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网格化治理问题范文

社区网格化治理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网格化治理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网格化治理问题

第1篇:社区网格化治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 社区自治 公共利益 定位

近年来,基于城市管理数字化、技术化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悄然兴起,被政界和城市管理者看作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方略。然而,网格化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地方。

网格化管理概念

网格本是计算机术语,指利用互联网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连成一个逻辑整体,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以最充分地实现信息共享。网格有着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开放、动态等优点。社区网格化管理试图把上述优点移植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它和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相比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城市管理部门与行政区划之间空间的界限,因此网格化管理具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管理服务高效等特点。

关于网格化管理的概念,各地在实践中有着基本一致的看法:城市网格化管理就是以社区、街道为基础,在其管理区域内,把1万平方米左右的区域划为一个单元网格,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网格的信息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对社区和街道的管理。

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理

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政府部门各自为政、职责不清、权责不明、工作效率不高等等。那么如何形成一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的联动机制,是城市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严峻考验。网格化管理恰恰在此方面有其优势,它是一种整体性运作模式。首先网格化管理提出了统一规划、市区联动的工作思路,形成发现、立案、派遣、处置、核查、结案等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程序。其次,网格化管理一般实行市区两级分工、监管分离的体制。市级负责监控和协调,区级负责具体运作。两级都分别设立指挥中心,减少了问题上报的很多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大大缩短了处理问题所花费的时间,从而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最后,网格化管理正是从基层社区管理服务中遇到的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矛盾出发,理清基层社区和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明晰职权,同时把社区的管理职能直接下放给每一个社区单元网格,明确网格负责人的职、责、权,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理顺市、区、网格之间的关系。

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开始试点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然后被移植到全国各地,始终带有很强的政府主导色彩。首先,从一开始网格化管理就被政府大力推崇和看重,并把它作为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灵丹妙药。其次,从网格化管理的主体来看,虽然网格存在不同性质的“多元行动主体”,但政府主体明显处于主导地位。具体来说,网格化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街道办事处公务员、社区工作者、社区党员和社区志愿者,但他们在网格管理中的地位却是不一样的。由于政府部门拥有较丰富的公共资源和较大的公共权力,所以在网格管理中自然处于主导性地位,社区工作者虽然是网格管理中的主要力量,但他们只是负责执行政府主体的任务安排,至于其他志愿者则只是辅的角色了。

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政府主导带来的运行成本问题。网格化管理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它是为了应对当前日益多发的社会和个人极端事件而产生的,是一种将基层社区组织与政府公共服务系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然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运行也潜藏着行政成本膨胀的风险。由于网格的面积比较小,这样每个社区就需要分成多个网格,而每个网格都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政府公务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这就大大增加了人力运行成本。同时这种管理模式需要从市级政府、县区政府直到街道办事处增设各级网格管理指导中心办公室,从而增加了机构的数量。最后,网格化管理需要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需要增设大量的设备,投入很多物质资源,并需要相应的维护网络正常运转的资金注入。

网格化管理可能制约着社区自治的发展。当前社区管理日益呈现行政化趋向,政府权力直接下沉到社区,压缩了社区自我管理的空间,并从上至下对社会组织实行再组织化,导致社会空间行政化、社区组织行政化、社区事务行政化。而网格化管理则加剧了这一现象,使政府权力从社区进一步深入到居民家中,每一个家庭,甚至每一个人都完全置身于政府权力的控制之下。“政府行为的全面回归,不仅使公共服务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行政强制的倾向”①就这个角度来说,网格化管理这一实践模式总让人有一丝隐忧:政府似乎只是为了实现全面控制而介入,而不是为了发展社区自治而介入。

网格管理的泛化问题。社区网格化管理之所以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青睐,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强大的维稳压力。决策者们认为网格化管理可以弥补原有社区管理模式的不足,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但随着网格化管理这一新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实施,“就网格化的功能而言,已经被泛化到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地步,似乎与党的系统和政府系统相关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网格化来解决,网格化的范围被大大泛化。”②当城市管理者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网格管理时,他们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就会减弱。而政府职能转变才是解决社会问题、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所在。网格管理泛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各地网格管理的程式化严重。对于这一管理模式,各个城市争相移植,不管它是不是符合本地实际,也不对其进行因地制宜的改变。

网格化管理中政府职能的定位

政府应该为社区和街道提供服务而不是控制它们。该如何理解政府责任?新公共服务理论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公务员日益重要的角色就是要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需求,而不是试图通过控制或掌舵使社会朝着新的方向发展。”③因此笔者认为政府负责应该包括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建立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共享网络;完善社区网格内基本医疗服务设施;协调物业公司完善社区网格内基本的文化娱乐设施;引导网格内自发性群众组织等等,而不是直接告诉居民该怎么做、要怎么做。市区两级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不能把网格化管理当成能够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药方,更不能把其作为控制社会基层的手段,而是要遵循社区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能按照政府意愿改变社区的发展方向。政府要给社区提供服务,尊重社区的行动选择。政府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一起,共同协商解决居民所面临的问题,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政府角色从控制转变为议程安排,使相关各方坐到一起,为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进行协商、提供便利。”④

公共利益是目标而不是副产品。网格化管理最初本是城市管理者为整合社区资源,构建社区信息共享平台引入社区管理中的,但其随后的遍地开花则更多的是基于维稳的需要。或者可以这么说,政府在推行网格化管理时首先想到的是排查社会隐患、解决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的潜在问题,不让自己管辖区域出现管理盲点。如果说考虑到了社区公共利益的话,它可能就是一种副产品,而不是真正的目的。

社区公共利益指什么?首先,它指向社区内提供的公共医疗服务是不是能够满足居民的需要;其次,它指向社区内的基本娱乐设施、场地能否满足居民的需要;第三,它指向社区能否提供一个安全舒心无污染的生活环境,让居民从单位下班回来感受到温暖;最后,它指向社区居民所能享受的自由生活和自由表达的空间。凡此种种,都是政府在社区管理中需要营造的。可能由于现实的制约,有些社区公共利益很难完全实现,但它是目标,至少是努力的方向。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包括网格化治理过程中首先要把这些公共利益的实现作为目标,如果有维稳的考虑,应该把维稳作为实现公共利益的途径之一,而不是相反。

把社区自治作为网格化管理的目的。网格化管理只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它产生于社会矛盾多发的今天有其必然性,然而社区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自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网格化管理只是社区治理步入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不是道路终点。在这方面,政府要有前瞻性,要充分认识到网格化管理的局限和未来,正确进行政府职能定位。

(作者为焦作大学法律与政治学院讲师;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河南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渠敬东等:“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第123页。

第2篇:社区网格化治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社区网络化 管理系y 城市管理

1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1 功能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的基本行政体制虽说到乡镇,社区是自治的,但是现在形成了所有工作都往基层压,也就是社区承担了面对一百多个行政机关的任务,而自治体制决定了社区的工作人员不会太多,这就使得社区工作更需要提高效率和简化工作流程。上级部门的工作依据和制定政策的依据来源于基层的数据,并根据大量相关部门的数据形成城市层面的数据分析和整合能力,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整个城市的公共安全,民生等工作进行监控和预警,因此需要对大量的存在基层的数据。网格化推行以来,提供了一种社区管理模式,但是要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加强上级部门与基层基础的联系,信息化的平台必不可少,而达到这三个目标就是本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

容纳数个以上的用户使用相对独立的数据环境的能力,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应用共享同一个数据中心的同时,实现数据库的逻辑隔离具备一定容量的数据库,并且此数据库要有较强的兼容和扩展能力,使得社区之间相连接。

根据不同的需求将业务解祸,形成模块化的业务应用,同时支持对不同模块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调整的能力。

系统适应现时社区工作的情况,同时具有目前我国社区网格化工作的主流模式和需求,使得软件具有实用性和普遍性。

在实现数据隔离的同时,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数据挖掘,使得分散在各个逻辑数据库中的各层级数据汇集成“信息”,并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展现,在管理者平台上形成汇聚的分析结果。

1.2 性能需求分析

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本系统的性能和效果,此次开发和设计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实用性。作为最基层行政系统运用得信息管理系统,充分考虑各业务层次、社区各个组成部分管理环节数据处理的实用性,用户接口和操作界面设计做到界面美观大方,操作简便。

模块化。为了方便系统的扩展和功能的完整性,软件设计应尽可能模块化、组件化,使用户在运用时能很快的进入工作,工作的完整性得到较好的继承,同时,又可以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扩展和改进。

分步实施:信息化建设任务重,周期长,投资大,宜采取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策略,聚焦各阶段重点问题,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在实施中不断审视,及时调整,增强实施及应用效果先进性:按照产品成熟、技术先进的原则来选择系统,使系统拥有合理的生命周期,减少投资浪费,同时易于管理。

安全保密性。应用软件与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要做到安全保密,防止非法用户入侵,数据库的备份策略先进,以防失泄密。

界面。用户界面设计应符合Windows规范的图形用户界面,做到美观大方、简洁明了,符合社区工作人员水平层次和日常运行管理习惯的方式。

1.3 业务目标

本系统的开发主要目的要具备社区网格化管理日常工作中的基本功能,为社区领导和各网格员(网格长)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提供方便的录入、归档和查询等数据库常用功能,同时还要能够将各部门的数据汇总后形成数据分析为领导层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功能,最终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的自动化程度。

因此,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对系统功能的设计必须有良好的适应性,局域网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特点,而且操作简单,适合各种社区管理人员水平的人员使用同时,根据业务需要提供。统计可以自定义词典及资料分析,不同的用户权限,多接口网络操作。也可以提供其他辅助工具,如工作记录、身份证验证等功能根据以上工作需求,本次系统设计以期实现如下目标:

(1)通过总结设计者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工作经验,设计易于社区管理人员习惯的操作内容和造作界面。

(2)用化程序高,可以提供给各社区信息管理使用。

(3)支持网络化操作、实现在局域网数据链接和共享功能。

(4)支持多用户功能,不同权限用户进入提供不同功能界面。

(5)提供系统功能性扩展和独特的个性设置功能,让用户可以有极大的自由调整报表项目的显示、打印设置,不断地完善功能。

(6)友好界面方便操作人员使用,有效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以提高数据录入的工作效率。

(7)提供较高等级的数据安全性,只在机关保密机器上提供使用,确保数据安全性。

2 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设计,本系统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信息管理;二是网格化地图管理;三是辅助功能。信息管理主要有:社区及居民信息管理,营业场所信息管理,居民大宗财产管理,党建信息管理,规章制度管理等信息管理内容。辅助功能管理主要是提供系统管理以及一些小工具软件,帮助更好的完成网格化管理工作。

在系统架构中,信息管理是工作的基础,在信息管理功能区中,管理员可以把采集到的信息录入到系统之中,为网格化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数据。信息采集好后,在网格化管理工作区可以通过地图上的标注查看网格以及网格内的居民、物业、大宗财产等信息,方便管理。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权限设置、密码修改等功能,辅助工具里提供照片修改工具和记事本、计算器功能,方便网格员在操作时的一些附加内容。

参考文献

[1]武雪玲.GIS社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科学,2011(01):193-194+200.

[2]高军,于成江,路阳,马铁民.黑龙江垦区农场社区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78-79+281.

[3]温平川,邹晓晖.基于SOA的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765-769.

[4]张小梨.社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试,2013(15):81-82.

作者简介

郭小羽(1983-),女,天津市人。天津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

第3篇:社区网格化治理问题范文

思明区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分为全区性、行业性和区域性等三个大类,共105个项目。其中,宣传咨询、讲座培训、应急演练、知识与技能竞赛等合计84场,同时还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安全文化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周,以及“安康杯”、“平安家庭”、“平安校园”等主题活动,突出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月的载体作用,广泛传播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而这只是思明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缩影。思明区安监局不仅仅关注企业安全,还关注群众生活安全。据了解,思明区将老城区消防设施改造列为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12年共投入610万元。在全区增设114个市政消防栓、91个小型室外消防栓、44个室内消防栓箱、371个独立式火灾报警器、1452个简易喷水灭火系统喷淋头、23个灭火水喉、818支手提式灭火器,并对老城区居民住宅线路老化问题进行改造。

推网格化管理,建和谐平安家园

“我们辖区有7个居委会,原来就7名兼职安监员。通过实行安全生产社区网格化后,所有的社区工作人员都是兼职安监员,这样一算就有140名。”思明区厦港街道安监站站长许颂斌介绍道。

“原来96个社区,有96名社区兼职安监员,现在一下子有2000多名兼职安监员。”思明区安监局局长沈少坚向记者算了一笔“总账”。

2012年11月,思明区在厦门市首推“将安全生产融入网格化管理”。所谓网格化服务管理,即在全区10个街道、96个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建设,建立网格长、网格员、助理员三级服务网络。从2012年11月初开始,思明区陆续举办10期培训,对辖区内96个社区2000多名工作人员全部进行轮训。培训班由区安监局、思明消防大队、交警大队等有关专家担任主讲。围绕社区网格员的主要职责,如加强安全监督,提高安全巡查能力,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高居民用火、用电、用气安全意识,参与文明交通督导,提高交通安全意识等内容,加以讲解与引导。

思明区安委会启动社区网格员安全生产系列培训,就是要提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社会管理水平,更好地指导网格员开展安全生产监督巡查工作,降低和减少社区成员的伤害。

“重点企业每季度不少于1次,一般企业每年不少于1次,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以及重点部位要随时进行巡查。”这是《思明区社区网格员安全生产工作手册》里“工作表格”的内容之一,“工作表格”要求社区网格员制定年度、月度安全巡查计划表、个体经营户巡查内容及安全巡查台账、年度安全巡查计划执行情况统计表、事故隐患或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报告单等。

该手册还明确了网格员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安全巡查程序、安全基本常识、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热线电话等内容。“发放到每一位参训学员手中,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与交流互动,希望帮助社区网格员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提升安全服务水平。”沈少坚表示。

“过去,检查楼道灯这样一项工作也要花上我好几天的时间,有时候真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鹭江街道禾祥西社区的网格员徐毅告诉记者,自己原来是社区的安全员,网格化之前,所有的安全工作都是由他一人负责。社区实行安全网格化之后,除了“一岗多责”的社区工作人员,很多热心的社区居民也加入到维护社区安全的工作中。“由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安全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安全管理。”

小网格、大安全。实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以来,思明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服务和监管理念,认真“耕耘”着自己手中的一份“责任田”。创安全社区,让居民享快乐幸福

项目是安全社区创建的载体,也是安全社区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思明区筼筜街道在对整个街道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摸排诊断的基础上,积极实施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学校(儿童)安全、社区治安安全、公共场所安全、防灾减灾和环境安全等安全促进项目。

筼筜街道辖区内有400多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多层住宅,且多为开放式小区。“以前去找老朋友下象棋,杀几盘就得回家了。因为小区暗呀,看不清,儿子媳妇都怕我磕着碰着。现在好了,有时候稍微晚一点也不用担心,这治安好了,楼道也亮堂,每次都能玩得尽兴而归。”岳阳小区的王大爷说。

据了解,筼筜街道2010年便启动了居民楼“楼道亮灯”工程项目,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分两期安装了楼道灯744梯4790盏,消除了老城区旧小区的安全隐患。

思明区安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创建“安全社区”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保证创建工作持久有效地开展。

除“楼道亮灯”工程外,筼筜街道还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各类家居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预防事故与伤害的能力。其中包括完善社区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安全隐患排查,降低家居事故与伤害风险,开展居家安全伤害与事故调查,相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大残疾人服务志愿队伍的建设,提高扶残助残社会参与率等等。

“作为省内第一家探索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工作的单位,篑笤街道对安全社区工作高度重视,将‘民生’与‘民安’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工作落到实处。”“全国安全社区”评定组组长、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办公室主任欧阳梅对筼筜街道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创建安全社区方面,思明区走在厦门市的前列。筼筜街道目前正争创“国际安全社区”。与此同时,思明区所有街道当前都在争创省级安全社区,力争在今年年内新增五个街道获评省级安全社区。安全社区的创建,有助于不断提升居民安全意识,有效治理各类安全隐患,明显降低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抓公共安全教育,促市民提升安全意识

6月3日,在思明区“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上,思明区与共青团厦门市委签署《合作建设公共安全教育馆协议书》,根据协议,思明区将在市青少年宫建设两层楼、2300多平方米的公共安全教育馆。该馆将包含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公共场所安全等主题,预计年底初步建成,明年免费开放。

电闪雷鸣、地震海啸、洪水火灾、交通事故……思明区安监局局长沈少坚告诉记者,公共安全教育馆的策划方案数易其稿。在这里,形形影响人类健康与安全的自然灾害都可以体验到——教育馆融宣传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达到福建省安全教育的领先水平。通过情景体验、动画视频、互动游戏等形式,帮助参与者掌握安全应急知识,在观看和体验中切身感悟,提升应急素养,掌握多种逃生自救技能。

第4篇:社区网格化治理问题范文

尊敬的省调研组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依托综治平台,强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

“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工程,我市高度重视“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排查工作机制”是市委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之一,我委每月均向市委汇报该项工作进展情况。

当前,我市已按照国家标准,划分X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X人,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率达100%。并认真落实《广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实施方案》要求,建成X个镇(街)综治中心,

X个村居综治工作站。其中县一级综治中心可依托综治信息系统,对辖区内消防安全隐患进行受理、处理、督办、反馈;镇(街)一级综治中心升级改造全面推开,已逐步实现实体化运作,安全隐患排除是镇(街)综治中心的三大基本任务之一,消防可依托综治信息系统,将日常排查出的居民用电隐患、私搭乱建、高空拉线、乱堆乱放、消防设施损坏等问题建立台账,及时处理,实时跟踪,最终形成管理闭环。村居综治工作站进一步加强了网格化管理、安全隐患排除的工作力度。

二、网格化管理机制不断健全

近年来,我市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联勤指挥、网格员日常巡查走访、信息收集报告等系列工作制度,加强对中心管理员和网格员的培训,做到镇街中心线上线下一体化处置、一体化运作。通过应用网格化管理机制,一是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我市基层消防网格精细化管理以镇(街)为基本单元,镇(街)主要负责总体领导和组织协调,定期开展指导、检查,组织实施辖区内的排查整治行动。镇(街)综治办负责发动巡防队员等综治力量开展日常巡查、宣传,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对一些违法案件及时移交派出所处理,实现了基层消防管理工作常态化。二是切实将工作责任落实到网格责任人,我市按照科学管理原则,每个城市社区网格规模为300户,农村社区为200户左右,缩小管理空间,固定管理范围,明确管理责任人,实现了网格管理服务精细化。三是推进业务专业化管理,实现管理力量前置化。就消防工作方面,(大)部分乡镇,已聘请专业的消防队员负责网格化业务,实现基层社会管理资源的优化前置。

三、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

我市依托广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提高了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获取、确认、处理、反馈速度,有效减少了信息与时间损耗,为消防工作争分夺秒。一是实现手机APP覆盖,做到管理流程扁平化。网格员可通过手机APP直接录入消防隐患信息,减少了从发现到处理所需的环节,创新了报送机制,提升了工作效率。二是建立隐患排查数据台账,实现消防隐患精细化管理。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可实现消防隐患采集、追踪、处理动态化管理。在隐患类型中,对未配备灭火器材,灭火器损坏,安全出口上锁、遮挡堵塞疏散通道,加工、生产、仓储、经营场所在一起,出租屋、居民区从事生产、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爆炸品,小商店经营场所违规设厨房、无防火门间隔,“三小”场所违规住人等类目信息均有明细,基本实现火灾隐患类型覆盖。三是部门联动更加便捷。我市综治信息系统不但纵向上通向镇(街)、村(居)网格,更实现了横向上市、县(市、区)各部门的联通,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均有开放了相应的账号,通过联合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监管效能。

四、积极参与试点工作

第5篇:社区网格化治理问题范文

1.1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城市各个系统联合起来,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市化的深度融合,解决城市发展出现的资源短缺、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及时对城市各项需求做出响应,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1.2网格化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服务是城市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城市发展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网格化城市管理是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将城市管辖区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单元格,然后对单元格的事件和部件进行巡查,将城市管理处置和监督分离,从而及时发现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政府对城市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1]。通过城市网络化管理平台,实现城市各个区域资源共享的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服务模式。

2.智慧城市视野下网络化城市管理服务创新路径

2.1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社区是实现城市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让网络单元进入社区,利用社区居民的自治作用,改变传统政府职能部门“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让社会各个主体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实现政府、社区、居民共同治理的局面。宜昌市通过社区综合网络化管理,整合城市管理、劳动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公安等31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了联动共享的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推进社区管理服务进小区、进家庭,将人、房、车、网全部纳入社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实现居民、网络单元、社情民意与信息平台一体化发展[2]。

2.2多网融合发展

整合城市管理网络、社区管理网络、公共服务管理网络、行政管理网络等网络,制定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差异性、均匀性原则,将网络进行划分,并落实网格负责人,实现对网络单元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实现多网融合、多部门聚合,创新城市管理服务制度,建立精细化、全覆盖、高效率的社区管理模式。按照这一要求,宜昌市将全市西陵区、夷陵区、猇亭区、伍家岗区、点军区五个区分成121个社区,121个社区划分为1110个网格,每一个网格可以覆盖到200-300户家庭,每一个网格设置1名专职的网格管理员,主要负责信息采集和综合服务,负责传达上级政策,协助社区民警打击犯罪以及负责调解邻里纠纷。这1110名网格管理人员每天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上传到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及时现实社区人、物、房等基础信息和城市建筑物,为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3]。

2.3大数据技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采集了各个网格单元的数据信息,大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小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充分发掘到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的数据信息,为政府、社区、企业、居民提供参考和决策,从而有助于城市管理服务有预见性的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大数据技术以城市人口、企业法人、空间信息、建筑等基础数据和城市管理服务数据库作为基础,建立城市管理数据模型,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宜昌市的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每天更新100多万数据信息,数据总量超过了30亿,准确率高达95%以上。这些数据信息可以为政府工作需要提供人、物、房、事等发展提供参考,从而为各级政府和社区利用政府信息更好地服务百姓奠定基础。

3.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创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借鉴作用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分析经济业务活动的风险,识别风险点,因地制宜设置控制方法并监督执行,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将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应用在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4.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发展,对城市管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网格化城市管理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智慧城市发展所需,综合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为政府工作决策提供参考,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信息化技术和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注释:

第6篇:社区网格化治理问题范文

“远亲不如近邻”,是中国人对邻里关系重要性的概括,而由“近邻”组成的社区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它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工作的基础,社区管理的好坏和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很多城市都推出过社区管理的新举措。青岛市市北区也实施了“三化三进”工程(基层治理网格化、治安防控立体化、社会服务便捷化、政务中心进社区、互联平台进社区、矛盾调解进社区),构建起社区管理“新常态”,其中亮点颇多。

实现“全区一张网”

张是市北区台东派出所的一名网格警。自从今年6月开始拥有这个身份之后,每天上午9点至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和另外一名同事在自己管辖的“网格”威海路步行街社区内进行巡逻,便成了他既定的工作内容。

像张这种网格警,市北区总共有540名。他们分布于全区的135个社区、31个派出所中。成为“三化三进”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所谓的网格是这一工程中被重新定义的一种新的社会单位。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每300-500户组成一个网格,在市北区6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9个街道的135个社区被分为1053个网格。

“为了实现基层管理网格化,我们从转变社会管理服务理念入手,创新了‘1+1+2’的工作机制。”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的康队长告诉记者,“两个‘1’分别代表了网格警和网格员,‘2’代表的是治安巡逻队和志愿者服务队。”为了满足每个网格拥有一名网格警的要求,市北区今年就增加了180名网格警。每个网格警都会有绿色、橙色、红色三种不同的网格管辖区。

在台东派出所,社区民警张法猛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网格管理示意图,在这张图片上,台东街道威海路步行街社区范围内的63个楼座及486个驻街单位被红、橙、绿三个色块清晰地区分成6个网格。“绿色代表了日常管理,多为封闭小区及有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橙色区域为一级防范,是管理基本到位,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区域;红色网格则为重点治理,指管理秩序相对混乱,重点人员较多的区域。”张警官解释道。而且三种等级的网格划定是动态的,“就像利津路这个网格,最初是红色,案件数量降下来之后,就变成了现在的橙色。”

这种网格的划分,使得辖区情况一目了然,问题和矛盾可以提前监控和预防。而张警官对于网格划分的作用有着更为直观的感受,“有针对性的网格管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区情况,虽然管辖范围缩小了,但同事共享信息之后,了解的情况反而增多了。”

新华里大院是台东的一处老居民小区,由于周围大多为老建筑,人员结构又相对复杂,治安问题一直是困扰大院居民的问题。在大院居住多年的李大爷对此印象深刻,“那时候时不时地就会有邻居被盗,人多手杂根本没法管。”推行网格化管理之后,成为网格员的李大爷和张警官每天都会在小区和周围巡逻,居民的各种信息他们都了然于心,这家店铺的老板是哪里人,小区的人员组成是什么样子,这些信息都牢牢记在他们心里。这种走街串巷式的巡逻让小区的治安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从年初到现在,我们院里还没听说过有案件发生。”

网格化管理并非市北区独创,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实行过类似的管理模式,并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虽然形式各有不同,但其内在依然有相似之处。比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程度的改变。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一直都是主动参与社区建设中的,像我国的香港地区,社工会引导帮助居民管理好自己的社区,居民一直是行动者。而此前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只是作为活动的被动接收者存在。这些城市在实行网格化管理之后,此前“被动接收”的观念开始有所改变。经常见诸报端的“朝阳群众”和“西城大妈”都是例证。

市北网格员的作用也在于此。网格员是由一名专职社工担任,他们担负着“格”里大大小小各类事务,借助计生、安监、劳动保障等平台,了解网格中不同类型居民的信息。社区为每一位网格员制作了联系卡,上面都有网格员的联系电话,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将卡片送到网格内的每一户居民家中,方便及时联系。

“虽然各地都有推行网格管理的案例,但我们的独特之处在于统筹管理,避免资源浪费。信息采集之后,公安、民政、司法等各部门可以共享,不存在以前部门之间出现壁垒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把全区通过网格整合到一张大网之下。”市北区综治办的工作人员介绍。

让互联社区成为联系群众的“最后100米”

看过电视剧《闲人马大姐》的朋友都会对马大姐的街道大妈形象印象深刻,拎着马扎,摇着蒲扇,在小区里传递各种政策和消息,或者是在晚饭后组织邻居们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每个社区都会有这么一个“马大姐”,大家生活圈100米内的事情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市北区的“马大姐们”的工作方式却随之发生了改变。

小赵是新华里社区的工作人员,最近她需要给社区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服务卡。如果在以前,需要挨家挨户的通知,工作量可想而知。现在她需要做的就是在社区网站上把相关通知发放出去,社区成员就会在网站―匕看到。

“我们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就是在网络上商量解决解决的,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更节省时间,大家参与度也高。”社区居民小高告诉记者。而此前作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参与社区的任何事情,哪怕一些事情跟自己密切相关。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互联社区的建设。

“我们从2014年开始通过线上信息互动、线下服务保障的方式,以居民小区为基本单位,建立起‘互联社区’信息平台,最早在同德路社区、恩波社区、敦化路社区、伊春路社区、威海路步行街社区、新华里社区等6个社区进行试点,今年年底则将覆盖全区135个社区。”市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说,“这种信息平台主要由小区网站、手机APP、微信客户端以及青岛市12349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热线所构成。”

居民通过互联社区这一渠道,线上可以查看便民服务信息、进行内部讨论、预约订购蔬菜配送、月嫂、拼车、残疾人托管等服务,线下则通过实体服务点让预约蔬菜配送等线上内容实现。

自从社区有了预约订购蔬菜的服务之后,电话预定现在成了卢阿姨买菜的主要方式。由于自己上了年纪,加上还要照顾孙子,实在没有去菜市场的时间,“现在每天都会通过12349热线订购蔬菜,不但方便,而且便宜。”而善于使用网络的年轻人则更加方便,在社区e家互联平台上订购的蔬菜,第二天下班就可以直接去便民公益配送中心取。

据市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社区便民公益配送中心内的粮油蔬菜,都是直接引入粮油加工生产合作商和蔬菜合作社,简化了中间商和批发环节,所有农副产品都是净菜包装,价格也比超市、早、夜市价格便宜10%以上,深受居民喜爱和好评。

在《市北民生专报》上,我们可以看到“社情民意大家谈――居委会主任上线”活动的安排表,密密麻麻的表格上标注着各个社区居委会主任的访谈时间和地点,而最显著的一栏是访谈内容,小广告该怎么清理?广场舞该不该跳?大中型犬严重扰民问题如何解决?社区防盗门坏了谁来修?当这些发生在居民百米以内的事情都通过网络得到解决的时候,足以能够证明互联平台的效率够高,效果够好。

第7篇:社区网格化治理问题范文

一、政府绩效管理对加强城市治理的重大意义

随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而现实情况是城市治理体系存在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执法、监督乏力等行政效能低下等问题,亟需建立适应现代城市治理要求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实施绩效管理是落实深化改革的重要体现

从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再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创新发展理念布局“十三五”规划,要求“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表明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是改革的大方向,也是建设责任政府的核心环节。

城市管理作为政府公共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绩效理念引入城市管理中,建立适应现代城市治理要求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建立内外部监督机制等途径,实现城市管理效能的提升,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体现。

(二)实施绩效管理是强化城市服务和治理的有力保障

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对城市政府管理的工作行为与结果进行确认并评价的综合性过程。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已经建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管理的精准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与人为的定性评价不同,利用系统自动生成的统计和报告功能将减少人为因素,使评价更具科学性,从而真正实现对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督,促使城市管理由以往的被动接受问题和处理问题,转变为政府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由以往粗放、传统的管理,转变为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由以往依靠“突击式”、“运动式”的管理,转变为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三)实施绩效管理是协调跨部门跨专业的重要手段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以专业化管理为主,各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从部门的角度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相应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导致人为分割处置流程的整体性问题。比如,当城市管理中遇到需要跨部门、跨专业协调解决的问题时往往缺乏沟通与协作,造成公共服务、公共管理效能低下。这种“碎片化”的管理已经无形中成为困扰政府效能发挥、影响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的体制性问题。

部门协调程度是城市管理整体性的重要考量。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协调手段就是加强考核评价和结果运用,将部门协调事项办理的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种绩效考核要随同协调办理事项进行具体考核,年终进行综合考核。同时,这种考核要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在官方媒体公布,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只有抓住绩效管理这个“有行的手”,建立各个专业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地区、街道之间的协调机制,才能切实保障政令畅通、综合统筹和无缝衔接。

二、海淀区探索城市绩效管理的创新实践

对北京工作的系列指示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海淀区实施的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正是对新要求的最好实践和具体落实,对探索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治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机制创新:有效整合市政管理资源

海淀区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以问题为导向,是推动城市管理领域常态化工作的机制创新。为克服专业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弊端,海淀区设立了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整合了全区域多个市政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调度各专业管理部门发挥管理职能。

在“大城管”体系改革的背景下,海淀区通过机制创新,由指挥中心统筹、引领全区的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实现了指挥中心作为城市管理体系的核心。指挥中心牵头修订了考核评价办法,为各部门和街(镇)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明确了标准和工作流程。指挥中心对全区域的城市管理问题实行统一调度派遣,将“条条”、“块块”的处置资源全面整合,形成了专业处置资源和地区管理资源融为一体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条块”因职责不清造成的扯皮问题,实现了从“多头管理”到“统一管理”的巨大转变,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执行力。

(二)考评体系:科学保障城市管理运行

海淀区综合考核评价工作以科学决策、统一领导;明晰定位、统一指标;合理设置、统一组织;简便高效、统一平台;问题导向、统一运用为基本原则。考核主体包括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28个区级部门和29个街(镇);考核内容包括现场检查考核、执法过程考核、专项考核、网格化城市服务管理系统考核和社会评价等5个方面。其中,专项考核涵盖文明城^建设、市容环境、自管绿地、生态林地和道路清扫保洁等5项内容。

科学设置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决定着考核评价的可操作性和避免考核目标的偏差。海淀区以分类指导为出发点,根据不同部门实际,确定考核指标并细化到4级指标体系。

区级部门依据工作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现场检查考核和执法过程考核,涉及13个区级部门;第二类为只涉及执法过程考核的15个区级部门。街(镇)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分为建成区、城乡结合部和北部地区3个大类。其中,现场检查考核从城市管理问题入手,从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两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侧重问题解决;执法过程考核主要考核执法量和数据信息,侧重执法量。

(三)融合平台:大幅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按照因地制宜、方便服务管理的原则,海淀区将管理范围划分为万米网格为最小管理单位,进行立体化、全覆盖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对事件的服务管理和监督。全区共划分643个网格。其中,社区网格620个、重点单位网格19个、道路网格4个。同时,明确管理标准和流程,建立相应的组织保障体系,并配置信息化技术手段和设备,通过嵌入数字技术、延长治理链条,整合了末端管理资源,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2016年,海淀区上线了网格化系统融合分析平台。该平台进一步整合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资源,实现了业务融合、系统融合和时空融合,完善了多数据源监控、空间可视化分析、移动视频多功能应用。其信息收集、任务派遣、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综合评价的各环节均通过网格化融合平成。平台记录的数据进一步强化了各环节、部门、岗位管理成效的评价和临督。

(四)科学考评:助力优化城市综合运作

城市管理领域考核评价工作有效统筹了城市管理的各项检查工作,改变了城市管理考核评价工作考核体系多、考核主体多、考核内容交叉重叠现状;通过综合统筹城乡环境检查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全国文明城区考核测评体系中城市管理的相关指标、“四公开一监督”考核评价、网格化城市管理专项考评等4类考核评价工作,既降低了行政成本又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城市管理运作过程中的信息发现、上报、派遣、处置、反馈、评价等所有信息实时在融合平台上自动生成并保存,及时反映城市管理中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及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进度,便于指挥中心监督和评价。评价指标主要从立案数、及时率、办结率、警告率、返工率、公众评价、媒体评价等方面进行考量,确保了全区管理运作的统一执行。

(五)绩效管理: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向综合治理和全方位服务拓展,实现对每个管理环节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大大减少了管理的盲目性,在管理内容的界定、管理责任的划分、管理负载均衡等方面,强化了城市服务职能。同时,结合居民群众的诉求办理、对全区环境的社会评估、街(镇)对区级部门的工作评价等环节,使监督和评价更加客观有效。

信息公开增强了绩效考核的透明度。通过居民群众的监督,有助于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绩效造假”等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比如,每月在网络、微信等公开媒体公布对各级部门、各街(镇)考核评价得分和排名,督促相关责任部门改进服务,提升工作效率。

三、绩效管理是深化城市管理领域的改革抓手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海淀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在探索绩效管理的创新实践中也还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运用考评平台大数据分析能力

网格化系统融合分析平台每天要产生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丰富的内容和许多规律性的信息,城市管理者应通过挖掘这些数据,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要统筹、综合管理数据。各部门应实现数据库的高效互联互通,汇聚整合综合性管理数据,推进数据在网格集中落地,逐步实现数据的属地采集与管理。二是要加大开发公益信息资源的力度,建立门类齐全的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为城市管理标准的精细化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三是要深入研究、分析城市管理的规律,综合运用考核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发现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规律和相关数据之间的关联,发现其背后的规律,为制定精细化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服务。比如,通过分析居民群众的需求等数据,挖掘潜藏的负面舆情及发展态势,降低城市的舆情风险;通过分析、处理城市交通数据,有效预警、缓解交通压力。

(二)优化完善考评指标体系提升执行力

虽然信息化考评体系避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人为因素干扰,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但是存在选择性执行的行为困境。为了完成考核指标,有些部门对一些简单、易处理的事件,比如公共服务类事件,出现重复处理的现象,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对一些疑难顽症、难于处置的事件,比如涉及维稳类、需要化解的事件,则采取无视放任的态度,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本能地优先考虑、选择考核分值较高的“刚性”指标,以便取得较好的排名。因此,在政府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以强化公众满意度为标准,突出公共服务质量这一核心,并将这一核心贯穿于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在实践中得以逐步修正和完善,进一步提升考评过程中的执行力。

(三)加大基层网格人员教育培训力度

网格化管理将城市管理的链条进一步延伸,扩展到网格这一基层治理层级,客观上提高了对基层网格管理员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要求。基层网格管理员对网格内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按事态的严重程度、处理的紧急程度和整治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后上报信息平台,再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处理。但是由于受制于网格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对一些事件往往无法作出轻重缓急的明确判断,由此导致事件处理的不确定性和不彻底性,由此间接影响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绩效。因此要紧密结合一个时期的工作特点和需要,对网格管理T进行业务培训,建立履职能力培养制度,包括以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课程体系。专业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网格管理员沟通,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

第8篇:社区网格化治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 城中村 村改居 农村集体资产改制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集体资产改制工作的意义

(1)推行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化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是大势所趋,特别是随着“城中村 ”改造、“迁村并点”等工作的不断深入,“村改居”工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妥善处置农村社区集体资产,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已显得十分紧迫。通过改革,明晰集体资产产权,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土地、资本、人口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进程。

(2)推行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农村目前面临新问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工作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有主体不清、产权虚置、分配随意、决策不民主、监督管理难到位等弊端,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如何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不受损害,妥善地解决好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客观上要求通过新的体制把村集体和农村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固定下来,实现产权明晰,落实到人。

(3)推行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治本措施。赋予农村社区居民对于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是全面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化,保障农村社区居民民利的重要内容。

因此,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归属清晰、责权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势在必行。

2 农村集体资产改制工作解决的的主要问题

(1)城中村改造全面深入开展,如何使改造后的村和村民真正融入城市。通过城中村改造,许多村民从平房住进了楼房,居住和生活方式已与城市居民没有区别,但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保障政策、身份认同等方面仍然有别于城市居民,迫切需要改革现有管理体制,真正从形式和内容上让村庄变成社区,村民变成居民,实行一体化管理服务。

(2)农村集体资产总量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管理高效运营。这些资产的来源,有的是各村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多年积累形成;有的是村里土地被征用,国家给予补偿,土地资源转为货币性集体资产;有的是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建设的商业楼宇和工业厂房等不动产,资产价值从数百万、数千万乃至上亿元不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模糊、出资者主体缺失、决策独断、监督不善、分配随意等制度性缺陷日益凸显,如何管理好、运营好这些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切实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成为非常紧迫的课题。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流动加快,如何合理界定集体资产收益分配范围。城中村改造完成后,打破了原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居住、边界清楚的局面,原村民转居、转业者增多,空挂户、女娶男、外嫁女及其子女的成员待遇问题,购买城中村房产产生的新居民权利义务问题不断增多,社区居民双向流动使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面的利益冲突有所加剧,迫切需要从制度上予以化解。

(4)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逐步确立,如何处理好社区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这些社区已经打破原来村居之间的管理界限,实行面向居住地全体居民的社区网格化管理,这就迫切需要创新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将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行为与社会管理职能分离,使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行为完全融入市场,社会管理职责回归社区。

3 农村集体资产改制工作的开展建议

(1)维护好群众的利益是搞好改革的核心。改革涉及大多数村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是村民在整个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最在乎的一项工作。改革之前,村民希望了解村里到底有多少资产;改革过程中,他们最关注自己能获得多少利益;改革之后,他们最在乎的就是股份合作社的盈利情况和所能分到的红利;而村民的态度直接影响农村集体资产改制工作开展的彻底性,因此,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群众利益,发展好群众利益。

(2)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是搞好改革的基础。每个社区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只有坚持因地制宜,把外地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根据村情实际和群众的承受力,坚持一街一方案、一村一章程,确定改革时间和方式,按照改革方案实施细则,实行分类指导、交替进行、稳步推进,成熟一步推进一步,保证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3)依法操作、公开公正是搞好改革的保证。改革涉及领域广、范围大,在改革的各个阶段,都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严格履行民主决策、公开公示程序,不违规操作,及时信息公告,真正做到合法、合情、合理、公开、公正、公平,把保持农村集体资产良好运转,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作为整个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 彭健,杨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现代乡镇,2002(10).

第9篇:社区网格化治理问题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无违创建”暨“宗教场所”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市“无违创建”及“宗教场所专项整治”的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职责,使全区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持续深入地推进我区“三改一拆”工作。

“三改一拆”不只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的重点工作。当前,我区“三改一拆”工作的重心已转向“无违创建”,今年创建的总体目标是要完成无违建镇、街道4个,无违建社区35个,时间紧,任务重,各镇、街道也都比较重视,前阶段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应该予以充分肯定。但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无违创建”工作认真对照省、市标准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宗教场所专项整治”工作虽然基本完成,但上次省专项督查组督查时,发现部分原已整改完成的民间信仰点又有死灰复燃现象。我认为这是基层社区的工作热情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有些干部对“三改一拆”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以及面临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足,只是为完成上级任务做做表面文章,没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对区域内违法建筑的存量情况底数不清,有些甚至瞒而不报,能应付则应付,没有做好做细工作。因此各镇、街道包括社区的领导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敢于得罪人、敢于破难攻坚,对违法建筑该拆除的要拆除,该整改的要整改,确保行动真正取得实效。同时多利用社区网格等载体和群众面对面交流,为群众解疑释惑,特别是宗教领域的违法建筑处置工作,要加强与宗教场所负责人、宗教团体负责人的沟通协调,加大宣传力度,消除“三改一拆”只是一阵风的观念,防止出现宗教场所违法建筑出现“回潮”,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

目前,从全区无违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各镇、街道、社区包括部门都已经建立了各项制度,但我认为关键是要抓落实,不落实就等于没建立。根据全市安排下阶段将以城市整洁行动、渔农村非法“一户多宅”集中清理整治、户外广告集中清理整治和积案“清零”专项整治等4个专项行动为主要抓手,开展无违创建工作。相关文件已经明确,这四大专项整治活动由区级相关部门牵头抓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镇(街道)具体组织实施。虽然是以各镇(街道)作为实施主体,但牵头部门要共同参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在政策、资金、组织、宣传、法制等方面提供强有力保障。上阶段户外广告集中清理整治、城市整洁行动专项行动中,交通、城管部门工作做的就比较到位,目前沿路广告基本清理完毕,水产运输车辆监管等工作开展也比较顺利,但非法“一户多宅”集中清理整治进度有些慢,现在全市只有普陀还没有上报排摸的数字,国土部门和各地要加快调查排摸,不能因为这项工作拖了整体工作的后腿。在拆旧控新方面,各有关部门也要大力配合镇(街道)、社区开展工作,比如对于新建小区违建,需要依靠城管执法、房管等部门力量,联合业主、物业构建全覆盖、网格化的基层违法建筑防控体系,形成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举报、第一时间处置的流程,才能有效防止违建发生。在对已有违法建筑进行强拆处置时,更需要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做好保障工作,防止当事人出现过激行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只有“拆旧”和“控新”两条腿一起走,违法建筑治理才能真正到位,否则一边拆一边建,永远都没有尽头。

“三改一拆”并不是为了拆而拆,而是要让拆改的成果惠及全体群众。大家一定要变压力为动力,真正通过“三改一拆”工作,拆出一片新天地,改出一方新气象。我们要通过狠抓督查,确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强化党委政府层面上的督查,区各套班子联系领导要发挥指导协调的作用,帮助各镇(街道)解决实际问题,更好的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区督考办、区“三改一拆”办要认真做好督考工作,将“无违创建”“宗教场所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对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同时继续强化以区咨询委相关领导为负责人的专项督查组的作用,及时发现解决各地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宣传部门要借鉴省、市做法,好好研究怎样通过新闻舆论的力量来推进工作。畅通群众投诉举报途径,发现问题要盯牢,对未改拆到位的项目要敢于曝光。同时,可以借助社会各界力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督促问题直到整改完成。通过领导督查、部门督查、媒体督查、群众督查等各项手段,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使“三改一拆”工作取得实效。

同志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有力的举措和务实的作风,就可以打胜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为建设美丽新区、打造海上花园城做出应有的贡献。