏. 浅谈工业厂房电气接地系统的设计安装[J].科技风,2011.

第4篇:现代工业安全范文

关键词:工业厂房 施工管理 精细化管理

前言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各地涌现了大量的工业园区,同时促使了现代工业厂房建设的进步。大量传统工业厂房项目的建设,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和环保要求,所以,为了解除工业发展的后患,必须提高现代工业厂房建设的科技性,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提高工业厂房施工管理水平。

1现代工业厂房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的形势下,要求现代工业厂房必须具有环保化、科技化和人性化等特点。在现代厂房项目的建设中,许多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理论的投入,使其向着大空间、大跨度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监控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加强了其智能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生产和管理需求。同时,由于现代厂房即要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经济性,又要实现对环境的保护,还要适应越来越多大型机具的使用,所以对厂房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厂房项目工程建设中,若是不能满足这些设计要求,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例如,不能达到使用年限,设备就会倾斜或深陷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污染性的工业不能很好控制,将会严重地破环周围环境,影响生态平衡;厂房地面产生裂缝,机器震动就会损坏墙体屋顶,从而损坏大型机具。所以对现代工业厂房施工的管理需要做到细致入微,满足其质量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常采用如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加固工艺,在保障了工程强度的同时,也加快了工程进度。可见,工业厂房的施工管理对工业生产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2现代工业厂房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材料管理不细

施工材料作为工业厂房的主体,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目前,国内工业厂房施工管理的现状正由粗放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而对施工材料的管理还相对落后,由于管理的粗放性,使材料浪费现象严重,对材料的运送和分配缺乏科学的跟踪管理,造成厂房施工的成本管理无从下手,这对施工企业的发展和厂房业主的利益都有着不良影响。同时,由于有些工业厂房的特殊性,需要严格要求施工材料的环保性能,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环保性能不达标的材料。可见施工材料管理不当的问题非常严重。

2.2工程造价管理不当

工程造价是决定建筑行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施工单位和业主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工程造价持续上涨,这虽然与材料市场的波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追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成本管理不当。同样,工业厂房的成本管理也是厂房工程造价的关键,一旦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实际造价就会远远超出预算,造成对工业厂房成本的经济投入过大,将会成为工业发展的负担。

2.3施工技术管理欠佳

技术是质量的有效保证,对于现代工业厂房建设而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是高品质项目的基础。因此,只有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才能保证工业厂房的建筑质量、建设品质,同时满足现代化工业发展的科技要求。但是,目前的工业厂房建设,由于工程施工单位和企业业主急功近利,没有发展的眼光,使厂房缺少先进技术的融入,不能够满足时展的要求。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必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工业厂房的使用。

3 现代工业厂房施工管理的控制措施

3.1精细化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是工业厂房建设的基础,对施工材料的有效管理就是从根本上管理工业厂房的施工建设。在工业厂房的建设过程中,有很多的质量事故都是由施工材料的问题造成的,所以,加强施工材料管理能够有效地预防质量问题。施工材料的管理,首先,要把握好检验监督和取样检验等环节,尤其是对环保标准有特殊要求的施工材料,更要严格执行环保设计标准进行检验;同时,增强节约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的边角余料可以回收利用,将这部分材料收集利用,能够减少新材料的破损量,从而控制工程造价。还有,加强材料的分配和运送管理,不仅要做到跟踪管理,还要限制材料的领用量,如果材料的使用超出范围,要及时查明原因。提倡节约,从细微处着手,加强施工材料管理的精细化,才能有效地控制质量和成本。

3.2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

厂房造价是在现代建设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对厂房造价的管理尤为重要。工程一旦开始,就要认真执行日常管理规范、设计图纸要求的技术规范,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直到工程交付验收,最终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在管理的过程中,监督人员应熟练地掌握施工量清单,确保每项工序的成本运作都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对施工量和施工材料等设计的更改也要有严格的控制标准,合理优化资源,使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最大化的发挥作用。严格的管理规范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手段,造价的管理的精细化,需要从厂房招标阶段开始,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做好对施工准备阶段、现场施工阶段和完工决算阶段每一步的成本设计和控制。成本控制是一个周密细致又敏感的工作,所以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坚持成本最低控制、成本阶段控制、成本全面控制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调动全员的降成本积极性,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3.3精细化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要求涉及到整体厂房工程,甚至厂房的地基和上部结构。实现施工技术管理的精细化,就是要求对施工过程每步工序管理的精细化。首先,在施工前要对厂房地基进行验槽处理,去除积水和淤泥,干燥后铺灰土。若发现土质不符合工业厂房地基要求的土,及时积极处理,通常是在减少不规则沉降的前提下,进行换土或是加固处理,确保地基土质达到要求。而对厂房上部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需要加强测量钢筋结构的精确性和部件生产的精确性,确保后期的安装能顺利完成。然后,要充分考虑墙体的稳固性和地面的抗震能力,这就要对混凝土结构的工艺和施工过程严格把关,确保建设出高品质的工程。同时,任何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在工业厂房的施工过程中,要积极鼓励新技术、新工艺的融入。

此外,安全是工程的生命,在现代厂房施工管理过程中还必须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因为现代工业厂房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往往难免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厂房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品,有些厂房由于需要钢结构,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材料运送和空中作业,这些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对存在这些安全问题的工序,必须有现场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加强安全管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开展安全施工警示,做好防火、防电、防气安全措施,完善安全施工方案。

小结

随着目前国内工业厂房建设的发展,工业厂房施工管理也趋于成熟,正在朝着精细化管理目标转变。施工企业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开展工程成本控制,提高施工技术基础。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要避免传统管理方式的缺陷,加强现代化精细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其健康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凌云.浅析工业厂房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7)

[2] 张伟.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0)

第5篇:现代工业安全范文

论文摘要:现代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以“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为特征,在现代工业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改变,已有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新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演变的趋势正在形成。

现代工业企业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现代工业企业在发达国家的许多领域成为最强大的企业机构。伴随着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在此后近一个世纪的时期里,这种组织结构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工业企业普遍适用的组织惯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改变,“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显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性,现代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并正在经历着新的发展演变。

一、“金字塔”式组织结构的历史功绩及局限

19世纪50年代以后,铁路、电报、电话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迅速、高效、安全和有保障的运输通讯服务,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国内、国际市场,机敏的企业家意识到市场扩大带来的商机,结合了大量生产与大量分配的现代工业企业由此而生。新的运输通讯工具保证了进出企业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稳定性,新的能源提供了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的动力来源,连续作业的机器设备代替了生产过程中的手工操作,企业成为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大批量生产的企业面临着新的销售问题,如高效的、遍布国内甚至国际的销售网络,独特的销售技术,特殊的销售服务——安装、消费信贷、操作示范、维修等。传统的批发商、自营商、人和零售商无法胜任这样的销售任务。大量生产的企业便向前结合进入销售领域,建立起自己的、遍布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销售分支机构。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原材料的供应是关键,大量生产的企业向后结合进入采购领域,建立了自己的采购分支机构。大量生产的企业在19世纪80年代通过纵向结合的战略发展成为多功能、多单位的工业企业。一些由个人或家族控制的规模较小的企业,19世纪90年代在横向合并的基础上,实现了生产、财务、管理上的集中,并进一步通过纵向结合的战略,发展成为现代工业企业。

现代工业企业通过一体化的战略把生产一件产品所需要的采购、运输、生产、销售等活动集中于一个企业内,企业所包含的不同单位完成着空前繁杂的大量工作。欲使现代工业企业高效运转,需要有设计良好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对不同单位进行协调和控制。在现代工业企业里,管理的任务落在了职业经理肩上,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配置资源,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评估;中层管理人员在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他们设计了协调流经企业不同单位之间高额物质流量的方法,改进了连续作业的机器设备。中层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对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现代工业企业形成了一体化多层次等级制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二、现代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虽然被证明与管理实践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但是不可否认,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其惯性,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同样如此。尽管进入新世纪以来,有关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呼声和行为越来越强烈,但是传统组织结构的影响无所不在。现代工业企业寻求对于传统的“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的突破,总是要在后者的基础上,或者是在打破后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种具有传承关系的继续,而不是彻头彻尾的革命。总体说来,现代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

企业结构的扁平化就是管理层次的减少和管理幅度的扩大,企业结构形态由标准的金字塔型向圆筒型转化。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之所以僵化失灵,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中层过于庞大。中层的膨胀部分是取决于在传统技术条件下企业规模扩大的相应举措,部分是由于企业各层次对增加下属、扩大管理控制权的自身需要。层次繁多、部门林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这已成为传统官僚组织普遍的弊病。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潮流,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要把原来的“金字塔型”式的组织结构扁平化,使企业的高层能够更接近生产和销售的现场,减少信息的失真,增加组织的灵活性。

(二)企业组织结构网络化

现代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由紧密型转向松散化,企业间网络成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形成的企业集团化,通过组成一种新的利益共同体,使众多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二是以契约和资本为纽带形成的经营连锁化。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和商务等业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体系,使得企业的营销组织网络化;三是以契约和共同利益为纽带形成的企业内部组织网状化,内部网状化是实现企业组织彻底扁平化的根本途径;四是以因特网为纽带形成的信息传递网络化。全球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降低了企业间网络的运作费用,推动了企业间网络的发展。

(三)企业组织结构无边界化

企业组织的无边界化是指在组织结构上不设固定和正式的组织机构,代之以一些临时性的任务为导向的柔性组织,如矩阵制、团队组织等。组织更多的不是表现为一种有形的障碍,其界限越来越趋向于无形。企业再也不会用许多界限将人员、任务、工艺及地点分开,而是将精力集中于如何影响这些界限,以尽快地将信息、人才、奖励及行动落实到最需要的地方。“无边界化”并不是说企业就不需要边界了,而是不需要僵硬的边界,为使企业具有可渗透性和灵活性的边界,以柔性组织结构模式替代刚性模式,以可持续变化的结构代替原先那种相对固定的组织结构。随着经济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企业内外部信息共享、人才共用已成为主要特征。其优点是灵活机动、博采众长、集合优势,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并推动着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发展。

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较早地提出了“无边界企业”的概念,他认为一个无边界组织“可以使人们专注于发现更好的方法、更好的思想,而无论其源头是某个同事、通用电气的另一个部门、街道那边的另一家公司抑或地球另一端的某个公司,他们都会与我们分享其最好的思想和实践。”韦尔奇在通用电气进行了企业无边界化的改革。

(四)企业组织结构精炼化

企业组织规模精炼化又被称为企业减肥。通过减肥,企业可以增强活力,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著名的惠普公司原先为促进各工作小组之间的沟通和更好地评估各项决策而设立的38个内部委员会,不仅增加了成本,还限制了创新和延缓了决策。仅仅为公司开发的第一代计算机软件起个名字,他们就用了9个委员会、近100个人讨论了近7个月之久。按照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原理,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运行需要的巨额费用和它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之间的对比,迫切要求打破这种体制。日本企业纷纷对巨型的集团公司进行改造,以分散的利润中心制代替集中利润制。世界上资产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大公司也不再直接组织生产,而开始走委托生产之路。例如,欧洲电子工程巨头ABB公司,将其数千种产品与服务部署在全世界50个作业区,每区设一个领导小组独立运作,其生产决策与总部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这些小公司规模虽小却利润惊人,是名副其实的“小巨人公司”。

第6篇:现代工业安全范文

一、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批判的基本思路

从哲学角度对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批判,并不是全盘否定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历史成就,而是在肯定近代工业技术文明的巨大主体效应的同时,认真反思并深入地探讨了他产生严重的反主体效应(全球性问题)的深刻根源,为当代人解决全球性问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哲学对于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批判,在其合理形式上,应是建设性的批判。

从哲学的高度对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做出建设性的批判,必须理清这样的思路:工业技术文明的本质是人类应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实践活动。既然工业技术文明的本质是实践的,这就表明工业技术文明活动必然是人类在某些观念原则的指导下去改造自然界,实现人类某种既定目标的实践活动。因此,工业技术文明之所以能够实现,指导观念原则是重要的主体性前提。换言之,指导观念在先,工业技术文明成就在后,而且还与工业技术文明的反主体效应(全球性问题)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因果关联。简言之,人类在某种观念的指导下运用科学技术进行改造自然界的感性的工业技术文明活动带来了全球性问题。就此而论,导致全球性问题的根源,与其归咎于人类感性的工业技术文明活动,还不如归咎于长期指导这种感性活动的根本观念原则。因此,在批判性分析人类工业技术文明为何带来全球性问题这种消极后果时,既不是针对工业技术文明成果的批判,也不应批判科学技术,而必然是针对工业技术文明活动指导观念前提的批判。

二、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人与自然关系观和科学技术观批判

根据上述的批判思路,对于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哲学批判主题主要包含:近现代人与自然关系观和科学技术观的反思与重构。所以确定这两个批判主题,主要基于如下考虑:首先,人类工业技术文明活动的实质是改造自然界或者说是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那么物质变换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必定依照人类既定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观和相应的科学技术观。因此,这两个观念对于工业技术文明的实现既定目标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意识条件,而且还是最基本的精神意识条件。其次,尽管这两个观念是工业技术文明最基本最重要的精神意识条件,但其合理性和正确性并不一定能防止工业技术文明活动的反主体效应,而这两个观念前提的偏差和虚妄性对产生工业技术文明活动的反主体效应后果则是确实的。事实上,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出现,足以说明支配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这两方面的观念前提都存在着偏差和虚妄性。因此,观念前提的偏差和虚妄性才是全球性问题的根源。

(一)人与自然关系观的反思与重构

远古代时期,人类在神秘强大的自然面前处于屈从、被支配的地位。屈从和被支配是远古时代人与自然关系观的显著特征。但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日益增强,人类对自然畏惧和敬意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傲慢和敌视。征服自然、统治自然开始成为近代人与自然关系观的主旋律。这种征服和统治的观念自近代以来就在人们心中占据统治地位,构成了西方文明的精神基础,而且还成为了全世界效仿的模式。即使当前,这一观念依然是人与自然关系不言而喻的理论前提。无论人类是否意识到或是否承认,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实质是征服与被征服、统治与被统治,实际上是默认了人类根据自身利益而任意处置和占有任何自然物的权利,同时又消解了人类对于自然物质的存在与繁荣所必须应承担的义务。在此观念指导下的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必然是掠夺性和破坏性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西方以及世界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进程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毋庸置疑,人类是为了实现一个根本性的价值目标去创造和发展工业技术的文明的,这个目标就是:为了人类自身生存状况的改善和提高,不断地从自然开发获取自己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其实,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不过是人类实现既定目标的基本手段而已。因此,近现代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正确与否,最终只能从工业技术文明的实际效果与人类的根本价值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事实上,当且仅当在如下情形成立的前提下,上述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指导下的工业技术文明才不至于背离人类的根本的价值目标。第一,自然界中永远存在足够数量的自然资源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第二,自然界中的各种自然物质无论是存在方式还是绝对数量都是相互对立互不影响的;第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受自然体系原有秩序变化的影响。结果非常明显,以上三种情况都严重违背了自然法则。首先,地球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自然资源都是有上限的。其次,地球生态系统中各种自然物质都是处于相互依存、共存共荣的生态关联中。人类对自然界中某些物质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都会对其他自然物产生影响,甚至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再次,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物质自然同样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且密不可分。因此,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这种生态关系,决定了如果人类的活动对于自然物质造成的破坏同样会对人类自身的利益造成危害。所以,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是以与自然界进行平等物质交换为基础的,即人类在从自然界获取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那些物质资料的同时,还必须对自然界进行必要的物资补偿,以便人类与之交往的各种自然物质也能够存在和发展下去。至此,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所依据的人与自然关系观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根本在于没有准确的把握人与自然以及各种自然物质之间的生态关联,高估了人的本质力量,错误认定了人类在人一自然生态系中的优越位置,从而赋予了人类可以不平等的对待自然界的权利。

在当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人类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但必须保持人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的优越地位在于人类只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关系的能动主体,但绝不是征服者和统治者,人类有向自然界索取的权利,同时必须承担保护自然环境的义务。因此,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摒弃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观,代之以在人与自然双向运动中谋求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观,并指导人与自然界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二)科学技术观的反思与重构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源泉,也是推动其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依据的科学技术观,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科学技术武器论。其实质是科学技术是人类佩剑是用于征服自然和统治自然的武器。其二,科学技术幸福论或至善论。其核心是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人类的进步和幸福划等号,赋予其善的价值属性。这两种观点相结合只会把科学技术用于人类向自然索取,其实践后果就是对自然界猛烈进攻和肆意掠夺,同时严重限制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

虽然上述科学技术观由来已久,但其在认识上存在严重的偏颇。首先,上文曾论述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人类与自然界进行必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时必须像对待自己的朋友那样对待自然界,与自然界进行平等的、互惠互利的和有补偿的物质交往,而不能把自然界当成自己的敌人,并对其不择手段地大加掠夺。其实,科学技术是人类与自然界的中介系统,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和协调人与自然矛盾的工具。因此,把科学技术当作征服自然和统治自然的武器,其虚妄性是非常明显的。其次,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和人类幸福等同,是对科学技术的本性的严重误解。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反映客观真理的知识体系,其本质是中立的,并不是先天具有善或恶的价值属性。科学技术幸福论或至善论的观点,显然是先天赋予科学技术善的价值属性,此外,人类的幸福与不幸也同样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和谐发展才是人类的真正的进步和幸福。总之,近代工业技术文明依据的科学技术观是严重脱离客观事实的错误观念。

为了当代人类实践摆脱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观念的束缚,对于传统科学技术观进行合理重构是十分重要的,科技观的重构应该明确如下几点:第一,对于科学技术本质的理解和其功能的定位必须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存共荣的生态关联性为基础。因此,必须摒弃科学技术武器论的观念,科学技术不是人类佩剑也不应该成为人类刺向自然的征服之剑。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工具,他的本质和功能就是帮助人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持清醒的意识。科学技术中立的价值属性意味着其发展方向和应用目的是由使用者(人类)所规定的。这就提醒人类要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其社会应用的价值动机,加强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社会控制、人文引导和伦理规范,认真评估科学技术应用于实践可能引发的多重后果。切不可重蹈科学技术至善论的覆辙放松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社会控制。很显然,从科学技术中立的价值属性出发加强对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价值控制,对于人类合理解决和有效防止工业技术文明困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工业技术文明的反主体效应根源的关注,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代,西方都广泛流行一种科学技术悲观主义的观点,把所有贡任都归源士科字技术本身,台足和拒绝一切科学技术。这种悲观主义观点是哲学不能赞同的。科学技术在价值上始终是中立的,本身无所谓善与恶,其使用目的完全有人类决定,拒绝一切科学技术,其实就是否定人类摆脱困境的一个必要条件。事实上,当代全球性问题的合理有效解决,还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从哲学批判到全面审度,当代新技术革命的启示

从哲学的高度去批判性分析人类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活动时,既要分析各种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困境,但也不能忽略人类为解决这些问题和困境所进行的探索。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人类为有效解决全球性问题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正因为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技术革命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一股技术创新的潮流,他有力地促进了各种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主要包括:信息处理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六大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其中信息处理技术处于中心地位。新技术革命不仅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奇的高科技产品,更重要的是给当代人类合理地解决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远的启示。

(一)新技术革命使得人类传统的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当代新技术革命通过发明和应用高新技术,引发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变革。可以说,传统的即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许多方面:第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得人类实践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极大扩展。这意味着当代人可以开发更多的新资源用以代替传统资源,同时也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改善了生存环境。第二,新技术革命大大缩短技术更新的周期,从而有助于人们及时地淘汰效率过低或能耗过大的生产方式及其产品。第三,信息技术在工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从人直接参与控制到程序化计算机执行控制的转变,不仅节省了人们的脑力和体力支出,而且还降低了实践的随意性,极大的提高了实践的可靠性。第四,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带动了产业的调整和革新,直接地引发了当代产业结构的变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步取代传统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

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很多都是作为传统的工业技术实践模式的伴生物而出现的。既然新技术革命带动人类近现代工业技术文明实践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他必然会,而且事实上已经对当代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产生了直接地影响。现代高新技术对于合理有效地解决当代全球问题、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作用,已经在当代人类实践领域中得到了具体的充分的印证。最近几十年来,人们通过大力发展上述六大领域的高新技术,已经使一系列严重地威胁着当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给这些问题的合理解决带来了希望和曙光。

(二)新技术革命对全球性问题的合理有效解决仅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只有大力发展现代高新技术,才能合理有效的解决当代全球性问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并非发展和应用了现代高新技术,就一定能使当代全球性问题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方式必然受到人类价值目的的制约。虽然人们坚信高技术可以帮助解决全球性问题,但关键并不在于高新技术本身,而在于以什么目的运用,怎么运用?即使是同一项高新技术,人们既可以从和平的目的出发去发展和利用,也可以从战争的目的出发去发展和利用。明确了这一点,这种充分性就很明确了。另一方面,虽然人们通过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使某些全球性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或解决,但这种应用本身有时又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同样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某种威胁。首先是安全问题。高新技术的开发往往是都是以国际合作为基础的大科学项目,参与其中的企业众多,需要调用大量的新型设备和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集体攻关,这是一个庞大的高新技术系统,一个微小的零件出现故障或者一个小的操作失误就可能酿成灾难性的后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l21再有就是,高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原子能的开发一定程度缓解了能源危机,但对于核废料处理的不当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上述这两方面的问题的存在已经表明现代高新技术对于合理的解决全球性问题虽然是非常必要的,但却是不充分的。这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在合理有效地解决当前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没有新技术革命是根本不行的,但新技术也不是万能的。

(三)新技术革命的基本点和目标应是绿色科技创新

第7篇:现代工业安全范文

关键词:工业厂房;方向;设计;趋势

长期以来,工业厂房设计被广大建筑师忽略,导致了不少缺乏系统考虑的工业厂房对城市、社会环境带来破坏。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工业厂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研究现代工业厂房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工业厂房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工作空间场所的建筑物,是为满足生产活动需要的建筑类型,所以工业厂房的设计本质是在创造一个生产和生存空间。我们应当从工业厂房的生产空间及生存空间的发展中寻找规律,把握工业厂房的时代脉搏。

一、工业厂房发展方向

1.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和产业结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业生产正以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这对工业厂房设计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个个造型活泼生动的、洁净优美的现代化工厂在祖国的工地上展现出来。业主为创造自己的品牌、树立企业的形象、加大对生产空间及生存空问的人性化投入,在工业厂房设计中更加考虑了人的需求,这不仅体现在人们对生活物质的需求,更体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对美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进取,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工业厂房体现出来的。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业厂房设计从以往的以生产设备为中心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人的因素在建筑中越来越重要,工业厂房的人性化设计要求建筑师摒弃只重生产工艺的需求,轻人得行为和心理需求的倾向,注重人对空间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创造方便、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工作空间,使工业厂房空间环境与人相融合,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生活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1)自然环境的引入与渗透。

在工业厂房的内部空间环境中,应重视开放空间的创建,使内部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交流和渗透。通过设置一些自然景点,观景窗、观景台、内庭园以及落地窗等措施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此外,引进自然改善内部生产环境还可以借鉴我国传统园林的一些设计手法如;渗透、借景、对景等。

(2)工业厂房外部空间的和谐统一。

在工业厂房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应结合环境要素和内在的生产工艺,综合考虑建筑空间布置、群体组合、突出项目自身的功能空间及环境要素特质,以统一的空间建构、色彩构成等处理手法来强化其自身风格的整体性,增强工业厂房外部空间环境的可识别性和亲和力。

3.工业厂房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工作空间场所的建筑物。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业厂房时应该根据实际任务书和工艺设计人员提供的生产工艺资料,提炼出建筑专业的设计信息:平面形状、柱网尺寸、剖面形式、建筑体型,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和围护结构的类型,以及细部构造设计,协调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工种,认真贯彻“坚固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应能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满足建筑的技术要求;

(3)满足建筑经济要求,尽可能考虑缩小建筑体积,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合理减少结构面积,提高使用面积;

(4)满足卫生及安全要求,保证厂房内工作面上的照度以及条件相适应的通风措施。

二、工业厂房外观的设计

工业厂房形象效果直接影响到厂区整体艺术质量,现在工业厂房的发展已不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的纯生产容器,只有机械、简单朴实的想象,而是把建筑艺术中的风格、意义、内涵、形式融进设计中。

工业厂房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建筑原则,建筑形体简洁、明快,运用美学观点处理好工业厂房的大尺度、大比例、大色块、大空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筑造型表现建筑的特性。

(1)入口和门的处理:主入口部分进行适当的变化处理,可突出入口位置而增强指示性,改善墙面虚实关系,并可丰富立面效果。

(2)窗的组合:合理的进行窗组合可有效的协调墙面的虚实关系,同时可增加厂房立面的建筑艺术效果。

(3)墙面的划分:利用建筑构件、线脚、抹灰等手法,将墙面采用水平或垂直或混合进行划分,以达到简洁舒展、挺拔雄伟、和谐等艺术效果。

(4)工业厂房的色彩处理应强调其整体性,在统一种中求变化,产生均衡、适度、和谐的韵律感、序列感和统一感。

工业厂房外观的艺术处理如果得当,它不仅使整个厂区的色彩、造型都赏心悦目,人在其中工作心旷神怡,而且有特色的厂区、厂房造型、色彩等,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提升企业的形象与品牌知名度大有好处。

三、现代工业厂房的趋势

(1)工业厂房高科技趋势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论的应用,材料工业的发展和压型钢板生产工艺和能力的提高,也使工业厂房向轻质高强、结构体系大跨度、大空间、多层甚至高层、多功能方向发展;技术及设备上的发展也更好的满足了生产与管理的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等要求;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工业厂房艺术融合在一起,就使工业厂房出现了智能化的特点,人们就能获得提高工作质量的环境。

(2)工业厂房设计的人性化趋势,人性化设计的本质是将人类工程学引入现代工业厂房中去,人性化设计必将要求建筑师将建筑设计的中心从以往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在建筑的内部及外部空间的设计中,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3)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①节能设计:节能是可持续发展工业厂房的一个最普遍、最明显的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营运的低能耗,二是建造工业厂房过程本身的低能耗。这两点可以从一些工业厂房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及新产品的运用中体现出来。

②绿色设计:指从建筑的原材料、工艺手段、工业产品、设备到能源的利用,从工业的营运到废物的二次利用等所有环节都不对环境构成威胁,绿色设计应摒弃盲目追求高科技的做法,强调高科技与适宜技术并举。

③洁净设计:洁净设计是强调在生产和使用工程中做到尽量坚守啊废弃物的排放并设置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系统,以实现无污染。这是工业厂房科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强调对建设用地、建筑材料、采暖空间的资源再生利用,因此有效的利用资源、能源,实现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造负责人的,具有生态环境一时的工业厂房常成为必然。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要求也不断发展,对工艺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建筑设计应当是注入了认人的思想和理念的过程,工业厂房业不单单是工业厂房,那么简单,它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建筑师只有将上述发展趋势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现代工业厂房的艺术美,这是现代工业厂房的必由之路去。才能创造出于时代相适应的工业厂房来,让人们享受现代工业厂房的艺术美,这是现代工业厂房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费麟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与发展[期刊论文]-工业厂房2003(4)。

2郑敏楠工业建筑设计的新时代[期刊论文]-工业厂房1998(5)。

第8篇:现代工业安全范文

(1)实际运用输入部分的可靠性。可编程控制器PLC虽然自身有着很高的可靠性,但是只限于其内部自身的控制,对于其输入量的控制,是没有办法保证其可靠性的。而其输出的控制是根据其输入的量来决定的,因此即使其内部的可靠性保证其能按规定的方式运行,但是由于输入量的误差依然使得输出的控制有着极大的失误。造成实际运用中输入量的错误的原因有:输入信号的短路或短路。比如一个控制系统,其控制的方式是由测量的传感器的输出量既PLC控制器的输入决定的。而现实中由于传感器的长时间使用,造成了传感器测量误差,或是传输线路出现问题,如线路的老化造成线路短接或是鼠害将线路咬断等原因,都会造成PLC端输入量的错误,最终导致控制输出的错误,使得自动控制失败,严重的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其二PLC对其输入量的扫描有着一定的周期,如果测量的部分由于其传感器的测量特性或是其传输的放大,滤波或整流电路的原因,造成测量频率过小或者过大,都会造成PLC的误判断,导致最终的误操作。.

(2)实际运用输出部分的可靠性。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输出只是简单的开关量输出,要实现自动控制就要在输出部分加上负载,用PLC的输出带动负载运行从而实现控制。因此负载部分的可靠性就决定了可编程控制器PLC输出部分的可靠性。首先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输出是开关量,有一定的带负载能力,如果输出执行器的负载要求过大,造成PLC的输出无法带动负载则会导致即使PLC正常工作,但输出却无法实现的情况。同时由于输出的执行器自身存在问题也会导致控制无法正常实现。其次由于现代工业的要求,PLC经常要驱动大负载进行工作,所需要的驱动功率往往要大于PLC所能带动的负载,此时就需要一些外部电路的支撑,比如放大电路,保护电路等,这些外设部分出现了问题也会影响控制系统的输出无法正常工作,导致PLC输出控制出现异常。

(3)控制如何达到最优化。任何自动控制系统都是代替人工进行工作,克服人工各方面的不足,节省人力、物力,使得控制达到最优化。但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和控制量都是由人事先设定的,也就是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是按照人的设想进行的,并非是自控控制系统自己进行判定实行的,即自动控制的最优实现是无误差的实现人们事先设定的模式和人们的期望,并非一定是实际的最优效果。因此必须找到工作时所需要的最优工作模式,既最优设定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部分,输出执行机构以及核心控制与其控制模式,否则自动控制系统只能实现自动控制,减少人力和物力,并不能达到最优的控制效果,实现真正意义的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

二、因此要实现利用PLC作为控制核心,建立自动控制系统运用

现代工业中,既要善于利于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势,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措施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优越性,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中的最优控制。

(1)要注意输入测量部分的选择。例如一些控制系统是要对控制的部分进行一定的测量,通过测量的结果对控制系统发出输入命令,这就要考虑测量部分传感器的选择。要先明确测量量所需要的范围以及精度,在以此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果测量的范围达不到要求,测量量超出了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就无法对测量部分进行判定,再者如果精度达不到要求,在一些需要精确控制的地方,就无法达到控制的要求。其次现实中控制的现场有时会是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这就必须考虑测量部分所使用的传感器以及辅助部分是否能在此条件下长期的正常工作以保证其长期的可靠性。

(2)要注意输出执行部分的选择。以PLC作为控制核心选择输出执行机构时一定要注意考虑其带负载的能力,因为工业中所选用控制部分的负载一般较大,这就需要综合考虑PLC控制器最大带负载能力与负载实际工作时的电压电流之间的差距来选择一些辅助机构。实际运用中通常会选择利用PLC驱动各种电磁阀或电动阀,来实现低电压控制高电压。这样既解决了PLC无法带动大负载的问题,同时可保证工作的安全性。此外输出执行器的选择还要考虑实际控制部分所需要的效果选择合适的执行器。

第9篇:现代工业安全范文

关键词:工业建筑;趋势;人性化;联系;体型立面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业建筑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工作空间场所的建筑物,是为满足生产活动需要的建筑类型,所以工业建筑的设计本质是在创造一个生产和生存空间。我们应当从工业建筑的生产空间及生存空间的发展中寻找规律,把握工业建筑的时代脉搏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和产业结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业生产正以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这对工业建筑设计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个个造型活泼生动的、洁净优美的现代化工厂在祖国的工地上展现出来。业主为创造自己的品牌、树立企业的形象、加大对生产空间及生存空问的人性化投入,在工业建筑设计中更加考虑了人的需求,这不仅体现在人们对生活物质的需求,更体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对美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进取,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工业建筑体现出来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业建筑设计从以往的以生产设备为中心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人的因素在建筑中越来越重要,工业建筑的人性化设计要求建筑师摒弃只重生产工艺的需求,轻人得行为和心理需求的倾向,注重人对空间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创造方便、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工作空间,使工业建筑空间环境与人相融合,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生活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1)自然环境的引入与渗透。

在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环境中,应重视开放空间的创建,使内部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交流和渗透。通过设置一些自然景点,观景窗、观景台、内庭园以及落地窗等措施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此外。引进自然改善内部生产环境还可以借鉴我国传统园林的一些设计手法如;渗透、借景、对景等。

(2)工业建筑外部空间的和谐统一。

在工业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应结合环境要素和内在的生产工艺,综合考虑建筑空间布置、群体组合、突出项目自身的功能空间及环境要素特质,以统一的空间建构、色彩构成等处理手法来强化其自身风格的整体性,增强工业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可识别性和亲和力。

工业建筑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工作空间场所的建筑物。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业建筑时应该根据实际任务书和工艺设计人员提供的生产工艺资料,提炼出建筑专业的设计信息:平面形状、柱网尺寸、剖面形式、建筑体型,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和围护结构的类型,以及细部构造设计,协调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工种,认真贯彻“坚固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应能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2)满足建筑的技术要求,(3)满足建筑经济要求,尽可能考虑缩小建筑体积,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合理减少结构面积,提高使用面积;(4)满足卫生及安全要求,保证厂房内工作面上的照度以及条件相适应的通风措施。

1工业建筑外观的设计

工业厂房形象效果直接影响到厂区整体艺术质量,现在工业建筑的发展已不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的纯生产容器,只有机械、简单朴实的想象,而是把建筑艺术中的风格、意义、内涵、形式融进设计中。

工业厂房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建筑原则,建筑形体简洁、明快,运用美学观点处理好工业建筑的大尺度、大比例、大色块、大空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筑造型表现建筑的特性。

(1)人口和门的处理:主人口部分进行适当的变化处理,可突出入口位置而增强指示性,改善墙面虚实关系,并可丰富立面效果。

(2)窗的组合:合理的进行窗组合可有效的协调墙面的虚实关系,同时可增加厂房立面的建筑艺术效果。

(3)墙面的划分:利用建筑构件、线脚、抹灰等手法,将墙面采用水平或垂直或混合进行划分,以达到简洁舒展、挺拔雄伟、和谐等艺术效果。

(4)工业建筑的色彩处理应强调其整体性,在统一种中求变化,产生均衡、适度、和谐的韵律感、序列感和统一感。

工业建筑外观的艺术处理如果得当,它不仅使整个厂区的色彩、造型都赏心悦目,人在其中工作心旷神怡,而且有特色的厂区、厂房造型、色彩等,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提升企业的形象与品牌知名度大有好处。

2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

(1)工业建筑高科技趋势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论的应用,材料工业的发展和压型钢板生产工艺和能力的提高,也使工业厂房向轻质高强、结构体系大跨度、大空间、多层甚至高层、多功能方向发展;技术及设备上的发展也更好的满足了生产与管理的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等要求;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工业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就使工业建筑出现了智能化的特点,人们就能获得提高工作质量的环境。

(2)工业建筑设计的人性化趋势,人性化设计的本质是将人类工程学引入现代工业厂房中去,人性化设计必将要求建筑师将建筑设计的中心从以往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在建筑的内部及外部空间的设计中,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3)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①节能设计:节能是可持续发展工业建筑的一个最普遍、最明显的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营运的低能耗,二是建造工业厂房过程本身的低能耗。这两点可以从一些工业厂房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及新产品的运用中体现出来。

②绿色设计:指从建筑的原材料、工艺手段、工业产品、设备到能源的利用,从工业的营运到废物的二次利用等所有环节都不对环境构成威胁,绿色设计应摒弃盲目追求高科技的做法,强调高科技与适宜技术并举。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要求也不断发展,对工艺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建筑设计应当是注入了认人的思想和理念的过程,工业建筑业不单单是工业厂房,那么简单,它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建筑师只有将上述发展趋势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现代工业建筑的艺术美,这是现代工业建筑的必由之路去。才能创造出于时代相适应的工业建筑来,让人们享受现代工业建筑的艺术美,这是现代工业建筑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