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工业物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公路运输业 物流业 转型 机遇 策略
一、道路货运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规模小,运力分散,经济势力薄弱。近年来,尽管总的社会运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大多数货运车辆属于个体运输业户,而且一户一车者占绝大多数,多数货运企业的货运车辆也由职工买断经营,企业不拥有自己的车辆,只是实行松散型的集约化经营或车辆挂靠管理,因而货运经营收入低,企业经济效益差,经济势力相当薄弱,不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由于集约化经营的集中度较低,多数车辆都是自主经营,企业对车辆不拥有强有力的调度指挥权,因此,企业不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调配运力,形不成集中的运输力量,市场反应能力差,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市场的需求,更不能满足现代大规模生产的要求。而因为经济势力薄弱,货运车辆车型大多数选用投入较小的中型车辆,而重型车辆,箱式车辆和其他专用车辆数量较少,形不成合理的运力结构,对货运市场的适应能力差,而且运输效率较低,运输成本较高,投资回报率低。
多数货运企业和个体货运业户不具备货源管理能力,不拥有稳定的货源,不能够同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不能开展相关的增值服务,依然只是对外出卖运输劳务。而由于货运市场的激烈竞争,运价较低,因而货运收益很低,这既不利于货运企业的发展,又不能满足客户对高质量运输服务的要求。
再者,由于货运企业的松散管理,企业对货运车辆及其驾驶人员的控制和管束,制约能力差,不能建立完善的运输安全服务网络,运输安全性,可靠性差,货物保险能力低,因而企业信誉不高,客户满意度低下。
又因为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一般城市都限制大中型货运车辆在市区内行驶,而多数运输企业又都不拥有轻小型货运车辆,所以市区内的货物输送业务多数属于被运输企业放弃的地带,这个可观的市场则被社会上的零散个体车辆所占有,而这些个体车辆没有组织,缺乏管理,不能提供良好的运输服务。
总之,目前多数地区的道路货运企业形不成足够的规模,不能提供全方位的运输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融入现代物流是道路货运企业的发展方向
道路货运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是业界广泛关注和深入探求的课题,根据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传统道路货运企业必须深入研究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来指导企业的管理与发展,使企业加快融入现代物流大系统之中,开展现代物流运输服务,这是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和发展方向。
当今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渐成趋势。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国资本不断进入,我国经济将迅速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伴随而来的是原材料及配件的全球化采购供应,企业生产跨国界进行,产品全球网络化销售,其如此通达的全球化经济运行机制,完全依赖于高效、快捷、完善的现代物流系统。目前,我国企业以及进入我国的外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或在寻找物流服务合作伙伴,以分担其巨大的物流业务。政府也因势利导,大力推行和发展物流产业,把物流产业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产业政策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投入。因此,我国的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三、传统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业的策略
首先,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加强对道路货物运输业的宏观调控,在政策、制度以及资金上为货运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加快道路运输业的资源整合。国有大型道路运输企业要充分利用好政府的政策优势,通过联合、重组、兼并、收购等形式,整合社会货运车辆、货运场站、仓库、装卸搬运设备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物流资源,建立集团化经营结构,扩大企业的经济规模,提高企业承担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和市场信誉度,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第三,道路货运企业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与客户的密切联系,与客户建立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不能作为向客户单纯出卖运输劳务的劳动者;要直接融入客户的物流系统之中,主动帮助客户设计最优化的物流方案,精心地为客户提供以运输为主的物流服务;要以为客户节约物流成本为准则,开展货物包装、保管、流通加工、定单处理等增值服务,逐渐扩大服务范围,建立良好的客户信誉,达到双赢的目的。
第四,大型货运企业应配置多种型式和吨位的车辆,建立较完善的运力结构,提高物流市场的适应能力,扩展物流服务范围。对于干线运输,要选用大型车辆,以提高运输效率;要重视和加速发展集装箱运输、零担运输和快速直达式运输等运输方式,以适应客户小批量、柔性化、个性化服务的要求。中小型货运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车辆条件和运输经验,选定明确的目标客户,根据物流对象开展专项运输服务,凭借专长和信誉吸引客户,扩展市场。
一、*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7.98%提高到2002年的13.5%。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索降低经营成本、开辟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别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石油公司、*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发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已经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发展动力已经形成;建立以*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
目前,*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管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发展。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管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3、设备老化,技术落后,致使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缓慢。批发零售业、仓储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物流主体行业现有仓库设施陈旧,设备老化,从事现代物流的技术含量不高,管理思想和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还不能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现代企业管理。
4、人才缺乏,难以保证现代化物流业高起点和高水平发展。由于生产和流通企业中的相当企业领导层对现代物流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使物流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造成*物流业专业人才匮乏。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必然要求
(一)*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增强*综合服务功能。现代物流业作为新世纪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强弱的重要标志,*亟需通过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来进一步提高城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社会功能,从而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整合*物流资源。现代物流产业集仓储、运输、配送、信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打破行业限制,协调部门利益,对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整合闲散物流资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物流企业通过物流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的降低流通成本,实现物流运作的高效体系,取得物流资源的最佳效益。
3、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提高*社会化信息水平。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技术保障,网络信息技术与物流产业的紧密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网络信息现代技术向传统企业管理的渗透,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档次和水平。
4、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物流业的主要优势就是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的结合,其现代化的仓储、运输、分拣、包装技术有利于企业迅速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高效、低耗,加快与国外先进管理技术成果的嫁接。同时,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开拓市民视野、改善市民消费观念和购物习惯、扩大市民社会交往区域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1、*地域优势得天独厚。*地处东西两大经济区域接合部,也是陇海、兰新经济带核心区,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作用,同时,*又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金融、商贸、信息、人才、科研、教育和旅游中心。这种地域上强聚集和远辐射的核心优势,在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2、*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集散功能的不断增强,产生了对现代物流的强烈需求。199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以13%以上的速度递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12%的速度递增,物流业(批发零售商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对*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已达到2002年的111亿元,占GDP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12.97%提高到13.5%,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的需求愈加强烈。
3、*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产业结构已从1998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9.87:41.13:49调整为2002年的5.4:43:51.6,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尤其是物流业为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其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到2002年达27.5%,贡献逐年增加。
4、航空、公路、铁路的基本建设初步构成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立体交通基础。咸阳机场与国内50多个城市通航,并开通了东京、新加坡等多条国际航线;以*为中心的“米”字型高等级公路干线网已经建成,为*和周边地区经济联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铁路已经与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及欧亚大陆桥形成了连接网络,*立体交通网络枢纽已经形成。
5、完整的信息网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奠定了良好的科技信息基础。以“米”字型的光缆为基础,微波、卫星为覆盖的通讯、数据、计算机等公众信息网络已经形成了区域网络中心。目前正在筹建的*信息港工程,将成为*信息中心的有力支撑点。
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奋斗目标与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按照促进物流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发展要求,遵循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政策引导、打破垄断、整合资源、扩大开放、企业为本、规范运作”的发展原则,发挥*比较优势,多功能、多层次、多类型地发展*现代物流业,使*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北方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中发挥更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奋斗目标。
*物流业的发展要以培育和完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为目标,发挥区位中心优势,努力构筑以政府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为主的政策平台;以提高物流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现代化水平为主的要素平台;以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主体平台;积极扶持和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规划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和功能性物流配送中心;使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市GDP增长幅度。
到2006年,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现代物流业健康起步,各物流中心基本建成,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到2010年,努力构造与西部经济强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环境,建成以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功能性物流中心和多层次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框架,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使*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枢纽。
具体目标:
2003年到2006年物流成本(仓储费用、库存成本、运输费用、管理费用)占GDP的比重实现每年以1%的速度递减,2006年到2010年实现每年以2%的速度递减;
2006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2010年达到340亿元;2006年物流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15%,2010年达到17%;
2003年60%的物流企业和100%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处理用户的物流信息;80%的企业的内部物流信息经由计算机处理;2010年100%的物流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处理物流信息;
到2006年扶持和建立2—4户业务辐射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大型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到2010年,做大做强5—8户经营业务在区域范围占绝对优势且辐射全国范围的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集团。
四、*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
(一)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平台。
1、建立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为主的政策平台。成立物流产业专门协调管理机构,加大物流业的管理力度,研究制定扶持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为物流业发展提供竟争公平、运作规范、服务优良的外部环境。
(1)本着“加强领导、统一规划、注重协调、做好服务”的工作思路,市商贸委协调规划、计委、土地、财政、税务、交通等政府职能部门研究制定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清除地方保护主义,统一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和义务,落实规划任务。
(2)*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指南,贯彻执行国家物流产业技术标准,建立物流设施开发运营招标制度,引导社会各种所有制成份合理投资,允许外资投资物流产业。
(3)鼓励物流企业扩大物流经营范围和提升服务内容,对入驻物流园区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企业的建立和发展给予积极支持;物流企业开展集装箱运输和自有铁路专用线装卸业务,要依照市场经济原则,规范运作,合理分担相关费用。
(4)利用国家经贸委旅游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政府贴息、物流园区土地出让金返还等,多方筹措物流业发展资金;设立*“现代物流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招商引资,优化、完善*投资环境。
2、高水平、高起点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现代化水平为主的要素平台。
要着眼于现代物流链式管理系统各个环节服务功能的增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仓储、运输、分拣、加工、配送、包装、网络服务等物流要素运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更新改造,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适应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需要,进一步加快城市运输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建设速度,消除城市交通“瓶颈”,提高铁路、公路、航空之间协调配合和服务社会功能。
(2)要配合*公用信息交互平台建设,着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建立,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步伐。引导、鼓励现代物流企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提升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扩展、延伸物流企业供应链的范围和半径,通过电子网络促进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有效结合。
(3)改造、盘活、挖潜传统物流企业闲置资产,优化、整合社会闲散物流资源。与此同时,要加强现代化物流技术的普及,推广运用现代物流技术标准,提高物流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4)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要求,积极有序的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配送系统,使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设施建设均衡,功能互补。
3、建立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主体平台。
*物流业要以提高和完善物流产业素质为目标,在抓好现有物流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重点引进国内外品牌企业,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引导原来属于不同部门的仓储、运输、货代、联运、集装箱运输以及批发零售业依照市场化原则,运用改组联合、收购兼并、股份合作、租赁承包、分块搞活等多种形式和办法进行资产重组,提升传统物流企业服务功能,扶持产生一批现代物流专业公司和配送公司,并做强做大3—5家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1)重点引进国内外品牌连锁、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物流配送中心、入驻物流园区以及与我市企业联手开展现代物流经营;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国内外品牌企业投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2)提升一批专业商品市场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以西二环冷冻食品批发市场、美联汽车配件物流市场、省商业储运仓库、北石桥地区仓储基础设施为重点,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逐步引导其向物流配送中心过渡。
(3)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技术对贝斯特综合货运市场、亚欧综合货运市场、华清路综合货运站等一批专业货运市场进行改造,提高其现代物流业的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
(4)积极扶持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专业企业集团,以*中储物流中心、中国(*)邮政、*物资总公司等为重点,引导其改造现有基础设施、发挥其信息网络和仓储优势,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手段,实现强强联合。
(二)实现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规划。
针对*作为东西部商品聚散中枢的地位优势,结合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多为东进西运的流向特点,以及公路、铁路交通运输为主、航空交通运输为辅的实际情况,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要求,从2006年到2010年,加快“1-6-10”即一个物流园区、六个物流中心、十个配送中心的建设布点步伐。
1、一个物流园区——新筑物流园区。
新筑物流园区位于新筑组团内,面积6平方公里,规划为综合性物流园区,北邻规划的*市铁路北货运站,东接*——阎良高速公路,靠近*市北三环,绕城高速路和*——铜川高速路,交通和地理位置优越。该园区是*最大的物流产业开发区和物流企业集中地,其业务涵盖*及周边地区物流业的口岸、货物集散中转、仓储配送、国际国内货运、国内外空运速递、物流信息管理及服务等多个领域。2003年——2006年该园区完成土地分区规划,2006年——2008年完成企业招标入驻;2010年完成园区全面启动运转。
2、六个物流中心。
(1)纺织城纺织品、服装物流中心——依托纺织城雄厚的工业基础,随着*纺织学院新校区的建设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纺织城将重新焕发生机。在纺织城西北部建立的这个以纺织和服装类为主的东郊物流中心,占地为2平方公里,且靠近三环路、*—蓝田高速路和*—安康铁路,交通便利。该中心将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存储、加工、批量转运的基地。该中心2002年——2003年完成选址和企业招标入驻;2006年前实现正常运转。
(2)韦曲科技物流中心——此中心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位于绕城高速公路以南、韦曲组团西北角,依托韦曲科技园和*市南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高新技术产品的储存和流通服务。2003年——2004年完成该中心土地分区规划和入驻企业确定,2006年全面完成中心建设。
(3)三桥汽车物流中心——此中心是以西部车城为主、市级机动车市场为辅的汽车物资存储和流通中心,规划占地2.3平方公里,位于*—宝鸡高速公路后围寨立交和铁路南环线,交通优势明显,该中心将成为西部地区汽车,机电产品及其配件产品的最大的存储、转运基地。2003年——2004年该中心完成扩大规模、提升技术改造,2006年实现正常运转。
(4)草滩果品物流中心——此中心依托华圣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区,规划占地2平方公里,西邻*—铜川高速公路,靠近铁路北客站,交通优势明显。陕西是水果大省,苹果、猕猴桃果业发展迅速,建立果品物流中心有利果品产业化和外销经营。该中心将成为西部地区水果农副产品存储、加工、分拣、包装和转运的基地。2003年——2004年该中心完成入驻企业认定,2006年完成全面建设投运。
(5)北石桥物流中心——此中心位于星火路西、陇海铁路北、大兴路以南区域,主要依托现有*铁路西货站北的大片仓储区和*中储公司,铁路、公路交通联系便捷,靠近市中心区商贸流通和生产企业,将发展成为以日用消费品、食品类等工业产品物流集散中心。2003年——2004年完成入驻企业认定、改造和提升服务功能,2006年实现全面营运。
(6)中储物流中心——中储是我市较大规模的物流公司,已形成集仓储、配送、经销、贸易、加工、货运、信息交流、铁路公路运输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实体,依托现有中储*物流公司和其方便的铁路和城市道路联系,将中储现用地扩大至1平方公里,使其发展成为钢铁、家电产品和纸制品类为主的专业物流中心。2003年——2004年完成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技术能力,2006年实现物流配送占企业营业总量的70%。
3、十个配送中心。
根据现有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和物流中心位置,在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的基础上,在咸宁路、华清路、太华北路、大白洋路、枣园路、友谊路等处规划划定10个物流配送中心位置,作为联系物流中心和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最终消费者的纽带。(2003年——2004年完成布局规划和企业认定,2006年全面建成投运);与此同时,在现有大型超市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在二环外的广大城郊结合部(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曲江开发区、西郊电工城和东郊金华路地区)再重点建设8个左右大型超市,改变城市人流和物流集散格局,改善城市交通,完善*三级商业服务网络。
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措施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涉及众多行业、需要协调各方面利益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针对性的实施相关政策措施,促使其稳步发展。
(一)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建立物流业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规范市场准入,改进市场监管,加强行业管理。要引导物流企业增强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引入激励机制,按市场机制指导现代物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促进物流企业规范化运作。近期,要重点抓好明确部门责任、细化规划内容、规划园区控制、突出重点任务、强化任务时限等工作,并对地方物流法规的制定进行尝试。
(二)加大现代物流业宣传力度。通过开设专栏、举办讲座、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推介现代物流知识,树立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社会、有利企业的观念,建立社会各界入世后国际竞争加剧的紧迫感,树立和增强办好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
关键词:现代物流思想;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20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的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其范畴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服务、废旧加收、处理等环节构成了完整的回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物流与信息流共同作用,物流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崭新时代[1]。现代物流已经深入到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对施工企业来讲,将各类产品、原料或物资工程化而生成产品,从而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现代而高效的物流管理,对于施工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推行走出去战略,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对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加之,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微利时代粗放的物资管理已经没有出路。由此可见,作为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必须引入现代物流思想。
一、搞好物资采购管理严把物资入场关
(一)严密组织大宗商品的招标。施工企业所需要物资种类齐全,规格多样,为了减少采购中出现的问题,避免随意性,钢筋、水泥等大宗材料采购应尽可能的进行招投标,选择优秀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同时在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前提下,大宗物资质量将会更有保证。为了确保招标投标活动的公正性,项目经理部所属各部门都参与到采购活动中,明确采购管理上的责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避免采购的随意性。(二)稳定小件商品的供应链。对于小五金、电料、配件等零星材料的采购应遵循货比三家、择优选购的原则。对于信誉能力较好和自身实力较强的几家商户,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确立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商户之间对物资的供应本身形成竞争,可以改善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施工企业在在资金紧张或突发性事件发生的灵活应对能力。有了小商户对小件施工原料的短平快供应,施工企业可以降低小件施工原料的库存数量,降低成本。(三)强化质量第一的理念。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无论是大宗材料还是零星辅材都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绝对不能一味强调价格而忽视了对质量的管控。要做到在物资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控制成本。对于采购中出现的某种商品价格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保障物资稳定供应的同时兼顾质量,停工待料是眼前的风险损失,以次充好则是潜在风险。
二、完善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体系,严控出入关
施工企业的各类物资设备,动辄成百上千类,为了保证稳定供应不断线,除了有供货商的配送保障,也离不开施工企业充足的配额储备。(一)配强配齐物资管理的人员和组织机构。管理者是管理工作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彼此有隶属关系的管理人员构成管理组织。对于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而言,最直接的管理模式是能级管理,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权与责要统一。施工企业内部各部门彼此间即合作,又制约的一个综合化体系。同时,要注意研究的人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资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动态管理的专家。(二)修订和完善场内物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比人更可靠。对于高速流动,时时处处处于动态的场内物资管理,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制度规范。因此,施工企业现场物资管理者就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者和督导执行者。要维护制度的权威,保持制度规章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同时,及时掌握制度运行中的情况反馈,渐进性对制度规范进行完善,使场内物资管理的制度规范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三)以信息系统助力物资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人力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常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储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2]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以提高管理效益,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场内的物资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三、加强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的督导检查
(一)引入专业监督。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某些方面专业性比较强,引入并发挥本单位专业人才在物资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可以及时有效发现深层次的管理漏洞,引导物资管理上层次,上水平。如专业财会机构和财会人员成本的控制,账目运行方面的监督;质检人员对原材料和施工质量的全程监督。在自身监督,做强内功的同时,还要主动与工程监理、业主等其它方合作,借助外部力量,全程介入工程管理,发挥监督效能。(二)发动全员参与监督。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是人人都在管理中,人人都主动参与管理。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要取得成效,就要调动物资部门和其他部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对于物资管理中的制度规定张榜公布,对于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等重大第三问题要公示,让管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违纪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处理,绝对不姑息迁就,维护法律制度的权威。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影响到施工企业的形象,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引入先进的物流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施工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成.现代物流概论[M].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07.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中心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意识到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提高自身施工技术水平,优质高效地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更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降低施工成本。但企业在原材料节约,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来降低成本,都已竭尽所能,有可能进一步改善的就是采购和生产过程中的搬运、装卸、运输、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是指施工企业从支持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进厂,经储存加工、装配包装,到施工产品建成这一全过程的物料在仓库与施工现场之间,施工现场与施工现场之间的每个环节的流转移动和储存及有关管理活动,它贯穿了整个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始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独有的行业特点,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等难以控制的特点。因此,改变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实施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1.1 对物流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
物流管理作为一种较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之中,正在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但从建筑施工行业来看,目前仍有一部分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甚至物流管理差距很大,损失浪费严重,企业处于半停产的边缘。究其原因施工企业对科学管理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物流管理的认识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存在模糊认识。
1.2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偏低
尽管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原有的物资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但其物资供应部门仅仅完成了供应物资的职责,没有发挥本部门优势,把传统的采购保管业务,扩展为采购、仓储、配送、加工的全过程服务。没有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本企业的物资供应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施工企业的物资、信息、资金的来源与使用不对称,缺乏可靠的技术支撑。库存调控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等特点。
1.3 建筑施工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组成及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重点仍然局限于施工过程的作业成本,对物资流通环节的成本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物流在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预算中没有单独的项目。另外,施工企业物流绩效考核指标过于单一,通常只有“材料成本差异”一个考核指标。这个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物流责任单位的绩效,并且针对性也不强。
1.4 建筑施工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不稳定
在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合作多是临时性或短期性的,竞争多于合作。选择供应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传统采购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供应商的选择过程要花费供需双方许多时间和精力。在交易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从众多供应商中选择出最佳的供应商,采用保密的措施以防供应商知悉后提高材料的价格,而供应商为得到卖单也往往虚张自己的供货能力和效率以及产品性能,这种供需博弈的过程最终导致了建筑材料成本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
2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现代物流管理的方法
2.1 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改变业务流程,建立物流中心
施工企业管理层必须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识,引入现代物流思想,把物流定位并发展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入手,把建筑施工企业现有的物资管理部门,按照现代物流管理的原则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并建立符合现代物流管理要求的物流中心。由物流中心直接面向工程项目部、面向施工现场,提供物资采购供应配送等服务工作。努力降低企业的物资购置成本、储存成本以及应急成本,满足现场工程施工的需要同时,清理各二级施工单位的小仓库,以快捷、准确的服务,杜绝库存物资在公司内部大仓库向小仓库转移的现象。根据各个工程项目施工地点的物资供应途径,设计合理的物流网络图,建立健全公司外部统一调动、内部统一配送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JIT物资供应模式。
2.2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现代物流系统
在现代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中,信息化是系统的核心,是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统一”和有效运作的关键,它使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可以及时集成并快速信息反馈,提高建筑施工生产效率。目前我国建筑施工项目正广泛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技术,可以借助BIM信息平台,建立适应施工项目的“数字化物流管理”系统平台,并将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物料需求计划(MRP)、配送需求计划(D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制生产(JIT)、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先进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从而全面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现代化水平。其模式如图1。
2.3 建立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机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建筑产品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而同一类型的物资使用量却相对较大,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合格供应商评价机制和标准,落实好供应商“事前评价、事中考核、事后公布”的管理制度,健全合格供应商等级档案,实行不定期的淘汰政策。并根据供应商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和其竞争力,把供应商分为重要合作伙伴和一般合作伙伴关系。对那些质量好、信誉高、合作愉快的合作供应商确定为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可以通过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建立企业与供应商相互之间的信息电子数据交换平台(EDI)、电子自动定货系统(EOS)、计算机辅助定货系统(CAO)和完善数据库信息挖掘技术(DW),实现现场物流信息化和供应商的无缝对接,这样做可以减少双方合同谈判的费用和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物流社会成本;并为施工现场的“零库存”管理,甚至VMI(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减少自我服务,依托社会物流资源,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
随着社会生产分工细化,许多企业注重物流资源外取,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也由此应运而生。“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是指生产经营企业把原来属于自己企业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其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自身企业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运作和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管理等核心业务上,考虑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目前市场上已经慢慢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系统,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施工企业可以不再保有仓库、车辆等物流设施,从而可减少投资和运营成本;第三方物流公司凭着其专业化的技术可以为施工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对施工项目的质量、进度都有良好的保证。
2.5 重视人才的培养 (下转第5页)
物流人才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最根本最首要的条件之一。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包括物资采购员、仓储管理人员、设备物资调度员、系统设计工程师、信息工程师、行政及协调人员等类专业人员。建筑施工企业要解决物资供应管理高投入、高成本、低效率的局面,必须保证有一支训练有素、稳定的职业化队伍。而目前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十分薄弱,应该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采取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培训班培训现有人员,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3 结 论
物流贯穿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对物流环节的改善,将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通过改善和加强物流的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对于企业降低工程成本,实现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晓丽. 高铁总承包模式引入第三方物流的可行性[J]. 综合运输,2010(5):46-48.
[2] 强俊秀. 论建筑施工企业转化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J]. 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1):26-27.
[3] 王红春,何佰洲. 我国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J]. 建筑经济,2008(6):90-92.
[4] 焦萍,焦霖. 试论如何更好地对建筑企业实行物流管理[J]. 物流科技,2007(5):123-125.
[5] 邹小武,杨晓鸥,黄柯. 物流价值工程与物流成本优化[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74-75.
[6] 张智文. 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科技发展的若干建议[J]. 铁道货运,2004(1):4-7.
[7] 张泓. 浅谈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库存管理[J]. 甘肃科技,2005(10):12-13.
[8] 吴来伟,赵俊. 建筑施工中的物流管理[J]. 建筑科技,2004(16):5-6.
[9] 黄舒,李桂芳. 建筑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技术的研究[J]. 安装,2004(1):21-22.
[10] 顾松林.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改革与提高方案浅析[J]. 物流技术,2001(1):30-31.
[11] 祁神军,陈峰,丁烈云. 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J]. 价值工程,2006(7):120-122.
一、 基本情况
XXXXX物业有限公司地处XXXXXXXXX,成立于XXXX年XX月XX日,是我县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领跑者,注册资金XXXX万元(由XXXX出资入股XXX万元、XXXXX出资入股XXX万元),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中征码XXXXXXX.法定代表人XXXXXX,男,汉族,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任公司总经理。公司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引进全新管理服务概念,拥有一支敬业精神强、专业素质高的员工队伍,以“成就至尊服务,打造行业品牌”为服务宗旨,全心全意实现对客户的承诺。
二、经营情况
XXXXXXXXXX物业有限公司,与城区大型小区(XXXXXXXX、XXXXXXXX)签字了长期的物业管理服务,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1、借款情况:根据征信数据报告,该公司无借款记录。
2、该公司经营管理正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3、根据报表数据情况分析,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总体看来,该公司经营管理正常,随着内部管理的不断加强,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三、抵押物
该笔贷款提供房屋产权抵押的担保方式;
以XXXXXXX个人所有的商铺房产做抵押,建筑面积XXXXXXX平方米,位于XXXXXXXXXXXXXXX,(产权证号;XXXXXXX权证XXXXXXX字第XXXXXXXXXXX号)办理了房地产抵押登记手续,产权清楚。
四、贷款用途
该公司申请短期流动资金XXXX万元,贷款主要用于流动资金周转,该公司作为一家物业公司,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县域的大型小区,现处于发展阶段,资金需要量大。
五、还款来源
还款来源为县域几个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费收入,收入稳定,做为此笔贷款的还款保障。
六、结论
现代工业体系是不同时期,某一区域的工业体系不断优化的外在表现。从我国现代工业体系提出的背景看,“现代工业体系”的概念主要源于决策层对现实经济发展取向的思考,而非理论发展的结果。因此要想进一步“解码”现代工业体系的内涵和特征,就必须深度读解党的相关文件。从党的“十七大”到“十”报告相关内容来看,现代工业体系主要具备以下特征:一是现代性,是现代工业体系的时间特征。现代是一个动态、相对的时间维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其内涵均不同;二是集聚性,是现代工业体系的空间特征。产业集群通过物质生产资料、信息、人才和技术的集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的竞争优势,并对区域内其他产业产生明显的辐射、联动效应,从而推动区域内工业体系的不断优化;三是创新性,不仅体现为技术创新,还包括体制机制创新。其中体制机制创新是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保障,而技术创新是实现现代工业体系的根本途径。通过技术创新加快商品化和产业化的速度,推动产业升级发展,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和优化;四是融合性。随着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电子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开始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产业融合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的发展。
二、景德镇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近年来,景德镇市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但仍存在产业层次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凸显等一些深层次问题,严重制约了景德镇市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只有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才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依赖资源、偏重规模扩张型向开放创新、注重质量效益型转变,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实现环境改善、资源节约和产业结构优化。
(二)有利于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赢得新一轮经济增长主动权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来临,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势,且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目前中部许多省市都在积极承接国内外的产业转移,加快实施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为此,景德镇市必须充分抓住新一轮国内外产业转移和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的机遇,利用“后发优势”,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赢得新一轮经济增长主动权。
(三)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工业国际竞争力
现代工业体系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特征。近年来,景德镇市重点培育和壮大陶瓷、航空、汽车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门类齐全,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与其他工业发达城市相比,整体实力仍然较弱,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较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人文文化、自然资源等优势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为此,景德镇市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各种有利机遇,增强产业竞争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三、景德镇市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
本文借鉴霍夫曼工业结构四阶段理论、配第-克拉克定理、钱纳里的人均收入6阶段理论等工业化水平经典评价理论与方法以及国家经贸委(2003)、杨杰等(2005)、涂成林等(2006)、陈佳贵、黄群慧(2005)等人对中国工业现代化评价的研究结果,以系统性、动态性为原则,并兼顾指标数据的可得性,选取经济发展、经济效益、人力资源与科技创新、资源与环境4个方面内容构建景德镇工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比较景德镇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在江西省工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地位。
(一)经济发展
主要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潜力,用人均GDP、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比重和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3个指标来衡量。
(二)经济效益
主要反映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水平,用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用率和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个指标来衡量。
(三)人力资源与科技创新
主要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用每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和每万人专利授权量3个指标来衡量。
(四)资源与环境
主要反映资源消耗利用效率,用工业用水量重复利用率、单位GDP能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个指标来衡量。在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中综合得分最高的是南昌(分数为0.513798),景德镇暂列第5(分数为0.054069)。从得分情况看,虽然景德镇在11个地级市的排名居中,但分数与前4位城市(南昌、萍乡、新余、鹰潭)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工业发展因子(F1)和人力资源因子(F2)上,景德镇表现的相对突出,分别排名第4位和第3位;但在经济效益因子(F3)和资源与环境因子(F4)上,景德镇相对落后,分别排名第9位和第7位。
四、景德镇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制约因素
(一)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市工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并长期在全市产业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基础性的产品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资源性企业多,高技术性企业少。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经历来看,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应占据的主导地位。但目前景德镇高新技术企业还不到20家。高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5%左右,远远低于上海和深圳约50%的水平,大大阻碍了产业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水平低
在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断攀升的同时,景德镇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用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等效益指标数据远远低于全省同期的平均水平,位于全省后列,阻碍了景德镇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低下,也激化了景德镇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也是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活力之源”。长期以来,景德镇市经济规模偏小,对人才、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不足。高水平研发人员的匮乏以及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景德镇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供给和扩张能力受限,在低端产品上盲目地进行重复性投资和恶性竞争。
(四)产业体系融合性较差
产业体系的融合性是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保障。目前,景德镇市产业体系融合性和协调性较差。一是陶瓷、航空、汽车等传统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弱,新兴产业亟待加速成长;二是经济发展需要转换发展动力,由单纯的内源式发展向内源和外源兼顾式发展的转型;三是高新技术缺乏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与融合,区域创新网络的功能需要进一步释放和强化;四是产业空间组织形式落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转化与升级过程缓慢。
五、加快景德镇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在现代工业体系的产业遴选上,既要考虑地区产业发展的历史,又要勇于打破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从产业特征上看,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附加值高、能耗低、污染少等特点。加快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既能够带动陶瓷、生物医药、汽车等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又能带动物流运输业、电子信息业等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为此,景德镇市应突出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地位,确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的目标,积极引进和培育符合产业布局要求的高成长性产业,完善产业支撑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综合实力。
(二)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培育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主体。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鼓励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在关键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二是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促进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增强企业技术聚集与产业化能力;三是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加强企业与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和大学的合作,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三)积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传统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现代工业体系的发展则取决于服务、技术、人才、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景德镇应加快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在信息、资金、人才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一是建立产业信息网,为企业提供可共享的公共技术、政策咨询、供求信息、电子商务和对外宣传服务等,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二是加强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多种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和平台,帮扶和引导具有资质的企业上市,完善区域金融体系;三是完善人才资源的引进和培育机制,建立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招募机制,同时加强本地教育水平,提高本地人才供应能力,完善企业员工培训的长效机制;四是完善通讯、交通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产业项目的吸纳和承载能力。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作用
西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也是新世纪我国确定的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华夏历史文化的发源地,西安悠久的建城史,影响深远的唐城意象,辉煌、伟大、多元的文化内涵,构成了西安独具魅力的城市特色。
在大西安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规划引领、空间整合、布局优化、生态再造等手段,进一步凸显西安这一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应成为大西安建设的重要内容。
传承与保护特色文化
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整体,城市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城市历史发展基础之上的。
大西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并已经成为城市空间特色的重要载体和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强力支撑。在大西安建设持续推进过程中,要通过建设中华文化遗址保护特区,实现西安历史文化特色的传承与保护,重塑中华文明的文化软实力,促进历史遗存空间“再生”。
随着大西安空间的拓展,更多的历史遗存不断融入新的城市发展空间,成为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与城市发展相互影响。因此,要通过积极建设大中华文化历史公园,为历史遗存区积极引入新的城市功能,建设新的文化设施,促进历史遗存空间的“重新生成”、“修复”,结合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建设具有地方感和历史感的特色开放空间。
重塑“绿脉”“蓝网”生态系统
坚持“城市大园林”理念,以南部秦岭山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渭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的山、林、塬自然地貌为骨架,以风景名胜区、遗址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以主要河流、交通通廊绿色通道为脉络,构筑西安“依山抱水”生态基质,创造由“绿脉”和“蓝网”交织而成的生态系统格局。
加强秦岭“绿脉”生态保护。加大山区森林植被保护力度,恢复秦岭中高山区和浅山区森林植被,提高水源涵B能力,保护自然生态和原始地貌。加强秦岭北麓周至、户县、长安、蓝田山区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保护,建设一批新的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现有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构建西安生态安全屏障。
恢复西安“蓝网”生态环境。依据唐长安城“八水五塬六岗”自然山水空间格局构成的特征,保护并恢复“八水”的生态廊道和公共游憩功能空间,保护和恢复“五塬”、“六岗”地貌形态,成为城市开放性公共绿地空间,形成城市绿色生态保护环,使生态环境建设与人文景观实现有机融合。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整合提升开发区产业功能,是解决当前大西安开发区产业结构雷同、协同竞争力不强的应急之举,是关系到提升大西安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大西安实现追赶超越的长远之策。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要求,遵循区域相邻、产业关联、错位发展、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实行差异化发展方针,打破开发区辖区限制,按现有发展基础与条件,有序推进“五区一港两基地”、渭北工业区、秦岭北麓生态区、“西咸新区五大新城”的功能整合工作,最大限度提升和发挥开发区的整体产出效能,在大西安范围内构筑集约高效的产业空间格局。
根据西安产业发展现状与基础,推动开发区功能整合,在大西安范围内构筑科技产业、现代工业园区、商贸物流、文化产业四大特色功能产业板块,在板块范围内统筹产业政策资源,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科技产业板块: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整合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沣东新城、沣西新城为大西安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大西安科技产业发展大平台。
现代工业园区:以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整合渭北工业区、西安阎良航空产业基地、秦汉新城,统筹优化现代工业空间布局,打造大西安现代工业空间板块。
物流商贸板块:整合空港新城、西安国际港务区以及哄毙虑,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质,打造大西安物流商贸空间板块;
首先研究蜡画的纹饰特点:第一,蜡画纹饰的题材丰富,主要分为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两大类。自然纹样又可分为植物纹样与动物纹样,从造型上看,植物纹样不拘束于自然形象中的细节,描绘者对其进行了夸张变形等处理,使得图案生机勃发、淳朴美丽[4]。动物纹样的创作更是巧夺天工,苗女在自然界动物原型的基础上创造了神话般的动物造型,这是她们奇思妙想的产物。最具典型的有:鸟头龙、牛头龙、蜈蚣龙、人面蝴蝶、鸟头蝴蝶等。几何纹样有太阳纹、星辰纹、水波纹、铜鼓纹等,拥有古老的传说,以示对祖先的尊敬。第二,蜡画纹饰的造型多样。从造型上看,苗族妇女追求形式上的完整,即使比例失调、缺乏透视也要使造型显得完美齐全。从构图上看,她们采用对称构图、中心式构图、分割式构图或散落式构图等,将各种纹样精巧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各种复合形,形中有形,整个画面饱满和谐,富有想象力。第三,蜡画纹饰的文化饱满。贵州蜡画是一种浪漫主义艺术,是苗女精神领域的体现[5]。这些纹饰对于培养民族意识、保存民族个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没有文字的民族,则发挥着文化符号的功能,具有历史的认识价值,属于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研究蜡画纹饰运用到现代工业产品中的优势:第一,具有民族文化的代表性。苗族蜡画属于华夏文明的一部分,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蜡画纹饰反映了农耕文化、原始宗教文化与图腾崇拜,成为了民族文化的标志,将其运用到现代工业产品中,扎根土壤,衍生出更具文化底蕴的工业产品[6]。第二,具有艺术创意的独特性。苗族蜡画的纹饰与现代纹饰相比,民族纹样更为独特,构图圆满,对称平衡,变化和谐;复合型纹样多姿多态,表现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纹样的秩序化拓宽了艺术表现的范围;色彩素雅,别具一格,透露出苗女世代相传的神秘图案,它立意之新颖,内容之丰富,造型之自由,构成之完美,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族纹饰[7]。
2贵州苗族蜡画纹饰在现代工业产品中的运用
2.1在家居产品中的运用蜡画纹饰的家居饰品成为近几年复古趋势的新宠儿,这些传统质朴又不失现代感的家居饰品美化了家居环境,增添了生活光彩。水墨丹青(蜡染)·抱破茧见图1,靠垫纹饰来源于蜡画,民族气息强烈,中国风浓厚。苗女春耕农作后,随性创作了有关蝴蝶和花朵的纹样,流露出纯真生动的心意。四蝶与花卉的组合,春意跃然呈现;前一个是蝶与花苞,花苞寓意着春天含苞待放,引来蝴蝶前来采蜜;后一个是蝶与初开花朵,它含而不露,几分羞涩,与蝶交相辉映;两者皆属于中心式构图。靠枕原属于现代家居产品,而传统蜡画属于工艺品,两者交集后迸发出新的火花。仿佛在工业产品上述说着苗女情怀:“春天来了,历经冬天之后,每个天明之前,在破与不破之间,在坚持与执念之间,在奢侈与草根之间,千年以后,立得住脚跟的,还是人心之作,历久越显珍贵”。璀璨的“火花”就此诞生。2.2在服饰产品中的运用2.2.1在服装产品中的运用服装产品属于现代工业产品中的一个大类,随着人们需求的日益上升,审美要求也逐渐变化。如何运用民族元素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服装,是我国设计师的毕生追求。蜡染亚麻长棉服见图2。小A版型,完美修身;亚麻粘面料,苗族蜡画的图腾纹饰搭配古朴做旧的撞色,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自然融合。立领设计,基于图腾风格的鱼纹与蝴蝶纹,在起到保暖功能的同时,带来浓郁的东方审美情节。本款产品在迎合现代人审美的同时,又不失民族的土壤养分,元素运用融洽,是件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优秀之作。2.2.2在包具产品中的运用包具产品属于服装配件产品。如果将传统的苗族蜡画纹饰运用到包具产品中,会产生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新产品吗?设计师们对其进行了新的尝试。手工蜡染邮差包见图3,邮差包属于时下流行的复古款型。在蜡画纹饰的选择中,除丹凤鸟外,还有苗族文化中常见的蝴蝶纹、鱼龙纹等图腾造型,传达出欢快、乐观、热情的生活理念;出自苗女手工绘制的纹饰,文化内涵深厚,是市面上常见的模具印花布、机器印花布不可同日而语的。深绿色的面料为贵州传统花椒纹手织布,它不同于大规模机器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手工艺的传承和小批量作品保留了历史的脉络,迎合了现代人返璞归真的梦想。2.2.3在鞋具产品中的运用鞋具产品同属服装配件产品。现代的鞋具厂家仅限于生产流程,并不与服装产生联系,然而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必定是将服装产品与各配件产品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研发。夹趾平跟凉鞋见图4,就是对蜡染服装进行开发的配件产品。蓝底的PU皮材质是现代的新型材料,而灰色绣花是蜡画纹饰蝴蝶纹。民族元素运用到凉鞋的PU材质上还是第一次,古铜色金属鞋带扣与蓝底花纹交相辉映,展现了现代材质的民族风情美,符合了当代人追求的自然美。这双平跟凉鞋是件古朴与现代交织的新产品。2.3在旅游产品中的运用贵州苗族蜡画纹饰在旅游产品中的运用更加凸显其民族特色的优势。最具代表性的就属苗族蜡画工艺品;它是用蜡直接进行绘制,在材料、色彩、表现技法上予以创新的装饰产品[8]。苗族蜡画工艺品见图5。首先从纹饰上看,传承了苗族的图腾崇拜,沿袭了蜡画的基本纹样元素。两边分别是鸟头龙纹,是居住在丹寨境内的苗族支系“鸟部族”的图腾。圆形图案中,鸟头龙脚踩太阳,四周环绕着传统纹样牛角纹与水波纹。其次从构图上看,打破了传统蜡画的构图形式,采用了现代绘画中的三角形构图,彰显了创新性。最后从色彩上看,蜡不再为一色,其融入了新的色彩元素红色与黄色,并搭配其传统的褐色与黑色,视觉冲击力强,装饰效果好,给传统蜡画融入现代元素的同时,也不忘传承祖先的信仰,形成了民族味儿浓厚的现代装饰工艺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9]。
3结语
关键词:工业4.0时代;信息化;系统结构
1 工业4.0的概念
首先在对工业4.0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其建设的根本在于哪里。所谓工业4.0即德国在应对高新科技发展提出的新的战略计划部署,并通过对联邦经济技术的物资调配,并对未来工业发展所下的一个方向定论。技术起源于物联网的信息数据技术,在这一工业革命中,将传统制造进行了智能化信息升级,并根据工业信息进行职能体系内的整体整合。定位为对现代工业的第四次改革创新,即工业4.0系统升级。而针对这一改革,改革的三个主题如下。
1.1 智能化工厂 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的生产流程,并对生产信息资源进行数字管理,通过网络化实现现实生产的分布投产,根据智能化管理,进而完成最终的生产设备升级。
1.2 智能化生产 这一理念主要是针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流程管理,通过人机互动来实现智能化生产,对小中生产企业进行生产能力整合,并对信息进行共享,根据采集所得信息进行系统优化配置,并对生产资源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生产资源的配置可以实现最优化处理,得到生产的统一标准。
1.3 智能化物流运输 在新的生产消费一体化发展中,良好智能物流是需要建立在智能化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基础上的,在整合了务联网以后,充分的发挥物流资源的供应效率,进一步提升需求的物流信息供应速度,并通过对速度的配置,确保服务速度的高效性,是对4.0时代的一大支持。
2 工业的革命性发展
在对工业的革命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革新问题,个人认为主要集中在生产方式和资源的配置上,这些变革将导致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改变,从家庭、组织等方面进行调配,可为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并对现有的工业发展提供基础。那么我们从过去的三次工业革命来进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探究。
2.1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起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基准,将人类所使用的能源进行了更改,从人力时代跨越到了蒸汽时代,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主要的发展方向就在对纺织业的发展上,且蒸汽机带来了运输行业的大力发展。为欧洲的社会经济带来了高速发展。
2.2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起始于19世纪下半叶,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人们更注重的是实验室发展,从蒸汽机向电动机的发展,使人类的生产方向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从大型代替手工业发展,朝着可移动性大型生产发展。且生产零件可进行更换,生产制造产生统一标准,将最低的手工成本置换成了完整的机械单位,实现了人们从燃料能源向电力能源的完美转型。
2.3 第三次工业革命 起始时间在20世纪后半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着重于科学技术的研发,并通过对电子计算机的研究进行了模式的扩大,通过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全球化的生产发展,并通过高新科技实现了航天、生物克隆等技术。并让人们了解到了科学乃是世界第一生产力。
2.4 第四次工业革命 就是我们现在所所说的“工业4.0”和前面的工业革命不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资源的整合管理,并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在整体的工业革命制造过程中,通过对信息的整理,进一步实现了工业在三大主题基准下完成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其宗旨就在于对原有工业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化生产,同时实现自动化智能生产。
3 工业4.0的信息化生产系统的研究应用
工业4.0信息系统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接触?从生产和生活来说,其实就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通过改变基本的传感器并通过物联网形式连接了总数据,实现了生活的现代化生产。
3.1 家居结构中应用新系统 智能家居是本世纪提出的一个重要新型行业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根本实现加用电器和生活用品的无线连接控制,并采集信息,将信息传输到管理云端,进而完成智能调控。其中最主要的控制系统则在于智能空调系统,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来实现远程控制,并通过手机来实现对家居生活的全面调控。
3.2 交通系统中对新系统的应用 智能化交通的发展,也是通过卫星遥感实现的一种信息传输功能,通过提供空间信息来实现人们对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控,通过及早了解交通信息,来实现对临场最佳交通使用的处理办法。在我国实施地段主要在一线城市的地铁使用上,通过传感器信息来实现路面车辆控制,并通过对整体交通的总体布局来实现微观调控。
3.3 物流系统的新应用发展 伴随着现代网络形式的大面积发展,其源头就在于人们通过网上购物进而对实际事业的发展促进,在物流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网上购物实现物流跟踪,并通过对物流的追踪来实现信息上的交流,根据收货地址和货物品类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客户需求进行分类,最终实现物流的优化配送,得到高效的智能化发货。
3.4 工业4.0的结构研究 在这样的结构中,工人和经理有了具体的分工,并没有职权上的干预,通过工业机器人的逐渐普及,生产中,对人力劳力的需求也逐渐模糊,并没有确实的管理人员,而生产线的工人和管理发货人员,并没有了确切的职能大小之分。在这一类的生产中,人们就通过高层管理人员和一线人员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支配生产,不仅优化了系统生产,同时也调整了生产动力。基层工人,可以更详细地知道自己的职责,不会像以前那样在领导的监视之下才能有效完成工作。
4 结语
在现代工业发展中,新的结构理念,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心。工业4.0革新,是现代世界革命的发展重心,通过这一发展趋势,进行生产资料的统一部署,可以将信息完成进一步的统一,并通过合理的部署,实现信息技术一体化发展,完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模。在使用工业发展中,通过系统优化,实现对整体工业生产的系统整理,取消过去不切合实际的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杨毅.论工业4.0时代的湖南机遇[J].中国经贸导刊,2015(8):13-14. [2]丙宸.坐稳了,欢迎来到工业4.0时代[J].科学之友,2015(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